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95206U - 新型一次性可视气管插管 - Google Patents
新型一次性可视气管插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095206U CN205095206U CN201520907883.4U CN201520907883U CN205095206U CN 205095206 U CN205095206 U CN 205095206U CN 201520907883 U CN201520907883 U CN 201520907883U CN 205095206 U CN205095206 U CN 20509520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ptical fibre
- intubate body
- image transmission
- transmission optical
- inter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型一次性可视气管插管,其主要由插管本体、气囊机构、传像机构、传光机构等组成。其中,所述传像机构具有传像光纤物镜、传像光纤及传像光纤接口,所述传像光纤接口用以连接外部内窥镜系统。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气管端的图像通过传像光纤回传到外部内窥镜系统的目镜或显示器上,这样,医生可以看着图像将气管插管插入患者气管或支气管进行检查和治疗,很好解决了不可视情况下存在的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新型一次性可视气管插管。
背景技术
将一特制的导管经声门置入气管的技术称为气管插管技术,这一技术能为手术麻醉下的辅助呼吸、气道通畅、通气供养、呼吸道吸引、防止误吸等提供最佳条件。医学上,特制的导管称为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术是急救工作中常用的重要抢救技术,是呼吸道管理中应用最广泛、最有效、最快捷的手段之一,是医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对抢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且能够及时吸出气管内分泌物或异物,防止患者缺氧和二氧化碳滞留,气管插管是否及时直接关系着抢救成功与否、患者能否安全转运及患者的预后情况。目前,将气管插管插入到气管是凭医生经验操作,不能看见,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有业者已经设计出可视气管插管,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2427013U公开的“新型一次性可视气管插管”,但是其工作原理系基于传光光纤的,不是基于传像光纤,即医生仍然无法非常清楚地知晓气管内部情况,影响检查和治疗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气管插管不可视或可视但不清楚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新型一次性可视气管插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新型一次性可视气管插管,包含有,
插管本体,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插管本体的第一端系用以插入气管内部的气管端,所述插管本体的第二端系用以握持的把手端;
气囊机构,其具有充气囊体、充气管路及充气接口,所述充气囊体设置于所述插管本体的外侧且处于所述插管本体的第一端,所述充气接口设置于所述插管本体的外侧且处于所述插管本体的第二端,所述充气管路处于所述插管本体上,所述充气管路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充气管路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充气囊体处且与所述充气囊体相连,所述充气管路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充气接口处且与所述充气接口相连,所述充气接口用以连接气源;
传像机构,其具有传像光纤物镜、传像光纤及传像光纤接口,所述传像光纤物镜设置于所述插管本体的内侧且处于所述插管本体的第一端,所述传像光纤接口设置于所述插管本体的外侧且处于所述插管本体的第二端,所述传像光纤处于所述插管本体上,所述传像光纤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传像光纤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传像光纤物镜处且与所述传像光纤物镜相连,所述传像光纤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传像光纤接口处且与所述传像光纤接口相连,所述传像光纤接口用以连接外部内窥镜系统;以及,
传光机构,其具有传光光纤及传光光纤接口,所述传光光纤接口设置于所述插管本体的外侧且处于所述插管本体的第二端,所述传光光纤处于所述插管本体上,所述传光光纤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传光光纤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插管本体的第一端,所述传光光纤的第一端用以照明,所述传光光纤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传光光纤接口处且与所述传光光纤接口相连,所述传光光纤接口用以连接冷光源。
作为新型一次性可视气管插管的优选方案,所述插管本体上有一容置通道,所述传光光纤与所述传像光纤共同处于所述容置通道内。
作为新型一次性可视气管插管的优选方案,所述插管本体上有两个独立的容置通道,所述传光光纤与所述传像光纤分别处于各自的容置通道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冷光源可以通过传光光纤引入到气管端,气管端的图像通过传像光纤回传到外部内窥镜系统的目镜或显示器上,这样,医生可以看着图像将气管插管插入患者气管或支气管进行检查和治疗,很好解决了不可视情况下存在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1、气管端(又称病人端),2、传像光纤物镜,3、充气囊体,4、传像光纤,5、传光光纤,6、传光光纤接口,7、传像光纤接口,8、把手端(又称机器端),9、充气接口,10、插管通道,11、隔离层,12、充气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1,图中所示的是新型一次性可视气管插管,可应用在手术麻醉下的辅助呼吸、气道通畅、通气供养、呼吸道吸引、可视吸痰、防止误吸等领域。所述新型一次性可视气管插管主要由插管本体、气囊机构、传像机构、传光机构等组成。
所述插管本体系用一次性医用材料制成的圆弧形导管。所述插管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插管本体的第一端系用以插入气管内部的气管端,所述插管本体的第二端系用以握持的把手端。所述插管本体的内侧形成插管通道。
所述气囊机构具有充气囊体、充气管路及充气接口。所述充气囊体设置于所述插管本体的外侧且处于所述插管本体的第一端。所述充气接口设置于所述插管本体的外侧且处于所述插管本体的第二端。所述充气管路处于所述插管本体上(即,植入导管管壁)。所述充气管路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充气管路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充气囊体处且与所述充气囊体相连,所述充气管路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充气接口处且与所述充气接口相连,所述充气接口用以连接气源。使用时,通过所述充气接口经所述充气管路对所述充气囊体进行充气,所述充气囊体膨胀将气管撑开以便检查和治疗。
所述传像机构具有传像光纤物镜、传像光纤及传像光纤接口。所述传像光纤物镜设置于所述插管本体的内侧且处于所述插管本体的第一端,所述传像光纤物镜外面有硅橡胶软管保护层。所述传像光纤接口设置于所述插管本体的外侧且处于所述插管本体的第二端。所述传像光纤处于所述插管本体上(即,植入导管管壁)。所述传像光纤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传像光纤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传像光纤物镜处且与所述传像光纤物镜相连,所述传像光纤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传像光纤接口处且与所述传像光纤接口相连,所述传像光纤接口用以连接外部内窥镜系统,进而通过内窥镜显示系统在显示器上实时看到气管图像。
所述传光机构具有传光光纤及传光光纤接口。所述传光光纤接口设置于所述插管本体的外侧且处于所述插管本体的第二端。所述传光光纤处于所述插管本体上(即,植入导管管壁)。所述传光光纤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传光光纤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插管本体的第一端,所述传光光纤的第一端用以照明。所述传光光纤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传光光纤接口处且与所述传光光纤接口相连,所述传光光纤接口用以连接冷光源(包括LED冷光源、氙灯冷光源等)。
由于所述传像光纤和所述传光光纤可以做得很细,因此所述插管本体也可以做得很细,即能插入气管,也能插入支气管。
此外,所述传像光纤和所述传光光纤在所述插管本体可以各自独立分开2个通道;所述传光光纤也可以围绕所述传像光纤排列合成1个通道,实际所述传光光纤和所述传像光纤也是隔离的,只是占用1个通道。所述传像光纤和所述传光光纤与插管通道之间通过医用塑料隔离层进行隔离保护。治疗器械通过插管通道伸入,对气管端处气管进行治疗。
利用内窥镜系统的冷光源和显示器,可以使医生能够在可视情况下实施将气管插管插入到患者气管或支气管中,同时还可以做气管检查。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小的优势。因为在可视和影像引导下,因此治疗可以达到更加精细的目的。
以上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3)
1.新型一次性可视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插管本体,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插管本体的第一端系用以插入气管内部的气管端,所述插管本体的第二端系用以握持的把手端;
气囊机构,其具有充气囊体、充气管路及充气接口,所述充气囊体设置于所述插管本体的外侧且处于所述插管本体的第一端,所述充气接口设置于所述插管本体的外侧且处于所述插管本体的第二端,所述充气管路处于所述插管本体上,所述充气管路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充气管路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充气囊体处且与所述充气囊体相连,所述充气管路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充气接口处且与所述充气接口相连,所述充气接口用以连接气源;
传像机构,其具有传像光纤物镜、传像光纤及传像光纤接口,所述传像光纤物镜设置于所述插管本体的内侧且处于所述插管本体的第一端,所述传像光纤接口设置于所述插管本体的外侧且处于所述插管本体的第二端,所述传像光纤处于所述插管本体上,所述传像光纤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传像光纤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传像光纤物镜处且与所述传像光纤物镜相连,所述传像光纤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传像光纤接口处且与所述传像光纤接口相连,所述传像光纤接口用以连接外部内窥镜系统;以及,
传光机构,其具有传光光纤及传光光纤接口,所述传光光纤接口设置于所述插管本体的外侧且处于所述插管本体的第二端,所述传光光纤处于所述插管本体上,所述传光光纤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传光光纤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插管本体的第一端,所述传光光纤的第一端用以照明,所述传光光纤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传光光纤接口处且与所述传光光纤接口相连,所述传光光纤接口用以连接冷光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一次性可视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管本体上有一容置通道,所述传光光纤与所述传像光纤共同处于所述容置通道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一次性可视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管本体上有两个独立的容置通道,所述传光光纤与所述传像光纤分别处于各自的容置通道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907883.4U CN205095206U (zh) | 2015-11-16 | 2015-11-16 | 新型一次性可视气管插管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907883.4U CN205095206U (zh) | 2015-11-16 | 2015-11-16 | 新型一次性可视气管插管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095206U true CN205095206U (zh) | 2016-03-23 |
Family
ID=55511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907883.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95206U (zh) | 2015-11-16 | 2015-11-16 | 新型一次性可视气管插管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095206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398000A (zh) * | 2017-07-13 | 2017-11-28 | 张艳芹 | 一种多功能儿科呼吸道痰痂清除器 |
CN108245125A (zh) * | 2018-01-17 | 2018-07-06 | 刘伯臣 | 薄镜片视频喉镜及柔性气管导管 |
CN110064113A (zh) * | 2019-04-25 | 2019-07-30 | 江西诺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一次性无菌气管导管可视导入套件 |
-
2015
- 2015-11-16 CN CN201520907883.4U patent/CN20509520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398000A (zh) * | 2017-07-13 | 2017-11-28 | 张艳芹 | 一种多功能儿科呼吸道痰痂清除器 |
CN108245125A (zh) * | 2018-01-17 | 2018-07-06 | 刘伯臣 | 薄镜片视频喉镜及柔性气管导管 |
CN110064113A (zh) * | 2019-04-25 | 2019-07-30 | 江西诺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一次性无菌气管导管可视导入套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478054B2 (en) | Endotracheal tube with visualization capabilities and a laryngeal mask | |
US10149602B2 (en) | Endobronchial tube with integrated image sensor and a cleaning nozzle arrangement | |
AU691299B2 (en) | A fibreoptic intubating laryngeal mask airway | |
ES2689570T3 (es) | Cánula endobronquial con sensor de imagen integrado y disposición de boquillas de limpieza | |
US5551946A (en) | Multifunctional intubating guide stylet and laryngoscope | |
Kristensen et al. | Ventilation via the 2.4 mm internal diameter Tritube® with cuff–new possibilities in airway management | |
US20120172740A1 (en) | Oxygen Mask | |
Accorsi et al. | Recommendations for airway control and difficult airway management in thoracic anesthesia and lung separation procedures | |
CN106139350A (zh) | 一种集成摄像可视气管插管 | |
CN205095206U (zh) | 新型一次性可视气管插管 | |
CN110496285A (zh) | 一种软头可调鼻咽通气管 | |
CN105727415A (zh) | 一种多功能气管插管 | |
CN101596336A (zh) | 一种可视气管插管引导装置 | |
CN204502008U (zh) | 可调节方向的经鼻插管用自带光源引导管 | |
CN204502003U (zh) | 一种带胃镜通道的气管插管固定装置 | |
CN204582197U (zh) | 一种多功能可视喉罩 | |
CN203763606U (zh) | 一种插管型联合喉罩 | |
CN202427013U (zh) | 一次性可视气管插管 | |
CN104147671A (zh) | 一种可提高气道内介入诊疗安全性的气管套管 | |
JPH06217933A (ja) | 内視鏡 | |
CN208959052U (zh) | 新型可视化气管插管 | |
CN208510983U (zh) | 带吸引的分体式喉镜辅助器 | |
GB2446577A (en) | Airway access valve | |
CN206621635U (zh) | 一种气管导管口外部分伸缩式固定器 | |
CN206167584U (zh) | 一种纤维支气管镜检新型通气三通接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23 Termination date: 2017111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