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89484B - 光学成像镜头 - Google Patents
光学成像镜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589484B CN113589484B CN202110887221.5A CN202110887221A CN113589484B CN 113589484 B CN113589484 B CN 113589484B CN 202110887221 A CN202110887221 A CN 202110887221A CN 113589484 B CN113589484 B CN 11358948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optical imaging
- optical
- imaging lens
- satisf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6—Panoramic objectives; So-called "sky lenses" including panoramic objectives having reflecting surfac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光学成像镜头沿光学成像镜头的物侧至光学成像镜头的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四透镜,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五透镜,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其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数值Fno之间满足:1<TTL/ImgH/Fno<1.5;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满足:60°<Semi‑FOV<70°。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光学成像镜头存在小型化与小畸变不能兼顾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成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图像传感器尺寸小型化和像素数量的增加,与之搭配的光学成像镜头也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常见的应用在摄像、无人机、安防等的光学成像镜头,除了需要具备较大的视场角来获取尽可能多的物方信息外,还需要光学成像镜头具有更小的尺寸和更高的成像清晰度。另外,为了获取更逼真的实物信息,一些成像设备通常会将光学成像镜头所成的像经图像软件进行二次处理,其中,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大小和形状是影响处理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的光学成像镜头存在小型化与小畸变不能兼顾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光学成像镜头存在小型化与小畸变不能兼顾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沿光学成像镜头的物侧至光学成像镜头的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四透镜,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五透镜,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其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数值Fno之间满足:1<TTL/ImgH/Fno<1.5;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满足:60°<Semi-FOV<70°。
进一步地,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轴上距离TD之间满足:0.5<f*tan(Semi-FOV)/TD<0.6。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轴上距离TD之间满足:1.2<TTL/TD<1.3。
进一步地,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0.5<f/ImgH<0.7。
进一步地,光阑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距离SD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轴上距离TD之间满足:0.6<SD/TD<0.7。
进一步地,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之间满足:|f1/f-f3/f|<0.6。
进一步地,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之间满足:0.8<f2/f<1.1。
进一步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之间满足:0.5<f2/(R3+R4)<0.7。
进一步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与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之间满足:0<(R9-R10)/(R9+R10)<0.3。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与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中相邻两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的总和∑AT之间满足:0.7<T12/∑AT。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1、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2、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3与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5之间满足:|CT1-CT2|/|CT3-CT5|<0.5。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1与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2之间满足:0.9<CT1/CT2<1.1。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中相邻两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的总和∑AT与第五透镜的像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BFL之间满足:0.7<∑AT/BFL<0.9。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1与第一透镜的边缘厚度ET1之间满足:1<CT1/ET1<1.5。
进一步地,第二透镜的边缘厚度ET2、第三透镜的边缘厚度ET3与第四透镜的边缘厚度ET4之间满足:0.3<ET4/(ET2+ET3)<0.4。
进一步地,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V3、第四透镜的色散系数V4与第五透镜的色散系数V5之间满足:V3+V5<V4。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1与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52之间满足:0.9<DT11/DT52<1.1。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中最大有效半径中的最小值DTMIN与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中最大有效半径中的最大值DTMAX满足:0.2<DTMIN/DTMAX<0.5。
进一步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21、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22、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31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32之间满足:1<(SAG22-SAG31)/(SAG21+SAG32)<1.5。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12、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22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42之间满足:0.8<SAG42/(SAG12+SAG22)<1。
进一步地,光学成像镜头在0.8视场处的畸变DIST0.8F满足:|DIST0.8F|<0.5%。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沿光学成像镜头的物侧至光学成像镜头的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四透镜,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五透镜,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其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数值Fno之间满足:1<TTL/ImgH/Fno<1.5;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轴上距离TD之间满足:0.5<f*tan(Semi-FOV)/TD<0.6。
进一步地,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满足:60°<Semi-FOV<70°;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轴上距离TD之间满足:1.2<TTL/TD<1.3。
进一步地,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0.5<f/ImgH<0.7。
进一步地,光阑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距离SD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轴上距离TD之间满足:0.6<SD/TD<0.7。
进一步地,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之间满足:|f1/f-f3/f|<0.6。
进一步地,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之间满足:0.8<f2/f<1.1。
进一步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之间满足:0.5<f2/(R3+R4)<0.7。
进一步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与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之间满足:0<(R9-R10)/(R9+R10)<0.3。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与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中相邻两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的总和∑AT之间满足:0.7<T12/∑AT。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1、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2、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3与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5之间满足:|CT1-CT2|/|CT3-CT5|<0.5。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1与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2之间满足:0.9<CT1/CT2<1.1。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中相邻两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的总和∑AT与第五透镜的像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BFL之间满足:0.7<∑AT/BFL<0.9。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1与第一透镜的边缘厚度ET1之间满足:1<CT1/ET1<1.5。
进一步地,第二透镜的边缘厚度ET2、第三透镜的边缘厚度ET3与第四透镜的边缘厚度ET4之间满足:0.3<ET4/(ET2+ET3)<0.4。
进一步地,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V3、第四透镜的色散系数V4与第五透镜的色散系数V5之间满足:V3+V5<V4。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1与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52之间满足:0.9<DT11/DT52<1.1。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中最大有效半径中的最小值DTMIN与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中最大有效半径中的最大值DTMAX满足:0.2<DTMIN/DTMAX<0.5。
进一步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21、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22、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31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32之间满足:1<(SAG22-SAG31)/(SAG21+SAG32)<1.5。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12、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22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42之间满足:0.8<SAG42/(SAG12+SAG22)<1。
进一步地,光学成像镜头在0.8视场处的畸变DIST0.8F满足:|DIST0.8F|<0.5%。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沿光学成像镜头的物侧至光学成像镜头的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其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数值Fno之间满足:1<TTL/ImgH/Fno<1.5;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满足:60°<Semi-FOV<70°。
通过对各透镜的光焦度和面型的合理分配,能有效平衡系统的各种像差,以提高成像质量。第一透镜的像侧面控制为凹面,有利于更好的汇聚光线,使系统满足大视场角的要求。通过控制第二透镜和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有利于校正系统的畸变和场曲,并保证系统的紧凑性。控制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分别为凸面和凹面,能有效减弱系统的鬼像,并保证光学成像镜头出射光线角度与芯片的匹配性。
另外,通过控制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数值Fno之间的关系,不仅可以在保证系统具有较大的成像面、较多的进光亮,而且可以尽可能实现光学成像镜头的小型化。通过约束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有利于接收物方更大视场范围内的信息。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具有广角、小畸变和小型化的特点。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一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至图5分别示出了图1中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倍率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二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至图10分别示出了图6中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倍率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图11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三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2至图15分别示出了图11中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倍率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图16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四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7至图20分别示出了图16中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倍率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图21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五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2至图25分别示出了图21中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倍率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图26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六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7至图30分别示出了图26中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倍率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STO、光阑;E1、第一透镜;S1、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2、第一透镜的像侧面;E2、第二透镜;S3、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4、第二透镜的像侧面;E3、第三透镜;S5、第三透镜的物侧面;S6、第三透镜的像侧面;E4、第四透镜;S7、第四透镜的物侧面;S8、第四透镜的像侧面;E5、第五透镜;S9、第五透镜的物侧面;S10、第五透镜的像侧面;E6、滤光片;S11、滤光片的物侧面;S12、滤光片的像侧面;S13、成像面。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申请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
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实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在本文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面。每个透镜靠近物侧的表面成为该透镜的物侧面,每个透镜靠近像侧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像侧面。在近轴区域的面形的判断可依据该领域中通常知识者的判断方式,以R值,(R指近轴区域的曲率半径,通常指光学软件中的透镜数据库(lens data)上的R值)正负判断凹凸。以物侧面来说,当R值为正时,判定为凸面,当R值为负时,判定为凹面;以像侧面来说,当R值为正时,判定为凹面,当R值为负时,判定为凸面。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光学成像镜头存在小型化与小畸变不能兼顾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0所示,沿光学成像镜头的物侧至光学成像镜头的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其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数值Fno之间满足:1<TTL/ImgH/Fno<1.5;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满足:60°<Semi-FOV<70°。
通过对各透镜的光焦度和面型的合理分配,能有效平衡系统的各种像差,以提高成像质量。第一透镜的像侧面控制为凹面,有利于更好的汇聚光线,使系统满足大视场角的要求。通过控制第二透镜和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有利于校正系统的畸变和场曲,并保证系统的紧凑性。控制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分别为凸面和凹面,能有效减弱系统的鬼像,并保证光学成像镜头出射光线角度与芯片的匹配性。
另外,通过控制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数值Fno之间的关系,不仅可以在保证系统具有较大的成像面、较多的进光亮,而且可以尽可能实现光学成像镜头的小型化。通过约束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有利于接收物方更大视场范围内的信息。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具有广角、小畸变和小型化的特点。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轴上距离TD之间满足:0.5<f*tan(Semi-FOV)/TD<0.6。通过将f*tan(Semi-FOV)/TD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在保证系统视场角的同时,尽可能压缩系统的光学尺寸,满足光学成像镜头的小型化特点。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轴上距离TD之间满足:1.2<TTL/TD<1.3。通过控制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轴上距离TD之间的比值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使系统中第五透镜的像侧面至成像面留有足够的距离,保证结构排布的合理性和可加工性,另外,有利于控制系统的光学总长。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0.5<f/ImgH<0.7。通过控制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的比值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有效控制光学成像镜头的物方视场角大小。优选地,0.5<f/ImgH≤0.6。
在本实施例中,光阑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距离SD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轴上距离TD之间满足:0.6<SD/TD<0.7。通过控制光阑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距离SD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轴上距离TD之间的比值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有效校正系统球差和像散,提高系统的成像清晰度。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之间满足:|f1/f-f3/f|<0.6。满足此条件式,有利于控制第一透镜和第三透镜对整个系统有效焦距的贡献,平衡系统的轴上和轴外像差。优选地,0.1<|f1/f-f3/f|<0.6。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之间满足:0.8<f2/f<1.1。通过控制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之间的比值在合理的范围内,有利于控制光阑后面第二透镜对整体光学系统焦距的贡献,校正系统的场曲和彗差。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之间满足:0.5<f2/(R3+R4)<0.7。满足此条件式,能在控制第二透镜有效焦距的同时,尽可能减小两面的弯曲度,提高透镜的加工成型性,并有利于降低系统的整体敏感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与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之间满足:0<(R9-R10)/(R9+R10)<0.3。通过控制此条件式在合理的范围内,一方面有利于校正系统的场曲和畸变,另一方面有利于第五透镜的加工成型。优选地,0<(R9-R10)/(R9+R10)≤0.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与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中相邻两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的总和∑AT之间满足:0.7<T12/∑AT。通过控制T12/∑AT在合理的范围内,不仅能有效降低系统的色差和像散,而且能压缩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学总长。优选地,0.7<T12/∑AT<0.9。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1、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2、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3与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5之间满足:|CT1-CT2|/|CT3-CT5|<0.5。通过控制|CT1-CT2|/|CT3-CT5|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有效约束各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利于各透镜的成型组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1与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2之间满足:0.9<CT1/CT2<1.1。通过控制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1与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2之间的比值在合理的范围内,一方面有利于平衡系统的轴上像差,提高系统的成像质量,另一方面有利于系统具有更好的组立性,提高生产良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中相邻两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的总和∑AT与第五透镜的像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BFL之间满足:0.7<∑AT/BFL<0.9。通过控制此条件式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保证各透镜在空间合理排布的基础上,进一步压缩系统的尺寸,体现系统小型化的特点。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1与第一透镜的边缘厚度ET1之间满足:1<CT1/ET1<1.5。通过控制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1与第一透镜的边缘厚度ET1之间的比值,有利于第一透镜的加工成型。优选地,1.1<CT1/ET1<1.4。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的边缘厚度ET2、第三透镜的边缘厚度ET3与第四透镜的边缘厚度ET4之间满足:0.3<ET4/(ET2+ET3)<0.4。通过合理约束此条件式,能有效控制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空间的合理分布,保证系统具有更好的组立性,并且有利于减弱系统的鬼像能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V3、第四透镜的色散系数V4与第五透镜的色散系数V5之间满足:V3+V5<V4。通过控制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V3与第五透镜的色散系数V5的和小于第四透镜的色散系数V4,可以有效校正光学成像镜头的色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1与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52之间满足:0.9<DT11/DT52<1.1。通过控制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1与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52之间的比值,能有效校正系统的球差和色差,且有利于各透镜之间的空间排布。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中最大有效半径中的最小值DTMIN与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中最大有效半径中的最大值DTMAX满足:0.2<DTMIN/DTMAX<0.5。通过约束DTMIN/DTMAX在合理的范围内,能有效约束边缘光线在每个透镜的入射角,校正边缘视场像差,并有利于减弱透镜之间鬼像的能量。优选地,0.2<DTMIN/DTMAX<0.4。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21、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22、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31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32之间满足:1<(SAG22-SAG31)/(SAG21+SAG32)<1.5。满足此条件式,不仅有利于控制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弯曲度,降低系统整体敏感度,而且有利于平衡系统的各种像差。优选地,1.1<(SAG22-SAG31)/(SAG21+SAG32)<1.4。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12、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22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42之间满足:0.8<SAG42/(SAG12+SAG22)<1。满足此条件式,一方面有利于控制各透镜的形状,提高透镜的成型和组装良率,另一方面,有利于减弱系统在这几面之间产生的鬼像。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在0.8视场处的畸变DIST0.8F满足:|DIST0.8F|<0.5%。通过控制光学成像镜头在0.8视场处的畸变DIST0.8F,有利于控制系统畸变形状和大小,保证系统小畸变的特点。优选地,|DIST0.8F|<0.4%。
实施例二
如图1至图30所示,沿光学成像镜头的物侧至光学成像镜头的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其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数值Fno之间满足:1<TTL/ImgH/Fno<1.5;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轴上距离TD之间满足:0.5<f*tan(Semi-FOV)/TD<0.6。
通过对各透镜的光焦度和面型的合理分配,能有效平衡系统的各种像差,以提高成像质量。第一透镜的像侧面控制为凹面,有利于更好的汇聚光线,使系统满足大视场角的要求。通过控制第二透镜和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有利于校正系统的畸变和场曲,并保证系统的紧凑性。控制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分别为凸面和凹面,能有效减弱系统的鬼像,并保证光学成像镜头出射光线角度与芯片的匹配性。
另外,通过控制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数值Fno之间的关系,不仅可以在保证系统具有较大的成像面、较多的进光亮,而且可以尽可能实现光学成像镜头的小型化。通过将f*tan(Semi-FOV)/TD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在保证系统视场角的同时,尽可能压缩系统的光学尺寸,满足光学成像镜头的小型化特点。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满足:60°<Semi-FOV<70°。通过约束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有利于接收物方更大视场范围内的信息。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具有广角、小畸变和小型化的特点。
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轴上距离TD之间满足:1.2<TTL/TD<1.3。通过控制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轴上距离TD之间的比值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使系统中第五透镜的像侧面至成像面留有足够的距离,保证结构排布的合理性和可加工性,另外,有利于控制系统的光学总长。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0.5<f/ImgH<0.7。通过控制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的比值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有效控制光学成像镜头的物方视场角大小。优选地,0.5<f/ImgH≤0.6。
在本实施例中,光阑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距离SD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轴上距离TD之间满足:0.6<SD/TD<0.7。通过控制光阑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距离SD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轴上距离TD之间的比值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有效校正系统球差和像散,提高系统的成像清晰度。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之间满足:|f1/f-f3/f|<0.6。满足此条件式,有利于控制第一透镜和第三透镜对整个系统有效焦距的贡献,平衡系统的轴上和轴外像差。优选地,0.1<|f1/f-f3/f|<0.6。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之间满足:0.8<f2/f<1.1。通过控制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之间的比值在合理的范围内,有利于控制光阑后面第二透镜对整体光学系统焦距的贡献,校正系统的场曲和彗差。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之间满足:0.5<f2/(R3+R4)<0.7。满足此条件式,能在控制第二透镜有效焦距的同时,尽可能减小两面的弯曲度,提高透镜的加工成型性,并有利于降低系统的整体敏感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与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之间满足:0<(R9-R10)/(R9+R10)<0.3。通过控制此条件式在合理的范围内,一方面有利于校正系统的场曲和畸变,另一方面有利于第五透镜的加工成型。优选地,0<(R9-R10)/(R9+R10)≤0.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与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中相邻两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的总和∑AT之间满足:0.7<T12/∑AT。通过控制T12/∑AT在合理的范围内,不仅能有效降低系统的色差和像散,而且能压缩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学总长。优选地,0.7<T12/∑AT<0.9。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1、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2、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3与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5之间满足:|CT1-CT2|/|CT3-CT5|<0.5。通过控制|CT1-CT2|/|CT3-CT5|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有效约束各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利于各透镜的成型组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1与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2之间满足:0.9<CT1/CT2<1.1。通过控制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1与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2之间的比值在合理的范围内,一方面有利于平衡系统的轴上像差,提高系统的成像质量,另一方面有利于系统具有更好的组立性,提高生产良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中相邻两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的总和∑AT与第五透镜的像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BFL之间满足:0.7<∑AT/BFL<0.9。通过控制此条件式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保证各透镜在空间合理排布的基础上,进一步压缩系统的尺寸,体现系统小型化的特点。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1与第一透镜的边缘厚度ET1之间满足:1<CT1/ET1<1.5。通过控制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1与第一透镜的边缘厚度ET1之间的比值,有利于第一透镜的加工成型。优选地,1.1<CT1/ET1<1.4。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的边缘厚度ET2、第三透镜的边缘厚度ET3与第四透镜的边缘厚度ET4之间满足:0.3<ET4/(ET2+ET3)<0.4。通过合理约束此条件式,能有效控制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空间的合理分布,保证系统具有更好的组立性,并且有利于减弱系统的鬼像能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V3、第四透镜的色散系数V4与第五透镜的色散系数V5之间满足:V3+V5<V4。通过控制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V3与第五透镜的色散系数V5的和小于第四透镜的色散系数V4,可以有效校正光学成像镜头的色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1与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52之间满足:0.9<DT11/DT52<1.1。通过控制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1与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52之间的比值,能有效校正系统的球差和色差,且有利于各透镜之间的空间排布。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中最大有效半径中的最小值DTMIN与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中最大有效半径中的最大值DTMAX满足:0.2<DTMIN/DTMAX<0.5。通过约束DTMIN/DTMAX在合理的范围内,能有效约束边缘光线在每个透镜的入射角,校正边缘视场像差,并有利于减弱透镜之间鬼像的能量。优选地,0.2<DTMIN/DTMAX<0.4。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21、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22、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31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32之间满足:1<(SAG22-SAG31)/(SAG21+SAG32)<1.5。满足此条件式,不仅有利于控制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弯曲度,降低系统整体敏感度,而且有利于平衡系统的各种像差。优选地,1.1<(SAG22-SAG31)/(SAG21+SAG32)<1.4。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12、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22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42之间满足:0.8<SAG42/(SAG12+SAG22)<1。满足此条件式,一方面有利于控制各透镜的形状,提高透镜的成型和组装良率,另一方面,有利于减弱系统在这几面之间产生的鬼像。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在0.8视场处的畸变DIST0.8F满足:|DIST0.8F|<0.5%。通过控制光学成像镜头在0.8视场处的畸变DIST0.8F,有利于控制系统畸变形状和大小,保证系统小畸变的特点。优选地,|DIST0.8F|<0.4%。
可选地上述光学成像镜头还可包括用于校正色彩偏差的滤光片和/或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上的感光元件的保护玻璃。
在本申请中的光学成像镜头可采用多片镜片,例如上述的五片。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形、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距离等,可有效增大光学成像镜头的孔径、降低镜头的敏感度并提高镜头的可加工性,使得光学成像镜头更有利于生产加工并且可适用于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上述的光学成像镜头还具有广角、小畸变、超薄、成像质量佳的优点,能够满足智能电子产品微型化的需求。
在本申请中,各透镜的镜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非球面透镜的特点是: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曲率是连续变化的。与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具有恒定曲率的球面透镜不同,非球面透镜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径特性,具有改善歪曲像差及改善像散像差的优点。采用非球面透镜后,能够尽可能地消除在成像的时候出现的像差,从而改善成像质量。
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申请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构成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数量,来获得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例如,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以五片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光学成像镜头不限于包括五片透镜。如需要,该光学成像镜头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
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可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具体面型、参数的举例。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的例子一至例子六中的任何一个例子均适用于本申请的所有实施例。
例子一
如图1至图5所示,描述了本申请例子一的光学成像镜头。图1示出了例子一的光学成像镜头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光学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光阑STO、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滤光片E6和成像面S13。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1为凹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正光焦度,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3为凸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的物侧面S5为凸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的物侧面S7为凹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第五透镜的物侧面S9为凸面,第五透镜的像侧面S10为凹面。滤光片E6具有滤光片的物侧面S11和滤光片的像侧面S12。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3上。
在本例子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1.20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为60.25°光学成像镜头的系统总长TTL为5.10mm以及像高ImgH为2.00mm。
表1示出了例子一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焦距和有效半径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1
在例子一中,第一透镜E1至第五透镜E5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可利用但不限于以下非球面公式进行限定:
其中,x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上表1中曲率半径R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Ai是非球面第i-th阶的修正系数。下表2给出了可用于例子一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0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A20、A22、A24、A26、A28、A30。
面号 | A4 | A6 | A8 | A10 | A12 | A14 | A16 |
S1 | 2.0162E-01 | -1.3085E-01 | 2.2875E-02 | 1.0509E-01 | -1.3603E-01 | 4.0174E-02 | 7.3921E-02 |
S2 | 6.8800E-01 | 1.6237E+00 | -7.2943E+01 | 1.6352E+03 | -2.4354E+04 | 2.4962E+05 | -1.7944E+06 |
S3 | -1.0962E-01 | 1.3938E+00 | -1.6640E+01 | -4.7174E+02 | 1.7612E+04 | -2.6958E+05 | 2.4819E+06 |
S4 | 2.0944E-01 | -9.7695E+00 | 2.3264E+02 | -2.9231E+03 | 2.3768E+04 | -1.3527E+05 | 5.5801E+05 |
S5 | -8.5441E-01 | -5.0544E+00 | 1.0807E+02 | -9.8658E+02 | 5.7928E+03 | -2.3488E+04 | 6.6887E+04 |
S6 | 5.4384E-01 | -8.4351E+00 | 6.1066E+01 | -3.0062E+02 | 1.0794E+03 | -2.8809E+03 | 5.7428E+03 |
S7 | 1.4726E+00 | -5.9798E+00 | 1.8124E+01 | -4.1507E+01 | 7.8972E+01 | -1.4778E+02 | 2.8344E+02 |
S8 | -4.6854E-01 | 7.3880E+00 | -5.5360E+01 | 2.5435E+02 | -7.9489E+02 | 1.7701E+03 | -2.8732E+03 |
S9 | -1.2664E+00 | 8.4229E+00 | -4.9597E+01 | 1.8873E+02 | -4.9230E+02 | 9.1632E+02 | -1.2438E+03 |
S10 | 8.0682E-01 | -3.8412E+00 | 9.1887E+00 | -1.4045E+01 | 1.3535E+01 | -6.7188E+00 | -1.0581E+00 |
面号 | A18 | A20 | A22 | A24 | A26 | A28 | A30 |
S1 | -1.0701E-01 | 7.2249E-02 | -3.0040E-02 | 8.0752E-03 | -1.3736E-03 | 1.3488E-04 | -5.8380E-06 |
S2 | 9.1687E+06 | -3.3440E+07 | 8.6384E+07 | -1.5431E+08 | 1.8124E+08 | -1.2587E+08 | 3.9167E+07 |
S3 | -1.5182E+07 | 6.4060E+07 | -1.8796E+08 | 3.7764E+08 | -4.9636E+08 | 3.8501E+08 | -1.3375E+08 |
S4 | -1.6930E+06 | 3.7811E+06 | -6.1413E+06 | 7.0520E+06 | -5.4224E+06 | 2.5031E+06 | -5.2414E+05 |
S5 | -1.3259E+05 | 1.7517E+05 | -1.3482E+05 | 2.5841E+04 | 5.2929E+04 | -4.8291E+04 | 1.3470E+04 |
S6 | -8.5323E+03 | 9.3699E+03 | -7.4755E+03 | 4.1998E+03 | -1.5706E+03 | 3.4995E+02 | -3.5042E+01 |
S7 | -4.7554E+02 | 6.0648E+02 | -5.5125E+02 | 3.4346E+02 | -1.3921E+02 | 3.3063E+01 | -3.4927E+00 |
S8 | 3.4309E+03 | -3.0084E+03 | 1.9115E+03 | -8.5515E+02 | 2.5511E+02 | -4.5497E+01 | 3.6659E+00 |
S9 | 1.2427E+03 | -9.1275E+02 | 4.8663E+02 | -1.8308E+02 | 4.6047E+01 | -6.9426E+00 | 4.7417E-01 |
S10 | 4.4722E+00 | -3.6366E+00 | 1.6859E+00 | -4.9552E-01 | 9.1586E-02 | -9.7536E-03 | 4.5775E-04 |
表2
图2示出了例子一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3示出了例子一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像高的偏差。图4示出了例子一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5示出了例子一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
根据图2至图5可知,例子一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例子二
如图6至图10所示,描述了本申请例子二的光学成像镜头。在本例子及以下例子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例子一相似的描述。图6示出了例子二的光学成像镜头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6所示,光学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光阑STO、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滤光片E6和成像面S13。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1为凹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正光焦度,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3为凸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的物侧面S5为凸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的物侧面S7为凹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第五透镜的物侧面S9为凸面,第五透镜的像侧面S10为凹面。滤光片E6具有滤光片的物侧面S11和滤光片的像侧面S12。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3上。
在本例子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1.21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为61.28°光学成像镜头的系统总长TTL为5.10mm以及像高ImgH为2.10mm。
表3示出了例子二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焦距和有效半径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3
表4示出了可用于例子二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例子二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面号 | A4 | A6 | A8 | A10 | A12 | A14 | A16 |
S1 | 1.9674E-01 | -9.3170E-02 | -1.2448E-01 | 4.5848E-01 | -7.1001E-01 | 7.0313E-01 | -4.8351E-01 |
S2 | 6.7459E-01 | 2.4344E+00 | -9.0940E+01 | 1.8257E+03 | -2.5023E+04 | 2.4209E+05 | -1.6720E+06 |
S3 | -9.7661E-02 | 4.7188E-01 | 2.7704E+01 | -1.6976E+03 | 3.8847E+04 | -5.1646E+05 | 4.4875E+06 |
S4 | 2.1406E-01 | -9.9067E+00 | 2.3498E+02 | -2.9520E+03 | 2.4027E+04 | -1.3694E+05 | 5.6580E+05 |
S5 | -8.5428E-01 | -4.9494E+00 | 1.0567E+02 | -9.6063E+02 | 5.6351E+03 | -2.2950E+04 | 6.6224E+04 |
S6 | 5.4139E-01 | -8.3645E+00 | 5.9916E+01 | -2.8992E+02 | 1.0174E+03 | -2.6454E+03 | 5.1342E+03 |
S7 | 1.4642E+00 | -5.8555E+00 | 1.6841E+01 | -3.2197E+01 | 3.1687E+01 | 1.9175E+01 | -1.2880E+02 |
S8 | -4.0934E-01 | 6.2078E+00 | -4.5025E+01 | 2.0131E+02 | -6.1608E+02 | 1.3506E+03 | -2.1672E+03 |
S9 | -1.2045E+00 | 7.2192E+00 | -3.9533E+01 | 1.4064E+02 | -3.4254E+02 | 5.9298E+02 | -7.4451E+02 |
S10 | 7.8156E-01 | -3.8108E+00 | 9.8642E+00 | -1.7786E+01 | 2.3349E+01 | -2.2564E+01 | 1.6105E+01 |
面号 | A18 | A20 | A22 | A24 | A26 | A28 | A30 |
S1 | 2.3683E-01 | -8.2786E-02 | 2.0325E-02 | -3.3754E-03 | 3.5225E-04 | -1.9822E-05 | 3.9889E-07 |
S2 | 8.3001E+06 | -2.9617E+07 | 7.5202E+07 | -1.3248E+08 | 1.5384E+08 | -1.0585E+08 | 3.2692E+07 |
S3 | -2.6805E+07 | 1.1240E+08 | -3.3114E+08 | 6.7228E+08 | -8.9662E+08 | 7.0763E+08 | -2.5058E+08 |
S4 | -1.7198E+06 | 3.8492E+06 | -6.2681E+06 | 7.2200E+06 | -5.5722E+06 | 2.5835E+06 | -5.4366E+05 |
S5 | -1.3513E+05 | 1.9009E+05 | -1.7198E+05 | 8.0596E+04 | 3.7125E+03 | -2.3249E+04 | 7.9226E+03 |
S6 | -7.4445E+03 | 8.0206E+03 | -6.3305E+03 | 3.5596E+03 | -1.3527E+03 | 3.1210E+02 | -3.3106E+01 |
S7 | 2.4280E+02 | -2.8030E+02 | 2.1904E+02 | -1.1675E+02 | 4.0769E+01 | -8.4124E+00 | 7.7680E-01 |
S8 | 2.5659E+03 | -2.2356E+03 | 1.4135E+03 | -6.2985E+02 | 1.8725E+02 | -3.3290E+01 | 2.6744E+00 |
S9 | 6.8383E+02 | -4.5892E+02 | 2.2229E+02 | -7.5621E+01 | 1.7133E+01 | -2.3208E+00 | 1.4222E-01 |
S10 | -8.4842E+00 | 3.2785E+00 | -9.1571E-01 | 1.7963E-01 | -2.3452E-02 | 1.8287E-03 | -6.4406E-05 |
表4
图7示出了例子二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8示出了例子二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像高的偏差。图9示出了例子二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0示出了例子二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
根据图7至图10可知,例子二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例子三
如图11至图15所示,描述了本申请例子三的光学成像镜头。图11示出了例子三的光学成像镜头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11所示,光学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光阑STO、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滤光片E6和成像面S13。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1为凹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正光焦度,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3为凸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的物侧面S5为凸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的物侧面S7为凹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第五透镜的物侧面S9为凸面,第五透镜的像侧面S10为凹面。滤光片E6具有滤光片的物侧面S11和滤光片的像侧面S12。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3上。
在本例子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1.21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为63.70°光学成像镜头的系统总长TTL为5.10mm以及像高ImgH为2.25mm。
表5示出了例子三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焦距和有效半径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5
表6示出了可用于例子三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例子三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面号 | A4 | A6 | A8 | A10 | A12 | A14 | A16 |
S1 | 1.9542E-01 | -8.0867E-02 | -1.8119E-01 | 6.1561E-01 | -9.9731E-01 | 1.0669E+00 | -8.1116E-01 |
S2 | 6.3725E-01 | 5.0213E+00 | -1.7462E+02 | 3.3843E+03 | -4.3465E+04 | 3.8859E+05 | -2.4778E+06 |
S3 | -7.9204E-02 | -7.6014E-01 | 6.1650E+01 | -2.1696E+03 | 4.2133E+04 | -5.2259E+05 | 4.4165E+06 |
S4 | 2.2141E-01 | -1.0390E+01 | 2.5017E+02 | -3.2177E+03 | 2.6875E+04 | -1.5703E+05 | 6.6322E+05 |
S5 | -8.5416E-01 | -4.7721E+00 | 9.8903E+01 | -8.3982E+02 | 4.3411E+03 | -1.3826E+04 | 2.1947E+04 |
S6 | 5.5366E-01 | -8.7875E+00 | 6.6080E+01 | -3.4151E+02 | 1.2969E+03 | -3.6850E+03 | 7.8743E+03 |
S7 | 1.4620E+00 | -5.8690E+00 | 1.7182E+01 | -3.4648E+01 | 4.1471E+01 | -6.6108E+00 | -7.9845E+01 |
S8 | -3.9048E-01 | 5.8290E+00 | -4.1804E+01 | 1.8563E+02 | -5.6680E+02 | 1.2444E+03 | -2.0054E+03 |
S9 | -1.1848E+00 | 6.7807E+00 | -3.5773E+01 | 1.2260E+02 | -2.8595E+02 | 4.6939E+02 | -5.5151E+02 |
S10 | 7.6040E-01 | -3.7532E+00 | 1.0099E+01 | -1.9313E+01 | 2.7109E+01 | -2.8032E+01 | 2.1369E+01 |
面号 | A18 | A20 | A22 | A24 | A26 | A28 | A30 |
S1 | 4.4946E-01 | -1.8234E-01 | 5.3594E-02 | -1.1104E-02 | 1.5367E-03 | -1.2738E-04 | 4.7790E-06 |
S2 | 1.1410E+07 | -3.8012E+07 | 9.0731E+07 | -1.5124E+08 | 1.6718E+08 | -1.1013E+08 | 3.2735E+07 |
S3 | -2.6261E+07 | 1.1120E+08 | -3.3388E+08 | 6.9487E+08 | -9.5326E+08 | 7.7517E+08 | -2.8294E+08 |
S4 | -2.0528E+06 | 4.6592E+06 | -7.6640E+06 | 8.8872E+06 | -6.8861E+06 | 3.1987E+06 | -6.7341E+05 |
S5 | 1.6026E+04 | -1.7555E+05 | 4.5062E+05 | -6.4849E+05 | 5.6219E+05 | -2.7504E+05 | 5.8559E+04 |
S6 | -1.2640E+04 | 1.5126E+04 | -1.3275E+04 | 8.2860E+03 | -3.4803E+03 | 8.8133E+02 | -1.0163E+02 |
S7 | 1.7289E+02 | -2.0459E+02 | 1.5809E+02 | -8.1727E+01 | 2.7317E+01 | -5.3368E+00 | 4.6167E-01 |
S8 | 2.3891E+03 | -2.0973E+03 | 1.3372E+03 | -6.0117E+02 | 1.8037E+02 | -3.2372E+01 | 2.6259E+00 |
S9 | 4.6611E+02 | -2.8162E+02 | 1.1929E+02 | -3.4058E+01 | 6.0829E+00 | -5.8248E-01 | 1.9752E-02 |
S10 | -1.1995E+01 | 4.9289E+00 | -1.4615E+00 | 3.0398E-01 | -4.2032E-02 | 3.4676E-03 | -1.2908E-04 |
表6
图12示出了例子三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3示出了例子三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像高的偏差。图14示出了例子三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5示出了例子三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
根据图12至图15可知,例子三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例子四
如图16至图20所示,描述了本申请例子四的光学成像镜头。图16示出了例子四的光学成像镜头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16所示,光学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光阑STO、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滤光片E6和成像面S13。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1为凹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正光焦度,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3为凸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的物侧面S5为凸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的物侧面S7为凹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第五透镜的物侧面S9为凸面,第五透镜的像侧面S10为凹面。滤光片E6具有滤光片的物侧面S11和滤光片的像侧面S12。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3上。
在本例子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1.17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为63.39°光学成像镜头的系统总长TTL为5.19mm以及像高ImgH为2.20mm。
表7示出了例子四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焦距和有效半径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7
表8示出了可用于例子四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例子四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面号 | A4 | A6 | A8 | A10 | A12 | A14 | A16 |
S1 | 2.0567E-01 | -1.4657E-01 | 6.7323E-02 | 3.4206E-02 | -8.7651E-02 | 6.9876E-02 | -2.5272E-02 |
S2 | 7.9808E-01 | -5.8030E+00 | 1.3879E+02 | -2.3387E+03 | 2.6907E+04 | -2.1634E+05 | 1.2408E+06 |
S3 | -1.2468E-01 | 1.8413E+00 | -4.7967E+01 | 6.4716E+02 | -4.4724E+03 | -3.8741E+03 | 4.0857E+05 |
S4 | 2.0087E-02 | -2.7189E+00 | 1.1712E+02 | -1.6956E+03 | 1.4380E+04 | -8.1907E+04 | 3.3061E+05 |
S5 | -1.1151E+00 | 6.9715E-01 | 3.6260E+01 | -3.7843E+02 | 2.1131E+03 | -7.3659E+03 | 1.5720E+04 |
S6 | 5.0436E-01 | -8.3251E+00 | 6.4397E+01 | -3.3562E+02 | 1.2606E+03 | -3.4920E+03 | 7.2057E+03 |
S7 | 1.5990E+00 | -7.6260E+00 | 2.9687E+01 | -9.2022E+01 | 2.2158E+02 | -4.0722E+02 | 5.6449E+02 |
S8 | -1.8005E-01 | 3.3932E+00 | -2.9221E+01 | 1.4629E+02 | -4.8320E+02 | 1.1153E+03 | -1.8523E+03 |
S9 | -7.5395E-01 | 3.0828E+00 | -2.1375E+01 | 8.5215E+01 | -2.1080E+02 | 3.4385E+02 | -3.7836E+02 |
S10 | 1.2955E+00 | -7.8460E+00 | 2.5384E+01 | -5.4571E+01 | 8.1608E+01 | -8.6871E+01 | 6.6799E+01 |
面号 | A18 | A20 | A22 | A24 | A26 | A28 | A30 |
S1 | -1.5455E-03 | 6.2456E-03 | -3.2144E-03 | 8.9368E-04 | -1.4780E-04 | 1.3721E-05 | -5.5335E-07 |
S2 | -5.1286E+06 | 1.5281E+07 | -3.2454E+07 | 4.7817E+07 | -4.6337E+07 | 2.6488E+07 | -6.7448E+06 |
S3 | -4.3650E+06 | 2.6148E+07 | -1.0083E+08 | 2.5561E+08 | -4.1295E+08 | 3.8622E+08 | -1.5935E+08 |
S4 | -9.6828E+05 | 2.0702E+06 | -3.2029E+06 | 3.4940E+06 | -2.5491E+06 | 1.1162E+06 | -2.2173E+05 |
S5 | -1.6039E+04 | -1.1189E+04 | 6.4969E+04 | -1.0376E+05 | 8.9200E+04 | -4.1593E+04 | 8.2827E+03 |
S6 | -1.1104E+04 | 1.2715E+04 | -1.0657E+04 | 6.3466E+03 | -2.5422E+03 | 6.1385E+02 | -6.7492E+01 |
S7 | -5.8370E+02 | 4.4373E+02 | -2.4245E+02 | 9.1749E+01 | -2.2551E+01 | 3.1818E+00 | -1.8977E-01 |
S8 | 2.2434E+03 | -1.9837E+03 | 1.2665E+03 | -5.6825E+02 | 1.6990E+02 | -3.0380E+01 | 2.4571E+00 |
S9 | 2.7839E+02 | -1.2914E+02 | 2.9928E+01 | 2.3152E+00 | -3.6351E+00 | 9.4693E-01 | -8.7595E-02 |
S10 | -3.7373E+01 | 1.5195E+01 | -4.4365E+00 | 9.0540E-01 | -1.2251E-01 | 9.8686E-03 | -3.5804E-04 |
表8
图17示出了例子四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8示出了例子四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像高的偏差。图19示出了例子四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0示出了例子四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
根据图17至图20可知,例子四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例子五
如图21至图25所示,描述了本申请例子五的光学成像镜头。图21示出了例子五的光学成像镜头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21所示,光学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光阑STO、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滤光片E6和成像面S13。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1为凹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正光焦度,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3为凸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的物侧面S5为凸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的物侧面S7为凹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第五透镜的物侧面S9为凸面,第五透镜的像侧面S10为凹面。滤光片E6具有滤光片的物侧面S11和滤光片的像侧面S12。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3上。
在本例子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1.16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为63.81°光学成像镜头的系统总长TTL为5.15mm以及像高ImgH为2.20mm。
表9示出了例子五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焦距和有效半径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9
表10示出了可用于例子五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例子五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10
图22示出了例子五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3示出了例子五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像高的偏差。图24示出了例子五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5示出了例子五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
根据图22至图25可知,例子五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例子六
如图26至图30所示,描述了本申请例子六的光学成像镜头。图26示出了例子六的光学成像镜头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26所示,光学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光阑STO、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滤光片E6和成像面S13。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1为凹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正光焦度,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3为凸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的物侧面S5为凸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的物侧面S7为凹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第五透镜的物侧面S9为凸面,第五透镜的像侧面S10为凹面。滤光片E6具有滤光片的物侧面S11和滤光片的像侧面S12。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3上。
在本例子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1.29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为60.40°光学成像镜头的系统总长TTL为5.03mm以及像高ImgH为2.18mm。
表11示出了例子六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焦距和有效半径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11
表12示出了可用于例子六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例子六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面号 | A4 | A6 | A8 | A10 | A12 | A14 | A16 |
S1 | 2.7287E-01 | -2.3779E-01 | 1.6440E-01 | -1.3388E-02 | -1.2640E-01 | 1.6725E-01 | -1.1952E-01 |
S2 | 6.9272E-01 | -1.0666E+00 | 6.6424E+00 | -3.4654E+01 | 8.6501E+01 | 3.0593E+02 | -3.1934E+03 |
S3 | 7.6972E-02 | -8.5843E+00 | 2.8411E+02 | -5.7569E+03 | 7.3015E+04 | -5.9296E+05 | 3.0733E+06 |
S4 | 1.6555E-01 | -4.1516E+00 | 8.8595E+01 | -8.5383E+02 | 4.7661E+03 | -1.6985E+04 | 3.9545E+04 |
S5 | -9.7876E-01 | -3.4464E+00 | 8.6538E+01 | -7.0488E+02 | 3.4279E+03 | -1.1101E+04 | 2.4667E+04 |
S6 | 7.2498E-01 | -1.1830E+01 | 9.2218E+01 | -4.6758E+02 | 1.6623E+03 | -4.2738E+03 | 8.0447E+03 |
S7 | 1.4757E+00 | -7.0219E+00 | 2.0625E+01 | -1.2482E+01 | -1.7754E+02 | 8.9546E+02 | -2.3902E+03 |
S8 | -1.8359E-01 | 1.3400E+00 | -8.8834E+00 | 3.3155E+01 | -6.9501E+01 | 6.4058E+01 | 6.2010E+01 |
S9 | -4.7668E-01 | 1.0574E+00 | -7.2121E+00 | 2.5319E+01 | -5.3931E+01 | 7.7523E+01 | -7.8918E+01 |
S10 | 6.7681E-01 | -3.2156E+00 | 7.2104E+00 | -1.0193E+01 | 9.4078E+00 | -5.3652E+00 | 1.3267E+00 |
面号 | A18 | A20 | A22 | A24 | A26 | A28 | A30 |
S1 | 5.4785E-02 | -1.6523E-02 | 3.1793E-03 | -3.5430E-04 | 1.7402E-05 | 0.0000E+00 | 0.0000E+00 |
S2 | 1.1367E+04 | -2.1338E+04 | 2.1013E+04 | -8.5241E+03 | 0.0000E+00 | 0.0000E+00 | 0.0000E+00 |
S3 | -9.8204E+06 | 1.7613E+07 | -1.3557E+07 | 0.0000E+00 | 0.0000E+00 | 0.0000E+00 | 0.0000E+00 |
S4 | -5.9136E+04 | 5.3342E+04 | -2.4975E+04 | 3.9400E+03 | 0.0000E+00 | 0.0000E+00 | 0.0000E+00 |
S5 | -3.7454E+04 | 3.7412E+04 | -2.2327E+04 | 6.0739E+03 | 0.0000E+00 | 0.0000E+00 | 0.0000E+00 |
S6 | -1.1084E+04 | 1.1040E+04 | -7.7282E+03 | 3.5980E+03 | -9.9494E+02 | 1.2065E+02 | 1.3184E+00 |
S7 | 4.2161E+03 | -5.1907E+03 | 4.5027E+03 | -2.7045E+03 | 1.0722E+03 | -2.5257E+02 | 2.6788E+01 |
S8 | -2.9389E+02 | 4.7132E+02 | -4.5061E+02 | 2.7730E+02 | -1.0813E+02 | 2.4392E+01 | -2.4296E+00 |
S9 | 5.8073E+01 | -3.0993E+01 | 1.1860E+01 | -3.1612E+00 | 5.5488E-01 | -5.7311E-02 | 2.6181E-03 |
S10 | 5.4846E-01 | -6.7723E-01 | 3.1750E-01 | -8.7655E-02 | 1.4837E-02 | -1.4313E-03 | 6.0527E-05 |
表12
图27示出了例子六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8示出了例子六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像高的偏差。图29示出了例子六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30示出了例子六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27至图30可知,例子六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综上,例子一至例子六分别满足表13中所示的关系。
条件式/例子 | 1 | 2 | 3 | 4 | 5 | 6 |
TTL/ImgH/Fno | 1.42 | 1.28 | 1.19 | 1.28 | 1.06 | 1.17 |
f*tan(Semi-FOV)/TD | 0.51 | 0.53 | 0.59 | 0.55 | 0.56 | 0.57 |
TTL/TD | 1.23 | 1.24 | 1.24 | 1.22 | 1.22 | 1.26 |
f/ImgH | 0.60 | 0.58 | 0.54 | 0.53 | 0.53 | 0.59 |
SD/TD | 0.66 | 0.67 | 0.67 | 0.66 | 0.66 | 0.67 |
|f1/f-f3/f| | 0.16 | 0.17 | 0.18 | 0.26 | 0.20 | 0.55 |
f2/f | 0.97 | 0.97 | 0.97 | 1.01 | 1.01 | 0.89 |
f2/(R3+R4) | 0.64 | 0.64 | 0.64 | 0.66 | 0.65 | 0.55 |
(R9-R10)/(R9+R10) | 0.20 | 0.20 | 0.20 | 0.19 | 0.19 | 0.09 |
T12/∑AT | 0.80 | 0.80 | 0.80 | 0.83 | 0.83 | 0.73 |
|CT1-CT2|/|CT3-CT5| | 0.10 | 0.10 | 0.11 | 0.14 | 0.02 | 0.48 |
CT1/CT2 | 0.99 | 0.99 | 0.99 | 1.01 | 1.00 | 0.92 |
∑AT/BFL | 0.78 | 0.77 | 0.76 | 0.81 | 0.79 | 0.76 |
CT1/ET1 | 1.16 | 1.19 | 1.21 | 1.30 | 1.34 | 1.15 |
ET4/(ET2+ET3) | 0.37 | 0.37 | 0.35 | 0.36 | 0.35 | 0.33 |
V3+V5 | 39.60 | 39.60 | 39.60 | 39.60 | 39.60 | 39.60 |
DT11/DT52 | 1.05 | 1.03 | 0.98 | 1.03 | 1.02 | 0.95 |
DTMIN/DTMAX | 0.34 | 0.34 | 0.33 | 0.30 | 0.29 | 0.27 |
(SAG22-SAG31)/(SAG21+SAG32) | 1.14 | 1.13 | 1.11 | 1.16 | 1.16 | 1.35 |
SAG42/(SAG12+SAG22) | 0.98 | 0.98 | 0.95 | 0.89 | 0.91 | 0.90 |
表13
表14给出了例子一至例子六的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5。
例子参数 | 1 | 2 | 3 | 4 | 5 | 6 |
f1(mm) | -2.51 | -2.51 | -2.51 | -2.48 | -2.48 | -2.80 |
f2(mm) | 1.17 | 1.17 | 1.17 | 1.18 | 1.17 | 1.15 |
f3(mm) | -2.70 | -2.72 | -2.72 | -2.79 | -2.72 | -2.08 |
f4(mm) | 1.78 | 1.78 | 1.79 | 1.81 | 1.78 | 2.81 |
f5(mm) | -4.06 | -4.10 | -4.14 | -4.16 | -4.30 | 344.66 |
f(mm) | 1.20 | 1.21 | 1.21 | 1.17 | 1.16 | 1.29 |
TTL(mm) | 5.10 | 5.10 | 5.10 | 5.19 | 5.15 | 5.03 |
ImgH(mm) | 2.00 | 2.10 | 2.25 | 2.20 | 2.20 | 2.18 |
Semi-FOV(°) | 60.25 | 61.28 | 63.70 | 63.39 | 63.81 | 60.40 |
|DIST0.8F| | 0.13% | 0.09% | 0.14% | 0.39% | 0.33% | 0.03% |
表14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其电子感光元件可以是感光耦合元件(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MOS)。成像装置可以是诸如数码相机的独立成像设备,也可以是集成在诸如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上的成像模块。该成像装置装配有以上描述的光学成像镜头。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9)
1.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物侧至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像侧依次包括:
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
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
第四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第五透镜,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
所述光学成像镜头仅包括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五透镜的五片透镜;
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所述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数值Fno之间满足:1<TTL/ImgH/Fno<1.5;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满足:60°<Semi-FOV<70°;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轴上距离TD之间满足:0.5<f*tan(Semi-FOV)/TD<0.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所述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0.5<f/ImgH<0.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光阑到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距离SD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轴上距离TD之间满足:0.6<SD/TD<0.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之间满足:|f1/f-f3/f|<0.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之间满足:0.8<f2/f<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之间满足:0.5<f2/(R3+R4)<0.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与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之间满足:0<(R9-R10)/(R9+R10)<0.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与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五透镜中相邻两透镜之间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的总和∑AT之间满足:0.7<T12/∑AT。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1、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厚度CT2、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厚度CT3与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厚度CT5之间满足:|CT1-CT2|/|CT3-CT5|<0.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1与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厚度CT2之间满足:0.9<CT1/CT2<1.1。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五透镜中相邻两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的总和∑AT与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成像面的轴上距离BFL之间满足:0.7<∑AT/BFL<0.9。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1与所述第一透镜的边缘厚度ET1之间满足:1<CT1/ET1<1.5。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边缘厚度ET2、所述第三透镜的边缘厚度ET3与所述第四透镜的边缘厚度ET4之间满足:0.3<ET4/(ET2+ET3)<0.4。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V3、所述第四透镜的色散系数V4与所述第五透镜的色散系数V5之间满足:V3+V5<V4。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1与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52之间满足:0.9<DT11/DT52<1.1。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五透镜中最大有效半径中的最小值DTMIN与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五透镜中最大有效半径中的最大值DTMAX满足:0.2<DTMIN/DTMAX<0.5。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21、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22、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31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32之间满足:1<(SAG22-SAG31)/(SAG21+SAG32)<1.5。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12、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22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42之间满足:0.8<SAG42/(SAG12+SAG22)<1。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在0.8视场处的畸变DIST0.8F满足:|DIST0.8F|<0.5%。
20.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物侧至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像侧依次包括:
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
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
第四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第五透镜,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
所述光学成像镜头仅包括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五透镜的五片透镜;
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所述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数值Fno之间满足:1<TTL/ImgH/Fno<1.5;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轴上距离TD之间满足:0.5<f*tan(Semi-FOV)/TD<0.6。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满足:60°<Semi-FOV<70°;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轴上距离TD之间满足:1.2<TTL/TD<1.3。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所述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0.5<f/ImgH<0.7。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光阑到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距离SD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轴上距离TD之间满足:0.6<SD/TD<0.7。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之间满足:|f1/f-f3/f|<0.6。
25.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之间满足:0.8<f2/f<1.1。
26.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之间满足:0.5<f2/(R3+R4)<0.7。
27.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与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之间满足:0<(R9-R10)/(R9+R10)<0.3。
28.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与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五透镜中相邻两透镜之间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的总和∑AT之间满足:0.7<T12/∑AT。
29.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1、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厚度CT2、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厚度CT3与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厚度CT5之间满足:|CT1-CT2|/|CT3-CT5|<0.5。
30.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1与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厚度CT2之间满足:0.9<CT1/CT2<1.1。
3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五透镜中相邻两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的总和∑AT与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成像面的轴上距离BFL之间满足:0.7<∑AT/BFL<0.9。
3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1与所述第一透镜的边缘厚度ET1之间满足:1<CT1/ET1<1.5。
3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边缘厚度ET2、所述第三透镜的边缘厚度ET3与所述第四透镜的边缘厚度ET4之间满足:0.3<ET4/(ET2+ET3)<0.4。
3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V3、所述第四透镜的色散系数V4与所述第五透镜的色散系数V5之间满足:V3+V5<V4。
35.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1与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52之间满足:0.9<DT11/DT52<1.1。
36.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五透镜中最大有效半径中的最小值DTMIN与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五透镜中最大有效半径中的最大值DTMAX满足:0.2<DTMIN/DTMAX<0.5。
37.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21、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22、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31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32之间满足:1<(SAG22-SAG31)/(SAG21+SAG32)<1.5。
38.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12、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22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42之间满足:0.8<SAG42/(SAG12+SAG22)<1。
39.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在0.8视场处的畸变DIST0.8F满足:|DIST0.8F|<0.5%。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887221.5A CN113589484B (zh) | 2021-08-03 | 2021-08-03 | 光学成像镜头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887221.5A CN113589484B (zh) | 2021-08-03 | 2021-08-03 | 光学成像镜头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589484A CN113589484A (zh) | 2021-11-02 |
CN113589484B true CN113589484B (zh) | 2023-07-14 |
Family
ID=782545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887221.5A Active CN113589484B (zh) | 2021-08-03 | 2021-08-03 | 光学成像镜头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589484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963187B2 (ja) * | 2006-04-05 | 2012-06-27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JP6105317B2 (ja) * | 2013-01-25 | 2017-03-29 |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 広角撮像レンズ |
CN110231705B (zh) * | 2019-08-06 | 2019-11-05 |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N110361853B (zh) * | 2019-08-16 | 2021-08-20 |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N110596865B (zh) * | 2019-10-28 | 2024-06-11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摄像镜头组 |
CN110687665B (zh) * | 2019-10-28 | 2024-10-01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摄像镜头组 |
CN215297814U (zh) * | 2021-08-03 | 2021-12-24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 |
-
2021
- 2021-08-03 CN CN202110887221.5A patent/CN113589484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589484A (zh) | 2021-11-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412749B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7643586B (zh) | 摄像透镜组 | |
CN108469669B (zh) | 摄像镜头 | |
CN109782418B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9407284B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110262015B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109828346B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9445072B (zh) | 摄像镜头组 | |
CN110687665B (zh) | 摄像镜头组 | |
CN110596866B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13759509B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13093370B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10471170B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211086762U (zh) | 摄像镜头组 | |
CN215297814U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14114629B (zh) | 摄像镜头 | |
CN114637095B (zh) | 成像系统 | |
CN114114637B (zh) | 摄像透镜组 | |
CN114047608B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13093371B (zh) | 摄像透镜组 | |
CN112462498B (zh) | 摄像镜头组 | |
CN113589484B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14578514B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114594573B (zh) | 成像镜片组 | |
CN114442279B (zh) | 成像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