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40565B - 移动通信系统、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移动通信系统、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040565B CN112040565B CN202010925445.6A CN202010925445A CN112040565B CN 112040565 B CN112040565 B CN 112040565B CN 202010925445 A CN202010925445 A CN 202010925445A CN 112040565 B CN112040565 B CN 11204056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ode
- relay
- pdcp pdu
- terminal
- anch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04W28/065—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using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of packe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2—Setup of transport tunne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7—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dedicated repeater st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04W84/22—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with access to wired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移动通信系统、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所述系统包括:锚节点、主节点、中继网络和终端,其中:所述锚节点与所述主节点通过固定连接相连,所述锚节点是用户面和/或控制面的锚点;所述主节点与所述中继网络通过第一无线连接相连,所述中继网络与所述终端通过第二无线连接相连;其中,所述中继网络包括至少一个中继节点,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中存在与所述主节点直连的第一中继节点,以及存在与所述终端直连的第二中继节点。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适用于5G系统的中继技术,实现了中继节点到主节点的路由传输和多跳传输。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8年2月11日,申请号为2018800878474,发明名称为“移动通信系统、方法及装置”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通信系统、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终端可以通过一个中继节点(Relay Node)与网络侧进行通信。其中,中继节点通过无线连接与主小区相连。本质上,中继节点是一种低功率基站,并以无线的方式连接到网络的其余部分。
目前,尚不存在适用于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的中继技术。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通信系统、方法及装置。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通信系统,所述系统包括:锚节点、主节点、中继网络和终端,其中:
所述锚节点与所述主节点通过固定连接相连,所述锚节点是用户面和/或控制面的锚点;
所述主节点与所述中继网络通过第一无线连接相连,所述中继网络与所述终端通过第二无线连接相连;
其中,所述中继网络包括至少一个中继节点,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中存在与所述主节点直连的第一中继节点,以及存在与所述终端直连的第二中继节点。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锚节点中,所述移动通信系统包括所述锚节点、主节点、中继网络和终端;其中,所述锚节点是用户面和/或控制面的锚点,所述主节点与所述中继网络通过第一无线连接相连,所述中继网络与所述终端通过第二无线连接相连,所述中继网络包括至少一个中继节点,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中存在与所述主节点直连的第一中继节点,以及存在与所述终端直连的第二中继节点;
所述方法包括:
针对所述终端产生对应的第一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Protocol,PDCP)的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
通过与所述主节点间的固定连接向所述主节点发送所述第一PDCP PDU。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节点中,所述移动通信系统包括锚节点、所述主节点、中继网络和终端;其中,所述锚节点是用户面和/或控制面的锚点,所述主节点与所述中继网络通过第一无线连接相连,所述中继网络与所述终端通过第二无线连接相连,所述中继网络包括至少一个中继节点,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中存在与所述主节点直连的第一中继节点,以及存在与所述终端直连的第二中继节点;
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与所述锚节点间的固定连接接收所述锚节点发送的第一PDCP PDU;
在所述第一PDCP PDU上添加第一报文头,所述第一报文头用于支持将所述第一PDCP PDU在所述中继网络中传输至所述第二中继节点;
向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发送添加有所述第一报文头的所述第一PDCP PDU。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一中继节点中,所述移动通信系统包括锚节点、主节点、中继网络和终端;其中,所述锚节点是用户面和/或控制面的锚点,所述锚节点与所述主节点通过固定连接相连,所述主节点与所述中继网络通过第一无线连接相连,所述中继网络与所述终端通过第二无线连接相连,所述中继网络包括至少一个中继节点,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中存在与所述主节点直连的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以及存在与所述终端直连的第二中继节点;
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主节点发送的第一PDCP PDU;
向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发送所述第一PDCP PDU。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二中继节点中,所述移动通信系统包括锚节点、主节点、中继网络和终端;其中,所述锚节点是用户面和/或控制面的锚点,所述锚节点与所述主节点通过固定连接相连,所述主节点与所述中继网络通过第一无线连接相连,所述中继网络与所述终端通过第二无线连接相连,所述中继网络包括至少一个中继节点,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中存在与所述主节点直连的第一中继节点,以及存在与所述终端直连的所述第二中继节点;
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的第一PDCP PDU;
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一PDCP PDU。
再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锚节点中,所述移动通信系统包括所述锚节点、主节点、中继网络和终端;其中,所述锚节点是用户面和/或控制面的锚点,所述主节点与所述中继网络通过第一无线连接相连,所述中继网络与所述终端通过第二无线连接相连,所述中继网络包括至少一个中继节点,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中存在与所述主节点直连的第一中继节点,以及存在与所述终端直连的第二中继节点;
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针对所述终端产生对应的第一PDCP PDU;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与所述主节点间的固定连接向所述主节点发送所述第一PDCPPDU。
再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节点中,所述移动通信系统包括锚节点、所述主节点、中继网络和终端;其中,所述锚节点是用户面和/或控制面的锚点,所述主节点与所述中继网络通过第一无线连接相连,所述中继网络与所述终端通过第二无线连接相连,所述中继网络包括至少一个中继节点,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中存在与所述主节点直连的第一中继节点,以及存在与所述终端直连的第二中继节点;
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通过与所述锚节点间的固定连接接收所述锚节点发送的第一PDCPPDU;
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PDCP PDU上添加第一报文头,所述第一报文头用于支持将所述第一PDCP PDU在所述中继网络中传输至所述第二中继节点;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发送添加有所述第一报文头的所述第一PDCPPDU。
再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一中继节点中,所述移动通信系统包括锚节点、主节点、中继网络和终端;其中,所述锚节点是用户面和/或控制面的锚点,所述锚节点与所述主节点通过固定连接相连,所述主节点与所述中继网络通过第一无线连接相连,所述中继网络与所述终端通过第二无线连接相连,所述中继网络包括至少一个中继节点,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中存在与所述主节点直连的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以及存在与所述终端直连的第二中继节点;
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主节点发送的第一PDCP PDU;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发送所述第一PDCP PDU。
再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二中继节点中,所述移动通信系统包括锚节点、主节点、中继网络和终端;其中,所述锚节点是用户面和/或控制面的锚点,所述锚节点与所述主节点通过固定连接相连,所述主节点与所述中继网络通过第一无线连接相连,所述中继网络与所述终端通过第二无线连接相连,所述中继网络包括至少一个中继节点,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中存在与所述主节点直连的第一中继节点,以及存在与所述终端直连的所述第二中继节点;
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的第一PDCP PDU;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一PDCP PDU。
又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锚节点,所述锚节点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用于被所述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有关锚节点侧的数据传输方法。
又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主节点,所述主节点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用于被所述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有关主节点侧的数据传输方法。
又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中继节点,所述中继节点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用于被所述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有关中继节点侧的数据传输方法。
还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用于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有关锚节点侧的数据传输方法。
还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用于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有关主节点侧的数据传输方法。
还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用于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有关中继节点侧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提供了一种适用于5G系统的中继技术,实现了中继节点到主节点的路由传输和多跳传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示出的中继节点的无线协议栈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示出的各个设备的无线协议栈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示出的各个设备的无线协议栈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
图7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
图8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
图9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锚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主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中继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在本文提及的“模块”通常是指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能够实现某些功能的程序或指令;在本文中提及的“单元”通常是指按照逻辑划分的功能性结构,该“单元”可以由纯硬件实现,或者,软硬件的结合实现。
在本文中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
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移动通信系统可以是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系统,又称NR系统。该移动通信系统可以包括:锚节点(anchor node)10、主节点(donor node)20、中继网络30和终端40。
锚节点10是用户面和/或控制面的锚点。锚节点10可以与核心网网元对接,例如,锚节点10作为用户面的锚点与用户面功能实体(User Plane Function,UPF)对接,和/或,锚节点10作为控制面的锚点与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Access and Mobilitymanagement Function,AMF)对接。锚节点10与主节点20通过固定连接相连。固定连接也可以称为有线连接或物理连接,例如锚节点10与主节点20之间通过通信线缆相连。
主节点20与中继网络30通过第一无线连接相连。例如,主节点20与中继网络30中的中继节点31之间通过空口技术实现互相通信。
锚节点10和主节点20均可以是接入网设备,如基站(Base Station,BS)。接入网设备部署在无线接入网中用以为终端40提供无线通信功能。
中继网络30与终端40通过第二无线连接相连。例如,终端40与中继网络30中的中继节点31之间也可以通过空口技术实现互相通信。终端40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者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终端设备(terminal device)等等。
中继网络30包括至少一个中继节点31,该至少一个中继节点31中存在与主节点20直连的第一中继节点(图中以标号32表示),以及存在与终端40直连的第二中继节点(图中以标号33表示)。上述第一中继节点32和第二中继节点33可以是同一个中继节点,也可以是两个不同的中继节点。
可选地,中继网络30中包括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中继节点31,所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中继节点31可以通过自组网技术形成中继网络30。
锚节点10和终端40之间可以通过主节点20和中继网络30传输数据。
可选地,锚节点10用于针对终端40产生对应的第一PDCP PDU,通过上述固定连接向主节点20发送第一PDCP PDU。第一PDCP PDU可以是控制平面的PDCP PDU,也可以是用户平面的PDCP PDU。
可选地,主节点20用于接收锚节点10发送的第一PDCP PDU,在第一PDCP PDU上添加第一报文头。其中,第一报文头用于支持第一PDCP PDU在中继网络30中传输至第二中继节点33,即服务于终端40的中继节点。
可选地,第一报文头用于实现对第一PDCP PDU的路由传输和多跳传输。在主节点20至第二中继节点33的路径上存在至少两个节点时,通过第一报文头实现对第一PDCP PDU的路由传输和多跳传输。上述路径的两端节点为主节点20和第二中继节点33,上述路径除包括第一中继节点32和第二中继节点33之外,可选地还包括至少一个其它中继节点31。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主节点20还用于在第一PDCP PDU上添加第一报文头之前,在第一PDCP PDU上添加第二报文头。可选地,添加第二报文头后的第一PDCP PDU称为第二PDCP PDU。其中,第二报文头用于将至少两个终端40的PDU会话(session)复用至同一个PDCP连接,该PDCP连接建立在主节点20和第二中继节点33之间。例如,该第二报文头是PDCP报文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主节点20还用于在第一PDCP PDU上添加第一报文头之前,在第一PDCP PDU上添加第三报文头。可选地,添加第三报文头后的第一PDCP PDU称为第三PDCP PDU。其中,第三报文头用于区分至少两个终端40的PDU会话。例如,该第三报文头是通用分组无线服务隧道协议(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Turning Protocol,GTP)报文头和/或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报文头和/或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报文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对于终端40来说,其可以建立下述任意一种或多种承载:
1、终端40和锚节点10之间建立有信令无线承载(Signaling Radio Bearer,SRB)1/2;和/或,终端40和主节点20之间建立有SRB1/2;
2、终端40和第二中继节点33之间建立有SRB3;
3、终端40和锚节点10之间建立有主基站群MCG的无线链路控制承载(Radio LinkControl Bearer,RLC Bearer);
4、终端40和第二中继节点33之间建立有辅基站群SCG的RLC Bearer。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对于第二中继节点33来说,其可以建立下述任意一种或多种承载:
1、第二中继节点33和锚节点10之间建立有SRB1/2;和/或,第二中继节点33和第一中继节点32之间建立有SRB1/2;
2、第二中继节点33和第一中继节点32之间建立有SRB3;
3、第二中继节点33和锚节点10之间建立有MCG的RLC Bearer;
4、第二中继节点33和第一中继节点32之间建立有SCG的RLC Bearer。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对于第一中继节点32来说,其和主节点20之间也可以建立有SRB3。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SRB1/2可以用于实现信令传输功能。SRB1可以用于传输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消息,在SRB2建立之前,比SRB2具有更高的优先级。SRB2可以用于传输非接入层(Non-access Stratum,NAS)消息,比SRB1具有更低的优先级,且通常在安全模式激活之后才配置SRB2。SRB3用于实现与MCG相关的信令传输功能。
可选地,中继网络30中的每个中继节点31中设置有中继协议栈X。中继协议栈X用于根据第一报文头确定对第一PDCP PDU的处理操作,该处理操作包括:转发到该中继节点31的高层协议栈,或,转发到中继网络30中的其它中继节点31。可选地,所述高层协议栈是位于中继协议栈X上层的协议栈。可选地,在根据第一报文头确定将第一PDCP PDU转发到中继网络30中的其它中继节点31时,还根据第一报文头确定将第一PDCP PDU转发到哪一个中继节点31。以第一中继节点32为例,如果第一中继节点32决定将第一PDCP PDU转发到其它中继节点31,则不再将第一PDCP PDU转发到该第一中继节点32的高层协议栈中进行处理。
可选地,中继协议栈X位于RLC协议栈的上层。可选地,中继协议栈X位于PDCP协议栈的下层。在一个示例中,中继协议栈X位于RLC协议栈和PDCP协议栈之间。示例性地,如图2所示,中继节点31的无线协议栈由下往上依次包括:物理层(Physical Layer,PHY)协议栈、介质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协议栈、RLC协议栈、中继协议栈X和PDCP协议栈。
在其它可能的示例中,中继协议栈X也可以与PDCP协议栈属于同一层。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PDCP PDU在主节点20和第一中继节点32之间采用自动重传请求(Automatic Repeat-reQuest,ARQ)重传机制进行传输;第一PDCP PDU在第一中继节点32和第二中继节点33之间采用ARQ重传机制进行传输。也即,主节点20和第一中继节点32之间,第一中继节点32和第二中继节点33之间,点对点进行ARQ重传,保证无损传输。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PDCP PDU在锚节点10和终端40之间采用端到端加密传输和/或完整性保护和/或数据重传。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PDCP PDU在主节点20和第二中继节点33之间采用端到端加密传输和/或完整性保护和/或数据重传。
结合参考图3,其示出了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各个设备的无线协议栈的示意图。
锚节点10和终端40之间存在与终端40对应的第一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Bearer,DRB)。锚节点10将终端40对应的数据流(flow),承载在第一DRB中传输至终端40。在这种情况下,数据流虽然经过第二中继节点33,但第二中继节点33不对数据流进行GTP层处理,其将数据流透传给终端40。
结合参考图4,其示出了本申请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各个设备的无线协议栈的示意图。
锚节点10和第二中继节点33之间存在与第二中继节点33对应的第二DRB。锚节点10将终端40对应的数据流,承载在第二DRB中传输至第二中继节点33,第二中继节点33将数据流发送至终端40。可选地,第二中继节点33将数据流进行GTP处理后发送至终端40。可选地,第二DRB中承载有至少两个终端40对应的数据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中继网络30中的中继节点31(如第一中继节点32、第二中继节点33)作为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通过第一接口与主节点20相连,该第一接口是集中-分布(CU-DU)接口。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中继网络30中的中继节点31(如第一中继节点32、第二中继节点33)作为基站(在5G系统中,基站可以称为gNB)通过第二接口与主节点20相连,该第二接口是N2、N3或Xn接口。
可选地,中继网络30中的中继节点31按照第一接入方式接入目标节点,通过目标节点获取网络配置信息,该第一接入方式为终端类型的接入方式。
可选地,中继网络30中的中继节点31通过目标节点获取网络配置信息,根据网络配置信息按照第二接入方式接入主节点20,该第二接入方式为中继节点类型的接入方式。上述网络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第二接入方式的相关参数,例如可以通过哪些节点接入。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提供了一种适用于5G系统的中继技术,实现了中继节点到主节点的路由传输和多跳传输。
请参考图5,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应用于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中。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01,锚节点10针对终端40产生对应的第一PDCP PDU。
步骤502,锚节点10通过与主节点20间的固定连接,向主节点20发送第一PDCPPDU。
步骤503,主节点20在第一PDCP PDU上添加第一报文头。
第一报文头用于支持将第一PDCP PDU在中继网络30中传输至第二中继节点33。第一报文头用于实现对第一PDCP PDU的路由传输和多跳传输。
步骤504,主节点20向第一中继节点32发送添加有第一报文头的第一PDCP PDU。
步骤505,第一中继节点32向第二中继节点33发送第一PDCP PDU。
步骤506,第二中继节点33向终端40发送第一PDCP PDU。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提供了一种适用于5G系统的中继技术,实现了中继节点到主节点的路由传输和多跳传输。
对于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详见本申请系统实施例。
另外,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仅从锚节点10、主节点20、第一中继节点32、第二中继节点33和终端40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介绍说明,上述有关锚节点10的步骤可以单独实现成为锚节点10一侧的数据传输方法,上述有关主节点20的步骤可以单独实现成为主节点20一侧的数据传输方法,上述有关第一中继节点32的步骤可以单独实现成为第一中继节点32一侧的数据传输方法,上述有关第二中继节点33的步骤可以单独实现成为第二中继节点33一侧的数据传输方法,上述有关终端40的步骤可以单独实现成为终端40一侧的数据传输方法。
以下是本申请的装置实施例,对于装置实施例中未详细描述的细节,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或者系统实施例。
请参考图6,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所述装置具有实现上述方法和系统示例中锚节点10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由硬件实现,也可以由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装置可以包括:
处理模块610,用于针对所述终端40产生对应的第一PDCP PDU;
发送模块620,用于通过与所述主节点20间的固定连接向所述主节点20发送所述第一PDCP PDU。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锚节点10和所述终端40之间存在与所述终端40对应的第一DRB;
所述发送模块620,还用于将终端40对应的数据流,承载在所述第一DRB中传输至所述第二中继节点33,所述第二中继节点33将所述数据流发送至所述终端40。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锚节点10和所述第二中继节点33之间存在与所述第二中继节点33对应的第二DRB;
所述发送模块620,还用于将所述终端40对应的数据流,承载在所述第二DRB中传输至所述第二中继节点33,所述第二中继节点33将所述数据流进行GTP处理后发送至所述终端40。
请参考图7,其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所述装置具有实现上述方法和系统示例中主节点20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由硬件实现,也可以由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装置可以包括:
接收模块710,用于通过与所述锚节点10间的固定连接接收所述锚节点10发送的第一PDCP PDU;
处理模块720,用于在所述第一PDCP PDU上添加第一报文头,所述第一报文头用于支持将所述第一PDCP PDU在所述中继网络30中传输至所述第二中继节点33;
发送模块730,用于向所述第一中继节点32发送添加有所述第一报文头的所述第一PDCP PDU。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报文头用于实现对所述第一PDCP PDU的路由传输和多跳传输。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720,还用于在所述第一PDCP PDU上添加第二报文头;其中,所述第二报文头用于将至少两个终端40的PDU会话复用至同一个PDCP连接,所述PDCP连接建立在所述主节点20和所述第二中继节点33之间。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720,还用于在所述第一PDCP PDU上添加第三报文头;其中,所述第三报文头用于区分至少两个终端40的PDU会话。
请参考图8,其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所述装置具有实现上述方法和系统示例中中继节点31(如第一中继节点32或者第二中继节点33)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由硬件实现,也可以由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装置可以包括:接收模块810、处理模块820和发送模块830。
当该装置具有第一中继节点32的功能时,所述接收模块810,用于接收所述主节点20发送的第一PDCP PDU;所述发送模块830,用于向所述第二中继节点33发送所述第一PDCPPDU。
可选地,所述处理模块82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PDCP PDU的第一报文头确定针对所述第一PDCP PDU的处理操作,所述处理操作包括:转发到所述第一中继节点32的高层协议栈,或,转发到所述中继网络30中的所述第二中继节点33;
所述发送模块830,还用于当所述处理模块820确定针对所述第一PDCP PDU的处理操作为转发到所述第二中继节点33时,向所述第二中继节点33发送所述第一PDCP PDU。
当该装置具有第二中继节点33的功能时,所述接收模块810,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中继节点32发送的PDCP PDU;所述发送模块830,用于向所述终端40发送所述PDCP PDU。
请参考图9,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锚节点10的结构示意图,该锚节点10可以包括:处理器101、接收器102、发射器103、存储器104和总线105。
处理器101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核心,处理器101通过运行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信息处理。
接收器102和发射器103可以实现为一个通信组件,该通信组件可以是一块通信芯片。
存储器104通过总线105与处理器101相连。
存储器104可用于存储至少一个指令,处理器101用于执行该至少一个指令,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锚节点10执行的各个步骤。
此外,存储器1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磁盘或光盘,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静态随时存取存储器(SRA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
请参考图10,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主节点20的结构示意图,该主节点20可以包括:处理器111、接收器112、发射器113、存储器114和总线115。
处理器111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核心,处理器111通过运行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信息处理。
接收器112和发射器113可以实现为一个通信组件,该通信组件可以是一块通信芯片。
存储器114通过总线115与处理器111相连。
存储器114可用于存储至少一个指令,处理器111用于执行该至少一个指令,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主节点20执行的各个步骤。
此外,存储器11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磁盘或光盘,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静态随时存取存储器(SRA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
请参考图11,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中继节点31的结构示意图,该中继节点31可以包括:处理器121、接收器122、发射器123、存储器124和总线125。
处理器121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核心,处理器121通过运行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信息处理。
接收器122和发射器123可以实现为一个通信组件,该通信组件可以是一块通信芯片。
存储器124通过总线125与处理器121相连。
存储器124可用于存储至少一个指令,处理器121用于执行该至少一个指令,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中继节点31(包括第一中继节点32和第二中继节点33)执行的各个步骤。
此外,存储器12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磁盘或光盘,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静态随时存取存储器(SRA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锚节点、主节点、中继网络和终端,其中:
所述锚节点与所述主节点通过固定连接相连,所述锚节点是用户面和/或控制面的锚点;
所述主节点与所述中继网络通过第一无线连接相连,所述中继网络与所述终端通过第二无线连接相连;
其中,所述中继网络包括至少一个中继节点,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中存在与所述主节点直连的第一中继节点,以及存在与所述终端直连的第二中继节点;
所述锚节点,用于针对所述终端产生对应的第一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数据单元PDCPPDU,通过所述固定连接向所述主节点发送所述第一PDCP PDU;
所述主节点,用于在所述第一PDCP PDU上添加第一报文头;
其中,所述第一报文头用于支持将所述第一PDCP PDU在所述中继网络中传输至所述第二中继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报文头用于实现对所述第一PDCPPDU的路由传输和多跳传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和所述锚节点之间建立有信令无线承载SRB1/2,和/或,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和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之间建立有所述信令无线承载SRB1/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和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之间建立有信令无线承载SRB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网络中的每个中继节点中设置有中继协议栈X;所述中继协议栈X位于无线链路控制RLC协议栈的上层。
6.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锚节点中,所述移动通信系统包括所述锚节点、主节点、中继网络和终端;其中,所述锚节点是用户面和/或控制面的锚点,所述主节点与所述中继网络通过第一无线连接相连,所述中继网络与所述终端通过第二无线连接相连,所述中继网络包括至少一个中继节点,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中存在与所述主节点直连的第一中继节点,以及存在与所述终端直连的第二中继节点;所述主节点,用于在所述第一PDCP PDU上添加第一报文头;其中,所述第一报文头用于支持将所述第一PDCP PDU在所述中继网络中传输至所述第二中继节点;
所述方法包括:
针对所述终端产生对应的第一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数据单元PDCP PDU;
通过与所述主节点间的固定连接向所述主节点发送所述第一PDCP PDU。
7.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节点中,所述移动通信系统包括锚节点、所述主节点、中继网络和终端;其中,所述锚节点是用户面和/或控制面的锚点,所述主节点与所述中继网络通过第一无线连接相连,所述中继网络与所述终端通过第二无线连接相连,所述中继网络包括至少一个中继节点,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中存在与所述主节点直连的第一中继节点,以及存在与所述终端直连的第二中继节点;
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与所述锚节点间的固定连接接收所述锚节点发送的第一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数据单元PDCP PDU;
在所述第一PDCP PDU上添加第一报文头,所述第一报文头用于支持将所述第一PDCPPDU在所述中继网络中传输至所述第二中继节点;
向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发送添加有所述第一报文头的所述第一PDCP PDU。
8.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一中继节点中,所述移动通信系统包括锚节点、主节点、中继网络和终端;其中,所述锚节点是用户面和/或控制面的锚点,所述锚节点与所述主节点通过固定连接相连,所述主节点与所述中继网络通过第一无线连接相连,所述中继网络与所述终端通过第二无线连接相连,所述中继网络包括至少一个中继节点,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中存在与所述主节点直连的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以及存在与所述终端直连的第二中继节点;
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主节点发送的第一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数据单元PDCP PDU;所述第一PDCP PDU上添加有第一报文头,所述第一报文头用于支持将所述第一PDCP PDU在所述中继网络中传输至所述第二中继节点;
向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发送所述第一PDCP PDU。
9.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二中继节点中,所述移动通信系统包括锚节点、主节点、中继网络和终端;其中,所述锚节点是用户面和/或控制面的锚点,所述锚节点与所述主节点通过固定连接相连,所述主节点与所述中继网络通过第一无线连接相连,所述中继网络与所述终端通过第二无线连接相连,所述中继网络包括至少一个中继节点,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中存在与所述主节点直连的第一中继节点,以及存在与所述终端直连的所述第二中继节点;
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的第一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数据单元PDCP PDU;所述第一PDCP PDU上添加有第一报文头,所述第一报文头用于支持将所述第一PDCP PDU在所述中继网络中传输至所述第二中继节点;
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一PDCP PDU。
10.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锚节点中,所述移动通信系统包括所述锚节点、主节点、中继网络和终端;其中,所述锚节点是用户面和/或控制面的锚点,所述主节点与所述中继网络通过第一无线连接相连,所述中继网络与所述终端通过第二无线连接相连,所述中继网络包括至少一个中继节点,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中存在与所述主节点直连的第一中继节点,以及存在与所述终端直连的第二中继节点;所述主节点,用于在所述第一PDCP PDU上添加第一报文头;其中,所述第一报文头用于支持将所述第一PDCP PDU在所述中继网络中传输至所述第二中继节点;
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针对所述终端产生对应的第一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数据单元PDCP PDU;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与所述主节点间的固定连接向所述主节点发送所述第一PDCPPDU。
11.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节点中,所述移动通信系统包括锚节点、所述主节点、中继网络和终端;其中,所述锚节点是用户面和/或控制面的锚点,所述主节点与所述中继网络通过第一无线连接相连,所述中继网络与所述终端通过第二无线连接相连,所述中继网络包括至少一个中继节点,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中存在与所述主节点直连的第一中继节点,以及存在与所述终端直连的第二中继节点;
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通过与所述锚节点间的固定连接接收所述锚节点发送的第一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数据单元PDCP PDU;
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PDCP PDU上添加第一报文头,所述第一报文头用于支持将所述第一PDCP PDU在所述中继网络中传输至所述第二中继节点;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发送添加有所述第一报文头的所述第一PDCPPDU。
12.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一中继节点中,所述移动通信系统包括锚节点、主节点、中继网络和终端;其中,所述锚节点是用户面和/或控制面的锚点,所述锚节点与所述主节点通过固定连接相连,所述主节点与所述中继网络通过第一无线连接相连,所述中继网络与所述终端通过第二无线连接相连,所述中继网络包括至少一个中继节点,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中存在与所述主节点直连的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以及存在与所述终端直连的第二中继节点;
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主节点发送的第一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数据单元PDCP PDU;所述第一PDCP PDU上添加有第一报文头,所述第一报文头用于支持将所述第一PDCP PDU在所述中继网络中传输至所述第二中继节点;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发送所述第一PDCP PDU。
13.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二中继节点中,所述移动通信系统包括锚节点、主节点、中继网络和终端;其中,所述锚节点是用户面和/或控制面的锚点,所述锚节点与所述主节点通过固定连接相连,所述主节点与所述中继网络通过第一无线连接相连,所述中继网络与所述终端通过第二无线连接相连,所述中继网络包括至少一个中继节点,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中存在与所述主节点直连的第一中继节点,以及存在与所述终端直连的所述第二中继节点;
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的第一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数据单元PDCPPDU;所述第一PDCP PDU上添加有第一报文头,所述第一报文头用于支持将所述第一PDCPPDU在所述中继网络中传输至所述第二中继节点;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一PDCP PDU。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925445.6A CN112040565B (zh) | 2018-02-11 | 2018-02-11 | 移动通信系统、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925445.6A CN112040565B (zh) | 2018-02-11 | 2018-02-11 | 移动通信系统、方法及装置 |
CN201880087847.4A CN111656855A (zh) | 2018-02-11 | 2018-02-11 | 移动通信系统、方法及装置 |
PCT/CN2018/076243 WO2019153295A1 (zh) | 2018-02-11 | 2018-02-11 | 移动通信系统、方法及装置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87847.4A Division CN111656855A (zh) | 2018-02-11 | 2018-02-11 | 移动通信系统、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040565A CN112040565A (zh) | 2020-12-04 |
CN112040565B true CN112040565B (zh) | 2022-04-12 |
Family
ID=6754816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87847.4A Pending CN111656855A (zh) | 2018-02-11 | 2018-02-11 | 移动通信系统、方法及装置 |
CN202010925445.6A Active CN112040565B (zh) | 2018-02-11 | 2018-02-11 | 移动通信系统、方法及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87847.4A Pending CN111656855A (zh) | 2018-02-11 | 2018-02-11 | 移动通信系统、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805464B2 (zh) |
EP (1) | EP3737204B1 (zh) |
JP (1) | JP7073509B2 (zh) |
KR (1) | KR102350842B1 (zh) |
CN (2) | CN111656855A (zh) |
AU (1) | AU2018407956B2 (zh) |
TW (1) | TW201935992A (zh) |
WO (1) | WO201915329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425660B1 (ko) | 2012-11-14 | 2014-08-05 | 대구가톨릭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 D-타가토오스를 함유하는 배지 및 이를 이용한 인체장내세균의 탄소원 이용 검증방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98657A (zh) * | 2009-08-18 | 2011-03-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支持多跳的中继通信系统及该系统的接入方法 |
CN102098725A (zh) * | 2009-12-15 | 2011-06-1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服务网关与中继终端间传输数据的系统及方法 |
CN104540177A (zh) * | 2009-06-17 | 2015-04-22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一种施主演进型节点b以及由其使用的方法 |
CN106465241A (zh) * | 2014-06-26 | 2017-02-22 | 英特尔Ip公司 | 用于小小区激活和检测的系统、方法和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6098455A1 (ja) * | 2005-03-15 | 2006-09-21 | Pioneer Corporation | ホログラム記録再生方法及び装置 |
KR100938090B1 (ko) * | 2006-10-19 | 2010-01-2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
US8902805B2 (en) * | 2008-10-24 | 2014-12-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ell relay packet routing |
US8305965B2 (en) * | 2009-01-06 | 2012-11-06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Protocol stack and scheduler for L3 relay |
US8259637B2 (en) * | 2009-01-06 | 2012-09-04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In-band backhaul for wireless relays in wireless networks |
KR101611300B1 (ko) * | 2009-04-21 | 2016-04-1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전송 지시자를 이용한 중계기 통신 기법 |
CN102056226B (zh) * | 2009-11-10 | 2016-03-0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Pdcp状态报告的获取方法和pdcp实体 |
US8904167B2 (en) * | 2010-01-22 | 2014-12-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curing wireless relay nodes |
KR101831448B1 (ko) * | 2010-02-02 | 2018-02-2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pdcp 기능을 선택적으로 적용하는 방법 |
US9504079B2 (en) * | 2010-02-22 | 2016-11-22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s in communications systems with relay nodes |
ES2670579T3 (es) * | 2010-08-16 | 2018-05-3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Nodos y métodos para mejorar el posicionamiento |
EP2636272B1 (en) * | 2010-11-04 | 2018-08-2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nfiguring connection to base station at relay nod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2501057A1 (en) * | 2011-03-17 | 2012-09-19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Dynamic PUSCH deactivation/activation for component carriers of a relay node |
WO2012154506A1 (en) * | 2011-05-06 | 2012-11-15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andwidth aggregation for ip flow |
US9088922B2 (en) | 2011-10-10 | 2015-07-21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bile relay handover |
US9526091B2 (en) | 2012-03-16 | 2016-12-20 | Intel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rdination of self-optimization functions in a wireless network |
JP2013197895A (ja) * | 2012-03-19 | 2013-09-30 | Fujitsu Ltd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及び中継局並びに通信方法 |
CN103327475B (zh) | 2012-03-21 | 2017-05-24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小区切换的寻址方法以及寻址装置 |
KR101708574B1 (ko) * | 2012-08-23 | 2017-02-20 |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 무선 시스템에서의 다중 스케줄러들을 이용한 동작 |
US9843512B2 (en) * | 2013-08-27 | 2017-12-12 |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data flow in an engineered system for middleware and application execution |
WO2015115854A1 (en) * | 2014-01-29 | 2015-08-0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using a plurality of carrier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150305041A1 (en) * | 2014-04-16 | 2015-10-22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service using radio resource aggregation |
KR101814248B1 (ko) * | 2014-09-05 | 2018-01-04 | 주식회사 케이티 | 무선랜 캐리어를 이용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CA2965381C (en) * | 2014-10-23 | 2020-06-09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message process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
CN105766052B9 (zh) * | 2014-10-23 | 2020-05-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接口建立方法及装置 |
CN110167142B (zh) * | 2014-10-23 | 2020-12-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方法、重连接方法和装置 |
WO2016131165A1 (zh) * | 2015-02-16 | 2016-08-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定位参数的协调装置、系统及方法 |
WO2016163808A1 (en) * | 2015-04-10 | 2016-10-1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outing data packet to user equipment in lte-wlan aggregation system |
US10327174B2 (en) * | 2016-11-03 | 2019-06-18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Offload bear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10630816B2 (en) * | 2016-01-28 | 2020-04-21 |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shared multicast local identifiers (MILD) ranges in a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environment |
US11140729B2 (en) * | 2016-03-30 | 2021-10-05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Relay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
CN107347177B (zh) * | 2016-05-06 | 2020-03-24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US10630410B2 (en) * | 2016-05-13 | 2020-04-2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Network architecture,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US10367677B2 (en) * | 2016-05-13 | 2019-07-3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Network architecture,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US20180234839A1 (en) * | 2017-02-13 | 2018-08-16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er Equipment Identif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
US10772145B2 (en) * | 2017-03-29 | 2020-09-0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utonomous formation for backhaul networks |
US11212701B2 (en) * | 2017-05-14 | 2021-12-28 | FG Innovation Company Limited |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ultra-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 quality-of-service guarantee |
US10728878B2 (en) * | 2017-06-22 | 2020-07-28 | FB Innovation Company Limited |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packet data unit duplication |
US11375527B1 (en) * | 2017-11-09 | 2022-06-28 | Verana Networks, Inc. | Wireless mesh network |
US20190200273A1 (en) * | 2017-12-22 | 2019-06-27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Flushing PDCP Packets To Reduce Network Load In Multi-Connectivity Scenarios |
US10432295B2 (en) * | 2018-01-11 | 2019-10-01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Radio link control layer based relaying for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transmissions in wireless networks |
CN112039944A (zh) * | 2018-01-12 | 2020-12-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WO2019142064A1 (en) * | 2018-01-19 | 2019-07-25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Control plane signaling for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nodes |
US10778449B2 (en) * | 2018-01-26 | 2020-09-15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hared sessions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
2018
- 2018-02-11 AU AU2018407956A patent/AU2018407956B2/en active Active
- 2018-02-11 WO PCT/CN2018/076243 patent/WO2019153295A1/zh unknown
- 2018-02-11 CN CN201880087847.4A patent/CN111656855A/zh active Pending
- 2018-02-11 CN CN202010925445.6A patent/CN112040565B/zh active Active
- 2018-02-11 KR KR1020207024948A patent/KR102350842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8-02-11 JP JP2020542253A patent/JP7073509B2/ja active Active
- 2018-02-11 EP EP18904549.5A patent/EP3737204B1/en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2-01 TW TW108104293A patent/TW201935992A/zh unknown
-
2020
- 2020-08-04 US US16/984,834 patent/US11805464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40177A (zh) * | 2009-06-17 | 2015-04-22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一种施主演进型节点b以及由其使用的方法 |
CN101998657A (zh) * | 2009-08-18 | 2011-03-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支持多跳的中继通信系统及该系统的接入方法 |
CN102098725A (zh) * | 2009-12-15 | 2011-06-1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服务网关与中继终端间传输数据的系统及方法 |
CN106465241A (zh) * | 2014-06-26 | 2017-02-22 | 英特尔Ip公司 | 用于小小区激活和检测的系统、方法和设备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Multi-hop Relay support;Huawei;《3GPP TSG RAN2 WG2 #67 3GPP TSG RAN2 WG2 #67 R2-094768》;20090828;正文第1-3节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7073509B2 (ja) | 2022-05-23 |
CN111656855A (zh) | 2020-09-11 |
EP3737204B1 (en) | 2022-03-09 |
US11805464B2 (en) | 2023-10-31 |
CN112040565A (zh) | 2020-12-04 |
KR20200115615A (ko) | 2020-10-07 |
US20200367131A1 (en) | 2020-11-19 |
JP2021513255A (ja) | 2021-05-20 |
WO2019153295A1 (zh) | 2019-08-15 |
AU2018407956A1 (en) | 2020-08-27 |
EP3737204A4 (en) | 2021-01-06 |
TW201935992A (zh) | 2019-09-01 |
KR102350842B1 (ko) | 2022-01-12 |
AU2018407956B2 (en) | 2021-08-05 |
EP3737204A1 (en) | 2020-11-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510131B2 (en) | Configuration metho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JP7116193B2 (ja) | 情報伝送方法および装置 | |
CN110636628B (zh) |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
US12021954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data packet, and data packet transmission system | |
CN110249597B (zh) | 一种通信处理方法及装置 | |
KR20220140605A (ko) | Sidelink 릴레이 통신 방법, 장치, 설비 및 매체 | |
US10939357B2 (en) |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adaptation layer status report | |
CN110972215B (zh) | 一种切换方法及基站 | |
WO2019136874A1 (zh) | 中继传输的方法和中继节点 | |
CN112040565B (zh) | 移动通信系统、方法及装置 | |
CN108809490B (zh) | 信令消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
CN107018531B (zh) | 一种在长期演进lte基站中处理数据业务的方法及基站 | |
CN117280850A (zh) | 无线通信中的流量传输方案 | |
CN118524438A (zh)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
CN118647091A (zh) | 参数配置方法、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5499942A (zh) | 一种通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4390561A (zh) | 一种数据包传输机制及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