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50102U - 一种液晶显示背光源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晶显示背光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650102U CN204650102U CN201520245674.8U CN201520245674U CN204650102U CN 204650102 U CN204650102 U CN 204650102U CN 201520245674 U CN201520245674 U CN 201520245674U CN 204650102 U CN204650102 U CN 20465010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slab
- dielectric
- lamp source
- reflector ele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一种液晶显示背光源,包括灯源、光介质板、反射膜和光学膜,光学膜位于光介质板的正面上方,反射膜位于光介质板的背面下方,在所述灯源和光介质板之间还设置有反射单元,所述灯源的出射光束经反射单元反射后入射所述光介质板。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增加灯源与光介质板之间的光程使得发射光线充分混合的背光源;通过在光路中增加反射单元来扩大光程,有效的控制了背光源的体积;本实用新型背光源还具有结构简单,制作难度小的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源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液晶显示的背光源。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主要由液晶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和背光源组成。液晶分子本身不发光,所以需要外部光源实现透射或者反射显示,背光源的特性决定了液晶显示的画面品味、色度、色域等重要的光学参数,并且起到整个液晶模组的支撑作用。背光源有冷阴极荧光灯和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等类型。由于LED具有亮度高、寿命长、发光均匀等特点,目前大部分的背光源使用LED背作为灯源。
通常的LED灯源是由单颗的LED离散地分布于PCB电路板上组成的线光源,相邻的LED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并且由于LED的光具有一定的发散角度,当LED的光线耦合到导光板里或者入射扩散板上时会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称之为Hotspot现象。解决Hotspot的方法之一是增加LED与导光板或者扩散板之间的距离,使得相邻LED的发射光线可以充分混合,但是通常这种方式会增加侧入式背光源侧边的宽度,或者增加背直下式光源整体的厚度。获得一种在增大混光距离的同时又能有效控制尺寸的背光源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充分混光且体积较小的背光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液晶显示背光源,包括灯源、光介质板、反射膜和光学膜,光学膜位于光介质板的正面上方,反射膜位于光介质板的背面下方,在所述灯源和光介质板之间还设置有反射单元,所述灯源的出射光束经反射单元反射后入射所述光介质板。
优选的,所述灯源为LED灯或激光源。
优选的,所述光介质板为导光板,所述灯源的出射光束自导光板侧面入射。
优选的,所述灯源的出射光自扩散板背面入射。
优选的,所述反射单元为反射镜或三角棱镜。
优选的,所述反射单元由多个反射镜组成,所述灯源的出射光束在反射单元中经多次反射后入射光介质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能够增加灯源与光介质板之间的光程使得发射光线充分混合的背光源;通过在光路中增加反射单元来扩大光程,有效的控制了背光源的体积;同时,本实用新型背光源结构简单,制作难度较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侧入式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侧入式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侧入式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直下式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灯源;2.反射单元;21.第一反射镜;22.第二反射镜;3.光介质板;4.反射膜;5.光学膜;6.出射光束;7.入射光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以便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灯源1为LED灯,反射单元2为反射镜,光介质板3为导光板。灯源1发出的出射光束6进入反射单元2,由反射单元2改变方向形成入射光束7;入射光束7进入光介质板3,最后在反射膜4的作用下由光学膜5一面出射。灯源1与反射单元2之间的距离为d1,反射单元2与光介质板3之间的距离为d2。在不增加d2的情况下,通过增加d1来增加混光距离。
当反射单元2为反射镜时,反射镜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0-80度,出射光束6与反射镜法线方向的夹角为10-80度。在本实施例中,反射镜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度,出射光束6与反射单元2法线方向的夹角为45度。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灯源1为LED灯,反射单元2为两个反射镜,光介质板3为导光板;第一反射镜21和第二反射镜22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度,出射光束6与第一反射镜21法线方向的夹角为45度。出射光束6先后经过第一反射镜21和第二反射镜22改变方向,形成入射光束7进入光介质板3。灯源1与第一反射镜21之间的距离为d1,两个反射镜之间的距离为d2,第二反射镜22与光介质板3之间的距离为d3。在不改变d3的情况下,通过增加d1和d2可增加混光距离。由于使用了两个反光镜,在有限的空间内使光程更长,进一步加强了混光效果。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灯源1为LED灯,反射单元2为三角棱镜,光介质板3为导光板;所使用的三角棱镜为玻璃材质,折射率为1.51,两个锐角角度为45度。出射光束6以水平方向垂直于底面入射三角棱镜时,光束依次在棱镜的两个相互垂直的侧面发生全反射,通过全反射改变方向形成入射光束7。灯源1与反射单元2之间的距离为d1,反射单元2三角棱镜上下两端的距离为d2,反射单元2与光介质板3之间的距离为d3。在不改变d2、d3的情况下,可通过增加d1来增加混光距离。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灯源1为LED灯,反射单元2为反射镜,光介质板3为扩散板。灯源1与反射单元2之间的距离为d1,反射单元2与光介质板3之间的距离为d2。反射单元2反射镜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度,出射光束6与反射单元2法线方向的夹角为45度。
相比于普通的直下式背光结构多了d1,所以混光距离有所增加。这样可以适当减小d2,从而减小直下式背光源的厚度;或者不减小d2,减少灯源1的数量,从而降低成本。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供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非具体实施方式的穷举,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6)
1.一种液晶显示背光源,包括灯源、光介质板、反射膜和光学膜,光学膜位于光介质板的正面上方,反射膜位于光介质板的背面下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灯源和光介质板之间设置有反射单元,所述灯源的出射光束经反射单元反射后入射所述光介质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源为LED灯或激光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介质板为导光板,所述灯源的出射光束自导光板侧面入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介质板为扩散板,所述灯源的出射光自扩散板背面入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单元为反射镜或三角棱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单元由多个反射镜组成,所述灯源的出射光束在反射单元中经多次反射后入射光介质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245674.8U CN204650102U (zh) | 2015-04-22 | 2015-04-22 | 一种液晶显示背光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245674.8U CN204650102U (zh) | 2015-04-22 | 2015-04-22 | 一种液晶显示背光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650102U true CN204650102U (zh) | 2015-09-16 |
Family
ID=541028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245674.8U Active CN204650102U (zh) | 2015-04-22 | 2015-04-22 | 一种液晶显示背光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650102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302381A (zh) * | 2017-01-13 | 2018-07-20 | 矽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背光装置 |
CN111081168A (zh) * | 2018-10-19 | 2020-04-28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
2015
- 2015-04-22 CN CN201520245674.8U patent/CN20465010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302381A (zh) * | 2017-01-13 | 2018-07-20 | 矽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背光装置 |
US10754155B2 (en) | 2017-01-13 | 2020-08-25 | Sitronix Technology Corp. | Backlight device |
CN111081168A (zh) * | 2018-10-19 | 2020-04-28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767762B (zh) | 背光模组 | |
CN102705744B (zh) | Led灯条及使用该灯条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 |
CN101655639B (zh) | 包含非均匀线光源的侧光式lcd背光模组 | |
CN102866526B (zh) | 显示装置 | |
CN102914907B (zh) | 显示装置 | |
CN102644883A (zh) | 直下式背光源 | |
CN102691945B (zh) | 侧入式背光模组 | |
CN105333334A (zh) | 一种led灯条及液晶显示模组 | |
CN104635380A (zh) | 具有量子条的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3939799B (zh) |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
US9588288B2 (en) |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same | |
CN204650102U (zh) | 一种液晶显示背光源 | |
CN204855852U (zh) | 一种梯形导光板 | |
CN103672537A (zh) | 一种led灯条、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103883930A (zh) | 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 |
CN202266945U (zh) | 侧光式背光模组 | |
CN207380278U (zh) | 一种led背光源结构 | |
CN104834049A (zh) |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
CN203744119U (zh) | 光学透镜及使用其的背光模组 | |
CN202327857U (zh) | 一种高亮度超薄型背光源 | |
CN203823596U (zh) |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 |
CN102901055A (zh) | 导光板及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 | |
CN202049255U (zh) | 导光板结构及其侧光式背光模块 | |
CN100376966C (zh) | 导光板 | |
CN100430801C (zh) | 背光模块及其照明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08 Address after: 210038 A building, Longg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Heng Yuan Road, Nan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Patentee after: NANJING INSTITUTE OF ADVANCED LASER TECHNOLOGY Patentee after: NANJING ZHONGKE SHENGUA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8, Xinghe Road, Nan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Province, 210038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ZHONGKE SHENGUANG TECHNOLOGY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