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53179B - 一种转轴机构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轴机构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153179B CN112153179B CN201910569616.3A CN201910569616A CN112153179B CN 112153179 B CN112153179 B CN 112153179B CN 201910569616 A CN201910569616 A CN 201910569616A CN 112153179 B CN112153179 B CN 11215317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ssembly
- connecting rod
- spindle
- rotating shaft
- ca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16—Foldable in one direction,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49—Details of the mechanical connection between the housing parts or relating to the method of assembl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转轴机构及移动终端,转轴机构包括一个主轴组件,以及分别与主轴组件转动连接的支撑板及连接杆组件,且主轴组件、连接杆组件及支撑板分别与移动终端的每个壳体转动连接,从而形成通过连接杆组件、支撑组件与壳体的配合,形成一个四连杆机构,使得支撑板在转动后可以与主轴组件围成一个容纳柔性屏的空间,提高了移动终端折叠后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到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转轴机构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柔性折叠屏技术日趋成熟,柔性折叠终端产品必将是未来的一大趋势,折叠终端产品(如折叠手机、折叠平板、折叠电脑等电子设备)需要满足较高的可靠性,较好的操作体验及ID外观,这样才能被消费者所接受。以折叠手机为例,与以往的翻盖手机不同,柔性折叠手机由于屏幕是连续可折叠的,为保证折叠屏不受拉扯或挤压,产品整机外观在其中间转轴折弯部分将有很大的变形,而一般的结构无法做到这么大的变形量。因此,在柔性折叠终端产品中,在折弯变形部分需要设计特殊的铰链,以满足产品的整机操作体验、外观和可靠性等需求。但是现有技术中采用的铰链折弯部分在折叠后的厚度大于整机的厚度,影响终端折叠后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转轴机构及移动终端,用以提高移动终端的折叠效果。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转轴机构,该转轴机构应用于可折叠的移动终端,其中,该移动终端包括两个壳体,两个壳体通过该转轴机构实现转动连接,在具体设置该转轴机构时,所述转轴机构包括一个主轴组件,该主轴组件为一个连接件,其中,在所述主轴组件相对的两端中,每端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两个壳体一一对应转动连接的第一转轴;且两个第一转轴分列在所述主轴组件的中心线的两侧;在与壳体连接时,两个壳体分别与每端的两个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此外,转轴机构还包括连接杆组件,该连接杆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转轴一一对应的第一连接杆,其中,每个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主轴组件转动连接,每个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对应的第一转轴转动连接的壳体连接并可相对所述壳体滑动及相对转动;此外,在该转轴机构中,第一间距大于第二间距,其中,所述第一间距为每个第一连接杆与所述主轴组件转动所绕的轴线到所述主轴组件的中心线的间距,所述第二间距为每个第一连接杆对应的第一转轴到所述主轴组件的中心线的间距;该转轴机构还包括一个支撑组件,该支撑组件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主轴组件两侧的支撑板,且每个支撑板一侧与所述主轴组件转动连接,每个支撑板远离所述主轴组件的另一侧可与位于同一侧的壳体滑动连接并可相对转动;且第三间距大于所述第二间距,其中,所述第三间距为每个支撑板与所述主轴组件转动所绕的轴线到所述主轴组件的中心线的间距;在使用时,当位于所述主轴组件两侧的支撑板转动到第一位置时,所述支撑板及所述主轴组件围成容纳所述移动终端的柔性屏的折叠空间。在上述方案中,通过连接杆组件、支撑组件与壳体的配合,在组装后形成一个四连杆机构,从而使得支撑板在转动后可以与主轴组件围成一个容纳柔性屏的空间,提高了移动终端折叠后的效果。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连接杆组件还包括与每个第一连接杆连接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接杆,每个第二连接杆远离对应的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可与对应的壳体转动连接。第一连接杆通过第二连接杆与壳体转动连接,并可相对壳体滑动。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每个第一连接杆远离所述主轴组件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并可相对转动的凸起。第一连接杆通过设置的凸起与壳体连接并实现可相对转动及滑动。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该转轴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轴组件内且与每个第一连接杆一一对应的阻尼组件;其中,所述阻尼组件包括可相对所述主轴组件转动的旋转轴,且所述旋转轴与对应的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并可同步转动;所述阻尼组件还包括至少一组凸轮组件,且每组凸轮组件包括:套装在所述旋转轴上且相对配合的第一凸轮及第二凸轮;其中,所述第一凸轮相对所述主轴组件固定,所述第二凸轮与所述旋转轴同步转动。通过设置的凸轮组件的配合提高了阻尼效果,进而改善了折叠时的效果。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凸轮与所述旋转轴滑动连接,且所述旋转轴上套装有用于推动所述第二凸轮与所述第一凸轮抵压接触的压缩弹簧。通过压缩弹簧保证凸轮组件的阻尼效果。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每个旋转轴上套装有两组凸轮组件,其中,所述两组凸轮组件中的两个第二凸轮相邻,且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抵压在所述两个第二凸轮。提高了阻尼效果。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在位于所述主轴组件同一端的两个阻尼组件中,两个旋转轴上的第一凸轮为一体结构。提高了阻尼的效果。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该转轴机构还包括同步转动组件,所述同步转动组件包括套装位于所述主轴组件的同一端的两个相邻的旋转轴上的套筒,每个套筒上设置有螺旋的第一滑槽;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两个套筒之间的同步块,所述同步块设置有滑动装配在每个第一滑槽内的凸起。保证了两个壳体同步转动。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主轴组件内设置有基座,所述旋转轴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凸轮相对所述基座固定。通过设置的基座来固定上述的结构。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基座内设置用于容纳上述凸轮组件、套筒及旋转轴的腔体。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每个支撑板远离所述主轴组件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并可相对转动的凸起。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转轴机构,以及两个壳体,其中,所述两个壳体分列在所述主轴组件两侧,且每个壳体与位于同一侧的支撑板滑动连接并可相对转动;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连接杆滑动连接并可相对转动,还包括柔性屏,所述柔性屏与所述两个壳体固定连接,且覆盖所述转轴机构。在上述方案中,通过连接杆组件、支撑组件与壳体的配合,在组装后形成一个四连杆机构,从而使得支撑板在转动后可以与主轴组件围成一个容纳柔性屏的空间,提高了移动终端折叠后的效果。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二滑槽,对应的支撑板滑动装配在所述第二滑槽中。支撑板通过对应的滑槽实现与壳体的滑动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一连接杆滑动装配在所述第三滑槽中。第一连接杆的凸起滑动装配在第三滑槽中实现了与壳体的滑动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在所述第一连接杆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时,对应的壳体与所述第二连接杆转动连接。通过设置的第二连接杆与壳体实现转动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展开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轴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6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转轴的位置示意图;
图6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连接杆转动所绕转轴的位置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与主轴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与壳体连接示意图;
图9a~图9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轴机构的第二连接杆在移动终端转折叠的状态示意图;
图10a~图10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在移动终端折叠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屏与转轴机构的配合示意图;
图12a~图12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转轴机构的第一连接杆在移动终端转折叠的状态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阻尼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为了方便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轴机构10,下面首先说明一下其应用场景,该转轴机构10应用于移动终端,尤其为屏幕可弯折的移动终端,如手机,PDA、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等。但是无论采用那种移动终端其均包含如图1中所示的结构:第一壳体20、转轴机构10、第二壳体30及柔性屏40。一并参考图1及图2,转轴机构10分别与第一壳体20及第二壳体30转动连接,并通过转轴机构10的转动使得第一壳体20与第二壳体30相对转动,而柔性屏40覆盖在第一壳体20、第二壳体30及转轴机构10上,并分别与第一壳体20、第二壳体30及转轴机构10粘接连接,形成如图1所示的结构。在使用时,移动终端包含两个状态,一个为展开状态,一个为折叠状态。首先参考图1,图1中示出了移动终端的展开后的状态,此时,转轴机构10展开,并且第一壳体20、第二壳体30分列在转轴机构10的两侧并处于展开,此时柔性屏40展开。在进行折弯时,第一壳体20与第二壳体30相对转动,并且转轴机构10发生转动,在折叠后形成如图3所示的状态,此时第一壳体20与第二壳体30相对层叠,而柔性屏40跟随第一壳体20及第二壳体30折弯。为方便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轴机构10,下面结合附图对其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
首先参考图4及图5,图4中示出了转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转轴机构的分解示意图。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轴机构主要包括三部分:主轴组件11、连接杆组件14以及支撑组件,其中,主轴组件11起到一个转轴的作用,移动终端的壳体绕该主轴组件11转动,连接杆组件14作为一个连接件起到连接主轴组件11及壳体的作用,而支撑组件用来与第一壳体20及第二壳体30连接。
继续参考图4及图5,该主轴组件11整体为一个长条状,且长条状的中心线与移动终端折叠时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所绕的轴线平行。下文中关于主轴组件11的端部以及每端指的是主轴组件11沿其中心线长度方向的端部。
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轴组件11包括外壳体112以及与该外壳体112连接的内壳体111,其中,内壳体111为一个平板状的结构,外壳体112为一个具体容纳腔的弧形壳体,在内壳体111与外壳体112连接时,内壳体111覆盖在外壳体112的容纳腔。继续参考图5,该主轴组件11两端的结构相同,在此仅描述其中的一端。在图5所示的结构中,主轴组件11的端部(外壳体112的端部)设置有用于与两个壳体一一对应转动连接的第一转轴13,且两个第一转轴13沿主轴组件11的中心线对称设置,并分列在中心线的两侧。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分别与两个第一转轴13一一对应转动连接。一并参考图7,图7示出了第一转轴13与两个壳体(第一壳体20及第二壳体30)连接的情况,第一壳体20及第二壳体30分别设置有通孔51,在连接时两个第一转轴13一一对应装配在第一壳体20及第二壳体30上的通孔51内。
继续参考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轴机构还包括连接杆组件14,该连接杆组件14包括与第一转轴13一一对应的第一连接杆141,在图5中,在第一转轴13为四个时,对应的第一连接杆141的个数也为四个,且四个第一连接杆141两两一组,且两组第一连接杆141分列在主轴组件11的两端。下面以一组第一连接杆141为例进行说明。一并参考图6a及图6b,两个第一连接杆141对称设置在主轴组件11的中心线两侧,且每个第一连接杆141的一端与主轴组件11转动连接,其中,在第一连接杆141及对应的第一转轴13与主轴组件11连接时,满足第一间距d2大于第二间距d1,其中,第一间距d2为每个第一连接杆141与主轴组件11转动所绕的轴线到主轴组件11的中心线的间距,而第二间距d1为每个第一连接杆141对应的第一转轴13到主轴组件11的中心线的间距。此外,在具体设置第一连接杆141及第一转轴13时,第一连接杆141与主轴组件11转动连接所绕的轴线到内壳体111的垂直距离大于第一转轴13到内壳体111的距离。
如图5中所示,第一连接杆141为长条状结构,且第一连接杆141的长度方向垂直于主轴组件11的中心线,第一连接杆141用于与主轴组件11连接的一端设置有通孔(图中未标示),一并参考图4,在第一连接杆141与主轴组件11连接时,第一连接杆141的通孔外壳体112的凸起(图中未示出)套装在一起且可相对转动。外壳体112的凸起与第一转轴13分别设置在外壳体112的端部的两侧,其中,凸起位于外壳体112的容纳腔内,第一转轴13位于容纳腔外。在第一连接杆141与外壳体112转动连接时,第一连接杆141部分位于容纳腔内,且部分延伸到容纳腔外。当然除了上述凸起外,第一连接杆141在与壳体连接时,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如图5中所示,在外壳体112的容纳腔内设置有阻尼组件15,第一连接杆141与阻尼组件15连接并可相对外壳体112转动。
继续参考图5及图7,每个第一连接杆141的另一端(延伸到外壳体112外的一端)与对应的第一转轴13转动连接的壳体转动连接并可相对滑动。在图5中,连接杆组件14还包括与每个第一连接杆141连接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接杆142,每个第二连接杆142远离对应的第一连接杆141的一端可与对应的壳体转动连接。该第二连接杆142的长度方向与第一连接杆141的长度方向平行,且第二连接杆142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有两个凸起,且两个凸起设置在第二连接杆142相对的两面,其中的一个凸起与第一连接杆141的通孔转动连接,另一个凸起1421与第一壳体20转动连接。在壳体与对应的第一转轴13以及第二连接杆142连接时,如图7所示,以第一壳体20为例,第一壳体20上设置有有与第一转轴13及第二连接杆142对应的两个通孔:第一通孔51及第二通孔52,在连接时,第一通孔51与第一转轴13转动连接,第二通孔52与第二连接杆142转动连接,从而组成一个连杆机构。
继续参考图4及图5,该转轴机构还包括一个支撑组件,该支撑组件包括对称设置在主轴组件11两侧的支撑板12,且每个支撑板12一侧与主轴组件11转动连接,如图6a及图6b所示,在支撑板12与主轴组件11转动连接时满足:第三间距d3大于第二间距d1,其中,第二间距d1为每个第一连接杆141对应的第一转轴13到主轴组件11的中心线的间距,而第三间距d3为每个支撑板12与主轴组件11转动所绕的轴线到主轴组件11的中心线的间距。因此在第一转轴13、第一连接杆141、支撑板12在与主轴组件11连接时,对应所绕的轴线逐渐远离主轴组件11的中心线。
如图7及8所示,图8示出了支撑板12与壳体转动连接的情况。每个支撑板12远离主轴组件11的另一侧可与位于同一侧的壳体滑动连接并可相对转动。一并参考图5及图7,每个支撑板12远离主轴组件1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壳体滑动连接并可相对转动的凸起121。如图7及图8所示,对应的壳体上设置有第二滑槽53,对应的支撑板12的凸起121滑动装配在第二滑槽53中。支撑板12通过对应的第二滑槽53实现与壳体的滑动连接。在第一壳体20上设置有第二滑槽53时,支撑板12的凸起121对应滑动装配在第二滑槽53中,第二壳体30的结构与第一壳体20相类似在此不再图示进行说明。为了方便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组件,下面结合附图9a~图9c及图10a~图10c分别说明一下在转轴机构使用时,第一连接杆141、第二连接杆142及支撑板12分别是如何运动的。
首先参考图9a~图9c,图9a~图9c中的部分编号可以参考上述图4中的标号。图9a是移动终端展开时的状态,即第一壳体20及第二壳体30对称平铺在主轴组件11两侧,图9b为移动终端在折叠过程中第一壳体20及第二壳体30的中间状态,图9c为移动终端折叠后的状态,此时第一壳体20及第二壳体30层叠。首先参考图9a,在移动终端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二连接杆142的凸起1421与第一壳体20或第二壳体30转动连接,且第二连接杆142的轴线方向与第一壳体20支撑柔性屏的表面呈小于九十度的夹角,且在第一壳体20及第二壳体30转动时,第二连接杆142沿与其对应的壳体转动相反的方向转动,如图9a中所示的实线箭头表示第一壳体20的转动方向,虚线箭头表示第二连接杆142的转动方向。如图9b所示,在第一壳体20及第二壳体30转动时,第二连接杆142的长度方向相对第一壳体20或第二壳体30支撑柔性屏的表面转动并呈近似九十度的夹角。如图9c所示,在第一壳体20及第二壳体30转动到折叠时,第二连接杆142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壳体20支撑柔性屏的表面呈大于九十度的夹角。
一并参考图10a~图10c,图10a~图10c中的部分编号可以参考上述图4中的标号。图10a与图9a中移动终端所处的状态一致,图10b与图9b中移动终端所处的状态一致,图10c与图9c中移动终端所处的状态一致。唯一的区别在于图10a~图10c示出的支撑板12在移动终端处于不同状态时的位置。在图10a中,移动终端处于展开状态时,支撑板12分列在主轴组件11两侧,且与内壳体111近似平行,一起组成主轴机构支撑柔性屏的结构。且在移动终端开始折叠时,支撑板12与对应的第一壳体20或第二壳体30的转动方向相同,如图10a中所示的实现箭头及虚线箭头,其中实现箭头为第一壳体20的转动方向,虚线箭头为支撑板12的转动方向。如图10b所示,在移动终端折叠过程的中间状态,第一壳体20及对应的支撑板12转动到一定位置,由于第一壳体20与对应的支撑板12转动时所绕的轴线不一致,因此,支撑板12的凸起在第一壳体20中的第二滑槽53滑动,此时,支撑板12与对应的第一壳体20之间出现相对滑动以及转动两种运动。如图10c所示,在移动终端折叠时,第一壳体20与第二壳体30贴合在一起,但是第一壳体20及第二壳体30对应的支撑板12之间间隔一定距离。此时位于主轴组件11两侧的支撑板12转动到第一位置,且支撑板12及主轴组件11围成容纳移动终端的柔性屏的折叠空间,如图10c中所示,两个支撑板12近似平行且与内壳体111支撑柔性屏的平面近似垂直,从而形成一个凹陷的空间。一并参考图11所示,图11中示出了移动终端在折叠时柔性屏40的形状,在图11中可以看出,在第一壳体20与第二壳体30贴合时,柔性屏40的折叠部分位于主轴机构围成的空间内,且形成一个水滴状的折叠。
一并参考图12a~图12c,其中图12a~图12c示出了另外一种主轴机构,其中图12a~图12c的部分标号可以参考图9a~图9c,图12a~图12c所示的主轴机构与图9a~图9c所示的主轴机构的区别在于,连接杆组件14仅包含第一连接杆141,在第一连接杆141与壳体之间实现滑动及转动时,每个第一连接杆141远离主轴组件1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壳体滑动连接并可相对转动的凸起1411。对应的壳体上设置有第三滑槽54,第一连接杆141滑动装配在第三滑槽54中。第一连接杆141的凸起1411滑动装配在第三滑槽54中实现了与壳体的滑动连接。以图12a中的第一壳体20为例,在实现连接时,第一壳体20上设置有第三滑槽54,第一连接杆141的凸起1411滑动装配在第三滑槽54中。对应图12a中示出的移动终端处于展开状态时,以第一壳体20为例,第一连接杆141的凸起1411位于第三滑槽54的左侧,并可沿实线箭头所示的方向滑动。如图12b中所示,在移动终端折叠的中间状态,随着第一壳体20及第二壳体30的相对转动,第一连接杆141的凸起1411从第三滑槽54的左端朝向右端的方向滑动,并处于第三滑槽54的中间位置。如图12c所示,在移动终端处于折叠状态时,随着第一壳体20与第二壳体30贴合,第一连接杆141的凸起1411滑动到第三滑槽54的右侧。在主轴机构采用如图12a~图12c所示的结构时,其对应的支撑板12的转动情况可以参考图10a~图10c中所示。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轴机构通过连接杆组件14、支撑组件与壳体的配合,在组装后形成一个四连杆机构,从而使得支撑板12在转动后可以与主轴组件11围成一个容纳柔性屏的空间,提高了移动终端折叠后的效果。
在第一连接杆141与主轴组件11连接时,由上述描述可以看出,第一连接件14可以通过直接与内壳体111连接,也可以通过阻尼组件15连接。在采用阻尼组件15时,一并参考图5及图13,转轴机构还包括设置在主轴组件11内且与每个第一连接杆141一一对应的阻尼组件15;该阻尼组件15包括可相对主轴组件11转动的旋转轴151,且旋转轴151与对应的第一连接杆141固定连接并可同步转动,通过旋转轴151与第一连接杆141转动连接,旋转轴151可相对主轴组件11转动实现第一连接件可相对主轴组件11转动。在具体设置旋转轴151时,如图5中所示,在主轴组件11内设置有基座16,上述的旋转轴151与基座16转动连接。
继续参考图13,该阻尼组件15还包括至少一组凸轮组件,且每组凸轮组件包括:套装在旋转轴151上且相对配合的第一凸轮154及第二凸轮155;其中第一凸轮154相对主轴组件固定,第二凸轮155与旋转轴151同步转动。在具体装配时,旋转轴151具有一段扁平轴,第一凸轮154上设置有圆形通孔,在扁平轴转动时可在圆形通孔中转动,此外,基座16内设置用于容纳上述凸轮组件的腔体,第一凸轮154固定在基座16内从而可相对主轴组件11固定。而第二凸轮155上设置有与该扁平轴对应的扁平通孔(图中未示出),在旋转轴151转动时通过扁平通孔带动第二凸轮155转动;在第一凸轮154及第二凸轮155配合时,如图13所示,第一凸轮154及第二凸轮155相对的一面设置有相互啮合的凸起,第一凸轮154及第二凸轮155相对转动时,相互啮合的凸起类似齿轮的齿配合。
继续参考图13,装配第二凸轮155时,第二凸轮155与旋转轴151滑动连接,即在第二凸轮155套装在扁平轴上时,第二凸轮155可以相对扁平轴的长度方向滑动,此外,旋转轴151上套装有用于推动第二凸轮155与第一凸轮154抵压接触的压缩弹簧156。在具体装配阻尼组件15时,每个旋转轴151上套装的凸轮组件可以采用不同的个数,如图13中所示,每个旋转轴151上套装有两组凸轮组件,两组凸轮组件沿旋转轴151的长度方向排列。在装配两组凸轮组件时,凸轮组件中的两个第二凸轮155相邻,并且压缩弹簧156的两端分别抵压在两个第二凸轮155。在使用时,由于第二凸轮155可相对旋转轴151滑动,因此在压缩弹簧156的作用力下会推动两个第二凸轮155分别抵压在第一凸轮154上,从而提高凸轮组中第一凸轮154与第二凸轮155的配合效果。
继续参考图13,在位于主轴组件11同一端的两个阻尼组件15中,两个旋转轴151上的第一凸轮154为一体结构。在装配时,两个旋转轴151对应的第一凸轮154之间固定连接,从而使得第一凸轮154无需与基座16固定连接,在旋转轴151转动时,由于两个第一凸轮154之间固定,即可保持相对基座16的固定。
继续参考图13,该转轴机构还包括同步转动组件,该同步转动组件包括套装位于主轴组件11的同一端的两个相邻的旋转轴151上的套筒152,且每个套筒152上设置有螺旋的第一滑槽1521;还包括设置在两个套筒152之间的同步块153,其中同步块153设置有滑动装配在每个第一滑槽1521内的凸起。如图13锁死,套筒152与对应的旋转轴151固定连接,在旋转轴151转动时,套筒152跟随转动,如在一个旋转轴151转动时,通过同步块153带动另外的一个套筒152转动,进而带动另外的一个第一连接杆141转动,保证了两个壳体同步转动。在图13中示出了每个套筒152上设置有两个第一滑槽1521,对应的设置了两个同步块153,从而改善同步的效果。
如图1及图2中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可以为可折叠的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上述任一项的转轴机构,以及两个壳体(第一壳体20及第二壳体30),其中,两个壳体分列在主轴组件11两侧,且每个壳体与位于同一侧的支撑板12滑动连接并可相对转动;壳体与第一连接杆141滑动连接并可相对转动,该移动终端还包括柔性屏40,该柔性屏40与两个壳体固定连接,且覆盖所述转轴机构。在上述方案中,通过连接杆组件14、支撑组件与壳体的配合,在组装后形成一个四连杆机构,从而使得支撑板12在转动后可以与主轴组件11围成一个容纳柔性屏的空间,提高了移动终端折叠后的效果。
在移动终端中的主轴组件11与第一壳体20及第二壳体30连接时,可以采用连接杆组件14包含第一连接杆141及第二连接杆142,对应的壳体与第二连接杆142转动连接。也可以采用连接杆组14仅包含第一连接杆141,且对应的壳体上设置有第三滑槽54,实现连接杆组件11与壳体转动并可相对滑动。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转轴机构,应用于可折叠的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两个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机构包括:
主轴组件,所述主轴组件相对的两端中,每端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两个壳体一一对应转动连接的第一转轴;且两个第一转轴分列在所述主轴组件的中心线的两侧;
连接杆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转轴一一对应的第一连接杆,其中,每个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主轴组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的第一转轴转动连接的壳体连接并可相对所述壳体滑动及相对转动;且第一间距大于第二间距,其中,所述第一间距为每个第一连接杆与所述主轴组件转动所绕的轴线到所述主轴组件的中心线的间距,所述第二间距为每个第一连接杆对应的第一转轴到所述主轴组件的中心线的间距;
支撑组件,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主轴组件两侧的支撑板,且每个支撑板一侧与所述主轴组件转动连接,每个支撑板远离所述主轴组件的另一侧可与位于同一侧的壳体滑动连接并可相对转动;且第三间距大于所述第二间距,其中,所述第三间距为每个支撑板与所述主轴组件转动所绕的轴线到所述主轴组件的中心线的间距;
在位于所述主轴组件两侧的支撑板转动到第一位置时,所述支撑板及所述主轴组件围成容纳所述移动终端的柔性屏的折叠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组件还包括与每个第一连接杆连接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接杆,每个第二连接杆远离对应的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可与对应的壳体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连接杆远离所述主轴组件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并可相对转动的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轴组件内且与每个第一连接杆一一对应的阻尼组件;
所述阻尼组件包括可相对所述主轴组件转动的旋转轴,且所述旋转轴与对应的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并可同步转动;所述阻尼组件还包括至少一组凸轮组件,且每组凸轮组件包括:套装在所述旋转轴上且相对配合的第一凸轮及第二凸轮;其中,所述第一凸轮相对所述主轴组件固定,所述第二凸轮与所述旋转轴同步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轮与所述旋转轴滑动连接,且所述旋转轴上套装有用于推动所述第二凸轮与所述第一凸轮抵压接触的压缩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旋转轴上套装有两组凸轮组件,其中,所述两组凸轮组件中的两个第二凸轮相邻,且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抵压在所述两个第二凸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在位于所述主轴组件同一端的两个阻尼组件中,两个旋转轴上的第一凸轮为一体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4~7任一项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同步转动组件,所述同步转动组件包括套装位于所述主轴组件的同一端的两个相邻的旋转轴上的套筒,每个套筒上设置有螺旋的第一滑槽;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两个套筒之间的同步块,所述同步块设置有滑动装配在每个第一滑槽内的凸起。
9.根据权利要求4~7任一项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组件内设置有基座,所述旋转轴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凸轮相对所述基座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支撑板远离所述主轴组件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并可相对转动的凸起。
1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转轴机构,以及两个壳体,其中,所述两个壳体分列在所述主轴组件两侧,且每个壳体与位于同一侧的支撑板滑动连接并可相对转动;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连接杆滑动连接并可相对转动;还包括柔性屏,所述柔性屏与所述两个壳体固定连接,且覆盖所述转轴机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二滑槽,对应的支撑板滑动装配在所述第二滑槽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一连接杆滑动装配在所述第三滑槽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杆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时,对应的壳体与所述第二连接杆转动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569616.3A CN112153179B (zh) | 2019-06-27 | 2019-06-27 | 一种转轴机构及移动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569616.3A CN112153179B (zh) | 2019-06-27 | 2019-06-27 | 一种转轴机构及移动终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153179A CN112153179A (zh) | 2020-12-29 |
CN112153179B true CN112153179B (zh) | 2021-12-28 |
Family
ID=73868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569616.3A Active CN112153179B (zh) | 2019-06-27 | 2019-06-27 | 一种转轴机构及移动终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15317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855741B (zh) * | 2020-12-31 | 2022-05-13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
CN112911033B (zh) * | 2021-01-20 | 2023-07-18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旋转屏转轴结构及旋转屏 |
CN217152618U (zh) * | 2021-06-21 | 2022-08-09 | 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 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铰链及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 |
CN116263182A (zh) * | 2021-12-15 | 2023-06-1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扭矩组件、转轴套件、以及电子设备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5812097U (zh) * | 2016-03-14 | 2016-12-14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折叠机构及移动终端 |
CN108520701A (zh) * | 2018-01-22 | 2018-09-11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可折叠屏的支撑保护机构及移动终端 |
WO2019085891A1 (zh) * | 2017-11-03 | 2019-05-09 | 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 内柔性屏移动终端的铰链及内柔性屏移动终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7460248U (zh) * | 2017-07-12 | 2018-06-05 | 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屏移动终端的铰链及柔性屏移动终端 |
CN107331302B (zh) * | 2017-08-07 | 2019-09-20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 |
CN108173995A (zh) * | 2018-01-08 | 2018-06-15 | 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 一种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铰链及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 |
CN108345358A (zh) * | 2018-01-26 | 2018-07-31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折叠式终端 |
CN208638396U (zh) * | 2018-07-27 | 2019-03-2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折叠式移动终端 |
TWI693500B (zh) * | 2018-12-06 | 2020-05-11 | 兆利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折疊式裝置之轉軸模組 |
-
2019
- 2019-06-27 CN CN201910569616.3A patent/CN11215317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5812097U (zh) * | 2016-03-14 | 2016-12-14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折叠机构及移动终端 |
WO2019085891A1 (zh) * | 2017-11-03 | 2019-05-09 | 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 内柔性屏移动终端的铰链及内柔性屏移动终端 |
CN108520701A (zh) * | 2018-01-22 | 2018-09-11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可折叠屏的支撑保护机构及移动终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153179A (zh) | 2020-12-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698355B (zh) | 一种转轴机构及移动终端 | |
US11846997B2 (en) | Rotating shaft mechanism and mobile terminal | |
CN112153179B (zh) | 一种转轴机构及移动终端 | |
CN112995368B (zh) | 一种铰链和移动终端 | |
CN108874048B (zh) | 折叠屏转轴及折叠屏电子设备 | |
CN107135288B (zh) | 具有柔性屏的折叠式终端 | |
CN111147637B (zh) | 转动组件及电子设备 | |
CN112153178A (zh) | 一种转轴机构及可折叠移动终端 | |
CN113719525A (zh) | 一种旋转铰链、折叠机壳和电子设备 | |
CN111770223B (zh) | 同步装置、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 |
CN115388085A (zh) | 电子设备和折叠装置 | |
CN113507533A (zh) | 电子设备 | |
CN113357256A (zh) | 一种移动终端内折叠铰链 | |
CN216044966U (zh) | 一种旋转铰链、折叠机壳和电子设备 | |
WO2024027423A1 (zh) | 一种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 |
CN116708613B (zh) | 可折叠机构和可折叠终端 | |
CN114584638B (zh) | 一种转轴机构及移动终端 | |
CN216044976U (zh) | 一种应用于移动终端的v型内折叠铰链 | |
CN214742719U (zh) | 一种内折叠铰链 | |
CN117662600A (zh) | 转轴装置以及折叠屏设备 | |
CN112901646A (zh) | 一种内折叠铰链 | |
CN221879978U (zh) | 一种折叠铰链、折叠机壳和电子设备 | |
CN221503751U (zh) | 铰链结构和电子设备 | |
CN116085379B (zh) | 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 |
CN219655079U (zh) | 一种转轴组件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