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73403A - 一种ap隔离状态配网方法、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ap隔离状态配网方法、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073403A CN112073403A CN202010906991.5A CN202010906991A CN112073403A CN 112073403 A CN112073403 A CN 112073403A CN 202010906991 A CN202010906991 A CN 202010906991A CN 112073403 A CN112073403 A CN 11207340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random number
- unique random
- mobile terminal
- link identifi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7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7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0060 site-specific infrared dichroism spectroscop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0200 validation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101100533230 Caenorhabditis elegans ser-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2—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separating internal from external traffic, e.g. firewal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3—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password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evices or network resour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1—Setup of application sess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08—Key distribution or management, e.g. generation, sharing or updating,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 H04L9/0861—Generation of secret information including derivation or calculation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 H04L9/0869—Generation of secret information including derivation or calculation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involving random numbers or see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AP隔离状态配网方法、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应用于服务终端,包括:服务终端与移动终端建立通讯连接,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链接标识符以及在预设时间内生效的唯一随机数;根据所述移动终端向设备终端发送的唯一随机数、联网名称和联网密码,与所述设备终端确定通讯连接并对所述设备终端进行注册;根据所述唯一随机数和所述设备信息的对应关系,将设备信息发送到与所述唯一随机数关联的所述链接标识符对应的所述移动终端。这样,仅通过路由器实现与服务终端的连通,而无需通过路由器进行数据在各个客户端之内的转发,从而消除了AP隔离状态对配网过程的影响,且配网简单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网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AP隔离状态配网方法、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的信息承载体,它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是未来也是现在的主要发展趋势,而物联网设备的配网,是现在物联网系统的重要组成。
现有物联网的配网方式,主要包括一键配网(smartconfig)和AP配网;而这两种配网方式,都需要由路由器来完成移动终端和设备终端之间的数据包的转发。但是对于开启了AP隔离的路由器而言,由于其无法进行不同终端之间的数据包的转发,因此无论使用哪种配网方法,均无法配网成功。
由此可见,缺乏一种在AP隔离状态下进行配网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路由器在AP隔离状态下,现有配网方式无法配网成功。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AP隔离状态配网方法,应用于服务终端,其包括:
S10,服务终端与移动终端建立通讯连接,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链接标识符以及在预设时间内生效的唯一随机数;
S20,根据所述移动终端向设备终端发送的所述唯一随机数、联网名称和联网密码,与所述设备终端确定通讯连接并对所述设备终端进行注册;
S30,根据所述唯一随机数和设备信息的对应关系,将所述设备信息发送到与所述唯一随机数关联的所述链接标识符对应的所述移动终端。
这样,仅通过路由器实现与服务终端的连通,而无需通过路由器进行数据在各个客户端之内的转发,从而消除了AP隔离状态对配网过程的影响,且配网简单方便。
可选的,所述S10,服务终端与移动终端建立通讯连接,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链接标识符以及在预设时间内生效的唯一随机数,包括:
S11,所述服务终端为预设的移动终端账号分配所述链接标识符;
S12,在接收到包含所述链接标识符的账号登陆请求后,与所述链接标识符对应的所述移动终端建立TCP远程长链接;
S13,根据消息队列遥测传输协议与所述移动终端建立双向传输通道,并订阅第一主题;
S14,接收到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携带所述链接标识符的配网请求后,生成所述唯一随机数,并确定所述唯一随机数的生效时间段;
S15,建立所述链接标识符和所述唯一随机数的关联关系;
S16,将所述唯一随机数和所述生效时间段加载到第二主题的数据包内,并通过所述双向传输通道发布;所述第二主题为所述移动终端订阅的主题。
这样,通过设置唯一随机数,可以对同一个移动终端(账号)的单次配网过程进行关联,从而在各个配网步骤中,仅通过唯一随机数就可以确认其配网的次序和对应的移动终端(账号),避免了一个移动终端(账号)同时对多个设备终端进行配网出现的识别错误,大大提高了配网的准确度。
可选的,所述S20,根据所述移动终端向设备终端发送的唯一随机数、联网名称和联网密码,与所述设备终端确定通讯连接并对所述设备终端进行注册,包括:
S22,在接收到所述设备终端发送的注册请求后,与所述设备终端建立通讯连接;所述注册请求包括设备信息和所述移动终端向所述设备终端发送的所述唯一随机数;
S23,建立所述链接标识符、所述唯一随机数和所述设备信息的关联关系并进行缓存。
通过将其对应关系进行缓存,一方面可以对关联关系进行暂时的存储,从而在配网成功后直接绑定,另一方面可以避免配网不成功导致的重新解绑和其他操作。
可选的,所述S30,根据所述唯一随机数和所述设备信息的对应关系,将设备信息发送到与所述唯一随机数关联的所述链接标识符对应的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S31,在所述唯一随机数的生效时间段内,接收到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携带所述链接标识符的远程连接请求后,通过所述链接标识符确定所述设备信息;
S32,将所述链接标识符和所述设备信息绑定,并将所述设备信息加载到所述第二主题的数据包内进行发布。
通过绑定,将缓存的关联关系转化为确定的长久保存的关联关系,从而可以方便在后续时间内的引用。
可选的,所述S30,根据所述唯一随机数和设备信息的对应关系,将所述设备信息发送到与所述唯一随机数关联的所述链接标识符对应的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S33,若在所述唯一随机数的生效时间段内未接收到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携带所述链接标识符的远程连接请求,则确定配网失败并删除缓存的所述链接标识符、所述唯一随机数和所述设备信息的关联关系。
若在所述唯一随机数的生效时间段内未接收到远程连接请求,则意味着当前阶段的配网未能顺利完成,配网失败;为了及时清除失败产生的冗余,将缓存的关联关系等数据进行删除,从而便于后续系统的顺利运行。
其次,提供一种服务终端,其包括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处理器,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AP隔离状态配网方法。
这样,仅通过路由器实现与服务终端的连通,而无需通过路由器进行数据在各个客户端之内的转发,从而消除了AP隔离状态对配网过程的影响,且配网简单方便。
然后提供一种AP隔离状态配网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其包括:
S100,移动终端与服务终端建立通讯连接,获取被所述服务终端建立与链接标识符的关联关系的唯一随机数;
S200,与设备终端建立热点连接,向所述设备终端发送所述唯一随机数、联网名称和联网密码;
S300,在接收所述服务终端发送的与所述唯一随机数对应的所述设备终端注册的设备信息后,保存所述设备信息。
这样,仅通过路由器实现与服务终端的连通,而无需通过路由器进行数据在各个客户端之内的转发,从而消除了AP隔离状态对配网过程的影响,且配网简单方便。
可选的,所述S100,移动终端与服务终端建立通讯连接,获取被所述服务终端建立与链接标识符的关联关系的唯一随机数,包括:
S110,向所述服务终端发送包含所述链接标识符的账号登录请求,与所述服务终端建立TCP远程长链接;
S120,根据消息队列遥测传输协议与所述服务终端建立双向传输通道,并订阅第二主题;
S130,向所述服务终端发送携带所述链接标识符的配网请求;
S140,接收到所述服务终端通过所述双向传输通道发布的所述第二主题的数据包后,从所述数据包中读取已与所述链接标识符建立关联关系的唯一随机数和所述唯一随机数的生效时间段。
可选的,所述S200,与设备终端建立热点连接,向所述设备终端发送所述唯一随机数、联网名称和联网密码,包括:
S210,与所述设备终端生成的热点建立通讯连接;
S220,根据所述热点获取热点IP地址和预设的配网端口;
S230,获取所述设备终端的联网名称、联网密码;
S240,将所述联网名称、联网密码和所述唯一随机数通过广播向所述热点IP地址和所述配网端口发送。
这样,可以通过广播的方式将SSID和PASSWORD和唯一随机数发送给设备终端,从而便于设备终端联网和注册。
可选的,所述S300,在接收所述服务终端发送的与所述唯一随机数对应的所述设备终端注册的设备信息后,保存所述设备信息,包括:
S310,向所述服务终端发送携带所述链接标识符的远程连接请求;
S320,在接收到所述服务终端加载了与所述链接标识符关联的所述设备信息的所述第二主题的数据包后,则确定配网成功,从所述数据包中读取所述设备信息并保存。
这样,通过发送远程连接请求,可以获取服务终端配网成功后发送的设备信息,从而保持该设备信息,确定配网成功。
可选的,所述S300,在接收所述服务终端发送的与所述唯一随机数对应的所述设备终端注册的设备信息后,保存所述设备信息,还包括:
S330,若在所述唯一随机数的生效时间段内未接收到加载了与所述链接标识符关联的所述设备信息的所述第二主题的数据包,则确定配网失败。
若在所述唯一随机数的生效时间段内未接收到加载了与所述链接标识符关联的所述设备信息的所述第二主题的数据包,则意味着当前阶段的配网未能顺利完成,配网失败。
再次,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其包括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处理器,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AP隔离状态配网方法。
这样,仅通过路由器实现与服务终端的连通,而无需通过路由器进行数据在各个客户端之内的转发,从而消除了AP隔离状态对配网过程的影响,且配网简单方便。
最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AP隔离状态配网方法。
这样,仅通过路由器实现与服务终端的连通,而无需通过路由器进行数据在各个客户端之内的转发,从而消除了AP隔离状态对配网过程的影响,且配网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AP隔离状态配网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AP隔离状态配网方法步骤10的流程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AP隔离状态配网方法步骤20的流程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AP隔离状态配网方法步骤30的流程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AP隔离状态配网方法步骤30的流程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AP隔离状态配网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AP隔离状态配网方法步骤100的流程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AP隔离状态配网方法步骤200的流程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AP隔离状态配网方法步骤300的流程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AP隔离状态配网方法步骤300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首先,AP隔离是一种路由模式。AP隔离指的是开启之后,各个连接的设备不能互相通讯,起到隔离的作用,来保障不同用户的安全。该措施非常适合大型的会议室、酒店、机场等公共场所的无线网络建设,让各个接入的无线客户端之间相互保持隔离,提供彼此间更加安全的接入。开启AP隔离的路由器无法在各个客户端之间进行数据的转发。
其中,对于一键配网方式,首先移动终端会向路由器发送SSID和PASSWORD,路由器将SSID和PASSWORD转发给设备终端,从而设备终端可以通过SSID和PASSWORD联网,进行后续的注册等操作。
但是在路由器开启AP隔离的情况下,由于其无法进行数据的转发,因此无法将SSID和PASSWORD转发给设备终端,整个一键配网过程因此失败。
其中,对于AP配网方式,首先,移动终端与设备终端通过设备终端开启的个人热点连接,将SSID和PASSWORD发送给设备终端;然后设备终端通过SSID和PASSWORD联网,进行注册等操作;最后在注册完成后,通过路由器向移动终端转发配网信息,从而完成配网。
但是在路由器开启AP隔离的情况下,由于其无法进行数据的转发,因此无法将配网信息转发给移动终端,整个AP配网过程因此失败。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图1所示,其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AP隔离状态配网方法的流程图;其中,所述AP隔离状态配网方法,应用于服务终端,包括:
S10,服务终端与移动终端建立通讯连接,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链接标识符以及在预设时间内生效的唯一随机数;
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可以为手机、ipad、笔记本等可以建立通讯连接的终端;所述服务终端可以为服务器、数据库等。
需要说明的是,其中,所述服务终端与所述移动终端建立通讯连接,其可以是通过路由器建立通讯连接关系,也可以通过4G等建立通讯连接关系,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建立通讯连接关系。
其中,所述链接标识符的设置,是为了指代移动终端的账号,以避免账号错配等问题。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服务终端与移动终端建立通讯连接,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从服务终端的角度而言,在建立通讯连接的过程中,服务终端与移动终端并不需要就移动终端的型号、格式等进行信息的交互和传输;因此,对于服务终端而言,移动终端实际体现出来的是账号,也即是说,服务终端并不清楚与其进行通讯连接的是哪一个或者哪一种移动终端,仅知晓该移动终端发送的账号信息(如账号密码、账号名称、该账号下的个人信息等);对于服务终端而言,是同一个移动终端发送的账号信息还是不同的移动终端发送的同一个账号的账号信息,并无区别。
在此,设置链接标识符与移动终端的账号对应,从而在同一个账号与服务终端建立联系时,只需要在发送的数据中加入链接标识符即可,简单方便。
S20,根据所述移动终端向设备终端发送的所述唯一随机数、联网名称和联网密码,与所述设备终端确定通讯连接并对所述设备终端进行注册,建立所述唯一随机数和所述设备终端的设备信息的对应关系;
所述移动终端将唯一随机数、联网名称(SSID)和联网密码(PASSWORD)发送给设备终端;所述设备终端通过接收的所述联网名称(SSID)和联网密码(PASSWORD)与服务终端建立通讯连接,并通过发送唯一随机数和其他信息(如设备信息等)完成注册;所述服务终端通过接收唯一随机数和包括设备信息在内的其他信息进行注册,并将唯一随机数和设备信息对应起来。
S30,根据所述唯一随机数和设备信息的对应关系,将所述设备信息发送到与所述唯一随机数关联的所述链接标识符对应的所述移动终端。
服务终端将设备信息发送给对应的移动终端(该步骤可以认为是对移动终端配网的反馈),从而可以便于移动终端对整个配网进行记录,从而配网成功。
这样,仅通过路由器实现与服务终端的连通,而无需通过路由器进行数据在各个客户端之内的转发,从而消除了AP隔离状态对配网过程的影响,且配网简单方便。
另外,现有配网过程中,若一个移动终端(账号)同时对多个设备终端进行配网,则可能出现对设备终端的识别错乱,从而使得多个设备的配网出现混乱,无法成功;通过设置唯一随机数,可以对同一个移动终端(账号)的单次配网过程进行关联,从而在各个配网步骤中,仅通过唯一随机数就可以确认其配网的次序和对应的移动终端(账号),避免了一个移动终端(账号)同时对多个设备终端进行配网出现的识别错误,大大提高了配网的准确度。
可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S10,服务终端与移动终端建立通讯连接,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链接标识符以及在预设时间内生效的唯一随机数,包括:
S11,所述服务终端为预设的移动终端账号分配所述链接标识符;
需要说明的是,服务终端分配的链接标识符,可以是由服务终端生成的,也可以是由移动终端、设备终端或者其他方式生成的。
其中,移动终端账号的预设,可以是在服务终端内预先生成,从而在移动终端发送连接请求时直接选择一个作为移动终端账号,建立其关联关系,进行账号的注册。
其中,链接标识符的分配,可以由服务终端、移动终端、设备终端中的其中一个来确定,也可以由其他设备或模块来确定,只要其最终可以建立移动终端账号和链接标识符的关联关系即可。
S12,在接收到包含所述链接标识符的账号登陆请求后,与所述链接标识符对应的所述移动终端建立TCP远程长链接;
S13,根据消息队列遥测传输协议与所述移动终端建立双向传输通道,并订阅第一主题;
MQTT(Message Queuing Telemetry Transport,消息队列遥测传输协议),是一种基于发布/订阅(publish/subscribe)模式的"轻量级"通讯协议,该协议构建于TCP/IP协议上。
例如:基于MQTT协议,移动终端订阅topic“ser2cli”,服务终端订阅topic“cli2ser”。移动终端在主动上报数据时,直接下发topic为“cli2ser”的MQTT数据包,服务终端就可收到。服务终端在主动下发数据时,直接下发topic为“ser2cli”的MQTT数据包,移动终端即可收到。
S14,接收到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携带所述链接标识符的配网请求后,生成所述唯一随机数,并确定所述唯一随机数的生效时间段;
所述唯一随机数可以是由服务终端生成的,也可以是由移动终端、设备终端或者其他方式生成的。在此由服务终端生成,简单方便,无需额外数据通道。
其中,所述生效时间段,可以是由唯一随机数生成后开始计时;这样,可以在唯一随机数生成后就产生作用,提高其配网效率。
其中,所述生效时间段的时长为2min-6min;这样,通过设置生效时间段,可以及时清除在生效时间段结束后仍然无法配网成功的配网过程,从而避免缓存数据等的逐渐堆积,提高配网的效率和准确度。
S15,建立所述链接标识符和所述唯一随机数的关联关系;
S16,将所述唯一随机数和所述生效时间段加载到第二主题的数据包内,并通过所述双向传输通道发布;所述第二主题为所述移动终端订阅的主题。
这样,通过发布的方式,可以将所述唯一随机数和所述生效时间段发送给移动终端,从而提高配网的准确性。
这样,通过设置唯一随机数,可以对同一个移动终端(账号)的单次配网过程进行关联,从而在各个配网步骤中,仅通过唯一随机数就可以确认其配网的次序和对应的移动终端(账号),避免了一个移动终端(账号)同时对多个设备终端进行配网出现的识别错误,大大提高了配网的准确度。
另外,设置唯一随机数的生效时间段,可以及时清除在生效时间段结束后仍然无法配网成功的配网过程,从而避免缓存数据等的逐渐堆积,提高配网的效率和准确度。
可选的,如图3所示,所述S20,根据所述移动终端向设备终端发送的所述唯一随机数、联网名称和联网密码,与所述设备终端确定通讯连接并对所述设备终端进行注册,包括:
S22,在接收到设备终端发送的注册请求后,与所述设备终端建立通讯连接;所述注册请求包括设备信息和所述移动终端向所述设备终端发送的所述唯一随机数;
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向所述设备终端发送SSID和PASSWORD和唯一随机数;所述设备终端通过SSID和PASSWORD和所述服务终端建立通讯连接;通过发送唯一随机数,从而可以确定该配网的次序,增加配网的准确度。
S23,建立所述链接标识符、所述唯一随机数和所述设备信息的关联关系并进行缓存。
其中,所述唯一随机数具有生效时间段,因此对于其和所述链接标识符、所述设备信息的关联关系,在此并不需要直接绑定,避免后期配网不成功导致的重新解绑和删除操作;通过将其对应关系进行缓存,一方面可以对关联关系进行暂时的存储,从而在配网成功后直接绑定,另一方面可以避免配网不成功导致的重新解绑和其他操作。
可选的,对所述链接标识符、所述唯一随机数和所述设备信息的关联关系的缓存具有缓存期限,从而可以及时清除冗余的缓存,提高系统的效率和配网的速度。
可选的,所述缓存期限与所述生效时间段保持一致,这样,可以同时对缓存的内容和此次配网过程的其他内容同时进行清除,从而提高冗余信息清除的及时性。
可选的,如图4所示,所述S30,根据所述唯一随机数和设备信息的对应关系,将所述设备信息发送到与所述唯一随机数关联的所述链接标识符对应的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S31,在所述唯一随机数的生效时间段内,接收到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携带所述链接标识符的远程连接请求后,通过所述链接标识符确定所述设备信息;
所述移动终端在将所述唯一随机数、SSID、PASSWORD发送给设备终端后,会重新与服务终端建立通讯连接,也即是会从新发送远程连接请求;因此,将接收到远程连接请求作为一个判断节点,从而判断该部分配网流程是否顺利完成。
需要说明的是,设置了唯一随机数的生效时间段,因此只有在生效时间段内的移动终端、服务终端、设备终端之间的信息传输才具有意义,超出该生效时间段之外的情况,对本次配网不具有判断意义。
S32,将所述链接标识符和所述设备信息绑定,并将所述设备信息加载到所述第二主题的数据包内进行发布。
通过绑定,将缓存的关联关系转化为确定的长久保存的关联关系,从而可以方便在后续时间内的引用。
通过发布移动终端订阅的第二主题的数据包的形式,将设备信息发送给移动终端,发送快速,适用范围广,还可以减少信号问题带来的不良影响。
这样,通过对远程连接请求的接收,可以判断当前时刻配网是否顺利,从而便于顺利进行后续设备信息的发送,以及服务终端方面配网的顺利完成。
可选的,如图5所示,所述S30,根据所述唯一随机数和设备信息的对应关系,将所述设备信息发送到与所述唯一随机数关联的所述链接标识符对应的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S33,若在所述唯一随机数的生效时间段内未接收到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携带所述链接标识符的远程连接请求,则确定配网失败并删除缓存的所述链接标识符、所述唯一随机数和所述设备信息的关联关系。
若在所述唯一随机数的生效时间段内未接收到远程连接请求,则意味着当前阶段的配网未能顺利完成,配网失败;为了及时清除失败产生的冗余,将缓存的关联关系等数据进行删除,从而便于后续系统的顺利运行。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服务终端,包括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处理器,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AP隔离状态配网方法。
这样,仅通过路由器实现与服务终端的连通,而无需通过路由器进行数据在各个客户端之内的转发,从而消除了AP隔离状态对配网过程的影响,且配网简单方便。
另外,现有配网过程中,若一个移动终端(账号)同时对多个设备终端进行配网,则可能出现对设备终端的识别错乱,从而使得多个设备的配网出现混乱,无法成功;通过设置唯一随机数,可以对同一个移动终端(账号)的单次配网过程进行关联,从而在各个配网步骤中,仅通过唯一随机数就可以确认其配网的次序和对应的移动终端(账号),避免了一个移动终端(账号)同时对多个设备终端进行配网出现的识别错误,大大提高了配网的准确度。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AP隔离状态配网方法,如图6所示,其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AP隔离状态配网方法的流程图;其中,所述AP隔离状态配网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包括:
S100,移动终端与服务终端建立通讯连接,获取被所述服务终端建立与链接标识符的关联关系的唯一随机数;
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可以为手机、ipad、笔记本等可以建立通讯连接的终端;所述服务终端可以为服务器、数据库等。
需要说明的是,其中,所述移动终端与服务终端建立通讯连接,其可以是通过路由器建立通讯连接关系,也可以通过4G等建立通讯连接关系,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建立通讯连接关系。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移动终端与服务终端建立通讯连接,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从移动终端的角度而言,在建立通讯连接的过程中,移动终端很可能表现出的实际操作仅为登录WiFi/GPRS网络,或者仅为打开APP登录账号的操作。
S200,与设备终端建立热点连接,向所述设备终端发送所述唯一随机数、联网名称和联网密码;
本步骤中,设备终端可以打开热点,这样移动终端可以通过热点建立与设备终端的连接。
所述移动终端将唯一随机数、联网名称(SSID)和联网密码(PASSWORD)发送给设备终端;所述设备终端通过接收的所述联网名称(SSID)和联网密码(PASSWORD)与服务终端建立通讯连接,并通过发送唯一随机数和其他信息(如设备信息等)完成注册;所述服务终端通过接收唯一随机数和包括设备信息在内的其他信息进行注册,并将唯一随机数和设备信息对应起来;然后将设备信息发送给移动终端。
S300,在接收所述服务终端发送的与所述唯一随机数对应的所述设备终端注册的设备信息后,保存所述设备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保存设备信息,意味着配网成功,移动终端可以进行其他方面的操作。
这样,仅通过路由器实现与服务终端的连通,而无需通过路由器进行数据在各个客户端之内的转发,从而消除了AP隔离状态对配网过程的影响,且配网简单方便。
另外,现有配网过程中,若一个移动终端(账号)同时对多个设备终端进行配网,则可能出现对设备终端的识别错乱,从而使得多个设备的配网出现混乱,无法成功;通过设置唯一随机数,可以对同一个移动终端(账号)的单次配网过程进行关联,从而在各个配网步骤中,仅通过唯一随机数就可以确认其配网的次序和对应的移动终端(账号),避免了一个移动终端(账号)同时对多个设备终端进行配网出现的识别错误,大大提高了配网的准确度。
可选的,如图7所示,所述S100,移动终端与服务终端建立通讯连接,获取被所述服务终端建立与链接标识符的关联关系的唯一随机数,包括:
S110,向所述服务终端发送包含所述链接标识符的账号登录请求,与所述服务终端建立TCP远程长链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链接标识符,可以是由服务终端生成的,也可以是由移动终端、设备终端或者其他方式生成的。
其中,链接标识符与账号的关联关系,可以由服务终端、移动终端、设备终端中的其中一个来确定,也可以由其他设备或模块来确定,只要其最终可以建立移动终端账号和链接标识符的关联关系即可。
S120,根据消息队列遥测传输协议与所述服务终端建立双向传输通道,并订阅第二主题;
例如:基于MQTT协议,移动终端订阅topic“ser2cli”,服务终端订阅topic“cli2ser”。移动终端在主动上报数据时,直接下发topic为“cli2ser”的MQTT数据包,服务终端就可收到。服务终端在主动下发数据时,直接下发topic为“ser2cli”的MQTT数据包,移动终端即可收到。
S130,向所述服务终端发送携带所述链接标识符的配网请求;
S140,接收到所述服务终端通过所述双向传输通道发布的所述第二主题的数据包后,从所述数据包中读取已与所述链接标识符建立关联关系的唯一随机数和所述唯一随机数的生效时间段。
所述唯一随机数可以是由服务终端生成的,也可以是由移动终端、设备终端或者其他方式生成的。在此由服务终端生成,简单方便,无需额外数据通道。
其中,所述生效时间段,可以是由唯一随机数生成后开始计时;这样,可以在唯一随机数生成后就产生作用,提高其配网效率。
其中,所述生效时间段的时长为2min-6min;这样,通过设置生效时间段,可以及时清除在生效时间段结束后仍然无法配网成功的配网过程,从而避免缓存数据等的逐渐堆积,提高配网的效率和准确度。
这样,通过接收的方式,可以接收所述服务终端下发的所述唯一随机数和所述生效时间段,从而提高配网的准确性。
这样,通过设置唯一随机数,可以对同一个移动终端(账号)的单次配网过程进行关联,从而在各个配网步骤中,仅通过唯一随机数就可以确认其配网的次序和对应的移动终端(账号),避免了一个移动终端(账号)同时对多个设备终端进行配网出现的识别错误,大大提高了配网的准确度。
另外,设置唯一随机数的生效时间段,可以及时清除在生效时间段结束后仍然无法配网成功的配网过程,从而避免缓存数据等的逐渐堆积,提高配网的效率和准确度。
可选的,如图8所示,所述S200,与设备终端建立热点连接,向所述设备终端发送所述唯一随机数、联网名称和联网密码,包括:
S210,与所述设备终端生成的热点建立通讯连接;
S220,根据所述热点获取热点IP地址和预设的配网端口;
S230,获取所述设备终端的联网名称、联网密码;
其中,所述联网名称、联网密码的获取,可以是预先设置在移动终端内的,也可以是用户手动填写输入的,也可以是其他方式获得。
S240,将所述联网名称、联网密码和所述唯一随机数通过广播向所述热点IP地址和所述配网端口发送。
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向所述设备终端发送SSID和PASSWORD和唯一随机数;所述设备终端通过SSID和PASSWORD和所述服务终端建立通讯连接;通过发送唯一随机数,从而可以确定该配网的次序,增加配网的准确度。
例如:移动终端连接上热点后,通过代码监听手机网卡获取到当前移动终端的ip地址,随后在获取到连接的路由器的IP地址。此时IP就是设备生成的热点的ip地址。随后移动终端携带SSID和PASSWORD和唯一随机数向IP A,ap配网端口(设备监听的端口,开发阶段就定义好的),发送UDP广播。
这样,可以通过广播的方式将SSID和PASSWORD和唯一随机数发送给设备终端,从而便于设备终端联网和注册。
可选的,如图9所示,所述S300,在接收所述服务终端发送的与所述唯一随机数对应的所述设备终端注册的设备信息后,保存所述设备信息,包括:
S310,向所述服务终端发送携带所述链接标识符的远程连接请求;
其中,所述唯一随机数具有生效时间段,因此对于其和所述链接标识符、所述设备信息的关联关系,在此并不需要直接绑定,避免后期配网不成功导致的重新解绑和删除操作;通过将其对应关系进行缓存,一方面可以对关联关系进行暂时的存储,从而在配网成功后直接绑定,另一方面可以避免配网不成功导致的重新解绑和其他操作。
可选的,对所述链接标识符、所述唯一随机数和所述设备信息的关联关系的缓存具有缓存期限,从而可以及时清除冗余的缓存,提高系统的效率和配网的速度。
可选的,所述缓存期限与所述生效时间段保持一致,这样,可以同时对缓存的内容和此次配网过程的其他内容同时进行清除,从而提高冗余信息清除的及时性。
所述移动终端在将所述唯一随机数、SSID、PASSWORD发送给设备终端后,重新与服务终端建立通讯连接,也即是会从新发送远程连接请求。
需要说明的是,设置了唯一随机数的生效时间段,因此只有在生效时间段内的移动终端、服务终端、设备终端之间的信息传输才具有意义,超出该生效时间段之外的情况,对本次配网不具有判断意义。
S320,在接收到所述服务终端加载了与所述链接标识符关联的所述设备信息的所述第二主题的数据包后,则确定配网成功,从所述数据包中读取所述设备信息并保存。
通过接收服务终端发布的第二主题的数据包,获得设备信息,接收快速,适用范围广,还可以减少信号问题带来的不良影响。
这样,通过发送远程连接请求,可以获取服务终端配网成功后发送的设备信息,从而保持该设备信息,确定配网成功。
可选的,如图10所示,所述S300,在接收所述服务终端发送的与所述唯一随机数对应的所述设备终端注册的设备信息后,保存所述设备信息,还包括:
S330,若在所述唯一随机数的生效时间段内未接收到加载了与所述链接标识符关联的所述设备信息的所述第二主题的数据包,则确定配网失败。
若在所述唯一随机数的生效时间段内未接收到加载了与所述链接标识符关联的所述设备信息的所述第二主题的数据包,则意味着当前阶段的配网未能顺利完成,配网失败;为了及时清除失败产生的冗余,将缓存的数据进行删除,从而便于后续系统的顺利运行。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处理器,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AP隔离状态配网方法。
这样,仅通过路由器实现与服务终端的连通,而无需通过路由器进行数据在各个客户端之内的转发,从而消除了AP隔离状态对配网过程的影响,且配网简单方便。
另外,现有配网过程中,若一个移动终端(账号)同时对多个设备终端进行配网,则可能出现对设备终端的识别错乱,从而使得多个设备的配网出现混乱,无法成功;通过设置唯一随机数,可以对同一个移动终端(账号)的单次配网过程进行关联,从而在各个配网步骤中,仅通过唯一随机数就可以确认其配网的次序和对应的移动终端(账号),避免了一个移动终端(账号)同时对多个设备终端进行配网出现的识别错误,大大提高了配网的准确度。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AP隔离状态配网方法,或者实现如上所述的AP隔离状态配网方法。
这样,仅通过路由器实现与服务终端的连通,而无需通过路由器进行数据在各个客户端之内的转发,从而消除了AP隔离状态对配网过程的影响,且配网简单方便。
另外,现有配网过程中,若一个移动终端(账号)同时对多个设备终端进行配网,则可能出现对设备终端的识别错乱,从而使得多个设备的配网出现混乱,无法成功;通过设置唯一随机数,可以对同一个移动终端(账号)的单次配网过程进行关联,从而在各个配网步骤中,仅通过唯一随机数就可以确认其配网的次序和对应的移动终端(账号),避免了一个移动终端(账号)同时对多个设备终端进行配网出现的识别错误,大大提高了配网的准确度。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AP隔离状态配网方法,应用于服务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S10,服务终端与移动终端建立通讯连接,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链接标识符以及在预设时间内生效的唯一随机数;
S20,根据所述移动终端向设备终端发送的所述唯一随机数、联网名称和联网密码,与所述设备终端确定通讯连接并对所述设备终端进行注册;
S30,根据所述唯一随机数和设备信息的对应关系,将所述设备信息发送到与所述唯一随机数关联的所述链接标识符对应的所述移动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P隔离状态配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0,服务终端与移动终端建立通讯连接,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链接标识符以及在预设时间内生效的唯一随机数,包括:
S11,所述服务终端为预设的移动终端账号分配所述链接标识符;
S12,在接收到包含所述链接标识符的账号登陆请求后,与所述链接标识符对应的所述移动终端建立TCP远程长链接;
S13,根据消息队列遥测传输协议与所述移动终端建立双向传输通道,并订阅第一主题;
S14,接收到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携带所述链接标识符的配网请求后,生成所述唯一随机数,并确定所述唯一随机数的生效时间段;
S15,建立所述链接标识符和所述唯一随机数的关联关系;
S16,将所述唯一随机数和所述生效时间段加载到第二主题的数据包内,并通过所述双向传输通道发布;所述第二主题为所述移动终端订阅的主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AP隔离状态配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0,根据所述移动终端向设备终端发送的所述唯一随机数、联网名称和联网密码,与所述设备终端确定通讯连接并对所述设备终端进行注册,包括:
S21,在接收到所述设备终端发送的注册请求后,与所述设备终端建立通讯连接;所述注册请求包括设备信息和所述移动终端向所述设备终端发送的所述唯一随机数;
S22,建立所述链接标识符、所述唯一随机数和所述设备信息的关联关系并进行缓存。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AP隔离状态配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0,根据所述唯一随机数和设备信息的对应关系,将所述设备信息发送到与所述唯一随机数关联的所述链接标识符对应的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S31,在所述唯一随机数的生效时间段内,接收到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携带所述链接标识符的远程连接请求后,通过所述链接标识符确定所述设备信息;
S32,将所述链接标识符和所述设备信息绑定,并将所述设备信息加载到所述第二主题的数据包内进行发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AP隔离状态配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0,根据所述唯一随机数和设备信息的对应关系,将所述设备信息发送到与所述唯一随机数关联的所述链接标识符对应的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S33,若在所述唯一随机数的生效时间段内未接收到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携带所述链接标识符的远程连接请求,则确定配网失败并删除缓存的所述链接标识符、所述唯一随机数和所述设备信息的关联关系。
6.一种服务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处理器,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AP隔离状态配网方法。
7.一种AP隔离状态配网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S100,移动终端与服务终端建立通讯连接,获取被所述服务终端建立与链接标识符的关联关系的唯一随机数;
S200,与设备终端建立热点连接,向所述设备终端发送所述唯一随机数、联网名称和联网密码;
S300,在接收所述服务终端发送的与所述唯一随机数对应的所述设备终端注册的设备信息后,保存所述设备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AP隔离状态配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00,移动终端与服务终端建立通讯连接,获取被所述服务终端建立与链接标识符的关联关系的唯一随机数,包括:
S110,向所述服务终端发送包含所述链接标识符的账号登录请求,与所述服务终端建立TCP远程长链接;
S120,根据消息队列遥测传输协议与所述服务终端建立双向传输通道,并订阅第二主题;
S130,向所述服务终端发送携带所述链接标识符的配网请求;
S140,接收到所述服务终端通过所述双向传输通道发布的所述第二主题的数据包后,从所述数据包中读取已与所述链接标识符建立关联关系的唯一随机数和所述唯一随机数的生效时间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AP隔离状态配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00,与设备终端建立热点连接,向所述设备终端发送所述唯一随机数、联网名称和联网密码,包括:
S210,与所述设备终端生成的热点建立通讯连接;
S220,根据所述热点获取热点IP地址和预设的配网端口;
S230,获取所述设备终端的联网名称、联网密码;
S240,将所述联网名称、联网密码和所述唯一随机数通过广播向所述热点IP地址和所述配网端口发送。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AP隔离状态配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00,在接收所述服务终端发送的与所述唯一随机数对应的所述设备终端注册的设备信息后,保存所述设备信息,包括:
S310,向所述服务终端发送携带所述链接标识符的远程连接请求;
S320,在接收到所述服务终端加载了与所述链接标识符关联的所述设备信息的所述第二主题的数据包后,则确定配网成功,从所述数据包中读取所述设备信息并保存。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AP隔离状态配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00,在接收所述服务终端发送的与所述唯一随机数对应的所述设备终端注册的设备信息后,保存所述设备信息,还包括:
S330,若在所述唯一随机数的生效时间段内未接收到加载了与所述链接标识符关联的所述设备信息的所述第二主题的数据包,则确定配网失败。
12.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处理器,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7-11任一项所述的AP隔离状态配网方法。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AP隔离状态配网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7-11任一项所述的AP隔离状态配网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906991.5A CN112073403A (zh) | 2020-08-31 | 2020-08-31 | 一种ap隔离状态配网方法、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906991.5A CN112073403A (zh) | 2020-08-31 | 2020-08-31 | 一种ap隔离状态配网方法、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073403A true CN112073403A (zh) | 2020-12-11 |
Family
ID=73665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906991.5A Pending CN112073403A (zh) | 2020-08-31 | 2020-08-31 | 一种ap隔离状态配网方法、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073403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086380A (zh) * | 2022-07-25 | 2022-09-20 | 苏州思萃工业互联网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 基于能源管理平台的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80104241A1 (en) * | 2006-10-31 | 2008-05-01 | Fujitsu Limited | Terminal device management system, data relay device, internetwork connection device, and quarantine method of terminal device |
CN106572148A (zh) * | 2016-10-09 | 2017-04-19 | 美的智慧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 智能产品的配网方法及配网系统 |
CN106921973A (zh) * | 2017-04-07 | 2017-07-04 | 美的智慧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 无线网络配置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8966224A (zh) * | 2018-06-06 | 2018-12-07 | 四川斐讯全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设备快速配网方法及系统 |
CN109474977A (zh) * | 2018-11-29 | 2019-03-15 | 华普特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设备的监控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10545569A (zh) * | 2019-08-23 | 2019-12-0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设备的配网方法、系统以及可读介质 |
CN110708709A (zh) * | 2019-09-18 | 2020-01-17 | 深圳拓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联网和绑定方法及系统 |
-
2020
- 2020-08-31 CN CN202010906991.5A patent/CN11207340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80104241A1 (en) * | 2006-10-31 | 2008-05-01 | Fujitsu Limited | Terminal device management system, data relay device, internetwork connection device, and quarantine method of terminal device |
CN106572148A (zh) * | 2016-10-09 | 2017-04-19 | 美的智慧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 智能产品的配网方法及配网系统 |
CN106921973A (zh) * | 2017-04-07 | 2017-07-04 | 美的智慧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 无线网络配置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8966224A (zh) * | 2018-06-06 | 2018-12-07 | 四川斐讯全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设备快速配网方法及系统 |
CN109474977A (zh) * | 2018-11-29 | 2019-03-15 | 华普特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设备的监控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10545569A (zh) * | 2019-08-23 | 2019-12-0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设备的配网方法、系统以及可读介质 |
CN110708709A (zh) * | 2019-09-18 | 2020-01-17 | 深圳拓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联网和绑定方法及系统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086380A (zh) * | 2022-07-25 | 2022-09-20 | 苏州思萃工业互联网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 基于能源管理平台的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 |
CN115086380B (zh) * | 2022-07-25 | 2022-11-15 | 苏州思萃工业互联网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 基于能源管理平台的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292890B2 (ja) | マルチキャスト配信方法、配信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 |
EP1796342B1 (en) | A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requests | |
CA2419853A1 (en) | Location-independent packet routing and secure access in a short-range wireless networking environment | |
JP4540720B2 (ja) | データ通信端末、プロキシ装置、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データ通信方法 | |
CN102811335B (zh) | 建立视频会话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 |
CN113411215A (zh) | 基于opc ua的时间敏感网络集中用户配置方法及系统 | |
US20230300106A1 (en) | Data processing method, network element device and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
CN113572835A (zh)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网元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3516573B (zh) | 受限网络中客户端之间的数据传输方法和客户端 | |
WO2006069521A1 (fr) | Systeme de jeu mobile en ligne et procede de communication entre terminaux de jeux mobiles | |
JP4256211B2 (ja) | データリンク層のトリガプロトコル | |
CN112073403A (zh) | 一种ap隔离状态配网方法、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1854332B (zh) | 流媒体业务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 |
EP1912449B1 (en) |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aving interacting of wireless terminal user identification | |
US10581979B2 (en)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15086276B (zh) | 一种地址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 |
CN101557336B (zh) | 一种建立网络隧道的方法,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 |
CN101572729B (zh) | 一种虚拟专用网节点信息的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 | |
JP4213358B2 (ja) | マルチキャスト情報配信制御方法及びシステム、並びにサーバ及びクライアント | |
JP3296354B2 (ja) | データ通信方法、クライアント、サーバ及び通信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 |
JP4261395B2 (ja) | サーバ装置 | |
JP3284979B2 (ja) |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その記録媒体 | |
CN116896546B (zh) | 基于srt通信协议的可视对讲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
JP4361446B2 (ja) | マルチキャスト制御方法、マルチキャストエリア管理装置、及びマルチキャスト制御装置、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
EP1726145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ly transferring data within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211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