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3489856B - 图像读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读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89856B
CN113489856B CN202110553055.5A CN202110553055A CN113489856B CN 113489856 B CN113489856 B CN 113489856B CN 202110553055 A CN202110553055 A CN 202110553055A CN 113489856 B CN113489856 B CN 1134898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dge
image
section
image reading
straight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5305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89856A (zh
Inventor
南贵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08861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51060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08861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47441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08861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47441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08861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1184518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08861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51060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34898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898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898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898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729Detection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684Object of the detection
    • H04N1/00687Presence or absence
    • H04N1/00692Abs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742Detection methods
    • H04N1/00748Detecting edges, e.g. of a stationary she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795Reading arrangements
    • H04N1/0079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or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 H04N1/00801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or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according to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ig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1Image read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mage Analysis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图像读取装置(1)具备:图像读取部(11),用于执行原稿的图像读取而生成读取图像;边缘形状检测部(23),用于将读取图像或对读取图像执行规定的图像处理而得到的图像作为对象图像,检测对象图像内的原稿图像的前端边缘以及后端边缘中的至少一方的边缘形状;缺损判定部(24),用于基于检测出的边缘形状,判定是否发生了原稿图像的缺损。由此,能够得到适当地检测原稿图像的缺损的图像读取装置。

Description

图像读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读取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的第一票据读取装置提取读取图像内的票据部分的周围的全部的边缘来确定票据部分的外形,基于所确定的外形,判定是否发生票据的纸折。
一般的第二图像读取装置在某边缘中,确定关于多个边缘点的斜率的方差,基于所确定的斜率的方差,判定多个边缘点的直进性。上述其他图像读取装置将两个边缘点的上下距离除以左右距离而得到的值作为斜率,通过最小二乘法确定斜率的方差。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第一票据读取装置中,由于提取读取图像内的票据部分的周围的全部的边缘来确定外形,因此在逐个像素地提取边缘的情况下,有可能计算量变大、处理时间变长,在离散地提取边缘位置的情况下,有可能外形被错误地确定而无法准确地检测出纸折。另外,在上述的第二图像读取装置中,需要对所有的多个边缘点计算斜率和方差,因此计算量增大,处理时间可能变长。
另外,通常,利用读取图像中的、图像读取时在原稿的边缘产生的影子与原稿的浓度差来检测上述那样的边缘。因此,在原稿的输送方向上,在图像读取时照射光的光源配置在比图像读取位置更靠上游侧的情况下,关于原稿的前端边缘,容易产生影子,但关于原稿的后端边缘,难以产生影子。另外,在原稿的输送方向上,在图像读取时照射光的光源配置在比图像读取位置更靠下游侧的情况下,关于原稿的后端边缘,容易产生影子,但关于原稿的前端边缘,难以产生影子。因此,在对前端边缘以及后端边缘双方进行图像缺损的检查的情况下,有可能无法适当地检测出在读取图像中难以产生影子的边缘。
因此,在利用原稿的前端边缘以及后端边缘双方来检测原稿图像的缺损(由原稿的纸折或缺损引起的原稿图像的缺损)的情况下,有可能无法适当地检测出原稿图像的缺损。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得到适当地检测原稿图像的缺损的图像读取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具备:图像读取部,用于执行原稿的图像读取而生成读取图像;边缘形状检测部,用于将读取图像或对读取图像执行规定的图像处理而得到的图像作为对象图像,检测对象图像内的原稿图像的前端边缘以及后端边缘中的至少一方的边缘形状;缺损判定部,用于基于检测出的边缘形状,判定是否发生了原稿图像的缺损。
根据本发明,能够得到适当地检测原稿图像的缺损的图像读取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用于对非端部区间进行说明的图。
图3是用于对与非端部区间的边缘对应的近似直线进行说明的图。
图4是用于对与部分短区间对应的划分形状进行说明的图。
图5是用于对缺损面积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用于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7是用于对图6中的检查处理(步骤S13、S16)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图像读取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1的结构的框图。图1所示的图像读取装置1是具有图像读取功能的复合机、复印机或扫描仪等。图像读取装置1具备图像读取部11、打印装置12、传真装置13、通信装置14、操作面板15、控制器16以及存储装置17等。
图像读取部11是从载置在稿台玻璃上的原稿或由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供给的原稿光学地读取原稿图像,并生成该原稿图像的图像数据的内部装置。
打印装置12是打印原稿图像等的内部装置。传真装置13是将由图像读取部11生成的图像数据等变换为传真信号来发送该传真信号,并且接收传真信号来生成图像数据的内部装置。通信装置14是网络接口等,是与终端装置或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的内部装置。
操作面板15配置在图像读取装置1的框体上表面侧。操作面板15是具有对用户显示操作画面的显示装置15A以及接受用户操作的输入装置15B的内部装置。显示装置15A是液晶显示器等。输入装置15B是硬键或与显示装置15A一起实现软键的触摸面板等。
控制器16具备具有CPU(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RO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等的计算机以及ASIC(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等。控制器16作为各种处理部发挥作用。即,控制器16将存储在ROM或存储装置17中的程序加载到RAM中并由CPU执行,通过软件作为各种处理部进行动作,或者在ASIC等中通过硬件作为各种处理部进行动作。存储装置17是闪速存储器等非易失性存储装置。存储装置17存储数据以及程序。
在此,控制器16作为控制部21、对象图像取得部22、边缘形状检测部23以及缺损判定部24发挥作用。
控制部21接受基于对操作面板15的用户操作的作业请求、以及通过通信装置14从主机装置等发送的作业请求(扫描作业、复印作业或传真发送作业等请求),使用内部装置执行由作业请求指定的作业。
另外,在执行扫描作业、复印作业或传真发送作业等伴随原稿的图像读取的作业的情况下,控制部21从图像读取部11取得读取图像的图像数据并保存在RAM或存储装置17中,并且使用对象图像取得部22、边缘形状检测部23以及缺损判定部24,判定是否发生了由原稿的纸折或缺损引起的原稿图像的缺损。在发生了原稿图像的缺损的情况下,控制部21使显示装置15A显示用于向用户通知该意思的消息。另外,在由自动原稿输送装置连续地进行多页原稿的图像读取的情况下,在检测到发生了原稿图像的缺损的页时,控制部21可以使图像读取部11在该页中断原稿的图像读取,也可以在显示装置15A上显示表示该页的消息,同时使图像读取部11继续原稿的图像读取。
对象图像取得部22取得应发现原稿图像的缺损的对象图像。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象图像取得部22将对通过由图像读取部11进行的原稿的图像读取而生成的读取图像执行规定的图像处理而得到的图像作为对象图像。另外,读取图像是通过图像读取部11读取包含原稿的规定尺寸的区域的图像而生成的图像。
具体而言,对象图像取得部22对读取图像进行缩小处理(分辨率变换)、向灰度图像的变换处理、边缘强调处理以及膨胀收缩处理。另外,对象图像取得部22在读取图像包含亮度数据的情况下(例如读取图像为灰度图像的情况等),省略向灰度图像的变换处理。对象图像取得部22作为边缘强调处理,对通过缩小处理从读取图像得到的缩小图像,进行根据与空间上邻接的像素的亮度差是否比规定阈值大来对各像素的像素值进行二值化的处理,由此生成边缘图像。对象图像取得部22作为膨胀收缩处理,通过在对边缘图像进行膨胀处理之后进行收缩处理,抑制边缘的不适当的中断。在此,对象图像取得部22将通过对边缘图像进行膨胀收缩处理而得到的二值图像作为对象图像。
另外,对象图像取得部22也可以不对通过原稿的图像读取而生成的读取图像执行规定的图像处理,而将该读取图像直接作为对象图像。
边缘形状检测部23检测对象图像内的原稿图像的前端边缘以及后端边缘中的至少一方(即,沿着主扫描方向延伸的边缘)的边缘形状。
图2是用于对对象图像中的非端部区间进行说明的图。图3是用于对与非端部区间的边缘对应的近似直线进行说明的图。
边缘形状检测部23例如如图2所示,在从对象图像的全宽W(主扫描方向(X)的宽度)中除去了对象图像中的两侧的规定宽度dW的端部的非端部区间VW中,检测对象图像内的原稿图像的前端边缘以及后端边缘中的至少一方的边缘形状。具体而言,边缘形状检测部23确定与除去了对象图像中的两侧的规定宽度dW的端部的非端部区间VW的边缘对应的近似直线,判定是否以规定阈值以上的正解率得到所确定的近似直线。边缘形状检测部23在以规定阈值以上的正解率得到确定的近似直线的情况下,不对非端部区间VW的边缘进行后述的划分形状搜索处理,在无法以规定阈值以上的正解率得到确定的近似直线的情况下,对非端部区间VW的边缘进行后述的划分形状搜索处理。
边缘形状检测部23在非端部区间VW中沿着主扫描方向以规定间隔对多个边缘点进行采样,基于该多个边缘点的坐标值通过最小二乘法导出近似直线(以下的近似直线也以同样方式被导出)。
在此,在对象图像取得部22将通过对边缘图像进行膨胀收缩处理而得到的二值图像作为对象图像的情况下,边缘形状检测部23将边缘点设为在二值图像的二值中具有表示边缘位置的值的边缘像素,对于前端边缘,设为从对象图像的上端搜索而最初检测出的边缘像素,对于后端边缘,设为从对象图像的下端搜索而最初检测出的边缘像素。
另外,在对象图像取得部22未将对象图像二值化,将具有与读取图像相同的多灰度的图像作为对象图像的情况下,边缘形状检测部23将边缘点设为在副扫描方向(Y)上与邻接的像素的亮度差为规定阈值以上的边缘像素,对于前端边缘,设为从对象图像的上端搜索而最初检测出的边缘像素,对于后端边缘,设为从对象图像的下端搜索而最初检测出的边缘像素。
另外,边缘形状检测部23按照下式,将上述的规定宽度dW与原稿的图像读取时的斜行中的规定的最大斜行角度θ对应地设定为常数。
dW=H×sin(θ)
在此,H是原稿图像的高度,基于图像读取对象的原稿的尺寸预先确定。
另外,边缘形状检测部23使用位于距近似直线规定范围(副扫描方向上的规定范围)内的边缘点相对于在特定区间(在此,为非端部区间VW)中采样的边缘点的比例作为上述的正解率(以下的正解率也相同)。
在没有图像缺损情况下,边缘形状检测部23例如如图3所示的边缘点P1~P9那样,对位于直线状的边缘点进行采样较多,因此距近似直线的距离较短,即,距近似直线在规定范围TH内的边缘点较多,正解率变高。另一方面,在存在图像缺损的情况下,边缘形状检测部23例如如图3所示的边缘点P1~P6、Pa、Pb、Pc那样,对未位于直线状的边缘点进行一部分采样,因此与没有图像缺损的情况相比,距近似直线的距离短的边缘点变少,正解率变低。
图4是用于对与部分短区间对应的划分形状进行说明的图。
边缘形状检测部23在设定对象图像的规定方向(在此为主扫描方向)上的最初的部分短区间之后,反复执行导出与部分短区间对应的划分形状的划分形状搜索处理,由此确定边缘形状。
在划分形状搜索处理中,例如如图4所示,边缘形状检测部23确定与当前时刻下设定的部分短区间#i(该情况下,为部分短区间#1)的边缘对应的近似直线#i(该情况下,为近似直线#1),所确定的近似直线#i是对于部分短区间#i的划分形状。边缘形状检测部23还朝向该部分短区间#i的外侧(即,从部分短区间#i的至少一侧朝向对象图像的主扫描方向端部)以规定间隔对边缘点PEi-j进行采样并进行检测,判定从该近似直线#i到边缘点PEi-j的距离dE是否在规定范围TH(副扫描方向上的规定范围)内。边缘形状检测部23在从该近似直线#i到边缘点PEi-j的距离dE超过规定范围TH的情况下,与该边缘点PEi-j的位置对应地设定下一个部分短区间#(i+1)(该情况下,为部分短区间#2)。
用近似直线的一次式(或者,近似直线的数学式以及区间的端点坐标)表示对一个部分短区间得到的划分形状。边缘形状检测部23将该划分形状包含在边缘形状信息中并存储在存储装置17或控制器16的RAM中。
在图4所示的情况下,边缘形状检测部23朝向部分短区间#1(最初的部分短区间)的一方的外侧(主扫描方向的正方向)对边缘点PE1-j进行采样,从与部分短区间#1对应的近似直线#1到边缘点PE1-7的距离dE在规定范围TH外,因此从边缘点PE1-7的位置设定规定宽度的部分短区间#2。边缘形状检测部23导出与部分短区间#2对应的近似直线#2,朝向同一方向对边缘点PE2-j进行采样并进行检测。当采样的位置成为侧端边缘的位置而无法检测边缘点时,边缘形状检测部23结束对于该方向(一方的外侧方向)的划分形状(近似直线)的搜索。同样地,边缘形状检测部23对于部分短区间#1(最初的部分短区间)的另一外侧(主扫描方向的负方向),也进行划分形状(近似直线)的搜索。边缘形状检测部23将在向两个方向的搜索中检测出的多个划分形状(近似直线)例如作为构成前端边缘的边缘形状的多个划分形状(近似直线)而包含在边缘形状信息中。
另外,边缘形状检测部23将上述的部分短区间设定为与原稿的上边或下边的十分之一左右的宽度对应的区间。该情况下,边缘形状检测部23将上述的最初的部分短区间#1在此设定为约2cm的区间,将上述的下一个部分短区间#i(i>1)设定为比最初的部分短区间短,在此设定为约1.5cm的区间。
在设定上述的最初的部分短区间时,边缘形状检测部23首先选择对象图像的规定方向(在此,为主扫描方向)上的规定区间作为最初的部分短区间的候补,判定是否以规定阈值以上的正解率得到与该规定区间的边缘对应的近似直线。边缘形状检测部23在以规定阈值以上的正解率得到与该规定区间的边缘对应的近似直线的情况下,将该规定区间设定为最初的部分短区间。边缘形状检测部23在无法以规定阈值以上的正解率得到与该规定区间的边缘对应的近似直线的情况下,选择与该规定区间不同的其他区间,在以规定阈值以上的正解率得到与该其他区间的边缘对应的近似直线的情况下,将该其他区间设定为最初的部分短区间。边缘形状检测部23使用位于距近似直线规定范围(副扫描方向上的规定范围)内的边缘点相对于在规定区间中采样的边缘点的比例作为上述正解率。
即,边缘形状检测部23搜索以规定阈值以上的正解率得到近似直线的区间(具有与部分短区间相同的宽度的区间)。在此,边缘形状检测部23首先在对象图像中选择主扫描方向的中央的区间作为最初的区间(上述的规定区间)。在该最初的区间中无法得到上述那样的近似直线的情况下,边缘形状检测部23选择与该最初的区间的、右以及左中的一方邻接的区间(上述的不同区间)。在该区间中无法得到上述那样的近似直线的情况下,边缘形状检测部23选择与最初的区间的、右以及左中的另一方邻接的区间(上述的不同区间)。
另外,划分形状搜索处理中的规定范围可以与导出正解率时使用的规定范围相同,也可以不同。
缺损判定部24基于检测出的边缘形状,判定是否发生了原稿图像的缺损。具体而言,缺损判定部24基于检测出的边缘形状来确定缺损面积,基于缺损面积,判定原稿图像中是否发生了缺损。
图5是用于对缺损面积进行说明的图。在此,例如如图5所示,缺损判定部24确定夹在对象图像的规定方向上的确定的部分短区间的边缘的近似直线(在此,是与最初的部分短区间#1对应的近似直线#1)和由边缘形状确定的边缘之间的一个或多个区域的面积,作为缺损面积。
例如,如图5所示,在由边缘形状检测部23检测出三个近似直线#1、#2、#3的情况下,缺损判定部24首先分别导出关于最初的部分短区间的近似直线#1和邻接的部分短区间的近似直线#2、#3的交点C1、C2的坐标值。在图5中,在近似直线#2、#3的外侧没有近似直线,但在近似直线#2、#3的外侧有近似直线的情况下,缺损判定部24依次导出近似直线的交点的坐标值。另一方面,对于与侧端边缘或非端部区间的端点连接的划分形状的近似直线#2、#3,缺损判定部24分别导出划分形状的近似直线#2、#3与侧端边缘或非端部区间的端点的交点Ce1、Ce2的坐标值。缺损判定部24基于这样得到的交点C1、C2、……、Ce1、Ce2和近似直线#1,在此确定两个缺损区域的形状,导出两个缺损区域的面积A1、A2。
缺损判定部24导出缺损区域的面积A1、A2的总和,作为上述的缺损面积。
缺损判定部24在对于前端边缘或后端边缘无法以规定阈值以上的正解率得到与非端部区间VW的边缘对应的近似直线的情况下,基于通过对于该边缘进行的划分形状搜索处理检测出的边缘形状,判定原稿图像中是否发生了缺损。
缺损判定部24在对于前端边缘及后端边缘双方以规定阈值以上的正解率得到与非端部区间VW的边缘对应的近似直线的情况下,在前端边缘的近似直线与后端边缘的近似直线大致平行时,判定为原稿图像中未发生缺损。缺损判定部24在前端边缘的近似直线与后端边缘的近似直线不大致平行时,判定为原稿图像中发生了缺损。
接下来,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图6是用于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图7是用于对图6中的检查处理(步骤S13、S16)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控制部21当接收到伴随着图像读取的作业的作业请求时,首先使图像读取部11执行原稿的图像读取,从图像读取部11取得读取图像的图像数据并保存,并且使对象图像取得部22、边缘形状检测部23以及缺损判定部24如以下那样执行检查处理等。
对象图像取得部22对读取图像执行规定的图像处理(上述的缩小处理等)而生成对象图像(步骤S11)。
控制部21选择原稿的上边(前端边缘)作为检查对象(步骤S12),使对象图像取得部22、边缘形状检测部23以及缺损判定部24执行对于前端边缘的检查处理(步骤S13)。
控制部21基于对于上边(前端边缘)的检查处理(步骤S13)的检查结果,判定在上边(前端边缘)是否检测出图像缺损(步骤S14)。
在控制部21判定为在上边(前端边缘)没有检测到图像缺损的情况下(在步骤S14中为否),控制部21选择原稿的下边(后端边缘)作为检查对象(步骤S15),使对象图像取得部22、边缘形状检测部23以及缺损判定部24执行对于后端边缘的检查处理(步骤S16)。
控制部21基于对于下边(后端边缘)的检查处理(步骤S16)的检查结果,判定在下边(后端边缘)是否检测出图像缺损(步骤S17)。
在控制部21判定为在下边(后端边缘)没有检测到图像缺损的情况下(在步骤S17中为否),缺损判定部24参照前端边缘的边缘形状(近似直线)和后端边缘的边缘形状(近似直线),判定两者是否大致平行(步骤S18)。在此,如果两者间的角度小于规定阈值,则缺损判定部24判定为两者大致平行。如果两者间的角度为规定阈值以上,则缺损判定部24判定为两者不大致平行。
另外,在边缘形状由多个划分形状(即,多个近似直线)确定的情况下,缺损判定部24例如使用多个划分形状中的最长的划分形状的近似直线或位于对象图像的中央的划分形状的近似直线,导出前端边缘的近似直线的倾斜角与后端边缘近似直线的倾斜角的差分,基于该差分,判定两者是否大致平行。
在此,在缺损判定部24判定为两者大致平行的情况下(在步骤S18中为是),控制部21判定为在该对象图像中未发生图像缺损(步骤S19)。
另一方面,在控制部21判定为在上边(前端边缘)或下边(后端边缘)检测到图像缺损的情况下(在步骤S14或步骤S17中为是),或者在缺损判定部24判定为前端边缘的边缘形状以及后端边缘的边缘形状不大致平行的情况下(在步骤S18中为否),控制部21判定为在该对象图像中发生了图像缺损(步骤S20)。
在此,参照图7,对步骤S13以及步骤S16的检查处理进行说明。
边缘形状检测部23对于检查对象的边缘(前端边缘或后端边缘),设定非端部区间VW(步骤S41),在非端部区间VW中以规定间隔对边缘点进行采样。边缘形状检测部23基于边缘点的坐标值导出近似直线(步骤S42),判定非端部区间VW中的正解率是否为规定阈值以上(步骤S43)。另外,边缘形状检测部23将上述规定间隔设定得比划分形状搜索处理中的边缘点的间隔宽。
在判定为正解率为规定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在步骤S43中为是),边缘形状检测部23将包含该近似直线作为一个划分形状的边缘形状信息存储在存储装置17或上述RAM中(步骤S44),缺损判定部24判定在该检查对象的边缘中未检测出图像缺损(步骤S45),结束检查处理。
另一方面,在判定为正解率小于规定阈值的情况下(在步骤S43中为否),边缘形状检测部23进行部分短区间设定处理,尝试最初的部分短区间的设定(步骤S46)。
具体而言,在部分短区间设定处理中,如上所述,边缘形状检测部23设定成为部分短区间的候补的区间,在所设定的区间中对多个边缘点进行采样,导出基于该多个边缘点的近似直线。边缘形状检测部23将得到正解率为规定阈值以上的近似直线的区间设定为最初的部分短区间。另一方面,在尽管设定了规定次数候补区间并搜索了最初的部分短区间,但未能发现得到正解率为规定阈值以上的近似直线的区间的情况下,边缘形状检测部23不设定最初的部分短区间,结束部分短区间设定处理。
缺损判定部24在部分短区间设定处理中,判定是否设定了最初的部分短区间(步骤S47)。缺损判定部24在未设定最初的部分短区间的情况下(在步骤S47中为否),判定为对该检查对象的边缘检测出图像缺损(步骤S48),结束检查处理。
另一方面,在设定了最初的部分短区间的情况下(在步骤S47中为是),边缘形状检测部23将关于最初的部分短区间的近似直线(在此,是在部分短区间设定处理(步骤S46)中对于该最初的部分短区间确定的近似直线)作为一个划分形状追加到该检查对象的边缘的边缘形状信息中(步骤S49)。
接下来,边缘形状检测部23判定该划分形状是否连续有其他划分形状(步骤S50)。
具体而言,边缘形状检测部23从部分短区间的端点开始以规定间隔对边缘点进行采样,直到边缘点不再被采样、或者出现距近似直线的距离在规定范围TH外的边缘点(以下,称为范围外边缘点)为止。边缘形状检测部23在出现了距近似直线的距离在规定范围TH外的边缘点的情况下,判定为该划分形状连续有其他划分形状。边缘形状检测部23在未出现距近似直线的距离在规定范围外的边缘点、边缘点不再被采样的情况下(即,在此,是直到非端部区间的端点为止的所有边缘点都位于距近似直线在规定范围内的距离的情况下),判定为该划分形状没有其他划分形状连续。
在判定为该划分形状连续有其他划分形状的情况下(在步骤S50中为是),边缘形状检测部23基于检测出的范围外边缘点,尝试下一个部分短区间(距该范围外边缘点规定宽度的区间)的设定(步骤S51)。
具体而言,边缘形状检测部23将距该范围外边缘点规定宽度的区间作为下一个部分短区间的候补,与部分短区间设定处理(步骤S46)同样,导出关于该候补区间的近似直线,导出正解率,如果该正解率为规定阈值以上,则将该候补区间设定为下一个部分短区间,如果该正解率小于规定阈值,则不设定下一个部分短区间。
边缘形状检测部23判定是否设定了下一个部分短区间(步骤S52),在设定了下一个部分短区间的情况下(在步骤S52中为是),对设定的该下一个部分短区间执行步骤S49以后的处理。另一方面,在未设定下一个部分短区间的情况下(在步骤S52中为否),缺损判定部24判定为对该检查对象的边缘检测出图像缺损(步骤S48),结束检查处理。
这样,边缘形状检测部23执行划分形状搜索处理,直到不再连续其他划分形状为止,确定边缘形状。
在边缘形状检测部23判定为当前时刻的划分形状没有其他划分形状连续的情况下(在步骤S50中为否),缺损判定部24基于所确定的边缘形状,判定上述的缺损面积是否为规定阈值以上(步骤S53)。在缺损面积为规定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在步骤S53中为是),缺损判定部24判定为检测出图像缺损(步骤S48),结束检查处理。另一方面,在缺损面积小于规定阈值的情况下(在步骤S53中为否),缺损判定部24判定为未检测出图像缺损(步骤S45),结束检查处理。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边缘形状检测部23检测对象图像内的原稿图像的前端边缘以及后端边缘中的至少一方的边缘形状。缺损判定部24基于检测出的边缘形状,判定是否发生了原稿图像的缺损。边缘形状检测部23在设定对象图像的规定方向上的最初的部分短区间之后,反复执行导出与部分短区间对应的划分形状的划分形状搜索处理,由此确定边缘形状。边缘形状检测部23在划分形状搜索处理中,确定与部分短区间的边缘对应的近似直线,将所确定的近似直线作为划分形状。边缘形状检测部23从部分短区间的至少一侧朝向该规定方向端部以规定间隔检测边缘点,在从近似直线到边缘点的距离在规定范围外的情况下,与该边缘点对应地设定下一个部分短区间。
由此,由于采样比较少的边缘点即可,因此能够以比较少的计算量适当地检测原稿图像的缺损。
另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边缘形状检测部23在除去了对象图像中的两侧的规定宽度dW的端部的非端部区间VW中,检测对象图像内的原稿图像的前端边缘以及后端边缘中的至少一方的边缘形状。在此,边缘形状检测部23与原稿的图像读取时的斜行中的规定的最大斜行角度对应地设定规定宽度dW。
由此,由于采样比较少的边缘点即可,并且能够抑制因图像读取时的原稿的斜行而导致侧端边缘错误地被采样为边缘点的情况,因此能够以比较少的计算量适当地检测原稿图像的缺损。
另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在设定最初的部分短区间时,边缘形状检测部23选择对象图像的规定方向上的规定区间作为最初的部分短区间的候补,判定是否以规定阈值以上的正解率得到与规定区间的边缘对应的近似直线。边缘形状检测部23在以规定阈值以上的正解率得到与规定区间的边缘对应的近似直线的情况下,将该规定区间设定为最初的部分短区间。边缘形状检测部23在无法以规定阈值以上的正解率得到与规定区间的边缘对应的近似直线的情况下,选择与该规定区间不同的其他区间,在以规定阈值以上的正解率得到与该其他区间的边缘对应的近似直线的情况下,将该其他区间设定为最初的部分短区间。
由此,容易取得最初的部分短区间,通过划分形状搜索处理进行比较少的边缘点的采样即可,因此能够以比较少的计算量适当地检测原稿图像的缺损。
另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缺损判定部24基于检测出的边缘形状来确定缺损面积,基于该缺损面积,判定原稿图像中是否发生了缺损。在此,缺损判定部24确定夹在对象图像的规定方向上的确定的部分短区间的边缘的近似直线和由边缘形状确定的边缘之间的区域的面积,作为缺损面积。
由此,即使边缘形状复杂,也能够以比较少的计算量从边缘形状信息中适当地检测原稿图像的缺损。
(第二实施方式)
图8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图像读取部11的图。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图像读取部11例如如图8所示,具备执行原稿的正面的图像读取的第一图像读取部11A和执行原稿的背面的图像读取的第二图像读取部11B。第一图像读取部11A以及第二图像读取部11B配置为能够通过一次原稿输送进行双面扫描。控制部21在接受到双面扫描作业的作业请求的情况下,使图像读取部11执行原稿的双面扫描。
第一图像读取部11A具备光源41A和检测由光源41A照射到图像读取位置的光的反射光的光学系统42A。第二图像读取部11B具备光源41B和检测由光源41B照射到图像读取位置的光的反射光的光学系统42B。另外,光学系统42A、42B包括透镜等导光部件、以及检测经由导光部件入射的反射光的成像传感器等。
第一图像读取部11A以及第二图像读取部11B中的一方(在此,为第一图像读取部11A)在原稿的输送方向上的比图像读取位置更靠上游侧具备光源41A。第一图像读取部11A以及第二图像读取部11B中的另一方(在此,为第二图像读取部11B)在原稿的输送方向上的比图像读取位置更靠下游侧具备光源41B。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象图像取得部22对于基于第一图像读取部11A的原稿的正面的读取图像,与上述的对象图像同样地取得第一对象图像,对于基于第二图像读取部11B的原稿的背面的读取图像,与上述的对象图像同样地取得第二对象图像。
边缘形状检测部23检测对象图像内的原稿图像的前端边缘以及后端边缘双方的边缘形状。即,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边缘形状检测部23检测第一对象图像内的原稿图像的前端边缘以及后端边缘中的一方的边缘形状(在此,为容易由第一图像读取部11A产生影子的前端边缘的边缘形状),检测第二对象图像内的原稿图像的前端边缘以及后端边缘中的另一方的边缘形状(在此,为容易由第二图像读取部11B产生影子的后端边缘的边缘形状)。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控制部21即使在接受了单面扫描作业的作业请求的情况下,也使图像读取部11执行原稿的正面以及背面双方的图像读取,使对象图像取得部22、边缘形状检测部23以及缺损判定部24进行前端边缘以及后端边缘双方的图像缺损的检查。
另外,关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其他结构以及动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如上所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图像读取部11具备执行原稿的正面的图像读取的第一图像读取部11A和执行原稿的背面的图像读取的第二图像读取部11B。第一图像读取部11A以及第二图像读取部11B中的一方在原稿的输送方向上的比图像读取位置更靠上游侧具备光源,另一方在原稿输送方向上的比图像读取位置更靠下游侧具备光源。边缘形状检测部23检测关于正面的第一对象图像内的原稿图像的前端边缘以及后端边缘中的一方的边缘形状,检测关于背面的第二对象图像内的原稿图像的前端边缘以及后端边缘中的另一方的边缘形状。
由此,前端边缘以及后端边缘均在第一对象图像以及第二对象图像中的任一个中明确地出现,容易被适当地检测,因此能够适当地检测原稿图像的缺损。
另外,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各种变更以及修正是显而易见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题的主旨以及范围的情况下,且在不削弱所期望的优点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这样的变更以及修改。即,这样的变更以及修正包含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例如能够应用于图像读取装置。

Claims (9)

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图像读取部,用于执行原稿的图像读取而生成读取图像;
边缘形状检测部,用于将所述读取图像或对所述读取图像执行规定的图像处理而得到的图像作为对象图像,检测所述对象图像内的原稿图像的前端边缘以及后端边缘中的至少一方的边缘形状;
缺损判定部,用于基于检测出的所述边缘形状,判定是否发生了所述原稿图像的缺损,
所述边缘形状检测部设定所述对象图像的规定方向上的部分短区间,确定与所述部分短区间的边缘对应的近似直线,反复执行将所述近似直线作为划分形状导出的划分形状搜索处理,由此确定所述边缘形状,
所述边缘形状检测部在所述划分形状搜索处理中,从所述部分短区间的至少一侧朝向所述对象图像的所述规定方向端部以规定间隔检测边缘点,在从所述近似直线到所述边缘点的距离在规定范围外的情况下,与该边缘点对应地设定下一个部分短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边缘形状检测部,
确定与除去了所述对象图像中的两侧的规定宽度的端部的非端部区间的边缘对应的近似直线,
在以规定阈值以上的正解率得到与所述非端部区间的边缘对应的近似直线的情况下,不对所述非端部区间的边缘进行所述划分形状搜索处理,
在无法以所述规定阈值以上的正解率得到与所述非端部区间的边缘对应的近似直线的情况下,对所述非端部区间的边缘进行所述划分形状搜索处理,
所述缺损判定部在对于所述前端边缘以及所述后端边缘中的一方的边缘无法以所述规定阈值以上的正解率得到与所述非端部区间的边缘对应的近似直线的情况下,基于对该一方的边缘进行的所述划分形状搜索处理所检测出的所述边缘形状,判定所述原稿图像中是否发生了缺损,
所述边缘形状检测部使用位于距所述近似直线规定范围内的边缘点相对于在所述非端部区间中采样的边缘点的比例作为所述正解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缺损判定部在对于所述前端边缘以及所述后端边缘双方以所述规定阈值以上的正解率得到与所述非端部区间的边缘对应的近似直线的情况下,在所述前端边缘的所述近似直线与所述后端边缘的所述近似直线之间的角度小于规定阈值时,判定为所述原稿图像中未发生缺损,在所述前端边缘的所述近似直线与所述后端边缘的所述近似直线之间的角度为规定阈值以上时,判定为所述原稿图像中发生了缺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边缘形状检测部在所述划分形状搜索处理中未出现距所述近似直线的距离在所述规定范围外的所述边缘点而结束了所述边缘点的检测的情况下,结束所述下一个部分短区间的设定。
5.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图像读取部,用于执行原稿的图像读取而生成读取图像;
边缘形状检测部,用于将所述读取图像或对所述读取图像执行规定的图像处理而得到的图像作为对象图像,检测所述对象图像内的原稿图像的前端边缘以及后端边缘中的至少一方的边缘形状;
缺损判定部,用于基于检测出的所述边缘形状,判定是否发生了所述原稿图像的缺损,
所述边缘形状检测部设定所述对象图像的规定方向上的部分短区间,反复执行导出与所述部分短区间对应的划分形状的划分形状搜索处理,由此确定边缘形状,
所述边缘形状检测部,
选择所述对象图像的规定方向上的规定区间作为所述部分短区间的候补,
在以规定阈值以上的正解率得到与所述规定区间的边缘对应的近似直线的情况下,将所述规定区间设为所述部分短区间,
在无法以所述规定阈值以上的正解率得到与所述规定区间的边缘对应的近似直线的情况下,选择与所述规定区间不同的其他区间作为所述部分短区间的候补,
在以所述规定阈值以上的正解率得到与所述其他区间的边缘对应的近似直线的情况下,将所述其他区间设为所述部分短区间,
所述边缘形状检测部使用位于距所述近似直线规定范围内的边缘点相对于在所述规定区间中采样的边缘点的比例作为所述正解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边缘形状检测部在尽管设定了规定次数所述部分短区间的候补,但无法检测出得到正解率为所述规定阈值以上的近似直线的区间的情况下,不设定所述部分短区间,
所述缺损判定部在未设定所述部分短区间的情况下,判定为所述原稿图像中发生了缺损。
7.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图像读取部,用于执行原稿的图像读取而生成读取图像;
边缘形状检测部,用于将所述读取图像或对所述读取图像执行规定的图像处理而得到的图像作为对象图像,检测所述对象图像内的原稿图像的前端边缘以及后端边缘中的至少一方的边缘形状;
缺损判定部,用于基于检测出的所述边缘形状,判定是否发生了所述原稿图像的缺损,
所述缺损判定部,
将夹在所述对象图像的规定方向上的确定的部分短区间的边缘的近似直线和由检测出的所述边缘形状确定的边缘之间的区域的面积确定为缺损面积,
在所述缺损面积为规定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所述原稿图像中发生了缺损,在所述缺损面积小于规定阈值的情况下,判定为所述原稿图像中未发生缺损。
8.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图像读取部,用于执行原稿的图像读取而生成读取图像;
边缘形状检测部,用于将所述读取图像或对所述读取图像执行规定的图像处理而得到的图像作为对象图像,检测所述对象图像内的原稿图像的前端边缘以及后端边缘中的至少一方的边缘形状;
缺损判定部,用于基于检测出的所述边缘形状,判定是否发生了所述原稿图像的缺损,
所述图像读取部具备执行所述原稿的正面的图像读取的第一图像读取部和执行所述原稿的背面的图像读取的第二图像读取部,
所述第一图像读取部以及所述第二图像读取部中的一方在所述原稿的输送方向上的比图像读取位置更靠上游侧具备光源,
所述第一图像读取部以及所述第二图像读取部中的另一方在所述原稿的输送方向上的比图像读取位置更靠下游侧具备光源,
所述边缘形状检测部将所述正面的读取图像或对所述正面的读取图像执行规定的图像处理而得到的图像作为第一对象图像,检测所述第一对象图像内的原稿图像的前端边缘以及后端边缘中的一方的边缘形状,将所述背面的读取图像或对所述背面的读取图像执行规定的图像处理而得到的图像作为第二对象图像,检测所述第二对象图像内的原稿图像的前端边缘以及后端边缘中的另一方的边缘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控制部,用于接受作业请求,与所述作业请求对应地控制所述图像读取部的动作,
所述控制部即使在接受到单面扫描作业的作业请求的情况下,也使所述图像读取部执行所述原稿的正面以及背面双方的图像读取。
CN202110553055.5A 2020-05-21 2021-05-20 图像读取装置 Active CN1134898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0)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88616A JP7510602B2 (ja) 2020-05-21 2020-05-21 画像読取装置
JP2020088615A JP7474410B2 (ja) 2020-05-21 2020-05-21 画像読取装置
JP2020088617A JP7474411B2 (ja) 2020-05-21 2020-05-21 画像読取装置
JP2020-088615 2020-05-21
JP2020-088617 2020-05-21
JP2020-088619 2020-05-21
JP2020-088618 2020-05-21
JP2020088619A JP2021184518A (ja) 2020-05-21 2020-05-21 画像読取装置
JP2020-088616 2020-05-21
JP2020088618A JP7510603B2 (ja) 2020-05-21 2020-05-21 画像読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89856A CN113489856A (zh) 2021-10-08
CN113489856B true CN113489856B (zh) 2023-05-09

Family

ID=77933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53055.5A Active CN113489856B (zh) 2020-05-21 2021-05-20 图像读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399108B2 (zh)
CN (1) CN1134898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061875A (ja) * 2020-10-07 2022-04-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79026A (zh) * 2011-09-08 2013-05-01 株式会社Pfu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以及图像处理系统
JP2019068260A (ja) * 2017-09-29 2019-04-2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86053B2 (ja) * 1995-06-26 1997-12-08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外観検査による欠陥検査方法
JP4626982B2 (ja) * 2005-02-10 2011-02-09 セントラル硝子株式会社 ガラス板の端面の欠陥検出装置および検出方法
JP2008094053A (ja) * 2006-10-16 2008-04-24 Sony Corp 印刷装置、印刷結果判定方法、プログラム、印刷システム
JP2010204906A (ja) 2009-03-03 2010-09-16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帳票読取装置および帳票読取方法
JP5173997B2 (ja) * 2009-12-15 2013-04-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543872B2 (ja) * 2010-07-27 2014-07-09 株式会社東芝 パターン検査方法およびパターン検査装置
JP5951367B2 (ja) * 2012-01-17 2016-07-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画像処理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6179436B2 (ja) * 2014-03-28 2017-08-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6330506B2 (ja) * 2014-06-18 2018-05-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6459384B2 (ja) 2014-10-23 2019-01-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読取画像の補正方法
JP6541502B2 (ja) * 2015-08-10 2019-07-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読取方法
JP6648455B2 (ja) * 2015-09-16 2020-02-1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26755A (ja) * 2016-08-12 2018-02-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読取方法
JP7196698B2 (ja) * 2019-03-11 2022-12-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7104650B2 (ja) * 2019-03-20 2022-07-21 株式会社Pfu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処理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US11190658B2 (en) * 2019-11-15 2021-11-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JP7338432B2 (ja) * 2019-11-27 2023-09-0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411404B2 (ja) * 2019-12-19 2024-01-11 株式会社Pfu 媒体搬送装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21130233A (ja) * 2020-02-19 2021-09-0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574005B2 (ja) * 2020-06-29 2024-10-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463231B2 (ja) * 2020-08-25 2024-04-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原稿読取装置、当該原稿読取装置を備える画像出力装置、原稿読取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79026A (zh) * 2011-09-08 2013-05-01 株式会社Pfu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以及图像处理系统
JP2019068260A (ja) * 2017-09-29 2019-04-2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89856A (zh) 2021-10-08
US11399108B2 (en) 2022-07-26
US20210368054A1 (en) 2021-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64729B2 (en) Image skew det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s
US11004194B2 (en) Inspection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nspection method
US6798905B1 (en) Document orientation recognizing device which recognizes orientation of document image
US8427714B2 (en) Image-reading device
JP5934148B2 (ja)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US9554014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and removing a document wrinkle area in a scanned image
KR20110040471A (ko) 화상형성장치 및 그 스큐 보정 방법
US10477052B2 (e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storing program
CN113489856B (zh) 图像读取装置
US9110926B1 (en) Skew detection for vertical text
US9826118B2 (en)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JPWO2017056799A1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510602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7474411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7474410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7510603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US8861040B2 (en) Image-reading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onfigured to determine document edge from plurality of candidate edge points
JP2021184518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9284190A (ja)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および画像読み取りシステム
US11316995B2 (en) Bending detection device an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US20220335738A1 (en)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US20240214499A1 (en)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image reading method
JP2013157968A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2017201755A (ja) 読取装置
JP2023153559A (ja) 読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