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51210C - 光读取装置及生产光读取装置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读取装置及生产光读取装置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51210C CN1251210C CNB988082276A CN98808227A CN1251210C CN 1251210 C CN1251210 C CN 1251210C CN B988082276 A CNB988082276 A CN B988082276A CN 98808227 A CN98808227 A CN 98808227A CN 1251210 C CN1251210 C CN 1251210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focus control
- luminous point
- support
- optical picku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Optical detectors therefor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22—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optical heads, e.g. assembly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53—Diffractive elements, e.g. holograms or grating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59—Single prism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62—Mirror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72—Lenses
- G11B7/1374—Objective lense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72—Lenses
- G11B7/1376—Collimator lense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95—Beam splitters or combiner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4—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specially adapted to record on, or to reproduce from, more than one track simultaneously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 G11B2220/2545—CD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 Moving Of The Head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光读取装置(10)用于从光盘(34)上的多个信道上读取数据并同时聚焦多个信道上的各个光束的光点(M...),相继依次经物镜(30)、准直器(28)调焦装置(50)通过反射光,并且用沿光电二极管光接收板(68)布置的光电二极管(52M...)检出反射的光。为使各个反射光落射在各个光电二极管(52M...)上,一个盒(72)和支架(78)与机架(70)分开,并分别支承调焦装置(50)和光电二极管(52M...)。盒(72)和支架(78)做得能够在光轴(66)方向上预定区域的合适位置固定在机架上。在盒(72)和支架(78)沿光轴(66)移动时,寻求沿光轴(66)上的,反射光束能够进入光电二极管(52M...)的位置,然后把盒(72)和支架(78)固定在机架(70)上寻出的位置上。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出一个从录制信道反射的光点、以读出光盘和光卡之类的录制媒体上的数据的装置,以及一种生产这种光读取装置的方法,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向多个信道施放光点并读出记录在这些信道上的数据的光读取装置,以及一种生产这种光读取装置的方法。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在CD机或类似装置上的光读取装置,一种支承此光读取装置的一个部件即检光器的支架,以及一种生产这种光读取装置的方法,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光读取装置、一种支架及制造光读取装置的方法,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光读取装置的生产。
读出光盘和光卡之类的录制媒体上的数据所用的光读取装置中,一个光束聚焦在记录媒体的一条信道上然后用一个检光器检出从信道上反射出的光束。
人们还提出了另一种光读取装置,其中产生多个例如七个光束,相应的七个光点聚焦在录制媒体的信道上以同时读出录在这些信道上的数据。用这样的常规光读取装置,一个激光源发出的光射在一个用作光束分离装置的衍射光栅而产生多个光束。这些光束经过一个准直器透镜和一个物镜,并以光点的形式在录制媒体的信道上聚焦。从信道反射的光点以与输入的光路相反的光路,经过上述物镜和准直镜,并经过一个调焦透镜而照射到检光器上,这些检光器,例如,以一个对应于反射光点的预定间距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放置。用常规的光读取装置,各个光电二极管在预定的光电二极管安装位置处直接安装在一个机架上,以使经过调焦透镜的反射光束落射在一个相应的光电二极管上。
在日本的已公开的专利申请No.8-221774中,产生五个光束并聚焦在一个录制媒体的信道上,然后检出从信道反射的光点。一个单一的主光点用于读出记录在信道上的数据,其它的四个光点为辅助光点,用于寻迹伺服而不是读出数据。
激光振荡频率和格栅的栅孔之间的间隔存在生产差异,这些差异影响反射光束沿一个与一条光轴垂直的方向上的分布间距,从而反射的光束可能不落射在相应的光电二极管上。准直器透镜的焦距与准直器透镜和调焦透镜的总焦距之比的生产差异也可影响反射光束沿一个与光轴垂直的方向上的间距。尤其是,在常规的光读取装置,为了补偿反射光束沿与光轴垂直的方向上的间距差异,把光电二极管的光接收接收面积做得越大,光电二极管沿与光轴垂直的方向上放置得距光轴越远。加大光电二极管的光接收面积使光电二极管的频响特性变差(上截止频率降低),因而可降低装置的性能。
用在CD机或类似装置上的常规光读取装置中,用一个单光点读出录制在CD盘上的数据。从一个光源发出的一条单光束射向一个三棱镜而改变其方向,一般是直角改变方向,然后经过一个物镜在CD盘的信道上形成一个光点。反射光由一个光电二极管检出。三棱镜用一个止档之类的预定的定位装置固定在一个底座的一预定位置上。
人们还提出了另一种光读取装置,其中产生例如七个光束,相应的七个光点聚焦在一个录制媒体的信道上,以同时读出录在这些信道上的数据。
为正确地把多个光点聚焦在一个录制媒体的相应信道上,并可靠地检出所有的反射光点及读出数据,必须使所有的光点进入物镜的有效区而投射到各个信道上。在相应的信道上形成多个光点时,由于加工精度误差、尺寸误差、和光读取装置的各个部件的安装误差,一些光点可能不进入投射到各个信道上的物镜有效区。若光束方向因某个光学元件的安装误差而相对于信道表面倾斜,各个光点的聚焦状况可不一致和不平衡。
图28所示为一个安装在一光读取装置210上的一底座212上的常规的支架216。底座212有一个支架安装面214。块形结构的预定厚度的支架216有一个连接面240和一个非连接面242。连接面240胶粘在支架安装面214上。在非连接面218的中心区形成一个光接收单元插口218。在光接收单元的底部形成一个圆窗220,用于经过此圆窗220通过由形成于支架安装面214侧面上形成的一个圆窗236(图30)发出的激光束。在支架右侧和左侧贯穿支架216的厚度形成调节销装配V形槽222。一个光接收单元224包括检光器或类似物,并且大小和尺寸与光接收单元插口218一致,从而前者可配合并安装在后者中。挠性印刷电路(FPC)226连接在光接收单元224的外表面。
图29所示为一个把常规的支架216安装在底座212上的初装工序。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由x和y表示。支架安装面214平行于x-y平面。与x方向垂直的方向用Z表示并与支架安装平面214垂直。一个调节销支架254有一对沿Z方向走行并带有尖锐端的调节销256。调节销支架254可沿x-、y-和Z-方向移动。先把调节销支架254在Z方向向着支架216的非连接面242移动,以部分地把调节销256插入到调节销调节V形槽222中,然后在x-y方向移动,以把支架216在x-y方向相对于底座212移动,直到光接收单元224的一个光接收平面达到由底座212的圆窗236(图31)供给的激光束的光轴。接着,把速干胶270(图32)滴到支架216上侧的两个区266,用于把支架216贴在支架安装面214上以初装支架216。然后,在Z方向移动调节销支架254,从底座212上退出调节销256,从而从调节销装配V形槽取走调节销256。
图30所示为安装在一个常规光读取装置210上的一底座212上的另一个常规的支架230。下面说明其主结构。支架230有一个悬在一支架安装面214上方的门部232。一个光接收单元插口218形成于门部232。支架230在底座212上的初装与参照图29所作的说明相似。调节销支架254的调节销256的尖锐端装配在调节销装配V形槽222中。
图31所示为安装在一个常规光读取装置210上的一底座212上之前的另一个常规的支架238。在底座212的支架安装面214侧形成一个圆形的孔236,从该孔一个激光束输出到一个光接收单元224。支架238有伸向其左右侧的上下突起。这些右和左突起设有空孔244和伸过支架238全厚度的调节销孔246。相应于支架238的调节销孔246和空孔244的位置,在一个推板弹簧248上形成凹陷250和螺丝插入孔252。板簧248的凸部突向连接面240,此凸部的顶点靠在支架216的非连接面242上。先移动调节销支架254把调节销256插入凹陷250并把调节销的末端部分地插入支架246的调节销孔246,然后在x-和y-方向上移动调节销支架254。当光接收单元224的的光接收平面达到由底座212的圆窗236提供的一个激光束的光轴时,把支架238相对于底座212止动。然后,如图29所示,把速干胶270滴到支架216上侧的两个区266上以把支架238的连接面240初步地粘贴在支架安装面214上。最后,把紧固螺丝插入螺丝插口252和空孔244中,并旋入支架安装面214双侧的螺丝孔260中,从而把支架238固定在支架安装面214上。螺丝插入孔252的大小定得使支架238可以在x-和y-方向上相对于支架安装面214移动,从而可通过使用调节销256确定最终安装位置。
图32表示速干胶在图28中所示的支架216初装后立即侵入调节销装配V形槽222中。调节销256的尖锐端靠在调节销装配V形槽222的侧缘上,防止此调节销进一步进入V形槽,并防止尖锐端顶在支架安装面214上。
参见图32,滴在两区266(图29)上的速干胶270流入底座212的支架要安装面214和支架240的连接面240之间的间隙中,然后侵入到调节销装配V形槽222中。通过毛细作用,速干胶270然后上升并侵入调节销的尖锐端和支架要216的侧壁之间的间隔中。在把速干胶滴在两个区266上之后,把调节销256从支架216上退出并从调节销装配V形槽222中抽出。然而,如图32所示,侵入到调节销装配槽中的速干胶27可能会附着并粘在调节销256的尖锐端上。这种情况下,在从调节销装配V形槽222中抽走调节销256时,曾初装在支架安装面224上的支架216可能会被从支架安装面214上剥离。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光读取装置及其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调节销在初装时贴附在胶上的光读取装置、其支架及其生产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读取装置,包括:(a)物镜光点形成装置,用于在一个录制媒体的各个信道上形成经准直器进入的多个光束的每个光点;(b)各为每个光点提供的多个检光器用于接收各个光点的反射光,后者依次通过所述物镜光点形成装置、所述准直器和调焦装置;及(c)一个安装有所述准直器的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焦装置和所述多个检光器分别由从机架分开形成的一个调焦装置支承构件和一个检光器支承构件支承,调焦装置支承构件和检光器支承构件在沿一条光轴的位置上固定在机架上,视觉地确认这些位置使各个光点的反射光落射在相应的一个所述检光器上。
视觉地确认各个光点的反射光落射在相应的一个检光器上,可以通过用沿光轴方向放置的一个CCD检出的反射光位置的显示图象来判断。录制媒体包括其数据为可光学读取的媒体,例如,CD和光卡之类的光盘。物镜光点形成装置、准直器,和调焦装置还包括除透镜之外的光学元件。
由于生产差异,由调焦装置在检光器上聚焦的并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分布的各个光点的反射光束之间的间距依各个光读取装置而异。此生产差异包括激光振荡频率的差异、衍射光栅栅孔之间距离的差异,以及准直器的焦距与准直器和调焦装置总焦距之比的差异。然而,本发明的光读取装置,调焦装置支承构件和检光器支承构件从机架分开地形成,沿光轴的方向可以移动,并在沿光轴方向的位置上固定在机架上,视觉地确认这些位置使各个光点的反射光落射在相应的一个检光器上。因此,各个反射光束正确地落射在相应的一个检光器上,从而各个检光器的接收面积可以减小而且频率特性可以改善。
在本发明的光读取装置中,多个光束是由使一个光源发出的光通过一个衍射光栅而产生的。
因为多个光束可以由单一的一个光源产生,成本效益高。因为光束的光点在录制媒体上大体排成一列,所以由调焦装置在聚焦在检光器上的的反射光束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也大体成一列,而反射光束之间的间距与沿光轴的位移呈线性关系而变化。因此,通过沿光轴移动检光支承构件,可以容易地沿光轴寻取那样的位置,这些位置使每个光点的反射光能够落射在相应的那一个检光器上,这些检光器已经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以相等的间距放置。
在本发明的光读取装置中,多个检光器的至少一个包括多个用于分区接收一个光束的光接收区。
反射光束沿垂直于光轴方向上的间距和位置随检光器沿光轴上的位置规则地变化。因此,如果至少一个检光器包括多个用于分区接收一个反射光束的光接收区(例如,如果一个检光器在光轴上分成A、B、C、D四个区),并检查反射光是否正确地落射在四个光接收区的每一个上,那就不需要检查反射光是否正确地落射在直线排列的其它检光器的的每一个上。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产光读取装置的生产方法,此种光读取装置包括有用于把经一个准直器进入的多个光束在一个录制媒体上形成各个光点的物镜光点形成装置、各为每个光点提供的多个检光器,用于接收各个光点的反射光,后者依次穿过所述物镜光点形成装置、所述准直器和调焦装置通过,以及一个安装有所述准直器的机架,本方法包含以下的步骤:改变所述准直器和所述调焦装置之间沿一条光轴的方向的第一距离和准直器与所述检光器之间沿该光轴方向的第二距离;寻找使各个光点的反射光能够落射在相应的一个检光器上的、沿光轴方向的第一和第二距离;和在寻出的沿光轴方向的第一和第二距离上固定所述调焦装置和所述检光器。
由于生产差异,由调焦装置在检光器上聚焦的并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分布的各个光点的反射光束之间的间距依各个光读取装置而异。此生产差异包括激光振荡频率的差异、衍射光栅栅孔之间距离的差异,以及准直器的焦距与准直器和调焦装置总焦距之比的差异。然而,在这一个生产光读取装置的方法中,调焦装置支承构件和检光器支承构件可以沿光轴的方向移动并在沿光轴方向的位置上固定在机架上,这些位置使各个光点的反射光能够正确地落射在相应的一个检光器上。因此,生产差异可以得到补偿,可以使各个反射光束正确地落射在相应的检光器上。
在生产本发明的光读取装置的方法中,改变沿光轴方向的第一和第二距离而同时保持第一和第二距离之间的预定关系。
每个反射光束相对光轴成预定的角度发射。因此,当调焦装置发出的反射光束正确地落射在相应的检光器上时,一个参照点与调焦装置之间沿光轴的距离和此参照点与检光器之间沿光轴的距离有预定的关系。在保持此关系的同时移动调焦装置支承构件和检光器支承构件,从而可以有效地沿光轴寻找调焦装置和检光器的位置,这些位置可以使各个反射光束正确地落射在相应的一个检光器上。
本发明的一个光读取装置,包括:(a)一个光反射光学元件,用于把沿一个第一轴线方向进入的多个光束向一个有别于此第一轴线的第二轴线方向反射;(b)光点形成装置,用于在一个录制媒体的各个信道上,形成沿第二轴线方向从所述光反射光学元件进入的各个光束的一个光点;(c)支承装置,用于在一个机架上绕至少一个旋转轴线可旋转地支承光反射光学元件,所述旋转轴线通过一个参照点,后者就是第一和第二轴线间的交点;(d)固定装置,用于把光反射光学元件固定在机架上的、使录制媒体上的光点能够进入光点形成装置的有效区及/或使光点的聚焦状态能够大体相等的旋转位置上;和(e)反射光检出装置,用于检出经光点形成装置通过的各个光点的反射光。
录制媒体包括其在录制轨迹上的数据可为光学读取的媒体,例如,CD和光卡之类的光盘。物镜光点形成装置、准直器和调焦装置除透镜之外还包括其他光学元件。可以用初装和终装两个步骤,通过固定装置把光反射光学元件固定在机架上。光点形成装置的有效区域是录制媒体中的、在信道上形成能够正确读出光点的区域。
随着光反射光学元件的旋转位置绕旋转轴线变化,光点在录制媒体上的位置改变及/或光束方向相对于录制媒体改变,从而各个光点的聚焦状况改变。调节光反射光学元件的旋转位置,使录制媒体上的光点都能够进入光点形成装置的有效区,及/或使录制媒体信道上的各个光点尺寸大体相等,然后用固定装置把光反射光学元件固定在机架上。因此,尽管各个光读取装置的元件尺寸有误差,仍可使光点进入光点形成装置的有效区,及/或使录制媒体信道上的各个光点尺寸大体相等。
本发明的光读取装置中,所述旋转轴线包括一个与第一和第二轴线都垂直的旋转轴线。
本发明的光读取装置中,所述旋转轴线包括一个与第一轴线一致的旋转轴线。
本发明的光读取装置中,所述旋转轴线包括一个与第二轴线一致的旋转轴线。
随着光反射光学元件的旋转位置绕一条与第一和第二轴线都垂直的旋转轴线、一个与第一轴线一致的旋转轴线及/或一个与第二轴线一致的旋转轴线变化,光点在录制媒体上的位置改变及/或光束方向相对于录制媒体改变,从而各个光点的聚焦状况改变。调节光反射光学元件的旋转位置,使录制媒体上的光点都能够进入光点形成装置的有效区,及/或使录制媒体信道上的各个光点尺寸大体相等,然后用固定装置把光反射光学元件固定在机架上。因此,尽管各个光读取装置的元件尺寸有误差,仍可使光点进入光点形成装置的有效区,及/或使录制媒体信道上的各个光点尺寸大体相等。
在本发明的光读取装置中,支承装置包括一个球形的装配部分。此球形的装配部分使光反射光学元件可绕一个光学旋转轴线自由旋转,从而光反射光学元件的旋转位置能够绕与第一和第二轴线都垂直的旋转轴线、一个与第一轴线一致的旋转轴线及/或一个与第二轴线一致的旋转轴线变化。因此不必要为光反射光学元件绕之旋转的各个旋转轴线都设置支承装置,从而可以简化支承元件的结构。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读取装置,包含:(a)一个光反射光学元件,用于把沿一个第一轴线方向进入的多个光束向一个有别于此第一轴线的第二轴线方向反射;(b)光点形成装置,用于在一个录制媒体的各个信道上形成沿第二轴线方向从所述光反射光学元件进入的各个光束的每一个光点;(c)支承装置,用于可以沿第一轴线方向及/或第二轴线方向在机架上可移动地支承光反射光学元件;(d)固定装置,用于把光反射光学元件固定在机架上;和(e)反射光检出装置,用于检出经光点形成装置通过的各个光点的反射光。
光反射光学元件的旋转位置沿第一和或二轴线改变时,光点在录制媒体上的位置改变及/或光束方向相对于录制媒体改变。调节光反射光学元件的位置,使录制媒体上的光点都能够进入光点形成装置的有效区,其后用固定装置把光反射光学元件固定在机架上。因此,尽管各个光读取装置的元件尺寸、加工和组装有误差,光点却能够进入光点形成装置的有效区。
本发明的光读取装置有一个安装在一个支架上的光电二极管单元,所述支架有一个连接在一底座的一个支架上的连接面,和一个用于容纳位置调节销的位置调节销插口,在支架通过位置调节销与正确的位置对准之后,把支架固定在底座上,其中支架有一个屏蔽部把支架安装面与位置调节销插口隔开。
滴落到一个初装粘合区的一部分初装胶流进底座的支架安装面和支架的连接面之间,并流向位置调节销插口。然而,屏蔽部把支架安装面与位置调节销插口隔开。因此,可以防止初装胶侵入位置调节销,并从而防止初装胶附着在位置调节销口中的位置调节销上。因此,防止了位置调节销被初装胶固定在位置调节销插口中。
本发明的光读取装置中,所述的位置调节销插口是一个与支架安装面相反的一侧开放而在支架安装面一侧关闭的凹陷,而且,此凹陷的封闭端构成所述屏蔽部。
凹陷在支架安装面的一侧端封闭。从而由此凹陷的关闭端防止初装胶进入此凹陷,可以防止位置调节销被初装胶固定在此凹陷中。
本发明的光读取装置中,支架设有一个突向与支架安装面相反侧的突起,和一个形成于此突起中的、开放于此突起顶面的凹陷。
如果支架的厚度不大,不易于为支架设置位置调节销插口和屏蔽部。然而,在此支架,保证了足够的厚度,从而易于形成位置调节销插口和屏蔽部。
本发明的光读取装置中,一个突起从与连接面相反的一个表面上突向与支架安装面相反的一个侧面,而且,位置调节销插口的顶部周区插入位置调节的接合孔中。
因为位置调节销插口的顶部周区插入位置调节销的接合孔中,此销可由起位置调节销插口作用的突起而容纳在与支架安装面足够远的位置处。
因此,在初装时,可以防止位置调节销被初装胶固定,并且易于形成位置调节销插口和屏蔽部。
本发明的光读取装置中,在支架的连接面上形成一个导槽,此导槽从初装胶滴区向不朝向位置调节销插口的方向引导初装胶。
滴向初装胶滴区的初装胶受导槽引导,从而不流向位置调节销插口。因此可以防止位置调节销由初装胶固着在位置调节销插口中。
本发明的一种支架包含:多个用于容纳多个位置调节销的多个位置调节销插口;一个连接到一底座的一个支架安装面上的连接面;一个用于安装检光器的安装件;一个用于把支架安装面与各个位置调节销插口隔开的屏蔽部。
所述屏蔽部把支架安装面与各个位置调节销插口隔开从而防止初装胶侵入位置调节销插口。因此,在把支架初装在底座上时,可以防止位置调节销被固着在位置调节销插口中。
本发明的一种支架包含:多个用于容纳多个位置调节销的多个位置调节销插口;一个连接到一底座的一个支架安装面上的连接面;一个用于安装检光器的安装件;用于从初装胶滴区向不朝向位置调节销插口的方向引导初装胶的多个导槽。
这些导槽从初装胶滴区向不朝向位置调节销插口的方向引导初装胶,并防止它流向位置调节销插口。因此,在把支架初装在底座上时,可以防止位置调节销被固着在位置调节销插口中。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产光读取装置的生产方法,此种光读取装置有一个安装在一支架上的光电二极管单元,支架上有一个位置调节销插口;和一个屏蔽部,把一个底座的一支架安装面与所述位置调节销插口隔开,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用一个装配在与所述位置调节销插口中的位置调节销把所述支架对准正确的位置;(b)在底座的支架安装面和所述支架的一个连接表面之间的一个初装胶滴区滴下初装胶,以把所述支架初装在所述底座上;和(c)从所述位置调节销插口中取出所述的位置调节销。
因为屏蔽部防止初装胶侵入支架安装面,可以防止位置调节销被初装胶固着在位置调节销插口中。因此可以没有任何实际问题地从支架安装面取走调节销。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产光读取装置的生产方法,此种光读取装置有一个安装在一支架上的光电二极管单元,支架上有一个位置调节销插口和一个导槽,所述导槽用于从一个初装胶滴区朝一个去向位置调节销插口不同的方向引导初装胶,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用一个装配在与所述位置调节销插口中的位置调节销把所述支架对准正确的位置;(b)在底座的支架安装面和所述支架的一个连接表面之间的一个初装胶滴区滴下初装胶,以把所述支架初装在所述底座上;和(c)从所述位置调节销插口中取出所述的位置调节销。
因为这些导槽防止初装胶滴区的初装胶流向位置调节销插口,可以防止位置调节销被初装胶固着在位置调节销插口中。因此可以没有任何实际问题地从支架安装面取走调节销。
图1A是表示在调焦透镜到光电二极管单元的范围中的光读取装置的示意图,图1B是图1中所示的光读取装置的侧视示意图,所示调焦透镜可在光电二极管和此光读取装置的束分离装置之间移动。
图2所示为光读取装置的光路。
图3为表示从三棱镜到光盘范围的具体结构的详图。
图4所示为从图3的右侧看去的三棱镜。
图5所示为从图3的底侧看去的三棱镜。
图6为三棱镜的透视图。
图7为从图3的顶侧视去的光槽表面上的光点位置(M、E、F、G、H、I和J)。
图8表示各个光束向光盘的光槽表面会聚的状况。
图9是检光器单元的详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检光器单元的详图。
图11A至图11C是各光点聚焦状态的示意图。
图12是光读取装置的示意图。
图13是三棱镜支架的透视图。
图14A是安装三棱镜前的机架的外观图,图14B是图14A所示的安装三棱镜前的机架的侧视示意图。
图15是安装三棱镜后的机架的外观图。
图16是用螺丝初装三棱镜支架之后的三棱镜支架的剖视图。
图17是表示另一种三棱镜支架的结构。
图18表示用作三棱镜的第一光反射光学元件。
图20表示用作三棱镜的第三光反射光学元件。
图21表示用作三棱镜的第四光反射光学元件。
图22表示第一实施例的支架的透视图。
图23是支架初装在底座上的胶合状况。
图24表示第二实施例的支架的透视图。
图25所示为图24的支架近销孔处的竖剖视图。
图26表示第三实施例的支架的透视图,带有表示其圆柱形突起的剖视图。
图27表示第四施例的支架的透视图,带有表示其圆柱形突起的两个修改。
图28表示安装在光读取装置的底座上的常规支架。
图29所示为常规支架安装在光读取装置的底座上的工序。
图30表示安装在光读取装置的底座上的另一种常规支架。
图31表示安装在光读取装置的底座上的又一种常规支架。
图32表示图28所示的支架在初装之后速干胶立即侵入到销装配V形槽内。
现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2所示为一个光读取装置10的光路。在图2中,一个光盘34的一个R方向和一个T方向是光盘34的径向方向和光盘34的信道的切线方向。R方向是光盘34的朝向外周的方向,而反R的方向是朝向内心的方向。在一个光点向光盘的R和T方向移动时,在各个光学元件处给出的R方向和T方向表示此光学元件的运动方向。在光电二极管光接收平面68处给出的R′和T′方向与光盘34的R和反T方向相应。在束分离器24和调焦透镜50处给出的R′和T′方向表示在反射光点向光电二极管光敏区68的R′和T′方向运动时束分离器24和调焦透镜24的运动方向。
一个半导体激光器12在其中心区有一个发光单元14,发光单元是从半导体激光器12到光盘34的光轴32的起点,从发光单元14沿R方向隔开一个预定的距离一个偏心处有一个光电二极管单元16。一个全息图模块18在半导体激光器12侧有一个衍射栅面20,在与衍射栅面20相反的一侧有一个全息图面22。一个从发光单元14发出的激光束被全息图模块18的衍射栅面20分为七个光束,一个光束在光轴32上,在这一个光束的两侧各有三个光束。衍射光栅设计成使中心光束的强度约为输入到衍射光栅面20的光强的18%,而其余每个光束的强度约为输入到衍射光栅面20的光强的11%,衍射损耗约为16%。此七条光束经束分离器24笔直穿过,并在一反射镜26处改变其方向90度角。然后,此七条光束相继经过一个准直器透镜28和一个物镜30,在CD之类的光盘上形成大致沿T方向成排的光点(M、E、F、G、H、I和J)。光点(M至J)相对于光盘34中心对称分布。具体地说,光点E和F、G和H、I和J相对于光轴32上的中心光点M对称。下文会说明,光点M的反射光落射到一个光电二极管52M上,后者是由布置成2×2阵列的四个光电二极管组成的,这与其它的光电二极管不同。这四个光电二极管有各自的感光区A、B、C和D(未示),并根据接收的光强分布得到进行R方向上的七个顺序的信道的寻迹用的伺服信号。准直器透镜28不是圆的而大体是椭圆形的,但其在T方向上的两个未端都沿一条直线截去。原因如下。虽然,物镜30可沿R方向移动以进行寻迹控制,而沿T方向不能移动。为使光能够落射在物镜的整个表面上,准直器透镜28在R方向上的尺寸必须与物镜30的位移相匹配。但是这个要求在T方向上是不必要的,因为物镜30在这个方向上不位移。因此准直器透镜30的相反侧可以没有任何实际问题地截短,从而把准直器透镜28做得更紧凑。
光轴66以光点M为其起点,而且,沿此轴引导光点(M至J)的反射光。从光点M到束分离器24的光轴与光轴32重合。更具体地说,来自光盘34的反射光相继地通过物镜30和准直器透镜28,经反射镜26的反射,照在束分离器24上以改变其方向90度,然后导向调焦透镜50。光电二极管光接收平面68由一个平面界定,后者包括沿一个垂镜50。光电二极管光接收平面68由一个平面界定,后者包括沿一个垂直于光轴66的方向、以预定的间距成直线放置的光电二极管52(M至J)。从束分离器24导向调焦透镜50的反射光经此透镜通过,并落射在光电二极管52(M至J)上。光轴上的光电二极管52M由沿R′和T′方向上布置的2×2阵列的四个光电二极管52(A、B、C、和D)组成。因而光点M的反射光就因此分配在这四个光电二极管(A、B、C和D)上。落射在光电二极管52(A、B、C、和D)上反射光不仅用于读出光盘34的信道34上的数据,而且还用于通过一种DPD(外差)法获得寻迹伺服控制所用的误差信号。
光点M的反射光的一部分从束分离器24导向全息模块18,其全息图表面22把光的方向转向光电二极管单元18,使光落射在光电二极管单元16上。落射在光电二极管16上的反射光用于获得聚焦伺服控制的误差信号。根据此误差信号,把物镜30沿光轴方向移动以把到光盘34的距离调节到一个合适的值。
半导体激光器12的振荡频率、衍射光栅栅孔之间距离等有生产的差异。还有,准直器透镜28的焦距与准直器透镜28和调焦透镜50的总焦距之比也存在生产差异。这些差异可影响反射在光电二极管的光接收平面68上的光束之间的间距,一些光点可能不落射在光电二极管52M之外的光电二极管52(E、F、G、H、I和J)上。下文会详述,为了解决此问题,在生产光读取装置10时把调焦透镜50和光电二极管光接收平面68沿光轴的方向66移动,以寻找沿光轴方向的正确位置,使反射光束能够正确地落射在光电二极管52(M至J)上。然后把调焦透镜50和光电二极管的光接收平面68固定在这个寻找出的位置上。
图1A所示为从调焦透镜50至光电二极管52(M至J)的范围中的光读取装置10的结构。束分离器24和准直器透镜(图2)之类的光读取装置10的部件在一个机架70上有预定的位置,它们沿光轴的方向固定在这些位置上。相对比的是,调焦透镜50和光电二极管52(M至J)沿光轴方向上的位置要在调节后,把这些部件固定在机架70上。与机架70分开形成一个盒72,而调焦透镜50固定在此盒72中。为把盒72安装在机架70上,盒72做得可以沿光轴方向66在一个预定的范围内移动。光电二极管52(M至J)以预定的间距成直线固定在一个底板74上。光电二极管52(M至J)的光敏区放在光电二极管的光接收平面68处。底板74固定在一个支架76上。支架76的周围区固定在一个大体侧视为L字形的托架78的一个表面上,其另一个表面固定在机架70的下表面上。在此实施例中,这另一个表面是固定在机架的下表面上的,但是这另一个表面也可以固定在机架的上表面上。此状况示意于图1B。如图1B所示,通过在图1B中的双头箭头A所示的左右方向上在机架70上滑动盒72,在光电二极管52M-52J和束分离器24之间固定有调节调焦透镜50的盒72。此外,通过在图1B中的双头箭头B所示的左右方向上滑动托架78,来调节光电二极管52M-52J。
在机架70上安装盒72和托架78时,在束分离器24与调焦透镜50相反侧布置一个CCD摄像机(图2),光点(M至J)在托架78上的支架安装平面(光电二极管光接收平面63)上的反射光用这CCD摄像机检光并显示在一个显示器50a上。盒72和托架78用机械手等沿光轴66的方向移动。盒72和托架78沿光轴66方向的移动是在保持y=ax+b关系的同时进行的,因为,准直器透镜28和调焦透镜50之间沿光轴方向的距离和准直器透镜28和光电二极管光接收平面68之间的距离有预定的关系。在公式y=ax+b中,x是参照点至调焦透镜50沿光轴66方向的距离,所述参照点是束分离器24在调焦透镜50侧的一个表面点,y是参照点至光电二极管光接收平面68沿光轴66方向的距离,而a和b是常数。随着x从x=0开始逐渐增加时,用显示器50a核对盒72和托架78是否在沿着光轴方向位于使反射光束落射在光电二极管52(M至J)的光电二极管光接收平面68上。如果确定了这些位置,就用胶之类来初装盒72和托架78,或者最终固定在机架的这些位置上。光电二极管52(M至J)在支架76上的位置是预先固定的。因此,即使支架76没有固定在托架78上,上述的核对工作可以通过在显示器50a上显示光电二极管52(M至J)在支架76上的位置标志进行,并在仅把托架固定在机架70上之后,通过把支架76的中心对准光轴66而把支架76固定在托架78上。
图12为一个光读取装置110的示意图。在此光读取装置110中,一个半导体激光器112、一个衍射栅114、和一个束分离器116对齐在一个第一轴线120上。第一轴线120抵达一个三棱镜118,而一个第二轴线122与第一轴线120成直角从三棱镜118发出,并与一个CD-ROM之类的光盘128大体垂直相交。准直器透镜124和物镜126对齐在第二轴线122上。一个第三轴线130与第一轴线120成直角而从束分离器116发出。一个检光器透镜132和一个检光器单元134对齐在第三轴线130上。从半导体激光器112发出的一个单光束通过衍射光栅114而分为沿大体垂直于第一光轴120的方向直线排开的七个光束。七个光束中的中心光束大体沿此第一光轴线120。这七条光束沿第一光轴线120行进,穿过束分离器116而发往三棱镜118。这七条光束被三棱镜118反射,相继经过准直器透镜124和物镜,然后射到光盘128上而成为七个光点(M、E、F、G、H、I和J)。发自各个光点(M至J)的反射光沿反向的光路发向物镜126、准直器透镜124和三棱镜118、并发往束分离器116,在此处反射光的方向大体以直角改变方向而朝向检光器透镜132。通过检光器透镜132之后,反射光抵达检光器单元134。
图3为光读取装置从三棱镜118至光盘128范围内的详图。标号136代表光盘128的一个光槽面。在光槽面136上形成七个光束,以光点M居中,光点E、G和I依次在中心光点M的一侧,光点F、H和J则在另一侧。发自这些光点(M、E、F、G、H、I和J)的反射光施于检光器单元134(图12)而同时读出多个信道142上的数据。参照点138是一个作为全部光束的中线的第一和第二轴线120和122的交点。此光束被三棱镜118的一个反射面140反射。标号141代表其上落射全部光束的反射面的一个圆区。D1和D2表示三棱镜118平行于第一和第二轴线120和122运动的方向。当三棱镜118在D1和D2+/-方向运动时,反射面140按图3中的双点点划线所示而升降。R1表示三棱镜118绕一条既垂直于第一轴线120也垂直于第二轴线122且经过参照点138的旋转轴线转动的方向。
图4示出从图3的右侧所视的三棱镜118。R2表示三棱镜118绕与第一轴线120一致的旋转轴线转动的方向。
图5示出从图3的底侧所视的三棱镜118。R3表示三棱镜118绕与第二轴线122一致的旋转轴线转动的方向。
图6为一个三棱镜118的透视图。三棱镜118是一个底面为直角等腰三角形的固体,反射面140是一个侧表面,它包括底面的斜边为其一边。
图7为从图7的顶侧视去的光槽表面136上的光点(I到J)的位置。x表示光槽表面136上的信道142的切线方向,而y表示径向方向(+方向朝向光盘128的中心),把光点M放在原点上。信道142在y方向上等间距地布置。光点(I到J)斜对x方向布置,并从内侧信道起并分配给各个信道。
图8表示各个光束向光盘128的光槽表面136会聚的状况。标号146代表一个以物镜126(图3)的基点为圆心而物镜126的焦距为其半径的圆。进行聚焦伺服控制,以使圆146与光槽表面136接触在与第二轴线122的交点上。光槽表面136与圆146之间的距离在光点列(I到J)方向上不是相同的,而是变化的。
图9是检光器单元134的详图。检光器150(I到J)与图7中所示的光槽表面136上的光点(I到J)相应,并且接收光点(I到J)经过从物镜126到准直器透镜124、第二轴线122、束分离器116然后到检光器透镜132的光路的反射光束。
图10是图9所示的检光器单元150M的详图。这个光读取装置10使用公知的三束法或者说DPD法(外差法)作寻迹伺服控制,并用公知的刃形绕射法或者说像散法作聚焦伺服控制。因此,检光器150M被分成四个检光器150(A至D)。
图11A至图11C是各光点(I到J)聚焦状况的示意图。如在图8已作说明,光槽表面136与圆146之间的距离在光点列(I到J)方向上不是相同的,而是变化的。如果第二轴线122大体垂直于光槽表面136,光点(I到J)中相反的末端光点I和J与圆146之间的距离大体相等,而且光点(I到J)的尺寸是大体相同的,如图11B所示,各个光点(I到J)的聚焦状况是平衡的。相反,如果第二轴线122斜对着光槽表面136,光点(I到J)中相反的末端光点I和J与圆146之间的距离就不同,而且光点(I到J)的大小也不同,如图11A或11C所示,各个光点(I到J)的聚焦状况就不平衡。
三棱镜118的位移与光点在光槽表面136上的运动方向之间的关系如下。D1方向的+/-方向相应于x-方向的+/-方向,而且D2方向的+/-方向相应于x-方向的+/-方向。R1方向的+/-方向相应于x-方向的+/-方向,而R2方向的+/-方向相应于y-方向的+/-方向。沿这些方向的运动用于调节各个光点(I到J)的聚焦状况的平衡。R3方向的+/-方向相应于从x-y座标系原点(+/-0)沿直线y=-x和直线y=x离开的方向。通过把三棱镜118在D1及/或D2方向移动,光点(I到J)可送进有效区144(光槽表面136上的可靠地进入能够读出数据的光点的区域)。通过把三棱镜118在R1、R2及/或R3方向移动,光点(I到J)能够可靠送进有效区144,并如图11B所示,各光点(I到J)的尺寸可以做到大体相等,而且各个光点(I到J)的聚焦状况可平衡。
图13是一个三棱镜支架160的透视图。三棱镜支架160有一个弓形部160和从弓形部160的弧侧突起的一个柄部164。在柄部164上形成一个贯穿其全厚度的空孔166。弓形部162有一个从弓形部162的内周边缘经球形部170的凸侧向下伸向中心区的低区168。一个座172固定到所述的低区168上并高于低区168一个预定的高度,还有一个上座面。一个竖直靠背174突起于座172的柄部164侧缘。三棱镜118放置在座172的上座面上,以其直角靠在座172和竖直靠背174之间夹的直角上。三棱镜118的底面之间的距离稍大于座172的上座面的宽度,从而使三棱镜118从座172上伸进横方向中。把胶滴入三棱镜118从座172的上座面突出的部分与座172的竖直侧面之间的直角中。在胶干燥后,三棱镜118固定在座172的上座面上。尽管三棱镜118是用胶固定在座172上的,还可防止三棱镜118受胶的厚度抬高。凹侧球部170的球心放置在三棱镜118的反射面140上。
图14A是其上安装三棱镜支架160之前的机架180的外观图,物镜126之类的光学元件安装在机架180的内表面上,就是说,安装在图纸的背面。突起184和186平行地延伸并高于平台区182。一个插口188形成在此平台区182,从而三棱镜118、座172和三棱镜支架160的竖直背174可以向着机架180的内表面插入此孔188。沿球部192从平台区182突起的、突出平台区190充分低于突起184。平台区190构成一个圆的平台区的一部分。凸侧球形部分192与图13所示的凸侧球形部分172半径相同,并可以与后者球面地接合。在与三棱镜支架160的空孔166相应处并离开凸侧球形部192形成一个螺丝孔194。图14B是图13中所示的三棱镜支架160安装到机架上从图14A侧视的示意图。
图15是安装三棱镜支架160之后的机架180的外观图。通过把图13所示的三棱镜支架160倒置,把三棱镜118、座172和竖直背174插入到图14所示的插口188内,然后把三棱镜支架160用一个螺丝198和一个平板弹簧1102初装在机架180上。平板弹簧1102的对端可拆离地与突起184和186的外周区搭扣接合。平板弹簧102在其中心区设有一个突起1104。这个突起1104靠在弓形部162的表面上,从而用预定的压力把三棱镜支架160压在机架180上。
图16剖视示出用螺丝198初装三棱镜支架的状况。空孔166的直径大于螺丝198的螺杆直径。螺丝198的螺帽靠在柄部164的表面上,其螺杆插入空孔166和一个垫圈1100。然后,螺丝198旋入螺丝孔194中。三棱镜支架160可以相对机架180在螺丝198的螺杆的径向方向上移动一个与螺丝198的螺杆和空孔166的直径之差相应的量。
回到图15,现在说明三棱镜118在R1(图3)、R2(图4)和R3(图5)方向的转动与三棱镜支架在机架180的外侧面的运动之间的关系。随着螺丝198的螺扣量改变,垫片1100(图16的压挤量改变,从而在柄部164和螺丝198附近的机架180之间的距离也改变。因此,三棱镜支架160的凹侧球部170在R1方向相对机架180的凸侧球部192转动。在三棱镜支架160安装在机架180的状况下,凹侧球部170和凸侧球部192的球心都是参照点138(图3)。弓形部162的f1部分和f2放置在三棱镜支架160的中线的双侧。在把一个部分f1压向平台区182(从图纸的正面向图纸的背面),此部分f1向平台区182下沉,而另一部分f2从平台区182向上浮起。结果,三棱镜支架160的凹侧球部170沿R2的方向相对机架180的凸侧球部192滑动。柄部164的f3部分和f4放置在三棱镜支架160的中线的双侧。在把一个部分f3压向三棱镜支架160的中线时,此部分f3靠近三棱镜支架160的中线,而另一部分f3远离三棱镜支架160的中线。结果,三棱镜支架160的凸侧球部170沿R3方向相对机架180的凸侧球部192滑动。因为平板弹簧1102的突起1104向机架180压三棱镜支架160,在三棱镜支架160的凹球部170和机架180的凸侧球部192之间保持预定的耦合力。因此,由于这个耦合力,凹侧球部170和凸侧球部192之间的相对转动即使在f部分被制动之后也保持不变。
在光读取装置110的生产过程中,在与光槽相对应的位置放置一个CCD摄像机,由光盘取代(图12)并在屏幕上显示与图7相应的图象。在生产过程中监视此屏幕的同时,通过调节螺丝198的螺扣量及部分f2和f3的施压操作,来改变三棱镜118在R1、R2和R3方向的转动,使所有的光点(I至J)都进入图5所示的有效区,并使每个光点(I至J)的尺寸大体相等,如图11B所示。这些操作完成三棱镜支架160在机架180上的初装。初装后一段适当的时间后,把胶滴入三棱镜支架160和机架180之间,就把三棱镜支架160终装在机架180上。在此终装过程结束后,螺丝198和板簧1102可以折去。
图17是表示另一种三棱镜支架160a的结构。平行地从一个低区168隆起一对旋转制动和引导部分1110。一个座172和一个竖直的靠背174与一个弓形部分162分开。从顶部看呈大体方形的座172的双侧夹在旋转制动和引导部分1110之间而由其竖直引导。在低区168和座172之间插入一个垫片1112。螺丝1114插入形成于弓形部162的底壁上的孔1116和垫圈1112中,并旋入形成在座172中的一个螺丝孔1118中。随着螺丝1114在螺丝孔1118中的螺扣量改变,垫片1112的压挤量改变,从而三棱镜118沿图3所示的D2方向移动。生产过程中,在监视CCD摄像机摄取的光点(I至J)图象同时,调节三棱镜118在D2方向上的位置,使所有的光点(I至J)都进入图7所示的有效区114。
在图13至15所示三棱镜支架160和机架180中,调节三棱镜118在R1、R2和R3方向上的位置,但是不调节三棱镜118在D1方向上的位置。如果要调节三棱镜118在D2方向上的位置,座172和竖直的靠背174就要与弓形部分162分开,如图17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座172和竖直的靠背174布置在机架180的靠近机架180内侧面的竖直靠背174预定位置上,而可以在D1方向移动。把一根螺丝插入竖直的靠背的孔和一个垫圈中,并旋入座172的螺丝孔中。随着螺丝旋转,螺丝在座172的螺丝孔中的螺扣量改变(用预设的旋转止动装置防止座172在旋螺丝时转动),从而改变三棱镜118沿D1方向的位置。
图18至图21表示用于代替三棱镜118其它光反射光学元件。
在图18所示的一个内表面反射式棱镜1120中,一条进入棱镜1120的光束被棱镜1120中的一个反射面140反射。半球反光镜1122(图19)和圆盘反光镜1124(图20)各有一个圆形反射面140。装配进一个平板支架1130中的一个反光镜单元1126(图21)有一个带一反射面140的反光镜1128。
图22是第一实施例的一个支架216的透视图,而图23是表示支架216初装在一个底座212上的剖视图。现说明此实施例与图28所示的支架不同之处。在一个非连接面242的右和左侧形成一对突起276,从非连接面242向上突出。每个突起276各设一个销装配V形槽222,在此槽内非连接面242构成一个底壁278。底壁278在支架安装面214侧覆盖着销装配V形槽222。在连接面240侧,底壁278与连接面240平齐,而在销装配V形槽222侧则与278由非连接面242平齐。在支架216底面上的突起276的一个内部区域形成一对速干胶引导V形槽288,此引导V形槽288与支架216的短侧平行。速干胶引导V形槽一端在速干胶滴区266处(图29)。调节销256的尖锐端靠在销装配V形槽222的侧缘上,从而防止调节销进一步深入V形槽222内。
在初装过程中,落到速干胶滴区266(图9)的速干胶270(图29)流进在底座212的支架安装面214和支架216的连接面240之间,抵达销装配V形槽222附近区域。然而,即使胶抵达销装配V形槽222附近区域,它也由底壁278隔开,以防止胶侵入销装配V形槽222。而且,落到速干胶滴区266的速干胶270由速干胶引导V形槽288引导到相对的支架216的长侧,从而可以减少流向销装配V形槽222的速干胶270量。因此可以防止销装配V形槽222中的调节销256粘上速干胶270并固着在V形槽222中。滴速干胶270工序的下一个工序中,从V形槽222中抽出调节销256,不会出现把初装的支架216从底座212上剥落之类的问题。
支架230(图30)的销装配V形槽222和支架238(图31)的销孔246可以设有图22所示的突起276和有底壁278的销装配V形槽222,优点与以上所述相似。
图24是第二实施例的一支架216的透视图,而图25所示为图24的支架216靠近销孔284处的竖剖视图。在此支架216中,图22所示的支架216的突起276被略去。穿过支架216在左和右短侧处形成一个圆形销孔284。调节销256的尖锐端部分地插入此销孔284中。密封部286于连接面240侧密封着此销孔284,并在连接面240侧与连接面240平齐。因为销孔284于连接面240侧由密封部286密封,在初装过程中,可以防止速干胶270侵入销孔284而附着在调节销256上。
支架230(图30)的销装配V形槽222和支架238(图31)的销孔246可以设有图24和25所示的支架216的密封部286,以密封V形槽222和在连接面240侧的整个厚度上形成的销孔284,优点与以上所述相似。
图26表示第三实施例的一个支架216,竖剖视一个圆柱形突起294。在与图22所示的销装配V形槽222相应处形成各个圆柱形突起294,后者沿支架216的厚度方向从非连接面242突起一个预定量。形成一个在圆柱形突起294顶面开口的圆柱形孔296或圆锥形孔298。调节销256的尖锐端插入此孔中。圆锥形孔298的梢度与调节销256尖锐端的梢度相等,从而,调节销256的顶端几乎与圆锥形孔298紧配合。
支架230(图30)和支架238(图31)可设有带类似图26的圆柱形孔296或圆锥形孔298的圆柱状突起,用圆柱形孔296或圆锥形孔298取代销装配V形槽222和销孔246,优点与以上所述相似。
图27示第四施例的一个支架216,带有两个修改的圆柱形突起2104。圆柱形突起2104形成在图26所示的圆柱形突起294的相同位置上,并沿与底座212相反的方向从非连接面242突起一个预定的量。用于此支架216的调节销26在其顶端做得有一个接合孔。圆柱形突起210插入调节销256的这个接合孔中以相对底座212移动支架2116。可以使用立方突起2106和金字塔形突起2108代替圆柱形突起2104。形成具有相应形状的调节销256接合孔。
支架230(图30)的销装配V形槽222和支架238(图31)的销孔246可以设有类似图27的圆柱形突起2104、立方突起2106或金字塔形突起2108,并把调节销256的接合孔做成相应的形状,优点与以上所述相似。
Claims (14)
1.一种光读取装置,包括:
(a)物镜光点形成装置(30),用于在一个录制媒体(34)的各个信道上形成经准直器(28)进入物镜光点形成装置(30)的多个光束的每个光点(M、E、F、G、H、I和J);
(b)各为每个光点(M至J)提供的多个检光器(52M、52E、52F、52G、52H、52I和52J)用于接收各个光点(M至J)的反射光,该反射光依次通过所述物镜光点形成装置(30)、所述准直器(28)、反射镜(26)、束分离器(24)和调焦装置(50);及
(c)一个安装有所述准直器(28)的机架(70),
其中,所述调焦装置(50)由从机架(70)分开形成的一个调焦装置支承构件(72)支承,调焦装置支承构件(72)在沿一条光轴的一个位置上固定在所述机架(70)上;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检光器(52M至52J)由检光器支承构件(78)支承,所述检光器支承构件(78)从所述机架(70)分开形成并在沿所述光轴的一个位置上固定在所述机架(70)上;且
视觉地确认所述调焦装置支承构件(72)和所述检光器支承构件(78)的位置使各个光点(M至J)的反射光入射在相应的一个所述检光器(52M至52J)上,上述视觉地确认可以通过用沿光轴方向放置的一个CCD检出的反射光位置的显示图象来判断,该CCD摄像机布置在束分离器24与调焦透镜50相反侧。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光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光束是通过使发自一个光源(14)的光经过一个衍射光栅(20)产生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光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检光器(52M至52J)中至少一个包括多个光接收区以分区地接收一条光束。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的任一项的光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经准直器(28)的反射光入射在其上的束分离器(24),经过准直器(28)的反射光的光轴(32)变成朝向所述调焦装置(50)的光轴(66)。
5.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的光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焦装置(50)做得可在束分离器(24)和所述检光器(52M至52J)之间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的光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在所述机架(70)上滑动来移动所述调焦装置(50)。
7.根据权利要求6的光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上布置所述检光器的平面(68)和所述调焦装置(50)之间的距离(y)和此平面与束分离器(24)之间的距离(x)保持有一个预定关系y=ax+b,公式中a和b是常数。
8.根据权利要求1-2和6中任一项的光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焦装置支承构件(72)和所述检光器支承构件(78)用作调节所述调焦装置与所述检光器之间距离的装置;
所述检光器支承构件(78)由所述机架(70)以可滑动的方式支承,从而支承所述检光器(52M至52J);且所述距离可通过沿所述机架(70)移动所述调焦装置支承构件(72)来调节。
9.一种生产光读取装置的生产方法,此种光读取装置包括有用于把经一个准直器(28)进入的多个光束在一个录制媒体(34)的各个信道上形成各个光点(M、E、F、G、H、I和J)的物镜光点形成装置(30)、各为每个光点(M至J)提供的多个检光器(52M、52E、52G、52H、52I、52J),用于接收各个光点(M至J)的反射光,该反射光依次穿过所述物镜光点形成装置(30)、所述准直器(28)、反射镜(26)、束分离器(24)和调焦装置(50),以及一个安装有所述准直器(28)的机架(30),本方法包含以下的步骤:
通过改变沿所述准直器(28)和所述调焦装置(50)之间光轴方向的第一距离为所述检光器调节焦距,
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步骤:
改变准直器(28)与所述检光器(52M至52J)之间沿该光轴方向的第二距离;
寻找使各个光点(M至J)的反射光能够入射在相应的一个检光器(52M至52J)上的、沿光轴方向的第一和第二距离;和
在寻出的沿光轴方向的第一和第二距离上将所述调焦装置(50)和所述检光器(52M至52J)固定到所述机架(70)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保持第一和第二距离有一个预定关系的同时,改变沿光轴方向的第一和第二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9至10中任一项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经准直器(28)的反射光入射在其上的一个束分离器(24),经过准直器(28)的反射光的光轴(32)变成朝向所述调焦装置(50)的光轴(66)。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0中任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束分离器(24)相对所述调焦装置(50)相反侧设有检光装置(CCD),所述调焦装置(50)在束分离器(24)和所述检光器(52M至52J)之间移动的同时,所述检光装置(CCD)搜索第一和第二距离。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0中任一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检光器(52M至52J)和所述调焦装置(50)之间的一条轴线(66)上设置一个图象读出装置(CCD),所述图象读出装置(CCD)检出反射光;
在一个显示器(50a)上显示由所述图象读出装置(CCD)检出的反射光;并
沿所述轴线移动所述调焦装置(50),通过监视显示器寻求使反射光能够入射到所述检光器(52M至52J)上的沿所述轴线上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9至10中任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上布置所述检光器(52M至52J)的平面(68)和所述调焦装置(50)之间的距离(y)和此平面与束分离器(24)之间的距离(x)保持有一个预定关系y=ax+b,公式中a和b是常数,而所述调焦装置(50)做得可以在束分离器(24)和所述检光器(52M至52J)之间移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36475/1997 | 1997-08-19 | ||
JP23647597A JP3713132B2 (ja) | 1997-08-19 | 1997-08-19 |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の製造方法 |
JP24348197A JP3542469B2 (ja) | 1997-08-26 | 1997-08-26 |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ホルダ、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の製造方法 |
JP243481/1997 | 1997-08-26 | ||
JP273368/1997 | 1997-09-22 | ||
JP9273368A JPH1196584A (ja) | 1997-09-22 | 1997-09-22 |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67387A CN1267387A (zh) | 2000-09-20 |
CN1251210C true CN1251210C (zh) | 2006-04-12 |
Family
ID=27332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98808227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51210C (zh) | 1997-08-19 | 1998-08-11 | 光读取装置及生产光读取装置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027369B1 (zh) |
EP (1) | EP1004115B1 (zh) |
KR (1) | KR20010022795A (zh) |
CN (1) | CN1251210C (zh) |
DE (1) | DE69812643T2 (zh) |
TW (1) | TW468174B (zh) |
WO (1) | WO1999009552A2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449225B1 (en) | 1999-08-13 | 2002-09-10 | Zen Research (Ireland),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ading multiple tracks of an optical disk |
KR20090076102A (ko) * | 2008-01-07 | 2009-07-1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다채널용 광픽업 및 이를 적용한 다채널 광 기록/재생장치 |
WO2013115113A1 (ja) * | 2012-01-31 | 2013-08-08 | コニカミノルタアドバンストレイヤー株式会社 |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用の対物レンズの製造方法、対物レンズ及び対物レンズの検査方法 |
CN105629429B (zh) * | 2014-10-31 | 2019-07-09 | 高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透镜组件及取像模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574371A (en) * | 1982-02-20 | 1986-03-04 | Olympus Optical Company Limited |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information on an optical disc |
US4670869A (en) | 1984-01-03 | 1987-06-02 | Magnetic Peripherals Inc. | Switching laser beam apparatus with recombined beam for recording |
JPS6383931A (ja) * | 1986-09-27 | 1988-04-14 | Toshiba Corp | 発光素子 |
JPS63193215A (ja) | 1987-02-06 | 1988-08-10 | Hitachi Ltd | 小型機器の接続装置 |
JP2736777B2 (ja) | 1987-10-08 | 1998-04-02 | 株式会社日立ホームテック | 炊飯器 |
JP2649231B2 (ja) | 1987-11-20 | 1997-09-03 | 株式会社 日本コンラックス | 光学的情報再生装置 |
JPH0289236A (ja) | 1988-09-27 | 1990-03-29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マルチビーム光ヘツド |
US5023845A (en) * | 1988-10-31 | 1991-06-11 |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 Embedded fiber optic beam displacement sensor |
JPH03141045A (ja) | 1989-10-25 | 1991-06-17 | Ricoh Co Ltd |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
DE69228371T2 (de) * | 1992-01-21 | 1999-06-17 | Fujitsu Ltd., Kawasaki, Kanagawa | Optisches Plattengerät mit reduzierter Abmessung |
JPH05290405A (ja) | 1992-04-06 | 1993-11-05 |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 マルチビーム光ヘッド |
JP3136372B2 (ja) | 1992-05-26 | 2001-02-19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マルチビーム装置 |
JPH0696458A (ja) * | 1992-07-28 | 1994-04-08 | Asahi Optical Co Ltd | 光学式情報記録再生装置の対物レンズ電磁駆動装置 |
JP3279024B2 (ja) * | 1993-10-30 | 2002-04-30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
JP3449769B2 (ja) * | 1993-12-29 | 2003-09-22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
JPH07235060A (ja) | 1994-02-22 | 1995-09-05 | Sharp Corp |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
JP2942718B2 (ja) * | 1994-10-05 | 1999-08-30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光学的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
JPH08115532A (ja) * | 1994-10-18 | 1996-05-0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光集積素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集積型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
KR100230250B1 (ko) * | 1994-12-26 | 1999-11-15 | 윤종용 | 광디스크 기울어짐에 의한 수차를 보정하는 방법과 그 장치 |
CN1174389C (zh) * | 1996-05-09 | 2004-11-03 | 索尼公司 | 光学传感器及光盘播放机 |
-
1998
- 1998-08-11 CN CNB988082276A patent/CN1251210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8-08-11 WO PCT/JP1998/003573 patent/WO1999009552A2/en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1998-08-11 US US09/486,116 patent/US7027369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8-08-11 TW TW087113201A patent/TW468174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8-08-11 EP EP98936738A patent/EP1004115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8-08-11 KR KR1020007001395A patent/KR20010022795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1998-08-11 DE DE69812643T patent/DE69812643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1999009552A3 (en) | 1999-05-06 |
DE69812643T2 (de) | 2004-04-01 |
CN1267387A (zh) | 2000-09-20 |
EP1004115B1 (en) | 2003-03-26 |
EP1004115A2 (en) | 2000-05-31 |
KR20010022795A (ko) | 2001-03-26 |
TW468174B (en) | 2001-12-11 |
WO1999009552A2 (en) | 1999-02-25 |
US7027369B1 (en) | 2006-04-11 |
DE69812643D1 (de) | 2003-04-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540292A (zh) | 光学式旋转编码器 | |
CN1084014C (zh) | 物镜驱动装置、光学拾波器以及光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 |
CN1251210C (zh) | 光读取装置及生产光读取装置的方法 | |
CN1127725C (zh) | 光学读取器和光盘播放器 | |
CN1146883C (zh) | 光头设备 | |
CN1090784C (zh) | 物镜装置以及采用该物镜装置的光学头 | |
CN1155957C (zh) | 光传感装置 | |
CN1275244C (zh) | 光学拾取装置和装配该装置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0358020C (zh) | 光头以及采用该光头的记录和/或再现设备 | |
CN1741152A (zh) | 光拾取器 | |
CN1095159C (zh) | 光学式记录重现装置 | |
TW202135967A (zh) | 雷射加工裝置及雷射加工方法 | |
CN1282959C (zh) | 光头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光头装置 | |
CN1267912C (zh) | 光盘装置及记录/重放方法 | |
CN1585001A (zh) | 光学头,光信息媒体驱动装置及传感器 | |
CN1372259A (zh) | 光学构件及使用该光学构件的光传感器 | |
CN100437781C (zh) | 光学头及光学拾取装置 | |
CN1240061C (zh) | 光磁头装置的制造方法 | |
CN100380468C (zh) | 光学记录盘片装置的制造方法 | |
KR100190695B1 (ko) | 반사미러 접착용 영점세팅기구 | |
CN1969329A (zh) | 在一个光学拾取头中产生一个扫描光束的装置和方法、微型光学拾取头以及包括一个微型拾取头的光学存储系统 | |
CN100351930C (zh) | 光学头及光信息介质驱动装置 | |
JPH0793798A (ja) | 光学ヘッド | |
JP2004022071A (ja) | 光ピックアップおよびその組立方法、並びに、光ピックアップの組立装置 | |
US20060028958A1 (en) | Alignment apparatus in an optical pickup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02789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412 Termination date: 20100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