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73600A - 侧行链路的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 Google Patents
侧行链路的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873600A CN113873600A CN202111385258.4A CN202111385258A CN113873600A CN 113873600 A CN113873600 A CN 113873600A CN 202111385258 A CN202111385258 A CN 202111385258A CN 113873600 A CN113873600 A CN 11387360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delink
- relay terminal
- terminal
- measurement
- configuration parame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0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73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28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77 ren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58—Transmission of hand-off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e.g. measurement repor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5—Hand-off measur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侧行链路的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属于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响应于接收到远程终端上报的第一测量报告,确定第二中继终端,第二中继终端为满足第一测量报告对应第一测量事件的中继终端;从第二中继终端处获取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向远程终端发送包含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的侧行链路重配置消息,以便远程终端在第二中继终端满足第二测量事件时,断开与第一中继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以及基于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与第二中继终端建立并配置侧行链路。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远程终端发生移动的场景下,提高远程终端重建侧行链路并恢复数据传输的速度,降低远程终端移动对数据传输的影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侧行链路的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侧行链路(sidelink)通信是一种中继(relay)终端利用新空口(New Ratio,NR)频谱资源和接入技术,直接与远程(remote)终端建立连接,从而进行应用层数据传输的技术。
相关技术中,当远程终端由于移动导致与中继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断开时,远程终端需要重新探测周围的其他中继终端,从而与其他中继终端重新建立侧行链路,进而恢复数据传输。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侧行链路的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侧行链路的切换方法,所述方法用于第一中继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远程终端上报的第一测量报告,确定第二中继终端,所述第二中继终端为满足所述第一测量报告对应第一测量事件的中继终端;
从所述第二中继终端处获取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所述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为所述远程终端与所述第二中继终端间侧行链路所应用的配置参数;
向所述远程终端发送包含所述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的侧行链路重配置消息,以便所述远程终端在所述第二中继终端满足第二测量事件时,断开与所述第一中继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以及基于所述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与所述第二中继终端建立并配置侧行链路。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侧行链路的切换方法,所述方法用于远程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存在满足第一测量事件的第二中继终端,向第一中继终端上报第一测量报告,所述远程终端与所述第一中继终端之间建立有侧行链路;
接收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发送的侧行链路重配置消息,所述侧行链路重配置消息中包含从所述第二中继终端处获取的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所述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为所述远程终端与所述第二中继终端间侧行链路所应用的配置参数;
响应于所述第二中继终端满足第二测量事件,断开与所述第一中继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
基于所述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与所述第二中继终端建立并配置侧行链路。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侧行链路的切换方法,所述方法用于第二中继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所述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为远程终端与所述第二中继终端间侧行链路所应用的配置参数;
向第一中继终端发送所述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所述第一中继终端与远程终端建立有侧行链路;
在所述远程终端与所述第一中继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断开的情况下,与所述远程终端建立并配置侧行链路。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侧行链路的切换装置,所述装置用于第一中继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接收到远程终端上报的第一测量报告,确定第二中继终端,所述第二中继终端为满足所述第一测量报告对应第一测量事件的中继终端;
获取模块,用于从所述第二中继终端处获取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所述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为所述远程终端与所述第二中继终端间侧行链路所应用的配置参数;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远程终端发送包含所述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的侧行链路重配置消息,以便所述远程终端在所述第二中继终端满足第二测量事件时,断开与所述第一中继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以及基于所述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与所述第二中继终端建立并配置侧行链路。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侧行链路的切换装置,所述装置用于远程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上报模块,用于响应于存在满足第一测量事件的第二中继终端,向第一中继终端上报第一测量报告,所述远程终端与所述第一中继终端之间建立有侧行链路;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发送的侧行链路重配置消息,所述侧行链路重配置消息中包含从所述第二中继终端处获取的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所述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为所述远程终端与所述第二中继终端间侧行链路所应用的配置参数;
断开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中继终端满足第二测量事件,断开与所述第一中继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
建立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与所述第二中继终端建立并配置侧行链路。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侧行链路的切换装置,所述装置用于第二中继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所述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为远程终端与所述第二中继终端间侧行链路所应用的配置参数;
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中继终端发送所述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所述第一中继终端与远程终端建立有侧行链路;
建立模块,用于在所述远程终端与所述第一中继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断开的情况下,与所述远程终端建立并配置侧行链路。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用于被所述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述方面所述侧行链路的切换方法。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用于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述方面所述侧行链路的切换方法。
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述方面所述侧行链路的切换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存在满足第一测量事件的第二中继终端的情况下,远程终端向第一中继终端上报第一测量报告后,第一中继终端从第二中继终端处获取远程终端与第二中继终端建立侧行链路所需要应用的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并将包含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的侧行链路重配置消息发送至远程终端,由于远程终端提前获取到与第二中继终端建立侧行链路时所应用的配置参数,因此后续在检测到满足第二测量事件时,远程终端能够在断开与第一中继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的情况下,基于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与第二中继终端快速建立侧行链路,进而快速恢复数据传输,在远程终端发生移动的场景下,提高远程终端重建侧行链路并恢复数据传输的速度,降低远程终端移动对数据传输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框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侧行链路的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侧行链路切换过程的实施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测量事件配置过程的流程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侧行链路切换配置获取过程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侧行链路切换配置获取过程的实施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数据传输恢复过程的实施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侧行链路的切换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侧行链路的切换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侧行链路的切换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1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在本文中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框图,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网络设备110、中继终端120以及远程终端130。
网络设备110可以是基站,所述基站是一种部署在接入网中用以为终端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基站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宏基站,微基站,中继站,接入点等等。在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中,具备基站功能的设备的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LTE系统中,称为演进型节点(evolved Node B,eNodeB)或者eNB;在5G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中,称为gNodeB或者gNB。随着通信技术的演进,“基站”这一描述可能会变化。为方便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为终端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统称为网络设备。
远程终端130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终端(terminal device)等等。
中继终端120是与网络设备110建立有连接,且与远程终端130之间建立有连接的设备。其中,远程终端130与中继终端120之间可以通过直连通信接口(如PC5接口)互相通信,相应地,该基于直连通信接口建立的通信链路可以称为侧行链路。在一种可能的场景下,中继终端120与网络设备110之间通过Uu接口建立连接,中继终端120与远程终端130之间则建立有侧行链路。侧行链路传输即为远程终端与中继终端之间通过侧行链路直接进行通信数据传输,不同于传统的蜂窝系统中通信数据通过接入网设备接收或者发送,侧行链路传输具有时延短、开销小等特点,适合用于地理位置接近的两个终端设备(如车载设备和地理位置接近的其它周边设备)之间的通信;并且,远程终端130无需与直接与网络设备110建立连接,甚至无需处于网络设备110的覆盖范围,只需保持中继终端120之间的侧行链路即可与网络侧通信,变相扩大了网络设备110的覆盖范围,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网络设备消耗的频谱资源。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中继终端120在设置后不移动或者小范围移动,而远程终端130则支持自由移动。比如,中继终端120是固设在停车场中的中继设备,而远程终端130则为车载终端;中继设备120为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主机,而远程终端130则为VR/AR头戴式设备。当然,除了上述场景下,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用于其他中继通讯场景,本申请并不对此进行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场景下,如图1所示,网络设备110同时与第一中继终端121以及第二中继终端122建立连接,且远程终端130首先与第一中继终端121建立侧行链路,从而借助第一中继终端121与网络设备110进行数据通信。当远程终端130发生移动,脱离第一中继终端121的范围,并进入第二中继终端122的范围后,远程终端130断开与第一中继终端121之间的侧行链路,并与第二中继终端122建立侧行链路,并恢复数据传输。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即涉及对侧行链路切换过程的改进。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系统、先进的长期演进(Advanced Long Term Evolution,LTE-A)系统、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NR系统的演进系统、非授权频段上的LTE(LTE-based access to Unlicensed spectrum,LTE-U)系统、NR-U系统、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 Area Networks,WLAN)、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下一代通信系统或其他通信系统等。
相关技术中,当因远程终端移动,导致远程终端与中继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断开时,远程终端需要重新搜索新的中继终端,并与搜索到的新的中继终端建立侧行链路,进而恢复数据通信。这个过程中,远程终端需要新建侧行链路的无线资源承载,需要与新的中继终端进行多次交互,导致恢复数据通信需要花费较长时间。而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新增第一测量事件和第二测量事件,由远程终端进行测量,在检测到满足第一测量事件时,向当前进行侧行链路通信的第一中继终端确定周围满足第二测量事件的第二中继终端,并从第二中继终端处获取侧行链路的配置参数,从而提前将该配置参数传递至远程终端。当远程终端检测到满足第二测量事件时,即可在断开与第一中继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后,基于配置参数快速与第二中继终端建立侧行链路,进而快速恢复数据传输,无需新建侧行链路的无线资源承载,减少与第二中继终端之间的交互,提高数据通信的恢复速度。
请参考图2,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侧行链路的切换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以该方法用于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为例进行说明,该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响应于存在满足第一测量事件的第二中继终端,远程终端向第一中继终端上报第一测量报告。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远程终端与第一中继终端之间建立有侧行链路的情况下,远程终端对第一中继终端对应频点,以及至少一个其他频点进行信号测量,并基于信号测量结果确定是否存在满足第一测量事件的第二中继终端。若存在,则向第一中继终端上报第一测量报告;若不存在,则继续检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测量事件指示存在其他频点的信号质量以一定偏移量高于第一中继终端对应频点的信号质量。在一种可能的情况下,当远程终端发生移动时(由第一中继终端向其他中继终端移动时),第一中继终端对应频点的信号质量变差,而其他频点的信号质量变好。
可选的,该第一测量报告中包括第二中继终端对应的频点信息。
可选的,该第一测量事件对应的测量配置由第一中继终端配置给远程终端。
示意性的,如图3所示,远程终端130在与第一中继终端121建立侧行链路的情况下,对第一中继终端121以及第二中继终端122对应的频点进行信号测量。当第二中继终端122对应的频点满足第一测量事件时,远程终端130向第一中继终端121上报第一测量报告。
步骤202,响应于接收到远程终端上报的第一测量报告,第一中继终端确定第二中继终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中继终端接收到第一测量报告后,基于第一测量报告中的频点信息,确定满足第一测量事件的第二中继终端,其中,第二中继终端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为了使远程终端与第一中继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断开,并与第二中继终端建立侧行链路后,能够快速恢复侧行链路的无线承载,进而快速恢复数据传输,第一中继终端需要与第二中继终端进行交互,获取远程终端与第二中继终端之间侧行链路所应用的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中继终端与第二中继终端建立侧行链路,从而通过侧行链路与第二中继终端进行交互,指示第二中继终端确定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
步骤203,第二中继终端确定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为远程终端与第二中继终端间侧行链路所应用的配置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方式中,第二中继终端通过侧行链路接收到第一中继终端发送的请求后,基于该请求确定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可选的,该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用于配置侧行链路的无线承载,比如,信令无线承载(Signaling Radio Bearer,SRB)、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资源等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对配置参数的具体内容进行限定。
步骤204,第二中继终端向第一中继终端发送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
可选的,第二中继终端通过侧行链路向第一中继终端发送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
步骤205,第一中继终端从第二中继终端处获取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
可选的,第一中继终端接收第二中继终端通过侧行链路发送的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
示意性的,如图3所示,第一中继终端121接收到第一测量报告后,从第二中继终端122处获取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
步骤206,第一中继终端向远程终端发送包含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的侧行链路重配置消息。
进一步的,第一中继终端基于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生成侧行链路重配置消息,并通过与远程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将侧行链路重配置消息发送至远程终端。可选的,该侧行链路重配置消息中除了包含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外,还包括第二测量事件的测量配置,以便远程终端继续对第二测量事件进行测量。
示意性的,如图3所示,第一中继终端121向远程终端130发送侧行链路重配置消息。
步骤207,远程终端接收第一中继终端发送的侧行链路重配置消息。
可选的,远程终端接收到侧行链路重配置消息后,对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进行存储,并继续对第一中继终端以及第二中继终端对应的频点进行信号测量。其中,当存在至少两个第二中继终端时,远程终端对各个第二中继终端对应的频点信息以及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进行关联存储。
步骤208,响应于第二中继终端满足第二测量事件,远程终端断开与第一中继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
当第二中继终端的信号质量满足第二测量事件时,远程终端确定第一中继终端提供服务的质量无法满足需求,从而断开与第一中继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测量事件指示存在其他中继终端对应频点的信号质量高于第一门限,且第一中继终端对应频点的信号质量低于第二门限。
步骤209,远程终端基于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与第二中继终端建立并配置侧行链路。
由于第二中继终端的信号质量较优,因此远程终端与第二中继终端建立侧行链路,且由于远程终端预先存储有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因此远程终端可以应用该配置参数配置侧行链路的无线承载(无需通过无线承载建立过程),进而恢复侧行链路的数据传输。
示意性的,如图3所示,远程终端130由于移动而离开第一中继终端121的覆盖范围,并进入第二中继终端122的覆盖范围后,远程终端130通过信号测量确定满足第二测量事件,从而断开与第一中继终端121之间的侧行链路,并与第二中继终端122建立并配置侧行链路,恢复数据传输。
步骤210,在远程终端与第一中继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断开的情况下,第二中继终端与远程终端建立并配置侧行链路。
对应的,第二中继终端与远程终端建立并配置侧行链路,进而作为远程终端与网络设备110之间的中介实现数据传输。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存在满足第一测量事件的第二中继终端的情况下,远程终端向第一中继终端上报第一测量报告后,第一中继终端从第二中继终端处获取远程终端与第二中继终端建立侧行链路所需要应用的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并将包含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的侧行链路重配置消息发送至远程终端,由于远程终端提前获取到与第二中继终端建立侧行链路时所应用的配置参数,因此后续在检测到满足第二测量事件时,远程终端能够在断开与第一中继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的情况下,基于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与第二中继终端快速建立侧行链路,进而快速恢复数据传输,在远程终端发生移动的场景下,提高远程终端重建侧行链路并恢复数据传输的速度,降低远程终端移动对数据传输的影响。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测量事件以及第二测量事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测量事件对应的第一测量配置信息包括候选频点的专属偏移(Ofn)、第一中继终端对应频点的专属偏移(Ofp)、第一测量事件的滞后参数(Hys)以及第一测量事件的偏移参数(Off),并且,当Mn+Ofn–Hys>Mp+Ofp+Off(第一测量事件的进入条件)时,远程终端确定候选频点满足第一测量事件,其中,Mn为候选频点的测量结果,Mp为第一中继终端对应频点的测量结果。
其中,对于Mn和Mp,若测量结果为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Receiving Power,RSRP),则单位为dBm;若测量结果为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Signal Receiving Quality,RSRQ)或参考信号信噪比(Reference Signal-Signal to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RS-SINR),则单位为dB。对于Ofn、Ofp、Hys和Off,其单位为dB。
对应的,当Mn+Ofn+Hys<Mp+Ofp+Off(第一测量事件的退出条件)时,远程终端确定候选频点不满足第一测量事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测量配置信息中还包括第一定时器时长。当满足第一测量事件的进入条件时,远程终端启动定时器(时长为第一定时器时长)。若定时器超时,则确定满足第一测量事件;当满足第一测量事件的退出条件时,远程终端启动定时器。若定时器超时,则确定不满足第一测量事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测量事件对应的第二测量配置信息包括目标频点的专属偏移(Ofn)、第二测量事件的滞后参数(Hys)、第一阈值(Thresh1)以及第二阈值(Thresh2)。当Mp+Hys<Thresh1,且Mn+Ofn–Hys>Thresh2时(第二测量事件的进入条件),目标频点满足第二测量事件,Mn为目标频点的测量结果,Mp为第一中继终端对应频点的测量结果。
其中,对于Mn、Mp、Thresh1和Thresh2,若测量结果为RSRP,则单位为dBm;若测量结果为RSRQ或RS-SINR,则单位为dB。对于Ofn和Hys,其单位为dB。
对应的,当Mp–Hys>Thresh1,或,Mn+Ofn+Hys<Thresh2(第二测量事件的退出条件)时,远程终端确定目标频点不满足第二测量事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测量配置信息中还包括第二定时器时长。当满足第二测量事件的进入条件时,远程终端启动定时器(时长为第二定时器时长)。若定时器超时,则确定满足第二测量事件;当满足第二测量事件的退出条件时,远程终端启动定时器。若定时器超时,则确定不满足第二测量事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中继终端可以预先获取附近其他中继终端的频点信息,并在与远程终端建立侧行链路后,基于该频点信息为远程终端配置第一测量事件的测量对象。下面采用示例性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请参考图4,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测量事件配置过程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以该方法用于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为例进行说明,该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1,第一中继终端探测周围环境中的候选中继终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满足探测条件时,第一中继终端探测周围环境中存在的其他候选中继终端。其中,第一中继终端进行探测的过程中即获取其他候选中继终端对应频点信息的过程。
可选的,该探测条件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一种:
1、第一中继终端开机时;
2、当第一中继终端中设置的周期性定时器超时时;
3、当第一中继终端与新的远程终端建立侧行链路时。
步骤402,响应于探测到候选中继终端,且与候选中继终端成功建立侧行链路,第一中继终端获取候选中继终端的频点信息。
对于探测到的候选中继终端,第一中继终端尝试与该候选中继终端建立侧行链路,若侧行链路建立成功,第一中继终端则获取该候选中继终端的频点信息,其中,该频点信息可以通过建立的侧行链路从候选中继终端处获取得到。
可选的,获取到频点信息后,第一中继终端断开与候选中继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
步骤403,第一中继终端基于频点信息建立候选频点与候选中继终端之间的对应关系。
对于获取到频点信息的候选中继终端,第一中继终端基于频点信息,对候选中继终端以及候选频点进行关联存储,得到候选频点与候选中继终端之间的对应关系,以便后续基于该对应关系配置第一测量事件,并识别满足第一测量事件的候选中继终端。
在一个示意性的例子中,候选频点与候选中继终端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一所示。
表一
候选频点 | 候选中继终端 |
频点1 | 中继终端A |
频点2 | 中继终端B |
频点3 | 中继终端C |
步骤404,第一中继终端向远程终端发送测量配置消息,测量配置消息中包含第一测量事件的第一测量配置信息以及候选频点。
当与远程终端建立侧行链路后,第一中继终端即通过侧行链路向远程终端发送针对各个候选中继终端的测量配置消息,该测量配置消息中包含候选频点的频点信息以及第一测量配置信息。其中,第一测量配置信息中包含的内容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步骤405,远程终端接收第一中继终端发送的测量配置消息。
对应的,远程终端通过侧行链路接收第一中继终端发送的测量配置消息。
步骤406,远程终端基于第一测量配置信息对候选频点进行测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远程终端基于测量配置消息中包含的候选频点确定测量对象,并基于测量结果以及第一测量配置信息确定候选频点是否满足第一测量事件。若满足,远程终端则行第一中继终端上报包含该候选频点的第一测量报告,进而执行后续侧行链路的切换过程。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响应于接收到远程终端上报的所述第一测量报告,第一中继终端获取第一测量报告中包含的目标频点(即满足第一测量事件的频点),进而基于候选频点与候选中继终端的对应关系,确定目标频点对应的第二中继终端。
结合表一所示,远程终端分别对频点1、频点2和频点3进行信号测量,并基于信号测量结果,上报包含“频点2”的第一测量报告。第一中继终端基于“频点2”确定中继终端B满足第一测量事件。
上述实施例中,以第一中继终端主动探测周围候选中继终端(即候选频点与候选中继终端的对应关系由第一中继终端探测得到)为例进行说明,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若中继终端固定设置,或者,只能在小范围内移动时,由于组网方式不经常发生变化,候选频点与候选中继终端的对应关系也可以设置在第一中继终端的配置信息中,比如,该对应关系在第一中继终端出厂时设置,从而无需第一中继终端主动探测其他中继终端。
当然,在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也可以将预先设置和主动探测相结合,本实施例并不对此进行限定。
第一中继终端与远程终端建立有侧行链路的情况下,第一中继终端知悉当前侧向链路的第一侧行链路配置参数,为了提高后续远程终端与第二中继终端间侧行链路的配置效率,第一中继终端可以将第一侧行链路配置参数提供给第二中继终端,由第二中继终端基于该第一侧行链路配置参数确定出适用于自身的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并反馈至第一中继终端,进而由第一中继终端提前下发给远程终端。下面采用示例性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请参考图5,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侧行链路切换配置获取过程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以该方法用于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为例进行说明,该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01,响应于存在满足第一测量事件的第二中继终端,远程终端向第一中继终端上报第一测量报告。
步骤502,响应于接收到远程终端上报的第一测量报告,第一中继终端确定第二中继终端。
上述步骤501至502的实现方式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
步骤503,第一中继终端通过与第二中继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向第二中继终端发送侧行链路切换准备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确定出第二中继终端后,第一中继终端首先与第二中继终端建立第一侧行链路,并通过该侧行链路,向第二中继终端发送包含侧行链路切换准备请求。其中,该侧行链路切换准备消息包含第一中继终端与远程终端间侧行链路的第一侧行链路配置参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侧行链路配置参数用于配置第一中继终端与远程终端间侧行链路的无线承载。
示意性的,如图6所示,接收到远程终端130发送的第一测量报告后,第一中继终端121向第二中继终端122发送HandoverPreparationInformationSidelink消息,该消息中包含第一侧行链路配置参数(rrcReconfiguration)。
可选的,侧行链路切换准备消息中除了包含第一侧行链路配置参数外,还可以包括发送端标识以及接收端标识,其中,发送端标识用于表征侧行链路(第一中继终端与远程终端之间)中的发送端,接收端标识用于表征侧行链路中的接收端。
示意性的,发送端标识为Source Layer-2 ID,接收端标识为Destination Layer-2 ID,两者均为24比特的唯一标识。
步骤504,第二中继终端通过与第一中继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接收第一中继终端发送的侧行链路切换准备消息。
对应的,第一中继终端通过侧行链路接收侧行链路切换准备消息,并获取其中包含的第一侧行链路配置参数。
步骤505,第二中继终端基于第一侧行链路配置参数确定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
由于不同中继终端所拥有的空余资源不同,因此第二中继终端获取到第一侧行链路配置参数后,需要基于当前的空余资源,确定出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中继终端基于第一侧行链路配置参数以及自身当前的空余DRB资源,确定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
在一个示意性的例子中,第二中继终端以rrcReconfiguration为基础,基于当前的空余资源生成Ho-RRCReconfigurationSidelink(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当侧行链路切换准备消息中包含发送端标识以及接收端标识时,第二中继终端对发送端标识以及接收端标识进行存储,以便后续与远程终端建立侧行链路后,明确链路中的发送端和接收端。
步骤506,第二中继终端通过与第一中继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向第一中继终端发送侧行链路切换确认消息。
进一步的,第二中继终端基于确定出的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生成侧行链路切换确认消息,并通过侧行链路发送至第一中继终端。
示意性的,如图6所示,第二中继终端122向第一中继终端121发送包含Ho-RRCReconfigurationSidelink的HandoverCommandSidelink消息。
步骤507,第一中继终端通过与第二中继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接收第二中继终端发送的侧行链路切换确认消息。
对应的,第一中继终端通过侧行链路接收侧行链路切换确认消息。可选的,接收到侧行链路切换确认消息后,第一中继终端与第二中继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断开。
步骤508,第一中继终端向远程终端发送包含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以及第二测量配置信息的侧行链路重配置消息。
接收到侧行链路切换确认消息后,表明第二中继终端能够满足远程终端的数据传输需求,从而基于消息中的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以及第二测量事件的第二测量配置信息生成侧行链路重配置消息,并在远程终端离开第一中继终端的覆盖范围前,提前向远程终端发送侧行链路重配置消息。
示意性的,如图6所示,第一中继终端121接收到HandoverCommandSidelink消息后,向远程终端130发送包含Ho-RRCReconfigurationSidelink以及sl-MeasConfig-r16(第二测量配置信息)的RRCReconfigurationSidelink消息。
至此,第二中继终端提前知悉后续需要切换侧行链路的远程终端,远程终端提前知悉与第二中继终端建立侧行链路时使用的侧行链路配置参数。当第一中继终端以及第二中继终端的信号质量满足第二测量事件时,远程终端即与第二中继终端建立侧行链路,并基于提前获取到的侧行链路配置参数配置无线承载,从而恢复数据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完成侧行链路配置后,远程终端向第二中继终端发送侧行链路重配置完成消息,第二中继终端接收到远程终端发送的侧行链路重配置完成消息后,基于发送端标识以及接收端标识,恢复侧行链路的数据传输。
可选的,第二中继终端基于远程终端的终端标识,检测是否属于发送端标识或接收端标识,若属于,则确定与远程终端间侧行链路的发送端和接收端,从而恢复数据传输。
示意性的,如图7所示,第一中继终端121向第二中继终端122发送的HandoverPreparationInformationSidelink消息中包含Source Layer-2 ID和Destination Layer-2ID,第二中继终端122对其进行存储。后续接收到远程终端130发送的RRCReconfigurationCompleteSidelink消息后,确定远程终端130的终端标识与Destination Layer-2 ID一致,从而恢复通过侧行链路向远程终端130传输数据。
请参考图8,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侧行链路的切换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两者的结合实现成为图1中第一中继终端121的全部或一部分。该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801,用于响应于接收到远程终端上报的第一测量报告,确定第二中继终端,所述第二中继终端为满足所述第一测量报告对应第一测量事件的中继终端;
获取模块802,用于从所述第二中继终端处获取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所述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为所述远程终端与所述第二中继终端间侧行链路所应用的配置参数;
发送模块803,用于向所述远程终端发送包含所述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的侧行链路重配置消息,以便所述远程终端在所述第二中继终端满足第二测量事件时,断开与所述第一中继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以及基于所述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与所述第二中继终端建立并配置侧行链路。
可选的,确定模块801,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所述远程终端上报的所述第一测量报告,获取所述第一测量报告中包含的目标频点,所述目标频点为满足所述第一测量事件的频点;
确定单元,用于基于候选频点与候选中继终端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频点对应的所述第二中继终端。
可选的,所述候选频点与所述候选中继终端的对应关系由所述第一中继终端探测得到,或,设置在所述第一中继终端的配置信息中。
可选的,所述候选频点与所述候选中继终端的对应关系由所述第一中继终端探测得到;
所述装置还包括:
关系建立模块,用于探测周围环境中的所述候选中继终端;
响应于探测到所述候选中继终端,且与所述候选中继终端成功建立侧行链路,获取所述候选中继终端的频点信息;
基于所述频点信息建立所述候选频点与所述候选中继终端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所述发送模块803,还用于向所述远程终端发送测量配置消息,所述测量配置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一测量事件的第一测量配置信息以及所述候选频点,所述远程终端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测量配置信息对所述候选频点进行测量。
可选的,所述第一测量配置信息包括所述候选频点的专属偏移Ofn、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对应频点的专属偏移Ofp、所述第一测量事件的滞后参数Hys以及所述第一测量事件的偏移参数Off;
其中,当Mn+Ofn–Hys>Mp+Ofp+Off时,所述候选频点满足所述第一测量事件,Mn为所述候选频点的测量结果,Mp为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对应频点的测量结果。
可选的,所述获取模块802,用于:
通过与所述第二中继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向所述第二中继终端发送侧行链路切换准备消息,所述侧行链路切换准备消息包含所述第一中继终端与所述远程终端间侧行链路的第一侧行链路配置参数;
通过与所述第二中继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接收所述第二中继终端发送的侧行链路切换确认消息,所述侧行链路切换确认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所述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基于所述第一侧行链路配置参数确定得到。
可选的,所述侧行链路切换准备消息中还包含发送端标识和接收端标识,所述发送端标识用于表征侧行链路中的发送端,所述接收端标识用于表征侧行链路中的接收端,第二中继终端用于存储所述发送端标识和所述接收端标识,以便基于所述发送端标识和所述接收端标识恢复侧行链路的数据传输。
可选的,所述侧行链路重配置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二测量事件的第二测量配置信息,所述第二测量配置信息中包含所述目标频点的专属偏移Ofn、所述第二测量事件的滞后参数Hys、第一阈值Thresh1以及第二阈值Thresh2;
其中,当Mp+Hys<Thresh1,且Mn+Ofn–Hys>Thresh2时,所述目标频点满足所述第二测量事件,Mn为所述目标频点的测量结果,Mp为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对应频点的测量结果。
请参考图9,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侧行链路的切换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两者的结合实现成为图1中远程终端130的全部或一部分。该装置包括:
上报模块901,用于响应于存在满足第一测量事件的第二中继终端,向第一中继终端上报第一测量报告,所述远程终端与所述第一中继终端之间建立有侧行链路;
接收模块902,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发送的侧行链路重配置消息,所述侧行链路重配置消息中包含从所述第二中继终端处获取的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所述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为所述远程终端与所述第二中继终端间侧行链路所应用的配置参数;
断开模块903,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中继终端满足第二测量事件,断开与所述第一中继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
建立模块904,用于基于所述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与所述第二中继终端建立并配置侧行链路。
可选的,所述接收模块902,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发送的测量配置消息,所述测量配置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一测量事件的第一测量配置信息以及候选频点,所述候选频点为候选中继终端对应的频点;
测量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测量配置信息对所述候选频点进行测量。
可选的,所述第一测量配置信息包括所述候选频点的专属偏移Ofn、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对应频点的专属偏移Ofp、所述第一测量事件的滞后参数Hys以及所述第一测量事件的偏移参数Off;
其中,当Mn+Ofn–Hys>Mp+Ofp+Off时,所述候选频点满足所述第一测量事件,Mn为所述候选频点的测量结果,Mp为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对应频点的测量结果。
可选的,所述侧行链路重配置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二测量事件的第二测量配置信息,所述第二测量配置信息中包含目标频点的专属偏移Ofn、所述第二测量事件的滞后参数Hys、第一阈值Thresh1以及第二阈值Thresh2,所述目标频点为所述第二中继终端对应的频点;
其中,当所述Mp+Hys<Thresh1,且Mn+Ofn–Hys>Thresh2时,所述目标频点满足所述第二测量事件,Mn为所述目标频点的测量结果,Mp为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对应频点的测量结果。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二中继终端发送侧行链路重配置完成消息,以便所述第二中继终端基于发送端标识和接收端标识识别所述远程终端,并恢复侧行链路的数据传输,所述发送端标识用于表征侧行链路中的发送端,所述接收端标识用于表征侧行链路中的接收端。
请参考图10,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侧行链路的切换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两者的结合实现成为图1中第二中继终端122的全部或一部分。该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1001,用于确定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所述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为远程终端与所述第二中继终端间侧行链路所应用的配置参数;
发送模块1002,用于向第一中继终端发送所述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所述第一中继终端与远程终端建立有侧行链路;
建立模块1003,用于在所述远程终端与所述第一中继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断开的情况下,与所述远程终端建立并配置侧行链路。
可选的,所述确定模块1001,用于:
通过与所述第一中继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接收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发送的侧行链路切换准备消息,所述侧行链路切换准备消息包含所述第一中继终端与所述远程终端间侧行链路的第一侧行链路配置参数;
基于所述第一侧行链路配置参数确定所述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
所述发送模块1002,用于:
通过与所述第一中继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向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发送侧行链路切换确认消息,所述侧行链路切换确认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
可选的,所述侧行链路切换准备消息中还包含发送端标识和接收端标识,所述发送端标识用于表征侧行链路中的发送端,所述接收端标识用于表征侧行链路中的接收端;
所述发送模块1002,还用于: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远程终端发送的侧行链路重配置完成消息,基于所述发送端标识以及所述接收端标识,恢复侧行链路的数据传输。
请参考图11,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方框图。该终端可以实现称为图1中的中继终端或远程终端。本申请中的终端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如下部件:处理器1101、存储器1102、接收器1103和发射器1104。
处理器1101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心。处理器1101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102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102内的数据,执行终端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地,处理器1101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1101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触摸显示屏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NPU用于实现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功能;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101中,单独通过一块芯片进行实现。
存储器1102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选地,该存储器1102包括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存储器1102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1102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触控功能、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用于实现下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13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
接收器1103和发射器1104可以实现成为一个通信组件,该通信组件可以是一块通信芯片。
除此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附图所示出的终端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比如,终端中还包括摄像组件、输入单元、传感器(比如加速度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光线传感器等等)、音频电路、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模块、电源、蓝牙模块等部件,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各个实施例所述的侧行链路的切换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各个实施例所述的侧行链路的切换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3)
1.一种侧行链路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用于第一中继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远程终端上报的第一测量报告,确定第二中继终端,所述第二中继终端为满足所述第一测量报告对应第一测量事件的中继终端;
从所述第二中继终端处获取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所述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为所述远程终端与所述第二中继终端间侧行链路所应用的配置参数;
向所述远程终端发送包含所述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的侧行链路重配置消息,以便所述远程终端在所述第二中继终端满足第二测量事件时,断开与所述第一中继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以及基于所述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与所述第二中继终端建立并配置侧行链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接收到远程终端上报的第一测量报告,确定第二中继终端,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远程终端上报的所述第一测量报告,获取所述第一测量报告中包含的目标频点,所述目标频点为满足所述第一测量事件的频点;
基于候选频点与候选中继终端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频点对应的所述第二中继终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候选频点与所述候选中继终端的对应关系由所述第一中继终端探测得到,或,设置在所述第一中继终端的配置信息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候选频点与所述候选中继终端的对应关系由所述第一中继终端探测得到;
所述方法还包括:
探测周围环境中的所述候选中继终端;
响应于探测到所述候选中继终端,且与所述候选中继终端成功建立侧行链路,获取所述候选中继终端的频点信息;
基于所述频点信息建立所述候选频点与所述候选中继终端之间的对应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接收到远程终端上报的第一测量报告,确定第二中继终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远程终端发送测量配置消息,所述测量配置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一测量事件的第一测量配置信息以及所述候选频点,所述远程终端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测量配置信息对所述候选频点进行测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量配置信息包括所述候选频点的专属偏移Ofn、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对应频点的专属偏移Ofp、所述第一测量事件的滞后参数Hys以及所述第一测量事件的偏移参数Off;
其中,当Mn+Ofn–Hys>Mp+Ofp+Off时,所述候选频点满足所述第一测量事件,Mn为所述候选频点的测量结果,Mp为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对应频点的测量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第二中继终端处获取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包括:
通过与所述第二中继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向所述第二中继终端发送侧行链路切换准备消息,所述侧行链路切换准备消息包含所述第一中继终端与所述远程终端间侧行链路的第一侧行链路配置参数;
通过与所述第二中继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接收所述第二中继终端发送的侧行链路切换确认消息,所述侧行链路切换确认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所述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基于所述第一侧行链路配置参数确定得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行链路切换准备消息中还包含发送端标识和接收端标识,所述发送端标识用于表征侧行链路中的发送端,所述接收端标识用于表征侧行链路中的接收端,第二中继终端用于存储所述发送端标识和所述接收端标识,以便基于所述发送端标识和所述接收端标识恢复侧行链路的数据传输。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行链路重配置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二测量事件的第二测量配置信息,所述第二测量配置信息中包含所述目标频点的专属偏移Ofn、所述第二测量事件的滞后参数Hys、第一阈值Thresh1以及第二阈值Thresh2;
其中,当Mp+Hys<Thresh1,且Mn+Ofn–Hys>Thresh2时,所述目标频点满足所述第二测量事件,Mn为所述目标频点的测量结果,Mp为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对应频点的测量结果。
10.一种侧行链路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用于远程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存在满足第一测量事件的第二中继终端,向第一中继终端上报第一测量报告,所述远程终端与所述第一中继终端之间建立有侧行链路;
接收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发送的侧行链路重配置消息,所述侧行链路重配置消息中包含从所述第二中继终端处获取的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所述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为所述远程终端与所述第二中继终端间侧行链路所应用的配置参数;
响应于所述第二中继终端满足第二测量事件,断开与所述第一中继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
基于所述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与所述第二中继终端建立并配置侧行链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存在满足第一测量事件的第二中继终端,向第一中继终端上报第一测量报告之前,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发送的测量配置消息,所述测量配置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一测量事件的第一测量配置信息以及候选频点,所述候选频点为候选中继终端对应的频点;
基于所述第一测量配置信息对所述候选频点进行测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量配置信息包括所述候选频点的专属偏移Ofn、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对应频点的专属偏移Ofp、所述第一测量事件的滞后参数Hys以及所述第一测量事件的偏移参数Off;
其中,当Mn+Ofn–Hys>Mp+Ofp+Off时,所述候选频点满足所述第一测量事件,Mn为所述候选频点的测量结果,Mp为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对应频点的测量结果。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行链路重配置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二测量事件的第二测量配置信息,所述第二测量配置信息中包含目标频点的专属偏移Ofn、所述第二测量事件的滞后参数Hys、第一阈值Thresh1以及第二阈值Thresh2,所述目标频点为所述第二中继终端对应的频点;
其中,当所述Mp+Hys<Thresh1,且Mn+Ofn–Hys>Thresh2时,所述目标频点满足所述第二测量事件,Mn为所述目标频点的测量结果,Mp为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对应频点的测量结果。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与所述第二中继终端建立并配置侧行链路之后,所述方法包括:
向所述第二中继终端发送侧行链路重配置完成消息,以便所述第二中继终端基于发送端标识和接收端标识识别所述远程终端,并恢复侧行链路的数据传输,所述发送端标识用于表征侧行链路中的发送端,所述接收端标识用于表征侧行链路中的接收端。
15.一种侧行链路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用于第二中继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所述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为远程终端与所述第二中继终端间侧行链路所应用的配置参数;
向第一中继终端发送所述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所述第一中继终端与远程终端建立有侧行链路;
在所述远程终端与所述第一中继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断开的情况下,与所述远程终端建立并配置侧行链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包括:
通过与所述第一中继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接收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发送的侧行链路切换准备消息,所述侧行链路切换准备消息包含所述第一中继终端与所述远程终端间侧行链路的第一侧行链路配置参数;
基于所述第一侧行链路配置参数确定所述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
所述向第一中继终端发送所述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包括:
通过与所述第一中继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向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发送侧行链路切换确认消息,所述侧行链路切换确认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行链路切换准备消息中还包含发送端标识和接收端标识,所述发送端标识用于表征侧行链路中的发送端,所述接收端标识用于表征侧行链路中的接收端;
所述与所述远程终端建立并配置侧行链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远程终端发送的侧行链路重配置完成消息,基于所述发送端标识以及所述接收端标识,恢复侧行链路的数据传输。
18.一种侧行链路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用于第一中继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接收到远程终端上报的第一测量报告,确定第二中继终端,所述第二中继终端为满足所述第一测量报告对应第一测量事件的中继终端;
获取模块,用于从所述第二中继终端处获取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所述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为所述远程终端与所述第二中继终端间侧行链路所应用的配置参数;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远程终端发送包含所述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的侧行链路重配置消息,以便所述远程终端在所述第二中继终端满足第二测量事件时,断开与所述第一中继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以及基于所述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与所述第二中继终端建立并配置侧行链路。
19.一种侧行链路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用于远程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上报模块,用于响应于存在满足第一测量事件的第二中继终端,向第一中继终端上报第一测量报告,所述远程终端与所述第一中继终端之间建立有侧行链路;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发送的侧行链路重配置消息,所述侧行链路重配置消息中包含从所述第二中继终端处获取的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所述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为所述远程终端与所述第二中继终端间侧行链路所应用的配置参数;
断开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中继终端满足第二测量事件,断开与所述第一中继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
建立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与所述第二中继终端建立并配置侧行链路。
20.一种侧行链路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用于第二中继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所述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为远程终端与所述第二中继终端间侧行链路所应用的配置参数;
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中继终端发送所述第二侧行链路配置参数,所述第一中继终端与远程终端建立有侧行链路;
建立模块,用于在所述远程终端与所述第一中继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断开的情况下,与所述远程终端建立并配置侧行链路。
2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用于被所述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侧行链路的切换方法,或,权利要求10至14任一所述的侧行链路的切换方法,或,权利要求15至17任一所述的侧行链路的切换方法。
2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用于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侧行链路的切换方法,或,权利要求10至14任一所述的侧行链路的切换方法,或,权利要求15至17任一所述的侧行链路的切换方法。
23.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侧行链路的切换方法,或,权利要求10至14任一所述的侧行链路的切换方法,或,权利要求15至17任一所述的侧行链路的切换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385258.4A CN113873600B (zh) | 2021-11-22 | 2021-11-22 | 侧行链路的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
PCT/CN2022/120522 WO2023087907A1 (zh) | 2021-11-22 | 2022-09-22 | 侧行链路的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385258.4A CN113873600B (zh) | 2021-11-22 | 2021-11-22 | 侧行链路的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73600A true CN113873600A (zh) | 2021-12-31 |
CN113873600B CN113873600B (zh) | 2024-05-03 |
Family
ID=78985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385258.4A Active CN113873600B (zh) | 2021-11-22 | 2021-11-22 | 侧行链路的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873600B (zh) |
WO (1) | WO2023087907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087907A1 (zh) * | 2021-11-22 | 2023-05-2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侧行链路的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
WO2024124368A1 (zh) * | 2022-12-12 | 2024-06-2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侧行通信方法和设备 |
WO2024163701A1 (en) * | 2023-02-02 | 2024-08-08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Conditional path switching utilizing a next generation node b |
Citation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40073330A1 (en) * | 2012-09-12 | 2014-03-13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of enhancing handover by using a group handover over a wireless connection and devices therefor |
CN105050152A (zh) * | 2015-07-14 | 2015-11-11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d2d中继通信的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09246793A (zh) * | 2017-05-17 | 2019-01-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多链接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10121195A (zh) * | 2018-02-05 | 2019-08-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中继传输方法和装置 |
CN111901836A (zh) * | 2020-02-13 | 2020-11-0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链路切换、链路切换配置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介质 |
JP2020205619A (ja) * | 2020-09-03 | 2020-12-24 |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データ伝送方法、基地局及び端末デバイス |
CN112586011A (zh) * | 2018-10-19 | 2021-03-3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参数配置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US20210144781A1 (en) * | 2019-11-07 | 2021-05-13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s, apparatus, and systems for coordinated multiple relay link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ith ue cooperation |
CN113133047A (zh) * | 2019-12-30 | 2021-07-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中继通信方法及装置 |
CN113301603A (zh) * | 2020-02-21 | 2021-08-2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介质 |
CN113329431A (zh) * | 2019-03-28 | 2021-08-3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13453272A (zh) * | 2020-03-25 | 2021-09-2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切换方法和设备 |
CN113453290A (zh) * | 2020-03-25 | 2021-09-2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数据前转的方法、源节点设备和目标节点设备 |
CN113518398A (zh) * | 2020-04-10 | 2021-10-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中继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
CN113543266A (zh) * | 2020-04-16 | 2021-10-22 | 展讯半导体(南京)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链路建立方法与装置、终端和中继设备 |
CN113596934A (zh) * | 2020-04-30 | 2021-11-02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中继终端设备的重选方法和终端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90036595A1 (en) * | 2016-01-25 | 2019-01-31 | Nec Corporatio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lay selection |
CN113873600B (zh) * | 2021-11-22 | 2024-05-03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侧行链路的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
-
2021
- 2021-11-22 CN CN202111385258.4A patent/CN113873600B/zh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9-22 WO PCT/CN2022/120522 patent/WO2023087907A1/zh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40073330A1 (en) * | 2012-09-12 | 2014-03-13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of enhancing handover by using a group handover over a wireless connection and devices therefor |
CN105050152A (zh) * | 2015-07-14 | 2015-11-11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d2d中继通信的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09246793A (zh) * | 2017-05-17 | 2019-01-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多链接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10121195A (zh) * | 2018-02-05 | 2019-08-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中继传输方法和装置 |
CN112586011A (zh) * | 2018-10-19 | 2021-03-3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参数配置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3329431A (zh) * | 2019-03-28 | 2021-08-3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
US20210144781A1 (en) * | 2019-11-07 | 2021-05-13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s, apparatus, and systems for coordinated multiple relay link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ith ue cooperation |
CN113133047A (zh) * | 2019-12-30 | 2021-07-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中继通信方法及装置 |
CN111901836A (zh) * | 2020-02-13 | 2020-11-0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链路切换、链路切换配置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介质 |
CN113301603A (zh) * | 2020-02-21 | 2021-08-2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介质 |
CN113453272A (zh) * | 2020-03-25 | 2021-09-2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切换方法和设备 |
CN113453290A (zh) * | 2020-03-25 | 2021-09-2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数据前转的方法、源节点设备和目标节点设备 |
CN113518398A (zh) * | 2020-04-10 | 2021-10-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中继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
CN113543266A (zh) * | 2020-04-16 | 2021-10-22 | 展讯半导体(南京)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链路建立方法与装置、终端和中继设备 |
CN113596934A (zh) * | 2020-04-30 | 2021-11-02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中继终端设备的重选方法和终端设备 |
JP2020205619A (ja) * | 2020-09-03 | 2020-12-24 |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データ伝送方法、基地局及び端末デバイス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R2-2107106 - Service continuity of L2 U2N relay"", 3GPP TSG_RAN\\WG2_RL2 * |
""R2-2110690- Remaining Issues on service continuity for L2 Sidelink relay"", 3GPP TSG_RAN\\WG2_RL2, 22 October 2021 (2021-10-22) *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087907A1 (zh) * | 2021-11-22 | 2023-05-2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侧行链路的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
WO2024124368A1 (zh) * | 2022-12-12 | 2024-06-2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侧行通信方法和设备 |
WO2024163701A1 (en) * | 2023-02-02 | 2024-08-08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Conditional path switching utilizing a next generation node b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73600B (zh) | 2024-05-03 |
WO2023087907A1 (zh) | 2023-05-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959150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 |
CN113873600B (zh) | 侧行链路的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 |
US10531446B2 (en) | Radio control device, terminal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
KR102714036B1 (ko) | 무선 통신 디바이스 및 무선 통신 방법 | |
US11218945B2 (en) | Access control method, terminal, and access network device | |
WO2018033136A1 (zh) | 用于小区切换的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设备 | |
EP3554106A1 (en)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ystem information and terminal device | |
EP3397019B1 (en) | Method and devices of handling communications in dual connectivity | |
CN109247072B (zh) | 系统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 |
EP3364670A1 (en) | Signal strength measurement method and device | |
CN112469070A (zh) | 辅小区接入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8347725B (zh) | 通信方法和设备 | |
US20230180280A1 (en) | Link switching method in sidelink communication and apparatus | |
KR20220163411A (ko) | 정보 전송 방법, 장치, 통신 기기 및 저장 매체 | |
CN114600521A (zh)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
US20230232268A1 (en) | Measurement method, measurement apparatus, terminal, and network device | |
US10743292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 |
CN109479223B (zh) | 切换方法和装置 | |
CN113141576B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侧设备 | |
CN117941414A (zh) | 移动性鲁棒性优化的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5968002A (zh) | 上行定位参考信号srs配置方法、装置和网络侧设备 | |
CN115915048A (zh) | 感知数据的获取方法、设备、装置及存储介质 | |
US10834727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mmunicating between user equipment and control thereof | |
CN114828127B (zh) | 语音通话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5884441A (zh) | 小区驻留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