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328087C - 后背箱部的密封构造 - Google Patents

后背箱部的密封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28087C
CN1328087C CNB2005100631620A CN200510063162A CN1328087C CN 1328087 C CN1328087 C CN 1328087C CN B2005100631620 A CNB2005100631620 A CN B2005100631620A CN 200510063162 A CN200510063162 A CN 200510063162A CN 1328087 C CN1328087 C CN 132808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 assembly
mentioned
back case
case lid
bo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6316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80146A (zh
Inventor
三宅良典
栋长健一
香川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11219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08370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11219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083699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801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801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2808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28087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后背箱部的密封构造。该密封构造能切实防止水进入后背箱,且可减轻开后背箱盖时的操作负荷。本发明的后背箱密封构造为:在车身板(9)的后背箱臂贯通孔(11)周围设有朝上方突出的筒状罩部件(31),在后背箱盖(5)的安装用支架(13)上设有从上述罩部件外侧将上述罩部件(31)覆盖的筒状密封部件(30),在罩部件(31)上设有沿上下方向作用反弹力的突条(51)。

Description

后背箱部的密封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后背箱部的密封构造,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后背箱臂的后背箱部密封构造,该后背箱臂贯穿后背箱盖开口部周围的车身板。
背景技术
例如,在有的汽车等车辆中采用了如下的构造:可相对于车身进行开闭的开闭体由臂支承在车身上,上述臂所穿过的的贯通孔被密封。(日本特开2003-226204号公报)。
上述构造具有形成在车身上的贯通孔和穿过该贯通孔的连杆部件,上述连杆部件的穿过上述贯通孔的一侧与背门连接,其另一侧与车身侧的枢轴部连接。此外,在贯通孔处安装着密封部件,在门关闭了的状态下,使密封盖与密封部件紧密接触。
但是,上述现有的车辆构造中,当开闭体是后背箱盖时,就必须解决渗水问题。由于臂所穿过的贯通孔是沿上下方向贯通车身而形成的,所以,水会因其重力而从该贯通孔渗入后背箱内。
另外,在打开后背箱盖时,由于后背箱盖的自重比较大,操作负荷大,因此,希望能减轻该操作负荷。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背箱的密封构造,该密封构造能确实防止水因其重力而渗入后背箱内,并且能降低打开后背箱时的操作负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的后背箱部的密封构造之特征在于,在车身板(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车身板9)的后背箱臂贯通孔(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贯通孔11)周围设有朝上方突出的筒状罩部件(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罩部件31),在后背箱盖(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后背箱盖5)的后背箱臂连接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支架13)设有从上述罩部件的外侧将上述罩部件覆盖的筒状密封部件(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密封部件30)。
通过如此构成后背箱部的密封构造,当水要流入车身板的后背箱臂贯通孔时,罩部件起到堰的作用,由此可以阻止水进入后背箱臂贯通孔。
技术方案2是基于技术方案1的后背箱部的密封构造,其特征在于,设有按压部件(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压板38),该按压部件和车身板一起夹持上述罩部件,在后背箱盖关闭时,上述密封部件压在上述按压部件上。
通过如此构成后背箱部的密封构造,在后背箱关闭时,可以进一步将罩部件的用于向车身板上安装的部分压紧。
技术方案3是基于技术方案1或2的后背箱部的密封构造,特征在于,在上述罩部件的内周面上,形成有朝内侧突出的凸缘(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凸缘42)。
通过如此构成后背箱部的密封构造,可以闭塞罩部件内周面与后背箱臂之间的间隙。
技术方案4是基于技术方案1或2的后背箱部的密封构造,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罩部件前端部、与后背箱盖相接触的面(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外周面46)上形成有台阶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突条45)。通过如此构成后背箱部的密封构造,在后背箱盖关闭时,即使后背箱盖的内表面与罩部件前端部接触,也可借助台阶部来防止后背箱盖贴实在后背箱盖的内表面上。另外,借助台阶部,可在后背箱盖与罩部件前端之间形成有间隙。
技术方案5是基于技术方案1或2的后背箱部的密封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罩部件由基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筒部33的下部)和罩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筒部33的上部)构成,上述基部固定在车身板上,上述罩部形成在基部的上侧并朝上方延伸,用比基部软质的材料形成。
通过如此构成后背箱部的密封构造,罩部件的基部可以作为堰,前端部可作为轻柔地承接后背箱盖的部位。
技术方案6是基于技术方案1或2的后背箱部的密封构造,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罩部件(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罩部件31)上设有沿上下方向作用反弹力的反弹机构(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突条51、螺旋弹簧52)。
通过如此构成后背箱部密封构造,在打开后背箱盖的初期阶段,反弹机构可以促进后背箱盖向开方向的运动。
另外,在将上述构成用于自动开闭式的后背箱盖时,可以减小后背箱臂的驱动力。
而且,在后背箱盖的打开动作初期,借助上述反弹机构,可以切实地使闩眼从锁定装置上脱离。
技术方案7是基于技术方案6的后背箱部的密封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反弹机构是沿着罩部件设置的弹簧(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螺旋弹簧52)。
通过如此构成后背箱部密封构造,使得其构造变简单,且容易设定反弹力。
技术方案8是基于技术方案6的后背箱部的密封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罩部件呈波纹管状,上述反弹机构是形成在上述罩部件表面上的突条(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突条51),该突条相对于上下方向呈倾斜的状态。
通过如此构成后背箱部密封构造,在罩部件被压缩的状态下,可以避免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台阶部相互重合。
采用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当水要流入车身板的后背箱臂贯通孔时,由于罩部件起到堰的作用,可以阻止水进入,所以,可确保对水的密封性。
采用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在后背箱关闭时,可以进一步将罩部件的用于向车身板上安装的部分压紧,所以,具有确实的密封效果。
采用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由于可以闭塞罩部件内周面与后背箱臂之间的间隙,所以,后背箱盖打开时的外观良好。
采用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在后背箱盖关闭时,即使后背箱盖的内表面与罩部件前端部相接触,也可借助台阶部防止后背箱盖贴紧于上述罩部件,所以,可容易地进行后背箱盖的打开操作。另外,由于借助台阶部而在后背箱盖与罩部件前端之间形成间隙,所以,在开闭后背箱盖时可通过该间隙排出空气,从而可以灵活地进行后背箱盖的开闭。
采用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由于可以把罩部件的基部作为堰,并把其前端部作为可轻柔地承接后背箱盖的支承部而使之发挥作用,所以,可以进一步提高密封性。
采用技术方案6记载的发明,由于在进行后背箱盖的打开操作时,反弹机构可以促进后背箱盖向开方向的运动,所以,可减轻打开后背箱盖的操作负荷,减轻操作者的负担。
另外,在将该技术方案的构造用于自动开闭式后背箱盖时,由于可以减小后背箱臂的驱动力,所以,可以使马达等的驱动装置小型化、小功率化。
另外,在后背箱盖的打开动作初期,借助上述反弹机构,由于可以切实地使闩眼从锁定装置上脱离,所以,在负荷比较大的驱动初期,该反弹机构可以辅助驱动装置,从而可使驱动装置小型化、小功率化。
采用技术方案7记载的发明,由于构造简单,容易设定反弹力,所以可实现低成本化,而且,使得设计变容易。
采用技术方案8记载的发明,在罩部件被压缩的状态下,由于可以避免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台阶部相互重合,所以,在后背箱盖关闭时,罩部件的折叠高度得以减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后背箱盖处于打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说明含有驱动装置的后背箱臂的侧视图。
图4是后背箱臂的立体图。
图5是后背箱盖打开时的剖面图,该剖面图是沿图2中A-A线切断并朝向A-A线处箭头所示方向看时的视图。
图6是从其上方看时的罩部件的立体图。
图7是从其侧方看时的罩部件的立体图。
图8是后背箱盖关闭时的剖面图,该剖面图是沿图2中B-B线切断并朝向B-B线处箭头所示方向看时的视图。
图9是表示罩部件的突条形成部位的立体图。
图10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是用弹簧代替突条时的罩部件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车身后部的后背箱1的上部形成有后背箱开口部2。该后背箱开口部2形成在从后背箱1的上部至将后侧部的后围板3切成凹状的范围。在开口凸缘部4上安装着与后背箱盖5的内表面紧密接合的后背箱密封条6(见图5,在图1中未图示)。后背箱盖5通过后背箱臂7支承在该后背箱开口部2上,并可相对于后背箱开口部2进行开闭。在开口凸缘部4的周围设有排水槽部8,在后背箱盖5关闭时,从后背箱盖5和车身板9的分割部进入的水,通过该排水槽部8被导向下方而排出。另外,图中的10表示后搁物架,14表示内板。
如图2所示,在与后背箱开口部2的上角部对应的排水槽部8上,形成有贯通到后背箱1内部的贯通孔11。后背箱臂7的臂本体12穿过该贯通孔11,臂本体12的上端部通过支架(臂连接部)13用螺栓15固定在后背箱盖5的内板14上。如图3所示,在臂本体12的下端部,用螺栓17固定着大致朝向垂直方向的臂支架16,该臂支架16支承在车身的铰链中心,它可绕该铰链中心转动。
臂支架16通过第1连杆19、第2连杆20与驱动装置21相连接,后背箱盖5由该驱动装置21驱动而电动开闭。
具体地说,在具有马达22的驱动装置21的旋转轴23上支承着第1连杆19,在第1连杆19的前端支承着可相对于第一连杆19转动的第2连杆20,第2连杆20的前端支承在臂支架16的大致中央部并可相对于臂支架16转动。
如图4所示,臂本体12是由中空管构成的部件,在其上端安装着三角形的支架13。在该支架13的后背箱盖安装面侧的三个角部,该支架13具有安装座24,该安装座24安装在后背箱盖5的内板14上,在该安装座24上形成了供后述螺栓15穿过的螺栓孔25。在该螺栓孔25周围的紧固部安装着环形的橡胶制紧固密封件26。
另外,在支架13的中央部形成有供臂本体12穿过的安装孔27,穿入该安装孔27中的臂本体12的周围与安装孔27之间用金属极惰性气体保护焊进行接合。在支架13的后背箱盖安装面侧,在安装孔27的周围安装着外形为三角形的环状密封件28,该环状密封件由EPDM制成。
上述安装座24通过台阶部29形成在支架13上,以使得其位置比支架13的后背箱盖安装面的中央部高些,从而确保了平坦的安装部位。借助该台阶部29,由上述金属极惰性气体保护焊所引起的臂本体的热变形只局限在后背箱盖安装面的中央侧,不会对上述安装座24产生影响。
另外,用上述密封件28确保臂本体12的内外密封性,用上述紧固密封件26确保螺栓孔25周围的密封性。
在支架13的后背箱盖安装面之相反侧,安装着后述的筒状密封部件30。由上述臂本体12、臂支架16和支架13构成后背箱臂7。
如图2所示,在排水槽部8的车身板9上,且在后背箱臂7的臂本体12所穿过的贯通孔11周围,安装着朝上方突出的筒状的罩部件31。
如图5所示,在臂本体12所穿过的贯通孔11之周缘的车身板9上形成立起部32,上述罩部件31卡止于该立起部32并安装于其上。
罩部件31由橡胶制的可压扁变形的波纹状筒部33、和设在筒部33下缘的凸缘部34构成。在凸缘部34上形成了三个卡子孔35,在凸缘部34的内表面上形成了与车身板9紧密贴合的双重环形凸缘36。在凸缘部34的根部外周形成了环状槽37,在该环状槽37处设有树脂制的压板(按压部件)38,由该压板38和车身板9夹持罩部件31的凸缘部34。
在压板38上与其成一体地形成卡子本体39,该卡子本体39的位置与形成在罩部件31的凸缘部34上的三个卡子孔对应。另一方面,把卡子外部件41装入形成在车身板9上的卡子安装孔40,将卡子本体39穿入罩部件31的凸缘部34的卡子孔35,再推入到上述卡子外部件41中,这样,罩部件31就通过压板38固定在车身板9上。压板38的上表面作为后述密封部件30的抵接面。
另外,由卡子本体39和卡子外部件41构成卡子C。
如图6所示,在罩部件31的筒部33的下部内周面上形成有向内方突出的凸缘42。该凸缘42与后背箱臂7的臂本体12滑动接触,在凸缘42上形成有多个缺口部44。借助该缺口部44,空气可以在凸缘42与后背箱臂7的臂本体12之间流通。
另外,如图7所示,在与后背箱盖5侧相接触的外表面、即罩部件31的筒部33的上部外周缘上,形成有沿周向的多个突条(台阶部)45。具体地说,在朝着波纹状筒部33的上缘部分下方倾斜的外周面(面)46上形成了2排从表面隆起的多个直线状突条45。
如图8所示,在支架13的后背箱盖安装面之相反侧安装着筒状的波纹状密封部件30,该波纹状密封部件30是橡胶制的部件,具有筒状部47和内侧凸缘部48。内侧凸缘部48通过未图示的卡子安装在支架13上,该内侧凸缘部48具有形成在内侧凸缘部48上并与支架13紧密接触的环形密封凸缘49。
密封部件30的筒状部47比上述罩部件31的直径大,后背箱盖5关闭着时,密封部件30从周围包围着罩部件31并将之覆盖,而且,在这种状态下,密封部件被压缩变形。因此,后背箱盖5关闭着时,密封部件30的下周缘50与压板38的相接面43紧密接触而进行密封,相反,罩部件31的筒部33的周面46虽然与密封部件30的内侧凸缘部48相接触,但借助于突条45,可防止它与密封部件30的内侧凸缘部48完全贴紧。
如图9所示,在后背箱盖5关闭时,波纹状筒部处于被压缩状态,为了使上下方向的反弹力作用于这样被压缩的波纹状筒部33,在罩部件31的筒部33的外表面形成有上下方向的突条51。该突条51相对于上下方向是倾斜的,这样,在筒部33处于被压缩了的状态下,上下的突条形成部分相互不重合。即,突条51以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的状态形成在罩部件31的筒部33的表面。这样,在筒部33处于被压缩了的状态时,上下的突条形成部分相互不重合。
突条51是这样来设计的:它所产生的反弹力和筒部33自身的反弹力的总和之大小设定成不会对后背箱盖5的闭锁力产生不良影响,但在后背箱盖5的打开初期,却能使得未图示的闩眼充分地移动一个能使之脱离锁闩的行程。突条51所产生的反弹力是它从压曲变形的状态欲回复到原来之锯齿形状的反弹力,它的压曲变形是随着筒部33被压缩而产生的。
图10表示另一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中,不设置上述突条51,而是沿罩部件31筒部33的上下方向设置了螺旋弹簧(反弹机构)52,用该螺旋弹簧52施加上下方向的反弹力。具体地说,在罩部件31的筒部33的棱线部53和螺旋弹簧52交叉的位置,将螺旋弹簧52卡止在棱线部53,这样将螺旋弹簧52安装在筒部33上。与上述突条51同样地,突条52是这样来设计的:它所产生的反弹力和筒部33自身的反弹力的总和之大小设定成不会对后背箱盖5的闭锁力产生不良影响,但在后背箱盖5的打开初期,却能使得未图示的闩眼充分地移动一个能使之脱离锁闩的行程。这样,通过采用螺旋弹簧52,使得罩部件31的构造变简单,且容易设定反弹力,从而可实现低成本化,并使得设计变容易。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在打开后背箱盖5时,借助未图示的开关操作来解除对后背箱盖5的锁定状态时,上述罩部件31借助突条51产生反弹力,把后背箱臂7的支架13朝上方推压,帮助后背箱盖5向开方向进行运动,后背箱盖5被向上推动一个可足够使未图示的闩眼能脱离锁闩的行程。接着,驱动装置21的马达22朝打开后背箱盖侧进行驱动,通过旋转轴23使第1连杆19逆时针方向转动,这时,第一连杆便推压第2连杆20,使后背箱臂7的臂支架16绕铰链中心18转动,将臂本体12向上方举起。这样,后背箱盖5被打开。
因此,在打开后背箱盖5的初期阶段,作用在驱动装置21上的打开后背箱盖5所需操作负荷中的一部分,即,使闩眼从锁定装置脱离所需的那一部分负荷由设有突条51的罩部件31分担,所以减少了驱动装置21的负担,可以使闩眼切实地脱离锁定装置,而将后背箱盖5打开。因此,在负荷比较大的驱动初期,因可以对驱动装置21进行辅助,所以,可以使驱动装置21的马达22小型化、小功率化,并且,可以最大限度地抑制采用电动后背箱盖5时的车身重量的增加。
在上述后背箱盖5打开着的状态,由于罩部件31起到堰的作用,所以,即使水附着在排水槽部8而要流入贯通孔11时,也被罩部件31阻止,所以水不会从贯通孔11渗入后背箱1内。即,由凸缘36确保罩部件31的凸缘部34的下表面和车身板9之间的对水的密封性,另外,由于将压板38固定在卡子C上,凸缘部34的上表面被压板38按压,可确保该处对水的密封性,所以,能切实防止水从罩部件31的安装部位进入后背箱内。
另外,在罩部件31的筒部33的下部内周面形成有向内方突出的凸缘42,该凸缘42与后背箱臂7的臂本体12滑动接触,所以,该凸缘42能将后背箱1内与臂本体12之间的间隙闭塞。因此,可提高后背箱盖5打开时的外观性。
再者,与前述动作次序相反,通过第1连杆19及第2连杆20用驱动装置21将后背箱盖5闭锁时,在后背箱盖5即将闭锁前,密封部件30在包围着罩部件31的状态下下降,最终,密封部件30的下周缘50与罩部件31周围的压板38的相接面43相接触,密封部件30成为压缩状态,后背箱盖5被闭锁。接着,锁定装置接受闩眼并卡止于该闩眼,完成了对后背箱盖5的闭锁。
这样,在后背箱盖5被闭锁的状态下,在来自上侧的按压力的作用下,密封部件30的下周缘50按压压板38的相接面43并与之相抵接,从而保持该接触面处的对水之密封性,所以水不会从该部位进入后背箱内部,可切实地进行密封。另外,即使水渗入到密封部件30的内侧,由于罩部件31作为堰存在着,所以可以切实防止水浸入到后背箱内部。即,用密封部件30和罩部件31,形成了外侧和内侧二重密封,所以,可以确保后背箱臂7穿过车身板9这种形式的后背箱1的对水的密封性,这种形式的后背箱1能扩大后背箱的容量。
这样,在后背箱盖5被闭锁的状态,由于罩部件31的突条51相对于上下方向是倾斜的,所以,即使筒部33成为压缩状态,上下的突条形成部分也不重合。结果,可以减小罩部件31的折叠高度。
另外,罩部件31的筒部33的上部外周缘、即与后背箱盖5的内板14相接触的周面46上,由于形成了二排多个直线状的突条45,所以,具有该突条45的罩部件31的筒部33的周面46能够不与密封部件30的内侧凸缘部48完全贴紧地相接触。因此,容易进行后背箱盖5的开操作。另外,借助该突条45,在后背箱盖5与罩部件31前端之间形成了间隙(相连的各突条45的切缝及并排的各突条45之间的槽),该间隙起到后背箱盖开闭时的空气排出部作用,从而可以灵活地进行后背箱盖的开闭。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罩部件31的筒部33的基部可以用硬质橡胶形成,筒部33的上部可以用比基部软的材料形成。这样,可以将罩部件31的筒部33的基部作为堰,将筒部33的上部作为轻柔地承接后背箱盖5的部位,可进一步提高密封性。另外,在罩部件31的周面46上不限定于设置突条45,也可设置台阶部或凸部,只要使罩部件31的周面46不紧贴后背箱盖5的内板14即可。另外,反弹机构也不限于螺旋弹簧52,也可以是片弹簧或者是扭转弹簧,只要能在上下方向产生反弹力即可。

Claims (8)

1.后背箱部的密封构造,其特征在于,在车身板的后背箱臂贯通孔周围设有朝上方突出的筒状的罩部件,在后背箱盖的后背箱臂连接部设有从上述罩部件的外侧将上述罩部件覆盖的筒状密封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背箱部的密封构造,其特征在于,设有按压部件,该按压部件和车身板一起夹持上述罩部件,在后背箱盖关闭时,上述密封部件被压在上述按压部件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背箱部的密封构造,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罩部件的内周面上形成有朝其内侧突出的凸缘。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背箱部的密封构造,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罩部件前端,且在上述罩部件与后背箱盖接触的面上形成有台阶部。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背箱部的密封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罩部件由基部和罩部构成,上述基部固定在车身板上,上述罩部形成在基部的上侧并朝上方延伸,用比基部软质的材料形成。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背箱部的密封构造,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罩部件上设有沿上下方向作用反弹力的反弹机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背箱部的密封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反弹机构是沿着罩部件设置的弹簧。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背箱部的密封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罩部件形成为波纹管状,上述反弹机构是形成在上述罩部件的表面上的突条,该突条相对于上下方向呈倾斜的状态。
CNB2005100631620A 2004-04-06 2005-04-05 后背箱部的密封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2808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12197A JP4083700B2 (ja) 2004-04-06 2004-04-06 トランクアームのシール構造
JP2004112195A JP4083699B2 (ja) 2004-04-06 2004-04-06 トランク部のシール構造
JP112195/2004 2004-04-06
JP112197/2004 2004-04-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80146A CN1680146A (zh) 2005-10-12
CN1328087C true CN1328087C (zh) 2007-07-25

Family

ID=35067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63162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28087C (zh) 2004-04-06 2005-04-05 后背箱部的密封构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328087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85125B2 (en) * 2011-05-31 2013-11-19 Honda Motor Co., Ltd. Cover for a tailgate rod passage
JP6272937B2 (ja) * 2016-04-20 2018-01-3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カバー部材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37976A (en) * 1979-01-27 1982-07-06 Dr. Ing. H.C.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Rear of an automobile, preferably a passenger car
JPH02262480A (ja) * 1989-03-31 1990-10-25 Kinugawa Rubber Ind Co Ltd エアスポイラのアーム部シール構造
JPH04163247A (ja) * 1990-10-27 1992-06-08 Toyoda Gosei Co Ltd トランクリッドのシール構造
JPH115497A (ja) * 1997-06-16 1999-01-12 Nissan Motor Co Ltd トランク開口部のシール構造
JPH115498A (ja) * 1997-06-16 1999-01-12 Mitsubishi Motors Corp トランクリッドの開口部構造
JP2003118393A (ja) * 2001-10-09 2003-04-23 Kinugawa Rubber Ind Co Ltd コンバーチブル車のシール構造
JP2003226204A (ja) * 2002-02-05 2003-08-12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における貫通孔のシール構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37976A (en) * 1979-01-27 1982-07-06 Dr. Ing. H.C.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Rear of an automobile, preferably a passenger car
JPH02262480A (ja) * 1989-03-31 1990-10-25 Kinugawa Rubber Ind Co Ltd エアスポイラのアーム部シール構造
JPH04163247A (ja) * 1990-10-27 1992-06-08 Toyoda Gosei Co Ltd トランクリッドのシール構造
JPH115497A (ja) * 1997-06-16 1999-01-12 Nissan Motor Co Ltd トランク開口部のシール構造
JPH115498A (ja) * 1997-06-16 1999-01-12 Mitsubishi Motors Corp トランクリッドの開口部構造
JP2003118393A (ja) * 2001-10-09 2003-04-23 Kinugawa Rubber Ind Co Ltd コンバーチブル車のシール構造
JP2003226204A (ja) * 2002-02-05 2003-08-12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における貫通孔のシール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80146A (zh) 2005-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85678B2 (en) Body front structure for automobile
JP5374560B2 (ja) 車両用ドア
KR100506923B1 (ko) 자동차의 테일게이트용 오버슬램범퍼
JP4925918B2 (ja) ドア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
CN1328087C (zh) 后背箱部的密封构造
US20230151669A1 (en) Electrical Charging Flap
EP2070751B1 (en) Power back door for vehicle
CN100366492C (zh) 车辆的车身结构
JPH10252592A (ja) 燃料ポンプユニットの支持構造
JP2010234998A (ja) ドアウエザストリップの取付構造
JP3545159B2 (ja) 自動車の車体前部のシール構造
US11891017B2 (en) Under hood front storage closeout
JP4253706B2 (ja) 車両用電動ステップ装置
KR102440797B1 (ko) 차량용 전방 트렁크의 밀폐구조
KR102418582B1 (ko) 차량용 전방 트렁크의 밀폐구조
EP4209375A2 (en) Electrical charging flap
JP4640076B2 (ja) 車両の排水構造及び排水路形成方法
CN211592719U (zh) 前挡风玻璃与前围百叶板之间的连接结构
JP3284847B2 (ja) シール装置
JP2001039166A (ja) サンルーフのディフレクタ構造
KR0125714Y1 (ko) 도어 하단에 설치되는 웨더 스트립
KR19980022029A (ko) 선루프 모터의 진동 흡수구조
JPS6411484B2 (zh)
JP4083699B2 (ja) トランク部のシール構造
US20210086838A1 (en) Side lower structure of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725

Termination date: 2015040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