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33589B - 冷凝器以及包括该冷凝器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冷凝器以及包括该冷凝器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833589B CN112833589B CN201911168371.XA CN201911168371A CN112833589B CN 112833589 B CN112833589 B CN 112833589B CN 201911168371 A CN201911168371 A CN 201911168371A CN 112833589 B CN112833589 B CN 11283358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 pipe
- refrigerant
- gas
- condens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2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4781 supercoo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6 perme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4—Condens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凝器以及包括该冷凝器的空调器。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冷凝管需要设置过冷段才能使流出的冷媒完全液化、降低了换热器对安装环境的适应性的问题。本发明的冷凝器包括气流管、换热管和气液分离组件。在气态冷媒从气流管中沿换热管向气液分离组件流动并进行换热、变成气液两相的混合态冷媒后,气液分离组件能够将混合态冷媒分离,并将分离出的液态冷媒输出、将分离后的气态冷媒送回至气流管再次进行换热,使得冷凝器输送出的冷媒始终为液态冷媒,无需设置过常规的过冷结构即可保证流出的冷媒完全为液态,对冷凝器的整体尺寸进行了极大程度地优化,增大了换热管的可布置面积,提升了同体积冷凝器的换热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凝器以及包括该冷凝器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通常包括冷凝器、蒸发器、压缩机和节流装置,冷凝器、蒸发器、压缩机和节流装置能够共同构成循环回路,以便通过冷媒在该循环回路中流动的方式对气流进行换热,从而实现持续制冷/制热目的。
现有空调器的冷凝器大多采用风冷方式或水冷方式进行方式。在此情形下,由于气流或水在冷凝器的表面流速不均,因此很容易导致冷凝器的不同流路中的冷凝程度不同、部分流路的冷媒冷凝不完全,从而使得冷凝器换热后流出的冷媒不是完全的液态冷媒,而是气液两相的混合态冷媒。通常,可以通过在换热器设置过冷段来使未转化的部分气态冷媒转化为液态,以便使冷凝器出来的冷媒基本全部为液态。但是过冷段的设置增大了换热器的整体尺寸,使得换热器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冷凝器以及包括该冷凝器的空调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冷凝管需要设置过冷段才能使流出的冷媒完全液化、降低了换热器对安装环境的适应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凝器,所述冷凝器包括气流管、换热管和气液分离组件,所述气流管与供应气态冷媒的气态冷媒输入管连通,所述气液分离组件与输出液态冷媒的液态冷媒输出管连通,所述换热管连接至所述气流管与所述气液分离组件之间,所述气液分离组件设置为仅允许其内部的液态冷媒流入所述液态冷媒输出管以及允许其内部的气态冷媒回流至所述气流管。
在上述冷凝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气液分离组件包括混流管、回气管和液封构件,所述混流管包括出液口和出气口,所述出液口与所述液态冷媒输出管连通,所述出气口通过所述回气管连通至所述气流管,所述换热管与所述混流管相连并且连接至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出液口之间,所述液封构件设置于所述出液口,所述液封构件设置为仅允许所述混流管内的液态冷媒通过所述出液口流入所述液态冷媒输出管。
在上述冷凝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气液分离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回气管上的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置为仅允许所述混流管内的气态冷媒回流至所述气流管。
在上述冷凝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混流管沿竖向设置,所述出液口位于所述混流管的底端,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混流管的顶端。
在上述冷凝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换热管包括多根翅片管,所述多根翅片管分别连接至所述气流管与所述混流管之间。
在上述冷凝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翅片管包括至少两段相连的U型管。
在上述冷凝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回气管连接至所述气流管的上游端,所述多根翅片管均连接至所述气流管的下游端。
在上述冷凝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液封构件为设置于所述出液口的过滤芯,所述过滤芯能够将设定量的液态冷媒封堵于所述混流管内。
在上述冷凝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液封构件为沿竖向设置的U型储液管,所述U型储液管的一个管口连接至所述出液口,所述U型储液管的另一个管口连接至所述液态冷媒输出管。
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种冷凝器。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冷凝器包括气流管、换热管和气液分离组件,在气态冷媒输入管向气流管输送气态冷媒的情形下,气态冷媒从气流管中沿换热管向气液分离组件流动并进行换热、变成气液两相的混合态冷媒。气液分离组件能够将混合态冷媒分离,并将分离出的液态冷媒向液态冷媒输出管输送、将分离后的气态冷媒送回至气流管再次进行换热,使得冷凝器输送出的冷媒始终为液态冷媒。与常规冷凝器相比,本发明的冷凝器完全无需设置过冷段即可保证流出的冷媒完全为液态,对冷凝器的整体尺寸进行了极大程度地优化,增大了换热管的可布置面积,提升了同体积冷凝器的换热性能。此外,分离出的气体能够回流至气流管再次进行换热,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冷凝器在单位时间内的冷媒流量,进一步提升了冷凝器的换热效果。
优选地,气液分离组件包括混流管、与混流管连通的回气管、设置于回气管上的单向阀以及设置于混流管与液态冷媒输出管之间的液封构件。其中,混流管能够容纳换热后的混合态冷媒并且将混合态冷媒分离成气态冷媒和液态冷媒后送出,单向阀能够限制气态冷媒的流向、限制气态冷媒仅以回流方式流回气流管,液封构件能够在允许液态冷媒流出混流管的同时阻止气态冷媒流出。在较短的流程内即可实现气液冷媒的分离输出,在保证冷凝器仅流出液态冷媒、实现气态冷媒回流再换热的同时避免了占用冷凝器的换热管的布置空间,使得冷凝器的换热性能得到保障。
优选地,上述混流管沿竖向设置,出液口位于混流管的底端,出气口位于混流管的顶端,以便通过重力作用加快液态冷媒和气态冷媒的分离进程,增大气液两相的混合态冷媒的分离效率。
优选地,换热管包括多根翅片管且多根翅片管均连接至气流管远离回气管的下游端,使得各翅片管均能够连接至气流管的气态冷媒稳定段,避免因气态冷媒的气流扰动性较大而导致各翅片管内的气态冷媒分配不均。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配置有上述任一种冷凝器,具备上述冷凝器的所有有益效果,换热效果好,制冷/制热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为:
图1是本发明的冷凝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冷凝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气流管;2、换热管;3、气液分离组件;31、混流管;32、回气管;33、液封构件;34、单向阀;4、气态冷媒输入管;5、液态冷媒输出管。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中”、“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其次,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首先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的冷凝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冷凝器包括气流管1、换热管2和气液分离组件3。气态冷媒输入管4为空调器的冷媒管道中的一部分,该气态冷媒输入管4与气流管1连通、向气流管1中供应气态冷媒。换热管2连接至气流管1与气液分离组件3之间,气流管1内的气态冷媒能够流经换热管2进入气液分离组件3内。在流经换热管2的过程中,气态冷媒会发生冷凝变化、与换热介质进行换热,换热后的气液两相混合态冷媒流入气液分离组件3内。液态冷媒输出管5也为空调器的冷媒管道中的一部分,气液分离组件3与该液态冷媒输出管5连通,以便通过液态冷媒输出管5将气液分离组件3内流出的液态冷媒向蒸发器输送。其中,气液分离组件3设置为仅允许其内部的液态冷媒流入液态冷媒输出管5以及允许其内部的气态冷媒回流至气流管1。在此情形下,气液分离组件3能够将其内部的气液两相混合态冷媒中的液态冷媒分离出来并输出至液态冷媒,并且,气液分离组件3还能够使留存其内的气态冷媒回流至气流管1内,以便分离出的气态冷媒能够再次进行冷凝换热。通过不断地将未冷凝的气态冷媒与液态冷媒分离并输回气流管1进行再次换热,从而能够使气液分离组件3向液态冷媒输出管5输出的冷媒均为液态。
继续参阅图1,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气液分离组件3包括混流管31、回气管32、单向阀34和液封构件33。上述换热管2连接至气流管1与混流管31之间,换热后的混合态冷媒流入混流管31内。具体而言,换热管2包括出液口和出气口。其中,出液口为混流管31内的液态冷媒的出口,其与液态冷媒输出管5连通。出气口为混流管31内的气态冷媒的出口,其通过回气管32连通至气流管1,分离出的气态冷媒能够流经回气管32回到气流管1内。换热管2连接至出气口与出液口之间,使得换热后的混合态冷媒能够在流入混流管31内进行气、液态冷媒分流后再分别通过出液口和出气口流出混流管31。液封构件33设置于出液口位置。该液封构件33设置为仅允许混流管31内的液态冷媒通过出液口流入液态冷媒输出管5,从而以阻挡气态冷媒流入液态冷媒输出管5的方式向将气、液态冷媒分离。单向阀34设置于回气管32上。该单向阀34设置为仅允许混流管31内的气态冷媒通过出气口回流至气流管1,以便避免气流管1内的气态冷媒不经换热直接通过回气管32进入混流管31内。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在混流管31的出液口设置液封构件33,实现了混流管31中的液态冷媒的滤出,以便在向蒸发器输送液态冷媒、保证空调器的冷媒循环的同时能够通过单液态冷媒过滤的方式将气态冷媒分离出来并阻隔在混流管31内,从而将混流管31内的液态冷媒和气态冷媒分离。通过设置回气管32,能够将气态冷媒回流再换热,增大了气流管1内的气态冷媒的流量,使得换热管2内进行换热的气态冷媒量增多,提升了冷凝器的换热效率。此外,单向阀34的设置能够避免气流管1中的冷媒倒流至回气管32内、换热管2内进行换热的气态冷媒量减少,从而保证气流管1内只能在被供应冷媒的同时增加气态冷媒,使得气流管1内的整体气态冷媒流量只增不减。
在不考虑冷凝器换热初期混流管31内积蓄的气态冷媒较少、气流管1中的少量气态冷媒可能会通过回气管32倒流至混流管31内的情形时,作为一种可替代的实施方式,气液分离组件3还可以仅包括上述混流管31、上述回气管32和上述液封构件33,而不包括上述单向阀34。混流管31、回气管32和液封构件33以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连接方式装配在一起。该套气液分离组件3也能够实现气液分离的功能,并且在混流管31中分离积蓄出的气态冷媒足够多时,气压的增大也能够阻止气流管1内的部分冷媒沿回气管32流入混流管31,冷凝器的气液分离功能和基本换热效果均能得到保障。
下面结合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
优选地,上述液封构件33为过滤芯。该过滤芯封堵于出液口位置,以便使设定量的液态冷媒封堵于混流管31内进而形成液封结构。当多于设定量的液态冷媒积蓄于过滤芯位置时,多出设定量部分的液态冷媒促使继续的液态冷媒渗透并穿过过滤芯、流入液态冷媒输出管5内。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过滤芯的设置位置并不局限于出液口位置。实际上,只要过滤芯封堵于出液口与液态冷媒输出管5之间即可。例如,过滤芯还可以设置于出液口的管口外侧、液态冷媒输出管5的输入口位置。
进一步地,混流管31沿竖向设置,出液口位于混流管31的底端,出气口位于所述混流管31的顶端。由于液态冷媒的密度大于气态冷媒,因此在混流管31竖直设置时,混流管31内的液态冷媒会下沉,气态冷媒上升,使得气、液态冷媒初步分离,极大地提升了分离效率。
作为示例,换热管2包括多根翅片管,多根翅片管分别连接至气流管1与混流管31之间,在气流管1与混流管31之间形成多条并联的换热支路。
具体地,翅片管的数量为四根。每根翅片管均包括两个U型管。两个U型管并列设置。按照图1方位所示,图中示出的四组圆圈分别代表每组两个U型管的管口。对于同一组并列的两个U型管而言,其二者的同侧端(如图示的下侧端)相连通,靠近气流管1的U型管的另一端连通至气流管1,靠近混流管31的U型管的另一端连通至混流管31,以便两个U型管形成一条连通的弯曲换热支路。当然,在实际设置中,换热支路的数量和形状均不局限于上述示例,只要换热管2的设置方案能够满足预期的换热需求即可。例如,换热管2还可以包括多于四根的螺旋型翅片管。
优选地,回气管32连接至气流管1的上游端,多根翅片管均连接至气流管1的下游端。如图1所示,在气流管1也竖向设置的情形下,气态冷媒输出管与回气管32的输出端均连通至气流管1的上部,气态冷媒进入气流管1后沿管体向下流动,各翅片管均连通至气流管1的下部。气流管1的上部为上游端,下部为下游端。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将回气的气态冷媒与分流进入翅片管的气态冷媒的分布区域分隔开,避免回气管32向气流管1注入气态冷媒时气流管1内部的气态冷媒的流动状态不稳定进而导致气态冷媒进入翅片管时分流不均。
接下来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的冷凝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液封构件33为沿竖向设置的U型储液管。该U型储液管的一个管口连接至出液口,另一个管口连接至液态冷媒输出管5。U型储液管底部的弯曲管段能够留存设定量的液态冷媒以形成液封结构。在液态冷媒的积蓄量对于设定量时,液态冷媒从U型储液管的管底上涨后流入液态冷媒输出管5。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上述液封构件33的结构并不是限定的。除上述过滤芯和U型储液管以外,该液封构件33还可以是其他能够形成液封、阻止气态冷媒溢出出液口的结构。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至少包括蒸发器、压缩机、节流装置和上述任一种冷凝器。该冷媒管路包括上述气态冷媒输入管4和液态冷媒输出管5。在空调器运行的情形下,冷媒在冷媒管路中循环流动,不断流经冷凝器和蒸发器进行换热以实现制热/制冷目的。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冷凝器包括气流管1、换热管2和气液分离组件3。其中,气液分离组件3包括混流管31、回气管32、设置于混流管31的出液口的液封构件33以及设置于回气管32上的单向阀34。回气管32的两端分别连通至混流管31的出气口和气流管1。换热管2包括多根翅片管,每根翅片管的两端分别连通至混流管31和气流管1。在气流管1中供应气态冷媒时,气态冷媒流经翅片管进行冷凝换热后进入混流管31。在液封构件33的作用下,冷态冷媒从出液口流出,气态冷媒被隔离在混流管31中并流经回气管32进入气流管1内进行再次换热,使得冷凝器输送出的冷媒始终为液态冷媒。无需设置过常规的过冷结构即可保证流出的冷媒完全为液态,对冷凝器的整体尺寸进行了极大程度地优化,增大了换热管2的可布置面积,提升了同体积冷凝器的换热性能。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包括气流管、换热管和气液分离组件,
所述气流管与供应气态冷媒的气态冷媒输入管连通,所述气液分离组件与输出液态冷媒的液态冷媒输出管连通,所述换热管连接至所述气流管与所述气液分离组件之间,
所述气液分离组件设置为仅允许其内部的液态冷媒流入所述液态冷媒输出管以及允许其内部的气态冷媒回流至所述气流管;
所述气液分离组件包括混流管、回气管和液封构件,
所述混流管包括出液口和出气口,所述出液口与所述液态冷媒输出管连通,所述出气口通过所述回气管连通至所述气流管,所述换热管与所述混流管相连并且连接至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出液口之间,
所述液封构件设置于所述出液口,所述液封构件设置为仅允许所述混流管内的液态冷媒通过所述出液口流入所述液态冷媒输出管;
所述气液分离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回气管上的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置为仅允许所述混流管内的气态冷媒回流至所述气流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流管沿竖向设置,所述出液口位于所述混流管的底端,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混流管的顶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包括多根翅片管,所述多根翅片管分别连接至所述气流管与所述混流管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管包括至少两段相连的U型管。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气管连接至所述气流管的上游端,所述多根翅片管均连接至所述气流管的下游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封构件为设置于所述出液口的过滤芯,所述过滤芯能够将设定量的液态冷媒封堵于所述混流管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封构件为沿竖向设置的U型储液管,所述U型储液管的一个管口连接至所述出液口,所述U型储液管的另一个管口连接至所述液态冷媒输出管。
8.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凝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168371.XA CN112833589B (zh) | 2019-11-25 | 2019-11-25 | 冷凝器以及包括该冷凝器的空调器 |
PCT/CN2020/113546 WO2021103735A1 (zh) | 2019-11-25 | 2020-09-04 | 冷凝器以及包括该冷凝器的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168371.XA CN112833589B (zh) | 2019-11-25 | 2019-11-25 | 冷凝器以及包括该冷凝器的空调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833589A CN112833589A (zh) | 2021-05-25 |
CN112833589B true CN112833589B (zh) | 2022-04-22 |
Family
ID=759224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168371.XA Active CN112833589B (zh) | 2019-11-25 | 2019-11-25 | 冷凝器以及包括该冷凝器的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833589B (zh) |
WO (1) | WO202110373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6694080U (zh) * | 2021-09-19 | 2022-06-07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换热器及空调器 |
CN117906316A (zh) * | 2022-10-17 | 2024-04-19 |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 一种换热器结构、冷媒系统及制冷设备 |
CN117848093A (zh) * | 2024-01-13 | 2024-04-09 | 广东博益空调配套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翅片式液化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395368A (ja) * | 1989-09-06 | 1991-04-19 | Nippondenso Co Ltd | 凝縮器 |
KR100858514B1 (ko) * | 2002-01-30 | 2008-09-12 | 한라공조주식회사 | 수액기 일체형 응축기 |
US8801925B2 (en) * | 2006-02-09 | 2014-08-12 | Emd Millipore Corporation | Filter alignment device |
CN100451522C (zh) * | 2006-09-22 | 2009-01-14 | 清华大学 | 分液式空气冷凝器 |
CN100480194C (zh) * | 2007-01-22 | 2009-04-22 | 浙江大学 | 好氧型内循环回流式固定化微生物流化床反应器 |
CN101464077A (zh) * | 2009-01-09 | 2009-06-24 |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翅片管换热器 |
CN201415071Y (zh) * | 2009-06-18 | 2010-03-03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 用于气液分离的管路组件 |
CN103604255B (zh) * | 2013-08-26 | 2016-05-11 |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 冷凝器及包括该冷凝器的空调器 |
CN205505509U (zh) * | 2016-03-15 | 2016-08-2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换热器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
CN106196749B (zh) * | 2016-07-08 | 2018-08-24 | 南昌大学 | 一种气液分离式冷凝器 |
CN106546021A (zh) * | 2016-12-20 | 2017-03-29 | 江苏世林博尔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带气液分离器的水冷机组 |
CN108266925B (zh) * | 2016-12-30 | 2021-05-18 |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 换热器 |
-
2019
- 2019-11-25 CN CN201911168371.XA patent/CN112833589B/zh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9-04 WO PCT/CN2020/113546 patent/WO2021103735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1103735A1 (zh) | 2021-06-03 |
CN112833589A (zh) | 2021-05-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097472B2 (ja) | 熱交換器 | |
CN101592411B (zh) | 冷冻循环装置 | |
CN216694088U (zh) | 换热器和空调器 | |
CN112833589B (zh) | 冷凝器以及包括该冷凝器的空调器 | |
US20110056667A1 (en) | Integrated multi-circuit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 |
CN214276220U (zh) | 换热器和空调 | |
KR20180087775A (ko) | 냉장고의 열교환기 | |
CN105352225A (zh) | 空调器 | |
CN202562136U (zh) | 一种用于热泵空调的平行流换热器 | |
AU2021243677A1 (en) | Heat exchanger | |
EP3734190B1 (en) |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 |
EP3789697A1 (en) |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 |
CN112594975B (zh) | 换热器和空调 | |
CN116255843A (zh) | 一种换热器及制冷系统 | |
US7650934B2 (en) | Heat exchanger | |
CN221881770U (zh) | 换热器、冷媒循环系统以及空调器 | |
CN220250355U (zh) |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系统 | |
CN105526740A (zh) | 蒸发器及包含该蒸发器的空调器 | |
CN218884117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113865130B (zh) | 空调系统 | |
KR102342956B1 (ko) | 고효율 증발식 응축기 | |
CN216977245U (zh) | 换热器、空调 | |
CN220471880U (zh) | 热泵热水器 | |
CN218296215U (zh) | 换热器及空调器 | |
JP7566155B2 (ja) | 熱交換器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