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77910A - 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汽车车身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汽车车身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677910A CN112677910A CN202011622982.XA CN202011622982A CN112677910A CN 112677910 A CN112677910 A CN 112677910A CN 202011622982 A CN202011622982 A CN 202011622982A CN 112677910 A CN112677910 A CN 11267791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llision
- springs
- plate
- cover plate
- cross bea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汽车车身,包括:汽车车架;前部防撞机构,前部防撞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一缓冲垫、第一横梁、多个第一弹簧、多个第一减震器和前盖板;第一连接板通过第一缓冲垫设置在汽车车架前部;第一横梁通过多个第一弹簧及多个第一减震器安装在第一连接板外侧;前盖板安装在第一横梁外侧;后部防撞机构与前部防撞机构结构相同;侧面防撞机构,侧面防撞机构包括车门防撞梁和多个第一加强梁;车门防撞梁和多个第一加强梁均倾斜设置在汽车车架的车门框架内部;中立柱底部宽度大于其顶部宽度,后立柱底部宽度大于其顶部宽度。本发明具有弹性防撞效果,全方位对车体进行保护。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身结构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汽车车身。
背景技术
汽车,即本身具有动力得以驱动,不须依轨道或电力架设,得以机动行驶之车辆,广义来说,具有四轮行驶的车辆,普遍多称为汽车,汽车一般由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设备等四个基本部分组成,汽车车身安装在底盘的车架上,用以驾驶员、旅客乘坐或装载货物。
汽车车身的作用主要是保护驾驶员以及构成良好的空气力学环境,好的车身不仅能带来更佳的性能,也能体现出车主的个性,汽车车身结构从形式上说,主要分为非承载式和承载式两种。车身造型结构是车辆的形体语言,其设计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车辆的性能。
但是,目前汽车车身通常采用刚性结构防撞,不具有弹性防撞的效果,发生事故时很容易导致车辆损坏,另外,不能全方位的对车体进行防护,安全性有待提升。
因此,提供一种安全性能高的具有防撞功能的汽车车身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汽车车身,具有弹性防撞效果,全方位对车体进行保护,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护车体结构,安全性能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汽车车身,包括:
汽车车架,所述汽车车架包括焊接为一体的前围板、底板、前立柱、中立柱、后立柱和顶盖侧梁;
前部防撞机构,所述前部防撞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一缓冲垫、第一横梁、多个第一弹簧、多个第一减震器和前盖板;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所述第一缓冲垫设置在所述汽车车架前部;所述第一横梁通过多个所述第一弹簧及多个所述第一减震器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板外侧;所述前盖板安装在所述第一横梁外侧;
后部防撞机构,所述后部防撞机构包括第二连接板、第二缓冲垫、第二横梁、多个第二弹簧、多个第二减震器和后盖板;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所述第二缓冲垫设置在所述汽车车架后部;所述第二横梁通过多个所述第二弹簧及多个所述第二减震器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板外侧;所述后盖板安装在所述第二横梁外侧;
侧面防撞机构,所述侧面防撞机构包括车门防撞梁和多个第一加强梁;所述车门防撞梁和多个所述第一加强梁均倾斜设置在所述汽车车架的车门框架内部;所述中立柱底部宽度大于其顶部宽度,所述后立柱底部宽度大于其顶部宽度。
通过采取以上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汽车车架前部及后部通过缓冲垫与连接板连接能够起到缓冲和保护汽车车体的作用,通过在连接板和横梁之间设置弹簧和减震器,能够起到吸能作用,吸收大部分的撞击力,具有弹性防撞效果,同时在车身侧面的车门框架内部设置倾斜的车门防撞梁,立柱底部宽度大于其顶部宽度,增加车门与立柱的重叠面积,从而有效的防止因侧面碰撞向车内的凹陷,并使碰撞能量分散到整个车身上,第一加强梁能够减少侧面车身的凹陷量,从而实现了全方位对车体的保护,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护车体结构,安全性能高。
进一步的,所述前围板的中部和上部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前围板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横向分布的第二加强梁。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技术效果为,能够提高前围板的刚性,同时防止前构件撞入乘坐区。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纵向分布的第三加强梁,多个所述第三加强梁一端部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加强梁相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技术效果为,增强了整个车身承受冲击力的能力。
进一步的,在所述前盖板与所述第一横梁之间形成第一缓冲空间,所述第一缓冲空间内具有第一缓冲机构,所述第一缓冲机构包括防撞支架、多个第二弹簧、防撞杆、两个铰座、两个第一滑块、两个导向杆、两个限位块和两个第三弹簧;
所述防撞支架前侧通过多个所述第二弹簧与所述前盖板连接;所述防撞杆两端与所述前盖板内壁焊接,所述防撞杆上开设有对称分布的两个通孔,并且两个通孔分别靠近所述防撞杆的两端;所述防撞支架的两个延伸端部分别贯穿两个所述通孔;两个所述铰座对称设置在所述防撞支架的内壁上;两个所述第一滑块对称嵌套在所述防撞杆上,并且两个所述第一滑块均位于所述防撞支架的两个延伸端部之间;所述导向杆一端与所述铰座铰接,所述导向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铰接;两个所述限位块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通孔的内侧;所述第三弹簧套合在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限位块之间的所述防撞杆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技术效果为,当汽车前部所受的冲击力较大时,第二弹簧受到挤压,达到一级缓冲作用,防撞支架向防撞杆方向紧压,在导向杆的作用下,推动第一滑块在防撞杆上移动,使得第三弹簧受到压缩,达到二级缓冲的作用,从而对车身进行有效的保护,防止冲击力损坏汽车车身。
进一步的,所述防撞杆与所述第一横梁之间铺设有第三缓冲垫。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技术效果为,第三缓冲垫在缓冲空间内形成三级缓冲作用,最大限度吸收撞击力能量。
进一步的,所述防撞杆与所述第一横梁之间设置有多个第四弹簧,并且多个所述第四弹簧等间隔排布。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技术效果为,第四弹簧收缩,从而在缓冲空间内形成三级缓冲作用,最大限度吸收撞击力能量。
进一步的,在所述后盖板与所述第二横梁之间形成第二缓冲空间,所述第二缓冲空间内具有第二缓冲机构,所述第二缓冲机构包括两个导轨座、支撑板、多个第五弹簧、支撑柱、滑杆、第二滑块和第六弹簧;
两个所述导轨座固定在所述后盖板与所述第二横梁之间,并且对称分布;所述支撑板的外侧通过多个所述第五弹簧与所述后盖板内壁连接,所述支撑板内侧通过所述支撑柱与所述滑杆固定连接;所述滑杆的两端通过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导轨座滑动连接;所述第六弹簧设置在所述滑杆与所述第二横梁之间。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技术效果为,当汽车后部所受的冲击力较大时,第五弹簧受到挤压,达到一级缓冲作用,支撑板受到挤压,在支撑柱的作用下,滑杆通过第二滑块在导轨座中滑动,使得第六弹簧受到压缩,达到二级缓冲的作用,从而对车身进行有效的保护,防止冲击力损坏汽车车身。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为弧形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前部防撞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侧面防撞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缓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二缓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汽车车身,包括:
汽车车架,汽车车架包括焊接为一体的前围板、底板、前立柱、中立柱、后立柱和顶盖侧梁;
前部防撞机构,前部防撞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板1、第一缓冲垫2、第一横梁3、多个第一弹簧4、多个第一减震器5和前盖板6;第一连接板1通过第一缓冲垫2设置在汽车车架前部;第一横梁3通过多个第一弹簧4及多个第一减震器5安装在第一连接板1外侧;前盖板6安装在第一横梁3外侧;
后部防撞机构,后部防撞机构包括第二连接板、第二缓冲垫、第二横梁、多个第二弹簧、多个第二减震器和后盖板;第二连接板通过第二缓冲垫设置在汽车车架后部;第二横梁通过多个第二弹簧及多个第二减震器安装在第二连接板外侧;后盖板安装在第二横梁外侧;
侧面防撞机构,侧面防撞机构包括车门防撞梁7和多个第一加强梁8;车门防撞梁7和多个第一加强梁8均倾斜设置在汽车车架的车门框架内部;中立柱底部宽度大于其顶部宽度,后立柱底部宽度大于其顶部宽度。
本发明汽车车架前部及后部通过缓冲垫与连接板连接能够起到缓冲和保护汽车车体的作用,通过在连接板和横梁之间设置弹簧和减震器,能够起到吸能作用,吸收大部分的撞击力,具有弹性防撞效果,同时在车身侧面的车门框架内部设置倾斜的车门防撞梁7,立柱底部宽度大于其顶部宽度,增加车门与立柱的重叠面积,从而有效的防止因侧面碰撞向车内的凹陷,并使碰撞能量分散到整个车身上,第一加强梁8能够减少侧面车身的凹陷量,从而实现了全方位对车体的保护,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护车体结构,安全性能高。
具体的,前围板的中部和上部设置有加强板,前围板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横向分布的第二加强梁。
具体的,底板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纵向分布的第三加强梁,多个第三加强梁一端部分别与多个第二加强梁相连接。
具体的,在前盖板6与第一横梁3之间形成第一缓冲空间,第一缓冲空间内具有第一缓冲机构,第一缓冲机构包括防撞支架9、多个第二弹簧10、防撞杆11、两个铰座12、两个第一滑块13、两个导向杆14、两个限位块和两个第三弹簧15;
防撞支架9前侧通过多个第二弹簧10与前盖板6连接;防撞杆11两端与前盖板6内壁焊接,防撞杆11上开设有对称分布的两个通孔,并且两个通孔分别靠近防撞杆11的两端;防撞支架9的两个延伸端部分别贯穿两个通孔;两个铰座12对称设置在防撞支架9的内壁上;两个第一滑块13对称嵌套在防撞杆11上,并且两个第一滑块13均位于防撞支架9的两个延伸端部之间;导向杆14一端与铰座12铰接,导向杆14另一端与第一滑块13铰接;两个限位块分别固定在两个通孔的内侧;第三弹簧15套合在第一滑块13与限位块之间的防撞杆11上。
具体的,防撞杆11与第一横梁3之间铺设有第三缓冲垫。
具体的,防撞杆11与第一横梁3之间设置有多个第四弹簧16,并且多个第四弹簧16等间隔排布。
具体的,在后盖板与第二横梁之间形成第二缓冲空间,第二缓冲空间内具有第二缓冲机构,第二缓冲机构包括两个导轨座17、支撑板18、多个第五弹簧19、支撑柱20、滑杆21、第二滑块22和第六弹簧23;
两个导轨座17固定在后盖板与第二横梁之间,并且对称分布;支撑板18的外侧通过多个第五弹簧19与后盖板内壁连接,支撑板18内侧通过支撑柱20与滑杆21固定连接;滑杆21的两端通过第二滑块22与导轨座17滑动连接;第六弹簧23设置在滑杆21与第二横梁之间。
具体的,支撑板18为弧形状。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包括:
汽车车架,所述汽车车架包括焊接为一体的前围板、底板、前立柱、中立柱、后立柱和顶盖侧梁;
前部防撞机构,所述前部防撞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一缓冲垫、第一横梁、多个第一弹簧、多个第一减震器和前盖板;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所述第一缓冲垫设置在所述汽车车架前部;所述第一横梁通过多个所述第一弹簧及多个所述第一减震器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板外侧;所述前盖板安装在所述第一横梁外侧;
后部防撞机构,所述后部防撞机构包括第二连接板、第二缓冲垫、第二横梁、多个第二弹簧、多个第二减震器和后盖板;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所述第二缓冲垫设置在所述汽车车架后部;所述第二横梁通过多个所述第二弹簧及多个所述第二减震器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板外侧;所述后盖板安装在所述第二横梁外侧;
侧面防撞机构,所述侧面防撞机构包括车门防撞梁和多个第一加强梁;所述车门防撞梁和多个所述第一加强梁均倾斜设置在所述汽车车架的车门框架内部;所述中立柱底部宽度大于其顶部宽度,所述后立柱底部宽度大于其顶部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板的中部和上部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前围板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横向分布的第二加强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纵向分布的第三加强梁,多个所述第三加强梁一端部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加强梁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盖板与所述第一横梁之间形成第一缓冲空间,所述第一缓冲空间内具有第一缓冲机构,所述第一缓冲机构包括防撞支架、多个第二弹簧、防撞杆、两个铰座、两个第一滑块、两个导向杆、两个限位块和两个第三弹簧;
所述防撞支架前侧通过多个所述第二弹簧与所述前盖板连接;所述防撞杆两端与所述前盖板内壁焊接,所述防撞杆上开设有对称分布的两个通孔,并且两个通孔分别靠近所述防撞杆的两端;所述防撞支架的两个延伸端部分别贯穿两个所述通孔;两个所述铰座对称设置在所述防撞支架的内壁上;两个所述第一滑块对称嵌套在所述防撞杆上,并且两个所述第一滑块均位于所述防撞支架的两个延伸端部之间;所述导向杆一端与所述铰座铰接,所述导向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铰接;两个所述限位块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通孔的内侧;所述第三弹簧套合在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限位块之间的所述防撞杆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杆与所述第一横梁之间铺设有第三缓冲垫。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杆与所述第一横梁之间设置有多个第四弹簧,并且多个所述第四弹簧等间隔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盖板与所述第二横梁之间形成第二缓冲空间,所述第二缓冲空间内具有第二缓冲机构,所述第二缓冲机构包括两个导轨座、支撑板、多个第五弹簧、支撑柱、滑杆、第二滑块和第六弹簧;
两个所述导轨座固定在所述后盖板与所述第二横梁之间,并且对称分布;所述支撑板的外侧通过多个所述第五弹簧与所述后盖板内壁连接,所述支撑板内侧通过所述支撑柱与所述滑杆固定连接;所述滑杆的两端通过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导轨座滑动连接;所述第六弹簧设置在所述滑杆与所述第二横梁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为弧形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622982.XA CN112677910A (zh) | 2020-12-31 | 2020-12-31 | 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汽车车身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622982.XA CN112677910A (zh) | 2020-12-31 | 2020-12-31 | 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汽车车身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677910A true CN112677910A (zh) | 2021-04-20 |
Family
ID=75453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622982.XA Pending CN112677910A (zh) | 2020-12-31 | 2020-12-31 | 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汽车车身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677910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48412A (zh) * | 2021-11-08 | 2022-03-08 |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带有缓冲减震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用前横梁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95916A (zh) * | 2009-10-12 | 2010-04-21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前车门的防撞结构 |
CN103144594A (zh) * | 2011-12-07 | 2013-06-12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用于双门车辆的车门防撞梁单元 |
CN203832199U (zh) * | 2014-03-25 | 2014-09-17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车门及汽车 |
CN203958055U (zh) * | 2014-05-30 | 2014-11-26 |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车门防撞结构 |
CN207875354U (zh) * | 2018-01-12 | 2018-09-18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门防撞梁结构及汽车 |
CN209176632U (zh) * | 2018-12-13 | 2019-07-30 | 深圳市粤奔汽车租赁有限公司 | 一种防撞减震的汽车保险杠 |
CN209734965U (zh) * | 2019-01-30 | 2019-12-06 | 陕西理工大学 | 一种用于安装在玩具遥控汽车的底盘上的防撞缓冲机构 |
CN211416911U (zh) * | 2019-11-18 | 2020-09-04 | 上海兹马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板 |
CN211765375U (zh) * | 2020-02-29 | 2020-10-27 | 青岛理工大学 | 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汽车车身 |
-
2020
- 2020-12-31 CN CN202011622982.XA patent/CN11267791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95916A (zh) * | 2009-10-12 | 2010-04-21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前车门的防撞结构 |
CN103144594A (zh) * | 2011-12-07 | 2013-06-12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用于双门车辆的车门防撞梁单元 |
CN203832199U (zh) * | 2014-03-25 | 2014-09-17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车门及汽车 |
CN203958055U (zh) * | 2014-05-30 | 2014-11-26 |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车门防撞结构 |
CN207875354U (zh) * | 2018-01-12 | 2018-09-18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门防撞梁结构及汽车 |
CN209176632U (zh) * | 2018-12-13 | 2019-07-30 | 深圳市粤奔汽车租赁有限公司 | 一种防撞减震的汽车保险杠 |
CN209734965U (zh) * | 2019-01-30 | 2019-12-06 | 陕西理工大学 | 一种用于安装在玩具遥控汽车的底盘上的防撞缓冲机构 |
CN211416911U (zh) * | 2019-11-18 | 2020-09-04 | 上海兹马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板 |
CN211765375U (zh) * | 2020-02-29 | 2020-10-27 | 青岛理工大学 | 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汽车车身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48412A (zh) * | 2021-11-08 | 2022-03-08 |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带有缓冲减震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用前横梁 |
CN114148412B (zh) * | 2021-11-08 | 2022-09-23 |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带有缓冲减震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用前横梁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598933B2 (en) | Vehicle front body structure | |
CN102205822B (zh) | 一种吸能型汽车保险杠 | |
CN109204496A (zh) | 车身结构及车辆 | |
KR20180129084A (ko) | 충돌흡수 구조를 갖는 일체형 사이드 멤버 | |
CN205059737U (zh) | 一种汽车底盘全框式前托架 | |
US4254978A (en) | Multiple stage flexible bumper | |
CN112677910A (zh) | 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汽车车身 | |
JP6027448B2 (ja) | 車体前部構造 | |
CN212353892U (zh) | 一种汽车碰撞缓冲装置 | |
CN115151478A (zh) | 具有碰撞冲击吸收装置的车辆 | |
CN106985776B (zh) | 一种抗撞结构的导向刚度补偿装置 | |
JP4521403B2 (ja) | 自動車の前部構造 | |
CN210737432U (zh) | 一种隧道多重缓冲护栏 | |
CN113771788A (zh) | 一种汽车后支撑架 | |
CN203047122U (zh) | 一种平头汽车碰撞防护装置 | |
KR20130068744A (ko) | 에너지 흡수부재를 갖는 도로용 가드레일 | |
Krusper et al. | Crash compatibility between heavy goods vehicles and passenger cars: structural interaction analysis and in-depth accident analysis | |
CN219312884U (zh) | 一种汽车前围板连接结构 | |
CN215322411U (zh) | 一种车用缓冲防撞装置 | |
KR100453855B1 (ko) | 자동차의 범퍼 | |
CN114347934B (zh) | 防撞梁、车身结构以及车辆 | |
JP6232995B2 (ja) | フロントアンダーランプロテクタ、これを備えた車両、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車両の衝突エネルギー吸収方法 | |
CN220809346U (zh) | 一种汽车安全保险杠 | |
CN219584386U (zh) | 一种高强度复合型防撞车架 | |
CN215097445U (zh) | 一种卡车下防护栏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20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