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68968B - 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368968B CN112368968B CN201880095154.XA CN201880095154A CN112368968B CN 112368968 B CN112368968 B CN 112368968B CN 201880095154 A CN201880095154 A CN 201880095154A CN 112368968 B CN112368968 B CN 11236896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trix
- amplitude information
- information
- elements
- valu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60
- 238000012935 Avera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6
- 239000013598 ve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5
- 238000013139 quant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606 norma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QLBALZYOTXGTDQ-VFFCLECNSA-N PGI2-EA Chemical compound O1\C(=C/CCCC(=O)NCCO)C[C@@H]2[C@@H](/C=C/[C@@H](O)CCCCC)[C@H](O)C[C@@H]21 QLBALZYOTXGTDQ-VFFCLECN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6934 PMI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760358 Enod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690 polydopami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17—Feedback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physical layer constraints into account
- H04B7/0469—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physical layer constraints into account taking special antenna structures, e.g. cross polarized antennas into accou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78—Special codebook structures directed to feedback optimisation
- H04B7/0479—Special codebook structures directed to feedback optimisation for multi-dimensional arrays, e.g. horizontal or vertical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Parameter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in groups H04B7/0623 - H04B7/0634, e.g. channel matrix rank or transmit mode sel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4—Antenna weights or vector/matrix coeffici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41—Differential feedbac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58—Feedback reduction
- H04B7/0663—Feedback reduction using vector or matrix manipul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04—Channel estimation of multiple channe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4—Channel estimation channel estimation algorithms
- H04L25/0242—Channel estimation channel estimation algorithms using matrix methods
- H04L25/0248—Eigen-space method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获得第一指示信息,并将该第一指示信息发送给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接收该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与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之间的差分值,其中,该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包括该终端设备的x个天线端口,该第二天线端口集合包括该终端设备的m个天线端口,该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和该第二天线端口集合不同。本申请实施例的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有利于提高网络设备所获取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准确性,从而提高数据传输性能。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引用于通信系统,例如V2X、LET‑V、V2V、车联网、MTC、loT、LTE‑M,MEM,物联网等。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通信领域中的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和下一代无线系统广泛采用了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and multiple output,MIMO)技术。如果网络设备可以获得全部或者部分下行信道信息,可以采用预编码(precoding)技术来提高信号传输质量或者速率。
在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FDD)系统中,预编码矩阵的信息靠终端设备进行反馈。终端设备通过测量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CSI-RS)获得下行信道状态信息,并将预编码矩阵的信息以预编码矩阵指示(precoding matrix index,PMI)的形式反馈给网络设备。在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系统下,由于上行和下行使用相同的频率,因此,网络设备可以利用信道互易性获取下行信道状态信息。例如,终端设备发送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网络设备通过测量上行信道即可获得下行信道,从而得到预编码矩阵。
但是,受限于成本等因素,很多终端设备的发送天线端口数小于接收天线端口数。例如,终端设备具有1个发送天线端口,但是具有2个接收天线端口。该终端设备通过1个发送天线端口发送SRS后,网络设备仅可获得该发送天线端口对应的上行信道(也是下行信道)H1,无法获取另外一个接收天线端口对应的下行信道H2。则当网络设备需要给该终端设备同时传输2层数据流时,就无法获得两层数据流的准确的预编码矩阵,从而造成下行数据传输性能受损。
为了解决TDD系统下仅靠SRS无法使网络设备获取完整的下行信道矩阵的问题,可以采用如下流程:终端设备通过x个发送天线端口发送SRS,使网络设备获得x个发送天线端口的信道;该终端设备测量网络设备发送的CSI-RS,获取v个接收天线端口的信道信息,并反馈PMI,该PMI指示该终端设备的y-x个非发送天线端口中m个非发送天线端口对应的信道矩阵的信息;网络设备通过PMI指示的m个发送天线端口的信道矩阵信息,确定对应的信道矩阵的信息,并结合该网络设备自身通过SRS测量获得的x个天线端口的信道矩阵的信息,重构完整的下行信道矩阵。
但是,由于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的射频器件不同,导致网络设备根据SRS测量的信道和终端设备根据CSI-RS测量所反馈的信道的功率增益不同,通过上述方式获得的下行信道状态信息不够准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有利于提高网络设备所获取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准确性,从而提高数据传输性能。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包括:终端设备获得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与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之间的差分值,其中,该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包括该终端设备的x个天线端口,该第二天线端口集合包括该终端设备的m个天线端口,该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和该第二天线端口集合不同,x和m是正整数;该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一指示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的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通过终端设备上报两部分天线端口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差分值,使得网络设备能够根据该差分值消除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的发送功率不同的影响,有利于提高网络设备所获取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准确性,从而提高数据传输性能。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A与B的差分值(differential value),可以是线性域的A和B的差分值,也可以是变换域(例如,dB域)的A和B的差分值。以线性域差值为例,A与B的差分值,可以是A-B,或者B-A,或者A/B,或者B/A。以dB域差值为例,A与B的差分值,可以是A(dB)-B(dB),或者B(dB)-A(dB),或者A(dB)/B(dB),或B(dB)/A(dB)。其中,X(dB)表示X变换到dB之后的取值。具体地,由线性域变换到dB域的定义可以是:X(dB)=20loga(X)或X(dB)=10loga(X),a为自然数,X为线性域的取值。但本实施例对其他变换域并不排除。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下列步骤中的至少一个:该终端设备接收第一参考信号,该第一参考信号用于获得该第一指示信息;该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该终端设备通过该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发送第二参考信号。
可选地,第一参考信号用于确定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和第一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从而进一步获得上述第一指示信息。
应理解,终端设备接收第一参考信号可以指该终端设备通过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全部或部分天线端口以及第一天线端口集合的全部或部分天线端口接收第一参考信号。
具体地,终端设备根据测量第一参考信号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天线端口组成的集合为第一天线端口集合;终端设备发送第二参考信号的全部或部分天线端口组成的集合为第二天线端口集合。也就是说,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获取第一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方式和获取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方式是不同的。其中,可选地,上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和第二天线端口集合可以是有交集的,即两个集合中存在部分天线端口相同。此时,对于这部分相同的天线端口的信道状态信息,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上面两种方式获得,最终采用哪种方式获得信道状态信息可以由网络设备根据情况决定。可选地,上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和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交集也可以为空,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举例而言,终端设备有4个天线端口,分别为端口1、端口2、端口3和端口4,并且具有2个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PA)。不失一般性的,端口的编号也可以从0开始,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约束。
若该终端设备不支持天线选择功能,PA连接端口1和端口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天线端口集合是由端口1和端口2组成的,第二天线端口集合是由端口3和端口4组成的。此时,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和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交集为空集。网络设备通过第二参考信号可以获得端口1和端口2的信道状态,通过该终端设备的反馈可以获得端口3和端口4的信道状态。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天线端口集合可以是由端口3和端口4中的一个端口组成的,第一天线端口集合是由端口1和端口2组成的。此时,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和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交集为空集。这是由于网络设备可以决定每个终端设备的调度数据层数,若该网络设备确定了当前只会针对该终端设备最多调度3层数据(假设对应端口1、端口2和端口3),则通过第二参考信号获得了端口1和端口2的信道状态后,可以只需要获得另外一个端口(即端口3)的信道状态信息。这种方式有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性能损失,但是可以降低上报开销。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天线端口集合是由端口1和端口2组成的,第二天线端口集合是由端口1、端口3和端口4组成的。此时,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和第二天线端口集合有交集,但是两者不同。在这种情况下,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二参考信号获得端口1的信道状态,但是网络设备判断端口1的信道的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太低,所以通过测量第二参考信号获得的端口1的信道状态不准确,可以让终端设备通过测量第一参考信号将端口1的信道状态信息也报上来,从而重构更准确的信道。
若该终端设备支持天线选择功能,PA通过开关切换可以在一个时刻连接端口1和端口2,在另外一个时刻连接端口3和端口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天线端口集合是由端口1、端口2、端口3和端口4共同组成的,第二天线端口集合是由端口3和端口4组成的。此时,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和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交集不为空集,但是两者不同。一个应用场景为:终端设备在时刻n1+T,n1+2T....上周期性地使用端口1和端口2发送第二参考信号,在时刻n2+T,n2+2T上周期性地使用端口3和端口4发送第二参考信号。在某个n3时刻,网络设备决定触发终端设备上报CSI。此时,假设离n3时刻最近的一次第二参考信号是终端设备通过端口1和端口2发送的,故端口1和端口2的信道状态信息还可以使用,而端口3和端口4的信道状态信息太陈旧不能使用了。因此,网络设备可以触发终端设备上报端口3和端口4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从而可以提高重构信道的准确程度。
在上述应用场景中,也可以定义第二天线端口集合可以是由端口3和端口4组成的,第一天线端口集合是由端口1和端口2组成的。在这种定义方式下,网络设备通过终端设备的反馈获得信道状态信息的端口组成第二天线端口集合,仅通过测量第二参考信号获得信道状态信息的端口组成第一天线端口集合。此时,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和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交集为空集。
应理解,本申请对第二天线端口集合和第一天线端口集合的具体定义不作限定,只约束两者不同。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指示信息为宽带参数,或该第一指示信息为子带参数。
具体地,如果上述第一指示信息为宽带参数,那么针对CSI整个上报带宽,终端设备只需要上报一个第一指示信息。如果第一指示信息为子带参数,那么针对CSI上报带宽中的每个子带,终端设备都需要上报一个第一指示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与该第一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矩阵Gu相关联的第一幅度信息;和/或
该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与该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矩阵Gd相关联的第二幅度信息;
其中,Gd是m行M列的矩阵,Gu是x行M列的矩阵,M是正整数。
具体的,本文中,第一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矩阵Gu指的是第一天线端口集合中的全部或部分的天线端口对应的信道向量组成的矩阵。具体的形式可以是:设第一天线端口集合中的第i个端口对应的信道向量表示为Gu,i,则Gu,i=[gu,i,1 gu,i,2 … gu,i,M]∈C1×M,其中,gu,i,j表示网络设备的第j个天线端口与上述第i个天线端口之间的信道系数,为复数。则以全部天线端口为例,第一天线端口集合中的全部天线端口对应的信道向量组成的矩阵表示为x表示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包括的端口个数,M为网络设备的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端口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中的部分天线端口对应的信道向量组成的矩阵Gu的表达形式是类似的,此时,Gu的行数为部分天线端口中天线端口的个数。
类似的,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矩阵Gd是第二天线端口集合中的全部或部分端口对应的信道向量组成的矩阵。具体的形式可以是:设第二天线端口集合中的第i个端口对应的信道向量表示为Gd,i,则Gd,i=[gd,i,1 gd,i,2 … gd,i,M],其中,gd,i,j表示网络设备的第j个天线端口与上述第i个天线端口之间的信道系数,为复数。则以全部端口为例,第二天线端口集合中的全部天线端口对应的信道向量组成的矩阵表示为m表示第二天线端口集合包括的端口个数,M为网络设备的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端口数。第二天线端口集合中的部分天线端口对应的信道向量组成的矩阵Gd的表达形式是类似的,此时,Gd的行数为部分天线端口中天线端口的个数。
具体地,上述与Gu相关联的第一幅度信息可以是根据第一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矩阵Gu中某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确定的,也可以是根据对Gu中的全部或部分元素经过某种处理获得的一个幅度信息确定的;上述与Gd相关联的第二幅度信息可以是根据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矩阵Gd中某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确定的,也可以是根据对Gd中的全部或部分元素经过某种处理获得的一个幅度信息确定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应理解,上述第一幅度信息可以是子带幅度信息,也可以是宽带幅度信息,上述第二幅度信息可以是子带幅度信息,也可以是宽带幅度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以与Gu相关联的第一幅度信息为例,该第一幅度信息可以是幅度的函数,例如,该第一幅度信息可以是幅度本身,也可以是功率,还可以是幅度或功率变换到其他域(例如dB域)之后的取值,还可以是幅度或功率或其变换到dB域之后经过某种处理(例如归一化或量化)之后的取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第一幅度信息可以是Gu中某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的函数。可选地,上述第一幅度信息可以是对Gu中的全部或部分元素的幅度信息的函数。
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与上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为宽带参数,也可以为子带参数。
若第一指示信息为宽带参数,那么第一幅度信息和第二幅度信息就是宽带幅度信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每个子带上,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矩阵Gd的(全部或部分)元素或者Gd对应的矩阵W2,d的(全部或部分)元素的幅度由宽带幅度和子带差分幅度联合表示,则终端设备在上报Gd时,可以将上述全部或部分元素的宽带幅度以第一幅度信息为基准做归一化处理,将子带差分幅度正常上报。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每个子带上,Gd的全部或部分元素或者W2,d的全部或部分元素的幅度直接以子带幅度表示,不拆分为宽带幅度加子带差分幅度的形式,则终端设备在上报Gd时,可以将上述全部或部分元素的子带幅度以第一幅度信息为基准做归一化。对应的,网络设备对第一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矩阵Gu的操作与终端设备对Gd的操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若第一指示信息为子带参数,那么第一幅度信息和第二幅度信息就是子带幅度信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每个子带上,Gd的(全部或部分)元素或者W2,d的(全部或部分)元素的幅度直接以子带幅度表示,不拆分为宽带幅度加子带差分幅度的形式,则终端设备在上报Gd时,可以将上述元素的子带幅度以第一幅度信息的子带幅度为基准做归一化。对应的,网络设备对第一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矩阵Gu的操作与终端设备对Gd的操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信道状态信息为功率信息,后者功率信息的dB域取值,功率是幅度的平方,因此可以也理解为上述信道状态信息是幅度的函数。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下列任意一种元素确定的:Gu的至少一行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Gu对应的矩阵W2,u中至少一列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Gu的至少一个奇异值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奇异值、Gu的至少一个特征值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特征值;和/或
该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下列任意一种元素确定的:Gd的至少一行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Gd对应的矩阵W2,d中至少一列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Gd的至少一个特征值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特征值、Gd的至少一个奇异值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奇异值;
其中,Gu T(lu)=W1×W2,u(lu),Gd T(ld)=W1×W2,d(ld),XT表示矩阵X的转置,X(lu)表示矩阵X的第lu列,X(ld)表示矩阵X的第ld列,W1为M*N的矩阵,W2,u为N*x的矩阵,W2,d为N*m的矩阵,N是正整数,lu∈{1,2,...,x},ld∈{1,2,...,m}。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的至少一行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确定的,该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Gd的至少一行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确定的。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对应的矩阵W2,u中至少一列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确定的,该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Gd对应的矩阵W2,d中至少一列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确定的,其中,Gu T(lu)=W1×W2,u(lu),Gd T(ld)=W1×W2,d(ld),XT表示矩阵X的转置,X(lu)表示矩阵X的第lu列,X(ld)表示矩阵X的第ld列,W1为M*N的矩阵,W2,u为N*x的矩阵,W2,d为N*m的矩阵,N是正整数,lu∈{1,2,...,x},ld∈{1,2,...,m}。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的W1为块对角阵,A=[b1,b2,…bL]由L个基向量构成,N=2L。具体的,W1是宽带参数,W2,u、W2,d包括宽带参数(例如宽带幅度)和子带参数(例如子带差分幅度和子带相位),或者,W2,u、W2,d包括子带参数(例如子带幅度和子带相位)。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反馈W1的参数的索引和W2的参数的索引来表示Gu和Gd。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的至少一行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确定的,该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Gd对应的矩阵W2,d中至少一列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确定的,其中,Gd T(ld)=W1×W2,d(ld),XT表示矩阵X的转置,X(ld)表示矩阵X的第ld列,W1为M*N的矩阵,W2,d为N*m的矩阵,N是正整数,ld∈{1,2,...,m}。
本实施例直接根据信道矩阵Gu确定第一幅度信息,可以避免终端设备对Gu进行双码本结构的分解,网络设备在重构完整信道状态矩阵的时候也无需对上行信道矩阵进行双码本结构的分解,能够在获得准确信道状态信息的同时,降低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的复杂度。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的至少一个奇异值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奇异值确定的,该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Gd的至少一个奇异值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奇异值确定的。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的至少一个特征值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特征值确定的,该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Gd的至少一个特征值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特征值确定的。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幅度信息为第一元素的幅度信息,该第一元素为Gu中的元素、Gu对应的矩阵W2,u中的元素、Gu的奇异值或Gu的特征值;和/或
该第二幅度信息为第二元素的幅度信息,该第二元素为Gd中的元素、Gd对应的矩阵W2,d中的元素、Gd的奇异值或Gd的特征值。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的至少一行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确定的,或该第一幅度信息为第一元素的幅度信息,该第一元素的索引为预定义的;
该第二幅度信息包括n个子元素,该n个子元素中的第i个子元素是根据Gd的n行中第i行的M个元素中幅度信息最大的元素确定的,n为正整数,i∈{1,2...,n}。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对应的矩阵W2,u的至少一列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确定的,或该第一幅度信息为第一元素的幅度信息,该第一元素的索引为预定义的;
该第二幅度信息包括n个子元素,该n个子元素中的第i个子元素是根据Gd对应的矩阵W2,d的n列中第i列的N个元素中幅度信息最大的元素确定的,n为正整数,i∈{1,2,...,n};
其中,Gu T(lu)=W1×W2,u(lu),Gd T(ld)=W1×W2,d(ld),XT表示矩阵X的转置,X(lu)表示矩阵X的第lu列,X(ld)表示矩阵X的第ld列,W1为M*N的矩阵,W2,u为N*x的矩阵,W2,d为N*m的矩阵,N是正整数,lu∈{1,2,...,x},ld∈{1,2,...,m}。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n大于或等于2。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Gd的至少一行包括n行,n为正整数,该方法还包括:
该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n个第三元素中除了第二元素之外,其余的n-1个第三元素的幅度信息与该第二元素的幅度信息的差分值,其中,该n个第三元素中的第i个第三元素是根据该n行中第i行的M个元素中幅度信息最大的元素确定的,该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该第二元素的幅度信息确定的。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矩阵W2,d中的至少一列包括n列,n为正整数,该方法还包括:
该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n个第四元素中除了第二元素之外,其余的n-1个第四元素的幅度信息与该第二元素的幅度信息的差分值,其中,该n个第四元素中的第i个第四元素是根据该n列中第i列的N个元素中幅度信息最大的元素确定的,该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该第二元素的幅度信息确定的。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终端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该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一元素的索引和/或该第二元素的索引。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元素的索引为预定义的;和/或该第二元素的索引为预定义的。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的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确定的,或,该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对应的矩阵W2,u的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确定的;和/或,
该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Gd的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确定的;或,该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Gd对应的矩阵W2,d的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确定的;
其中,Gd T(ld)=W1×W2,d(ld),XT表示矩阵X的转置,X(ld)表示矩阵X的第ld列,W1为M*N的矩阵,W2,d为N*m的矩阵,N是正整数,ld∈{1,2,...,m}。
具体地,上述根据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确定的可以是根据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的函数确定的。可选地,上述函数可以是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的加权求和,也可以是加权求和变换到其它域(如dB域),也可以是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的加权平均值,或加权平均值变换到其它域(如dB域)。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的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的平均值确定的,该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Gd的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的平均值确定的;或
该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对应的矩阵W2,u的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的平均值确定的,该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Gd对应的矩阵W2,d的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的平均值确定的。
进一步,至少两个元素幅度信息的加权平均值,可以是宽带幅度信息的加权平均值或子带幅度信息的加权平均值。上述根据平均值确定的,可以包括平均值本身,也可以包括根据平均值的函数确定的,例如,根据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的求和值,其中,求和值是平均值的倍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到的平均值可以是算数平均值,也可以是几何平均值、均方根平均值、或加权平均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的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的求和确定的,该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Gd的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的求和确定的;或
该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对应的矩阵W2,u的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的求和确定的,该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Gd对应的矩阵W2,d的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的求和确定的。
进一步,至少两个元素幅度信息的加权求和,可以是宽带幅度信息的加权求和或子带幅度信息的加权求和。上述根据求和确定的,可以包括幅度信息求和值本身,也可以包括根据求和值的函数确定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矩阵G′u的范数信息确定的,该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矩阵G′d的范数信息确定的;或
该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矩阵G′u对应的矩阵W2,u的范数信息确定的,该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G′u对应的矩阵W2,d的范数信息确定的,其中,G′u T(lu)=W1×W2,u(lu),G′d T(ld)=W1×W2,d(ld),XT表示矩阵X的转置,X(lu)表示矩阵X的第lu列,X(ld)表示矩阵X的第ld列,W1为M*N的矩阵,W2,u为N*x的矩阵,W2,d为N*m的矩阵,N是正整数,lu∈{1,2,...,x},ld∈{1,2,...,m},其中,G′u包括Gu的至少两个元素,G′d包括Gd的至少两个元素。
应理解,矩阵G′u的范数信息可以是G′u的子带p范数的函数,也可以是G′u的宽带p范数的函数,还可以是子带p范数的平均值的函数,函数的可能形式与前述类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其中p是自然数。G′d、W2,d与W2,u的范数信息与G′u的范数信息类似。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天线端口集合为预定义的、该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的配置确定的、或根据该终端设备上报的终端能力确定的;和/或
该第二天线端口集合为预定义的、该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的配置确定的、或根据该终端设备上报的终端能力确定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和第二天线端口集合可以是预定义的,例如,可以预定义距网络设备触发终端设备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时刻最近的k次发送第二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为组成一天线端口集合,终端设备的y个天线端口中的剩余其他天线端口为第二天线端口集合,k为正整数。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和第二天线端口集合可以是根据网络设备的配置确定的。例如,网络设备可以通过配置信息指示终端设备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天线端口是哪几个,则这几个天线端口为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终端设备的y个天线端口中剩余的其他天线端口即组成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又例如,网络设备可以指示终端设备上报的信道状态信息不针对哪几个天线端口,则这几个天线端口组成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其他天线端口组成第二天线端口集合。应理解,具体的指示方式可以是直接指示,也可以是间接指示,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若采用直接指示,网络设备可以指示天线端口的端口号,若采用间接指示,网络设备可以指示天线端口的端口个数。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和第二天线端口集合可以是根据终端能力确定的,该终端能力可以由终端设备上报给网络设备。例如,终端设备上报自己为2发4收(2T4R),则第一天线端口集合为4个天线端口中的2个天线端口,第二天线端口集合为4个天线端口中除上述2个天线端口的另外2个天线端口。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和/或该第二天线端口集合是该终端设备通过该网络设备发送的以下信令中的至少一个中所携带的配置信息确定的:无线资源控制RRC、多址接入控制MAC控制元素CE和下行控制信息DCI。
具体地,网络设备可以通过RRC、DCI以及MAC CE中的至少一个信令向终端设备配置上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和/或第二天线端口集合。下面分几种情况进行详细介绍,但应理解,下面的情况仅仅作为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影响。
1)RRC:网络设备可以通过RRC信令指示信道状态信息上报的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可以直接用于确定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和/或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终端设备接收该配置信息,根据该配置信息即可确定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和/或第二天线端口集合。可选地,该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是周期的。
2)RRC+DCI:网络设备可以通过RRC信令指示信道状态信息上报的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可以用于确定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和/或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网络设备通过DCI触发终端设备上报信道状态信息。可选地,该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是非周期或半持续(semi-persistent)的。
3)RRC+DCI:终端设备为2T4R,并且支持天线选择。网络设备可以通过RRC信令指示信道状态信息上报的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可以确定第二天线端口集合包括终端设备的4个天线端口中的全部天线端口。由于每次只有2个天线端口发送第二参考信号,因此,网络设备可以通过DCI选择本次上报不针对或针对的天线端口是4个天线端口中的哪两个天线端口。例如,4个端口的编号分别为0、1、2、3,网络设备可通过DCI选择本次上报针对的端口为端口1和端口2,从而终端设备确定本次的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包括端口1和端口2,第二天线端口集合包括端口3和端口4。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RRC配置一个较大的集合,DCI选择该集合中的子集作为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实现更加灵活,可以降低RRC配置的信道状态信息上报的个数。例如,如果终端设备的4个天线端口中有两个天线端口的信道SNR较低,这两个天线端口的SRS测量会很不准确,导致下行数据的预编码不准确。通过DCI触发这两个天线端口的信道状态的反馈,可以提高这两个端口信道信息的准确程度。
4)RRC+MAC CE+DCI:网络设备可以通过RRC发送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多个可能的天线端口集合,再通过MAC CE从多个可能的天线端口集合中选择一部分天线端口集合作为备选集合,最后通过DCI从备选集合中选择一个天线端口集合作为本次上报对应的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和/或第二天线端口集合。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参考信号为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和/或该第二参考信号为探测参考信号SRS。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包括: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获得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与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之间的差分值,其中,所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x个天线端口,所述第二天线端口集合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m个天线端口,所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和所述第二天线端口集合不同,x和m是正整数。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下列步骤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所述网络设备接收第二参考信号。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宽带参数,或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子带参数。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矩阵Gu相关联的第一幅度信息;和/或
所述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矩阵Gd相关联的第二幅度信息;
其中,所述Gd是m行M列的矩阵,所述Gu是x行M列的矩阵,M是正整数。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下列任意一种元素确定的:Gu的至少一行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Gu对应的矩阵W2,u中至少一列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Gu的至少一个奇异值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奇异值、Gu的至少一个特征值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特征值;和/或
所述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下列任意一种元素确定的:Gd的至少一行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Gd对应的矩阵W2,d中至少一列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Gd的至少一个特征值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特征值、Gd的至少一个奇异值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奇异值;
其中,Gu T(lu)=W1×W2,u(lu),Gd T(ld)=W1×W2,d(ld),XT表示矩阵X的转置,X(lu)表示矩阵X的第lu列,X(ld)表示矩阵X的第ld列,W1为M*N的矩阵,W2,u为N*x的矩阵,W2,d为N*m的矩阵,N是正整数,lu∈{1,2,...,x},ld∈{1,2,...,m}。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的至少一行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确定的,所述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Gd的至少一行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确定的。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对应的矩阵W2,u中至少一列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确定的,所述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Gd对应的矩阵W2,d中至少一列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确定的,其中,Gu T(lu)=W1×W2,u(lu),Gd T(ld)=W1×W2,d(ld),XT表示矩阵X的转置,X(lu)表示矩阵X的第lu列,X(ld)表示矩阵X的第ld列,W1为M*N的矩阵,W2,u为N*x的矩阵,W2,d为N*m的矩阵,N是正整数,lu∈{1,2,...,x},ld∈{1,2,...,m}。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的至少一行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确定的,所述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Gd对应的矩阵W2,d中至少一列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确定的,其中,Gd T(ld)=W1×W2,d(ld),XT表示矩阵X的转置,X(ld)表示矩阵X的第ld列,W1为M*N的矩阵,W2,d为N*m的矩阵,N是正整数,ld∈{1,2,...,m}。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的至少一个奇异值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奇异值确定的,所述第二元素是根据Gd的至少一个奇异值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奇异值确定的。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的至少一个特征值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特征值确定的,所述第二元素是根据Gd的至少一个特征值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特征值确定的。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幅度信息为第一元素,所述第一元素为Gu中的元素、Gu对应的矩阵W2,u中的元素、Gu的奇异值或Gu的特征值;和/或
所述第二幅度信息为第二元素,所述第二元素为Gd中的元素、Gd对应的矩阵W2,d中的元素、Gd的奇异值或Gd的特征值。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的至少一行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确定的,或所述第一幅度信息为第一元素,所述第一元素的索引为预定义的;
所述第二幅度信息包括n个子元素,所述n个子元素中的第i个子元素是根据Gd的n行中第i行的M个元素中幅度信息最大的元素确定的,n为正整数,i∈{1,2,...,n}。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对应的矩阵W2,u的至少一列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确定的,或所述第一幅度信息为第一元素,所述第一元素的索引为预定义的;
所述第二幅度信息包括n个子元素,所述n个子元素中的第i个子元素是根据Gd对应的矩阵W2,d的n列中第i列的N个元素中幅度信息最大的元素确定的,n为正整数,i∈{1,2,...,n};
其中,Gu T(lu)=W1×W2,u(lu),Gd T(ld)=W1×W2,d(ld),XT表示矩阵X的转置,X(lu)表示矩阵X的第lu列,X(ld)表示矩阵X的第ld列,W1为M*N的矩阵,W2,u为N*x的矩阵,W2,d为N*m的矩阵,N是正整数,lu∈{1,2,...,x},ld∈{1,2,...,m}。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Gd的至少一行包括n行,n为正整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n个第三元素中除了所述第二元素之外,其余的n-1个第三元素的幅度信息与所述第二元素的幅度信息的差分值,其中,所述n个第三元素中的第i个第三元素是根据所述n行中第i行的M个元素中幅度信息最大的元素确定的,所述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所述第二元素的幅度信息确定的。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矩阵W2,d中的至少一列包括n列,n为正整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n个第四元素中除了所述第二元素之外,其余的n-1个第四元素的幅度信息与所述第二元素的幅度信息的差分值,其中,所述n个第四元素中的第i个第四元素是根据所述n列中第i列的N个元素中幅度信息最大的元素确定的,所述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所述第二元素的幅度信息确定的。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网络设备接收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元素的索引和/或所述第二元素的索引。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元素的索引为预定义的;和/或所述第二元素的索引为预定义的。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的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确定的,所述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Gd的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确定的;或
所述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对应的矩阵W2,u的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确定的,所述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Gd对应的矩阵W2,d的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确定的,其中,Gd T(lu)=W1×W2,u(lu),Gd T(ld)=W1×W2,d(ld),XT表示矩阵X的转置,X(lu)表示矩阵X的第lu列,X(ld)表示矩阵X的第ld列,W1为M*N的矩阵,W2,u为N*x的矩阵,W2,d为N*m的矩阵,N是正整数,lu∈{1,2,...,x},ld∈{1,2,...,m}。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的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的平均值确定的,所述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Gd的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的平均值确定的;或
所述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对应的矩阵W2,u的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的平均值确定的,所述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Gd对应的矩阵W2,d的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的平均值确定的。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的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的求和确定的,所述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Gd的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的求和确定的;或
所述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对应的矩阵W2,u的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的求和确定的,所述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Gd对应的矩阵W2,d的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的求和确定的。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矩阵G′u的范数信息确定的,所述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矩阵G′d的范数信息确定的;或
所述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矩阵G′u对应的矩阵W2,u的范数信息确定的,所述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G′u对应的矩阵W2,d的范数信息确定的,其中,G′u T(lu)=W1×W2,u(lu),G′d T(ld)=W1×W2,d(ld),XT表示矩阵X的转置,X(lu)表示矩阵X的第lu列,X(ld)表示矩阵X的第ld列,W1为M*N的矩阵,W2,u为N*x的矩阵,W2,d为N*m的矩阵,N是正整数,lu∈{1,2,...,x},ld∈{1,2,...,m},其中,G′u包括Gu的至少两个元素,G′d包括Gd的至少两个元素。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为预定义的、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的配置确定的、或根据所述终端设备上报的终端能力确定的;和/或
所述第二天线端口集合为预定义的、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的配置确定的、或根据所述终端设备上报的终端能力确定的。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为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和/或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为探测参考信号SRS。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装置,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单元。
第四方面,提供了另一种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装置,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单元。
第五方面,提供了另一种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收发器、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该收发器、该存储器和该处理器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该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以控制接收器接收信号,并控制发送器发送信号,并且当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使得该处理器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另一种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收发器、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该收发器、该存储器和该处理器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该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以控制接收器接收信号,并控制发送器发送信号,并且当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使得该处理器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系统,该系统包括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装置以及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中的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装置;或者
该系统包括上述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的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装置以及第六方面或第六方面中的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装置。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计算机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中的方法。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上述各方面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十方面,提供一种芯片系统,包括:输入接口、输出接口、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所述输入接口、输出接口、所述处理器以及所述存储器之间通过内部连接通路相连,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代码,当所述代码被执行时,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各方面中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信(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未来的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系统或新无线(new radio,NR)等。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应用于各种基于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的通信系统,例如稀疏码多址接入(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系统,当然SCMA在通信领域也可以被称为其他名称;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采用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的多载波传输系统,例如采用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滤波器组多载波(filter bankmulti-carrier,FBMC)、通用频分复用(generalized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GFDM)、滤波正交频分复用(filtered-OFDM,F-OFDM)系统等。
还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该终端设备可称为接入终端、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接入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
还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用于与终端设备通信,该网络设备可以是GSM系统或CDMA系统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 B,NB),还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或者该网络设备可以为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网络侧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网络设备等。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适用于LTE系统以及后续的演进系统如5G等,或其他采用各种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如采用码分多址,频分多址,时分多址,正交频分多址,单载波频分多址等接入技术的系统,尤其适用于需要信道信息反馈和/或应用二级预编码技术的场景,例如应用Massive MIMO技术的无线网络、应用分布式天线技术的无线网络等。
应理解,多输入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技术是指在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分别使用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使信号通过发送端设备与接收端设备的多个天线传送和接收,从而改善通信质量。它能充分利用空间资源,通过多个天线实现多发多收,在不增加频谱资源和天线发射功率的情况下,可以成倍地提高系统信道容量。
MIMO可以分为单用户多输入多输出(single-user MIMO,SU-MIMO)和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lti-user MIMO,MU-MIMO)。Massive MIMO基于多用户波束成形的原理,在发送端设备布置几百根天线,对几十个目标接收机调制各自的波束,通过空间信号隔离,在同一频率资源上同时传输几十条信号。因此,Massive MIMO技术能够充分利用大规模天线配置带来的空间自由度,提升频谱效率。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所用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100包括网络设备102,网络设备102可包括多个天线组。每个天线组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例如,一个天线组可包括天线104和106,另一个天线组可包括天线108和110,附加组可包括天线112和114。图1中对于每个天线组示出了2个天线,然而可以对于每个组使用更多或更少的天线。网络设备102可附加地包括发射机链和接收机链,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它们均可包括与信号发送和接收相关的多个部件,例如处理器、调制器、复用器、解调器、解复用器或天线等。
网络设备102可以与多个终端设备通信,例如,网络设备102可以与终端设备116和终端设备122通信。然而,可以理解,网络设备102可以与类似于终端设备116或122的任意数目的终端设备通信。终端设备116和122可以是例如蜂窝电话、智能电话、便携式电脑、手持通信设备、手持计算设备、卫星无线电装置、全球定位系统、PDA和/或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100上通信的任意其它适合设备。
如图1所示,终端设备116与天线112和114通信,其中天线112和114通过前向链路118向终端设备116发送信息,并通过反向链路120从终端设备116接收信息。此外,终端设备122与天线104和106通信,其中天线104和106通过前向链路124向终端设备122发送信息,并通过反向链路126从终端设备122接收信息。
例如,在频分双工FDD系统中,例如,前向链路118可利用与反向链路120所使用的不同频带,前向链路124可利用与反向链路126所使用的不同频带。
再例如,在时分双工TDD系统和全双工(full duplex)系统中,前向链路118和反向链路120可使用共同频带,前向链路124和反向链路126可使用共同频带。
被设计用于通信的每组天线和/或区域称为网络设备102的扇区。例如,可将天线组设计为与网络设备102覆盖区域的扇区中的终端设备通信。在网络设备102通过前向链路118和124分别与终端设备116和122进行通信的过程中,网络设备102的发射天线可利用波束成形来改善前向链路118和124的信噪比。此外,与网络设备通过单个天线向它所有的终端设备发送信号的方式相比,在网络设备102利用波束成形向相关覆盖区域中随机分散的终端设备116和122发送信号时,相邻小区中的移动设备会受到较少的干扰。
在给定时间,网络设备102、终端设备116或终端设备122可以是无线通信发送装置和/或无线通信接收装置。当发送数据时,无线通信发送装置可对数据进行编码以用于传输。具体地,无线通信发送装置可获取要通过信道发送至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一定数目的数据比特,例如,无线通信发送装置可生成、从其它通信装置接收、或在存储器中保存等要通过信道发送至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一定数目的数据比特。这种数据比特可包含在数据的传输块或多个传输块中,传输块可被分段以产生多个码块。
此外,该通信系统100可以是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LMN网络或者设备对设备(deviceto device,D2D)网络或者机器对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网络或者其他网络,图1仅为便于理解而示例的简化示意图,网络中还可以包括其他网络设备,图1中未予以画出。
为便于理解,下面先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相关背景。
以终端设备具有y个接收天线端口和z个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PA)为例,其中,z<y。在终端设备支持天线选择或者不支持天线选择的情况下,根据前述的多种定义方式,可以确定由y个天线端口中的x个天线端口组成第一天线端口集合,由y个天线端口中的m个天线端口组成第二端口集合。由于PA个数小于接收天线端口个数,因此,在网络设备准备进行下行数据调度时,无法靠SRS及时获得所有y个接收端口的准确下行信道状态信息。
为了解决TDD系统下仅靠SRS无法使网络设备获取完整的下行信道矩阵的问题,可以采用如下信道状态信息的获取流程,使得网络设备可以获得完整的下行信道状态信息。
1)终端设备通过x个发送天线端口发送SRS,使网络设备获得x个发送天线端口的信道Hu;
2)该终端设备测量网络设备发送的CSI-RS,获取y个接收天线端口的信道信息,并反馈相应的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指示该终端设备的y个天线端口中m个天线端口对应的信道矩阵信息Hd的信息,其中,m个端口与上述x个端口至少有一个端口不同;
但是,由于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的射频器件不同,导致网络设备测量的Hu信道中包含终端设备的发送SRS的功率的影响,即网络设备测量获得Gsrs为测量值,Hu为实际值;终端设备测量获得Gcsi-rs为测量值,Hu和Hd为实际值。在本文中,Gcsi-rs,u又称为Gu,Gcsi-rs,d又称为Gd。
网络设备将终端设备反馈的指示信息指示的信道和自己测量的信道Gsrs进行重构,得到信道矩阵即两部分信道的功率增益不同。这将导致网络设备对该信道矩阵Hcons进行操作获得的预编码矩阵不准确。一种获得预编码矩阵的方法为对进行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分解或特征值分解,将得到rank个主特征向量作为每一个数据层的预编码矩阵,由于功率增益不同,将导致主特征向量不准确。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功率增益不同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新的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200的示意性流程图。该方法200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100,但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
S210,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则对应地,该终端设备接收该第一参考信号;
S220,该终端设备通过测量上述第一参考信号,获得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信息与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信息之间的差分值,其中,所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x个天线端口,所述第二天线端口集合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m个天线端口,所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和所述第二天线端口集合不同,x和m是正整数;
S230,该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一指示信息;则对应地,该网络设备接收该第一指示信息。
进一步地,网络设备可以根据上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和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下行信道状态信息。
具体地,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该终端设备接收该第一参考信号,并进行信道测量,获得下行信道状态。该终端设备根据测量所得的下行信道状态,确定终端设备的x个天线端口的信道状态信息相对于该终端设备的m个天线端口的信道状态信息之间的差分值。该终端设备可以将该差分值发送给网络设备,以便网络设备根据该差分值消除两部分天线端口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之间由于功率因子不同造成的影响,从而获得更准确的下行信道状态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的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通过终端设备上报两部分天线端口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差分值,使得网络设备能够根据该差分值消除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的发送功率不同的影响,有利于提高网络设备所获取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准确性,从而提高数据传输性能。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A与B的差分值(differential value),可以是线性域的A和B的差分值,也可以是变换域(例如,dB域)的A和B的差分值。以线性域差值为例,A与B的差分值,可以是A-B,或者B-A,或者A/B,或者B/A。以dB域差值为例,A与B的差分值,可以是A(dB)-B(dB),或者B(dB)-A(dB),或者A(dB)/B(dB),或B(dB)/A(dB)。其中,X(dB)表示X变换到dB之后的取值。具体的,由线性域变换到dB域的定义可以是:X(dB)=20loga(X)或X(dB)=10loga(X),a为自然数,X为线性域的取值。但本实施例对其他变换域并不排除。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下列步骤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则对应地,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发送第二参考信号,则对应地,所述网络设备接收第二参考信号。
具体地,网络设备可以接收第二参考信号(例如SRS),并进行信道测量,由于该第二参考信号是终端设备通过第一天线端口集合中的全部或部分端口发送的,因此,该网络设备通过信道测量只能获得y个天线端口中一部分天线端口的信道状态信息。对于另外一部分信道,即对应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天线端口集合,该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例如CSI-RS),终端设备接收该第一参考信号进行信道测量后将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上报给该网络设备,并将第一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与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之间的差分值上报给该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可以根据信道互易性,将上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的上行信道状态信息确定为该第一天线端口集合的下行信道状态信息。然后,该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该终端设备上报的上述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消除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和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功率影响,从而重构出准确的下行信道状态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包括:
S310,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例如CSI-RS),该终端设备接收该第一参考信号:
S320,该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一参考信号进行下行信道测量,获得第一指示信息;
S330,该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一指示信息,该网络设备接收该第一指示信息;
S340,该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该网络设备接收该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
S350,该终端设备通过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参考信号(例如SRS),该网络设备接收该第二参考信号;
S360,该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信道测量,获得第一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结合终端设备上报的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第一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信息和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信息之间的差分值,以及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最终的下行信道状态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的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网络设备通过第二参考信号获得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对应的信道信息,并通过终端设备反馈获得第二天线端口对应的信道信息,两者结合获得完整的下行信道信息。由于只需要反馈部分天线端口对应的信道信息,可以在解决TDD系统下不具有信道互易性时CSI不准确问题的同时,降低反馈开销。
可选地,第一参考信号用于确定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和第一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从而进一步获得上述第一指示信息。具体而言,该终端设备可以测量第一参考信号,确定第一天线端口集合的端口对应的信道矩阵Gu和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端口对应的信道矩阵Gd,进一步地,该终端设备可以根据Gu中元素的幅度信息确定第一幅度信息,根据Gd中元素的幅度信息确定第二幅度信息,进而确定第一幅度信息和第二幅度信息的差分值。该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差分值(或者执行差分值的量化等操作),最终获得第一指示信息。
应理解,终端设备接收第一参考信号可以指该终端设备通过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全部或部分天线端口以及第一天线端口集合的全部或部分天线端口接收第一参考信号。
具体地,终端设备通过测量第一参考信号确定并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天线端口组成第一天线端口集合;终端设备发送第二参考信号对应的全部或部分天线端口组成第二天线端口集合。也就是说,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获取第一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方式和获取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方式是不同的。其中,上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和第二天线端口集合可以是有交集的(即两个集合中存在部分天线端口相同),也可以交集为空,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举例而言,终端设备有4个天线端口,分别为端口1、端口2、端口3和端口4,并且具有2个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PA)。不失一般性的,端口的编号也可以从0开始,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约束。
若该终端设备不支持天线选择功能,PA连接端口1和端口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天线端口集合是由端口1和端口2组成的,第二天线端口集合是由端口3和端口4组成的。此时,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和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交集为空集。网络设备通过第二参考信号可以获得端口1和端口2的信道状态,通过该终端设备的反馈可以获得端口3和端口4的信道状态。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天线端口集合可以是由端口3和端口4中的一个端口组成的,第一天线端口集合是由端口1和端口2组成的。此时,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和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交集为空集。这是由于网络设备可以决定每个终端设备的调度数据层数,若该网络设备确定了当前只会针对该终端设备最多调度3层数据(假设对应端口1、端口2和端口3),则通过第二参考信号获得了端口1和端口2的信道状态后,可以只需要获得另外一个端口(即端口3)的信道状态信息。这种方式有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性能损失,但是可以降低上报开销。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天线端口集合是由端口1和端口2组成的,第二天线端口集合是由端口1、端口3和端口4组成的。此时,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和第二天线端口集合有交集,但是两者不同。在这种情况下,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二参考信号获得端口1的信道状态,但是网络设备判断端口1的信道的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太低,所以通过测量第二参考信号获得的端口1的信道状态不准确,可以让终端设备通过测量第一参考信号将端口1的信道状态信息也报上来,从而重构更准确的信道。
若该终端设备支持天线选择功能,PA通过开关切换可以在一个时刻连接端口1和端口2,在另外一个时刻连接端口3和端口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天线端口集合是由端口1、端口2、端口3和端口4共同组成的,第二天线端口集合是由端口3和端口4组成的。此时,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和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交集不为空集,但是两者不同。一个应用场景为:终端设备在时刻n1+T,n1+2T....上周期性地使用端口1和端口2发送第二参考信号,在时刻n2+T,n2+2T上周期性地使用端口3和端口4发送第二参考信号。在某个n3时刻,网络设备决定触发终端设备上报CSI。此时,假设离n3时刻最近的一次第二参考信号是终端设备通过端口1和端口2发送的,故端口1和端口2的信道状态信息还可以使用,而端口3和端口4的信道状态信息太陈旧不能使用了。因此,网络设备可以触发终端设备上报端口3和端口4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从而可以提高重构信道的准确程度。
在上述应用场景中,也可以定义第二天线端口集合可以是由端口3和端口4组成的,第一天线端口集合是由端口1和端口2组成的。在这种定义方式下,网络设备通过终端设备的反馈获得信道状态信息的端口组成第二天线端口集合,仅通过测量第二参考信号获得信道状态信息的端口组成第一天线端口集合。此时,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和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交集为空集。
应理解,本申请对第二天线端口集合和第一天线端口集合的具体定义不作限定,只约束两者不同。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宽带参数,或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子带参数。
具体地,如果上述第一指示信息为宽带参数,那么针对CSI整个上报带宽,终端设备只需要上报一个第一指示信息。如果第一指示信息为子带参数,那么针对CSI上报带宽中的每个子带,终端设备都需要上报一个第一指示信息。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矩阵Gu相关联的第一幅度信息;和/或
所述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矩阵Gd相关联的第二幅度信息;
其中,Gd是m行M列的矩阵,Gu是x行M列的矩阵,M是正整数。
具体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矩阵Gu指的是第一天线端口集合中的全部或部分的天线端口对应的信道向量组成的矩阵。具体的形式可以是:设第一天线端口集合中的第i个端口对应的信道向量表示为Gu,i,则Gu,i=[gu,i,1 gu,i,2 … gu,i,M]∈C1×M,其中,gu,i,j表示网络设备的第j个天线端口与上述第i个天线端口之间的信道系数,为复数。则以全部天线端口为例,第一天线端口集合中的全部天线端口对应的信道向量组成的矩阵表示为x表示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包括的端口个数,M为网络设备的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端口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中的部分天线端口对应的信道向量组成的矩阵Gu的表达形式是类似的,此时,Gu的行数为部分天线端口中天线端口的个数。
类似的,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矩阵Gd是第二天线端口集合中的全部或部分端口对应的信道向量组成的矩阵。具体的形式可以是:设第二天线端口集合中的第i个端口对应的信道向量表示为Gd,i,则Gd,i=[gd,i,1 gd,i,2 … gd,i,M],其中,gd,i,j表示网络设备的第j个天线端口与上述第i个天线端口之间的信道系数,为复数。则以全部端口为例,第二天线端口集合中的全部天线端口对应的信道向量组成的矩阵表示为m表示第二天线端口集合包括的端口个数,M为网络设备的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端口数。第二天线端口集合中的部分天线端口对应的信道向量组成的矩阵Gd的表达形式是类似的,此时,Gd的行数为部分天线端口中天线端口的个数。
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参考信号的测量获得Gu和Gd矩阵。
上述与Gu相关联的第一幅度信息可以是信道矩阵Gu中某个元素的幅度信息,也可以是对Gu中的全部或部分元素经过某种处理获得的一个幅度信息;上述与Gd相关联的第二幅度信息可以是信道矩阵Gd中某个元素的幅度信息,也可以是对Gd中的全部或部分元素经过某种处理获得的一个幅度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应理解,上述第一幅度信息可以是子带幅度信息,也可以是宽带幅度信息,上述第二幅度信息可以是子带幅度信息,也可以是宽带幅度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以与Gu相关联的第一幅度信息为例,该第一幅度信息可以是幅度的函数,例如,该第一幅度信息可以是幅度本身,也可以是功率,还可以是幅度或功率变换到其他域(例如dB域)之后的取值,例如,由线性域变换到dB域,X(dB)=20loga(X)或X(dB)=10loga(X),a为自然数,X为线性域的取值,还可以是幅度或功率或其变换到dB域之后经过某种处理(例如归一化或量化)之后的取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第一幅度信息可以是Gu中某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的函数。可选地,上述第一幅度信息可以是对Gu中的全部或部分元素的幅度信息的函数。
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与上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为宽带参数,也可以为子带参数。
若第一指示信息为宽带参数,那么第一幅度信息和第二幅度信息就是宽带幅度信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每个子带上,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矩阵Gd的(全部或部分)元素或者Gd对应的矩阵W2,d的(全部或部分)元素的幅度由宽带幅度和子带差分幅度联合表示,则终端设备在上报Gd时,可以将上述全部或部分元素的宽带幅度以第一幅度信息为基准做归一化处理,将子带差分幅度正常上报。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每个子带上,Gd的全部或部分元素或者W2,d的全部或部分元素的幅度直接以子带幅度表示,不拆分为宽带幅度加子带差分幅度的形式,则终端设备在上报Gd时,可以将上述全部或部分元素的子带幅度以第一幅度信息为基准做归一化。对应的,网络设备对第一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矩阵Gu的操作与终端设备对Gd的操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若第一指示信息为子带参数,那么第一幅度信息和第二幅度信息就是子带幅度信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每个子带上,Gd的(全部或部分)元素或者W2,d的(全部或部分)元素的幅度直接以子带幅度表示,不拆分为宽带幅度加子带差分幅度的形式,则终端设备在上报Gd时,可以将上述元素的子带幅度以第一幅度信息的子带幅度为基准做归一化。对应的,网络设备对第一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矩阵Gu的操作与终端设备对Gd的操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信道状态信息为功率信息,功率是幅度的平方,因此可以也理解为上述信道状态信息是幅度的函数。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下列任意一种元素确定的:
Gu的至少一行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Gu对应的矩阵W2,u中至少一列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Gu的至少一个奇异值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奇异值、Gu的至少一个特征值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特征值;和/或
所述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下列任意一种元素确定的:
Gd的至少一行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Gd对应的矩阵W2,d中至少一列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Gd的至少一个特征值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特征值、Gd的至少一个奇异值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奇异值;
其中,Gu T(lu)=W1×W2,u(lu),Gd T(ld)=W1×W2,d(ld),XT表示矩阵X的转置,X(lu)表示矩阵X的第lu列,X(ld)表示矩阵X的第ld列,W1为M*N的矩阵,W2,u为N*x的矩阵,W2,d为N*m的矩阵,N是正整数,lu∈{1,2,...,x},ld∈{1,2,...,m}。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的至少一行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确定的,所述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Gd的至少一行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确定的。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对应的矩阵W2,u中至少一列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确定的,所述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Gd对应的矩阵W2,d中至少一列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确定的,其中,Gu T(lu)=W1×W2,u(lu),Gd T(ld)=W1×W2,d(ld),XT表示矩阵X的转置,X(lu)表示矩阵X的第lu列,X(ld)表示矩阵X的第ld列,W1为M*N的矩阵,W2,u为N*x的矩阵,W2,d为N*m的矩阵,N是正整数,lu∈{1,2,...,x},ld∈{1,2,...,m}。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W1为块对角阵,A=[b1,b2,…bL]由L个基向量构成,N=2L。具体的,W1是宽带参数,W2,u、W2,d包括宽带参数(例如宽带幅度)和子带参数(例如子带差分幅度和子带相位),或者,W2,u、W2,d包括子带参数(例如子带幅度和子带相位)。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反馈W1的参数的索引和W2的参数的索引来表示Gu和Gd。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的至少一行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确定的,所述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Gd对应的矩阵W2,d中至少一列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确定的,其中,Gd T(ld)=W1×W2,d(ld),XT表示矩阵X的转置,X(ld)表示矩阵X的第ld列,W1为M*N的矩阵,W2,d为N*m的矩阵,N是正整数,ld∈{1,2,...,m}。
本实施例直接根据信道矩阵Gu确定第一幅度信息,可以避免终端设备对Gu进行双码本结构的分解,网络设备在重构完整信道状态矩阵的时候也无需对上行信道矩阵进行双码本结构的分解,能够在获得准确信道状态信息的同时,降低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的复杂度。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的至少一个奇异值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奇异值确定的,所述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Gd的至少一个奇异值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奇异值确定的。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的至少一个特征值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特征值确定的,所述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Gd的至少一个特征值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特征值确定的。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幅度信息为第一元素的幅度信息,所述第一元素为Gu中的元素、Gu对应的矩阵W2,u中的元素、Gu的奇异值或Gu的特征值;和/或
所述第二幅度信息为第二元素的幅度信息,所述第二元素为Gd中的元素、Gd对应的矩阵W2,d中的元素、Gd的奇异值或Gd的特征值。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的至少一行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确定的,或所述第一幅度信息为第一元素的幅度信息,所述第一元素的索引为预定义的;
所述第二幅度信息包括n个子元素,所述n个子元素中的第i个子元素是根据Gd的n行中第i行的M个元素中幅度信息最大的元素确定的,n为正整数,i∈{1,2,...,n}。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对应的矩阵W2,u的至少一列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确定的,或所述第一幅度信息为第一元素的幅度信息,所述第一元素的索引为预定义的;
所述第二幅度信息包括n个子元素,所述n个子元素中的第i个子元素是根据Gd对应的矩阵W2,d的n列中第i列的N个元素中幅度信息最大的元素确定的,n为正整数,i∈{1,2....,n};
其中,Gu T(lu)=W1×W2,u(lu),Gd T(ld)=W1×W2,d(ld),XT表示矩阵X的转置,X(lu)表示矩阵X的第lu列,X(ld)表示矩阵X的第ld列,W1为M*N的矩阵,W2,u为N*x的矩阵,W2,d为N*m的矩阵,N是正整数,lu∈{1,2,...,x},ld∈{1,2,...,m}。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n大于或等于2。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Gd的至少一行包括n行,n为正整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n个第三元素中除了所述第二元素之外,其余的n-1个第三元素的幅度信息与所述第二元素的幅度信息的差分值,其中,所述n个第三元素中的第i个第三元素是根据所述n行中第i行的M个元素中幅度信息最大的元素确定的,所述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所述第二元素的幅度信息确定的。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矩阵W2,d中的至少一列包括n列,n为正整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n个第四元素中除了所述第二元素之外,其余的n-1个第四元素的幅度信息与所述第二元素的幅度信息的差分值,其中,所述n个第四元素中的第i个第四元素是根据所述n列中第i列的N个元素中幅度信息最大的元素确定的,所述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所述第二元素的幅度信息确定的。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元素的索引和/或所述第二元素的索引。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元素的索引为预定义的;和/或所述第二元素的索引为预定义的。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的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确定的,或,该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对应的矩阵W2,u的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确定的;和/或
所述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Gd的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确定的;或,所述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Gd对应的矩阵W2,d的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确定的;
其中,Gu T(lu)=W1×W2,u(lu),Gd T(ld)=W1×W2,d(ld),XT表示矩阵X的转置,X(lu)表示矩阵X的第lu列,X(ld)表示矩阵X的第ld列,W1为M*N的矩阵,W2,u为N*x的矩阵,W2,d为N*m的矩阵,N是正整数,lu∈{1,2,...,x},ld∈{1,2,...,m}。
具体地,根据幅度信息确定的可以是根据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的函数确定的。可选地,上述函数可以是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的求和,也可以是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的平均值(例如,算数平均值、几何平均值、均方根平均值、或加权平均值等等)。进一步,元素幅度信息的平均值,可以是宽带幅度信息的平均值或子带幅度信息的平均值。
可选地,Gu的全部元素的宽带幅度信息的平均值为:或者或者,或者,其中Gu(f)是Gu在第f个子带上的取值,整个CSI上报带宽包括F个子带;|(Gu)i,j|WB表示Gu的第i行第j列元素的宽带幅度值;p为自然数。
可选地,在第f个子带上,Gu的全部元素的子带幅度信息的平均值为:|Gu(f)|avg。
Gd的全部元素的宽带幅度信息和子带幅度信息的定义与Gu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对应的矩阵W2,u的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的平均值确定的,所述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Gd对应的矩阵W2,d的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的平均值确定的,其中,Gu T(lu)=W1×W2,u(lu),Gd T(ld)=W1×W2,d(ld),XT表示矩阵X的转置,X(lu)表示矩阵X的第lu列,X(ld)表示矩阵X的第ld列,W1为M*N的矩阵,W2,u为N*x的矩阵,W2,d为N*m的矩阵,N是正整数,lu∈{1,2,...,x},ld∈{1,2,...,m}。
可选地,在第f个子带上,W2,u的全部元素的子带幅度信息的平均值为:|W2,u(f)|avg。
W2,d的全部元素的宽带幅度信息和子带幅度信息的定义与W2,u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应理解,上述根据平均值确定的,可以包括平均值本身,也可以包括根据平均值的函数确定的,例如,根据全部或部分元素的幅度信息的求和值,其中,求和值是平均值的倍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到的平均值可以是算数平均值,也可以是几何平均值、均方根平均值、或加权平均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的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的求和确定的,所述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Gd的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的求和确定的;或
所述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对应的矩阵W2,u的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的求和确定的,所述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Gd对应的矩阵W2,d的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的求和确定的。
进一步,至少两个元素幅度信息的加权求和,可以是宽带幅度信息的加权求和或子带幅度信息的加权求和。上述根据求和确定的,可以包括幅度信息求和值本身,也可以包括根据求和值的函数确定的,例如,根据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的求和值,其中,幅度信息是求和值的倍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的范数信息确定的,所述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G′d的范数信息确定的。其中,G′u包括Gu的至少两个元素,G′d包括Gd的至少两个元素。
应理解,矩阵G′u的范数信息可以是G′u的子带p范数的函数,也可以是G′u的宽带p范数的函数,还可以是子带p范数的平均值的函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其中p是自然数。具体的,p范数可以是Frobenius范数。下面以G′u=Gu为例进行说明。一个a行b列的矩阵X的p范数为:Xij表示X的第i行第j列的元素。
Gd的范数信息与Gu的范数信息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对应的矩阵W2,u的范数信息确定的,所述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G′d对应的矩阵W2,d的范数信息确定的,其中,G′u T(lu)=W1×W2,u(lu),G′d T(ld)=W1×W2,d(ld),XT表示矩阵X的转置,X(lu)表示矩阵X的第lu列,X(ld)表示矩阵X的第ld列,W1为M*N的矩阵,W2,u为N*x的矩阵,W2,d为N*m的矩阵,N是正整数,lu∈{1,2,...,x},ld∈{1,2,...,m}。
应理解,矩阵W2,u的范数信息可以是W2,u的子带p范数的函数,也可以是W2,u的宽带p范数的函数,还可以是子带p范数的平均值的函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其中p是自然数。具体的,p范数的定义与上面的定义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为预定义的、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的配置确定的、或根据所述终端设备上报的终端能力确定的;和/或
所述第二天线端口集合为预定义的、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的配置确定的、或根据所述终端设备上报的终端能力确定的。
具体地,上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可以是预定义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为该终端设备配置的(即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的配置确定的),还可以是终端设备根据自身的能力确定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同理,上述第二天线端口集合可以是预定义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为该终端设备配置的(即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的配置确定的),还可以是终端设备根据自身的能力确定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也不作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和第二天线端口集合可以是预定义的,例如,可以预定义距网络设备触发终端设备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时刻最近的k次发送第二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组成第一天线端口集合,终端设备的y个天线端口中的剩余其他天线端口为第二天线端口集合,k为正整数。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和第二天线端口集合可以是根据网络设备的配置确定的。例如,网络设备可以通过配置信息指示终端设备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天线端口是哪几个,则这几个天线端口为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终端设备的y个天线端口中剩余的其他天线端口即组成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又例如,网络设备可以指示终端设备上报的信道状态信息不针对哪几个天线端口,则这几个天线端口组成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其他天线端口组成第二天线端口集合。应理解,具体的指示方式可以是直接指示,也可以是间接指示,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若采用直接指示,网络设备可以指示天线端口的端口号,若采用间接指示,网络设备可以指示天线端口的端口个数。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和第二天线端口集合可以是根据终端能力确定的,该终端能力可以由终端设备上报给网络设备。例如,终端设备上报自己为2发4收(2T4R),则第一天线端口集合为4个天线端口中的2个天线端口,第二天线端口集合为4个天线端口中除上述2个天线端口的另外2个天线端口。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和/或所述第二天线端口集合是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以下信令中的至少一个中所携带的配置信息确定的:无线资源控制RRC、多址接入控制MAC控制元素CE和下行控制信息DCI。
具体地,若上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和/或第二天线端口集合是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的配置确定的,则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ourcecontrol,RRC)信令、多址接入控制(multiple access control)MCA控制元素(controlelement,CE)信令以及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信令中的至少一种,来配置该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和/或第二天线端口集合。下面分几种情况进行详细介绍,但应理解,下面的情况仅仅作为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影响。
1)RRC:网络设备可以通过RRC信令指示信道状态信息上报的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可以直接用于确定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和/或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终端设备接收该配置信息,根据该配置信息即可确定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和/或第二天线端口集合。可选地,该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是周期的。
2)RRC+DCI:网络设备可以通过RRC信令指示信道状态信息上报的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可以用于确定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和/或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网络设备通过DCI触发终端设备上报信道状态信息。可选地,该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是非周期或半持续(semi-persistent)的。
3)RRC+DCI:终端设备为2T4R,并且支持天线选择。网络设备可以通过RRC信令指示信道状态信息上报的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可以确定第二天线端口集合包括终端设备的4个天线端口中的全部天线端口。由于每次只有2个天线端口发送第二参考信号,因此,网络设备可以通过DCI选择本次上报不针对或针对的天线端口是4个天线端口中的哪两个天线端口。例如,4个端口的编号分别为0、1、2、3,网络设备可通过DCI选择本次上报针对的端口为端口1和端口2,从而终端设备确定本次的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包括端口1和端口2,第二天线端口集合包括端口3和端口4。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RRC配置一个较大的集合,DCI选择该集合中的子集作为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实现更加灵活,可以降低RRC配置的信道状态信息上报的个数。例如,如果终端设备的4个天线端口中有两个天线端口的信道SNR较低,这两个天线端口的SRS测量会很不准确,导致下行数据的预编码不准确。通过DCI触发这两个天线端口的信道状态的反馈,可以提高这两个端口信道信息的准确程度。
4)RRC+MAC CE+DCI:网络设备可以通过RRC发送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多个可能的天线端口集合,再通过MAC CE从多个可能的天线端口集合中选择一部分天线端口集合作为备选集合,最后通过DCI从备选集合中选择一个天线端口集合作为本次上报对应的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和/或第二天线端口集合。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为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和/或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为探测参考信号SRS。
为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说明。在下面的实施例中,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和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交集为空集。但应理解,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和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交集不为空集的例子原理与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和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交集为空集的例子相同,在此不一一列举。
终端设备共具有x+m个接收天线端口,其中的x个端口也可以作为发送天线端口,另外m个端口不可以作为发送天线端口,本实施例中称该m个端口为非发送天线端口。终端设备通过x个天线端口(即上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发送SRS,网络设备获得x个发送天线端口的信道矩阵其中,Hu,i∈C1×M(i=1,...,x)表示网络设备与第i个发送天线端口之间的信道向量,表示与终端设备发送SRS相关的功率因子,M表示网络设备的天线端口数。可选地,发送SRS的x个天线端口可以是网络设备配置的。
网络设备可以通过M个天线端口发送CSI-RS,终端设备通过测量CSI-RS,估计网络设备到该终端设备的x+m个接收天线端口的下行信道矩阵其中,包括网络设备到终端设备的m个天线端口(即上述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下行信道向量,表示与网络设备发送CSI-RS相关的功率因子。在本申请实施例中,Fcsi-rs,u即为上述Gu,Gcsi-rs,d即为上述Gd。
终端设备的上报的信息可以分为下列几种情况:
实施例一
终端设备用显式反馈的方法反馈信道矩阵Gcsi-rs,d的相关信息。例如,终端设备逐元素地反馈上述m个非发送天线端口的信道向量,以及m个非发送天线端口的信道与x个发送天线端口的信道之间的相对功率值(即上述第一指示信息)。具体的反馈方式如下:
1)终端设备可以基于CSI-RS测量,确定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对应的x个信道向量中,位置为l1的元素的宽带幅度值可选地,l1可以是预定义的,也可以是终端设备选择的,若l1是终端设备选择的,终端设备需要上报l1的信息,即为PMI1,0。
2)针对第二天线端口集合中,上述m个非发送天线端口中第i个天线端口对应的信道向量Hd,i包括的M个元素;终端设备可以上报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宽带反馈PMI1,1,i,指示Hd,i的M个元素中宽带幅度最大的元素位置,记为l2,i;
宽带反馈PMI1,3,i,指示Hd,i的其余M-1个位置上元素的宽带幅度与|Hd,i(l2,i)|WB的比值,记为yi,j(j∈{1,2,...M});
子带反馈PMI2,i,指示Hd,i在每个子带上的M个元素的子带差分幅度zi,j和子带相位ui,j。
上述各幅度和相位均可以进行量化。具体的,上述宽带幅度比值xl2,i的量化区间可以是[-X,X]dB,X是正整数,量化的间隔可以是Y dB,即量化后的比值是集合{-X,-X+Y,-X+2Y,...,X-Y,X}中的元素。
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PMI恢复的第i个端口对应的信道矩阵为:
Hd,i′=[h′i,0 .... h′i,M-1],
在该实施例中,l1和l2,i指示的是宽带幅度相关的信息,因此,第一指示信息为宽带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上报或预定义归一化元素位置(l1)、以及上报发送天线端口与非发送天线端口的信道信息的差分值(即上述xl2,i),能够解决TDD系统没有信道互易性时的反馈方案中,由于SRS和CSI-RS发送功率不同导致的预编码矩阵不准确问题。
实施例二
终端设备可以采用双码本结构反馈上述m个非发送天线端口的信道向量,以及m个非发送天线端口的信道信息与x个发送天线端口信道信息的差分值。具体的反馈方式如下:
2)根据选择的W1矩阵,获得上述m个非发送天线端口中第i个端口的下行信道向量Gcsi-rs,d(f,i)在第f个子带上的W2,i(f)矩阵(Gcsi-rs,d(f,i)表示在第f个子带上Gcsi-rs,d的第i行),使得Gcsi-rs,d(f,i)T=W1W2,i(f)。为了表示简单,下面忽略子带f的标识。W2,i矩阵的形式为W2,i=[ci,0,...,ci,2I-1]T,包括2I个线性组合系数(i=1,...,m);
3)在整个带宽上选择Gcsi-rs,u中的一个元素,其位置为l1,l1的取值范围为0~x*M。
终端设备可以上报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3.1)宽带反馈PMI1,0,PMI1,0在整个带宽上指示Gcsi-rs,u一个元素的位置l1。可选地,l1可以是预定义的,则此时终端设备不需要上报PMI1,0;
3.2)宽带反馈PMI1,1,i,指示第i个矩阵W2,i的2I个元素中宽带幅度最大的元素位置l2,i;
3.4)宽带反馈PMI1,3,i,指示W2,i的其余2I-1个位置的元素的宽带幅度y与|W2,i(l2,i)|WB的比值,记为yi,j(j∈{1,2,...M})。
这一步中,用|W2,i(l2,i)|WB进行功率归一化的目的在于将除了位置l2,i之外的其他2I-1个元素的宽带幅度的取值范围限制在0~1之间。固定的量化区间方便对这些宽带幅度进行量化,降低量化比特数。
上述各幅度和相位均可以进行量化。具体的,宽带幅度比值xl2,i的量化区间可以是[-X,X]dB,X是正整数,量化的间隔可以是Y dB,即量化后的比值是集合{-X,-X+Y,-X+2Y,...,X-Y,X}中的元素。
3.5)子带反馈PMI2,i,指示W2,i在每个子带上的M个元素的子带差分幅度zi,j和子带相位ui,j。
通过终端设备的上报,网络设备可以重构完整的信道矩阵。具体地,该网络设备可以根据PMI1,0,以Gsrs中位置l1的元素的宽带幅度值(假设表示为)为基准对Gsrs进行归一化,从而消除SRS发送功率因子的影响,得到根据其它PMI,该网络设备可以恢复消除了CSI-RS发送功率因子影响的第i个非发送天线端口的信道:
H′d,i=W1W2,i
此时,网络设备基于该信道矩阵得到的预编码矩阵是准确的,不再受到SRS和CSI-RS不同的发送功率因子的影响。
本申请实施例使用双码本结构,通过上报或预定义归一化元素位置(l1)、以及上报发送天线端口与非发送天线端口的信道信息的差分值(即上述xl2,i),能够解决TDD系统没有信道互易性时的反馈方案中,由于SRS和CSI-RS发送功率不同导致的预编码矩阵不准确问题。
此外,本实施例直接根据信道矩阵Gu确定第一幅度信息,可以避免终端设备对Gu进行双码本结构的分解,网络设备在重构完整信道状态矩阵的时候也无需对上行信道矩阵Gsrs进行双码本结构的分解,能够在获得准确信道状态信息的同时,降低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的复杂度。
实施例三
终端设备可以采用双码本结构反馈上述m个非发送天线端口的信道向量,以及m个非发送天线端口的信道信息与x个发送天线端口信道信息的差分值。具体的反馈方式如下:
2)根据选择的W1矩阵,获得上述m个非发送天线端口中第i个端口的下行信道向量Gcsi-rs,d(f,i)在第f个子带上的W2,i(f)矩阵(Gcsi-rs,d(f,i)表示在第f个子带上Gcsi-rs,d的第i行),使得Gcsi-rs,d(f,i)T=W1W2,i(f)。为了表示简单,下面忽略子带f的标识。W2,i矩阵的形式为W2,i=[ci,0,...,ci,2I-1]T,包括2I个线性组合系数(i=1,...,m);
3)根据选择的W1矩阵,获得Gcsi-rs,u中每一行的信道向量Gcsi-rs,u(i)的W2,i矩阵,并在整个带宽上从这x个W2,i个矩阵中选择一个元素位置(记为l1),Gcsi-rs,u在该位置上的元素的宽带幅度记为)。
终端设备可以上报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3.1)宽带反馈PMI1,0,PMI1,0在整个带宽上指示上述元素位置l1。可选地,l1可以是预定义的,则此时终端设备不需要上报PMI1,0;
3.2)宽带反馈PMI1,1,i,指示上述第i个矩阵W2,i的2I个元素中宽带幅度最大的元素位置l2,i;
3.4)宽带反馈PMI1,3,i,指示W2,i的其余2I-1个位置的元素的宽带幅度与|W2,i(l2,i)|WB的比值,记为yi,j(j∈{1,2,...M})。
这一步中,用|W2,i(l2,i)|WB进行功率归一化的目的在于将除了位置l2,i之外的其他2I-1个元素的宽带幅度的取值范围限制在0~1之间。固定的量化区间方便对这些宽带幅度进行量化,降低量化比特数。
3.5)子带反馈PMI2,i,指示W2,i在子带f上的2I个元素的子带差分幅度zi,j和子带相位ui,j。
上述幅度和相位信息均可以量化。具体的,宽带幅度比值xl2,i的量化区间可以是[-X,X]dB,X是正整数,量化的间隔可以是Y dB,即量化后的比值是集合{-X,-X+Y,-X+2Y,...,X-Y,X}中的元素。
通过终端设备的上报,网络设备可以重构完整的信道矩阵。具体地,该网络设备可以根据PMI1,1和PMI1,0,得到对应的W2矩阵中位置l1位置上的元素的宽带幅度值(假设表示为),以为基准对Gsrs对应的W2矩阵进行归一化,从而消除SRS发送功率因子的影响,得到根据其它PMI,网络设备获得消除了CSI-RS功率因子影响的第i个非发送端口的信道向量:
H′d,i=W1W2,i
此时,网络设备基于该信道矩阵得到的预编码矩阵是准确的,不再受到SRS和CSI-RS不同的发送功率因子的影响。
实施例四
该网络设备通过M个天线端口发送CSI-RS,终端设备通过测量CSI-RS,估计网络设备到自身的x+m个接收天线端口的信道其中,Gcsi-rs,u的特征值分解为Λcsirs,u由特征值组成。Gcsi-rs,d的特征值分解为Λcsirs,d由特征值(i=1,...,m)组成。
终端设备反馈上述m个天线端口的Gcsi-rs,d的R个特征向量和对应的特征值指示信息,1<=R<=m。每个特征值指示信息指示Gcsi-rs,d的第r个特征值与Gcsi-rs,u的某一个特征值(可以是终端设备选择的,也可以是预定义的)的比值特征向量的反馈方法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双码本结构,此处不再赘述。若是终端设备选择的,则该终端设备还需要反馈该特征值的索引i0(类似于上面实施例的l1),如果是预定义的(例如,是Gcsi-rs,u的最大特征值),则不需要反馈该特征值的索引。
本申请实施例的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通过终端设备反馈非发送天线端口信道的特征值信息和特征向量信息,使网络设备可以恢复完整的下行信道矩阵的相关矩阵。此外,通过该终端设备反馈发送天线端口信道的相关矩阵用于非发送天线端口特征值归一化元素的位置(上述索引i0),以及反馈发送天线端口信道的特征值与非发送天线端口信道的特征值的比值(上述),能够解决由于SRS和CSI-RS发送功率不同导致的预编码矩阵不准确问题。
实施例五
终端设备可以采用显式反馈的方法反馈信道矩阵Gcsi-rs,d的相关信息。例如,终端设备逐元素地反馈上述m个非发送天线端口的信道向量,以及m个非发送天线端口的信道与x个发送天线端口的信道之间的相对功率值(即上述第一指示信息)。假设CSI的上报带宽包括F个子带。具体的反馈方式如下:
1)终端设备可以基于CSI-RS测量,确定第f个子带上,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对应的x个信道向量中,位置l1(f)的元素的子带幅度值(f);可选地,l1(f)可以是预定义的,也可以是终端设备选择的,若l1(f)是终端设备选择的,终端设备上报l1(f)的信息,即为PMI0。
2)针对第二天线端口集合中,在第f个子带上,上述m个非发送天线端口中第i个天线端口对应的信道向量Hd,i(f)包括的M个元素;终端设备可以上报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反馈PMI1,i,指示第f个子带上的Hd,i的M个元素中子带幅度最大的元素位置,记为l2,i(f);
反馈PMI3,i,指示第f个子带上的Hd,i的其余M-1个位置上元素的子带幅度与|Hd,i(l2,i)|的比值,记为yi,j(f)(j∈{1,2,...M});
反馈PMI4,i,指示第f个子带上的Hd,i的M个元素的子带相位ui,j。
上述各幅度和相位均可以进行量化。具体的,上述幅度比值xl2,i(f)的量化区间可以是[-X,X]dB,X是正整数,量化的间隔可以是Y dB,即量化后的比值是集合{-X,-X+Y,-X+2Y,...,X-Y,X}中的元素。
为了描述方面,本实施例后面将省略子带f的标识。
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PMI恢复第f个子带上,第i个端口对应的信道矩阵为:
Hd,i′=|h′i,0 .... h′i,M-1|,
此外,网络设备可以根据SRS测量到的第f个子带上的信道矩阵的所有元素,以在上述位置l1(f)上的元素的宽带幅度|Gsrs(l1(f))|为基准做归一化,得到H′u,则该矩阵不包括SRS发送功率因子的影响。
在该实施例中,l1(f)和l2,i(f)指示的是子带幅度相关的信息,因此,第一指示信息为子带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上报或预定义归一化元素位置(l1(f))、以及上报发送天线端口与非发送天线端口的信道信息的差分值(即上述xl2,i(f)),能够解决TDD系统没有信道互易性时的反馈方案中,由于SRS和CSI-RS发送功率不同导致的预编码矩阵不准确问题。
应理解,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上文中结合图1至图3,详细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下面将结合图4至图7,详细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装置。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装置400,该装置400可以是前述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也可以为终端设备中的芯片。该装置400包括:
获取单元410,用于获得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与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之间的差分值,其中,所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包括所述装置的x个天线端口,所述第二天线端口集合包括所述装置的m个天线端口,所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和所述第二天线端口集合不同,x和m是正整数;
收发单元420,用于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的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装置,通过终端设备上报两部分天线端口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差分值,使得网络设备能够根据该差分值消除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的发送功率不同的影响,有利于提高网络设备所获取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准确性,从而提高数据传输性能。
可选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宽带参数,或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子带参数。
可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矩阵Gu相关联的第一幅度信息;和/或
所述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矩阵Gd相关联的第二幅度信息;
其中,Gd是m行M列的矩阵,Gu是x行M列的矩阵,M是正整数。
可选地,所述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下列任意一种元素确定的:Gu的至少一行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Gu对应的矩阵W2,u中至少一列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Gu的至少一个奇异值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奇异值、Gu的至少一个特征值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特征值;和/或
所述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下列任意一种元素确定的:Gd的至少一行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Gd对应的矩阵W2,d中至少一列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Gd的至少一个特征值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特征值、Gd的至少一个奇异值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奇异值;
其中,Gu T(lu)=W1×W2,u(lu),Gd T(ld)=W1×W2,d(ld),XT表示矩阵X的转置,X(lu)表示矩阵X的第lu列,X(ld)表示矩阵X的第ld列,W1为M*N的矩阵,W2,u为N*x的矩阵,W2,d为N*m的矩阵,N是正整数,lu∈{1,2,...,x},ld∈{1,2,...,m}。
可选地,所述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的至少一行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确定的;
所述第二幅度信息包括n个子元素,所述n个子元素中的第i个子元素是根据Gd的n行中第i行的M个元素中幅度信息最大的元素确定的,n为正整数,i∈{1,2,...,n}。
可选地,所述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对应的矩阵W2,u的至少一列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确定的;
所述第二幅度信息包括n个子元素,所述n个子元素中的第i个子元素是根据Gd对应的矩阵W2,d的n列中第i列的N个元素中幅度信息最大的元素确定的,n为正整数,i∈{1,2,...,n};
其中,Gu T(lu)=W1×W2,u(lu),Gd T(ld)=W1×W2,d(ld),XT表示矩阵X的转置,X(lu)表示矩阵X的第lu列,X(ld)表示矩阵X的第ld列,W1为M*N的矩阵,W2,u为N*x的矩阵,W2,d为N*m的矩阵,N是正整数,lu∈{1,2,...,x},ld∈{1,2,...,m}。
可选地,所述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的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的平均值确定的,所述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Gd的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的平均值确定的;或
所述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对应的矩阵W2,u的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的平均值确定的,所述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Gd对应的矩阵W2,d的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的平均值确定的,其中,Gu T(lu)=W1×W2,u(lu),Gd T(ld)=W1×W2,d(ld),XT表示矩阵X的转置,X(lu)表示矩阵X的第lu列,X(ld)表示矩阵X的第ld列,W1为M*N的矩阵,W2,u为N*x的矩阵,W2,d为N*m的矩阵,N是正整数,lu∈{1,2,...,x},ld∈{1,2,...,m}。
可选地,所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为预定义的、根据网络设备的配置确定的、或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终端能力确定的;和/或
所述第二天线端口集合为预定义的、根据网络设备的配置确定的、或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终端能力确定的。
可选地,所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和/或所述第二天线端口集合是通过以下信令中的至少一个中所携带的配置信息确定的:
无线资源控制RRC、多址接入控制MAC控制元素CE和下行控制信息DCI。
可选地,所述收发单元420还用于执行下列步骤中的至少一个:
接收第一参考信号,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用于获得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发送所述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通过所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发送第二参考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为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和/或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为探测参考信号SRS。
应理解,这里的装置400以功能单元的形式体现。这里的术语“单元”可以指应用特有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电子电路、用于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例如共享处理器、专有处理器或组处理器等)和存储器、合并逻辑电路和/或其它支持所描述的功能的合适组件。在一个可选例子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装置400可以具体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装置400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与终端设备对应的各个流程和/或步骤,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装置500,该装置500可以是前述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也可以为网络设备中的芯片。该装置500包括:
发送单元510,用于发送第一参考信号;
接收单元520,用于接收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获得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与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之间的差分值,其中,所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x个天线端口,所述第二天线端口集合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m个天线端口,所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和所述第二天线端口集合不同,x和m是正整数。
本申请实施例的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装置,通过终端设备上报两部分天线端口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差分值,使得网络设备能够根据该差分值消除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的发送功率不同的影响,有利于提高网络设备所获取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准确性,从而提高数据传输性能。
可选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宽带参数,或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子带参数。
可选地,所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矩阵Gu相关联的第一幅度信息;和/或
所述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矩阵Gd相关联的第二幅度信息;
其中,所述Gd是m行M列的矩阵,所述Gu是x行M列的矩阵,M是正整数。
可选地,所述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下列任意一种元素确定的:Gu的至少一行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Gu对应的矩阵W2,u中至少一列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Gu的至少一个奇异值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奇异值、Gu的至少一个特征值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特征值;和/或
所述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下列任意一种元素确定的:Gd的至少一行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Gd对应的矩阵W2,d中至少一列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Gd的至少一个特征值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特征值、Gd的至少一个奇异值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奇异值;
其中,Gu T(lu)=W1×W2,u(lu),Gd T(ld)=W1×W2,d(ld),XT表示矩阵X的转置,X(lu)表示矩阵X的第lu列,X(ld)表示矩阵X的第ld列,W1为M*N的矩阵,W2,u为N*x的矩阵,W2,d为N*m的矩阵,N是正整数,lu∈{1,2,...,x},ld∈{1,2,...,m}。
可选地,所述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的至少一行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确定的;
所述第二幅度信息包括n个子元素,所述n个子元素中的第i个子元素是根据Gd的n行中第i行的M个元素中幅度信息最大的元素确定的,n为正整数,i∈{1,2,...,n}。
可选地,所述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对应的矩阵W2,u的至少一列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确定的;
所述第二幅度信息包括n个子元素,所述n个子元素中的第i个子元素是根据Gd对应的矩阵W2,d的n列中第i列的N个元素中幅度信息最大的元素确定的,n为正整数,i∈{1,2....,n};
其中,Gu T(lu)=W1×W2,u(lu),Gd T(ld)=W1×W2,d(ld),XT表示矩阵X的转置,X(lu)表示矩阵X的第lu列,X(ld)表示矩阵X的第ld列,W1为M*N的矩阵,W2,u为N*x的矩阵,W2,d为N*m的矩阵,N是正整数,lu∈{1,2,...,x},ld∈{1,2,...,m}。
可选地,所述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的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的平均值确定的,所述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Gd的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的平均值确定的;或
所述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对应的矩阵W2,u的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的平均值确定的,所述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Gd对应的矩阵W2,d的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的平均值确定的,其中,Gu T(lu)=W1×W2,u(lu),Gd T(ld)=W1×W2,d(ld),XT表示矩阵X的转置,X(lu)表示矩阵X的第lu列,X(ld)表示矩阵X的第ld列,W1为M*N的矩阵,W2,u为N*x的矩阵,W2,d为N*m的矩阵,N是正整数,lu∈{1,2,...,x},ld∈{1,2,...,m}。
可选地,所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为预定义的、根据网络设备的配置确定的、或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终端能力确定的;和/或
所述第二天线端口集合为预定义的、根据网络设备的配置确定的、或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终端能力确定的。
可选地,所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和/或所述第二天线端口集合是通过以下信令中的至少一个中所携带的配置信息确定的:无线资源控制RRC、多址接入控制MAC控制元素CE和下行控制信息DCI。
可选地,所述接收单元520还用于执行下列步骤中的至少一个:接收所述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接收通过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发送的第二参考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为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和/或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为探测参考信号SRS。
应理解,这里的装置500以功能单元的形式体现。这里的术语“单元”可以指应用特有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电子电路、用于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例如共享处理器、专有处理器或组处理器等)和存储器、合并逻辑电路和/或其它支持所描述的功能的合适组件。在一个可选例子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装置500可以具体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装置500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与网络设备对应的各个流程和/或步骤,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各个方案的装置400和装置500具有实现上述方法中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执行的相应步骤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例如发送单元可以由发射机替代,接收单元可以由接收机替代,其它单元,如确定单元等可以由处理器替代,分别执行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收发操作以及相关的处理操作。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图4和图5中的装置也可以是芯片或者芯片系统,例如: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SoC)。对应的,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可以是该芯片的收发电路,在此不做限定。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装置600。该装置600包括处理器610、收发器620和存储器630。其中,处理器610、收发器620和存储器630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该存储器630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610用于执行该存储器630存储的指令,以控制该收发器620发送信号和/或接收信号。
其中,该处理器610用于获得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与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之间的差分值,其中,所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包括所述装置的x个天线端口,所述第二天线端口集合包括所述装置的m个天线端口,所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和所述第二天线端口集合不同,x和m是正整数;该收发器620用于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应理解,装置600可以具体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并且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与终端设备对应的各个步骤和/或流程。可选地,该存储器630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例如,存储器还可以存储设备类型的信息。该处理器610可以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并且当该处理器610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时,该处理器610用于执行上述与该终端设备对应的方法实施例的各个步骤和/或流程。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装置700。该装置700包括处理器710、收发器720和存储器730。其中,处理器710、收发器720和存储器730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该存储器730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710用于执行该存储器730存储的指令,以控制该收发器720发送信号和/或接收信号。
其中,该收发器720用于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接收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获得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与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之间的差分值,其中,所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x个天线端口,所述第二天线端口集合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m个天线端口,所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和所述第二天线端口集合不同,x和m是正整数。
应理解,装置700可以具体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并且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对应的各个步骤和/或流程。可选地,该存储器730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例如,存储器还可以存储设备类型的信息。该处理器710可以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并且当该处理器710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时,该处理器610用于执行上述与该网络设备对应的方法实施例的各个步骤和/或流程。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装置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单元组合执行完成。软件单元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的指令,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中描述的各方法步骤和单元,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实施例的步骤及组成。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的,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43)
1.一种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获得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与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之间的差分值,其中,所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x个天线端口,所述第二天线端口集合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m个天线端口,所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和所述第二天线端口集合不同,x和m是正整数;
所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为发送第二参考信号的全部或部分天线端口组成的集合,所述第二天线端口集合为测量第一参考信号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天线端口组成的集合;
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宽带参数,或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子带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矩阵Gu相关联的第一幅度信息;和/或
所述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矩阵Gd相关联的第二幅度信息;
其中,Gd是m行M列的矩阵,Gu是x行M列的矩阵,M是正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下列任意一种元素确定的:
Gu的至少一行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Gu对应的矩阵W2,u中至少一列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Gu的至少一个奇异值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奇异值、Gu的至少一个特征值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特征值;和/或
所述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下列任意一种元素确定的:
Gd的至少一行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Gd对应的矩阵W2,d中至少一列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Gd的至少一个特征值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特征值、Gd的至少一个奇异值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奇异值;
其中,Gu T(lu)=W1×W2,u(lu),Gd T(ld)=W1×W2,d(ld),XT表示矩阵X的转置,X(lu)表示矩阵X的第lu列,X(ld)表示矩阵X的第ld列,W1为M*N的矩阵,W2,u为N*x的矩阵,W2,d为N*m的矩阵,N是正整数,lu∈{1,2,...,x},ld∈{1,2,...,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的至少一行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确定的;
所述第二幅度信息包括n个子元素,所述n个子元素中的第i个子元素是根据Gd的n行中第i行的M个元素中幅度信息最大的元素确定的,n为正整数,i∈{1,2,...,n}。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对应的矩阵W2,u的至少一列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确定的;
所述第二幅度信息包括n个子元素,所述n个子元素中的第i个子元素是根据Gd对应的矩阵W2,d的n列中第i列的N个元素中幅度信息最大的元素确定的,n为正整数,i∈{1,2,...,n};
其中,Gu T(lu)=W1×W2,u(lu),Gd T(ld)=W1×W2,d(ld),XT表示矩阵X的转置,X(lu)表示矩阵X的第lu列,X(ld)表示矩阵X的第ld列,W1为M*N的矩阵,W2,u为N*x的矩阵,W2,d为N*m的矩阵,N是正整数,lu∈{1,2,...,x},ld∈{1,2,...,m}。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的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的平均值确定的,所述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Gd的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的平均值确定的;或
所述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对应的矩阵W2,u的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的平均值确定的,所述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Gd对应的矩阵W2,d的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的平均值确定的,其中,Gu T(lu)=W1×W2,u(lu),Gd T(ld)=W1×W2,d(ld),XT表示矩阵X的转置,X(lu)表示矩阵X的第lu列,X(ld)表示矩阵X的第ld列,W1为M*N的矩阵,W2,u为N*x的矩阵,W2,d为N*m的矩阵,N是正整数,lu∈{1,2,...,x},ld∈{1,2,...,m}。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下列步骤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用于获得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为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和/或
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为探测参考信号SRS。
10.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的通信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2.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中包含指令,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
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获得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与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之间的差分值,其中,所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x个天线端口,所述第二天线端口集合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m个天线端口,所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和所述第二天线端口集合不同,x和m是正整数;
所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为发送第二参考信号的全部或部分天线端口组成的集合,所述第二天线端口集合为测量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天线端口组成的集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宽带参数,或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子带参数。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矩阵Gu相关联的第一幅度信息;和/或
所述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矩阵Gd相关联的第二幅度信息;
其中,Gd是m行M列的矩阵,Gu是x行M列的矩阵,M是正整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下列任意一种元素确定的:
Gu的至少一行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Gu对应的矩阵W2,u中至少一列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Gu的至少一个奇异值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奇异值、Gu的至少一个特征值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特征值;和/或
所述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下列任意一种元素确定的:
Gd的至少一行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Gd对应的矩阵W2,d中至少一列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Gd的至少一个特征值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特征值、Gd的至少一个奇异值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奇异值;
其中,Gu T(lu)=W1×W2,u(lu),Gd T(ld)=W1×W2,d(ld),XT表示矩阵X的转置,X(lu)表示矩阵X的第lu列,X(ld)表示矩阵X的第ld列,W1为M*N的矩阵,W2,u为N*x的矩阵,W2,d为N*m的矩阵,N是正整数,lu∈{1,2,...,x},ld∈{1,2,...,m}。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的至少一行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确定的;
所述第二幅度信息包括n个子元素,所述n个子元素中的第i个子元素是根据Gd的n行中第i行的M个元素中幅度信息最大的元素确定的,n为正整数,i∈{1,2,...,n}。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对应的矩阵W2,u的至少一列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确定的;
所述第二幅度信息包括n个子元素,所述n个子元素中的第i个子元素是根据Gd对应的矩阵W2,d的n列中第i列的N个元素中幅度信息最大的元素确定的,n为正整数,i∈{1,2,...,n};
其中,Gu T(lu)=W1×W2,u(lu),Gd T(ld)=W1×W2,d(ld),XT表示矩阵X的转置,X(lu)表示矩阵X的第lu列,X(ld)表示矩阵X的第ld列,W1为M*N的矩阵,W2,u为N*x的矩阵,W2,d为N*m的矩阵,N是正整数,lu∈{1,2,...,x},ld∈{1,2,...,m}。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的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的平均值确定的,所述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Gd的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的平均值确定的;或
所述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对应的矩阵W2,u的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的平均值确定的,所述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Gd对应的矩阵W2,d的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的平均值确定的,其中,Gu T(lu)=W1×W2,u(lu),Gd T(ld)=W1×W2,d(ld),XT表示矩阵X的转置,X(lu)表示矩阵X的第lu列,X(ld)表示矩阵X的第ld列,W1为M*N的矩阵,W2,u为N*x的矩阵,W2,d为N*m的矩阵,N是正整数,lu∈{1,2,...,x},ld∈{1,2,...,m}。
20.根据权利要求13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下列步骤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为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和/或
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为探测参考信号SRS。
22.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的通信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3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实现如权利要求13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4.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中包含指令,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实现如权利要求13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5.一种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得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与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之间的差分值,其中,所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包括所述装置的x个天线端口,所述第二天线端口集合包括所述装置的m个天线端口,所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和所述第二天线端口集合不同,x和m是正整数;
所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为发送第二参考信号的全部或部分天线端口组成的集合,所述第二天线端口集合为测量第一参考信号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天线端口组成的集合;
收发单元,用于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宽带参数,或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子带参数。
27.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矩阵Gu相关联的第一幅度信息;和/或
所述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矩阵Gd相关联的第二幅度信息;
其中,Gd是m行M列的矩阵,Gu是x行M列的矩阵,M是正整数。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下列任意一种元素确定的:
Gu的至少一行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Gu对应的矩阵W2,u中至少一列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Gu的至少一个奇异值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奇异值、Gu的至少一个特征值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特征值;和/或
所述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下列任意一种元素确定的:
Gd的至少一行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Gd对应的矩阵W2,d中至少一列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Gd的至少一个特征值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特征值、Gd的至少一个奇异值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奇异值;
其中,Gu T(lu)=W1×W2,u(lu),Gd T(ld)=W1×W2,d(ld),XT表示矩阵X的转置,X(lu)表示矩阵X的第lu列,X(ld)表示矩阵X的第ld列,W1为M*N的矩阵,W2,u为N*x的矩阵,W2,d为N*m的矩阵,N是正整数,lu∈{1,2,...,x},ld∈{1,2,...,m}。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的至少一行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确定的;
所述第二幅度信息包括n个子元素,所述n个子元素中的第i个子元素是根据Gd的n行中第i行的M个元素中幅度信息最大的元素确定的,n为正整数,i∈{1,2,...,n}。
30.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对应的矩阵W2,u的至少一列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确定的;
所述第二幅度信息包括n个子元素,所述n个子元素中的第i个子元素是根据Gd对应的矩阵W2,d的n列中第i列的N个元素中幅度信息最大的元素确定的,n为正整数,i∈{1,2,...,n};
其中,Gu T(lu)=W1×W2,u(lu),Gd T(ld)=W1×W2,d(ld),XT表示矩阵X的转置,X(lu)表示矩阵X的第lu列,X(ld)表示矩阵X的第ld列,W1为M*N的矩阵,W2,u为N*x的矩阵,W2,d为N*m的矩阵,N是正整数,lu∈{1,2,...,x},ld∈{1,2,...,m}。
31.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的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的平均值确定的,所述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Gd的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的平均值确定的;或
所述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对应的矩阵W2,u的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的平均值确定的,所述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Gd对应的矩阵W2,d的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的平均值确定的,其中,Gu T(lu)=W1×W2,u(lu),Gd T(ld)=W1×W2,d(ld),XT表示矩阵X的转置,X(lu)表示矩阵X的第lu列,X(ld)表示矩阵X的第ld列,W1为M*N的矩阵,W2,u为N*x的矩阵,W2,d为N*m的矩阵,N是正整数,lu∈{1,2,...,x},ld∈{1,2,...,m}。
32.根据权利要求25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执行下列步骤中的至少一个:
接收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用于获得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发送所述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
通过所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为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和/或
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为探测参考信号SRS。
34.一种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发送第一参考信号;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获得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与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之间的差分值,其中,所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x个天线端口,所述第二天线端口集合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m个天线端口,所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和所述第二天线端口集合不同,x和m是正整数;
所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为发送第二参考信号的全部或部分天线端口组成的集合,所述第二天线端口集合为测量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天线端口组成的集合。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宽带参数,或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子带参数。
36.根据权利要求34或3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矩阵Gu相关联的第一幅度信息;和/或
所述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矩阵Gd相关联的第二幅度信息;
其中,Gd是m行M列的矩阵,Gu是x行M列的矩阵,M是正整数。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下列任意一种元素确定的:
Gu的至少一行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Gu对应的矩阵W2,u中至少一列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Gu的至少一个奇异值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奇异值、Gu的至少一个特征值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特征值;和/或
所述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下列任意一种元素确定的:
Gd的至少一行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Gd对应的矩阵W2,d中至少一列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Gd的至少一个特征值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特征值、Gd的至少一个奇异值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奇异值;
其中,Gu T(lu)=W1×W2,u(lu),Gd T(ld)=W1×W2,d(ld),XT表示矩阵X的转置,X(lu)表示矩阵X的第lu列,X(ld)表示矩阵X的第ld列,W1为M*N的矩阵,W2,u为N*x的矩阵,W2,d为N*m的矩阵,N是正整数,lu∈{1,2,...,x},ld∈{1,2,...,m}。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的至少一行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确定的;
所述第二幅度信息包括n个子元素,所述n个子元素中的第i个子元素是根据Gd的n行中第i行的M个元素中幅度信息最大的元素确定的,n为正整数,i∈{1,2,...,n}。
39.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对应的矩阵W2,u的至少一列元素中幅度信息取值最大的元素确定的;
所述第二幅度信息包括n个子元素,所述n个子元素中的第i个子元素是根据Gd对应的矩阵W2,d的n列中第i列的N个元素中幅度信息最大的元素确定的,n为正整数,i∈{1,2,...,n};
其中,Gu T(lu)=W1×W2,u(lu),Gd T(ld)=W1×W2,d(ld),XT表示矩阵X的转置,X(lu)表示矩阵X的第lu列,X(ld)表示矩阵X的第ld列,W1为M*N的矩阵,W2,u为N*x的矩阵,W2,d为N*m的矩阵,N是正整数,lu∈{1,2,...,x},ld∈{1,2,...,m}。
40.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的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的平均值确定的,所述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Gd的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的平均值确定的;或
所述第一幅度信息是根据Gu对应的矩阵W2,u的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的平均值确定的,所述第二幅度信息是根据Gd对应的矩阵W2,d的至少两个元素的幅度信息的平均值确定的,其中,Gu T(lu)=W1×W2,u(lu),Gd T(ld)=W1×W2,d(ld),XT表示矩阵X的转置,X(lu)表示矩阵X的第lu列,X(ld)表示矩阵X的第ld列,W1为M*N的矩阵,W2,u为N*x的矩阵,W2,d为N*m的矩阵,N是正整数,lu∈{1,2,...,x},ld∈{1,2,...,m}。
41.根据权利要求34至4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执行下列步骤中的至少一个:
接收所述第二天线端口集合的信道状态信息;
接收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为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和/或
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为探测参考信号SRS。
43.一种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25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和权利要求34至4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8/095088 WO2020010506A1 (zh) | 2018-07-10 | 2018-07-10 | 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368968A CN112368968A (zh) | 2021-02-12 |
CN112368968B true CN112368968B (zh) | 2022-04-29 |
Family
ID=69143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95154.XA Active CN112368968B (zh) | 2018-07-10 | 2018-07-10 | 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923940B2 (zh) |
EP (1) | EP3800819B1 (zh) |
CN (1) | CN112368968B (zh) |
WO (1) | WO202001050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4320734A1 (en) * | 2021-05-10 | 2024-02-14 | Apple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w1, w2, and wf for port selection codebook enhancement |
WO2023133764A1 (zh) * | 2022-01-13 | 2023-07-20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信息上报、信息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6566557A (zh) * | 2022-01-26 | 2023-08-08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
CN114826355B (zh) * | 2022-04-11 | 2024-09-06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信号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7041985A (zh) * | 2022-04-29 | 2023-11-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CN117674932A (zh) * | 2022-09-08 | 2024-03-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
CN118282593A (zh) * | 2022-12-30 | 2024-07-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参考信号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64802A (zh) * | 2013-09-04 | 2016-01-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信道测量方法、终端设备及基站 |
CN106411457A (zh) * | 2015-07-31 | 2017-02-15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信道状态信息获取方法、反馈方法、基站及终端 |
CN107925465A (zh) * | 2015-08-13 | 2018-04-17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csi‑rs的通信技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891652B2 (en) * | 2010-06-24 | 2014-11-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tructured MIMO codebook |
WO2012102479A2 (ko) * | 2011-01-24 | 2012-08-0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를 보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CN102332945B (zh) * | 2011-09-30 | 2017-08-2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反馈方法及用户设备 |
ES2782100T3 (es) * | 2012-06-11 | 2020-09-1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Procedimiento de transmisión/recepción de información de estado del canal y aparato para su uso en un sistema de comunicaciones inalámbrico |
CN104811229B (zh) * | 2014-01-24 | 2020-09-0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信道状态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基站 |
KR102333401B1 (ko) * | 2014-08-01 | 2021-11-3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채널 상태 보고를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CN106160823B (zh) * | 2015-04-03 | 2021-02-05 | 索尼公司 | 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和方法 |
CN106160924B (zh) * | 2015-04-07 | 2019-08-02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方法、装置、终端及基站 |
EP3414848B1 (en) * | 2016-02-08 | 2020-02-0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of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
US10103798B2 (en) * | 2016-09-14 | 2018-10-1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enable channel compression in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CN108012274B (zh) * | 2016-11-01 | 2019-10-29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被用于范围扩展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设备 |
KR20230041089A (ko) * | 2016-11-04 | 2023-03-23 | 텔레폰악티에볼라겟엘엠에릭슨(펍) | 빔 장애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
US10505773B2 (en) * | 2017-01-17 | 2019-12-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ssociation between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eams and reference signal beams |
CN108737041B (zh) * | 2017-04-18 | 2020-05-26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多天线传输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
US10893540B2 (en) * | 2017-07-28 | 2021-01-1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andom access channel procedures with multiple carriers |
US11212051B2 (en) * | 2018-03-06 | 2021-12-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Beam management for autonomous uplink with analog beams |
US11595087B2 (en) * | 2018-06-22 | 2023-02-28 | Nec Corporation |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
-
2018
- 2018-07-10 WO PCT/CN2018/095088 patent/WO2020010506A1/zh unknown
- 2018-07-10 CN CN201880095154.XA patent/CN112368968B/zh active Active
- 2018-07-10 EP EP18925777.7A patent/EP3800819B1/en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1-08 US US17/144,626 patent/US11923940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64802A (zh) * | 2013-09-04 | 2016-01-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信道测量方法、终端设备及基站 |
CN106411457A (zh) * | 2015-07-31 | 2017-02-15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信道状态信息获取方法、反馈方法、基站及终端 |
CN107925465A (zh) * | 2015-08-13 | 2018-04-17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csi‑rs的通信技术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On beam grouping and reporting";Nokia等;《3GPP TSG-RAN WG1 Meeting #88bis R1-1705959》;20170324;正文第1-4节 * |
Nokia等."On beam grouping and reporting".《3GPP TSG-RAN WG1 Meeting #88bis R1-1705959》.2017,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0010506A8 (zh) | 2020-10-22 |
WO2020010506A1 (zh) | 2020-01-16 |
US20210135726A1 (en) | 2021-05-06 |
CN112368968A (zh) | 2021-02-12 |
EP3800819A4 (en) | 2021-07-07 |
US11923940B2 (en) | 2024-03-05 |
EP3800819B1 (en) | 2023-11-22 |
EP3800819A1 (en) | 2021-04-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368968B (zh) | 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8631847B (zh) | 传输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CN108271265B (zh) | 通信方法、基站和终端设备 | |
CN111587542B (zh) | 上报信道状态信息csi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9428641B (zh) |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
EP3547558B1 (en) |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network equipment | |
CN104067533B (zh) |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方法以及一种用户设备和基站 | |
CN105075138B (zh) | 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
EP3963733A1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csi report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12470419B (zh) | 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
US10778294B2 (en) |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 |
CN112751592B (zh) | 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 |
CN103209057B (zh) | 使用码本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8616299A (zh) | 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
CN108809374B (zh) | 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CN111713054B (zh) |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系统 | |
WO2022021443A1 (zh) | 一种预编码方法及装置 | |
CN112751598A (zh) | 一种预编码矩阵的处理方法和通信装置 | |
EP2557719B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correlation matrix feedback for systems having antenna arrays | |
CN109391312B (zh) |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
US20230261832A1 (en) | Methods of csi-rs beamforming in angle-delay domains for type ii port selection codebook | |
CN108288981B (zh) | 一种信道信息反馈及确定方法、接收端和发射端设备 | |
Schreck et al. | Compressed sensing based channel state feedback for cooperating MIMO–OFDM system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