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27967B - 电动工具 - Google Patents
电动工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427967B CN112427967B CN202010860647.7A CN202010860647A CN112427967B CN 112427967 B CN112427967 B CN 112427967B CN 202010860647 A CN202010860647 A CN 202010860647A CN 112427967 B CN112427967 B CN 11242796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ibration
- shell
- damping
- piece
- vibration redu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1/00—Members which are comprised in the general build-up of a form of machine, particularly relatively large fixed members
- B23Q1/01—Frames, beds, pillars or like members; Arrangement of way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7—WORKING OR PRESERVING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NAILING OR STAPLING MACHINES IN GENERAL
- B27C—PLANING, DRILLING, MILLING, TURNING OR UNIVERSAL MACHINES FOR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 B27C9/00—Multi-purpose machines; Universal machines; Equipment therefor
- B27C9/005—Multi-purpose machines; Universal machines; Equipment therefor portab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Percussive Tools And Related Accessories (AREA)
- Portable Power Tool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工具,包括:动力装置,包括提供驱动力的电机;输出轴,用于输出动力;传动组件,连接动力装置和输出轴并传输动力;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二壳体设置于第一壳体内部,第二壳体包装动力装置和至少部分传动组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形成间隙;电动工具还包括减振组件,减振组件包括第一减振件和第二减振件,第一减振件和第二减振件都设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且第一减振件的硬度小于第二减振件的硬度,所述电动工具提升减振能力上限的同时,可以对小幅度振动也能进行有效缓冲,从而提升减振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工具。
背景技术
电动工具作为日常工具,尤其是摆动类或振动类电动工具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振动,对握持电动工具的用户会造成不良影响,容易使得用户疲劳,且不利于用户的健康,为了降低振动对用户的影响需要间隔地使用振动较大的电动工具,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振动较大的电动工具对其内部的装置和其壳体的冲击较大,电动工具运行过程的振动会破坏电动工具壳体强度,降低电动工具的有效使用寿命,因此提升摆动类或振动类的电动工具的减振效果是很有必要的。
对电动工具的减振处理,有一种方式是通过在振动元件或壳体之间设置减振阻尼件,然而减振阻尼件硬度的选择对减振效果有很大影响,硬度越低的减振阻尼件减振效果越好,但是减振能力上限较低,在冲击力较大时,会超出减振阻尼件的极限回缩位置,从而不能对振动较大的状态减振,因此电动工具的减振方案仍需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工具,提升减振能力上限的同时,可以对小幅度振动也能进行有效缓冲,从而提升减振效果。
为了实现以上主要发明目的,提供一种电动工具,包括:动力装置,包括提供驱动力的电机;输出轴,用于输出动力;传动组件,连接动力装置和输出轴并传输动力;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二壳体设置于第一壳体内部,第二壳体包装动力装置和至少部分传动组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形成间隙;电动工具还包括减振组件,减振组件包括第一减振件和第二减振件,第一减振件和第二减振件都设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且第一减振件的硬度小于第二减振件的硬度。
可选的:第一减振件和第二减振件连接,并在连接处形成连接部,第一减振件和第二减振件贴合并形成贴合面。
可选的:电机还包括或连接电机轴,电动工具在工作时沿电机轴产生第一振动方向的振动,贴合面垂直或近似垂直于第一振动方向。
可选的:减振组件还包括第三减振件和第四减振件,第三减振件和第四减振件贴合并形成第一贴合面,第一贴合面平行设置于连接部。
可选的:第一减振件和第二减振件之间具有间隙,且第一减振件和第二减振件连接于壳体组件。
为了实现以上主要发明目的,提供一种电动工具,包括:动力装置,包括提供驱动力的电机;输出轴,用于输出动力;传动组件,连接动力装置和输出轴并传输动力;壳体组件,动力装置和传动组件被设置在壳体组件内;电动工具还包括减振组件,减振组件包括第一减振件和第二减振件,第一减振件和第二减振件至少被设置在动力装置和壳体组件之间,或传动组件和壳体组件之间,且第一减振件的硬度小于第二减振件的硬度,第一减振件和第二减振件的硬度之差与第一减振件的硬度之比值在0.3到0.8之间。
可选的: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二壳体设置于第一壳体内部,第二壳体包装动力装置和至少部分传动组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形成间隙。
可选的:第一减振件和第二减振件连接,并在连接处形成连接部,第一减振件和第二减振件贴合并形成贴合面。
可选的:电机还包括或连接电机轴,电动工具在工作时沿电机轴产生第一振动方向的振动,贴合面垂直或近似垂直于第一振动方向。
可选的:传动组件还包括偏心结构,连接输出轴和动力装置;偏心结构包括:偏心件,偏心件连接于电机;摆杆,连接偏心件和输出轴,摆杆能带动输出轴摆动。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的电动工具通过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设置两组不同硬度的减振件,硬度较大的减振件能对高强度振动实现有效的减振,而硬度较低的减振件能在小振动工况时实现减振,从而避免了单一减振件不能满足对高振幅和低振幅同时有效减振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例电动工具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电动工具的剖视图;
图3是图1的电动工具的内部结构图;
图4是图1的电动工具的爆炸示意图;
图5是另一个实施例的电动工具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揭露中,术语“纵向”、 “横向”、 “上”、“下”、 “前”、 “后”、 “左”、 “右”、 “竖直”、 “水平”、 “顶”、 “底”、 “内”、 “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请参照图1到图3,本发明提出一种电动工具100,具体可以为摆动类多功能工具,摆动类电动工具100可以安装不同的工作附件以实现不同的功能,工具附件可以被选为铲刀、锯片等,通过安装工作附件到摆动类电动工具100可以实现铲切、锯切等功能。进一步的,电动工具100包括动力装置110、传动组件120、电源装置130,电源装置130连接于动力装置110为其供能,电源装置130优选的为电池或电池包,动力装置110可选为电机,并具有输出动力的电机轴111,电机轴111连接传动组件120。所述电动工具100还至少包括用于输出动力的输出轴140和连接于输出轴140的夹头装置,通过夹头装置将工作附件安装到电动工具100,工具附件通过选择铲刀、锯片等,实现所述电动工具100的不同功能。
电动工具100还包括传动组件120,传动组件120连接于输出轴140并能够使得输出轴140振荡运动。可选的,传动组件120包括偏心结构121,通过偏心结构121产生振荡运动,且输出轴140连接偏心结构121,以通过输出轴140带动工具附件摆动工作。
电动工具100还包括壳体组件150,用于包装或支撑动力装置110、传动组件120、电源装置130等。壳体组件150至少包括第一壳体151和第二壳体152,第二壳体152设置于第一壳体151内部。第二壳体152内部设置偏心结构121、电机,通过第二壳体152包裹并保护偏心结构121和电机。第一壳体151形成电动工具100的外壳体,且形成供用户握持的握持部。第一壳体151和第二壳体152至少部分连接,且第一壳体151和第二壳体152直接形成有间隙。
电机包括或连接电机轴111,并连接于传动组件120并驱动其振荡,包裹电机和偏心结构121的第二壳体152随着传动组件120的运行并带动振动,且第二壳体152振动距离可能大于第一壳体151和第二壳体152之间的间隙,带动第一壳体151随之振动,且第一壳体151和第二壳体152部分连接,使得第一壳体151振动对用户造成影响。第二壳体152是指电动工具100相对设置于内部的壳体,或直接接收到振动源如传动组件120传递的振动的壳体,因此也可以被实施为电动工具100的头壳,因此第二壳体152的结构和内部元件不受本实施方式的限制,同理地,第一壳体151是用于包裹或支撑第二壳体152的部分,且供用户握持。
偏心结构121包括与电机轴111连接的偏心件,偏心件绕第一轴线101转动,且第一轴线101相对电机轴111所在的直线相对平行并具有间隙,使得两者具有一定距离,两者的距离与电动工具100能产生的振动成正相关。偏心结构121还包括连接于偏心件的轴承123和摆杆122,通过摆杆122连接到输出轴140。在电动工具100运行时,电机轴111转动带动偏心件转动,连接到偏心件的轴承123随之转动,并带动摆杆122摆动,通过摆杆122带动输出轴140摆动。可以理解的是,动力源包括且不限于传动机构、输出轴140、电机等将振动传递给第二壳体152的元件。
通过第一壳体151和第二壳体152的相对设置和之间的间隙设置,可以一定程度地降低电动工具100的振动,减少对用户的影响。但一些电动工具100的振动强度较大,且一定情况下,电动工具100的振荡强度和其工作性能成正相关,即某些工作需求需要较大振荡强度的电动工具100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仅靠第一壳体151和第二壳体152不能达到预期的减振效果,因此本发明的电动工具100还包括减振组件160,设置于第一壳体151和第二壳体152之间,用于对电动工具100振动的减振。减振组件160设置于第一壳体151和第二壳体152之间的间隙中,用于减少第二壳体152在被振动源带动振动时,对第一壳体151的冲击,从而有效的减小握持第一壳体151的用户受到振动干扰,从而缓解用户操作电动工具100的疲劳感,提升工作效率。
参照图4,减振组件160至少包括第一减振件161和第二减振件162,第一减振件161和第二减振件162被设置为阻尼件,由阻尼材料制作,用于对第一壳体151的减振。
第一减振件161和第二减振件162连接,设置第一减振件161和第二减振件162贴合并形成贴合面163,使得第一减振件161和第二减振件162侧面至少部分面贴合。设置第一减振件161和第二减振件162都连接于第一壳体151,且第一减振件161和第二减振件162与第一壳体151连接处形成阻尼件和壳体组件150的连接部153。第一减振件161和第二减振件162之间的贴合面163与连接部153相对垂直设置。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减振件161和第二减振件162之间的贴合面163和第一振动方向相对垂直设置。
第一减振件161在电动工具100运行时,第二壳体152被振动源带动振动并在第一壳体151和第二壳体152之间的间隙中往复位移,第二壳体152带动减振组件160位移,使得减振组件160贴合第一壳体151后被第一壳体151和第二壳体152压缩,或直接压缩减振组件160,通过第一减振件161和第二减振件162的提供反力使得第一壳体151和第二壳体152的振动衰减。通过第一减振件161和第二减振件162的配合,可以提升电动工具100的减振性能。
在对阻尼件的选择上,阻尼可以选择海绵、橡胶、塑料等,因为阻尼件的特性,阻尼件的硬度越低,通常减振效果越好,但是硬度较低的阻尼件更容易达到极限位置,即一旦电动工具100的振幅超过阻尼件对应的极限位置,将不能对电动工具100部分的振动减振,从而采用单独的低硬度的阻尼件的减振上限较低。高硬度的阻尼件的减振上限高,但减振效果一般,适合对振幅较大或重载的电动工具100减振。为了解决两种特性阻尼件减振过程的局限性,设置第一减振件161和第二减振件162的不同硬度,其中,第一减振件161的硬度小于第二减振件162的硬度,且第一减振件161和第二减振件162的硬度之差比第一减振件161的硬度之比值在0.3到0.8之间,从而通过有硬度差值的第一减振件161和第二减振件162的配合,对电动工具100振幅较大或振幅较小的工况都可以减振,提升了减振上限,并优化了减振性能。可以理解的是,以上第一减振件161和第二减振件162的硬度是指邵氏硬度,也可以是其它硬度表示标准,在此不构成限制。
第一壳体151还包括用于固定第一减振件161的固定部,第一减振件161通过固定部被相对固定,第二减振件162连接到第一减振件161以被相对固定。固定部自第一壳体151内部延伸形成,为了增强减振效果,固定部优选的被设置为多个,多处地形成于第一壳体151,对应的第一减振件161和第二减振件162被设置为多个,通过多个减振件的协同作用,提升电动工具100的减振性能。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减振件162也被固定部固定,且第一减振件161和第二减振件162至少部分贴合。
电动工具100的传动组件120主要造成电机轴111同轴方向上的振动,设定该方向为第一振动方向,可以理解的是电动工具100在第一振动方向的振幅较大。第一减振件161和第二减振件162之间的贴合面163与第一振动方向垂直或近似垂直。在电动工具100运行时,传动组件120被电动轴驱动,摆杆122在第一振动方向相对往复运动并带动第二壳体152振动,第二壳体152在第一壳体151和第二壳体152之间的间隙内位移,冲击第一减振件161和第二减振件162,第一减振件161和第二减振件共同作用抵消电动工具100的部分振动,在第二壳体152的振幅较小时,主要由第一减振件161完成对电动工具100的减振。在第二壳体152的振幅较大时,第二壳体152冲击第一减振件161,并使得第一减振件161达到极限位置,第二壳体152和第一减振件161共同冲击第二减振件162,通过第二减振件162二次减振,从而提升减振效果。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减振组件还包括第三减振件和第四减振件,第三减振件和第四减振件被设置连接,第三减振件和第四减振件贴合并形成第一贴合面,设置第三减振件连接于第二壳体,设置第四减振件连接于第一壳体和/或第三减振件连接于第二壳体,第四减振件至少部分面贴合第一壳体,且第四减振件和第一壳体连接处形成阻尼件和壳体组件的连接部,第二减振面和第一壳体和/或第三减振件至少部分贴合第二壳体,或第三减振件和第二壳体连接处形成阻尼件和壳体组件的连接部。可选的,第一贴合面平行设置于阻尼件和壳体组件的连接部,提升减振接触面积,以提升减振效果。
参照图5,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减振组件160a包括第一减振件161a和第二减振件162,第一减振件161a和第二减振件162a的硬度不同,第一减振件161a和第二减振件162a具有一定距离地相对设置,且第一减振件161a和第二减振件162a都连接于壳体组件150,并设定于第一壳体151和第二壳体152之间。第一减振件161a连接固定于第二壳体152,第二减振件162a连接于第一壳体151,第二壳体152振动挤压第一减振件161a和第二减振件162a,在振幅较大时主要受第二减振件162a作用减振,或者振动过程同时冲击第一减振件161a和第二减振件162a,由第二减振件162a和第一减振件161a共同对电动工具100减振。
为了解决两种特性阻尼件减振过程的局限性,设置第一减振件161a和第二减振件162a的不同硬度,其中,第一减振件161a的硬度小于第二减振件162a的硬度,且第一减振件161a和第二减振件162a的硬度之差比第一减振件161a的硬度之比值在0.3到0.8之间,从而通过有硬度差值的第一减振件161a和第二减振件162a的配合,对电动工具100a振幅较大或振幅较小的工况都可以减振,提升了减振上限,并优化了减振性能。可以理解的是,以上第一减振件161a和第二减振件162a的硬度是指邵氏硬度,也可以是其它硬度表示标准,在此不构成限制。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定义硬度不同且配合减振的一组阻尼件为减振组件,通过对阻尼件不同硬度材料的选取,并相应的位置配合,用于对电动工具的减振,以针对电动工具的不同振动幅度,通过不同硬度的阻尼件有效减振。减振组包括至少两种不同硬度的阻尼件,或者多个硬度的阻尼件,用以提升减振效果。
当然可以理解的,该动力工具100还可以是其它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比较大的振动的动力工具,例如还可以是电钻、电锤、往复锯、砂光机等,事实上,只要采用本发明所披露的技术方案的实质内容均可以认为是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电动工具,包括:
动力装置,包括提供驱动力的电机;
输出轴,用于输出动力;
传动组件,连接所述动力装置和所述输出轴并传输动力;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偏心结构,所述偏心结构与所述输出轴连接并使所述输出轴振荡运动;
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部,第二壳体包装所述动力装置和至少部分所述传动组件,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形成间隙;
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工具还包括减振组件,所述减振组件包括第一减振件和第二减振件,所述第一减振件和所述第二减振件都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且所述第一减振件的硬度小于所述第二减振件的硬度;所述第一减振件和所述第二减振件的硬度之差与所述第一减振件的硬度之比值在0.3到0.8之间;
所述第一减振件和所述第二减振件贴合并形成贴合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件和所述第二减振件连接,并在连接处形成连接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还包括电机轴,所述电动工具在工作时沿所述电机轴产生第一振动方向的振动,所述贴合面垂直于所述第一振动方向。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组件还包括第三减振件和第四减振件,所述第三减振件和所述第四减振件贴合并形成第一贴合面,第一贴合面平行设置于所述连接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件和所述第二减振件之间具有间隙,且所述第一减振件和所述第二减振件连接于所述壳体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7885564 | 2019-08-26 | ||
CN201910788556 | 2019-08-2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427967A CN112427967A (zh) | 2021-03-02 |
CN112427967B true CN112427967B (zh) | 2022-11-11 |
Family
ID=74690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860647.7A Active CN112427967B (zh) | 2019-08-26 | 2020-08-25 | 电动工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427967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06027774A1 (de) * | 2006-06-16 | 2007-12-20 | Robert Bosch Gmbh | Handwerkzeugmaschine |
DE102009002970A1 (de) * | 2009-05-11 | 2010-11-18 | Robert Bosch Gmbh | Handwerkzeugmaschine, insbesondere Elektrohandwerkzeugmaschine |
DE102009028247A1 (de) * | 2009-08-05 | 2011-02-10 | Robert Bosch Gmbh | Handwerkzeugmaschine mit einem Antriebsmotor und einem Getriebe |
EP2842696B1 (de) * | 2013-08-30 | 2016-06-01 |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 Handwerkzeugmaschine |
FR3014517B1 (fr) * | 2013-12-05 | 2016-01-01 | Seco E P B | Element d'amortissement adaptable a au moins un facteur extrinseque de l'amortisseur |
CN107486576A (zh) * | 2017-10-18 | 2017-12-19 | 苏州雷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机电产品安装维护辅助装置 |
CN110561358B (zh) * | 2018-06-05 | 2024-04-26 | 南京泉峰科技有限公司 | 手持式动力工具 |
-
2020
- 2020-08-25 CN CN202010860647.7A patent/CN112427967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427967A (zh) | 2021-03-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184223B2 (ja) | 補助ハンドル | |
CN110561358B (zh) | 手持式动力工具 | |
CN1946520B (zh) | 动力工具 | |
JP5041575B2 (ja) | 打撃工具 | |
JP5345893B2 (ja) | 打撃工具 | |
JP2014231126A (ja) | 往復動式作業工具 | |
WO2015145583A1 (ja) | 打撃工具 | |
US20110024149A1 (en) | Hand-held power tool | |
JP5294726B2 (ja) | 手持式作業工具 | |
EP1510298B1 (en) | Power tool | |
JP6095460B2 (ja) | ハンドルおよび動力工具 | |
US7938196B2 (en) | Hand-held power tool with vibration-compensating mass | |
JP2012250303A (ja) | 往復動式作業工具 | |
CN112427967B (zh) | 电动工具 | |
JP4672033B2 (ja) | 防振ハンドル | |
WO2019233380A1 (zh) | 动力工具 | |
JP2005081517A (ja) | 防振ハンドル | |
CN210431110U (zh) | 一种直流电机转速试验用减震装置 | |
EP2241409B1 (en) | Hand-held power tool with vibration-compensating mass | |
JP4451285B2 (ja) | 往復作動式作業工具 | |
US12138697B2 (en) | Reciprocating saw | |
JP5327726B2 (ja) | 打撃工具 | |
CN100563944C (zh) | 一种内燃机驱动的便携式手持工具 | |
JP2017144541A (ja) | 作業工具 | |
JP2022122765A (ja) | 打撃工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211106 No. 529, 159, Jiangjun Avenue, Jiangning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Nanjing Quanf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529, Jiangjun Avenue, Jiangn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Ltd.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