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22846A - 一种临停驻坡系统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临停驻坡系统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622846A CN112622846A CN202011643751.7A CN202011643751A CN112622846A CN 112622846 A CN112622846 A CN 112622846A CN 202011643751 A CN202011643751 A CN 202011643751A CN 112622846 A CN112622846 A CN 11262284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ve
- parking
- gas
- control
- 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7/00—Brake-action initiating means
- B60T7/02—Brake-action initiating means for personal initiation
- B60T7/08—Brake-action initiating means for personal initiation hand actuated
- B60T7/10—Disposition of hand contro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3/0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 B60T13/02—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mechanical assistance or drive
- B60T13/04—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mechanical assistance or drive by spring or weigh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3/0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 B60T13/1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fluid assistance, drive, or release
- B60T13/24—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fluid assistance, drive, or release the fluid being gaseou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5/00—Construction arrangement, or operation of valves incorporated in power brake system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B60T11/00 or B60T13/00
- B60T15/02—Application and release valves
- B60T15/18—Triple or other relay valves which allow step-wise application or release and which are actuated by brake-pipe pressure variation to connect brake cylinders or equivalent to compressed air or vacuum source or atmosphe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Braking Systems And Boosters (AREA)
- Regulating Braking Fo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临停驻坡系统及车辆,涉及车辆驻车制动技术领域。该临停驻坡系统,包括:机械驻车装置,包括手动阀、第一驻车继动阀和弹簧制动缸,手动阀和第一驻车继动阀均与气源连接;气电双控记忆阀,设有控制阀进气口、控制阀出气口、控制阀排气口、电气接口、电气接口能与电源连通以驱动阀块移动至第一预设位置并保持,控制阀控制口能通过第一出气口与第一进气口连通以驱动阀块移动至第二预设位置并保持;气动驻车装置,包括第二驻车继动阀和制动气室,第二驻车继动阀和气电双控记忆阀均与气源连接,第二驻车继动阀和制动气室连接。本发明提高了驻车稳定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驻车制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临停驻坡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商用车辆临停驻坡系统起步比乘用车晚,尤其是中重型卡车。普遍采用手动阀+驻车继动阀的方式进行驻车,驻车原理为:驻车时,拉动手动阀使其位于驻车位,驻车继动阀控制口的气体通过驻车手动阀排气口排出从而使驻车继动阀排气口和出气口连通,弹簧制动缸内的气体通过管路进入驻车继动阀内并经排气口快速排出实现对车辆制动驻车;解除驻车时,拉动手动阀使其进、出气口连通,贮气筒内的气体通过手动阀到达驻车继动阀控制口使驻车继动阀进、出气口连通,气体通过驻车继动阀、管路进入弹簧制动缸内推动制动推杆退回气缸实现对车辆解除驻车。但是现有在卡车超高负载及斜坡临停驻车装卸货时,仅采用该机械式驻车方式临停驻坡难以确保驻车稳定性。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对车辆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气压式电子驻车系统应运而生。气压式电子驻车系统应用制动装置机械连接辅助驻车电磁阀,提升车辆临时驻车效果,但是需要对辅助驻车电磁阀长时间供电,当掉电时存在溜车风险,可靠性低。
基于此,亟需一种临停驻坡系统及车辆,用以解决如上提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临停驻坡系统及车辆,提高了驻车稳定性、灵活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临停驻坡系统,包括:
机械驻车装置,包括手动阀、第一驻车继动阀和弹簧制动缸,所述手动阀设有能相连通的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驻车继动阀设有能相连通的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第二进气口均与气源连接,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第一驻车继动阀的第一控制气口连接,所述第一出气口能与所述手动阀的第一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气口与所述弹簧制动缸连接,所述第二出气口能与所述第一驻车继动阀的第二排气口连通;
气电双控记忆阀,设有控制阀进气口、控制阀出气口、控制阀排气口、电气接口、控制阀控制口以及设于所述气电双控记忆阀内的阀块,所述电气接口能与电源连通以驱动所述阀块移动至第一预设位置并保持,使所述控制阀进气口和所述控制阀出气口连通,所述控制阀控制口能通过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第一进气口连通以驱动所述阀块移动至第二预设位置并保持,使所述控制阀出气口和所述控制阀排气口连通;
气动驻车装置,包括第二驻车继动阀和制动气室,所述第二驻车继动阀设有能相连通的第三进气口和第三出气口,所述控制阀进气口和所述第三进气口均与所述气源连接,所述第三出气口与所述制动气室连接,所述第三出气口能与所述第二驻车继动阀的第三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二驻车继动阀的第二控制气口与所述控制阀出气口连接。
作为一种临停驻坡系统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机械驻车装置还包括第一贮气筒,所述第一贮气筒内储有高压气体,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第二进气口均与所述第一贮气筒连接。
作为一种临停驻坡系统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气动驻车装置还包括第二贮气筒,所述第二贮气筒内储有高压气体,所述控制阀进气口和所述第三进气口均与所述第二贮气筒连接。
作为一种临停驻坡系统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临停驻坡系统还包括充气制动装置,所述充气制动装置用于对车辆进行制动减速停车。
作为一种临停驻坡系统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充气制动装置包括脚踏板和与所述脚踏板连接的制动阀,所述气电双控记忆阀上还设有制动控制口,所述制动阀设有第四进气口、第四出气口和第四排气口,所述第四进气口能与所述第四出气口或所述第四排气口连通,所述第四进气口与所述第二贮气筒连接,所述第四出气口与所述制动控制口连接,所述制动控制口能通过所述第四出气口与所述第四进气口连通以驱动所述阀块移动至所述第一预设位置并保持。
作为一种临停驻坡系统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气动驻车装置还包括气动驻车开关,所述气动驻车开关与所述电气接口连接以控制所述气电双控记忆阀的通断电。
作为一种临停驻坡系统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气动驻车开关为自复位式开关。
作为一种临停驻坡系统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弹簧制动缸设有四个,分别作用于车辆的四个后行车轮,所述第一驻车继动阀设有一个,四个所述弹簧制动缸均与一个所述第一驻车继动阀的第二出气口连接。
作为一种临停驻坡系统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制动气室设有四个,分别与车辆的四个前行车轮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二驻车继动阀设有两个,每个所述第二驻车继动阀的第三出气口均分别与两个所述制动气室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临停驻坡系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临停驻坡系统及车辆,其工作原理如下:
驻车时,拉动手动阀使其位于驻车位,第一出气口与第一排气口连通,第一控制气口的气体通过第一出气口、第一排气口排出从而使第二排气口和第二出气口连通,弹簧制动缸内的气体流入第一驻车继动阀内并经第二排气口排出实现对车辆的快速制动驻车;同时气电双控记忆阀内的气体通过控制阀控制口流入手动阀内并经第一排气口排出,将电气接口与电源连通以驱动阀块沿移动至第一预设位置并保持,使控制阀进气口和控制阀出气口连通,气源经控制阀进气口和控制阀出气口流向第二控制气口使第三进气口与第三出气口连通,气源的气体流经第三进气口、第三出气口流入制动气室实现对车辆的临停驻坡;
解除驻车时,拉动手动阀使其位于解除位,第一出气口与第一进气口连通,气源的气体经手动阀流向第一控制气口使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连通,气源的气体经第一驻车继动阀流入弹簧制动缸内实现对车辆的解除驻车;同时气源的气体经手动阀流入控制阀控制口以驱动阀块移动至第二预设位置并保持,使控制阀出气口和控制阀排气口连通,第二控制气口的气体经控制阀出气口和控制阀排气口排出使第三出气口与第三排气口连通,制动气室内的气体流经第三出气口与第三排气口排出实现对车辆的解除驻坡。
本发明具备以下优势:(1)将机械驻车装置与气动驻车装置集成实现对车辆的临停驻坡,既能为车辆提供常规的基于储能弹簧的机械驻车制动,同时还能在高载、陡坡路面装卸货等工况下对非驻车车轮实施气动驻车制动,以此实现车辆临停驻坡功能,提高了驻车稳定性;(2)气动驻车装置只有在机械驻车装置实施驻车的前提下才能选择是否实施临停驻坡功能,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将气电双控记忆阀通电实施临停驻坡,既增强了驻车灵活性,又防止了车辆正常行驶过程中由于误操作气动驻车装置产生的非预期制动,提高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3)由于气电双控记忆阀具有记忆功能且是通过气电控制的,使用时,仅需给气电双控记忆阀通下电即可驱动阀块移动至第一预设位置并保持,或对控制阀控制口充气即可驱动阀块移动至第二预设位置并保持,无需长时间为气电双控记忆阀通电,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和适应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临停驻坡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临停驻坡系统中的手动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临停驻坡系统中的第一驻车继动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临停驻坡系统中的气电双控记忆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临停驻坡系统中的第二驻车继动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临停驻坡系统中的充气制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机械驻车装置;11、第一贮气筒;12、手动阀;121、第一进气口;122、第一出气口;123、第一排气口;13、第一驻车继动阀;131、第二进气口;132、第二出气口;133、第二排气口;134、第一控制气口;14、弹簧制动缸;
2、气电双控记忆阀;21、控制阀进气口;22、控制阀出气口;23、控制阀排气口;24、电气接口;25、控制阀控制口;26、制动控制口;
3、气动驻车装置;31、第二贮气筒;32、第二驻车继动阀;321、第三进气口;322、第三出气口;323、第三排气口;324、第二控制气口;33、制动气室;
4、充气制动装置;41、脚踏板;42、制动阀;421、第四进气口;422、第四出气口;423、第四排气口;
5、气动驻车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临停驻坡系统,如图1-图6所示,该临停驻坡系统包括机械驻车装置1、气电双控记忆阀2和气动驻车装置3,机械驻车装置1通过气电双控记忆阀2与气动驻车装置3连接,以对车辆进行临停驻坡。
示例性地,机械驻车装置1包括手动阀12、第一驻车继动阀13和弹簧制动缸14,手动阀12和第一驻车继动阀13均与气源连接,第一驻车继动阀13和弹簧制动缸14连接。进一步地,手动阀12设有能相连通的第一进气口121和第一出气口122。第一驻车继动阀13设有能相连通的第二进气口131和第二出气口132。第一进气口121和第二进气口131均与气源连接。第一出气口122与第一驻车继动阀13的第一控制气口134连接,第一出气口122能与手动阀12的第一排气口123连通。第二出气口132与弹簧制动缸14连接,第二出气口132能与第一驻车继动阀13的第二排气口133连通。
示例性地,气电双控记忆阀2上设有控制阀进气口21、控制阀出气口22、控制阀排气口23、电气接口24、控制阀控制口25以及设于气电双控记忆阀2内的阀块。进一步地,电气接口24能与电源连通以驱动阀块移动至第一预设位置并保持,使控制阀进气口21和控制阀出气口22连通。控制阀控制口25能通过第一出气口122与第一进气口121连通以驱动阀块移动至第二预设位置并保持,使控制阀出气口22和控制阀排气口23连通。
气动驻车装置3包括第二驻车继动阀32和制动气室33,第二驻车继动阀32和制动气室33连接。进一步地,第二驻车继动阀32设有能相连通的第三进气口321和第三出气口322,第三出气口322与制动气室33连接,第三出气口322能与第二驻车继动阀32的第三排气口323连通。控制阀进气口21和第三进气口321均与气源连接,第二驻车继动阀32的第二控制气口324与控制阀出气口22连接。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提供的临停驻坡系统的理解,现对其工作原理做如下描述:
驻车时,拉动手动阀12使其位于驻车位,第一出气口122与第一排气口123连通,第一控制气口134的气体通过第一出气口122、第一排气口123排出从而使第二排气口133和第二出气口132连通,弹簧制动缸14内的气体流入第一驻车继动阀13内并经第二排气口133排出实现对车辆的快速制动驻车;同时气电双控记忆阀2内的气体通过控制阀控制口25流入手动阀12内并经第一排气口123排出,将电气接口24与电源连通以驱动阀块沿移动至第一预设位置并保持,使控制阀进气口21和控制阀出气口22连通,气源的气体经控制阀进气口21和控制阀出气口22流向第二控制气口324使第三进气口321与第三出气口322连通,气源的气体流经第三进气口321、第三出气口322流入制动气室33实现对车辆的临停驻坡;
解除驻车时,拉动手动阀12使其位于解除位,第一出气口122与第一进气口121连通,气源的气体经手动阀12流向第一控制气口134使第二进气口131和第二出气口132连通,气源的气体经第一驻车继动阀13流入弹簧制动缸14内实现对车辆的解除驻车;同时气源的气体经手动阀12流入控制阀控制口25以驱动阀块移动至第二预设位置并保持,使控制阀出气口22和控制阀排气口23连通,第二控制气口324的气体经控制阀出气口22和控制阀排气口23排出使第三出气口322与第三排气口323连通,制动气室33内的气体流经第三出气口322与第三排气口323排出实现对车辆的解除驻坡。
由此得出,本发明具备以下优势:
1、将机械驻车装置1与气动驻车装置3集成实现对车辆的临停驻坡,既能为车辆提供常规的基于储能弹簧的机械驻车制动,同时还能在高载、陡坡路面装卸货等工况下对非驻车车轮实施气动驻车制动,以此实现车辆临停驻坡功能,提高了驻车稳定性;
2、气动驻车装置3只有在机械驻车装置1实施驻车的前提下才能选择是否实施临停驻坡功能,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车辆载重、驻坡倾斜度等等)选择是否将气电双控记忆阀2通电实施临停驻坡,既增强了驻车灵活性,又防止了车辆正常行驶过程中由于误操作气动驻车装置3产生的非预期制动,提高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3、由于气电双控记忆阀2具有记忆功能且是通过气电控制的,使用时,仅需给气电双控记忆阀2通下电即可驱动阀块移动至第一预设位置并保持,或对控制阀控制口25充气即可驱动阀块移动至第二预设位置并保持,无需长时间为气电双控记忆阀2通电,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和适应性。
于本实施例中,机械驻车装置1还包括第一贮气筒11,第一贮气筒11内储有高压气体,第一进气口121和第二进气口131均与第一贮气筒11连接,以为手动阀12和第一驻车继动阀13提供气源。
进一步地,手动阀12设置于车辆的驾驶室内,以便于用户手动操作。可选地,如图2所示,以图2中的左右方向示例,手动阀12上设有拉杆,第一排气口123设于手动阀12的底部,第一进气口121和第一出气口122分别设于手动阀12的左右两侧。用户通过拉动拉杆即可使第一出气口122和第一排气口123连通或第一进气口121和第一出气口122连通,以实现对车辆的驻车和解除驻车,十分方便操作。由于手动阀12的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进气口121、第一出气口122和第一排气口123的位置可根据需要设置,不以本实施例为限。
如图3所示,以图3中的左右方向示例,第一驻车继动阀13起到缩短驻车时长,快速响应制动,提高制动效率。可选地,第二进气口131和第二出气口132分别设于第一驻车继动阀13的左右两侧。第二排气口133设于第一驻车继动阀13的底部。第一控制气口134设于第一驻车继动阀13的顶部。用户通过拉动拉杆即可将第一控制气口134的气排出使第二出气口132与第二排气口133连通实现弹簧制动缸14排气制动;或对第一控制气口134充气向第一控制气口134充气使第二出气口132与第二进气口131连通实现对弹簧制动缸14充气以解除驻车。由于第一驻车继动阀13的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进气口131、第一控制气口134、第二出气口132和第二排气口133的位置可根据需要设置,不以本实施例为限。
可选地,弹簧制动缸14用于对车辆实施制动驻车,以确保车辆驻车稳定性。驻车时,弹簧制动缸14内的气体排出,制动杆在弹簧势能下靠近行车轮移动直至将其抵紧,从而实现驻车;解除驻车时,将第一贮气筒11内的气体经第一驻车继动阀13充入弹簧制动缸14,气压克服弹簧力使制动杆远离行车轮移动。由于弹簧制动缸14的结构及原理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于本实施例中,气电双控记忆阀2是由气和电配合控制的,与现有仅靠电控制的电磁阀相比,减少对电的依赖性,同时又将机械驻车装置1与气动驻车装置3很好地集成在一起,以提高对车辆驻车稳定性。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以图4中的左右、上下方向示例,控制阀进气口21和控制阀出气口22分别设于气电双控记忆阀2的左右两侧。控制阀排气口23设于气电双控记忆阀2的下部。控制阀控制口25和电气接口24均设于气电双控记忆阀2的上部。阀块可移动地设置于该气电双控记忆阀2内。气电双控记忆阀2上还设有制动控制口26,制动控制口26也设于气电双控记忆阀2的上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的控制阀进气口21、控制阀出气口22、控制阀排气口23、控制阀控制口25、电气接口24和制动控制口26的位置可根据需要设置,不以本实施例为限。
可选地,气电双控记忆阀2上还设有电磁线圈(图中未示出),电气接口24通电使电磁线圈产生电磁力,当控制阀控制口25与手动阀12上的第一排气口123连通排气(即阀块一侧无气体抵接)时,产生的电磁力能驱动阀块移动至第一预设位置并保持。当控制阀控制口25通过手动阀12与第一贮气筒11连通对气电双控记忆阀2充气(即对阀块一侧持续充气)时,阀块能在气体推力下移动至第二预设位置并保持。
进一步结合车辆驻车分析,用户通过拉动拉杆即可将气电双控记忆阀2内的气体通过控制阀控制口25排出,此时接通电气接口24即可驱动阀块移动至第一预设位置并保持,以启动气动驻车装置3实现对车辆的临停驻坡;或将第一贮气筒11内的气体通过控制阀控制口25充入气电双控记忆阀2内驱动阀块移动至第二预设位置,以解除气动驻车装置3对车辆的临停驻坡。由此可知,气电双控记忆阀2的启停是通过手动阀12对其上的控制阀控制口25充排气实现的,在手动阀12未动作时,即使误操作将电气接口24通电阀块在气体推力下也无法移动,防止了车辆的非预期制动,提高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相应地,气动驻车装置3还包括第二贮气筒31,第二贮气筒31与第一贮气筒11设置类似,第二贮气筒31内储有高压气体,控制阀进气口21和第三进气口321均与第二贮气筒31连接,以在通路连通时流入制动气室33对车辆进行临停驻坡。
如图5所示,以图5中的左右、上下方向示例,第二驻车继动阀32也起到缩短驻车时长,快速响应制动,提高制动效率。可选地,第三进气口321和第三出气口322分别设于第二驻车继动阀32的左右两侧。第三排气口323设于第二驻车继动阀32的下部。第二控制气口324设于第二驻车继动阀32的上部。当阀块处于第一预设位置时即可将第二驻车继动阀32的第三进气口321和第三出气口322连通,第二贮气筒31内的气体经第二驻车继动阀32流入制动气室33进行临停驻坡,以和机械驻车装置1协同作用实现对车辆的稳定驻车。当阀块处于第二预设位置时即可将第二驻车继动阀32的第三出气口322和第三排气口323连通,制动气室33内的气体经第三排气口323排出以解除临停驻坡。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三进气口321、第三出气口322、第三排气口323和第二控制气口324的位置可根据需要设置,不以本实施例为限。
制动气室33与弹簧制动缸14的原理相反,当驻车时,将第二贮气筒31内的气体经第二驻车继动阀32充入制动气室33即可将制动推杆推出对行车轮进行制动驻车;解除驻车时,制动气室33内的气体通过第二驻车继动阀32的第三排气口323排出,使制动推杆退回制动气室33实现车辆的驻车解除。由于制动气室33的结构及原理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作为临停驻坡系统优选的技术方案,临停驻坡系统还包括充气制动装置4,充气制动装置4用于对车辆进行制动减速停车。
充气制动装置4包括脚踏板41和与脚踏板41连接的制动阀42,制动阀42设有第四进气口421、第四出气口422和第四排气口423,第四进气口421能与第四出气口422或第四排气口423连通,第四进气口421与第二贮气筒31连接,第四出气口422与制动控制口26连接,制动控制口26能通过第四出气口422与第四进气口421连通以驱动阀块移动至第一预设位置并保持。当需要对车辆减速停车时,踩踏脚踏板41使制动阀42的第四进气口421与第四出气口422连通,第二贮气筒31内的气体通过制动阀42流向制动控制口26以驱动阀块移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此时第二贮气筒31的气体经气电双控记忆阀2流向第二控制气口324以使第二驻车继动阀32的第三进气口321和第三出气口322连通,第二贮气筒31内的气体经第二驻车继动阀32流入制动气室33实现对车辆的制动减速。通过控制对脚踏板41的踩踏力即可控制制动减速的速度和制动时间,十分便捷,同时将充气制动装置4与气动驻车装置3集成设置,一体两用,进一步使得结构紧凑,节省空间。
作为临停驻坡系统优选的技术方案,气动驻车装置3还包括气动驻车开关5,气动驻车开关5与电气接口24连接以控制气电双控记忆阀2的通断电。优选地,气动驻车开关5为自复位式开关,在每次使用后均可自动复位,无需手动复位,减少操作步骤。由于自复位式开关的结构及原理为本领域的公知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提供的临停驻坡系统的理解,现对机械驻车装置1、气动驻车装置3和充气制动装置4在实际车辆驾驶中的启动顺序做如下介绍:
车辆在坡路或平路行驶过程中需减速刹车时,踩踏脚踏板41启动充气制动装置4对车辆进行减速停车;车辆停稳后,拉动拉杆,启动机械驻车装置1对车辆进行驻车;慢慢松开脚踏板41,如果存在溜车,按下气动驻车开关5,启动气动驻车装置3对车辆进行临停驻坡,提高了车辆驻车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车辆为中重型卡车,具体为8X4型卡车,即具有八个行车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本系统应用于其他类型的车辆上,不以本实施例为限。
于本实施例中,弹簧制动缸14设有四个,分别作用于车辆的四个后行车轮,第一驻车继动阀13设有一个,四个弹簧制动缸14均与一个第一驻车继动阀13的第二出气口132连接,以通过一个第一驻车继动阀13控制四个弹簧制动缸14的制动驻车。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弹簧制动缸14设有四个,分别作用于车辆的四个后行车轮,第一驻车继动阀13设有两个,每个第一驻车继动阀13的第二出气口132均分别与两个弹簧制动缸14连接,以通过一个第一驻车继动阀13控制两个弹簧制动缸14的制动驻车。或者根据需要设置一个第一驻车继动阀13控制三个或更多的弹簧制动缸14的制动驻车,不以本实施例为限。
可选地,制动气室33设有四个,分别与车辆的四个前行车轮对应设置,第二驻车继动阀32设有两个,每个第二驻车继动阀32的第三出气口322均分别与两个制动气室33连接,以通过一个第二驻车继动阀32控制两个制动气室33的临停驻坡。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制动气室33设有四个,分别与车辆的四个前行车轮一一对应设置,第二驻车继动阀32设有一个,四个制动气室33均与一个第二驻车继动阀32的第三出气口322连接,以通过一个第二驻车继动阀32控制四个制动气室33的临停驻坡。或者根据需要设置一个第二驻车继动阀32控制三个或更多的制动气室33的制动驻车,不以本实施例为限。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到的第一预设位置为控制阀进气口21和控制阀出气口22连通的位置。第二预设位置为控制阀出气口22和控制阀排气口23连通的位置。前、后是以车辆的行进方向来示例说明的,当然也可将制动气室33与车辆的后行车轮对应设置,也可将弹簧制动缸14与车辆的前行车轮对应设置,不以本实施例为限。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临停驻坡系统。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临停驻坡系统及车辆,将机械驻车装置1与气动驻车装置3集成实现对车辆的临停驻坡,既能为车辆提供常规的基于储能弹簧的机械驻车制动,同时还能在高载、陡坡路面装卸货等工况下对非驻车车轮实施气动驻车制动,以此实现车辆临停驻坡功能,提高了驻车稳定性;
气动驻车装置3只有在机械驻车装置1实施驻车的前提下才能选择是否实施临停驻坡功能,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将气电双控记忆阀2通电实施临停驻坡,既增强了驻车灵活性,又防止了车辆正常行驶过程中由于误操作气动驻车装置3产生的非预期制动,提高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由于气电双控记忆阀2具有记忆功能且是通过气电控制的,使用时,仅需给气电双控记忆阀2通下电即可驱动阀块移动至第一预设位置并保持,或对控制阀控制口25充气即可驱动阀块移动至第二预设位置并保持,无需长时间为气电双控记忆阀2通电,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和适应性。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临停驻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械驻车装置(1),包括手动阀(12)、第一驻车继动阀(13)和弹簧制动缸(14),所述手动阀(12)设有能相连通的第一进气口(121)和第一出气口(122),所述第一驻车继动阀(13)设有能相连通的第二进气口(131)和第二出气口(132),所述第一进气口(121)和所述第二进气口(131)均与气源连接,所述第一出气口(122)与所述第一驻车继动阀(13)的第一控制气口(133)连接,所述第一出气口(122)能与所述手动阀(12)的第一排气口(123)连通,所述第二出气口(132)与所述弹簧制动缸(14)连接,所述第二出气口(132)能与所述第一驻车继动阀(13)的第二排气口(134)连通;
气电双控记忆阀(2),设有控制阀进气口(21)、控制阀出气口(22)、控制阀排气口(23)、电气接口(24)、控制阀控制口(25)以及设于所述气电双控记忆阀(2)内的阀块,所述电气接口(24)能与电源连通以驱动所述阀块移动至第一预设位置并保持,使所述控制阀进气口(21)和所述控制阀出气口(22)连通,所述控制阀控制口(25)能通过所述第一出气口(122)与所述第一进气口(121)连通以驱动所述阀块移动至第二预设位置并保持,使所述控制阀出气口(22)和所述控制阀排气口(23)连通;
气动驻车装置(3),包括第二驻车继动阀(32)和制动气室(33),所述第二驻车继动阀(32)设有能相连通的第三进气口(321)和第三出气口(322),所述控制阀进气口(21)和所述第三进气口(321)均与所述气源连接,所述第三出气口(322)与所述制动气室(33)连接,所述第三出气口(322)能与所述第二驻车继动阀(32)的第三排气口(323)连通,所述第二驻车继动阀(32)的第二控制气口(324)与所述控制阀出气口(2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停驻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驻车装置(1)还包括第一贮气筒(11),所述第一贮气筒(11)内储有高压气体,所述第一进气口(121)和所述第二进气口(131)均与所述第一贮气筒(1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临停驻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驻车装置(3)还包括第二贮气筒(31),所述第二贮气筒(31)内储有高压气体,所述控制阀进气口(21)和所述第三进气口(321)均与所述第二贮气筒(3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临停驻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临停驻坡系统还包括充气制动装置(4),所述充气制动装置(4)用于对车辆进行制动减速停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临停驻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制动装置(4)包括脚踏板(41)和与所述脚踏板(41)连接的制动阀(42),所述气电双控记忆阀(2)上还设有制动控制口(26),所述制动阀(42)设有第四进气口(421)、第四出气口(422)和第四排气口(423),所述第四进气口(421)能与所述第四出气口(422)或所述第四排气口(423)连通,所述第四进气口(421)与所述第二贮气筒(31)连接,所述第四出气口(422)与所述制动控制口(26)连接,所述制动控制口(26)能通过所述第四出气口(422)与所述第四进气口(421)连通以驱动所述阀块移动至所述第一预设位置并保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停驻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驻车装置(3)还包括气动驻车开关(5),所述气动驻车开关(5)与所述电气接口(24)连接以控制所述气电双控记忆阀(2)的通断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临停驻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驻车开关(5)为自复位式开关。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临停驻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制动缸(14)设有四个,分别作用于车辆的四个后行车轮,所述第一驻车继动阀(13)设有一个,四个所述弹簧制动缸(14)均与一个所述第一驻车继动阀(13)的第二出气口(132)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临停驻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气室(33)设有四个,分别与车辆的四个前行车轮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二驻车继动阀(32)设有两个,每个所述第二驻车继动阀(32)的第三出气口(322)均分别与两个所述制动气室(33)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临停驻坡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643751.7A CN112622846B (zh) | 2020-12-30 | 2020-12-30 | 一种临停驻坡系统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643751.7A CN112622846B (zh) | 2020-12-30 | 2020-12-30 | 一种临停驻坡系统及车辆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622846A true CN112622846A (zh) | 2021-04-09 |
CN112622846B CN112622846B (zh) | 2022-03-22 |
Family
ID=75291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643751.7A Active CN112622846B (zh) | 2020-12-30 | 2020-12-30 | 一种临停驻坡系统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622846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303248A (zh) * | 2022-08-11 | 2022-11-08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驻车制动系统、车辆及控制方法 |
CN118545007A (zh) * | 2024-06-17 | 2024-08-27 | 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 | 车辆及其临时驻车控制方法和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18348A (zh) * | 2010-01-22 | 2010-06-02 | 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电液记忆阀 |
CN202320266U (zh) * | 2011-10-18 | 2012-07-11 |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气压制动系统及应用该系统的车辆 |
JP2015085869A (ja) * | 2013-10-31 | 2015-05-07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ブレーキ装置 |
CN107512260A (zh) * | 2017-07-06 | 2017-12-26 | 中国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气压冗余的电子驻车系统 |
CN108928335A (zh) * | 2018-07-16 | 2018-12-04 | 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无人驾驶车的自动制动系统 |
US20190315330A1 (en) * | 2018-04-17 | 2019-10-17 | Bendix Commercial Vehicle Systems Ll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iler service brake control |
-
2020
- 2020-12-30 CN CN202011643751.7A patent/CN11262284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18348A (zh) * | 2010-01-22 | 2010-06-02 | 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电液记忆阀 |
CN202320266U (zh) * | 2011-10-18 | 2012-07-11 |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气压制动系统及应用该系统的车辆 |
JP2015085869A (ja) * | 2013-10-31 | 2015-05-07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ブレーキ装置 |
CN107512260A (zh) * | 2017-07-06 | 2017-12-26 | 中国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气压冗余的电子驻车系统 |
US20190315330A1 (en) * | 2018-04-17 | 2019-10-17 | Bendix Commercial Vehicle Systems Ll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iler service brake control |
CN108928335A (zh) * | 2018-07-16 | 2018-12-04 | 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无人驾驶车的自动制动系统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303248A (zh) * | 2022-08-11 | 2022-11-08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驻车制动系统、车辆及控制方法 |
CN115303248B (zh) * | 2022-08-11 | 2023-06-23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驻车制动系统、车辆及控制方法 |
CN118545007A (zh) * | 2024-06-17 | 2024-08-27 | 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 | 车辆及其临时驻车控制方法和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622846B (zh) | 2022-03-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180188B (zh) | 用于运行配有电驱动装置和/或发电机装置的制动系统的方法和控制设备 | |
KR101765445B1 (ko) | 모터 차량용 브레이크 시스템 작동 방법 및 브레이크 시스템 | |
Gao et al. | Electronic braking system of EV and HEV---integration of regenerative braking, automatic braking force control and ABS | |
CN112622846B (zh) | 一种临停驻坡系统及车辆 | |
CN109484383B (zh) | 电子驻车及坡道起步控制系统和车辆 | |
JP5970953B2 (ja) | 車両用ブレーキ制御装置、車両用ブレーキ制御方法 | |
CN204095794U (zh) | 一种基于气压制动的车辆电子驻车装置 | |
CN103770770A (zh) | 集成式自动驻车制动装置 | |
CN112706733B (zh) | 双级驻坡系统及车辆 | |
JP7275923B2 (ja) | 車載ブレーキシステム | |
CN112644443B (zh) | 一种气电双控辅助驻车阀和商用车制动系统 | |
CN108891399B (zh) | 新能源汽车气压制动能量回馈膜片式阻断控制阀 | |
US10625718B2 (en) | Brake system and brake control method | |
CN112937538B (zh) | 一种电子驻车制动控制方法 | |
CN113002508B (zh) | 带集成式压力调节单元的双电机冗余制动系统及控制方法 | |
US20170166062A1 (en) | Braking system of a heavy-duty vehicle | |
CN111572518A (zh) | 应用于气压制动车型的坡道起步制动装置及起步方法 | |
CN209410032U (zh) | 新能源商用车用气制动系统及其车辆 | |
CN112208536B (zh) | 一种驻坡装置、驻坡方法及车辆 | |
CN101855112A (zh) | 液压制动系统 | |
CN216185061U (zh) | 新型集装箱拖运设备制动系统 | |
CN214450871U (zh) | 车辆的制动系统和车辆 | |
CN115610392B (zh) | 一种商用车气制动自动驻车装置及系统 | |
CN110001612B (zh) | 车辆及其气制动系统 | |
CN221718520U (zh) | 一种车辆的驻车制动系统、制动系统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