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34665A - 保持体及线束 - Google Patents
保持体及线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534665A CN112534665A CN201980052453.XA CN201980052453A CN112534665A CN 112534665 A CN112534665 A CN 112534665A CN 201980052453 A CN201980052453 A CN 201980052453A CN 112534665 A CN112534665 A CN 11253466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vided
- pair
- hinge
- outer peripheral
- divided bodi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7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6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0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4323 axial leng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47 pl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52 Polya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Tin Chemical compound [Sn]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122 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8 desig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647 polya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728 polyest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098 polyolef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81 surface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H02G3/0406—Details thereof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B60R16/0215—Protecting, fastening and routing means therefo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H02G3/0456—Ladders or other support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30—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o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 H02G3/32—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o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using mounting clam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Of Indoor Wiring (AREA)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Cable Accessories (AREA)
- Supports For Pi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安装于供电线插通的支架的保持体(50)具有筒状的主体部(51),主体部(51)具有一对分割体(60、70)和将一对分割体(60、70)能开闭地连结的铰链(80),内插于支架。保持体(50)具有一对突起部(110),一对突起部(110)具有被推杆按压的按压面(110A),从分割体(60、70)的外周面向径向外方突出地形成。一对突起部(110)以如下方式形成:在以铰链(80)为支点将一对分割体(60、70)打开时,在分割体(60、70)的外周面彼此接触前,一对突起部(110)彼此相互接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持体及线束。
背景技术
以往,使用于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等车辆的线束具备在高电压的电池与逆变器等电气设备之间电连接的电线。在该线束中,以保护电线为目的,利用波纹管、金属制管等保护管将多条电线一并覆盖。作为这种线束,已知在管的端部装配有树脂制的保持体的线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保持体例如由铰链和与该铰链连结的一对分割体构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214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保持体中,当以铰链为支点将一对分割体过度打开时,有可能铰链破损从而分割体从铰链分离。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分割体从铰链分离的保持体及线束。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根据解决上述课题的保持体,安装于供电线插通的筒状构件,所述保持体具有:筒状的主体部,具有一对分割体和将所述一对分割体能开闭地连结的铰链,内插于所述筒状构件;和一对突起部,具有被推杆按压的按压面,从所述分割体的外周面向径向外方突出地形成,所述一对突起部以如下方式形成:在以所述铰链为支点将所述一对分割体打开时,在所述分割体的外周面彼此接触前,所述一对突起部彼此相互接触。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保持体,起到能够抑制分割体从铰链分离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线束的概要结构图。
图2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线束的侧视图。
图3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线束的概要立体图。
图4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保持体的概要立体图。
图5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保持体的侧视图。
图6(a)、图6(b)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保持体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说明便利起见,附图有时将结构的一部分放大或者简化示出。另外,关于各部分的尺寸比率也有时与实际不同。
图1所示的线束10将两个或者三个以上电气设备(设备)电连接。线束10例如将在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等车辆V的前部设置的逆变器11与在比该逆变器11靠车辆V的后方设置的高压电池12电连接。线束10例如以在车辆V的地板下面等通过的方式布设。逆变器11与成为车辆行驶的动力源的驱动车轮用的电动机(省略图示)连接。逆变器11由高压电池12的直流电生成交流电,并将该交流电向电动机供给。高压电池12例如是能够供给数百伏特的电压的电池。
线束10具有多条电线20、装配于电线20的两端部的一对连接器30、以及将多条电线20一并包围的保护管130。各电线20例如以在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为长条状。各电线20例如是能够与高电压、大电流对应的高压电线。各电线20具有导电性的芯线和将该芯线包覆的绝缘包覆部。各电线20既可以是自身具有屏蔽电磁波的电磁屏蔽结构的屏蔽电线,也可以是自身不具有电磁屏蔽结构的非屏蔽电线。各电线20的一端部通过连接器30而与逆变器11连接,各电线20的另一端部通过连接器30而与高压电池12连接。
保护管130例如保护电线20不被飞翔物、水滴破损。作为保护管130,例如能够使用金属制或合成树脂制的管、金属制或合成树脂制的波纹管、橡胶制的防水罩、或者将这些组合使用。
如图2所示,连接器30(线束10)具有金属制的支架40和安装于支架40的合成树脂制的保持体50。作为支架40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铁系、铝系的金属材料。支架40也可以根据其构成金属的种类、使用环境而实施镀锡、镀铝等表面处理。作为保持体50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聚烯烃、聚酰胺、聚酯、ABS树脂等合成树脂。另外,在图2中,将保护管130的图示省略。
接着,按照图3对支架40的结构进行说明。
支架40具有:供多条电线20插通的筒部41;凸缘42,形成于筒部41的一方的开口端41A;以及固定部43,以从凸缘42的一部分向筒部41的径向外方进一步延伸的方式形成。支架40例如是筒部41、凸缘42以及固定部43形成为一体的单一部件。
筒部41具有供多条电线20插通的插通孔41X。本实施方式的筒部41形成为内周的横截面形状(也就是通过与筒部41的轴方向正交的平面将筒部41切断的截面形状)成为长圆形状的长圆筒状。即,本实施方式的筒部41的插通孔41X形成为横截面形状成为长圆形状的长圆柱状。
筒部41具有形成有凸缘42的开口端(端部)41A、和在轴方向上与该开口端41A相反的一侧的开口端(端部)41B。此时,开口端41A是以朝向装配连接器30的电气设备(图1所示的逆变器11、高压电池12等)的外壳的方式设置的开口端。开口端41B是以朝向保护管130(参照图1)的方式设置的开口端。开口端41B具有端面41C。
凸缘42以从筒部41的开口端41A向径向外方突出的方式形成。凸缘42例如遍及开口端41A的周向全周连续地形成。
固定部43例如以从凸缘42的顶端部的一部分向径向外方延伸的方式形成。因此,固定部43比凸缘42向径向外方突出地形成。固定部43仅形成于筒部41的周向的一部分。本实施方式的固定部43以从凸缘42的顶端部中周向的图中下半部的部分朝向下方延伸的方式形成。固定部43例如形成为大致板状。在固定部43设置有螺栓孔43X,螺栓孔43X用于将支架40装配于电气设备(图1所示的逆变器11、高压电池12等)的外壳。螺栓孔43X以在固定部43的板厚方向贯穿的方式形成。具体地讲,螺栓孔43X以从朝向电气设备的外壳的端面43A贯穿到与该端面43A相反的一侧的端面的方式形成。支架40例如通过螺栓紧固而装配于电气设备的外壳。
另外,以下说明便利起见,将没有形成固定部43的部分的凸缘42仅称为“凸缘42”,将形成有固定部43的部分的凸缘42和固定部43统一称为“固定部43”。
接着,对保持体50的结构进行说明。
保持体50以能够将多条电线20一并包围的方式形成。保持体50安装于支架40的筒部41。保持体50在筒部41的插通孔41X内插通而装配于筒部41。保持体50通过配置于金属制的筒部41的内侧,从而具有从筒部41的开口端41A、41B的边缘保护电线20的功能。保持体50通过将支架40的端缘(具体为凸缘42的端缘)从径向外侧覆盖,从而具有在将线束10装配于车辆V(参照图1)时抑制作业者的手与支架40的端缘的边缘接触的功能。
保持体50例如在从筒部41的开口端41A侧(电气设备侧)朝向开口端41B侧(保护管130侧)的方向(以下将该方向也称为“插入方向”。)插入安装到筒部41。
如图3及图4所示,保持体50具有形成为筒状的主体部51、形成于主体部51的外周面的包覆部90、以及形成于主体部51的外周面的突起部110。保持体50是主体部51、包覆部90以及突起部110通过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为一体的单一部件。
如图3所示,主体部51嵌合到支架40的筒部41的内侧。即,主体部51内插于筒部41。主体部51具有位于向筒部41的插入方向外侧(电气设备侧)的端部51A、和位于在轴方向上与端部51A相反的一侧的插入方向里侧(保护管130侧)的端部51B。主体部51形成为沿着筒部41的内周面的形状。本实施方式的主体部51形成为内周的横截面形状成为长圆形状的长圆筒状。主体部51的外径形成为比筒部41的内径小一圈。在主体部51的周向上的一个部位形成有遍及主体部51的轴方向全长延伸的分割槽51X。
如图6(a)及图6(b)所示,主体部51(保持体50)具有一对分割体60、70和将各分割体60、70的周向的一端部相互连结的铰链80。铰链80具有可挠性。铰链80例如比各分割体60、70形成得薄。铰链80将一对分割体60、70能开闭地连结。即,主体部51(保持体50)构成为一对分割体60、70能够以铰链80为支点开闭。具体地讲,主体部51(保持体50)构成为能够变形为一对分割体60、70闭合的闭合姿势(参照图6(a))和一对分割体60、70打开的打开姿势(参照图6(b))。此时,在图6(b)所示的打开姿势的主体部51中,与图6(a)所示的闭合姿势的情况相比,分割槽51X的宽度扩大。因此,通过将主体部51设为打开姿势,能够容易在主体部51的内部收纳多条电线20。另外,如图6(a)所示,主体部51形成为在一对分割体60、70闭合的闭合姿势下在整体上成为长圆筒状。
分割体60具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分割片61、62、63。分割体70具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分割片71、72、73。分割体60(分割片61、62、63)例如与分割体70(分割片71、72、73)形成为线对称(在图中为左右对称)。具体地讲,在保持体50的主视中(图6(a)),一对分割体60、70以通过主体部51的轴心AX和铰链80的中心线CL为对称轴形成为线对称。
分割片61、71的周向的一端部与铰链80连结,周向的另一端部与分割片62、72连结。分割片62、72的周向的一端部与分割片61、71分别连结,周向的另一端部与分割片63、73连结。在分割片63与分割片73之间形成有上述的分割槽51X。在本实施方式的主体部51中,在隔着主体部51的轴心AX与铰链80相反的一侧、也就是从铰链80向周向错开约180度的位置形成有分割槽51X。
本实施方式的分割片61、62、63形成于在周向各错开约60度的位置。具体地讲,分割片62形成于与分割片61在周向错开约60度的位置,分割片63形成于与分割片62在周向错开约60度的位置。此时,分割片61和分割片63以相互对置的方式形成。同样,本实施方式的分割片71、72、73形成于在周向上各错开约60度的位置。在分割体60、70中,分割片62和分割片72以相互对置的方式形成。
如图3所示,在各分割片63、73的外周面形成有从该外周面向径向外方伸出的包覆部90。包覆部90形成于分割片63、73的插入方向外侧的端部51A中的外周面。但是,本实施方式的包覆部90设置于从端部51A的端面向轴方向离开的位置。包覆部90例如遍及分割片63、73的周向的全长而形成。形成于分割片63的包覆部90和形成于分割片73的包覆部90以在大致同一周面上沿着周向排列的方式形成。这两个包覆部90以被分割槽51X相互切断的方式形成。换句话讲,本实施方式的包覆部90被分割槽51X分割为多个(在此为两个)。
包覆部90仅形成于主体部51的周向的一部分。本实施方式的包覆部90仅形成于分割片63、73的外周面,没有形成于分割片61、62、71、72的外周面。包覆部90例如相对于主体部51的轴心AX形成为非点对称。
各包覆部90具有:壁部91,以从分割片63、73的外周面向径向外方突出的方式形成;和凸缘部92,形成于壁部91的径向外侧的端部,以朝向插入方向里侧(端部51B侧)延伸的方式形成。壁部91例如以从分割片63、73的外周面朝向径向外方大致垂直延伸的方式形成。凸缘部92例如以与分割片63、73的外周面大致平行地延伸的方式形成。
如图4所示,在各包覆部90中,通过被分割片63(分割片73)的外周面、壁部91以及凸缘部92包围的空间形成有收纳空间90X。具体地讲,收纳空间90X是被分割片63(分割片73)的外周面、壁部91的端面中朝向插入方向里侧的保护面91A、以及凸缘部92的内周面包围的空间。收纳空间90X以朝向插入方向里侧开放、并且朝向周向外侧开放的方式形成。即,凸缘部92仅由壁部91支承,在位于比壁部91靠插入方向里侧的凸缘部92与分割片63、73之间没有形成其他构件。换句话讲,凸缘部92形成为以与壁部91连接的端部作为固定端的悬臂状。
如图2所示,收纳空间90X形成为在保持体50正常安装于支架40的状态(安装状态)下收纳包括凸缘42在内的筒部41的开口端41A。收纳空间90X形成为收纳凸缘42的周向的一部分。即,包覆部90形成为在安装状态下将包括凸缘42在内的筒部41的开口端41A包覆。在以下说明中,将保持体50以包覆部90将包括凸缘42在内的筒部41的开口端41A包覆的方式装配于支架40的状态称为“保持体50正常安装于支架40的状态”(也仅称为“安装状态”)。另外,将安装状态下的保持体50的组装方向称为“正规的组装方向”。
壁部91的高度(也就是从分割片63、73的外周面算起的突出量)被设定为比凸缘42的高度(也就是从筒部41的外周面算起的突出量)稍高。另一方面,壁部91的高度被设定为比固定部43的高度(也就是从筒部41的外周面算起的突出量)低。因此,不能在收纳空间90X收纳固定部43。另外,壁部91的保护面91A在安装状态下与凸缘42的端面42A接触。凸缘部92形成为:在安装状态下外插于筒部41的周向的一部分,并将筒部41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从径向外侧覆盖。
如图6(a)所示,包覆部90的周向端部中与分割槽51X相反的一侧的端部90A(也就是与分割片62、72连结侧的端部)以沿着长圆形状的圆弧部弯曲的方式形成。在凸缘部92的周向的端部90A形成有例如比凸缘部92的其他部分向径向外方突出的突出部93。如图4所示,突出部93例如以在凸缘部92的轴方向全长延伸的方式形成。
在各分割片62、72形成有锁定片100。各锁定片100构成为能够向径向外方及径向内方挠曲。在各锁定片100的两侧形成有在轴方向延伸的狭缝100X。各狭缝100X例如以从分割片62、72的插入方向里侧朝向端部51A沿着轴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各狭缝100X例如以从端部51B侧的开口端延伸到分割片62、72的轴方向的中途位置的方式形成。各锁定片100通过狭缝100X而与分割片61、63(分割片71、73)分别分离。各锁定片100具有顶端部101,顶端部101比分割片61、63(分割片71、72)的插入方向里侧的端面向插入方向里侧突出。各锁定片100形成为以顶端部101为自由端、以在轴方向上与顶端部101相反的一侧的基端部为固定端的悬臂状。各锁定片100例如形成为随着从基端部朝向顶端部101而变细的渐细形状。另外,在锁定片100中,锁定片100的顶端部101成为主体部51的或者分割片62、72的端部51B(参照图4)。
在各锁定片100的顶端部101例如形成有朝向径向外方突出的卡止爪102。如图2所示,各卡止爪102以在保持体50正常安装于支架40的状态下与筒部41的开口端41B的端面41C卡止的方式形成。具体地讲,各卡止爪102以朝向锁定片100的基端部侧(也就是插入方向外侧)的卡止面102A与筒部41的端面41C卡止的方式形成。通过卡止爪102的卡止面102A与筒部41的端面41C卡止,可抑制安装状态的保持体50从支架40脱离。
如图4所示,各锁定片100形成于与包覆部90在周向上错开的位置。各锁定片100例如形成于分割体60(分割体70)的周向上的中央部。一对锁定片100例如形成于与铰链80及分割槽51X分别在周向上错开约90度的位置。一对锁定片100例如以隔着主体部51的轴心AX相互对置的方式形成。一对锁定片100具有的卡止爪102例如形成于大致同一周面上。
在此,如图5所示,上述包覆部90的凸缘部92的轴方向的长度L1被设定为比卡止爪102的轴方向的长度L2长。具体地讲,从壁部91的与保护面91A相反的一侧的端面91B到凸缘部92的顶端部(插入方向里侧的端部)的端面92A为止的长度L1被设定为比从锁定片100的顶端部101的顶端面到卡止爪102的卡止面102A为止的长度L2长。由此,能够抑制保持体50相对于图2所示的支架40的筒部41以与正规的组装方向不同的方向、例如与图2所示的保持体50上下颠倒的状态(也就是包覆部90与固定部43对置的状态)错误地组装。具体地讲,因为将长度L1设定得比长度L2长,所以在以包覆部90与固定部43对置的状态将保持体50安装于支架40的情况下,在卡止爪102的卡止面102A与筒部41的端面41C卡止前,包覆部90的凸缘部92的端面92A与固定部43的端面43A接触。由此,不能将保持体50进一步推入,所以不能使卡止爪102与筒部41的端面41C卡止,从而不能将保持体50安装于支架40。
如图4所示,在各分割片61、71的外周面形成有从该外周面向径向外方突出的突起部110。即,各突起部110形成于与铰链80连结的分割片61、71的外周面。在图5中朝向突起部110的箭头EP示意性示出用于在制造保持体50时从模具推出保持体50而将其取出的推杆。各突起部110具有被推杆EP按压的按压面110A。即,在各突起部110形成有按压面110A,按压面110A被用于在制造时从模具推出保持体50而将其取出的推杆EP按压。各按压面110A例如以朝向插入方向里侧的方式形成。在各按压面110A例如形成有被推杆EP按压的按压印记111。
一对突起部110形成为:限制以铰链80为支点将一对分割体60、70打开时的打开量。具体地讲,如图6(b)所示,各突起部110形成为:在以铰链80为支点将一对分割体60、70打开时,在与铰链80连结的分割片61、71的外周面彼此接触前,一对突起部110彼此接触。各突起部110的形成位置及高度等例如被设定成为能够将分割体60、70的打开量限制成期望的打开量。另外,期望的打开量根据将电线20收纳于打开姿势时的保持体50时的作业性、铰链80的耐久性等而设定。
各突起部110例如以从分割片61(分割片71)的外周面朝向径向外方大致垂直延伸的方式形成。各突起部110例如形成于分割片61(分割片71)的插入方向外侧的端部51A中的外周面。但是,本实施方式的突起部110设置于在轴方向上从端部51A的端面离开的位置。各突起部110例如仅形成于分割片61(分割片71)的周向的一部分。例如,各突起部110形成于分割片61(分割片71)的周向的中央部的外周面。例如,形成于分割片61的突起部110和形成于分割片71的突起部110以将铰链80作为对称轴成为线对称(在此为左右对称)的方式形成。形成于分割片61的突起部110和形成于分割片71的突起部110例如以在大致同一周面上沿着周向排列的方式形成。
各突起部110例如以与各包覆部90的壁部91在大致同一周面上沿着周向排列的方式形成。具体地讲,如图2所示,各突起部110的按压面110A和各壁部91的保护面91A以在大致同一周面上沿着周向排列的方式形成。因此,在保持体50正常安装于支架40的状态下,凸缘42的端面42A与壁部91的保护面91A碰触,并且固定部43的端面43A与各突起部110的按压面110A碰触。
如图6(a)所示,各突起部110例如设置于在图中隔着主体部51的轴心AX与包覆部90在上下方向上相反的一侧。各突起部110例如形成为与包覆部90不同的形状。因此,保持体50的横截面形状形成为上下不对称的形状。由此,能够抑制保持体50相对于图2所示的筒部41以与正规的组装方向不同的方向、例如以与图2所示的保持体50上下颠倒的状态错误地组装。另外,即使是以与图2所示的保持体50上下颠倒的状态、进一步以保持体50相对于筒部41倾斜的状态组装于支架40的情况,突起部110也在保持体50的插入中途与凸缘42的端面或者固定部43的端面接触。由此,能够抑制保持体50以与正规的组装方向不同的方向错误地组装于支架40的筒部41。
如图4所示,在各分割片61、71、63、73的外周面例如以沿着主体部51的轴方向延伸的方式分别形成有一个或者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肋120。多个肋120在主体部51的周向上隔开预定间隔地形成。各肋120以从分割片61、71、63、73的外周面向径向外方突出的方式形成。各肋120以遍及主体部51的轴方向的大致全长直线状延伸的方式形成。具体地讲,形成于分割片63、73的各肋120以从分割片63、73的端部51B沿着轴方向直线状延伸到壁部91的保护面91A的方式形成。同样,形成于分割片61、71的各肋120以从分割片61、71的端部51B沿着轴方向直线状延伸到突起部110的按压面110A所形成的轴方向的位置的方式形成。另外,在具有锁定片100的分割片62、72的外周面没有形成肋120。
如上所述,保持体50以相对于主体部51的轴心AX成为非点对称的方式形成。本实施方式的保持体50在图中形成为左右对称,并且在图中形成为上下不对称。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1)在具有一对分割体60、70和将那一对分割体60、70能开闭地连结的铰链80的保持体50中,将具有推杆EP用的按压面的一对突起部110以从分割体60、70的外周面向径向外方突出的方式形成。而且,将一对突起部110以如下方式形成:在以铰链80为支点将一对分割体60、70打开时,在分割体60、70的外周面彼此接触前,一对突起部110彼此相互接触。通过这一对突起部110能够限制一对分割体60、70的打开量。由此,能够抑制由于以铰链80为支点将一对分割体60、70过度打开而导致的铰链80的破损。其结果是,适当地抑制分割体60、70从铰链80分离。
(2)将为了确保在成形上无论如何都需要的推杆EP用的按压面110A而形成的突起部110作为限制一对分割体60、70的打开量的限制构件使用。由此,与分别设置确保推杆EP用的按压面的构件和限制打开量的构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部件数量,能够简化保持体50的结构。
(3)一对突起部110以将铰链80作为对称轴成为线对称的方式形成。由此,能够以使一对分割体60、70相对于铰链80均等地打开的方式限制打开量。
(4)在构成分割体60的多个分割片61、62、63中与铰链80连结的分割片61的外周面形成有突起部110,在构成分割体70的多个分割片71、72、73中与铰链80连结的分割片71的外周面形成有突起部110。根据该结构,能够在铰链80的附近设置突起部110,所以能够确实限制一对分割体60、70的打开量。
(5)将突起部110形成于分割片61、71的外周面中周向的中间部。根据该结构,与在分割片61、71的外周面中与铰链80连结的端部形成突起部110的情况相比,能够确保一对分割体60、70的打开量较大。由此,能够提高将电线20插通于保持体50的内部时的作业性。
(6)设置有包覆部90,包覆部90具有从分割体60、70的外周面向径向外方突出地形成的壁部91、和从该壁部91的径向外侧的端部朝向主体部51的端部51B侧(也就是插入方向里侧)延伸的凸缘部92。通过被该包覆部90(壁部91及凸缘部92)和分割体60、70的外周面包围的空间形成收纳空间90X。通过在该收纳空间90X收纳支架40的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凸缘42),从而能够将支架40的端部包覆。因此,即使是在支架40的端缘形成有锋利的端面、且该锋利的端面朝向径向外侧露出到外部的情况,也能够由包覆部90包覆该锋利的端面。因此,在将线束10装配于车辆V时等,能够抑制作业者的手与支架40的锋利的端面接触。由此,能够提高线束10的装配作业性。
(7)特别是,本实施方式的支架40具有从筒部41向径向外方突出的凸缘42,因此作业者的手容易接触该凸缘42。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以能够将凸缘42包覆的方式形成有包覆部90。其结果是,能够适当地抑制作业者的手接触凸缘42的锋利的端面。
(8)在凸缘部92的周向端部形成有比凸缘部92的其他部分向径向外方突出的突出部93。根据该结构,在将一对分割体60、70打开时,通过将手指钩住突出部93,能够容易地进行一对分割体60、70的打开动作。由此,能够提高在保持体50的内部收纳多条电线20时的作业性。
(9)在与突起部110及包覆部90在周向错开的位置设置有能挠曲的锁定片100,并在该锁定片100设置有与支架40的筒部41卡止的卡止爪102。由此,即使是对包覆部90施加外力的情况,也能够抑制该外力传递到锁定片100。其结果是,能够抑制由于施加于包覆部90的外力的影响而使锁定片100的卡止爪102相对于筒部41的卡止解开。
(10)在主体部51的外周面形成有沿着主体部51的轴方向延伸的多个肋120。在该情况下,在将保持体50安装于支架40的安装状态下,不是主体部51的外周面,而是肋120接触筒部41的内周面。因此,能够使支架40的筒部41的内周面和主体部51(肋120)的接触为点接触或者线接触。其结果是,与筒部41的内周面和主体部51的外周面为面接触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将主体部51插入到筒部41时的作业性。
(11)使突起部110与包覆部90的壁部91形成于同一周面上。根据该结构,在将保持体50正常安装于支架40的状态下,凸缘42的端面42A与壁部91的保护面91A碰触,并且固定部43的端面43A与各突起部110的按压面110A碰触。因此,通过突起部110和壁部91能够限制保持体50相对于筒部41的插入量。另外,即使是以与图2所示的保持体50上下颠倒的状态、进一步以保持体50相对于筒部41倾斜的状态组装到支架40的情况,突起部110也会在保持体50的插入中途与凸缘42的端面42A或者固定部43的端面43A接触。因此,能够抑制保持体50以与正规的组装方向不同的方向错误地组装于支架40。
(其他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能够按如下变更而实施。上述实施方式及以下变更例能够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相互组合而实施。
■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的保持体50中的肋120省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锁定片100的顶端部101(也就是分割片62、72中的端部51B)形成为比主体部51的其他部分(也就是分割片61、63、71、73)的端部51B向插入方向里侧突出,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锁定片100的顶端部101与主体部51的其他部分的端部51B形成于同一周面上,而且也可以形成于比主体部51的其他部分的端部51B向插入方向外侧凹陷的位置。
·也可以变更上述实施方式的保持体50相对于支架40的卡止部的结构。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与筒部41的开口端41B的端面41C卡止的卡止爪102设置于保持体50。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筒部41的轴方向的中间部设置卡止孔,并将与该卡止孔卡止的卡止爪设置于保持体50。另外,例如也可以在筒部41的轴方向的中间部设置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卡止爪,并将该卡止爪卡止的卡止孔设置于保持体50。这些情况下的设置于保持体50的卡止爪或者卡止孔的形成位置不限于锁定片100的顶端部101,也可以设置于锁定片100的轴方向的中间部。
■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的保持体50的锁定片100及卡止爪102省略。在该情况下,例如利用卷绕带等将保持体50固定于支架4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分割体60和分割体70形成为线对称,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分割体60和分割体70形成为非线对称。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三个分割片61、62、63构成分割体60,但是构成分割体60的分割片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定。同样,构成分割体70的分割片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既可以将分割体60、70分别通过一个分割片或者两个分割片构成,也可以通过四个以上分割片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遍及分割片63、73的周向的全长形成包覆部90,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仅在分割片63、73的周向的一部分形成包覆部9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仅在凸缘部92的周向端部中的一方的端部90A(也就是与分割片62、72连结侧的端部)形成突出部93,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凸缘部92的周向两端部形成突出部93。
■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的凸缘部92中的突出部93省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凸缘部92的轴方向的长度L1设定成为比卡止爪102的轴方向的长度L2长,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凸缘部92的轴方向的长度L1设定成与卡止爪102的轴方向的长度L2相同的长度,还可以设定成为比长度L2短。
■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的保持体50中的包覆部90省略。
■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突起部110的形状、形成位置及高度能够适当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筒状构件具体化为支架40,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凸缘42省略,而变更为在筒部41的开口端41A仅形成有固定部43的支架。另外,也可以将凸缘42及固定部43省略,而变更为仅具有筒部41的支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固定于电气设备的支架40装配保持体50,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用作保护管130的金属制管的端部装配保持体50。另外,也可以在树脂制的管、树脂制的波纹管的端部装配保持体5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支架40的筒部41及保持体50的主体部51形成为长圆筒状,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筒部41及主体部51形成为圆筒状、椭圆筒状、方筒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支架40及保持体50的内部插通的电线20为两条,但是没有特别限定,能够根据车辆的规格变更电线20的条数。例如,在支架40及保持体50的内部插通的电线20既可以为一条,也可以为三条以上。
■车辆中的逆变器11和高压电池12的配置关系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根据车辆结构适当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通过电线20连接的电气设备而采用逆变器11及高压电池12,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于连接逆变器11和驱动车轮用的电动机的电线。即,只要是将搭载于车辆的电气设备之间电连接的结构就能够适用。
■保持体50的铰链80也可以具有将分割体60、70朝向闭合姿势(图6(a))施力的复原力。保持体50的分割槽51X也可以通过两个分割体60、70的对接面或者碰触面而形成于它们之间。
■保持体50的主体部51有时称为筒状壳。分割体60、70有时称为分割壳。
■支架40和保持体50的组装体有时称为保护电线20的外周面或者电线20的绝缘包覆部不受损伤的电线防护组件。
■按照特定的实施方式的支架40具备筒部41,筒部41具有第1开口端41A和第2开口端41B。支架40的筒部41具有从第1开口端41A到第2开口端41B的长度。筒部41形成容许一或者多条电线20插通的电线插通路。支架40的凸缘42是从筒部41的第1开口端41A朝向径向外以第1突出高度突出的板状突出部的一例。该板状突出部(凸缘42)能够具有径向外端面或者径向外端缘。支架40能够具有板状固定部43,板状固定部43具有用于将支架40装配到电气设备的外壳的螺栓孔43X。板状固定部43在与板状突出部(凸缘42)不同的位置上以比板状突出部(凸缘42)的第1突出高度大的第2突出高度从筒部41的第1开口端41A朝向径向外突出。
■按照特定的实施方式的保持体50构成为安装于支架40而保持支架40的至少一部分。保持体50构成为防止或者减少一或者多条电线20与支架40的筒部41的第1开口端41A及第2开口端41B直接接触。保持体50具备将支架40的板状突出部(凸缘42)的径向外端面或者径向外端缘的至少一部分从径向外侧覆盖的凸缘部92。凸缘部92有时称为安全罩,安全罩防止或者减少支架40的板状突出部(凸缘42)的径向外端面或者径向外端缘的至少一部分与人的手直接接触。有时将包括凸缘部92的包覆部90称为安全盖。
■按照特定的实施方式的保持体50具有筒状壳51。筒状壳51在筒状壳51的外周面中第1周向位置具有铰链80。筒状壳51通过两个分割壳60、70形成,利用铰链80将两个分割壳60、70能转动地连结。筒状壳51在与铰链80不同的位置(第2周向位置)具有分割槽51X。分割槽51X通过分割壳60、70的对接面或者碰触面而能够形成于它们之间。分割槽51X也可以在筒状壳51的轴方向例如直线延伸。在两个分割壳60、70绕铰链80转动而打开时,分割槽51X的宽度增加,在两个分割壳60、70绕铰链80转动而闭合时,分割槽51X的宽度减小。筒状壳51在筒状壳51的外周面中与铰链80及分割槽51X不同的两位置(第3及第4周向位置)具有朝向径向外突出的两个突起部110。筒状壳51(分割壳60、70)的外周面中除突起部110以外的外周面是非突起面。在两个分割壳60、70绕铰链80转动而打开时,在两分割壳60、70的非突起面相互接触前,两个突起部110相互接触,据此,可限制两分割壳60、70的最大打开角度。在分割壳60、70打开到最大打开角度时,分割槽51X具有比一或者多条电线20的直径大的最大槽宽。在两个分割壳60、70绕铰链80转动而闭合时(最小打开角度),分割槽51X具有比一或者多条电线20的直径小的最小槽宽。通过在保持体50的设计工艺中对两个突起部110的位置(第3及第4周向位置)及/或两个突起部110的突出高度进行微调整,从而能够容易变更两分割壳60、70的最大打开角度及分割槽51X的最大槽宽。
■各突起部110例如也可以是板状突起。各突起部110的板厚也可以厚于筒状壳51的外周壁的壁厚。两突起部110被要求足以限制分割壳60、70的最大打开角度的机械强度,但是向支架40的筒部41的内侧插入的筒状壳51所要求的机械强度比较小。因此,当将突起部110的板厚增加、并将筒状壳51的外周壁的壁厚减小时,有利于保持体50的机械强度的确保和轻量化。
本公开包括以下安装例。并不为了限定,而作为辅助理解来标注代表性的实施方式的代表性的结构要素的参照附图标记。
[附记1]按照非限定的实施方式的电线防护组件(40、50),具备:
金属制的支架(40),具有筒部(41),所述筒部(41)具有第1开口端(41A)和第2开口端(41B),所述筒部(41)形成有容许一条或者多条电线(20)插通的电线插通路;和
合成树脂制的保持体(50),在后期安装于所述支架(40)而保持所述支架(40)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保持体(50)具有筒状壳(51),所述筒状壳(51)插入到所述支架(40)的所述筒部(41)的内侧,
所述筒状壳(51),
在所述筒状壳(51)的外周面中第1周向位置具有铰链(80),
在所述筒状壳(51)的外周面中与所述第1周向位置不同的第2周向位置具有分割槽(51X),
在与所述第1周向位置及所述第2周向位置不同的第3及第4周向位置具有朝向径向外突出的两个突起部(110)。
所述筒状壳(51)通过两个分割壳(60、70)形成,利用所述铰链(80)将所述两个分割壳(60、70)能转动地连结。
所述分割槽(51X)通过所述两个分割壳(60、70)的对接面或者碰触面而形成于它们之间。
在所述两个分割壳(60、70)绕所述铰链(80)转动而打开时,在除所述突起部(110)之外的所述两个分割壳(60、70)的非突起面相互接触前,所述两个突起部(110)相互接触,据此限制所述两个分割壳(60、70)的最大打开角度。
[附记2]所述两个突起部(110)从所述铰链(80)相互向反向离开相等的距离。
本发明也可以在不脱离其技术思想的范围内以其他的特有方式具体化,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例如,也可以将在实施方式(或者其一个或者多个方式)中说明的部件中的一部分省略、或者将几个部件组合。本发明的范围应参照权利要求书,与权利要求书赋予权利的等同物的全部范围一起确定。
附图标记说明
10:线束;20:电线;40:支架(筒状构件);41:筒部;41A:开口端;42:凸缘;43:固定部;50:保持体;51A:端部(第1端部);51B:端部(第2端部);51:主体部;51X:分割槽;60、70:分割体;61、71:分割片(第1分割片);62、63、72、73:分割片;80:铰链;90:包覆部;91:壁部;92:凸缘部;93:突出部;100:锁定片;101:顶端部;102:卡止爪(卡止部);110:突起部;110A:按压面;120:肋。
Claims (8)
1.一种保持体,安装于供电线插通的筒状构件,所述保持体具有:
筒状的主体部,具有一对分割体和将所述一对分割体能开闭地连结的铰链,内插于所述筒状构件;和
一对突起部,具有被推杆按压的按压面,从所述分割体的外周面向径向外方突出地形成,
所述一对突起部以如下方式形成:在以所述铰链为支点将所述一对分割体打开时,在所述分割体的外周面彼此接触前,所述一对突起部彼此相互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体,其中,所述一对突起部以将所述铰链作为对称轴成为线对称的方式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持体,其中,各所述分割体具有多个分割片,
各所述突起部形成于所述多个分割片中与所述铰链连结的第1分割片的外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持体,其中,各所述突起部形成于所述第1分割片的外周面中周向的中间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保持体,其中,所述主体部具有第1端部和与所述第1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第2端部,
所述分割体具有从与所述突起部在周向错开的位置、且所述第1端部中的外周面向径向外方伸出地形成的包覆部,
所述包覆部具有:壁部,从所述分割体的外周面向径向外方突出地形成;和凸缘部,从所述壁部的径向外侧的端部朝向所述第2端部侧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持体,其中,所述突起部与所述包覆部的所述壁部形成于同一周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保持体,其中,各所述分割体具有设置于与所述突起部及所述包覆部在周向错开的位置上的能挠曲的锁定片,
所述锁定片具有与所述筒状构件卡止的卡止部。
8.一种线束,具有: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保持体;
所述筒状构件,安装有所述保持体;以及
电线,插通于所述筒状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157058 | 2018-08-24 | ||
JP2018157058A JP6955223B2 (ja) | 2018-08-24 | 2018-08-24 | ホルダ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
PCT/JP2019/032012 WO2020040029A1 (ja) | 2018-08-24 | 2019-08-15 | ホルダ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534665A true CN112534665A (zh) | 2021-03-19 |
Family
ID=69592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52453.XA Pending CN112534665A (zh) | 2018-08-24 | 2019-08-15 | 保持体及线束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338745B2 (zh) |
JP (1) | JP6955223B2 (zh) |
CN (1) | CN112534665A (zh) |
WO (1) | WO202004002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23177388A (ja) * | 2022-06-02 | 2023-12-14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ワイヤハーネス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125513A (ja) * | 2001-10-15 | 2003-04-25 | Nichido Denko Kk | 配線・配管保護具 |
US20120090876A1 (en) * | 2010-10-19 | 2012-04-19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Enclosure for a cable connection |
JP2012089300A (ja) * | 2010-10-18 | 2012-05-10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電線導出構造およびシールドブラケット |
CN103717456A (zh) * | 2011-09-22 | 2014-04-09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夹子 |
CN107210591A (zh) * | 2015-02-12 | 2017-09-26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电线插通部件 |
JP2018121465A (ja) * | 2017-01-26 | 2018-08-02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ホルダー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889909A (en) * | 1974-06-12 | 1975-06-17 | Illinois Tool Works | Wire bundle centering grommet |
CA1243089A (en) * | 1984-05-18 | 1988-10-11 | William Nattel | Conduit connector |
US5094482A (en) * | 1986-02-05 | 1992-03-10 | John Petty | Corrugated plastic pipe connector |
US6994382B2 (en) * | 2004-07-01 | 2006-02-07 |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 Retaining feature for corrugated acoustic duct |
JP6057176B2 (ja) * | 2013-08-09 | 2017-01-11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ホルダー |
JP2016171734A (ja) * | 2015-03-16 | 2016-09-23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パイプ用ホルダ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
JP2016213976A (ja) | 2015-05-11 | 2016-12-15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電線保護部材 |
-
2018
- 2018-08-24 JP JP2018157058A patent/JP6955223B2/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8-15 CN CN201980052453.XA patent/CN112534665A/zh active Pending
- 2019-08-15 WO PCT/JP2019/032012 patent/WO202004002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9-08-15 US US17/270,624 patent/US11338745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125513A (ja) * | 2001-10-15 | 2003-04-25 | Nichido Denko Kk | 配線・配管保護具 |
JP2012089300A (ja) * | 2010-10-18 | 2012-05-10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電線導出構造およびシールドブラケット |
US20120090876A1 (en) * | 2010-10-19 | 2012-04-19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Enclosure for a cable connection |
CN103717456A (zh) * | 2011-09-22 | 2014-04-09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夹子 |
CN107210591A (zh) * | 2015-02-12 | 2017-09-26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电线插通部件 |
JP2018121465A (ja) * | 2017-01-26 | 2018-08-02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ホルダー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1338745B2 (en) | 2022-05-24 |
US20210331632A1 (en) | 2021-10-28 |
WO2020040029A1 (ja) | 2020-02-27 |
JP6955223B2 (ja) | 2021-10-27 |
JP2020031510A (ja) | 2020-02-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60336097A1 (en) | Electrical wire protection member | |
EP2491625B1 (en) | Fitting structure for inner holder and shield shell | |
CN109038060B (zh) | 密封件布置结构 | |
CN112585831B (zh) | 保持体及线束 | |
WO2014181693A1 (ja) | 端子金具の保持構造 | |
KR101645114B1 (ko) | 와이어 하네스 | |
CN112534665A (zh) | 保持体及线束 | |
US9735513B2 (en) | Shielded shell and shielded connector | |
KR102578187B1 (ko) | 자동차 충전 커넥터 | |
CN115864245A (zh) | 线束 | |
CN116073295A (zh) | 线束 | |
CN113614392B (zh) | 线束 | |
US20230131546A1 (en) | Clamp and wire harness | |
WO2022025159A1 (ja) | コネクタ | |
WO2022024794A1 (ja) | コネクタ | |
WO2021131743A1 (ja) | ワイヤハーネス | |
US10618478B2 (en) | Wire harness and connection structure for wire harness | |
CN114498204A (zh) | 屏蔽连接构造和连接器 | |
KR101754873B1 (ko) | 쉴드 도전체 | |
CN116189977A (zh) | 线束 | |
CN116667237A (zh) | 线束 | |
JP2021111575A (ja) | コネクタ | |
CN116368037A (zh) | 带路径限制构件的电线、以及线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