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53194U - 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联合驱动的吸附式海水淡化系统 - Google Patents
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联合驱动的吸附式海水淡化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653194U CN205653194U CN201620479264.4U CN201620479264U CN205653194U CN 205653194 U CN205653194 U CN 205653194U CN 201620479264 U CN201620479264 U CN 201620479264U CN 205653194 U CN205653194 U CN 20565319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absorption
- outlet
- desorption
- automatic val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24—Water desalinat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24—Water desalination
- Y02A20/138—Water desalination using renewable energy
- Y02A20/142—Solar thermal; Photovoltaic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20—Controlling water pollution; Waste water treatment
- Y02A20/208—Off-grid powered water treatment
- Y02A20/212—Solar-powered wastewater sewage treatment, e.g. spray evaporation
Landscapes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联合驱动的吸附式海水淡化系统,它包括热水系统,它还包括冷却水系统和海水供水装置,海水供水装置包括海水箱,经脱气、预处理后的海水进入海水箱;淡水收集装置、浓盐水收集装置、第一吸附‑解吸装置和第二吸附‑解吸装置,第二吸附‑解吸装置的换热管的出水口通过回热水管与第一吸附‑解吸装置的换热管的进水口相连通;第一吸附‑解吸装置的换热管的出水口通过回热水管路与第二吸附‑解吸装置的换热管的进水口相连通,采用本系统可以实现设备24小时连续运行,保持较高的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水淡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吸附式海水淡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水资源的日益短缺,海水淡化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然而,传统的海水淡化技术基础投资和运行费用均十分高昂。目前,已经商业化的海水淡化技术包括反渗透、多级闪蒸和多效蒸馏。沙特阿拉伯等西亚国家采用的多级闪蒸技术以及欧美国家广泛采用的反渗透技术的单位制水能耗均远高于以地表水和地下水为水源的能耗。利用传统能源进行海水淡化会消耗大量的资源,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太阳能、风能和地热等新兴能源由于其可再生和绿色无污染等特性,将是海水淡化驱动力新的发展方向。
利用太阳能进行海水淡化,主要是利用太阳能的热效应和光效应。热效应是直接利用太阳能作为热源加热进行海水蒸馏;光效应是利用太阳能发电驱动海水脱盐过程。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的一个明显缺点是它只能在白天有阳光的时候提供热能输入,如果脱盐设备需要连续不间断运行,则需要大量的热源储备;风能驱动的海水淡化技术在沿海高风能地区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风能和太阳能一样,也具有间歇性的特点,难以支持海水淡化设备的持续运行;相比太阳能和风能,地热的优点是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提供能源。地热系统的持续工作依赖于合理的设计。将太阳能与地热结合起来,不仅可以解决夜间的能源储备问题,也有利于地热能的恢复。
多孔硅胶对水蒸气有很强的亲和力,并且能够在相对低温下解吸所吸附的水蒸气。多孔硅胶的这一特点使得低温热源驱动的水蒸气吸附/解吸技术(吸附脱盐技术)淡化海水成为可能。吸附脱盐技术的另一优点是由于蒸发温度较低,伴随卤水蒸发的卤化氢气体相应减少,因而产出水有较高的纯度。
在吸附式海水淡化研究方面,文献《新型吸附式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提出了一种太阳能吸附式海水淡化系统,并介绍了单效、多效技术的区别,但并未针对普遍采用的单效系统提出增加吸附/解吸量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方面的措施。
专利《一种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公开了一种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及其操作方法,该装置基于吸附式空气取水装置和饱和空气增湿减湿式太阳能蒸馏装置,通过热海水加湿空气,再通过冷海水减湿空气,实现饱和空气在大温差范围内产生淡水,同时通过吸附、脱附过程,实现冷空气在小温差范围内产生淡水。但此种方法利用空气进行海水淡化,效率非常低,大规模推广的前景堪忧。
专利《一种带回热回质循环的太阳能吸附式海水淡化装置》公开了一种带回热回质循环的太阳能吸附式海水淡化装置,但由于热源只采用太阳能,无法保证系统的连续高效运行,在不同地区的适应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通过合理调配太阳能和地热能的使用,最大限度的利用低温可再生能源,提高产水效率的同时保证系统可以连续24小时运行的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联合驱动的吸附式海水淡化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的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联合驱动的吸附式海水淡化系统,它包括热水系统,所述的热水系统包括地热供水井和地热回水井,供水循环管路依次连接所述的地热供水井、第一级热泵机组的蒸发器侧的进水口、第一级热泵机组的蒸发器侧的出水口以及地热回水井,低温水循环管路依次连接所述的第一级热泵机组的冷凝器侧的出水口、低温热水箱以及第一级热泵机组的冷凝器侧的进水口,太阳能集热器的进水口、出水口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的低温热水箱的第一出水口和第一进水口相连通;第二级热泵机组的蒸发器侧的进水口、出水口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的低温热水箱的第二出水口和第二进水口相连通,第二级热泵机组的冷凝器侧的进水口、出水口分别通过管道与高温热水箱的第一出水口和第一进水口相连通;它还包括:
冷却水系统,所述的冷却水系统包括冷却水箱,所述的冷却水箱通过装有冷却水供水水泵的管道和冷却塔的进水口相连通;
海水供水装置,所述的海水供水装置包括海水箱,经脱气、预处理后的海水进入海水箱,所述的海水箱通过装有海水供水管阀和海水供水泵的管道与降膜蒸发器的壳程部分顶部的喷淋装置相连通;
淡水收集装置,所述的淡水收集装置包括淡水收集箱,所述的淡水收集箱通过装有淡水收集管阀的管道与降膜蒸发器的管程部分底部出口相连通,真空泵与降膜蒸发器的管程部分顶部相连接;
浓盐水收集装置,所述的浓盐水收集装置包括浓盐水收集箱,所述的浓盐水收集箱通过装有浓盐水收集管阀的管道与降膜蒸发器的壳程部分底部出口相连通;
第一吸附-解吸装置和第二吸附-解吸装置,两个吸附-解吸装置均包括密闭壳体,在所述的密闭壳体内分别安装有吸附-解吸床,所述的吸附-解吸床包括硅胶和盘绕在硅胶中的换热管,两个吸附-解吸装置的密闭壳体上的蒸汽开口分别通过装有第一蒸汽管路自动阀、第五蒸汽管路自动阀的支管共同与装有第四蒸汽管路自动阀的第一蒸汽管道相连通,所述的第一蒸汽管道的出口与降膜蒸发器的管程部分相连通,所述的降膜蒸发器的壳程部分通过第二蒸汽管道与装有第二蒸汽管路自动阀的一个蒸汽出口支管以及装有第三蒸汽管路自动阀的另一个蒸汽出口支管相连通,两个所述的蒸汽出口支管的出口分别与一个对应设置的吸附-解吸装置的密闭壳体上的进口相连通;高温热水箱的第二出水口通过热水供水管连接热水循环水泵后分为两路,其中一路依次连接第九水管路自动阀以及第一吸附-解吸装置的换热管的进水口,另一路依次连接第二水管路自动阀以及第二吸附-解吸装置的换热管的进水口;冷却塔的出水口通过冷却水供水管连接冷却水循环水泵后为两路,其中一路依次连接第十水管路自动阀以及第一吸附-解吸装置的换热管的进水口,另一路依次连接第一水管路自动阀以及第二吸附-解吸装置的换热管的进水口;高温热水箱的进水口连接热水回水管后分为两路,其中一路依次连接第八水管路自动阀以及第一吸附-解吸装置的换热管的出水口,另一路依次连接第三水管路自动阀以及第二吸附-解吸装置的换热管的出水口;冷却水箱的进水口连接冷却水回水管后分为两路,其中一路依次连接第七水管路自动阀以及第一吸附-解吸装置的换热管的出水口,另一路依次连接第四水管路自动阀以及第二吸附-解吸装置的换热管的出水口;
所述的第二吸附-解吸装置的换热管的出水口通过依次装有第五水管路自动阀、回热水箱和回热循环水泵的回热水管与第一吸附-解吸装置的换热管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的第一吸附-解吸装置的换热管的出水口通过装有第六水管路自动阀的回热水管路与第二吸附-解吸装置的换热管的进水口相连通;
所述的第一水管路自动阀至第十水管路自动阀、第一蒸汽管路自动阀至第五蒸汽管路自动阀为自动阀门并与控制系统相连接,所述的海水供水管阀、淡水收集管阀、浓盐水收集管阀为手动阀门或者自动阀门,当所述的海水供水管阀、淡水收集管阀、浓盐水收集管阀为自动阀门时,所述的海水供水管阀、淡水收集管阀、浓盐水收集管阀与控制系统相连接,上述各水泵以及真空泵均与控制系统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太阳能和地热能作为能源,具有可再生,环保无污染的特点;通过合理调配太阳能和地热能的使用,可以实现设备24小时连续运行,保持较高的效率;采用水蒸气吸附/解吸海水淡化技术,相比于其它海水淡化技术具有运动部件少、工作温度低、初级能源消耗低的特点,有利于设备的安全运行,同时节能降耗;在吸附式海水淡化技术基础上,采用回热回质循环,能够增加吸附/解吸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增加单位耗能的淡水产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联合驱动的吸附式海水淡化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说明。
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联合驱动的吸附式海水淡化系统,它包括:
热水系统,所述的热水系统包括地热供水井2和地热回水井1,供水循环管路依次连接所述的地热供水井、第一级热泵机组3的蒸发器侧的进水口、第一级热泵机组3的蒸发器侧的出水口以及地热回水井,低温水循环管路依次连接所述的第一级热泵机组3的冷凝器侧的出水口、低温热水箱5以及第一级热泵机组3的冷凝器侧的进水口,太阳能集热器4的进水口、出水口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的低温热水箱5的第一出水口和第一进水口相连通;第二级热泵机组6的蒸发器侧的进水口、出水口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的低温热水箱5的第二出水口和第二进水口相连通,第二级热泵机组6的冷凝器侧的进水口、出水口分别通过管道与高温热水箱51的第一出水口和第一进水口相连通,
冷却水系统,所述的冷却水系统包括冷却水箱50,所述的冷却水箱通过装有冷却水供水水泵49的管道和冷却塔47的进水口相连通;
海水供水装置,所述的海水供水装置包括海水箱32,经脱气、预处理后的海水进入海水箱32,所述的海水箱32通过装有海水供水管阀33和海水供水泵34的管道与降膜蒸发器30的壳程部分顶部的喷淋装置相连通;所述的降膜蒸发器30为蒸发-冷凝装置,所述的降膜蒸发器30的壳程部分起蒸发器作用,管程部分起冷凝器作用,所述的降膜蒸发器30可以用相同作用的蒸发器、冷凝器、换热盘管等代替;
淡水收集装置,所述的淡水收集装置包括淡水收集箱36,所述的淡水收集箱36通过装有淡水收集管阀的管道与降膜蒸发器30的管程部分底部出口相连通,真空泵26与降膜蒸发器30的管程部分顶部相连接;所述的真空泵26与降膜蒸发器30的管程部分顶部相连接构成不凝性气体排放装置;
浓盐水收集装置,所述的浓盐水收集装置包括浓盐水收集箱38,所述的浓盐水收集箱38通过装有浓盐水收集管阀39的管道与降膜蒸发器30的壳程部分底部出口相连通;
第一吸附-解吸装置和第二吸附-解吸装置,两个吸附-解吸装置均包括密闭壳体,如图分别为第一吸附-解吸装置的密闭壳体27、第二吸附-解吸装置的密闭壳体46,在所述的密闭壳体内安装有吸附-解吸床,分别为第一吸附-解吸装置的吸附-解吸床28,第二吸附-解吸装置的吸附-解吸床45,所述的吸附-解吸床包括硅胶和盘绕在硅胶中的换热管,分别为第一吸附-解吸装置的换热管29,第二吸附-解吸装置的换热管44,两个吸附-解吸装置的密闭壳体上的蒸汽开口分别通过装有第一蒸汽管路自动阀24、第五蒸汽管路自动阀43的支管共同与装有第四蒸汽管路自动阀42的第一蒸汽管道40相连通,所述的第一蒸汽管道40的出口与降膜蒸发器30的管程部分相连通,所述的降膜蒸发器30的壳程部分通过第二蒸汽管道25与装有第二蒸汽管路自动阀31的一个蒸汽出口支管以及装有第三蒸汽管路自动阀41的另一个蒸汽出口支管相连通,两个所述的蒸汽出口支管的出口分别与一个对应设置的吸附-解吸装置的密闭壳体上的进口相连通;
高温热水箱51的第二出水口通过热水供水管8连接热水循环水泵52后分为两路,其中一路依次连接第九水管路自动阀22以及第一吸附-解吸装置的换热管的进水口,另一路依次连接第二水管路自动阀12以及第二吸附-解吸装置的换热管的进水口;冷却塔的出水口通过冷却水供水管7连接冷却水循环水泵48后为两路,其中一路依次连接第十水管路自动阀23以及第一吸附-解吸装置的换热管的进水口,另一路依次连接第一水管路自动阀11以及第二吸附-解吸装置的换热管的进水口;高温热水箱的进水口连接热水回水管9后分为两路,其中一路依次连接第八水管路自动阀21以及第一吸附-解吸装置的换热管的出水口,另一路依次连接第三水管路自动阀13以及第二吸附-解吸装置的换热管的出水口;冷却水箱的进水口连接冷却水回水管10后分为两路,其中一路依次连接第七水管路自动阀20以及第一吸附-解吸装置的换热管的出水口,另一路依次连接第四水管路自动阀14以及第二吸附-解吸装置的换热管的出水口;
所述的第二吸附-解吸装置的换热管44的出水口通过依次装有第五水管路自动阀15、回热水箱17和回热循环水泵18的回热水管16与第一吸附-解吸装置的换热管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的第一吸附-解吸装置的换热管29的出水口通过装有第六水管路自动阀19的回热水管路与第二吸附-解吸装置的换热管的进水口相连通,回热水箱有助于稳定回热循环过程中的系统压力波动;所述的回热水箱17安装在回热水管路16上,构成回热水系统。
所述的低温热水箱5和高温热水箱51包括但不限于普通水箱、将供回水分离的水箱等;
降膜蒸发器30的壳程部分起蒸发器作用,管程部分起冷凝器作用;
降膜蒸发器30可以用相同作用的蒸发器、冷凝器、换热盘管等代替;
第一水管路自动阀11、第二水管路自动阀12、第三水管路自动阀13、第四水管路自动阀14、第五水管路自动阀15、第六水管路自动阀19、第七水管路自动阀20、第八水管路自动阀21、第九水管路自动阀22、第十水管路自动阀23、第一蒸汽管路自动阀24、第二蒸汽管路自动阀31、第三蒸汽管路自动阀41、第四蒸汽管路自动阀42、第五蒸汽管路自动阀43为自动阀门并与控制系统相连接,海水供水管阀33、淡水收集管阀37、浓盐水收集管阀39可采用手动阀门,也可采用自动阀门并与控制系统相连接。
各水泵(回热循环水泵18、海水供水泵34、冷却塔供水水泵49、冷却水循环水泵48、热水循环水泵52)以及真空泵26均与控制系统相连接。
第一吸附-解吸床28、第二吸附-解吸床45所采用吸附材料为硅胶。
优选的在所述的第一吸附-解吸床的密闭壳体27、第二吸附-解吸床的密闭壳体46上,降膜蒸发器30上,热水供水管8、热水回水管9、回热水管16、第二蒸汽管道25、第一蒸汽管道40以及热源系统的管道,均包覆有保温材料。
本实用新型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
在晴朗白天时,与所述的低温热水箱5(约40℃)相连的太阳能集热器4工作。根据太阳辐射强度情况,若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4所产40℃左右的低温热水,通过第二级热泵机组6后,产生的80℃热水量能够满足驱动第一吸附-解吸床28、第二吸附-解吸床45解吸工况所需热水量,则地热供水井2、地热回水井1及所述的第一级热泵机组3不运行,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4工作制得40℃左右的热水;若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4所产40℃左右的低温热水,通过第二级热泵机组6后,产生的80℃热水量不能够满足驱动第一吸附-解吸床28、第二吸附-解吸床45解吸工况所需热水量,则所述的地热供水井2、地热回水井1及所述的第一级热泵机组3开启运行,与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4同时工作制得40℃左右的热水至低温热水箱5中。在夜里及阴雨天时,所述的地热供水井2、地热回水井1及所述的第一级热泵机组3运行,制得40℃左右的热水至所述的低温热水箱5中。所述的低温热水箱5中的40℃左右热水通过循环管路输送至所述的第二级热泵机组6的蒸发器侧,经所述的第二级热泵机组6,将冷凝器侧热水升温至80℃后,通过循环管路输送至所述的高温热水箱51。所述的高温热水箱51中的热水(80℃左右),经热水循环管路,输送至解吸状态下的第一吸附-解吸床28的换热管29中、第二吸附-解吸床45的换热管44中,加热解吸床中的吸附剂使水蒸气脱附,以驱动系统运行。
在一个完整的吸附-解吸循环开始时,第一吸附-解吸床28处于吸附饱和状态,第二吸附-解吸床45处于解吸完成状态;第一、第四蒸汽管路自动阀24、42打开,第五蒸汽管路自动阀43关闭,密闭壳体27与降膜蒸发器30的管程相连通,第九、第八水管路自动阀22、21打开,第十、第七水管路自动阀23、20关闭,高温热水箱51中的热水经热水供水管8进入换热管29,与第一吸附-解吸床28换热,此时第一吸附-解吸床28开始解吸,解吸出来的水蒸气由于压差作用进入降膜蒸发器30的换热管内部;与此同时,海水箱32中经过脱气、预处理的海水被输送进入降膜蒸发器30的壳程部分,经喷淋装置形成水滴,喷洒在降膜蒸发器30的换热管外壁上,海水中的水分吸收换热管内水蒸汽的凝结热而在换热管外汽化蒸发,浓盐水通过管道排放至浓盐水收集箱38,一部分浓盐水与补充的海水混合后经海水供水泵34再次进入降膜蒸发器蒸发;此时第三蒸汽管路自动阀41打开,第二蒸汽管路自动阀31关闭,降膜蒸发器30的壳程与密闭壳体46相连通,第一、第四水管路自动阀11、14打开,第二、第三水管路自动阀12、13关闭,冷却塔47产生的冷却水经冷却水供水管7进入换热管44,与第二吸附-解吸床45换热,此时第二吸附-解吸床45开始吸附,热的水蒸气进入密闭壳体46后被吸附剂吸附并逐渐冷却,在蒸汽压差驱动下,降膜蒸发器30换热管外的海水中的水分源源不断地蒸发进入密闭壳体46并被吸附;第一吸附-解吸床28解吸出来的水蒸气在降膜蒸发器30的换热管外冷海水的冷却下冷凝,进入淡水收集箱36,实现海水淡化;
当所述第一吸附-解吸床28的解吸过程和所述第二吸附-解吸床45的吸附过程临近结束时,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七、第八、第九、第十水管路自动阀11、12、13、14、20、21、22、23关闭,停止热水和冷却水循环,第二、第三、第四蒸汽管路自动阀31、41、42关闭,第五、第一蒸汽管路自动阀43、24打开,密闭壳体27和密闭壳体46相连通,密闭壳体27中的水蒸汽会在较大的压差作用下迅速流到密闭壳体46中,第一吸附-解吸床28解吸出的水蒸汽流入第二吸附-解吸床45,被吸附剂吸附,从而实现第一吸附-解吸床28的二次解吸过程以及第二吸附-解吸床45的二次吸附过程,所述的二次吸附-解吸过程称为回质循环过程,回质循环可以增加吸附-解吸床的循环吸附量和解吸量;
当密闭壳体27和密闭壳体46的压力接近平衡时,第三、第一蒸汽管路自动阀41、24关闭,第二、第五、第四蒸汽管路自动阀31、43、42打开,回质循环过程结束;第五、第六水管路自动阀15、19打开,回热循环水泵18启动,换热管29中的热水进入换热管44,而换热管44中的冷却水经过回热水箱17后进入换热管29,实现第一吸附-解吸床28和第二吸附-解吸床45之间的回热循环过程,其作用主要是将处于高温的第一吸附-解吸床28的显热通过回热循环水带往处于低温的第二吸附-解吸床45,从而回收了一部分的显热,也消除了在下一个过程中因换热管44中驻留冷水带来的热量损失以及因换热管29中驻留热水带来的冷量损失,能够节省一部分热水和冷却水用量,提高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这个过程可以看成是尽量利用显热对第一吸附-解吸床28的预冷及对第二吸附-解吸床45的预热;
当回热水箱中的水温基本稳定时,回热循环水泵18停止运行,第五、第六水管路自动阀15、19关闭,回热循环过程结束;此时第二、第三、第十、第七自动阀12、13、23、20打开,第一、第四、第九、第八自动阀11、14、22、21关闭,换热管44内的循环水转为热水,换热管29内的循环水转为冷水,第二吸附-解吸床45开始解吸过程,第一吸附-解吸床28开始吸附过程;
直至下一个回质循环过程和回热循环过程结束,此为一个完整的吸附-解吸循环。
紧接着,重复上述吸附-解吸、回质、回热过程,开始下一个吸附-解吸循环。
通过合理调配太阳能和地热能的使用,吸附-解吸循环连续不间断进行,实现系统24小时连续运行。
根据系统中不凝性气体的累积情况,当系统中不凝性气体累积到一定程度时,真空泵26开启运行,抽出系统内累积的不凝性气体。
Claims (2)
1.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联合驱动的吸附式海水淡化系统,它包括热水系统,所述的热水系统包括地热供水井和地热回水井,供水循环管路依次连接所述的地热供水井、第一级热泵机组的蒸发器侧的进水口、第一级热泵机组的蒸发器侧的出水口以及地热回水井,低温水循环管路依次连接所述的第一级热泵机组的冷凝器侧的出水口、低温热水箱以及第一级热泵机组的冷凝器侧的进水口,太阳能集热器的进水口、出水口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的低温热水箱的第一出水口和第一进水口相连通;第二级热泵机组的蒸发器侧的进水口、出水口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的低温热水箱的第二出水口和第二进水口相连通,第二级热泵机组的冷凝器侧的进水口、出水口分别通过管道与高温热水箱的第一出水口和第一进水口相连通,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
冷却水系统,所述的冷却水系统包括冷却水箱,所述的冷却水箱通过装有冷却水供水水泵的管道和冷却塔的进水口相连通;
海水供水装置,所述的海水供水装置包括海水箱,经脱气、预处理后的海水进入海水箱,所述的海水箱通过装有海水供水管阀和海水供水泵的管道与降膜蒸发器的壳程部分顶部的喷淋装置相连通;
淡水收集装置,所述的淡水收集装置包括淡水收集箱,所述的淡水收集箱通过装有淡水收集管阀的管道与降膜蒸发器的管程部分底部出口相连通,真空泵与降膜蒸发器的管程部分顶部相连接;
浓盐水收集装置,所述的浓盐水收集装置包括浓盐水收集箱,所述的浓盐水收集箱通过装有浓盐水收集管阀的管道与降膜蒸发器的壳程部分底部出口相连通;
第一吸附-解吸装置和第二吸附-解吸装置,两个吸附-解吸装置均包括密闭壳体,在所述的密闭壳体内分别安装有吸附-解吸床,所述的吸附-解吸床包括硅胶和盘绕在硅胶中的换热管,两个吸附-解吸装置的密闭壳体上的蒸汽开口分别通过装有第一蒸汽管路自动阀、第五蒸汽管路自动阀的支管共同与装有第四蒸汽管路自动阀的第一蒸汽管道相连通,所述的第一蒸汽管道的出口与降膜蒸发器的管程部分相连通,所述的降膜蒸发器的壳程部分通过第二蒸汽管道与装有第二蒸汽管路自动阀的一个蒸汽出口支管以及装有第三蒸汽管路自动阀的另一个蒸汽出口支管相连通,两个所述的蒸汽出口支管的出口分别与一个对应设置的吸附-解吸装置的密闭壳体上的进口相连通;高温热水箱的第二出水口通过热水供水管连接热水循环水泵后分为两路,其中一路依次连接第九水管路自动阀以及第一吸附-解吸装置的换热管的进水口,另一路依次连接第二水管路自动阀以及第二吸附-解吸装置的换热管的进水口;冷却塔的出水口通过冷却水供水管连接冷却水循环水泵后为两路,其中一路依次连接第十水管路自动阀以及第一吸附-解吸装置的换热管的进水口,另一路依次连接第一水管路自动阀以及第二吸附-解吸装置的换热管的进水口;高温热水箱的进水口连接热水回水管后分为两路,其中一路依次连接第八水管路自动阀以及第一吸附-解吸装置的换热管的出水口,另一路依次连接第三水管路自动阀以及第二吸附-解吸装置的换热管的出水口;冷却水箱的进水口连接冷却水回水管后分为两路,其中一路依次连接第七水管路自动阀以及第一吸附-解吸装置的换热管的出水口,另一路依次连接第四水管路自动阀以及第二吸附-解吸装置的换热管的出水口;
所述的第二吸附-解吸装置的换热管的出水口通过依次装有第五水管路自动阀、回热水箱和回热循环水泵的回热水管与第一吸附-解吸装置的换热管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的第一吸附-解吸装置的换热管的出水口通过装有第六水管路自动阀的回热水管路与第二吸附-解吸装置的换热管的进水口相连通;
所述的第一水管路自动阀至第十水管路自动阀、第一蒸汽管路自动阀至第五蒸汽管路自动阀为自动阀门并与控制系统相连接,所述的海水供水管阀、淡水收集管阀、浓盐水收集管阀为手动阀门或者自动阀门,当所述的海水供水管阀、淡水收集管阀、浓盐水收集管阀为自动阀门时,所述的海水供水管阀、淡水收集管阀、浓盐水收集管阀与控制系统相连接,上述各水泵以及真空泵均与控制系统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联合驱动的吸附式海水淡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一吸附-解吸床的密闭壳体上、第二吸附-解吸床的密闭壳体上,降膜蒸发器上,热水供水管、热水回水管、回热水管、第二蒸汽管道、第一蒸汽管道以及热源系统的管道均包覆有保温材料。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479264.4U CN205653194U (zh) | 2016-05-24 | 2016-05-24 | 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联合驱动的吸附式海水淡化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479264.4U CN205653194U (zh) | 2016-05-24 | 2016-05-24 | 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联合驱动的吸附式海水淡化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653194U true CN205653194U (zh) | 2016-10-19 |
Family
ID=574051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479264.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653194U (zh) | 2016-05-24 | 2016-05-24 | 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联合驱动的吸附式海水淡化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653194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9037588A1 (zh) * | 2017-08-25 | 2019-02-28 | 李玉兰 | 一种多级蒸馏装置 |
WO2019066687A1 (en) | 2017-09-29 | 2019-04-04 | King Abdulaziz City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COMBINED SYSTEM FOR THE PRODUCTION OF WATER |
WO2019083416A1 (en) | 2017-10-23 | 2019-05-02 | King Abdulaziz City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SYSTEM DESALINATION OF WATER |
-
2016
- 2016-05-24 CN CN201620479264.4U patent/CN20565319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9037588A1 (zh) * | 2017-08-25 | 2019-02-28 | 李玉兰 | 一种多级蒸馏装置 |
WO2019066687A1 (en) | 2017-09-29 | 2019-04-04 | King Abdulaziz City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COMBINED SYSTEM FOR THE PRODUCTION OF WATER |
WO2019083416A1 (en) | 2017-10-23 | 2019-05-02 | King Abdulaziz City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SYSTEM DESALINATION OF WATER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75233B (zh) | 单一利用太阳能淡化海水或苦咸水的减压蒸馏装置与方法 | |
CN203049680U (zh) | 一种利用相变材料的吸附式空气取水装置 | |
CN102328965B (zh) | 一种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 |
CN102249472B (zh) | 一种吸附压缩-多效蒸馏系统 | |
CN103011320B (zh) | 小型高温多级回热式的真空玻璃管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 | |
CN102765768B (zh) | 一种用热泵提高海水淡化效率的装置 | |
CN101775824A (zh) | 空气吸湿装置、太阳能热水器、制冷机、电池组、蒸箱 | |
CN205653194U (zh) | 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联合驱动的吸附式海水淡化系统 | |
CN104001342B (zh) | 一种用于盐溶液的真空雾化闪蒸水分离装置 | |
CN101838023A (zh) | 太阳能蒸馏海水淡化及原水净化工艺 | |
CN203095658U (zh) | 空气增湿溶液吸湿太阳能淡水制取装置 | |
CN1131359C (zh) | 吸附式空气取水装置 | |
CN105967258A (zh) | 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联合驱动的吸附式海水淡化系统 | |
CN107576093A (zh) | 太阳能吸附集供热供冷净水一体化的装置及其方法 | |
CN2883340Y (zh) | 一种闭式太阳能或低温热源海水淡化装置 | |
CN202117113U (zh) | 一种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 | |
CN104266406B (zh) | 一种多级闪蒸再生的热源塔热泵系统及多级再生方法 | |
CN112158902A (zh) | 一种吸附式海水淡化系统 | |
CN209144913U (zh) | 一种太阳能吸附式空气取水设备 | |
CN100400755C (zh) | 间歇式太阳能吸附制冷空气取水装置 | |
CN202660632U (zh) | 固体吸附式热泵太阳能楼宇热水系统 | |
CN207210009U (zh) | 一种太阳能鼓泡加湿‑半导体海水淡化装置 | |
CN206783460U (zh) | 带有回热回质循环吸附床的海水淡化装置 | |
CN208586078U (zh) | 一种具有较高稳定性的吸附式海水淡化系统 | |
CN110332727B (zh) | 一种工业余热驱动的吸附式净水制冷系统及其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019 Termination date: 20180524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