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实施方式
在表示本发明的全氟烯丙氧基化合物的前述通式(I)中,R1表示R、RO、ROCO或RCOO。作为R表示的烷基,可以列举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癸基、乙烯基、烯丙基、丁烯基、乙炔基、丙炔基、丁炔基、甲氧基甲基、乙氧基甲基、丙氧基甲基、丁氧基甲基、甲氧基乙基、乙氧基乙基、全氟甲基、全氟乙基、全氟丙基、一氟甲基、二氟甲基、2,2,2-三氟甲基、全氟乙烯基、全氟烯丙基、异丙基、1-甲基丙基、2-甲基丙基、2-丁基甲基、3-甲基丁基、2-甲基戊基、3-甲基戊基、2-乙基己基、2-丙基戊基、1-甲基戊基等。R1优选是未取代的烷基、未取代的链烯基或-O-CF2CF=CF2基。
前述通式(I)中-(A1-Z1)n-A2-基的更具体的结构如下所示,但是本发明的全氟烯丙氧基化合物并不限定于这些。
-CY-CY-
-CY-PH-
-PH-PH-
-CY-PH3F-
-CY-PH3,5-diF-
-CY-PH2,3-diF-
-CY-CY-CY-
-CY-CY-PH-
-CY-PH-PH-
-PH-PH-PH-
-CY-CY-PH3F-
-CY-CY-PH3,5-diF-
-CY-CY-PH2,3-diF-
-CY-PH3F-PH-
CY-PH3,5-diF-PH-
CY-PH2,3-diF-PH-
-CY-PH-PH-CY-
-PH-CH2CH2-CY-CY-
-CY-PH-CH2CH2-PH-
-CY-CY-CH2CH2-PH-
-CY-CH2CH2-CY-
-PH-CH2CH2-CY-
-PH-C≡C-PH-
-CY-PH-C≡C-PH-
-PH-COO-PH-
-CY-COO-PH-
-CY-CY-COO-PH-
-PH-COO-PH-PH-
-Pym-PH-
-Dio-PH-
-PH-Pym-
-PH-Dio-
-PH-Pyr-
-PH-CF2O-PH-
-PH-CH2O-PH-
-PH-CH=CHCH2O-PH-
-PH-(CH2)3O-PH-
-CY-COO-Nap-
-CY-COO-DHN-
另外,上述式中的缩略记号分别表示的是下述的环结构。
在前述通式(1)中,A1和A2优选各自独立地是未取代的1,4-亚苯基、未取代的1,4-亚环己基,或者优选在A1和A2中的至少之一是被氟原子单取代或二取代的1,4-亚苯基。此外,Z1优选是单键或-CF2O-。
此外,作为前述通式(I)中B表示的亚烷基,可以列举出亚甲基、亚乙基、一氟亚甲基、一氟亚乙基、1,2-二氟亚乙基、1,1,2-三氟亚乙基等。
作为前述通式(I)表示的本发明的全氟烯丙氧基化合物优选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出下述化合物No.1~21,但是并不限定于这些化合物。另外,在下述化合物中的R1和前述通式(I)中的情况一样。
化合物No.1
化合物No.2
化合物No.4
化合物No.5
化合物No.8
化合物No.9
化合物No.10
化合物No.16
化合物No.17
化合物No.18
化合物No.19
化合物No.21
在本发明的全氟烯丙氧基化合物中,由未取代的苯环和/或未取代的环己烷环构成的化合物(例如化合物No.1~4、11和12)粘度低且具有高NI点。此外在侧面位置被氟取代而形成的含苯环的化合物(例如化合物No.13~21)在显示较宽的液晶相范围的器件中是有利的,其中在2,3-位同时被氟取代的含苯环的化合物(例如化合物No.21)由于具有负的Δε,适用作垂直取向型和宾主型的电子光学器件用材料。其它的化合物也是具有各种有利特性的化合物。
本发明的全氟烯丙氧基化合物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通过如下述反应式所示的制造方法而制得。
(上述反应式中,R1、A1、A2、Z1、n和B表示与通式(I)同样的基团,X表示卤原子或FSO2O-,BASE表示碱,solv.表示溶剂。)
其中作为在上述反应式中使用的碱,可以列举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金属氢氧化物;氢化锂、氢化钠等金属氢化物;三乙胺、乙基二甲基胺、丙基二甲基胺、N,N’-二甲基哌嗪、吡啶、甲基吡啶、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烯-1(DBU)、苄基二甲基胺、2-(二甲胺基乙基)苯酚(DMP-10)、2,4,6-三(二甲胺基甲基)苯酚(DMP-30)等的胺类等。
在上述反应式所示的这种醚化过程中,广泛使用的是先制备由醇化合物(苯酚)和氢氧化钠等形成的烷氧基钠(苯酚钠),将其和卤化烷基反应的Williamson法,在本发明中,优选在胺化合物、特别是在三乙胺等叔胺的存在下,将酚化合物和全氟丙烷的卤化物或氟亚硫酸酯反应,这样可以得到高转化率。在反应时,优选将反应温度在-80~80℃的范围内,反应时间在0~20小时的范围内分别适宜地进行选择。
此外,作为在上述反应式中可以使用的溶剂,可以列举出,例如二甲基咪唑啉、四氢呋喃、二甲基甲酰胺、二乙醚、二甲砜等极性溶剂;甲苯、乙酸乙酯等低极性溶剂等。
在上述反应所示的制造方法中,羟基化合物(1)和全氟化合物(2)优选在质量比(前者/后者)为20/1~1/20,更优选为1/1~1/10的范围内使用。
碱以相对于羟基化合物(I)优选为0.1~5.0摩尔%、更优选为1.0~2.0摩尔%的量使用。
溶剂的用量没有特别的限制,相对于羟基化合物(1)和全氟化合物(2)的总量的100质量份,优选在10~500质量份的范围内适宜地使用溶剂。
本发明的全氟烯丙氧基化合物通过配合在现在已知的液晶化合物或液晶类似化合物或它们的混合物(母液晶)中从而构成本发明的液晶组合物。此外,本发明的液晶组合物也可以只由本发明的全氟烯丙氧基化合物构成。
作为该母液晶,可以列举出,例如如下述通式(I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混合物。
(式中,R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8的烷基、烷氧基、链烯基、链烯氧基、炔基、炔氧基、烷氧基烷基、链烷氧基或烷氧基羰基,或者它们也可以被卤原子、氰基取代,Y2表示氰基、卤原子、或R所示的基团,Y1、Y3和Y4为氢原子、卤原子或氰基,Z1和Z2各自独立地表示单键(直接键合)、-CO-O-、-O-CO-、-CH2O-、-OCH2-、-CH2CH2-、-CH=CHCHCH2O-、-CF2O-、-OCF2-或-C≡C-,p表示0、1或2,环D、环E和环F各自独立地表示苯环、环己烷环、环己烯环、嘧啶环或二噁烷环。)
从而,作为上述通式(II)所示化合物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出下述的化合物等。另外,在下述的化合物中R、Y1、Y2、Y3和Y4和上述通式(II)中的基团具有同样的含义。
本发明的全氟烯丙氧基化合物在本发明的液晶组合物中的含量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标特性选择适宜的量,优选在1~100质量%的范围内选择,特别优选在5~90质量%的范围内选择。
含有本发明的全氟烯丙氧基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被封入液晶元件(liquid crystal cell)中,可以构成各种电子光学显示元器件。作为电子光学显示元器件,可以适用于例如,动态散射型(DS),宾主型(GH)、扭曲向列型(TN)、超扭曲向列型(STN)、薄膜晶体管型(TFT)、薄膜二极管型(TFD)、铁电液晶型(FLC)、反铁电液晶型(AFLC)、高分子分散液晶型(PDLC)、垂直取向型(VA)、共平面切换(IPS)等各种显示模式,此外也可以适用于静态驱动方式、分时驱动方式、主动矩阵驱动方式以及双频驱动方式等各种驱动方式。
本发明的全氟烯丙氧基化合物和公知的各种液晶材料组合,可以用于扭转角、倾斜角、介电各向异性(Δε)、电阻值、向列相范围、粘度、平均介电常数、粘性率、电压保持率等各种特性值、取向膜的种类不同的各种电子光学显示器件。
关于电子光学显示器件或在其中所用的液晶组合物,例如公开在特开平10-67989号公报、特表平3-502942号公报、特开平3-85532号公报、特开平4-296387号公报、特表平6-501517号公报、特表平10-512914号公报、特开平9-125063号公报、特开平11-29771号公报、特开平10-245559号公报、特开2000-351972号公报、特开2002-285157号公报、特开2002-302673号公报、特表2002-533526号公报、特开2002-114978号公报、特表平5-501735号公报、特开2002-193853号公报、特开2002-193852号公报、特表5-500683号公报、特开2002-201474号公报、特开平10-204016号公报、特开2000-73062号公报、特开2000-96056号公报、特开2001-31971号公报、特开2000-80371号公报、特开2001-354967号公报、特开2000-351972号公报、国际公开99/21815号小册子、国际公开99/21816号小册子、国际公开97/36847号小册子、美国专利第5456860号说明书、美国专利第5578241号说明书、欧洲专利662502号说明书、德国专利第10117224号说明书等中,本发明的全氟烯丙氧基化合物可以和这些已经提出的电子光学器件或液晶组合物组合使用。
使用本发明的全氟烯丙氧基化合物的电子光学显示器件可以用于钟表、电子计算器、测量仪器、汽车仪表、复印机、相机、办公自动化仪器、手提电脑、手机等的用途。另外,还可以用于除此以外的用途,例如调光窗、光闸、偏振分束器等。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化合物No.1(R1=n-C3H7)的合成方法
根据下面所示的反应式1,通过以下的方法进行化合物No.1(R1=n-C3H7)的合成。
反应式1
在氮气流下,加入1.2g(4毫摩尔)4-[4-(4-正丙基环己基)环己基]苯酚(1)和7g二甲基咪唑啉酮(DMI)溶解后,加入1.03g(4毫摩尔)3-碘全氟1-丙烯(2),再向其中添加0.48g(4.8毫摩尔)三乙胺(TEA),反应2小时。
从反应液的气相色谱的面积百分率求得反应转化率,原料(1)的面积百分率为9%,目标产物(3)的面积百分率为91%。
然后向反应液中加入乙酸乙酯和盐酸进行中和,水洗后确认为中性,然后以硫酸镁脱水,过滤后,用甲苯置换溶剂,用二氧化硅处理后,减压浓缩,依次进行库格尔-罗尔(kugel-rohr)蒸馏和结晶析出(第1阶段:乙酸乙酯/甲醇=1/18,第2阶段:丙酮),进行精制,得到目标产物(3)(白色晶体、产量0.8g(产率47%)、纯度99.9%)。
得到的目标产物(3)经过红外吸收光谱(IR)和1H-NMR分析,根据其结果认定为化合物No.1(R1=n-C3H7)。分析结果如下所示。
[IR]
2920cm-1,2850cm-1,1794cm-1,1609cm-1,1508cm-1,1447cm-1,1389cm-1,1319cm-1,1223cm-1,和1196cm-1
[1H-NMR]
7.3-7.0(m,4H),2.6-2.3(m,1H),2.2-0.4(m,26H)
<实施例2>化合物No.1(R1=n-C3H7)的合成方法
根据下面所示的反应式2,通过以下的方法进行化合物No.1(R1=n-C3H7)的合成。
反应式2
在氮气流下,加入2.71g(5.65毫摩尔)氢氧化钠和30ml四氢呋喃(THF),滴加溶解有13g(43.5毫摩尔)4-[4-(4-正丙基环己基)环己基]苯酚(1)的120ml四氢呋喃(THF)溶液。搅拌30分钟后,滴加11.2g(43.5毫摩尔)3-碘全氟1-丙烯(2),反应2小时,再升温至70℃反应1小时。
从反应液的气相色谱的面积百分率求得反应转化率,原料(1)的面积百分率为53%,目标产物(3)的面积百分率为47%。
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精制,从反应液中制得目标产物(3)。对得到的目标产物(3)用红外吸收光谱(IR)和1H-NMR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和实施例1实质上相同,由此认定目标产物(3)为化合物No.1(R1=n-C3H7)。
<实施例3>化合物No.1(R1=n-C3H7)的合成方法
根据下面所示的反应式3,通过以下的方法进行化合物No.1(R1=n-C3H7)的合成。
反应式3
在氮气流下,加入13g(43.5毫摩尔)4-[4-(4-正丙基环己基)环己基]苯酚(1),加入24g(200毫摩尔)三乙胺和84g二甲基咪唑啉酮(DMI)升温到40℃并溶解后,滴加9.2g(40毫摩尔)3-碘全氟1-丙烯(2),反应3小时。
从反应液的气相色谱的面积百分率求得反应转化率,原料(1)的面积百分率为0%,目标产物(3)的面积百分率为100%。
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精制,从反应液中制得目标产物(3)。对得到的目标产物(3)用红外吸收光谱(IR)和1H-NMR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和实施例1实质上相同,由此认定目标产物(3)为化合物No.1(R1=n-C3H7)。
<实施例4>化合物No.1(R1=n-C3H7)的合成方法
根据下面所示的反应式4,通过以下的方法进行化合物No.1(R1=n-C3H7)的合成。
反应式4
在氮气流下,加入12g(40毫摩尔)4-[4-(4-正丙基环己基)环己基]苯酚(1),19g(40毫摩尔)氢氧化钠和50g二甲基咪唑啉酮(DMI)并溶解后,滴加10.3g(40毫摩尔)3-碘全氟1-丙烯(2),反应3小时。
从反应液的气相色谱的面积百分率求得反应转化率,原料(1)的面积百分率为66%,目标产物(3)的面积百分率为34%。
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精制,从反应液中制得目标产物(3)。对得到的目标产物(3)用红外吸收光谱(IR)和1H-NMR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和实施例1实质上相同,由此认定目标产物(3)为化合物No.1(R1=n-C3H7)。
<实施例5>化合物No.2(R1=n-C3H7)的合成方法
根据下面所示的反应式5,通过以下的方法进行化合物No.2(R1=n-C3H7)的合成。
反应式5
将2.35g(8毫摩尔)4-[4-(4-正丙基环己基)苯基]苯酚(1)溶解于二甲基咪唑啉酮(DMI)后,加入2.41g(9.36毫摩尔,1.17当量),3-碘全氟1-丙烯(2)在水冷下,在5分钟内滴加1.37g(13.5毫摩尔,1.7当量)三乙胺后,反应2小时。
然后向反应液中加入乙酸乙酯和盐酸中和,水洗后以硫酸镁脱水,过滤后,过滤浓缩后得到茶色固体。对该茶色固体,依次进行柱处理(甲苯/己烷=1/1)、库格尔-罗尔蒸馏和结晶析出(乙酸乙酯/甲醇=4/6)进行精制,得到目标产物(3)(白色晶体、产量1.5g(产率44%)、纯度100%)。
得到的目标产物(3)经过红外吸收光谱(IR)和1H-NMR分析,根据其结果认定为化合物No.2(R1=n-C3H7)。分析结果分别如下所示。
[IR]
2923cm-1,2851cm-1,1790cm-1,1609cm-1,1497cm-1,1385cm-1,1315cm-1,1219cm-1,1153cm-1,1011cm-1,826cm-1,和791cm-1
[1H-NMR]
7.7-7.1(m,8H,2.7-2.3(m,1H,2.1-0.8(m,16H)
<实施例6>化合物No.3(R1=n-C3H7)的合成方法
根据下面所示的反应式6,通过以下的方法进行化合物No.3(R1=n-C3H7)的合成。
反应式6
在氩置换的烧瓶中,加入2.0g(9.2毫摩尔)4-(4-正丙基环己基)苯酚(1)、2.37g(9.2毫摩尔,1.0当量)3-碘全氟1-丙烯(2)和10g二甲基咪唑啉酮(DMI)配成混合液,向在冰冷却下搅拌中的上述混合液中滴加1.2g(1.2毫摩尔,1.3当量)三乙胺后,再在冰冷却下反应10分钟。用水处理,萃取出己烷后,水洗直至成为中性,用硫酸镁干燥后,馏去溶剂。依次进行柱处理(己烷)、蒸馏和结晶析出(甲醇)进行精制,得到目标产物(3)(无色液体、产量0.7g、纯度99.8%、产率24.1%)。
得到的目标产物(3)经过红外吸收光谱(IR)和1H-NMR分析,根据其结果认定为化合物No.3(R1=n-C3H7)。分析结果分别如下所示。
[IR]
2859cm-1,2924cm-1,1851cm-1,1790cm-1,1670cm-1,1593cm-1,1508cm-1,1450cm-1,1385cm-1,1315cm-1,1219cm-1,1157cm-1,和1018cm-1
[1H-NMR]
7.3-7.1(m,4H),1.9-0.9(m,17H)
<实施例7>
将在实施例1、5和6中分别得到的化合物No.1~3中的任何一个以10质量%添加到下述组成的母液晶1或母液晶2中,形成液晶组合物,对得到的液晶组合物分别测定NI点、光学各向异性(Δn)、粘度(η)、介电各向异性(Δε),进而求出它们的外插值。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外插值如[表2]所示。另外,在[表1]和[表2]中,“NI↑”表示升温时的NI点,“NI↓”表示降温时的NI点。
母液晶1
质量份
母液晶2
质量份
[表1]
母液晶 |
化合物No. |
NI↑ |
NI↓ |
Δn |
η |
Δε |
2 |
- |
52 |
52 |
0.119 |
23 |
10.8 |
2 |
No.1(实施例1) |
58 |
57 |
0.112 |
22 |
10.2 |
1 |
- |
84.3 |
83.4 |
0.0866 |
23.3 |
4.95 |
1 |
No.1(实施例1) |
91.8 |
91.0 |
0.0872 |
21.4 |
4.88 |
1 |
No.2(实施例5) |
90.1 |
89.6 |
0.0939 |
22.2 |
4.96 |
1 |
No.3(实施例6) |
73.9 |
73.0 |
0.0837 |
18.5 |
4.72 |
[表2]
母液晶 |
化合物No. |
NI↑ |
NI↓ |
Δn |
η |
Δε |
1 |
No.1(实施例1) |
159 |
159 |
0.0926 |
4.14 |
4.3 |
2 |
No.1(实施例1) |
110 |
102 |
0.049 |
12.6 |
4.8 |
1 |
No.2(实施例5) |
142 |
145 |
0.1596 |
12.5 |
5.0 |
1 |
No.3(实施例6) |
-19.7 |
-20.7 |
0.0576 |
-25.5 |
2.7 |
根据[表1]和[表2]的结果,可以确认,在本发明的全氟烯丙氧基化合物中,3环化合物粘度低且具有高NI点,而2环化合物可望具有降低母液晶的粘度的效果。
<实施例8>化合物No.4(R1=C2H5)的合成方法
根据下面所示的反应式7,通过以下的方法进行化合物No.4(R1=C2H5)的合成。
反应式7
在氩置换的烧瓶中,加入0.57g(2.71毫摩尔)4-(4-乙基环己基)环己醇(1)和1.65g(16.3毫摩尔,6.0当量)三乙胺(TEA),加热回流1小时。然后冷却至-20℃,在1小时内滴加溶解了0.70g(11.6毫摩尔,4.3当量)3-碘全氟1-丙烯(2)的1ml二甲基咪唑啉酮(DMI)溶液,在室温下搅拌14小时。然后加入4%盐酸水溶液和甲苯进行分液、水洗后,用碳酸氢钠溶液洗净,再进行水洗,确认为中性。用硫酸镁干燥后,馏去溶剂。进行硅胶柱处理(己烷)精制,得到目标产物(3)(无色液体、产量0.26g、纯度99.9%、产率27.3%)。
得到的目标产物(3)经过红外吸收光谱(IR)和1H-NMR分析,根据其结果认定为化合物No.4(R1=C2H5)。分析结果分别如下所示。
[IR]
2924cm-1,2855cm-1,2360cm-1,2341cm-1,1790cm-1,1450cm-1,1381cm-1,1315cm-1,1223cm-1,1173cm-1,1026cm-1,991cm-1,960cm-1,934cm-1,899cm-1,795cm-1,和664cm-1
[1H-NMR]
4.5-4.0(m,1H),2.2-0.4(m,24H)
<实施例9>化合物No.19(R1=n-C5H11)的合成方法
根据下面所示的反应式8,通过以下的方法进行化合物No.19(R1=n-C5H11)的合成。
反应式8
在充分干燥的烧瓶中,加入2g(5.77毫摩尔)4-[4-(4-正戊基环己基)]环己基-2-氟代苯酚(1)和14g二甲基咪唑啉酮(DMI)以及4g(3.95毫摩尔)三乙胺(TEA),在冰冷却下搅拌。冷却至3℃,缓缓滴下2.4g(1.8当量)全氟烯丙基氟亚硫酸酯(2)。滴加15分钟后,使乙酸乙酯和水混合进行油水分离。用硫酸镁干燥后,脱去溶剂,加入己烷过滤掉无用的物质,依次进行柱处理和乙醇结晶析出而进行精制,得到目标产物(3)(无色固体、产量0.6g、纯度99.9%、产率21.5%)。
得到的目标产物(3)经过红外吸收光谱(IR)和1H-NMR分析,根据其结果认定为化合物No.19(R1=n-C5H11)。分析结果分别如下所示。
[IR]
2920cm-1,2851cm-1,1790cm-1,1597cm-1,1512cm-1,1447cm-1,1385cm-1,1319cm-1,1265cm-1,1211cm-1,1150cm-1,1115cm-1,1018cm-1,953cm-1,864cm-1,和795cm-1
[1H-NMR]
7.2-6.8(m,3H),2.6-2.2(m,1H),2.1-0.7(m,1H)
<实施例10>化合物No.18(R1=n-C5H11)的合成方法
根据下面所示的反应式9,通过以下的方法进行化合物No.18(R1=n-C5H11)的合成。
反应式9
将5g(13.7毫摩尔,1.00当量)4-[4-(4-正戊基环己基)环己基]-1,6-氟代苯酚(1)和2.08g(20.6毫摩尔,1.50当量)三乙胺以及25g二甲基咪唑啉酮(DMI)溶解成为混合液,用冰冷却该混合液,将3.54g(13.7毫摩尔,1.00当量)3-碘全氟1-丙烯(2)滴加到在冰冷却下搅拌中的上述混合液中,再在冰冷却下反应10分钟。然后滴加盐酸,油水分离后水洗,再以硫酸镁干燥,脱去溶剂。对其进行硅胶柱处理(己烷)、库格尔-罗尔蒸馏(158-215℃、0.7-1.0mmHg),以乙酸乙酯/甲醇(1/1)进行结晶析出,得到目标产物(3)(无色固体、产量2.07g、纯度99.8%、产率30.5%)。
得到的目标产物(3)经过红外吸收光谱(IR)和1H-NMR分析,根据其结果认定为化合物No.18(R1=n-C5H11)。分析结果分别如下所示。
[IR]
2924cm-1,2853cm-1,1790cm-1,1630cm-1,1601cm-1,1514cm-1,1447cm-1,1385cm-1,1346cm-1,1319cm-1,1202cm-1,1148cm-1,1113cm-1,1018cm-1,959cm-1,943cm-1,895cm-1,851cm-1,824cm-1,725cm-1,708cm-1,665cm-1,646cm-1,619cm-1,和527cm-1
[1H-NMR]
6.9-6.7(d,2H),2.6-0.5(m,31H)
<实施例11>化合物No.14(R1=n-C5H11)的合成方法
根据下面所示的反应式10,通过以下的方法进行化合物No.14(R1=n-C5H11)的合成。
反应式10
在氩置换的烧瓶中,加入7.98g(0.03摩尔)5-(4-正戊基环己基)-1,3-二氟代苯(1)和65ml四氢呋喃(THF),以甲醇-碳酸冷却至-50℃以下,加入13.5ml(0.0351摩尔)正丁基锂-环己烷溶液(2.6摩尔/1)搅拌1小时。然后在-50℃下滴加3.57g(0.0343摩尔,1.14当量)二甲氧基硼,搅拌1小时。然后回到室温,滴加11ml盐酸水溶液(1.2摩尔/l)油水分离后,用盐水洗3次,用硫酸镁干燥后,脱去溶剂,得到6.62g 4-(4-正戊基环己基)-2,6-二氟代苯基硼酸(2)。
在氩气流下向烧瓶中加入4.56g(0.021摩尔)4-甲氧基甲氧基-1-溴代苯(3)、5.3g(0.021摩尔)碳酸氢钠、0.147g(0.021摩尔)Pd[PPh3]2Cl2络合物、20ml甲苯和40ml水,升温至75~85℃,滴加溶解了6.51g(0.021摩尔)硼酸(2)的20ml乙醇,再反应1小时。冷却后,进行油水分离,确认为中性,用硫酸镁干燥后,脱去溶剂,得到8.64g4-[4-(4-正戊基环己基)-2,6-二氟代苯基]-1-甲氧基甲氧基苯(4)。
向烧瓶中加入8.45g甲氧基甲氧基化合物(4)、4.38g盐酸和35ml四氢呋喃(THF)、在70℃下搅拌反应2小时,用甲苯-水进行油水分离,确认为中性,用硫酸镁干燥后,脱去溶剂,用乙酸乙酯结晶析出,得到4.9g4-[4-(4-正戊基环己基)-2,6-二氟代苯基]苯酚(5)。
向烧瓶中加入2.87g(8毫摩尔)苯酚体(5)和15g二甲基咪唑啉酮(DMI)溶解,向其中加入2.06g(8毫摩尔)3-碘全氟1-丙烯(6),在29~33℃下滴加1.21g(8毫摩尔)三乙胺(TEA),在25~30℃下反应2小时。冷却后,以乙酸乙酯-水进行油水分离,水洗后确认为中性,用硫酸镁干燥,脱去溶剂。对它们进行柱处理(己烷)、库格尔蒸馏(215℃、0.35mmHg),以乙酸乙酯/甲醇(1/3)结晶析出,得到目标产物(7)(无色固体、产量0.44g、纯度99.8%、产率10.2%)。
得到的目标产物(7)经过红外吸收光谱(IR)和1H-NMR分析,根据其结果认定为化合物No.14(R1=n-C5H11)。分析结果分别如下所示。
[IR]
2928cm-1,2851cm-1,1794cm-1,1639cm-1,1566cm-1,1485cm-1,1431cm-1,1385cm-1,1315cm-1,1218cm-1,1188cm-1,1161cm-1,1057cm-1,1011cm-1,949cm-1,845cm-1,791cm-1,725cm-1,656cm-1,613cm-1,和529cm-1
[1H-NMR]
7.7-7.1(m,4H),7.0-6.7(m,2H),2.7-2.3(m,1H),2.2-0.8(m,20H)
<实施例12>化合物No.11(R1=n-C3H7)的合成方法
根据下面所示的反应式11,通过以下的方法进行化合物No.11(R1=n-C3H7)的合成。
反应式11
在氩气置换的烧瓶中,加入6.2g(26.1毫摩尔)4-(4-丙基环己基)]环己基甲醇(1)和15.8g(156毫摩尔,6.0当量)三乙胺(TEA),加热回流1小时,冷却至-20℃后,缓缓滴下7.9g(30.8毫摩尔,1.18当量)3-碘全氟1-丙烯(2),在室温下搅拌。加入盐酸水溶液(盐酸9.6g/水24g)和30ml甲苯进行分液,水洗后用硫酸镁干燥,脱去溶剂,进行柱处理(己烷),得到目标产物(3)(无色透明液体、产量2.1g、纯度99.8%、产率21.6%)。
得到的目标产物(3)经过红外吸收光谱(IR)和1H-NMR分析,根据其结果认定为化合物No.11(R1=n-C3H7)。分析结果分别如下所示。
[IR]
2920cm-1,2851cm-1,2623cm-1,1790cm-1,1450cm-1,1412cm-1,1377cm-1,1315cm-1,1211cm-1,1173cm-1,1033cm-1,964cm-1,941cm-1,899cm-1,806cm-1,783cm-1,741cm-1,664cm-1,613cm-1,和513cm-1
[1H-NMR]
3.9-3.7(d,2H),2.2-0.5(m,27H)
<实施例13>
下述[表3]中显示的是本发明的全氟烯丙氧基化合物的相转变温度(℃)、光学各向异性(Δn)和介电各向异性(Δε)。光学各向异性(Δn)和介电各向异性(Δε)是对在上述母液晶1中添加10质量%的试验化合物而得到的液晶组合物进行测定得到的外插值。
另外,在下述[表3]中,化合物No.1(R1=n-C5H11)、5、8、9和10是根据前述实施例1的方法得到的。化合物No.17、19(R1=n-C3H7)和21是根据前述实施例9的方法得到的。化合物No.15、16、18(R1=n-C3H7)和20是根据前述实施例10的方法得到的。
[表3]
化合物No. |
R1 |
相转变温度(℃) |
Δn |
Δε |
No.1(实施例1) |
n-C3H7 |
Sm→157.3→N→174.2→I |
0.0926 |
4.3 |
No.1 |
n-C5H11 |
Sm→171.7→N→178.7→I |
|
4.3 |
No.2(实施例5) |
n-C3H7 |
C→45.5→Sm→169.6→N→180.4→1 |
0.1596 |
5.0 |
No.3(实施例6) |
n-C3H7 |
液体 |
0.0576 |
2.7 |
No.4(实施例8) |
C2H5 |
液体 |
0.0331 |
2.97 |
No.5 |
n-C3H7 |
C→77→I |
|
|
No.8 |
n-C4H9 |
C→59.6→I |
|
|
No.9 |
n-C6H13 |
C→33→Sm→53.4→I |
|
|
No.10 |
n-C8H17 |
Sm→195→I |
|
|
No.11(实施例12) |
n-C3H7 |
液体 |
0.0141 |
0.238 |
No.14(实施例11) |
n-C5H11 |
C→67.1→Sm→84.9→N→114.1→1 |
0.126 |
8.47 |
No.15 |
n-C3H7 |
C→31.8→N→132.4→1 |
0.1458 |
8.00 |
No.16 |
n-C5H11 |
液体 |
0.0536 |
5.24 |
No.17 |
n-C5H11 |
液体 |
0.061 |
4.55 |
No.18 |
n-C3H7 |
Sm→41.2→N→166.6→1 |
0.1006 |
7.3 |
No.18(实施例10) |
n-C5H11 |
N→165.2→1 |
0.0916 |
7.35 |
No.19 |
n-C3H7 |
Sm→49.8→N→170.8→1 |
0.1036 |
5.0 |
No.19(实施例9) |
n-C5H11 |
Sm→44.4→N→170.3→1 |
0.101 |
6.0 |
No.20 |
n-C3H7 |
N→146.2→1 |
|
|
No.21 |
n-C5H11 |
Sm→101.5→N→168.3→1 |
|
|
C:固相,Sm:近晶型相,N:向列型相、I:各向同性液体相
从[表3]的结果可以确认,本发明的全氟烯丙氧基化合物适用作液晶材料。
<实施例14>
使用本发明的全氟烯丙氧基化合物按照[表4]所示的混合比例配制液晶组合物,测定NI点、光学各向异性(Δn)、介电各向异性(Δε)和粘度(η)。这些测定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液晶化合物 |
液晶组合物*1 |
1 |
2 |
3 |
4 |
C2-CY-CY-PH-3,4-diF |
16 |
13 |
|
11 |
C3-CY-CY-PH-3,4-diF |
17 |
14 |
|
12 |
C5-CY-CY-PH-3,4-diF |
16 |
13 |
|
12 |
C3-CY-PH-PH-3,4-diF |
14 |
5 |
|
|
C5-CY-PH-PH-3,4-diF |
14 |
5 |
|
|
C2-CY-C≡C-PH-3,4-diF |
2 |
|
|
|
C5-CY-PH-Cl |
7 |
|
|
|
C3-CY-PH-OCH3 |
5 |
|
|
|
C7-CY-PH-F |
4 |
|
|
|
C5-CY-PH-F |
|
5 |
|
|
C3-CY-PH-OCF2CF=CF2(化合物No.3) |
|
14 |
10 |
5 |
C3-CY-PH3F-OCF2CF=CF2(化合物No.17) |
|
|
15 |
|
C5-CY-PH3F-OCF2CF=CF2(化合物No.17) |
|
13 |
15 |
25 |
C3-CY-CY-PH3F-OCF2CF=CF2(化合物No.19) |
|
|
16 |
|
C5-CY-CY-PH3F-OCF2CF=CF2(化合物No.19) |
|
|
16 |
|
C3-CY-CY-PH3,5-diF-OCF2CF=CF2(化合物No.18) |
|
|
14 |
11 |
C5-CY-CY-PH3,5-diF-OCF2CF=CF2(化合物No.18) |
3 |
18 |
14 |
12 |
C3-CY-PH-PH3,5-diF-OCF2CF=CF2(化合物No.15) |
2 |
|
|
12 |
测定结果 |
NI点(℃) |
83.0 |
94.7 |
88.8 |
85.2 |
Δn(25℃) |
0.0991 |
0.0870 |
0.0852 |
0.0872 |
Δε(25℃) |
5.1 |
4.9 |
4.9 |
5.4 |
η(mPa·s) |
20 |
17 |
14 |
17 |
CY:1,4-亚环己基、PH:1,4-亚苯基,Cn:碳原子数为n的直链烷基,若没有指定取代位置则是指在4-位取代。
*1;数值表示质量份。
从[表4]可以看出,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全氟烯丙氧基化合物,可以形成具有低粘度、低光学各向异性(Δn)、高介电各向异性(Δε)以及高NI点(宽的向列型相范围)的液晶组合物。
<实施例15>化合物No.22(R1=n-C3H7)的合成方法以及相转变温度
按照<实施例9>的方法制备如下所示的化合物No.22(R1=n-C3H7)。得到的化合物经过红外吸收光谱(IR)和1H-NMR分析,根据其结果认定为目标化合物No.22(R1=n-C3H7)。分析结果分别如下所示。
[IR]
2924cm-1,2851cm-1,1794cm-1,1593cm-1,1566cm-1,1497cm-1,1323cm-1,1146cm-1,1018cm-1,903cm-1,829cm-1,802cm-1,和544cm-1
[1H-NMR]
7.6-7.2(m,7H),2.8-2.3(m,1H),2.1-0.8(m,16H)
得到的化合物No.22(R1=n-C3H7)的相转变温度(℃)如下所示。
C→46→Sm→129→N→152→I
<实施例16>化合物No.23(R1=n-C5H11)的合成
按照<实施例9>的方法制备如下所示的化合物No.23(R1=n-C5H11)。得到的化合物经过红外吸收光谱(IR)和1H-NMR分析,根据其结果认定为目标化合物No.23(R1=n-C5H11)。分析结果分别如下所示。
[IR]
3437cm-1,2932cm-1,2858cm-1,1909cm-1,1794cm-1,1609cm-1,1497cm-1,1462cm-1,1385cm-1,1319cm-1,1153cm-1,1064cm-1,1011cm-1,818cm-1,787cm-1,733cm-1,694cm-1,664cm-1,629cm-1574cm-1,和502cm-1
[1H-NMR]
7.7-7.1(m,8H),2.8-2.5(t,2H),1.9-0.7(m,9H)
<实施例17>化合物No.24(R1=n-C3H7)的合成
按照<实施例9>的方法制备如下所示的化合物No.24(R1=n-C3H7)。得到的化合物经过红外吸收光谱(IR)和1H-NMR分析,根据其结果认定为目标化合物No.24(R1=n-C3H7)。分析结果分别如下所示。
[IR]
2963cm-1,2936cm-1,2874cm-1,1790cm-1,1628cm-1,1601cm-1,1567cm-1,1528cm-1,1501cm-1,1443cm-1,1385cm-1,1319cm-1,1277cm-1,1234cm-1,1207cm-1,1146cm-1,1111cm-1,1042cm-1,1018cm-1,895cm-1,864cm-1,837cm-1,667cm-1,和536cm-1
[1H-NMR]
7.5-7.1(m,6H),2.7-2.5(t,2H),1.9-1.5(m,2H),1.1-0.9(t,3H)
<实施例18>化合物No.25(R1=n-C3H7)的合成
按照<实施例9>的方法制备如下所示的化合物No.25(R1=n-C3H7)。得到的化合物经过红外吸收光谱(IR)和1H-NMR分析,根据其结果认定为目标化合物No.25(R1=n-C3H7)。分析结果分别如下所示。
[IR]
2963cm-1,2936cm-1,2874cm-1,1790cm-1,1593cm-1,1566cm-1,1497cm-1,1466cm-1,1431cm-1,1385cm-1,1319cm-1,1265cm-1,1200cm-1,1150cm-1,1119cm-1,1018cm-1,903cm-1,876cm-1,833cm-1,795cm-1,667cm-1,和532cm-1
[1H-NMR]
7.6-7.1(m,7H),2.7-2.5(t,2H),1.9-1.5(m,2H),1.1-0.9(t,3H)
<实施例19>化合物No.26(R1=n-C3H7)的合成
按照<实施例9>的方法制备如下所示的化合物No.26(R1=n-C3H7)。得到的化合物经过红外吸收光谱(IR)和1H-NMR分析,根据其结果认定为目标化合物No.26(R1=n-C3H7)。分析结果分别如下所示。
[IR]
3445cm-1,2936cm-1,2858cm-1,1794cm-1,1639cm-1,1585cm-1,1504cm-1,1454cm-1,1389cm-1,1327cm-1,1300cm-1,1215cm-1,1196cm-1,1150cm-1,1107cm-1,1050cm-1,1018cm-1,949cm-1,856cm-1,822cm-1,799cm-1,710cm-1,663cm-1,629cm-1,606cm- 1,571cm-1,544cm-1,和525cm-1
[1H-NMR]
7.2-6.4(m,4H),2.7-0.5(m,17H)
<实施例20>化合物No.27(R1=n-C3H7)的合成
按照<实施例9>的方法制备如下所示的化合物No.27(R1=n-C3H7)。得到的化合物经过红外吸收光谱(IR)和1H-NMR分析,根据其结果认定为目标化合物No.27(R1=n-C3H7)。分析结果分别如下所示。
[IR]
3437cm-1,2924cm-1,2851cm-1,1794cm-1,1593cm-1,1504cm-1,1389cm-1,1319cm-1,1261cm-1,1207cm-1,1150cm-1,1099cm-1,1022cm-1,957cm-1,872cm-1,795cm-1,和621cm-1
[1H-NMR]
7.3-6.7(m,4H),2.9-2.5(m,1H),2.1-0.5(m,21H)
<实施例21>化合物No.28的合成
按照<实施例9>的方法制备如下所示的化合物No.28。得到的化合物经过红外吸收光谱(IR)和1H-NMR分析,根据其结果认定为目标化合物No.28。分析结果分别如下所示。
化合物No.28
[IR]
3433cm-1,1794cm-1,1497cm-1,1389cm-1,1319cm-1,1227cm-1,1150cm-1,1069cm-1,1015cm-1,和787cm-1
[1H-NMR]
7.7-7.1(m,8H)
<实施例22>
下述[表5]中显示的是本发明的全氟烯丙氧基化合物的相转变温度(℃)、光学各向异性(Δn)和介电各向异性(Δε)。光学各向异性(Δn)和介电各向异性(Δε)是对在上述母液晶1中添加10质量%的化合物而得到的液晶组合物进行测定得到的外插值。
另外,在下述[表5]中,化合物No.15、No.18和No.19是按照前述实施例9的方法得到的。
[表5]
化合物No. |
R1 |
相转变温度(℃) |
Δn |
Δε |
No.15 |
C2H5 |
C→53.8→N→104.6→I |
0.1374 |
7.1 |
No.15 |
n-C4H9 |
C→32.4→N→127.1→I |
0.0924 |
6.17 |
No.15 |
n-C5H11 |
Sm→27.9→N→132.6→I |
0.1508 |
8.27 |
No.18 |
n-C4H9 |
C→33.6→N→165.8→I |
0.924 |
6.17 |
No.19 |
C2H5 |
Sm→45.0→N→140.8→I |
0.094 |
4.5 |
No.23(实施例16) |
n-C5H11 |
C→98.2→I |
0.1174 |
2.15 |
No.24(实施例17) |
n-C3H7 |
液体 |
0.1024 |
6.3 |
No.25(实施例18) |
n-C3H7 |
C→33.4→I |
0.11 |
3.7 |
No.26(实施例19) |
n-C3H7 |
C→37.6→N→60.4→I |
0.0889 |
12.6 |
No.27(实施例20) |
n-C3H7 |
Sm→133.7→N→159.1→I |
0.106 |
1.23 |
No.28(实施例21) |
PFA |
C→65.9→I |
0.103 |
0.9 |
C:固相
Sm:近晶型相
N:向列型相
I:各向同性液体相
PFA:-OCF2CF=CF2
<配合示例>
[表6]~[表11]显示的是使用本发明的全氟烯丙氧基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的配合示例。其中,在[表6]~[表11]中,CY为1,4-亚环己基,PH为1,4-亚苯基,Pym为5,2-嘧啶、Cn为碳原子数为n的直链烷基,若没有指定取代位置则是指在4-位取代。
按照[表6]~[表11]所示配合的液晶组合物中的任何一个都具有低粘度、低折射率各向异性(Δn)、高介电各向异性(Δε)以及高NI点(宽的向列型相范围)。
[表6]
液晶化合物 |
化合物No. |
质量份 |
C5-CY-PH-OCF2CF=CF2 |
No.3 |
13 |
C7-CY-PH-F |
|
10 |
C2-CY-CY-PH-OCF3 |
|
10 |
C3-CY-CY-PH-OCF3 |
|
13 |
C4-CY-CY-PH-OCF3 |
|
7 |
C5-CY-CY-PH3F-OCF2CF=CF2 |
No.19 |
11 |
C3-CY-CY-CH2CH2-PH-3,4-diF |
|
10 |
C5-CY-CY-CH2CH2-PH-3,4-diF |
|
8 |
C3-CY-CY-CH2CH2-PH-F |
|
11 |
C3-CY-PH-PH2F-CY-C3 |
|
3 |
C5-CY-PH-PH2F-CY-C3 |
|
2 |
C5-CY-PH-PH2F-CY-C5 |
|
2 |
[表7]
液晶化合物 |
化合物No. |
质量份 |
C2-CY-CY-PH3F-OCF2CF=CF2 |
No.19 |
13 |
C3-CY-CY-PH3,4-diF |
|
15 |
C2-CY-PH-CN |
|
12 |
C3-CY-PH3,5-F-OCF2CF=CF2 |
No.16 |
10 |
CH3OCH2-CY-PH-CN |
|
6 |
C2-PH-COO-PH-CN |
|
6 |
C2-Pym-PH-C2 |
|
4 |
C6-Pym-PH-OCF2CF=CF2 |
No.9 |
4 |
C3-CY-CY-PH-CN |
|
6 |
C2-CY-CY-PH3F-CN |
|
12 |
C3-CY-CY-PH3F-CN |
|
12 |
[表8]
液晶化合物 |
化合物No. |
质量份 |
C3-CY-PH-CN |
|
10 |
C3-CY-PH3,5-diF-CN |
|
10 |
C2-PH-COO-PH3F-CN |
|
2 |
C3-PH-COO-PH3F-CN |
|
3 |
C5-CY-CY-CH=CH2 |
|
8 |
CH2=CH-CY-CY-PH-CH3 |
|
14.5 |
C5-CY-CY-PH-OCF2CF=CF2 |
No.1 |
14 |
C3-PH-C≡C-PH-OCF2CF=CF2 |
No.5 |
5 |
C2-O-PH-C≡C-PH-CH3 |
|
5 |
C3-O-PH-C≡C-PH-CH3 |
|
5 |
C2-O-PH-C≡C-PH-F |
|
4 |
CH2=CH-CY-PH-C≡C-PH-C2 |
|
10 |
CH3CH=CH-CY-PH-C≡C-PH-C2 |
|
9.5 |
[表9]
液晶化合物 |
化合物No. |
质量份 |
C2-CY-CY-PH3,4-diF |
|
8 |
C3-CY-CY-PH3,4-diF |
|
8 |
C5-CY-CY-PH3F-OCF2CF=CF2 |
No.19 |
8 |
C2-CY-PH-CN |
|
8 |
C3-CY-PH-CN |
|
2 |
C3-CY-PH-O-C2 |
|
7 |
C3-CY-PH-OCF2CF=CF2 |
No.3 |
7 |
C3-CY-COO-PH-O-C2 |
|
6 |
CH3OCH2-CY-CY-C3 |
|
5 |
C2-CY-CY-PH-CH3 |
|
6 |
C3-CY-CY-PH-C3 |
|
14 |
C3-CY-CY-PH-OCH3 |
|
4 |
C3-CY-CY-COO-PH-F |
|
3 |
C5-CY-CY-COO-PH-OCF2CF=CF2 |
* |
3 |
C3-CY-CY-PH-F |
|
4 |
*本发明的全氟烯丙氧基化合物
[表10]
液晶化合物 |
化合物No. |
质量份 |
C3-CY-CY-C2 |
|
10 |
C3-CY-CY-C5 |
|
10 |
C7-CY-PH-F |
|
5 |
C3-CY-PH-C4 |
|
9 |
C3-CY-PH2,3-diF-OCF2CF=CF2 |
* |
11 |
C5-CY-PH2,3-diF-O-C2 |
|
15 |
C3-CY-CY-PH-di2,3-diF-OCF2CF=CF2 |
No.21 |
10 |
C5-CY-CY-PH2,3-diF-O-C2 |
|
12 |
C3-CY-CY-PH2,3-diF-CH3 |
|
7 |
C5-CY-CY-PH2,3-diF-CH3 |
|
11 |
[表11]
液晶化合物 |
化合物No. |
质量份 |
C3-CY3E-CY-C3 |
|
5 |
C3-CY-CY-CF3 |
|
5 |
CH2=CH-CY-CY-C5 |
|
8 |
C3-CY-PH-O-CF2CF=CF2 |
No.3 |
12 |
C2-CY-CY-PH3F-O-CF2CF=CF2 |
No.19 |
11 |
C3-CY-CY-PH3F-O-CF2CF=CF2 |
No.19 |
14 |
C3-CY-CY-PH3,4-diF |
|
13 |
C3-CY-CY-PH3,5-diF-O-CF2CF=CH2 |
No.18 |
17 |
C4-CY-CY-PH-CF2H |
|
10 |
C2-CY-PH-PH3,4,5-triF |
|
5 |
本发明的全氟烯丙氧基化合物适用作用于任何显示方式和任何驱动方式的电子光学显示器件用的液晶组合物的液晶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