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06903B - 边框贴合设备 - Google Patents
边框贴合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506903B CN113506903B CN202110938309.5A CN202110938309A CN113506903B CN 113506903 B CN113506903 B CN 113506903B CN 202110938309 A CN202110938309 A CN 202110938309A CN 113506903 B CN113506903 B CN 11350690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material
- upper frame
- roller
- lower frame
- material bel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10—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 H01M8/1004—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characterised by membrane-electrode assemblies [MEA]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2—Details
- H01M8/0271—Sealing or supporting means around electrodes, matrices or membranes
- H01M8/0273—Sealing or supporting means around electrodes, matrices or membranes with sealing or supporting means in the form of a fram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边框贴合设备。该边框贴合设备包括:第一夹带机构,包括第一夹带组件和布置于第一夹带组件下游的第二夹带组件,第一夹带组件和第二夹带组件之间形成贴合空间,且均被构造为可受控地夹紧走带经过的上边框料带;视觉定位器,对应于贴合空间布设,用于检测位于贴合空间的上边框料带相对下边框料带的位置;纠偏机构,包括与第一夹带组件和第二夹带组件连接的纠偏运动件,以及与纠偏运动件传动连接的纠偏驱动组件;纠偏驱动组件用于根据视觉定位器检测的位置信息驱动纠偏运动件运动;及压合机构,被构造为可受控地压合位于贴合空间的上边框料带和下边框料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边框贴合设备。
背景技术
膜电极(MEA,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ies)一般是由CCM(Catalyst CoatedMembrane)、边框、阴阳极GDL(气体扩散层)组成。
传统的制造方法是片料复合的方式生产,即将CCM、边框及GDL分别采用制片工艺制作成片料,然后采用平压的方式将边框和CCM组装成组合片料,然后再将阴极GDL和阳极GDL分别贴合在该组合片料的相对两侧,从而得到膜电极成品。然而,采用片料复合的方式生产效率较低,不能满足产能需求。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膜电极采用片料复合的方式生产,生产效率较低,不能满足产能需求的问题,提供一种改善上述缺陷的边框贴合设备。
一种边框贴合设备,包括:
第一夹带机构,包括第一夹带组件和布置于所述第一夹带组件下游的第二夹带组件,所述第一夹带组件和所述第二夹带组件之间形成贴合空间,且均被构造为可受控地夹紧走带经过的上边框料带;
视觉定位器,对应于所述贴合空间布设,用于检测位于所述贴合空间的所述上边框料带相对下边框料带的位置;
纠偏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夹带组件和所述第二夹带组件连接的纠偏运动件,以及与所述纠偏运动件传动连接的纠偏驱动组件;所述纠偏驱动组件根据所述视觉定位器检测的位置信息驱动所述纠偏运动件运动;及
压合机构,被构造为可受控地压合位于所述贴合空间的所述上边框料带和所述下边框料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纠偏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纠偏运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和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移动,且绕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的转动轴线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合机构包括第一压合辊和第二压合辊,所述第一压合辊与所述第二压合辊之间形成供所述上边框料带和所述下边框料带穿过的辊压通道,且所述第一压合辊位于所述下边框料带背离所述上边框料带的一侧;
所述第一压合辊能够受控地朝向所述第二压合辊移动至与所述第二压合辊相抵接,并与所述第二压合辊同步的在所述第一夹带组件和所述第二夹带组件之间往复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边框贴合设备还包括布置于所述压合机构下游的所述第二夹带机构,所述第二夹带机构被构造为可受控地夹紧所述下边框料带,并沿第三方向往复移动;
其中,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二压合辊朝向所述第一压合辊移动的方向平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边框贴合设备还包括布置于所述第二夹带机构下游的松带辊,所述松带辊可移动地设置,且在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张紧或松弛所述下边框料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合机构还包括位于所述贴合空间的所述上边框料带和所述下边框料带之间的隔离辊,所述隔离辊布置于所述第一压合辊和所述第二压合辊的上游,且被构造为与所述第一压合辊同步的在所述第一夹带组件和所述第二夹带组件之间往复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合机构还包括位于所述贴合空间的所述上边框料带和所述下边框料带之间的光源,所述光源被构造为与所述第一压合辊同步的在所述第一夹带组件和所述第二夹带组件之间往复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边框贴合设备还包括上边框底膜剥离机构,所述上边框底膜剥离机构设置于所述纠偏运动件,并位于所述第二压合辊的下游,且能够相对所述纠偏运动件在所述第一夹带组件和所述第二夹带组件之间往复移动;
所述上边框底膜剥离机构用于在相对所述纠偏运动件移动的过程中剥离所述上边框料带的上边框底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边框贴合设备还包括下边框底膜剥离机构,所述下边框底膜剥离机构布置于所述压合机构的下游,用于剥离所述下边框料带的下边框底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合机构包括吸附板和第一压合辊,所述吸附板设置于所述纠偏运动件,且与所述第一压合辊之间形成供所述上边框料带和所述下边框料带穿过的辊压通道,所述吸附板用于吸附固定所述辊压通道内的所述上边框料带;
所述第一压合辊能够受控地朝向所述吸附板移动至与所述吸附板相抵接,并沿所述吸附板在所述第一夹带组件和所述第二夹带组件之间往复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附板具有透明区域,所述视觉定位器透过所述透明区域检测所述贴合空间的所述上边框料带相对所述下边框料带的位置。
上述边框贴合设备,在实际作业时,上边框料带和下边框料带分别走带经过贴合空间。首先,上边框料带和下边框料带停止走带,第一夹带组件和第二夹带组件均夹紧固定上边框料带。然后,视觉定位器检测贴合空间内的上边框料带相对下边框料带的位置,并且纠偏驱动组件根据视觉定位器检测的位置信息驱动纠偏运动件运动,从而带动夹紧固定于第一夹带组件和第二夹带组件之间的上边框料带运动,使得上边框料带上的上边框与下边框料带上的下边框准确对齐。再然后,压合机构对贴合空间内的上边框料带和下边框料带进行压合,使得对齐的上边框和下边框相互粘接。
如此,利用视觉定位器对上边框料带相对下边框料带的位置进行检测,纠偏驱动组件根据该视觉定位器检测的位置信息来驱动纠偏运动件运动,从而带动上边框料带相对下边框料带运动,使得上边框料带上的上边框与下边框料带上的下边框精确对齐,进而确保上边框料带和下边框料带的贴合精度,使得上边框料带和下边框料带能够进行卷对卷贴合,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满足产能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上边框料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上边框料带的仰视图;
图3为下边框料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下边框料带的俯视图;
图5为上边框料带和下边框料带贴合形成的复合料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复合料带剥离上边框底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复合料带剥离下边框底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8至图1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边框贴合设备的作业过程示意图;
图12为图8所示的边框贴合设备的纠偏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8所示的边框贴合设备的纠偏机构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至图1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边框贴合设备的作业过程示意图;
图16为图14所示的边框贴合设备的吸板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边框贴合设备,用于将上边框料带和下边框料带进行卷对卷的贴合,并形成复合料带。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在对边框贴合设备进行展开描述之前,首先结合附图对上边框料带、下边框料带和复合料带进行说明:
请参见图1及图2所示,上边框料带1包括上边框底膜11以及贴合在上边框底膜11一侧的上边框层。上边框底膜11为连续带状料带。上边框层包括沿上边框底膜1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设的多个上边框12。相邻的两个上边框12之间的边框材料被切断并排废形成间隙,每个上边框的中间位置裁切形成矩形孔122(仅仅切断上边框层)。上边框层通过胶粘或者静电等方式附着在上边框底膜11上,且上边框层背离上边框底膜11的一侧为带胶面(例如压敏胶)。
请参见图3及图4所示,下边框料带2包括下边框底膜21以及贴合在下边框底膜21一侧的下边框层22。下边框底膜21为连续带状料带。下边框层22包括沿下边框底膜21的长度方向布设的多个下边框。每个下边框的中间位置裁切形成矩形孔222(仅仅切断下边框层)。下边框层22通过胶粘或者静电等方式附着在下边框底膜21上,且下边框层22背离下边框底膜21的一侧为带胶面(例如压敏胶)。下边框料带2还包括多个CCM(Catalyst CoatedMembrane)片料23,每个下边框背离下边框底膜21的一侧均贴合有CCM片料23。
请参见图5所示,上边框料带1和下边框料带2贴合形成复合料带3后,每一个上边框12与对应的一个下边框相贴合,CCM片料23位于相互贴合的上边框12和下边框之间,形成五合一成品。
请参见图6及图7所示,将复合料带3的上边框料带1的上边框底膜11和下边框料带2的下边框底膜21剥离,从而形成五合一成品料带。需要说明的是,在剥离上边框底膜11的同时将上边框12中间位置的矩形孔122(见图2)内的上边框材料123一同带离。在剥离下边框底膜21的同时将下边框中间位置的矩形孔222(见图4)内的下边框材料223一同带离。
由于在对上边框料带1和下边框料带2进行卷对卷贴合的过程中需要确保每一上边框12与对应的一个下边框准确对齐,从而对上边框料带1和下边框料带2的贴合精度要求较高。然而,传统的卷对卷贴合设备无法满足贴合精度的要求,只能采用片料复合的方式生产膜电极,导致生产效率较低,不能满足产能需求。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确保卷对卷贴合精度的边框贴合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满足产能需求。
请参阅图8,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边框贴合设备,包括第一夹带机构(图未标)、视觉定位器20、纠偏机构(图未标)及压合机构40。
第一夹带机构包括第一夹带组件101和布置于第一夹带组件101下游的第二夹带组件102。第一夹带组件101和第二夹带组件102之间形成贴合空间A,且第一夹带组件101和第二夹带组件102均被构造为可受控地夹紧走带经过的上边框料带1。视觉定位器20对应于贴合空间A布设,用于检测位于贴合空间A的上边框料带1相对下边框料带2的位置。
纠偏机构包括纠偏运动件31和纠偏驱动组件(图未示)。第一夹带组件101和第二夹带组件102与纠偏运动件31连接,以使第一夹带组件101和第二夹带组件102随纠偏运动件31同步运动。纠偏驱动组件与纠偏运动件31传动连接,以根据视觉定位器20检测的位置信息驱动纠偏运动件31运动,从而带动第一夹带组件101和第二夹带组件102运动,进而带动位于贴合空间A的上边框料带1相对下边框料带2运动,使得位于贴合空间A的上边框料带1上的上边框12与下边框料带2上的下边框对齐。压合机构40被构造为可受控地压合位于贴合空间A的上边框料带1和下边框料带2。可选地,视觉定位器20可以采用CCD(ChargeCoupled Device)相机。
上述边框贴合设备,在实际作业时,上边框料带1和下边框料带2分别走带经过贴合空间A。首先,上边框料带1和下边框料带2停止走带,第一夹带组件101和第二夹带组件102均夹紧固定上边框料带1。然后,视觉定位器20检测贴合空间A内的上边框料带1相对下边框料带2的位置,并且纠偏驱动组件根据视觉定位器20检测的位置信息驱动纠偏运动件31运动,从而带动夹紧固定于第一夹带组件101和第二夹带组件102之间的上边框料带1运动,使得上边框料带1上的上边框12与下边框料带2上的下边框准确对齐。再然后,压合机构40对贴合空间A内的上边框料带1和下边框料带2进行压合,使得对齐的上边框12和下边框相互粘接。
如此,利用视觉定位器20对上边框料带1相对下边框料带2的位置进行检测,纠偏驱动组件根据该视觉定位器20检测的位置信息来驱动纠偏运动件31运动,从而带动上边框料带1相对下边框料带2运动,使得上边框料带1上的上边框与下边框料带2上的下边框精确对齐,进而确保上边框料带1和下边框料带2的贴合精度,使得上边框料带1和下边框料带2能够进行卷对卷贴合,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满足产能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边框贴合设备还包括控制器,该控制器分别与上述视觉定位器20和纠偏驱动组件通讯连接。视觉定位器20将检测的位置信息传递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该位置信息向纠偏驱动组件发出纠偏信息,纠偏驱动组件根据该纠偏信息驱动纠偏运动件31运动,使得上边框料带1上的上边框与下边框料带2上的下边框精确对齐。可选地,控制器可以采用工业产线中较为常见的工控机等,在此不作限定。
请参见图2及图4所示,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边框料带1的各个上边框12均开设有第一定位孔121,下边框料带2的各个下边框均开设有第二定位孔221。上述视觉定位器20可检测上边框12上的第一定位孔121相对下边框上的第二定位孔221的位置,纠偏驱动组件根据该视觉定位器20检测的位置信息来驱动纠偏运动件31运动,从而带动上边框料带1相对下边框料带2运动,使得第一定位孔121和第二定位孔221对齐,即上边框料带1上的上边框12与下边框料带2上的下边框精确对齐。当然,上边框12上的第一定位孔121可以为多个,下边框上的第二定位孔221也可以为多个,该多个第一定位孔121和多个第二定位孔221一一对应。
请参见图8、图12及图1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纠偏驱动组件能够驱动纠偏运动件31沿第一方向和与该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移动,且绕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的转动轴线转动,使得纠偏运动件31带动上边框料带1以下边框料带2为基准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直线移动并绕转动轴线转动,从而实现对上边框料带1的准确纠偏,使得上边框料带1上的上边框12和下边框料带2上的下边框精确对齐。具体到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左右方向,第二方向为垂直于纸面的方向,转动轴线与上下方向平行。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个实施例中,纠偏驱动组件可采用滑轨机构32实现纠偏运动件31沿第一方向和沿第二方向的直线运动,并采用摆动机构33实现纠偏运动件31绕转动轴线的转动。当然,纠偏驱动组件并不仅限于此,只要能够实现驱动纠偏运动件31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直线运动以及绕转动轴线的转动运动即可,在此不作限定。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压合机构40包括第一压合辊41和第二压合辊42。该第一压合辊41与第二压合辊42之间形成供上边框料带1和下边框料带2穿过的辊压通道,且第一压合辊41位于下边框料带2背离上边框料带1的一侧,第二压合辊42位于上边框料带1背离下边框料带2的一侧。第一压合辊41能够受控地朝向第二压合辊42移动至与第二压合辊42相抵接,并与第二压合辊42同步的在第一夹带组件101和第二夹带组件102之间往复移动。如此,当贴合空间A内的上边框料带1与下边框料带2对齐完成后,控制第一压合辊41朝向第二压合辊42移动,直至二者相抵。然后再控制第一压合辊41和第二压合辊42在第一夹带组件101和第二夹带组件102之间移动,以实现对贴合空间A内的上边框料带1和下边框料带2进行辊压,从而实现上边框料带1上的上边框12与下边框料带2上的下边框粘接。
具体到实施例中,边框贴合设备还包括布置于压合机构40下游的第二夹带机构60,该第二夹带机构60被构造为可受控地夹紧下边框料带2,并沿第三方向往复移动。其中,该第三方向与第二压合辊42朝向第一压合辊41移动的方向平行。如此,在纠偏驱动机构驱动纠偏运动件31运动之前,第二夹带机构60将下边框料带2夹紧固定,从而避免在对上边框料带1进行纠偏时下边框料带2发生运动,影响二者的对齐精度。并且,在位于贴合空间A的上边框料带1和下边框料带2对齐之后,且在第二压合辊42朝向第一压合辊41移动而与第二压合辊42配合压紧上边框料带1和下边框料带2之前,第二夹带机构60保持对下边框料带2的夹紧固定并沿第三方向运动,以带动下边框料带2朝向上边框料带1靠近,从而避免在第二压合辊42朝向第一压合辊41移动的过程中拉动下边框料带使得上边框料带1和下边框料带2在长度方向上错位。具体到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三方向为上下方向。
进一步地,边框贴合设备还包括布置于第二夹带机构60下游的松带辊61,该松带辊61可移动地设置,且在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张紧或松弛下边框料带2。如此,在上边框料带1和下边框料带2对齐完成后,控制松带辊61移动使得下边框料带2松弛,然后第二夹带机构60再沿第三方向移动而带动下边框料带2靠近上边框料带1,避免拉扯下边框料带2。可选地,松带辊61也沿第三方向往复移动,以实现张紧或松弛下边框料带2。
需要说明的是,可利用气缸、电缸等驱动松带辊61移动,在此不作限定。
具体到实施例中,压合机构40还包括位于贴合空间A的上边框料带1和下边框料带2之间的隔离辊43。该隔离辊43布置于第一压合辊41和第二压合辊42的上游,且被构造为可受控地与第一压合辊41同步的在第一夹带组件101和第二夹带组件102之间往复移动。如此,在第一压合辊41和第二压合辊42同步地向上游移动,从而对上边框料带1和下边框料带2进行辊压,同时隔离辊43随第一压合辊41和第二压合辊42同步向上游移动,使得隔离辊43始终起到间隔第一压合辊41和第二压合辊42上游的上边框料带1和下边框料带2的作用。
具体到实施例中,压合机构40还包括位于贴合空间A的上边框料带1和下边框料带2之间的光源44,该光源44被构造为与第一压合辊41和第二压合辊42同步的在第一夹带组件101和第二夹带组件102之间往复移动。如此,利用光源44进行打光,使得视觉定位器20能够更加准确的检测到上边框12上的第一定位孔121与下边框上的第二定位孔221的相对位置,有利于提高上边框12与下边框的对齐精度。优选地,光源44可以采用面光源44。
具体到实施例中,压合机构40还包括平移驱动组件、平移座及顶升驱动组件。平移驱动组件与平移座驱动连接,以驱动该平移座沿第一方向移动。光源44和隔离辊43均安装于该平移座,以随该平移座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一压合辊41安装于平移座,顶升驱动组件也安装于该平移座,第二压合辊42安装在顶升驱动组件上,使得第一压合辊41和第二压合辊42能够随平移座沿第一方向移动,并且,顶升驱动组件能够驱动第二压合辊42靠近或远离第一压合辊41移动。如此,需要对上边框料带1和下边框料带2进行辊压时,顶升驱动组件驱动第二压合辊42朝向第一压合辊41移动,直至与第一压合辊41配合压紧上边框料带1和下边框料带2。然后,平移驱动组件驱动平移座沿第一方向向上游移动,从而带动第一压合辊41、第二压合辊42及隔离辊43同步沿第一方向向上游移动,使得第一压合辊41和第二压合辊42对上边框料带1和下边框料带2进行辊压,隔离辊43用于在第一压合辊41和第二压合辊42上游隔离上边框料带1和下边框料带2。同时,光源44也随平移座沿第一方向向上游移动,以避免光源44对隔离辊43、第一压合辊41和第二压合辊42的移动造成干涉。需要说明的是,平移驱动组件和顶升驱动组件均可采用直线模组、气缸或电缸等,在此不作限定。
具体到实施例中,边框贴合设备还包括上边框底膜剥离机构70,该上边框底膜剥离机构70设置于纠偏运动件31,并位于第二压合辊42的下游,且能够相对纠偏运动件31在第一夹带组件101和第二夹带组件102之间往复移动。如此,当第一压合辊41和第二压合辊42辊压完成后,上边框底膜剥离机构70相对纠偏运动件31移动,以剥离上边框料带1的上边框底膜11。
进一步地,第二压合辊42可受控地相对平移座移动或摆动,使得在辊压完成后,可控制第二压合辊42相对平移座移动或摆动至避让位置,以避免第二压合辊42对上边框底膜剥离机构70的运动造成干涉。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边框贴合设备还包括下边框底膜剥离机构62,该下边框底膜剥离机构62布置于压合机构40的下游,用于剥离下边框料带2的下边框底膜21。更加具体地,下边框底膜剥离机构62布置于上述松带辊61的下游。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边框贴合设备还包括第一上边框主驱动辊72和第二上边框主驱动辊73。第一上边框主驱动辊72布置于第一夹带组件101的上游,用于驱动上边框料带1向下游输送。第二上边框主驱动辊73布置于第二夹带组件102的下游,用于驱动上边框料带1的上边框底膜11向下游输送。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边框贴合设备还包括布置于压合机构40上游的第三夹带机构66,该第三夹带机构66被构造为可受控地夹紧下边框料带2。如此,在上边框底膜剥离机构70剥离上边框底膜之前,可利用该第三夹带机构66夹紧走带经过的下边框料带2,以避免在上边框底膜剥离机构70剥离上边框底膜时拉动料带。
具体到实施例中,边框贴合设备还包括第一下边框主驱动辊63和第二下边框主驱动辊64。第一下边框主驱动辊63布置于第三夹带机构66上游,用于驱动下边框料带2向下游输送。第二下边框主驱动辊64布置于松带辊61的下游,用于驱动贴合有上边框12的下边框料带2向下游输送。
具体到实施例中,边框贴合设备还包括布置于第二夹带组件102与第二上边框主驱动辊73之间的第一料带缓存机构71,该第一料带缓存机构71用于缓存上边框料带1。边框贴合设备还包括布置于第一下边框主驱动辊63与第三夹带机构66之间的第二料带缓存机构65,该第二料带缓存机构65用于缓存下边框料带2。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仅限于采用第一压合辊41和第二压合辊42对贴合空间A内的上边框料带1和下边框料带2进行辊压,请参见图14和图15所示,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吸附板45和第一压合辊41对贴合空间A内的上边框料带1和下边框料带2进行辊压。在本实施例中,压合机构40包括吸附板45和第一压合辊41,吸附板45设置于纠偏运动件45,且与第一压合辊41之间形成供上边框料带1和下边框料带2穿过的辊压通道,吸附板45用于吸附固定辊压通道内的上边框料带1。第一压合辊41能够受控地朝向吸附板45移动至与吸附板45相抵接,并沿吸附板45在第一夹带组件101和第二夹待组件102之间往复移动,以对吸附板45和第一压合辊41之间的上边框料带1和下边框料带2进行辊压,使得上边框料带1的上边框12与下边框料带2的下边框粘接。
具体到实施例中,吸附板45相对纠偏运动件31可朝向第一压合辊41靠近或远离的移动。当需要吸附固定上边框料带1时,吸附板45朝向第一压合辊41移动,直至与上边框料带1接触,并吸附固定该上边框料带1。当辊压完成后,吸附板45朝向第一压合辊41远离,以避免对上边框底膜剥离机构70剥离上边框底膜11的移动造成干涉(见图15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吸附板45的移动可利用气缸、电缸、直线模组等,在此不作限定。
具体到实施例中,吸附板45具有透明区域,视觉定位器20透过该透明区域检测贴合空间A的上边框料带1相对下边框料带2的位置。进一步地,该透明区域对应于上边框料带1的上边框上的第一定位孔121开设,且透明区域的面积大于第一定位孔121的横截面面积,从而使得视觉定位器20能够透过该透明区域检测到第一定位孔121相对第二定位孔221的相对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定位孔121为多个时,透明区域也为多个,多个透明区域与多个第一定位孔121一一对应布设。
请参见图16所示,具体到实施例中,吸附板45包括上透明盖板451、上保持架452、下保持框453及下透明盖板454。上透明盖板451锁紧固定于上保持架452,下透明盖板454锁紧固定于下保持框453。上保持架452与下保持框453锁紧固定,以在上保持架452与下透明盖板454之间形成密封腔。上保持架452开设有视觉定位孔4521,以形成上述透明区域。下透明盖板454开设有多个吸附孔4541。上透明盖板451开设有与负压源连通的抽气孔4511,该抽气孔4511通过视觉定位孔4521与密封腔连通,从而可利用负压源在密封腔内形成负压,进而利用下透明盖板454上的各个吸附孔4541对上边框料带1进行吸附固定。
进一步地,上保持架452与下保持框453之间设置有密封圈455,该密封圈455用于密封上保持架452和下保持框453之间的间隙。
进一步地,上透明盖板451的周边涂覆有密封胶,以密封上透明盖板451与上保持架452之间的间隙。下透明盖板454的周边也涂覆有密封胶,以密封下透明盖板454与下保持框453之间的间隙。
需要说明的是,在利用吸附板45和第一压合辊41进行辊压的实施例与利用第一压合辊41和第二压合辊42进行辊压的实施例不同之处仅仅在于辊压的方式不同,其它机构相类似,故在此不作赘述。
以下结合附图8至图11对边框贴合设备的作业过程进行说明:
初始时,上边框料带1依次穿过第一上边框主驱动辊72、第一夹带组件101、第一压合辊41与第二压合辊42之间的压紧通道、上边框底膜剥离机构70、第二夹带组件102、第一料带缓存机构71及第二上边框主驱动辊73。下边框料带2依次穿过第一下边框主驱动辊63、第二料带缓存机构65、第三夹带机构66、第一压合辊41与第二压合辊42之间的压紧通道、第二夹带机构60、松带机构、第二下边框主驱动辊64及下边框底膜剥离机构62。
首先,第一夹带组件101和第二夹带组件102夹紧固定上边框料带1,第二夹带机构60夹紧固定下边框料带2。
然后,视觉定位器20检测贴合空间A的上边框料带1的上边框12上的第一定位孔121相对下边框料带2的下边框上的第二定位孔221的位置。纠偏驱动组件根据视觉定位器20检测的位置信息驱动纠偏运动件31运动,直至带动上边框料带1运动至第一定位孔121与第二定位孔221对齐。
再然后,松带辊61向下移动以松弛下边框料带2。第二夹带机构60向上移动,从而带动下边框料带2向上边框料带1靠近。随后,第一压合辊41向上靠近第二压合辊42,直至与第二压合辊42相抵。此时,上边框料带1和下边框料带2压紧于第一压合辊41和第二压合辊42之间。
再然后,第一压合辊41和第二压合辊42向左移动,以对上边框料带1和下边框料带2进行辊压,使得上边框料带1的上边框12与下边框料带2的下边框粘接。
再然后,第三夹带机构66夹紧固定下边框料带2。第二压合辊42移动或摆动至避让位置,上边框底膜剥离机构70向左移动,以剥离上边框料带1的上边框底膜11,此时上边框料带1的上边框12保持粘贴在下边框料带2的下边框上。
再然后,第一夹带组件101及第二夹带组件102松开上边框料带1,第三夹带机构66松开下边框料带2。第一压合辊41、第二压合辊42、上边框底膜剥离机构70、第二夹带机构60、松带辊61回复至初始位置(如图11所示)。
最后,第一上边框主驱动辊72和第二上边框主驱动辊73驱动上边框料带1向下游输送一个边框的长度。第一下边框主驱动辊63和第二上边框主驱动辊73驱动下边框料带2向下游输送一个边框的长度。随后按照上述步骤进行下一个上边框和下边框的贴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边框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夹带机构,包括第一夹带组件和布置于所述第一夹带组件下游的第二夹带组件,所述第一夹带组件和所述第二夹带组件之间形成贴合空间,且均被构造为可受控地夹紧走带经过的上边框料带;
视觉定位器,对应于所述贴合空间布设,用于检测位于所述贴合空间的所述上边框料带相对下边框料带的位置;
纠偏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夹带组件和所述第二夹带组件连接的纠偏运动件,以及与所述纠偏运动件传动连接的纠偏驱动组件;所述纠偏驱动组件根据所述视觉定位器检测的位置信息驱动所述纠偏运动件运动;及
压合机构,被构造为可受控地压合位于所述贴合空间的所述上边框料带和所述下边框料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框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纠偏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纠偏运动件沿第一方向和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移动,且绕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的转动轴线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框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机构包括第一压合辊和第二压合辊,所述第一压合辊与所述第二压合辊之间形成供所述上边框料带和所述下边框料带穿过的辊压通道,且所述第一压合辊位于所述下边框料带背离所述上边框料带的一侧;
所述第一压合辊能够受控地朝向所述第二压合辊移动至与所述第二压合辊相抵接,并与所述第二压合辊同步的在所述第一夹带组件和所述第二夹带组件之间往复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边框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贴合设备还包括布置于所述压合机构下游的第二夹带机构,所述第二夹带机构被构造为可受控地夹紧所述下边框料带,并沿第三方向往复移动;
其中,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二压合辊朝向所述第一压合辊移动的方向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边框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贴合设备还包括布置于所述第二夹带机构下游的松带辊,所述松带辊可移动地设置,且在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张紧或松弛所述下边框料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边框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机构还包括位于所述贴合空间的所述上边框料带和所述下边框料带之间的隔离辊,所述隔离辊布置于所述第一压合辊和所述第二压合辊的上游,且被构造为与所述第一压合辊同步的在所述第一夹带组件和所述第二夹带组件之间往复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边框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机构还包括位于所述贴合空间的所述上边框料带和所述下边框料带之间的光源,所述光源被构造为与所述第一压合辊同步的在所述第一夹带组件和所述第二夹带组件之间往复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边框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贴合设备还包括上边框底膜剥离机构,所述上边框底膜剥离机构设置于所述纠偏运动件,并位于所述第二压合辊的下游,且能够相对所述纠偏运动件在所述第一夹带组件和所述第二夹带组件之间往复移动;
所述上边框底膜剥离机构用于在相对所述纠偏运动件移动的过程中剥离所述上边框料带的上边框底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框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贴合设备还包括下边框底膜剥离机构,所述下边框底膜剥离机构布置于所述压合机构的下游,用于剥离所述下边框料带的下边框底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框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机构包括吸附板和第一压合辊,所述吸附板设置于所述纠偏运动件,且与所述第一压合辊之间形成供所述上边框料带和所述下边框料带穿过的辊压通道,所述吸附板用于吸附固定所述辊压通道内的所述上边框料带;
所述第一压合辊能够受控地朝向所述吸附板移动至与所述吸附板相抵接,并沿所述吸附板在所述第一夹带组件和所述第二夹带组件之间往复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边框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板具有透明区域,所述视觉定位器透过所述透明区域检测所述贴合空间的所述上边框料带相对所述下边框料带的位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938309.5A CN113506903B (zh) | 2021-08-16 | 2021-08-16 | 边框贴合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938309.5A CN113506903B (zh) | 2021-08-16 | 2021-08-16 | 边框贴合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506903A CN113506903A (zh) | 2021-10-15 |
CN113506903B true CN113506903B (zh) | 2022-05-17 |
Family
ID=78016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938309.5A Active CN113506903B (zh) | 2021-08-16 | 2021-08-16 | 边框贴合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50690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964339B (zh) * | 2021-10-21 | 2023-06-13 | 江苏氢导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边框贴合设备 |
CN115642277A (zh) * | 2022-10-31 | 2023-01-24 | 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燃料电池的膜电极制备设备及制备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492156A (zh) * | 2019-07-29 | 2019-11-22 | 武汉中极氢能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燃料电池膜电极边框贴合装置和方法 |
CN111313039A (zh) * | 2020-03-30 | 2020-06-19 |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贴合设备 |
CN112259767A (zh) * | 2020-08-31 | 2021-01-22 |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纠偏装置及贴合设备 |
CN112421084A (zh) * | 2020-11-24 | 2021-02-26 |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膜电极的贴合装置 |
CN112582655A (zh) * | 2020-12-08 | 2021-03-30 |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膜电极的制造设备 |
CN213184370U (zh) * | 2020-09-25 | 2021-05-11 |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片卷贴合装置及膜电极制备系统 |
-
2021
- 2021-08-16 CN CN202110938309.5A patent/CN11350690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492156A (zh) * | 2019-07-29 | 2019-11-22 | 武汉中极氢能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燃料电池膜电极边框贴合装置和方法 |
CN111313039A (zh) * | 2020-03-30 | 2020-06-19 |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贴合设备 |
CN112259767A (zh) * | 2020-08-31 | 2021-01-22 |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纠偏装置及贴合设备 |
CN213184370U (zh) * | 2020-09-25 | 2021-05-11 |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片卷贴合装置及膜电极制备系统 |
CN112421084A (zh) * | 2020-11-24 | 2021-02-26 |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膜电极的贴合装置 |
CN112582655A (zh) * | 2020-12-08 | 2021-03-30 |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膜电极的制造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506903A (zh) | 2021-10-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506903B (zh) | 边框贴合设备 | |
US10573914B2 (en) |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embrane-electrode assembly of fuel cell | |
CN201207415Y (zh) | 一种自动封膜机 | |
KR20060093128A (ko) | 연료 전지의 제조 | |
KR102454218B1 (ko) | 서브 개스킷이 달린 막전극 접합체의 제조 장치 및 제조 방법 | |
CN111313039B (zh) | 贴合设备 | |
CN111933995A (zh) | 切叠一体机 | |
TWI532587B (zh) | A conveyance system, a conveyance method, and a laminated structur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conveyance system | |
CN110125866B (zh) | 一种装配mea的工装及使用该工装的装配方法 | |
KR101702419B1 (ko) | 연료전지용 적층체 제조장치 | |
CN111180771B (zh) | 卷料贴合设备及用于膜电极的制备系统 | |
CN218039385U (zh) | 隔膜封边装置及复合叠片系统 | |
JP7258726B2 (ja) | サブガスケット付膜電極接合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サブガスケット付膜電極接合体 | |
CN113363546A (zh) | 极芯制备系统和采用其制备极芯的制备方法 | |
CN111725088A (zh) | 贴膜机 | |
CN114512700A (zh) | 用于制造膜-电极-副垫片组件的装置和用该装置制造膜-电极-副垫片组件的方法 | |
US8287676B2 (en) |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CN111276706B (zh) | 贴合设备 | |
CN112253587B (zh) | 片卷贴合装置及膜电极制备系统 | |
JP4253453B2 (ja) | データキャリヤを製造する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 |
JP2013208827A (ja) | 貼合方法および装置 | |
TW201114586A (en) | Press and method for conveying work pieces into and out of the press | |
CN214608294U (zh) | 一种贴膜设备 | |
EP4361072A1 (en) | Roll changing device | |
JP7330866B2 (ja) | サブガスケット付膜電極接合体の製造装置および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207 Address after: 21412 North Hubin Road,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Jiangsu hydrogen guid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No.20 Xinxi Road, national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