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2612370B - 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12370B
CN112612370B CN202011459168.0A CN202011459168A CN112612370B CN 112612370 B CN112612370 B CN 112612370B CN 202011459168 A CN202011459168 A CN 202011459168A CN 112612370 B CN112612370 B CN 1126123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lead
substrate
electrode
pro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5916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12370A (zh
Inventor
王清霞
黄瑞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5916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1237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123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123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123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123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FSTATIC ELECTRICITY; NATURALLY-OCCURRING ELECTRICITY
    • H05F3/00Carrying-off electrostatic char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触控基板包括触控区和非触控区;触控区包括触控电极,触控电极包括多个触控驱动电极和多个触控感应电极;非触控区包括触控信号引线和第一防护引线;触控信号引线包括触控驱动引线和触控感应引线,触控驱动引线与触控驱动电极连接,触控感应引线与触控感电极连接;第一防护引线位于触控驱动引线和触控感应引线之间;第一防护引线的第一端与静电传输结构的第一端连接,第一防护引线的第二端与第一固定电位端连接。本发明将第一防护引线的两端分别与静电传输结构和第一固定电位端连接,可以通过第一防护引线将静电导入至静电传输结构,防止静电击伤触控电极,提高触控基板的抗静电能力。

Description

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液晶显示面板的生产制程中,由于某些外在因素,例如连续的制程操作以及搬运或者环境变化等,通常会在面板中产生静电荷的积累。由于玻璃本身是绝缘物质,因此除非有适当的放电通道,否则静电荷会一直停留在基板表面。当静电荷积累到一定数量之后,将会产生放电(ESD,Electrostatic Discharge)。静电放电发生时的时间很短,大量的电荷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转移将产生极高的电流,从而将导致面板结构上的元件遭到破坏。为了避免出现静电放电现象,通常通过设置静电保护装置释放静电电荷,保护显示面板。
随着客户对消费品的静电防护性能的规格越来越高,现有显示面板的静电防护能力主要是通过将相应静电保护线加宽,但是对窄边框的产品,静电保护线的线宽是没有足够的空间来满足该变更,进而限制了显示面板的静电防护性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将第一防护引线的两端分别与静电传输结构和第一固定电位端连接,可以通过第一防护引线将静电导入至静电传输结构,防止静电击伤触控电极,提高触控基板的抗静电能力。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触控基板。触控基板包括:触控区和非触控区;所述触控区包括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包括多个触控驱动电极和多个触控感应电极;所述非触控区包括触控信号引线和第一防护引线;所述触控信号引线包括触控驱动引线和触控感应引线,所述触控驱动引线与所述触控驱动电极连接,所述触控感应引线与所述触控感电极连接;所述第一防护引线位于所述触控驱动引线和所述触控感应引线之间;所述第一防护引线的第一端与静电传输结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防护引线的第二端与第一固定电位端连接。
又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上述任意一种触控基板。
又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上述触控显示面板。
本发明提供的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触控基板包括触控区和非触控区;触控区包括触控电极,触控电极包括多个触控驱动电极和多个触控感应电极;非触控区包括触控信号引线和第一防护引线;触控信号引线包括触控驱动引线和触控感应引线,触控驱动引线与触控驱动电极连接,触控感应引线与触控感电极连接,将第一防护引线位于触控驱动引线和触控感应引线之间,以及第一防护引线的第一端与静电传输结构的第一端连接,第一防护引线的第二端与第一固定电位端连接,即第一防护引线的两端分别与静电传输结构和第一固定电位端连接,由于静电传输结构不具有触控等其他功能,可以将非触控区产生的静电通过静电传输结构导出,防止静电击穿其他触控电极现象的发生,提高触控基板的良品率。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现有技术中触控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触控基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N-N’向的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触控基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触控基板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触控基板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触控基板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触控基板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R的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10是图9中F的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11是图9中F的又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12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触控基板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触控基板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触控基板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触控基板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触控基板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触控基板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I的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19为图18中J的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20为图2中M-M’向剖面图;
图2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结合图1所示,图1是现有技术中触控基板的结构示意图。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触控基板100,触控基板100包括触控区T和非触控区NT;触控区T包括触控电极01,触控电极01包括多个触控驱动电极011和多个触控感应电极012;非触控区NT包括触控信号引线02和第一防护引线03;触控信号引线02包括触控驱动引线021和触控感应引线022,触控驱动引线021与触控驱动电极011连接,触控感应引线022与触控感电极012连接,将第一防护引线03位于触控驱动引线021和触控感应引线022之间,以及第一防护引线03的第一端031与第一固定电位端04连接,第一防护引线03的第二端032悬空设置。为了提高触控基板100的静电防护能力,可以将第一防护引线03的直径设置的相对粗一些,降低第一防护引线03的阻抗,提高静电防护能力。但是同时为了实现触控基板100窄边框,第一防护引线03的直径(线宽)设置的范围有限,并不会有效的提高触控基板100的静电防护能力。并且由于现有技术中第一防护引线03的第二端032悬空设置,当第一防护引线03出现静电放电现象会导致击穿第一防护引线03的第二端032对应的触控电极012a,导致降低触控基板100的触控能力。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关于本发明提供的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的实施例,下文将详述。
本实施例中,请结合图2所示,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触控基板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触控基板200包括:触控区Q和非触控区NQ;触控区Q包括触控电极P,触控电极P包括多个触控驱动电极P1和多个触控感应电极P2;非触控区NQ包括触控信号引线L和第一防护引线GU1;触控信号引线L包括触控驱动引线L1和触控感应引线L2,触控驱动引线L1与触控驱动电极P1连接,触控感应引线L2与触控感电极P2连接;第一防护引线GU1位于触控驱动引线L1和触控感应引线L2之间;第一防护引线GU1的第一端a与静电传输结构1的第一端s1连接,第一防护引线GU1的第二端b与第一固定电位端2连接。第一防护引线GU1可以避免触控感应引线L2和触控驱动引线L1之间的耦合串扰,提高触控可靠性。
其中,触控信号引线L包括触控驱动引线L1和触控感应引线L2,第一防护引线GU1位于触控驱动引线L1和触控感应引线L2之间,即第一防护引线GU1在触控基板200的衬底基板(图中未示出)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触控驱动引线L1在触控基板200的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和触控感应引线L2在触控基板200的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之间,可以防止触控驱动引线L1和触控感应引线L2之间信号干扰,提升触控可靠性。
可选的,触控基板200还包括连接桥V,由于触控区Q包括触控电极P,触控电极P包括多个触控驱动电极P1和多个触控感应电极P2,为了实现触控驱动电极P1和触控感应电极P2的正常信号传递,一般情况下同行/同列的触控驱动电极P1和触控感应电极P2可以通过连接桥连接,其中,可以仅设置触控驱动电极P1和触控感应电极P2其中一种通过连接桥连接,图2仅示意出同列的触控驱动电极P1通过连接桥V连接,同行的触控感应电极P2可以直接相互连接。连接桥V一般与触控驱动电极P1异层设置,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根据实际膜层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在触控基板200生产制程中,由于某些外在因素,例如连续的制程操作以及搬运或者环境变化等,通常会在基板中产生静电荷的积累。当静电荷积累到一定数量之后,将会产生放电(ESD,Electrostatic Discharge),静电的电压远大于触控基板200面内各个电压值,从而会将基板结构上的触控电极P等元件击伤。为了避免出现静电放电击伤触控基板的现象,可以通过设置第一防护引线GU1导通释放静电电荷,保护触控基板。进一步,本申请设置第一防护引线GU1的第一端a与静电传输结构1的第一端s1连接,第一防护引线GU1的第二端b与第一固定电位端2连接,即第一防护引线GU1的两端分别与静电传输结构1和第一固定电位端2连接,其中,第一固定电位端2可以为低电位端,使得静电在第一固定电位端2、第一防护引线GU1和静电传输结构1之间传输,由于静电传输结构1无需设置触控等其他功能,可以使得静电通过第一防护引线GU1导出至静电传输结构1,即将静电释放在静电传输结构1上,降低触控基板200上各个元件被静电击穿的可能,进而可以有利于提高触控基板200的良品率。并且由于本申请仅需要设置将第一防护引线GU1的两端分别与静电传输结构1和第一固定电位端2连接,无需增加第一防护引线GU1的直径,有利于实现触控基板200的窄边框。其中,本发明中静电传输结构1可以位于触控区Q也可以位于非触控区NQ,图2中仅以静电传输结构1位于触控区Q为例,但本发明不限于此,静电传输结构1的具体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下文不再赘述。可以理解的,第一固定电位端的电压通常为较低的电压,例如可以为接地电压,或者更低的电压,以获得更好的静电传导效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结合图2和图3所示,图3为图2中N-N’向的剖面图。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200中,静电传输结构1与触控电极P同层。
可以理解的是,触控基板200包括衬底基板00,触控电极P和静电传输结构1形成在衬底基板00上,其中,静电传输结构1与触控电极P同层,连接桥V与触控电极P异层,连接桥V与触控驱动电极P1和触控感应电极P2异层设置,以及还包括位于连接桥V与触控感应电极P2之间的绝缘层10,用于使连接桥V与触控感应电极P2绝缘设置,本发明对绝缘层10的材质不做具体要求,可以是有机材料也可以为无机材料。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200中将静电传输结构1与触控电极P同层,避免增加触控基板200的厚度,有利于触控基板200的轻薄化。
可选的,静电传输结构1与触控电极P同层同材料设置。可以使得静电传输结构1与触控电极P同一制程形成,有利于触控基板200的制作工艺。由于静电传输结构1与触控电极P同层同材料设置,触控电极P可以由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或其他透明导电材料形成,由于触控电极P由透明导电材料构成,进而可以防止降低触控基板200透光率。进一步,静电传输结构1也可以由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或其他透明导电材料形成。当静电传输结构1设置在触控区Q时,可以避免静电传输结构1影响触控基板200的透光率。当静电传输结构1设置在非触控区NQ时,静电传输结构1可以选用透明导电材质可以选择其他导电性材质,本发明对静电传输结构1的材质不做具体要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下文不再赘述。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继续结合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200中,静电传输结构1位于触控区Q,且静电传输结构1在触控基板20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触控驱动电极P1在触控基板20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和触控感应电极P2在触控基板20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通常情况下,相邻的两个触控驱动电极P1之间会通过连接桥实现触控驱动信号的传递,同样的,相邻的两个触控感应电极P2之间也会通过连接结构来实现触控感应信号的传递,连接桥处由于图形变化或者材料的变化而产生电阻突变区域,静电容易在此释放击伤触控电极,引起触控基板触控性能失效。本申请通过在触控驱动电极P1和触控感应电极P2之间设置静电传输结构1,即相当于静电传输结构1将触控驱动电极P1和触控感应电极P2间隔开,进而可以捕获触控驱动电极P1和触控感应电极P2之间的静电,并将静电导出至与第一固定电位端2连接的静电传输结构1,避免静电在触控基板200内部积累击穿触控驱动电极P1和/或触控感应电极P2,保证了触控基板200内部的信号的准确性,以及触控基板200的良品率。在该实施例中由于静电传输结构1位于触控区Q,静电传输结构1也可以由ITO或其他透明导电材料形成。避免静电传输结构1影响触控基板200的透光率,同时还可以节省边框宽度。
其中,静电传输结构1在触控基板20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触控驱动电极P1在触控基板20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和触控感应电极P2在触控基板20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之间即可,对静电传输结构1沿第一方向X是否贯穿触控区Q不做具体要求,可以如图2所示,静电传输结构1沿第一方向X并未贯穿触控区Q,静电传输结构1远离第一防护引线GU1的一侧位于触控区Q内部(不包括触控区Q域非触控区NQ相接触的过渡区位置),只要起到将静电导出至静电传输结构1,避免静电在触控基板200内部积累,可以降低触控基板200上各个元件被静电击穿的风险即可。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结合图4所示,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触控基板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触控基板200中,沿第一方向X,静电传输结构1贯穿触控区Q。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X,静电传输结构1贯穿触控区Q,相当于静电传输结构1将触控驱动电极P1和触控感应电极P2完全间隔开,可以完全将触控驱动电极P1和触控感应电极P2之间的静电导出至静电传输结构1,避免静电在触控基板200内部积累击穿触控驱动电极P1和/或触控感应电极P2,保证了触控基板200的触控准确性,以及触控基板200的良品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结合图5所示,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触控基板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触控基板200中,非触控区NQ还包括第二防护引线GU2,第二防护引线GU2在触控基板20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一防护引线GU1在触控基板20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间隔,且第二防护引线GU2与第二固定电位端3连接。
其中,第二防护引线GU2在触控基板20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一防护引线GU1在触控基板20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间隔,进一步触控驱动引线L1和/或触控感应引线L2在触控基板20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防护引线GU2在触控基板20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一防护引线GU1在触控基板20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间隔内,即将第二防护引线GU2设置在触控基板200线路的最外边缘位置处,所以第二防护引线GU2还可以用于将触控基板200非触控区由于封装或者其他原因所产生的静电导出,进一步避免触控基板200被静电击伤,提高触控基板200的良品率。
可以理解的是,当后续使用触控基板200时,触控区Q被触碰之后,会产生相应的信号进行触控检测,然而触控区Q可能会因为人体手指或者其他触控媒介等可能带有的静电,进而设置非触控区NQ还包括第二防护引线GU2,第二防护引线GU2可以将大量的静电导出,防止触控基板200被静电击伤而造成触控失效。
可选的,结合图6所示,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触控基板结构示意图。第二防护引线GU2为分段式设计,即第二防护引线GU2具有间断。图6所示的第二防护引线GU2相对于图5所示的第二防护引线GU2,可以更有效的将触控基板200封装所产生的静电导出,进一步避免触控基板200被静电击伤,提高触控基板200的良品率。并且,由于第二防护引线GU2在触控基板20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一防护引线GU1在触控基板20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间隔,即第二防护引线GU2在触控基板20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触控电极P在触控基板20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具有间隔,即静电在第二防护引线GU2间断位置处发生击穿问题时,也不会影响到触控电极P,进而可以保证触控基板200的触控能力。本发明对第二防护引线GU2的具体结构设计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下文不再赘述。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结合图7所示,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触控基板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200:第二防护引线GU2与静电传输结构1的第二端s2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静电传输结构1的第一端s1连接至第一防护引线GU1的第一端a,且第一防护引线GU1的第二端b与第一固定电位端2连接,静电传输结构1的第二端s2连接至第二防护引线GU2,且第二防护引线GU2与第二固定电位端3连接。相当于静电传输结构1通过第一防护引线GU1和第二防护引线GU2形成一个回路,改变静电路径,使得静电在该回路中释放,有效的将触控基板200中的静电导出,进一步避免触控基板200被静电击伤,提高触控基板200的良品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结合图8所示,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触控基板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200:静电传输结构1位于非触控区NQ。
其中,静电传输结构1可以与触控区Q中的触控电极P同层设置,使得静电传输结构1与触控电极P同一制程形成,有利于触控基板200的制作工艺,静电传输结构1可以选用透明导电材质可以选择其他导电性材质,本发明对静电传输结构1的材质不做具体要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下文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将静电传输结构1设置在非触控区NQ,进一步设置第一防护引线GU1的第一端a与静电传输结构1的第一端s1连接,第一防护引线GU1的第二端b与第一固定电位端2连接,即第一防护引线GU1的两端分别与静电传输结构1和第一固定电位端2连接,由于静电传输结构1无需设置触控等其他功能,使得非触控区NQ的静电通过第一防护引线GU1上的静电导出至静电传输结构1,即将静电释放在静电传输结构1上,避免静电通过第一防护引线GU1悬空设置的顶端释放,而击伤其附近的触控电极,从而降低触控基板200上各个元件被静电击穿的可能,进而可以有利于提高触控基板200的良品率。并且由于本申请仅需要设置将第一防护引线GU1的两端分别与静电传输结构1和第一固定电位端2连接,无需增加第一防护引线GU1的直径,有利于实现触控基板200的窄边框。此外,由于触控信号引线会对传输进触控基板的光线(例如外界环境光等)进行反射,而非触控区中不同区域的触控信号引线密度不同的时候,不同区域对光线的反射情况也会出现差异,引起触控基板反射不均一,因此,还可以使静电传输结构1为块状结构,且在垂直于触控基板200的方向上尽可能多的覆盖触控信号引线,可以提升触控基板的反射均一性,避免因为不同位置处触控信号线密度差异过大造成反光差异大,影响视觉感受。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结合图8至图10所示,图9是图8中R的一种局部放大图,图10是图9中F的一种局部放大图。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200中静电传输结构1与第二防护引线GU2通过多个过孔4连接。
其中,本发明对过孔4的数量以及过孔的直径大小不做具体要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图10仅示意出静电传输结构1与第二防护引线GU2通过多个过孔4连接,且多个过孔4的直径大小相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对静电传输结构1和第二防护引线GU2是否同层设置不做限定,当第二防护引线静电传输结构1和第二防护引线GU2异层时,静电传输结构1与第二防护引线GU2通过多个过孔4连接。一方面,第二防护引线GU2的两端分别连接静电传输结构1和第二固定电位端3连接。第二防护引线GU2可以将大量的静电导出,防止触控基板200被静电击伤。另一方面,静电传输结构1与第二防护引线GU2通过多个过孔4连接,相当于形成了并联结构,有利于降低第二防护引线GU2与静电传输结构1之间的连接阻抗,静电在第二防护引线GU2可以得到更好的释放,进而可以提高触控基板200的静电释放能力,且通过多个过孔进行连接的方式也有利于工艺稳定性。
继续结合图8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200中静电传输结构1与第一防护引线GU1也通过多个过孔4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对静电传输结构1和第一防护引线GU1是否同层设置不做限定,当第二防护引线静电传输结构1和第一防护引线GU1异层时,静电传输结构1与第一防护引线GU1通过多个过孔4连接。一方面,设置第一防护引线GU1的两端分别与静电传输结构1和第一固定电位端2连接,使得非触控区NQ的静电通过第一防护引线GU1上的静电导出至静电传输结构1,降低触控基板200上其他各个元件被静电击穿的可能,进而可以有利于提高触控基板200的良品率。另一方面,静电传输结构1与第一防护引线GU1通过多个过孔4连接,相当于静电传输结构1与第一防护引线GU1并联连接,有利于降低第一防护引线GU1的阻抗,静电在第一防护引线GU1可以得到更好的释放,进而可以提高触控基板200的静电释放能力。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结合图8、图9和图11所示,图11是图9中F的又一种局部放大图。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200中静电传输结构1通过一个过孔与第二防护引线GU2电连接;沿第一方向X,第一防护引线GU1的线宽为H1,第二防护引线GU2的线宽为H2,过孔的最大长度为H3,其中,H1≥H3≥1/2H1,或H2≥H3≥1/2H2
可以理解的是,结合图11所示,本实施例限定静电传输结构1通过一个过孔与第二防护引线GU2电连接;沿第一方向X,第一防护引线GU1的线宽为H1,第二防护引线GU2的线宽为H2,过孔的最大长度为H3,其中,H1≥H3≥1/2H1,或H2≥H3≥1/2H2。图11所示触控基板与图10所示触控基板的区别在于,图11所示触控基板中静电传输结构1通过一个过孔与第二防护引线GU2电连接,且该过孔的最大长度较长,即静电传输结构1和第二防护引线GU2电连接的接触面积相较图10所示的静电传输结构1和第二防护引线GU2电连接的接触面积大一些,可以更有利于将大量的静电电流导出,防止触控基板200被静电击伤,并且更有效的降低第二防护引线GU2的阻抗,使得静电在第二防护引线GU2可以得到更好的释放,提高触控基板200的静电释放能力。
可选的,继续结合图11所示,触控基板中静电传输结构1通过一个过孔与第一防护引线GU1电连接,且该过孔的最大长度较长,即静电传输结构1和第一防护引线GU1电连接的接触面积相较图10所示的静电传输结构1和第一防护引线GU1电连接的接触面积大一些,可以更有利于将大量的静电电流导出,防止触控基板200被静电击伤,并且更有效的降低第一防护引线GU1的阻抗,使得静电在第一防护引线GU1可以得到更好的释放,提高触控基板200的静电释放能力。
可选的,触控基板中静电传输结构1通过一个或者多个过孔与第一防护引线GU1电连接,和/或静电传输结构1通过一个或者多个过孔与第二防护引线GU2电连接,其中一个过孔指的是图11所示过孔最大长度为H3,其中,H1≥H3≥1/2H1,或H2≥H3≥1/2H2。本发明对第一防护引线GU1和第二防护引线GU2与静电传输结构1是如何实现连接的不做具体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下文不再赘述。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结合图12和图13所示,图12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触控基板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触控基板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200:触控区Q还包括第一虚拟电极P0,第一虚拟电极P0在触控基板20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触控驱动电极P1在触控基板20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和触控感应电极P2在触控基板20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之间;第一虚拟电极P0的第一端c1与第二防护引线GU2连接。
其中,触控区Q还包括第一虚拟电极P0,第一虚拟电极P0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图12仅示意出包括一个第一虚拟电极P0,图13仅示意出包括多个第一虚拟电极P0,本发对第一虚拟电极P0的数量以及其相应的位置不做具体要求,可以根据实际触控基板200内静电的情况设置,下文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虚拟电极P0在触控基板20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触控驱动电极P1在触控基板20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和触控感应电极P2在触控基板20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之间,即相当于利用第一虚拟电极P0将触控驱动电极P1和触控感应电极P2间隔开,进而可以将触控驱动电极P1和触控感应电极P2之间的静电导出至第一虚拟电极P0,避免静电在触控基板200内部积累击穿触控驱动电极P1和/或触控感应电极P2,保证了触控基板200内部的信号的准确性,以及触控基板200的良品率。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虚拟电极P0位于触控区Q,第一虚拟电极P0也可以由ITO或其他透明导电材料形成。避免静电传输结构1影响触控基板200的透光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结合图14所示,图14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触控基板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200:第一虚拟电极P0的第二端c2与第二防护引线GU2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虚拟电极P0的第一端c1与第二防护引线GU2连接,以及第一虚拟电极P0的第二端c2与第二防护引线GU2连接。相当于第一虚拟电极P0和位于触控区Q两侧相对的第二防护引线GU2形成回路,使得静电在该回路中释放,有效的将触控基板200封装所产生的静电导出,进一步避免触控基板200被静电击伤,提高触控基板200的良品率。其中,可以将一个或者多个第一虚拟电极P0与第二防护引线GU2构成回路,图14中仅以一个第一虚拟电极P0与第二防护引线GU2构成回路为例,当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下文不再赘述。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结合图15所示,图15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触控基板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200:第二防护引线GU2至少部分围绕触控区Q;非触控区NQ还包括位于第二防护引线GU2远离触控区Q一侧的接地信号线GND,接地信号线GND与接地信号端5连接,且接地信号线GND至少部分围绕触控区Q。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200的非触控区NQ还包括位于第二防护引线GU2远离触控区Q一侧的接地信号线GND,接地信号线GND与接地信号端5连接,且接地信号线GND至少部分围绕触控区Q。即相当于在触控基板200的非触控区NQ边缘即设置第二防护引线GU2又设置接地信号端5,相较于仅设置第二防护引线GU2,可以更有效的提高触控基板200的静电释放能力。并且将接地信号线GND设置在触控基板200线路的最外边缘位置处,所以接地信号线GND还可以用于将触控基板200封装所产生的静电导出至接地信号端5,进一步避免触控基板200被静电击伤,提高触控基板200的良品率。
其中,第二防护引线GU2至少部分围绕触控区Q,接地信号线GND至少部分围绕触控区Q,可以理解为第二防护引线GU2和接地信号线GND可以分段式设计,结合图15所示,图15仅以第二防护引线GU2分两段设置,接地信号线GND为整条设置为例,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下文不再赘述。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结合图16、图17至图19所示,图16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触控基板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触控基板结构示意图,图18为图17中I的一种局部放大图,图19为图18中J的一种局部放大图。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200:接地信号线GND与静电传输结构1的第二端s2连接,且第二防护引线GU2与静电传输结构1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结合图16所示,静电传输结构1位于触控区Q,且静电传输结构1在触控基板20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触控驱动电极P1在触控基板20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和触控感应电极P2在触控基板20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之间,进一步限定静电传输结构1即与接地信号线GND连接,又与第二防护引线GU2连接,利用静电传输结构1将触控驱动电极P1和触控感应电极P2之间的静电导出,并可以通过接地信号线GND将静电导出至接地信号端5,避免静电在触控基板200内部积累击穿触控驱动电极P1和/或触控感应电极P2,保证了触控基板200内部的信号的准确性,以及触控基板200的良品率。结合图17至图19所示,静电传输结构1位于非触控区NQ,接地信号线GND与静电传输结构1的第二端s2连接,且第二防护引线GU2与静电传输结构1连接。静电传输结构1可以通过过孔4与第二防护引线GU2和接地信号线GND连接。一方面,设置静电传输结构1与第二防护引线GU2和接地信号线GND连接,使得非触控区NQ的静电通过第二防护引线GU2和接地信号线GND的导出至静电传输结构1,降低触控基板200上其他各个元件被静电击穿的可能,进而可以有利于提高触控基板200的良品率。另一方面,静电传输结构1可以通过过孔4与第二防护引线GU2和接地信号线GND连接,相当于静电传输结构1与第二防护引线GU2并联连接,并且静电传输结构1与接地信号线GND并联,有利于降低第一防护引线GU1的阻抗,静电在第一防护引线GU1可以得到更好的释放,进而可以提高触控基板200的静电释放能力。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20所示,图20为图2中M-M’向剖面图。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200包括衬底基板00,触控引线L与第一防护引线GU1同层,且第一防护引线GU1与触控电极P异层。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直观的描述触控引线L、第一防护引线GU1以及触控电极P之间的关系,图20中仅示意出触控引线L、第一防护引线GU1以及触控电极P,未示意出其他结构,并且图12仅以触控感应引线L2与第一防护引线GU1同层,且第一防护引线GU1与触控感应电极P2为例。触控引线L与第一防护引线GU1同层,可以使得触控引线L与第一防护引线GU1同一制程形成,有利于触控基板200的制作工艺。并且第一防护引线GU1与触控电极P异层,可以进一步增加第一防护引线GU1与触控电极P之间的间距,避免静电在第一防护引线GU1释放而影响到触控电极P,有利于提高触控基板200的良品率。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300,包括本发明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200。本发明的触控基板200可以为单独制作的触控基板,也可以以显示面板内的膜层结构作为基底(例如:封装层,TFE),制作的触控基板,如此设计,可以显著降低触控显示面板的厚度。图2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结合图21所示,触控显示面板30包括本发明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200。图21实施例仅以手机为例,对触控显示面板300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300可以是电脑、电视、车载显示装置等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300,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200的有益效果,具体参考上述各实施例对于触控基板200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400,包括本发明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300。图2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结合图22所示,触控显示装置400包括本发明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300。图22实施例仅以手机为例,对触控显示装置400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400可以是电脑、电视、车载显示装置等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400,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300的有益效果,具体参考上述各实施例对于触控显示面板300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触控基板包括触控区和非触控区;触控区包括触控电极,触控电极包括多个触控驱动电极和多个触控感应电极;非触控区包括触控信号引线和第一防护引线;触控信号引线包括触控驱动引线和触控感应引线,触控驱动引线与触控驱动电极连接,触控感应引线与触控感电极连接,将第一防护引线位于触控驱动引线和触控感应引线之间,以及第一防护引线的第一端与静电传输结构的第一端连接,第一防护引线的第二端与第一固定电位端连接,即第一防护引线的两端分别与静电传输结构和第一固定电位端连接,由于静电传输结构不具有触控等其他功能,可以将非触控区产生的静电通过静电传输结构导出,防止静电击穿其他触控电极现象的发生,提高触控基板的良品率。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5)

1.一种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触控区和非触控区;
所述触控区包括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包括多个触控驱动电极和多个触控感应电极;
所述非触控区包括触控信号引线和第一防护引线;
所述触控信号引线包括触控驱动引线和触控感应引线,所述触控驱动引线与所述触控驱动电极连接,所述触控感应引线与所述触控感应电极连接;
所述第一防护引线位于所述触控驱动引线和所述触控感应引线之间;所述第一防护引线的第一端与静电传输结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防护引线的第二端与第一固定电位端连接;
所述静电传输结构位于所述触控区,且所述静电传输结构在所述触控基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触控驱动电极在所述触控基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和所述触控感应电极在所述触控基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传输结构与所述触控电极同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沿第一方向,所述静电传输结构贯穿所述触控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触控区还包括第二防护引线,所述第二防护引线在所述触控基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防护引线在所述触控基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间隔,且所述第二防护引线与第二固定电位端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电位端的电压小于或等于接地电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护引线与所述静电传输结构的第二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传输结构位于所述非触控区。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传输结构与所述第二防护引线通过多个过孔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传输结构通过一个过孔与所述第二防护引线电连接;
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防护引线的线宽为H1,所述第二防护引线的线宽为H2,所述过孔的最大长度为H3,其中,H1≥H3≥1/2H1,或H2≥H3≥1/2H2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区还包括第一虚拟电极,所述第一虚拟电极在所述触控基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触控驱动电极在所述触控基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和所述触控感应电极在所述触控基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之间;
所述第一虚拟电极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防护引线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虚拟电极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防护引线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护引线至少部分围绕所述触控区;
所述非触控区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防护引线远离所述触控区一侧的接地信号线,所述接地信号线与接地信号端连接,且所述接地信号线至少部分围绕所述触控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信号线与所述静电传输结构的第二端连接,且所述第二防护引线与所述静电传输结构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信号引线与所述第一防护引线同层,且所述第一防护引线与所述触控电极异层。
14.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基板。
15.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
CN202011459168.0A 2020-12-11 2020-12-11 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Active CN1126123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59168.0A CN112612370B (zh) 2020-12-11 2020-12-11 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59168.0A CN112612370B (zh) 2020-12-11 2020-12-11 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12370A CN112612370A (zh) 2021-04-06
CN112612370B true CN112612370B (zh) 2024-04-02

Family

ID=75233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59168.0A Active CN112612370B (zh) 2020-12-11 2020-12-11 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123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15598B (zh) * 2021-11-24 2024-03-2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78006A (zh) * 2008-05-08 2009-11-11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的静电防护装置
CN103399670A (zh) * 2013-07-05 2013-11-2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N104360771A (zh) * 2014-11-21 2015-02-18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加强静电防护效果的触控装置
CN104571758A (zh) * 2014-12-23 2015-04-2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
CN104866126A (zh) * 2014-02-25 2015-08-26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式面板
CN205608688U (zh) * 2016-03-02 2016-09-28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
CN106201084A (zh) * 2016-07-11 2016-1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06201146A (zh) * 2016-07-21 2016-1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装置
CN110456943A (zh) * 2019-08-13 2019-11-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211554547U (zh) * 2020-01-06 2020-09-22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及显示面板
CN113050840A (zh) * 2021-03-31 2021-06-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触控模组与显示装置
CN113970984A (zh) * 2019-11-15 2022-0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基板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327312A (zh) * 2011-12-19 2013-07-01 Wintek Corp 具有靜電防護結構之觸控面板
TW201512918A (zh) * 2013-09-24 2015-04-01 Wintek Corp 觸控面板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78006A (zh) * 2008-05-08 2009-11-11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的静电防护装置
CN103399670A (zh) * 2013-07-05 2013-11-2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N104866126A (zh) * 2014-02-25 2015-08-26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式面板
CN104360771A (zh) * 2014-11-21 2015-02-18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加强静电防护效果的触控装置
CN104571758A (zh) * 2014-12-23 2015-04-2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
CN205608688U (zh) * 2016-03-02 2016-09-28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
CN106201084A (zh) * 2016-07-11 2016-1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06201146A (zh) * 2016-07-21 2016-1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装置
CN110456943A (zh) * 2019-08-13 2019-11-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13970984A (zh) * 2019-11-15 2022-0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基板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CN211554547U (zh) * 2020-01-06 2020-09-22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及显示面板
CN113050840A (zh) * 2021-03-31 2021-06-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触控模组与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12370A (zh) 2021-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12371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1655755B (zh) 触控面板
US9832861B2 (en)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180181224A1 (en) Flexible touchscreen and flexible touch display
CN101655759B (zh) 触控显示面板
US20170045979A1 (en) Touch Panel and Mobile Terminal
US9001073B2 (en) Capacitance type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20242585A1 (en) Position sensing panel
KR102229018B1 (ko) 정전기 방지를 위한 정전기 방지 전극이 배선된 터치 패널
KR20150044774A (ko) 터치 윈도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9947305B (zh) 触摸面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摸显示装置
TWI492120B (zh) 觸控面板
CN102915147A (zh) 触摸感应元件、触摸面板及触摸面板的制造方法
CN112612370B (zh) 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3150053A (zh) 可实现静电防护的触控面板
CN105320355A (zh) 触控显示装置
US9250489B2 (en) LCD panel with anti-electrostatic discharge function and LCD device using same
CN106648188B (zh) 触控面板
CN202771396U (zh) 一种触摸感应元件及触摸面板
US9256331B2 (en) Touch panel
KR20180120760A (ko) 정전 용량식 센서
JP2018063677A (ja)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パネル
CN106886325B (zh) 触控面板与电子装置
CN103926736A (zh) 一种彩膜基板以及触摸屏显示装置
CN107957808B (zh) 触摸屏板、接口电路及信息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21

Address after: No.8, liufangyuanheng Road,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430074

Applicant after: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Ltd.

Applicant after: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Ltd. Shanghai Branch

Address before: Room 509, building 1, No. 6111, Longdong Avenu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1201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TIANMA AM-OLED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