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02269B -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的预编码指示方法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的预编码指示方法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602269B CN112602269B CN201880096836.2A CN201880096836A CN112602269B CN 112602269 B CN112602269 B CN 112602269B CN 201880096836 A CN201880096836 A CN 201880096836A CN 112602269 B CN112602269 B CN 11260226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g
- precoding
- primary
- load size
- data seg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数据传输的预编码指示方法及相关设备,包括: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预编码指示信息,所述预编码指示信息包括次级预编码资源块组PRG的分组信息以及预编码数据段;发送上行数据,每个次级PRG的预编码为根据所述次级PRG的分组信息以及所述预编码数据段确定的。实施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提高了预编码的指示精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行数据传输的预编码指示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和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中,多用户的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user multi-input multi-output,MU-MIMO)配对用户的改变,对预编码的影响较大;信道频选,对预编码的影响较小,但亦不可忽略。反过来说,相同用户配对的带宽内的预编码相关性较大;不同用户配对的预编码相关性较小甚至为零。从信息论的角度,一组信息之间的相关性越大,则该信息进行压缩的空间也越大,即可以压缩为更小的信息。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压缩后的预编码指示方案,以尽量少的比特数来通知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预编码(又称预编码矩阵)。在现有技术方案中,基站和UE共同预定义两种频域资源的粒度:主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G)和次级PRG,但是,主PRG的划分是固定的,无法在不同的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内根据具体的调度方案修改次级PRG和主PRG的分组方式,导致预编码的指示精度不够。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上行数据传输的预编码指示方法及相关设备,可以提高预编码的指示精度。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编码指示方法,包括:首先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预编码指示信息,预编码指示信息包括次级预编码资源块组PRG的分组信息以及预编码数据段;然后发送上行数据,可以根据次级PRG的分组信息以及预编码数据段确定每个次级PRG的预编码,即每个次级PRG上的上行数据传输时所使用的预编码。由于主PRG可以根据次级PRG的分组信息进行动态划分,因此在不同的TTI内可以根据具体的调度方案,修改次级PRG和主PRG的分组方式,从而提高预编码的指示精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可以根据次级PRG的分组信息确定每个次级PRG所属的主PRG,然后根据预定义或信令通知的分类规则,将次级PRG分为两类。再根据第一类次级PRG所属的主PRG的预编码确定第一类次级PRG的预编码;根据第二类次级PRG所属的主PRG的预编码和对应的次级PRG的差分预编码确定第二类次级PRG的预编码;其中,所述主PRG的预编码和所述次级PRG的差分预编码包含于所述预编码数据段中。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每个所述主PRG中包含的第一类次级PRG的个数不超过一个。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每个所述主PRG中包含的所述第一类次级PRG位于所述主PRG的频域中心位置,即第一类次级PRG为到对应主PRG包含的所有次级PRG的最大距离最小次级PRG(之一)。从而保障主PRG分组内的多个次级PRG的预编码与主PRG的预编码之间的差距尽可能小,有利于差分预编码的准确反馈。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可以允许PI中有一定量的冗余,预编码数据段中除主PRG的预编码和次级PRG的差分预编码之外的其他比特可以为0,这样有利于降低DCI中指示PIpayload size的比特数。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预编码数据段中没有任何冗余信息,这样可以节约通知PI所占用的比特数,降低物理层信令的开销。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可以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以及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其中,DCI包括预编码指示信息的负载大小,可以根据预编码指示信息的负载大小从PDSCH中获取预编码指示信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由于次级PRG的分组信息和预编码数据段一起承载在PDSCH上,因此需要对次级PRG的分组信息和预编码数据段进行分离。可以根据预编码指示信息的负载大小以及次级PRG的分组信息的负载大小对预编码指示信息进行划分得到次级PRG的分组信息和预编码数据段。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可以根据DCI中承载的资源分配指示信息确定次级PRG的分组信息的负载大小,从而节约通知PI所占用的比特数,降低物理层信令的开销。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次级PRG的分组信息的负载大小也可以是预定义的,这种方式对于gNB分配的任意带宽,UE的处理方式一致,便于UE实现。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可以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DCI以及PDSCH,其中,DCI包括次级PRG的分组信息的负载大小,可以根据次级PRG的分组信息的负载大小从PDSCH中获取次级PRG的分组信息,然后根据次级PRG的分组信息计算得到预编码数据段的负载大小,根据预编码数据段的负载大小从PDSCH中获取预编码数据段。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可以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DCI以及PDSCH,其中,DCI包括次级PRG的分组信息,PDSCH包括预编码数据段。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可以首先根据次级PRG的分组信息确定预编码数据段的负载大小,然后根据预编码数据段的负载大小从PDSCH中获取预编码数据段。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DCI可以承载在控制信道中(例如PDCCH或其他物理层控制信道)。或者,DCI也可以是高层信令(例如RRC公共或专有信令)预先配置的,具体的调度信息的发送方法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数据传输的预编码指示装置,该上行数据发送被配置为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终端设备所执行的方法和功能,由硬件/软件实现,其硬件/软件包括与上述功能相应的单元。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通信总线用于实现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连接通信,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上行数据传输的预编码指示方法中的步骤。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可以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方法设计中上行数据发送装置的行为相对应的模块。模块可以是软件和/或是硬件。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的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100的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LTE时频资源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环系统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闭环系统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向发送和定向发送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行数据与上行信道信息的复用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选择预编码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MU-MIMO配对用户对期望用户最优预编码方向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干扰对齐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编码指示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数据传输的预编码指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预编码指示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编码数据段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数据传输的预编码指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提出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
如图1所示,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100的架构示意图。该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网络设备110和终端设备101~终端设备106。应理解,可以应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的通信系统100中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可以是硬件,也可以是从功能上划分的软件或者以上二者的结合。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可以通过其他设备或网元通信。在该通信系统100中,网络设备110可以向终端设备101~终端设备106发送下行数据。当然,终端设备101~终端设备106也可以向网络设备110发送上行数据。终端设备101~终端设备106可以是蜂窝电话、智能电话、便携式电脑、手持通信设备、手持计算设备、卫星无线电装置、全球定位系统、掌上电脑(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和/或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100上通信的任意其它适合设备等等。通信系统100可以采用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D2D)网络、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网络、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或者其他网络。此外,终端设备104~终端设备106也可以组成一个通信系统。在该通信系统中,终端设备105可以发送下行数据给终端设备104或终端设备106。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100中。
在LTE和NR系统中,上行数据基于正交频分复用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access,OFDMA)或单载波频分复用多址(single carrier-frequency division,SC-FDMA)进行传输,时频资源被划分成时间域维度上的OFDM或SC-FDMA符号(下称时域符号,简称符号)和频率域维度上的子载波,而最小的资源粒度为一个资源单位(resource element,RE),即表示时间域上的一个时域符号和频率域上的一个子载波组成的时频格点。一个典型的时频资源基本结构为15KHz的子载波间隔、大约70us的时域符号时长以及4~6us左右的循环前缀时长,每个子帧(1ms)包含14个符号。如图2所示,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LTE时频资源的示意图。该LTE时频资源包括多个RB,每个RB包含12个子载波和7个OFDM符号。
在LTE和一部分NR系统中,UE基于基站调度进行上行数据传输。为了便于调度,UE上层的大数据包在向下传输至物理层的过程中,被划分成以传输块为单位的小数据包等待基站调度。每次基站调度的基本时间单位一般是一个子帧或一个TTI。具体的调度流程包括:基站在控制信道(如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上发送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DCI又称为上行授权(UL grant),该DCI指示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USCH)中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对应的调度信息,包括上行传输使用的预编码、被调度TB所使用的频域/时频域资源、调制与编码策略(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索引等控制信息。其中,预编码是MIMO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主要介绍预编码。
如图3所示,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环系统的示意图。该开环系统是一种没有预编码的基础系统,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只存在单一的一条链路,不存在闭环。在开环系统中,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为UE和gNB都已知的一个信号,用于基站侧的上行信道估计。gNB只为UE指示传输使用的时频资源,而不向UE反馈与上行信道有关的任何信息协助UE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因此在开环系统中,由于UE不知道任何UE到gNB的信道信息,只能全向发送上行数据,造成了一定的能量浪费。
如图4所示,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闭环系统的示意图。在闭环系统中,不仅存在发射端到接收端的上行数据传输链路,而且存在接收端到发送端的反馈链路。在UE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之前,UE向基站发送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signal,SRS),用于基站上行信道估计。基站接收到SRS之后,根据估计出的上行信道,确定UE使用的预编码,并向UE发送预编码矩阵指示(precoding matrix indication,PMI)。这样,UE可以根据PMI指示的预编码修正上行数据传输,有针对性地向基站的方位发送上行数据(定向发送),增强基站的接收信号能量。如图5所示,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向发送和定向发送的示意图。因此在上行信道反馈较为准确时,闭环系统的性能优于开环系统,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是一种基于闭环系统的预编码指示(precoding indicator,PI)方案。
其中,PI可以承载在DCI或PDSCH上,当PI承载在DCI上时,PI的负载较小,相应的精度也就较低,在某些特殊场景下(如干扰对齐),该低精度PI不足以达到干扰对齐的技术需求,因此可以将PI承载在PDSCH上。例如,如图6所示,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行数据与上行信道信息的复用示意图。PI和下行数据级联在一起,经过编码调制等步骤后发送给UE。相应的,UE经过解调解码等步骤之后,解析得到PI和下行数据的级联,再利用其他途径获知的PI信息量(如负载大小(payload size),可以从PDCCH中获取),将PI从PDSCH中分离出来。上面以窄带单用户MIMO(single user-MIMO,SU-MIMO)为例说明了闭环系统的工作流程和原理,而实际系统一般是宽带和多用的。下面说明宽带和多用户MIMO(multipleuser-MIMO,MU-MIMO)对预编码的影响。
对于窄带系统(例如频域带宽为1个RB),可以近似认为全频带上的信道是相同的。在这种情况下,不同频点使用的预编码可以认为相同。但是对于宽带系统,频域宽度可达几十个RB,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信道的近似程度,将若干RB分为一个PRG,并认为PRG内的信道近似相同,拥有相同的预编码。PRG间信道不同,预编码不同,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同PRG之间的预编码必然不同。如图7所示,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选择预编码的示意图。虽然PRG之间的信道不同,但是PRG1的预编码和PRG2的预编码相同。如果PRG之间的预编码不同,需要对每个PRG上的预编码进行区分之后再通知给UE,这样增加了PI开销。
如图8所示,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MU-MIMO配对用户对期望用户最优预编码方向的示意图。对于SU-MIMO系统,gNB在设计UE预编码时,一般基于最大化接收信号功率(对应UE上行传输的数据)的准则;但对于MU-MIMO,设计准则不仅要考虑每个UE的接收信号功率,还要考虑多个用户的接收信号之间相互干扰的问题,导致在多用户时的最优预编码通常与单用户的最优预编码不同,且与参与复用的UE有关。因此,一旦参与MU-MIMO的配对用户发生改变,则期望用户也需相应地改变预编码以实现最优上行传输。
应理解,当通信系统应用上行干扰对齐技术后,预编码与配对用户的关系更为紧密,即使若干用户复用时,仅更换了其中的一个复用用户,期望用户的预编码也将大不相同。如图9所示,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干扰对齐的示意图。3个eNB-UE对(3小区,每个小区内1个UE),每个eNB期望接收对应UE的信号。每个eNB包括2个接收端口,每UE包括2个发送端口,UE发送1流上行数据(图中的一个矢量)。由于每个eNB只有2个天线端口,因此只能区分两流数据。类似在二维平面上,根据向量的和以及向量各自的方向,只能区分开2个向量。在常规空分正交的系统下,该系统只允许3个UE中的2个进行传输,此时的上行传输是无干扰的。但是,在干扰对齐技术中,所有UE的波束方向联合设计,保证eNB接收的干扰叠加于同一子空间中,然后在该子空间的零空间上接收期望信号。此时,3个UE可以同时发送上行数据,共计3流数据。因此相比多UE空分正交,利用干扰对齐技术可以提升50%空间资源利用率。
综上所述,MU-MIMO配对用户的改变,对预编码的影响较大;信道频选,对预编码的影响较小,但亦不可忽略。反过来说,相同用户配对的带宽内的预编码相关性较大;不同用户配对的预编码相关性较小甚至为零。从信息论的角度,一组信息之间的相关性越大,则该信息进行压缩的空间也越大,即可以压缩为更小的信息。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压缩后的预编码指示方案,以尽量少的比特数来通知UE预编码。
为了解决上述宽带系统中PI开销较大的问题,SU-MIMO OFDM系统可以采用差分预编码方案。eNB和UE预先定义了主PRG和次级PRG两种频域资源的粒度,其中,主PRG中包含若干个次级PRG,次级PRG又包含若干个RB。eNB和UE规定,同一个次级PRG内的多个RB使用相同的预编码,同一个主PRG内,但属于不同次级PRG的RB使用相近的预编码。如图10所示,eNB在通知UE使用的预编码时,首先通知每个主PRG的预编码,例如,第i个主PRG的预编码为由于该预编码的信息量较高,因此需要用较多比特量化才能达到所需的高量化精度,记每个主PRG预编码的量化比特数为X bits。对于同一个主PRG内的多个次级PRG,除了其中一个可以直接以主PRG预编码为其预编码以外,其余次级PRG均需额外以差分的形式通知其差分预编码,例如,第j个次级PRG的差分预编码为由于该差分预编码的信息量较低,因此只需用较少的比特量化,即可达到所需的高量化精度,每个次级PRG预编码的量化比特数记为Ybits,在一般情况下,Y≤X。由此,UE可以获知第i个主PRG中的第j个次级PRG内的所有RB使用的预编码均为对于上述直接以主PRG预编码为其预编码的次级PRG,其包含的所有RB使用的预编码均为这样有助于减少一个次级PRG的差分预编码指示信息开销(即Ybits)。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UE可以获知第i个主PRG中的第j个次级PRG内的所有RB使用的预编码均为其中A.*B表示根据两个规模相同的矩阵,通过对应元素相乘得到新矩阵,例如[a,b].*[c,d]=[ac,bd]。
例如,如图10所示,该预编码包含4个次级PRG的预编码矩阵,其中,前两个组成主PRG#1,后两个组成主PRG#2,该四个次级PRG的预编码矩阵分别为[1 1]、[1 0.95]、[1.10.8]和[1.2 0.9],则两个主PRG的预编码矩阵分别为[1 1]和[1.1 0.8],另外两个次级PRG的预编码矩阵对应的差分预编码分别为[1 1]-[1 0.95]=[0 0.05]和[1.1 0.8]-[1.20.9]=[-0.1 -0.1]。可以看出,主PRG的预编码值较大,因此需采用较多比特数进行量化,例如8bit,次级PRG的差分预编码值较小,采用较少的比特数进行量化,例如3bit。因此4个次级PRG共需22bit(8+3+8+3)进行量化,相比一般量化(所有PRG均8bit量化,共需32bit),节省了10bit。
或者,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差分预编码分别为[1/1 0.95/1]=[1 0.95]和[1.2/1.1 0.9/0.8]=[1.091 1.125]。
但是,由于主PRG的划分是固定的,无法在不同的TTI内,根据具体的调度方案,修改次级PRG和主PRG的分组方式。例如,在某一个TTI中,网络设备在第1~5个次级PRG上调度UE1与UE2复用,在第6~8个次级PRG上调度UE1与UE3复用,则若仍保持将预编码相近的次级PRG分为一个主PRG的原则,应该将第1~5个次级PRG分为一个主PRG,第6~8个次级PRG分为另一个主PRG。而在另一个TTI中,调度发生改变,网络设备在第1~4个次级PRG上调度UE1与UE4复用,在第5~8个次级PRG上调度UE1与UE5复用,应该将第1~4个次级PRG分为一个主PRG,第5~8个次级PRG分为另一个主PRG。但是,由于不能支持主PRG划分方案的动态变化,导致MU-MIMO系统,尤其采用了干扰消除的MU-MIMO系统无法有效使用差分预编码指示UE的预编码,导致预编码的指示精度不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如下解决方案。
请参考图11,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数据传输的预编码指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步骤包括:
S1101,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预编码指示信息,所述预编码指示信息包括次级预编码资源块组PRG的分组信息以及预编码数据段。其中,次级PRG的分组信息用于确定预编码数据段中的每一比特对应的物理意义。本步骤至少包括以下几种可选方式:
第一种可选的方式,终端设备可以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以及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其中,所述DCI包括所述预编码指示信息的负载大小,可以根据预编码指示信息的负载大小从所述PDSCH中获取预编码指示信息。其中,DCI可以承载在控制信道中(例如PDCCH或其他物理层控制信道)。或者,DCI也可以是高层信令(例如RRC公共或专有信令)预先配置的,具体的调度信息的发送方法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PDSCH中的PI的承载方式不做限定。PI可以与下行数据级联后,一起通过编码调制等步骤再映射到PDSCH的资源块中。或者,PI也可以和下行数据分别通过编码调制等步骤,在进行速率匹配之后分别映射到资源块中各自预定义的RE上。UE从DCI中获取PI的负载大小(payload size)之后。无论采用上述哪种PI的承载方式,UE都可以从PDSCH中分离出PI的部分。例如,当采用PI与下行数据的级联方式时,X bits PI信息和Y-X bits下行数据级联在一起,形成了Y bits的级联信息,承载在PDSCH上,UE在解析出Y bits信息后,根据PI的负载大小X,确定Y bits中的前X bits为PI。
在第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由于次级PRG的分组信息和预编码数据段一起承载在PDSCH上,因此需要对次级PRG的分组信息和预编码数据段进行分离。可以根据预编码指示信息的负载大小以及次级PRG的分组信息的负载大小对所述预编码指示信息进行划分得到次级PRG的分组信息和所述预编码数据段。
其中,可以根据所述DCI中承载的资源分配指示信息确定次级PRG的分组信息的负载大小。在这种情况下,当gNB为UE分配较大带宽时,次级PRG的分组信息的负载大小也较大。例如:如果gNB为UE分配10个次级PRG的预编码,则次级PRG的分组信息为30bits,该30bit每3个bit为一组,共10组,分别指示次级PRG的预编码属于第1~8主PRG中哪一个(最多8个)。这样,可以节约通知PI所占用的比特数,降低物理层信令的开销。
其中,次级PRG的分组信息的负载大小也可以是预定义的。例如Z bits。在这种情况下,UE接收到PI之后,可以将X bits PI划分为Z bits和X-Z bits的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次级PRG的分组信息,第二部分为预编码数据段。这种方式对于gNB分配的任意带宽,UE的处理方式一致,便于UE实现。
第二种可选的方式,终端设备可以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DCI以及PDSCH,其中,所述DCI包括所述次级PRG的分组信息,所述PDSCH包括所述预编码数据段。其中,DCI可以承载在控制信道中(例如PDCCH或其他物理层控制信道)。或者,DCI也可以是高层信令(例如RRC公共或专有信令)预先配置的,具体的调度信息的发送方法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进一步的,可以首先根据次级PRG的分组信息确定预编码数据段的负载大小,然后根据预编码数据段的负载大小从PDSCH中获取预编码数据段。例如,次级PRG的分组信息为000、000、000、000、001、001、001、001、001和001,前4个次级PRG属于主PRG#0,后6个次级PRG属于主PRG#1。如果主PRG的预编码的比特数为Lbits,次级PRG的预编码的比特数为M bits,则预编码数据段的负载大小为2L+8M。再利用该负载大小2L+8M从PDSCH分离出预编码数据段。又如,X bits预编码数据段和Y-X bits下行数据级联在一起,形成了Ybits的级联信息,承载在PDSCH上,UE在解析出该Ybits级联信息之后,根据预编码数据段的负载大小,确定Ybits中的前X bits为预编码数据段。
第三种可选的方式,可以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DCI以及PDSCH,其中,DCI包括次级PRG的分组信息的负载大小,可以根据次级PRG的分组信息的负载大小从PDSCH中获取的次级PRG的分组信息,然后根据次级PRG的分组信息计算得到预编码数据段的负载大小,最后根据预编码数据段的负载大小从PDSCH中获取预编码数据段。获取具体方法请参见上述两种方式。
S1102,发送上行数据,可以根据所述次级PRG的分组信息以及所述预编码数据段确定每个次级PRG的预编码。其中,每个次级PRG的预编码为每个次级PRG上的上行数据传输时所使用的预编码。
具体实现中,可以根据次级PRG的分组信息确定每个次级PRG所属的主PRG,然后根据预定义或信令通知的分类规则,将次级PRG分为两类。再根据第一类次级PRG所属的主PRG的预编码确定第一类次级PRG的预编码,根据第二类次级PRG所属的主PRG的预编码和对应的次级PRG的差分预编码确定第二类次级PRG的预编码。其中,所述主PRG的预编码和所述次级PRG的差分预编码包含于所述预编码数据段中。
例如,第i个主PRG的预编码为第j个次级PRG的差分预编码为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可以获知第一类次级PRG的预编码与主PRG的预编码相同,即第i个主PRG中的第一类次级PRG的预编码可以为第二类次级PRG的预编码为主PRG的预编码与次级PRG的差分预编之和、或点乘乘积,即第i个主PRG中的第j个次级PRG内的所有RB使用的第二类次级PRG的预编码可以为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i个主PRG中的第j个次级PRG内的所有RB使用的第二类次级PRG的预编码可以为其它步骤与上面方案相同,其中A.*B表示根据两个规模相同的矩阵,通过对应元素相乘得到新矩阵例如[a,b].*[c,d]=[ac,bd]。
可选的,在每个所述主PRG中包含的第一类次级PRG的个数不超过一个。
又如,如图12所示,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编码指示的示意图。终端设备接收到Xbits的PI,包括Z bits的次级PRG的分组信息和X-Z bits的预编码数据段。其中,次级PRG的分组信息为000、000、000、000、001、001、001,001、001和001。终端设备根据次级PRG的分组信息,确定主PRG的分组情况。从次级PRG的分组信息可知,前四个次级PRG的预编码属于主PRG#0,后6个次级PRG的预编码属于主PRG#1,全带宽共分为了2个主PRG的预编码。另外,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预先定义量化每个主PRG的预编码的比特数为L,量化每个次级PRG的差分预编码的比特数为M。按照上述预定义规则,终端设备对X-Z bits的预编码数据段解读如下:
最开始的L bits表示主PRG#0的预编码;接下来的3M bits表示属于主PRG#0的4个次级PRG的差分预编码(4个次级PRG只有3个差值,其中有一个次级PRG的预编码直接使用主PRG的预编码),每个次级PRG的差分预编码为M bits,依次排列。然后接下来的L bits表示主PRG#1的预编码;再接下来5M bits表示属于主PRG#1的6个次级PRG的差分预编码,每个次级PRG的差分预编码为M bits,依次排列。最后剩余X-Z-2L-8M bits为虚拟校验位。
可选的,对于上述第一种可选方式,在PI的负载大小由DCI通知终端设备的情况下,虚拟校验位X-Z-2L-8M≥0,可以允许PI中有一定量的冗余,预编码数据段中除主PRG的预编码和次级PRG的差分预编码之外的其他比特可以为0,这样有利于降低DCI中指示PIpayload size的比特数。例如,如果PI中的有用信息可能是1000~2000中的每一个值,如果不允许PI中有冗余信息,则DCI需要精确通知1000~2000中每一个数值的能力(UE必须有精确的PI payload size信息才能区分开PI和其他下行信息),因此需要10bit信息(210=1024)。相反,如果PI中可以有不超过100bit的冗余信息,则DCI只需通知PI的第一负载大小为1000,1100,1200,......,2000中的某个值即可,因此只需要4bit信息(24=16)。相比降低了6bit DCI的负载大小,有利于提高DCI的传输可靠性。
当然,对于上述第一种可选方式,虚拟校验位X-Z-2L-8M=0,即预编码数据段中没有任何富裕的bit。这样可以节约通知PI所占用的比特数,降低物理层信令的开销。对于上述第二种可选方式,由于DCI中承载的是次级PRG的分组信息,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次级PRG的分组信息准确地确定预编码数据段的负载大小,因此预编码数据段中不存在冗余信息。
可选的,每个所述主PRG中包含的所述第一类次级PRG位于所述主PRG的频域中心位置。如图13所示,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编码数据段的示意图。预编码数据段包括主PRG#1和主PRG#2等两个主PRG。其中,主PRG#1包括5个次级PRG的预编码,第一类次级PRG位于主PRG#1的频域的第三个位置处,第一类次级PRG的预编码与主PRG的预编码相同。然后根据主PRG的预编码和其他四个位置处的次级PRG的差分预编码确定主PRG#1中的第二类次级PRG的预编码。这样,可以保障主PRG#1内的多个次级PRG的预编码与主PRG的预编码之间的差距尽可能小,有利于差分预编码的准确反馈。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预编码指示信息,其中,所述预编码指示信息包括次级PRG的分组信息以及预编码数据段,然后根据次级PRG的分组信息以及预编码数据段来确定次级PRG的预编码,最后次级PRG的预编码传输上行数据。由于主PRG可以根据次级PRG的分组信息进行动态划分,因此在不同的TTI内可以根据具体的调度方案,修改次级PRG和主PRG的分组方式,从而提高了预编码的指示精度。
请参考图14,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数据传输的预编码指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1401,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预编码指示信息,所述预编码指示信息包括次级预编码资源块组PRG的分组信息以及预编码数据段;
接收模块1402,用于发送上行数据,其中,每个次级PRG的预编码为根据所述次级PRG的分组信息以及所述预编码数据段确定的。
其中,第一类次级PRG的预编码为根据第一类次级PRG所属的主PRG的预编码确定的,第二类次级PRG的预编码为根据第二类次级PRG所属的主PRG的预编码和对应的次级PRG的差分预编码确定的;其中,每个次级PRG所属的主PRG由所述次级PRG的分组信息确定,所述主PRG的预编码和所述次级PRG的差分预编码包含于所述预编码数据段中。
其中,在每个所述主PRG中包含的第一类次级PRG的个数不超过一个。
其中,每个所述主PRG中包含的所述第一类次级PRG位于所述主PRG的频域中心位置。
其中,所述预编码数据段中除所述主PRG的预编码和所述次级PRG的差分预编码之外的其他比特为0。
可选的,接收模块1401,还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以及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其中,所述DCI包括所述预编码指示信息的第一负载大小,所述预编码指示信息为根据所述第一负载大小从所述PDSCH中获取的。
其中,所述次级PRG的分组信息和所述预编码数据段为根据所述第一负载大小以及所述次级PRG的分组信息的第二负载大小对所述预编码指示信息进行划分得到的,所述第二负载大小为根据所述DCI中承载的资源分配指示信息确定的、或预先定义的。
可选的,接收模块1401,还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DCI以及PDSCH,其中,所述DCI包括所述次级PRG的分组信息的第三负载大小,所述次级PRG的分组信息为根据所述第三负载大小从所述PDSCH中获取的,所述预编码数据段为根据第四负载大小从所述PDSCH中获取的,所述第四负载大小为根据所述次级PRG的分组信息确定的。
可选的,接收模块1402,还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DCI以及PDSCH,其中,所述DCI包括所述次级PRG的分组信息,所述PDSCH包括所述预编码数据段。
其中,所述预编码数据段为根据所述预编码数据段的第五负载大小从所述PDSCH中获取的,所述第五负载大小为根据所述次级PRG的分组信息确定的。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模块的实现还可以对应参照图11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的相应描述,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所执行的方法和功能。
请继续参考图15,图15是本申请提出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501,至少一个通信接口1502,至少一个存储器1503和至少一个通信总线1504。
其中,处理器1501可以是中央处理器单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通信总线1504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5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通信总线150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设备的通信接口1502用于与其他节点设备进行信令或数据的通信。存储器1503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非挥发性动态随机存取内存(nonvolatile random access memory,NVRAM)、相变化随机存取内存(phase change RAM,PRAM)、磁阻式随机存取内存(magetoresistive RAM,MRAM)等,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电子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闪存器件,例如反或闪存(NOR flash memory)或是反及闪存(NAND flash memory)、半导体器件,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存储器1503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1501的存储装置。存储器1503中可选的还可以存储一组程序代码,且处理器1501可选的还可以执行存储器1503中所执行的程序。
通信接口1502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预编码指示信息,所述预编码指示信息包括次级预编码资源块组PRG的分组信息以及预编码数据段;
通信接口1502发送上行数据,每个次级PRG的预编码为根据所述次级PRG的分组信息以及所述预编码数据段确定的。
其中,第一类次级PRG的预编码为根据第一类次级PRG所属的主PRG的预编码确定的,第二类次级PRG的预编码为根据第二类次级PRG所属的主PRG的预编码和对应的次级PRG的差分预编码确定的;其中,每个次级PRG所属的主PRG由所述次级PRG的分组信息确定,所述主PRG的预编码和所述次级PRG的差分预编码包含于所述预编码数据段中。
其中,在每个所述主PRG中包含的第一类次级PRG的个数不超过一个。
其中,每个所述主PRG中包含的所述第一类次级PRG位于所述主PRG的频域中心位置。
其中,所述预编码数据段中除所述主PRG的预编码和所述次级PRG的差分预编码之外的其他比特为0。
其中,处理器1501还用于执行如下操作:
通过通信接口1502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以及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其中,所述DCI包括所述预编码指示信息的第一负载大小,所述预编码指示信息为根据所述第一负载大小从所述PDSCH中获取的。
其中,所述次级PRG的分组信息和所述预编码数据段为根据所述第一负载大小以及所述次级PRG的分组信息的第二负载大小对所述预编码指示信息进行划分得到的,所述第二负载大小为根据所述DCI中承载的资源分配指示信息确定的、或预先定义的。
其中,处理器1501还用于执行如下操作:
通过通信接口1502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DCI以及PDSCH,其中,所述DCI包括所述次级PRG的分组信息的第三负载大小,所述次级PRG的分组信息为根据所述第三负载大小从所述PDSCH中获取的,所述预编码数据段为根据第四负载大小从所述PDSCH中获取的,所述第四负载大小为根据所述次级PRG的分组信息确定的。
其中,处理器1501还用于执行如下操作:
通过通信接口1502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DCI以及PDSCH,其中,所述DCI包括所述次级PRG的分组信息,所述PDSCH包括所述预编码数据段。
其中,所述预编码数据段为根据所述预编码数据段的第五负载大小从所述PDSCH中获取的,所述第五负载大小为根据所述次级PRG的分组信息确定的。
进一步的,处理器还可以与存储器和通信接口相配合,执行上述申请实施例中上行数据发送装置的操作。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上行数据传输的预编码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预编码指示信息,所述预编码指示信息包括次级预编码资源块组PRG的分组信息以及预编码数据段;
发送上行数据,每个次级PRG的预编码为根据所述次级PRG的分组信息以及所述预编码数据段确定的,第一类次级PRG的预编码为根据第一类次级PRG所属的主PRG的预编码确定的,第二类次级PRG的预编码为根据第二类次级PRG所属的主PRG的预编码和对应的次级PRG的差分预编码确定的;其中,每个次级PRG所属的主PRG由所述次级PRG的分组信息确定,所述主PRG的预编码和所述次级PRG的差分预编码包含于所述预编码数据段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主PRG中包含的所述第一类次级PRG的个数不超过一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主PRG中包含的所述第一类次级PRG位于所述主PRG的频域中心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数据段中除所述主PRG的预编码和所述次级PRG的差分预编码之外的其他比特为0。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预编码指示信息包括: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以及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其中,所述DCI包括所述预编码指示信息的第一负载大小,所述预编码指示信息为根据所述第一负载大小从所述PDSCH中获取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级PRG的分组信息和所述预编码数据段为根据所述第一负载大小以及所述次级PRG的分组信息的第二负载大小对所述预编码指示信息进行划分得到的,所述第二负载大小为根据所述DCI中承载的资源分配指示信息确定的、或预先定义的。
7.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预编码指示信息包括: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DCI以及PDSCH,其中,所述DCI包括所述次级PRG的分组信息的第三负载大小,所述次级PRG的分组信息为根据所述第三负载大小从所述PDSCH中获取的,所述预编码数据段为根据第四负载大小从所述PDSCH中获取的,所述第四负载大小为根据所述次级PRG的分组信息确定的。
8.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预编码指示信息包括: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DCI以及PDSCH,其中,所述DCI包括所述次级PRG的分组信息,所述PDSCH包括所述预编码数据段。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数据段为根据所述预编码数据段的第五负载大小从所述PDSCH中获取的,所述第五负载大小为根据所述次级PRG的分组信息确定的。
10.一种上行数据传输的预编码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预编码指示信息,所述预编码指示信息包括次级预编码资源块组PRG的分组信息以及预编码数据段;
接收模块,用于发送上行数据,每个次级PRG的预编码为根据所述次级PRG的分组信息以及所述预编码数据段确定的,第一类次级PRG的预编码为根据第一类次级PRG所属的主PRG的预编码确定的,第二类次级PRG的预编码为根据第二类次级PRG所属的主PRG的预编码和对应的次级PRG的差分预编码确定的;其中,每个次级PRG所属的主PRG由所述次级PRG的分组信息确定,所述主PRG的预编码和所述次级PRG的差分预编码包含于所述预编码数据段中。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主PRG中包含的所述第一类次级PRG的个数不超过一个。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主PRG中包含的所述第一类次级PRG位于所述主PRG的频域中心位置。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数据段中除所述主PRG的预编码和所述次级PRG的差分预编码之外的其他比特为0。
14.如权利要求10-1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以及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其中,所述DCI包括所述预编码指示信息的第一负载大小,所述预编码指示信息为根据所述第一负载大小从所述PDSCH中获取的。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级PRG的分组信息和所述预编码数据段为根据所述第一负载大小以及所述次级PRG的分组信息的第二负载大小对所述预编码指示信息进行划分得到的,所述第二负载大小为根据所述DCI中承载的资源分配指示信息确定的、或预先定义的。
16.如权利要求10-1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DCI以及PDSCH,其中,所述DCI包括所述次级PRG的分组信息的第三负载大小,所述次级PRG的分组信息为根据所述第三负载大小从所述PDSCH中获取的,所述预编码数据段为根据第四负载大小从所述PDSCH中获取的,所述第四负载大小为根据所述次级PRG的分组信息确定的。
17.如权利要求10-1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DCI以及PDSCH,其中,所述DCI包括所述次级PRG的分组信息,所述PDSCH包括所述预编码数据段。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数据段为根据所述预编码数据段的第五负载大小从所述PDSCH中获取的,所述第五负载大小为根据所述次级PRG的分组信息确定的。
19.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通信总线以及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程序代码,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8/113818 WO2020087536A1 (zh) | 2018-11-02 | 2018-11-02 |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的预编码指示方法及相关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602269A CN112602269A (zh) | 2021-04-02 |
CN112602269B true CN112602269B (zh) | 2021-11-09 |
Family
ID=70462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96836.2A Active CN112602269B (zh) | 2018-11-02 | 2018-11-02 |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的预编码指示方法及相关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602269B (zh) |
WO (1) | WO202008753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437464A (zh) * | 2021-12-30 | 2023-07-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31833A (zh) * | 2017-03-24 | 2018-10-09 | 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上行预编码传输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
CN108631836A (zh) * | 2017-03-24 | 2018-10-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CN108668368A (zh) * | 2018-04-12 | 2018-10-1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分配调度子带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367551B2 (en) * | 2015-01-29 | 2019-07-30 | Intel Corporation | Precoding resource block group bundling enhancement for full dimension multi-in-multi-output |
CN108886396B (zh) * | 2016-02-03 | 2021-09-17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配置参考信号和用于生成信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US10419244B2 (en) * | 2016-09-30 | 2019-09-1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management in new radio |
CN108667491B (zh) * | 2017-03-30 | 2020-06-26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Pmi信息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
-
2018
- 2018-11-02 CN CN201880096836.2A patent/CN112602269B/zh active Active
- 2018-11-02 WO PCT/CN2018/113818 patent/WO2020087536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31833A (zh) * | 2017-03-24 | 2018-10-09 | 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上行预编码传输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
CN108631836A (zh) * | 2017-03-24 | 2018-10-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CN108668368A (zh) * | 2018-04-12 | 2018-10-1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分配调度子带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602269A (zh) | 2021-04-02 |
WO2020087536A1 (zh) | 2020-05-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924935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multi-user transmission mode | |
US9246568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non-codebook based precoding | |
EP3051741B1 (en) | Enhanced link adaptation | |
US11503549B2 (en) | Power alloc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 |
EP3100584A1 (en) | Apparatus, method, and system of inter-node communication | |
US20210320771A1 (en) | Method for obtaining downlink channel information and apparatus | |
CN106797246A (zh) | Dm‑rs信息的指示方法、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 |
KR20220028060A (ko) | 무선 통신의 업링크 송신 | |
CN111446995B (zh) | 一种用于多天线传输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 |
US20160381697A1 (en) | Method for feeding back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resource scheduling information | |
CN113055138B (zh) | 一种指示消息传输方法和通信设备 | |
CN109391402B (zh) |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基站、终端及存储介质 | |
CN112602269B (zh) |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的预编码指示方法及相关设备 | |
CN108781378B (zh) | 一种测量信道质量索引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5866776A (zh) | 用于上行链路频率选择性预编码的控制信令 | |
CN108667491B (zh) | Pmi信息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 |
CN106411485A (zh) | 导频功率通知、获取方法及装置 | |
AU2012372946B2 (en) | Blind decoding | |
CN109964416B (zh) | 一种用于多天线传输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 |
KR101840543B1 (ko) | 제어 채널 형식 결정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7404345B (zh) | 一种无线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5549873A (zh) | 一种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