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5773931U - 一种分散一体化生态廊道式截污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散一体化生态廊道式截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73931U
CN205773931U CN201620511578.8U CN201620511578U CN205773931U CN 205773931 U CN205773931 U CN 205773931U CN 201620511578 U CN201620511578 U CN 201620511578U CN 205773931 U CN205773931 U CN 2057739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stant flow
flow pump
gallery type
wetland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51157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龙涛
洪军
邓博
陈伟
匡丕桩
程柳
汪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zhouba Ecological Governance Hub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ezhouba Chin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zhouba Chin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ezhouba Chin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51157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739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739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739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 Treatment Of Biological Wast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工程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分散一体化生态廊道式截污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超深厌氧塘、廊道式人工湿地和干植草沟,超深厌氧塘内的第一出水管的出水口连接第一恒流泵,第一恒流泵通过第二进水管连接第一级潮汐上行流湿地底部的第一穿孔布水管,第一级潮汐上行流湿地底部的出水口设置第二恒流泵,第二恒流泵与位于第二级水平潜流湿地内部的溢流槽底部连接,第二级水平潜流湿地出水端设置集水渠,集水渠与溢流槽呈中心对称设置,集水渠出水端设置第三恒流泵,第三恒流泵与位于干植草沟表面的第二穿孔布水管连接,处理负荷高、能将初期雨水和农村及城镇生活污水一起净化,处理成本及后期管理费用低、操作简单。

Description

一种分散一体化生态廊道式截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工程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散一体化生态廊道式截污系统。
背景技术
城镇及农村生活污水分布不集中,受天气影响较大会和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通过明渠等排水设施直接进入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体,与市中心相近的城镇污水容易受到城市工业影响,且污水处理设施投资及运行成本较高,从而造成小城镇及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欠缺。雨水的资源化利用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低影响开发(LID)雨水系统及“海绵城市”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国的雨水资源利用管理相对落后,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且对城镇及农村缺乏规划和管理,生活污水和雨水径流造成的水体污染还未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同时经济基础薄弱,限制了一些治理技术的应用,因此,急需研发更为经济、高效和适用性强的城镇及农村生活污水和地表径流截污及处理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散一体化生态廊道式截污系统,其处理负荷高、能将初期雨水和农村及城镇生活污水一起净化,处理成本及后期管理费用低、操作简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分散一体化生态廊道式截污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超深厌氧塘、廊道式人工湿地和干植草沟,所述超深厌氧塘内设有第一出水管,第一出水管的顶部进水端设置避免堵塞的锥形过滤器,第一出水管的出水口处连接第一恒流泵,第一恒流泵通过第二进水管连接第一穿孔布水管,第一穿孔布水管位于廊道式人工湿地的第一级潮汐上行流湿地底部,第一级潮汐上行流湿地底部的出水口设置第二恒流泵,第二恒流泵与溢流槽的底部连接,所述的溢流槽位于第二级水平潜流湿地内部,第二级水平潜流湿地出水端设置集水渠,集水渠与溢流槽呈中心对称设置,集水渠底部的两边分别设置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集水渠出水端设置第三恒流泵,第三恒流泵与第二穿孔布水管连接,第二穿孔布水管位于干植草沟表面。
所述的干植草沟从上到下依次为草皮种植层、填料和穿孔管,草皮种植层表面设置第三出水口。
所述的超深厌氧塘的深度为6-8米。
所述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恒流泵上设有时间继电器开关。
所述的溢流槽两边设置轴对称的两个溢流堰,溢流槽内部填充粒径相对较大的砾石。
所述的第一级潮汐上行流湿地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挺水植物和填料砾石。
所述的第二级水平潜流湿地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挺水植物和填料砾石。
所述廊道式人工湿地由两级湿地组成,第一级采用潮汐上行流方式进水。第一级潮汐上行流湿地经历循环式充氧和厌氧过程,提高了硝化和反硝化能力,出水由带时间继电器开关的恒流泵,通过溢流槽进入第二级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出水通过集水槽由穿孔布水管进入干植草沟。
本实用新型一种分散一体化生态廊道式截污技术,具有以下效果:
1、设置超深厌氧塘可以去除大分子有机污染物,增加污染物的可生化性和抗冲击负荷能力,设置锥形过滤器防止出水堵塞。
2、廊道式人工湿地的第一级潮汐流湿地。通过潮汐的操作方式可以使潜流湿地充氧条件良好,从而使有机物的去除率和硝化的效率更高。
3、第二级水平潜流湿地的溢流槽通过设置轴对称溢流堰可以进行双向均匀推流式布水。
4、设置集水渠,且与溢流槽呈中心对称设置。能够避免第二级湿地内部积水断流而造成局部严重厌氧的问题,同时能够对廊道式人工湿地系统出水起到初步复氧效果。
5、干植草沟底部设置穿孔管,增加了系统内部的充氧能力进一步强化污染物的去除,同时能够减轻暴雨冲刷及洪峰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分散一体化生态廊道式截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廊道式人工湿地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干植草沟结构示意图。
1-超深厌氧塘、1.1-第一进水管、2.1-第一出水管、2-锥形过滤器、3-第一恒流泵、4-溢流槽、4.1-第一溢流堰、5-第二进水管、5.1-第一穿孔布水管、6-第二恒流泵、7-廊道式人工湿地、7.1第一级潮汐上行流湿地、7.2-第二级水平潜流人工湿地、8-集水渠、8.1-第一出水口、9-第二穿孔布水管、10-干植草沟、11-穿孔管、12-第三出水口、13-第三恒流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该实施例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一种分散一体化生态廊道式截污系统及技术,如图1-3所示,包括:依次排列的超深厌氧塘1、廊道式人工湿地7、干植草沟10。超深厌氧塘1内部设置第一出水管2.1,第一出水管2.1的顶部进水端设置顶锥形过滤器2;第一出水管2.1的出水口处连接第一恒流泵3,第一恒流泵3通过第二进水管5连接第一穿孔布水管5.1;所述的廊道式人工湿地系统7由两级湿地系统组成,两级之间由围墙隔开,内部填料为砾石/粗砂,植物为挺水植物,第一级潮汐上行流湿地7.1为潮汐方式进水,第一穿孔布水管5.1位于第一级潮汐上行流湿7.1地底部,第一级潮汐上行流湿地7.1底部出水口设置第二恒流泵6,第二恒流泵6与溢流槽4的底部连接,溢流槽4设置在第二级水平潜流湿地7.2内部,溢流槽4的两边设置轴对称第一溢流堰4.1与第二溢流堰,对第二级水平潜流湿地7.2进行双向水平推流式进水,同时在第二级水平潜流湿地7.2出水端设置集水渠8,集水渠底部的两边分别设置出第一水口8.1和第二出水口,集水渠8与溢流槽4呈中心对称设置,集水渠8出水端设置第三恒流泵13,第三恒流泵13与第二穿孔布水管9连接,第二穿孔布水管9位于干植草沟10表面,干植草沟10底部出水由穿孔管11排出,表面设置第二出水管12,排出表面出水。
所述的干植草沟10从上到下依次为草皮种植层、填料和穿孔管11,草皮种植层表面设置第三出水口12。
所述的超深厌氧塘1的深度为6-8米。
所述的第一恒流泵3、第二恒流泵6和第三恒流泵13上设有时间继电器开关。
所述的溢流槽4内部填充粒径相对较大的砾石。
所述的第一级潮汐上行流湿地7.1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挺水植物和填料砾石。
所述的第二级水平潜流湿地7.2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挺水植物和填料砾石。
其中超深厌氧塘1主要进行沉淀及水解酸化过程/反应,去除SS(悬浮物)和大分子有机污染物。廊道式人工湿地7第一级潮汐上行流湿地7.1采用潮汐下行流方式进水,提高了湿地充氧能力,并提高了抗冲击负荷能力和去除污染物能力,第二级水平潜流人工湿地7.2通过双向水平推流式进水进一步提高了污染物的去除。干植草沟10从上到下依次为草皮种植层、填料及穿孔管。本处理系统起到美观和强化深度处理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硝化反硝化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污水首先通过管道流入溢流井,再经由溢流井经第一进水管1.1进入超深厌氧池1,污水经过超深厌氧池1的重力沉淀作用去除部分大颗粒物质,水解酸化作用加强了污染物的可生化性,将大分子污染物转化成更易分解的小分子污染物。利用超深厌氧塘1内部的锥形过滤器2与出水口带有时间继电器开关的第一恒流泵3经过第二进水管5联合第一穿孔布水管5.1实现廊道式人工湿地7第一级潮汐上行流流湿地7.1的潮汐上行方式进水。廊道式人工湿地7的第一级潮汐流上行流湿地7.1充满一段时间后,由带时间继电器开关的第二恒流泵6抽干,污水通过溢流槽4中的填料进行缓冲,及轴对称溢流堰4.1和溢流堰4.2实现第二级水平潜流湿地7.2的双向水平推流式方式进水。廊道式人工湿地7的第二级水平潜流人工湿地7.2出水进入与溢流槽4呈中心对称的集水渠8,一段时间后由带时间继电器开关的第三恒流泵13,通过第二穿孔布水管9均匀进入干植草沟10,干植草沟10底部出水由穿孔管11排出,表面出水由表面第三出水口12排出。其中廊道式人工湿地系统7的第二级水平潜流湿地7.2间歇进水操作时间与第一级潮汐流上行流湿地7.1相同,二者停水时间与排干时间处于交错状态,达到连续运行的目的。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Claims (7)

1.一种分散一体化生态廊道式截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超深厌氧塘(1)、廊道式人工湿地(7)和干植草沟(10),所述的超深厌氧塘(1)内设置第一出水管(2.1),第一出水管(2.1)的顶部进水端设置顶锥形过滤器(2),第一出水管(2.1)的出水口处连接第一恒流泵(3),第一恒流泵(3)通过第二进水管(5)连接第一穿孔布水管(5.1)第一穿孔布水管(5.1)位于廊道式人工湿地(7)的第一级潮汐上行流湿(7.1)地底部,第一级潮汐上行流湿地(7.1)底部出水口设置第二恒流泵(6),第二恒流泵(6)与溢流槽(4)的底部连接,溢流槽(4)设置在廊道式人工湿地(7)的第二级水平潜流湿地(7.2)内部,第二级水平潜流湿地(7.2)出水端设置集水渠(8),集水渠(8)底部的两边分别设置第一出水口(8.1)和第二出水口,且集水渠(8)与溢流槽(4)呈中心对称设置,集水渠(8)出水端设置第三恒流泵(13),第三恒流泵(13)与第二穿孔布水管(9)连接,第二穿孔布水管(9)位于干植草沟(10)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散一体化生态廊道式截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干植草沟(10)从上到下依次为草皮种植层、填料和穿孔管(11),草皮种植层表面设置第三出水口(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散一体化生态廊道式截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深厌氧塘(1)的深度为6-8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散一体化生态廊道式截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恒流泵(3)、第二恒流泵(6)和第三恒流泵(13)上设有时间继电器开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散一体化生态廊道式截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溢流槽(4)两边设置轴对称的两个溢流堰,溢流槽(4)内部填充砾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散一体化生态廊道式截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级潮汐上行流湿地(7.1)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挺水植物和填料砾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散一体化生态廊道式截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级水平潜流湿地(7.2)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挺水植物和填料砾石。
CN201620511578.8U 2016-05-30 2016-05-30 一种分散一体化生态廊道式截污系统 Active CN2057739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11578.8U CN205773931U (zh) 2016-05-30 2016-05-30 一种分散一体化生态廊道式截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11578.8U CN205773931U (zh) 2016-05-30 2016-05-30 一种分散一体化生态廊道式截污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73931U true CN205773931U (zh) 2016-12-07

Family

ID=58137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511578.8U Active CN205773931U (zh) 2016-05-30 2016-05-30 一种分散一体化生态廊道式截污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7393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59216A (zh) * 2017-09-18 2017-12-12 葛洲坝中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约式村镇污水生态处理系统
CN115784450A (zh) * 2022-10-31 2023-03-14 河海大学 适用于临河聚居村落污水分散处理的回廊式阶梯人工湿地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59216A (zh) * 2017-09-18 2017-12-12 葛洲坝中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约式村镇污水生态处理系统
CN115784450A (zh) * 2022-10-31 2023-03-14 河海大学 适用于临河聚居村落污水分散处理的回廊式阶梯人工湿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88896B (zh) 生态道路抗冲击雨水利用系统
CN105544698A (zh) 一种基于分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雨水弃流处理系统
CN105735449B (zh)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CN205676965U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再利用装置
CN207959470U (zh) 一种包含调蓄池和在线处理池的系统
CN205773931U (zh) 一种分散一体化生态廊道式截污系统
CN207392389U (zh) 一种lid型溢流式雨水口系统
CN206681126U (zh) 一种用于雨水回收净化利用装置
CN210529874U (zh) 基于透水路面的地道雨水收集装置
CN105174635A (zh) 多级雨水生物处理装置
CN207760989U (zh) 一种泵排进水系统
CN109121843A (zh) 一种沿河坡地多级净化景观结构及其构建方法
CN205061699U (zh) 生物过滤器
CN105439306A (zh) 一种分散式雨水前置回收净化系统设备
CN202046970U (zh) 一种以人工湿地为主的污水净化系统
CN204475501U (zh) 一种雨水综合利用系统
CN207243686U (zh) 一种高架桥雨水处理系统
CN202730942U (zh) 一种排水沟盖板
CN207331947U (zh) 一种安全分流沉砂装置
CN102535624B (zh) 一种污水浓缩排放装置
CN205803267U (zh) 一种高污染负荷污水集约式生态处理系统
CN206529878U (zh) 一种市政排水社区雨水调蓄池
CN109809632A (zh) 一种提高脱氮除磷能力的生物滞留池
CN205151940U (zh) 一种分散式雨水回收利用系统设备
CN202577448U (zh) 一种幕墙屋面雨水收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Building 10, New Factory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No. 28 Fengshuo Road, Qiaokou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430000

Patentee after: Gezhouba Ecological Governance (Hubei)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Building 1, No. 6, 4th Road, Wuhan University Science Park, Donghu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430079

Patentee before: GEZHOUBA ZHONGGU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