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14703U - 锁芯及锁具 - Google Patents
锁芯及锁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314703U CN205314703U CN201520966298.1U CN201520966298U CN205314703U CN 205314703 U CN205314703 U CN 205314703U CN 201520966298 U CN201520966298 U CN 201520966298U CN 205314703 U CN205314703 U CN 20531470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lade
- lock gall
- lock
- key
- lock co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锁芯,包括壳体、锁胆、机械闭锁组件以及电气闭锁组件;当钥匙插入锁芯时,钥匙与机械闭锁组件匹配,机械闭锁组件沿锁胆的径向移动至锁胆内;同时钥匙与检测部接触,控制机构上电并控制执行机构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使得锁胆能够相对于壳体转动,实现锁芯解锁;当钥匙拔出锁芯时,机械闭锁组件沿锁胆的径向移动至锁胆与壳体之间,同时执行机构复位,由第二位置回复至第一位置,实现锁芯闭锁。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锁具。本实用新型的锁芯及锁具,实现了机械闭锁与电气闭锁相结合的多级闭锁模式,提高了锁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锁芯及锁具。
背景技术
电子锁是目前常用到的一种锁具,但是一般的电子锁芯采用单一的电气闭锁结构,其电子驱动元件一般为螺线管、电机和电磁吸盘,但是这些执行元件均易收到外界干扰。一旦驱动元件受到外界干扰,锁芯就可能被解锁,从而降低了电子锁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芯及锁具,提高锁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锁芯,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钥匙出入的第一钥匙孔;
锁胆,所述锁胆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锁胆上对应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钥匙孔对应的第二钥匙孔;
机械闭锁组件,所述机械闭锁组件沿所述锁胆的径向安装在所述锁胆和所述壳体之间;以及
电气闭锁组件,所述电气闭锁组件置于所述锁胆内,所述机械闭锁组件、所述电气闭锁组件沿所述锁胆的轴向依次设置;所述电气闭锁组件包括检测部、控制机构和用于限制所述锁胆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的执行机构,所述检测部、所述执行机构均连接至所述控制机构;
当钥匙插入所述锁芯时,钥匙与所述机械闭锁组件匹配,所述机械闭锁组件沿所述锁胆的径向移动至所述锁胆内;同时钥匙与所述检测部接触,所述控制机构上电并控制所述执行机构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使得所述锁胆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实现所述锁芯解锁;
当钥匙拔出所述锁芯时,所述机械闭锁组件沿所述锁胆的径向移动至所述锁胆与所述壳体之间,同时所述执行机构复位,由所述第二位置回复至所述第一位置,实现所述锁芯闭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械闭锁组件为叶片闭锁组件,所述叶片闭锁组件包括多个叶片和与每个叶片配对设置的弹簧;
所述锁胆上沿所述锁胆的径向开设有多个叶片槽,所述多个叶片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多个叶片槽内,每个所述叶片上设置有用于所述叶片复位的所述弹簧,所述弹簧沿所述锁胆的径向设置;
所述多个叶片错开设置形成齿状结构,所述叶片上还设置有用于所述钥匙出入的第三钥匙孔,所述钥匙穿过所述第三钥匙孔与所述齿状结构匹配后,所述钥匙使所述叶片沿所述锁胆的径向向所述锁胆的中心移动,实现机械解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叶片闭锁组件包括依次平行设置的至少三个叶片,所述至少三个叶片包括第一叶片、第二叶片和第三叶片;
所述第一叶片与所述第三叶片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三叶片相对于所述第一叶片倒置设置;与所述第一叶片对应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叶片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弹簧的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第一凸块抵接;与所述第三叶片对应设置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叶片上也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三弹簧的第三凸块,所述第三弹簧与所述第三凸块抵接;
与所述第二叶片对应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叶片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二弹簧的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弹簧与所述第二凸块抵接,所述第二叶片的另一侧设置有用于所述电气闭锁组件复位的挡块复位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叶片闭锁组件还包括用于限位的第一销体和第二销体,所述第一销体连接所述第一叶片,所述第二销体连接所述第三叶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微控制器和PCB板,所述检测部包括电极;
所述微控制器和所述电极安装在所述PCB板上,所述电极的感应端置于所述第二钥匙孔内,所述电极电连接至所述微控制器,所述电极与所述钥匙接触时,触发所述微控制器控制所述执行机构由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实现电气解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部还包括用于识别所述钥匙所附的ID码的识别电路,所述识别电路接收来自所述钥匙的ID码信息,将该信息传递给所述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在判断ID码信息与预存ID码信息匹配成功时输出用以控制所述执行机构由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控制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执行机构包括挡块、用于带动所述挡块转动的电机、闭锁杆以及套设在所述闭锁杆上的第四弹簧;
所述闭锁杆沿所述锁胆的径向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锁胆之间;所述挡块安装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电机电连接至所述微控制器;
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所述电机带动所述挡块转动,所述闭锁杆在所述第四弹簧的作用下沿所述锁胆的径向运动至所述锁胆内,实现所述执行机构由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挡块在所述机械闭锁组件的作用下回复至与所述闭锁杆抵接的位置,所述闭锁杆沿所述锁胆的径向移动至所述锁胆与所述壳体之间,实现电气闭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块上设置有凸柱,所述机械闭锁组件上设置有沿所述锁胆的轴向向所述挡块延伸的挡块复位结构,所述挡块复位结构能够与所述凸柱抵接;
钥匙拔出所述锁芯时,所述机械闭锁组件沿所述锁胆的径向运动至所述壳体与所述锁胆之间,所述挡块复位结构带动所述挡块回复至与所述闭锁杆抵接的位置,所述闭锁杆沿所述锁胆的径向移动至所述锁胆与所述壳体之间,实现电气闭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侧挡板和传动块;所述侧挡板沿所述锁胆的轴向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锁胆之间;
所述传动块置于所述锁胆上与所述钥匙孔相对的一端,所述传动块通过紧固元件安装在所述锁胆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锁具,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锁芯以及与所述锁芯相适配的钥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锁芯及锁具,通过在锁芯中同时设置机械闭锁组件和电气闭锁组件,实现了机械闭锁与电气闭锁相结合的多级闭锁模式,提高了锁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本实用新型的锁芯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等优点,并可以单独作为机械锁芯实现机械闭锁,满足不同防盗级别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锁芯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锁芯一实施例闭锁状态一个角度的内部结构图;
图3为图2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锁芯一实施例闭锁状态另一角度的内部结构图;
图5为图4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锁芯一实施例解锁状态一个角度的内部结构图;
图7为图6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锁芯一实施例解锁状态另一角度的内部结构图;
图9为图8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锁芯另一实施例解锁状态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锁芯另一实施例解锁状态另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锁芯及锁具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锁芯包括壳体100、锁胆200、机械闭锁组件和电气闭锁组件。其中,锁胆200置于壳体100内,壳体100用于保护锁胆200及锁胆200内闭锁结构不被损坏。壳体100上设置有用于钥匙800出入的第一钥匙孔,锁胆200上设置有与第一钥匙孔对应的第二钥匙孔210。机械闭锁组件沿锁胆200的轴向安装在锁胆200和壳体100之间,锁胆200上沿锁胆200的径向开设有用于装配机械闭锁组件的通槽,壳体100上设置有与机械闭锁组件相适配的第一凹槽,该通槽与第一凹槽连通,机械闭锁组件能够通过第一凹槽在锁胆200和壳体100之间移动,以实现锁芯的闭锁或解锁。本实施例中,机械闭锁组件可以为叶片闭锁组件、弹子闭锁组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结合。
电气闭锁组件置于锁胆200内,壳体100上还设置有与电气闭锁组件相适配的第二凹槽,电气闭锁组件能够通过第二凹槽在锁胆200和壳体100之间移动。机械闭锁组件、电气闭锁组件沿锁胆200的轴向依次设置,通过在锁芯中同时设置机械闭锁组件和电气闭锁组件,实现了机械闭锁与电气闭锁相结合的多级闭锁模式,提高了锁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实施例中,电气闭锁组件包括检测部、控制机构和用于限制锁胆200相对于壳体100转动的执行机构,其中,检测部与执行机构均连接至控制机构,检测部用于检测钥匙800,检测部与钥匙800接触时,控制机构上电。
解锁过程中,当钥匙800插入锁芯时,钥匙800与机械闭锁组件匹配,使得机械闭锁组件沿锁胆200的径向向锁胆200的中心移动至锁胆200内,实现机械解锁。同时,检测部与钥匙800接触,使得控制机构上电并控制执行机构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使得锁胆200能够相对于壳体100转动,实现锁芯解锁。当钥匙800拔出锁芯时,机械闭锁组件沿锁胆200的径向向壳体100运动至锁胆200与壳体100之间,实现机械自动闭锁。由于钥匙800与检测部分离,控制机构断电,机械闭锁组件带动执行机构复位,由第二位置回复至第一位置,实现锁芯的自动闭锁。本实施例中,机械闭锁组件同时充当了复位组件的作用,简化了锁芯的结构,因而本实施例的锁芯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等特点。其中,第一位置是指闭锁状态时的位置,第二位置是指解锁状态时的位置。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机械闭锁组件优选为叶片闭锁组件。其中,叶片闭锁组件包括多个叶片和与每个叶片配对设置的弹簧;锁胆200上沿锁胆200的径向开设有多个叶片槽220,该多个叶片槽200均与壳体100上开设的用于装配机械闭锁组件的第一凹槽连通,多个叶片分别对应设置在多个叶片槽220内。每个叶片上设置有用于叶片复位的弹簧,弹簧沿锁胆200的径向设置,弹簧的初始状态为压缩状态。即叶片、叶片槽220和弹簧的数量是一一对应的。叶片在弹簧的作用下能够在叶片槽220和壳体100上的第一凹槽之间沿锁胆200的径向移动,以实现锁芯的闭锁或解锁。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叶片为具有通孔的环状结构,叶片上设置的通孔即为用于钥匙出入的第三钥匙孔300,叶片上的第三钥匙孔300与壳体100上的第一钥匙孔及锁胆200上设置的第二钥匙孔210相对应。多个叶片错开一定的角度设置,多个叶片形成用于与钥匙的齿形相匹配的齿状结构。解锁状态下,即钥匙800穿过第三钥匙孔300插入锁胆200内,与叶片形成的齿状结构匹配后,叶片沿锁胆200的径向由壳体100向锁胆200的中心移动至锁胆200内,使得叶片完全置于锁胆200内,叶片解除对锁胆200的限位,使得锁胆200能够相对于壳体100转动,实现机械解锁。应当注意的是,此处的锁胆200的中心是指锁胆200的中轴线。闭锁状态时,即拔出钥匙800时,叶片沿锁胆200的轴向向壳体100移动至壳体100与锁胆200之间,使得叶片部分地置于壳体100上的第一凹槽内,使得锁胆200不能相对于壳体100转动,实现对锁胆200的限位。
具体地,叶片闭锁组件包括依次平行设置的至少三个叶片和至少三个叶片对应设置的弹簧,至少三个叶片包括为第一叶片310、第二叶片320和第三叶片330,至少三个弹簧分别标记为第一弹簧340、第二弹簧350和第三弹簧360。与第一叶片310对应设置有用于第一叶片310复位的第一弹簧340,与第二叶片320对应设置有用于第二叶片320复位的第二弹簧350,与第三叶片330对应设置有用于第三叶片330复位的第三弹簧360。在其他实施例中,叶片和弹簧的数量还可以是三个以上或两个等。
为简化叶片的加工过程,本实施例中,第一叶片310与第三叶片330的结构相同,第一叶片310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一弹簧340的第一凸块311,第一弹簧340与第一凸块311抵接。相应的,第三叶片330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三弹簧360的第三凸块331,第三弹簧360与第三凸块331抵接。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第三叶片330相对于第一叶片310倒置设置,如图1所示。
第二叶片320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二弹簧350的第二凸块321,第二凸块321与第二弹簧350抵接,第二叶片320的另一侧设置有用于电气闭锁组件复位的挡块复位结构322。其中,挡块复位结构322沿锁胆的轴向向电气闭锁组件的方向延伸,并且能够与电气闭锁组件接触。因此,在钥匙800拔出锁芯时,控制机构断电,机械闭锁组件通过挡块复位结构322能够将第二叶片320的运动传导至电气闭锁组件,带动电气闭锁组件由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即第二叶片带动电气闭锁组件回复至闭锁状态。优选地,挡块复位结构322与第二叶片320一体成型。
在其他实施例中,挡块复位结构322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叶片310上,第二叶片320与第三叶片330采用相同的结构。或者,挡块复位结构322设置在第三叶片330上,第一叶片310与第二叶片320采用相同的结构。即,只要多个叶片中的其中一个叶片上设置有挡块复位结构322即可,其他叶片均可以采用相同的结构,以简化叶片的生产及加工过程。
较优地,叶片闭锁组件还包括用于限位的第一销体370和第二销体380,锁胆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一销体370的第一通孔和用于安装第二销体380的第二通孔,第一销体370贯穿第一通孔进入锁胆200内,第一销体370连接第一叶片310。第二销体380贯穿第二通孔进入锁胆200内,第二销体380连接第三叶片330。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控制机构包括微控制器430和PCB(PrintedCircuitBoard,印刷电路板)板410,检测部包括电极420。其中,电极420和微控制器430安装在PCB板410上,微控制器430可以为单片机、数字处理器等。电极420的感应端置于第二钥匙孔210内,具体地,电极420的感应端置于第三叶片330的上的第三钥匙孔300内。电极420电连接至微控制器430,电极420与钥匙800接触时,微控制器430上电,触发微控制器430控制执行机构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实现电气解锁。当电极420与钥匙分离时,微控制器430断电并停止运行。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检测部还包括用于识别钥匙800所附的ID(Identification,身份)码的识别电路,该识别电路接收来自钥匙的ID码信息,并将该信息传递给微控制器,微控制器在判断ID码信息与预存ID码信息匹配成功时输出用以控制执行机构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的控制信号。从而使得执行机构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实现电气解锁。这样,进一步保证了电气闭锁组件的可靠性,从而提高了锁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较优地,执行机构包括挡块440、用于带动挡块440转动的电机450、闭锁杆460以及套设在闭锁杆460上的第四弹簧470。本实施例中,为降低锁芯的体积,简化锁芯的结构,电机450优选为微型电机。
如图2和图3所示,闭锁杆460沿锁胆200的径向设置在壳体100与锁胆200之间,具体地,壳体100上开设有与闭锁杆460对应的第二凹槽。闭锁杆460部分地置于壳体100内的第二凹槽内,第四弹簧470套设在闭锁杆460上,闭锁杆460能够在第四弹簧470的作用下沿锁胆200的径向做往复运动。当闭锁杆460沿锁胆200的径向向锁胆200的中心移动时,使得闭锁杆460完全置于锁胆200内,解除了闭锁杆460对锁胆200的限位,锁胆200能够相对于壳体100转动,实现电气解锁。当闭锁杆460沿锁胆200的径向向壳体100方向移动至锁胆200与壳体100之间时,锁胆200不能相对于壳体100转动,锁芯闭锁。挡块440安装在电机450的输出轴上,电机450能够带动挡块440转动。电机450电连接至微控制器430,钥匙800与识别电路ID匹配后,微控制器430控制电机450运行,电机450根据微控制器输出的控制信号带动挡块440转动。
解锁状态下,如图6和图8所示,钥匙800插入锁芯,钥匙800与电极420接触后微控制器上电。钥匙800与识别电路的ID码匹配成功后,微控制器430控制电机450带动挡块440转动,挡块440解除对闭锁杆460的限位,闭锁杆460在第四弹簧470的作用下沿锁胆200的径向向锁胆200的中心移动至锁胆200内,执行机构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进而实现电气解锁。闭锁状态下,如图2和图4所示,拔出钥匙800时,挡块440与闭锁杆460抵接,闭锁杆460置于锁胆200与壳体100之间,闭锁杆460对锁胆200进行限位,使得锁胆200不能相对于壳体100转动,此时执行机构处于第一位置。
进一步地,挡块440上设置有凸柱441,机械闭锁组件上设置有沿锁胆200的轴向向挡块440延伸的挡块复位结构322。具体地,第二叶片320上设置有挡块复位结构322,挡块复位结构322呈“L”状,包括延伸部和斜面结构,其中,延伸部包覆在第三叶片330的上方,以避免影响第三叶片330的运动,斜面结构用于与挡块440上的凸柱441抵接。拔出钥匙800时,第二叶片320在第二弹簧350的作用下回复至闭锁状态,即第二叶片320在第二弹簧350的作用下运动至锁胆200与壳体100之间。挡块复位结构322与第二叶片320联动,同时挡块复位结构322与凸柱441抵接,挡块复位结构332将第二叶片320的直线运动转化为挡块440的旋转运动,使得挡块440回复至与闭锁杆抵接的第一位置,实现挡块440对闭锁杆460的限位。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锁芯还包括传动块500和侧挡板700。传动块500置于锁胆200上与钥匙孔210相对的一端,传动块500通过紧固元件600安装在锁胆200上。紧固元件600可以是紧固螺钉或铆钉等。本实施例中,为便于传动块500的安装,传动块500上设置有用于装配紧固元件600的通孔。具体地,传动块500上还设置有用于装配电机450的装配凹槽。侧挡板700沿锁胆200的轴向设置在壳体100与锁胆200之间,侧挡板700用于保证锁胆200顺畅地相对于壳体100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锁芯的工作原理如下:
如图6至图9所示,钥匙800插入锁芯,即锁芯处于解锁状态时,钥匙800的齿形与叶片闭锁组件的叶片的齿状结构匹配,使得叶片沿锁胆200的径向向锁胆200的中心移动至锁胆200内,三个叶片完全置于锁胆200内,从而解除叶片对锁胆200的限位,锁胆200能够相对于壳体100转动,实现机械解锁。同时,钥匙800与电极420接触,微控制器430上电。钥匙800所附的ID码与微控制器中预存的ID码匹配成功后,微控制器430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电机450带动挡块440转动,解除挡块440对闭锁杆460的限位,闭锁杆460沿锁胆200的径向移动至锁胆200内,实现执行机构由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使得锁胆200能够相对于壳体100转动,实现电气解锁,从而实现锁芯解锁。
如图2至图5所示,当钥匙800拔出锁芯时,三个叶片分别在其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沿锁胆200的径向移动至壳体100上的第一凹槽内,三个叶片回复至闭锁状态,实现叶片对锁胆200的限位,从而实现机械闭锁。同时,第二叶片320上的挡块复位结构322与第二叶片320联动,挡块复位结构322通过与挡块440的凸柱441抵接,将第二叶片320的直线运动转化为挡块440的旋转运动,从而使挡块440旋转至与闭锁杆460抵接的第一位置,使得挡块440顶住闭锁杆460。在此过程中,闭锁杆460沿锁胆200的径向移动至锁胆200与壳体100之间,使得闭锁杆460部分地置于壳体100上的第二凹槽内,锁胆200无法相对于壳体100转动,实现对锁胆200的限位,进而实现电气自动闭锁,从而实现锁芯自动闭锁。
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不安装电气闭锁组件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锁芯可以单独作为机械锁芯使用,实现机械闭锁。当钥匙800插入锁芯时,钥匙800与叶片闭锁组件的叶片形成的齿状结构进行匹配,使得叶片沿锁胆200的径向向锁胆200的中心移动至锁胆200内,解除叶片对锁胆200的限位,实现机械解锁。当钥匙800拔出时,叶片在其弹簧的作用下沿锁胆200的径向移动至锁胆200与壳体100之间,叶片部分地置于壳体100上的第一凹槽内,实现叶片对锁胆200的限位,进而实现机械闭锁。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锁具,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锁芯以及与锁芯相适配的钥匙。
本实用新型的锁芯及锁具,通过在锁芯中同时设置机械闭锁组件和电气闭锁组件,实现了机械闭锁与电气闭锁相结合的多级闭锁模式,提高了锁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本实用新型的锁芯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等优点,并可以单独作为机械锁芯实现机械闭锁,满足不同防盗级别的需求。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锁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钥匙出入的第一钥匙孔;
锁胆,所述锁胆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锁胆上对应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钥匙孔对应的第二钥匙孔;
机械闭锁组件,所述机械闭锁组件沿所述锁胆的径向安装在所述锁胆和所述壳体之间;以及
电气闭锁组件,所述电气闭锁组件置于所述锁胆内,所述机械闭锁组件、所述电气闭锁组件沿所述锁胆的轴向依次设置;所述电气闭锁组件包括检测部、控制机构和用于限制所述锁胆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的执行机构,所述检测部、所述执行机构均连接至所述控制机构;
当钥匙插入所述锁芯时,钥匙与所述机械闭锁组件匹配,所述机械闭锁组件沿所述锁胆的径向移动至所述锁胆内;同时钥匙与所述检测部接触,所述控制机构上电并控制所述执行机构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使得所述锁胆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实现所述锁芯解锁;
当钥匙拔出所述锁芯时,所述机械闭锁组件沿所述锁胆的径向移动至所述锁胆与所述壳体之间,同时所述执行机构复位,由所述第二位置回复至所述第一位置,实现所述锁芯闭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闭锁组件为叶片闭锁组件,所述叶片闭锁组件包括多个叶片和与每个叶片配对设置的弹簧;
所述锁胆上沿所述锁胆的径向开设有多个叶片槽,所述多个叶片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多个叶片槽内,每个所述叶片上设置有用于所述叶片复位的所述弹簧,所述弹簧沿所述锁胆的径向设置;
所述多个叶片错开设置形成齿状结构,所述叶片上还设置有用于所述钥匙出入的第三钥匙孔,所述钥匙穿过所述第三钥匙孔与所述齿状结构匹配后,所述钥匙使所述叶片沿所述锁胆的径向向所述锁胆的中心移动,实现机械解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闭锁组件包括依次平行设置的至少三个叶片,所述至少三个叶片包括第一叶片、第二叶片和第三叶片;
所述第一叶片与所述第三叶片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三叶片相对于所述第一叶片倒置设置;与所述第一叶片对应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叶片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弹簧的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第一凸块抵接;与所述第三叶片对应设置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叶片上也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三弹簧的第三凸块,所述第三弹簧与所述第三凸块抵接;
与所述第二叶片对应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叶片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二弹簧的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弹簧与所述第二凸块抵接,所述第二叶片的另一侧设置有用于所述电气闭锁组件复位的挡块复位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闭锁组件还包括用于限位的第一销体和第二销体,所述第一销体连接所述第一叶片,所述第二销体连接所述第三叶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微控制器和PCB板,所述检测部包括电极;
所述微控制器和所述电极安装在所述PCB板上,所述电极的感应端置于所述第二钥匙孔内,所述电极电连接至所述微控制器,所述电极与所述钥匙接触时,触发所述微控制器控制所述执行机构由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实现电气解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部还包括用于识别所述钥匙所附的ID码的识别电路,所述识别电路接收来自所述钥匙的ID码信息,将该信息传递给所述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在判断ID码信息与预存ID码信息匹配成功时输出用以控制所述执行机构由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控制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机构包括挡块、用于带动所述挡块转动的电机、闭锁杆以及套设在所述闭锁杆上的第四弹簧;
所述闭锁杆沿所述锁胆的径向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锁胆之间;所述挡块安装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电机电连接至所述微控制器;
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所述电机带动所述挡块转动,所述闭锁杆在所述第四弹簧的作用下沿所述锁胆的径向运动至所述锁胆内,实现所述执行机构由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挡块在所述机械闭锁组件的作用下回复至与所述闭锁杆抵接的位置,所述闭锁杆沿所述锁胆的径向移动至所述锁胆与所述壳体之间,实现电气闭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上设置有凸柱,所述机械闭锁组件上设置有沿所述锁胆的轴向向所述挡块延伸的挡块复位结构,所述挡块复位结构能够与所述凸柱抵接;
钥匙拔出所述锁芯时,所述机械闭锁组件沿所述锁胆的径向运动至所述壳体与所述锁胆之间,所述挡块复位结构带动所述挡块回复至与所述闭锁杆抵接的位置,所述闭锁杆沿所述锁胆的径向移动至所述锁胆与所述壳体之间,实现电气闭锁。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锁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侧挡板和传动块;所述侧挡板沿所述锁胆的轴向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锁胆之间;
所述传动块置于所述锁胆上与所述钥匙孔相对的一端,所述传动块通过紧固元件安装在所述锁胆上。
10.一种锁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锁芯以及与所述锁芯相适配的钥匙。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966298.1U CN205314703U (zh) | 2015-11-27 | 2015-11-27 | 锁芯及锁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966298.1U CN205314703U (zh) | 2015-11-27 | 2015-11-27 | 锁芯及锁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314703U true CN205314703U (zh) | 2016-06-15 |
Family
ID=56311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966298.1U Active CN205314703U (zh) | 2015-11-27 | 2015-11-27 | 锁芯及锁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314703U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150015A (zh) * | 2017-11-16 | 2018-06-12 | 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锁芯、解锁钥匙和锁具 |
CN109488112A (zh) * | 2018-11-23 | 2019-03-19 | 何国明 | 顶式全卡锁 |
CN109519043A (zh) * | 2018-12-10 | 2019-03-26 | 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锁芯系统、钥匙系统和锁具系统 |
CN110130736A (zh) * | 2019-05-07 | 2019-08-16 | 珠海优特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锁芯和解锁钥匙 |
CN110469205A (zh) * | 2019-09-10 | 2019-11-19 | 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锁芯、锁具及锁具系统 |
CN110512956A (zh) * | 2019-08-13 | 2019-11-29 | 珠海优特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锁芯、锁具及锁芯的控制方法 |
CN114263391A (zh) * | 2021-12-15 | 2022-04-01 | 珠海优特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锁芯 |
-
2015
- 2015-11-27 CN CN201520966298.1U patent/CN20531470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150015A (zh) * | 2017-11-16 | 2018-06-12 | 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锁芯、解锁钥匙和锁具 |
CN108150015B (zh) * | 2017-11-16 | 2023-05-12 | 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锁芯、解锁钥匙和锁具 |
CN109488112A (zh) * | 2018-11-23 | 2019-03-19 | 何国明 | 顶式全卡锁 |
CN109519043A (zh) * | 2018-12-10 | 2019-03-26 | 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锁芯系统、钥匙系统和锁具系统 |
CN110130736A (zh) * | 2019-05-07 | 2019-08-16 | 珠海优特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锁芯和解锁钥匙 |
CN110130736B (zh) * | 2019-05-07 | 2024-07-19 | 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锁芯和解锁钥匙 |
CN110512956A (zh) * | 2019-08-13 | 2019-11-29 | 珠海优特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锁芯、锁具及锁芯的控制方法 |
CN110512956B (zh) * | 2019-08-13 | 2023-08-18 | 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锁芯、锁具及锁芯的控制方法 |
CN110469205A (zh) * | 2019-09-10 | 2019-11-19 | 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锁芯、锁具及锁具系统 |
CN114263391A (zh) * | 2021-12-15 | 2022-04-01 | 珠海优特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锁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314703U (zh) | 锁芯及锁具 | |
EP2255052B1 (en) | Locking system | |
EP1904702B1 (en) | Electromechanical lock device | |
EP1904704B1 (en) | Electromechanical lock device | |
CN106320835B (zh) | 能空转的电子锁芯 | |
CN105257122A (zh) | 一种汽车自动闭门控制结构 | |
CN102191879B (zh) | 一种防盗的锁芯装置 | |
CN204983979U (zh) | 锁芯及锁具 | |
CN101004120B (zh) | 用于保险箱的组合式锁 | |
CN200992871Y (zh) | 用于保险箱的组合式锁 | |
CN110469205B (zh) | 锁芯、锁具及锁具系统 | |
CN109681038A (zh) | 电动多功能空转锁芯 | |
CN202870953U (zh) | 微功耗智能电子锁头 | |
CN202672881U (zh) | 锁具及其机电锁头 | |
CN215332080U (zh) | 智能机柜锁 | |
CN206801249U (zh) | 电子锁 | |
CN206753266U (zh) | 电控带保险功能的马蹄形自行车锁 | |
CN105735750A (zh) | 一种带活动卡爪固定转动凸轮的防盗锁 | |
CN210685644U (zh) | 一种电磁柜锁 | |
CN211081322U (zh) | 一种无源电子锁芯 | |
CN209908161U (zh) | 一种便于安装的电磁柜锁 | |
CN207315034U (zh) | 一种上电钥匙受限锁 | |
CN213807096U (zh) | 一种遮挡式闭锁装置 | |
CN113622749B (zh) | 一种电子机械锁 | |
CN213449865U (zh) | 多连杆双复位凸轮电动机械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