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01224B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701224B CN112701224B CN202011555575.1A CN202011555575A CN112701224B CN 112701224 B CN112701224 B CN 112701224B CN 202011555575 A CN202011555575 A CN 202011555575A CN 112701224 B CN112701224 B CN 11270122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light emitting
- light
- signal receiving
- photosensiti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8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9
- RXACYPFGPNTUNV-UHFFFAOYSA-N 9,9-dioctylfluorene Chemical compound C1=CC=C2C(CCCCCCCC)(CCCCCCCC)C3=CC=CC=C3C2=C1 RXACYPFGPNTUNV-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12044 organic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1 -tert-butyl nickel phthalocyanine Chemical compound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VYXSBFYARXAAKO-WTKGSRSZSA-N chembl402140 Chemical compound Cl.C1=2C=C(C)C(NCC)=CC=2OC2=C\C(=N/CC)C(C)=CC2=C1C1=CC=CC=C1C(=O)OCC VYXSBFYARXAAKO-WTKGSRSZ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5525 hole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Ni]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291 Poly(9,9-dioctylfluor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05 anod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38 attenu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06 cathod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indium;oxotin Chemical compound [In].[Sn]=O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SJCKRGFTWFGHGZ-UHFFFAOYSA-N magnesium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Mg].[Ag] SJCKRGFTWFGHG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9 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68 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53 quartz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on di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958 sleep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0999 tert-butyl group Chemical group [H]C([H])([H])C(*)(C([H])([H])[H])C([H])([H])[H]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18—Sensors therefor using electro-optical elements or layers, e.g. electroluminescent sensing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30/00—Organic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K30/30—Organic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comprising bulk heterojunctions, e.g. interpenetrating networks of donor and acceptor material domai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该显示面板的信号接收区内至少设置有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第三发光单元以及与第一发光单元相邻设置的第一信号接收单元;第一信号接收单元包括位于显示面板中阵列基板上的第一感光阳极层、第一感光器件层以及第一感光阴极层,第一发光单元包括位于阵列基板上的第一发光阳极层、第一发光器件层以及第一发光阴极层,第一信号接收单元接收来自第一发光单元的光线;其中,第一感光器件层与第一发光器件层的材料不同。本申请通过第一信号接收单元接收来自第一发光单元的光线,使第一信号接收单元只接受单一颜色的光作为目标光信号,排除了其他颜色的杂散光的干扰,提高了第一信号接收单元的灵敏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显示面板的产品要求的提升,将用于指纹识别的信号接收单元设置于显示区内成为大势所趋。
现有的显示面板由于显示面板的结构设置,如半透明的阴极层等对光线的遮挡,以及杂散光的干扰,导致位于显示区内的信号接收单元接收到的目标光信号的光量较低,灵敏度难以提高。
因此,亟需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用于解决位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内的信号接收单元的灵敏度难以提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信号接收区,所述信号接收区内至少设置有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第三发光单元以及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相邻设置的第一信号接收单元;
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包括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中阵列基板上的第一感光阳极层、第一感光器件层以及第一感光阴极层,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包括位于所述阵列基板上的第一发光阳极层、第一发光器件层以及第一发光阴极层,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接收来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光线;
其中,所述第一感光器件层的材料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层的材料不同。
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信号接收区内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数量大于所述信号接收区内的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数量的二分之一。
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信号接收区内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分布密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除所述信号接收区以外的区域内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分布密度。
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感光器件层包括第一感光材料层,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层包括第一发光材料层,所述第一感光材料层的材料与所述第一发光材料层的材料不同;
其中,所述第一感光材料层的材料包括四叔丁基酞菁镍掺杂的聚9,9-二辛基芴、罗丹明6G掺杂的聚9,9-二辛基芴、聚(9,9-二辛基芴基-2,7-二基)-co-1,4-苯并-(2,1,3)-噻二唑中的一种。
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感光阴极层与所述第一发光阴极层一体设置;或者,
所述第一感光阴极层与所述第一发光阴极层搭接设置;或者,
所述第一感光阴极层与所述第一发光阴极层分离设置。
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以及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同层设置的像素定义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之间的遮光层,所述像素定义层与所述遮光层同层设置。
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上的第一无机层、位于所述第一无机层上的第一有机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有机层上的第二无机层,遮光层与所述第二无机层具有第一接触面。
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感光阴极层包括延伸至所述像素定义层上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像素定义层具有第一接触部分;或者,
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发光阴极层具有第二接触部分;或者,
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像素定义层具有第一接触部分,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发光阴极层具有第二接触部分。
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遮光层具有第一重合部分。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在衬底上形成第一感光阳极层以及第一发光阳极层;
在所述第一感光阳极层与所述第一发光阳极层之间形成像素定义层以及遮光层;
在所述第一感光阳极层上形成第一感光器件层以及在所述第一发光阳极层上形成第一发光器件层;
在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层上形成第一发光阴极层以及在所述第一感光器件层上形成第一感光阴极层;
其中,所述第一感光器件层的材料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层的材料不同。
有益效果:本申请通过第一信号接收单元接收来自第一发光单元的光线,使第一信号接收单元只接受单一颜色的光作为目标光信号,排除了其他颜色的杂散光的干扰,提高了第一信号接收单元的灵敏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现有显示面板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第三发光单元分布图。
图2为本申请的显示面板的信号接收区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显示面板的信号接收区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显示面板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的显示面板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的显示面板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现有的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内的信号接收单元接由于收到的目标光信号的入光量较低、杂散光的干扰,存在灵敏度难以提高的问题。基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请参阅图1至图7,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信号接收区101,所述信号接收区101内至少设置有第一发光单元102、第二发光单元103、第三发光单元104以及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相邻设置的第一信号接收单元105;
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105包括位于所述显示面板100中阵列基板上的第一感光阳极层110、第一感光器件层以及第一感光阴极层114,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包括位于所述阵列基板上的第一发光阳极层115、第一发光器件层以及第一发光阴极层119,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105接收来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的光线;
其中,所述第一感光器件层的材料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层的材料不同。
本申请通过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105接收来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的光线,使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105只接受单一颜色的光作为目标光信号,排除了其他颜色的杂散光的干扰,提高了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105的灵敏度。
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7,本实施例中,所述信号接收区101内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的分布密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内除所述信号接收区101以外的区域内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的分布密度。
所述信号接收区101内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的分布密度大于所述显示区内除所述信号接收区101以外的区域内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的分布密度,有利于增加所述第一信号单元接收的来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的光线的量,提高所述第一接收单元的灵敏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信号接收区101内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的数量大于所述信号接收区101内的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03的数量的二分之一。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单元可以用于所述显示面板100的指纹识别功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可以为红色发光单元、绿色发光单元或蓝色发光单元中的一种,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03可以为三种颜色的发光单元中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的颜色不同的一种,所述第三发光单元104可以为三种颜色的发光单元中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以及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03的颜色均不相同的一种。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优选为红色发光单元。红光、绿光以及蓝光三种颜色的光中,红光的波长最长,穿透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各膜层的能力最强,因此,当红光经过指纹的反射,穿透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多个膜层到达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105的光的量最多,更易于被所述第一信号单元接收并产生相应的响应,有利于提高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105的灵敏度。
本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为红色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03可以为绿色发光单元,所述第三发光单元104可以为蓝色发光单元。
在所述信号接收区101内,在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105可以位于相邻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之间,可以位于相邻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与所述第三发光单元104之间,可以位于相邻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03之间,也可以位于相邻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03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与所述显示面板100的扫描线平行的方向。
在所述信号接收区101内,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信号接收信号位于相邻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之间时,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03的数量的二分之一,以及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三发光单元104的数量。此时,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可以包括显示用第一发光单元106和非显示用第一发光单元107,请参阅图1以及图2,所述非显示用第一发光单元107可以取代原本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相邻的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03或所述第三发光单元104。
当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为红色发光单元时,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03为绿色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03发出的第二颜色光的强度大于所述第三发光单元104发出的第三颜色光,因此在所述非显示用第一发光单元107取代其他发光单元时,优选取代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03。
本实施例中,当所述显示面板100进行指纹识别时,所述显示用第一发光单元106以及所述非显示用第一发光单元107发出的光线经过指纹的反射到达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105,用于指纹识别;当所述显示面板100进行画面显示时,所述显示用第一发光单元106正常工作,所述非显示用第一发光单元107进行休眠,避免所述信号接收区101内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过多影响所述信号接收区101的显示质量。此外,由于所述非显示用第一发光单元107在所述显示面板100进行画面显示时休眠,仅在指纹识别时进行使用,因此所述非显示用第一发光单元107的使用寿命更长,有利于延长所述显示面板100的指纹识别功能的使用寿命,延长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使用寿命,提高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产品质量。
同理,在所述信号接收区101内,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105位于相邻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与所述第三发光单元104之间或者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105位于相邻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03之间时,所述非显示用第一发光单元107均可以取代其他发光单元,当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03为绿色发光单元时,优选取代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03。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以及图3,部分或全部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105也可以取代原本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相邻的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03和/或所述第三发光单元104,当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03为绿色发光单元时,优选为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03。
通过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105对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03的取代,有利于在不损失其他发光单元的发光效率的同时简化所述显示面板100的结构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信号接收区101内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的发光面积大于所述显示区除所述信号接收区101以外其他区域内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的发光面积。
通过增大所述信号接收区101内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的发光面积,有利于增加经过指纹反射至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105的光线的量,有利于提高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105的灵敏度,提升所述显示面板100的指纹识别的灵敏度。
例如,所述信号接收区101内的所述非显示用第一发光单元107的发光面积可以大于所述显示区除所述信号接收区101以外其他区域内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的发光面积,可以在不影响所述显示面板100的显示质量的同时,增大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105接收的来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的光线的量,提高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105的灵敏度。
请参阅图4至图7,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与所述阵列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105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03以及所述第三发光单元104同层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衬底108、位于所述衬底108上的薄膜晶体管层109,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105以及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位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层109上。
所述衬底108的材料可以为玻璃、石英、聚酰亚胺等材料或其他可以用作所述显示面板100的衬底的材料。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基板可以包括盖板层127。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阵列基板至所述第二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105所述第一感光阳极层110、所述第一感光器件层、所述第一感光阴极层114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发光阳极层115、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层以及第一发光阴极层119依次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感光阳极层110以及所述第一发光阳极层115可以使用同种材料、在同一工序中形成。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感光阳极层110以及所述第一发光阳极层115的材料可以为具有反射功能的阳极材料,有利于将入射至所述第一感光阳极层110的来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的目标光信号反射回所述第一感光器件层,以及将入射至所述第一发光阳极层115的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层发出的光线反射出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提高了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105的灵敏度以及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的出光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感光器件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感光阳极上的第一感光空穴传输层111、位于所述第一感光空穴传输层111上的第一感光材料层11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感光材料层112上的第一感光电子传输层113。
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发光阳极层115上的第一发光空穴传输层116、位于所述第一发光空穴传输层116上的第一发光材料层117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发光材料层117上的第一发光电子传输层118。所述第一感光材料层112的材料与所述第一发光材料层117的材料不同。
其中,当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105接收的来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的目标光为红光时,所述第一感光材料层112的材料可以为四叔丁基酞菁镍掺杂的聚9,9-二辛基芴(nickel tetrakis(tert-butyl)phthalocyanine-doped PFO);当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105接收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的目标光为绿光时,所述第一感光材料层112的材料可以为罗丹明6G掺杂的聚9,9-二辛基芴(rhodamine 6G-doped poly(9,9-dioctylfluorene));当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的目标光为蓝光时,所述第一感光材料层112的材料可以为聚(9,9-二辛基芴基-2,7-二基)-co-1,4-苯并-(2,1,3)-噻二唑(poly(9,9-dioctylfluorenyl-2,7-diyl)-co-1,4-benzo-(2,1,3)-thiadiazole)。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感光空穴传输层111与所述第一发光空穴传输层116可以在同一工序中、使用同种材料形成,进一步地,两者可以一体设置,有利于简化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形成工艺、节约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制作成本;同理,所述第一感光电子传输层113与所述第一发光电子传输层118也可以在同一工序中、使用同种材料形成,进一步地,两者也可以一体设置,以简化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形成工艺并节约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制作成本。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感光阴极层114与所述第一发光阴极层119一体设置。
或者,所述第一感光阴极层114与所述第一发光阴极层119搭接设置。
或者,所述第一感光阴极层114与所述第一发光阴极层119分离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感光阴极层114的材料为透明导电材料,如氧化铟锡等。
本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感光阴极层114与所述第一发光阴极层119一体设置时,所述第一感光阴极层114与所述第一发光阴极层119的材料为透明的阴极材料,通过所述第一感光阴极层114与所述第一发光阴极层119一体设置,有利于简化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制程工艺、节约制程成本。
本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感光阴极层114与所述第一发光阴极层119搭接设置或所述第一感光阴极层114与所述第一发光阴极层119分离设置时,所述第一发光阴极层119的材料可以为半透明的导电金属材料,如镁银金属。
通过所述第一发光阴极层119使用半透明的导电金属材料,有利于在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的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层上形成微腔结构,提高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的出光率;通过所述第一感光阴极层114使用透明的导电材料,有利于增加来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的光线经反射到达所述第一感光器件层的光线量,提高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105的灵敏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感光阴极层114远离所述第一感光器件层的一侧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向所述第二基板凸出的第一凸起。
通过所述第一凸起的设置,对照射至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105的来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的目标光信号起到会聚作用,有利于提高照射至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105上的来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的目标光信号的强度,提高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105的灵敏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以及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105同层设置的像素定义层121以及位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105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之间的遮光层120。
本实施例中,所述像素定义层121可以与所述遮光层120同层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层120的材料可以为黑色有机材料。
本实施例中,当所述遮光层120与所述像素定义层121同层设置时,所述遮光层120可以环绕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105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层120可以与位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105以及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之间的所述像素定义层121一体设置。或者,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上,所述遮光层120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105的间距大于0且所述遮光层120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的间距大于0。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显示面板100的数据线的延伸方向平行。
通过所述遮光层120的设置,有利于阻挡未经过指纹反射的来自所述第一反光单元的光以及其他杂散光入射至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105,有利于提高所述第一信号单元的灵敏度。
此外,当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或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遮光层120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105的间距大于0且所述遮光层120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的间距大于0的设置,有利于避免所述遮光层120过于靠近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105和/或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导致所述遮光层120吸收部分来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的目标光信号和/或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发出的光,影响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105的灵敏度以及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的出光率,影响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产品质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105上的第一无机层122、位于所述第一无机层122上的第一有机层123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有机层123上的第二无机层124,所述遮光层120与所述第二无机层124具有第一接触面。
本实施例通过所述第一接触面的设置,阻挡了未经过指纹反射的来自所述第一反光单元的光以及其他杂散光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105上的多个膜层入射至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105,提升了所述遮光层120对杂散光的阻挡效果,有利于提高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105的灵敏度;同时,所述第一接触面的设置,使所述遮光层120同时起到了支撑作用,减少了位于所述阵列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支撑物的数量,简化了所述显示面板100的结构设置以及其制程工艺。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无机层124靠近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包括多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接触面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有利于减少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的相对移动的发生,以及避免所述显示面板100弯折后所述遮光层120相对于所述第二无机层124发生移动,影响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产品质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感光阴极层114包括延伸至所述像素定义层121上的第一延伸部128,所述第一延伸部128与所述像素定义层121具有第一接触部分。
或者,所述第一延伸部128与所述第一发光阴极层119具有第二接触部分。
或者,所述第一延伸部128与所述像素定义层121具有第一接触部分,所述第一延伸部128与所述第一发光阴极层119具有第二接触部分。
所述第一感光阴极层114为透明的导电材料,当所述第一感光阴极层114具有延伸至所述像素定义层121上的所述第一延伸部128时,部分照射至所述第一延伸部128上的来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经反射后的光线,可以穿过所述第一延伸部128并到达所述第一感光器件层,有利于增加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105接收到的经反射后的来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的光线量,提高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105的灵敏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部128与所述遮光层120具有第一重合部分,增加了在所述像素定义层121上的所述第一延伸部128的面积,有利于增加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105接收到的经反射后的来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的光线量,提高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105的灵敏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层120包括位于靠近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105一侧和/或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一侧的第一反射层,通过所述第一反射层对照射至所述遮光层120上的所述来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的目标光信号的反射至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105,有利于提高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105的灵敏度;通过所述第一反射层对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发出的光的反射,则有利于提高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的出光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无机层124上的触控层125以及位于所述触控层125上的偏光层126,所述触控层125包括至少一第一开口129,所述第一开口129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105对应设置。
由于所述触控层125包括有金属材料,降低光线的透过率,因此会减弱经指纹反射至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105的来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的目标光信号。通过所述第一开口129的设置,避免了所述来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的目标光信号在入射至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105的过程中需要穿过金属材料而被明显削弱,有利于提高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105的灵敏度。
本实施例通过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105接收来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的光线的设置,使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105只接受单一颜色的光作为目标光信号,排除了其他颜色的杂散光的干扰,提高了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105的灵敏度。
请参阅图2至图7,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S100、在衬底108上形成第一感光阳极层110以及第一发光阳极层115。
S200、在所述第一感光阳极层110与所述第一发光阳极层115之间形成像素定义层121以及遮光层120。
S300、在所述第一感光阳极层110上形成第一感光器件层以及在所述第一发光阳极层115上形成第一发光器件层。
S400、在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层上形成第一发光阴极层119以及在所述第一感光器件层上形成第一感光阴极层114。
其中,所述第一感光器件层的材料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层的材料不同。
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用于形成如前所述的显示面板100,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具体结构已在前文中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通过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105接收来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02的光线,使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105只接受单一颜色的光作为目标光信号,排除了其他颜色的杂散光的干扰,提高了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105的灵敏度。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该显示面板的信号接收区内至少设置有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第三发光单元以及与第一发光单元相邻设置的第一信号接收单元;第一信号接收单元包括位于显示面板中阵列基板上的第一感光阳极层、第一感光器件层以及第一感光阴极层,第一发光单元包括位于阵列基板上的第一发光阳极层、第一发光器件层以及第一发光阴极层,第一信号接收单元接收来自第一发光单元的光线;其中,第一感光器件层与第一发光器件层的材料不同。本申请通过第一信号接收单元接收来自第一发光单元的光线,使第一信号接收单元只接受单一颜色的光作为目标光信号,排除了其他颜色的杂散光的干扰,提高了第一信号接收单元的灵敏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信号接收区,所述信号接收区内至少设置有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第三发光单元以及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相邻设置的第一信号接收单元;
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包括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中阵列基板上的第一感光阳极层、第一感光器件层以及第一感光阴极层,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包括位于所述阵列基板上的第一发光阳极层、第一发光器件层以及第一发光阴极层,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接收来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光线;
其中,所述第一感光器件层的材料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层的材料不同;
所述第一感光阴极层与所述第一发光阴极层搭接设置;
所述第一感光阴极层的材料为透明导电材料,所述第一发光阴极层的材料为半透明的导电金属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接收区内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数量大于所述信号接收区内的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数量的二分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接收区内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分布密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除所述信号接收区以外的区域内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分布密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光器件层包括第一感光材料层,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层包括第一发光材料层,所述第一感光材料层的材料与所述第一发光材料层的材料不同;
其中,所述第一感光材料层的材料包括四叔丁基酞菁镍掺杂的聚9,9-二辛基芴、罗丹明6G掺杂的聚9,9-二辛基芴、聚(9,9-二辛基芴基-2,7-二基)-co-1,4-苯并-(2,1,3)-噻二唑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以及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同层设置的像素定义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之间的遮光层,所述像素定义层与所述遮光层同层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上的第一无机层、位于所述第一无机层上的第一有机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有机层上的第二无机层,遮光层与所述第二无机层具有第一接触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光阴极层包括延伸至像素定义层上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像素定义层具有第一接触部分;或者,
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发光阴极层具有第二接触部分;或者,
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像素定义层具有第一接触部分,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发光阴极层具有第二接触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遮光层具有第一重合部分。
9.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衬底上形成第一感光阳极层以及第一发光阳极层;
在所述第一感光阳极层与所述第一发光阳极层之间形成像素定义层以及遮光层;
在所述第一感光阳极层上形成第一感光器件层以及在所述第一发光阳极层上形成第一发光器件层;
在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层上形成第一发光阴极层以及在所述第一感光器件层上形成第一感光阴极层;
其中,所述第一感光器件层的材料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层的材料不同;
所述第一感光阴极层与所述第一发光阴极层搭接设置;
所述第一感光阴极层的材料为透明导电材料,所述第一发光阴极层的材料为半透明的导电金属材料。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555575.1A CN112701224B (zh) | 2020-12-23 | 2020-12-23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555575.1A CN112701224B (zh) | 2020-12-23 | 2020-12-23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701224A CN112701224A (zh) | 2021-04-23 |
CN112701224B true CN112701224B (zh) | 2023-05-02 |
Family
ID=755101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555575.1A Active CN112701224B (zh) | 2020-12-23 | 2020-12-23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70122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92098A (zh) * | 2018-10-08 | 2020-05-0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
KR20240065545A (ko) * | 2022-11-01 | 2024-05-14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발광 표시 장치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848095A (zh) * | 2017-01-24 | 2017-06-13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电子设备 |
CN107480639A (zh) * | 2017-08-16 | 2017-12-15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08735786A (zh) * | 2018-05-29 | 2018-11-02 |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
CN109685003A (zh) * | 2018-12-24 | 2019-04-26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Oled显示面板及屏下光学指纹识别方法 |
CN110752246A (zh) * | 2019-11-13 | 2020-02-04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
CN111081745A (zh) * | 2019-12-16 | 2020-04-28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
CN111627963A (zh) * | 2020-05-19 | 2020-09-04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像素单元及显示面板 |
WO2020220533A1 (zh) * | 2019-04-28 | 2020-11-05 | 广州新视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80051692A (ko) * | 2016-11-07 | 2018-05-17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지문 센서,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
CN108647606B (zh) * | 2018-04-28 | 2020-07-14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2020
- 2020-12-23 CN CN202011555575.1A patent/CN11270122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848095A (zh) * | 2017-01-24 | 2017-06-13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电子设备 |
CN107480639A (zh) * | 2017-08-16 | 2017-12-15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08735786A (zh) * | 2018-05-29 | 2018-11-02 |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
CN109685003A (zh) * | 2018-12-24 | 2019-04-26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Oled显示面板及屏下光学指纹识别方法 |
WO2020220533A1 (zh) * | 2019-04-28 | 2020-11-05 | 广州新视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0752246A (zh) * | 2019-11-13 | 2020-02-04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
CN111081745A (zh) * | 2019-12-16 | 2020-04-28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
CN111627963A (zh) * | 2020-05-19 | 2020-09-04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像素单元及显示面板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701224A (zh) | 2021-04-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605682B2 (en) | OLED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 |
US7538485B2 (en) |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panel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 |
US11469402B2 (en) |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12701224B (zh)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
KR20040064625A (ko) | Oled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CN106848097B (zh) |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9037493B (zh) | Oled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CN117015270A (zh) | 阵列基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
CN114005861A (zh) |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 |
CN111697162B (zh) |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
JP2004319100A (ja) | Elディスプレイ | |
CN111293161A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3964280A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12063820B2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 |
CN108899356B (zh) | Oled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CN101589648B (zh) | 有机发光装置 | |
CN108511623B (zh) | 光取出结构、显示屏体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KR20050076464A (ko) | 유기 이엘 디스플레이 패널 | |
CN115988917A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4975821A (zh)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 |
CN109860272B (zh) | 显示基板、显示装置 | |
US20200343323A1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13555403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
US11527593B2 (en) | Bottom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red color filter overlapping out-coupling enhancing member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CN220711950U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