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71240B - 扳机按键装置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扳机按键装置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871240B CN113871240B CN202111168801.5A CN202111168801A CN113871240B CN 113871240 B CN113871240 B CN 113871240B CN 202111168801 A CN202111168801 A CN 202111168801A CN 113871240 B CN113871240 B CN 11387124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il
- magnetic
- cylinder
- trigger button
- cylinder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1953 sensory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531 Co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640 Fe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990 Ni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60 cold rolled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79 sof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3/00—Tumbler or rocker switches, i.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being operated by rocking an operating member in the form of a rocker button
- H01H23/02—Detai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3/00—Tumbler or rocker switches, i.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being operated by rocking an operating member in the form of a rocker button
- H01H23/02—Details
- H01H23/04—Cases; Cov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02—Bases, casings, or covers
- H01H9/0271—Bases, casings, or covers structurally combining a switch and an electronic component
Landscapes
-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扳机按键装置和应用该扳机按键装置的电子设备。其中,扳机按键装置包括线圈、磁性组件、导磁壳以及输出件,磁性组件插设在线圈中;导磁壳包绕在线圈和磁性组件的外侧,以与磁性组件形成沿线圈径向贯穿线圈的磁场,线圈固定于导磁壳,磁性组件与导磁壳间隔设置;输出件设于磁性组件;其中,当线圈通电时,线圈驱动磁性组件移动,以带动输出件移动,导磁壳的两端中至少一端开设有调节槽。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更好地满足用户对相关设备(例如各类操作手柄、玩具枪、虚拟现实设备、增强现实设备等)的感官要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机交互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扳机按键装置和应用该扳机按键装置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例如各类操作手柄、玩具枪、虚拟现实设备、增强现实设备等外设的不断发展,用户对使用外设时的感官要求也越来越高。正因如此,如何能够满足用户对相关设备(例如各类操作手柄、玩具枪、虚拟现实设备、增强现实设备等)的感官要求,也成为了研发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扳机按键装置和应用该扳机按键装置的电子设备,旨在更好地满足用户对相关设备(例如各类操作手柄、玩具枪、虚拟现实设备、增强现实设备等)的感官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扳机按键装置,该扳机按键装置包括:
线圈;
磁性组件,所述磁性组件插设在所述线圈中;
导磁壳,所述导磁壳包绕在所述线圈和所述磁性组件的外侧,以与所述磁性组件形成沿所述线圈径向贯穿所述线圈的磁场,所述线圈固定于所述导磁壳,所述磁性组件与所述导磁壳间隔设置;以及
输出件,所述输出件设于所述磁性组件;
其中,当所述线圈通电时,所述线圈驱动所述磁性组件移动,以带动输出件移动,所述导磁壳的两端中至少一端开设有调节槽。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磁壳的内壁面形成有收容槽,所述线圈收容在所述收容槽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磁壳包括第一筒体部、第二筒体部、第三筒体部、第一环形部、第二环形部;
所述第一筒体部、所述第二筒体部、所述第三筒体部沿所述线圈的轴向依次设置,且三者同轴设置;
所述第一环形部沿所述线圈的周向环绕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筒体部和所述第二筒体部之间,所述第一环形部的内缘与所述第一筒体部的朝向所述第二筒体部的一端周壁连接,所述第一环形部的外缘与所述第二筒体部的朝向所述第一筒体部的一端周壁连接;
所述第二环形部沿所述线圈的周向环绕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二筒体部和所述第三筒体部之间,所述第二环形部的外缘与所述第二筒体部的朝向所述第三筒体部的一端周壁连接,所述第二环形部的内缘与所述第三筒体部的朝向所述第二筒体部的一端周壁连接;
所述第二筒体部、所述第一环形部、所述第二环形部共同围合形成所述收容槽,所述第一筒体部和所述第三筒体部分别用于收容所述磁性组件的两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磁性组件的收容在所述第一筒体部中的一端侧壁与所述第一筒体部的内壁面间隙配合或贴合设置;
所述磁性组件的收容在所述第三筒体部中的一端侧壁与所述第三筒体部的内壁面间隙配合或贴合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筒体部、所述第二筒体部、所述第三筒体部均为圆筒状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筒体部和所述第一环形部为一体结构,以形成第一壳体;
所述第二筒体部、所述第二环形部及所述第三筒体部为一体结构,以形成第二壳体。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焊接固定或胶粘固定。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筒体部的背离所述第二筒体部的一端开设有调节槽;
且/或,所述第三筒体部的背离所述第二筒体部的一端开设有调节槽。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筒体部的背离所述第二筒体部的一端向内折弯形成有调节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磁性组件包括沿所述线圈轴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磁板、第一磁铁、第二导磁板、第二磁铁、第三导磁板,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均沿所述线圈轴向进行充磁,且充磁方向相反。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扳机按键装置,该扳机按键装置包括:
线圈;
磁性组件,所述磁性组件插设在所述线圈中;
导磁壳,所述导磁壳包绕在所述线圈和所述磁性组件的外侧,以与所述磁性组件形成沿所述线圈径向贯穿所述线圈的磁场,所述线圈固定于所述导磁壳,所述磁性组件与所述导磁壳间隔设置;以及
输出件,所述输出件设于所述磁性组件;
其中,当所述线圈通电时,所述线圈驱动所述磁性组件移动,以带动输出件移动,所述导磁壳的两端中至少一端开设有调节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由于导磁壳和磁性组件之间形成了沿线圈的径向贯穿线圈的磁场,当线圈通电时,线圈在该磁场中便会受到沿线圈轴向的安培力的作用;此时,相对地,线圈也会给予磁性组件一个与安培力作用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从而驱使磁性组件沿线圈的轴向移动,进而通过设置在磁性组件上的输出件对外输出力的作用,实现力反馈输出。
可见,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采用的是电磁驱动原理实现的力反馈输出,相较于相关技术中采用电机配合齿轮组、电机配合涡轮蜗杆等驱动机构实现力反馈的方式,不仅结构更加紧凑,空间占用更小,而且响应速度更快,力反馈线性度更好,同时噪音更低、功耗更低、寿命长。并且,还可以通过算法的设计来改变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从而实现对反馈力的大小的调节,实现更为复杂多变的力反馈触觉体验,以更好地满足用户对相关设备(例如各类操作手柄、玩具枪、虚拟现实设备、增强现实设备等)的感官要求。
并且,调节槽的存在,一方面可以实现导磁壳用料的节省,避免浪费;另一方面还可以实现对导磁壳两端上导磁材料用量之间的相对关系的调整,从而实现对磁性组件与导磁壳之间磁吸力的调节,进而有利于实现磁性组件大位移下的恒力输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扳机按键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扳机按键装置的爆炸图;
图3为图1中扳机按键装置的剖视图,其中,虚线箭头表示磁路方向;
图4为本发明扳机按键装置另一种磁路布局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针对背景技术所反映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扳机按键装置,旨在更好地满足用户对相关设备(例如各类操作手柄、玩具枪、虚拟现实设备、增强现实设备等)的感官要求。
下面将在具体实施例中对本发明提出的扳机按键装置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并以扳机按键装置竖直放置为例进行介绍: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发明扳机按键装置100一实施例中,该扳机按键装置100包括:
线圈10;
磁性组件30,所述磁性组件30插设在所述线圈10中;
导磁壳50,所述导磁壳50包绕在所述线圈10和所述磁性组件30的外侧,以与所述磁性组件30形成沿所述线圈10径向贯穿所述线圈10的磁场,所述线圈10固定于所述导磁壳50,所述磁性组件30与所述导磁壳50间隔设置;以及
输出件(图未示出),所述输出件设于所述磁性组件30;
其中,当所述线圈10通电时,所述线圈10驱动所述磁性组件30移动,以带动输出件移动,所述导磁壳50的两端中至少一端开设有调节槽50a。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由于导磁壳50和磁性组件30之间形成了沿线圈10的径向贯穿线圈10的磁场,当线圈10通电时,线圈10在该磁场中便会受到沿线圈10轴向的安培力的作用;此时,相对地,线圈10也会给予磁性组件30一个与安培力作用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从而驱使磁性组件30沿线圈10的轴向移动,进而通过设置在磁性组件30上的输出件对外输出力的作用,实现力反馈输出。
可见,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采用的是电磁驱动原理实现的力反馈输出,相较于相关技术中采用电机配合齿轮组、电机配合涡轮蜗杆等驱动机构实现力反馈的方式,不仅结构更加紧凑,空间占用更小,而且响应速度更快,力反馈线性度更好,同时噪音更低、功耗更低、寿命长。并且,还可以通过算法的设计来改变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从而实现对反馈力的大小的调节,实现更为复杂多变的力反馈触觉体验,以更好地满足用户对相关设备(例如各类操作手柄、玩具枪、虚拟现实设备、增强现实设备等)的感官要求。
并且,调节槽50a的存在,一方面可以实现导磁壳50用料的节省,避免浪费;另一方面还可以实现对导磁壳50两端上导磁材料用量之间的相对关系的调整,从而实现对磁性组件30与导磁壳50之间磁吸力的调节,进而有利于实现磁性组件30大位移下的恒力输出。
需要说明的是,导磁壳50的材质可以是软材材料,例如铁、铁合金、镍、镍合金、钴、钴合金等。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导磁壳50的材质选用的是冷轧钢板。冷轧钢板具有优异的导磁性能,能够帮助磁性组件30快速地构建出稳定的且强度较高的磁场环境,从而有利于线圈10与磁性组件30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触觉反馈体验。
输出件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实现,例如:输出件包括轴体和按键,轴体沿线圈10的轴向延伸设置,且其下端穿设进入导磁壳50并与磁性组件30连接,按键则固定在轴体的上端。其中,按键用于与用户的手指接触,其既可以是各类操作手柄(例如游戏手柄)的按键,也可以是玩具枪的扳机,还可以虚拟现实设备(简称VR设备)的按键,亦或是增强现实设备(简称AR设备)的按键。
还需要说明的是,磁性组件30包括沿线圈10轴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磁板31、第一磁铁33、第二导磁板35、第二磁铁37、第三导磁板39,第一磁铁33和第二磁铁37均沿线圈10轴向进行充磁,且充磁方向相反。这样设计的磁性组件30,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装配快捷、可靠性高、稳定性强等优势,从而有利于与导磁壳50配合,形成稳定的磁场,有利于磁性组件30的移动和力反馈输出,进而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触觉反馈体验。其中,第一导磁板31、第二导磁板35、第三导磁板39的材质均可以是软材材料,例如铁、铁合金、镍、镍合金、钴、钴合金等。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磁性组件30和导磁壳50所形成的磁场,存在以下两种布局形式:
(1)如图3所示,第一磁铁33的充磁方向竖直向上,第二磁铁37的充磁方向竖直向下;此时,磁性组件30和导磁壳50之间所形成的磁场沿线圈10径向向外并贯穿线圈10。
(2)如图4所示,第一磁铁33的充磁方向竖直向下,第二磁铁37的充磁方向竖直向上;此时,磁性组件30和导磁壳50之间所形成的磁场沿线圈10径向向内并贯穿线圈10。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发明扳机按键装置100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磁壳50的内壁面形成有收容槽,所述线圈10收容在所述收容槽内。
可以理解地,线圈10收容在收容槽内的设计,可以有效提升线圈10的稳定性,提升线圈10与导磁壳50的整体性,从而有利于线圈10向磁性组件30施加稳定的驱动力,有利于磁性组件30沿线圈10轴向稳定地运行,进而有利于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触觉反馈体验。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发明扳机按键装置100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磁壳50包括第一筒体部511、第二筒体部531、第三筒体部535、第一环形部513、第二环形部533;
所述第一筒体部511、所述第二筒体部531、所述第三筒体部535沿所述线圈10的轴向依次设置,且三者同轴设置;
所述第一环形部513沿所述线圈10的周向环绕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筒体部511和所述第二筒体部531之间,所述第一环形部513的内缘与所述第一筒体部511的朝向所述第二筒体部531的一端周壁连接,所述第一环形部513的外缘与所述第二筒体部531的朝向所述第一筒体部511的一端周壁连接;
所述第二环形部533沿所述线圈10的周向环绕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二筒体部531和所述第三筒体部535之间,所述第二环形部533的外缘与所述第二筒体部531的朝向所述第三筒体部535的一端周壁连接,所述第二环形部533的内缘与所述第三筒体部535的朝向所述第二筒体部531的一端周壁连接;
所述第二筒体部531、所述第一环形部513、所述第二环形部533共同围合形成所述收容槽,所述第一筒体部511和所述第三筒体部535分别用于收容所述磁性组件30的两端。
可以理解地,导磁壳50按照上述形式进行配置,不仅可以对线圈10和磁性组件30形成良好的包覆,从而构建出稳定的且强度较高的磁场环境;而且还便于输出件伸入导磁壳50内,便于其与磁性组件30的连接,从而有利于提升输出件的设置稳定性和运行稳定性,进而有利于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触觉反馈体验。同时,导磁壳50还可以呈现出“阶梯式”的外形,从而有利于导磁壳50用料的节省。
并且,导磁壳50按照上述形式进行配置,还可以实现将磁性组件30的两端分别收容在两个筒体部中的设计,从而可以起到规范磁性组件30运行轨迹的作用,降低偏斜发生的几率,从而有利于线圈10向磁性组件30施加稳定的驱动力,进而有利于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触觉反馈体验。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发明扳机按键装置100一实施例中,所述磁性组件30的收容在所述第一筒体部511中的一端侧壁与所述第一筒体部511的内壁面间隙配合或贴合设置;
所述磁性组件30的收容在所述第三筒体部535中的一端侧壁与所述第三筒体部535的内壁面间隙配合或贴合设置。
可以理解地,磁性组件30的端部与筒体部的内壁面间隙配合或贴合设置的设计,一方面可以拉近磁性组件30与导磁壳50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形成更为规范且更为稳定的磁场环境,从而有利于线圈10与磁性组件30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线圈10向磁性组件30施加稳定的驱动力,有利于磁性组件30沿线圈10轴向稳定地运行,进而有利于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触觉反馈体验;另一方面还可以更好地规范磁性组件30运行轨迹,降低偏斜发生的几率,从而有利于线圈10向磁性组件30施加稳定的驱动力,进而有利于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触觉反馈体验。
与此同时,磁性组件30的端部与筒体部的内壁面间隙配合或贴合设置的设计,还有利于降低扳机按键装置100的体积,有利于其小型化,从而便于安装、便于节省安装空间。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发明扳机按键装置100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筒体部511、所述第二筒体部531、所述第三筒体部535均为圆筒状结构。相匹配地,第一导磁板31、第一磁铁33、第二导磁板35、第二磁铁37、第三导磁板39均为圆柱状结构。
可以理解地,这样的设计,不仅结构简单、制造方便、装配快捷,而且还具有稳定性强、可靠性高的优势。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圆筒状结构之外,各筒体部也可以呈其他形式,例如方筒状结构、外形为五棱柱的筒状结构、外形为六棱柱的筒状结构等。此时,仅需将第一导磁板31、第一磁铁33、第二导磁板35、第二磁铁37、第三导磁板39配置成相匹配的形状即可。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发明扳机按键装置100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筒体部511和所述第一环形部513为一体结构,以形成第一壳体51;
所述第二筒体部531、所述第二环形部533及所述第三筒体部535为一体结构,以形成第二壳体53。
可以理解地,将第一筒体部511、第二筒体部531、第三筒体部535、第一环形部513、第二环形部533划归为两个壳体,再由两个壳体拼接得到导磁壳50,可以有效减少导磁壳50的零件数量,一方面可以便于组装,提升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导磁壳50的整体性,提升线圈10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线圈10向磁性组件30施加稳定的驱动力,有利于磁性组件30沿线圈10轴向稳定地运行,进而有利于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触觉反馈体验。
进一步地,为了使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3的连接稳定性得以提升,使线圈10设置在导磁壳50上的稳定性得以提升,还可以采用如下方式进行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3的连接:所述第一壳体51和所述第二壳体53焊接固定或胶粘固定。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发明扳机按键装置100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筒体部511的背离所述第二筒体部531的一端开设有调节槽50a;
且/或,所述第三筒体部535的背离所述第二筒体部531的一端开设有调节槽50a。
本实施例中,调节槽50a仅开设在第一筒体部511的背离第二筒体部531的一端,且开设有多个,多个调节槽50a沿第一筒体部511的周向间隔设置。
可以理解地,调节槽50a的存在,一方面可以实现导磁壳50用料的节省,避免浪费;另一方面还可以实现对第一筒体部511上导磁材料用量和第二筒体部531上导磁材料用量之间相对关系的调整,从而实现对磁性组件30与导磁壳50之间磁吸力的调节,进而有利于实现磁性组件30大位移下的恒力输出。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调节槽50a也可以仅开设在第三筒体部535的背离第二筒体部531的一端;或者,调节槽50a同时开设在第一筒体部511的背离所述第二筒体部531的一端和第三筒体部535的背离第二筒体部531的一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所需要的磁性组件30与导磁壳50之间磁吸力的大小进行合理的设计,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发明扳机按键装置100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筒体部535的背离所述第二筒体部531的一端向内折弯形成有调节环5351。
可以理解地,调节环5351的存在,可以实现对第一筒体部511上导磁材料用量和第二筒体部531上导磁材料用量之间相对关系的调整,从而实现对磁性组件30与导磁壳50之间磁吸力的调节,进而有利于实现磁性组件30大位移下的恒力输出。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调节环5351的存在,线圈10不通电时,磁性组件30将通过输出件给予用户手指一个初始的反作用力,该初始的反作用力为磁性组件30和导磁壳50组成的磁路系统所产生的基准力。进一步地,当线圈10通正向电时,输出件给予用户手指的反作用力将变为“基准力+电磁驱动力”;而当线圈10通负向电时,输出件给予用户手指的反作用力将变为“基准力-电磁驱动力”。其中,电磁驱动力的大小与电流的大小成正比,结合不同的波形控制,可以实现在“基准力±电磁驱动力”区间内任意的力输出。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如前所述的扳机按键装置100,该扳机按键装置100的具体结构参照前述实施例。由于本电子设备采用了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可以理解地,电子设备可以是各类操作手柄、玩具枪、虚拟现实设备、增强现实设备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扳机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线圈;
磁性组件,所述磁性组件插设在所述线圈中;
导磁壳,所述导磁壳包绕在所述线圈和所述磁性组件的外侧,以与所述磁性组件形成沿所述线圈径向贯穿所述线圈的磁场,所述线圈固定于所述导磁壳,所述磁性组件与所述导磁壳间隔设置;以及
输出件,所述输出件设于所述磁性组件;
其中,当所述线圈通电时,所述线圈驱动所述磁性组件移动,以带动输出件移动,所述导磁壳的两端中至少一端开设有调节槽;
所述导磁壳的内壁面形成有收容槽,所述线圈收容在所述收容槽内;
所述导磁壳包括第一筒体部、第二筒体部、第三筒体部、第一环形部、第二环形部;
所述第一筒体部、所述第二筒体部、所述第三筒体部沿所述线圈的轴向依次设置,且三者同轴设置;
所述第一环形部沿所述线圈的周向环绕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筒体部和所述第二筒体部之间,所述第一环形部的内缘与所述第一筒体部的朝向所述第二筒体部的一端周壁连接,所述第一环形部的外缘与所述第二筒体部的朝向所述第一筒体部的一端周壁连接;
所述第二环形部沿所述线圈的周向环绕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二筒体部和所述第三筒体部之间,所述第二环形部的外缘与所述第二筒体部的朝向所述第三筒体部的一端周壁连接,所述第二环形部的内缘与所述第三筒体部的朝向所述第二筒体部的一端周壁连接;
所述第二筒体部、所述第一环形部、所述第二环形部共同围合形成所述收容槽,所述第一筒体部和所述第三筒体部分别用于收容所述磁性组件的两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机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组件的收容在所述第一筒体部中的一端侧壁与所述第一筒体部的内壁面间隙配合或贴合设置;
所述磁性组件的收容在所述第三筒体部中的一端侧壁与所述第三筒体部的内壁面间隙配合或贴合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扳机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部、所述第二筒体部、所述第三筒体部均为圆筒状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机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部和所述第一环形部为一体结构,以形成第一壳体;
所述第二筒体部、所述第二环形部及所述第三筒体部为一体结构,以形成第二壳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扳机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焊接固定或胶粘固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机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部的背离所述第二筒体部的一端开设有所述调节槽;
且/或,所述第三筒体部的背离所述第二筒体部的一端开设有所述调节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机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筒体部的背离所述第二筒体部的一端向内折弯形成有调节环。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扳机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组件包括沿所述线圈轴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磁板、第一磁铁、第二导磁板、第二磁铁、第三导磁板,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均沿所述线圈轴向进行充磁,且充磁方向相反。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扳机按键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168801.5A CN113871240B (zh) | 2021-09-30 | 2021-09-30 | 扳机按键装置和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168801.5A CN113871240B (zh) | 2021-09-30 | 2021-09-30 | 扳机按键装置和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71240A CN113871240A (zh) | 2021-12-31 |
CN113871240B true CN113871240B (zh) | 2024-04-30 |
Family
ID=79001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168801.5A Active CN113871240B (zh) | 2021-09-30 | 2021-09-30 | 扳机按键装置和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87124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758908B (zh) * | 2022-04-11 | 2024-07-30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按键结构和电子设备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00032502A (ko) * | 2008-09-18 | 2010-03-26 | 한국과학기술원 | 자력을 이용한 햅틱 피드백 제공모듈, 햅틱 피드백 제공모듈을 갖는 휴대기기 및 그 제공방법 |
TW201110512A (en) * | 2009-09-02 | 2011-03-16 | Delta Electronics Inc | Magnetic vibrator |
CN103492830A (zh) * | 2011-04-27 | 2014-01-01 |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 操作输入装置以及操作输入检测装置 |
WO2014035059A1 (ko) * | 2012-08-29 | 2014-03-06 | (주)하이소닉 | 터치 모션 스위치 |
JP2016134135A (ja) * | 2015-01-22 | 2016-07-25 |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 入力装置 |
CN112331506A (zh) * | 2019-08-05 | 2021-02-05 | 山内株式会社 | 按钮开关 |
CN213459505U (zh) * | 2020-08-25 | 2021-06-15 | 东莞市热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微型光导式按键开关 |
CN113363100A (zh) * | 2021-06-25 | 2021-09-07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扳机按键装置和电子设备 |
-
2021
- 2021-09-30 CN CN202111168801.5A patent/CN11387124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00032502A (ko) * | 2008-09-18 | 2010-03-26 | 한국과학기술원 | 자력을 이용한 햅틱 피드백 제공모듈, 햅틱 피드백 제공모듈을 갖는 휴대기기 및 그 제공방법 |
TW201110512A (en) * | 2009-09-02 | 2011-03-16 | Delta Electronics Inc | Magnetic vibrator |
CN103492830A (zh) * | 2011-04-27 | 2014-01-01 |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 操作输入装置以及操作输入检测装置 |
WO2014035059A1 (ko) * | 2012-08-29 | 2014-03-06 | (주)하이소닉 | 터치 모션 스위치 |
JP2016134135A (ja) * | 2015-01-22 | 2016-07-25 |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 入力装置 |
CN112331506A (zh) * | 2019-08-05 | 2021-02-05 | 山内株式会社 | 按钮开关 |
CN213459505U (zh) * | 2020-08-25 | 2021-06-15 | 东莞市热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微型光导式按键开关 |
CN113363100A (zh) * | 2021-06-25 | 2021-09-07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扳机按键装置和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71240A (zh) | 2021-12-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363100B (zh) | 扳机按键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13871240B (zh) | 扳机按键装置和电子设备 | |
EP2178738B1 (en) | A generator for a bicycle | |
CN215505454U (zh) | 按键结构和游戏机 | |
CA2475155A1 (en) | Transducer motor/generator assembly | |
US7405501B2 (en) | Electric generator | |
US20220311287A1 (en) |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 |
CN215772678U (zh) | 一种磁吸装置以及无线充电器 | |
CN113972085B (zh) | 力反馈装置、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系统 | |
US20150194867A1 (en) | Motor generator | |
CN114470739B (zh) | 一种按键结构和游戏机 | |
US20210265902A1 (en) | Linear motor with flange magnetic yoke nested in coil | |
CN210669844U (zh) | 一种用于无电池胎压监测发射仪的发电装置 | |
US20220278599A1 (en) | Multi-solenoid linear vibration motor | |
CN213585532U (zh) | 一种抗强冲击的空心杯无刷直流电机 | |
WO2021035830A1 (zh) | 一种线圈外嵌套外壳的线性马达 | |
CN206962881U (zh) | 一种马达结构及移动终端 | |
CN114758908B (zh) | 按键结构和电子设备 | |
CA2440537A1 (en) | Fuel cell powered magnetically driven shaft assembly | |
CN217794461U (zh) | 力反馈装置 | |
CN105186826A (zh) | 一种磁控微型发电装置 | |
CN221749842U (zh) | 美甲猫眼棒 | |
CN221828687U (zh) | 一种定子组件及电机 | |
CN110380590A (zh) | 小型马达 | |
CN115480634A (zh) | 力反馈结构和交互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