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3171113A - 拍摄控制装置、长尺寸拍摄系统以及记录介质 - Google Patents

拍摄控制装置、长尺寸拍摄系统以及记录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71113A
CN113171113A CN202110007999.2A CN202110007999A CN113171113A CN 113171113 A CN113171113 A CN 113171113A CN 202110007999 A CN202110007999 A CN 202110007999A CN 113171113 A CN113171113 A CN 1131711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ion
width
imaging
image
body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0799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71113B (zh
Inventor
铃木厚司
桑田正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Inc
Publication of CN1131711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711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711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711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0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ng radi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radi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54Control of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56Details of data transmission or power supply, e.g. use of slip ring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拍摄控制装置、长尺寸拍摄系统及记录介质。在使放射线检测器和放射线源分别沿被检者的体轴方向移动的同时反复拍摄被检者的长尺寸拍摄中,在将二次曝光区域的宽度限制为预定范围内的同时,也能够应对放射线检测器和放射线源的可动范围的制约。拍摄控制装置包括:计算单元,基于照射场在一次拍摄与其它拍摄中重叠的区域的体轴方向的宽度即照射场重复宽度的上限值、图像重复区域的体轴方向的宽度即图像重复宽度的下限值、作为放射线源与放射线检测器的距离的第一距离及作为被检者与放射线检测器的距离的第二距离计算照射场的体轴方向的最大值即最大照射范围;及输出单元,基于计算单元得到的最大照射范围进行预定的输出。

Description

拍摄控制装置、长尺寸拍摄系统以及记录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拍摄控制装置、长尺寸拍摄系统以及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被称为长尺寸拍摄的拍摄方法:在使放射线检测器和放射线源(球管)分别沿被检者的体轴方向移动的同时反复拍摄被检者,将获得的多张放射线图像拼接在一起,从而生成比通常大的尺寸的图像(所谓的长尺寸图像)。
为了将多张放射线图像拼接在一起,需要将同一部位重复映现在各放射线图像的端部。另一方面,重复映现于多张放射线图像的部位被拍摄两次,因此进行了二次曝光。
然而,从避免无用的曝光的观点出发,期望尽量减小进行二次曝光的部位。
因此,以往,对于这样的长尺寸拍摄,提出了对二次曝光的区域进行管理的各种方法。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方法:在长尺寸拍摄中,在拍摄相邻且具有重复区域的2张图像时,基于拍摄区域尺寸、合成放射线图像时相邻的图像间重复的重复量、从放射线检测器到合成放射线图像时在相邻图像之间重复的关注部位的距离、放射线检测器与放射线源的距离,计算放射线检测器和放射线源的移动量,根据计算得到的移动量来控制放射线检测器和放射线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中国发明专利第101884544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方法中,放射线检测器和放射线源的移动量被确定。因此,根据另行设定的放射线源与放射线检测器的距离、被检者与放射线检测器的距离而出现如下情况:同一部位重复映现的区域过少而无法生成长尺寸图像,或者相反地,同一部位重复映现的区域过多而被检者遭受的曝光量增多。
另外,用于进行使放射线检测器和放射线源一起移动的方式的长尺寸拍摄的装置,由于放射线源和放射线检测器的可动范围被确定,因此有时放射线源和放射线检测器中的一方无法移动到所计算出的移动量。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方法中计算的移动量为固定值,因此无法应对这样的情况。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使放射线检测器和放射线源分别沿被检者的体轴方向移动的同时反复拍摄被检者的长尺寸拍摄中,能够在将二次曝光的区域的宽度限制为预定范围内的同时,应对放射线检测器和放射线源的可动范围的制约。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拍摄控制装置被用于使具备放射线源和放射线检测器并能够拍摄被检者的放射线拍摄系统在使所述放射线源和所述放射线检测器分别沿所述被检者的体轴的延伸方向即体轴方向移动的同时反复拍摄所述被检者,从而生成获得长尺寸图像所需的多张放射线图像,该多张放射线图像分别具有共同地映现有所述被检者的关注部位的图像重复区域,所述放射线检测器用于生成与在拍摄面收到的放射线相应的放射线图像,其中,
所述拍摄控制装置具备:
计算单元,基于照射场重复宽度的上限值、图像重复宽度的下限值、第一距离以及第二距离计算最大照射范围,所述照射场重复宽度是在一次拍摄与其它拍摄中照射场重叠的区域的所述体轴方向的宽度,所述照射场是所述放射线源发出的放射线向所述拍摄面照射的范围,所述图像重复宽度是所述图像重复区域的所述体轴方向的宽度,所述第一距离是所述放射线源与所述放射线检测器的距离,所述第二距离是所述被检者与所述放射线检测器的距离,所述最大照射范围是所述照射场的所述体轴方向的最大值;以及
输出单元,根据所述计算单元计算得到的所述最大照射范围进行预定的输出。
另外,本发明的拍摄控制装置被用于使具备放射线源和放射线检测器并能够拍摄被检者的放射线拍摄系统在使所述放射线源和所述放射线检测器分别沿所述被检者的体轴的延伸方向即体轴方向移动的同时反复拍摄所述被检者,从而生成获得长尺寸图像所需的多张放射线图像,该多张放射线图像分别具有共同地映现有所述被检者的关注部位的图像重复区域,所述放射线检测器用于生成与在拍摄面收到的放射线相应的放射线图像,其中,
所述拍摄控制装置具备:
第二计算单元,基于照射场重复宽度的上限值、第一距离、第二距离以及所述放射线检测器的所述体轴方向的尺寸计算图像重复宽度的下限值,所述照射场重复宽度是在一次拍摄与其它拍摄中照射场重叠的区域的所述体轴方向的宽度,所述照射场是所述放射线源发出的放射线向所述拍摄面照射的范围,所述第一距离是所述放射线源与所述放射线检测器的距离,所述第二距离是所述被检者与所述放射线检测器的距离,所述图像重复宽度是所述图像重复区域的所述体轴方向的宽度;以及
第二输出单元,基于所述第二计算单元计算得到的所述图像重复宽度的下限值进行预定的输出。
另外,本发明的长尺寸拍摄系统具备:
放射线源;
光圈,变更照射场在所述体轴方向的宽度,该照射场是所述放射线源发出的放射线向所述拍摄面照射的范围;
第一移动机构,使所述放射线源和所述光圈沿被检者的体轴的延伸方向即体轴方向移动;
放射线检测器,生成与在拍摄面收到的放射线相应的放射线图像;
第二移动机构,使所述放射线检测器沿所述体轴方向移动;
计算单元,基于照射场重复宽度的上限值、图像重复宽度的下限值、第一距离以及第二距离计算最大照射范围,所述照射场重复宽度是在一次拍摄与其它拍摄中所述照射场重叠的区域的所述体轴方向的宽度,所述图像重复宽度是多张放射线图像分别具有的共同地映现有所述被检者的关注部位的图像重复区域的所述体轴方向的宽度,所述第一距离是所述放射线源与所述放射线检测器的距离,所述第二距离是所述被检者与所述放射线检测器的距离,所述最大照射范围是所述照射场的所述体轴方向的最大值;
输出单元,基于所述计算单元计算得到的所述最大照射范围进行预定的输出;以及
长尺寸图像生成单元,将所述图像重复区域彼此重叠并拼接在一起而生成长尺寸图像,该图像重复区域是所述放射线源和所述放射线检测器在分别沿所述体轴方向移动的同时反复拍摄所述被检者而生成的。
另外,本发明的记录介质能够由计算机读取,储存有使拍摄控制装置执行计算处理和输出处理的程序,
所述拍摄控制装置用于使具备放射线源和放射线检测器并能够拍摄被检者的放射线拍摄系统在使所述放射线源和所述放射线检测器分别沿所述被检者的体轴的延伸方向即体轴方向移动的同时反复拍摄所述被检者,从而生成获得长尺寸图像所需的多张放射线图像,该多张放射线图像分别具有共同地映现有所述被检者的关注部位的图像重复区域,所述放射线检测器用于生成与在拍摄面收到的放射线相应的放射线图像,
在所述计算处理中,基于照射场重复宽度的上限值、图像重复宽度的下限值、第一距离以及第二距离计算最大照射范围,所述照射场重复宽度是在一次拍摄与其它拍摄中照射场重叠的区域的所述体轴方向的宽度,所述照射场是所述放射线源发出的放射线向所述拍摄面照射的范围,所述图像重复宽度是所述图像重复区域的所述体轴方向的宽度,所述第一距离是所述放射线源与所述放射线检测器的距离,所述第二距离是所述被检者与所述放射线检测器的距离,所述最大照射范围是所述照射场的所述体轴方向的最大值,
在所述输出处理中,基于在所述计算处理中计算得到的所述最大照射范围进行预定的输出。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将二次曝光的区域的宽度限制为预定范围内的同时,应对放射线检测器和放射线源的可动范围的制约。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长尺寸拍摄系统的侧视图。
图2是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另一长尺寸拍摄系统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图1、图2的长尺寸拍摄系统所具备的拍摄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4是表示由拍摄控制装置执行的长尺寸拍摄控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拍摄控制装置执行长尺寸拍摄控制处理时所显示的设定画面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进行长尺寸拍摄时的放射线源、照射场、被检者以及放射线检测器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7是表示图4的长尺寸拍摄控制处理中的拍摄位置计算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拍摄用于生成长尺寸图像的多张放射线图像时的拍摄范围的设定方法的图。
图9是表示拍摄用于生成长尺寸图像的多张放射线图像时的拍摄范围的设定方法的图。
图10是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长尺寸拍摄系统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拍摄用于生成长尺寸图像的多张放射线图像时的拍摄范围的设定方法的图。
图12是表示拍摄用于生成长尺寸图像的多张放射线图像时的拍摄范围的设定方法的图。
图13是表示拍摄用于生成长尺寸图像的多张放射线图像时的拍摄范围的设定方法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100A、100B、100C、长尺寸拍摄系统;110、放射线拍摄系统;1、放射线输出装置;11、发生器;12、放射线源;13、光圈;13a、宽度传感器;14、第一移动机构;14a、第一位置传感器;15、第三移动机构;15a、第三位置传感器;2、放射线检测器;21、放射线入射面;22、拍摄面;22a、放射线检测区域;3、3A、拍摄台;31、支柱;32、第二移动机构;32a、第二位置传感器;33、装载部;34、板障;35、支承部;36、顶板;37、第四移动机构;37a、第四位置传感器;38、装载部;120、120A、控制台(拍摄控制装置);121、控制部;122、通信部;123、123A、存储部;124、显示部;125、操作部;FBbd、第二部分区域宽度;FTbd、第一部分区域宽度;FTbd+FBbd、检测区域宽度;IOa、图像重复宽度的下限值;OID、第二距离;Sid、第一距离;TLda-BLda、长尺寸拍摄范围;XOa、照射场重复宽度的上限值;Xea、照射范围;B1、默认按钮;B2、当前按钮;B3、输入按钮;B4、设置按钮;B5、设置按钮;B6~B9、检测器选择按钮;B10、上限按钮;B11、下限按钮;B12、开始按钮;C1、C2、C3、显示栏;F、焦点;I1、I2、I3、放射线图像;Ia、图像重复区域;NW、通信网络;R、放射线;S、被检者;Sa、关注部位;Sc、设定画面;W、最大可拍摄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附图所记载的内容。
<1.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1-1.长尺寸拍摄系统(1)〕
首先,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长尺寸拍摄系统的概略结构。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长尺寸拍摄系统100的侧视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另一长尺寸拍摄系统100A的侧视图。
需要说明的是,图1、图2中的带括号的附图标记是后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附图标记。
如图1所示,长尺寸拍摄系统100包括放射线拍摄系统110和控制台120。
放射线拍摄系统110和控制台120能够经由通信网络NW相互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长尺寸拍摄系统100也可以与未图示的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 System:HIS)、放射科信息系统(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RIS)、图像保存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图像分析装置等连接。
(1-1-1.放射线拍摄系统)
放射线拍摄系统110包括放射线输出装置(以下,记载为“输出装置1”)、放射线检测器(以下,记载为“检测器2”)以及拍摄台3。
各装置1~3能够经由通信网络NW相互通信。
输出装置1包括发生器11、放射线源12(球管)、光圈13、第一移动机构14以及第三移动机构15。
另外,输出装置1以与要拍摄的放射线图像(拍摄图像(包括长尺寸图像)或连续拍摄图像)相应的形态产生放射线R(例如X射线)。
发生器11基于拍摄指示开关被进行操作,向放射线源12施加与预先设定的拍摄条件(例如拍摄部位、拍摄方向、体格等与被检者S有关的条件、管电压、管电流、照射时间、电流时间积(mAs值)等与放射线的照射有关的条件)相应的负载。
另外,发生器11包括未图示的拍摄指示开关。
放射线源12产生与来自发生器11的负载相应的放射剂量的放射线R。
本实施方式的放射线源12经由光圈13沿水平方向照射放射线R。
另外,放射线源12能够以沿与铅垂方向和放射线的照射方向正交的方向(与图1的纸面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
因此,放射线源12能够向例如铅垂下方照射放射线R。
光圈13构成为:能够基于来自控制台120的控制而控制自身所形成的矩形的开口的体轴方向的宽度,从而变更照射场中的体轴方向的宽度(以下称为“照射范围Xea(i)”),该照射场是放射线源12发出的放射线向后述的拍摄面22照射的范围。
该“体轴方向”是指被检者S的体轴的延伸方向。
图1所示的长尺寸拍摄系统100用于拍摄立位的被检者S。因此,在图1所示的长尺寸拍摄系统100中,铅垂方向(图1中的上下方向)为体轴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光圈13也可以构成为:能够变更开口的与体轴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
另外,光圈13包括用于检测自身所形成的开口的体轴方向的宽度的宽度传感器13a。
需要说明的是,宽度传感器13a也可以构成为:能够检测开口的与体轴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
另外,光圈13通过沿与放射线R的照射方向相同的方向以与放射线R的照射场相等的照射范围照射可见光,能够使用户识别放射线R的照射范围Xea(i)。
第一移动机构14构成为:能够使放射线源12和光圈13沿体轴方向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移动机构14既可以通过用户的操作手动地进行放射线源12和光圈13的移动,也可以基于来自控制台120的控制自动地进行放射线源12和光圈13的移动。
另外,第一移动机构14包括用于检测放射线源12的位置(距移动的起点的距离、高度)的第一位置传感器14a。
第三移动机构15构成为:能够使放射线源12和光圈13沿与检测器2的放射线入射面21正交的方向(水平方向)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移动机构15既可以通过用户的操作手动地进行放射线源12和光圈13的移动,也可以基于来自控制台120的控制自动地进行放射线源12和光圈13的移动。
另外,第三移动机构15包括用于检测放射线源12的位置(距移动的起点的距离)的第三位置传感器15a。
检测器2包括未图示的传感器部、扫描驱动部、读取部、控制部以及输出部。
传感器部包括未图示的基板、多个半导体元件、未图示的多条扫描线、多条信号线以及多个开关元件。
多条扫描线设置为:在基板的表面隔开预定间隔相互平行地延伸。
多条信号线设置为:在基板的表面,沿与扫描线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隔开预定间隔相互平行地延伸。
即,多条扫描线和多条信号线呈格子状。
多个半导体元件分别设于由基板的表面的多条扫描线和多条信号线分隔出的多个矩形区域。
如上所述,多条扫描线和多条信号线呈格子状,因此多个半导体元件排列成矩阵状。
各半导体元件产生与收到的放射线的放射剂量相应的电荷。
多个开关元件设于各半导体元件的附近。
各开关元件能够根据施加于扫描线的电压切换为能够从半导体元件向信号线释放电荷的导通状态、或者无法从半导体元件向信号线释放电荷的截止状态。
以下,将该基板的形成有半导体元件的面称为拍摄面22,将拍摄面22的排列有半导体元件的区域称为放射线检测区域22a。
扫描驱动部构成为:能够切换各开关元件的导通/截止。
读取部构成为:读取从各像素释放的电荷的量作为信号值。
控制部构成为:控制检测器2的各部分,根据由读取部读取的多个信号值生成放射线图像的图像数据。
输出部构成为:能够向另一装置(控制台120等)输出所生成的图像数据等。
这样构成的检测器2与从输出装置1照射放射线的时刻同步地生成与在拍摄面22(放射线检测区域22a)收到的放射线相应的放射线图像。
拍摄台3包括支柱31、第二移动机构32、装载部33(滤线器)以及板障34。
支柱31设置为沿铅垂方向延伸。
需要说明的是,在长尺寸拍摄系统100设于拍摄室内的情况下,也可以由拍摄室的墙壁代替支柱31。
第二移动机构32设于支柱31,且构成为能够使装载部33沿体轴方向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移动机构32既可以通过用户的操作手动地进行装载部33的移动,也可以基于来自控制台120的控制自动地进行装载部33的移动。
另外,第二移动机构32包括用于检测检测器2的位置(距移动的起点的距离、高度)的第二位置传感器32a。
另外,第二移动机构32也可以构成为:能够使检测器2沿与放射线入射面21正交的方向、与图1的纸面正交的方向移动。
装载部33将检测器2保持为放射线入射面21朝向放射线源12的一方。即,上述第二移动机构32借助装载部33使检测器2沿体轴方向移动。
板障34设置为:在处于放射线源12与检测器2之间的被检者S的站立位置沿铅垂方向延伸,并且与检测器2的放射线入射面21平行地扩展。
(1-1-2.控制台)
控制台120作为拍摄控制装置,由PC、专用的装置构成。
另外,控制台120用于使得:放射线拍摄系统110在使放射线源12和检测器2分别沿体轴方向移动的同时反复拍摄被检者S,从而生成获得长尺寸图像所需的多张放射线图像。
该“长尺寸图像”是将分别具有图像重复区域的多张放射线图像的图像重复区域彼此重叠并拼接在一起而得到的。
为了生成长尺寸图像,无论在用自动、手动中的哪一种方法进行的情况下,在要合成的放射线图像的双方都需要共同地映现有被检者S(后述的关注部位Sa)的一部分的区域。该区域就是图像重复区域。
关于该控制台120的详细情况,将在后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例示了兼作拍摄控制装置的控制台120,但拍摄控制装置也可以是相对于控制台独立的其他装置。
另外,在图1中例示了具备一个控制台120的长尺寸拍摄系统100,但长尺寸拍摄系统100也可以包括用于控制各装置的控制台以及用于对检测器2所生成的放射线图像实施各种处理(包括长尺寸图像的生成)的控制台。
〔1-2.长尺寸拍摄系统(2)〕
另一长尺寸拍摄系统100A的拍摄台3A的结构与上述长尺寸拍摄系统100不同。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另一长尺寸拍摄系统100A的拍摄台3A包括支承部35、顶板36、第四移动机构37以及装载部38。
支承部35载置于地面。
顶板36配置为在支承部35之上水平地扩展。
第四移动机构37设于支承部35中(顶板36之下),构成为能够使装载部38沿体轴方向移动。
图2所示的另一长尺寸拍摄系统100A用于拍摄卧位的被检者S。因此,在图2所示的长尺寸拍摄系统100中,水平方向(图2中的左右方向)为体轴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第四移动机构37既可以通过用户的操作手动地进行装载部38的移动,也可以基于来自控制台120的控制自动地进行装载部38的移动。
另外,第四移动机构37包括用于检测检测器2的位置(距移动的起点的距离、高度)的第四位置传感器37a。
装载部38将检测器2保持为放射线入射面21朝向放射线源12的一方。即,上述第四移动机构37借助装载部38使检测器2沿体轴方向移动。
根据该拍摄台3A的结构的差别,本实施方式的放射线源12经由光圈13向铅垂下方照射放射线R。
另外,第一移动机构14与第三移动机构15作用反过来。
即,第一移动机构14构成为:能够使放射线源12和光圈13沿与检测器2的放射线入射面21正交的方向(铅垂方向)移动。
另外,第三移动机构15构成为:能够使放射线源12和光圈13沿体轴方向移动。
〔1-3.控制台〕
接下来,说明上述长尺寸拍摄系统100、100A所具备的控制台120的详细情况。
图3是表示控制台120的框图。
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的带括号的附图标记是后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附图标记。
(1-3-1.结构)
如图3所示,控制台120包括控制部121、通信部122、存储部123、显示部124以及操作部125。
各部121~125利用总线等电连接。
控制部121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RAM(Random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构成。
另外,控制部121的CPU读取存储于存储部123的各种程序并在RAM内展开,按照展开后的程序执行各种处理,集中控制控制台120各部的动作。
通信部122由通信模块等构成。
另外,通信部122在与经由通信网络NW(LAN(Local Area Network)、WAN(WideArea Network)、互联网等)连接的另一装置等之间通过有线或者无线方式收发各种信号、各种数据。
存储部123由非易失性的半动态存储器、硬盘等构成。
另外,存储部123存储有由控制部121执行的各种程序、执行程序所需的参数等。
需要说明的是,存储部123能够保存放射线图像(包括长尺寸图像)的图像数据。
显示部124由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CRT(Cathode RayTube,阴极射线管)等显示图像的监视器构成。
另外,显示部124基于从控制部121输入的控制信号显示各种图像等。
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所述,在控制台120分为用于控制各装置的控制台和用于对检测器2所生成的放射线图像实施各种处理的控制台的情况下,既可以各控制台具备显示部,也可以某一控制台具备显示部,由该显示部进行两个控制台的显示。
本实施方式的操作部125由包括光标键、数字输入键、各种功能键等的键盘、鼠标等指示设备、层叠在显示部124的表面的触摸板等构成。
另外,操作部125将与由用户进行的操作相应的控制信号输出给控制部121。
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所述,在控制台120分为用于控制各装置的控制台和用于对检测器2所生成的放射线图像实施各种处理的控制台的情况下,既可以各控制台具备操作部,也可以某一控制台具备操作部,利用该操作部进行两个控制台的操作。
(1-3-2.动作)
这样构成的控制台120的控制部121具有受理用户对拍摄模式(要拍摄的放射线图像的种类)的选择的功能。
具体而言,例如,在显示部124显示拍摄模式的一览画面,能够利用操作部125选择显示于显示部124的任意的拍摄模式。
另外,控制部121具有从输出装置1的第一位置传感器14a、第三位置传感器15a获取放射线源12的位置信息的功能。
另外,控制部121具有从拍摄台3的第二位置传感器32a或者拍摄台3A的第四位置传感器37a获取检测器2的位置信息的功能。
另外,控制部121具有从光圈13的宽度传感器13a获取光圈13的开口的体轴方向的宽度的功能。
另外,控制部121具有如下功能:以由用户选择了长尺寸拍摄模式、从另一系统获取到进行长尺寸拍摄的意思的拍摄指令、对操作部125进行了预定操作等为契机,执行图4所示的长尺寸拍摄控制处理。
〔1-4.长尺寸拍摄的流程〕
接下来,对使用具备上述控制台120的长尺寸拍摄系统100进行的长尺寸拍摄的流程进行说明。
图4是表示由控制台120执行的长尺寸拍摄控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图5是表示控制台120执行长尺寸拍摄控制处理时所显示的设定画面的一例的图,图6是表示进行长尺寸拍摄时的放射线源12、照射场、被检者S以及检测器2的位置关系的图,图7是表示长尺寸拍摄控制处理中的拍摄位置计算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图8、图9、图11、图12是表示拍摄用于生成长尺寸图像的多张放射线图像时的拍摄范围的设定方法的图,图10是长尺寸拍摄系统100的侧视图。
需要说明的是,在此,以进行立位的长尺寸拍摄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但对于进行卧位的长尺寸拍摄的情况,除了体轴方向从铅垂方向变为水平方向这一点之外,也是与立位的长尺寸拍摄同样的流程。
(1-4-1.设定)
在图4所示的长尺寸拍摄控制处理中,首先,受理进行长尺寸拍摄所需的各种信息的设定(例如,由用户对操作部125进行的输入操作)(步骤S1)。
该“各种信息”包括被检者S的拍摄体位(立位、卧位)、第一距离Sid(0)、检测器2的种类、尺寸、照射场重复宽度的上限值XOa、图像重复宽度的下限值IOa等。
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121在显示部124显示例如图5所示的设定画面Sc。
另外,用户通过一边观察该设定画面Sc一边对操作部125进行操作来进行各种信息的设定。
在此,如图6所示,“第一距离Sid(i)”是放射线源12与检测器2的距离,更具体而言,是放射线源12内的放射线的焦点F与检测器2的放射线检测区域22a的距离(Source toImage-receptor Distance,射线源到影像接收器的距离)。
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121在设定画面Sc的默认按钮B1被操作(触摸、点击)时将自身所保持的默认值设定为第一距离Sid(0),在当前按钮B2被操作时设定开始按钮B12被操作时的第一距离Sid(0)。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121在设定画面Sc的输入按钮B3被操作时将用户所输入的任意的值设定为第一距离Sid(0)。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121将与各种按钮B1、B2、B3相应的第一距离Sid(0)显示在设定画面Sc的显示栏C1中。
需要说明的是,在指定了当前按钮B2的情况下,在以后的操作中,显示栏C1的显示根据放射线源12的位置而发生变化。
另外,如图6所示,“照射场重复宽度的上限值XOa”是在一次拍摄与其它拍摄中照射场重叠的区域的体轴方向的宽度的上限值,该照射场是放射线源12发出的放射线向拍摄面22照射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抑制被检者S遭受无用的二次曝光并且减少拍摄张数,需要限制该照射场重复宽度的上限值XOa。因此,照射场重复宽度的上限值XOa优选为8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mm~70mm。
需要说明的是,该照射场重复宽度的上限值XOa也可以由用户设定。
另外,“图像重复宽度的下限值IOa(图像重复宽度)”是图像重复区域的体轴方向的宽度的下限值。
该图像重复宽度的下限值IOa是:在合成长尺寸图像时,控制部121识别在要拼接在一起的两张放射线图像中共同地映现的关注部位Sa所需的宽度。
需要说明的是,该图像重复宽度的下限值IOa也可以由用户设定。
另外,由于控制的误差、装置的精度误差,有时即使设定图像重复宽度的下限值IOa,实际的值也比图像重复宽度的下限值IOa小。因此,控制部121也可以考虑控制的误差、装置的精度误差而设定该图像重复宽度的下限值IOa+β。
另外,在设定画面Sc的检测器选择按钮B6~B9中的任一个被操作时,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121设定与各检测器选择按钮B6~B9关联的检测器的种类、尺寸。
需要说明的是,在检测器2装载于拍摄台3、3A的装载部33、38,且检测器2的连接器与设于装载部33、38内的有线的连接器连接时,控制部121也可以从检测器2自动获取。
在设定了各种信息之后,控制部121经由通信部122向各装置发送设定了长尺寸拍摄的意思的信息和所设定的各种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选择的拍摄体位为立位的情况下,在该步骤S1的处理中,控制部121也可以指示用户准备立位拍摄专用的器具(例如,在显示部124显示“请设置板障”等文字)。
在进行了各种设定之后,决定拍摄范围的开始位置(步骤S2)。
在该工序中,在进行用于指定拍摄范围的开始位置的设置按钮B4的操作之前,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121处于待机状态。
在控制部121处于待机状态的期间,用户将临时的第一距离Sid(-1)、焦点F的高度Pfs(-1)、光圈13上的(光圈13识别的)拍摄距离CSid(-1)以及光圈13上的照射范围CXea(-1)设定为任意的值,操作光圈13而使可见光以与照射场范围相同的方式照射于被检者S和背后的板障34。
然后,用户一边通过目测确认所照射的可见光,一边使放射线源12上下移动,并且,根据需要而对光照射场、光圈13上的照射范围CXea(-1)进行微调并对第一距离Sid(-1)进行微调。
然后,在判断为可见光的上端(下端)位于想要在最初的拍摄中作为实际照射场的上端(下端)的高度时,用户操作设置按钮B4,这时控制部121计算并存储该时刻的拍摄面22上的拍摄范围的开始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121将存储的各数值显示在设定画面Sc的显示栏C2中。
在指定了拍摄范围的开始位置之后,指定拍摄范围的结束位置(步骤S3)。
在该工序中,在进行用于指定开始位置的设置按钮B5的操作之前,控制部121处于待机状态。
在控制部121处于待机状态的期间,用户将临时的第一距离Sid(-2)、焦点F的高度Pfs(-2)、光圈13上的拍摄距离CSid(-2)以及光圈13上的照射范围CXea(-2)设定为任意的值,控制光圈13而使可见光以与照射场范围相同的方式照射于被检者S和背后的板障34。
然后,用户一边通过目测确认所照射的可见光一边使放射线源12上下移动,并且,根据需要对光照射场、光圈13上的照射范围CXea(-2)进行微调并对第一距离Sid(-2)进行微调。
然后,在判断为可见光的下端(上端)位于想要在最后的拍摄中作为实际照射场的下端(上端)的高度时,用户操作设置按钮B5,这时控制部121计算并存储该时刻的拍摄面22上的拍摄范围的结束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121将存储的各数值显示在设定画面Sc的显示栏C3中。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121能够进行以下那样的其他的拍摄范围的结束位置的指定方法。
·在设定画面Sc的上限按钮B10被操作时,将能够显像的上限高度设置在拍摄范围的结束位置。
·在设定画面Sc的下限按钮B11被操作时,将能够显像的下限高度设置在拍摄范围的结束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确定了拍摄范围之后设定拍摄时的第一距离Sid(0)。
例如,能够在设定拍摄范围之后,手动地操作放射线源12的位置,设定所期望的第一距离Sid(0)。具体而言,在设定了当前按钮B2的状态下,一边确认显示在设定画面Sc的显示栏C1中的数值,一边进行操作(步骤S4)。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部121优选向用户通知能够进行长尺寸拍摄的意思(例如,将用于进入到下一工序的拍摄开始按钮切换为可操作的状态)。
用户通过操作开始按钮B12,将确认了拍摄范围和拍摄时的第一距离Sid(0)为所期望的值的意思传递给装置。在开始按钮B12被操作时,如图4所示,控制部121执行拍摄位置计算处理(步骤S5)。
在该拍摄位置计算处理中,如图7所示,控制部121首先获取运算所需的各种数值(步骤S51)。
具体而言,获取各种设定值、在上述步骤S2、S3中存储的各种数值。
本实施方式的各种设定值包括:照射场重复宽度的上限值XOa、图像重复宽度的下限值IOa、第二距离OID、第一部分区域宽度FTbd、第二部分区域宽度FBbd。
另外,“第二距离OID”是被检者S与检测器2的距离,更具体而言,是被检者S的关注部位Sa(例如脊骨)与检测器2的拍摄面22的距离(Object to Image-receptor Distance,目标到图像接收器的距离)。
该第二距离OID是由于以下理由而产生的距离:在进行长尺寸拍摄时,检测器2移动,因此需要在被检者S与检测器2之间设置一定的空间;关注部位Sa(例如脊骨)位于被检者S的内部。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二距离OID也可以由用户设定。
另外,第二距离OID也可以基于板障34的位置计算得到。
另外,第二距离OID也可以基于被检者S的位置计算得到。
需要说明的是,既可以由用户以低放射剂量进行临时的拍摄,从而能够基于获得的放射线图像对所设定的第二距离OID进行再调整,也可以由控制部121对获得的放射线图像进行图像处理,基于处理结果进行再计算。
另外,“第一部分区域宽度FTbd”是从装载部33的中心到检测器2的放射线检测区域22a的一端(上端)的距离,由检测器2的尺寸、装载方向(装载部33的旋转)决定。
另外,“第二部分区域宽度FBbd”是从装载部33的中心到放射线检测区域22a的另一端(下端)的距离,由检测器2的尺寸、装载方向(装载部33的旋转)决定。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部分区域宽度FTbd与第二部分区域宽度FBbd之和为拍摄所使用的检测器2的放射线检测区域22a的体轴方向的宽度即检测区域宽度FTbd+FBbd。
另外,在步骤S2中存储的各种数值包括:拍摄开始时的焦点F的高度Pfs(-1)、第一距离Sid(-1)、光圈13上的拍摄距离CSid(-1)、光圈13上的照射范围CXea(-1)。
另外,在步骤S3中存储的各种数值包括:拍摄结束时的焦点F的高度Pfs(-2)、第一距离Sid(-2)、光圈13上的拍摄距离CSid(-2)、光圈13上的照射范围CXea(-2)。
在获取了各种数值之后,控制部121临时决定检测区域的上限高度TLda与下限高度BLda(步骤S52)。
在该处理中,控制部121首先判断拍摄开始时的焦点F的高度Pfs(-1)与拍摄结束时的高度Pfs(-2)中的哪一方高(是从上向下进行拍摄还是从下向上进行拍摄)。
在此,在拍摄开始时的焦点F的高度Pfs(-1)比拍摄结束时的高度Pfs(-2)高的情况下,控制部121使用下述式(1)、(2)计算所期待的检测区域的上限高度ETea和下限高度EBea。
所期待的检测区域的上限高度ETea=拍摄开始时的焦点F的高度Pfs(-1)+(1/2)×(光圈13上的照射范围CXea(-1)×第一距离Sid(-1)/光圈13上的拍摄距离CSid(-1))…(1)
所期待的检测区域的下限高度EBea=拍摄结束时的焦点F的高度Pfs(-2)-(1/2)×(光圈13上的照射范围CXea(-2)×第一距离Sid(-2)/光圈13上的拍摄距离CSid(-2))…(2)
另一方面,在拍摄结束时的焦点F的高度Pfs(-2)比拍摄开始时的焦点F的高度Pfs(-1)高的情况下,控制部121使用下述式(3)、(4)计算所期待的检测区域的上限高度ETea和下限高度EBea。
所期待的检测区域的上限高度ETea=拍摄结束时的焦点F的高度Pfs(-2)+(1/2)×(光圈13上的照射范围CXea(-2)×第一距离Sid(-2)/光圈13上的拍摄距离CSid(-2))…(3)
所期待的检测区域的下限高度EBea=拍摄开始时的焦点F的高度Pfs(-1)-(1/2)×(光圈13上的照射范围CXea(1)×第一距离Sid(-1)/光圈13上的拍摄距离CSid(-1))…(4)
然后,控制部121将在此计算得到的所期待的检测区域的上限高度ETea临时决定为检测区域的上限高度TLda,将所期待的检测区域的下限高度EBea临时决定为检测区域的下限高度BLda。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期待的检测区域的上限高度ETea比装载部33的中心的上限高度TLbc与第一部分区域宽度FTbd之和大的情况下,将该和设为检测区域的上限高度TLda。
另外,在所期待的检测区域的下限高度EBea比装载部33的中心的下限高度BLbc与第二部分区域宽度FBbd之差小的情况下,将该差设为检测区域的下限高度BLda。
从该检测区域的上限高度TLda到检测区域的下限高度BLda的距离为长尺寸拍摄范围TLda-BLda。
在临时决定了检测区域的上限高度TLda和下限高度BLda之后,控制部121计算最大图像移位量maxPps、最大照射范围maxXea、最大可拍摄范围W、最大移动距离maxUml以及拍摄张数n(步骤S53)。
该“最大图像移位量maxPps”是:在放射线检测区域22a中,图像重复区域在一次拍摄和其它拍摄之间偏移的量的最大值。
控制部121使用下述式(5)计算最大图像移位量maxPps。
最大图像移位量maxPps=照射场重复宽度的上限值XOa-图像重复宽度的下限值IOa…(5)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式(5)中,也可以考虑焦点高度的误差Afsp和装载部33的中心高度的误差Abcp而计算最大图像移位量maxPps。
另外,在计算得到的最大图像移位量maxPps为预定值(例如20mm)以下的情况下,无法进行长尺寸拍摄。因此,在最大图像移位量maxPps为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控制部121也可以通知用户变更在步骤S1中设定的第一距离Sid(i)的意思。
另外,“最大照射范围maxXea”是在第一距离Sid(i)为预先设定的值时满足照射场重复宽度的上限值XOa和图像重复宽度的下限值IOa的照射场的体轴方向的宽度的最大值。
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121使用照射场重复宽度的上限值XOa与图像重复宽度的下限值IOa的差相对于最大照射范围maxXea之比等于第二距离OID与在步骤S1中设定的第一距离Sid(0)之比的关系,计算最大照射范围maxXea。
具体而言,例如使用下述式(6)进行计算。
最大照射范围maxXea=最大图像移位量maxPps×第一距离Sid(0)/第二距离OID…(6)
另外,“最大可拍摄范围W”是1次拍摄中的放射线的照射范围Xea(i)的最大值。
在该处理中,控制部121首先对计算得到的最大照射范围maxXea与检测区域宽度FTbd+FBbd进行比较。
在此,如图6的(a)所示,在最大照射范围maxXea为检测区域宽度FTbd+FBbd以下的情况下,控制部121将最大照射范围maxXea设为最大可拍摄范围W。
另一方面,如图6的(b)所示,在最大照射范围maxXea比检测区域宽度FTbd+FBbd大的情况下,控制部121将检测区域宽度FTbd+FBbd设为最大可拍摄范围W。
这是因为:无论能够将最大照射范围maxXea设定得多大,都无法将照射到检测器2的放射线检测区域22a之外的放射线图像化。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部121也可以考虑控制的误差、装置的精度γ的误差,而将最大照射范围maxXea与检测区域宽度FTbd+FBbd±γ进行比较。
另外,“最大移动距离maxUml”是在进入下一次拍摄时放射线源12和检测器2移动的距离的最大值。
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121使用下述式(7)计算最大移动距离maxUml。
最大移动距离maxUml=最大可拍摄范围W-照射场重复宽度的上限值XOa…(7)
另外,“拍摄张数n”是生成长尺寸图像所需的放射线图像的最少张数。
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121如以下这样计算拍摄张数n。
首先,使用下述式(8)计算包含小数的数值n’。
数值n’=(长尺寸拍摄范围TLda-BLda-最大可拍摄范围W)/(最大移动距离maxUml)+1…(8)
接下来,将计算得到的数值n’的小数点以下上舍入,将得到的整数值作为拍摄张数n。
在计算出拍摄张数n之后,控制部121判断计算得到的拍摄张数n是否为最大拍摄张数N以下(步骤S54)。
在此,在判断为计算得到的拍摄张数n并非最大拍摄张数N以下(超过N)的情况下(步骤S54:“否”),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121变更长尺寸拍摄范围TLda-BLda(步骤S55)。
在该处理中,控制部121首先判断拍摄开始时的焦点F的高度Pfs(-1)与拍摄结束时的高度Pfs(-2)中的哪一方高(从上向下进行拍摄还是从下向上进行拍摄)。
在拍摄开始时的焦点F的高度Pfs(-1)比拍摄结束时的高度Pfs(-2)高的情况下,控制部121使用下述式(9)计算检测区域的下限高度BLda。
检测区域的下限高度BLda=所期待的检测区域的上限高度ETea-最大可拍摄范围W-最大移动距离maxUml×(最大拍摄张数N-1)…(9)
然后,控制部121将检测区域的下限高度变更为计算得到的下限高度TLda。
另一方面,在拍摄结束时的焦点F的高度Pfs(-2)比拍摄开始时的焦点F的高度Pfs(-1)高的情况下,控制部121使用下述式(10)计算检测区域的上限高度TLda。
检测区域的上限高度TLda=所期待的检测区域的下限高度EBea+最大可拍摄范围W+最大移动距离maxUml×(最大拍摄张数N-1)…(10)
然后,控制部121将检测区域的上限高度变更为计算得到的上限高度TLda。
需要说明的是,在检测区域的上限高度TLda比放射线源12的上限高度TLfs与最大可拍摄范围W的一半之和大的情况下,将该和设为检测区域的上限高度TLda。
另外,在检测区域的下限高度BLda比放射线源12的下限高度BLfs与最大可拍摄范围W的一半之差小的情况下,将该差设为检测区域的下限高度BLda。
之后,再次回到步骤S52的处理,基于计算得到的检测区域的上限高度TLda和检测区域的下限高度BLda再次计算拍摄张数n。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是自动地缩小拍摄范围的方法的例子,以向用户告知超过了拍摄张数的上限值的情况、并进行提醒确认是否自动地缩小拍摄范围为佳。
另一方面,在步骤S54中,在判断为计算得到的拍摄张数n为最大拍摄张数N以下(未超过N)的情况下,控制部121跳过步骤S55的处理,进入下一处理。
若利用n张(在此,3张)放射线图像I1生成长尺寸图像,则会超过长尺寸拍摄范围TLda-BLda的端部。
因此,如图7所示,控制部121在步骤S55中变更长尺寸拍摄范围TLda-BLda之后、或者判断为在步骤S54中计算得到的拍摄张数n为最大拍摄张数N以下之后,作为预定的输出,变更各拍摄中的照射范围Xea(1)~Xea(n)(步骤S56)。
具体而言,缩小各拍摄中的至少任一个的照射范围,以使生成的长尺寸图像的体轴方向的宽度与长尺寸拍摄范围TLda-BLda一致。
控制部121既可以控制光圈13的动作来变更照射范围Xea(i),也可以以变更第一距离的方式控制移动机构的动作而变更照射范围Xea(i)。
以下,以从上向下进行拍摄的情况为例说明照射范围Xea(i)的变更方法。
在该处理中,控制部121首先判断检测区域的上限高度TLda与放射线源12的上限高度TLfs中的哪一方高,并且判断检测区域的下限高度BLda与放射线源12的下限高度BLfs中的哪一方高。
在检测区域的上限高度TLda比放射线源12的上限高度TLfs低、检测区域的下限高度BLda比放射线源12的下限高度BLfs高的情况下,控制部121使用下述式(11)计算各拍摄中的照射范围Xea(i)。
照射范围Xea(i)=(检测区域的上限高度TLda-检测区域的下限高度BLda+(n-1)×照射场重复宽度的上限值XOa/n)…(11)
在该情况下,如图9所示,各照射范围Xea(i)分别均等地缩小,都比最大可拍摄范围W小。即,构成长尺寸图像的各放射线图像I2的体轴方向的宽度分别比变更前的各放射线图像I1小。
另外,根据放射线拍摄系统110的结构,放射线源12的各移动机构32、14的可动范围有时比检测器2的可动范围小。
具体而言,例如在本实施方式的放射线拍摄系统110的情况下,如图10所示,存在第二移动机构32能够将检测器2降低到足够低,而第一移动机构14无法将放射线源12降低到足够低的情况(或者相反的情况)。
在这样的情况下,若下方的放射线图像I1的拍摄区域较小,则放射线源12无法充分地照射下方的拍摄区域,会生成缺少下端部的长尺寸图像。
因此,在检测区域的上限高度TLda比放射线源12的上限高度TLfs高、检测区域的下限高度BLda比放射线源12的下限高度BLfs高的情况下,控制部121如以下这样计算各拍摄中的照射范围Xea(i)。
第一张(i=1)拍摄的照射范围Xea(1)设为最大可拍摄范围W。
第二张以后(i=2~n)拍摄的照射范围Xea(i)使用下述式(12)计算。
照射范围Xea(i)={检测区域的上限高度TLda-检测区域的下限高度BLda-第一张拍摄的照射范围Xea(1)+(n-1)×照射场重复宽度的上限值XOa}/(n-1)…(12)
在该情况下,如图10所示,第一张拍摄的照射范围Xea(1)保持最大可拍摄范围不变,未被缩小,仅第二张以后的拍摄的照射范围Xea(i)分别被均等地缩小,比最大可拍摄范围W小。即,控制部121使一次拍摄中的照射范围Xea(i)与其它拍摄中的照射范围Xea(i)不同。
因此,构成长尺寸图像的放射线图像中的、最初拍摄的(最上方的)放射线图像I1的体轴方向的宽度与变更前的各放射线图像I1相等,除此之外的放射线图像I3的体轴方向的宽度与图9所示的全部均等地变小的放射线图像I2相比进一步减小。
另外,在检测区域的上限高度TLda比放射线源12的上限高度TLfs低、检测区域的下限高度BLda比放射线源12的下限高度BLfs低的情况下,控制部121如以下这样计算各拍摄中的照射范围Xea(i)。
第n张拍摄的照射范围Xea(n)设为最大可拍摄范围W。
第一张~第n-1张(i=1~n-1)拍摄的照射范围Xea(i)使用下述式(13)计算。
照射范围Xea(i)={检测区域的上限高度TLda-检测区域的下限高度BLda-第n张拍摄的照射范围Xea(n)+(n-1)×照射场重复宽度的上限值XOa}/(n-1)…(13)
在该情况下,如图11所示,第n张拍摄的照射范围Xea(1)保持最大可拍摄范围不变,未被缩小,而仅第一张~第n-1张拍摄的照射范围Xea(i)分别均等地缩小,比最大可拍摄范围W小。即,控制部121使一次拍摄中的照射范围Xea(i)与其它拍摄中的照射范围Xea(i)不同。
因此,构成长尺寸图像的放射线图像中的最后拍摄的(最下方的)放射线图像I1的体轴方向的宽度与变更前的各放射线图像I1相等,除此之外的放射线图像I3的体轴方向的宽度与图9所示的全部均等地变小的放射线图像I2相比进一步变小。
另外,在检测区域的上限高度TLda比放射线源12的上限高度TLfs高、检测区域的下限高度BLda比放射线源12的下限高度BLfs低的情况下,控制部121如以下这样计算各拍摄中的照射范围Xea(i)。
第一张(i=1)和第n张(i=n)拍摄的照射范围Xea(1)设为最大可拍摄范围W。
第二张~第n-1张(i=2~n-1)拍摄的照射范围Xea(i)使用下述式(14)计算。
照射范围Xea(i)=(检测区域的上限高度TLda-检测区域的下限高度BLda-第一张拍摄的照射范围Xea(1)-第n张拍摄的照射范围Xea(n)+(n-2)×照射场重复宽度的上限值XOa)/(n-2)…(14)
另外,在长尺寸图像的叠合各放射线图像的图像重复区域Ia而得到的图像结合区域中,由于结合的两放射线图像的轻微差异,图像结合区域的画质有时比未结合的区域差。
因此,例如在被检者S的腹部是比其它部位关注程度高的部位的情况下,期望避免使腹部处于图像结合区域。
因此,控制部121也能够根据关注部位的位置个别地进行各拍摄中的照射范围Xea(i)的变更。
例如,在想要在长尺寸图像的中央映现关注度高的部位的情况下,例如如图13所示,控制部121也可以将中央的放射线图像I1的照射范围Xea(i)保持最大可拍摄范围W不变,减小其前后(上下)的放射线图像I3的照射范围Xea(i)。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部121既可以根据由用户进行的操作而进行这样的变更,也可以自动地进行这样的变更。
控制部121通过进行以上这样的预定的输出而作为输出单元。
在计算出各拍摄中的照射范围Xea(i)之后,控制部121如以下这样计算各拍摄中的放射线源12的高度(目标点)TP(i)(步骤S57)。
第一张(i=1)拍摄的放射线源12的高度TP(1)使用下述式(15)计算。
放射线源12的高度TP(1)=检测区域的上限高度TLda-(1/2)×照射范围Xea(1)…(15)
第二张~第n张(i=2~n)的放射线源12的高度TP(i)使用下述式(16)计算。
放射线源12的高度TP(i)=前一次拍摄的放射线源12的高度TP(i-1)-(1/2)×{前一次拍摄的照射范围Xea(i-1)+照射范围Xea(i)}+照射场重复宽度的上限值XOa…(16)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部121也可以如以下这样计算各拍摄中的放射线源12的高度(目标点)TP(i)。
第n张(i=n)的放射线源12的高度TP(n)使用下述式(17)计算。
放射线源12的高度TP(n)=检测区域的下限高度BLda+(1/2)×照射范围Xea(n)…(17)
第一张~第n-1张(i=1~n-1)拍摄的放射线源12的高度TP(i)使用下述式(18)计算。
放射线源12的高度TP(i)=后一次拍摄的放射线源12的高度TP(i+1)+(1/2)×{后一次拍摄的照射范围Xea(i+1)+照射范围Xea(i)}-照射场重复宽度的上限值XOa…(18)
在计算出放射线源12的高度之后,控制部121决定各拍摄中的光圈13上的拍摄距离CSid(1)~CSid(n)、光圈13上的照射范围CXea(1)~CXea(n)、装载部33的中心的高度Pbc(1)~Pbc(n)、第一距离Sid(1)~Sid(n)(步骤S58),结束拍摄位置计算处理。
光圈13上的拍摄距离CSid(i)设为在上述步骤S1中设定的第一距离Sid(0)。
光圈13上的照射范围CXea(i)设为照射范围Xea(i)。
焦点F的高度Pfs(i)使用下述式(19)计算。
焦点F的高度Pfs(i)=放射线源12的高度TP(i)-照射场相对于可见光的误差Axlf…(19)
装载部33的中心的高度Pbc(i)使用下述式(20)计算。
装载部33的中心的高度Pbc(i)=放射线源12的高度TP(i)-第一部分区域宽度FTbd+第二部分区域宽度FBbd…(20)
控制部121通过执行以上说明的拍摄位置计算处理(步骤S5)而作为计算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121作为上述拍摄位置计算处理中的预定的输出进行了照射范围Xea(i)的变更,但也可以进行提醒注意或者变更拍摄张数n。
在预定的输出为“提醒注意”的情况下,控制部121向用户通知若照原样进行拍摄则无法获得所期望的长尺寸图像的意思。
提醒注意既可以通过在显示部中显示文字、记号、图画等来进行,也可以通过发出简单的光和声音中的至少一方来进行。
另外,在预定的输出为“变更拍摄张数n”的情况下,控制部121控制光圈13和第一移动机构32、第二移动机构15的动作,以变更放射线图像的拍摄张数n。
在执行了拍摄位置计算处理(步骤S5)之后,如图4所示,控制部121从各装置获取位置信息(步骤S6)。
然后,控制部121基于获取到的位置信息,使各装置移动到通过拍摄位置计算处理计算得到的拍摄开始位置(步骤S7)。
具体而言,控制部121控制第一移动机构14、第三移动机构15,使放射线源12移动至在上述拍摄位置计算处理中计算得到的拍摄开始时的焦点F的高度Pfs(1),并且,使检测器2移动至照射场的中心与放射线检测区域22a的中心一致的高度。
然后,控制部121控制光圈13,调整照射场,以成为在上述拍摄位置计算处理中计算得到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部121也可以在移动完成时通知该意思。
在各装置的移动完成之后,在用户进行拍摄指示动作(按下拍摄指示开关)之前,控制部121处于待机状态。
在控制部121处于待机状态的期间,用户进行拍摄指示动作。
这样的话,控制部121开始对输出装置1和检测器2进行长尺寸拍摄控制(步骤S8)。
具体而言,控制部121使输出装置1产生第一次的放射线,并且,使检测器2生成第一张放射线图像。
在生成第一张放射线图像之后,控制部121控制第一移动机构14、第三移动机构15,使放射线源12和检测器2移动到下一拍摄位置,生成下一放射线图像。
按照预先计算的拍摄张数n重复这样的动作,从而进行长尺寸拍摄。
需要说明的是,期望以在各拍摄中进行二次曝光的区域保持恒定的方式进行各拍摄时的放射线源12和检测器2的移动,但只要得到所需的宽度的图像重复区域Ia、并且被检者S遭受的曝光量在被视为恒定的范围内,则每次拍摄时也可以稍微进行增减。
若检测器2生成放射线图像,则控制部121获取检测器2所生成的具有图像重复区域Ia的多张放射线图像(步骤S9)。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部121也可以每当在上述步骤S6中进行拍摄时每次获取一张放射线图像,而不是一次获取多张放射线图像。
若获取到具有图像重复区域Ia的多张放射线图像,则控制部121执行长尺寸图像生成处理(步骤S10)。
在该长尺寸图像生成处理中,控制部121首先识别映现于图像重复区域Ia的关注部位Sa。
关注部位Sa的识别能够使用以往公知的各种技术。
控制部121通过执行该图像识别处理而作为图像识别单元。
接下来,控制部121将检测器2所生成的多张放射线图像的图像重复区域Ia(识别出的关注部位Sa)彼此重叠并拼接在一起而生成长尺寸图像,结束长尺寸拍摄控制处理。
长尺寸图像的生成能够使用以往公知的各种技术。
控制部121通过执行该步骤S10的处理而作为长尺寸图像生成单元。
〔1-5.效果〕
以上说明的具备控制台120(拍摄控制装置)的长尺寸拍摄系统100、100A与以往的长尺寸拍摄系统不同,不用变更照射场重复宽度的上限值XOa就能够变更各拍摄中的照射范围Xea(i),因此能够防止被检者S被二次曝光的区域增加,并且能够自由地设定长尺寸图像的分割样式(各拍摄中的照射范围Xea(i))。
另外,如果以这样的方式变更照射范围Xea(i),则由于维持了多个映现于放射线图像的双方的图像重复区域Ia的图像重复宽度的下限值IOa,因此能够防止控制部121无法识别图像重复区域Ia而无法生成长尺寸图像。
因此,根据长尺寸拍摄系统100、100A,能够在将二次曝光的区域的宽度限制为预定范围内的同时,也能够应对放射线检测器和放射线源的可动范围的制约。
<2.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二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此,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2-1.长尺寸拍摄系统〕
本实施方式的长尺寸拍摄系统100B、100C(参照图1~图3)的控制台120A(参照图1、图4)所执行的处理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台120不同。即,存储于控制台120A的存储部123A的程序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台120的不同。
长尺寸拍摄系统100B、100C的除上述之外的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是同样的。
〔2-2.控制台〕
本实施方式的控制台120A的控制部121不具有设定图像重复宽度的下限值IOa的功能。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121具有代替执行上述计算处理而执行第二计算处理的功能。
在该第二计算处理中,控制部121计算图像重复宽度的下限值IOa。
具有执行如下这样的第二计算处理的功能:基于照射场重复宽度的上限值XOa、第二距离OID、第一距离Sid(i)、检测器2的体轴方向的宽度以及检测器2的体轴方向的尺寸,计算图像重复宽度的下限值IOa。
控制部121通过执行该第二计算处理而作为第二计算单元。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121具有在计算图像重复宽度的下限值IOa时执行第二判断处理的功能。
在该第二判断处理中,控制部121判断计算得到的图像重复宽度的下限值IOa是否为预定值以下。
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121通过执行该第二判断处理而作为第二判断单元。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121具有代替执行上述输出处理而执行第二输出处理的功能。
在该第二输出处理中,控制部121基于计算得到的图像重复宽度的下限值IOa进行预定的输出。
在判断单元判断为图像重复宽度的下限值IOa为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第二输出单元进行预定的输出。
预定的输出的内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是同样的。
〔2-3.效果〕
根据以上说明的具备控制台120A的长尺寸拍摄系统100B、100C,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长尺寸拍摄系统100同样地,能够在将被二次曝光的区域的宽度限制为预定范围内的同时,也能够应对放射线检测器和放射线源的可动范围的制约。
<3.其他>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适当变更。
例如,在图1、图3中例示了安装于拍摄室内的长尺寸拍摄系统100、100A,但长尺寸拍摄系统100、100A也可以是被称为巡诊车的构成为能够移动的长尺寸拍摄系统。
另外,长尺寸拍摄系统100、100A也可以应对在短时间内重复多次产生放射线和生成放射线图像的连续拍摄图像的拍摄。
另外,在上述的说明中,作为本发明的程序的计算机能够读取的记录介质,公开了使用硬盘、半导体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等的例子,但不限定于该例子。作为其它的计算机能够读取的记录介质,能够应用CD-ROM等便携式记录介质。另外,作为经由通信线路提供本发明的程序的数据的介质,也能够应用载波(输送波)。
此外,关于构成放射线图像分析系统的各装置的细节结构和细节动作,也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适当变更。

Claims (22)

1.一种拍摄控制装置,该拍摄控制装置被用于使具备放射线源和放射线检测器并能够拍摄被检者的放射线拍摄系统在使所述放射线源和所述放射线检测器分别沿所述被检者的体轴的延伸方向即体轴方向移动的同时反复拍摄所述被检者,从而生成获得长尺寸图像所需的多张放射线图像,该多张放射线图像分别具有共同地映现有所述被检者的关注部位的图像重复区域,所述放射线检测器用于生成与在拍摄面收到的放射线相应的放射线图像,其中,
所述拍摄控制装置具备:
计算单元,基于照射场重复宽度的上限值、图像重复宽度的下限值、第一距离以及第二距离计算最大照射范围,所述照射场重复宽度是在一次拍摄与其它拍摄中照射场重叠的区域的所述体轴方向的宽度,所述照射场是所述放射线源发出的放射线向所述拍摄面照射的范围,所述图像重复宽度是所述图像重复区域的所述体轴方向的宽度,所述第一距离是所述放射线源与所述放射线检测器的距离,所述第二距离是所述被检者与所述放射线检测器的距离,所述最大照射范围是所述照射场的所述体轴方向的最大值;以及
输出单元,根据所述计算单元计算得到的所述最大照射范围进行预定的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计算单元使用所述照射场重复宽度的上限值与所述图像重复宽度的下限值的差相对于所述最大照射范围之比等于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之比的关系计算所述最大照射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拍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拍摄控制装置具备图像识别单元,该图像识别单元用于识别映现于所述图像重复区域的所述关注部位,
所述图像重复宽度的下限值是所述图像识别单元识别所述关注部位所需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拍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照射场重复宽度的上限值为80m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拍摄控制装置,其中,
作为所述预定的输出,所述输出单元变更所述照射场的所述体轴方向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拍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输出单元控制用于变更所述照射场的所述体轴方向的宽度的光圈的动作,从而变更所述照射场的所述体轴方向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拍摄控制装置,其中,
作为所述预定的输出,所述输出单元以变更所述第一距离的方式控制移动机构的动作,从而变更所述照射场的所述体轴方向的宽度,所述移动机构使所述放射线源和用于变更所述照射场的所述体轴方向的宽度的光圈沿与所述放射线检测器的放射线入射面正交的方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拍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输出单元使一次拍摄中的所述照射场的所述体轴方向的宽度与其它拍摄中的所述照射场的所述体轴方向的宽度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拍摄控制装置,其中,
作为所述预定的输出,所述输出单元进行提醒注意。
10.一种拍摄控制装置,该拍摄控制装置被用于使具备放射线源和放射线检测器并能够拍摄被检者的放射线拍摄系统在使所述放射线源和所述放射线检测器分别沿所述被检者的体轴的延伸方向即体轴方向移动的同时反复拍摄所述被检者,从而生成获得长尺寸图像所需的多张放射线图像,该多张放射线图像分别具有共同地映现有所述被检者的关注部位的图像重复区域,所述放射线检测器用于生成与在拍摄面收到的放射线相应的放射线图像,其中,
所述拍摄控制装置具备:
第二计算单元,基于照射场重复宽度的上限值、第一距离、第二距离以及所述放射线检测器的所述体轴方向的尺寸计算图像重复宽度的下限值,所述照射场重复宽度是在一次拍摄与其它拍摄中照射场重叠的区域的所述体轴方向的宽度,所述照射场是所述放射线源发出的放射线向所述拍摄面照射的范围,所述第一距离是所述放射线源与所述放射线检测器的距离,所述第二距离是所述被检者与所述放射线检测器的距离,所述图像重复宽度是所述图像重复区域的所述体轴方向的宽度;以及
第二输出单元,基于所述第二计算单元计算得到的所述图像重复宽度的下限值进行预定的输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拍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拍摄控制装置具备判断单元,该判断单元判断所述第二计算单元计算得到的所述图像重复宽度的下限值是否为预定值以下,
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为所述图像重复宽度的下限值为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输出单元进行所述预定的输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拍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拍摄控制装置具备长尺寸图像生成单元,该长尺寸图像生成单元将所述放射线检测器所生成的多张所述放射线图像的所述图像重复区域彼此重叠并拼接在一起生成所述长尺寸图像。
13.一种长尺寸拍摄系统,具备:
放射线源;
光圈,变更照射场在被检者的体轴的延伸方向即体轴方向的宽度,该照射场是所述放射线源发出的放射线向拍摄面照射的范围;
第一移动机构,使所述放射线源和所述光圈沿所述体轴方向移动;
放射线检测器,生成与在所述拍摄面收到的放射线相应的放射线图像;
第二移动机构,使所述放射线检测器沿所述体轴方向移动;
计算单元,基于照射场重复宽度的上限值、图像重复宽度的下限值、第一距离以及第二距离计算最大照射范围,所述照射场重复宽度是在一次拍摄与其它拍摄中照射场重叠的区域的所述体轴方向的宽度,所述照射场是所述放射线源发出的放射线向所述拍摄面照射的范围,所述图像重复宽度是多张放射线图像分别具有的共同地映现有所述被检者的关注部位的图像重复区域的所述体轴方向的宽度,所述第一距离是所述放射线源与所述放射线检测器的距离,所述第二距离是所述被检者与所述放射线检测器的距离,所述最大照射范围是所述照射场的所述体轴方向的最大值;
输出单元,基于所述计算单元计算得到的所述最大照射范围进行预定的输出;以及
长尺寸图像生成单元,将所述图像重复区域彼此重叠并拼接在一起而生成长尺寸图像,该图像重复区域是所述放射线源和所述放射线检测器在分别沿所述体轴方向移动的同时反复拍摄所述被检者而生成的。
14.一种记录介质,其中,该记录介质能够由计算机读取,储存有使拍摄控制装置执行计算处理和输出处理的程序,
所述拍摄控制装置用于使具备放射线源和放射线检测器并能够拍摄被检者的放射线拍摄系统在使所述放射线源和所述放射线检测器分别沿所述被检者的体轴的延伸方向即体轴方向移动的同时反复拍摄所述被检者,从而生成获得长尺寸图像所需的多张放射线图像,该多张放射线图像分别具有共同地映现有所述被检者的关注部位的图像重复区域,所述放射线检测器用于生成与在拍摄面收到的放射线相应的放射线图像,其中,
在所述计算处理中,基于照射场重复宽度的上限值、图像重复宽度的下限值、第一距离以及第二距离计算最大照射范围,所述照射场重复宽度是在一次拍摄与其它拍摄中照射场重叠的区域的所述体轴方向的宽度,所述照射场是所述放射线源发出的放射线向所述拍摄面照射的范围,所述图像重复宽度是所述图像重复区域的所述体轴方向的宽度,所述第一距离是所述放射线源与所述放射线检测器的距离,所述第二距离是所述被检者与所述放射线检测器的距离,所述最大照射范围是所述照射场的所述体轴方向的最大值,
在所述输出处理中,基于在所述计算处理中计算得到的所述最大照射范围进行预定的输出。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记录介质,其中,
在所述计算处理中,使用所述照射场重复宽度的上限值与所述图像重复宽度的下限值的差相对于所述最大照射范围之比等于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之比的关系计算所述最大照射范围。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记录介质,其中,
所述程序还使所述拍摄控制装置执行图像识别处理,在该图像识别处理中识别映现于所述图像重复区域的所述关注部位,
所述图像重复宽度的下限值是在所述图像识别处理中识别所述关注部位所需的宽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4~16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介质,其中,
所述照射场重复宽度的上限值为80mm以下。
18.根据权利要求14~17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介质,其中,
在所述输出处理中,作为所述预定的输出,变更所述照射场的所述体轴方向的宽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记录介质,其中,
在所述输出处理中,控制用于变更所述照射场的所述体轴方向的宽度的光圈的动作,从而变更所述照射场的所述体轴方向的宽度。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记录介质,其中,
在所述输出处理中,作为所述预定的输出,以变更所述第一距离的方式控制移动机构的动作,从而变更所述照射场的所述体轴方向的宽度,所述移动机构使所述放射线源和用于变更所述照射场的所述体轴方向的宽度的光圈沿与所述放射线检测器的放射线入射面正交的方向移动。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记录介质,其中,
在所述输出处理中,使一次拍摄中的所述照射场的所述体轴方向的宽度与其它拍摄中的所述照射场的所述体轴方向的宽度不同。
22.根据权利要求14~18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介质,其中,
在所述输出处理中,作为所述预定的输出,进行提醒注意。
CN202110007999.2A 2020-01-09 2021-01-05 拍摄控制装置、长尺寸拍摄系统以及记录介质 Active CN1131711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01776 2020-01-09
JP2020001776A JP7415571B2 (ja) 2020-01-09 2020-01-09 撮影制御装置、長尺撮影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71113A true CN113171113A (zh) 2021-07-27
CN113171113B CN113171113B (zh) 2023-08-11

Family

ID=769217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07999.2A Active CN113171113B (zh) 2020-01-09 2021-01-05 拍摄控制装置、长尺寸拍摄系统以及记录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415571B2 (zh)
CN (1) CN113171113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60027A (ja) * 2006-03-28 2007-10-11 Hitachi Medical Corp 放射線撮影装置
JP2011067509A (ja) * 2009-09-28 2011-04-07 Fujifilm Corp 放射線撮影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撮影制御方法
CN102124320A (zh) * 2008-06-18 2011-07-13 苏尔吉克斯有限公司 用于将多个图像拼接成全景图像的方法和系统
CN104010573A (zh) * 2012-10-01 2014-08-27 株式会社东芝 X射线诊断装置以及x射线诊断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6456086A (zh) * 2014-05-01 2017-02-22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放射线断层摄影装置
CN109394253A (zh) * 2017-08-16 2019-03-01 西门子保健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对数字合成图像的重构平面进行精调的设备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91356A (ja) * 2008-06-04 2009-12-17 Fujifilm Corp X線画像撮影装置及び方法
CN101884544B (zh) * 2009-05-12 2014-12-10 Ge医疗系统环球技术有限公司 图像获取方法及装置和x光拍片机
JP2011078612A (ja) * 2009-10-08 2011-04-21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及び放射線画像撮影方法
JPWO2019107318A1 (ja) * 2017-11-28 2020-11-26 キヤノン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X線診断装置、及び、x線管保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60027A (ja) * 2006-03-28 2007-10-11 Hitachi Medical Corp 放射線撮影装置
CN102124320A (zh) * 2008-06-18 2011-07-13 苏尔吉克斯有限公司 用于将多个图像拼接成全景图像的方法和系统
JP2011067509A (ja) * 2009-09-28 2011-04-07 Fujifilm Corp 放射線撮影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撮影制御方法
CN104010573A (zh) * 2012-10-01 2014-08-27 株式会社东芝 X射线诊断装置以及x射线诊断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6456086A (zh) * 2014-05-01 2017-02-22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放射线断层摄影装置
CN109394253A (zh) * 2017-08-16 2019-03-01 西门子保健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对数字合成图像的重构平面进行精调的设备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108839A (ja) 2021-08-02
CN113171113B (zh) 2023-08-11
JP7415571B2 (ja) 2024-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42632B2 (en) Radiation image recording device
JP5438424B2 (ja) 医用画像撮影装置およびその撮影方法
CN103153191A (zh) X射线诊断装置
CN104010573A (zh) X射线诊断装置以及x射线诊断装置的控制方法
JP5308862B2 (ja) 医用寝台装置及び医用画像撮影装置
JP5595184B2 (ja) 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および放射線画像撮影方法
US20180021006A1 (en) Radiographic apparatus, radiographic system, radiographic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CN113171113B (zh) 拍摄控制装置、长尺寸拍摄系统以及记录介质
JP2010268822A (ja) 放射線撮影システム
US11324461B2 (en) X-ray imaging apparatus
JP2007105345A (ja) X線画像診断装置
JP2019129960A (ja) 制御装置、放射線撮影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0259581A (ja) X線診断装置
JP2014108111A (ja) 放射線断層撮影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5261666A (ja) 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
JP2011004830A (ja) X線撮影装置
JP5027711B2 (ja) 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5523722B2 (ja) X線画像診断装置
JP2000350717A (ja) X線撮影装置
JP2017213270A (ja) 放射線撮影システム、その制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211223B2 (ja) 位置合わせ案内装置、放射線撮影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70164913A1 (en) Radiography system
JPH0678915A (ja) Ct装置
JP2014073165A (ja) X線ct装置
JP7484246B2 (ja) 動態撮影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