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76293U - 一种滴加混合设备以及生产滴加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滴加混合设备以及生产滴加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676293U CN206676293U CN201720418250.6U CN201720418250U CN206676293U CN 206676293 U CN206676293 U CN 206676293U CN 201720418250 U CN201720418250 U CN 201720418250U CN 206676293 U CN206676293 U CN 20667629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kettle
- feed pipe
- mixing
- dropwise addition
- dropp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Accessories For Mix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滴加混合设备以及生产滴加系统,涉及化工设备领域,生产滴加系统包括滴加罐、出料装置和滴加混合设备,滴加混合设备包括混合搅拌釜、滴加装置和自动上料装置,滴加装置设置在混合搅拌釜上并伸入混合搅拌釜内,以向混合搅拌釜内注入滴加液,自动上料装置包括上料组件、中间储存台、支撑柱、进料管道和计量组件,上料组件与中间储存台连接,进料管道的一端与中间储存台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混合搅拌釜连接。计量组件设置在进料管道内。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滴加混合设备,利用自动上料装置将生产物料送入混合搅拌釜与滴加液一起进行搅拌,能够把控生产物料的送入量,同时生产效率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滴加混合设备以及生产滴加系统。
背景技术
聚羧酸减水剂是一种重要的混凝土外加剂,是新型建材支柱产业的重要产品之一。高效减水剂不但大大提高了高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而且提供了简便易行的施工工艺。聚羧酸减水剂能够在混凝土和易性及水泥用量不变条件下,减少拌合用水量、提高混凝土强度,或在和易性及强度不变条件下,节约水泥用量的。
现有的聚羧酸反应釜通过采用流量控制阀已经实现了液体加料的自动化控制,另外采用温度传感器也能够实时检测反应釜腔体的温度,基本实现了聚羧酸反应的半自动化生产,但是对于固体料聚羧酸单体还是采用人工加料的方式,操作工人在将称重后的聚羧酸单体加入到反应釜内。这种加料方式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较大,工作效率低,不能实现聚羧酸生产的全自动化生产。
有鉴于此,设计制造出一种可自动上料的的滴加混合设备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滴加混合设备,该滴加混合设备通过上料装置进行上料,避免了人工上料的费时费力和上料不准确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滴加系统,该生产滴加系统通过上料装置进行上料,并通过混合搅拌釜对生产物料和滴加液进行搅拌,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滴加混合设备,用于混合滴加液与生产物料,滴加混合设备包括混合搅拌釜、滴加装置和自动上料装置,滴加装置设置在混合搅拌釜上并伸入混合搅拌釜内,以向混合搅拌釜内注入滴加液。自动上料装置包括上料组件、中间储存台、支撑柱、进料管道和计量组件,上料组件与中间储存台连接,用于将生产物料运送至中间储存台。支撑柱固定连接于中间储存台的底部,用于支撑中间储存台。进料管道的一端与中间储存台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混合搅拌釜连接,用于将生产物料送入混合搅拌釜。计量组件设置在进料管道内,用于控制进入混合搅拌釜的生产物料的重量。
进一步地,中间存储台上设置有一容置槽,容置槽的一端与进料管道连通,容置槽的另一端设置有一台阶,台阶的台阶面呈斜面状,且台阶远离进料管道的一端相对于容置槽的底面的高度高于台阶靠近进料管道的一端相对于容置槽的底面的高度。
进一步地,进料管道包括第一进料管道和第二进料管道,第一进料管道的一端与容置槽连通,另一端与第二进料管道连通,第二进料管道远离第一进料管道的一端与混合搅拌釜连通。
进一步地,计量组件包括第一电控阀门、第二电控阀门和压力传感器,第一电控阀门与第二电控阀门电性连接,压力传感器与第二电控阀门电性连接,第一电控阀门设置于第一进料管道与容置槽之间,第二电控阀门设置于第一进料管道与第二进料管道之间,压力传感器设置于第一进料管道靠近第二进料管道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上料组件包括传送带和进料斗,进料斗与传送带连接,传送带与中间储存台连接。
进一步地,滴加装置包括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与滴加器,滴加器设置于混合搅拌釜内,第一进水管与第二进水管均伸入混合搅拌釜并连接于滴加器的两端,滴加器的底部均匀设置有多个滴加孔,以使滴加液流入混合搅拌釜。
进一步地,滴加器呈中空环状,并分别与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连通。
进一步地,混合搅拌釜包括釜体、搅拌装置和散热环,散热环绕设于釜体的外壁并内置有冷却液,用于冷却釜体,搅拌装置设置于釜体的顶部并伸入釜体内部,以搅拌进入釜体内的混合滴加液与生产物料。
进一步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叶片、搅拌轴以及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设置于釜体的顶部,搅拌轴的一端与驱动电机连接,另一端伸入釜体并与搅拌叶片固定连接。
一种生产滴加系统,用于混合滴加液与生产物料,生产滴加系统包括滴加罐、出料装置和滴加混合设备,滴加混合设备包括混合搅拌釜、滴加装置和自动上料装置,滴加装置设置在混合搅拌釜上并伸入混合搅拌釜内,以向混合搅拌釜内注入滴加液,自动上料装置包括上料组件、中间储存台、支撑柱、进料管道和计量组件,上料组件与中间储存台连接,用于将生产物料运送至中间储存台。支撑柱固定连接于中间储存台的底部,用于支撑中间储存台,进料管道的一端与中间储存台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混合搅拌釜连接,用于将生产物料送入混合搅拌釜。计量组件设置在进料管道内,用于控制进入混合搅拌釜的生产物料的重量。滴加罐与滴加装置连接,以向滴加装置注入滴加液,出料装置设置于混合搅拌釜的底部并与混合搅拌釜连通。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滴加混合设备,滴加装置设置在混合搅拌釜上并伸入混合搅拌釜内并向混合搅拌釜内注入滴加液。上料组件与中间储存台连接,通过上料组件将生产物料运送至中间储存台。进料管道的一端与中间储存台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混合搅拌釜连接,中间储存台内的物料通过进料管道进入混合搅拌釜内。在进料管道内设置有计量组件,通过该计量组件控制进入混合搅拌釜的生产物料的重量。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滴加混合设备,通过上料装置进行上料,再通过计量组件控制进入混合搅拌釜的生产物料的重量,避免了人工上料的费时费力和上料量不准确的现象,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生产滴加设备,滴加罐与滴加装置连接,以向滴加装置注入滴加液,出料装置设置于混合搅拌釜的底部并与混合搅拌釜连通。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生产滴加设备,能够通过计量组件控制进入混合搅拌釜的生产物料的重量并与滴加罐内流出的滴加液进行混合搅拌,避免了人工上料费时费力的现象,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滴加混合设备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进料管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滴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混合搅拌釜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滴加混合设备;110-混合搅拌釜;111-釜体;113-搅拌装置;1131-搅拌叶片;1133-搅拌轴;1135-驱动电机;130-滴加装置;131-第一进水管;133-第二进水管;135-滴加器;150-自动上料装置;151-上料组件;153-中间储存台;1531-容置槽;1533-台阶;155-支撑柱;157-进料管道;1571-第一进料管道;1573-第二进料管道;159-计量组件;1591-第一电控阀门;1593-第二电控阀门;1595-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滴加混合设备100,用于混合滴加液与生产物料,该滴加混合设备100包括混合搅拌釜110、滴加装置130和自动上料装置150,滴加装置130设置在混合搅拌釜110上并伸入混合搅拌釜110内,以向混合搅拌釜110内注入滴加液。自动上料装置150与混合搅拌釜110连接,用于向混合搅拌釜110内输入生产物料。
自动上料装置150包括上料组件151、中间储存台153、支撑柱155、进料管道157和计量组件159,上料组件151与中间储存台153连接,用于将生产物料运送至中间储存台153。支撑柱155固定连接于中间储存台153的底部,用于支撑中间储存台153。进料管道157的一端与中间储存台153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混合搅拌釜110连接,用于将生产物料送入混合搅拌釜110。计量组件159设置在进料管道157内,用于控制进入混合搅拌釜110的生产物料的重量。
在本实施例中,上料组件151包括传送带(图中未标号)和进料斗(图中未标号),进料斗与传送带连接,传送带与中间储存台153连接。进料斗设置于地面上,方便进行上料,生产物料通过传送带传送到中间储存台153上。优选地,在传送带与生产物料接触的表面上设置有多个挡料块,以使生产物料能够更好地通过传送带传送至中间储存台153。
在本实施例中,中间存储台上设置有一容置槽1531,容置槽1531的一端与进料管道157连通,容置槽1531的另一端设置有一台阶1533,台阶1533的台阶面呈斜面状,且台阶1533远离进料管道157的一端相对于容置槽1531的底面的高度高于台阶1533靠近进料管道157的一端相对于容置槽1531的底面的高度。
参见图2,进料管道157包括第一进料管道1571和第二进料管道1573,第一进料管道1571的一端与容置槽1531连通,另一端与第二进料管道1573连通,第二进料管道1573远离第一进料管道1571的一端与混合搅拌釜110连通。
计量组件159包括第一电控阀门1591、第二电控阀门1593和压力传感器1595,第一电控阀门1591与第二电控阀门1593电性连接,压力传感器1595与第二电控阀门1593电性连接,第一电控阀门1591设置于第一进料管道1571与容置槽1531之间,第二电控阀门1593设置于第一进料管道1571与第二进料管道1573之间,压力传感器1595设置于第一进料管道1571靠近第二进料管道1573的侧壁上。
参见图3,滴加装置130包括第一进水管131、第二进水管133与滴加器135,滴加器135设置于混合搅拌釜110内,第一进水管131与第二进水管133均伸入混合搅拌釜110并连接于滴加器135的两端,滴加器135的底部均匀设置有多个滴加孔,以使滴加液流入混合搅拌釜110。
在本实施例中,滴加器135呈中空环状,并分别与第一进水管131和第二进水管133连通,使得滴加器135中的滴加液能均匀地流入混合搅拌釜110内。值得注意的是,此处滴加器135的形状并不仅仅限于中空环状,也可以是中空的圆盘状或者鱼骨状,但凡能使滴加液均匀地流入混合搅拌釜110内的形状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见图4,混合搅拌釜110包括釜体111、搅拌装置113和散热环(图未示),散热环绕设于釜体111的外壁并内置有冷却液,用于冷却釜体111,搅拌装置113设置于釜体111的顶部并伸入釜体111内部,以搅拌进入釜体111内的混合滴加液与生产物料。
在本实施例中,搅拌装置113包括搅拌叶片1131、搅拌轴1133以及驱动电机1135,驱动电机1135设置于釜体111的顶部,搅拌轴1133的一端与驱动电机1135连接,另一端伸入釜体111并与搅拌叶片1131固定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滴加混合设备100,其工作原理如下:在进料斗中加入生产物料,通过传送带将生产物料传送至中间储存台153上的容置槽1531内,生产物料在倾斜的台阶1533面上滚入第一进料管道1571,并通过计量组件159控制住了进入第二进料管道1573的重量,使得进入混合搅拌釜110内的生产物料的量可控。滴加液通过滴加器135均匀地流入到釜体111内,并在搅拌装置113的搅拌下,使得生产物料与滴加液的混合更加充分。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滴加混合设备100,避免了人工上料的费时费力和上料量不准确的现象,提高了生产效率。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生产滴加系统(图未示),用于混合滴加液与生产物料,生产滴加系统包括滴加罐、出料装置和滴加混合设备100,滴加罐设置于滴加混合设备100的上方并与滴加混合设备100连接,出料装置与滴加混合设备100连接,其中滴加混合设备100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第一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滴加罐与滴加装置130连接,以向滴加装置130注入滴加液,出料装置设置于混合搅拌釜110的底部并与混合搅拌釜110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滴加罐的个数为两个,两个滴加罐分别与第一进水管131和第二进水管133连通,以向滴加器135重注入滴加液。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产滴加系统,在混合搅拌釜110的上方设置有两个滴加罐,滴加罐与滴加装置130连接,在混合搅拌釜110的下方设置有出料装置。生产物料与滴加液在混合搅拌釜110内经过混合搅拌后通过出料装置流出混合搅拌釜110。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产递交系统,能够充分地搅拌混合滴加液与生产物料,同时生产物料通过上料装置进行上料,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提高了产品品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滴加混合设备,用于混合滴加液与生产物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滴加混合设备包括混合搅拌釜、滴加装置和自动上料装置,所述滴加装置设置在所述混合搅拌釜上并伸入所述混合搅拌釜内,以向所述混合搅拌釜内注入所述滴加液,所述自动上料装置包括上料组件、中间储存台、支撑柱、进料管道和计量组件,所述上料组件与所述中间储存台连接,用于将所述生产物料运送至所述中间储存台;所述支撑柱固定连接于所述中间储存台的底部,用于支撑所述中间储存台,所述进料管道的一端与所述中间储存台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混合搅拌釜连接,用于将所述生产物料送入所述混合搅拌釜,所述计量组件设置在所述进料管道内,用于控制进入所述混合搅拌釜的所述生产物料的重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滴加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存储台上设置有一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一端与所述进料管道连通,所述容置槽的另一端设置有一台阶,所述台阶的台阶面呈斜面状,且所述台阶远离所述进料管道的一端相对于所述容置槽的底面的高度高于所述台阶靠近所述进料管道的一端相对于所述容置槽的底面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滴加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管道包括第一进料管道和第二进料管道,所述第一进料管道的一端与所述容置槽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料管道连通,所述第二进料管道远离所述第一进料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混合搅拌釜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滴加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量组件包括第一电控阀门、第二电控阀门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电控阀门与所述第二电控阀门电性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第二电控阀门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控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料管道与所述容置槽之间,所述第二电控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料管道与所述第二进料管道之间,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料管道靠近所述第二进料管道的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滴加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组件包括传送带和进料斗,所述进料斗与所述传送带连接,所述传送带与所述中间储存台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滴加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滴加装置包括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与滴加器,所述滴加器设置于所述混合搅拌釜内,所述第一进水管与所述第二进水管均伸入所述混合搅拌釜并连接于所述滴加器的两端,所述滴加器的底部均匀设置有多个滴加孔,以使所述滴加液流入所述混合搅拌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滴加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滴加器呈中空环状,并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水管和所述第二进水管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滴加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搅拌釜包括釜体、搅拌装置和散热环,所述散热环绕设于所述釜体的外壁并内置有冷却液,用于冷却所述釜体,所述搅拌装置设置于所述釜体的顶部并伸入所述釜体内部,以搅拌进入所述釜体内的所述混合滴加液与所述生产物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滴加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叶片、搅拌轴以及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釜体的顶部,所述搅拌轴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另一端伸入所述釜体并与所述搅拌叶片固定连接。
10.一种生产滴加系统,用于混合滴加液与生产物料,所述生产滴加系统包括滴加罐、出料装置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滴加混合设备,所述滴加罐与所述滴加装置连接,以向所述滴加装置注入所述滴加液,所述出料装置设置于所述混合搅拌釜的底部并与所述混合搅拌釜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418250.6U CN206676293U (zh) | 2017-04-20 | 2017-04-20 | 一种滴加混合设备以及生产滴加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418250.6U CN206676293U (zh) | 2017-04-20 | 2017-04-20 | 一种滴加混合设备以及生产滴加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676293U true CN206676293U (zh) | 2017-11-28 |
Family
ID=60403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418250.6U Active CN206676293U (zh) | 2017-04-20 | 2017-04-20 | 一种滴加混合设备以及生产滴加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67629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108081A (zh) * | 2020-08-28 | 2020-12-22 | 合肥市枫林环保有限公司 | 单过硫酸氢钾加药设备及其加药方法 |
-
2017
- 2017-04-20 CN CN201720418250.6U patent/CN20667629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108081A (zh) * | 2020-08-28 | 2020-12-22 | 合肥市枫林环保有限公司 | 单过硫酸氢钾加药设备及其加药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690568A (zh) | 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的自动配料系统 | |
CN206676293U (zh) | 一种滴加混合设备以及生产滴加系统 | |
CN203340812U (zh) | 水产智能投料装置 | |
CN206911331U (zh) | 一种具有双混合装置的工业反应釜 | |
CN203418639U (zh) | 一种无机防火绝热板生产线 | |
CN203510454U (zh) | 一种无机防火绝热板生产用配料搅拌装置 | |
KR102163303B1 (ko) | 뒷채움공정 자동화에 의한 무인화 운영방법 | |
CN210584862U (zh) | 一种不饱和聚酯树脂液体原料投料系统 | |
CN109046169A (zh) | 一种用于食品生产的称重配料装置 | |
CN207576399U (zh) | 一种生产沥青的双相反应釜 | |
CN110904785A (zh) | 一种环氧沥青混凝土混溶装置 | |
CN207596687U (zh) | 一种大型钢制污泥消化罐 | |
CN107020044A (zh) | 一种猪饲料混合搅拌机 | |
CN209291193U (zh) | 一种混凝土防水剂储存罐 | |
CN112044377B (zh) | 一种用于生产聚氨酯的反应设备 | |
CN204522838U (zh) | 专用界面剂自动配比生产系统 | |
CN212445803U (zh) | 一种泡沫轻质混凝土设备的恒压恒流发泡装置 | |
CN204365256U (zh) | 聚羧酸单体自动加料装置 | |
CN208959822U (zh) | 一种用于食品生产的称重配料装置 | |
CN217614486U (zh) | 一种可移动式地聚物浆体材料制备装置 | |
CN209440474U (zh) | 一种轻质墙板设备螺杆泵注浆系统 | |
CN212860022U (zh) | 一种聚苯保温板加工用自动配料与混合搅拌浇注平台 | |
CN221868226U (zh) | 一种用于饲料预混的饲料定量下料机构 | |
CN111283879B (zh) | 一种免基础多方向摆放插入式斜皮带搅拌站 | |
CN219006549U (zh) | 一种新型搅拌主楼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