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82442B - 报文传输方法、装置、网络节点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报文传输方法、装置、网络节点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382442B CN113382442B CN202010157089.8A CN202010157089A CN113382442B CN 113382442 B CN113382442 B CN 113382442B CN 202010157089 A CN202010157089 A CN 202010157089A CN 113382442 B CN113382442 B CN 11338244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ssage
- rate
- specific queue
- queue
- network n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0076 repl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9800 disodium phosphat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65 m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04W28/22—Negotiating communication rat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2—Traffic shap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50—Queue schedu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31—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 H04W28/0236—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radio quality, e.g. interference, losses or del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报文传输方法、装置、网络节点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第一网络节点接收第一报文;从第一报文中获取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表征所述第一报文具有时延敏感的需求;在获取到所述第一标识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报文设置在特定队列中;所述特定队列至少用于缓存待发送时延敏感报文;利用所述特定队列报文的入速率,确定所述特定队列报文的出速率;基于确定的出速率,对所述特定队列进行整形,以发出所述第一报文;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为网络转发节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互联网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网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报文传输方法、装置、网络节点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在IP网络中,按照尽力而为(BE,Best Effort)的基本思想转发报文,所以就很难保证确定性时延,因此在一些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超高可靠与低时延通信(URLLC,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场景中,无法满足业务确定性的时延需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相关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报文传输方法、装置、网络节点及存储介质。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网络节点,包括:
接收第一报文;
从第一报文中获取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表征所述第一报文具有时延敏感的需求;
在获取到所述第一标识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报文设置在特定队列中;所述特定队列至少用于缓存待发送时延敏感报文;
利用所述特定队列报文的入速率,确定所述特定队列报文的出速率;
基于确定的出速率,对所述特定队列进行整形,发出所述第一报文;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为网络转发节点。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标识表征所述第一报文具有独占发送优先级。
上述方案中,所述从第一报文中获取第一标识,包括:
从所述第一报文中获取段身份标识清单SID list;SID list包含流量工程路径对应的多个SID;
在确定当前SID指示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下一跳网络节点上的特定队列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报文设置在所述特定队列中。
上述方案中,所述从第一报文中获取第一标识,包括:
从所述第一报文中获取前缀SID;
在路由转发表中查找与获取的前缀SID对应的出接口;
在查找到的出接口对应所述特定队列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报文设置在所述特定队列中。
上述方案中,所述利用所述特定队列报文的入速率,确定所述特定队列报文的出速率,包括:
利用所述入速率,并结合队列深度,确定所述特定队列报文的出速率。
上述方案中,所述利用所述入速率,并结合队列深度,确定所述特定队列报文的出速率,包括:
当队列深度小于阈值时,确定所述出速率为第一速率;所述第一速率小于所述入速率,且所述入速率与所述第一速率的差值小于第一值;
或者,
当队列深度等于阈值时,确定所述出速率为第二速率;所述第二速率等于所述入速率。
或者,
当所述入速率为零时,确定所述出速率为第三速率;所述第三速率为预设速率、或为最后记录的出速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包括:
第二网络节点获取第一报文;并确定第一报文对应的业务为时延敏感业务;
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为所述第一报文设置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表征所述第一报文具有时延敏感的需求;
所述第二网络节点将设置有第一标识的第一报文设置在特定的队列中进行整形,之后发出设置有第一标识的第一报文;
第一网络节点接收第一报文,并从接收的第一报文中获取第一标识;
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在获取到第一标识的情况下,将接收的第一报文设置在特定队列中;所述特定队列至少用于缓存待发送时延敏感报文;
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利用所述特定队列报文的入速率,确定所述特定队列报文的出速率;并基于确定的出速率,对所述特定队列进行整形,发出接收的第一报文;其中,
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为网络边缘节点;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为网络转发节点。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报文传输装置,设置在第一网络节点上,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报文;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从第一报文中获取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表征所述第一报文具有时延敏感的需求;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在获取到所述第一标识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报文设置在特定队列中;所述特定队列至少用于缓存待发送时延敏感报文;利用所述特定队列报文的入速率,确定所述特定队列报文的出速率;以及基于确定的出速率,对所述特定队列进行整形,发出所述第一报文;其中,
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为网络转发节点。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节点,包括:第一通信接口及第一处理器;其中,
所述第一通信接口,用于接收第一报文;
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从第一报文中获取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表征所述第一报文具有时延敏感的需求;在获取到所述第一标识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报文设置在特定队列中;所述特定队列至少用于缓存待发送时延敏感报文;以及利用所述特定队列报文的入速率,确定所述特定队列报文的出速率;并基于确定的出速率,对所述特定队列进行整形,并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发出所述第一报文;其中,
所述网络节点为网络转发节点。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节点,包括:第一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第一存储器,
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第一网络节点侧任一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网络节点侧任一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报文传输方法、装置、网络节点及存储介质,第一网络节点接收第一报文;从第一报文中获取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表征所述第一报文具有时延敏感的需求;在获取到所述第一标识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报文设置在特定队列中;所述特定队列至少用于缓存待发送时延敏感报文;利用所述特定队列报文的入速率,确定所述特定队列报文的出速率;基于确定的出速率,对所述特定队列进进行整形,发出所述第一报文;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为网络转发节点,在网络转发节点上,不识别每个低时延业务流,仅仅根据包的特征,整体上识别是低时延需求的流,并将低时延需求的报文设置在特定队列中进行整形,尽量保证特定队列中具有一定的队列深度,而不是采用BE的尽快转发机制,如此,网络转发节点能够保证低时延流量按需有序发送,且网络转发节点的处理尽量减少了网络中报文的微突发带来的丢包和缓存时延,能够满足业务的时延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确定性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IP设备的微突发示意图;
图3为一种IP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4本申请实施例第二网络节点侧的报文传输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a和图5b为本申请实施例邻接SID格式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前缀SID格式示意图;
图7为申请实施例第一网络节点侧的报文传输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8为申请实施例报文传输的方法流程示图;
图9为本申请应用实施例网络转发节点的入接口与出接口对应关系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物理接口与虚拟接口关系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报文传输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另一种报文传输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网络节点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另一种网络节点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再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时延敏感网络(TSN,Time Sensitive Networking)由用于音视频网络的音视频桥接(AVB,Ethernet Audio/Video Bridging)演进而来,是在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定义的一个协议集,主要用于较小的专用网络(需求是10~100μs时延的以太网(Ethernet),典型的如车内的网络(可以理解为设置一个车辆内的多个设备形成的网络)或者工业控制网络),也定义过用于较大的网络,比如,用于前传网络,主要思路是高优先级和包(应文表达为Packet)抢占。
TSN网络的调度机制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1、基于信用值的整形器(CBS,credit based shaper):针对一个队列的调度机制;队列会按照约定的速率得到信用值,信誉值大于或等于0就可以发送数据包,发送数据包时,信用值会降低;该整形器的效果是:对队列的包进行整形,按照约定的速率逐个发出(也被称为pacing);整形后,在发送端口一般这种流量会跟BE流量并存,且这种流量需要一个较高的优先级,来保证不受BE流量的干扰,以保持前面队列整形的效果;
2、时间敏感队列(TSQ,Time Sensitive queues):采用门控机制,设备上所有的队列(queue)使用一个循环调度机制(依据一个以ns为粒度的门控表格,控制队列的打开关闭),设备间的同步依赖于精确时间协议(PTP),通过路径上各个设备协同,精确的打开关闭门控,支持TSN流量的最快转发;
3、传输抢占机制(Transmission preemption):包抢占策略,支持高优先级包打断正在发送的低优先级包;
4、入口调度和循环队列转发(CQF,Input scheduling and Cyclic Queuing andForwarding)机制:在入口正确的时间窗到达,然后保证在确定的时间窗从出口发出,使用周期循环的几个队列来作为发送队列;
5、基于紧急度的调度(UBS,Urgency Based Scheduling),也称为异步流量整形(ATS,Asynchronous Traffic Shaping):目的是比CQF提供更好的总体时延,成本低,并且不需要设备之间的同步;其机制目前支持两种整形的方式,分别是长度速率比例(LRQ,Length Rate Quotient)、令牌桶仿真(TBE,Token Bucket Emulation)方式,这两种方式的调度效果上跟CBS类似,都适用于队列流量的pacing;
6、分组包复制和消除(PRE,Packet Replication and Elimination):多发选收,也可以称为帧复制和消除(FRER,Frame Replication and Elimination Reliability)。
确定性需求绝不限于局部二层网络,来自不同机构的二十多位作者联合撰写了确定性网络用例(Use Case)文稿,阐述了在九大产业里的需求,包括:专业音频和视频(proaudio&video)、电力公司(electrical utilities)、楼宇自动化系统(buildingautomation systems)、工业无线(wireless for industrial)、蜂窝无线电(cellularradio)、工业机器对机器通信(industrial M2M)、矿业(mining industry)、私有区块链和网络切片(private blockchain and network slicing)等;同时,需求场景规模可能会很大,包括全国性网络,大量的设备和超远的距离。基于此,产生了确定性网络(DetNet,Deterministic Networking),DetNet是在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定义的确定性网络架构,主要关注三层网络的确定性,将TSN的能力从二层扩展到三层,如图1所示。
TSN的特点是网络规模小,流量模型相对简单,支持每流的识别,或者网络同步;因此,TSN的相关机制主要是针对小规模的网络来开发的,在大规模的网络中,很难直接应用在IP转发设备上;而且,TSN的相关机制对于确定性的流量的处理机制相对复杂。
另一方面,目前,IP网络的调度机制属于加权轮询(WRR)类的,在该调度机制中,报文转发的核心思想是尽量快速地把数据包发出去,核心的指标是线速及吞吐率,这里,所述线速指的是:对于某类报文,例如128字节(bytes)的一系列报文,设备转发时能做到端口速率的进入和端口速率的发出。在目前的IP转发机制下,如图2所示,即使是较为轻载的网络,目前的IP设备(即网络节点)的调度,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微突发,即调度前是pacing好的数据,调度后报文会聚集起来。因此,在设计理念上,IP网络的调度机制与TSN和DetNet的一些要求(必须保证100%的可靠性和确定性时延)是不匹配的,从而在一些细节上很难直接应用TSN的调度机制。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作为旧机制的IP转发的特点是统计复用,低成本,大吞吐,设计理念符合IP的突发的流量模型;作为新机制的TSN的调度特点是确定性,对于特定的流量实现类似恒定比特率(CBR)的调度效果。
因此,要在IP网络上支持确定性传输,就要避免以下操作:
第一,避免要求网络转发节点(即对报文进行转发的网络节点,也可以称为P节点,也可以称为P路由器,或者中间路由器,如图3所示),比如骨干网络中的运营商节点,逐流地去识别业务。
具体地,不能让网络转发节点(一般来说,转发压力较大)做每个流(Flow)的解析,这是因为:网络转发节点一般主要负责按照包做转发,不适合支持太多的流识别的工作。
第二,避免要求网络转发节点上感知/维护太多的状态。
具体地,网络转发节点上的流数量较多,如果单个流有变化,不建议在控制面不断更改网络转发节点的带宽预留等信息,这也是遵循了目前的IP转发路由器设计的理念:在IP网络中,存在很多的突发性的流量,这时建议即使某个/某些流接入需求有变化,网络转发节点也不必全部感知。
基于此,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在网络转发节点上,不识别每个低时延的流,仅仅根据包的特征,整体上识别是低时延需求的流,保证低时延流量按需发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二网络节点,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401:所述第二网络节点获取第一报文;并确定第一报文对应的业务为时延敏感业务;
步骤402: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为所述第一报文设置第一标识;
这里,所述第一标识表征所述第一报文具有时延敏感的需求。
步骤403:所述第二网络节点将设置有第一标识的第一报文设置在特定的队列中进行整形,之后发出设置有第一标识的第一报文。
其中,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为网络边缘节点,可以称为PE节点、PE路由器等,比如骨干网络中的运营商边缘节点。
实际应用时,在步骤401中,当所述第一报文从某个特定的虚拟局域网(VLAN)接入或从某个特定的接口接入时,或者,当所述第一报文从某个特定的接口或者VLAN接入,并且有约定的优先级,则所述第二网络节点认为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业务为时延敏感业务,即低时延业务。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来识别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业务为时延敏感业务,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所述第一标识表征所述第一报文具有时延敏感的需求,也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一标识表征所述第一报文的类型为时延敏感类型。
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一标识可以是一个优先级标识,可以标识低时延流量占据一个较高的独占优先级,例如6。
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标识表征所述第一报文具有独占发送优先级。
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一标识还可以是一个分段路由(SR)的邻接SID(英文可以表达为adj SID,邻接SID的类型在SRv6中为End.X函数)。
图5a和图5b示出了两种邻接SID的格式,实际应用时,可以在Algorithm的部分,可以指明一个特定的algorithm,例如200,表征用于低时延流量传输。
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一标识还可以是一个SR的前缀SID(英文可以表达为PrefixSID,前缀SID的类型在SRv6中为End函数)。其中,图5a所示格式的前缀SID适用于点对点(P2P)连接场景(Type:43),图5b所示格式的前缀SID适用于局域网(LAN)场景Type:44)。
图6示出了一种前缀SID的格式,实际应用时,该End函数发布时是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ISIS)中,位置标签长度值(Locator TLV)的一个子TLV,在Locator TLV Algorithm的部分,可以指明一个特定的algorithm,例如200,表征用于低时延流量传输。
实际应用时,在步骤403中,所述第二网络节点可以为每一个接入的时延敏感业务做单独的整形,以让报文按照一定的速率(该业务流要求的速率)逐个发出;其中,所述第二网络节点可以通过一定的实现方式得到速率,例如通过手工/网管配置方式(即静态配置的方式),或者控制面传递方式(也可以理解为控制面通告的方式),或者数据面传递方式(也可以称为数据面通告的方式)。
所述第二网络节点整形的方法可以采用CBS、或者异步整形器(ATS)的长度速率商(LRQ,Length Rate Quotient)、令牌桶仿真(TBE,Token Bucket Emulation)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对应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网络节点,如图7所示,包括:
步骤701:接收第一报文;
步骤702:从第一报文中获取第一标识;
这里,所述第一标识表征所述第一报文具有时延敏感的需求。
步骤703:在获取到所述第一标识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报文设置在特定队列中;
这里,所述特定队列至少用于缓存(也可以理解为放置)待发送时延敏感报文。
步骤704:利用所述特定队列报文的入速率,确定所述特定队列报文的出速率;
步骤705:基于确定的出速率,对所述特定队列进行整形,之后发出所述第一报文。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为网络转发节点,可以称为P节点、P路由器等,比如骨干网络中的运营商节点。
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从上一跳节点接收第一报文,所述上一跳节点可以是第二网络节点,也可以是一个网络转发节点。
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一标识可以是一个优先级标识时,针对每个出口的时延敏感报文,所述第一网络节点配置专门的队列,将所有的时延敏感报文统一进行整形后发出,即所有拥有该独占优先级的报文都会汇聚到这个队列中。
当所述第一标识是一个分段路由(SR)的邻接SID时,第一网络节点识别当前SID是自己发布的,并且将该报文转发到预先配置好的特定队列中,将所有的时延敏感报文统一进行整形后发出,即实际应用时将所有当前SID为该邻接SID的报文都会汇聚到这个队列中。
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从所述第一报文中获取SID list;SID list包含流量工程路径对应的多个SID;
在确定当前SID指示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下一跳网络节点上的特定队列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报文设置在所述特定队列中。
也就是说,当确定当前SID指示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下一跳网络节点上的特定队列时,就确定获取到所述第一标识。
这里,可以理解的是:对于第二网络节点来说,所述当前SID是指:接收的所述第一报文中的目的地址(DA)所对应的SID;相应地,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下一跳网络节点是指:所述第一报文中的DA对应的网络节点,即是指:接收所述第一报文的第二网络节点。
当所述第一标识是一个SR的前缀SID时,第二网络节点识别该SID不是自己发布的,按照该SID查找路由转发表,出接口为预先配置好的特定队列中,从而将报文转发到特定的队列中,在这个队列中,会将所有的时延敏感报文统一进行整形后发出,即实际应用时路由表中所有出接口为该特定队列的报文都会汇聚到这个队列中。
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从所述第一报文中获取前缀SID;
在路由转发表中查找与获取的前缀SID对应的下一跳和出接口;
在查找到的出接口对应所述特定队列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报文设置在所述特定队列中。
也就是说,当确定查找到的出接口对应所述特定队列时,确定获取到所述第一标识。
实际应用时,报文的输出速度按照“目的虚接口的包的入速率”来进行限制,这样,对于整个IP设备(即P节点)来说,每个端口按照收到的低时延流量的报文的速度(即虚接口的入速率),发送这些低时延流量的报文,同时保证一定的缓存(buffer)深度(也可以理解为有一定的报文缓存大小),而不是按照之前的尽快转发的机制处理(即BE转发机制)。
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步骤705的具体实现可以包括:
利用所述入速率,并结合队列深度,确定所述队列报文的出速率。
其中,所述队列深度可以理解为队列在报文的个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利用所述入速率,并结合队列深度,确定所述特定队列报文的出速率,包括:
当队列深度小于阈值时,确定所述出速率为第一速率;所述第一速率小于所述入速率,且所述入速率与所述第一速率的差值小于第一值;
其中,当队列深度等于阈值时,确定所述出速率为第二速率;所述第二速率等于所述入速率。
当所述入速率为零时,确定所述出速率为第三速率;所述第三速率为预设速率、或为最后记录的出速率。
这里,实际应用时,可以设置一个用于确定报文速率的统计周期,比如,20μs,统计20μs内入所述特定队列的报文的个数,据此,确定所述入速率。
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一值可以根据需要来设置,只要使得入速率略大于出速率即可。
当队列深度等于阈值,且所述入速率过大(比如超过了入速率阈值,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时,所述出速率可以是第四速率,所述第四速率是设置的出速率阈值(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且小于所述入速率)。
实际应用时上,所述预设速率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整形的方式可以采用CBS、或者ATS的LRQ、TBE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如图8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801:第二网络节点获取第一报文;并确定第一报文对应的业务为时延敏感业务;
步骤802: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为所述第一报文设置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表征所述第一报文具有时延敏感的需求;
步骤803:所述第二网络节点将设置有第一标识的第一报文设置在特定的队列中进行整形,之后发出设置有第一标识的第一报文;
步骤804:第一网络节点接收第一报文,并从接收的第一报文中获取第一标识,在获取到第一标识的情况下,将接收的第一报文设置在特定队列中;所述特定队列至少用于缓存待发送时延敏感报文;
步骤805: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利用所述特定队列报文的入速率,确定所述特定队列报文的出速率;并基于确定的出速率,对所述特定队列进行整形,之后发出接收的第一报文。
其中,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为网络边缘节点;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为网络转发节点。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的具体处理过程已在上文详述,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报文传输方法,第一网络节点接收第一报文;从第一报文中获取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表征所述第一报文具有时延敏感的需求;在获取到所述第一标识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报文设置在特定队列中;所述特定队列至少用于缓存待发送时延敏感报文;利用所述特定队列报文的入速率,确定所述特定队列报文的出速率;基于确定的出速率,对所述特定队列进进行整形,发出所述第一报文;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为网络转发节点,在网络转发节点上,不识别每个低时延业务流,仅仅根据包的特征,整体上识别是低时延需求的流,并将低时延需求的报文设置在特定队列中进行整形,尽量保证特定队列中具有一定的队列深度,而不是采用BE的尽快转发机制,如此,网络转发节点能够保证低时延流量按需有序发送,且网络转发节点的处理尽量减少了网络中报文的微突发带来的丢包和缓存时延,能够满足业务的时延需求。
下面结合应用实施例对本申请再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应用实施例一
在本应用实施例中,低时延业务的发送使用独占优先级。
在普通的IP转发的场景中,低时延流量与BE流量使用相同的目的IP,此时需要区分低时延流量,这些低时延流量需要独享的优先级。
结合图9,本应用实施例报文的传输流程包括:
步骤1:网络边缘节点(如PE1节点)按照相关技术,对分组报文Packet1进行流量的识别,并对分组报文Packet1所在队列进行整形,并且确认打上正确的优先级,独占优先级,例如Priority 6;
这里,进行流量识别后识别出分组报文Packet1为低时延流量。
具体识别和整形过程需要按照预先配置的识别和整形方式进行。可通过CBS或ATS进行整形。
本步骤执行完成后,低时延流量和BE流量一起进入网络中。
步骤2:分组报文Packet1到达网络转发节点P1的入接口Iin1,网络转发节点P1按照分组报文Packet1的DA查找出接口为Iout3;
这里,Iout3上配置了对应Priority 6的特定的队列,这个特定队列为低时延流量服务,这个特定队列是跟Priority 6关联的。
分组报文Packet1的优先级是Priority 6,因此,出接口为Iout3上预先配置的为低时延流量服务的特定队列。
为了简化描述,假设网络转发节点P1有四个接口,一个板卡只有一个接口,当然,实际应用时,一个板卡多个接口的处理方式类似。
步骤3:分组报文Packet1到达网络转发节点P1的出接口Iout3,针对Iout3,对于所有Priority 6的报文放入同一队列(即特定队列)(报文来源可能是入接口Iin1,Iin2,Iin4,即只要优先级是Priority 6的分组报文,均都放置在该特定队列中),按照整体的入速率作为出速率进行整形(比如CBS、ATS等)发出。
具体地,初始时或队列深度较低时,可以适当按照入速率略大约出速率发送;当队列深度达到一定阈值时,按照入速率=出速率进行发送;当当入速率=0时,出速率按照预设的固定速率或者最后记录的速率发出缓冲区的报文。
其中,可以设定适当的统计报文速率的周期,例如20us统计一次。
当统计的入速率过大时,可以设定一定的阈值赋值给出速率,无需按照入速率转发,此时该特定队列深度会变大。一般来说,实际应用时,这个情况不会持续太久,这是因为:
第一,在网络入口做了限速;
第二,网络中的低时延的流量的微突发已经被减少了;
第三,这时的低时延流量占比在整个网络中并不高,主要还是BE流量。
也就是说,这里的“入速率=出速率”仅仅是一个理念,具体实现可能会根据网络和流量情况调节内部参数。
针对Iout3,对于所有Priority 6的报文所在的特定队列,与其他队列(即BE流量的队列,例如Priority 0的流量是BE流量)按照相关机制进行调度,从Iout3发出,比如低时延流量的优先级较高,因此特定队列一有报文就会发送出去。
应用实施例二
在本应用实施例中,低时延业务使用专门的邻接SID。
在SR转发的场景中,低时延流量与BE流量可以使用不同的邻接SID,从而可以直接按照SID区分出低时延流量和BE流量,此时不需要通过设置独占优先级的方式,但是还是需要单独的队列,以及配置较高的优先级(保证优转发)。
结合图9,本应用实施例报文的传输流程包括:
步骤1:网络边缘节点(如PE1节点)按照相关技术,对分组报文Packet1进行流量的识别,并对分组报文Packet1所在的队列进行整形,并且确认打上正确的SID list(这些SID是的严格工程流量(TE)路径,并且指向每个节点上的特定的队列资源);
这里,进行流量识别后识别出分组报文Packet1为低时延流量。
具体识别和整形过程需要按照预先配置的识别和整形方式进行。可通过CBS或ATS进行整形。
本步骤执行完成后,低时延流量和BE流量一起进入网络中。
步骤2:分组报文Packet1到达网络转发节点P1的入接口Iin1,当前SID为SID13,转发设备按照SID13查找出接口为Iout3的特定队列Queue3;
为了简化描述,假设网络转发节点P1有四个接口,一个板卡只有一个接口,当然,实际应用时,一个板卡多个接口的处理方式类似。
需要说明的是,设备入接口Iin2和Iin4所在的板卡匹配SID13的报文也会发送给Iout3(SID13是一个邻接SID,指向Iout3的特定队列Queue3,即低时延流量对应的报文都会被设置在特定队列Queue3中。
步骤3:分组报文Packet1到达网络转发节点P1的出接口Iout3,针对Iout3的特定队列Queue3,按照整体的队列入速率作为出速率进行整形(比如CBS、ATS等)发出。
这里,按照整体的队列入速率作为出速率进行整形的具体处理过程与应用实施例一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针对Iout3,对于所有SID13的报文所在的特定队列Queue3,与其他的队列按照现有机制进行调度,从Iout3发出。
实际应用时,这些专门的邻接SID可以通告到网络中,供网络进行网络编程,满足低时延业务的诉求。
应用实施例三
在本应用实施例中,低时延业务使用专门的前缀SID。
在SR转发的场景中,低时延流量与BE流量可以使用不同的前缀SID,从而可以直接按照SID区分出低时延流量和BE流量,此时不需要通过设置独占优先级的方式,但是还是需要单独的队列,以及配置较高的优先级(保证优转发)。
结合图9,本应用实施例报文的传输流程包括:
步骤1:在网络边缘节点(如PE1节点)按照相关技术,对分组报文Packet1进行流量的识别,并对分组报文Packet1所在的队列进行整形,并且确认打上正确的前缀SID(在SRv6的场景中,该SID对应的位置(Locator)有相关的标识,例如使用Flex Algo ID,其转发表项的出接口指向每个节点上的特定的队列资源,对应的Locator需要事先发布出去,并且每个节点生成相关的转发表项,所述Locator为SRv6中SID的地址部分,用于路由到发布该SID的节点);
这里,进行流量识别后识别出分组报文Packet1为低时延流量。
与应用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邻接SID一般需要每跳指定,是一个标签栈(SR-TE),这里仅需要一个SID(SR-BE),是一个全局标签(例如对应某个PE节点)。
步骤2:分组报文Packet1到达网络转发节点P1的入接口Iin1,按照SID9查找转发表,出接口为Iout3的特定队列Queue3;
为了简化描述,假设网络转发节点P1有四个接口,一个板卡只有一个接口,当然,实际应用时,一个板卡多个接口的处理方式类似。
需要说明的是:设备入接口Iin1所在的板卡的其他的前缀SID有可能出接口对应的队列也为Queue3,这个前缀SID跟SID9类似,代表了低时延的流量;
设备入接口Iin2和Iin4也有可能收到SID9的报文,或者其他的前缀SID的报文,出接口对应的队列为Queue3。
也就收缩,低时延流量对应的报文都会被设置在特定队列Queue3中。
步骤3:分组报文Packet1到达网络的转发节点P1的出接口Iout3,针对Iout3的特定Queue3,按照整体的队列入速率作为出速率进行整形(比如CBS、ATS等)发出。
这里,按照整体的队列入速率作为出速率进行整形的具体处理过程与应用实施例一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针对Iout3,将Queue3,与其他的队列按照现有机制进行调度,从Iout3发出。
实际应用时,这些专门的前缀SID,可以通告到网络中,供网络进行网络编程,满足低时延业务的诉求。
另外,每个节点的每个端口可以配置特定的队列,成为这些专门的前缀SID的接口,支持低时延流量的转发。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申请实施例构建了一种在较大的IP三层网络中保证低时延传输的机制,具体包括:
网络边缘节点进行流量的识别和限速;
网络转发节点的每个端口,监控收到的低时延流量的速度,按照监控到的速度整形并转发低时延报文。
其中,如图10所示,在网络转发节点上,在每个物理出接口上划分特定的虚接口,对应一个针对所有的低时延流量提供的特定队列,并且按照汇聚后的低时延流量,进行整形。这样,在网络转发节点上,能够保证低时延流量按需发送,网络转发节点的处理尽量减少了报文的微突发,并且针对低时延流维持着一个合适的buffer深度。
其中,上述机制中利用标识机制识别低时延流量,具体包括:
第一种方式,使用独享的IP/MPLS优先级来代表低时延流量,适用于IP/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网络中。
第二种方式,使用特定的SID来代表低时延流量,适用于SR网络中。特定的SID具体可以是SR-TE的邻接SID或者SR-BE的节点SID(即前缀SID)。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采用了较为简单的机制(1、低时延流量的标识和整体识别;2、低时延流量的特殊整形和转发),减少IP转发中的微突发的形成(报文不会由于尽快转发而形成突发),保证低时延流量在IP网络中的快速有序转发(报文尽量按照pacing的模式转发);当在较大的网络中,主要的时延是光纤传播时,只要网络需要尽量保证正常转发(即有序转发报文使得报文尽量不要汇聚在一起),不要形成微突发导致丢包,即可以提供较低时延的提供服务;无需引入过于复杂的流识别,或者过多的状态控制。
为了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报文传输装置,设置在第一网络节点上,如图11所示,该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111,用于接收第一报文;
第一获取单元112,用于从第一报文中获取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表征所述第一报文具有时延敏感的需求;
第一处理单元113,用于在获取到所述第一标识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报文设置在特定队列中;所述特定队列至少用于缓存待发送时延敏感报文;利用所述特定队列报文的入速率,确定所述特定队列报文的出速率;以及基于确定的出速率,对所述特定队列进行整形,发出所述第一报文;其中,
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为网络转发节点。
其中,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获取单元112,具体用于:从所述第一报文中获取SID list;SID list包含流量工程路径对应的多个SID;
相应地,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13,用于在确定当前SID指示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下一跳网络节点上的特定队列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报文设置在所述特定队列中。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获取单元112,具体用于:
从所述第一报文中获取前缀SID;
在路由转发表中查找与获取的前缀SID对应的下一跳和出接口;
相应地,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13,用于在查找到的出接口对应所述特定队列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报文设置在所述特定队列中。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13,具体用于:
利用所述入速率,并结合队列深度,确定所述特定队列报文的出速率。
其中,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利用所述入速率,并结合队列深度,确定所述特定队列报文的出速率,包括:
当队列深度小于阈值时,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13确定所述出速率为第一速率;所述第一速率小于所述入速率,且所述入速率与所述第一速率的差值小于第一值;
或者,
当队列深度等于阈值时,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13确定所述出速率为第二速率;所述第二速率等于所述入速率。
或者,
当所述入速率为零时,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13确定所述出速率为第三速率;所述第三速率为预设速率、或为最后记录的出速率。
实际应用时,所述接收单元111可由报文传输装置中的通信接口实现;所述第一获取单元112及第一处理单元113可由报文传输装置中的处理器实现。
为了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第二网络节点侧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报文传输装置,设置在第二网络节点上,如图12所示,该装置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121,用于获取第一报文;并确定第一报文对应的业务为时延敏感业务;
第二处理单元122,用于为所述第一报文设置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表征所述第一报文具有时延敏感的需求;并将设置有第一标识的第一报文设置在特定的队列中进行整形,之后发出设置有第一标识的第一报文。
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二获取单元121可由报文传输装置中的处理器结合通信接口实现;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22可由报文传输装置中的处理器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报文传输装置在进行数据传输时,仅以上述各程序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处理分配由不同的程序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程序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处理。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报文传输装置与报文传输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程序模块的硬件实现,且为了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第一网络节点侧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节点,如图13所示,该网络节点130包括:
第一通信接口131,能够与其他网络节点进行信息交互;
第一处理器132,与所述第一通信接口131连接,以实现与其他网络节点进行信息交互,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第一网络节点侧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提供的方法。而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第一存储器133上。
具体地,所述第一通信接口131,用于接收第一报文;
所述第一处理器132,用于从第一报文中获取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表征所述第一报文具有时延敏感的需求;在获取到所述第一标识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报文设置在特定队列中;所述特定队列至少用于缓存待发送时延敏感报文;以及利用所述特定队列报文的入速率,确定所述特定队列报文的出速率;并基于确定的出速率,对所述特定队列进行整形,并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发出所述第一报文;其中,
所述网络节点为网络转发节点。
其中,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器132,具体用于:
从所述第一报文中获取SID list;SID list包含流量工程路径对应的多个SID;
在确定当前SID指示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下一跳网络节点上的特定队列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报文设置在所述特定队列中。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器132,具体用于:
从所述第一报文中获取前缀SID;
在路由转发表中查找与获取的前缀SID对应的下一跳和出接口;
在查找到的出接口对应所述特定队列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报文设置在所述特定队列中。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器132,具体用于:
利用所述入速率,并结合队列深度,确定所述特定队列报文的出速率。
其中,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利用所述入速率,并结合队列深度,确定所述特定队列报文的出速率,包括:
当队列深度小于阈值时,所述第一处理器132确定所述出速率为第一速率;所述第一速率小于所述入速率,且所述入速率与所述第一速率的差值小于第一值;
或者,
当队列深度等于阈值时,所述第一处理器132确定所述出速率为第二速率;所述第二速率等于所述入速率。
或者,
当所述入速率为零时,所述第一处理器132确定所述出速率为第三速率;所述第三速率为预设速率、或为最后记录的出速率。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处理器132的具体处理过程可参照上述方法理解。
当然,实际应用时,网络节点13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134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13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13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13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134。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存储器133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网络节点13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网络节点130上操作的任何计算机程序。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所述第一处理器132中,或者由所述第一处理器132实现。所述第一处理器132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所述第一处理器132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所述第一处理器13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所述第一处理器132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第一存储器133,所述第一处理器132读取第一存储器133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前述方法的步骤。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网络节点13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DSP、可编程逻辑器件(PLD,Programmable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MCU,Micro Controller Unit)、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或者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前述方法。
基于上述程序模块的硬件实现,且为了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第二网络节点侧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节点,如图14所示,该网络节点140包括:
第二通信接口141,能够与其他网络节点进行信息交互;
第二处理器142,与所述第二通信接口141连接,以实现与其他网络节点进行信息交互,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第二网络节点侧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提供的方法。而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第二存储器143上。
具体地,所述第二通信接口141,用于获取第一报文;
所述第二处理器142,用于:
确定第一报文对应的业务为时延敏感业务;并将设置有第一标识的第一报文设置在特定的队列中进行整形,之后通过所述第二通信接口141发出设置有第一标识的第一报文。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处理器142和第二通信接口141的具体处理过程可参照上述方法理解。
当然,实际应用时,网络节点14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144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14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14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14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144。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存储器143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网络节点140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网络节点140上操作的任何计算机程序。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所述第二处理器142中,或者由所述第二处理器142实现。所述第二处理器142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所述第二处理器142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所述第二处理器14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DSP,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所述第二处理器142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第二存储器143,所述第二处理器142读取第二存储器143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前述方法的步骤。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网络节点14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ASIC、DSP、PLD、CPLD、FPGA、通用处理器、控制器、MCU、Microprocessor、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前述方法。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存储器(第一存储器133、第二存储器143)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者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FRAM,ferromagnetic randomaccess memory)、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只读光盘(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可以是磁盘存储器或磁带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Static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SRAM,Synchronous Static Random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DRSDRAM,Double Data Rate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SDRAM,Enhanced Synchronous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LDRAM,SyncLink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RRAM,Direct RambusRandom Access Memory)。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报文传输系统,该系统包括:多个第一网络节点及第二网络节点。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网络节点及第二网络节点的具体处理过程已在上文详述,这里不再赘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即计算机存储介质,具体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存储计算机程序的第一存储器133,上述计算机程序可由网络节点130的第一处理器132执行,以完成前述第一网络节点侧方法所述步骤。再比如包括存储计算机程序的第二存储器143,上述计算机程序可由网络节点140的第二处理器142执行,以完成前述第二网络节点侧方法所述步骤。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FRAM、ROM、PROM、EPROM、EEPROM、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CD-ROM等存储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之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网络节点,包括:
接收第一报文;
从第一报文中获取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表征所述第一报文具有时延敏感的需求;
在获取到所述第一标识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报文设置在特定队列中;所述特定队列至少用于缓存待发送时延敏感报文;
利用所述特定队列报文的入速率,确定所述特定队列报文的出速率;
基于确定的出速率,对所述特定队列进行整形,发出所述第一报文;其中,
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为网络转发节点;
所述利用所述特定队列报文的入速率,确定所述特定队列报文的出速率,包括:
利用所述入速率,并结合队列深度,确定所述特定队列报文的出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识表征所述第一报文具有独占发送优先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第一报文中获取第一标识,包括:
从所述第一报文中获取段身份标识清单SID list;SID list包含流量工程路径对应的多个SID;
在确定当前SID指示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下一跳网络节点上的特定队列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报文设置在所述特定队列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第一报文中获取第一标识,包括:
从所述第一报文中获取前缀SID;
在路由转发表中查找与获取的前缀SID对应的出接口;
在查找到的出接口对应所述特定队列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报文设置在所述特定队列中。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入速率,并结合队列深度,确定所述特定队列报文的出速率,包括:
当队列深度小于阈值时,确定所述出速率为第一速率;所述第一速率小于所述入速率,且所述入速率与所述第一速率的差值小于第一值;
或者,
当队列深度等于阈值时,确定所述出速率为第二速率;所述第二速率等于所述入速率;
或者,
当所述入速率为零时,确定所述出速率为第三速率;所述第三速率为预设速率、或为最后记录的出速率。
6.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网络节点获取第一报文;并确定第一报文对应的业务为时延敏感业务;
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为所述第一报文设置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表征所述第一报文具有时延敏感的需求;
所述第二网络节点将设置有第一标识的第一报文设置在特定的队列中进行整形,之后发出设置有第一标识的第一报文;
第一网络节点接收第一报文,并从接收的第一报文中获取第一标识;
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在获取到第一标识的情况下,将接收的第一报文设置在特定队列中;所述特定队列至少用于缓存待发送时延敏感报文;
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利用所述特定队列报文的入速率,确定所述特定队列报文的出速率;并基于确定的出速率,对所述特定队列进行整形,发出接收的第一报文;其中,
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为网络边缘节点;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为网络转发节点;
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利用所述特定队列报文的入速率,确定所述特定队列报文的出速率,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利用所述入速率,并结合队列深度,确定所述特定队列报文的出速率。
7.一种报文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第一网络节点上,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报文;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从第一报文中获取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表征所述第一报文具有时延敏感的需求;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在获取到所述第一标识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报文设置在特定队列中;所述特定队列至少用于缓存待发送时延敏感报文;利用所述特定队列报文的入速率,确定所述特定队列报文的出速率;以及基于确定的出速率,对所述特定队列进行整形,发出所述第一报文;其中,
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为网络转发节点;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利用所述入速率,并结合队列深度,确定所述特定队列报文的出速率。
8.一种网络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通信接口及第一处理器;其中,
所述第一通信接口,用于接收第一报文;
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从第一报文中获取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表征所述第一报文具有时延敏感的需求;在获取到所述第一标识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报文设置在特定队列中;所述特定队列至少用于缓存待发送时延敏感报文;以及利用所述特定队列报文的入速率,确定所述特定队列报文的出速率;并基于确定的出速率,对所述特定队列进行整形,并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发出所述第一报文;其中,
所述网络节点为网络转发节点;
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利用所述入速率,并结合队列深度,确定所述特定队列报文的出速率。
9.一种网络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第一存储器,
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157089.8A CN113382442B (zh) | 2020-03-09 | 2020-03-09 | 报文传输方法、装置、网络节点及存储介质 |
PCT/CN2021/079756 WO2021180073A1 (zh) | 2020-03-09 | 2021-03-09 | 报文传输方法、装置、网络节点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157089.8A CN113382442B (zh) | 2020-03-09 | 2020-03-09 | 报文传输方法、装置、网络节点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82442A CN113382442A (zh) | 2021-09-10 |
CN113382442B true CN113382442B (zh) | 2023-01-13 |
Family
ID=77568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157089.8A Active CN113382442B (zh) | 2020-03-09 | 2020-03-09 | 报文传输方法、装置、网络节点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382442B (zh) |
WO (1) | WO202118007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941484A (zh) * | 2021-09-30 | 2023-04-0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网络架构、网络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WO2023065283A1 (en) * | 2021-10-22 | 2023-04-27 |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 Ran enhancement taking into account cbs behaviour in tsc |
CN116264567A (zh) * | 2021-12-14 | 2023-06-1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报文调度方法、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TWI783827B (zh) * | 2021-12-15 | 2022-11-11 |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 無線網路裝置 |
CN114257559B (zh) * | 2021-12-20 | 2023-08-18 |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报文的转发方法及装置 |
JP2024519555A (ja) * | 2021-12-29 | 2024-05-16 | 新華三技術有限公司 | パケット伝送方法及び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 |
CN116455804A (zh) * | 2022-01-10 | 2023-07-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路径计算方法、节点、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
CN116647894A (zh) * | 2022-02-15 | 2023-08-25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数据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4726805B (zh) * | 2022-03-28 | 2023-11-03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14866453B (zh) * | 2022-05-18 | 2024-01-19 | 中电信数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G-SRv6协议的报文转发方法及系统 |
WO2024016327A1 (zh) * | 2022-07-22 | 2024-01-25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报文传输 |
EP4425882A1 (en) * | 2022-08-16 | 2024-09-04 |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 Packet forwar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CN115086238B (zh) * | 2022-08-23 | 2022-11-22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 一种tsn网络端口输出调度装置 |
EP4425871A1 (en) * | 2022-12-30 | 2024-09-04 |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 Deterministic flow cross-domai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
CN118694720A (zh) * | 2023-03-22 | 2024-09-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流量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16255A (zh) * | 2012-09-29 | 2014-04-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报文处理的方法与装置 |
CN109981457A (zh) * | 2017-12-27 | 2019-07-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报文处理的方法、网络节点和系统 |
CN110290072A (zh) * | 2018-03-19 | 2019-09-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流量控制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0324242A (zh) * | 2018-03-29 | 2019-10-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报文发送的方法、网络节点和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760309B1 (en) * | 2000-03-28 | 2004-07-06 | 3Com Corporation | Method of dynamic prioritization of time sensitive packets over a packet based network |
-
2020
- 2020-03-09 CN CN202010157089.8A patent/CN113382442B/zh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3-09 WO PCT/CN2021/079756 patent/WO2021180073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16255A (zh) * | 2012-09-29 | 2014-04-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报文处理的方法与装置 |
CN109981457A (zh) * | 2017-12-27 | 2019-07-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报文处理的方法、网络节点和系统 |
CN110290072A (zh) * | 2018-03-19 | 2019-09-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流量控制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0324242A (zh) * | 2018-03-29 | 2019-10-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报文发送的方法、网络节点和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1180073A1 (zh) | 2021-09-16 |
CN113382442A (zh) | 2021-09-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382442B (zh) | 报文传输方法、装置、网络节点及存储介质 | |
US20230388239A1 (en) | Packet sending method, network node, and system | |
CN112994961B (zh) | 传输质量检测方法及装置、系统、存储介质 | |
CN107786465B (zh) | 一种用于处理低延迟业务流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0474853B (zh) | 一种报文发送的方法、网络节点和系统 | |
JP7231749B2 (ja) | パケット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スケジューラ、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 |
US7602809B2 (en) | Reducing transmission time for data packets controlled by a link layer protocol comprising a fragmenting/defragmenting capability | |
CN106453138B (zh) |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 |
CN112019433A (zh) |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 |
US9065764B2 (en) |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maintaining quality of service QoS | |
CN111092858B (zh) | 报文处理方法、装置、器件和系统 | |
JPWO2009037732A1 (ja) | ラベルスイッチング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通信装置 | |
WO2005079022A1 (ja) | パケット通信ネットワーク、経路制御サーバ、経路制御方法、パケット転送装置、アドミッション制御サーバ、光波長パス設定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 |
US20240323136A1 (en) | Packet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 | |
CN115150313A (zh) | 发送报文、生成路由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系统 | |
KR101445466B1 (ko) | 라우팅 환경에서의 소스 기반 큐 선택 메커니즘 | |
WO2024001733A1 (zh) | 报文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0830373A (zh) | 一种实现sdn网络中业务的qos服务质量区分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3300928B (zh) | 一种传输业务报文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 |
Waqar et al. | QoS assurance for PON-based fronthaul and backhaul systems of 5G 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s | |
CN118802688A (zh) | 设备网元的拓扑信息获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 |
CN117081967A (zh) | 传输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7527667A (zh) | 业务功能链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6938719A (zh) | 实现网络底层资源感知的确定性服务方法、设备、介质 | |
JP2004072659A (ja) | Ethernetパケット制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