CN207501311U - 除湿机 - Google Patents
除湿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501311U CN207501311U CN201721473695.0U CN201721473695U CN207501311U CN 207501311 U CN207501311 U CN 207501311U CN 201721473695 U CN201721473695 U CN 201721473695U CN 207501311 U CN207501311 U CN 20750131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vaporator
- pipeline
- dehumidifier
- outlet
- ga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835 boi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91 dehum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43 conditio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56 precipi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25 stea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除湿机,包括:壳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第一蒸发器,设置在壳体内;冷凝器,设置在壳体内,冷凝器相对第一蒸发器靠近出风口设置;压缩机,分别与第一蒸发器和冷凝器连通,第一蒸发器、冷凝器与压缩机组成流通冷媒的循环通路;调温装置,用于调节气体温度,调温装置位于冷凝器的靠近出风口的一侧。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除湿机吹出的空气的温度不可调节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湿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除湿机。
背景技术
除湿机用于除去空气中多余的水分,降低空气的湿度,除湿机可用于室内或车辆中。现有的除湿机主要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等部件。除湿机的工作过程为:从压缩机中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先经过冷凝器冷凝放热,然后进入蒸发器蒸发吸热,最后回到压缩机完成整个循环过程。被调节的湿空气通过蒸发器冷却,湿空气的温度降低到露点温度以下时湿空气中的水分凝结析出,湿空气含水量降低后变为较干燥的空气,然后经过冷凝器加热并排出。
这种除湿机存在以下问题:1、外部环境温度较高时经过冷凝器(一般冷凝温度40℃以上)的空气温升很大,造成出风温度较高;2、外部环境温度较低时经过冷凝器的空气温升不够大,造成出风温度较低。以上两方面的问题都导致了用户使用除湿机的舒适性较差,因此需要一种可以调节出风温度的除湿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除湿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除湿机吹出的空气的温度不可调节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除湿机,包括:壳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第一蒸发器,设置在壳体内;冷凝器,设置在壳体内,冷凝器相对第一蒸发器靠近出风口设置;压缩机,分别与第一蒸发器和冷凝器连通,第一蒸发器、冷凝器与压缩机组成流通冷媒的循环通路;调温装置,用于调节气体温度,调温装置位于冷凝器的靠近出风口的一侧。
进一步地,调温装置包括:第二蒸发器,第二蒸发器的入口与冷凝器的出口连通,第二蒸发器的出口与压缩机的入口连通。
进一步地,冷媒为非共沸混合冷媒,除湿机还包括:第一气液分离器,第一气液分离器的入口与冷凝器的出口连通,第一气液分离器的气体出口与第一蒸发器的入口连通;第一管路,第一管路的入口与第一气液分离器的液体出口连通,第一管路的出口可通断地与第二蒸发器的入口连通。
进一步地,除湿机还包括:加热部,用于对气体进行加热;第二管路,第二管路的入口与第一气液分离器的液体出口连通,第二管路的出口可通断地与第二蒸发器的出口连通;其中,第二蒸发器运行时,加热部停止运行,第一管路连通,第二管路断开;加热部运行时,第一管路断开,第二管路连通。
进一步地,除湿机还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的入口与第二蒸发器的出口连通,第一换热器的出口与压缩机的入口连通,进入第一换热器内的冷媒蒸发吸热。
进一步地,除湿机还包括:第二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的入口与第一气液分离器的气体出口连通,第二换热器的出口与第一蒸发器的入口连通,进入第二换热器的冷媒冷凝放热。
进一步地,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相邻设置,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组成冷凝蒸发器。
进一步地,第二换热器与第一蒸发器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阀。
进一步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阀。
进一步地,除湿机还包括:第三管路,第三管路的入口与压缩机的出口连通,第三管路的出口与第一蒸发器可通断地连通。
进一步地,除湿机还包括:第一控制阀,设置在第三管路上;第二控制阀,设置在压缩机与冷凝器连通的管路上;其中,第一控制阀打开时,第二控制阀关闭,第一控制阀关闭时,第二控制阀打开。
进一步地,除湿机还包括:第二气液分离器,设置在第一蒸发器与压缩机连通的管路上。
进一步地,除湿机还包括: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壳体内;和/或,湿度传感器,设置在壳体内。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除湿机的冷凝器靠近出风口的一侧设置调温装置,这样可以对经过冷凝器的气体的温度进行调节,然后再吹出到除湿机的外部。如此设置可以调节从除湿机中吹出的气体的温度,避免了气体的温度过高或过低的问题,从而可以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湿机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第一蒸发器;20、冷凝器;30、压缩机;41、第二蒸发器;42、加热部;51、第一气液分离器;52、第一管路;53、第二管路;54、第二节流阀;61、第一换热器;62、第二换热器;63、第一节流阀;71、第三管路;72、第一控制阀;73、第二控制阀;74、第三控制阀;81、第二气液分离器;82、温度传感器;83、湿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除湿机,该除湿机包括壳体、第一蒸发器10和冷凝器20。其中,壳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气体可以在壳体内流动。第一蒸发器10设置在壳体内,冷凝器20设置在壳体内且靠近出风口。压缩机30分别与第一蒸发器10和冷凝器20连通,第一蒸发器10、冷凝器20与压缩机30组成流通冷媒的循环通路。调温装置位于冷凝器20的靠近出风口的一侧,调温装置用于调节从冷凝器20输出的气体温度。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除湿机的冷凝器20靠近出风口的一侧设置调温装置,这样可以对经过冷凝器20的气体的温度进行调节,然后再吹出到除湿机的外部。如此设置可以调节从除湿机中吹出的气体的温度,避免了气体的温度过高或过低的问题,从而可以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具体地,调温装置包括降温部,降温部用于对气体进行降温。当外部环境温度较高时可运行降温部,通过降温部对气体进行降温。这样经过除湿机处理过的气体既能够降低湿度又能够保持在合适的温度,从而可以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降温部设置为第二蒸发器41,第二蒸发器41的入口与冷凝器20的出口连通,第二蒸发器41的出口与压缩机30的入口连通。从压缩机30输出的冷媒可以进入第二蒸发器41,在第二蒸发器41中蒸发吸热,这样可以对通过第二蒸发器41的气体进行降温处理,从而使气体达到合适的温度。
调温装置中还可以设置加热部42,当外部环境温度较低时可运行加热部42,通过加热部42对气体进行加热。这样经过除湿机处理过的气体既能够降低湿度又能够保持在合适的温度,从而可以提高用户的舒适度。加热部42可以设置为电加热器,以在提高加热效果的同时降低装置的制造成本。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冷媒为非共沸混合冷媒,非共沸混合冷媒中包含至少两种沸点不同的制冷剂。除湿机还包括第一气液分离器51和第一管路52,其中,第一气液分离器51的入口与冷凝器20的出口连通,第一气液分离器51的气体出口与第一蒸发器10的入口连通。第一管路52的入口与第一气液分离器51的液体出口连通,第一管路52的出口可通断地与第二蒸发器41的入口连通。
非共沸混合冷媒经压缩机30压缩后,从压缩机30的出口排出高温高压的过热气体,然后进入冷凝器20冷凝放热。由于非共沸混合冷媒中不同制冷剂的沸点不同,在冷凝器20中大量高沸点的制冷剂和少量低沸点的制冷剂先凝结成液体,而大部分低沸点的制冷剂和少量高沸点的制冷剂仍保持气体状态。然后非共沸混合冷媒进入第一气液分离器51中分离为气态冷媒和液态冷媒。其中,在需要对空气进行降温时,大部分液态冷媒可以从第一气液分离器51的液体出口进入到第二蒸发器41中,并在第二蒸发器41中蒸发吸热,从而对通过第二蒸发器41的空气进行降温。从第二蒸发器41中输出的冷媒可以回到压缩机30中。
同时,大部分液态冷媒从第一气液分离器51的气体出口输出并进入到第一蒸发器10中,然后在第一蒸发器10中蒸发吸热,从而对通过第一蒸发器10的湿空气降温。当湿空气的温度降低到露点温度以下时,大部分水分从湿空气中凝结析出,从而完成对湿空气的干燥。从第一蒸发器10中输出的冷媒回到压缩机中,完成一个循环过程。外部环境温度较高时经过冷凝器20的空气温度较高,由于设置有第二蒸发器41,因此可以对空气进行降温,这样从除湿机中输出的为温度适宜的低湿度空气,从而避免了出风温度过高影响用户舒适性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非共沸混合冷媒设置为两种不同沸点的制冷剂。例如,R236fa和R32、或R600a和R32、或R600和R32、或R600和R290。为了提高气液分离效果可以选用沸点温度差值在40℃以上的两种制冷剂。
如图1所示,除湿机还包括加热部42和第二管路53。其中,加热部42用于对通过冷凝器20的气体进行加热。第二管路53的入口与第一气液分离器51的液体出口连通,第二管路53的出口可通断地与第二蒸发器41的出口连通。其中,第二蒸发器41运行时,加热部42停止运行,第一管路52连通,第二管路53断开,此时可以对空气进行降温。加热部42运行时,第一管路52断开,第二管路53连通,此时从第一气液分离器51的液体出口输出的冷媒不经过第二蒸发器41,第二蒸发器41停止运行,这样可以对空气进行加热。通过设置第一管路52和第二管路53可以调整冷媒的流通路径,从而根据需要选择对空气进行加热处理或降温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除湿机还包括第一换热器61,第一换热器61的入口与第二蒸发器41的出口连通,第一换热器61的出口与压缩机30的入口连通,第一换热器61用于对冷媒进行放热冷凝。如此设置,从第二蒸发器41中输出的冷媒可进入第一换热器61中继续蒸发吸热。由于通过第二蒸发器41的冷媒可能不会完全蒸发,因此进入第一换热器61后可以继续蒸发吸热。这样从第一换热器61中输出的冷媒可全部变为气态,然后进入压缩机30中可保证进入压缩机30内的都是气态冷媒,从而可以提高压缩机30以及除湿机整体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除湿机还包括第二换热器62,第二换热器62的入口与第一气液分离器51的气体出口连通,第二换热器62的出口与第一蒸发器10的入口连通。这样从第一气液分离器51的气体出口输出的气态冷媒进入第二换热器62后可以冷凝放热,从而冷媒从气态变为液态,然后进入第一蒸发器10中可以更好地蒸发吸热,从而对湿空气降温除湿。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61与第二换热器62相邻设置,第一换热器61与第二换热器62组成冷凝蒸发器。如此设置可以使冷媒在第一换热器61内的蒸发吸热过程与冷媒在第二换热器62内的冷凝放热过程相互促进,从而可以提高除湿机的性能并降低除湿机的能量消耗。
如图1所示,第二换热器62与第一蒸发器10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阀63。通过设置第一节流阀63,从第二换热器62输出的冷媒可以节流降压,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冷媒的温度,这样冷媒进入第一蒸发器10后可以更好地对湿空气降温除湿。
优选地,第一管路52上设置有第二节流阀54。通过设置第二节流阀54,从第一气液分离器51输出的冷媒可以节流降压,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冷媒的温度,这样冷媒进入第二蒸发器41后可以更好地对空气进行降温。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管路53上可以设置第三控制阀74,通过设置第三控制阀74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冷媒的流动方向。当需要对空气进行降温时,关闭第三控制阀74,此时从第一气液分离器51的液体出口输出的冷媒进入第二蒸发器41实现对空气的降温。当不需要对空气进行降温时,打开第三控制阀74,此时从第一气液分离器51的液体出口输出的冷媒绕过第二蒸发器41直接进入第一换热器61。
当第一蒸发器10的外部温度低于0℃时,第一蒸发器10的外部可能会结霜,这样会影响除湿机的正常使用。为了化霜的需要,在本实施例中,除湿机还包括第三管路71,第三管路71的入口与压缩机30的出口连通,第三管路71的出口与第一蒸发器10可通断地连通。这样当第一蒸发器10结霜时,从压缩机30输出的高温高压的冷媒可以直接进入到第一蒸发器10,从而对第一蒸发器10进行加热以融化冰霜。
具体地,除湿机还包括第一控制阀72和第二控制阀73。其中,第一控制阀72设置在第三管路71上,第二控制阀73设置在压缩机30与冷凝器20连通的管路上。当需要对第一蒸发器10进行除霜时,第一控制阀72打开,第二控制阀73关闭,此时为除霜工作模式。当为正常的除湿工作模式时,第一控制阀72关闭时,第二控制阀73打开。如此设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除湿机的工作模式,从而便于用户的使用。
进一步地,除湿机还包括第二气液分离器81,第二气液分离器81设置在第一蒸发器10与压缩机30连通的管路上。如此设置,冷媒在进入压缩机30之前可先进入第二气液分离器81,这样可将冷媒中的液体分离出来并留在第二气液分离器81中,然后分离出的气体进入压缩机30中实现循环流动。如此设置可以保证压缩机30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如图1所示,除湿机还包括温度传感器82,温度传感器82设置在壳体内,温度传感器82用于测量空气的温度,这样可以根据测量情况调整除湿机的工作模式。温度传感器82可以设置在第一蒸发器10附近或加热部42附近,以测量不同位置的温度。当测得通过冷凝器20的气体的温度低于某一数值,例如18℃时,可以运行加热部42以对空气进行加热,当测得的通过冷凝器20的气体的温度高于某一数值,可以运行第二蒸发器41以对空气进行冷却。除湿机还可以包括湿度传感器83,湿度传感器83设置在壳体内,通过湿度传感器83可以测量空气的湿度,以相应地调整除湿机的工作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除湿机还包括风机,风机设置在壳体内。通过设置风机可以加强空气的流动,从而提高除湿机的除湿效果和除湿效率。风机可以靠近壳体的进风口设置,也可以靠近壳体的出风口设置。在壳体的下方,还可以设置集水器和排水管,以对从湿空气中析出的水分进行收集和排放。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Claims (13)
1.一种除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第一蒸发器(10),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冷凝器(20),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冷凝器(20)相对所述第一蒸发器(10)靠近所述出风口设置;
压缩机(30),分别与所述第一蒸发器(10)和所述冷凝器(20)连通,所述第一蒸发器(10)、所述冷凝器(20)与所述压缩机(30)组成流通冷媒的循环通路;
调温装置,用于调节气体温度,所述调温装置位于所述冷凝器(20)的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装置包括:
第二蒸发器(41),所述第二蒸发器(41)的入口与所述冷凝器(20)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二蒸发器(41)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30)的入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为非共沸混合冷媒,所述除湿机还包括:
第一气液分离器(51),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51)的入口与所述冷凝器(20)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51)的气体出口与所述第一蒸发器(10)的入口连通;
第一管路(52),所述第一管路(52)的入口与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51)的液体出口连通,所述第一管路(52)的出口可通断地与所述第二蒸发器(41)的入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机还包括:
加热部(42),用于对气体进行加热;
第二管路(53),所述第二管路(53)的入口与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51)的液体出口连通,所述第二管路(53)的出口可通断地与所述第二蒸发器(41)的出口连通;
其中,所述第二蒸发器(41)运行时,所述加热部(42)停止运行,所述第一管路(52)连通,所述第二管路(53)断开;
所述加热部(42)运行时,所述第一管路(52)断开,所述第二管路(53)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机还包括:
第一换热器(61),所述第一换热器(61)的入口与所述第二蒸发器(41)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61)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30)的入口连通,进入所述第一换热器(61)内的冷媒蒸发吸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机还包括:
第二换热器(62),所述第二换热器(62)的入口与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51)的气体出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62)的出口与所述第一蒸发器(10)的入口连通,进入所述第二换热器(62)的冷媒冷凝放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61)与所述第二换热器(62)相邻设置,所述第一换热器(61)与所述第二换热器(62)组成冷凝蒸发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62)与所述第一蒸发器(10)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阀(63)。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52)上设置有第二节流阀(54)。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机还包括:
第三管路(71),所述第三管路(71)的入口与所述压缩机(30)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三管路(71)的出口与所述第一蒸发器(10)可通断地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机还包括:
第一控制阀(72),设置在所述第三管路(71)上;
第二控制阀(73),设置在所述压缩机(30)与所述冷凝器(20)连通的管路上;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阀(72)打开时,所述第二控制阀(73)关闭,所述第一控制阀(72)关闭时,所述第二控制阀(73)打开。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机还包括:
第二气液分离器(81),设置在所述第一蒸发器(10)与所述压缩机(30)连通的管路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机还包括:
温度传感器(82),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和/或,
湿度传感器(83),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473695.0U CN207501311U (zh) | 2017-11-07 | 2017-11-07 | 除湿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473695.0U CN207501311U (zh) | 2017-11-07 | 2017-11-07 | 除湿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501311U true CN207501311U (zh) | 2018-06-15 |
Family
ID=62503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473695.0U Active CN207501311U (zh) | 2017-11-07 | 2017-11-07 | 除湿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501311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94039A (zh) * | 2017-11-07 | 2018-04-1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除湿机 |
TWI728274B (zh) * | 2018-11-02 | 2021-05-21 | 陳俊宇 | 除濕機防結霜之結構 |
-
2017
- 2017-11-07 CN CN201721473695.0U patent/CN20750131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94039A (zh) * | 2017-11-07 | 2018-04-1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除湿机 |
TWI728274B (zh) * | 2018-11-02 | 2021-05-21 | 陳俊宇 | 除濕機防結霜之結構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939467U (zh) | 多联机空调系统 | |
CN106196380A (zh) | 一种制冷剂过冷热量再利用热回收空气处理机组 | |
CN107062443A (zh) | 双级除湿型调温除湿机 | |
CN108775725A (zh) | 三管制多联机的室内机及三管制多联机 | |
CN207635813U (zh) | 一种热泵干燥装置 | |
CN207501311U (zh) | 除湿机 | |
CN108870591A (zh) | 一种粮库用蒸发冷凝式空调机组 | |
CN112378004B (zh) | 空气调节装置 | |
CN106556067A (zh) | 二管制多联机的室内机组件和具有其的二管制多联机 | |
CN104949377A (zh) | 空调器 | |
CN207623033U (zh) | 一种低温风冷换热器性能检测试验台 | |
CN206861943U (zh) | 热气旁通除霜结构、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 |
CN109780640A (zh) | 一种变频多联辐射供暖制冷空调系统及运行方法 | |
CN108151169A (zh) | 除湿机 | |
CN109991027A (zh) | 一种低温风冷换热器性能检测试验台 | |
CN107990458A (zh) | 一种热管除湿机一体化设备 | |
CN107036194A (zh) | 高温水冷双冷源除湿新风换气机组 | |
CN206929911U (zh) | 一种空调控制系统及空调设备 | |
CN109855395A (zh) | 一种空气热泵烘干箱主机 | |
CN206739686U (zh) | 蒸发器和空调设备 | |
CN107894039A (zh) | 除湿机 | |
CN207501295U (zh) | 除湿机 | |
CN107143956A (zh) | 一种空调控制系统及空调设备 | |
CN105091404B (zh) | 空气调节系统 | |
CN108105917A (zh) | 组合式空调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