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23285A - 分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分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823285A CN112823285A CN201980066672.3A CN201980066672A CN112823285A CN 112823285 A CN112823285 A CN 112823285A CN 201980066672 A CN201980066672 A CN 201980066672A CN 112823285 A CN112823285 A CN 11282328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uvette
- measurement
- unit
- sample
- reag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4
- 230000032258 transpor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9000012472 biological samp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3153 chemical reaction re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4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0
- 230000015271 coagu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1
- 238000005345 coag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23555 blood coagu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13610 patient samp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7711 sol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8023 soli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8280 bl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1
- 210000004369 bloo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2835 absorb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108010000499 Thromboplasti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5
- 102000002262 Thromboplastin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108010039209 Blood Coagulation Factor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102000015081 Blood Coagulation Factor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4
- 108010094028 Prothrombi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114 blood coagulation fa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816 latex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0126 latex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06010053567 Coagulopathie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108010049003 Fibrinoge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2000008946 Fibrinogen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
- 102100027378 Prothrombin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5602 clot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40012952 fibrinogen Drug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40039716 prothrombin Drugs 0.000 description 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PGOHTUIFYSHAQG-LJSDBVFPSA-N (2S)-6-amino-2-[[(2S)-5-amino-2-[[(2S)-2-[[(2S)-2-[[(2S)-2-[[(2S)-4-amino-2-[[(2S)-2-[[(2S)-2-[[(2S)-2-[[(2S)-2-[[(2S)-5-amino-2-[[(2S)-5-amino-2-[[(2S)-2-[[(2S)-2-[[(2S)-2-[[(2S,3R)-2-[[(2S)-5-amino-2-[[(2S)-2-[[(2S)-2-[[(2S,3R)-2-[[(2S)-2-[[(2S)-2-[[(2S)-2-[[(2S)-2-[[(2S)-5-amino-2-[[(2S)-1-[(2S,3R)-2-[[(2S)-2-[[(2S)-2-[[(2R)-2-[[(2S)-2-[[(2S)-2-[[2-[[(2S)-2-[[(2S)-2-[[(2S)-2-[[(2S)-1-[(2S)-2-[[(2S)-2-[[(2S)-2-[[(2S)-2-amino-4-methylsulfanylbutanoyl]amino]-3-(1H-indol-3-yl)propanoyl]amino]-5-carbamimidamidopentanoyl]amino]propanoyl]pyrrolidine-2-carbonyl]amino]-3-methylbutanoyl]amino]-4-methylpentanoyl]amino]-4-methylpentanoyl]amino]acetyl]amino]-3-hydroxypropanoyl]amino]-4-methylpentanoyl]amino]-3-sulfanylpropanoyl]amino]-4-methylsulfanylbutanoyl]amino]-5-carbamimidamidopentanoyl]amino]-3-hydroxybutanoyl]pyrrolidine-2-carbonyl]amino]-5-oxopentanoyl]amino]-3-hydroxypropanoyl]amino]-3-hydroxypropanoyl]amino]-3-(1H-imidazol-5-yl)propanoyl]amino]-4-methylpentanoyl]amino]-3-hydroxybutanoyl]amino]-3-(1H-indol-3-yl)propanoyl]amino]-5-carbamimidamidopentanoyl]amino]-5-oxopentanoyl]amino]-3-hydroxybutanoyl]amino]-3-hydroxypropanoyl]amino]-3-carboxypropanoyl]amino]-3-hydroxypropanoyl]amino]-5-oxopentanoyl]amino]-5-oxopentanoyl]amino]-3-phenylpropanoyl]amino]-5-carbamimidamidopentanoyl]amino]-3-methylbutanoyl]amino]-4-methylpentanoyl]amino]-4-oxobutanoyl]amino]-5-carbamimidamidopentanoyl]amino]-3-(1H-indol-3-yl)propanoyl]amino]-4-carboxybutanoyl]amino]-5-oxopentanoyl]amino]hexano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CSCC[C@H](N)C(=O)N[C@@H](Cc1c[nH]c2ccccc12)C(=O)N[C@@H](CCCNC(N)=N)C(=O)N[C@@H](C)C(=O)N1CCC[C@H]1C(=O)N[C@@H](C(C)C)C(=O)N[C@@H](CC(C)C)C(=O)N[C@@H](CC(C)C)C(=O)NCC(=O)N[C@@H](CO)C(=O)N[C@@H](CC(C)C)C(=O)N[C@@H](CS)C(=O)N[C@@H](CCSC)C(=O)N[C@@H](CCCNC(N)=N)C(=O)N[C@@H]([C@@H](C)O)C(=O)N1CCC[C@H]1C(=O)N[C@@H](CCC(N)=O)C(=O)N[C@@H](CO)C(=O)N[C@@H](CO)C(=O)N[C@@H](Cc1cnc[nH]1)C(=O)N[C@@H](CC(C)C)C(=O)N[C@@H]([C@@H](C)O)C(=O)N[C@@H](Cc1c[nH]c2ccccc12)C(=O)N[C@@H](CCCNC(N)=N)C(=O)N[C@@H](CCC(N)=O)C(=O)N[C@@H]([C@@H](C)O)C(=O)N[C@@H](CO)C(=O)N[C@@H](CC(O)=O)C(=O)N[C@@H](CO)C(=O)N[C@@H](CCC(N)=O)C(=O)N[C@@H](CCC(N)=O)C(=O)N[C@@H](Cc1ccccc1)C(=O)N[C@@H](CCCNC(N)=N)C(=O)N[C@@H](C(C)C)C(=O)N[C@@H](CC(C)C)C(=O)N[C@@H](CC(N)=O)C(=O)N[C@@H](CCCNC(N)=N)C(=O)N[C@@H](Cc1c[nH]c2ccccc12)C(=O)N[C@@H](CCC(O)=O)C(=O)N[C@@H](CCC(N)=O)C(=O)N[C@@H](CCCCN)C(O)=O PGOHTUIFYSHAQG-LJSDBVFPSA-N 0.000 description 2
- BHPQYMZQTOCNFJ-UHFFFAOYSA-N Calcium cation Chemical compound [Ca+2] BHPQYMZQTOCNF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102000009123 Fibrin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8010073385 Fibri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BWGVNKXGVNDBDI-UHFFFAOYSA-N Fibrin monomer Chemical compound CNC(=O)CNC(=O)CN BWGVNKXGVNDBD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108090000190 Thrombi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520 agglutin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27 anti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000036639 antigen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8091007433 antigen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742 biochemical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424 calcium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50003499 fibrin Drug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00 immun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691 measur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52 review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60004072 thrombin Drug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100023804 Coagulation factor VII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10023321 Factor VII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ZQPPMHVWECSIRJ-UHFFFAOYSA-N Oleic acid Natural products CCCCCCCCC=CCCCCCCCC(O)=O ZQPPMHVWECSIR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90 activ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556 ass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019700 blood coagulation factors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AGVAZMGAQJOSFJ-WZHZPDAFSA-M cobalt(2+);[(2r,3s,4r,5s)-5-(5,6-dimethylbenzimidazol-1-yl)-4-hydroxy-2-(hydroxymethyl)oxolan-3-yl] [(2r)-1-[3-[(1r,2r,3r,4z,7s,9z,12s,13s,14z,17s,18s,19r)-2,13,18-tris(2-amino-2-oxoethyl)-7,12,17-tris(3-amino-3-oxopropyl)-3,5,8,8,13,15,18,19-octamethyl-2 Chemical compound [Co+2].N#[C-].[N-]([C@@H]1[C@H](CC(N)=O)[C@@]2(C)CCC(=O)NC[C@@H](C)OP(O)(=O)O[C@H]3[C@H]([C@H](O[C@@H]3CO)N3C4=CC(C)=C(C)C=C4N=C3)O)\C2=C(C)/C([C@H](C\2(C)C)CCC(N)=O)=N/C/2=C\C([C@H]([C@@]/2(CC(N)=O)C)CCC(N)=O)=N\C\2=C(C)/C2=N[C@]1(C)[C@@](C)(CC(N)=O)[C@@H]2CCC(N)=O AGVAZMGAQJOSFJ-WZHZPDAFSA-M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119 colloidal silica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70 diluted samp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ZQPPMHVWECSIRJ-MDZDMXLPSA-N elaid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C\C=C\CCCCCCCC(O)=O ZQPPMHVWECSIRJ-MDZDMXLP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012413 factor vii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3597 hemostasi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112 inhib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QXJSBBXBKPUZAA-UHFFFAOYSA-N isooleic acid Natural products CCCCCCCC=CCCCCCCCCC(O)=O QXJSBBXBKPUZA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02 le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502 liposom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75 patholog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102 re-tes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79 turbidi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792 wa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86—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blood coagulating time or factors, or their receptor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99—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comprising robots or similar manipulator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35/1002—Reagent dispenser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2035/00346—Heating or cooling arrangements
- G01N2035/00356—Holding samples at elevated temperature (incubation)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01N2035/0401—Sample carriers, cuvettes or reaction vessel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mat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Robotic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抑制能够实施多种分析的分析装置的装置大型化。分析装置包括:第一测定单元,所述第一测定单元保持分注有生物体样本的比色皿,并对该比色皿的内容物进行第一测定;第二测定单元,所述第二测定单元保持比色皿,并对该比色皿的内容物进行与第一测定不同的第二测定;输送单元,所述输送单元保持比色皿,将所述比色皿输送到第一测定单元的装卸位置或第二测定单元的装卸位置,输送单元沿导轨移动,第一测定单元的装卸位置和第二测定单元的装卸位置设置在大致沿着导轨的线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能够进行诸如生化学分析和免疫学分析等使用不同测定方法的多种分析的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该装置包括:(1)样本供给单元,其具有可装载多个生物体样本的样本架;(2)第一测定单元,其能够以使得相互独立的多个反应比色皿(キュベット)可相互独立地装卸的方式来保持该多个反应比色皿,且具备第一光学系统测定手段;(3)样本输送手段,其能够将生物体样本从样本供给单元输送至第一测定单元上的反应比色皿;(4)第二测定单元,其能够以使得相互独立的多个反应比色皿可相互独立地装卸的方式来保持该多个反应比色皿,且具备第二光学系统测定手段;(5)比色皿移送手段,其能够将第一测定单元上的反应比色皿移送至第二测定单元;(6)试剂供给单元,其具有在第一测定单元的测定和第二测定单元的测定中使用的试剂;以及(7)试剂输送手段,其能够以相互独立的方式将反应试剂从试剂供给单元输送至第一测定单元和/或第二测定单元上的反应比色皿,第二测定单元上的反应比色皿是在第一测定单元上分注生物体样本后由比色皿移送手段从第一测定单元移送到第二测定单元进行载持的,并且可以在第一测定单元和第二测定单元实施不同的测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6/107016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一台装置能够实施多种分析的情况下,通常装置会大型化。此外,在以往的多种测定机构的随机测定中,很难在维持测定处理能力(每小时实施的检体采样数)的同时实施多种测定,而为了达成该目的,测定处理能力又会变低。进一步地,大型化带来的制造成本的上升也是技术问题。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抑制能够实施多种分析的分析装置的装置大型化。
此外,血液的凝固时间因检体而异。在一般的自动分析装置中,基于由多次凝固时间测定得到的所需时间,设定检体的指定测定时间并进行测定,在由于异常而在指定测定时间内血液凝固反应未结束等造成在指定测定时间内无法完成测定的情况下,设置再检模式,再次从检体采集开始重新进行测定。然而,在该方法中,存在需要准备的检体量很多以及由于实质上进行2次测定导致整体的测定处理效率低下的问题。另一方面,如果延长指定测定时间以避免再检,存在整体的测定处理效率低下的缺点。因此,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高用于测定指定反应的进行程度的装置的测定处理性能。
此外,在临床检查中,通常进行检查由血液凝固因子的活性引起的病态的血液凝固能力检查。生理止血有外源性凝固体系和内源性凝固体系,外源性凝固体系由暴露在伤害部位的组织因子(TF)和活性第VII因子的结合而开始,内源性凝固体系不依赖TF而开始。如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等的凝固试验在试管内再现上述反应,向被检血浆中添加试剂,测定通过各凝固因子的活化而产生的凝血酶将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形成)的时间(凝固时间)。PT是向被检血浆中添加对于脂化凝血活酶(リポ化トロンボプラスチン)能够表现血液凝固活性的浓度的钙离子后观察到凝固为止的时间,其为外源性(第VII、X、V因子、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凝固活性的综合指标。APTT是向被检血浆中添加脂质体和以胶态二氧化硅、反油酸为代表的活化剂以及能够表现血液凝固活性的浓度的钙离子后观察到凝固为止的时间,其为内源性(第XII、XI、IX、VIII、X、V、II因子、纤维蛋白原)凝固活性的综合指标。
在观察到凝固时间的延长时,为了研究延长原因,实施交叉混合试验(クロスミキシングテスト)。即,以指定的多个比率调制混合了患者血浆和正常血浆的检体,测定凝固时间(APTT或PT)。在交叉混合试验中,对于混合检体,将混合后即时测定的凝固时间的结果与以指定温度加温2小时后测定的凝固时间的结果进行比较。此外,通过交叉混合试验,可以判断凝固时间的延长的原因是凝固因子的缺损还是针对凝固因子的抑制剂等。然而,交叉混合试验耗力费时,难以自动化。因此,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支持交叉混合试验的实施的技术。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分析装置包括:第一测定单元,所述第一测定单元保持分注有生物体样本的比色皿,并对该比色皿的内容物进行第一测定;第二测定单元,所述第二测定单元保持比色皿,并对该比色皿的内容物进行与第一测定不同的第二测定;以及输送单元,所述输送单元把持比色皿并将该比色皿输送到第一测定单元的装卸位置或第二测定单元的装卸位置,输送单元沿同轴状的导轨同轴地移动,第一测定单元的装卸位置和第二测定单元的装卸位置设置在与导轨大致平行的同轴上。
这样,通过使输送单元的移动沿简单的轨道动作,能够使输送单元小型化,且能够在抑制整体装置大型化的同时也有助于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也可以进一步包括向供给口供给比色皿的比色皿供给单元,还可以将比色皿供给单元的供给口、第一测定单元的装卸位置和第二测定单元的装卸位置配置在同轴上。此外,也可以进一步包括用于废弃比色皿的废弃口,还可以加将废弃口、第一测定单元的装卸位置和第二测定单元的装卸位置配置在同轴上。
此外,也可以进一步包括:试剂台,所述试剂台保持用于保持试剂的多个试剂容器;以及试剂喷嘴单元,所述试剂喷嘴单元在指定的采集位置从试剂容器采集试剂,并且在指定的分注位置将采集到的试剂分注到保持在第一测定单元或第二测定单元中的比色皿中,试剂喷嘴单元可以沿着导轨同轴地移动,并且采集位置和分注位置可以设置在与导轨大致平行的同轴上。如此,输送单元和试剂喷嘴单元能够共用导轨,使得对指定的测定时间和空间的高效使用成为可能,且能够实现较高的测定处理能力和抑制整体装置的大型化。
此外,也可以进一步包括试剂喷嘴清洗槽,所述试剂喷嘴清洗槽清洗配置在试剂喷嘴单元的试剂喷嘴,试剂管嘴清洗槽、上述采集位置以及分注位置可以配置在直线上。
根据本发明的分析装置包括:测定单元,所述测定单元保持分注有生物体样本的比色皿,并且输出表示在该比色皿的内容物中发生的指定反应的进行程度的数据;和处理器,在经过预定测定时间后,当基于测定单元输出的数据确定指定反应未结束时,所述处理器延长测定时间使得测定处理继续进行。
以这种方式,不必为了安全而预先延长一个检体的测定时间,能够抑制测定处理效率的降低。另外,如果在基准测定时间内暂时结束测定而指定反应未完成的情况下,对该检体重新进行再次测定处理的话,则由于重新进行所花费的时间和对未完成反应的检体的浪费而导致效率很差。通过采用根据本发明的处理,能够消除对时间和检体的浪费,从而提高测定处理效率。
指定反应可以是血液凝固。具体而言,能够适用于这样的分析。
根据本发明的混合试验支持装置包括:分注机构,所述分注机构从收容生物体样本的容器采集生物体样本,并向样本杯进行分注;测定单元,所述测定单元保持收容有从样本杯中分注的样本的比色皿,并对该比色皿的内容物进行凝固时间的测定;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使分注机构在样本杯中调制正常样本和患者样本的混合样本,所述混合样本是将收容于不同容器中的正常样本和患者样本以能够进行多次测定的检体的量且以指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并且所述处理器使得测定单元对所调制的混合样本进行即时的凝固时间测定。
在分注机构中调制用于凝固时间测定的指定量的混合样本并进行混合测试的情况下,使用者不用花费工夫调制用于测定即时反应和延迟反应的检体。此外,由于能够一起调制分别用于即时反应和延迟反应的检体,因此在检体的制作中不会产生误差。此外,由于能够迅速地开始即时反应的测定,因此不用花费工夫对调制样品的测定另外进行排序。
此外,也可以进一步包括根据使用者的操作输入输出信息的输入输出装置。处理器可使得测定单元对以指定时间加温后的混合样本进行凝固时间的测定,并且经由输入输出装置接收进行了即时的凝固时间测定的混合样本与进行了以指定时间加温后的凝固时间测定的混合样本的对应关系的输入,并且所述处理器从测定单元取得与针对对应的混合样本所测定的凝固时间有关的信息,并使得输入输出装置输出该信息。例如,加温在37度下进行2小时。由于可以在本装置中测定即时反应以及延迟反应的APTT,因此即时反应和延迟反应的结果可以以使用者容易比较的方式一起输出。
另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题和技术构思的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尽可能地组合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中记载的内容。此外,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的内容可以作为包括诸如计算机等装置或多个装置的系统、由计算机执行的方法,或者由计算机执行的程序来提供。该程序也可以在网络上执行。另外,也可以提供保持该程序的记录介质。
发明的效果
能够抑制可实施多种分析的分析装置的装置大型化和制造成本。此外,能够提高测定处理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复合分析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图。
[图2]是示出了复合分析装置的测定单元收容部的内部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3A]是示出了样本架的一个实施例的图。
[图3B]是示出了样本架的一个实施例的图。
[图4]是示出了比色皿供给单元的一个实施例的图。
[图5]是示出了样本喷嘴单元的一个实施例的图。
[图6]是示出了试剂台的一部分的一个实施例的图。
[图7]是示出了试剂盖开闭单元的一个实施例的图。
[图8]是示出了试剂喷嘴单元的一个实施例的图。
[图9]是示出了凝固台的一个实施例的图。
[图10]是示出了LPIA台的一个实施例的图。
[图11]是示出了比色皿卡盘单元的一个实施例的图。
[图12A]是示出了轨道的一个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12B]是示出了轨道的一个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13]是示出了计算机的一个实施例的功能框图。
[图14]是示出了测定时间延长处理的一个实施例的处理流程图。
[图15]是示出了计算机的一个实施例的功能框图。
[图16]是示出了混合试验支持处理的一个实施例的处理流程图。
[图17]是示出了输出的测定结果的一个实施例的图。
[图18]是示出了具备三个测定单元的复合分析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复合分析装置进行说明。
<装置结构>
图1是示出了复合分析装置1000的外观的一个实施例的图。复合分析装置1000是进行诸如生物化学分析和免疫学分析等测定精度不同的多种分析的分析装置。复合分析装置1000例如能够进行LPIA(Latex Photometric Immunoassay:胶乳近红外比浊法)、血液的凝固时间测定等。此外,复合分析装置1000包括测定单元收容部1、诸如箱等的收容部2、监视器3和状态输出部4。测定单元收容部1收容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多个测定单元等。诸如箱等的收容部2中收容有分别存储纯水、清洗水和排水的槽、收集废弃的比色皿的废弃箱、用于控制测定单元收容部1进行的处理的计算机等。监视器3与计算机连接,输出测定的进展状况和结果等。此外,监视器3也可以是例如触摸面板这样能够由使用者进行输入操作的输入输出装置。状态输出部4与计算机等连接,且在测定单元收容部1执行的处理发生异常的情况下使警告灯闪烁或点亮,以通知使用者。
图2是示出了复合分析装置1000的测定单元收容部1的内部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平面图。测定单元收容部1具备样本架的输送空间101、比色皿供给单元102、样本喷嘴单元103、试剂台104、试剂盖开闭单元105、试剂喷嘴单元106、凝固台107、LPIA台108、比色皿卡盘单元109、轨道110和比色皿废弃口111。样本架1011放置在输送空间101上,并通过指定机构在台上被输送。样本架1011保持用于收容血液检体等生物体样本的多个采血管。比色皿供给单元102供给指定形状的比色皿,以在复合分析装置1000中使用。另外,比色皿从比色皿供给口1021按顺序一个一个地被供给。样本喷嘴单元103具备与泵连接的喷嘴,且基于计算机的控制在指定的可移动范围内移动,从采血管采集样本并向LPIA台108的比色皿喷出。试剂台104为盘状保持部,其保持用于收容试剂的多个试剂瓶并基于计算机的控制而旋转。被保持的试剂瓶在指定的采集位置1041通过试剂喷嘴单元106被采集。试剂盖开闭单元105为用于开闭试剂瓶的盖的单元,其基于计算机的控制在指定的可移动范围内移动。试剂喷嘴单元106具备与泵连接的喷嘴,且基于计算机的控制在指定的工作范围内移动,从试剂瓶中采集试剂并向比色皿喷出。凝固台107是设置有用于排列且保持多个比色皿的多个孔的保持部,以用于测定比色皿的内容物的凝固程度。并且,光源和受光部配置为将被保持的比色皿夹在其间,以根据内容物的吸光度或透过率来测定凝固程度。LPIA台108为盘状保持部,其在以平面图中呈圆形排列的方式保持多个比色皿的同时基于计算机的控制旋转,以通过LPIA测定检体中的抗原量。被保持的比色皿在指定的装卸位置1081处由比色皿卡盘单元109装卸,且在指定的分注位置1082处被分注试剂。比色皿卡盘单元109基于计算机的控制在指定的可移动范围内移动,且把持和移动比色皿。轨道110是直线状的轨道。试剂喷嘴单元106和比色皿卡盘单元109分别与轨道110连接,沿着轨道110的延伸方向与轨道110大致平行地移动。比色皿废弃口111是与容纳在诸如箱等的收容部2中的废弃箱连通的开口部,比色皿等能够废弃在比色皿废弃口111内。
图3A和图3B是示出了样本架的一个实施例的图。样本架1011具有多个支架,以保持用于收容样本的采血管1012。此外,样本架1011基于计算机的控制被输送,能够将所期望的采血管1012配置在指定采集位置处。采集位置存在于样本喷嘴单元103的在平面图中呈圆弧状的移动轨道上,并且样本被样本喷嘴单元103分注到保持在LPIA台108的保持孔中的比色皿中。此外,复合分析装置1000还可以具备用于光学读取采血管1012的标签上附加的条形码或二维码等识别信息的读取装置,从而能够确定所期望的采血管。此外,也可以在采血管上配置样本杯,在样本杯中调制稀释后的样本和混合后的样本等。
图4是示出了比色皿供给单元的一个实施例的图。被投入到料斗1022中的比色皿由比色皿供给单元102通过指定机构以指定方向从比色皿供给口1021逐个供给,比色皿供给口1021为比色皿供给单元102的斜面状出口的端部。
图5是示出了样本喷嘴单元的一个实施例的图。在样本喷嘴单元103中,喷嘴1034以指定的旋转轴1033为中心,沿着在平面图上为圆弧状的轨道移动。然后,样本喷嘴单元103将样本从移动到采集位置的样本架1011的采血管1012分注到移动至分注位置1031的LPIA台108的比色皿中。样本喷嘴单元103也被称为根据本发明的“分注机构”。
图6是示出了试剂台的一部分的一个实施例的平面图。试剂例如是乳胶和凝固时间试剂,但不限于此。根据测定原理的种类,试剂台的构成可以适当地变更。试剂台104是以指定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盘状台,在该台中,用于保持试剂瓶的多个设置部1042以环状设置。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部1042设置为双重环状,但是设置部1042的数量和环的数量不受到特别限制。此外,试剂台104在设置部1042的周围具备朝向垂直上方突出的棒状的凸部1043。在本实施方式中,各设置部1042在旋转轴侧设置有凸部1043。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试剂瓶基本上是圆柱形的,并且在其侧面具备能够插入上述凸部1043的接合部。接合部是在垂直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或在垂直下方打开的凹部,凸部1043插入接合部中从而能够固定试剂瓶。此外,试剂台基于计算机的控制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且在指定位置停止。例如,各设置部1042可在下述位置停止:位于平面图中与试剂喷嘴单元106的喷嘴移动轨道的交点处的试剂采集位置、试剂盖开闭单元105下的盖开闭位置、使得使用者装卸试剂瓶的装卸位置等。并且,复合分析装置1000也可以具备用于光学读取附加在试剂瓶的标签上的条形码或二维码等识别信息的读取装置,从而能够确定所期望的试剂瓶。例如,在平面图中,读取装置可设置在从试剂台104的外侧朝向旋转轴的方向上。并且,对于设置成双重环状的多个设置部1042,例如通过使内周侧的设置部1042和外周侧的设置部1042沿着圆周交错配置(千鳥配置),从读取装置看时试剂瓶并不重叠,从而通过使试剂台104旋转可以读取所有试剂瓶的标签。另外,设置部1042也可以设置成3个以上的同心圆状。在保持孔被设置成多个同心圆的情况下,试剂台可以是一体旋转的一个盘,也可以由多个同心圆可相互独立旋转的多个环状盘形成。在多个环状盘是独立旋转的结构的情况下,基于计算机的控制,各个环独立地顺时针或半时针旋转,并且彼此独立地停止。虽然根据测定方法使用的试剂的种类和数量不同,但是通过使试剂台104旋转,能够将配置有所期望的试剂瓶的设置部1042移动到采集位置1041,从而可以根据测定来使用。此外,如果复合分析装置1000读取粘贴在试剂瓶上的识别信息且自动存储试剂台104上的试剂瓶的配置,则使用者只要设置测定所需的试剂瓶就可以完成准备,而无需在意设置位置,从而提高便利性。另外,由于试剂台104具有多个设置部1042,因此能够在不更换试剂瓶的情况下增加测定项目,提高了便利性。
图7是示出了试剂盖开闭单元的一个实施例的图。试剂盖开闭单元105通过其前端部1051开闭试剂瓶的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试剂瓶的盖用铰链连接,通过沿指定的开闭方向在盖上施加力矩来开闭。在试剂瓶的盖上设置有在与盖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突出的凸部,以使得前端部1051施加力。若对凸部施加指定的开盖方向上的力,则力矩作用在铰链上,该力矩使得盖以铰链为支点沿开盖方向旋转。试剂盖开闭单元105的前端部1051沿着试剂台104在平面图中的径向方向上移动,并且通过试剂台104的旋转在试剂瓶的移动轨道上位移的同时与从盖突出的凸部接触,进而打开盖。此外,试剂盖开闭单元105的前端部1051通过指定驱动机构也在垂直方向上位移。前端部1051通过对盖施加在与开盖方向相反的闭盖方向上的力的同时垂直向下按压盖,使得试剂瓶闭盖。
图8是示出了试剂喷嘴单元的一个实施例的图。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试剂喷嘴单元106具有用于采集和喷出试剂的两个喷嘴1061。两个喷嘴1061可以彼此独立地沿垂直方向上下移动,采集和喷出试剂。此外,试剂喷嘴单元106在计算机的控制下沿着轨道110移动,在试剂台104上的试剂瓶采集位置上从试剂瓶中采取试剂,并且在LPIA台108上的比色皿的分注位置上向比色皿喷出试剂。这样,试剂喷嘴单元106可以沿着轨道110在试剂台104上的指定位置和LPIA台108上的指定位置之间以直线移动。此外,在平面图中,采集位置设置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试剂喷嘴单元106的一个喷嘴1061直线移动的路径与试剂台104的双重环状配置的比色皿的外周侧的轨道的交点处,并且还可设置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两个试剂喷嘴单元106的另一个喷嘴1061沿直线移动的路径与内周侧的轨道的交点处。此外,在平面图中,分注位置分别设置在上述两个试剂喷嘴单元106各自沿直线移动的路径和LPIA台108中的配置为一个环形的比色皿在旋转时的轨道的交点处。
图9是示出了凝固台的一个实施例的图。凝固台107例如是在实施血液凝固时间测定时用于载置比色皿的台。凝固台107具有在与轨道110的延伸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呈直线状的多个保持孔1072,以用于保持比色皿。此外,以将保持孔1072中保持的比色皿夹在之间的方式,在比色皿的一侧配置有光源1073,另一侧配置有受光部1074。然后,根据比色皿中的内容物对指定波长的光吸光度或透过率来测定内容物的凝固程度。此外,凝固台107具有驱动部1075,驱动部1075使凝固台在与轨道110的延伸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滑动。从而,能够使所期望的保持孔1072移动到位于与比色皿卡盘单元109的移动轨道的交点处的装卸位置1071。另外,比色皿卡盘单元109能够在指定装卸位置1071将比色皿保持在保持孔1072中,或从保持孔1072中取下比色皿。通过比色皿卡盘单元109将在LPIA台108的保持孔中被分注了样本的比色皿向凝固台107的保持孔1072输送。并且,光源1073和受光部1074仅以保持孔1072的数量设置,且保持孔1072、光源1073和受光部1074整体地移动。因此,即使在台移动期间也能够对各比色皿的吸光度等进行连续测定。
图10示出了LPIA台的一个实施例的图。LPIA台108例如是在实施基于乳胶凝集法的抗原量的测定时用于载置比色皿的台。LPIA台108是以指定的旋转轴1083为中心旋转的盘状台,且沿着圆周以环状设置有用于保持比色皿的多个保持孔1084。基于计算机的控制,LPIA台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且在指定位置停止。此外,在各载持孔1084中设置有用于按压比色皿的弹簧(バネ)1085。
图11示出了比色皿卡盘单元的一个实施例的图。比色皿卡盘单元109是在其前端具有二指夹持器1091且把持并输送比色皿的单元。此外,比色皿卡盘单元109沿着轨道110在水平方向上以直线移动,在试剂台104和LPIA台108的装卸位置、比色皿供给口1021、比色皿废弃口111等处把持或投下比色皿。
图12A是示出了具备比色皿卡盘单元和试剂喷嘴单元的轨道的一个实施例的平面图。图12B是示出了具备比色皿卡盘单元和试剂喷嘴单元的轨道的一个实施例的正视图。轨道110是轨道状部件,其与试剂喷嘴单元106和比色皿卡盘单元109连接,且在试剂喷嘴单元106和比色皿卡盘单元109移动时作为引导。即,在复合分析装置1000中,试剂台104、凝固台107和LPIA台108的装卸位置、比色皿供给口1021,以及比色皿废弃口111配置在与轨道110大致平行的直线上。另外,试剂台104的采集位置1041、凝固台107的试剂的分注位置1076以及LPIA台108的试剂分注位置1082也配置在与轨道110大致平行的直线上。并且,试剂喷嘴单元106的喷嘴1061和比色皿卡盘单元109的二指夹持器1091沿垂直方向上下移动。然而,可以不在前后(正面或深度)方向上移动。试剂喷嘴单元106和比色皿卡盘单元109连接在轨道110的正面侧,共用轨道110而移动。例如,在使比色皿卡盘单元109退避到正面图和正视图中的左侧后,可以将试剂喷嘴单元106的喷嘴1061移动到LPIA台108的分注位置1082。此外,例如,在使试剂喷嘴单元106退避到平面图和正视图中的右侧后,可以将比色皿卡盘单元109的二指夹持器1091移动到比色皿供给单元102的比色皿供给口1021。
此外,比色皿废弃口111为投入口,比色皿卡盘单元109在该投入口放下比色皿,以便在容纳于诸如箱等的收容部2内的废弃箱中收集比色皿。在诸如箱等的收容部2内也可以设置从比色皿废弃口111朝向废弃箱的上方引导废弃的比色皿的管。
用于测定凝固台107和设置在凝固台的比色皿中的内容物的传感器等以及用于测定LPIA台108和设置在LPIA台的比色皿中的内容物的传感器等是用于分别进行指定测定的测定单元的一个实施例。在本发明中,一个被称为“第一测定单元”,另一个被称为“第二测定单元”。此外,比色皿卡盘单元109也被称为“输送单元”。
<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具备多个测定单元的复合分析装置实施能够自由指定测定的检查项目的顺序的随机测定的情况下,通过将比色皿卡盘单元109和试剂喷嘴单元106的移动设为简单的直线动作,能够使转移机构小型化且在抑制装置整体成本的同时实现省电。并且,轨道110可以由比色皿卡盘单元109和试剂喷嘴单元106共用,从而可以抑制整体装置的大型化。并且,使得在指定的测定时间和空间内高效使用成为可能,从而能够实现高的测定处理能力。
<分析处理>
在实施例如乳胶凝集测定时使LPIA台108旋转,并在指定保持孔移动到装卸位置后停止。此外,比色皿卡盘单元109从比色皿供给口1021把持一个比色皿,将其移动到LPIA台108的装卸位置处的保持孔,并保持在保持孔中。然后,保持着比色皿的保持孔移动到指定的分注位置。另外,装卸位置和分注位置可以相同。此外,样本架1011被输送以使所期望的采血管移动到指定的采集位置。然后,样本喷嘴单元103在采集位置从预先保持在样本架1011上的采血管中采集样本,并且在LPIA台108的分注位置向比色皿内喷出。此外,在试剂台104旋转的同时,试剂盖开闭单元105的前端部在指定时机移动以接触试剂瓶的盖,并打开预先保存在试剂台104中的指定试剂瓶。然后,被开盖的试剂瓶移动到指定采集位置。此时,试剂喷嘴单元106在指定采集位置采集试剂,并且在LPIA台108的分注位置向比色皿内喷出试剂。然后,在试剂台104旋转的同时,通过试剂盖开闭单元105的前端部关闭试剂瓶的盖。另外,试剂盖开闭单元105从试剂瓶的垂直上方向下按压盖,从而实现闭盖。此外,LPIA台108旋转,使比色皿移动到指定的搅拌位置。在搅拌位置从垂直下方将搅拌棒插入设置在比色皿底部的凹部中,搅拌棒的前端以在水平面上画圆的方式位移,从而搅拌比色皿的内容物。并且,也可以分注多个试剂。在使用多个试剂的情况下,第一试剂可以在分注样本之前喷出到比色皿内,也可以在分注样本后喷出。第二试剂例如可在分注样本之后喷出到比色皿内。此外,通过LPIA台108的旋转,比色皿通过由光源和受光部形成的光学测定部,光学测定部基于特定波长的透过率、吸光度、散射光等来测定基于内容物的反应的变化。在指定测定完成时,在LPIA台108的装卸位置,由比色皿卡盘单元109从保持孔中取出比色皿。此外,比色皿卡盘单元109将取出的比色皿输送到比色皿废弃口111并废弃。可以对保持在LPIA台108中的多个比色皿并行地执行这种处理。
此外,在实施例如凝固时间测定的情况下,凝固台107滑动,并在指定的保持孔移动到装卸位置后停止。此外,比色皿卡盘单元109从比色皿供给口1021把持一个比色皿,将其移动到LPIA台108的装卸位置处的保持孔,并保持在保持孔中。然后,保持着比色皿的保持孔移动到指定的分注位置。另外,装卸位置和分注位置也可以相同。此外,样本架1011被输送以使所期望的采血管移动到指定采集位置。然后,样本喷嘴单元103在采集位置从预先保持在样本架1011中的采血管中采集样本,并且在LPIA台108的分注位置向比色皿内喷出。然后,保持着比色皿的保持孔移动到LPIA台108的装卸位置,并且比色皿被比色皿卡盘单元109把持,并被转移到凝固台107的装卸位置。此外,在试剂台104旋转的同时,试剂盖开闭单元105的前端部在指定时机移动以与试剂瓶的盖接触,并打开预先保存在试剂台104中的指定试剂瓶。然后,被开盖的试剂瓶移动到指定的采集位置。此外,试剂喷嘴单元106在指定采集位置采集试剂,并且在凝固台107的分注位置向比色皿内喷出试剂。然后,在试剂台104旋转的同时,试剂盖开闭单元105的前端部关闭试剂瓶的盖。并且,试剂盖开闭单元105从试剂瓶的垂直上方向下按压盖,从而实现闭盖。此外,凝固台107滑动,使比色皿移动到指定搅拌位置。在搅拌位置将搅拌棒从垂直下方插入设置在比色皿底部的凹部中,搅拌棒的前端以在水平面上画圆的方式位移,从而搅拌比色皿的内容物。另外,也可以分注多个试剂。在使用多个试剂的情况下,第一试剂可以在分注样本之前喷出到比色皿内,也可以在分注样本后喷出。第二试剂例如可在分注样本之后喷出到比色皿内。此外,在凝固台107的各保持孔中设置有由光源和受光部形成的光学测定部,光源和受光部夹持着比色皿。光学测定部基于特定波长的透过率和吸光度等来测定基于内容物的凝固的变化。在指定测定完成时,在凝固台107的装卸位置处,由比色皿卡盘单元109从保持孔中取出比色皿。此外,比色皿卡盘单元109将取下的比色皿输送到比色皿废弃口111并废弃。可以对保持在凝固台107中的多个比色皿并行地执行这种处理。
<测定时间延长处理>
图13是示出了复合分析装置测定血液的凝固时间的功能的框图的一个实施例的图。复合分析装置1000使用凝固台107测定血液的凝固时间。收容在图1的诸如箱等的收容部2中的计算机21经由信号线与设置在凝固台107中的传感器连接。然后,计算机21例如基于指定频带的吸光度来测定比色皿内血液的凝固程度。
如图13所示,计算机21具备处理器211和存储装置212,并且经由输入/输出接口连接到设置在凝固台107上的传感器。凝固台107具备光源1073和受光部1074,光源1073发射指定波长的光,受光部1074接收通过了由比色皿保持孔1072保持的比色皿内的光,受光部1074例如输出与入射光的强度对应的电压或电流。
处理器211例如是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等的运算装置,通过执行程序来进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处理。图13的示例还在处理器211中示出功能框。即,处理器211以装置控制部2111、数据获取部2112、凝固判定部2113和延长判定部2114发挥功能。装置控制部2111控制复合分析装置1000,以便基于使用者的操作对样本进行指定分析。经由指定的输入输出接口,数据获取部2112获取从设置在如凝固台107等中的传感器等复合分析装置1000所具备的单元中输出的数据。凝固判定部2113基于从凝固台107的受光部1074取得的各比色皿的吸光度,来判定比色皿内的血液的凝固程度。延长判定部2114在指定时机基于凝固判定部2113的判定,判断是结束还是延长各比色皿的测定。
存储装置212例如是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等主存储装置,或者是HDD(Hard-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SSD(Solid State Drive,固态驱动器)、eMMC(embedded Multi Media Card,嵌入式多媒体卡)、闪存等辅助存储装置。主存储装置负责处理器211的工作区域,并且存储传感器输出的原始数据等。此外,辅助存储装置存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程序和传感器输出的数据以及其它数据。
图14是示出了测定时间延长处理的一个实施例的处理流程图。复合分析装置1000的数据获取部2112获取表示保持在凝固台107中的各比色皿的吸光度的信息,并存储在存储装置212中(图14:S1)。此外,凝固判定部2113和延长判定部2114判断是否经过了指定测定时间并且判断比色皿内的检体是否凝固(S2)。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将指定测定时间设为210秒。此外,根据吸光度与指定阈值的大小关系来判断是否凝固。在确定未经过指定测定时间或者比色皿的检体已凝固的情况下(S2:否),凝固判定部2113和延长判定部2114判断是否在指定判定时间点以及是否凝固(S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将指定判定时间点设为30秒、60秒、120秒、180秒、210秒。在确定不是指定判定时间点或者比色皿内的检体未凝固的情况下(S3:否),返回到S1的处理,继续进行吸光度的记录。另一方面,在确定是指定判定时间点且比色皿内的检体已凝固的情况下(S3:是),该比色皿的测定完成,且转移到S7的处理。另一方面,在S2中,在确定经过了指定测定时间且比色皿内的检体未凝固的情况下(S2:是),则延长测定时间(S4),转移到再检模式。在再检模式中,将测定结束时间延长到360秒,继续进行210秒以后的测定(S5)。然后,数据获取部2112判断测定是否结束(S6)。在该步骤中判断从开始测定后是否已经经过了延长后的测定结束时间360秒。在确定未经过测定结束时间的情况下(S6:否),返回到S5的处理,继续测定。另一方面,当在S6中确定已经经过了测定结束时间时(S6:是),或者当在S3中确定是判定时间点且已凝固时(S3:是),装置控制部2111将该比色皿废弃(S7)。在该步骤中,凝固台107滑动,将测定结束后的比色皿移动到装卸位置,且比色皿卡盘单元109把持比色皿,将其移送到比色皿废弃口111并放下。
在正常检体的情况下,血液凝固所需的时间PT为10~12秒左右,APTT为25~40秒左右。在测定时间延长处理中,一般以指定反应结束的测定时间(例如210秒)为基准,来决定放置在测定单元上的比色皿的更换时间表,并且在超过基准时间而尚未结束的情况下延长测定时间以继续进行测定处理。这样,不必为了安全而预先延长一个检体的测定时间,从而能够抑制测定处理效率的降低。此外,如果在基准测定时间内结束测定而指定反应未完成的情况下对该检体重新进行再次测定处理的话,则由于重新进行所花费的时间和对未完成反应的检体的浪费而导致效率很差。在经过最初的测定结束时间而反应没有结束的情况下,通过采用继续进行测定的处理,本实施方式能够消除对时间的浪费和对检体的浪费,从而提高处理效率。这种延长处理不局限于血液凝固,还可以应用于判断某种反应的进行程度的处理。此外,在上述测定结束时间之前的指定判定时间点30秒、60秒、120秒、180秒、210秒处确定反应结束的情况下,例如也可以使存储装置212存储结果,或者使监视器3输出结果。这样,使用者能够迅速了解分析结果。
<交叉混合试验>
图15是示出了支持复合分析装置的交叉混合试验的实施的功能框图的一个实施例的图。复合分析装置1000使用样本喷嘴单元103在样本杯1013中调制指定检体。并且,使用凝固台107测定指定检体的凝固时间。此外,收容在图1的诸如箱等的收容部2中的计算机21经由信号线与设置在凝固台107中的传感器连接。然后,计算机21例如基于指定频带的吸光度来测定比色皿内血液的凝固程度。
计算机21的结构与图13的例子基本相同。在图15中,与图13对应的结构使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图15还在处理器211中示出了功能框。即,处理器211以装置控制部2111、数据获取部2112和输出控制部2115发挥功能。装置控制部2111基于使用者的操作控制复合分析装置1000,以使用样本在样本杯1013中调制指定检体,或对所调制的检体进行指定分析。数据获取部2112经由指定的输入输出接口取得从设置在凝固台107等中的传感器等复合分析装置1000所具备的单元中输出的数据。输出控制部2115使用所获取的数据绘制例如表和图等,并将其输出到监视器3等。
图16是表示交叉混合试验支持处理的一个实施例的处理流程图。复合分析装置1000的装置控制部2111使用样本喷嘴单元103,分别从保持患者样本的采血管1012和保持健康者的正常样本的采血管1012中采集样本,并在样本杯1013中以指定比例调制混合检体(S11)。在该步骤中,以在一般交叉混合试验中采用的多个比例进行混合,并调制混合检体。具体而言,将患者样本和正常样本制作成9比1、8比2、5比5、2比8的混合检体。另外,交叉混合试验中使用10比0、9比1、8比2、5比5、2比8、0比10的检体。此外,在该步骤中,可以调制能够进行多个检体测定的量,例如,调制在即时反应和延迟反应的凝固时间测定中使用所需的检体量。例如,在进行一次即时反应的凝固时间测定和一次延迟反应的凝固时间测定的情况下,至少要调制两个测定份的检体(两个检体)量。然后,检体用于“即时反应”和“延迟反应”,“即时反应”是在混合后迅速测定凝固时间,“延迟反应”是将混合样本在37度下培养2小时后测定凝固时间。在本发明中,作为凝固时间的测定,进行PT(Prothrombin Time,凝血酶原时间)和/或APTT(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测定。
此外,数据获取部2112测定即时反应的凝固时间(S12)。在该步骤中,在LPIA台108中将样本杯1013保持的用于即时反应的混合检体分注到比色皿中,并将其转移到凝固台107来测定凝固时间。另外,在凝固时间的测定中,也可以进行上述测定时间延长处理。
此外,对于用于延迟反应的混合检体,使用者利用其它装置或通过复合分析装置1000所具备的未图示的温度调整装置,进行例如37度下2小时的加温。此外,当保持加温后的混合样本的样本杯1013被放置在输送空间101上时,装备控制部2111使样本杯1013移动到样本喷嘴单元103的采集位置(S13)。此外,在该步骤中,基于使用者的操作,接收与加温后的混合样本对应的用于在即时反应中使用的相同混合样本的识别信息的输入,并进行识别信息的关联。从在样本杯中调制的具备可以进行多个检体测定的量的混合检体中,通过将即时反应使用后的剩余部分作为延迟反应用的检体使用,可以减少向比色皿进行分注时需要的死体积(デッドボリューム),从而减少检体的使用量。
此外,数据获取部2112测定延迟反应的凝固时间(S14)。在该步骤中,在LPIA台108中将即时反应用的样本杯1013中保持的混合检体分注到比色皿中,并将其转移到凝固台107来测定凝固时间。在该步骤中,也可以在凝固时间的测定中进行上述测定时间延长处理。
然后,输出控制部2115输出即时反应的凝固时间和延迟反应的凝固时间(S15)。在该步骤中,也可以绘制图、表,并将其输出到监视器3、其它计算机、存储装置212等。
图17是示出了输出的测定结果的一个实施例的图。在图17中,纵轴表示凝固时间、横轴表示患者血浆和正常血浆的混合比。另外,实线的折线图绘制的是即时反应的凝固时间,虚线的折线图绘制的是延迟反应的凝固时间。在S15中可以输出该图,也可以输出表示这些内容的表。此外,这些内容也可以以CSV(Comma-Separated Values,逗号分隔值)和用于以指定的扩展表(表計算)程序处理的文件形式等向存储装置212输出数据。
在交叉混合试验支持处理中,自动地调制即时反应和延迟反应测定所需的混合检体量。可以调制能够进行多个检体测定的量,例如,调制用于在即时反应和延迟反应的凝固时间测定中使用的所需检体量。例如,在进行一次即时反应的凝固时间测定和一次延迟反应的凝固时间测定的情况下,至少调制两个测定份的检体(两个检体)量。因此,对于使用者来说,不需要费工夫调制用于即时反应和延迟反应测定的检体。此外,由于可以对分别用于即时反应和延迟反应的检体一起进行调制,因此在检体的制作中不会产生误差。此外,由于可以在复合分析装置1000中进行即时反应以及延迟反应的凝固时间的测定,可以以例如图17所示的以使用者容易对比的形式输出结果,从而是有用的。
另外,混合模式不限于10比0、9比1、8比2、5比5、2比8、0比10。例如,也可以是1比0、9比1、3比1、1比1、1比3、1比9、0比1这7个点。此外,也可以是1比0、3比1、1比1、1比3、0比1这5个点。此外,也可以是1比0、1比1、0比1这3个点。这些模式中的图也可以示出是上凸还是下凸,从而成为确定凝固时间延长的原因的线索。通过预先设定并选择这些模式,用户可以方便地进行测定的排序。此外,通过自动计算并显示各模式所需的检体量,用户可以根据检体的余量来选择模式。
<变形例>
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仅为示例性的,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结构。此外,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记载的内容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题和技术思想的范围的情况下尽可能地组合。
图18是示出了具备3个测定单元的复合分析装置1000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上述测定单元的数目不限于两个。在图18的示例中,在平面图中的LPIA台108的左侧添加第三测定单元112。在具备3个以上测定单元的情况下,比色皿卡盘单元109和试剂喷嘴单元106沿着轨道110以直线移动,在与轨道大致平行的直线上配置3个测定单元。这样,使得比色皿卡盘单元109和试剂喷嘴单元106的移动是简单的直线运动,且能够实现省电化。此外,轨道110可以被比色皿卡盘单元109和试剂喷嘴单元106共用,从而可以使整体装置小型化。
此外,本发明包括实行上述处理的方法、计算机程序、记录该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记录介质。记录有该程序的记录介质通过使计算机执行程序能够进行上述处理。
在本文中,计算机可读取记录介质是指能够通过电、磁、光学、机械或化学作用对数据和程序等信息进行积蓄并从计算机进行读取的记录介质。在这样的记录介质中,能够从计算机上取出的有软盘、磁光盘、光盘、磁带、存储卡等。此外,固定在计算机上的记录介质有HDD、SSD(Solid State Drive,固态驱动器)、ROM等。
符号说明
1000:复合分析装置
1:测定单元收容部
101:输送空间
1011:样本架
1012:样本容器
102:比色皿供给单元
1021:比色皿供给口
1022:料斗
103:样本喷嘴单元
1031:分注位置
1032:喷嘴清洗槽
1033:旋转轴
1034:喷嘴
104:试剂台
1041:采集位置
1042:设置部
1043:凸部
105:试剂盖开闭单元
1051:前端部
106:试剂喷嘴单元
1061:喷嘴清洗槽
1062:喷嘴
107:凝固台
1071:装卸位置
1072:保持孔
1073:光源
1074:受光部
1075:驱动部
1076:分注位置
108:LPIA台
1081:装卸位置
1082:分注位置
1083:旋转轴
1084:保持孔
1085:弹簧
109:比色皿卡盘单元
1091:二指夹持器
110:轨道
111:比色皿废弃口
112:第三测定单元
2:诸如箱等的收容部
3:监视器
4:状态输出部
Claims (10)
1.一种分析装置,所述分析装置包括:
第一测定单元,所述第一测定单元保持分注有生物体样本的比色皿,并对所述比色皿的内容物进行第一测定;
第二测定单元,所述第二测定单元保持所述比色皿,并对所述比色皿的内容物进行与所述第一测定不同的第二测定;
输送单元,所述输送单元把持所述比色皿,将所述比色皿输送到所述第一测定单元的装卸位置或所述第二测定单元的装卸位置,
所述输送单元沿导轨移动,在平面图中,所述第一测定单元的装卸位置和所述第二测定单元的装卸位置设置在大致沿着所述导轨的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装置,所述分析装置还包括从供给口供给所述比色皿的供给单元,
所述供给单元的供给口、所述第一测定单元的装卸位置和所述第二测定单元的装卸位置配置在所述线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析装置,所述分析装置还包括用于废弃所述比色皿的废弃口,
所述废弃口、所述第一测定单元的装卸位置和所述第二测定单元的装卸位置配置在所述线上。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析装置,所述分析装置还包括:
试剂台,所述试剂台保持用于保持试剂的多个试剂容器;
试剂喷嘴单元,所述试剂喷嘴单元在指定的采集位置从所述试剂容器采集试剂,并且在指定的分注位置将采集到的试剂分注到保持于所述第一测定单元或所述第二测定单元的所述比色皿中,
所述试剂喷嘴单元沿着所述导轨移动,所述采集位置和所述分注位置设置在与所述导轨大致平行的线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析装置,所述分析装置还包括试剂喷嘴清洗槽,所述试剂喷嘴清洗槽清洗配置在所述试剂喷嘴单元中的试剂喷嘴,
与所述采集位置和所述分注位置相同,所述试剂喷嘴清洗槽配置在与所述导轨大致平行的线上。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析装置,所述导轨设置为大致直线状。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析装置,所述第一测定单元输出表示在所述比色皿的内容物中产生的指定反应的进行程度的数据,
所述分析装置还包括处理器,在经过预定测定时间后,当基于所述测定单元输出的数据确定所述指定反应未结束时,所述处理器延长所述测定时间,以继续进行测定处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析装置,所述指定反应是血液凝固。
9.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析装置,所述分析装置还包括分注机构和处理器,所述分注机构从收容有生物体样本的容器中采集生物体样本,并向样本杯分注所述生物体样本;
所述第一测定单元保持收容有从所述样本杯中分注的样本的比色皿,并对所述比色皿的内容物进行凝固时间的测定;
所述处理器使得所述分注机构在所述样本杯中调制正常样本和患者样本的混合样本,所述混合样本是将收容于不同容器中的正常样本和患者样本以能够进行多次检体测定的量且以指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并且所述处理器使得所述第一测定单元使用所调制的混合样本进行即时的凝固时间测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析装置,所述分析装置还包括输入输出装置,所述输入输出装置基于使用者的操作输入输出信息,
所述处理器使得所述第一测定单元使用以指定时间加温后的所述混合样本进行凝固时间的测定,并且经由所述输入输出装置接收进行了即时的凝固时间测定的混合样本与进行了以指定时间加温后的凝固时间测定的混合样本之间的对应关系的输入,并且所述处理器从所述第一测定单元中取得与针对对应的混合样本所测定的凝固时间有关的信息,并使得所述输入输出装置输出该信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192191 | 2018-10-10 | ||
JP2018-192190 | 2018-10-10 | ||
JP2018192190 | 2018-10-10 | ||
JP2018192192 | 2018-10-10 | ||
JP2018-192192 | 2018-10-10 | ||
JP2018-192191 | 2018-10-10 | ||
PCT/JP2019/040023 WO2020075803A1 (ja) | 2018-10-10 | 2019-10-10 | 分析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823285A true CN112823285A (zh) | 2021-05-18 |
Family
ID=70163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66672.3A Pending CN112823285A (zh) | 2018-10-10 | 2019-10-10 | 分析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10382080A1 (zh) |
EP (1) | EP3865876A4 (zh) |
JP (1) | JP7449868B2 (zh) |
CN (1) | CN112823285A (zh) |
WO (1) | WO202007580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066165A1 (ja) | 2019-10-02 | 2021-04-08 | 株式会社Lsiメディエンス | 分析装置、分析方法および分析プログラム |
CN117425829A (zh) * | 2021-07-09 | 2024-01-19 |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 自动分析装置以及反应容器 |
WO2023063125A1 (ja) * | 2021-10-15 | 2023-04-20 | 積水メディカル株式会社 | 血液凝固反応の分析方法 |
JPWO2023112362A1 (zh) * | 2021-12-15 | 2023-06-22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9228167A (ja) * | 1983-06-09 | 1984-12-21 | Toa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 血液凝固時間測定装置 |
US5580524A (en) * | 1990-09-18 | 1996-12-03 | Anagen Limited | Assay or reaction apparatus with agitating device |
JPH09145719A (ja) * | 1995-11-21 | 1997-06-06 | Tosoh Corp | 自動分析装置用反応装置 |
JP2001249137A (ja) * | 2001-02-19 | 2001-09-14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自動分析装置 |
CN101147071A (zh) * | 2005-04-01 | 2008-03-19 | 株式会社三菱化学药得论 | 生物样品的复合自动分析装置、自动分析方法以及反应杯 |
CN104034672A (zh) * | 2013-03-06 | 2014-09-10 |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 血液凝固分析装置及血液凝固分析方法 |
CN105102988A (zh) * | 2013-04-02 | 2015-11-25 |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 自动分析装置以及分析方法 |
CN107430139A (zh) * | 2015-03-20 | 2017-12-01 |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 自动分析装置以及自动分析方法 |
CN107850612A (zh) * | 2015-09-11 | 2018-03-27 |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 自动分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590688Y2 (ja) * | 1993-10-21 | 1999-02-17 |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 血液凝固分析装置 |
JPH09145718A (ja) * | 1995-11-22 | 1997-06-06 | A & T:Kk | 分析検査装置における攪拌装置の制御装置 |
US7250303B2 (en) * | 2001-07-20 | 2007-07-31 | Ortho-Clinical Diagnostics, Inc. | Chemistry system for a clinical analyzer |
JP5280984B2 (ja) * | 2009-10-23 | 2013-09-04 |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 保温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分析装置 |
EP3264096B1 (en) * | 2015-02-27 | 2023-09-06 | School Juridical Person Higashi-Nippon-Gakuen | Method for acquiring information on cause of prolongation of coagulation time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said method |
-
2019
- 2019-10-10 US US17/283,769 patent/US20210382080A1/en active Pending
- 2019-10-10 WO PCT/JP2019/040023 patent/WO2020075803A1/ja unknown
- 2019-10-10 EP EP19870387.8A patent/EP3865876A4/en active Pending
- 2019-10-10 JP JP2020551222A patent/JP7449868B2/ja active Active
- 2019-10-10 CN CN201980066672.3A patent/CN11282328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9228167A (ja) * | 1983-06-09 | 1984-12-21 | Toa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 血液凝固時間測定装置 |
US5580524A (en) * | 1990-09-18 | 1996-12-03 | Anagen Limited | Assay or reaction apparatus with agitating device |
JPH09145719A (ja) * | 1995-11-21 | 1997-06-06 | Tosoh Corp | 自動分析装置用反応装置 |
JP2001249137A (ja) * | 2001-02-19 | 2001-09-14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自動分析装置 |
CN101147071A (zh) * | 2005-04-01 | 2008-03-19 | 株式会社三菱化学药得论 | 生物样品的复合自动分析装置、自动分析方法以及反应杯 |
CN104034672A (zh) * | 2013-03-06 | 2014-09-10 |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 血液凝固分析装置及血液凝固分析方法 |
CN105102988A (zh) * | 2013-04-02 | 2015-11-25 |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 自动分析装置以及分析方法 |
CN107430139A (zh) * | 2015-03-20 | 2017-12-01 |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 自动分析装置以及自动分析方法 |
CN107850612A (zh) * | 2015-09-11 | 2018-03-27 |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 自动分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0075803A1 (ja) | 2020-04-16 |
EP3865876A1 (en) | 2021-08-18 |
US20210382080A1 (en) | 2021-12-09 |
JP7449868B2 (ja) | 2024-03-14 |
EP3865876A4 (en) | 2022-06-29 |
JPWO2020075803A1 (ja) | 2021-09-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823285A (zh) | 分析装置 | |
CN108700603B (zh) | 自动分析装置 | |
JP6765205B2 (ja) | 試薬管理システム | |
WO2017128806A1 (zh) | 全自动荧光定量免疫分析仪及检测方法 | |
AU2008234977B2 (en) | Automated multi-detector analyzer | |
JP4922931B2 (ja) | 生体内診断用総合自動分析装置 | |
US8343772B2 (en) | Specimen processing device, specimen conveyance device, and specimen conveyance method | |
US20080011106A1 (en) | Sample analyzer and sample analyzing method | |
CN112129963B (zh) | 自动分析装置及分析方法 | |
US8066943B2 (en) | Clinical analyzer having a variable cycle time and throughput | |
US10247744B2 (en) | In-vitro diagnostic analysis method and system | |
JP7514185B2 (ja) | 自動分析方法および装置並びに検体ラック | |
JP2011153943A (ja) | 自動分析装置 | |
US20220011330A1 (en) | Automated Analysis Device, and Analysis Method | |
JP3850215B2 (ja) | 生化学分析装置 | |
JP7485687B2 (ja) | 分析装置、分析方法および分析プログラム | |
JPH0843406A (ja) | 自動分析装置 | |
JP2002181832A (ja) | 生化学分析用カートリッジ | |
JPS6188157A (ja) | 自動分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07 Address after: Ehime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after: Pu Heji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Address before: Tokyo Applicant before: LSI MEDIENCE Corp.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