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2564983A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系统和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系统和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64983A
CN112564983A CN202011543032.8A CN202011543032A CN112564983A CN 112564983 A CN112564983 A CN 112564983A CN 202011543032 A CN202011543032 A CN 202011543032A CN 112564983 A CN112564983 A CN 1125649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dwan controller
sdwan
controller
working state
long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4303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64983B (zh
Inventor
刘菁
阳香林
樊俊诚
戴振利
齐向东
吴云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cworl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Qax Technology Group Inc
Original Assignee
Secworl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Qax Technology Group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cworl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Qax Technology Group Inc filed Critical Secworl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4303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649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649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649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649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649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5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 H04L41/0668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by dynamic selection of recovery network elements, e.g. replacement by the most appropriate element after fail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2Alternate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8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route fault re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4Address processing for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1Setup of application sess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基于配置的第一SDWAN控制器的地址信息,建立与第一SDWAN控制器之间的第一长连接通道;基于第二SDWAN控制器的地址信息,建立与第二SDWAN控制器之间的第二长连接通道;通过第一长连接通道接收第一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信息,通过第二长连接通道接收第二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信息;在接收到第一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为主工作状态的情况下,通过第一长连接通道传输业务数据;在接收到第一SDWAN控制器和第二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发生切换的情况下,将业务数据切换到第二长连接通道进行传输。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计算机系统和存储介质。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系统和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系统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的运作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的支撑。网络设备发生故障会造成业务中断,因此,在发生故障时保证业务连续对于网络通信来说至关重要。
对于常规的局域网,基于VRRP(Virtual Router Redundancy Protocol,虚拟路由冗余协议)可以在网络发生故障时透明地进行节点切换而不影响主机之间的数据通信。
但是,VRRP是基于同一局域网内的解决方案,在广义网场景中,该协议的应用受到了限制。因此,广义网场景中无法保证网络发生故障时透明地进行节点切换而不影响主机之间的数据通信,从而造成业务中断。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系统和存储介质。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CPE终端,包括:基于配置的第一SDWAN控制器的地址信息,建立与所述第一SDWAN控制器之间的第一长连接通道;基于第二SDWAN控制器的地址信息,建立与所述第二SDWAN控制器之间的第二长连接通道;通过所述第一长连接通道接收所述第一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信息,通过所述第二长连接通道接收所述第二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信息,在同一时刻所述第一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和所述第二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中一个为主工作状态,另一个为备用工作状态;在接收到所述第一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为主工作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一长连接通道传输业务数据;在接收到所述第一SDWAN控制器和所述第二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发生切换的情况下,将所述业务数据切换到所述第二长连接通道进行传输。
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SDWAN控制器平台,所述SDWAN控制器平台包括第一SDWAN控制器和第二SDWAN控制器,包括:根据接收到的来自CPE终端的包括所述第一SDWAN控制器的地址信息的第一连接请求,建立所述第一SDWAN控制器与CPE终端之间的第一长连接通道;根据接收到的来自CPE终端的包括所述第二SDWAN控制器的地址信息的第二连接请求,建立所述第二SDWAN控制器与CPE终端之间的第二长连接通道;通过所述第一长连接通道发送所述第一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信息,通过所述第二长连接通道发送所述第二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信息,在同一时刻所述第一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和所述第二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中一个为主工作状态,另一个为备用工作状态;当所述第一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为主工作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一长连接通道传输业务数据;在所述第一SDWAN控制器和所述第二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发生切换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SDWAN控制器和所述第二SDWAN控制器切换后的工作状态发送给所述CPE终端;通过所述第二长连接通道传输所述业务数据。
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CPE终端,包括:第一建立模块,用于基于配置的第一SDWAN控制器的地址信息,建立与所述第一SDWAN控制器之间的第一长连接通道;第二建立模块,用于基于第二SDWAN控制器的地址信息,建立与所述第二SDWAN控制器之间的第二长连接通道;第一接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长连接通道接收所述第一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信息,通过所述第二长连接通道接收所述第二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信息,在同一时刻所述第一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和所述第二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中一个为主工作状态,另一个为备用工作状态;第一传输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为主工作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一长连接通道传输业务数据;切换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SDWAN控制器和所述第二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发生切换的情况下,将所述业务数据切换到所述第二长连接通道进行传输。
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SDWAN控制器平台,所述SDWAN控制器平台包括第一SDWAN控制器和第二SDWAN控制器,包括:第三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来自CPE终端的包括所述第一SDWAN控制器的地址信息的第一连接请求,建立所述第一SDWAN控制器与CPE终端之间的第一长连接通道;第四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来自CPE终端的包括所述第二SDWAN控制器的地址信息的第二连接请求,建立所述第二SDWAN控制器与CPE终端之间的第二长连接通道;第一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长连接通道发送所述第一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信息,通过所述第二长连接通道发送所述第二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信息,在同一时刻所述第一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和所述第二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中一个为主工作状态,另一个为备用工作状态;第二传输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为主工作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一长连接通道传输业务数据;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SDWAN控制器和所述第二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发生切换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SDWAN控制器和所述第二SDWAN控制器切换后的工作状态发送给所述CPE终端;第三传输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二长连接通道传输所述业务数据。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指令在被执行时用于实现如上所述的方法。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指令在被执行时用于实现如上所述的方法。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上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基于配置的第一SDWAN控制器的地址信息,建立与第一SDWAN控制器之间的第一长连接通道;基于第二SDWAN控制器的地址信息,建立与第二SDWAN控制器之间的第二长连接通道;通过第一长连接通道接收第一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信息,通过第二长连接通道接收第二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信息,在同一时刻第一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和第二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中一个为主工作状态,另一个为备用工作状态;在接收到第一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为主工作状态的情况下,通过第一长连接通道传输业务数据;在接收到第一SDWAN控制器和第二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发生切换的情况下,将业务数据切换到第二长连接通道进行传输。由于终端与网络管控平台中的至少两个SDWAN控制器分别建立长连接通路,在至少两个SDWAN控制器发生主备状态切换时,终端进行业务数据传输通道的切换,能够保持业务数据传输不中断,保持业务连续。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可以应用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的示例性系统示意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A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通过第一长连接通道传输业务数据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B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将业务数据切换到第二长连接通道进行传输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5A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通过第一长连接通道传输业务数据的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B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通过第二长连接通道传输业务数据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7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
图8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以及
图9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计算机系统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公开的概念。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并非意在限制本公开。在此使用的术语“包括”、“包含”等表明了所述特征、步骤、操作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或部件。
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除非另外定义。应注意,这里使用的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本说明书的上下文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刻板的方式来解释。
在使用类似于“A、B和C等中至少一个”这样的表述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应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该表述的含义来予以解释(例如,“具有A、B和C中至少一个的系统”应包括但不限于单独具有A、单独具有B、单独具有C、具有A和B、具有A和C、具有B和C、和/或具有A、B、C的系统等)。在使用类似于“A、B或C等中至少一个”这样的表述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应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该表述的含义来予以解释(例如,“具有A、B或C中至少一个的系统”应包括但不限于单独具有A、单独具有B、单独具有C、具有A和B、具有A和C、具有B和C、和/或具有A、B、C的系统等)。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的运作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的支撑,从基本的电子邮件、到办公自动化,再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化系统和平台,都迫切地需要一张强有力的支撑网络。
WAN(Wide Ares Netwoek,广义网)相比与常规的局域网能够提供更大地理范围的计算机网络,SDWAN(Software-Defined WAN,软件定义广义网)是将网络控制能力通过软件方式定义,用于连接广义网场景中的企业网络、数据中心、互联网应用和云服务等。
在网络发生故障时保证业务不中断对于网络通信来说至关重要。
对于常规的局域网,可以基于VRRP来保证在网络发生故障时透明地进行节点切换而不影响主机之间的数据通信。VRRP(虚拟路由冗余协议)协议是一种容错的主备模式的协议,保证当主机的下一跳路由出现故障时,由另一台路由器来代替出现故障的路由器进行工作,通过VRRP可以在网络发生故障时透明的进行节点切换而不影响主机之间的数据通信。
该VRRP协议规定多台路由器属于一个虚拟路由器,对外提供一个虚拟IP地址和MAC地址。主机将虚拟路由器当作默认网关。在虚拟路由器内部,同一时间有一台主路由器(Master)对外提供服务,一般情况下主路由器是由选举算法产生,它拥有对外服务的虚拟IP,提供各种网络功能,如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请求,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数据转发等。备用路由器由虚拟路由器中的其他物理路由器构成,不拥有对外的虚拟IP,也不对外提供网络功能,仅接收主路由器的VRRP状态通告信息。当主路由器失败时,处于后援(BACK UP)角色的备用路由器将重新进行选举,产生一个新的主路由器进入MASTER角色,继续提供对外服务,整个切换对用户来说是完全透明的。
基于VRRP的解决方案是主路由器多播方式定期发送VRRP报文,通知备用组内的其他路由器自身工作正常。这种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基于同一局域网内,且虚拟IP为固定IP的情况,并不适用于跨机房和公私有云(或虚拟化)环境的部署场景,因为在这两个场景下,在SDWAN管控平台设备上无法配置虚拟IP,也就无法保证网络发生故障时透明的进行节点切换而不影响主机之间的数据通信。
有鉴于此,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基于配置的第一SDWAN控制器的地址信息,建立与第一SDWAN控制器之间的第一长连接通道;基于第二SDWAN控制器的地址信息,建立与第二SDWAN控制器之间的第二长连接通道;通过第一长连接通道接收第一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信息,通过第二长连接通道接收第二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信息,在同一时刻第一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和第二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中一个为主工作状态,另一个为备用工作状态;在接收到第一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为主工作状态的情况下,通过第一长连接通道传输业务数据;在接收到第一SDWAN控制器和第二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发生切换的情况下,将业务数据切换到第二长连接通道进行传输。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可以应用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的示例性系统示意图。需要注意的是,图1所示仅为可以应用本公开实施例的系统的示例,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公开的技术内容,但并不意味着本公开实施例不可以用于其他设备、系统、环境或场景。
如图1所示,根据该实施例的系统架构100可以包括终端设备110和网络管控平台120,网络管控平台120包括服务器121和服务器122。
终端设备110可以是SDWAN CPE(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客户端设备),服务器121和服务器122均可以是SDWAN控制器。服务器121和服务器122之间可以基于VRRP协议选举出主控制器。终端设备110分别与服务器121和服务器122之间建立长连接,服务器121和服务器122可以向终端设备110发送各自的主备状态。
终端设备110通过与处于主状态的服务器之间的长连接通道将业务数据上报给处于主状态的服务器(例如处于主状态的服务器为服务器121),但仍与服务器121和服务器122均保持长连接。如果服务器121和服务器122的主备状态发生切换,则服务器121和服务器122均会通知终端设备110自身主备状态的变化。终端设备110在确定服务器121和服务器122的主备状态发生切换的情况下(如服务器121从主状态切换到备用状态,服务器122从备用状态切换到主状态),终端设备110将业务数据通过与新的主状态的服务器(服务器122)之间的通路上报给新的主状态的服务器(服务器122),从而保证业务不中断。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在终端设备110端处理主备通路切换的逻辑,并与服务器121和服务器122均保持长连接,当需要进行主备切换时,免去建立连接的逻辑和时间损耗,以防造成不必要的业务中断。与常规局域网中配置虚拟IP保证业务不中断的方式,本公开实施例无需配置虚IP,也就不需要部署环境必须是同一局域网内或必须提供固定IP,因此可以在跨机房和公私有云(或虚拟化)环境场景下支持保证业务不中断。
应该理解,图1中的终端设备和服务器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SDWAN CPE终端设备(以下简称CPE终端)。CPE终端与网络管控平台中的SDWAN控制器进行交互,网络管控平台可以包括至少两个SDWAN控制器,以网络管控平台包括第一SDWAN控制器和第二SDWAN控制器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操作S201~S205。
在操作S201,基于配置的第一SDWAN控制器的地址信息,建立与第一SDWAN控制器之间的第一长连接通道。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CPE终端上可以配置有网络管控平台中当前处于主工作状态的SDWAN控制器(如第一SDWAN控制器)的业务IP和端口地址。CPE终端通过配置的第一SDWAN控制器的业务IP和端口地址向第一SDWAN控制器发起连接请求,第一SDWAN控制器向CPE终端返回连接成功的消息,则CPE终端与第一SDWAN控制器之间建立一条长连接通道(第一长连接通道,也可以称为通路或链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CPE终端在与第一SDWAN控制器建立第一长连接通道之后,第一SDWAN控制器可以向CPE终端发送自身处于主工作状态的信息。可以理解,每个SDWAN控制器在第一次与CPE终端建立长连接之后,均会向CPE终端发送自身的工作状态信息。
可以理解,CPE终端在发起连接请求之前,可以发起认证请求,第一SDWAN控制器接收认证请求并向CPE终端返回认证响应消息,认证响应消息中包括用于身份验证的认证信息(token),则CPE终端在发起连接请求或后续的业务请求时可以使用token进行身份认证。
在操作S202,基于第二SDWAN控制器的地址信息,建立与第二SDWAN控制器之间的第二长连接通道。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网络管控平台中的第一SDWAN控制器和第二SDWAN控制器分别配置对方的业务地址,具体地,在第一SDWAN控制器上配置有第二SDWAN控制器的业务IP地址和端口地址,在第二SDWAN控制器上配置有第一SDWAN控制器的业务IP地址和端口地址。
第一SDWAN控制器与CPE终端之间还可以建立短连接通道,第一SDWAN控制器可以通过短连接通道将第二SDWAN控制器的业务IP地址和端口地址发送给CPE终端,使得CPE终端也可以与第二SDWAN控制器建立长连接通道。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网络管控平台中的第一SDWAN控制器和第二SDWAN控制器分别配置对方的业务地址,使得在CPE终端端仅需配置一个SDWAN控制器的业务地址信息,在与CPE终端建立一条长连接后,将另一个SDWAN控制器的业务地址发送给CPE终端,CPE终端便可以与另一个SDWAN控制器建立长连接。
可以理解,CPE终端通过第二SDWAN控制器的地址信息与第二SDWAN控制器的地址信息建立第二长连接通道,在第二长连接通道建立之后,第二SDWAN控制器可以向CPE终端发送自身处于备用工作状态的信息。
在操作S203,通过第一长连接通道接收第一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信息,通过第二长连接通道接收第二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信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在同一时刻第一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和第二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中一个为主工作状态,另一个为备用工作状态。第一SDWAN控制器通过第一长连接通道发送自身的工作状态,第二SDWAN控制器通过第二长连接通道发送自身的工作状态。
在操作S204,在接收到第一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为主工作状态的情况下,通过第一长连接通道传输业务数据。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如果通过第一长连接通道接收到网络管控平台中的第一SDWAN控制器当前为主工作状态的消息,CPE终端通过与第一SDWAN控制器之间的第一长连接通道可以传输业务数据。
在操作S205,在接收到第一SDWAN控制器和第二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发生切换的情况下,将业务数据切换到第二长连接通道进行传输。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通过该第一长连接通道还可以等待接收第一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发生变化的消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通过与第二SDWAN控制器之间的第二长连接通道,CPE终端可以接收到第二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发生变化的消息。
示例性地,在网络管控平台中,由于第一SDWAN控制器故障,第二SDWAN控制器变为主工作状态,则第二SDWAN控制器会向CPE终端发送自身的工作状态为主工作状态的信息。
示例性地,在网络管控平台中,第一SDWAN控制器由主工作状态切换到备用工作状态,第二SDWAN控制器由备用工作状态切换到主工作状态,则第一SDWAN控制器会向CPE终端发送自身的工作状态切换为备用工作状态的信息,第二SDWAN控制器会向CPE终端发送自身的工作状态切换为主工作状态的信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CPE终端在接收到第一SDWAN控制器和第二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发生切换之后,确定第二SDWAN控制器为主工作状态的信息,会在本端进行业务通道的切换,将业务数据切换到第二长连接通道进行传输,能够避免业务中断。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基于配置的第一SDWAN控制器的地址信息,建立与第一SDWAN控制器之间的第一长连接通道,基于第二SDWAN控制器的地址信息,建立与第二SDWAN控制器之间的第二长连接通道,通过第一长连接通道接收第一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信息,通过第二长连接通道接收第二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信息,在接收到第一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为主工作状态的情况下,通过第一长连接通道传输业务数据,在接收到第一SDWAN控制器和第二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发生切换的情况下,将业务数据切换到第二长连接通道进行传输。由于终端与网络管控平台中的至少两个SDWAN控制器分别建立长连接通路,在至少两个SDWAN控制器发生主备状态切换时,终端进行业务数据传输通道的切换,能够保持业务数据传输不中断,保持业务连续。
图3A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通过第一长连接通道传输业务数据的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3A所示,该方法包括操作S301~S303。
在操作S301,向第一SDWAN控制器发送第一认证请求。
在操作S302,接收来自第一SDWAN控制器的第一认证信息,第一认证信息表征第一认证请求认证通过。
在操作S303,根据第一认证信息,通过第一长连接通道传输业务数据。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CPE终端的业务数据通过第一长连接通道进行传输,在业务数据在传输前需要进行认证,只有认证通过的CPE终端可以进行业务数据的交互,未认证或认证不通过的CPE终端无法与网络管控平台进行业务通信。
具体地,CPE终端通过与第一SDWAN控制器之间的短连接通道发起认证请求,第一SDWAN控制器接收认证请求并通过短连接向CPE终端返回认证响应消息,认证响应消息中包括用于身份验证的认证信息(token),CPE发起业务请求时可以使用token进行身份认证,认证通过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第一长连接通道传输业务数据。
图3B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将业务数据切换到第二长连接通道进行传输的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3B所示,该方法包括操作S311~S313。
在操作S311,向第二SDWAN控制器发送第二认证请求。
在操作S312,接收来自第二SDWAN控制器的第二认证信息,第二认证信息表征第二认证请求认证通过。
在操作S313,根据第二认证信息,通过第二长连接通道传输业务数据。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CPE终端的业务数据切换到第二长连接通道进行传输,业务数据在传输前需要进行认证,只有认证通过的CPE终端可以进行业务数据的交互,未认证或认证不通过的CPE终端无法与网络管控平台进行业务通信。
具体地,CPE终端通过与第二SDWAN控制器之间的短连接发起认证请求,第二SDWAN控制器接收认证请求并通过短连接向CPE终端返回认证响应消息,认证响应消息中包括用于身份验证的认证信息(token),CPE发起业务请求时可以使用token进行身份认证,认证通过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第二长连接通道传输业务数据。
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网络管控平台,网络管控平台可以包括至少两个SDWAN控制器,以网络管控平台包括第一SDWAN控制器和第二SDWAN控制器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操作S401~S406。
在操作S401,根据接收到的来自CPE终端的包括第一SDWAN控制器的地址信息的第一连接请求,建立第一SDWAN控制器与CPE终端之间的第一长连接通道。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如果网络管控平台中的第一SDWAN控制器当前为主工作状态,CPE终端中配置有当前处于主工作状态的第一SDWAN控制器的业务IP地址和端口地址,则CPE终端根据第一SDWAN控制器的IP地址和端口地址首先与第一SDWAN控制器建立第一长连接通道。
在操作S402,根据接收到的来自CPE终端的包括第二SDWAN控制器的地址信息的第二连接请求,建立第二SDWAN控制器与CPE终端之间的第二长连接通道。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网络管控平台中的第一SDWAN控制器和第二SDWAN控制器分别配置对方的业务地址,具体地,在第一SDWAN控制器上配置有第二SDWAN控制器的业务IP地址和端口地址,在第二SDWAN控制器上配置有第一SDWAN控制器的业务IP地址和端口地址。CPE终端与第一SDWAN控制器可以建立短连接,第一SDWAN控制器可以通过短连接将第二SDWAN控制器的业务IP地址和端口地址发送给CPE终端,CPE终端根据第二SDWAN控制器的业务IP地址和端口地址与第二SDWAN控制器建立第二长连接通道。
在操作S403,通过第一长连接通道发送第一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信息,通过第二长连接通道发送第二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同一时刻第一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和第二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中一个为主工作状态,另一个为备用工作状态。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CPE终端在与第一SDWAN控制器建立第一长连接通道之后,第一SDWAN控制器可以向CPE终端发送自身处于主工作状态的信息。CPE终端与第二SDWAN控制器的地址信息建立第二长连接通道之后,第二SDWAN控制器可以向CPE终端发送自身处于备用工作状态的信息。
可以理解,每个SDWAN控制器在第一次与CPE终端建立长连接之后,均会向CPE终端发送自身的工作状态信息。
在操作S404,当第一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为主工作状态的情况下,通过第一长连接通道传输业务数据。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如果第一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为主工作状态,第一SDWAN控制器通过第一长连接通道发送自身为主工作状态的信息,CPE终端和第一SDWAN控制器通过第一长连接通道进行业务数据传输。
在操作S405,在第一SDWAN控制器和第二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发生切换的情况下,将第一SDWAN控制器和第二SDWAN控制器切换后的工作状态发送给CPE终端。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如果第一SDWAN控制器和第二SDWAN控制器的主备状态切换,则第一SDWAN控制器和第二SDWAN控制器会将自身的新的工作状态信息发送给CPE终端。
示例性地,在网络管控平台中,由于第一SDWAN控制器故障,第二SDWAN控制器切换为主工作状态,则第二SDWAN控制器会向CPE终端发送自身的工作状态切换为主工作状态的信息。
示例性地,在网络管控平台中,由于人工设置,第一SDWAN控制器由主工作状态切换到备用工作状态,第二SDWAN控制器由备用工作状态切换到主工作状态,则第一SDWAN控制器会向CPE终端发送自身的工作状态切换为备用工作状态的信息,第二SDWAN控制器会向CPE终端发送自身的工作状态切换为主工作状态的信息。
在操作S406,通过第二长连接通道传输业务数据。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在CPE终端端,CPE终端在接收到第二SDWAN控制器为主工作状态的信息之后,会在本端进行业务通道的切换,将业务数据切换到第二长连接通道进行传输,从而CPE终端和第二SDWAN控制器通过第二长连接通道进行业务数据传输,能够避免业务中断。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建立第一SDWAN控制器与CPE终端之间的第一长连接通道,建立第二SDWAN控制器与CPE终端之间的第二长连接通道,通过第一长连接通道发送第一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信息,通过第二长连接通道发送第二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信息,当第一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为主工作状态的情况下,通过第一长连接通道传输业务数据,在第一SDWAN控制器和第二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发生切换的情况下,将第一SDWAN控制器和第二SDWAN控制器切换后的工作状态发送给CPE终端,通过第二长连接通道传输业务数据。由于网络管控平台中的至少两个SDWAN控制器与终端侧分别建立长连接通路,在SDWAN控制器发生主备状态切换时通知终端,使得终端侧进行业务数据传输通道的切换,能够保持业务数据传输不中断,保持业务连续。
图5A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通过第一长连接通道传输业务数据的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5A所示,该方法包括操作S501~S502。
在操作S501,根据接收到的来自CPE终端的第三认证请求,向CPE终端发送第三认证信息。第三认证信息表征第三认证请求通过。
在操作S502,根据接收到的来自CPE终端的第三认证信息,传输业务数据。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在第一SDWAN控制器为主工作状态时,CPE终端的业务数据通过第一长连接通道进行传输,在第二SDWAN控制器为主工作状态时,CPE终端的业务数据通过第二长连接通道进行传输。但业务数据在传输前需要进行认证,只有认证通过的CPE终端可以进行业务数据的交互,未认证或认证不通过的CPE终端无法与网络管控平台进行业务通信。
示例性地,CPE终端通过与第一SDWAN控制器之间的短连接发起认证请求,第一SDWAN控制器接收认证请求并通过短连接向CPE终端返回认证响应消息,认证响应消息中包括用于身份验证的认证信息(token),CPE发起业务请求时可以使用token进行身份认证,认证通过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第一长连接通道传输业务数据,第一SDWAN控制器接收CPE终端发送过来的业务数据。
图5B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通过第二长连接通道传输业务数据的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5B所示,该方法包括操作S511~S512。
在操作S511,根据接收到的来自CPE终端的第四认证请求,向CPE终端发送第四认证信息,第四认证信息表征第四认证请求通过。
在操作S512,根据接收到的来自CPE终端的第四认证信息,传输业务数据。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CPE终端通过与第二SDWAN控制器之间的短连接发起认证请求,第二SDWAN控制器接收认证请求并通过短连接向CPE终端返回认证响应消息,认证响应消息中包括用于身份验证的认证信息(token),CPE发起业务请求时可以使用token进行身份认证,认证通过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第二长连接通道传输业务数据,第二SDWAN控制器接收CPE终端发送过来的业务数据。
图6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网络管控平台包括SDWAN控制器A和SDWAN控制器B,SDWAN控制器A当前处于主工作状态。首先在SDWAN控制器A上配置SDWAN控制器B的业务IP和端口;在SDWAN控制器B上配置SDWAN控制器A的业务IP和端口;在SDWAN控制器A上对CPE终端进行添加,并在该CPE终端上配置SDWAN控制器A的地址和设备上线需要的基本信息。其中,在SDWAN控制器A可以添加多个CPE终端。设备上线需要的基本信息包括设备验证码、设备序列号等等。在以上配置完成后,执行如图6所示的操作。
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操作S601~S609。
在操作S601,CPE终端端向SDWAN控制器A发送认证请求,并接收认证结果和用于身份验证的token,当后续CPE终端向网络管控平台发送业务数据时,网络管控平台会验证token。
在操作S602,CPE终端向SDWAN控制器A发送建立长连接请求,SDWAN控制器A返回建立长连接成功消息并返回SDWAN控制器自身当前为主工作状态的信息。
在操作S603,CPE终端向SDWAN控制器A发送CPE基本信息以及token,SDWAN控制器A验证token通过后,向CPE终端返回配置的SDWAN控制器B的IP地址和端口。
在操作S604,CPE终端通过与SDWAN控制器A之间的长连接传输业务数据,并定时更新token,以防过期。
在操作S605,CPE终端根据SDWAN控制器A返回的SDWAN控制器B的IP地址和端口,与SDWAN控制器B建立长连接,用于接收SDWAN控制器B的工作状态信息。
在操作S606,SDWAN控制器A和SDWAN控制器B发生主备状态切换时,通知CPE终端。CPE终端根据SDWAN控制器A和SDWAN控制器B的状态决定是否进行长连接通路的切换。例如,若SDWAN控制器A为备用工作状态,SDWAN控制器B为主工作状态,则触发CPE终端进行数据传输通路的切换。
在操作S607,CPE终端确定进行长连接通路的切换,则向SDWAN控制器B发送认证请求,并接收认证结果和token。
在操作S608,CPE终端向SDWAN控制器B发送CPE基本信息和token,SDWAN控制器B向CPE返回配置的SDWAN控制器A的IP地址和端口。
在操作S609,CPE终端用与SDWAN控制器B之间的长连接传输数据,并定时更新token,以防过期。
可以理解的是,CPE与SDWAN控制器之间的交互,不仅有通过长连接通道进行的,也有通过短连接进行的。例如,SDWAN控制器的地址信息的交互是使用短连接完成的;SDWAN控制器的状态信息以及传输业务数据都是通过长连接进行的。
CPE与SDWAN控制器进行认证,也可以通过短连接进行,只有认证通过的设备,才能传输业务数据。
图7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
如图7所示,数据传输装置700包括第一建立模块710、第二建立模块720、第一接收模块730、第一传输模块740和切换模块750。
第一建立模块710用于基于配置的第一SDWAN控制器的地址信息,建立与第一SDWAN控制器之间的第一长连接通道。
第二建立模块720用于基于第二SDWAN控制器的地址信息,建立与第二SDWAN控制器之间的第二长连接通道。
第一接收模块730用于通过第一长连接通道接收第一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信息,通过第二长连接通道接收第二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信息,在同一时刻第一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和第二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中一个为主工作状态,另一个为备用工作状态。
第一传输模块740用于在接收到第一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为主工作状态的情况下,通过第一长连接通道传输业务数据。
切换模块750用于在接收到第一SDWAN控制器和第二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发生切换的情况下,将业务数据切换到第二长连接通道进行传输。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数据传输装置700还包括第二接收模块。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在第二建立模块720建立与第二SDWAN控制器之间的第二长连接通道之前,接收第二SDWAN控制器的地址信息。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接收到第一SDWAN控制器和第二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发生切换的包括:通过第一长连接通道接收到第一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切换为备用工作状态的信息;通过第二长连接通道接收到第二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切换为主工作状态的信息。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第一传输模块740具体用于向第一SDWAN控制器发送第一认证请求;接收来自第一SDWAN控制器的第一认证信息,第一认证信息表征第一认证请求认证通过;根据第一认证信息,通过第一长连接通道传输业务数据。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切换模块750具体用于向第二SDWAN控制器发送第二认证请求;接收来自第二SDWAN控制器的第二认证信息,第二认证信息表征第二认证请求认证通过;根据第二认证信息,通过第二长连接通道传输业务数据。
图8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
如图8所示,数据传输装置800包括第三建立模块810、第四建立模块820、第一发送模块830、第二传输模块840、第二发送模块850和第三传输模块860。
第三建立模块810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来自CPE终端的包括第一SDWAN控制器的地址信息的第一连接请求,建立第一SDWAN控制器与CPE终端之间的第一长连接通道。
第四建立模块820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来自CPE终端的包括第二SDWAN控制器的地址信息的第二连接请求,建立第二SDWAN控制器与CPE终端之间的第二长连接通道。
第一发送模块830用于通过第一长连接通道发送第一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信息,通过第二长连接通道发送第二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信息,在同一时刻第一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和第二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中一个为主工作状态,另一个为备用工作状态。
第二传输模块840用于当第一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为主工作状态的情况下,通过第一长连接通道传输业务数据。
第二发送模块850用于在第一SDWAN控制器和第二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发生切换的情况下,将第一SDWAN控制器和第二SDWAN控制器切换后的工作状态发送给CPE终端。
第三传输模块860用于通过第二长连接通道传输业务数据。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数据传输装置800还包括第三发送模块。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在第四建立模块820建立第二SDWAN控制器与CPE终端之间的第二长连接通道之前,发送第二SDWAN控制器的地址信息。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第二发送模块850具体用于通过第一长连接通道发送第一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切换为备用工作状态的信息;通过第二长连接通道发送第二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切换为主工作状态的信息。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第二传输模块840具体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来自CPE终端的第三认证请求,向CPE终端发送第三认证信息,第三认证信息表征第三认证请求通过;根据接收到的来自CPE终端的第三认证信息,传输业务数据。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第三传输模块860具体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来自CPE终端的第四认证请求,向CPE终端发送第四认证信息,第四认证信息表征第四认证请求通过;根据接收到的来自CPE终端的第四认证信息,传输业务数据。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模块、子模块、单元、子单元中的任意多个、或其中任意多个的至少部分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中实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模块、子模块、单元、子单元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可以被拆分成多个模块来实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模块、子模块、单元、子单元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可以至少被部分地实现为硬件电路,例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LA)、片上系统、基板上的系统、封装上的系统、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可以通过对电路进行集成或封装的任何其他的合理方式的硬件或固件来实现,或以软件、硬件以及固件三种实现方式中任意一种或以其中任意几种的适当组合来实现。或者,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模块、子模块、单元、子单元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至少被部分地实现为计算机程序模块,当该计算机程序模块被运行时,可以执行相应的功能。
例如,第一建立模块710、第二建立模块720、第一接收模块730、第一传输模块740和切换模块750中的任意多个可以合并在一个模块/单元/子单元中实现,或者其中的任意一个模块/单元/子单元可以被拆分成多个模块/单元/子单元。或者,这些模块/单元/子单元中的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子单元的至少部分功能可以与其他模块/单元/子单元的至少部分功能相结合,并在一个模块/单元/子单元中实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建立模块710、第二建立模块720、第一接收模块730、第一传输模块740和切换模块75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至少被部分地实现为硬件电路,例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LA)、片上系统、基板上的系统、封装上的系统、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可以通过对电路进行集成或封装的任何其他的合理方式等硬件或固件来实现,或以软件、硬件以及固件三种实现方式中任意一种或以其中任意几种的适当组合来实现。或者,第一建立模块710、第二建立模块720、第一接收模块730、第一传输模块740和切换模块75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至少被部分地实现为计算机程序模块,当该计算机程序模块被运行时,可以执行相应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数据传输装置部分与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部分是相对应的,数据传输装置部分的描述具体参考数据传输方法部分,在此不再赘述。
图9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适于实现上文描述的方法的计算机系统的框图。图9示出的计算机系统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9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计算机系统900包括处理器9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9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9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9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处理器901例如可以包括通用微处理器(例如CPU)、指令集处理器和/或相关芯片组和/或专用微处理器(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等等。处理器901还可以包括用于缓存用途的板载存储器。处理器901可以包括用于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的不同动作的单一处理单元或者是多个处理单元。
在RAM 903中,存储有系统9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器901、ROM 902以及RAM 903通过总线904彼此相连。处理器901通过执行ROM 902和/或RAM 903中的程序来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的各种操作。需要注意,所述程序也可以存储在除ROM 902和RAM 903以外的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中。处理器901也可以通过执行存储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中的程序来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的各种操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系统900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I/O)接口905,输入/输出(I/O)接口905也连接至总线904。系统900还可以包括连接至I/O接口905的以下部件中的一项或多项: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9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9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908;以及包括诸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909。通信部分9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9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905。可拆卸介质9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9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908。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9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911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9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系统中限定的上述功能。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描述的系统、设备、装置、模块、单元等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模块来实现。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设备/装置/系统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设备/装置/系统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执行时,实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易失性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例如,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上文描述的ROM 902和/或RAM 903和/或ROM 902和RAM 903以外的一个或多个存储器。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上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电要注意的是,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和/或结合,即使这样的组合或结合没有明确记载于本公开中。特别地,在不脱离本公开精神和教导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和/或结合。所有这些组合和/或结合均落入本公开的范围。
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并非为了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尽管在以上分别描述了各实施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各个实施例中的措施不能有利地结合使用。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做出多种替代和修改,这些替代和修改都应落在本公开的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CPE终端,包括:
基于配置的第一SDWAN控制器的地址信息,建立与所述第一SDWAN控制器之间的第一长连接通道;
基于第二SDWAN控制器的地址信息,建立与所述第二SDWAN控制器之间的第二长连接通道;
通过所述第一长连接通道接收所述第一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信息,通过所述第二长连接通道接收所述第二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信息,在同一时刻所述第一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和所述第二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中一个为主工作状态,另一个为备用工作状态;
在接收到所述第一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为主工作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一长连接通道传输业务数据;
在接收到所述第一SDWAN控制器和所述第二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发生切换的情况下,将所述业务数据切换到所述第二长连接通道进行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在基于第二SDWAN控制器的地址信息,建立与所述第二SDWAN控制器之间的第二长连接通道之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SDWAN控制器的地址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到所述第一SDWAN控制器和所述第二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发生切换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长连接通道接收到所述第一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切换为备用工作状态的信息;
通过所述第二长连接通道接收到所述第二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切换为主工作状态的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过所述第一长连接通道传输业务数据包括:
向所述第一SDWAN控制器发送第一认证请求;
接收来自所述第一SDWAN控制器的第一认证信息,所述第一认证信息表征所述第一认证请求认证通过;
根据所述第一认证信息,通过所述第一长连接通道传输业务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将所述业务数据切换到所述第二长连接通道进行传输包括:
向所述第二SDWAN控制器发送第二认证请求;
接收来自所述第二SDWAN控制器的第二认证信息,所述第二认证信息表征所述第二认证请求认证通过;
根据所述第二认证信息,通过所述第二长连接通道传输业务数据。
6.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SDWAN控制器平台,所述SDWAN控制器平台包括第一SDWAN控制器和第二SDWAN控制器,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来自CPE终端的包括所述第一SDWAN控制器的地址信息的第一连接请求,建立所述第一SDWAN控制器与CPE终端之间的第一长连接通道;
根据接收到的来自CPE终端的包括所述第二SDWAN控制器的地址信息的第二连接请求,建立所述第二SDWAN控制器与CPE终端之间的第二长连接通道;
通过所述第一长连接通道发送所述第一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信息,通过所述第二长连接通道发送所述第二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信息,在同一时刻所述第一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和所述第二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中一个为主工作状态,另一个为备用工作状态;
当所述第一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为主工作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一长连接通道传输业务数据;
在所述第一SDWAN控制器和所述第二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发生切换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SDWAN控制器和所述第二SDWAN控制器切换后的工作状态发送给所述CPE终端;
通过所述第二长连接通道传输所述业务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在建立所述第二SDWAN控制器与CPE终端之间的第二长连接通道之前,还包括:
发送所述第二SDWAN控制器的地址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所述将所述第一SDWAN控制器和所述第二SDWAN控制器切换后的工作状态信息发送给所述CPE终端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长连接通道发送所述第一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切换为备用工作状态的信息;
通过所述第二长连接通道发送所述第二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切换为主工作状态的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所述第一长连接通道传输业务数据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来自所述CPE终端的第三认证请求,向所述CPE终端发送第三认证信息,所述第三认证信息表征所述第三认证请求通过;
根据接收到的来自所述CPE终端的第三认证信息,传输所述业务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所述第二长连接通道传输所述业务数据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来自所述CPE终端的第四认证请求,向所述CPE终端发送第四认证信息,所述第四认证信息表征所述第四认证请求通过;
根据接收到的来自所述CPE终端的第四认证信息,传输所述业务数据。
11.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CPE终端,包括:
第一建立模块,用于基于配置的第一SDWAN控制器的地址信息,建立与所述第一SDWAN控制器之间的第一长连接通道;
第二建立模块,用于基于第二SDWAN控制器的地址信息,建立与所述第二SDWAN控制器之间的第二长连接通道;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长连接通道接收所述第一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信息,通过所述第二长连接通道接收所述第二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信息,在同一时刻所述第一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和所述第二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中一个为主工作状态,另一个为备用工作状态;
第一传输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为主工作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一长连接通道传输业务数据;
切换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SDWAN控制器和所述第二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发生切换的情况下,将所述业务数据切换到所述第二长连接通道进行传输。
12.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SDWAN控制器平台,所述SDWAN控制器平台包括第一SDWAN控制器和第二SDWAN控制器,所述装置包括:
第三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来自CPE终端的包括所述第一SDWAN控制器的地址信息的第一连接请求,建立所述第一SDWAN控制器与CPE终端之间的第一长连接通道;
第四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来自CPE终端的包括所述第二SDWAN控制器的地址信息的第二连接请求,建立所述第二SDWAN控制器与CPE终端之间的第二长连接通道;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长连接通道发送所述第一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信息,通过所述第二长连接通道发送所述第二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信息,在同一时刻所述第一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和所述第二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中一个为主工作状态,另一个为备用工作状态;
第二传输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为主工作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一长连接通道传输业务数据;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SDWAN控制器和所述第二SDWAN控制器的工作状态发生切换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SDWAN控制器和所述第二SDWAN控制器切换后的工作状态发送给所述CPE终端;
第三传输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二长连接通道传输所述业务数据。
13.一种计算机系统,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其中,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处理器实现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5.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指令,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执行时用于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1543032.8A 2020-12-23 2020-12-23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系统和介质 Active CN1125649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43032.8A CN112564983B (zh) 2020-12-23 2020-12-23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系统和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43032.8A CN112564983B (zh) 2020-12-23 2020-12-23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系统和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64983A true CN112564983A (zh) 2021-03-26
CN112564983B CN112564983B (zh) 2023-05-26

Family

ID=75031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43032.8A Active CN112564983B (zh) 2020-12-23 2020-12-23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系统和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6498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23076A (zh) * 2021-09-06 2022-01-11 长沙市同迅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sd-wan的以太网二层数据交换方法
CN116132220A (zh) * 2021-11-15 2023-05-1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43406A1 (zh) * 2013-09-25 2015-04-0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获取流媒体数据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344014A (zh) * 2018-09-26 2019-02-15 新华三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主备切换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CN110336855A (zh) * 2019-05-09 2019-10-15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 一种医疗云数据系统
WO2019206296A1 (zh) * 2018-04-28 2019-10-31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网关服务器的故障处理方法和装置
US20200076683A1 (en) * 2018-08-31 2020-03-05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Dynamic Cloud-Based Provisioning of Branch-Based Networking Devices
CN111130979A (zh) * 2019-12-09 2020-05-08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sdwan场景下分支节点连接中心节点的方法和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43406A1 (zh) * 2013-09-25 2015-04-0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获取流媒体数据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19206296A1 (zh) * 2018-04-28 2019-10-31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网关服务器的故障处理方法和装置
US20200076683A1 (en) * 2018-08-31 2020-03-05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Dynamic Cloud-Based Provisioning of Branch-Based Networking Devices
CN109344014A (zh) * 2018-09-26 2019-02-15 新华三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主备切换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CN110336855A (zh) * 2019-05-09 2019-10-15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 一种医疗云数据系统
CN111130979A (zh) * 2019-12-09 2020-05-08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sdwan场景下分支节点连接中心节点的方法和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23076A (zh) * 2021-09-06 2022-01-11 长沙市同迅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sd-wan的以太网二层数据交换方法
CN116132220A (zh) * 2021-11-15 2023-05-1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64983B (zh) 2023-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78969B (zh) 实现负载均衡的计算机设备、系统和方法
CN105281947B (zh) 用于将遗留网络变换成具备sdn能力的网络的技术
US11451509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mputer system
US7894335B2 (en) Redundant routing capabilities for a network node cluster
US8189579B1 (en) Distributed solution for managing periodic communications in a multi-chassis routing system
EP3261290A1 (en) Software defined data center and method for deploying service cluster therein
US9137141B2 (en) Synchronization of load-balancing switches
US8984114B2 (en) Dynamic session migration between network security gateways
US20140067983A1 (en) Bi-directional synchronization enabling active-active redundancy for load-balancing switches
CN113794618B (zh) 基于虚拟网卡的冗余网络通信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US2013012491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ignaling dynamic reconfiguration events in a middleware machine environment
US20200228373A1 (en) Autonomous system bridge connecting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EP3695569B1 (en)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layer 2 fast re-switch for a wireless controller
WO2021139304A1 (zh) 一种多云互联的方法及设备
US10447581B2 (en) Failure handling at logical routers according to a non-preemptive mode
CN112564983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系统和介质
CN102404339B (zh) 防火墙系统和基于该防火墙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
CN109039680B (zh) 一种切换主宽带网络网关bng和备bng的方法、系统和bng
CN114465834A (zh) 一种用户接入处理的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KR101308088B1 (ko) 고가용성 정적 멀티캐스트 라우팅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2594684B (zh) 一种radius报文的处理方法及网络接入设备
US12095652B1 (en) Service access awareness in a distributed architecture
KR102376484B1 (ko) 이중화 회선 자동 절체를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KR101308089B1 (ko) 고가용성을 지원하기 위한 IPSec VPN 시스템 및 방법
KR102097999B1 (ko) 가상 라우터를 이용한 IP in IP 통신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100044 2nd floor, building 1, yard 26, Xizhimenwai South Road,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Qianxin Wangs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Applicant after: QAX Technology Group Inc.

Address before: 100097 No. 202, 203, 205, 206, 207, 208, 2nd floor, block D, No. 51, Kunming Hun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LEGENDSE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EIJING) Inc.

Applicant before: QAX Technology Group Inc.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