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18278A - 网络通信中实现资源分配的系统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网络通信中实现资源分配的系统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518278A CN1518278A CNA031028373A CN03102837A CN1518278A CN 1518278 A CN1518278 A CN 1518278A CN A031028373 A CNA031028373 A CN A031028373A CN 03102837 A CN03102837 A CN 03102837A CN 1518278 A CN1518278 A CN 151827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ource
- qos
- territory
- resource allocation
- edge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82—Miscellaneous aspects
- H04L47/825—Involving tunnels, e.g. MP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04L45/04—Interdomain routing, e.g. hierarchical rou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7—Interaction among intermediate nodes, e.g. hop by ho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04L47/2408—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for supporting different services, e.g. a differentiated services [DiffServ] type of servi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04L47/2441—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relying on flow classification, e.g. using integrated services [IntServ]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04L47/245—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using preemp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04L47/2491—Mapping quality of service [QoS] requir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9—Credit bas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2—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reservation actions during connection setup
- H04L47/724—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reservation actions during connection setup at intermediate nodes, e.g. 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 [RSV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4—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measures in reaction to resource unavailability
- H04L47/745—Reaction in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6—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e.g. in-call renegotiation requested by the user or requested by the network in response to changing network conditions
- H04L47/765—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e.g. in-call renegotiation requested by the user or requested by the network in response to changing network conditions triggered by the end-poi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8—Architectures of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83—Distributed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bandwidth brokers
- H04L47/785—Distributed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bandwidth brokers among multiple network domains, e.g. multilateral agreements
- H04L47/786—Mapping reservation between domai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82—Miscellaneous aspects
- H04L47/822—Collecting or measuring resource availability dat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82—Miscellaneous aspects
- H04L47/829—Topology bas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网络通信中实现资源分配的系统及其方法,本发明采用将通信网络划分为多个QOS域进行管理的方法,有效的解决了端到端QOS问题。本发明仅在与源/目的终端相连的QOS域的边缘设备维护端到端的路径信息,而在其它设备上只维护Edge-to-edge(边缘到边缘)的聚合业务流资源预留信息,大大减小了这些网络节点上维护的业务流状态信息,及网络节点上信令协议处理、存储的开销。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通信中实现资源分配的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针对网络通信中特定业务通常会有特定传输需求。为了控制网络资源满足特定业务的传输需求,如限制骨干网上FTP(文件传输协议)使用的带宽,给数据库访问较高的优先级,实现ISP(网络服务供应商)提供不同的传送语音、视频或其他实时业务,以及为时间敏感的多媒体业务提供带宽和低时延保证等。
为此出现了网际协议服务质量(IP Quality of Service,IP QOS)技术,IP QOS是指IP(网际协议)网络提供服务的能力,即在跨越FR(帧中继)、ATM(异步传输模式)、Ethernet(以太网)、SDH(同步数字序列)等多种底层网络的IP网络上,为特定的业务流提供其所需要的服务的能力;通常衡量IP QOS的技术指标包括:
带宽/吞吐量:指网络的两个节点之间特定应用业务流的平均速率;
时延:指数据包在网络的两个节点之间传送的平均往返时间;
抖动:指时延的变化;
丢包率:指在网络传输过程中丢失报文的百分比,用来衡量网络正确转发用户数据的能力;
可用性:指网络可以为用户提供服务的时间的百分比。
为实现通信网络端到端的QOS功能,通常需要每个网络元件如路由器、以太网交换机等,可以对报文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别的报文提供不同的处理,队列管理和调度来满足不同业务要求的不同服务质量,流量监管和流量整形限制和调整报文输出的速度,并确定是否允许用户信息流使用网络资源。
IP QOS包括基于资源预留协议(Resource Reserve Protocol,RSVP)的集成服务(Integrated Service,IntServ),这是一种端到端基于流的QOS技术,该技术两端应用程序在通信前,需要根据业务类型及对网络资源的要求,通过带外的RSVP信令建立端到端的通信路径,沿途的每一个路由器都需要记录每一个业务流的状态信息,并提供相应的服务确保。
为了寻求扩展性和简易性,IETF组织又推出了区别服务(DifferenceService,DiffServ)技术,这是一种基于类的QOS技术,主要用于骨干网,该技术在网络入口处根据服务要求对业务进行分类、流量控制,同时设置报文的DSCP(Diffrence Service Code Point,区分服务编码点)域;在网络中根据实施好的QOS机制来区分每一类通信,并提供包括资源分配、队列调度、分组丢弃策略等针对每一跳行为(Per Hop Behave,PHB),DiffServ域中的所有节点都将根据分组的DSCP字段来遵守PHB。
为了结合上述IntServ和DiffServ的优点,便产生了IntServ overDiffServ(集成服务叠加区分服务)模型,该模型假设通信网络两端支持IntServ/RSVP,但在端到端的路径上,有一些域不支持IntServ/RSVP,而假设为DiffServ域。DiffServ域被看作是IntServ域中的虚连接,基于流的RSVP在DiffServ域内被透传到另外一端,在端到端建立了带宽预留。如图1的示,从源终端到DiffServ域入口和DiffServ域出口到目的这两段是有保证的,但在DiffServ域内是为聚合业务流进行带宽保证,对于单个流可能得不到足够的保证。为了克服这一现象,需要DiffServ域支持AggregateRSVP(聚合资源预留协议)。
Aggregate RSVP在DiffServ域入口节点上收集基于流的RSVP请求,将这些请求聚合后,向DiffServ域出口节点请求一个总的带宽。当有新的RSVP请求或撤销请求时,Aggregate RSVP动态的调整DiffServ域边缘之间预留的带宽。由于总带宽恰好是各个流的带宽的总和,因而能够提供端到端的QOS保证。
尽管IntServ over DiffServ技术可以实现通信网络资源的合理分配,但仍然存在以下的缺点:
(1)该技术仅适用于IP网络,与RSVP紧密耦合,适用范围有限;
(2)该技术仅适合汇聚模型,对于对等模型不合适;
(3)数据业务流汇聚为哪个聚合流完全由网络决定,同应用终端没有交互,网络要维护管理大量的与资源分配的策略信息;
(4)没有聚合带宽预分配机制,而是采用了第一个应用流触发建立的机制;
(5)在主机同Aggregator(聚合点)/De-Aggregator(去聚合点)之间没有聚合带宽分配机制;在Client(客户)/Server(服务器)模型中,同Server相连的Aggregator/De-Aggregator需要支持大量的基于数据业务流的队列;
(6)没有资源抢占机制。
随着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技术的出现,人们开始尝试利用MPLS技术解决业务传输的QOS问题;包括MPLS DiffServ和MPLS TE。MPLS与DiffServ的结合称为MPLS DiffServ(或称为MPLS CoS),该过程为在网络边缘聚合DSCP或标签(Label)、在网络核心处理基于DSCP的PHB或基于Label的转发。而MPLS TE利用了标签交换协议(LSP)支持显示路由的能力,在网络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将网络流量合理引导,达到实际网络流量负载与物理网络资源相匹配,从而改善网络的QOS。
而DS-Aware TE为基于MPLS的一种间接QOS技术,它通过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对路由过程的有效控制使得网络资源得到最优的利用。由于MPLS结合了二层和三层技术,对解决流量工程具有自然的优势。MPLS流量工程通过约束路由对满足流量中继的一套约束参数的要求的可能路径的自动搜索,优化网络性能。MPLS LSP在建立时,携带一些约束条件,比如带宽,亲和属性等,通过受限路由计算,建立一条符合要求的路径。
但是,如图2所示,如果所有EF(加速转发)类型的LSP带宽总和超过了总带宽的50%,时延将会超过M1ms,当时延超过M1ms时则达不到业务传输的要求。所以需要严格控制EF业务带宽不能超过50%的比例。如图3所示,假设AE之间是200M带宽。E,C,F,D之间都是100M带宽,在AEFD之间通过受限路径计算已经建立了20M的EF业务流,如果还想建立一条从A到D的20M的EF类型业务流,但是在A点计算时,发现AEFD之间的带宽满足要求,而且是最优的,因为在计算受限路由时,无法知道E点建立的EF业务流是否已经超过其总带宽的50%,A点只知道E点到F点之间还有80M带宽。所以可能导致E点建立的EF类型的LSP不能够保证时延。解决的方法是对现有的MPLS TE(多标签协议交换流量工程)进行扩展,即MPLS DS-Aware TE(基于区分服务敏感的流量工作的多标签交换协议),将E点的资源占用信息告诉A点。
MPLS DS-Aware TE的基本思想是在原来MPLS TE的基础上,加强基于类别这一约束条件,即在MPLS DS-Aware TE域中的各个节点分别根据用户设置类别的资源情况和使用情况,通过IGP(内部网关协议)互相扩散,MPLS信令协议在建立连接时,不仅指明带宽,还指明业务类型,是EF还是AF(确保转发)1业务,要求资源属于的类别,这样网络资源根据用户的要求得到最优的利用。
但现有的DS-Aware TE仍存在以下缺点:仅适用于MPLS网络;只解决了单个AS(自治系统)的QOS问题,而对于跨AS的QOS问题却无法解决;并且对于端到端的QOS问题该技术也无法解决,同时该技术不支持组播的资源请求,限制了使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网络通信中实现资源分配的系统及其方法,以解决网络通信中端到端的QOS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网络通信中实现资源分配的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QOS)自治系统,即QOS域,每个QOS域内设置独立的资源分配方案,在一个或多个QOS域预留的资源的基础上实现针对数据业务流端到端的资源分配。
所述的QOS域进一步包括:
QOS域边缘设备:位于QOS域边缘,与数据业务流来源、目的地或其它QOS域连接,负责在域间和域内为根据数据业务流生成的聚合业务流建立资源预留路径,并维护聚合业务流的状态;
QOS域核心设备:位于QOS域内部,负责在域内为聚合业务流建立资源预留路径。
所述的QOS域可以与网络中路由的自治系统(AS)或域(AREA)重合,也可以不重合。
所述的QOS域还包括:
策略服务器:每个QOS域设置一个策略服务器,维护着与该QOS域相关的资源分配方案,即与QOS域的边缘设备和QOS域的核心设备配合,为聚合业务流分配资源。
该系统还包括应用终端,所述的应用终端进一步包括:
源终端:产生需要向外发送的数据业务流,并针对该数据业务流向QOS域边缘设备发送资源请求消息;
目的终端:负责最终接收发送来的数据业务流,即为数据业务流的目的地端。
一种基于上述系统实现的网络通信中实现资源分配的方法,为:将通信网络划分为若干个QOS域,在不同的QOS域内部、QOS域之间及应用终端与通信网络之间分别确定资源分配方案,实现针对各聚合业务流的资源分配,并在此基础上实现针对数据业务流端到端的资源分配。
所述的聚合业务流为:在QOS域的入口边缘设备中根据各数据业务流承载的信息分类合并后生成的业务流,所述的QOS域的入口边缘设备为数据业务流进入QOS域时经过的QOS域的边缘设备;所述的多个聚合业务流间是通过不同的聚合业务流标识进行区分的,该标识是由QOS域的入口边缘设备确定。
第一种实现该方法的步骤包括:
a、应用源终端针对需要发送的数据业务流向QOS域的入口边缘设备发送资源请求消息;
b、该资源请求消息依次经过各个QOS域的入口边缘设备和QOS域的出口边缘设备,并将经过的各个QOS域的边缘设备标识依次加入资源请求消息的边缘设备列表中,所述的QOS域的出口边缘设备为数据业务流输出QOS域时经过的QOS域的边缘设备;
c、在与数据业务流的目的终端相连的QOS域的边缘设备保存边缘设备列表,并继续将资源请求消息发送给目的终端;
d、目的终端向发来资源请求消息的源端返回资源分配消息;
e、接收资源分配消息的QOS域的边缘设备根据保存的的边缘设备列表确定分配资源的路径,并沿着确定的分配资源路径发送针对数据业务流的资源分配消息,在经过的QoS边缘设备上判断同相邻的QoS边缘设备间聚合业务流资源预留的情况,并进行必要的调整,最终将资源分配消息返回至应用源终端。
所述的步骤e进一步包括:
e1、接收资源分配消息的第一个QOS域的边缘设备为目的终端与QOS域的边缘设备间分配资源,并在资源分配消息中附加该QOS域的边缘设备保存的边缘设备列表,继续转发该资源分配消息;
e2、资源分配消息每经过一个QOS域的边缘设备时,检查边缘设备列表中的相邻的QOS域的边缘设备标识,并判断该QOS域边缘设备与与其相邻的QOS域边缘设备间是否存在足够的资源,如果有,则继续转发该资源分配消息,并执行步骤e4,否则,执行步骤e3;
e3、触发针对聚合业务流的资源分配过程进行资源的分配,并继续转发该资源分配消息;
e4、与应用源终端相连的QOS域的边缘设备接收上述资源分配消息,进行资源的分配,并去除资源分配消息中的边缘设备列表,再将资源分配消息转发给应用源终端;
e5、应用源终端接收资源分配消息,并分配资源。
步骤e2所述的触发针对聚合业务流的资源分配过程进行资源的分配为:
如果与该QOS域的边缘设备相邻的QOS域的边缘设备是下一跳,则该QOS域的边缘设备向下一跳的QOS域的边缘设备发送聚合业务流资源请求,并由下一跳的QOS域的边缘设备进行聚合业务流资源的分配,并返回聚合业务流资源分配消息;
如果与该QOS域的边缘设备相邻的QOS域的边缘设备是上一跳,则由该QOS域的边缘设备进行聚合业务流资源的分配,并将聚合业务流资源分配消息和数据业务流资源分配消息同时发送给上一跳QOS域的边缘设备;对于IP网络,这两个消息可以承载于同一报文中;
所述的上一跳或下一跳均为基于数据业务流发送方向上的上一跳或下一跳。
该方法还包括:QOS域中的核心设备收到数据业务流的资源请求、资源分配消息后,透传该消息。
所述的针对聚合业务流的资源请求、资源分配消息包括:聚合业务流的源地址、目的地址、聚合业务流标识和流量参数描述。
第二种实现该方法的步骤包括:
a11、终端应用向相邻的QoS域的策略服务器发起数据业务流资源请求;
b11、该策略服务器确定数据业务流的聚合流标识,并计算这个数据业务流在本QoS域内的路径、及下一个QoS域,并将资源请求转发给下一个QoS域的策略服务器;
c11、经过各个QoS域的策略服务器同样处理后,在同目的终端相连的QoS域,其策略服务器向目的终端转发数据业务流请求消息;
d11、目的终端上,确定能够分配给这个数据业务流的资源,并向策略服务器返回分资源配消息;
e11、策略服务器在经过本QoS域的路径节点上分配聚合业务流资源,并向数据业务流发送方向上的上一个QoS域的策略服务器转发数据业务流资源分配消息;
f11、应用源终端接收资源分配消息,并分配资源。
所述的针对数据业务流的资源请求、资源分配消息包括:数据业务流的源地址、目的地址、流标识、聚合业务流标识、流量参数描述以及QOS域的边缘设备列表。
所述的步骤a或步骤a11还包括:在所述的各QOS域的入口处确定该资源请求消息可以接受。
所述的策略服务器是根据所在的QOS域的拓扑信息和资源占用状况确定资源分配方案。
所述的聚合业务流的资源分配方法包括:
等量分配的方法:分配的资源量等于聚合业务流请求的资源量;
增量分配的方法:以一定的粒度为单位进行资源的分配,分配的资源量大于或等于聚合业务流请求的资源量,每个粒度确定了一个固定的资源量。
所述的QOS域的边缘设备是通过判断一个数据业务流的上一跳/下一跳接口所属的QOS域是否相同确定的。
该方法还包括:优先级高的聚合业务流抢占优先级低的聚合业务流已分配资源的处理过程,即当优先级高的聚合业务流产生资源请求时,如果预分配的资源不够,则可以抢占优先级低的聚合业务流已经预分配但不在使用的资源进行该优先级高的聚合业务流的资源预分配。
该方法还包括:释放为聚合业务流分配的资源的处理过程,判断确定释放的资源累计达到设定的资源量时,才释放为该聚合业务流分配的资源。
该方法中不同的QOS域中可以采用不同的域内资源分配方法,所述的资源分配方法包括基于信令的资源分配方法和基于策略服务器的资源分配方法。
该方法还包括:应用源终端定期向目的终端发送路径探测消息,与目的终端相连的QOS边缘设备或策略服务器上保存边缘设备列表,检测数据业务流的路径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发生变化,则建立新的资源分配,并撤销旧的资源分配,否则,不做处理。
该方法还包括:当QoS域内聚合业务流的路径同数据业务流经过该QoS域的路径不相同,或当所述的QOS域中存在多条等价路径时,需要在QOS域的入边缘设备与出口边缘设备间建立隧道,并在数据业务流的发送过程中强制通过建立的隧道转发。
该方法还包括预分配资源的统计调整过程,该过程具体包括:周期根据聚合业务流的平均速率、时延参数值对预分配资源进行调整。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采用将通信网络划分为多个QOS域进行管理的方法,有效的解决了端到端QOS问题,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本发明仅在与源/目的终端相连的QOS域的边缘设备维护端到端的路径信息,其它各QOS域的边缘只维护Edge-to-edge(边缘到边缘)的聚合业务流资源预留信息,大大减小了其它网络节点上维护的业务流状态信息,及网络节点上信令协议处理、存储的开销;而在整个网络中转发处理是基于DiffServ的,基于每个Edge-to-edge的聚合业务流甚至是每个聚合业务流本身进行调度,因此所需要的队列数目比IntServ方式大大减少,减少了网络节点上所要聚合业务流状态信息;
QOS域之间采用了peer-to-peer(对等对等网络)模式,因此本发明可以既可以适应对等的网络模型,也适用于分层的网络模型;
允许不同的QOS域采用不同的域内资源分配方式,而只要求端到端之间采用'的方式,方便不同网络间的互连,扩展了本发明的适用范围;
边缘节点上通过动态协议获得数据业务流的标识方式,这种标识只需要IP五元组信息,而不需要应用层的信息,因此流分类实施简单,配置工作量小;
本发明中高优先级的聚合业务流可以抢占为低优先级聚合业务流预分配的资源,保证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又不会影响已经分配了资源的数据业务流;
采用预分配资源、增量分配资源等方式,有效的减少了资源分配、释放的频率,信令协议开销小,网络稳定;
由于采用了在下一跳边缘设备上进行分配资源的方式,可以支持组播的资源请求,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加快资源预留路径的建立;
本发明在大多数情况下,QOS域的边缘设备间有足够的资源,不需要域内资源分配机制工作,端到端资源分配只需要QER做处理,因此路径平均建立时间较快。
附图说明
图1为基于差分服务的集成服务模型示意图;
图2为差分服务敏感的流量工程技术方案的资源分配曲线图;
图3为基于差分服务敏感的流量工程技术的组网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1;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方法的过程意图;
图6为图4中策略服务器的工作过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解决了网络通信中数据业务流端到端的QOS问题,本发明可以称为Class Based Intergated Service(CB-IntServ,基于类的集成服务)。它将IntServ的控制平面同DiffServ的转发平面结合起来,能够在各种规模、各种拓扑的网络中为数据业务流提供端到端的QOS保证,不仅在一个域内,而且可以跨域、跨AS实现。
为每个数据业务流提供端到端QOS保证并不意味着一定要采用基于流的端到端路径,对于单个网络设备来说,只要为通过它的数据业务流预留足够的资源就可以了;即资源预留可以被聚合,这是因为在预留资源的情况下,同类数据业务流采用多个QOS队列调度的效果同采用一个队列调度的结果是基本一样的;但对于不同的业务类别因为有不同的QOS要求和不同的流量模型,因此需要对不同业务类别的资源进行区别对待。
为了确定单个网络设备需要预留的资源量,需要将数据业务流的资源请求通知到发送路径上的每个节点,即网络设备上,该功能可以通过信令实现,也可以通过策略服务器实现,还可以采用其它方式实现。
类似于单个网络设备的情况,可以设想,在网络中的一个片断,为每种业务类别在这个片断的边缘之间预留资源,只要资源足够,就可以保障通过这个片断的每个数据业务流的QOS,同样为了确定某一个片断需要预留的资源量,需要将数据业务流的资源请求通知到每个片断。
资源预留一般包括两个阶段,即资源请求阶段和资源分配阶段,在RSVP中,是先进行资源请求,再进行资源分配,对于一个单独的数据业务来说,如果进行资源预分配,则将浪费大量的网络资源,并导致信令的频繁交互,影响网络的稳定性;但对于聚合后的类,即聚合业务流来说,由于统计复用的原因,聚合后所有的流数据业务流并发的概率很小,而且聚合业务流的数目是有限的,从而使对聚合业务流的资源预分配成为可能,且可在预分配资源无法满足使用的情况下动态增加资源量。
本发明所述的网络通信中实现资源分配的系统的具体包括:多个QOS自治系统(QOS Autonomous System),QOS自治系统简写为QOS-AS,或称为QOS域,每个QOS域是单独管理的,且在一个QOS域中采用统一的QOS策略;QOS-AS可以与网络中路由的自治系统(AS)或域(AREA)重合,但也可以不重合,且最简单的QOS-AS可以退化为一台设备及其接口。
QOS-AS内部可以多种协议实现,如IP、ATM、FR、MPLS、Ethernet(以太网)或者超量带宽,对外界透明。下面以IP网络为例对本发明作进步说明,本发明所述的QOS域包括:
QOS边缘设备:QOS边缘设备(QOS Edge Router,QER)为位于QOS-AS边缘的设备,连接应用终端或其它QOS-AS;负责整个QOS-AS的分类、标记、策略、整形等工作;另外,它还是QOS域内信令的起始和终结点,负责在边缘之间为聚合业务流建立资源预留路径,维护聚合业务流的状态;
QER同其它QOS-AS或应用终端相连时,同另外一个域的QER或应用终端间可以运行某种信令协议,负责在它们之间进行资源预留;当QER同应用终端直接相连时,称为QOS应用边缘设备(QOS Application EdgeRouter,QAER),QAER需要保存数据业务流的状态;
QER可以同时是两个QOS-AS的边缘设备,这时候QER上的链路属于不同QOS-AS,它虚拟为两个QER;
若边缘设备连接异种网络类型(如ATM)的QOS-AS,还负责不同网络QOS参数的映射。
QOS核心设备:QOS核心设备(QOS Core Router,QCR)位于QOS-AS的内部;由于QER已经完成了分类、标记、策略、整形等工作,QCR只负责消息的转发,运行QOS域内信令协议,在QER间建立聚合业务流的资源预留路径,并保留聚合业务流的状态。
QCR和QER都是针对某个数据业务流而言的,某一物理设备可能同时是一些数据业务流的QCR和其它一些数据业务流的QER。
应用终端:应用终端包括服务器、PC机、PDA、手机等各种智能终端,为数据业务流的来源或目的地,应用终端通过QAER向网络发送资源请求消息,如果满足,则进行有QOS保障的通信;如果通信是双向的,应用终端同时是一个发送者和接收者,在两个方向上请求或预留资源,且应用终端可以使QAER能够唯一的识别它,如根据应用终端发送消息的地址或端口信息等唯一识别某一个应用终端。
策略服务器:应用终端向网络主动申请资源,网络必须按照某些策略,如费用、安全等,来决定是否为其分配资源;在数据业务流数目较小时,可以在QAER上实现该功能,但当网络、用户的规模扩大后,就需要策略服务器(Policy Server,PS)来处理;另外,策略服务器也可以主动配置QOS域的边缘设备,为聚合业务流分配资源,策略服务器是根据QOS域的拓扑信息和链路资源占用状况进行资源分配的。
解决网络通信的QOS的根本途径是保证数据业务流端到端的带宽等资源,在本发明所述的网络通信中实现资源分配的方法,采用了分域保证、预先分配、动态调整(包括增量分配、统计调整)等技术解决QOS问题,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具体包括在QOS域内、QOS域间、应用终端和网络之间的资源分配方案,其中:
QOS域内资源分配方案:在QOS域的边缘设备上将数据业务流聚合为有限数目的聚合业务流,如DiffServ体系所定义的EF(ExpeditedForwarding,加速转发)、AF(Assured Forwarding,确保业务)等,在QOS-AS的边缘到边缘(Edge-to-Edge)之间为聚合业务流分配资源,相当于在QOS域的边缘设备间建立了一个专用的聚合业务流通道;
同时需要为聚合业务流确定唯一的标识,标识方法可以是IPv4/v6的DSCP(DiffServ Code Point,区分业务编码点)、IPv6的flow-label、MPLS的EXP、Ethernet的802.1p等,在跨越异种网络时需要进行相互的映射;
资源分配方法可以通过信令实现,也可以根据策略服务器实现;
对QOS域内信令协议的要求是:
1、起始和终结在QER上;
2、在路径经过的QCR上运行;
3、具有请求、分配、撤销、确认、错误报告等消息;
4、请求消息中携带的数据包括源QER、目的QER、聚合业务流标识、流量参数描述等;
5、分配消息中携带的数据包括源QER、目的QER、聚合业务流标识、确认或修改后的流量参数描述等;
6、支持增量分配,也就是在原来分配资源的基础上,以一定的粒度为单位增加或减少某个聚合业务流的资源;
7、资源抢占,高优先级的聚合业务流请求能够抢占低优先级聚合业务流不在使用的资源;
8、基于传输层协议来保证可靠传输;
9、支持组播;
10、路径上每个节点维护聚合业务流状态。
对策略服务器的要求是:
1、可以从QOS域中的网络设备动态的获得其链路状态(即QOS域的拓扑信息),及QOS域的网络资源使用、资源空闲情况;
2、计算edge-to-edge(边缘到边缘)间满足资源请求的路径;
3、配置路径上的每个节点预留的资源量。
资源分配需要网络节点(传输路径上的网络设备)的支持,如果网络设备的能力足够,可以为每个<源QER、目的QER、聚合业务流标识>三元组预留资源,并基于三元组进行分类、调度等工作;如果设备的能力有限,可以为每个聚合业务流标识预留资源,并基于聚合业务流进行分类、调度工作。上述两种方式中,各网络节点都需要维护<源QER、目的QER、聚合业务流标识、预留资源>信息。
QOS域间资源分配:在域内为聚合业务流分配资源,预留资源后,形成了一个edge-to-edge的通道,但要完成end-to-end(端到端)的资源预留,还需要将多个域的edgee-to-edge通道连接起来,这时候就要在QOS域间分配资源,QOS域间资源分配和QOS域内资源分配结合起来,可以在整个网络的edge-to-edge间建立一个资源预留的通道;
同样,对于QOS域间资源分配可以是基于信令实现,也可以采用策略服务器实现;
对域间信令协议的要求是:
1、只在QER之间运行,不需要在QCR之间、QCR同QER之间运行;
2、当QER同时是两个QOS域的QER时,不需要预留资源;
3、具有请求、分配、撤销、确认、错误报告等消息;
5、请求消息中携带的数据包括源QER、目的QER、聚合业务流标识、流量参数描述等;
6、分配消息中携带的数据包括源QER、目的QER、聚合业务流标识、确认或修改后的流量参数描述等;
7、支持增量分配,也就是在原来分配资源的基础上,以一定的粒度为单位增加或减少某个聚合业务流的资源;
8、资源抢占,高优先级的聚合业务流请求能够抢占低优先级聚合业务流不在使用的资源;
9、协议基于某种传输层协议来保证可靠传输;
10、支持组播;
11、QER上维护聚合业务流状态。
对策略服务器的要求是:
1、每个QOS域有自己的策略服务器,不需要整网通过同一个策略服务器来管理;
2、策略服务器之间交换各自域内edge-to-edge的资源预留、资源空闲情况;
3、能获得两个域的QER间的资源使用情况;
4、在一个QOS域的策略服务器计算其edge-to-edge资源路径后,通知下一个QOS域的策略服务器;
5、每个域的策略服务器负责配置全网edge-to-edge路径上落在本域内的各个节点。
如果QOS域支持,可以为每个<源QER、目的QER、聚合业务流标识>三元组预留资源,并基于三元组进行分类、调度等工作;如果QOS域能力有限,可以为每个聚合业务流标识预留资源,并基于聚合业务流进行分类、调度工作。
应用终端-网络资源分配:当整个网络edge-to-edge的资源预留通道建立起来后,最终要解决数据业务流end-to-end的资源分配,还需要在应用终端-网络之间进行资源分配,并调整网络edge-to-edge的资源预留;
应用终端-网络的资源分配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为聚合业务流分配资源,第二种是为数据业务流分配资源,第一种方式作为实现第二种方式的一个步骤,即预分配;
第一种方式,为聚合业务流进行资源分配,同域间资源分配机制是类似的,分配的资源由于是针对聚合业务流的,远端应用的目的地址是无法确定的,并不是end-to-end的预留;针对聚合业务流的资源分配方法有两种,一种为QAER主动分配资源,另一种为应用终端通过策略服务器向QAER请求资源。QAER主动分配的情况下,主机不参与,只在QAER上分配聚合业务流资源,此时QAER可以看作是一个代理。通过策略服务器的方式下,主机可以通过带外、带内机制向策略服务器进行请求,成功后,策略服务器通知QAER分配资源;
第二种方式是为数据业务流进行资源分配,是end-to-end资源分配的一部分;因为应用终端的方式多种多样,数据业务流的时间可长可短,因此分配方式采用动态的端到端信令协议,端到端信令协议的要求是:
1、可以在应用终端-QAER之间运行,也可以在应用终端-应用终端之间直接运行;
2、QER需要感知这种协议,并进行相应处理,但QER间透传端到端信令协议的消息;
3、具有请求、分配、撤销、确认、错误报告等消息;
4、请求消息中携带的数据包括源地址、目的地址、流标识、建议的聚合业务流标识、流量参数描述、已经经过的QER列表等;
5、分配消息中携带的数据包括源地址、目的地址、流标识、分配的聚合业务流标识、确认或修改后的流量参数描述、端到端之间的QER列表等;
6、请求消息在网络中传输时,所经过的节点识别自己是否是QER,如果是,将自己的ID加入消息中的QER列表;
7、在QER-应用终端之间的请求/分配消息中,去除QER列表;
8、当端到端分配消息返回一个QER时,它负责检查同另一个QER间的聚合业务流是否分配了足够的资源,如果不够,则触发域内/域间信令协议,在这两个QER间进行增量资源分配;
9、与源相连的QER负责决定应用的聚合业务流类别,可以根据请求消息中所建议的类别,也可以重新指定;
10、周期性重发请求消息,探测端到端路径所经过的QER是否发生了变化;
11、协议基于某种传输层协议来保证可靠传输;
12、支持组播;
13、可以同域间资源分配协议是同一个协议,但在应用-QER间、QER间使用时,具体工作方式有所区别;
14、同域内资源分配协议能够方便的区分开来;
15、只有QAER维护数据业务流状态,在与目的连接的QAER状态中包括QER列表,其它QER不维护数据业务流状态。
上面所述的针对数据业务流的资源分配是end-to-end的资源分配过程,而针对聚合业务流的资源分配为包括应用终端-QAER间、QOS域内、QOS域间三种方式,且为分段进行资源分配的,这两种资源分配机制结合起来,完成整个网络的QOS资源分配过程。
为了简化实现,端到端信令协议和QOS域间协议可以采用同一个协议,即一个协议同时传输数据业务流和聚合业务流消息,但在不同的应用环境中表现为数据业务流或聚合业务流资源分配协议。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即End-to-end资源分配的完整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图中的APP1为源终端,APP2为目的终端,R1至R4为四个QOS域的边缘设备,PS1为服务质量域1(QOS-AS1)的策略服务器,PS2为服务质量域2(QOS-AS2)的策略服务器;针对图4所示的网络结构的资源分配过程如图5所示,包括:
步骤1:源终端APP1发起资源请求,消息中包括源地址<APP1>、目的地址<APP2>、流标识<Source Port、Dest Port、Protocol>、建议的聚合业务流标识<DSCP1>、流量参数描述等;
步骤2:在与源终端APP1直接连接的边缘设备R1上,首先同策略服务器PS1交互,判断这个请求是否能够接受,如果拒绝,返回请求失败消息;如果允许,确定聚合业务流标识为DSCP2,该标识可以同DSCP1相同,也可以不同;再检查在源终端APP1-边缘设备R1间是否有足够的聚合业务流DSCP2资源,如果不够,返回请求失败消息,否则将边缘设备R1的ID加入资源请求消息中的QER列表,并继续前向转发该资源请求消息;
步骤3:资源请求消息经过边缘设备R2时,根据自己的上一跳或下一跳接口属于不同的QOS-AS确认自己是这个数据业务流的QER,将自己的ID加入请求消息的QER列表,继续转发该资源请求消息;
步骤4:在边缘设备R3上,由于进入了一个新的QOS域,因此边缘设备R3同QOS-AS2域的策略服务器PS2交互,判断是否接受资源请求,如果拒绝,返回资源请求失败消息,否则转发请求消息;
步骤5:在与目的终端APP2直接连接的边缘设备R4上,根据下一跳接口同目的终端相连,确认自己是这个数据业务流的QAER,将自己的ID加入请求消息的QER列表,同时判断在边缘设备R4-目的终端APP2间是否有足够的聚合业务流资源,如果没有,向源终端APP1返回请求失败消息,否则将QER列表保存在本地,去除QER列表后将请求转发给目的终端APP2;
步骤6:目的终端APP2确定能够分配给该数据业务流的资源,向源终端APP1返回分配消息;
步骤7、8:在边缘设备R4上分配边缘设备R4-目的终端APP2间的聚合业务流资源,附加上QER列表后转发资源分配消息,同时判断边缘设备R4与边缘设备R3间是否存在足够的资源,如果存在,则向边缘设备R3发送数据业务流的资源分配消息,否则在边缘设备R4上触发与边缘设备R3间的聚合业务流分配过程,并同时向边缘设备R3发送数据业务流资源分配消息和聚合业务流资源分配消息,在IP网络中,这两种消息可以合并在一个协议包中发送,且当资源分配消息到达边缘设备R3时将边缘设备R4标识从QER列表中弹出;
如果在边缘设备R4-边缘设备R3间的某个节点不能满足资源分配,则向边缘设备R4发送聚合业务流分配失败消息,并向边缘设备R3发送聚合业务流请求失败消息,边缘设备R4收到失败消息后,向目的终端APP2发送端到端分配失败消息;
步骤9、10、11:分配消息经过边缘设备R3、边缘设备R2、边缘设备R1时,均需从QER列表中弹出前一个QER标识,并分别检查自己同上一个或下一个QER之间是否有足够的预留资源,如果有,则向源终端APP1转发分配消息,如果没有,则触发域内、域间信令协议分配资源,如果分配成功,这个QER向源终端APP1继续转发端到端的分配消息,如果分配失败,这个QER向源终端APP1发送请求失败消息,并向目的终端APP2发送分配失败消息;
如果在QOS域的QER上没有记录与数据业务流传送方向的上一个QER间的聚合业务流资源预留状态,则聚合业务流资源的调整方法与步骤7、8所述的聚合业务流资源的调整方法有所不同,参见步骤12、13、14,具体为:在边缘设备R1上,检查同边缘设备R2间是否有足够的资源,如果有,去除QER列表向源终端APP1发送端到端的分配消息,如果没有,则向边缘设备R2发送聚合业务流资源分配消息,收到边缘设备R2发来的资源分配消息后,去除QER列表向源终端APP1发送端到端的分配消息,这种资源分配方式可以支持组播的资源分配,并可以加快资源预留路径的建立;
步骤15:在源终端APP1上,分配针对数据业务流的资源,完成端到端的资源分配过程。
下面对本发明所述的方法中策略服务器的具体工作过程结合附图进行描述,如图6所示:在每个QOS-AS内各有一个策略服务器,分别称为策略服务器PS1和策略服务器PS2;策略服务器PS1和策略服务器PS2相互交换各自所属的QOS-AS、所管理的边界节点等信息,收集QOS域内各个节点的资源分配信息,且策略服务器PS1和策略服务器PS2分别在域内、QER同应用终端间为聚合业务流分配资源,并且相互协同,在QOS域间为聚合业务流分配资源;具体过程包括:
1、源源终端APP1向策略服务器PS1发起资源请求,消息中包括源地址<APP1>、目的地址<APP2>、流标识<Source Port、Dest Port、Protocol>、建议的聚合业务流标识<DSCP1>、流量参数描述等。目的地址为目的终端APP2;
2、策略服务器PS1确定聚合业务流标识为DSCP2,可以同DSCP1相同,也可以不同,通过查询域内节点的路由表等信息,得知路径要进入QOS-AS2,向策略服务器PS2转发请求消息;
3、策略服务器PS2通过查询域内节点的路由表等信息,得知目的终端APP2同这个域直接相连,向目的终端APP2转发请求消息;
4、在目的终端APP2上,确定能够分配给这个流的资源,向策略服务器PS2返回分配消息;
5、策略服务器PS2查在边缘设备R3-边缘设备R4间间是否有足够的资源,如果不够,进一步检查是否有剩余的资源,如果不够,向策略服务器PS1发送请求失败消息,向目的终端APP2发送分配失败消息;如果足够,在边缘设备R3-边缘设备R4间为聚合业务流增量分配资源,并向策略服务器PS1转发分配消息;
6、策略服务器PS1上的处理同策略服务器PS2;
7、源终端APP1上,分配资源。
本发明所述的方法中对单个IP QOS域的简化处理过程为:
在图7所示的单个IP QOS域中,上述的过程可以进行简化,主要表现在端到端信令协议和域内资源分配协议和并为一个协议,且不需要纪录QER列表,具体的工作过程如下:
1、源终端APP3发起资源请求,消息中包括源地址<APP3>、目的地址<APP4>、流标识<Source Port、Dest Port、Protocol>、建议的聚合业务流标识<DSCP3>、流量参数描述等;
2、在与源终端APP3直接连接的边缘设备R5上,确定聚合业务流标识为DSCP4,可以同DSCP3相同,也可以不同;
3、在边缘设备R5与边缘设备R6间的节点上透传端到端请求;
4、在边缘设备R6上,记录数据业务流的标识以及对应的聚合业务流标识;
5、目的终端APP4上,确定能够分配给这个流的资源,向源终端APP3返回分配消息,消息中包含应用地址<APP3>、目的地址<APP4>、流标识<Source Port、Dest Port、Protocol>、分配的聚合业务流标识<DSCP4>、确认的流量参数描述等;
6、在边缘设备R6-边缘设备R5间的整个路径上,为这个聚合业务流分配资源,如果不够,向源终端APP3返回资源请求失败消息,向目的终端APP4发送分配失败消息;
7、在边缘设备R5上,记录数据业务流的标识以及对应的聚合业务流标识;
8、在源终端APP3上为数据业务流分配资源。
本发明所述的方法还包括端到端路径发生变化的处理过程:
当端到端的路径变化时,控制平面应当能够感知这种变化,并改变资源分配:
如果采用信令协议处理,参见图4,则处理方法如下:
1、在与目的终端APP2连接的QEAR即边缘设备R4的数据业务流状态中,保存QER列表信息;
2、源终端APP1周期性重发端到端请求消息,用于探测路径是否改变;
3、当请求消息到达与目的终端APP2直接相连的QAER即边缘设备R4时,有三种情况:1)这个QAER同上次所经过的QAER不同,记为边缘设备R4′;2)QAER同上次经过的QAER相同,但经过的QER列表不同;3)QAER相同,QER列表也相同;分别转4、5、6处理;
4、对于1)描述的情况,新的QAER即边缘设备R4′返回新的端到端分配消息,老的QAER即边缘设备R4由于超时,向源终端APP1发送分配撤销消息,向目的终端APP2发送请求撤销消息;
5、对于2)描述的情况,边缘设备R4生成新的流状态信息,然后向源终端APP1发送新的分配消息,包含新的QER列表;包含老的QER列表的流状态信息在超时后,向源终端APP1发送分配撤销消息;
6、对于3)描述的情况不做处理。
如果采用策略服务器处理,则处理方法如下:
1、在策略服务器PS1和策略服务器PS2中数据业务流状态中,保存这个数据业务流所经过的本QOS域内的QER;
2、源终端APP1周期性重发端到端请求消息,用于探测路径是否改变;
3、当请求消息经过策略服务器PS1到达策略服务器PS2时,策略服务器PS1和策略服务器PS2分别计算在本域内所经过的QER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有变化,则撤销在老的QER间的聚合业务流资源分配,并在新的QER间为聚合业务流分配资源;
4、策略服务器PS1和策略服务器PS2还协同计算跨域的一对QER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有变化,撤销老的QER间的聚合业务流资源分配,并在新的QER间为聚合业务流分配资源。
本发明所述的方法还包括聚合业务流资源调度的处理过程,具体包括以下三个处理过程:
预分配资源的统计调整过程:在初始化时,edge-to-edge的资源预先分配,从而在大多数情况下防止了频繁的信令交互和资源分配、释放;但如果预分配的资源不能满足聚合业务流的统计特性,这种机制就起不了应有的作用;因而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预分配资源的调整,这种调整相对于end-to-end信令来说,时间间隔较长;
调整可以通过手工、自动的方式进行调整;当发现长时间资源不足或过度时,进行调整。由此可见,调整的基础是进行edge-to-edge资源使用情况的测量,方式如下:
1 QER上记录每一对edge-to-edge的预分配资源;
2设定一个测量周期;
3计算这个周期内edge-to-edge的平均速率、时延等;
4在下一个周期调整资源,满足上一个周期的统计特征。在主机-QAER间调整带宽时,一般需要用户的参与,如用户通过带内、带外的方式来订购某种业务,网络为其分配相应的带宽。
增量调整过程:由于聚合的原因,edge-to-edge资源分配是增量的,也就是在原来分配资源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而不是像end-to-end那样更新资源。对于信令协议来说,为了同预分配资源的消息有所区别,请求、分配消息中要对它们进行区分;
为了进一步减少资源的频繁调度,可以采用增量分配的方法进行资源分配,在分配资源时,以一定的粒度为单位,称为资源粒度,每个资源粒度确定了一个固定的资源量,如可以确定每个粒度为100K,当请求分配的资源量为350K时,则为其分配4个粒度,以满足当前的资源请求,同时可能满足一定的后续的资源请求,即为当前聚合业务流分配大于或等于请求分配的资源量;
在资源释放时,如果一次释放的资源还没有达到这个粒度的边界,则聚合业务流并不释放资源,直到累计的释放资源达到这个粒度的边界。
资源抢占过程:由于edge-to-edge间为聚合业务流预分配了资源,当某个聚合业务流有新的资源请求时,如果预分配的资源不够,这时候可以抢占低优先级聚合业务流已经预分配的资源,来满足要求。顺序是从最低优先级起到自己的优先级为止;
抢占的资源释放后,从下一个优先级的聚合业务流开始,判断这个聚合业务流的当前资源是否小于预分配资源,如果小于,则将资源释放给它。
资源抢占的单位也是一个资源粒度。
对于退化为一台设备及其接口的QOS域,在单个设备上同样可以进行上述三种方式的处理。
本发明中在应用终端和网络之间进行资源请求时,携带了流标识,因此QAER可以通过它来识别一个流,并根据分配给它的聚合业务流标识,在识别流以后设置其优先级;在QAER上还要进行CAR(Commit AccessRate,承诺接入速率),确保数据业务流满足请求时所申明的流量特征。
本发明中本地资源调度需要发挥IP统计复用的优势,各个聚合业务流的预留资源可以动态共享,在一个处理周期中,高优先级没有使用的资源可以被低优先级所使用。
本发明中为了保证数据业务流路径同聚合业务流路径的重合,即保证数据业务流沿着预留路径进行传送,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方案实现:在一个QoS域内,数据业务流的路径是通过流的源地址、目的地址确定的,而聚合业务流的路径是通过两端的QER的地址确定的,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这两个路径有可能不重合,例如:
1、在路径的某个节点上实施了路由策略或策略路由,使得路由不是基于Metric(度量)的最佳路由,这种节点一般是ASBR(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或ABR(域边界路由器);
2、QOS域内存在多条等价路径,只在其中一条路径上做了资源分配,而另外路径没有分配资源;
对于第一种情况,如果QER同ASBR/ABR重合,域内没有实施路由策略/策略路由的节点,则可以保证这两种路径是重合的;如果QoS域内聚合业务流的路径同数据业务流经过该QoS域的路径不相同,则可以通过在QER之间建立隧道,并强制通过这两个QER的应用流都通过这个隧道转发来解决;
对于第二种情况,只能通过建立QER间的隧道加以解决。
本发明中涉及的端到端信令协议在工作过程中,还需要识别这个流的QER,具体方式如下:
在一个网络设备上,将其接口配置为3种类型:
a 用户接口:同用户连接,可以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一个没有部署QOS的网络相连;
b QOS域内接口:同QOS域内的某个节点直接相连,是默认配置;
c QOS域间接口:同其它QOS域的节点相连。
如果一个QER跨越了两个QOS域,则将接口都配置为域间接口,并配置它所属的QOS-AS标识。
当请求消息到达这个网络设备时,计算上一跳/下一跳接口,并根据与下一跳/上一跳接口的组合确定QER,具体方法如下:
a/a:两端连接用户,是QAER;
a/b或b/a:是QAER;
a/c或c/a:是QAER;
b/b:不是QER;
b/c或c/b:是QER;
c/c:进一步判断两个接口的QOS-AS标识是否相同,如果不同,是QER,否则不是QER。
Claims (24)
1、一种网络通信中实现资源分配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QOS)自治系统,即QOS域,每个QOS域内设置独立的资源分配方案,在一个或多个QOS域预留的资源的基础上实现针对数据业务流端到端的资源分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通信中实现资源分配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QOS域进一步包括:
QOS域边缘设备:位于QOS域边缘,与数据业务流来源、目的地或其它QOS域连接,负责在域间和域内为根据数据业务流生成的聚合业务流建立资源预留路径,并维护聚合业务流的状态;
QOS域核心设备:位于QOS域内部,负责在域内为聚合业务流建立资源预留路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网络通信中实现资源分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QOS域可以与网络中路由的自治系统(AS)或域(AREA)重合,也可以不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网络通信中实现资源分配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QOS域还包括:
策略服务器:每个QOS域设置一个策略服务器,维护着与该QOS域相关的资源分配方案,即与QOS域的边缘设备和QOS域的核心设备配合,为聚合业务流分配资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网络通信中实现资源分配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应用终端,所述的应用终端进一步包括:
源终端:产生需要向外发送的数据业务流,并针对该数据业务流向QOS域边缘设备发送资源请求消息;
目的终端:负责最终接收发送来的数据业务流,即为数据业务流的目的地端。
6、一种基于上述系统实现的网络通信中实现资源分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通信网络划分为若干个QOS域,在不同的QOS域内部、QOS域之间及应用终端与通信网络之间分别确定资源分配方案,实现针对各聚合业务流的资源分配,并在此基础上实现针对数据业务流端到端的资源分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网络通信中实现资源分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合业务流为:在QOS域的入口边缘设备中根据各数据业务流承载的信息分类合并后生成的业务流,所述的QOS域的入口边缘设备为数据业务流进入QOS域时经过的QOS域的边缘设备;所述的多个聚合业务流间是通过不同的聚合业务流标识进行区分的,该标识是由QOS域的入口边缘设备确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网络通信中实现资源分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种实现方法的步骤包括:
a、应用源终端针对需要发送的数据业务流向QOS域的入口边缘设备发送资源请求消息;
b、该资源请求消息依次经过各个QOS域的入口边缘设备和QOS域的出口边缘设备,并将经过的各个QOS域的边缘设备标识依次加入资源请求消息的边缘设备列表中,所述的QOS域的出口边缘设备为数据业务流输出QOS域时经过的QOS域的边缘设备;
c、在与数据业务流的目的终端相连的QOS域的边缘设备保存边缘设备列表,并继续将资源请求消息发送给目的终端;
d、目的终端向发来资源请求消息的源端返回资源分配消息;
e、接收资源分配消息的QOS域的边缘设备根据保存的的边缘设备列表确定分配资源的路径,并沿着确定的分配资源路径发送针对数据业务流的资源分配消息,在经过的QoS边缘设备上判断同相邻的QoS边缘设备间聚合业务流资源预留的情况,并进行必要的调整,最终将资源分配消息返回至应用源终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网络通信中实现资源分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e进一步的包括:
e1、接收资源分配消息的第一个QOS域的边缘设备为目的终端与QOS域的边缘设备间分配资源,并在资源分配消息中附加该QOS域的边缘设备保存的边缘设备列表,继续转发该资源分配消息;
e2、资源分配消息每经过一个QOS域的边缘设备时,检查边缘设备列表中的相邻的QOS域的边缘设备标识,并判断该QOS域边缘设备与与其相邻的QOS域边缘设备间是否存在足够的资源,如果有,则继续转发该资源分配消息,并执行步骤e4,否则,执行步骤e3;
e3、触发针对聚合业务流的资源分配过程进行资源的分配,并继续转发该资源分配消息;
e4、与应用源终端相连的QOS域的边缘设备接收上述资源分配消息,进行资源的分配,并去除资源分配消息中的边缘设备列表,再将资源分配消息转发给应用源终端;
e5、应用源终端接收资源分配消息,并分配资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网络通信中实现资源分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2所述的触发针对聚合业务流的资源分配过程进行资源的分配为:
如果与该QOS域的边缘设备相邻的QOS域的边缘设备是下一跳,则该QOS域的边缘设备向下一跳的QOS域的边缘设备发送聚合业务流资源请求,并由下一跳的QOS域的边缘设备进行聚合业务流资源的分配,并返回聚合业务流资源分配消息;
如果与该QOS域的边缘设备相邻的QOS域的边缘设备是上一跳,则由该QOS域的边缘设备进行聚合业务流资源的分配,并将聚合业务流资源分配消息和数据业务流资源分配消息同时发送给上一跳QOS域的边缘设备;对于IP网络,这两个消息可以承载于同一报文中;
所述的上一跳或下一跳均为基于数据业务流发送方向上的上一跳或下一跳。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网络通信中实现资源分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QOS域中的核心设备收到数据业务流的资源请求、资源分配消息后,透传该消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网络通信中实现资源分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对聚合业务流的资源请求、资源分配消息包括:聚合业务流的源地址、目的地址、聚合业务流标识和流量参数描述。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网络通信中实现资源分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种实现该方法的步骤包括:
a11、终端应用向相邻的QoS域的策略服务器发起数据业务流资源请求;
b11、该策略服务器确定数据业务流的聚合流标识,并计算这个数据业务流在本QoS域内的路径、及下一个QoS域,并将资源请求转发给下一个QoS域的策略服务器;
c11、经过各个QoS域的策略服务器同样处理后,在同目的终端相连的QoS域,其策略服务器向目的终端转发数据业务流请求消息;
d11、目的终端上,确定能够分配给这个数据业务流的资源,并向策略服务器返回分资源配消息;
e11、策略服务器在经过本QoS域的路径节点上分配聚合业务流资源,并向数据业务流发送方向上的上一个QoS域的策略服务器转发数据业务流资源分配消息;
f11、应用源终端接收资源分配消息,并分配资源。
14、根据权利要求8或13所述的网络通信中实现资源分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对数据业务流的资源请求、资源分配消息包括:数据业务流的源地址、目的地址、流标识、聚合业务流标识、流量参数描述以及QOS域的边缘设备列表。
15、根据权利要求8或13所述的网络通信中实现资源分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或步骤a1还包括:在所述的各QOS域的入口处确定该资源请求消息可以接受。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网络通信中实现资源分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策略服务器是根据所在的QOS域的拓扑信息和资源占用状况确定资源分配方案。
17、根据权利要求9、10或13所述的网络通信中实现资源分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合业务流的资源分配方法包括:
等量分配的方法:分配的资源量等于聚合业务流请求的资源量;
增量分配的方法:以一定的粒度为单位进行资源的分配,分配的资源量大于或等于聚合业务流请求的资源量,每个粒度确定一个固定的资源量。
18、根据权利要求8或13所述的网络通信中实现资源分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QOS域的边缘设备是通过判断一个数据业务流的上一跳或下一跳接口所属的QOS域是否相同确定的。
19、根据权利要求8或13所述的网络通信中实现资源分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优先级高的聚合业务流抢占优先级低的聚合业务流已分配资源的处理过程,即当优先级高的聚合业务流产生资源请求时,如果预分配的资源不够,则可以抢占优先级低的聚合业务流已经预分配但不在使用的资源进行该优先级高的聚合业务流的资源预分配。
20、根据权利要求8或13所述的网络通信中实现资源分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释放为聚合业务流分配的资源的处理过程,判断确定释放的资源累计达到设定的资源量时,才释放为该聚合业务流分配的资源。
21、根据权利要求8或13所述的网络通信中实现资源分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同的QOS域中可以采用不同的域内资源分配方法,所述的资源分配方法包括基于信令的资源分配方法和基于策略服务器的资源分配方法。
22、根据权利要求8或13所述的网络通信中实现资源分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应用源终端定期向目的终端发送路径探测消息,与目的终端相连的QOS边缘设备或策略服务器上保存边缘设备列表,检测数据业务流的路径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发生变化,则建立新的资源分配,并撤销旧的资源分配,否则,不做处理。
23、根据权利要求8或13所述的网络通信中实现资源分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当QoS域内聚合业务流的路径同数据业务流经过该QoS域的路径不相同,或当所述的QOS域中存在多条等价路径时,需要在QOS域的入边缘设备与出口边缘设备间建立隧道,并在数据业务流的发送过程中强制通过建立的隧道转发。
24、根据权利要求8或13所述的网络通信中实现资源分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预分配资源的统计调整过程,该过程具体包括:周期根据聚合业务流的平均速率、时延参数值对预分配资源进行调整。
Priority Applications (9)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031028373A CN100426733C (zh) | 2003-01-16 | 2003-01-16 | 网络通信中实现资源分配的系统及其方法 |
JP2004565887A JP2006513612A (ja) | 2003-01-16 | 2003-09-17 | ネットワーク通信における資源配分を実施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
EP03815036A EP1589696B2 (en) | 2003-01-16 | 2003-09-17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multi-domain network |
DE60330056T DE60330056D1 (de) | 2003-01-16 | 2003-09-17 | 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Ressourcenzuordnung in einem Multi-Domain Netzwerk |
PCT/CN2003/000785 WO2004064325A1 (fr) | 2003-01-16 | 2003-09-17 | Systeme et procede de distribution des ressources dans un reseau de communications |
AT03815036T ATE448613T1 (de) | 2003-01-16 | 2003-09-17 | 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ressourcenzuordnung in einem multi-domain netzwerk |
AU2003264320A AU2003264320B2 (en) | 2003-01-16 | 2003-09-17 | The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alizing the resource distribution in the communication network |
US10/542,593 US7636781B2 (en) | 2003-01-16 | 2003-09-17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alizing the resource distribution in the communication network |
JP2009012252A JP4796157B2 (ja) | 2003-01-16 | 2009-01-22 | ネットワーク通信における資源配分を実施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031028373A CN100426733C (zh) | 2003-01-16 | 2003-01-16 | 网络通信中实现资源分配的系统及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18278A true CN1518278A (zh) | 2004-08-04 |
CN100426733C CN100426733C (zh) | 2008-10-15 |
Family
ID=32686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31028373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26733C (zh) | 2003-01-16 | 2003-01-16 | 网络通信中实现资源分配的系统及其方法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636781B2 (zh) |
EP (1) | EP1589696B2 (zh) |
JP (2) | JP2006513612A (zh) |
CN (1) | CN100426733C (zh) |
AT (1) | ATE448613T1 (zh) |
AU (1) | AU2003264320B2 (zh) |
DE (1) | DE60330056D1 (zh) |
WO (1) | WO2004064325A1 (zh) |
Cited B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7051426A1 (fr) * | 2005-11-03 | 2007-05-10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Procede et systeme d’affectation de sfid destine a l’interoperabilite mondiale de l’acces microonde |
WO2007098691A1 (fr) * | 2006-02-28 | 2007-09-07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Procédé et système pour assurer la qualité de service dans des systèmes de communication |
WO2007098652A1 (fr) * | 2006-02-28 | 2007-09-07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Passerelle de services, système de desserte et procédé de libération de ressources de négociation de la qualité de desserte et de desserte |
CN100442703C (zh) * | 2005-01-05 | 2008-12-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在承载网中转发业务流的方法 |
CN100456731C (zh) * | 2006-07-17 | 2009-01-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不同承载层网络互通中保证业务QoS的方法及装置 |
CN100489791C (zh) * | 2004-11-12 | 2009-05-20 |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 本地机构分割客户机资源的方法和系统 |
CN101155383B (zh) * | 2006-09-29 | 2010-07-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资源分配信息的指示方法及指示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 |
CN101030962B (zh) * | 2006-02-28 | 2010-12-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系统用策略决定方法和策略决定系统 |
CN1855911B (zh) * | 2005-04-29 | 2011-05-18 |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发送与接收方法 |
CN101527682B (zh) * | 2009-01-21 | 2011-09-28 |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保障网络存储服务质量的方法和系统 |
CN102308540A (zh) * | 2011-06-15 | 2012-01-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业务处理资源的调度方法以及装置 |
CN101325510B (zh) * | 2007-09-25 | 2012-05-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主动进行单播和组播资源动态分配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3236944A (zh) * | 2013-04-08 | 2013-08-07 | 北京天地互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OpenFlow网络的QoS集中管理系统 |
CN101416448B (zh) * | 2006-03-31 | 2013-10-16 |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 在边缘路由器中更新状态的方法及相应的边缘路由器 |
CN109005223A (zh) * | 2018-07-26 | 2018-12-14 | 南京邮电大学 | 物联网资源调度方法及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终端 |
CN109379208A (zh) * | 2017-08-11 | 2019-02-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网络对象管理方法及其装置 |
CN111615153A (zh) * | 2019-02-22 | 2020-09-01 | 苹果公司 | QoS部署中的UE辅助应用程序检测和策略控制 |
WO2022171028A1 (zh) * | 2021-02-09 | 2022-08-18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传输方法及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107373B2 (en) * | 2003-11-24 | 2012-01-31 | Zte Corporation |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realizing QoS guarantee in a MPLS network |
US20050165899A1 (en) * | 2003-12-29 | 2005-07-28 | Mazzola Diego R. | Provisioning quality of service in home networks using a proxy interface |
US7383343B2 (en) * | 2003-12-29 | 2008-06-03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System using portal service interface to request and determine QOS requirements on non-QOS capable device on a home network |
US7660284B1 (en) * | 2004-02-02 | 2010-02-09 | Verizon New York Inc. | Nevigation within a wireless network |
WO2005089235A2 (en) | 2004-03-13 | 2005-09-29 | Cluster Resourc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providing object messages in a compute environment |
US7821940B2 (en) * | 2004-04-05 | 2010-10-26 | Alcatel-Lucent Usa Inc. | Transmission of maintenance information of an active packet connection through employment of packets communicated over the active packet connection |
JP2005333434A (ja) * | 2004-05-20 | 2005-12-0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無線モジュール |
US7606235B1 (en) * | 2004-06-03 | 2009-10-20 | Juniper Networks, Inc. | Constraint-based label switched path selection within a computer network |
US7643425B2 (en) * | 2004-07-23 | 2010-01-05 | Ericsson Ab | LSP path selection |
US7386537B2 (en) * | 2004-07-23 | 2008-06-10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size of a data center |
US7567512B1 (en) | 2004-08-27 | 2009-07-28 | Juniper Networks, Inc. | Traffic engineering using extended bandwidth accounting information |
CN1756186B (zh) | 2004-09-30 | 2010-04-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管理的实现方法 |
US7558199B1 (en) | 2004-10-26 | 2009-07-07 | Juniper Networks, Inc. | RSVP-passive interfaces for traffic engineering peering links in MPLS networks |
CN100456691C (zh) * | 2004-12-02 | 2009-01-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对承载网资源进行分配的方法 |
EP2360589B1 (en) | 2005-03-16 | 2017-10-04 | III Holdings 12, LLC | Automatic workload transfer to an on-demand center |
CA2603577A1 (en) * | 2005-04-07 | 2006-10-12 | Cluster Resources, Inc. | On-demand access to compute resources |
US7639669B2 (en) * | 2005-06-01 | 2009-12-29 | Alcatel-Lucent Usa Inc. |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 path reservations in a packet network with non-homogeneous nodes |
JP2007005847A (ja) * | 2005-06-21 | 2007-01-11 | Alaxala Networks Corp | 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データ伝送制御 |
JP4740331B2 (ja) * | 2005-07-19 | 2011-08-03 | クゥアルコム・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サービス品質処理のためのシステム、方法、および装置 |
US20070106797A1 (en) * | 2005-09-29 | 2007-05-10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Mission goal statement to policy statement translation |
EP1949251A4 (en) * | 2005-10-31 | 2012-10-10 | Open Text SA | TRANSPORT OF UNIVERSAL DOCUMENTS |
US20070177195A1 (en) * | 2005-10-31 | 2007-08-02 | Treber Rebert | Queue processor for document servers |
US12003603B2 (en) * | 2005-10-31 | 2024-06-04 | Open Text Sa Ulc | Queue processor for document servers |
KR100684177B1 (ko) * | 2005-11-22 | 2007-02-20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인터넷 서비스망에서의 종단간 CAC를 통한 QoS보장 방법 및 장치 |
JP4571080B2 (ja) * | 2006-02-15 | 2010-10-27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マルチドメイン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QoS保証システム及び,これに適用するQoSサーバ |
US8000233B2 (en) * | 2006-02-28 | 2011-08-16 | Alcatel Lucent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al-time application-drive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 |
ITTO20060149A1 (it) * | 2006-03-01 | 2007-09-02 | Cisco Tech Inc | Tecnica per l'instradamento ottimizzato di flussi di dati su una dorsale ip in una rete di computer. |
JP4682068B2 (ja) * | 2006-03-17 | 2011-05-11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品質保証サービス情報通知方法、通信装置及びドメイン間情報伝達装置 |
EP1841144A1 (en) * | 2006-03-27 | 2007-10-03 |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ordination of admission control in transport networks |
AU2007281113B2 (en) | 2006-08-02 | 2011-02-24 | Open Text S.A. | Configurable document server |
CN101119229B (zh) * | 2006-08-03 | 2010-05-1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系统中采集业务运行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
EP2054830A2 (en) * | 2006-08-17 | 2009-05-06 | Neustar,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domain policy for interconnecte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EP1892893A1 (en) * | 2006-08-24 | 2008-02-27 | NTT DoCoMo,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quality of service mapping |
US8176181B2 (en) * | 2007-02-06 | 2012-05-08 | Entropic Communications, Inc. | Layer-2 management entity messaging framework in a network |
US7733872B2 (en) | 2007-03-29 | 2010-06-08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quality of service fallback using 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 |
US7859998B2 (en) * | 2007-06-18 | 2010-12-28 |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pre-emption of quality of service (QoS) allocations in a network |
US20090100506A1 (en) * | 2007-10-11 | 2009-04-16 | Steve Whang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Network Flows Based on Policy Criteria |
CN101715151B (zh) * | 2009-11-02 | 2012-12-19 | 北京科技大学 | 一种基于优先级的域间资源预留方法 |
CN102064992B (zh) * | 2009-11-13 | 2012-11-2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中继节点、中继节点的分布式网络及其组网方法 |
US8599690B2 (en) * | 2009-12-09 | 2013-12-03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irly allocating resource to network users |
CN102480377B (zh) * | 2010-11-25 | 2015-05-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聚合链路的管理方法及系统 |
US9467507B2 (en) * | 2011-01-03 | 2016-10-11 |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 Wireless network cloud computing resource management |
CN102143066B (zh) * | 2011-02-17 | 2014-12-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建立标签交换路径的方法、节点设备和系统 |
CN102307152B (zh) * | 2011-10-12 | 2015-01-14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域间资源推送方法和装置 |
US8787400B1 (en) | 2012-04-25 | 2014-07-22 | Juniper Networks, Inc. | Weighted equal-cost multipath |
US9071541B2 (en) | 2012-04-25 | 2015-06-30 | Juniper Networks, Inc. | Path weighted equal-cost multipath |
CN103229468B (zh) * | 2012-11-19 | 2016-05-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分组交换资源分配方法及设备 |
US9515899B2 (en) * | 2012-12-19 | 2016-12-06 | Veritas Technologies Llc | Providing optimized quality of service to prioritized virtual machines and applications based on quality of shared resources |
JP2014135592A (ja) * | 2013-01-09 | 2014-07-24 | Sony Corp |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
US9282026B2 (en) * | 2013-03-11 | 2016-03-08 | Dell Products L.P.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ed routing in autonomous systems |
US9219692B2 (en) * | 2013-04-24 | 2015-12-22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Reducing latencies through packet aggregation |
US9577925B1 (en) | 2013-07-11 | 2017-02-21 | Juniper Networks, Inc. | Automated path re-optimization |
US20150106820A1 (en) * | 2013-10-15 | 2015-04-16 | Alcatel-Lucent Usa-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llocating resources |
CN104601351B (zh) * | 2013-10-30 | 2019-02-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网络设备能力配置方法、网络设备及系统 |
US10009287B2 (en) | 2013-12-26 | 2018-06-26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Hierarchical software-defined network traffic engineering controller |
US10097403B2 (en) | 2014-09-16 | 2018-10-09 | CloudGenix, Inc.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troller-based data forwarding rules without routing protocols |
US10462156B2 (en) * | 2014-09-24 | 2019-10-29 | Mcafee, Llc | Determining a reputation of data using a data visa |
US10050843B2 (en) * | 2015-02-18 | 2018-08-14 | Netspeed Systems | Generation of network-on-chip layout based on user specified topological constraints |
US9864728B2 (en) * | 2015-05-29 | 2018-01-09 | Netspeed Systems, Inc. |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physically aware aggregation/distribution networks |
WO2018036606A1 (en) * | 2016-08-22 | 2018-03-01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end-to-end connections |
CN109510875B (zh) * | 2018-12-14 | 2021-03-09 |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US12081436B2 (en) | 2020-11-20 | 2024-09-03 | Ge Aviation Systems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time-sensitive network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513379A (en) * | 1994-05-04 | 1996-04-30 | At&T Corp.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tilizing ordered borrowing |
US6021263A (en) * | 1996-02-16 | 2000-02-01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Management of ATM virtual circuits with resources reservation protocol |
FI973837A (fi) * | 1997-09-29 | 1999-03-30 |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 Tiedonsiirtoresurssien allokointi |
US6671276B1 (en) | 1997-11-18 | 2003-12-30 | Nec Corporation | Switch based network architecture for IP multicast and integrated services |
FI974558A (fi) * | 1997-12-18 | 1999-06-19 |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 Resurssin varaus liikkuvassa Internet-protokollassa |
GB9806912D0 (en) | 1998-03-31 | 1998-05-27 | Madge Networks Ltd |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end station |
JP3688525B2 (ja) * | 1998-09-29 | 2005-08-31 | 株式会社東芝 | パケットフロー制御方法及びルータ装置 |
US6286052B1 (en) * | 1998-12-04 | 2001-09-04 | Cisco Technology,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dentifying network data traffic flows and for applying quality of service treatments to the flows |
JP2000316025A (ja) * | 1999-03-03 | 2000-11-14 | Hitachi Ltd | 通信品質保証型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
US6631122B1 (en) * | 1999-06-11 | 2003-10-07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wireless QOS agent for all-IP network |
US6771661B1 (en) * | 1999-07-21 | 2004-08-03 | Cisco Technology,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event-based data communications device configuration |
US6611867B1 (en) * | 1999-08-31 | 2003-08-26 | Accenture Llp | System, method and article of manufacture for implementing a hybrid network |
CA2283627C (en) * | 1999-09-27 | 2008-08-12 | Nortel Networks Corporation | High-capacity wdm-tdm packet switch |
JP3636948B2 (ja) * | 1999-10-05 | 2005-04-06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
US7478161B2 (en) * | 1999-11-30 | 2009-01-13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Network quality of service for qualitative applications |
EP1117265A1 (en) * | 2000-01-15 | 2001-07-18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lobal roaming |
US20010027490A1 (en) * | 2000-01-25 | 2001-10-04 | Gabor Fodor | RSVP handling in 3G networks |
EP1256210A2 (en) * | 2000-02-04 | 2002-11-13 | HRL Laboratories,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icing-based quality of service |
JP3686345B2 (ja) | 2000-03-17 | 2005-08-24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通信品質保証方法 |
US7320034B2 (en) * | 2000-03-20 | 2008-01-15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erving a virtual connection in an IP network |
US6775701B1 (en) * | 2000-08-15 | 2004-08-10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Oversubscribing network resources |
JP3729051B2 (ja) * | 2000-10-18 | 2005-12-21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インタードメインルーティング装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JP3578209B2 (ja) * | 2000-11-20 | 2004-10-20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QoSサーバ及びリソース割当て制御方法 |
EP1211851A1 (en) * | 2000-11-30 | 2002-06-05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source reservation in a multicasting network |
US20020074443A1 (en) * | 2000-12-15 | 2002-06-20 | Murdock Gregory A. | Strap winding device |
US6687655B2 (en) * | 2001-02-22 | 2004-02-03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aintenance of sliding window aggregated state using combination of soft state and explicit release principles |
EP1248431B1 (en) | 2001-03-27 | 2007-10-31 | Sony Deutschland GmbH | Method for achieving end-to-end quality of service negotiation for distributed multimedia applications |
US20030009560A1 (en) * | 2001-05-22 | 2003-01-09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erating a core router |
JP2002368787A (ja) * | 2001-06-12 | 2002-12-20 | Fujitsu Ltd | 明示的経路指定中継装置 |
US6854013B2 (en) * | 2001-06-25 | 2005-02-08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ing network service |
-
2003
- 2003-01-16 CN CNB031028373A patent/CN100426733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9-17 JP JP2004565887A patent/JP2006513612A/ja active Pending
- 2003-09-17 WO PCT/CN2003/000785 patent/WO2004064325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3-09-17 US US10/542,593 patent/US7636781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9-17 DE DE60330056T patent/DE60330056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9-17 EP EP03815036A patent/EP158969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9-17 AU AU2003264320A patent/AU2003264320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2003-09-17 AT AT03815036T patent/ATE448613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9
- 2009-01-22 JP JP2009012252A patent/JP479615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89791C (zh) * | 2004-11-12 | 2009-05-20 |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 本地机构分割客户机资源的方法和系统 |
CN100442703C (zh) * | 2005-01-05 | 2008-12-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在承载网中转发业务流的方法 |
CN1855911B (zh) * | 2005-04-29 | 2011-05-18 |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发送与接收方法 |
WO2007051426A1 (fr) * | 2005-11-03 | 2007-05-10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Procede et systeme d’affectation de sfid destine a l’interoperabilite mondiale de l’acces microonde |
WO2007098691A1 (fr) * | 2006-02-28 | 2007-09-07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Procédé et système pour assurer la qualité de service dans des systèmes de communication |
WO2007098652A1 (fr) * | 2006-02-28 | 2007-09-07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Passerelle de services, système de desserte et procédé de libération de ressources de négociation de la qualité de desserte et de desserte |
US7852848B2 (en) | 2006-02-28 | 2010-12-14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ervice gateway, serving system, QoS negotiation method and serving recourse release method |
CN101030962B (zh) * | 2006-02-28 | 2010-12-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系统用策略决定方法和策略决定系统 |
CN101416448B (zh) * | 2006-03-31 | 2013-10-16 |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 在边缘路由器中更新状态的方法及相应的边缘路由器 |
CN100456731C (zh) * | 2006-07-17 | 2009-01-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不同承载层网络互通中保证业务QoS的方法及装置 |
CN101155383B (zh) * | 2006-09-29 | 2010-07-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资源分配信息的指示方法及指示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 |
CN101325510B (zh) * | 2007-09-25 | 2012-05-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主动进行单播和组播资源动态分配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1527682B (zh) * | 2009-01-21 | 2011-09-28 |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保障网络存储服务质量的方法和系统 |
CN102308540A (zh) * | 2011-06-15 | 2012-01-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业务处理资源的调度方法以及装置 |
CN102308540B (zh) * | 2011-06-15 | 2013-12-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业务处理资源的调度方法以及装置 |
US9391862B2 (en) | 2011-06-15 | 2016-07-12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a service processing resource |
CN103236944A (zh) * | 2013-04-08 | 2013-08-07 | 北京天地互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OpenFlow网络的QoS集中管理系统 |
CN109379208A (zh) * | 2017-08-11 | 2019-02-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网络对象管理方法及其装置 |
CN109379208B (zh) * | 2017-08-11 | 2022-04-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网络对象管理方法及其装置 |
CN109005223A (zh) * | 2018-07-26 | 2018-12-14 | 南京邮电大学 | 物联网资源调度方法及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终端 |
CN111615153A (zh) * | 2019-02-22 | 2020-09-01 | 苹果公司 | QoS部署中的UE辅助应用程序检测和策略控制 |
WO2022171028A1 (zh) * | 2021-02-09 | 2022-08-18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传输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4796157B2 (ja) | 2011-10-19 |
WO2004064325A1 (fr) | 2004-07-29 |
US20060182119A1 (en) | 2006-08-17 |
US7636781B2 (en) | 2009-12-22 |
DE60330056D1 (de) | 2009-12-24 |
JP2009081896A (ja) | 2009-04-16 |
EP1589696B1 (en) | 2009-11-11 |
EP1589696A4 (en) | 2006-03-29 |
EP1589696A1 (en) | 2005-10-26 |
CN100426733C (zh) | 2008-10-15 |
ATE448613T1 (de) | 2009-11-15 |
JP2006513612A (ja) | 2006-04-20 |
AU2003264320A1 (en) | 2004-08-10 |
AU2003264320A2 (en) | 2004-08-10 |
AU2003264320B2 (en) | 2009-03-05 |
EP1589696B2 (en) | 2012-08-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518278A (zh) | 网络通信中实现资源分配的系统及其方法 | |
CN1258900C (zh) | 路由设备 | |
CN1158830C (zh) | 业务参数互通方法及相关的计算机系统 | |
CN1153427C (zh) | 数据中继处理方法和装置 | |
CN1511279A (zh) | 数据网络中路由器之间每类资源的基于策略的同步 | |
CN1240200C (zh) | 用于为多媒体会话中提供的业务协调计费的方法和设备 | |
CN1868181A (zh) | 通信网络中对于不同业务类别的灵活许可控制 | |
CN1910870A (zh) | 负载分散方法、节点和控制程序 | |
CN1649320A (zh) | 基于网络的虚拟专用网中保证服务质量的系统及其方法 | |
CN1866922A (zh) | 一种以太网中的控制系统和数据报文传输方法 | |
CN1551580A (zh) | 用于隐式区分网络中的服务质量的方法和设备 | |
CN1701319A (zh) | 数据网中基于边缘的按流的QoS接纳控制 | |
CN1764154A (zh) | 标记交换通路的路径控制 | |
CN1466340A (zh) | 以策略流方式转发数据的方法和数据转发设备 | |
CN1547814A (zh) | 处理光网络中上行数据包的系统和方法 | |
CN1642111A (zh) | 路由设计方法 | |
US20080317045A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Differentiated Service | |
JP2001077848A (ja) | 帯域割り当て方法 | |
CN1419767A (zh) | 网络处理器利用断开/重连流队列调度输出的方法和系统 | |
CN1452362A (zh) | 网络中的路由选择装置和路由选择方法 | |
CN100338911C (zh) | 网际协议电信网上动态带宽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 |
CN1968205A (zh) | 一种半网状网的路由方法及其系统 | |
CN1688133A (zh) | 传送网的资源利用优化方法 | |
CN1488107A (zh) | 用于分布式网络接入系统的可编程接入装置 | |
CN1941740A (zh) | 接入网资源控制系统及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015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