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10177A - 绳带卡扣 - Google Patents
绳带卡扣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810177A CN1810177A CNA2006100071869A CN200610007186A CN1810177A CN 1810177 A CN1810177 A CN 1810177A CN A2006100071869 A CNA2006100071869 A CN A2006100071869A CN 200610007186 A CN200610007186 A CN 200610007186A CN 1810177 A CN1810177 A CN 181017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pe band
- socket
- peristome
- latch
- ar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11/00—Means for fastening cables or ropes to one another or to other objects; Caps or sleeves for fixing on cables or ropes
- F16G11/10—Quick-acting fastenings; Clamps hold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 F16G11/103—Quick-acting fastenings; Clamps hold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deforming the cable by bending it around or inserting it into the fasten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between vehicle parts or subsystems
- B60R16/0231—Circuits relating to the driving or the functioning of the vehicl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11/00—Means for fastening cables or ropes to one another or to other objects; Caps or sleeves for fixing on cables or ropes
- F16G11/04—Means for fastening cables or ropes to one another or to other objects; Caps or sleeves for fixing on cables or ropes with wedging action, e.g. friction clamps
- F16G11/044—Means for fastening cables or ropes to one another or to other objects; Caps or sleeves for fixing on cables or ropes with wedging action, e.g. friction clamps friction clamps deforming the cable, wire, rope or cord
- F16G11/048—Means for fastening cables or ropes to one another or to other objects; Caps or sleeves for fixing on cables or ropes with wedging action, e.g. friction clamps friction clamps deforming the cable, wire, rope or cord by moving a surface into the cabl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39—Cord and rope holde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39—Cord and rope holders
- Y10T24/3969—Sliding part or wed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Buckles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绳带卡扣(1)具有插座(2)和插销(3)。插销(3)具有一对臂部(32)和配置在一对臂部(32)的相互相对面、并咬持绳带(9)的咬持装置(35)。咬持装置(35)具有设在一对臂部(32)的一方的夹持装置(36)和设置在另一方的推压突起部(37)。夹持装置(36)和推压突起部(37)相互相对设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绳带卡扣,具体地涉及使用于绳带的端部处理的绳带卡扣。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在鞋、包或者衣服、服饰用品的开口部等的封闭及尺寸等的调整上,绳带被广泛使用着。
另外,实际上在物品的连接、货物的固定等各种情况下都会用到绳带。
在这里所说的绳带是可捆束的所谓的绳状体的总称,例如,除了一般的绳带、金属丝、缆绳等之外,还例如有纸带(日文:テ一プ)、皮带、橡胶带。
这些绳带在只是切断了的状态下其剖面的外观或者手感不好,此外编织的材料还会松开,因此一般会进行端部处理。
作为端部处理,打结扣是最简单的处理,但为了提高操作性和装饰性而安装了专用的绳带卡扣(例如,文献1:日本特开2004-204376号公报、文献2:日本特开2001-340113号公报)。
以往的绳带卡扣具有:筒状体的插座、以插入插座内侧并咬入绳带的端部的状态卡止于插座内的插销。在使用时,从插座的一侧开口将绳带的端部插入插座的内侧。而且,以将从插座的另一侧开口拉出的绳带的端部咬入在插销的一对夹持腿部之间的状态,将插销从插座的另一侧开口插入。在插销卡止于插座内时,就变成绳带的端部被包入于插座内、利用插销的咬入而阻止绳带的端部从插座脱离的状态。
对于这样的绳带卡扣而言,为了使绳带即使被拉紧也不会从插座脱出而将绳带的端部牢牢地固定在插座的内部是极其重要的。
这一点从文献1来看,在插销的夹持用腿部的一侧设有将绳带容纳于内侧地形成U字形剖面的两个突起部,在另一方的夹持用腿部上设有一个突起部,将这些突起部设置在各不相同的梳齿上。由此,在将绳带的端部咬入于夹持用腿部之间时,绳带弯曲成蛇行状并被设于梳齿的突起部夹持着。
但是,文献1中还存在这样的问题:突起部的剖面为U字形,故绳带的直径小的话就会脱落。尤其是像橡胶带这样一旦被拉紧就会变细的绳状体,在拉紧了橡胶带时就会容易脱落。另外,由于橡胶带的表面与普通的绳带相比,表面纤维密度较大,因此采用如文献1所记载那样的利用被设置成梳齿状的突起一边使其弯曲成蛇行状一边进行夹持的方法也不能很好地咬入。另外,由于突起部被设置成梳齿状,故还有夹持力较弱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提供能提高对绳带的止动力的绳带卡扣。
本发明的绳带卡扣,具有:从一侧的绳带用开口部将绳带的端部插入的筒状体的插座;以从在所述绳带用开口部的相反侧开设的插销用开口部插入到所述插座的内侧的状态、将所述绳带的端部握持住的插销;将所述插销卡止于所述插座内的卡止装置,所述绳带卡扣将绳带的端部固定在所述插座的内部进行绳带的端部处理,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销具有:可插入所述插座内的、将所述绳带的端部握持在其间的至少一对臂部;配置在所述一对臂部的相互相对面的、将被握持在这一对臂部之间的绳带咬持住的咬持装置,所述咬持装置具有:设在所述一对臂部的任何一方、具有夹入所述绳带的槽的夹持装置;设置在所述一对臂部的任何另一方、将所述绳带向所述夹持装置的所述槽内推压的推压突起部,所述夹持装置和所述推压突起部相互相对设置。
在这样的结构中,从绳带用开口部将绳带的端部插入插座的内部,并从插销用开口部将插销插入插座内。以用插销将绳带的端部握持的状态利用卡止装置将插销卡止在插座内。这样的话,绳带的端部在被插销握持的状态下固定于插销的内部,从而进行绳带的端部处理。此时,绳带的端部被握持于一对臂部其间,还被设置于一对臂部的相对面的咬持装置咬持着。咬持装置在夹持装置和推压突起部之间将绳带咬持着,相互相对的夹持装置和推压突起部进行咬持以啮合住处于嵌入夹持装置的槽内状态的绳带。由于利用这样相对的槽和突起(推压突起部)夹着绳带,故能够牢牢地夹住绳带,并能够防止绳带脱落等不良情况。
在本发明中,较理想的是所述夹持装置具有含有相互相对的斜面的两个夹持片部,在所述两个夹持片部的相互的斜面上,基端侧比顶端侧更接近,所述槽形成为V字形。
采用这样的结构,在利用夹持装置和推压突起部咬持绳带的时候,能够将绳带嵌入V槽内、并利用推压突起部将绳带推入到V槽的深处(基端侧)地夹住绳带。由于是V槽,所以即使例如是直径细的绳带也能够推入到狭窄的槽的深处(基端侧)并利用推压突起部和夹持装置牢牢地咬持住。因此,利用插销将绳带固定,能够防止绳带从插座脱落等不良情况。
在本发明中,较理想的是,与所述夹持装置的相互相对的所述斜面的顶端侧的倾斜角度相比,基端侧的倾斜角度较大。
采用这样的结构,由于V槽的深处(基端侧)是细窄的槽,因此即使是直径小的绳带也能够以陷入该变细了的槽的深处的形态推入,并利用推压突起部和夹持装置牢牢地将其咬持住。因此,利用插销将绳带固定,能够防止绳带从插座脱落等的不良情况。
在此,本发明较理想的是设置两个以上的所述咬持装置。
采用这样的结构,由于咬持装置被设有多个,故与只有一个咬持装置时相比,其咬持力会变得强些,能够将绳带的端部固定在插座的内部,并能防止脱落等不良的情况。
另外,当然也可以是具有一个咬持装置的情况。
在具有两个以上的咬持装置的情况下,所有的咬持装置可设置于一方的臂部,同时所有的推压突起部可设置于另一方的臂部。
或,也可以在一对臂部交替地设置夹持装置和推压突起部,使得在用一对臂部将绳带夹住时用推压突起部将被夹在夹持装置的槽内的绳带推压的方向相互不同。采用这样的结构,在一对臂部之间利用多个咬持装置将绳带咬持的时候,绳带弯曲成蛇行状,因此绳带难以从插销脱离,能够防止绳带从插座脱落等不良情况。
在本发明中,较理想的是所述插座具有应力附加装置,随着所述插销从所述插销用开口部向所述绳带用开口部作相对移动,该应力附加装置向着使处于握持所述绳带的状态的所述一对臂部相互靠近的方向施加应力。所述应力附加装置具有:设置于从所述插销用开口部到朝向所述绳带用开口部的途中的第1应力附加部;设置于从该第1应力附加部到所述绳带用开口部的第2应力附加部,所述第2应力附加部附加比第1应力附加部大的应力。
在这样的结构中,以将绳带夹于一对臂部之间的状态将插销从插座的插销开口部推入。这样的话,利用应力附加装置(第1应力附加部)所附加的应力使一对臂部接近,夹于臂部之间的绳带被咬持装置(夹持装置、推压突起部)咬持住。通过以绳带被咬持装置咬持的状态将插销卡止于插座之内,绳带的端部被固定于插座内。在此,在绳带的端部被固定于插座内的状态下,若从绳带用开口部拉紧绳带,则因为插销正咬住着绳带,因此插销被拉向绳带用开口部侧。若插销被牵拉而向绳带用开口部侧移动,则来自第2应力附加部的更强的应力会附加给臂部。这样的话,一对臂部向内侧勒紧而牢牢地咬持住绳带。其结果,即使从绳带用开口部牵拉绳带,绳带也不会从插座脱离。
在本发明中,所述应力附加部较理想的是由在所述插座的内侧随着从所述插销用开口部到所述绳带用开口部使相对的内壁间隔减小的锥面构成,构成所述第2应力附加部的锥面与构成所述第1应力附加部的锥面相比,倾斜角度较大。
在这样的结构中,以将绳带夹于一对臂部之间的状态将插销从插座的插销开口部推入。这样的话,一对臂部就会被插座内的锥面紧固,夹于臂部之间的绳带被咬持装置(夹持装置、推压突起部)咬持着。通过以绳带被咬持装置咬持的状态将插销卡止于插座之内,绳带的端部被固定于插座内。
在此,在绳带的端部被固定于插座内的状态下,若从绳带用开口部拉紧绳带,插销就会咬入绳带,因此插销就向绳带用开口部侧被牵拉。
若插销向绳带用开口部侧被牵拉而移动,臂部就会被第2应力附加部的锥面紧固。而且,由于第2应力附加部的锥面的倾斜角度大,故第2应力附加部对臂部附加了强的应力。此时,由于第2应力附加部是由锥面构成的,故绳带从绳带用开口部被拉紧且插销越向绳带用开口部移动,附加给臂部的应力就越强。因此,绳带越被拉紧,咬持装置的咬持力就越强,绳带就越难脱落。其结果,即使从绳带用开口部牵拉绳带,也能防止绳带从插座脱离等小良情况。
另外,通过增大锥面的倾斜角度,能够减短轴方向的产品的长度并实现产品的短小化。
在本发明中,较理想的是在位于所述绳带用开口部侧的所述臂部的顶端侧形成有将所述臂部插入所述插座内时接受来自所述应力附加装置的应力的顶端锥面,构成所述第2应力附加部的所述锥面形成为与所述顶端锥面对应的倾斜角度。
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将应力集中地附加于臂部的顶端侧,并能有效地将一对臂部紧固。这是由于通过将附加应力的位置作为臂部的顶端,根据杠杆原理能有效地对臂部作用较大的力。而且,其结果,能增强咬持装置所产生的对绳带的咬持力,增强绳带的止动力。
在此,所谓将第2应力附加部的锥面形成为与所述顶端锥面对应的倾斜角度就是说,例如,使第2应力附加部的锥面的倾斜角度与顶端锥面的倾斜角度一致,或者在臂部向绳带用开口部侧移动时可与顶端锥面抵接,并且形成为使一对臂部的顶端向彼此接近的方向滑动的倾斜。
另外,对于在臂部的顶端设置顶端锥面,较理想的是在一对臂部的相对面设置咬持装置时,将顶端锥面设置在与该咬持装置相同的顶端侧或者比其更顶端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绳带卡扣的实施形态中的绳带卡扣的整体立体图。
图2为实施形态中的插销的立体图。
图3为实施形态中的俯视将绳带穿过插座后状态的部分剖视图。
图4为实施形态中的俯视利用插销将穿过插座后的绳带的端部握持住的状态的部分剖视图。
图5为实施形态中的俯视将插销卡止于插座内的状态的部分剖视图。
图6为实施形态中的侧视将插销卡止于插座内的状态的部分剖视图。
图7为实施形态中的将插销卡止于插座内的状态的图5的VII-VII线剖视图。
图8为实施形态中的表示从绳带用开口部拉紧绳带时的动作的俯视图。
图9为实施形态中的表示从绳带用开口部拉紧绳带时的动作的侧视图。
图10为实施形态中的图8中的X-X线剖面图。
图11为表示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形态的纵剖面图。
图12为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其他的实施形态的横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图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同时参照附图中各要素的符号对此进行说明。
对本发明的绳带卡扣1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图1为在绳带卡扣1的整体立体图中将插座2的一部分剖切后的图。
绳带卡扣1具有插座2、插入插座2内的插销3。
插座2为筒状体,插入绳带的端部的绳带用开口部21在筒的一端侧(一侧)开口,另外,插入插销3的插销用开口部22在另一端侧(另一侧)开口。
绳带用开口部21的开口面积比绳带9的剖面积稍大点,插销用开口部22为插销3可插入的宽度。另外,绳带用开口部21的面积只是绳带程度的大小,所以从插销用开口部22插入的插销3不会从绳带用开口部21脱出。
插座2的外形为整体大致扁平且被倒角的形状。而且,在俯视时,一端侧的宽度稍窄,随着从一端侧到另一端侧宽度逐渐变宽,在另一端设有从途中钩住手指用的鼓起23。
在插座2的内侧,设有随着从插销用开口部22向绳带用开口部21使相对的内壁间隔减小的锥面24。
而且,从插销用开口部22到朝绳带用开口部21的途中设置的第1锥面241的倾斜较缓和,与此相比,设于绳带用开口部21附近的第2锥面242的倾斜较急剧。在此,以将第1锥面241的倾斜角度设为2~5度、将第2锥面242的倾斜角度设为30-50度的情况为例。
这里,应力附加装置由锥面24构成,第1应力附加部由第1锥面241构成,第2应力附加部由第2锥面242构成。
另外,在插座2的另一端侧内壁上,凹陷设置有卡止插销3用的卡止凹部25。卡止凹部25在插座2的筒轴方向具有规定的长度。
另外,插座2虽然在所举的例子中是由聚缩醛等的合成树脂等形成,但材质并不特别限定。
图2是插销3的立体图。
插销3具有:构成基端侧的头部31;从头部31向顶端突出设置的两根一对的臂部32、32;配置于臂部32、32的相互相对面且将握持于该一对臂部32、32之间的绳带咬持的咬持装置35。
在头部31上,设有在插销3插入插座2内时与插座2的卡止凹部25卡合的卡止爪311。在此,由卡止凹部25和卡止爪311构成卡止装置。
卡止爪311为三角柱形状,插销3的顶端侧的面为倾斜面312,而插销3的基端侧的面为垂直面313。
臂部32、32为具有挠性的臂部,可进行弹性的变形,即以作为与头部31的连接点的臂部32、32的根部321为中心,使顶端向外侧扩张或向内侧挤入。而且,将臂部32、32之间扩张,就能够将被端部处理的绳带的端部夹在臂部32、32之间地握持。又,在臂部32、32的顶端侧外侧面,形成有被倒角形成为朝顶端其顶端越来越细的顶端锥面322。
另外,为了方便说明,将图2中左侧的臂部32称为左臂部33,将图2中右侧的臂部32称为右臂部34。
咬持装置35在臂部32、32的顶端侧和其内侧(基端侧)设置有2个。两个咬持装置35基本上是相同的结构,具有设于左臂部33的夹持装置36和设于右臂部34的推压突起部37。
夹持装置36由具有相互相对的斜面362的两个夹持片部361构成。
而且,两个夹持片部361相互的斜面362,其基端侧比顶端侧更接近,由两个斜面362构成的槽为呈V字形的V槽364。
还有,夹持装置36的相互相对斜面362的倾斜在途中有变化,与顶端侧的倾斜角度(图7中的θ1)相比,基端侧的倾斜角度(图7中的θ2)较大些。
由此,从在顶端侧开口较大的槽宽随着向基端侧槽宽渐渐地变窄,而且还在基端侧形成有从途中急剧变细且顶角非常小的细槽部365。另外,在各斜面362上,切口形成有V字形的辅助槽363。
另外,夹持片部361的基端侧位于靠向臂部32的顶端,而夹持片部361的顶端侧位于靠向臂部的基端,设在臂部33上的夹持装置36与设在臂部34上的推压突起部37位于同一位置,在俯视时形成为像倒钩那样向臂部32的基端倾斜的形态。
推压突起部37与夹持装置36相对设置。
推压突起部37为剖面大致三角形状,是与夹持装置36的V槽364对应的形状,与位于末端的基端侧的倾斜角度相比,顶端侧设有急剧突出的细突起部371。
另外,推压突起部37的基端侧位于靠向臂部32的顶端,而其顶端侧位于靠向臂部的基端,在俯视时形成为像倒钩那样向臂部32的基端倾斜的形态。
插销为一体成型的,即,将头部31;臂部32、32以及咬持装置35作为一个构件一体成型。作为形成插销3的材质,例如有例举的聚缩醛等的合成树脂等,但不特别限定。
接着,对具有这样结构的实施形态的绳带卡扣1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进行说明。
还有,作为端部处理对象的绳带9,将以橡胶带9为例进行说明。
图3为表示俯视时将绳带9穿过插座2后状态的部分剖视图。图4为表示俯视时利用插销3将穿过插座2后的绳带9的端部握持住的状态的部分剖视图。图5为表示俯视时将插销3卡止于插座2内的状态的部分剖视图。图6为表示侧视时将插销3卡止于插座2内的状态的部分剖视图。图7为表示将插销3卡止于插座2内的状态的图5的VII-VII线剖视图。
利用绳带卡扣1进行绳带9的端部处理时,首先,将绳带9的端部从绳带用开口部21插入插座2中,再将绳带9的端部从插销用开口部22拉出(参照图3)。
然后,将臂部32、32的顶端扩开,将绳带9的端部夹在臂部32、32之间(参照图4)。
此时,使绳带9嵌于夹持装置36的V槽364中。
在该状态下,将插销3插入到插座2的内部。
这样的话,首先,作为臂部32、32的顶端侧外侧面的顶端锥面322与插座2的内壁抵接。就那样地将插销3推入插座2的内部的话,插座2内侧面的锥面24就会对左右的臂部32、32附加向内侧夹紧的应力,该应力大小与臂部32、32因夹着绳带9而扩大的量相当。
若左右的臂部32、32向内侧被紧固,夹持装置36和推压突起部37则会以啮合的形态接近并咬持着夹在中间的绳带9(参照图7)。
进一步将插销3插入插座2内,臂部32、32渐渐地被锥面24(具体的话,为第1锥面241)紧固,绳带9被卡入并牢牢地固定在夹持装置36和推压突起部37之间。
而且,如图5、图6所示,通过将插销3向插座2的内侧推入直到头部31为止,头部31的卡止爪311会与插座2的卡止凹部25卡合,插销3被卡止于插座2的内部。此时,臂部32的顶端锥面322与插座2的第2锥面242抵接,一对臂部32被向内侧牢牢固定。
这样的话,绳带9的端部在插座2的内部被插销3卡入而被牢牢固定,从而进行绳带9的端部处理。
接着,对绳带9被拉紧时的作用进行说明。
图8为表示从绳带用开口部21拉紧绳带9时的动作的俯视图。图9为表示从绳带用开口部21拉紧绳带9时的动作的侧视图。图10为图8中的X-X线剖视图。
在向从绳带用开口部21拉出的方向用力牵拉被固定于插座2内并被端部处理的绳带9的情况下,由于插座3通过咬持装置35将绳带9卡入,故绳带9一旦被牵拉,插销3也会被牵拉。此时,如图9所示,由于卡止凹部25在插座2的轴线方向上具有规定的长度l,所以插销3能够向绳带用开口部21侧移动。
插销3被牵拉向插座2的绳带用开口部21时,臂部32、32的顶端(顶端锥面322)就会被插座2内的第2锥面242推压。这样的话,臂部32、32还会被倾斜角度变大的第2锥面242向内侧紧固。这样的活,夹持装置36和推压突起部37进一步接近,咬持装置35将绳带9牢固地卡住。绳带9被牵拉的话,插销3就会被牵拉向绳带用开口部21侧,绳带9越被牵拉,臂部32、32就越被第2锥面242紧固。
此时,如图10所示,橡胶带9因被牵拉而发生弹性变形,其直径变小,但是通过臂部32、32向内侧紧固,夹持装置36和推压突起部37的咬持力渐渐增强,所以绳带9被挤入夹持装置36的细槽部365以及辅助槽363内,绳带9被更牢固地咬持着。
因此,绳带9无论怎样被牵拉,也不会从插销3的咬持装置35脱出,绳带9也不会从插座2的绳带用开口部21脱落。
采用具有这样结构的实施形态,能够达到以下的效果。
(1)将绳带9咬持于夹持装置36和推压突起部37之间,相互相对的夹持装置36和推压突起部37将处于嵌在夹持装置36的槽364内的状态的绳带9啮合地咬持着。由于利用这样相对的槽和突起(推压突起部37)夹着绳带9,所以能够牢牢地夹住绳带9,能防止绳带9脱落等不良的情况。
(2)用夹持装置36和推压突起部37咬持绳带9时,能将绳带9嵌入V槽364内,还能用推压突起部37将绳带9挤入V槽364的深处(基端侧)地夹入绳带9。由于是V槽364,所以即使是被牵拉而缩小直径的绳带9也能够挤入狭窄的槽的深处(基端侧),并用夹持装置36和推压突起部37牢牢地将其咬持住。因此,能够用插销3牢牢固定绳带9,并防止绳带9从插座2脱落等不良情况。
(3)由于V槽364的深处(基端侧)为细小的槽,即使是缩小直径的绳带9也能将其挤入使其陷入变窄了的槽的深处,并采用夹持装置36和推压突起部37将绳带9咬持住。因此,能够用插销3牢牢固定绳带9,并防止绳带9从插座2脱落等不良情况。
(4)绳带9从绳带用开口部21被牵拉时,由于插销3咬入绳带9,故插销3向绳带用开口部21侧被牵拉而移动,但是插销3一旦向绳带用开口部21侧被牵拉而移动,臂部32、32就会被第2应力附加部的第2锥面242紧固。此时,由于第2应力附加部的第2锥面242的倾斜角度大,故能够通过第2应力附加部对臂部32、32附加更强的应力。又,由于是用锥面(第2锥面242)构成第2应力附加部,所以随着从绳带用开口部21牵拉绳带9,插销3越向绳带用开口部21移动,就越能够使附加给臂部32、32的应力增强。因此,绳带9越被牵拉,咬持装置35的咬持力就能越强,就能使绳带9难以脱落。其结果,即使从绳带用开口部21牵拉绳带9也能够防止绳带9从插座2脱落等不良情况。
(5)由于设有2个咬持装置35,故与咬持装置35为一个的时候相比,其咬持力变强,能够将绳带9的端部固定于插座2的内部,并能防止脱落等不良情况。
(6)由于在夹持装置36的槽364上除了细槽部365之外还设有辅助槽363,所以在用夹持装置36和推压突起部37将绳带9咬持的时候,也能使绳带9陷入辅助槽363内,从而使绳带9难以脱落。另外,由于夹持装置36和推压突起部37形成为倒钩形状,所以在从绳带用开口部21牵拉绳带9的情况下,推压突起部37的顶端能够以咬入绳带的状态钩挂住绳带,从而使绳带9难以脱落。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形态,在能实现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改良等都包含于本发明。
虽然说明了使一对臂部接近并紧固的应力附加装置是由形成于插座内的锥面构成的例子,但是作为紧固一对臂部的结构,还可以将插销的侧面形成为锥面。
还有,即使不在插座以及插销上形成锥面,也可以利用将绳带夹在臂部之间时的臂部的扩张应力对臂部进行紧固。
插座内的锥面是由第1锥面和第2锥面、即倾斜角度不同的两个阶段的锥面构成,但是不形成作为第2应力附加装置的第2锥面也可以。
虽然叙述了在形成夹持装置的斜面上构成内侧(基端侧)的倾斜角度变大的细槽部的例子,但是不形成这样的细槽部也可以。
虽然例举说明了设置两个咬持装置,但是只有一个咬持装置也可以,三个以上当然也可以。
在所述实施形态中,被卡止在绳带卡扣1的绳带9有一根,但也可以作成以一个绳带卡扣1卡止多根绳带9。
如图11所示,为了夹持两根绳带9,也可以分别设有两组绳带用开口部21、夹持装置36、推压突起部37。在该图中,在插座2上设有两个绳带用开口部21。插座2的其他的结构与所述图1的实施形态相同。插座3在一对臂部32之间设有另外的臂部32A,在这些臂部32、32A之间形成有与两根绳带9对应的两组夹持装置36、推压突起部37。这些夹持装置36、推压突起部37与所述图1的实施形态相同,分别在绳带的长度方向设有两组,细部的构造也相同。
如图12所示,也可以采用将两根绳带9插入一个绳带用开口部21的结构。在该实施形态中,基本上采用所述图1的实施形态的结构,将形成在一对臂部32上的夹持装置36、推压突起部37两组邻接配置,使它们与两列绳带9对应。
并且,并不限于如图11、图12所示的将多根绳带9从相同方向插入的结构,也可以采用从插座2的相互的相反侧分别插入绳带9的结构。这样的结构可以利用在各插入方向上另外插入插座3的结构,就如将图1的绳带卡扣1朝向相反地双联装的结构。
将插销卡止于插座内的卡止装置的结构不特别限定,设于插座的卡止凹部的形状也不限定。卡止装置只要能够将插销卡止于插座内并能允许插销向绳带被牵拉的方向移动即可。例如,可以在插座上不设置具有长度1的凹部,而是设置将插入插座内的插销挡止的作为挡块的突起部,以使插销不向与绳带被牵拉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作为端部处理对象的绳带的种类不限于橡胶带,没有特别限定。
Claims (6)
1.一种绳带卡扣(1),具有:从一侧的绳带用开口部(21)将绳带(9)的端部插入的筒状体的插座(2);以从在所述绳带用开口部(21)的相反侧开设的插销用开口部(22)插入到所述插座(2)的内侧的状态、将所述绳带(9)的端部握持住的插销(3);将所述插销(3)卡止于所述插座(2)内的卡止装置,所述绳带卡扣(1)将绳带(9)的端部固定在所述插座(2)的内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销(3)具有:
可插入所述插座(2)内的、将所述绳带(9)的端部握持在其间的至少一对臂部(32);
配置在所述一对臂部(32)的相互相对面、并将被握持在这一对臂部(32)之间的绳带(9)咬持住的咬持装置(35),
所述咬持装置(35)具有:
设在所述一对臂部(32)的任何一方、具有将所述绳带(9)夹在其间的槽(364)内的夹持装置(36);
设置在所述一对臂部(32)的任何另一方、将所述绳带(9)向所述夹持装置(36)的所述槽(364)推压的推压突起部(37),
所述夹持装置(36)和所述推压突起部(37)相互相对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带卡扣(1),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装置(36)具有含有相互相对的斜面(362)的两个夹持片部(361),
所述两个夹持片部(361)的相互相对的斜面(362),基端侧比顶端侧更接近,所述槽(364)形成为V字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绳带卡扣(1),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夹持装置(36)的相互相对的所述斜面(362)的顶端侧的倾斜角度相比,基端侧的倾斜角度较大。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绳带卡扣(1),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座(2)具有应力附加装置,随着所述插销(3)从所述插销用开口部(22)向所述绳带用开口部(21)作相对移动,该应力附加装置向着使处于握持所述绳带(9)的状态的所述一对臂部相互靠近的方向施加应力。
所述应力附加装置具有:
设置于从所述插销用开口部(22)起到朝向所述绳带用开口部(21)的中途为止的第1应力附加部;
设置于从该第1应力附加部起到所述绳带用开口部(21)为止的第2应力附加部,
所述第2应力附加部附加比第1应力附加部大的应力。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绳带卡扣(1),其特征在于,
所述应力附加部由在所述插座(2)的内侧随着从所述插销用开口部(22)趋向所述绳带用开口部(21)使相对的内壁间隔减小的锥面(24)构成,
构成所述第2应力附加部的锥面(242)与构成所述第1应力附加部的锥面(241)相比,倾斜角度较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绳带卡扣(1),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臂部(32)插入在所述插座(2)内时位于所述绳带用开口部(21)侧的所述臂部(32)的顶端侧形成有接受来自所述应力附加装置的应力的顶端锥面(322),
构成所述第2应力附加部的所述锥面(242)形成为与所述顶端锥面(322)对应的倾斜角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021509A JP4496099B2 (ja) | 2005-01-28 | 2005-01-28 | 紐止め具 |
JP2005021509 | 2005-01-2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10177A true CN1810177A (zh) | 2006-08-02 |
CN100548171C CN100548171C (zh) | 2009-10-14 |
Family
ID=36709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61000718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8171C (zh) | 2005-01-28 | 2006-01-25 | 绳带卡扣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346963B2 (zh) |
JP (1) | JP4496099B2 (zh) |
KR (1) | KR100703100B1 (zh) |
CN (1) | CN100548171C (zh) |
DE (1) | DE102006003587B4 (zh) |
TW (1) | TWI295157B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60256A (zh) * | 2014-02-25 | 2015-08-26 | Ykk株式会社 | 带钩绳夹 |
CN105212407A (zh) * | 2015-10-29 | 2016-01-06 | 浙江杰尔时装有限公司 | 防松的速接带头 |
CN103355863B (zh) * | 2012-04-06 | 2018-05-04 | 株式会社利富高 | 绳带端部安装件 |
CN108071748A (zh) * | 2016-11-14 | 2018-05-25 | 江苏神王集团钢缆有限公司 | 一种钢丝绳夹持装置 |
CN109310187A (zh) * | 2016-05-19 | 2019-02-05 | 株式会社利富高 | 绳的末端罩 |
CN109561749A (zh) * | 2016-09-19 | 2019-04-02 | 香港多耐福有限公司 | 张力释放紧固件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528687B2 (ja) * | 2005-07-26 | 2010-08-18 | Ykk株式会社 | 紐止め具 |
JP4992590B2 (ja) * | 2007-07-24 | 2012-08-08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絶縁トロリー線集電装置 |
WO2010073340A1 (ja) * | 2008-12-25 | 2010-07-01 | Ykk株式会社 | コードエンドストッパー |
CN201518804U (zh) * | 2009-09-11 | 2010-07-07 | 哈拉尔德柏哲公司 | 一种用于纺织带两端连接的锁扣 |
US9131750B2 (en) * | 2009-11-30 | 2015-09-15 | Ykk Corporation | Cord fastener |
NL1038472C2 (nl) * | 2010-12-23 | 2012-06-27 | Jurrien Theuvenet | Inrichting voor het met elkaar verbinden van veters. |
JP5944105B2 (ja) * | 2011-03-18 | 2016-07-05 | 株式会社ニフコ | 紐留め具 |
JP2012239389A (ja) * | 2011-05-16 | 2012-12-10 | Hara Doki Kk | 弾性ロープと外部部材との接続方法 |
US9599191B2 (en) | 2011-10-28 | 2017-03-21 | Bekaert Wire Ropes Pty Ltd | Ferrule configuration |
CN105278048B (zh) * | 2014-07-25 | 2017-05-24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光纤连接器组装治具 |
ITUA20164479A1 (it) * | 2016-06-17 | 2017-12-17 | Emplast S R L | Dispositivo terminale per una estremità di un mezzo a corda |
IT201900001935A1 (it) * | 2019-02-11 | 2020-08-11 | Riri Sa | Fermacorda |
JP7211653B1 (ja) * | 2022-09-27 | 2023-01-24 | 曙建設株式会社 | 留め具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573737A (en) * | 1925-04-06 | 1926-02-16 | Wilfred G Norman | Rope-end stopper |
JPH0355658U (zh) * | 1989-10-03 | 1991-05-29 | ||
JPH0646510U (ja) * | 1991-11-21 | 1994-06-28 | 松井ボタン株式会社 | 紐止め具 |
US5289613A (en) * | 1992-02-12 | 1994-03-01 | Kohl Michael L | Cord end cover |
US5170538A (en) * | 1992-02-28 | 1992-12-15 |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 Theater rope hook and terminator |
US5383259A (en) * | 1992-08-26 | 1995-01-24 | Mcintire; David B. | Adjustable shock cord end |
JP3412659B2 (ja) * | 1995-06-22 | 2003-06-03 |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 長尺物連結具 |
JPH1014620A (ja) * | 1996-07-01 | 1998-01-20 | Airisu:Kk | 紐止め具 |
JP4305693B2 (ja) * | 1999-04-26 | 2009-07-29 | 株式会社ニフコ | 紐留め用バックル |
JP2001340113A (ja) * | 2000-06-05 | 2001-12-11 | Morito Co Ltd | 紐の末端処理具 |
JP4040451B2 (ja) * | 2002-12-24 | 2008-01-30 | 株式会社ニフコ | 紐状ないしは帯状物の端部カバー |
JP2005211302A (ja) * | 2004-01-29 | 2005-08-11 | Ykk Corp | 紐止め具 |
-
2005
- 2005-01-28 JP JP2005021509A patent/JP449609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
- 2006-01-25 CN CNB2006100071869A patent/CN100548171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01-25 US US11/339,056 patent/US7346963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01-25 DE DE102006003587.9A patent/DE102006003587B4/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01-27 TW TW095103535A patent/TWI295157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6-01-27 KR KR1020060008625A patent/KR100703100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55863B (zh) * | 2012-04-06 | 2018-05-04 | 株式会社利富高 | 绳带端部安装件 |
CN104860256A (zh) * | 2014-02-25 | 2015-08-26 | Ykk株式会社 | 带钩绳夹 |
CN105212407A (zh) * | 2015-10-29 | 2016-01-06 | 浙江杰尔时装有限公司 | 防松的速接带头 |
CN109310187A (zh) * | 2016-05-19 | 2019-02-05 | 株式会社利富高 | 绳的末端罩 |
CN109310187B (zh) * | 2016-05-19 | 2023-04-28 | 株式会社利富高 | 绳的末端罩 |
CN109561749A (zh) * | 2016-09-19 | 2019-04-02 | 香港多耐福有限公司 | 张力释放紧固件 |
CN109561749B (zh) * | 2016-09-19 | 2022-04-26 | 香港多耐福有限公司 | 张力释放紧固件 |
CN108071748A (zh) * | 2016-11-14 | 2018-05-25 | 江苏神王集团钢缆有限公司 | 一种钢丝绳夹持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4496099B2 (ja) | 2010-07-07 |
TW200637509A (en) | 2006-11-01 |
CN100548171C (zh) | 2009-10-14 |
TWI295157B (en) | 2008-04-01 |
US7346963B2 (en) | 2008-03-25 |
KR100703100B1 (ko) | 2007-04-06 |
DE102006003587B4 (de) | 2016-11-17 |
KR20060087444A (ko) | 2006-08-02 |
US20060168770A1 (en) | 2006-08-03 |
DE102006003587A1 (de) | 2006-08-10 |
JP2006204602A (ja) | 2006-08-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810177A (zh) | 绳带卡扣 | |
CN1225604C (zh) | 长尺寸物的夹子 | |
US8201358B2 (en) | Fishing hook | |
US20070022575A1 (en) | String holder | |
CN1913268A (zh) | 适用于自动电缆扎带安装工具中的两件式电缆扎带 | |
CN2679409Y (zh) | 具稳固夹持及快速拆卸的扣具组合 | |
TWI243655B (en) | Buckle | |
US9032662B2 (en) | Fish hook with multiple convex facets | |
CN1695523A (zh) | 带扣及采用该带扣的婴儿背兜 | |
EP1612450A2 (en) | Cord Adjuster | |
CN1264447C (zh) | 进行发型设计及烫发的装置 | |
CN1680658A (zh) | 细绳的端部盖帽 | |
JP2015147583A (ja) | 着脱可能な留め具 | |
KR20100005220U (ko) | 해초 양식용 채묘 틀 | |
US8707613B2 (en) | Fish hook with multiple convex facets | |
CN1245123C (zh) | 连结装置及悬挂具 | |
US20100101136A1 (en) | Asymmetric one-legged wire guide for fishing rod | |
JPS60234829A (ja) | 連結紐状物 | |
JP7036980B1 (ja) | 結束具 | |
EP1629781A3 (en) | Suture thread with needle | |
CN219809543U (zh) | 一种管道卡压连接结构的卡圈 | |
CN2860085Y (zh) | 扇贝的卡合销 | |
KR101347456B1 (ko) | 탄성 헤어핀 | |
JP2009106243A (ja) | 釣り針保持具 | |
TWM278655U (en) | Improved strap structur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014 Termination date: 20190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