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5956069U - 一种新型端吸离心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端吸离心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56069U
CN205956069U CN201620970121.3U CN201620970121U CN205956069U CN 205956069 U CN205956069 U CN 205956069U CN 201620970121 U CN201620970121 U CN 201620970121U CN 205956069 U CN205956069 U CN 2059560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drive shaft
pump
centrifugal pump
shaft coup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97012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林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ke Dalian Pum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97012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560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560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560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心泵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端吸离心泵。其包括:电机、驱动轴、机械密封、中间壳套、泵盖、泵体、后滑动轴承、推力轴承、第一锁紧螺母、前滑动轴承、第二锁紧螺母和叶轮,机械密封与中间壳套相连接;泵体的吸入口处形成有轴承支架,轴承支架主要由支撑轮毂和支撑肋一体构成;前滑动轴承安装于支撑轮毂中,使驱动轴的头部与轴承支架转动连接;叶轮固定安装于驱动轴上,叶轮位于前滑动轴承和后滑动轴承之间。它采用机械密封外置,可大大减少维修时间,对维修人员技术要求低,极大延长了轴承使用寿命,增加了泵的稳定性,大大减少因泵震动而导致的失效,所有轴承不需要外加润滑,双支撑杜绝了传统悬臂泵因长轴挠度变形导致的抱死。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端吸离心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心泵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端吸离心泵。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离心泵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例如石油炼化,航空航天,海水淡化,电厂,化肥,食品加工,医药,农田灌溉,城市供水,消防等等,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动设备之一,据统计在石油炼化行业离心泵占所有动设备的总数80%以上,而端吸悬臂泵在数量上又占了离心泵行业的70%以上份额,如何能让离心泵维修简单化,实用化是各工厂一直追求的目标,本实用新型针对的领域就是新型端吸式离心泵。
申请人长期身处离心泵现场使用一线,在离心泵的日常应用中最大的问题也是最容易出现的主要问题有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是机械密封问题,见图1中的机械密封21,例如机械密封破碎,漏水,以及由于介质粘度和温度以及清洁度等导致的其他一系列失效问题。
第二是轴承问题,见图1中的后深沟球轴承12和前深沟球轴承17,主要表现在轴承箱体从轴与轴承压盖处漏油,机封损坏导致轴承箱体进水,轴承损坏等。
第三个问题是转子抱死问题:主要是由于转子偏心和对中问题,使得口环或者其他小微间隙的动与静部件相互接触卡死(见图1中的口环3,4),导致泵转子无法转动,从而引起电机过载烧毁。
如果上述三个问题能够顺利解决,那么无疑将大大延长离心泵的事故率,为 使用方挽回巨大经济损失。
另外,传统意义上的端吸悬臂离心泵一旦出现上述三个问题中的一个时,就必须要拆泵检修,很多现场的一线操作者根本没有能力对离心泵进行拆泵,势必需要联系生产厂商到现场服务,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生产进度拖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具体参见如图1为常规端吸离心泵的剖面图,泵组主要由泵体1、叶轮2、驱动轴20、机械密封21、轴承箱体9、后深沟球轴承12和前深沟球轴承17等组成。
当需要更换机械密封21或者后深沟球轴承12和前深沟球轴承17时,操作者需要先卸下连接泵盖5和泵体1的泵盖螺栓6然后将除泵体1以外的其他部件卸下,在此过程中,因为机械密封21是易损精密部件,经常出现损坏,机封损坏导致的泄露会进入后端的轴承箱体中导致轴承失效。
传统意义上的端吸离心泵一旦出现机封损坏,就需要拆除整个泵来替换,首先要卸掉泵盖螺栓6将除泵体以外的其他部件分离,如图2所示,然后将叶轮螺母23和叶轮2取下,之后卸掉螺栓7,将泵盖5和轴承架8分离,取下油封19和轴承压盖18然后卸除后压盖13上的螺栓,将轴连同后深沟球轴承12一起从后端取下,此时方可以取下机械密封21、后深沟球轴承12和前深沟球轴承17(见图3),替换完毕之后除需要按顺序依次组装,在精度装配和对中问题上对操作者都有很高的技术要求,这就给现场使用者造成很大的困难,非专业培训人员往往无法胜任这份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端吸离心泵,它采用机械密封外置,可大大减少维修时间,对维修人员技术要求低,极大延长了轴承使用寿命,增加了泵的稳定性,大大减少因泵震动而导致的失效,所有轴承不需要外加润滑,双支撑杜绝了传统悬臂泵因长轴挠度变形导致的抱死,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端吸离心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轴;
机械密封,其动环随驱动轴转动;
中间壳套,其通过机封螺栓与机械密封可脱卸连接;
泵盖,其通过中间壳套螺栓与中间壳套可脱卸连接;
泵体,其通过泵盖螺栓与泵盖可脱卸连接,其具有吸入口和泵出口,所述吸入口处形成有轴承支架,所述轴承支架主要由中部的支撑轮毂和支撑肋一体构成,所述支撑肋绕支撑轮毂均匀布设,一端与支撑轮毂相连接,另一端与泵体本体相连接;
后滑动轴承,其套装于驱动轴上,位于泵盖和驱动轴之间;
推力轴承,其套装于驱动轴上,左端面抵紧后滑动轴承的右端面;
第一锁紧螺母,其套装于驱动轴上并与驱动轴螺纹连接,所述第一锁紧螺母止挡推力轴承的右端面;
前滑动轴承,其安装于支撑轮毂中,并套装于驱动轴的头部处,使驱动轴的头部与轴承支架转动连接;
第二锁紧螺母,其与驱动轴前端螺纹连接,由支撑轮毂限位并止挡前滑动轴承的左端面,所述前滑动轴承的右端面由支撑轮毂定位;
叶轮,其连接于驱动轴上并随驱动轴转动,所述叶轮位于泵体中并位于前滑动轴承和后滑动轴承之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还包括轴承盒,所述后滑动轴承和推力轴承设置于轴承盒中,所述泵盖上开设有阶梯孔,所述轴承盒安装于阶梯孔中,所述轴承盒的内腔具有形成有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止挡后滑动轴承左端面,所述第二台阶面止挡推力轴承的左端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叶轮的两端套装有第一口环,所述第一口环与叶轮的两端过盈配合,所述泵体的内部与第一口环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口环,所述第二口环与泵体的内腔面过盈配合,所述第一口环与第二口环一一对应且转动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驱动轴通过联轴器总成与电机的转轴相连接,由电机进行驱动;所述联轴器总成由第一联轴器、第二联轴器和第三联轴器组成,所述第一联轴器与驱动轴键连接,所述第二联轴器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一联轴器可拆卸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三联轴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联轴器与电机的转轴键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推力轴承的滚珠所处的润滑区域通过推力轴承与轴承盒之间形成间隙与中间壳套的内腔相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泵盖的内壁面上或轴承盒的外壁面上开设有介质润滑通道,所述轴承盒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连通介质润滑通道和滚珠所处的润滑区域,所述第二通孔连通介质润滑通道和后滑动轴承。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推力轴承为陶瓷推力轴承。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后滑动轴承套装于驱动轴直径最大的部位处。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轴承盒上螺纹连接有起盖螺栓,通过旋转起盖螺栓使其顶住阶梯孔的端面可使轴承盒从阶梯孔中取出。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机械密封外置,非专业人员亦即可在很短时间内更换极易损坏的机械密封部件而无需拆卸泵组,大大减少了维修时间。
2)主要承力的径向轴承采用滑动轴承结构,极大延长了轴承使用寿命,增加了泵的稳定性,大大减少因泵震动而导致的失效,另外所有轴承不需要外加润滑,不会存在以往泵需要定期更换润滑油和轴承箱体漏油频发的问题。
3)叶轮属于两端支撑杜绝了传统悬臂泵因长轴挠度变形导致的抱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图1为传统端吸离心泵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传统端吸离心泵卸开泵盖螺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传统端吸离心泵除泵体部分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传统端吸离心泵轴受力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4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4和图5所示,一种新型端吸离心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轴51;
机械密封10,其动环随驱动轴51转动;
中间壳套9,其通过机封螺栓11与机械密封10可脱卸连接;具体而言是中间壳套9与机械密封10的静部分通过机封螺栓11相固接,机械密封10的动环结合于驱动轴51上,随驱动轴51转动;
泵盖6,其通过中间壳套螺栓8与中间壳套9可脱卸连接;
泵体1,其通过泵盖螺栓7与泵盖6可脱卸连接,其具有吸入口100和泵出口101,所述吸入口100处形成有轴承支架102,所述轴承支架102主要由中部的支撑轮毂102-1和支撑肋102-2一体构成,所述支撑肋102-2绕支撑轮毂102-1均匀布设,一端与支撑轮毂102-1相连接,另一端与泵体1本体相连接;如此既能支撑前滑动轴承19又会让输送介质顺利通过,加大的吸入口口径会减缓介质流速,改善泵的气蚀性能;
后滑动轴承17,其套装于驱动轴51上,位于泵盖6和驱动轴51之间;
推力轴承16,其套装于驱动轴51上,左端面抵紧后滑动轴承17的右端面;
第一锁紧螺母13,其套装于驱动轴51上并与驱动轴51螺纹连接,所述第一锁紧螺母13止挡推力轴承16的右端面;
前滑动轴承19,其安装于支撑轮毂102-1中,并套装于驱动轴51的头部处,使驱动轴51的头部与轴承支架102转动连接;
第二锁紧螺母20,其与驱动轴51前端螺纹连接,由支撑轮毂102-1限位并止挡前滑动轴承19的左端面,所述前滑动轴承19的右端面由支撑轮毂102-1定位,具体而言可由支撑轮毂102-1右端内腔沿径向方向向内形成的定位台阶面(孔肩)定位;
叶轮5,其连接于驱动轴51上并随驱动轴51转动,所述叶轮5位于泵体1 中并位于前滑动轴承19和后滑动轴承17之间,例如叶轮5可通过键连接的方式与驱动轴51相连接。
可选的,
如图7所示,常规端吸泵为悬臂结构,因为受力点离轴承比较远,会导致轴因挠度弯曲,因为口环间的正常间隙只有0.2~0.5mm,一旦由于径向力导致轴挠度弯曲,就会出现抱死。
而本申请为双支撑结构不会引起驱动轴的挠度变形,避免了抱死问题的产生。
其中,可选的,所述机械密封可采用集装式机械密封。
实施例2
如图4至图6所示,为了方便后滑动轴承和推力轴承16的安装、拆卸及后滑动轴承的定位,以及良好的密封性。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优选,该新型端吸离心泵还包括轴承盒14,所述后滑动轴承17和推力轴承16设置于轴承盒14中,所述泵盖6上开设有阶梯孔60,所述轴承盒14安装于阶梯孔60中,所述轴承盒14的内腔具有形成有第一台阶面14a和第二台阶面14b,所述第一台阶面14a止挡后滑动轴承17左端面,所述第二台阶面14b止挡推力轴承16的左端面。
为了可使中间壳套9内腔中的输送介质可以润滑推力轴承16,使推力轴承16在无需外充润滑油或润滑脂得到润滑,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推力轴承16的滚珠所处的润滑区域200通过推力轴承16与轴承盒14之间形成间隙与中间壳套9的内腔相连通。
为了可使中间壳套9内腔中的输送介质可以润滑后滑动轴承17,使后滑动轴 承17也无需外在润滑油或润滑脂,进一步,所述泵盖6的内壁面上或轴承盒14的外壁面上开设有介质润滑通道201,所述轴承盒14上开设有第一通孔202及第二通孔203,所述第一通孔202连通介质润滑通道201和滚珠所处的润滑区域200,所述第二通孔203连通介质润滑通道201和后滑动轴承17。
输送介质如果是水,就用水润滑,如果是油就用油润滑,如果是糖浆就用糖浆润滑,在此不一一列举。
当输送介质不干净时,可以外接纯净的输送介质来冲洗机封顺便润滑轴承。
为了保持叶轮转动的良好性及叶轮与泵体之间的密封性,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叶轮5的两端套装有第一口环2,所述第一口环2与叶轮5的两端过盈配合,所述泵体1的内部与第一口环2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口环3,所述第二口环3与泵体1的内腔面过盈配合,所述第一口环2与第二口环3一一对应且转动连接。
驱动轴51与电机50之间的连接可采用如下方案,但不仅限于此所述驱动轴51通过联轴器总成与电机50的转轴相连接,由电机50进行驱动;所述联轴器总成由第一联轴器C1、第二联轴器C2和第三联轴器C3组成,所述第一联轴器C1与驱动轴51键连接,所述第二联轴器C2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一联轴器C1可拆卸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三联轴器C3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联轴器C3与电机50的转轴键连接。
当机械密封损坏需要更换时,只需卸掉第二联轴器C2与第一联轴器C1之间连接螺栓及第二联轴器C2与第三联轴器C3之间的连接螺栓,取下第二联轴器C2,然后卸掉机封螺栓11后,可以将机械密封10直接从后端取下替换而不需要拆卸泵,即使是未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也可以在十几分钟内替换机械密封,方便 快捷,对工人的技术要求低,这也是机械密封外置的好处,与传统端吸离心泵的机械密封内置方式存在本质上的不同。
其中无论实施例1或实施例2或其它实施方式所述推力轴承16可为陶瓷推力轴承,陶瓷轴承与传统轴承相比,最大的优点是承载能力强,弹性模量大,变形量小,耐磨损,关键是在泵输送诸如酸和碱液等强腐蚀的介质时,可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使用寿命相应的延长。
其中无论实施例1或实施例2或其它实施方式,优选所述后滑动轴承17套装于驱动轴51直径最大的部位处,一是可方便拆卸,二是可以加大后滑动轴承17尺寸,在相同载荷下,寿命较长。
为了方便轴承盒14从阶梯孔60中取出,所述轴承盒14上螺纹连接有起盖螺栓15,通过旋转起盖螺栓15使其顶住阶梯孔60的端面的方式可使轴承盒14从阶梯孔60中取出。
上面以举例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改动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新型端吸离心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轴(51);
机械密封(10),其动环随驱动轴(51)转动;
中间壳套(9),其通过机封螺栓(11)与机械密封(10)可脱卸连接;
泵盖(6),其通过中间壳套螺栓(8)与中间壳套(9)可脱卸连接;
泵体(1),其通过泵盖螺栓(7)与泵盖(6)可脱卸连接,其具有吸入口(100)和泵出口(101),所述吸入口(100)处形成有轴承支架(102),所述轴承支架(102)主要由中部的支撑轮毂(102-1)和支撑肋(102-2)一体构成,所述支撑肋(102-2)绕支撑轮毂(102-1)均匀布设,一端与支撑轮毂(102-1)相连接,另一端与泵体(1)本体相连接;
后滑动轴承(17),其套装于驱动轴(51)上,位于泵盖(6)和驱动轴(51)之间;
推力轴承(16),其套装于驱动轴(51)上,左端面抵紧后滑动轴承(17)的右端面;
第一锁紧螺母(13),其套装于驱动轴(51)上并与驱动轴(51)螺纹连接,所述第一锁紧螺母(13)止挡推力轴承(16)的右端面;
前滑动轴承(19),其安装于支撑轮毂(102-1)中,并套装于驱动轴(51)的头部处,使驱动轴(51)的头部与轴承支架(102)转动连接;
第二锁紧螺母(20),其与驱动轴(51)前端螺纹连接,由支撑轮毂(102-1)限位并止挡前滑动轴承(19)的左端面,所述前滑动轴承(19)的右端面由支撑轮毂(102-1)定位;
叶轮(5),其连接于驱动轴(51)上并随驱动轴(51)转动,所述叶轮(5)位于泵体(1)中并位于前滑动轴承(19)和后滑动轴承(17)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端吸离心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轴承盒(14),所述后滑动轴承(17)和推力轴承(16)设置于轴承盒(14)中,所述泵盖(6)上开设有阶梯孔(60),所述轴承盒(14)安装于阶梯孔(60)中,所述轴承盒(14)的内腔具有形成有第一台阶面(14a)和第二台阶面(14b),所述第一台阶面(14a)止挡后滑动轴承(17)左端面,所述第二台阶面(14b)止挡推力轴承(16)的左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端吸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5)的两端套装有第一口环(2),所述第一口环(2)与叶轮(5)的两端过盈配合,所述泵体(1)的内部与第一口环(2)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口环(3),所述第二口环(3)与泵体(1)的内腔面过盈配合,所述第一口环(2)与第二口环(3)一一对应且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端吸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51)通过联轴器总成与电机(50)的转轴相连接,由电机(50)进行驱动;所述联轴器总成由第一联轴器(C1)、第二联轴器(C2)和第三联轴器(C3)组成,所述第一联轴器(C1)与驱动轴(51)键连接,所述第二联轴器(C2)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一联轴器(C1)可拆卸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三联轴器(C3)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联轴器(C3)与电机(50)的转轴键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端吸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轴承(16)的滚珠所处的润滑区域(200)通过推力轴承(16)与轴承盒(14)之间形成间隙与中间壳套(9)的内腔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端吸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盖(6)的内壁面上或轴承盒(14)的外壁面上开设有介质润滑通道(201),所述轴承盒(14)上开设有第一通孔(202)及第二通孔(203),所述第一通孔(202)连通介质润滑通道(201)和滚珠所处的润滑区域(200),所述第二通孔(203)连通介质润滑通道(201)和后滑动轴承(1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端吸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轴承(16)为陶瓷推力轴承。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端吸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滑动轴承(17)套装于驱动轴(51)直径最大的部位处。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端吸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盒(14)上螺纹连接有起盖螺栓(15),通过旋转起盖螺栓(15)使其顶住阶梯孔(60)的端面可使轴承盒(14)从阶梯孔(60)中取出。
CN201620970121.3U 2016-08-29 2016-08-29 一种新型端吸离心泵 Active CN2059560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70121.3U CN205956069U (zh) 2016-08-29 2016-08-29 一种新型端吸离心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70121.3U CN205956069U (zh) 2016-08-29 2016-08-29 一种新型端吸离心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56069U true CN205956069U (zh) 2017-02-15

Family

ID=57981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970121.3U Active CN205956069U (zh) 2016-08-29 2016-08-29 一种新型端吸离心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5606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07506A (zh) * 2019-06-18 2019-08-09 上海阿波罗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铅铋反应堆一回路的立式离心泵
CN111033008A (zh) * 2017-08-31 2020-04-17 尼得科Gpm有限公司 具有应用优化的结构的冷却剂泵
CN111852892A (zh) * 2020-07-29 2020-10-30 赣州市闻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中间增压式消防水泵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33008A (zh) * 2017-08-31 2020-04-17 尼得科Gpm有限公司 具有应用优化的结构的冷却剂泵
US11125244B2 (en) 2017-08-31 2021-09-21 Nidec Gpm Gmbh Coolant pump with application-optimised design
CN111033008B (zh) * 2017-08-31 2021-12-14 尼得科Gpm有限公司 具有应用优化的结构的冷却剂泵
CN110107506A (zh) * 2019-06-18 2019-08-09 上海阿波罗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铅铋反应堆一回路的立式离心泵
CN111852892A (zh) * 2020-07-29 2020-10-30 赣州市闻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中间增压式消防水泵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94839A (zh) 一种新型端吸离心泵
CN205956069U (zh) 一种新型端吸离心泵
US10415691B2 (en) Integration of a pump on a pinion shank
CN211598988U (zh) 熔体齿轮泵
CN106762609B (zh) 一种高压屏蔽摆线泵
CN204082560U (zh) 原油管道输送用输油管线泵
CN201318287Y (zh) 一种防自转和柔性机构的无油涡旋式压缩机
CN101560990A (zh) 磁力驱动泵用滑动轴承
CN201106576Y (zh) 离心泵口环密封装置
CN204984962U (zh) 一种耐磨式液下泵
CN103850932A (zh) 一种无脉动转子泵
CN201599202U (zh) 高温高压流程泵
CN202789664U (zh) 一种离心式压缩机
CN209875448U (zh) 含油泵敞开式透平压缩机齿轮箱
CN203453031U (zh) 潜油电泵保护器稠油防堵装置
CN110821876B (zh) 卧式离心泵轴承润滑增压装置
CN107489615A (zh) 泵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CN201193702Y (zh) 轴承座密封装置
CN203201786U (zh) 一种无脉动转子泵(q型)
CN221628406U (zh) 一种螺杆鼓风机用集成油箱
CN220869657U (zh) 一种自平衡无窜动的多级泵
CN114033678B (zh) 无润滑油脂窜漏的高洁净度电动回转容积泵及工作方法
CN204572541U (zh) 一种清水离心泵
CN204004331U (zh) 齿轮减速机高速轴非接触式密封装置
CN204004201U (zh) 双螺杆浸渍机齿轮传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16

Address after: 116039 Youjia, xinzhaizi Town, Ganjingzi District, Dalian City, Liaoni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eike (Dalian) pump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401, Unit 3, No. 5, Aidun International City Community, Xinglongtai District, Panjin City, Liaoning Province, 124000

Patentee before: Liu Lin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