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14734U - 一种自动揉腹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揉腹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814734U CN204814734U CN201520504689.1U CN201520504689U CN204814734U CN 204814734 U CN204814734 U CN 204814734U CN 201520504689 U CN201520504689 U CN 201520504689U CN 204814734 U CN204814734 U CN 2048147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ll
- base
- rub
- board mount
- fix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对人体腹部进行自动按揉并同时进行振动的自动揉腹装置。它是直流减速电机(1)固定在外壳(15)上底面上,其出力轴穿过上底中心垂直伸入外壳(15)内,通过联轴器(2)与型轴(9)连接,按揉板(8)中心安装轴承(10),按揉板支架(6)顶部安装滚珠(5),直流振动电机(11)固定在按揉板支架(6)底座上,按揉板(8)中部穿过底盖(13)中部开口与按揉板支架(6)中心对齐固定,弹性件(16)一端挂接在按揉板支架(6)底座上,另一端挂接在外壳(15)内侧面上部,型轴(9)的下端伸入轴承(10)内圈,滚珠(5)顶在缓冲垫(4)上,支脚(12)、腰带(14)和腰带扣(7)分别固定在外壳(15)外侧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对人体腹部进行自动按揉并同时进行振动的自动揉腹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为了养生健身、治疗疾病以及减肥美腹等,需要经常揉腹。根据常识,揉腹的要领是:一只手按在腹部,手心对着肚脐,另一只手叠放其上,然后用力下按,同时以顺时针方向与逆时针方向交替的方式绕肚脐公转。在此过程中,由于人体腹部具有一定弹性,在手掌与腹部皮肤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下,双手公转带动腹部内外各点同步进行圆周运动。腹部内外各点同步进行圆周运动,可产生加快腹部血液及淋巴循环、增强胃肠蠕动、改善腹腔器官分泌功能和减少腹部脂肪堆积等生理效应,从而起到养生健身、治疗疾病、减肥美腹等作用。手工揉腹需要消耗体力,难以长时间持续进行,导致揉腹的预期效果难以充分达到。而现有的按摩装置能够对腹部进行碾压和振动,可产生一定的有益效果,但与揉腹的机理不同,作用和效果也不完全相同,不能替代手工揉腹。因此,需要一种能够以手工揉腹的方式进行自动揉腹的装置,以替代手工揉腹,获得更好的揉腹效果。同时,由于振动对腹部具有有益效用,因此在揉腹的同时对腹部进行振动将使揉腹的功效得到进一步增强。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手工揉腹难以持久,导致揉腹的预期效果难以充分达到的问题,同时也为了能够进一步增强揉腹的功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揉腹装置,该装置能够以手工揉腹的方式对腹部进行自动按揉,并同时对腹部进行振动,可替代手工揉腹,并能取得比手工揉腹更好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揉腹装置由直流减速电机、联轴器、操作面板、缓冲垫、滚珠、按揉板支架、腰带扣、按揉板、型轴、轴承、直流振动电机、支脚、底盖、腰带、外壳、弹性件、电机驱动电路和上盖组成。其中,电机驱动电路与操作面板、直流减速电机及直流振动电机分别电连接。外壳的下底敞开,上底为中心有孔的平板。直流减速电机和电机驱动电路固定在外壳上底的外表面上,封闭在上盖内。直流减速电机的出力轴穿过外壳上底中心垂直伸入外壳内,通过联轴器与型轴上部联接。缓冲垫固定在外壳上底的内表面上。按揉板上表面中部凸起,中心安装轴承。按揉板支架为下有底座顶部敞开的中空柱体,底座中心有孔,顶部安装三个或三个以上滚珠,滚珠顶部高出柱体顶部且高度相同。直流振动电机固定在按揉板支架的底座上。四个弹性件一端对称挂接在按揉板支架的底座上,另一端对称挂接在外壳内侧面靠近上底处,外壳内侧面上相邻两个挂接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按揉支架底座上对应两个挂接点之间的距离,按揉板支架挂接在外壳内,使联轴器及型轴伸入按揉板支架的空腔内,型轴下端穿过按揉支架底座中心伸入轴承内圈,滚珠顶在缓冲垫上。底盖中部有开口,固定在外壳底部。按揉板中部穿过底盖中部与按揉板支架底座中心对齐固定。四个支脚固定在外壳的前后外侧面上,支脚的底面对称分布在与外壳下底平行的同一平面上。腰带和腰带扣分别固定在外壳左右外侧面的中部。
将按揉板按在人体腹部,使外壳的中心与肚脐对齐,按揉板及支脚的底面紧贴腹部皮肤,腰带绕腰部与腰带扣相系。腰带系紧后对外壳产生向下拉力,使外壳的上底产生向下压力,并通过缓冲垫、滚珠、按揉板支架传递到按揉板,使按揉板和手工揉腹一样向下按压腹部。通过操作面板将外部直流电源接入,直流减速电机和直流振动电机同时转动。通过联轴器的连接,型轴与直流减速电机的出力轴同步转动,型轴经轴承驱动按揉板和按揉板支架组成的整体以型轴上部轴心与下部轴心之间的垂直距离为半径绕外壳中心公转。此时,按揉板按压腹部与腹部皮肤产生的摩擦力,使按揉板和手工揉腹一样在公转时带动腹部内外各点同步进行圆周运动。与此同时,直流振动电机所产生的机械振动通过按揉板支架底座、按揉板传递到腹部。固定在外壳外前后外侧的支脚用于防止外壳与腹部产生相对移动,使公转半径保持不变。四个弹性件用于在外壳内挂接按揉板与按揉板支架组成的整体并防止其在公转时发生偏转。按揉板支架顶部的滚珠用于使按揉板支架和按揉板组成的整体与外壳上底保持垂直接触,并传递外壳上底的向下压力,同时降低公转的阻力,使公转保持平稳、顺畅。缓冲垫用于缓解直流振动电机转动时滚珠对外壳上底的振动冲击,降低振动噪声。达到以手工揉腹的方式对腹部进行自动按揉并同时进行振动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以手工揉腹的方式对人体腹部进行自动按揉并同时进行振动,可以取得比手工揉腹更好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局部纵剖面图。
图2是图2的A-A剖面图。
图中,1.直流减速电机,2.联轴器,3.操作面板,4.缓冲垫,5.滚珠,6.按揉板支架,7.腰带扣,8.按揉板,9.型轴,10.轴承,11.直流振动电机,12.支脚,13.底盖,14.腰带,15.外壳,16.弹性件,17.电机驱动电路,18.上盖。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电机驱动电路(17)与操作面板(3)、直流减速电机(1)及直流振动电机(11)分别电连接。外壳(15)的下底敞开,上底为中心有孔的平板。直流减速电机(1)和电机驱动电路(17)固定在外壳(15)上底的外表面上,封闭在上盖(18)内。直流减速电机(1)的出力轴穿过外壳(15)上底中心垂直伸入外壳(15)内,通过联轴器(2)与型轴(9)上部连接。缓冲垫(4)固定在外壳(15)上底的内表面上。按揉板(8)的上表面中部凸起,中心安装轴承(10)。按揉板支架(6)为下有底座顶部敞开的中空柱体,底座中心有孔,顶部对称安装四个滚珠(5),四个滚珠(5)的顶部高出柱体顶部且高度相同。两个直流振动电机(11)对称固定在按揉板支架(6)的底座上。四个弹性件(16)一端对称挂接在按揉板支架(6)的底座上,另一端对称挂接在外壳(15)内侧靠近上底处。联轴器(2)与型轴(9)伸入按揉板支架(6)的空腔内,型轴(9)下端穿过按揉支架(6)底座中心伸入轴承(10)的内圈。滚珠(5)顶部顶在缓冲垫(4)上。底盖(13)的中部有开口,固定在外壳(15)的底部。按揉板(8)中部穿过底盖(13)中部与按揉板支架(6)底座中心对齐固定。四个支脚(12)固定在外壳(15)前后外侧面上,底面对称分布在与外壳(15)下底平行的同一个平面上。腰带(14)和腰带扣(7)分别固定在外壳(15)左右外侧面的中部。
将按揉板(8)按在人体腹部,外壳(15)的中心与肚脐对齐,按揉板(8)及支脚(12)的底面紧贴腹部皮肤。腰带(14)绕腰部与腰带扣(7)相系。通过操作面板(3)接入外部直流电源,直流减速电机(1)和直流振动电机(11)同时转动。通过联轴器(2连接),型轴(9)与直流减速电机(1)的出力轴同步转动,型轴(9)通过轴承(10)驱动按揉板(8)与按揉板支架(6)组成的整体以型轴(9)上部轴心与下部轴心之间的垂直距离为半径,绕外壳(15)中心公转。腰带(14)系紧对外壳(15)产生的下拉力,使外壳(15)上底产生向下压力,通过缓冲垫(4)、滚珠(5)、按揉板支架(6)传递到按揉板(8),使按揉板(8)与腹部皮肤之间产生摩擦力,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按揉板(8)公转带动腹部内外各点同步进行圆周运动,对腹部进行按揉。同时,微型振动电机(11)转动产生的机械振动通过按揉板支架(6)底座、按揉板(8)传递到腹部。固定在外壳外(15)前后外侧的支脚(12)用于防止外壳(15)与腹部产生相对移动,使公转半径保持不变。四个弹性件(16)用于在外壳(15)内挂接按揉板(8)与按揉板支架(6)组成的整体并防止其在公转时发生偏转。按揉板支架(6)顶部的滚珠(5)用于使按揉板支架(6)和按揉板(8)组成的整体与外壳(15)上底保持垂直接触,并传递外壳(15)上底的向下压力,同时降低公转的阻力,使公转保持平稳顺畅。缓冲垫(4)用于缓解直流振动电机(110运转时滚珠(5)对外壳(15)上底的振动冲击,降低振动噪声。达到以手工揉腹的方式对腹部进行自动按揉并同时进行振动的目的。
Claims (4)
1.一种自动揉腹装置,有直流减速电机(1),直流振动电机(11),电机驱动电路(17),外壳(15),操作面板(3),电机驱动电路(17)与操作面板(3)、直流减速电机(1)及直流振动电机(11)分别电连接,其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5)的下底敞开,上底为中心有孔的平板,直流减速电机(1)和电机驱动电路(17)固定在外壳(15)上底的外表面上,封闭在上盖(18)内,直流减速电机(1)的出力轴穿过外壳(15)上底中心垂直伸入外壳(15)内,通过联轴器(2)与一个型轴(9)连接,一个缓冲垫(4)固定在外壳(15)上底的内表面上,一个按揉板(8)上表面中部凸起,中心安装一个轴承(10),一个按揉板支架(6)为下有底座上底敞开的中空柱体,底座中心有孔,顶部安装至少三个滚珠(5),直流振动电机(11)固定在按揉板支架(6)的底座上,四个弹性件(16)一端对称挂接在按揉板支架(6)的底座上,另一端对称挂接在外壳(15)内侧面上部靠近上底处,联轴器(2)与型轴(9)伸入按揉板支架(6)的空腔内,型轴(9)的下端穿过按揉支架(6)底座中心伸入轴承(10)的内圈,滚珠(5)顶部顶在缓冲垫(4)上,底盖(13)中部有开口,固定在外壳(15)底部,按揉板(8)中部穿过底盖(13)中部与按揉板支架(6)底座中心对齐固定,四个支脚(12)固定在外壳(15)的前后外侧面上,一个腰带(14)和一个腰带扣(7)分别固定在外壳(15)左右外侧面的中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揉腹装置,其特征是:安装在按揉板支架(6)顶部的滚珠(5)其顶部高出按揉板支架(6)的顶部且高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揉腹装置,其特征是:弹性件(16)在外壳(15)内侧面上任意相邻两个挂接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按揉支架(6)底座上对应两个挂接点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揉腹装置,其特征是:四个支脚(12)的底面对称分布在平行于外壳(15)下底的同一个平面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504689.1U CN204814734U (zh) | 2015-07-14 | 2015-07-14 | 一种自动揉腹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504689.1U CN204814734U (zh) | 2015-07-14 | 2015-07-14 | 一种自动揉腹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814734U true CN204814734U (zh) | 2015-12-02 |
Family
ID=54672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504689.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814734U (zh) | 2015-07-14 | 2015-07-14 | 一种自动揉腹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814734U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21914A (zh) * | 2015-07-14 | 2015-09-23 | 王亚生 | 一种自动揉腹装置 |
CN106974813A (zh) * | 2017-04-10 | 2017-07-25 | 李霞林 | 一种保健型抱枕 |
CN109157388A (zh) * | 2018-07-11 | 2019-01-08 | 芜湖帮许来诺医疗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儿童腹部按摩仪 |
CN109157387A (zh) * | 2018-07-11 | 2019-01-08 | 芜湖帮许来诺医疗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婴幼儿腹部按摩仪 |
CN110302041A (zh) * | 2019-07-24 | 2019-10-08 |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 一种消化内科腹胀辅助治疗装置 |
-
2015
- 2015-07-14 CN CN201520504689.1U patent/CN204814734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21914A (zh) * | 2015-07-14 | 2015-09-23 | 王亚生 | 一种自动揉腹装置 |
CN104921914B (zh) * | 2015-07-14 | 2017-06-09 | 王亚生 | 一种自动揉腹装置 |
CN106974813A (zh) * | 2017-04-10 | 2017-07-25 | 李霞林 | 一种保健型抱枕 |
CN109157388A (zh) * | 2018-07-11 | 2019-01-08 | 芜湖帮许来诺医疗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儿童腹部按摩仪 |
CN109157387A (zh) * | 2018-07-11 | 2019-01-08 | 芜湖帮许来诺医疗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婴幼儿腹部按摩仪 |
CN110302041A (zh) * | 2019-07-24 | 2019-10-08 |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 一种消化内科腹胀辅助治疗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814734U (zh) | 一种自动揉腹装置 | |
CN201414916Y (zh) | 腹部理疗仪 | |
CN104434499A (zh) | 一种下肢按摩机 | |
CN105934228B (zh) | 按摩装置 | |
CN106309090B (zh) | 一种小腿揉搓按摩器 | |
CN204744899U (zh) | 一种竖直振动式按摩机构及使用其的按摩脚机 | |
CN106214464B (zh) | 足用指压按摩组件和足浴器 | |
CN109363913B (zh) | 一种下肢按摩器和按摩椅 | |
US9456950B2 (en) | Variable acupressure ball for massaging apparatus | |
KR200494708Y1 (ko) | 종아리를 단방향으로 주무르는 마사지기 | |
CN104921914A (zh) | 一种自动揉腹装置 | |
CN106109191A (zh) | 一种足浴器的揉捏及敲打按摩机构 | |
CN214318509U (zh) | 按摩用治疗单元 | |
CN203154253U (zh) | 一种腿部按摩机 | |
CN208785240U (zh) | 振动瑜伽泡沫轴 | |
CN209301660U (zh) | 一种腿部按摩器 | |
WO2016056666A1 (ja) | 往復運動を行うマッサージ具 | |
CN202191457U (zh) | 一种按摩腰带 | |
CN205586470U (zh) | 一种瑜伽柱 | |
CN108814927A (zh) | 一种腿部按摩器 | |
CN204261011U (zh) | 一种下肢按摩机 | |
CN111821157B (zh) | 一种腿部按摩装置 | |
CN205054806U (zh) | 用于足部按摩器的按摩装置 | |
CN114948664A (zh) | 一种抖动筋膜按摩手 | |
CN114515242A (zh) | 一种复合振动式腹部仿生按摩仪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609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