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63849U - 特定形状产品加工的下型模具 - Google Patents
特定形状产品加工的下型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663849U CN206663849U CN201720219833.6U CN201720219833U CN206663849U CN 206663849 U CN206663849 U CN 206663849U CN 201720219833 U CN201720219833 U CN 201720219833U CN 206663849 U CN206663849 U CN 20666384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ttom half
- cavity
- middle rod
- cylinder
- compon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Molds, Co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特定形状产品加工的下型模具,包括外型组件、中型组件和内型组件;所述外型组件包括下压棒和安装在所述下压棒两端的下压棒塞头和型座;所述中型组件包括下型和插入所述下型两端的下型座、中棒座和螺母;所述中棒座套入安装在所述外型组件中,所述内型组件的中棒插入通过所述中型组件的下型通孔中,所述中型组件安装在所述外型组件内腔中。所述中棒设有凸型圆柱或者螺纹柱体,其增大所述特定形状产品加工的下型模具的加工受力面,有效的解决了制成产品过程中受力不均匀使得生产的产品存在缺陷或者无法制成产品的情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产品加工模具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特定形状产品加工的下型模具。
背景技术
参照图1,现有特定形状产品为哨子型的,含有外形成型面101、中型成型面102和内型成型面103。
参照图2,现有特定形状产品加工的下型模具采用模具支座机构和模型机构组成对特定产品压制成型,其原理是模型上设于多个工位,工位包括设有下型模104、上下对应设置有插入下型模104的模型盖105和中棒座106,中棒座106设有月型孔和圆形通孔,下型模104插入中棒座106的圆形通孔通过月型孔插入模具支座下压棒107中,模型盖105插入在下型模104的连接杆处,使下型模104内加工原料在压力下压制成产品。由加压压力使得下型模受压力不均衡,而导致产品密度不均匀,模具加工出的产品存有缺陷甚至产品无法成型。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特定形状产品 加工的下型模具,其合理增加了内型组件,有效的解决了制成产品过程中受力不均匀使得生产的产品存在缺陷或者无法制成产品的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特定形状产品加工的下型模具,包括外型组件(100)、中型组件(200)和内型组件(300);所述外型组件(100)包括下压棒(110)和安装在所述下压棒(110)两端的下压棒塞头(120)和型座(130);所述中型组件(200)包括下型(210)和插入所述下型(210)两端的下型座(220)、中棒座(230)和螺母(240);所述中棒座(230)套入安装在所述外型组件(100)中,所述内型组件(300)的中棒插入通过所述中型组件(200)的通孔中,所述中型组件(200)安装在所述外型组件(100)中。
所述下压棒(110)为整体呈圆柱形,该圆柱形的一端中部挖空成第一空腔(111),该端的外壁上对称挖设有两个呈“U”字形凹槽(114),两个所述“U”字形凹槽(114)将所述下压棒(110)分为对称的两个弧形座(115),其中一个所述弧形座(115)的外壁上设有凸起的卡柱(116)。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空腔(111)下还挖设有第二空腔(112),所述第二空腔(112)下还挖设有第三空腔(113),所述第一空腔(111)、所述第二空腔(112)和所述第三空腔(113)一起形成贯通所述下压棒(110)的通孔。所述第一空腔(111)和所述第二空腔(112)呈“凸”形设置;所述第三空腔(113)的内径略大于所述第二空腔(112);所述第二空腔(112)和所述第三空腔(113)的腔壁上设有螺纹。
所述下压棒塞头(120)设有塞头(121)和从所述塞头(121)延伸出的螺杆(122),所述螺杆(122)插入所述第三空腔(113)中并与其腔壁螺纹配合连接;所述下压棒塞头(120)内设有螺丝通孔(123);所述螺丝通孔(123)内置于一螺丝(124)。所述螺丝(124)穿过所述螺丝通孔(123)并与所述螺纹通孔(123)内壁螺纹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下压棒塞头(120)与所述下压棒(110)可以是一体式也可以是分离式。
所述型座(130)为呈“凸”字形的圆柱,所述圆柱设有中空型座通孔(131)。
进一步地,所述型座(130)倒扣在所述下压棒(110)上,插入所述第一空腔(111)中。
所述下型座(220)具有圆形台阶(221)和从该圆形台阶(221)上凸伸出的柱体(222),所述柱体(222)上设有台阶限位(223);所述下型座(220)内设有下型座通孔(224)。
所述中棒座(230)包括同心的外环(232)和内环(231),所述外环(232)和所述内环(231)通过一连接柱(233)连接,所述连接柱(233)将所述外环(232)和所述内环(231)之间的区域分隔为两个对称的弧形腔(235),在其中一个弧形腔(235)外的外环上挖设有卡槽(234)。
进一步地,所述卡柱(116)容置于所述卡槽(234)中,两个所述弧形座(115)分别穿过两个所述弧形腔(235),从而插接在所述 下压棒(110)上。
进一步地,所述下型螺母(240)容置在所述第一空腔(111)中,并与所述弧形座(115)的内壁螺纹配合连接。
所述下型(210)是一体成型,依次设有连接杆(211)、卡座(212)、圆柱杆(213)和螺纹杆(214)。所述螺纹杆(214)插接在所述下型螺母(240)中,所述圆柱杆(213)插接在所述内环(231)中,所述卡座(212)紧贴所述弧形座(115)的内壁,所述连接杆(211)穿过所述型座通孔(131)和所述下型座通孔(224)伸出所述连接杆(211)外。所述下型(210)还设有贯通所述连接杆(211)、所述卡座(212)、所述圆柱杆(213)和所述螺纹杆(214)的下型通孔(216)。
内型组件(300)内置于所述下压棒(110)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内型组件(300)包括中棒(310a)、中棒压盖(320)、中棒压盖螺母(330)、第一自锁螺丝(340)和第二自锁螺丝(350);所述中棒(310a)设有凸型圆柱(311)和从该凸型圆柱(311)凸伸出的实心柱体(312),所述凸型圆柱(311)设有第一台阶位(313)和第二台阶位(314);所述中棒压盖螺母(330)内设有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中棒压盖(320)的中空面抵接于所述第一台阶位(313);所述中棒压盖螺母(330)的通孔穿过插入所述实心柱体(312)抵接于所述第二台阶位(314),并与所述中棒压盖(320)连接;所述实心柱体(312)插入穿过所述下型通孔(216)中;所述第一自锁螺丝(340)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二空腔(112)与之腔壁螺纹配 合连接,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凸型圆柱(311)和所述中棒压盖(320)的底端面;所述第二自锁螺丝(350)内置在所述第二空腔(112)与之腔壁螺纹配合并抵接于所述第一自锁螺丝(340)。
进一步地,所述凸型圆柱(311)增大所述特定形状产品加工的下型模具的制成产品受力面,使得模具在制成产品过程中各个成型面受力均匀。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内型组件(300)包括中棒(310a)、中棒压盖(320)、第二自锁螺丝(350)和中棒接头(360);在上述实施例一中已详细描述中棒(310a)与中棒压盖(320)的结构及连接关系;所述中棒接头(360)设有圆柱接头(361)和从该圆柱接头延伸的螺纹柱体(362)。
进一步地,所述圆柱接头(361)抵接于所述中棒压盖(320)的底端面和所述凸型圆柱(311)的底端面,所述螺纹柱体(362)插入所述第二空腔(112)与之腔壁螺纹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自锁螺丝(350)内置在所述第二空腔(112)与之腔壁螺纹配合连接,并抵接于所述螺纹柱体(362)的底端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中,内型组件(300)包括中棒(310b)和第二自锁螺丝(350);所述中棒(310b)设有外螺纹的柱体(315)和嵌入所述外螺纹的柱体伸出的实心柱体(316),所述实心柱体(316)插入所述下型通孔(216)中;所述外螺纹的柱体(315)插入所述第二空腔(112)与之腔壁螺纹配合;所述第二自锁螺丝(350)内置在所述第二空腔(112)与之腔壁螺纹配合,并抵接与所述外螺纹的柱 体(315)的底端面。
本实用新型特定形状产品加工的下型模具的有益效果为:所述特定形状产品加工的下型模具所述圆柱杆插入穿过所述内环中,所述下型螺母插入所述螺纹杆中并与之螺纹配合;所述中棒插入通过所述下型通孔;所述中棒设有凸型圆柱和从该凸型圆柱凸伸出的实心柱体,或者所述中棒设有外螺纹的柱体和嵌入所述外螺纹的柱体伸出的实心柱体,所述中棒的底端形状增大所述特定形状产品加工的下型模具的加工受力面,有效的解决了制成产品过程中受力不均匀使得生产的产品存在缺陷或者无法制成产品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特定形状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所述特定形状产品加工的下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特定形状产品加工的下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下压棒分离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下压棒一体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下压棒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中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内型组件实施实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内型组件实施实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内型组件实施实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外型组件100
下压棒110,下压棒塞头120,型座130
第一空腔111,第二空腔112,第三空腔113,“U”字形凹槽114,弧形座115,卡柱116;塞头121,螺杆122,螺纹通孔123,螺丝124;型座通孔131。
中型组件200
下型210,下型座220,中棒座230,螺母240。
连接杆211,卡座212,圆柱杆213,螺纹杆214,型通孔215;圆形台阶221,柱体222,台阶限位223,下型座通孔224;内环231,外环232,连接柱233,卡槽234,弧型腔235。
内型组件300
中棒310a,中棒压盖320,中棒压盖螺母330,第一自锁螺丝340,第二自锁螺丝350,中棒接头360。
凸型圆柱311,实心柱体312,第一台阶位313,第二台阶位314;圆柱接头361,螺纹柱体362。
中棒310b。
外螺纹柱体315,实心柱体31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技术方案及技术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应理 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3,一种特定形状产品加工的下型模具,包括外型组件100、中型组件200和内型组件300;所述内型组件300插入连接在所述中型组件200中,所述中型组件200安装在所述外型组件100中;所述外型组件100包括下压棒110、安装在所述下压棒110两端的下压棒塞头120和型座130;所述中型组件200包括下型210和插入所述下型210两端的下型座220、中棒座230和螺母240。
参照图3和图6,所述下压棒110为整体呈圆柱形,该圆柱形的一端中部挖空成第一空腔111,该端的外壁上对称挖设有两个呈“U”字形凹槽114,两个所述“U”字形凹槽114将所述下压棒110分为对称的两个弧形座115,其中一个所述弧形座115的外壁上设有凸起的卡柱116。
参照图4和图5,所述第一空腔111下还挖设有第二空腔112,所述第二空腔112下还挖设有第三空腔113,所述第一空腔111、所述第二空腔112和所述第三空腔113一起形成贯通所述下压棒110的通孔。所述第一空腔111和所述第二空腔112呈“凸”形设置;所述第三空腔113的内径略大于所述第二空腔112;所述第二空腔112和所述第三空腔113的腔壁上设有螺纹。
参照图3和图4,所述下压棒塞头120设有塞头121和从所述塞头121延伸出的螺杆122,所述螺杆122插入所述第三空腔113中并与其腔壁螺纹配合连接;所述下压棒塞头120内设有螺丝通孔123; 所述螺丝通孔123内置于螺丝124。所述螺丝124穿过所述螺丝通孔123并与所述螺纹通孔123内壁螺纹配合连接。所述下压棒塞头120与所述下压棒110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分离式的。
参照图3,所述型座130为呈“凸”字形的圆柱,所述圆柱设有中空型座通孔131。所述型座130倒扣在所述下压棒110上,插入所述第一空腔111中。
参照图3,所述下型座220具有圆形台阶221和从该圆形台阶221上凸伸出的柱体222,所述柱体122上设有台阶限位223;所述下型座220内设有下型座通孔224。
参照图7,所述中棒座230包括同心的外环232和内环231,所述外环232和所述内环231通过一连接柱233连接,所述连接柱233将所述外环232和所述内环231之间的区域分隔为两个对称的弧形腔235,在其中一个弧形腔235外的外环232上挖设有卡槽234。所述下压棒110的所述卡柱116容置于所述卡槽234中,两个所述弧形座115分别穿过两个所述弧形腔235,从而插接在所述下压棒110上。
参照图3,所述下型螺母240容置在所述第一空腔111中,并与所述弧形座115的内壁螺纹配合连接。
参照图3,所述下型210是一体成型,依次设有连接杆211、卡座212、圆柱杆213和螺纹杆214。所述螺纹杆214插接在所述下型螺母240中,所述圆柱杆213插接在所述内环231中,所述卡座212紧贴所述弧形座115的内壁,所述连接杆211穿过所述型座通孔131和所述下型座通孔224伸出所述连接杆211外。所述下型210还设有 贯通所述连接杆211、所述卡座212、所述圆柱杆213和所述螺纹杆214的下型通孔215。
参照图8,所述内型组件300内置于所述下压棒110中,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内型组件300包括中棒310a、中棒压盖320、中棒压盖螺母330、第一自锁螺丝340和第二自锁螺丝350;所述中棒310a设有凸型圆柱311和从该凸型圆柱311凸伸出的实心柱体312,所述凸型圆柱311设有第一台阶位313和第二台阶位314。所述中棒压盖320的中空面抵接于所述第一台阶位313。所述中棒压盖螺母330的通孔穿过插入所述实心柱体312抵接于所述第二台阶位314。
参照图8,所述实心柱体312插入穿过所述下型210;所述中棒压盖320的中空内包含所述凸型圆柱311并与之端面抵接,所述实心柱体312穿过所述中棒压盖螺母330的内通孔并与之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自锁螺丝340插入所述第二空腔112与之腔壁螺纹连接并抵接于所述中棒压盖320底端面;所述第二自锁螺丝350内置在所述第二空腔112与之腔壁螺纹配合连接,并抵接于所述第一自锁螺丝340。
参照图9,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内型组件300包括中棒310a、中棒压盖320、第二自锁螺丝350和中棒接头360;在上述实施例一中已详细描述中棒310a与中棒压盖320;所述中棒接头360设有圆柱接头361和从该圆柱接头延伸的螺纹柱体362;所述圆柱接头361抵接于所述中棒压盖320的底端面和所述凸型圆柱311的底端面,所述螺纹柱体362插入所述第二空腔112与之腔壁螺纹配合连接。 所述第二自锁螺丝350内置在所述第二空腔112与之腔壁螺纹配合连接,并抵接于所述螺纹柱体362的底端面。
参照图10,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中,内型组件300包括中棒310b和第二自锁螺丝350;所述中棒310b设有外螺纹的柱体315和嵌入所述外螺纹的柱体伸出的实心柱体316,所述实心柱体316插入所述下型210的通孔中;所述外螺纹的柱体315插入所述第二空腔112与之腔壁螺纹配合;所述第二自锁螺丝350内置在所述第二空腔112与之腔壁螺纹配合,并抵接与所述外螺纹的柱体315的底端面。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其架构形式能够灵活多变,可以派生系列产品。只是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特定形状产品加工的下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型组件(100)、中型组件(200)和内型组件(300);所述外型组件(100)包括下压棒(110)和安装在所述下压棒(110)两端的下压棒塞头(120)和型座(130);所述中型组件(200)包括下型(210)和插入所述下型(210)两端的下型座(220)、中棒座(230)和螺母(240);所述中棒座(230)套入安装在所述外型组件(100)中,所述内型组件(300)的中棒插入通过所述中型组件(200)的下型通孔中,所述中型组件(200)安装在所述外型组件(100)内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定形状产品加工的下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棒(110)为整体呈圆柱形,该圆柱形的一端中部挖空成第一空腔(111),该端的外壁上对称挖设有两个呈“U”字形凹槽(114),两个所述“U”字形凹槽(114)将所述下压棒(110)分为对称的两个弧形座(115),其中一个所述弧形座(115)的外壁上设有凸起的卡柱(116);所述第一空腔(111)下还挖设有第二空腔(112),所述第二空腔(112)的腔壁上设有螺纹;内型组件(300)内置于所述下压棒(110)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特定形状产品加工的下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内型组件(300)包括中棒(310a)、中棒压盖(320)、中棒压盖螺母(330)、第一自锁螺丝(340)和第二自锁螺丝(350);所述中棒(310a)设有凸型圆柱(311)和从该凸型圆柱(311) 凸伸出的实心柱体(312),所述凸型圆柱(311)还设有第一台阶位(313)和第二台阶位(314);所述中棒压盖(320)的中空面抵接于所述第一台阶位(313);所述中棒压盖螺母(330)内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穿过插入所述实心柱体(312)抵接于所述第二台阶位(314)并与所述中棒压盖(320)连接;所述实心柱体(312)插入穿过一下型通孔(216)中;所述第一自锁螺丝(340)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二空腔(112)与之腔壁螺纹配合连接,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凸型圆柱(311)和所述中棒压盖(320)的底端面;所述第二自锁螺丝(350)内置在所述第二空腔(112)与之腔壁螺纹配合并抵接于所述第一自锁螺丝(34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特定形状产品加工的下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内型组件(300)包括中棒(310a)、中棒压盖(320)、第二自锁螺丝(350)和中棒接头(360);所述中棒压盖(320)的中空面抵接于所述第一台阶位(313);所述中棒接头(360)设有圆柱接头(361)和从该圆柱接头延伸的螺纹柱体(362);所述圆柱接头(361)抵接于所述中棒压盖(320)的底端面和所述凸型圆柱(311)的底端面,所述螺纹柱体(362)插入所述第二空腔(112)与之腔壁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自锁螺丝(350)内置在所述第二空腔(112)与之腔壁螺纹配合并抵接于螺纹柱体(36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特定形状产品加工的下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内型组件(300)包括中棒(310b)和第二自锁螺丝(350);所述中棒(310b)设有外螺纹的柱体(315)和嵌入所述外螺纹的 柱体伸出的实心柱体(316),所述实心柱体(316)插入所述下型通孔(216)中;所述外螺纹的柱体(315)插入所述第二空腔(112)与之腔壁螺纹配合;所述第二自锁螺丝(350)内置在所述第二空腔(112)与之腔壁螺纹配合,并抵接与所述外螺纹的柱体(315)的底端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定形状产品加工的下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棒塞头(120)设有塞头(121)和从所述塞头(121)延伸出的螺杆(122),所述螺杆(122)插入所述下压棒(110)的空腔中并与其腔壁螺纹配合连接;所述下压棒塞头(120)内设有螺丝通孔(123);所述螺丝通孔(123)内置于一螺丝(124);所述螺丝(124)穿过所述螺丝通孔(123)并与之内壁螺纹配合连接;所述下压棒塞头(120)与所述下压棒(110)可以是一体式也可以是分离式。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特定形状产品加工的下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型座(130)为呈“凸”字形的圆柱,所述圆柱设有中空型座通孔(131);所述型座(130)倒扣在所述下压棒(110)上,插入所述第一空腔(111)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特定形状产品加工的下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棒座(230)包括同心的外环(232)和内环(231),所述外环(232)和所述内环(231)通过一连接柱(233)连接,所述连接柱(233)将所述外环(232)和所述内环(231)之间的区域分隔为两个对称的弧形腔(235),在其中一个弧形腔(235) 外的外环上挖设有卡槽(234);所述卡柱(116)容置于所述卡槽(234)中,两个所述弧形座(115)分别穿过两个所述弧形腔(235),从而插接在所述下压棒(110)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特定形状产品加工的下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型(210)是一体成型,依次设有连接杆(211)、卡座(212)、圆柱杆(213)和螺纹杆(214);所述螺纹杆(214)插接在所述下型螺母(240)中,所述圆柱杆(213)插接在所述内环(231)中,所述卡座(212)紧贴所述弧形座(115)的内壁,所述连接杆(211)穿过所述型座通孔(131)和一下型座通孔(224)伸出所述连接杆(211)外;所述下型(210)还设有贯通所述连接杆(211)、所述卡座(212)、所述圆柱杆(213)和所述螺纹杆(214)的下型通孔(216)。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219833.6U CN206663849U (zh) | 2017-03-29 | 2017-03-29 | 特定形状产品加工的下型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219833.6U CN206663849U (zh) | 2017-03-29 | 2017-03-29 | 特定形状产品加工的下型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663849U true CN206663849U (zh) | 2017-11-24 |
Family
ID=60376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219833.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663849U (zh) | 2017-03-29 | 2017-03-29 | 特定形状产品加工的下型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663849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739114B (zh) * | 2017-03-29 | 2018-12-21 | 博罗县何氏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 特定形状产品加工的下型模具 |
CN111168060A (zh) * | 2020-02-27 | 2020-05-19 | 博罗县何氏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塞头式下压棒组件 |
-
2017
- 2017-03-29 CN CN201720219833.6U patent/CN206663849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739114B (zh) * | 2017-03-29 | 2018-12-21 | 博罗县何氏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 特定形状产品加工的下型模具 |
CN111168060A (zh) * | 2020-02-27 | 2020-05-19 | 博罗县何氏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塞头式下压棒组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663849U (zh) | 特定形状产品加工的下型模具 | |
CN108673857A (zh) | 一种快速脱模的塑胶模具 | |
CN207222867U (zh) | 一种便于冷却脱模的机械模具 | |
CN210283033U (zh) | 一种便于填充橡胶的橡胶内模具 | |
CN107914362B (zh) | 一种高效冷却式的塑料模具 | |
CN106739114A (zh) | 特定形状产品加工的下型模具 | |
CN205997274U (zh) | 一种入耳式耳机耳套塑胶模具 | |
CN202169683U (zh) | 一种应用于多模腔注坯模具的模唇 | |
CN206475388U (zh) | 一种用于成型玩具汽车轮胎的注塑模具 | |
CN205343686U (zh) | 带抽气系统的注塑模具 | |
CN204673852U (zh) | 一种新型高效冷却浇口套 | |
CN210651717U (zh) | 一种分段式螺纹斜顶侧向分型抽芯机构 | |
CN208359379U (zh) | 用于验孕棒壳体注塑成型中的螺纹拉料销 | |
CN208247336U (zh) | 一种注塑模具用定位机构 | |
CN206527981U (zh) | 一种用于加工塑料网的挤塑模具 | |
CN204430129U (zh) | 一种卡扣冷镦成型模具 | |
US20060177537A1 (en) | Apparatus for blow molding | |
CN220095337U (zh) | 橡胶立式双层注射模具 | |
CN208410575U (zh) | 一种用于制备内部带通孔的注塑件的注塑模具 | |
CN206884123U (zh) | 一种墙板挤出模具 | |
CN205997287U (zh) | 注塑模具 | |
CN208497561U (zh) | 一种易装型注塑模具 | |
CN216400357U (zh) | 一种伞形阀注胶模具 | |
CN208035203U (zh) | 一种模具用定模仁 | |
CN107283764A (zh) | 顶出结构及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2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1221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