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25524U - 变压器分相式铜排引线结构 - Google Patents
变压器分相式铜排引线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425524U CN207425524U CN201721692907.4U CN201721692907U CN207425524U CN 207425524 U CN207425524 U CN 207425524U CN 201721692907 U CN201721692907 U CN 201721692907U CN 207425524 U CN207425524 U CN 20742552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pper bar
- transformer
- bar leading
- lug plate
- pha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压器分相式铜排引线结构,包括变压器箱体,上述变压器箱体内通过变压器上夹件和变压器下夹件固定有变压器线圈,上述变压器线圈采用三相引线接线方式中的d接方式连接,上述变压器箱体的上方设置有用于与套管相连接的第一接线片、第二接线片和第三接线片,上述变压器线圈之间的三相铜排引线在垂直部分采用分相固定并分别连接第一接线片、第二接线片和第三接线片。本实用新型整体引线结构布置合理,铜排引线布线分明,便于装配,外形美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排线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变压器分相式铜排引线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铜排引线结构,由于引线垂直部分的三相铜排采用集中布置,导致铜排对线圈的绝缘距离A1小,绝缘强度不足,为了保证铜排对线圈之间的绝缘强度满足要求,就必须增加绝缘隔板及加厚在铜排上包扎的绝缘层厚度。
传统的铜排引线结构,引线垂直部分的三相铜排没有立木支撑,引线的整体机械强度仅靠铜排本身的机械强度及线夹夹持来保证,导致其机械强度差,很难保证变压器在突发短路运行时引线不被损坏。
传统的铜排引线结构,当变压器投入正常运行时,通过铜排的电流既有相电流,又有线电流,由于在d接引线中,线电流为相电流的√3倍,如果铜排的导电截面积统一按线电流选择,则造成铜排材料的浪费。如果想不浪费铜排,就必须采用两种规格的铜排,即相电流采用小规格铜排,线电流采用大规格铜排,这样将带来铜排规格翻倍,不便于采购及生产管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器分相式铜排引线结构,解决传统的铜排引线结构中引线垂直部分的三相铜排没有立木支撑,引线的整体机械强度仅靠铜排本身的机械强度及线夹夹持来保证,导致其机械强度差,很难保证变压器在突发短路运行时引线不被损坏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变压器分相式铜排引线结构,包括变压器箱体,上述变压器箱体内通过变压器上夹件和变压器下夹件固定有变压器线圈,上述变压器线圈采用三相引线接线方式中的d接方式连接,上述变压器箱体的上方设置有用于与套管相连接的第一接线片、第二接线片和第三接线片,上述变压器线圈之间的三相铜排引线在垂直部分采用分相固定并分别连接第一接线片、第二接线片和第三接线片。
作为优选,上述变压器上夹件和变压器下夹件之间间隔设置有两个以上的立木,上述变压器线圈之间的三相铜排引线分别通过立木固定。
作为优选,上述变压器线圈的z接线端连接的铜排引线和x接线端连接的铜排引线固定在其中一个立木上,上述变压器线圈的y接线端连接的铜排引线固定另一个立木上。
作为优选,上述变压器线圈的z接线端连接的铜排引线和z接线端连接的铜排引线通过线夹固定。
作为优选,上述变压器线圈的c接线端的铜排引线和x接线端的铜排引线均连接第一接线片;上述变压器线圈b接线端的铜排引线和z接线端的铜排引线均连接第二接线片;上述变压器线圈的a接线端的铜排引线和y接线端的铜排引线均连接第三接线片。
作为优选,与上述第一接线片连接的铜排引线、与上述第二接线片连接的铜排引线、与上述第三接线片连接的铜排引线分别通过不同的线夹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是如下之一:
1、本实用新型由于引线垂直部分的三相铜排采用分相布置,铜排对线圈的绝缘距离A2大,绝缘强度富裕,可以取消绝缘隔板及减薄在铜排上包扎的绝缘层厚度。
2、本实用新型的铜排引线垂直部分的三相铜排设置有立木支撑,引线的整体机械强度高,可以保证变压器在突发短路运行时引线不被损坏。
3、本实用新型当变压器投入正常运行时,通过铜排的电流均为相电流,铜排的导电截面积可以统一按相电流选择,铜排规格少,便于采购及生产管理。
4、本实用新型由于减少了3处铜排之间的连接点,这样可以减少铜排引线的加工及装配时间。线圈线端都直接与接线片连接,均为相电流,从而减少了铜排规格。
5、本实用新型整体引线结构布置合理,铜排引线布线分明,便于装配,外形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变压器三相引线接线方式为d接的接线图。
图2为传统铜排引线的结构正视图。
图3为传统铜排引线的结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试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4、5,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是,一种变压器分相式铜排引线结构,包括变压器箱体1,上述变压器箱体1内通过变压器上夹件2和变压器下夹件3固定有变压器线圈4,上述变压器线圈4采用三相引线接线方式中的d接方式连接,上述变压器箱体1的上方设置有用于与套管相连接的第一接线片5、第二接线片6和第三接线片7,上述变压器线圈4之间的三相铜排引线14在垂直部分采用分相固定并分别连接第一接线片5、第二接线片6和第三接线片7。
传统的铜排引线结构如图2、3所示,由于铜排引线垂直部分的三相铜排采用集中布置,导致铜排对线圈的绝缘距离A1小,绝缘强度不足,为了保证铜排对线圈之间的绝缘强度满足要求,就必须增加绝缘隔板10及加厚在铜排上包扎的绝缘层厚度。相对于传统铜排引线结构,本实施例中铜排引线适用于变压器三相引线接线方式为d接的情况,通过本实施例中的变压器分相式铜排引线结构,实现变压器线圈与套管之间铜排引线的简洁、可靠连接。同时本实施例中的铜排引线垂直部分采用分相布置固定,铜排对线圈的绝缘距离A2大,绝缘强度富裕,可以取消绝缘隔板及减薄在铜排上包扎的绝缘层厚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是,上述变压器上夹件2和变压器下夹件3之间间隔设置有两个以上的立木8,上述变压器线圈4之间的三相铜排引线14分别通过立木8固定。立木8固定在变压器线圈之间的间隙处。
传统的铜排引线结构如图2、3所示,引线垂直部分的三相铜排没有立木支撑,引线的整体机械强度仅靠铜排本身的机械强度及线夹夹持来保证,导致其机械强度差,很难保证变压器在突发短路运行时引线不被损坏。相对于传统铜排引线结构,本实施例中的铜排引线垂直部分的三相铜排设置有立木支撑,引线的整体机械强度高,可以保证变压器在突发短路运行时引线不被损坏。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是,上述变压器线圈4的z接线端连接的铜排引线14和x接线端连接的铜排引线14固定在其中一个立木8上,上述变压器线圈4的y接线端连接的铜排引线14固定另一个立木8上。若为三个或以上的立木,上述变压器线圈4的z接线端连接的铜排引线和x接线端连接的铜排引线也可分别固定在不同的立木8上。
传统的铜排引线结构如图2、3所示,当变压器投入正常运行时,通过铜排的电流既有相电流11,又有线电流12,由于在d接引线中,线电流为相电流的√3倍,如果铜排的导电截面积统一按线电流选择,则造成铜排材料的浪费。如果想不浪费铜排,就必须采用两种规格的铜排,即相电流采用小规格铜排,线电流采用大规格铜排,这样将带来铜排规格翻倍,不便于采购及生产管理。相对于传统的铜排引线结构,本实施例中通过铜排的电流均为相电流,铜排的导电截面积可以统一按相电流选择,铜排规格少,便于采购及生产管理。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是,上述变压器线圈4的z接线端连接的铜排引线14和z接线端连接的铜排引线14通过线夹9固定。本实施例中由于合理的三相铜排的排列方式,相近的铜排引线之间通过线夹固定即可,安装更加方便。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是,上述变压器线圈4的c接线端的铜排引线14和x接线端的铜排引线14均连接第一接线片5;上述变压器线圈4b接线端的铜排引线14和z接线端的铜排引线14均连接第二接线片6;上述变压器线圈4的a接线端的铜排引线14和y接线端的铜排引线14均连接第三接线片7。
传统的铜排引线结构如图2、3所示,由于铜排之间增加了3处螺栓连接点13。当采用焊接方式连接时,将增加焊接量及增加引线装配时间。当采用螺栓方式连接时,将增加螺栓的用量及增加铜排的钻孔加工量。相对于传统的铜排引线结构,本实施例中由于减少了3处铜排之间的连接点,可以减少铜排引线的加工及装配时间。另一方面线圈线端都直接与接线片连接,均为相电流,从而减少了铜排规格。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是,与上述第一接线片5连接的铜排引线14、与上述第二接线片6连接的铜排引线14、与上述第三接线片7连接的铜排引线14分别通过不同的线夹9固定。本实施例为了使结构更加美观和稳定,在减少焊接点的情况下,同一接线片的铜排引线通过不同的线夹固定即可。
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 “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Claims (6)
1.一种变压器分相式铜排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压器箱体(1),所述变压器箱体(1)内通过变压器上夹件(2)和变压器下夹件(3)固定有变压器线圈(4),所述变压器线圈(4)采用三相引线接线方式中的d接方式连接,所述变压器箱体(1)的上方设置有用于与套管相连接的第一接线片(5)、第二接线片(6)和第三接线片(7),所述变压器线圈(4)之间的三相铜排引线(14)在垂直部分采用分相固定并分别连接第一接线片(5)、第二接线片(6)和第三接线片(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分相式铜排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上夹件(2)和变压器下夹件(3)之间间隔设置有两个以上的立木(8),所述变压器线圈(4)之间的三相铜排引线(14)分别通过立木(8)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分相式铜排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线圈(4)的z接线端连接的铜排引线和x接线端连接的铜排引线(14)固定在其中一个立木(8)上,所述变压器线圈(4)的y接线端连接的铜排引线(14)固定另一个立木(8)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压器分相式铜排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线圈(4)的z接线端连接的铜排引线(14)和z接线端连接的铜排引线(14)通过线夹(9)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压器分相式铜排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线圈(4)的c接线端的铜排引线(14)和x接线端的铜排引线(14)均连接第一接线片(5);所述变压器线圈(4)b接线端的铜排引线(14)和z接线端的铜排引线(14)均连接第二接线片(6);所述变压器线圈(4)的a接线端的铜排引线(14)和y接线端的铜排引线(14)均连接第三接线片(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压器分相式铜排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一接线片(5)连接的铜排引线(14)、与所述第二接线片(6)连接的铜排引线(14)、与所述第三接线片(7)连接的铜排引线(14)分别通过不同的线夹(9)固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692907.4U CN207425524U (zh) | 2017-12-07 | 2017-12-07 | 变压器分相式铜排引线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692907.4U CN207425524U (zh) | 2017-12-07 | 2017-12-07 | 变压器分相式铜排引线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425524U true CN207425524U (zh) | 2018-05-29 |
Family
ID=62397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692907.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425524U (zh) | 2017-12-07 | 2017-12-07 | 变压器分相式铜排引线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425524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60859A (zh) * | 2019-05-21 | 2019-07-26 | 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可变相序的变压器结构及设计方法 |
CN112071589A (zh) * | 2020-08-17 | 2020-12-11 |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 增大电抗器接头导电接触面的方法 |
-
2017
- 2017-12-07 CN CN201721692907.4U patent/CN20742552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60859A (zh) * | 2019-05-21 | 2019-07-26 | 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可变相序的变压器结构及设计方法 |
CN112071589A (zh) * | 2020-08-17 | 2020-12-11 |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 增大电抗器接头导电接触面的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342892B2 (en) | High conductivity energy-saving clamping device | |
CN207425524U (zh) | 变压器分相式铜排引线结构 | |
CN207082358U (zh) | 一种液冷单芯电线和电缆 | |
CN202495835U (zh) | 一种电机用的接线装置 | |
CN104466568B (zh) | 叠层母排及大功率电源模块 | |
CN203746628U (zh) | 网络变压器 | |
CN201829319U (zh) | 一种变压器低压引线和出线结构 | |
CN203941199U (zh) | 电能表 | |
CN206210526U (zh) | 一种换流变压器750kV端部出线结构 | |
CN202977060U (zh) | 电磁感应装置 | |
CN203288788U (zh) | 控制器用组合式导电柱 | |
CN207053971U (zh) | 一种服务器用板载铜排结构 | |
CN202870124U (zh) | 一种变压器试验线夹与穿心升流线的连接装置 | |
CN202362371U (zh) | 防窃电电能表 | |
CN206470308U (zh) | 一种三相电能表端钮盒及包含该端钮盒的三相电能表 | |
CN206524411U (zh) | 一种新型控制器端线鼻子 | |
CN206558352U (zh) | 一种可调电感器 | |
CN206225712U (zh) | 一种低压分支箱接线铜排 | |
CN202940343U (zh) | 一种带接地环的线路三连接线金具 | |
CN204010727U (zh) | 耐高温安装电线 | |
CN211670104U (zh) | 一种用于电力系统的无线高压电压互感器 | |
CN205141176U (zh) | Hgis设备接线端子板与导线的连接结构 | |
CN202159501U (zh) | 一种配电装置用汇流排 | |
CN203455378U (zh) | 电能表端钮盒 | |
CN204011780U (zh) | 一种适用于多种不同导线截面的接线端子排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29 Termination date: 20201207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