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74822A - 多导频参考信号 - Google Patents
多导频参考信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574822A CN113574822A CN201980093998.5A CN201980093998A CN113574822A CN 113574822 A CN113574822 A CN 113574822A CN 201980093998 A CN201980093998 A CN 201980093998A CN 113574822 A CN113574822 A CN 11357482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quences
- pilot
- pool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uncorrela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2—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using repet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可读介质。在一个方面中,公开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第一无线电终端处生成包括导频信号的信号,其中,该导频信号包括W个导频序列,其中,W是整数,并且其中,W个导频序列是不相关的;以及从第一无线电终端向第二无线电终端传送信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涉及数字无线通信。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正在将世界推向一个日益互联和网络化的社会。与现有无线网络相比,下一代系统和无线通信技术将需要支持更广泛的用例特征,并提供更复杂和精密范围的接入需求和灵活性。
长期演进(LTE)是由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开发的用于移动设备和数据终端的无线通信标准。LTE Advanced(LTE-A)是一种增强LTE标准的无线通信标准。被称为5G的第五代无线系统推进了LTE和LTE-A无线标准,并致力于支持更高的数据速率、大量连接、超低延迟、高可靠性和其他新兴业务需求。
发明内容
公开了装置、方法、系统和计算机可读介质。在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第一无线电终端处生成包括导频信号的信号,其中,导频信号包括W个导频序列,其中,W是整数,并且其中,W个导频序列是不相关的;以及从第一无线电终端向第二无线电终端传送信号。
在另一方面,公开了另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第二无线电终端处从第一无线电终端接收信号,该信号包括多个导频信号和载荷信息;以及在第二无线电终端处检测包括多个导频信号的信号,其中,该多个导频信号包括W个导频序列,其中,W是整数,并且其中,W个导频序列是不相关的。
以下特征可以被包括在各种组合中。导频信号中的W个导频序列中的每个从从预定的导频序列池中被独立地选择或确定。导频信号中的W个导频序列中的每个由序列生成器独立地生成。W个导频序列从多个预定的导频序列池中被独立地选择或确定。预定的导频序列池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长期演进(LTE)标准的PRACH前导码序列池,或新无线电(NR)标准的另一PRACH前导码序列池。预定的导频序列池是长期演进(LTE)标准或新无线电(NR)标准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序列池,或者预定的导频序列池是LTE标准或NR标准的DMRS端口池。W个导频序列从两个或更多个不同的预定的导频序列池中被独立地选择或确定。两个或更多个不同的预定的导频序列池包括以下中的两个或多个:长期演进(LTE)标准的PRACH前导码序列池、新无线电(NR)标准的另一PRACH前导码序列池、LTE标准的DMRS序列池、NR标准的另一DMRS序列池、LTE标准的DMRS端口池或NR标准的另一DMRS端口池。W个导频序列是不相关的前导码序列。W个导频序列是不相关的LTE标准的PRACH前导码序列,或者是NR标准的PRACH前导码序列。W个导频序列是不相关的DMRS序列或不相关的DMRS端口。W个导频序列是不相关的LTE标准的DMRS序列、不相关的LTE标准的DMRS端口、不相关的NR标准的DMRS序列,或者是不相关的NR标准的DMRS端口。W个导频序列是不相关的Zadoff-Chu序列。该W个不相关的Zadoff-Chu序列具有不相关的循环移位值。W个导频序列是不相关的伪噪声序列。W个导频序列是不相关的最大长度移位寄存器(MLSR)序列。W个不相关的最大长度移位寄存器(MLSR)序列是由W个不相关的初始状态确定的W个MLSR序列。W个导频序列是不相关的Gold序列。W个导频序列是不相关的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序列或Walsh-Hadamard序列。该信号还包括载荷,并且其中,W个导频序列是根据载荷的一部分确定的。W个导频序列由载荷一定数量的比特确定,其中,所述一定数量等于W乘以M,其中,M是整数,并且其中,2M是预定的导频序列的池的基数。载荷包含第一无线电终端的标识,并且W个导频序列根据第一无线电终端的标识的至少一部分来确定。使用部分加扰技术生成载荷的比特,其中,部分加扰之前的载荷的比特被分成两部分,然后比特的第一部分不变,并且比特的第二部分由比特的第一部分确定的加扰序列加扰。载荷符号被利用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π/2-BPSK或正交相移键控(QPSK)进行调制。载荷符号是使用符号扩展技术生成的。W可以取值2或3或4(W=2或3或4)。两个不相关的导频序列由前导码序列和DMRS组成,并且前导码序列和DMRS是不相关的。第一无线电终端是用于卫星/热气球/无人机(UAV)通信的用户设备、用户终端、无线设备或地面设备之一,而第二无线电终端是无线网络的基站或卫星/热气球/UAV上的收发机之一。第一无线电终端是V2V无线网络的车辆中的无线电发射机,而第二无线电终端是V2V无线网络的另一车辆中的无线电接收机。
在附图、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更详细地描述了上述方面和其他方面及其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描绘了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包括导频信号/参考信号和数据符号/消息符号的一次性非调度传输的示例。
图2描绘了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图表,该图表示出了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前导码的冲突概率快速上升的示例。
图3描绘了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单个前导码导频和载荷数据,以及包括两个导频和载荷数据的前导码的示例。
图4描绘了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具有相关联的前导码的示例数据消息。
图5A描绘了具有前导码的示例数据分组,该前导码包括不相关且独立生成的序列。
图5B描绘了具有前导码的另一示例数据分组,该前导码包括不相关且独立生成的序列。
图6描绘了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具有前导码的示例数据分组,该前导码包括两个序列P1和P2。
图7描绘了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用于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数据分组的示例,该第一数据分组包括具有两个序列的前导码,以及用于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数据分组的示例,该第二数据分组包括具有两个序列的前导码。
图8描绘了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包括长度为64的序列的单前导码方案的示例,该长度为64的序列可以具有64个正交序列。
图9描绘了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用于单序列前导码和多序列前导码的发射侧和接收侧的比较的图。
图10描绘了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使用独立多序列前导码方案的四个用户设备的示例。
图11A-11C描绘了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接收机检测过程的示例。
图12A和图12B示出了应用于不相关多导频/RS方案的传输侧的部分加扰技术的示例。
图13绘了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与符号扩展相结合的独立多导频传输。
具体实施方式
免授权传输或非调度传输是指来自/去往用户/终端/设备的传输,其在设备每次传送信号时,不需要经由基站(或其他控制节点)被授权或已经安排传输资源(或传输签名);或者,设备可以确定传输资源(或传输签名)以传输信号。该传输资源(或传输签名)由设备确定,然后通过自主确定的传输资源来传送数据。
通常,系统定义一个或多个传输资源或签名池或签名集,并且每个传输签名集包含多个签名。在免授权传输或非调度传输中,用户可以从一个或多个传输签名集中确定或选择传输签名。
传输资源或签名包括三类,其包括:1)传输时域频域位置;2)参考信号\包括前导码和/或解调参考信号(DMRS)的导频信号;以及3)用于生成被传送的信号的扩展码、稀疏扩展码、扰码、交织器等。例如,如果数据传输过程包括符号扩展过程,则传输资源(或传输签名)包括扩展码/扩展序列。此外,如果数据传输过程包括比特加扰或符号加扰过程,则传输资源(或传输签名)包括比特扰码或符号扰码。
每个用户的传输所使用的不同签名可以具有特定的映射关系。例如,如果导频/RS池的大小与扩展序列池的大小相同,则可以使用一对一映射。具体而言,如果用户选择第n个导频,则选择第n个扩展序列,或者也选择f(n)个扩展序列,其中f(n)是n的置换函数。
如果导频池的大小是扩展序列池大小的G倍,则可以执行G到1的映射。G到1的映射的细节如下:假设扩展序列池的大小为SN,则导频池的大小为G*SN,那么导频池可以被划分成SN个组,每组有G个导频。G到1的映射意味着导频的SN个组中的每个组对应于一个扩展序列,也就是说,如果选择了来自第n个组的G个导频中的任何一个,则选择第n个扩展序列,或者也选择f(n)扩展序列,其中f(n)是n的置换函数。
免授权传输可以包括导频信号/参考信号,以及包括一些数据符号/消息符号的载荷,如图1所示。
用于免授权传输的接收机(例如,接收其他车辆信息的基站或车对车(V2V)网络的接收机)可以在接收到来自多个免授权接入用户的信号之后开始启动多用户检测。然而,由于接收机不知道哪些用户正在接入或被激活,以及这些激活用户预先使用了哪些传输签名,因此可以使用某种级别的盲检测。盲检测可包括:
1)根据对被包括在传输中的导频信号/参考信号的检测的激活用户检测(AUD),也就是说,在检测到被包括在传输中的导频信号/参考信号之后,接收机将知道在本次传输中哪些用户正在接入,以及这些用户分别使用了哪些传输签名;
2)每个激活用户的参考信号/导频信号被分别用于估计每个用户的信道;
3)基于传输签名和激活用户的估计信道来执行多用户检测以分离激活用户的载荷/数据。
例如,如果每个用户传送的载荷/数据符号是通过包括符号扩展技术的过程生成的,也就是说,每个调制符号通过长度为L的扩展序列被扩展到L个符号,那么传输签名还包括扩展序列。
如果每个用户传送的载荷/数据比特是通过包括比特加扰的过程生成的,或者如果传送的数据符号是通过包括符号加扰的过程生成的,也就是说,数据比特或调制符号是通过加扰序列加扰的,那么传输签名还包括加扰序列。
如果每个用户传送的数据比特是通过包括比特交织的过程生成的,或者传送的数据符号是通过包括符号交织的过程生成的,也就是说,数据比特或调制符号是通过交织器交织的,则传输签名还包括交织器。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传输信号可以通过符号扩展技术来生成。例如,每个用户设备(UE)或车辆使用长度为L的扩展码或扩展序列{ck}来扩展其数字调制信息符号(诸如BPSK/QPSK符号)。让K表示接入基站(BS)的同时激活的UE的数量或给定车辆周围的车辆(在给定车辆周围的感兴趣范围内)的数量。在示例场景中,如果所有的UE/车辆都被部署了单个发射(TX)天线,并且BS或者接收车辆部署了单个接收(RX)天线,则数字接收信号向量其中L是由长度为L的扩展向量跨越,并且携带相同的数字调制符号的频域或时域资源元素(RE)的数量,在接收机处可以写成如下:
其中,hk是第k个UE/车辆的发射天线与BS或给定车辆的接收天线之间的信道向量,sk是第k个UE/车辆的消息的数字调制符号,而运算符⊙指示两个向量的逐点相乘或乘积。长度为L的扩展码/扩展序列{ck}也可以用作传输签名(签名向量)。
如果在BS或给定接收车辆中使用多个RX天线,则对应于单个数字调制符号的数字接收信号可以通过级联来自每个RX天线的长度为L的接收向量y来形成。例如,如果Nr个RX天线部署在BS或给定接收车辆中,则对应于单个数字调制符号的Nr*L个数字接收信号向量可以通过级联来自每个RX天线的Nr个长度为L的接收向量来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射信号发生器在不使用符号扩展技术的情况下生成信号。在符号扩展的背景下,没有符号扩展也可以被视为使用简并的长度为1的扩展码{1}来扩展符号。利用这种简并的长度为1的扩展码{ck}={1},对应于没有扩展的符号的数字接收信号向量也可以表示为:
通过导频信号或参考信号的相关性检测,接收机检测到K个导频信号的相关性峰值大于检测阈值,然后接收机将认为在本次传输中有K个用户接入或被激活。
此外,通过K个检测到的导频信号/参考信号,可以估计K个用户的信道hk。此外,通过导频信号/参考信号与扩展序列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确定K个用户使用的扩展序列{ck}。
在获得该信息之后,接收机可以执行多用户数据检测(MUD),以分离激活用户的载荷/数据。例如,基于最小均方差(MMSE)检测的连续干扰消除(SIC)(例如,MMSE-SIC)可以被用于多用户检测。
为了确保用户接入的正交调度,正交系统可能需要严格的接入过程。对于诸如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MTC)、零星分组、车辆网络及其能效和频谱效率之类的某些场景,接入过程发生的频率较低。可能增加接收机复杂性的免授权传输可以被交换为精简的传输过程,从而节省信令、延迟、功耗,并且优点是显而易见的。这可用于5G中的至少三种典型场景,包括mMTC、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和超可靠低延迟通信(uRLLC)。例如,对于mMTC,用于大量低成本低功率终端的基站;对于eMBB,后台分组和免调度传输可以节省终端电池的使用;以及对于uRLLC,V2V使用低延迟、高可靠性和无调度。
对于免授权传输,每个用户设备可以自主地确定或选择传输签名,因此传输签名可以与其他用户设备无关,并且独立于其他用户设备。传输签名可以从传输签名集合中被选择,传输签名集合可以是有限大小的集合。当多个用户自主选择传输签名时,两个或更多个用户可能选择相同的传输签名,从而导致传输签名冲突。
如图1所示,包括导频/参考信号和载荷数据的传统传输帧结构可以被用于通过利用导频/参考信号来降低盲检测的复杂性。然而,一旦导频或参考信号冲突发生,也就是说,两个或更多个用户选择相同的导频或参考信号,如果两个冲突用户的功率非常不同,则MUD接收机最多可以检测到最强的用户信号(所谓的远近效应)。另一方面,如果两个未被检测到的冲突用户的功率相当,则有可能他们两者都不可能分开。此外,如果两个未被检测到的冲突用户是接入同一资源的K个用户中的两个相对较强的用户,则对相对较弱的用户的检测受到严重影响。
为了降低在包括前导码和载荷/数据的免授权传输方案中前导码冲突的可能性,应当增加前导码池或前导码集合的大小。然而,随着池中前导码的数量增加,前导码的长度通常会增加。这会导致前导码占用更多的时域频域资源并增加开销。当传输时域频域资源固定时,随着前导码开销的增加,用于载荷/数据部分的可用资源减少,这可能导致数据的解调性能降级。此外,随着前导码数量的增加,前导码的长度也增加,因此用户激活检测所需的前导码的盲检测复杂度以前导码数量的平方关系逐渐增加,这增加了实施方式的难度。
此外,如图2所示,随着激活用户数量的增加,前导码的冲突概率迅速上升。或者,随着激活用户数量的增加,前导码的数量需要显著增加,以确保冲突率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
例如,如果6个用户随机选择前导码冲突的期望概率小于10%的前导码,那么128个前导码将勉强满足期望的冲突概率。然而,随着用户数量从6个略微增加到8个,使用128个前导码的冲突概率上升到20%。
对于8个用户随机选择期望冲突概率小于10%的前导码,需要包括256个前导码的前导码池。然而,与256个前导码相关联的开销和检测复杂度远大于128个前导码的开销和检测复杂度。
对于10个用户,需要512个前导码才能使前导码冲突概率小于10%。
随着用户数量缓慢增加,确保可接受的低冲突概率的所需的前导码的数量迅速增加,导致与前导码相关联的开销和检测复杂度增加。
在传统传输中,通常每个传输中只包含一个导频序列或参考序列。这种类型的传统导频/参考信号方案可视为单导频/单RS方案。
在一些传统传输中,传输包含w个前导码序列[P1,P2],但是这两个前导码是重复的,即,P1=P2=P。类似地,如果第一前导码序列被确定,则第二前导码序列也被确定。结果,第二前导码序列依赖于第一前导码序列/与第一前导码序列相关。这样的前导码方案可用于时域频域偏移估计。
可替选地,传输可以包括两个前导码序列[P1,P2],但是[P1,P2]由前导码序列P通过正交覆盖码(OCC)加权形成,也就是说,P1=P,P2=P,或P1=P,P2=-P,UE随机选择前导码序列P和OCC码。换句话说,如果确定了第一前导码序列和OCC权重,那么也确定了第二前导码序列。可替选地,根据第一前导码序列和OCC权重确定第二前导码序列。结果,第二前导码序列依赖于第一前导码序列/与第一前导码序列相关。
可替选地,传输可以包含2个前导码[P1,P2],其中[P1,P2]由前导码序列P通过另一个加权形成,也就是说,P1=αP,P2=βP,其中α、β是权重值,并且[α,β]可以被视为权重序列。例如,上述OCC加权可以是[α,β]=[1,1]或[1,-1]的特例。这种前导码方案可以进一步增加前导码的数量,但是可能会破坏前导码的正交性。换句话说,如果第一前导码序列和权重序列被确定,则第二前导码序列也被确定。可替选地,第二前导码序列根据第一前导码序列和权重序列确定。结果,第二前导码序列依赖于第一前导码序列/与第一前导码序列相关。
类似地,对于DMRS,传输包括一个DMRS或多个相关联的DMRS。例如,两个DMRS[P1,P2],但这两个DMRS只是简单地由一个DMRS序列重复,也就是说,P1=P2=P。或者该两个DMRS可以由OCC加权的DMRS序列形成,也就是说,P1=P2=P,或者P1=P,P2=-P。或者该两个DMRS可以由一个DMRS序列通过另一种加权形成,也就是说,P1=αP,P2=βP,其中α、β是权重值,并且[α,β]可以被视为权重序列,例如,OCC加权是[α,β]=[1,1]或[1,-1]。结果,第二DMRS序列依赖于第一DMRS序列/与第一DMRS序列相关。
一些方案将同时具有前导码和DMRS。此外,在前导码和DMRS之间存在确定的关系:一旦确定了前导码,相应的DMRS也就确定了。
传统方案中的导频或参考信号可以被视为单导频/RS方案或相关多导频/RS方案。这些传统的导频/参考信号方案在免授权传输中遭受更高的冲突概率。
图3描绘了包括一个前导码序列和载荷/数据的前导码,以及包括两个相关前导码序列和载荷/数据的前导码的示例。
图4描绘了传统相关导频/RS方案与不相关多导频/多RS方案的比较。箭头上方的部分410、420实际上是图3的副本,而箭头下方的部分430和440是不相关的多导频/多RS方案。在410处示出的是具有包括单个序列的前导码的数据分组。在420处示出的是具有前导码的传输,该前导码具有由两个具有OCC权重的重复前导码序列组成。在430处示出的是具有前导码的传输,该前导码包括两个独立确定或生成的不相关的前导码序列。在440处示出的是具有前导码的传输,该前导码包括整数数量W个独立确定或生成的不相关序列。
图5A描绘了包括前导码信号和载荷的传输,并且其中,前导码信号包含两个不相关且独立生成的前导码序列。图5B是以独立多前导码方案并且W=2作为示例的不相关/独立多导频方案的示例。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如图5A所示,由系统预先定义了包括数量为N个前导码序列的前导码池或前导码集合Z(即Z的基数为N),并且被包括在传输中的前导码序列P1和P2是从Z中独立地或不相关地选择的。具体地说,如果N=2^M,则需要M个比特来从Z中选择一个序列或表示一个来自Z的序列。这样,从Z中选择P1需要M个比特,而从Z中选择P2还需要另外M个比特。在这个示例中,P1和P2是不相关或独立的,这意味着用于从Z中选择P1的M个比特和用于从Z中选择P2的M个比特是不相关或独立的。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Z的基数为2^M,例如N=2^M。P1和P2可以通过载荷比特/数据比特中的2M个比特来从Z中确定,这些载荷比特/数据比特也是通过前向纠错(FEC)码编码的码字比特。从而使得一旦用户的载荷比特/数据比特在接收侧被正确解码(例如通过了循环冗余校验(CRC)),则接收机就可以获得2M个比特,然后知道用户的传输所使用的两个不相关的前导码序列P1和P2。例如,当N=64(即Z的基数为64)时,由于64=2^6,因此P1可以使用载荷比特/数据比特的6个比特从Z中确定,而P2可以使用载荷比特/数据比特的另外6个比特从Z中确定。总的来说,P1和P2可以通过载荷/数据中的2*6=12个比特从Z中被确定。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用户标识符(UE_ID)被包括在载荷比特/数据比特中。P1和P2可通过UE_ID的某些2M个比特来确定。例如,当Z的基数N为64时,可以使用UE_ID的6个比特从Z中确定P1,并且可以使用UE_ID的另外6个比特从Z中确定P2。通过根据UE_ID的2M个比特或其他载荷比特/数据比特确定P1和P2,无需在数据或载荷中引入指示该不相关的前导码序列的额外信息,从而节省开销。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一些要被包括在载荷比特/数据比特中的额外比特被引入,以指示不相关的前导码序列(例如P1和P2),也是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然而,该解决方案将通过增加与不相关的前导码序列相关联的开销,从而带走载荷数据的可用比特,将降低传输效率。当传输携带小消息时,与前导码序列的额外信息相关联的传输效率的这种降低可能是显著的。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图5A描绘了包括前导码信号和载荷的传输,并且其中,前导码信号包含两个前导码序列,这两个前导码序列通过序列生成方法不相关且独立地生成。这里的序列生成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序列生成公式和基于移位寄存器(诸如最大长度移位寄存器(MLSR))的序列生成器。在图5A中,系统预先定义了可以生成数量为N个前导码序列的序列生成方法,并且被包括在传输中的前导码序列P1和P2是通过序列生成方法独立地或不相关地生成的。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两个不相关的Zadoff-Chu(ZC)序列被用于构成传输中的前导码信号。然后在图5A中,序列生成方法是ZC序列生成公式,并且P1和P2是两个不相关的Zadoff-Chu(ZC)序列。通常,ZC序列可以通过在ZC序列公式中设置“根”和“循环移位”两个变量来确定。然而,具有不同“根”的ZC序列不是正交的,并且将会给与其相关联的激活用户检测和信道估计带来困难。因此,通常具有相同“根”的ZC序列被用于一个小区或一个V2V网络中。这使得可以通过在ZC序列公式中仅设置“循环移位”来确定ZC序列。使得图5A中的N个ZC序列可以使用N个“循环移位”值根据ZC序列公式确定。此外,构成前导码信号的两个不相关的ZC序列指的是两个ZC序列是使用两个不相关的“循环移位”值根据ZC序列公式来被确定。载荷码字/数据比特中的一些比特可以被用于确定P1和P2的“循环移位”值。由于载荷比特/数据比特是通过前向纠错(FEC)码编码的码字比特,所以一旦用户的载荷比特/数据比特在接收侧被正确解码,例如通过了循环冗余校验(CRC),接收机就可以获得P1和P2的“循环移位”值,然后知道用户的传输所使用的两个不相关的前导码序列P1和P2。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用户标识符(UE_ID)被包括在载荷比特/数据比特中。UE_ID中的一些比特可以被用于确定P1和P2的“循环移位”值。通过根据UE_ID的比特或其他载荷比特/数据比特确定P1和P2的“循环移位”值,无需在数据或载荷中引入指示这些不相关的前导码序列的额外信息,从而节省开销。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两个不相关的MLSR序列被用于构成传输中的前导码信号。然后在图5A中,序列生成方法是MLSR序列生成器,并且P1和P2是两个不相关的MLSR序列。通常,MLSR序列可以通过在MLSR序列生成器中设置“初始状态”来确定。然后,图5A中的N个MLSR序列可以由MLSR序列生成器使用N个初始状态确定。此外,构成前导码信号的两个不相关的MLSR序列指的是这两个MLSR序列由ZC MLSR序列生成器使用两个不相关的初始状态确定。载荷码字/数据比特中的一些比特可以被用于确定P1和P2的初始状态。由于载荷比特/数据比特是通过前向纠错(FEC)码编码的码字比特,所以一旦用户的载荷比特/数据比特在接收侧被正确解码,例如通过了循环冗余校验(CRC),接收机就可以获得P1和P2的初始状态,然后知道用户的传输所使用的两个不相关的前导码序列P1和P2。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用户标识符(UE_ID)被包括在载荷比特/数据比特中。UE_ID中的一些比特可以被用于确定P1和P2的初始状态。通过根据UE_ID的比特或其他载荷比特/数据比特确定P1和P2的初始状态,无需在数据或载荷中引入指示不相关的前导码序列的额外信息,从而节省开销。
集合Z被进一步映射到用于载荷/数据的传输资源,诸如包括特定时间和频率资源的PUSCH资源。相对于前导码部分的时间和频率位置的PUSCH资源位置的时间和频率偏移与集合内的前导码索引或集合索引相关。图5B描绘了一个示例,其中总共64个前导码被分为2个集合,即Z和Z',每个集合由32个前导码组成。每个集合被映射到一个PUSCH资源。PUSCH资源中的DMRS信号(如果有的话)独立于前导码被生成。
图6描绘了前导码的数据分组,该前导码具有包括两个序列P1和P2。P1从前导码池或前导码集合Z1中被选择,该前导码池或前导码集合Z1包括N1个前导码序列。P2从前导码池或前导码集合Z2中被选择,该前导码池或前导码集合Z2包括N2个前导码序列。从Z1中选择P1独立于从Z2中选择P2。
在与图6相关的另一方面中,公开了序列生成方法。例如,方法1可以被用于生成N1个前导码序列z1到zN1,并且方法2可以被用于生成N2个前导码序列y1到yN2。P1和P2可以分别通过这两种不同的序列生成方法生成,但P1和P2的生成是独立且不相关的。
例如,一种用于生成N1个前导码序列的方法(方法1)使用Zadoff-Chu(ZC)序列公式(公式1),以及使用另一个ZC序列公式(公式2)以用于生成N2个其他前导码序列的序列生成方法(方法2)。不同的ZC序列通常通过在ZC序列公式中设置不同的“根”和“循环移位”变量来生成。然而,具有不同“根”的ZC序列不是正交的,并且将给与其相关联的激活用户检测和信道估计带来困难。因此,通常具有相同“根”的ZC序列被用于一个小区或一个V2V网络中。这使得ZC序列可以通过在ZC序列公式中仅设置“循环移位”来确定。使得图6中的N1个ZC序列可以使用N1个“循环移位”值根据一个ZC序列公式(公式1)被确定,而图6中的N2个ZC序列可以使用N2个“循环移位”值根据另一个ZC序列公式(公式2)被确定。此外,构成前导码信号的两个不相关的ZC序列P1和P2指的是这两个ZC序列使用两个不相关的“循环移位”值根据两个ZC序列公式来被确定。载荷码字/数据比特中的一些比特可以被用于确定P1和P2的“循环移位”值。由于载荷比特/数据比特也是通过前向纠错(FEC)码编码的码字比特,所以一旦用户的载荷比特/数据比特在接收侧被正确解码,例如通过了循环冗余校验(CRC),接收机就可以获得P1和P2的“循环移位”值,然后知道用户的传输所使用的两个不相关的前导码序列P1和P2。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用户标识符(UE_ID)被包括在载荷比特/数据比特中。UE_ID中的一些比特可以被用于确定P1和P2的“循环移位”值。通过根据UE_ID的比特或其他载荷比特/数据比特确定P1和P2的“循环移位”值,无需在数据或载荷中引入指示这些不相关的前导码序列的额外信息,从而节省开销。
在另一示例中,使用方法1的移位寄存器序列生成器可以被用于生成N1个前导码序列。使用方法2的另一移位寄存器序列生成器可以被用于生成N2个前导码序列。通过使用移位寄存器序列器的不同“初始状态”,可以生成不同的序列。用于生成P1的“初始状态”与用于生成P2的“初始状态”不同,因此P1和P2是独立的。载荷码字/数据比特中的一些比特可以被用于确定P1和P2的“初始状态”。由于载荷比特/数据比特也是通过前向纠错(FEC)码编码的码字比特,所以一旦用户的载荷比特/数据比特在接收侧被正确解码,例如通过了循环冗余校验(CRC),接收机就可以获得P1和P2的“初始状态”,然后知道用户的传输所使用的两个不相关的前导码序列P1和P2。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用户标识符(UE_ID)被包括在载荷比特/数据比特中。UE_ID中的一些比特可用于确定P1和P2的“初始状态”。通过根据UE_ID的比特或其他载荷比特/数据比特确定P1和P2的“初始状态”,无需引入指示数据或载荷中不相关的前导码序列的额外信息,从而节省开销。
所公开主题的益处包括减少前导码/导频冲突。当导频或前导码序列对于具有单前导码/单导频方案的多个用户设备相同时,发生冲突。图7描绘了用于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数据分组710,其包括具有被标记为z3和z7的两个不相关序列的前导码,以及用于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数据分组720,其包括具有被标记为z3和z5的两个不相关序列的前导码。多个不相关/独立的前导码方案降低了前导码冲突的可能性。如图7所示,尽管这两个用户的传输选择的第一前导码序列都是z3,也就是说,尽管这两个传输的第一前导码序列已经发生冲突,但是第二前导码序列是不同的,因为用户1和用户2分别使用z7和z5作为其第二前导码序列。接收机可以使用不冲突的第二前导码序列执行信道估计,从而使得能够解调信号,以分离第一和第二用户的数据。
图8描绘了包括长度为64的序列的单前导码方案,该长度为64的序列可以具有64个正交序列。因此,P可以从大小为64的一组正交序列Z中选择。由于每个用户可以选择长度为64的前导码序列Z中的一个,因此自主选择64个序列中的一个的两个用户设备具有1/64的冲突概率。
相比之下,具有如上关于图8所示的相同前导码开销的图7独立多前导码或不相关多前导码方案为每个用户设备使用前导码,该前导码包括“w”个独立/不相关的序列,其中每个序列由“64/w”个长序列组成。例如,在图7中,w=2,并且长度为64/2=32(图8方案的一半大小)的两个独立序列被连接在一起,其中两个独立序列中的每个都是从包括32个正交序列的序列集合中确定的。此外,从大小为32的正交序列集合中选择第一序列P1独立于选择第二序列P2。两个用户的P1的冲突概率为1/32,并且两个用户的P2的冲突概率也为1/32。因为P1和P2是独立/不相关的,所以P1和P2的冲突也是独立/不相关的。因此,P1和P2两者的冲突概率是这两个独立概率的乘积,例如Prob(P1和P2的冲突)=(1/32)*(1/32)=1/1024,这显著低于单前导码方案的前导码冲突概率(例如1/64)。
在图7中,第一前导码序列P1发生冲突,但是第二序列P2不同。接收机可以使用不冲突的第二前导码序列进行信道估计,然后解调用户1和用户2的信息。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如上文公开的那样,使用独立的多前导码方案。与传统的前导码方案相比,前导码的冲突概率降低。由于传统的前导码方案在高负载下的冲突概率较高,因此使用所公开的多前导码方案可以提高非调度传输的可靠性,尤其是高负载非调度传输的可靠性。
尽管与传统的单前导码方案相比,新的多个独立前导码方案或多个不相关前导码方案可以降低前导码冲突的概率,但是如果w个前导码不相关序列P1、P2、…、Pw的总能量与单个前导码方案的前导码序列P的能量相同,则多个不相关前导码方案中的每个序列能量是单个前导码的1/w,并且与单个前导码方案相比,信道估计的性能可能降低。为了在w个独立的前导码方案中保持每个前导码序列的能量,应当使用用于前导码信号的w倍发射能量。
如果两个前导码序列P1和P2的总能量与单个前导码序列P的能量相同,则P1或P2的能量仅为单个前导码的一半。当通过使用不冲突的两个前导码序列中的一个来估计信道时,与单个前导码方案相比,信道估计的性能可能降低3dB。
如果前导码由四个独立的序列组成,则其中一个前导码可以具有1/4的能量,因此在最坏的情况下,与单个前导码方案相比,仅使用其中一个序列的信道估计的性能可能降低6dB。
在独立多前导码方案的一些示例实施例中,前导码的发射功率或发射能量可以增加。
接收机多用户检测需要使用P1和P2进行多用户检测,比传统的单前导码方案多用户检测增加一倍。
图9描绘了示出针对单个和多个不相关前导码方案的发射侧和接收侧的比较的图。在910处是具有单个前导码序列和载荷的发射侧数据分组的示例。在920处是使用具有单个前导码序列和载荷的多用户检测接收的接收侧数据分组的示例。在930处是具有多序列前导码和载荷的发射侧数据分组的示例。在940处是使用对第一序列P1和载荷以及对第二序列P2和载荷的多用户检测接收的接收侧数据分组的示例。
图10描绘了使用多个不相关前导码方案(也被称为多个不相关导频方案)的四个用户设备。在图10中,w=2。通过使用两个不相关/独立生成的序列作为前导码,可以降低冲突概率,但是接收机不知道每个用户选择了哪个前导码序列。因此,接收机需要使用这两个不相关的前导码来分别执行多用户检测,也就是说,需要两个多用户检测。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AWGN的接收载荷/数据符号可以被表示为:
y=h1*s1+h2*s2+h3*s3+h4*s4 等式3
在没有AWGN的情况下接收到的两个前导码可以被表示为:
P1=z3*(h1+h2+h3)+z6*h4 等式4
P2=z5*h2+z6*(h3+h4)+z6*h1 等式5
其中,hk是第k个UE/车辆的发射天线与BS或给定车辆的接收天线之间的信道增益,sk是第k个UE/车辆的消息的数字调制符号,而运算符*指示复数乘法。
图11A描绘了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接收机检测过程的示例。接收机使用第一接收到的前导码序列进行多用户检测,如下所示:1)对接收到的第一前导码序列进行相关,并检测两个示例序列[z3,z6]。2)然后z3和z6被用于信道估计。z3估计的信道为h1+h2+h3,而z6估计的信道为h4。这个过程可以被缩写为[z3→h1+h2+h3][z6→h4]。3)在这个示例中,接收机认识到有两个用户从检测第一接收到的前导码序列开始接入,因此可以使用用于载荷/数据的MUD来尝试解码这两个检测到的用户的载荷/数据。然而,在这个示例中,只有用户4的载荷/数据可以被正确解码。
类似地,接收机使用第二接收到的前导码序列进行多用户检测,如下所示:1)接收到的第二前导码序列的相关检测,检测3个序列[z5,z6,z7]。2)然后使用[z5,z6,z7]进行信道估计,其中z5估计的信道为h2,z6估计的信道为h3+h4,z7估计的信道为h1。该过程可以被缩写为[z5→h2][z6→h3+h4][z7→h1]。3)在这个示例中,接收机认识到有3个用户从检测第二接收到的前导码序列开始接入,因此可以使用用于载荷/数据的MUD来尝试解码这两个检测到的用户的载荷/数据。然而,在这个示例中,只有用户1和用户2的载荷/数据可以被正确解码。
在前述示例中的第一轮多用户检测中,用户1、用户2和用户4解码成功,但是用户3的载荷/数据无法被解码。为了进一步解调用户3的信息,需要从接收到的数据符号y中消除用户1、用户2和用户4的重构信号,也就是说,y-h1*s1+h2*s2+h4*s4,之后,剩余的数据符号为h3*s3。然而,此时,接收机不知道用户3的存在,也不知道用户3的信道h3,因此s3不能从h3*s3中被解调。
为了获得用户3的信道h3,应当从通过P1和P2获得的信道估计中减去已经被正确解码的用户的信道估计,也就是说,来自独立前导码的信道估计也需要被干扰消除。如果接收机知道每个用户的两个独立前导码P1和P2的情况,则对独立前导码的信道估计执行干扰消除相对简单,并因此知道h3。
在第一轮检测中,接收机通过在第一接收到的前导码序列中检测到的z3估计的信道是h1+h2+h3,并且由于接收机在第一轮检测中已经解码了用户1和用户2,因此知道用户1和用户2的第一前导码都是z3。然后接收机知道用户1的信道h1和用户2的信道h2,因此接收机可以从估计的“信道总和”(“h1+h2+h3”)中减去h1和h2,使得剩余的信道估计值为h3。
基站此时不知道剩余的信道估计值是什么,也就是说,在第一轮干扰消除之后,它甚至不知道接收到的信号中存在用户3,但是基站将使用该剩余值来进行第二轮多用户检测。在这个示例中,第二轮多用户检测可以使用剩余的信道估计值h3,从剩余的数据符号h3*s3中解码用户3的载荷/数据(例如s3)。
在上述方法中,接收机需要知道每个用户使用的两个不相关/独立的前导码的情况,但是由于两个前导码序列是不相关/独立的,因此接收机不能通过一个用户的一个前导码序列知道另一个前导码序列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被传送的编码载荷/数据可以包含与载荷/数据一起传送的独立前导码的信息,使得一旦用户的载荷/数据被成功解码,接收机就可以知道由用户使用的两个独立前导码的情况,然后,可以对独立前导码的信道估计执行干扰消除。这样,可以获得冲突前导码的信道估计,并且前导码冲突下的多用户检测性能可以显著提高。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P1、P2可以从前导码池中被随机选择。例如,P1和P2可以从包含N个导频的池中被选择。例如,P1选择第k个导频,而P2选择第j个导频。这两个选择是不相关且独立的。这可以降低不同用户的导频冲突的概率,因为即使两个用户中的第一导频也可以选择相同的,但是第二导频可能不同,因此接收机可以使用第二导频来检测多个用户。
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例如,两个导频从两个不相关/独立的池中被选择。也就是说,P1是从包含N1个导频的池pool_1中选择的,而P2是从包含N2个导频的池中选择的。P1和P2的选择是不相关/独立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发射机侧,应用附加的部分加扰过程,其中,使用部分加扰技术生成载荷的比特,其中,部分加扰之前的载荷的比特被分为两部分,然后,比特的第一部分不改变,而比特的第二部分由比特的第一部分确定的加扰序列加扰。
图12A和图12B示出了应用于不相关多导频/RS方案的传输侧的部分加扰技术。加扰操作被应用于CRC编码操作之前和之后的比特。加扰序列是根据消息载荷中的比特的特定部分确定的,该部分的信息(例如,信息比特中的比特索引)对于BS是已知的。加扰序列生成方法对于BS也是已知的。如果信息被包括在载荷消息中,则生成加扰序列的比特部分可以是牌照信息(例如,车牌信息)。当载荷被成功解码时,可以基于解码比特和序列生成方法来重新生成加扰序列。利用加扰操作,多用户干扰和自干扰可以被随机化。考虑到发射比特在不同车辆之间相似的情况,基于加扰比特的信道估计可以导致信道估计精度的提高,从而为剩余的UE提供更好的干扰消除和解码性能。传统的加扰操作基于加扰器生成比特,该比特是在载荷传输之前发射侧和接收侧都已知的标识符。然而,在不相关多导频/RS方案中,通信更有可能在没有中央控制单元的情况下发生,并且Tx和Rx两侧都不知道标识符。部分加扰技术更适合于不相关多导频/RS方案。
独立多导频传输可与部分加扰相结合。如图12A-12B所示,部分加扰可以提高调度用户传送不同用户数据的随机性,从而提高解调性能。进一步可以通过使用成功解码的用户数据(所谓的数据导频技术),来提高解调性能并提高信道估计性能。
如图13所示,独立多导频传输可以与符号扩展相结合。也就是说,使用符号扩展技术生成使用独立多导频传送的数据符号,并且数据还包含扩展序列的信息。
通信通常可能需要某种程度的同步,诸如频率同步、帧同步、符号同步等,以确保性能并简化解调。
车辆间直接通信寻求绕过基站的优势,这给车辆间同步带来了困难。可以使用公共同步源来简化车辆间同步。也就是说,每个车辆在其传输之前都可以与公共同步源同步。
多径无线信道和残余定时同步误差会使免授权传输的检测或均衡变得困难。为了简化检测或均衡操作,可以使用具有足够长的循环前缀(CP)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或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OFDM(DFT-S-OFDM)来生成发射波形。足够长的CP可以包括比多径无线信道的延迟扩展和任何残余定时同步误差之和更长的CP。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可靠的免授权传输,可以利用独立的多导频来传送数据符号(BPSK、π/2-BPSK或QPSK调制符号)。
在本申请中,术语“示例性”用于表示“的示例”,并且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并不意味着理想或优选实施例。
本文描述的一些实施例是在方法或过程的整个背景中描述的,这些方法或过程可在一个实施例中由包含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实施,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由在网络环境中的计算机执行的诸如程序代码之类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可移动和不可移动存储设备,其包括但不限于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光盘(CD)、数字多功能光盘(DVD)等。因此,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非临时存储介质。通常,程序模块可以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施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计算机或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相关数据结构和程序模块表示用于执行本文公开的方法步骤的程序代码的示例。此类可执行指令或相关数据结构的特定序列表示用于实施此类步骤或过程中描述的功能的对应动作的示例。
所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可以使用硬件电路、软件或其组合实施为设备或模块。例如,硬件电路实施方式可以包括分立的模拟和/或数字组件,这些组件例如被集成为印刷电路板的一部分。可替选地,或者附加地,所公开的组件或模块可以被实施为专用集成电路(ASIC)和/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器件。一些实施方式可以附加地或可替选地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其是具有针对与本申请的公开功能相关联的数字信号处理的操作需要而优化的架构的专用微处理器。类似地,每个模块内的各种组件或子组件可以用软件、硬件或固件来实施。模块和/或模块内的组件之间的连接可以使用本领域已知的任何一种连接方法和介质来提供,包括但不限于使用适当协议的通过互联网、有线或无线网络上的通信。
虽然本申请包含许多细节,但这些不应被解释为对所要求保护的发明或可能要求保护的内容的范围的限制,而是作为针对特定实施例的特征的描述。本申请在单独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某些特征也可以在单个实施例中组合实施。相反,在单个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以在多个实施例中单独实施或在任何合适的子组合中实施。此外,尽管上述特征可以被描述为在某些组合中起作用,甚至最初也是这样要求保护的,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来自所述组合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可以从该组合中被删除,并且所述组合可以涉及子组合或子组合的变体。类似地,虽然在附图中以特定次序描述操作,但这不应理解为要求以所示的特定次序或顺序执行这些操作,或者要求执行所有所示的操作,以获得期望的结果。
仅描述了一些实施方式和示例,并且可以基于本公开中描述和说明的内容做出其他实施方式、增强和变换。
Claims (38)
1.一种无线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无线电终端处生成包括导频信号的信号,其中,所述导频信号包括W个导频序列,其中,W是整数,并且其中,所述W个导频序列是不相关的;以及
从所述第一无线电终端向第二无线电终端传送所述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所述导频信号中的所述W个导频序列中的每个是从预定的导频序列池中被独立地选择或确定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所述导频信号中的所述W个导频序列中的每个通过序列生成器或序列生成公式独立地生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所述W个导频序列是从多个预定的导频序列池中被独立地选择或确定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所述预定的导频序列池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
长期演进(LTE)标准的PRACH前导码序列池,或者
新无线电(NR)标准的另一PRACH前导码序列池。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所述预定的导频序列池是长期演进(LTE)标准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序列池,或者是新无线电(NR)标准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序列池,或者所述预定的导频序列池是所述LTE标准的DMRS端口池,或者是所述NR标准的DMRS端口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所述W个导频序列是从两个或更多个不同的预定的导频序列池中被独立地选择或确定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所述两个或更多个不同的预定的导频序列池包括以下中的两个或更多个:
长期演进(LTE)标准的PRACH前导码序列池,
新无线电(NR)标准的另一PRACH前导码序列池,
所述LTE标准的DMRS序列池,
所述NR标准的另一DMRS序列池,
所述LTE标准的DMRS端口池,或者
所述NR标准的另一DMRS端口池。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所述W个导频序列是不相关的前导码序列。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所述W个导频序列是不相关的LTE标准的PRACH前导码序列,或者是NR标准的PRACH前导码序列。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所述W个导频序列是不相关的DMRS序列,或者是不相关的DMRS端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所述W个导频序列是不相关的LTE标准的DMRS序列、不相关的LTE标准的DMRS端口、不相关的NR标准的DMRS序列,或者是不相关的NR标准的DMRS端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所述W个导频序列是不相关的Zadoff-Chu序列。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所述W个不相关的Zadoff-Chu序列具有不相关的循环移位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所述W个导频序列是不相关的伪噪声序列。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所述W个导频序列是不相关的最大长度移位寄存器(MLSR)序列。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所述W个不相关的最大长度移位寄存器(MLSR)序列是W个MLSR序列,所述W个MLSR序列是通过W个不相关的初始状态确定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所述W个导频序列是不相关的Gold序列。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所述W个导频序列是不相关的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序列或Walsh-Hadamard序列。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所述信号还包括载荷,并且其中,所述W个导频序列是根据所述载荷的一部分确定的。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所述W个导频序列是通过所述载荷的一定数量的比特确定的,其中,所述一定数量等于W乘以M,其中,M是整数,并且其中,2M是所述预定的导频序列池的基数。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所述载荷包含所述第一无线电终端的标识,并且所述W个导频序列是根据所述第一无线电终端的所述标识的至少一部分确定的。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使用部分加扰技术生成所述载荷的比特,其中,部分加扰之前的所述载荷的比特被划分为两部分,然后,比特的第一部分不改变,并且比特的第二部分通过比特的所述第一部分确定的加扰序列加扰。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使用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π/2-BPSK或正交相移键控(QPSK)调制载荷符号。
25.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使用符号扩展技术生成载荷符号。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W=2。
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W=3或W=4。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两个不相关的导频序列由前导码序列和DMRS组成,并且所述前导码序列和所述DMRS不相关。
29.根据权利要求1至28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无线电终端是用于卫星/热气球/无人机(UAV)通信的用户设备、用户终端、无线设备或地面设备之一,并且所述第二无线电终端是无线网络的基站或卫星/热气球/UAV上的收发机之一。
30.根据权利要求1至28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无线电终端是V2V无线网络的车辆中的无线电发射机,而所述第二无线电终端是V2V无线网络的另一车辆中的无线电接收机。
31.一种无线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二无线电终端处从第一无线电终端接收包括多个导频信号和载荷信息的信号;以及
在所述第二无线电终端处检测包括所述多个导频信号的所述信号,其中,所述多个导频信号包括W个导频序列,其中,W是整数,并且其中,所述W个导频序列是不相关的。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所述导频信号中的所述W个导频序列中的每个是从预定的导频序列池中被独立地选择或确定的。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所述预定的导频序列池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
长期演进(LTE)标准的PRACH前导码序列池,或者新无线电(NR)标准的另一PRACH前导码序列池。
3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所述预定的导频序列池是长期演进(LTE)标准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序列池,或者是新无线电(NR)标准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序列池,或者所述预定的导频序列池是所述LTE标准的DMRS端口池,或者是所述NR标准的DMRS端口池。
35.根据权利要求1至3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所述W个导频序列是从两个或更多个不同的预定的导频序列池中被独立地选择或确定的。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所述两个或更多个不同的预定的导频序列池包括以下中的两个或更多个:
长期演进(LTE)标准的PRACH前导码序列池,
新无线电(NR)标准的另一PRACH前导码序列池,
所述LTE标准的DMRS序列池,
所述NR标准的另一DMRS序列池,
所述LTE标准的DMRS端口池,或者
所述NR标准的另一DMRS端口池。
37.一种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实施根据权利要求1至36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方法。
38.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具有存储在其上的代码,所述代码当由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实施根据权利要求1至36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9/078035 WO2020181536A1 (en) | 2019-03-13 | 2019-03-13 | Multi-pilot reference signals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574822A true CN113574822A (zh) | 2021-10-29 |
CN113574822B CN113574822B (zh) | 2023-06-23 |
Family
ID=72427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93998.5A Active CN113574822B (zh) | 2019-03-13 | 2019-03-13 |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2132677B2 (zh) |
EP (1) | EP3939194A4 (zh) |
CN (1) | CN113574822B (zh) |
WO (1) | WO2020181536A1 (zh) |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50229075A1 (en) * | 2002-08-23 | 2005-10-13 | Jens Berkmann | Parallel processing for decoding and cyclic redundancy checking for the reception of mobile radio signals |
US7826370B1 (en) * | 2009-04-29 | 2010-11-02 | Sprint Spectrum L.P. | Dynamic payload-size threshold for triggering an auxiliary pilot |
CN101938296A (zh) * | 2009-06-29 | 2011-01-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导频序列生成方法、用户设备、基站 |
US8059542B1 (en) * | 2009-06-05 | 2011-11-15 | Sprint Spectrum L.P. | Reverse noise rise based payload threshold determination for auxiliary pilot trigger |
WO2014140251A1 (fr) * | 2013-03-15 | 2014-09-18 | Mersen France Sb Sas | Système et procédé de communication bas débit à courant porteur |
CN104955164A (zh) * | 2009-06-16 | 2015-09-30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接入过程的方法和装置 |
US20150296359A1 (en) * | 2014-04-14 | 2015-10-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daptive 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 (prs) for indoor location |
WO2016191967A1 (zh) * | 2015-05-29 | 2016-12-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信道接入方法及站点 |
US20170034829A1 (en) * | 2015-07-31 | 2017-02-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ilot sequences in data streams |
US20170126348A1 (en) * | 2015-10-30 | 2017-05-04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nd using a pilot signal |
WO2018161864A1 (zh) * | 2017-03-06 | 2018-09-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随机接入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发射端及接收端 |
US20180262308A1 (en) * | 2017-03-09 | 2018-09-1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r-dmrs sequence design |
WO2019031856A1 (ko) * | 2017-08-08 | 2019-02-1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참조 신호를 송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213611B2 (en) * | 2004-11-03 | 2012-07-03 | Broadcom Corporation | Two-stage block synchronization and scrambling |
CN104541554B (zh) * | 2013-08-13 | 2019-06-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发送前导序列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
CN104812057A (zh) * | 2014-01-29 | 2015-07-29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d2d系统中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
KR102506887B1 (ko) * | 2016-03-31 | 2023-03-08 | 프라운호퍼 게젤샤프트 쭈르 푀르데룽 데어 안겐반텐 포르슝 에. 베. | 원격 측정 애플리케이션들에 대한 간섭에 강한 패킷 검출을 위한 최적화된 프리앰블 및 방법 |
US10757559B2 (en) * | 2016-05-05 | 2020-08-2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Detection sequence for D2D communication |
CN106506133B (zh) * | 2016-11-08 | 2019-08-20 | 东南大学 | 宽带大规模mimo系统导频池及信道信息获取方法和系统 |
US10764104B2 (en) * | 2016-11-11 | 2020-09-0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Reference signal design with Zadoff-Chu sequences |
US11134492B2 (en) * | 2017-04-12 | 2021-09-2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 recovery in next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 |
US10893543B2 (en) * | 2017-10-30 | 2021-01-1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ndom access design of NR unlicensed |
WO2020034609A1 (en) | 2019-02-02 | 2020-02-20 | Zte Corporation | Grant free transmission techniques |
-
2019
- 2019-03-13 CN CN201980093998.5A patent/CN113574822B/zh active Active
- 2019-03-13 EP EP19919017.4A patent/EP3939194A4/en active Pending
- 2019-03-13 WO PCT/CN2019/078035 patent/WO2020181536A1/en unknown
-
2021
- 2021-09-10 US US17/471,796 patent/US12132677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50229075A1 (en) * | 2002-08-23 | 2005-10-13 | Jens Berkmann | Parallel processing for decoding and cyclic redundancy checking for the reception of mobile radio signals |
US7826370B1 (en) * | 2009-04-29 | 2010-11-02 | Sprint Spectrum L.P. | Dynamic payload-size threshold for triggering an auxiliary pilot |
US8059542B1 (en) * | 2009-06-05 | 2011-11-15 | Sprint Spectrum L.P. | Reverse noise rise based payload threshold determination for auxiliary pilot trigger |
CN104955164A (zh) * | 2009-06-16 | 2015-09-30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接入过程的方法和装置 |
CN101938296A (zh) * | 2009-06-29 | 2011-01-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导频序列生成方法、用户设备、基站 |
WO2014140251A1 (fr) * | 2013-03-15 | 2014-09-18 | Mersen France Sb Sas | Système et procédé de communication bas débit à courant porteur |
US20150296359A1 (en) * | 2014-04-14 | 2015-10-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daptive 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 (prs) for indoor location |
WO2016191967A1 (zh) * | 2015-05-29 | 2016-12-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信道接入方法及站点 |
US20170034829A1 (en) * | 2015-07-31 | 2017-02-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ilot sequences in data streams |
US20170126348A1 (en) * | 2015-10-30 | 2017-05-04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nd using a pilot signal |
WO2018161864A1 (zh) * | 2017-03-06 | 2018-09-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随机接入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发射端及接收端 |
US20180262308A1 (en) * | 2017-03-09 | 2018-09-1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r-dmrs sequence design |
WO2019031856A1 (ko) * | 2017-08-08 | 2019-02-1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참조 신호를 송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Non-Patent Citations (16)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20052818A1 (en) | 2022-02-17 |
EP3939194A1 (en) | 2022-01-19 |
WO2020181536A1 (en) | 2020-09-17 |
CN113574822B (zh) | 2023-06-23 |
EP3939194A4 (en) | 2022-06-29 |
US12132677B2 (en) | 2024-10-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952549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synchroniz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
EP3522662A1 (en) | Base station device, terminal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for | |
US8855073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contention-based uplink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Yuan et al. | Blind multiple user detection for grant-free MUSA without reference signal | |
EP2827664B1 (en) |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integrated circuit | |
US9106389B2 (en) | Interference randomization for uplink signaling | |
CN110072287B (zh) | 基于加扰的数据传输方法 | |
WO2018100428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signal processing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20210359803A1 (en) | Grant free transmission techniques | |
JP5710710B2 (ja) | 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同期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 |
US20220037775A1 (en) | Full-duplex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 |
CN113574822B (zh) |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 |
CN111602352B (zh) | 用于促进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多址接入的方法和计算设备 | |
CN111492590B (zh) | 用于参考信号的扩频码序列 | |
CN108206725B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发射机、接收机、存储介质 | |
CN113303013B (zh) | 使用差分编码的基于竞争的有效载荷传输 | |
CN113303019B (zh) | 前导码和参考信号的发射机侧处理 | |
JP5521013B2 (ja) | 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同期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 |
JP5619074B2 (ja) | 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同期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 |
CN112005591A (zh) | 多种接入资源的信令 | |
CN113302860B (zh) | 使用差分编码的基于竞争的有效载荷传输 | |
CN110999237B (zh) | 无线通信中的符号块处理和传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