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65980U - 双侧压低后牙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双侧压低后牙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765980U CN204765980U CN201520452777.1U CN201520452777U CN204765980U CN 204765980 U CN204765980 U CN 204765980U CN 201520452777 U CN201520452777 U CN 201520452777U CN 204765980 U CN204765980 U CN 20476598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ckteeth
- hook
- hack lever
- bilateral
- util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侧压低后牙装置,属于口腔医疗器械领域。本实用新型的双侧压低后牙装置,包括了一对侧支架杆(1)和其之间的连接杆(2),并排植入于腭中缝的位于第一磨牙的根方的两个微种植体(6),连接杆(2)固设在双侧的侧支架杆(1)的后端之间,双侧的侧支架杆(1)上各设有三个连接头(3),双侧的侧支架杆(1)的前端各设有前牵引钩(4),双侧的侧支架杆(1)上靠近第二磨牙处各设有后牵引钩(5),皮筋(7)分别钩在前牵引钩(4)和微种植体(6)之间、后牵引钩(5)和微种植体(6)之间。本实用新型的双侧压低后牙装置治疗效果稳定、无副作用、提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舒适性、手术风险低、创伤小、易于生产和推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口腔正畸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双侧压低后牙装置,属于口腔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在牙齿正畸治疗中,针对安氏II类高角患者以及开合患者在治疗的早期就需要对后牙进行垂直向压低。传统的方法中有后牙合垫、高位头帽、MEAW以及微种植支抗等。对于合垫、高位头帽等需要患者的合作,且力量为间断力,治疗效果不佳疗程较长。MEAW主要是前牙的伸长、后牙的直立,不能真正的实现磨牙的压低。微种植支抗能够早期进行加力且效果显著,但传统的方法中需要植入至少4个种植钉,且在压低的过程中可能需要重新更换种植钉的位置。这种为了增强支抗而将尽可能多的牙包含在矫治系统中的做法,会使患者感到不便,还容易引起支抗牙的伸长和倾斜。邻牙的伸长会引起下颌顺时针方向的旋转,使前牙咬合打开、颏部后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双侧压低后牙装置,利用腭中缝的种植体作为支抗,可以将牙真性压低,避免现有技术的正畸压入方法中支抗牙的伸长和倾斜及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减少了种植体的数量,为患者减轻手术痛苦和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双侧压低后牙装置,包括了一对侧支架杆和其之间的连接杆,并排植入于腭中缝的位于第一磨牙的根方的两个微种植体,所述连接杆固设在双侧的侧支架杆的后端之间,双侧的侧支架杆上各设有三个连接头,双侧的侧支架杆的前端各设有前牵引钩,双侧的侧支架杆上靠近第二磨牙处各设有后牵引钩,皮筋分别钩在前牵引钩和微种植体之间、后牵引钩和微种植体之间。
所述连接头为杆状、上端为三叉形。
所述前牵引钩为开口向上的圆弧形。
所述后牵引钩为开口向上的圆弧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治疗效果稳定:避免现有技术的正畸压入方法中的支抗牙伸长问题,可以将牙真性压低,临床上矫治力的方向和大小也容易控制。
2、无副作用:本实用新型的双侧压低后牙装置能结合腭中缝的微种植体实现上颌两侧后牙同时压低,且在压低过程中不会对后牙产生干扰(常规方法在压低过程中可能会有所要压低磨牙的颊向倾斜,进而出现合干扰),且在压低过程中还可以进行矢状向加力改善磨牙的II类关系。避免了现有技术的正畸压入方法中支抗牙的伸长和倾斜及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3、提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舒适性:减少了种植体的数量,同时设计简洁,为患者减轻手术痛苦和不便。
4、手术风险低、创伤小:由于腭中缝两侧区域骨密度较大,血管和神经较少,所以在将上腭固着部件采用微种植钉固定于上腭中缝两侧,成功率大,安全性高,减少了手术并发症。同时相较于传统方法减少了种植体的数量从而减小了手术创伤。
5、制作难度低、成本低,易于生产和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其中:
1、侧支架杆;2、连接杆;3、连接头;4、前牵引钩;5、后牵引钩;6、微种植体;7、皮筋;8、第二前磨牙;9、第一磨牙;10、第二磨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双侧压低后牙装置,是利用腭中缝的微种植体作为支抗,实现上颌两侧后牙同时压低,且在压低过程中不会对后牙产生干扰(常规方法在压低过程中可能会有所要压低磨牙的颊向倾斜,进而出现合干扰),且在压低过程中还可以进行矢状向加力改善磨牙的II类关系。避免了现有技术的正畸压入方法中支抗牙的伸长和倾斜及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双侧压低后牙装置所连接的后牙都可以实现压低,视患者初始的开合状况而定,连接其需要压低的后牙。
本实用新型的双侧压低后牙装置,通常采用铸造钴铬合金材质。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双侧压低后牙装置包括了一对侧支架杆(1)和其之间的连接杆(2),所述双侧的侧支架杆(1)上各设有至少三个连接头(3),侧支架杆(1)的前端设有前牵引钩(4),前牵引钩(4)为开口向上的圆弧形。
如图1所示,连接杆(2)固设在双侧的侧支架杆(1)的后端之间。所述连接头(3)为杆状、上端为三叉形。
所述双侧的侧支架杆(1)上靠近被压低牙的邻牙处各设有后牵引钩(5),后牵引钩(5)为开口向上的圆弧形。
如图2所示,临床使用时,在患者腭中缝并排植入两个微种植体(6),微种植体(6)位于第一磨牙的根方。在连接头(3)上涂覆粘结剂使其固着于被压低牙——即第二前磨牙(8)、第一磨牙(9)、第二磨牙(10)。侧支架杆(1)的前端对应于第二前磨牙的位置。将口腔正畸用皮筋(7),分别钩在前牵引钩(4)和微种植体(6)之间、后牵引钩(5)和微种植体(6)之间以加力。皮筋(7)优选采用链状牵引圈。因微种植体(6)位于第一磨牙的根方,当皮筋(7)处于拉伸状态作用于后牵引钩(5)时,支架所连接的牙齿受到一个根方的力量,进而实现磨牙的压低。对于作用于前牵引钩(4)的皮筋(7),不仅产生一个根方的牵引力,还有一个矢状向向远中的力量。故总体产生的矫治力可以同时实现后牙的压低以及向远中的移动。
虽然在这里通过某个或某些特殊配置描述和阐明本实用新型,然而其目的并不在于限制所述细节,因为可能在专利要求范围内有各种修改和结构变更,并不偏离发明精神。
本实用新型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Claims (4)
1.双侧压低后牙装置,包括了一对侧支架杆(1)和其之间的连接杆(2),并排植入于腭中缝的位于第一磨牙的根方的两个微种植体(6),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2)固设在双侧的侧支架杆(1)的后端之间,双侧的侧支架杆(1)上各设有三个连接头(3),双侧的侧支架杆(1)的前端各设有前牵引钩(4),双侧的侧支架杆(1)上靠近第二磨牙处各设有后牵引钩(5),皮筋(7)分别钩在前牵引钩(4)和微种植体(6)之间、后牵引钩(5)和微种植体(6)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侧压低后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3)为杆状、上端为三叉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侧压低后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牵引钩(4)为开口向上的圆弧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侧压低后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牵引钩(5)为开口向上的圆弧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452777.1U CN204765980U (zh) | 2015-06-29 | 2015-06-29 | 双侧压低后牙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452777.1U CN204765980U (zh) | 2015-06-29 | 2015-06-29 | 双侧压低后牙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765980U true CN204765980U (zh) | 2015-11-18 |
Family
ID=54506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452777.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765980U (zh) | 2015-06-29 | 2015-06-29 | 双侧压低后牙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765980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21821A (zh) * | 2015-06-29 | 2015-09-23 | 上海市口腔病防治院 | 双侧压低后牙装置 |
CN109745130A (zh) * | 2019-02-20 | 2019-05-14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 一种下颌后牙压低装置 |
-
2015
- 2015-06-29 CN CN201520452777.1U patent/CN204765980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21821A (zh) * | 2015-06-29 | 2015-09-23 | 上海市口腔病防治院 | 双侧压低后牙装置 |
CN104921821B (zh) * | 2015-06-29 | 2017-11-17 | 上海市口腔病防治院 | 双侧压低后牙装置 |
CN109745130A (zh) * | 2019-02-20 | 2019-05-14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 一种下颌后牙压低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921821B (zh) | 双侧压低后牙装置 | |
CN207721906U (zh) | 一种隐形矫治装置 | |
CN105832431B (zh) | 一种口腔正畸装置 | |
CN107088101A (zh) | 隐形矫治下颌前导的方法及基于该种方法的隐形矫治装置 | |
CN109730788A (zh) | 一种导下颌向前和固定正畸联合矫治装置 | |
CN104367386B (zh) | 远中移动上牙列装置 | |
CN202342211U (zh) | 改良型破除吮下唇不良习惯的上颌b丝活动矫治器 | |
CN205126456U (zh) | 矫治上颌骨发育不足的前方牵引装置的口内部件 | |
CN105877856B (zh) | 牙齿矫治器及其使用方法 | |
CN204337063U (zh) | 上颌磨牙压低装置 | |
CN108670455B (zh) | 用于上颌腭扩大的自动加力功能性矫治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6473821A (zh) | 一种关闭上颌拔牙间隙的装置 | |
CN204765980U (zh) | 双侧压低后牙装置 | |
CN210144771U (zh) | 一种导下颌向前和固定正畸联合矫治装置 | |
CN204428176U (zh) | 口腔正畸装置 | |
CN201079454Y (zh) | 一种改变磨牙位置的正畸装置 | |
CN105287028B (zh) | 一种配合微种植支抗的磨牙远移矫治器 | |
CN214231575U (zh) | 一种改ⅲ类错颌的隐形矫治器 | |
CN203354668U (zh) | 双牵引钩正畸用磨牙颊面管 | |
CN106691607B (zh) | 一种用于隐形矫治拔牙病例的磨牙支抗控制方法 | |
CN202950778U (zh) | 多用途口外弓矫治器 | |
CN204306914U (zh) | 远中移动上牙列装置 | |
CN207041584U (zh) | 改良固定式尖牙远移器 | |
CN106344185A (zh) | 辅助下颌前伸及内收上前牙的矫正装置 | |
CN205795829U (zh) | 牙齿矫治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