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76727A - 一种装配式墙体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配式墙体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376727A CN112376727A CN202011234969.7A CN202011234969A CN112376727A CN 112376727 A CN112376727 A CN 112376727A CN 202011234969 A CN202011234969 A CN 202011234969A CN 112376727 A CN112376727 A CN 11237672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tating assembly
- connecting rod
- rotating
- plate
- side w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1178 precast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2/00—Walls, e.g. partitions, for buildings; Wall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wall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2/00—Walls, e.g. partitions, for buildings; Wall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walls
- E04B2/74—Removable non-load-bearing partitions; Partitions with a free upper edge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2/00—Walls, e.g. partitions, for buildings; Wall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walls
- E04B2/74—Removable non-load-bearing partitions; Partitions with a free upper edge
- E04B2/82—Removable non-load-bearing partitions; Partitions with a free upper ed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edges are connected to the building; Means therefor; Special details of easily-removable partitions as far as related to the connection with other parts of the building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ome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墙体结构,包括:第一转动组件(3‑1)、第二转动组件(3‑2)、第一基块(7‑1)、第二基块(7‑2)、箱体;第二转动组件(3‑2)与第一转动组件(3‑1)结构相同,第一基块(7‑1)与第二基块(7‑2)结构相同。采用本申请一种装配式墙体结构,能够有效的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抗侧向力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装配式建筑(分类号对应:E04B2/00)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墙体结构。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目前我国着力发展的一种建筑形式,其建筑构件先在工厂预制,然后在现场安装。由于上述特点,也造成了节点连接强度不足、抗侧向力不足等问题。
因此,许多学者不断努力解决上述问题。
例如:华北理工大学:CN108149812A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抗震框架结构,包括滑动主板、滑动副板、摩擦板、连接螺栓,所述的滑动主板的一端设置有多个连接螺栓孔,自连接螺栓孔朝向滑动主板的另一端设置有多个滑动长孔;所述的摩擦板包括两块并对称设置于滑动主板的两侧,摩擦板的长度大于滑动长孔的长度且小于滑动主板的长度,摩擦板上对应滑动长孔的位置处间隔均匀设置有多个紧压螺栓孔;所述的滑动副板包括两块并对称设置于滑动主板的两侧且位于摩擦板的外侧,滑动副板上对应滑动长孔的位置处间隔均匀设置有多个紧压螺栓孔且远离紧压螺栓孔的一端设有多个连接螺栓孔并通过紧压螺栓孔和连接螺栓与摩擦板连接。
又如:同济大学:CN206987070U提出了一种钢结构装配式墙板节点,包括钢结构梁、预制混凝土楼盖、预制混凝土内墙、橡胶支座、限位块,所述的预制混凝土楼盖与预制混凝土内墙间按一定间距布置橡胶支座,橡胶支座的上下连接钢板上设置有螺栓孔,与预制混凝土内墙、预制混凝土楼盖上布置的内螺纹套管相对应,通过螺栓与之连接。
又如:南昌航空大学:CN210459687U提出了一种基于钢梁的装配式建筑墙体,包括钢梁结构和墙板结构,钢梁结构与支撑柱结构配合平行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钢梁结构的侧面由墙板结构填充封闭,所述钢梁结构的两侧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的底端设置有一组滑轨,所述墙板结构的顶端朝向限位槽的一侧构造有配合限位槽的限位块,且限位块的底端开设有配合滑轨的滑槽,所述墙板结构的顶端居中构造有一组抵接块,且墙板结构的底端居中开设有一组抵接槽,所述墙板结构的一侧构造有向外延伸的延伸卡板,且墙板结构远离延伸卡板的一侧构造有向内凹陷的卡板契合槽。
由此可知,现有技术中,关于:装配式建筑如何提高其抗侧力的研究还非常不足。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墙体结构,其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一种预制装配式墙体结构,其设置在上部的箱型梁(1)与下部的梁(2)之间;
其包括:第一转动组件(3-1)、第二转动组件(3-2)、第一基块(7-1)、第二基块(7-2)、箱体;第二转动组件(3-2)与第一转动组件(3-1)结构相同,第一基块(7-1)与第二基块(7-2)结构相同;
其中,箱体包括:第一侧壁(5-1)、第二侧壁(5-2)、以及箱体内部的粘滞阻尼液;所述第一侧壁(5-1)、所述墙体第二侧壁(5-2)相互平行且均沿着梁的长度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第一转动组件(3-1)包括:上部限位板(3-1-1)、上部连接杆(3-1-2)、转动板本体(3-1-3);
其中,箱型梁(1)包括:下翼缘板(1-1)、箱型空间(1-2),所述下翼缘板(1-1)设置有第一孔,所述上部连接杆(3-1-2)设置在第一孔中,且在第一孔中设置有转动轴承(4-1),以方便第一转动组件(3-1)的转动;所述上部限位板(3-1-1)置于下翼缘板(1-1)的上部且设置在箱型空间(1-2)内部;在上部限位板(3-1-1)与下翼缘板(1-1)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竖向限位轴承(4-2);
上部的箱型梁(1)与下部的梁(2)发生相对位移时,所述第一转动组件(3-1)、第二转动组件(3-2)的转动板本体(3-1-3)会发生转动。
进一步,所述第一转动组件(3-1)还包括:下部连接杆(3-1-4)、下部齿轮(3-1-5);上部限位板(3-1-1)、上部连接杆(3-1-2)、转动板本体(3-1-3)、下部连接杆(3-1-4)、下部齿轮(3-1-5)从上至下顺序固定连接,所述上部连接杆、所述下部连接杆均为圆柱杆,且所述上部连接杆、所述下部连接杆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上部连接杆、所述下部连接杆均为竖向设置;所述下部齿轮(3-1-5)水平转动、且绕着下部连接杆(3-1-4)的中心轴线转动;
其中,下部梁(2)上设置有第一基块(7-1),在第一基块(7-1)的侧面设置有第一齿条(6-1),在第一基块(7-1)的面相于第二侧壁(5-2)的那面设置第一齿条(6-1),所述第一齿条(6-1)沿着梁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齿条(6-1)与第一转动组件(3-1)的下部齿轮(3-1-5)相啮合。
进一步,所述第二转动组件(3-2)包括:上部限位板、上部连接杆、转动板本体、下部连接杆、下部齿轮;上部限位板、上部连接杆、转动板本体、下部连接杆、下部齿轮从上至下顺序固定连接,所述上部连接杆、所述下部连接杆均为圆柱杆,且所述上部连接杆、所述下部连接杆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上部连接杆、所述下部连接杆均为竖向设置;所述下部齿轮水平转动、且绕着下部连接杆转动;所述下翼缘板设置有第二孔,所述上部连接杆设置在第二孔中,且在第二孔中设置有转动轴承,以方便第一转动组件的转动;所述上部限位板置于下翼缘板的上部且设置在箱型空间内部;在上部限位板与下翼缘板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竖向限位轴承;下部梁(2)上设置有第二基块(7-2),在第一基块(7-2)的侧面设置有第二齿条(6-2),在第二基块(7-2)的面相于第一侧壁(5-1)的那面设置第二齿条(6-2),所述第二齿条(6-2)沿着梁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齿条(6-2)与第二转动组件(3-2)的下部齿轮相啮合。
进一步,所述第一侧壁(5-1)固定设置在第一基块(7-1)上;所述第二侧壁(5-2)固定设置在第二基块(7-2)上。
进一步,所述第一侧壁(5-1)固定设置下部的梁上;所述第二侧壁(5-2)固定设置下部的梁上。
进一步,所述第一转动组件(3-1)与第二转动组件(3-2)的结构相同,且分别第一转动组件(3-1)的转动板本体与第二转动组件(3-2)的转动板本体设置在第一侧壁(5-1)、墙体第二侧壁(5-2)之间。
进一步,第一齿条设置在第一转动组件(3-1)的下部齿轮(3-1-5)的左侧,第二齿条设置在第二转动组件(3-2)的下部齿轮(3-1-5)的右侧
从左至右依次设置:第一侧壁(5-1)、第一齿条(6-1)、第一转动组件(3-1)、第二转动组件(3-2)、第二齿条(6-2)、第二侧壁(5-2),第一转动组件(3-1)的转动板本体、第二转动组件(3-2)的转动板本体,在移动时,粘滞阻尼液从第一转动组件(3-1)的转动板本体、第二转动组件(3-2)的转动板本体之间经过时,速度始终是不断增大。
进一步,箱体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一齿条、第二齿条与下部的梁体一起运动;
而第一转动组件(3-1)、第二转动组件(3-2)随着上部的梁体一起运动,即通过转动轴承(4-1)推动第一转动组件(3-1)、第二转动组件(3-2)与上部的梁体一起沿着梁的长度方向移动;
第一转动组件(3-1)、第二转动组件(3-2)的转动,则是通过:第一齿条-第一转动组件(3-1)的下部齿轮,第二齿条-第二转动组件(3-2)的下部齿轮来实现。
进一步,第一转动组件(3-1)的上部连接杆(3-1-2)的中心与第一转动组件(3-1)的上部连接杆(3-1-2)的中心的连线,与上部梁的长度方向垂直。
进一步,转动板本体(3-1-3)的底面高度高于第一基块(7-1)的上表面高度。
进一步,第一转动组件(3-1)、第二转动组件(3-2)的转动板本体均为折线板,其包括:第一折板体、中间板体、第二折板体,第一转动组件的第一折板体、第二折板体朝向第一侧壁;第二转动组件的第一折板体、第二折板体朝向第二侧壁;
上部连接杆固定连接上连接板、下部连接杆固定连接下连接板,所述转动板本体的顶端固定连接上连接板、所述转动板本体的底端连接下连接板;在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连接竖向杆;
所述第一转动组件、第二转动组件的中间板体设置在上部连接杆的内侧;即第一转动组件的中间板设置在第一转动组件的上部连接杆的右侧,第二转动组件的中间板设置在第二转动组件的上部连接杆的左侧。
进一步,初始状态下,第一转动组件、第二转动组件的结构,关于第一转动组件的下部连接杆与第二转动组件的下部连接杆的连线对称。
设下部齿轮的半径为r,第一折线板内表面与中间板体内表面的转折线距离下部齿轮的中线轴线之间的长度L;
第一折线板内表面与中间板体内表面(即朝向另一转动组件的转动板本体的那面)的转折线距离下部齿轮的中线轴线之间的连线,其与箱型梁的长度方向的夹角为θ。
设上部的箱型梁与下部的箱型梁的最大的相对位移为Smax。
设第一转动组件的下部齿轮的中心轴线与设第二转动组件的下部齿轮的中心轴线的距离为H;
L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若θ+βmax<π/2,则有:
若θ+βmax≥π/2,则有:
L<H/2;
其中,βmax表示转动板主体的最大转动角,即Smax对应下的转动板主体的转动角。
本申请的优点在于:
第一,本申请的基于构思之一:上部采用箱型梁(其为必要技术特征,其他形式无法满足需求);
箱体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一齿条、第二齿条与下部的梁体一起运动;而第一转动组件3-1、第二转动组件3-2随着上部的梁体一起运动,即通过转动轴承4-1推动第一转动组件3-1、第二转动组件3-2与上部的梁体一起沿着梁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一转动组件3-1、第二转动组件3-2的转动,则是通过:第一齿条-第一转动组件3-1的下部齿轮,第二齿条-第二转动组件3-2的下部齿轮来实现;
第一转动组件3-1的上部连接杆3-1-2的中心与第一转动组件3-1的上部连接杆3-1-2的中心的连线,与上部梁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一转动组件3-1的转动板本体、第二转动组件3-2的转动板本体,在移动时,粘滞阻尼液从第一转动组件3-1的转动板本体、第二转动组件3-2的转动板本体之间经过时,速度始终是不断增大;
上述内容均属于本申请的必要技术特征。
第二,本申请的另外一个基础构思(该构思由于缺乏单一性,已另案申请):
一种装配式建筑,包括:装配式墙体,所述墙体设置在上部的箱型梁(1)与下部的梁(2)之间;
其包括:第一转动组件(3-1)、第二转动组件(3-2)、第一基块(7-1)、第二基块(7-2)、箱体;
其中,箱体包括:第一侧壁(5-1)、第二侧壁(5-2)、以及箱体内部的粘滞阻尼液;所述第一侧壁(5-1)、所述墙体第二侧壁(5-2)相互平行且均沿着梁的长度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第一转动组件(3-1)包括:上部限位板(3-1-1)、上部连接杆(3-1-2)、转动板本体(3-1-3)、在转动板本体的底部前端、底部后端设置的端部下部连接杆(3-1-7)、转动限位轴承(13);
其中,所述上部连接杆为圆柱杆且为竖向设置;
端部下部连接杆(3-1-7)距离上部连接杆(3-1-2)的距离相同,且分布在上部连接杆(3-1-2)的两侧;并且,2个端部下部连接杆(3-1-7)的连线与上部箱型梁的长度方向平行;
端部下部连接杆(3-1-7)转动连接转动限位轴承(13);
还包括:2个角度转移装置,其分别用于调节第一转动组件(3-1)、第二转动组件(3-2)的转向;
所述每个角度转移装置包括:L型定位连接杆(12)、至少2个导轨(14)、连接件(15)、定位调节装置(16),连接件(15)的数量与导轨(14)的数量相同;
L型定位连接杆(12)包括:T型竖向部,即竖向部的顶端设置有圆盘,所述圆盘插入到转动限位轴承(13),从而限定了L型定位连接杆与下部连接杆(3-1-4)的竖向位移;同时,通过转动限位轴承(13),下部连接杆(3-1-4)与L型定位连接杆的竖向部之间能够相互转动;L型定位连接杆(12)还包括:水平部,所述水平部设置有沿着水平部轴向方向的滑动槽,在滑动槽的下表面设置有沿着水平部轴向方向的开口;
所述导轨(14)沿着上部箱型梁的长度延伸;在导轨(14)的内部设置有滑动槽,在滑动槽的上表面设置有沿着导轨延伸方向的开口;
所述L型定位连接杆(12)的水平部的滑动槽的下表面设置开口的延伸方向与导轨(14)的滑动槽的上表面设置的开口的延伸方向垂直;
所述水平部轴向方向与上部箱型梁的长度方向垂直;
连接件(15)的上端为T型插块,其设置在L型定位连接杆的水平部的滑动槽中;连接件(15)的下端也是T型插块,其设置在导轨(14)的滑动槽中;
在连接件的上端的T型插块、下端的T型插块的外表面设置有滚珠,或者L型定位连接杆的水平部的滑动槽、导轨的滑动槽的内表面设置有滚珠;
在L型定位连接杆(12)的水平部的端部设置有定位调节装置(16),所述定位调节装置(16)包括:上水平板、下水平板,固定设置在上水平板与下水平板的竖向轴,在所述竖向轴上转动连接有转动球或者转动圆柱;
所述转动球或转动圆柱与第一基块或第二基块接触(转动球或转动圆柱不与下部的箱型梁接触);
其中,上部的箱型梁(1)包括:下翼缘板(1-1)、箱型空间(1-2),所述下翼缘板(1-1)设置有第一孔,所述上部连接杆(3-1-2)设置在第一孔中,且在第一孔中设置有转动轴承(4-1),以方便第一转动组件(3-1)的转动;所述上部限位板(3-1-1)置于下翼缘板(1-1)的上部且设置在箱型空间(1-2)内部;在上部限位板(3-1-1)与下翼缘板(1-1)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竖向限位轴承(4-2);即第一转动组件(3-1)转动设置在上部的箱型梁上;
其中,下部梁(2)上设置有第一基块(7-1)、第二基块(7-2);
其中,第一基块(7-1)、第一转动组件(3-1)、用于调节第一转动组件(3-1)的角度转移装置构成的结构,与第二基块(7-2)、第二转动组件(3-2)、用于调节第二转动组件(3-2)的角度转移装置构成的结构,构造相同且镜像对称布置,即关于面对称,所述面的形成如下:
通过第二转动组件(3-2)的上部连接杆的中心轴线在水平面的投影点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3-1)的上部连接杆的中心轴线在水平面的投影点的连线的中点,所述面为竖直面且所述面通过所述中点,且所述面与上部箱型梁的长度方向平行。
进一步,多个连接件(15)之间还连接有连接杆。
进一步,设上部的箱型梁(1)与下部的箱型梁(2)的最大的相对位移为Smax,前端的定位调节装置与后端的定位调节装置之间的距离大于2Smax。
进一步,即第一转动组件(3-1)、第二转动组件(3-2)的转动板本体均为折线板,其包括:第一折板体、中间板体、第二折板体,第一转动组件的第一折板体、第二折板体朝向第一侧壁;第二转动组件的第一折板体、第二折板体朝向第二侧壁;
所述转动板本体的顶端固定连接上连接板、所述转动板本体的底端连接下连接板;上部连接杆固定连接上连接板,在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连接竖向杆;
所述第一转动组件、第二转动组件的中间板体设置在上部连接杆的内侧;即第一转动组件的中间板设置在第一转动组件的上部连接杆的右侧,第二转动组件的中间板设置在第二转动组件的上部连接杆的左侧。
进一步,转动板本体(3-1-3)的底面高度高于第一基块(7-1)的上表面高度。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方法,已知s~β曲线,其中:s表示上部的箱型梁与下部的箱型梁的相对位移,β表示相对位移s下的转动板主体的转动角;
则第一基块、第二基块的内表面,即朝向粘滞阻尼液的一面的设计方式如下:
初始状态下,通过端部下部连接杆的轴线、上部连接杆的轴线的竖向面在水平面的投影线,与上部箱型梁的长度方向的夹角均为δ;通过端部下部连接杆的轴线、上部连接杆的轴线的竖向面在水平面的投影线的距离为L;
后端的定位调节装置对应的第一基块的轨道:
初始状态下,以后端的定位调节装置到前端的定位调节装置的方向为X向,L型定位连接杆的水平部的延伸方向且朝向内部阻尼液的方向为Y向,X向、Y向垂直;以后端的定位调节装置与第一基块的接触点为零点;
前端的定位调节装置对应的第一基块的轨道:
初始状态下,以后端的定位调节装置到前端的定位调节装置的方向为X向,L型定位连接杆的水平部的延伸方向且朝向第一基块的方向为Y向,X向、Y向垂直;以前端的定位调节装置与第一基块的接触点为零点;
对于第二基块的内表面而言,其与第一基块形状对称;即关于面对称,所述面的形成如下:通过第二转动组件(3-2)的上部连接杆的中心轴线在水平面的投影点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3-1)的上部连接杆的中心轴线在水平面的投影点的连线的中点,所述面为竖直面且所述面通过所述中点,且所述面与上部箱型梁的长度方向平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任何限制。
图1是实施例一的一种快速装配式墙体结构的横断面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第一转动组件(第二转动组件)的设计图。
图3是实施例一的一种快速装配式墙体结构的状态设计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二的一种快速装配式墙体结构的状态设计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二的一种快速装配式墙体结构的横断面图。
图6是H、θ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三中的L型定位连接杆、导轨、连接件的横断面设计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三中的连接件的设计示意图。
图9是L型定位连接杆的水平部、连接件的横断面图。
图10是实施例三的轨道A、B的坐标系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三的轨道C、D的坐标系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三的一种装配式墙体结构的横断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上部的箱型梁1、下部的梁2、第一转动组件3-1、第二转动组件3-2;
上部限位板3-1-1、上部连接杆3-1-2、转动板本体3-1-3、下部连接杆3-1-4、下部齿轮3-1-5、端部下部连接杆3-1-7;
转动轴承4-1、竖向限位轴承4-2;
第一侧壁5-1、第二侧壁5-2;
第一齿条6-1、第二齿条6-2;
第一基块7-1、第二基块7-2;
L型定位连接杆12、转动限位轴承13、导轨14、连接件15、定位调节装置16。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一种快速装配式墙体结构,其设置在上部的箱型梁1(属于必要技术特征)与下部的箱型梁2(下部箱型梁2也可采用其他结构形式)之间;
其包括:第一转动组件3-1、第二转动组件3-2(其为必要技术特征)、第一基块7-1、第二基块7-2、箱体;
从左至右依次设置:第一基块7-1、第一转动组件3-1、第二转动组件3-2、第二基块7-2;
其中,箱体包括:第一侧壁5-1、第二侧壁5-2、以及箱体内部的粘滞阻尼液;所述第一侧壁5-1、所述墙体第二侧壁5-2相互平行且均沿着梁的长度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第一转动组件3-1包括:上部限位板3-1-1、上部连接杆3-1-2、转动板本体3-1-3、下部连接杆3-1-4、下部齿轮3-1-5;下部连接杆3-1-4的中心轴线与下部齿轮3-1-5的中心轴线重合;
上部限位板3-1-1、上部连接杆3-1-2、转动板本体3-1-3、下部连接杆3-1-4、下部齿轮3-1-5从上至下顺序固定连接,
所述上部连接杆、所述下部连接杆均为圆柱杆,且所述上部连接杆、所述下部连接杆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上部连接杆、所述下部连接杆均为竖向设置;
所述下部齿轮3-1-5水平转动、且绕着下部连接杆3-1-4的中心轴线转动(下部齿轮3-1-5与下部连接杆3-1-4固接);
其中,箱型梁1包括:下翼缘板1-1、箱型空间1-2,所述下翼缘板1-1设置有第一孔,所述上部连接杆3-1-2设置在第一孔中,且在第一孔中设置有转动轴承4-1,以方便第一转动组件3-1的转动;
所述上部限位板3-1-1置于下翼缘板1-1的上部且设置在箱型空间1-2内部;
在上部限位板3-1-1与下翼缘板1-1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竖向限位轴承4-2;
其中,下部梁2上设置有第一基块7-1,在第一基块7-1的侧面设置有第一齿条6-1(在第一基块7-1的面相于第二侧壁5-2的那面设置第一齿条6-1),所述第一齿条6-1沿着梁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齿条6-1与第一转动组件3-1的下部齿轮3-1-5相啮合;
特别的,转动板本体3-1-3的底面高度高于第一基块7-1的上表面高度。
其中,所述第二转动组件3-2包括:上部限位板、上部连接杆、转动板本体、下部连接杆、下部齿轮(下部连接杆的中心轴线与下部齿轮的中心轴线重合;);上部限位板、上部连接杆、转动板本体、下部连接杆、下部齿轮从上至下顺序固定连接,所述上部连接杆、所述下部连接杆均为圆柱杆,且所述上部连接杆、所述下部连接杆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上部连接杆、所述下部连接杆均为竖向设置;所述下部齿轮水平转动、且绕着下部连接杆转动;所述下翼缘板设置有第二孔,所述上部连接杆3-1-2设置在第二孔中,且在第二孔中设置有转动轴承,以方便第一转动组件的转动;所述上部限位板置于下翼缘板的上部且设置在箱型空间内部;在上部限位板与下翼缘板1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竖向限位轴承;
其中,下部梁2上设置有第二基块7-2,在第一基块7-2的侧面设置有第二齿条6-2(在第二基块7-2的面相于第一侧壁5-1的那面设置第二齿条6-2),所述第二齿条6-2沿着梁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齿条6-2与第二转动组件3-2的下部齿轮相啮合。
所述第一侧壁5-1固定设置在第一基块7-1上(其也可直接设置在下部的箱型梁2上);所述第二侧壁5-2固定设置在第二基块7-2上(其也可直接设置在下部的箱型梁2上)。
其中,所述第一转动组件3-1与第二转动组件3-2的结构相同,且分别第一转动组件3-1的转动板本体与第二转动组件3-2的转动板本体设置在第一侧壁5-1、墙体第二侧壁5-2之间。
从附图1可知,第一齿条设置在第一转动组件3-1的下部齿轮3-1-5的左侧,第二齿条设置在第二转动组件3-2的下部齿轮3-1-5的右侧
从左至右依次设置:第一侧壁5-1、第一齿条6-1、第一转动组件3-1、第二转动组件3-2、第二齿条6-2、第二侧壁5-2(上述特征为必要技术特征),其效果是:第一转动组件3-1的转动板本体、第二转动组件3-2的转动板本体,在移动时,粘滞阻尼液从第一转动组件3-1的转动板本体、第二转动组件3-2的转动板本体之间经过时,速度始终是不断增大。
如图3所示,本申请的原理是,箱体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一齿条、第二齿条与下部的梁体一起运动;
而第一转动组件3-1、第二转动组件3-2随着上部的梁体一起运动,即通过转动轴承4-1推动第一转动组件3-1、第二转动组件3-2与上部的梁体一起沿着梁的长度方向移动;
第一转动组件3-1、第二转动组件3-2的转动,则是通过:第一齿条-第一转动组件3-1的下部齿轮,第二齿条-第二转动组件3-2的下部齿轮来实现。
实施例二,如图4-5所示,实施例二的优点是打破了这一技术偏见:下部齿轮3-1-5的中心轴与转动板本体3-1-3的中心轴处于同一轴线;
实施例二的做法是:
第一转动组件3-1、第二转动组件3-2的转动板本体均为折线板,其包括:第一折板体、中间板体、第二折板体,第一转动组件3-1的第一折板体、第二折板体朝向第一侧壁;第二转动组件3-1的第一折板体、第二折板体朝向第二侧壁;
上部连接杆3-1-2固定连接上连接板、下部连接杆3-1-4固定连接下连接板,所述转动板本体的顶端固定连接上连接板、所述转动板本体的底端连接下连接板;在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连接竖向杆;
所述第一转动组件3-1、第二转动组件3-2的中间板体设置在上部连接杆的内侧;即第一转动组件3-1的中间板设置在第一转动组件3-1的上部连接杆的右侧,第二转动组件3-2的中间板设置在第二转动组件3-2的上部连接杆的左侧。
实施例二的上述设计,相比较于实施例一的设计而言,能够更好地提高粘滞阻尼液的流速(即一端开口更大,一端开口更小)。
第一转动组件3-1与第二转动组件3-2的结构相同。
初始状态下,第一转动组件3-1、第二转动组件3-2的结构,关于第一转动组件3-1的下部连接杆与第二转动组件3-2的下部连接杆的连线对称。
设下部齿轮的半径为r,第一折线板内表面与中间板体内表面(即朝向另一转动组件的转动板本体的那面)的转折线距离下部齿轮的中线轴线之间的长度L,
第一折线板内表面与中间板体内表面(即朝向另一转动组件的转动板本体的那面)的转折线距离下部齿轮的中线轴线之间的连线,其与箱型梁1的长度方向的夹角为θ。
设上部的箱型梁1与下部的箱型梁2的最大的相对位移为Smax。
设第一转动组件3-1的下部齿轮的中心轴线与设第二转动组件3-2的下部齿轮的中心轴线的距离为H。
若θ+βmax<π/2,则有:
若θ+βmax≥π/2,则有:
H>2L;
βmax表示转动板主体的最大转动角。
实施例三,实施例1的方案是通过齿轮来调节转动板主体的转向角度。即其转向角度-位移呈正比关系。
而实施例三的方式,是进一步满足设计的需求,即满足:任意的S-β曲线;S表示:上部箱型梁与下部箱型梁的相对位移,β表示位移S下的转动板主体的转动角。
对此需求,进行如下改进:
下部连接杆3-1-4、齿轮3-1-5不再是必须的。
在转动本体的底部前端、后端均设置端部下部连接杆3-1-7;端部下部连接杆3-1-7距离上部连接杆3-1-2的距离相同,且分布在上部连接杆3-1-2的两侧;并且,2个端部下部连接杆3-1-7的连线与上部箱型梁的长度方向平行;
端部下部连接杆3-1-7转动连接转动限位轴承13;
L型定位连接杆12包括:T型竖向部,即竖向部的顶端设置有圆盘,所述圆盘插入到转动限位轴承13,从而限定了L型定位连接杆与下部连接杆3-1-4的竖向位移;同时,通过转动限位轴承13,下部连接杆3-1-4与L型定位连接杆的竖向部之间能够相互转动;
L型定位连接杆12还包括:水平部,所述水平部设置有沿着水平部轴向方向的滑动槽,在滑动槽的下表面设置有沿着水平部轴向方向的开口;
进一步,还包括至少2个导轨14,所述导轨14沿着上部箱型梁的长度延伸;在导轨14的内部设置有滑动槽,在滑动槽的上表面设置有沿着导轨延伸方向的开口;
所述L型定位连接杆12的水平部的滑动槽的下表面设置开口的延伸方向与导轨14的滑动槽的上表面设置的开口的延伸方向垂直。
所述水平部轴向方向与上部箱型梁的长度方向垂直。
还包括:连接件15,连接件15的上端为T型插块(沿着L型定位连接杆12的水平部的延伸方向看),其设置在L型定位连接杆12的水平部的滑动槽中;连接件15的下端也是T型插块(沿着导轨的延伸方向看),其设置在导轨14的滑动槽中;
在连接件15的上端的T型插块、下端的T型插块的外表面设置有滚珠,或者L型定位连接杆12的水平部的滑动槽、导轨14的滑动槽的内表面设置有滚珠。
通过连接件15、导轨14、L型定位连接杆12的设计,能够保证,L型定位连接杆12的水平部的延伸方向始终如一,即始终与上部箱型梁的延伸方向垂直(2点确定一条直线)。
更特别的,2个连接件15之间还连接有连接杆。
在L型定位连接杆12的水平部的端部设置有定位调节装置16,所述定位调节装置16包括:上水平板、下水平板,固定设置在上水平板与下水平板的竖向轴,在所述竖向轴上转动连接有转动球或者转动圆柱;
第一基块7-1不再采用实施例一中的直线设计(实施例一的方案,第一基块7-1、第二基块7-2必须是直线);
第一基块7-1的内表面(即朝向粘滞阻尼液的一面)的设计如下:
设上部的箱型梁1与下部的箱型梁2的最大的相对位移为Smax,前端的定位调节装置与后端的定位调节装置之间的距离大于2Smax;
初始状态下,以后端的定位调节装置到前端的定位调节装置的方向为X向(即上部箱型梁的长度延伸方向),L型定位连接杆12的水平部的延伸方向且朝向内部阻尼液的方向为Y向,X向、Y向垂直;以后端的定位调节装置与第一基块的接触点为零点;
先研究后端的定位调节装置对应的第一基块的轨道:
初始状态下,通过端部下部连接杆的轴线、上部连接杆的轴线的竖向面在水平面的投影线,与箱型梁1的长度方向的夹角为δ;通过端部下部连接杆的轴线、上部连接杆的轴线的竖向面在水平面的投影线的距离为L;端部下部连接杆在水平面的投影至定位调节装置在水平面的投影的距离为M。
第一基块自零点向前的轨道称为轨道A,第一基块自零点向后的轨道称为轨道B:
则轨道A为:
则轨道B为:
后研究前端的定位调节装置对应的第一基块的轨道:
初始状态下,以后端的定位调节装置到前端的定位调节装置的方向为X向(即上部箱型梁的长度延伸方向),L型定位连接杆12的水平部的延伸方向且朝向第一基块的方向为Y向,X向、Y向垂直;以前端的定位调节装置与第一基块的接触点为零点;
则轨道C为:
则轨道D为:
第二基块与第一基块形状对称。
从以上分析可知,实施例三的设计也适用于实施例二的情形,即第一转动组件3-1、第二转动组件3-2的转动板本体均为折线板,其包括:第一折板体、中间板体、第二折板体,第一转动组件3-1的第一折板体、第二折板体朝向第一侧壁;第二转动组件3-1的第一折板体、第二折板体朝向第二侧壁;
所述转动板本体的顶端固定连接上连接板、所述转动板本体的底端连接下连接板;上部连接杆3-1-2固定连接上连接板,在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连接竖向杆;
所述第一转动组件3-1、第二转动组件3-2的中间板体设置在上部连接杆的内侧;即第一转动组件3-1的中间板设置在第一转动组件3-1的上部连接杆的右侧,第二转动组件3-2的中间板设置在第二转动组件3-2的上部连接杆的左侧。
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申请,并非对本申请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申请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申请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申请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申请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装配式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其设置在上部的箱型梁(1)与下部的梁(2)之间;
其包括:第一转动组件(3-1)、第二转动组件(3-2)、第一基块(7-1)、第二基块(7-2)、箱体;第二转动组件(3-2)与第一转动组件(3-1)结构相同,第一基块(7-1)与第二基块(7-2)结构相同;
其中,箱体包括:第一侧壁(5-1)、第二侧壁(5-2)、以及箱体内部的粘滞阻尼液;所述第一侧壁(5-1)、所述墙体第二侧壁(5-2)相互平行且均沿着梁的长度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第一转动组件(3-1)包括:上部限位板(3-1-1)、上部连接杆(3-1-2)、转动板本体(3-1-3);
其中,箱型梁(1)包括:下翼缘板(1-1)、箱型空间(1-2),所述下翼缘板(1-1)设置有第一孔,所述上部连接杆(3-1-2)设置在第一孔中,且在第一孔中设置有转动轴承(4-1),以方便第一转动组件(3-1)的转动;所述上部限位板(3-1-1)置于下翼缘板(1-1)的上部且设置在箱型空间(1-2)内部;在上部限位板(3-1-1)与下翼缘板(1-1)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竖向限位轴承(4-2);
上部的箱型梁(1)与下部的梁(2)发生相对位移时,所述第一转动组件(3-1)、第二转动组件(3-2)的转动板本体(3-1-3)会发生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3-1)还包括:下部连接杆(3-1-4)、下部齿轮(3-1-5);上部限位板(3-1-1)、上部连接杆(3-1-2)、转动板本体(3-1-3)、下部连接杆(3-1-4)、下部齿轮(3-1-5)从上至下顺序固定连接,所述上部连接杆、所述下部连接杆均为圆柱杆,且所述上部连接杆、所述下部连接杆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上部连接杆、所述下部连接杆均为竖向设置;所述下部齿轮(3-1-5)水平转动、且绕着下部连接杆(3-1-4)的中心轴线转动;
其中,下部梁(2)上设置有第一基块(7-1),在第一基块(7-1)的侧面设置有第一齿条(6-1),在第一基块(7-1)的面相于第二侧壁(5-2)的那面设置第一齿条(6-1),所述第一齿条(6-1)沿着梁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齿条(6-1)与第一转动组件(3-1)的下部齿轮(3-1-5)相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组件(3-2)包括:上部限位板、上部连接杆、转动板本体、下部连接杆、下部齿轮;上部限位板、上部连接杆、转动板本体、下部连接杆、下部齿轮从上至下顺序固定连接,所述上部连接杆、所述下部连接杆均为圆柱杆,且所述上部连接杆、所述下部连接杆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上部连接杆、所述下部连接杆均为竖向设置;所述下部齿轮水平转动、且绕着下部连接杆转动;所述下翼缘板设置有第二孔,所述上部连接杆设置在第二孔中,且在第二孔中设置有转动轴承,以方便第一转动组件的转动;所述上部限位板置于下翼缘板的上部且设置在箱型空间内部;在上部限位板与下翼缘板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竖向限位轴承;下部梁(2)上设置有第二基块(7-2),在第一基块(7-2)的侧面设置有第二齿条(6-2),在第二基块(7-2)的面相于第一侧壁(5-1)的那面设置第二齿条(6-2),所述第二齿条(6-2)沿着梁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齿条(6-2)与第二转动组件(3-2)的下部齿轮相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5-1)固定设置在第一基块(7-1)上;所述第二侧壁(5-2)固定设置在第二基块(7-2)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5-1)固定设置下部的梁上;所述第二侧壁(5-2)固定设置下部的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3-1)与第二转动组件(3-2)的结构相同,且分别第一转动组件(3-1)的转动板本体与第二转动组件(3-2)的转动板本体设置在第一侧壁(5-1)、墙体第二侧壁(5-2)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齿条设置在第一转动组件(3-1)的下部齿轮(3-1-5)的左侧,第二齿条设置在第二转动组件(3-2)的下部齿轮(3-1-5)的右侧
从左至右依次设置:第一侧壁(5-1)、第一齿条(6-1)、第一转动组件(3-1)、第二转动组件(3-2)、第二齿条(6-2)、第二侧壁(5-2),第一转动组件(3-1)的转动板本体、第二转动组件(3-2)的转动板本体,在移动时,粘滞阻尼液从第一转动组件(3-1)的转动板本体、第二转动组件(3-2)的转动板本体之间经过时,速度始终是不断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箱体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一齿条、第二齿条与下部的梁体一起运动;
而第一转动组件(3-1)、第二转动组件(3-2)随着上部的梁体一起运动,即通过转动轴承(4-1)推动第一转动组件(3-1)、第二转动组件(3-2)与上部的梁体一起沿着梁的长度方向移动;
第一转动组件(3-1)、第二转动组件(3-2)的转动,则是通过:第一齿条-第一转动组件(3-1)的下部齿轮,第二齿条-第二转动组件(3-2)的下部齿轮来实现;
第一转动组件(3-1)的上部连接杆(3-1-2)的中心与第一转动组件(3-1)的上部连接杆(3-1-2)的中心的连线,与上部梁的长度方向垂直;
转动板本体(3-1-3)的底面高度高于第一基块(7-1)的上表面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转动组件(3-1)、第二转动组件(3-2)的转动板本体均为折线板,其包括:第一折板体、中间板体、第二折板体,第一转动组件的第一折板体、第二折板体朝向第一侧壁;第二转动组件的第一折板体、第二折板体朝向第二侧壁;
上部连接杆固定连接上连接板、下部连接杆固定连接下连接板,所述转动板本体的顶端固定连接上连接板、所述转动板本体的底端连接下连接板;在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连接竖向杆;
所述第一转动组件、第二转动组件的中间板体设置在上部连接杆的内侧;即第一转动组件的中间板设置在第一转动组件的上部连接杆的右侧,第二转动组件的中间板设置在第二转动组件的上部连接杆的左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初始状态下,第一转动组件、第二转动组件的结构,关于第一转动组件的下部连接杆与第二转动组件的下部连接杆的连线对称;
设下部齿轮的半径为r,第一折线板内表面与中间板体内表面的转折线距离下部齿轮的中线轴线之间的长度L;
第一折线板内表面与中间板体内表面(即朝向另一转动组件的转动板本体的那面)的转折线距离下部齿轮的中线轴线之间的连线,其与箱型梁的长度方向的夹角为θ;
设上部的箱型梁与下部的箱型梁的最大的相对位移为Smax;
设第一转动组件的下部齿轮的中心轴线与设第二转动组件的下部齿轮的中心轴线的距离为H;
L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若θ+βmax<π/2,则有:
若θ+βmax≥π/2,则有:
L<H/2;
其中,βmax表示转动板主体的最大转动角,即Smax对应下的转动板主体的转动角。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234969.7A CN112376727B (zh) | 2020-11-08 | 2020-11-08 | 一种装配式墙体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234969.7A CN112376727B (zh) | 2020-11-08 | 2020-11-08 | 一种装配式墙体结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376727A true CN112376727A (zh) | 2021-02-19 |
CN112376727B CN112376727B (zh) | 2021-12-03 |
Family
ID=74578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234969.7A Active CN112376727B (zh) | 2020-11-08 | 2020-11-08 | 一种装配式墙体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376727B (zh)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222863A (ja) * | 1992-02-14 | 1993-08-31 | Kajima Corp | 構造物の振動制御装置 |
TW200918782A (en) * | 2007-06-25 | 2009-05-01 | Oiles Industry Co Ltd | Damper equipment |
CN103335052A (zh) * | 2013-07-02 | 2013-10-02 | 大连理工大学 | 一种阻尼力可调的被动粘滞阻尼器 |
CN107060127A (zh) * | 2017-05-11 | 2017-08-18 | 昆明理工大学 | 一种齿轮双螺旋式黏滞阻尼器 |
CN107916814A (zh) * | 2017-10-29 | 2018-04-17 | 刘华 | 一种用于框架结构的耗能阻尼器的安装方法 |
CN109779132A (zh) * | 2019-02-17 | 2019-05-21 | 王翠丽 | 一种空间受限下的粘滞阻尼墙 |
CN109972757A (zh) * | 2019-04-16 | 2019-07-05 | 西南林业大学 | 一种竖向旋转式阻尼器装置 |
CN110777957A (zh) * | 2019-11-04 | 2020-02-11 | 南京大德减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速度放大型粘滞阻尼墙 |
CN210636620U (zh) * | 2019-01-18 | 2020-05-29 | 南京林业大学 | 一种高压传动式黏滞阻尼墙 |
-
2020
- 2020-11-08 CN CN202011234969.7A patent/CN11237672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222863A (ja) * | 1992-02-14 | 1993-08-31 | Kajima Corp | 構造物の振動制御装置 |
TW200918782A (en) * | 2007-06-25 | 2009-05-01 | Oiles Industry Co Ltd | Damper equipment |
CN103335052A (zh) * | 2013-07-02 | 2013-10-02 | 大连理工大学 | 一种阻尼力可调的被动粘滞阻尼器 |
CN107060127A (zh) * | 2017-05-11 | 2017-08-18 | 昆明理工大学 | 一种齿轮双螺旋式黏滞阻尼器 |
CN107916814A (zh) * | 2017-10-29 | 2018-04-17 | 刘华 | 一种用于框架结构的耗能阻尼器的安装方法 |
CN210636620U (zh) * | 2019-01-18 | 2020-05-29 | 南京林业大学 | 一种高压传动式黏滞阻尼墙 |
CN109779132A (zh) * | 2019-02-17 | 2019-05-21 | 王翠丽 | 一种空间受限下的粘滞阻尼墙 |
CN109972757A (zh) * | 2019-04-16 | 2019-07-05 | 西南林业大学 | 一种竖向旋转式阻尼器装置 |
CN110777957A (zh) * | 2019-11-04 | 2020-02-11 | 南京大德减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速度放大型粘滞阻尼墙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376727B (zh) | 2021-12-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556714B (zh) | 装配式空间结构c型节点装置 | |
CN204052899U (zh) | 一种可自动爬升的建筑用3d打印装置 | |
CN108592774B (zh) | 一种用于d型便梁错动和桥墩倾角的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 |
CN203793390U (zh) | 一种用于安装导轨架的移动小车 | |
CN102518152A (zh) | 模拟桥梁桩基础受双向循环荷载作用的试验装置 | |
CN112376727B (zh) | 一种装配式墙体结构 | |
CN101920764A (zh) | 平台式水平面平面运动机构 | |
CN108951404A (zh) | 节段预制墩柱交叉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 | |
CN109371853B (zh) | 箱梁隧道口狭小场地倒运接力施工系统及方法 | |
CN205242440U (zh) | 钢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 |
CN205204688U (zh) | 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的吊装设备 | |
CN108657986B (zh) | 悬挂式单轨车辆检修用移动平台 | |
CN206635931U (zh) | 一种梁柱铰接体系的地铁车站结构 | |
CN110195385B (zh) | 一种用于磁悬浮线路的迭合式轨道梁 | |
CN112376685B (zh) | 一种装配式建筑及其设计方法 | |
CN111851782B (zh) | 一种装配式粘滞阻尼墙及其设计方法 | |
CN206035507U (zh) | 一种矩形箱涵及隧道施工用台车 | |
CN108396721A (zh) | 一种适用于桁架桩腿自升式海洋平台的可升降式抗冰装置 | |
CN107829366A (zh) | 一种用于桥梁检修的悬挂式工作台 | |
CN204125148U (zh) | 同步升降装置 | |
CN104653222B (zh) | 一种盾构区间隧道预制疏散平台 | |
CN209923757U (zh) | H型钢-d型橡胶组合桩结构 | |
CN106677330A (zh) | 一种梁柱铰接体系的地铁车站结构 | |
CN103321461B (zh) | 一种无避让型立体停车位 | |
CN203034615U (zh) | 新型冷弯矩形钢管柱和h型钢梁外套管式连接节点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12 Address after: 266300 Jiaoxi office, Jiaozhou City,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Qingdao Jiaozhou Bay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No. 106, Nandan East Road,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200030 Applicant before: Zheng Yong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