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04507A - 吸收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004507A CN112004507A CN201980027659.7A CN201980027659A CN112004507A CN 112004507 A CN112004507 A CN 112004507A CN 201980027659 A CN201980027659 A CN 201980027659A CN 112004507 A CN112004507 A CN 11200450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kin
- sheet
- sheet portion
- waist
- waistl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9—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该吸收性物品具有:设置有吸收性芯(11A)的吸收性主体(10);和一对腰身部(20)。腰身部(20)设置有定位成最接近皮肤的皮肤侧片部(221)和多个能在横向上伸缩的弹性线(23)。在腰身部(20)中,皮肤侧片部(221)的通过KES法测量的弯曲刚度为0.0096N·m2/m×10‑4以下,内层片部(21)在腰身部(20)的厚度方向上布置在皮肤侧片部(221)和弹性线(23)之间并且在纵向上位于吸收性主体(10)的腰身侧。内层片部(21)的通过KES法测量的弯曲刚度大于皮肤侧片部(221)的弯曲刚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包括吸收性主体(主体部)和覆盖该吸收性主体的背面侧的外装片,该吸收性主体包括透液性的正面片、非透液性的背面侧片以及在正面片和背面侧片之间的吸收体。此外,专利文献1发现外装片的最外层无纺布的柔性显著影响整个吸收性物品的柔性,并且公开了最外层无纺布是弯曲度为3.8gf·cm/cm以下的柔软无纺布。
另外,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与最外层无纺布类似,期望对构成外装片的所有无纺布、即覆盖吸收性主体的前后端部的前后加压片以及与最外层无纺布一起将弹性线夹在中间的上层无纺布,采用柔软无纺布。专利文献1还公开了通过将柔软的最外层无纺布的内表面折叠部分延伸直到所述部分与吸收性主体的前后端部重叠来形成前后加压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311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下的第一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中的至少一者。
第一个问题是,在上述情况下,相对于弹性线布置在皮肤侧的材料仅是柔软无纺布。在这种情况下,弹性线的线性载荷不太可能被皮肤侧的无纺布吸收缓和,并且弹性线固定到穿着者的皮肤,而无纺布粘附在弹性线的周围。因此,弹性线的线性负载可能施加在穿着者的皮肤上,并且弹性线的痕迹可能留在穿着者的皮肤上。特别地,在许多情况下,穿着者的腹部突出,并且在穿着者的腹部上可能会出现线痕。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不太可能在穿着者的腰身上产生线痕的吸收性物品。
第二个问题是,在上述情况下,相对于吸收性主体的腰身侧端部(前后端部)布置在皮肤侧的材料仅是柔软无纺布。在吸收性主体的腰身侧端部中,多种材料彼此层叠并且被涂布了粘接剂。因此,吸收性主体的腰身侧端部较硬,因此柔软无纺布难以吸收缓和吸收性主体的腰身侧端缘的硬度(即,具有吸收性主体的部分与不具有吸收性主体的部分之间的台阶中的边缘的硬度)。因此,存在吸收性主体的腰身侧端缘损伤穿着者的皮肤的风险。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吸收性主体的腰身侧端缘不太可能损伤穿着者的皮肤的吸收性物品。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用于解决第一个问题的主要方面是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纵向和横向,所述吸收性物品包括:吸收性主体,其包括吸收性芯;和一对腰身部,每个腰身部包括皮肤侧片部和多个弹性线,所述皮肤侧片部布置在最靠皮肤侧的位置处,所述多个弹性线能够在所述横向上伸缩,在所述一对腰身部中的至少一个腰身部中,所述皮肤侧片部的基于KES法的挠曲刚度为0.0096N·m2/m×10-4以下,所述腰身部具有内层片部,所述内层片部相对于所述吸收性主体在所述纵向上位于腰身侧,所述内层片部在所述腰身部的厚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皮肤侧片部和所述弹性线之间,所述内层片部的基于KES法的挠曲刚度比所述皮肤侧片部的挠曲刚度高。
本发明的用于解决第二个问题的主要方面是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纵向和横向,所述吸收性物品包括:吸收性主体,其包括吸收性芯;和一对腰身部,每个腰身部均包括布置在最靠皮肤侧的位置处的皮肤侧片部,在所述一对腰身部中的至少一个腰身部中,所述皮肤侧片部的基于KES法的挠曲刚度为0.0096N·m2/m×10-4以下,相对于所述皮肤侧片部在非皮肤侧布置有内层片部,所述内层片部的基于KES法的挠曲刚度比所述皮肤侧片部的挠曲刚度高,所述内层片部布置在所述吸收性主体的皮肤侧,并跨越所述吸收性主体的在所述纵向上的腰身侧端缘。
通过参照附图阅读本说明书的记载,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清楚。
发明的效果
关于第一个问题,本发明的效果是提供一种不太可能在穿着者的腰身上产生线痕的吸收性物品。
关于第二个问题,本发明的效果是提供一种吸收性主体的腰身侧端缘不太可能损伤穿着者的皮肤的吸收性物品。
附图说明
图1是短裤型一次性尿布1的立体图。
图2是处于展开状态和伸长状态的尿布1的平面图。
图3是沿着图2中的线I-I截取的截面图。
图4A是根据比较例的沿厚度方向截取的腰身部40的示意性截面图,图4B是根据实施方式的沿厚度方向截取的腰身部20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5是图3所示的腹侧腰身部20的放大截面图。
图6是腰身部20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7是腰身部20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8是腰身部20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9是腰身部20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10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1的立体图。
图11是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尿布1的平面图。
图12是沿着图11中的线I-I截取的截面图。
图13A是示出根据比较例的皮肤侧片部40的收缩状态的示意性截面图,图13B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皮肤侧片部221的收缩状态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14是图12所示的腹侧腰身部20的截面图的放大图。
图15是腰身部20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16是腰身部20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17是腰身部20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本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至少以下事项将变得清楚。
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纵向和横向,所述吸收性物品包括:吸收性主体,其包括吸收性芯;和一对腰身部,每个腰身部包括皮肤侧片部和多个弹性线,所述皮肤侧片部布置在最靠皮肤侧的位置处,所述多个弹性线能够在所述横向上伸缩,在所述一对腰身部中的至少一个腰身部中,所述皮肤侧片部的基于KES法的挠曲刚度为0.0096N·m2/m×10-4以下,所述腰身部具有内层片部,所述内层片部相对于所述吸收性主体在所述纵向上位于腰身侧,所述内层片部在所述腰身部的厚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皮肤侧片部和所述弹性线之间,所述内层片部的基于KES法的挠曲刚度比所述皮肤侧片部的挠曲刚度高。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皮肤侧片部的挠曲刚度低。因此,由于弹性线的收缩而在腰身部形成的凹凸容易被压扁,使得几乎不会在穿着者的腰身上产生褶皱痕。此外,由于弹性线的线性载荷被内层片部吸收缓和,所以不太可能在穿着者的腰身上产生线痕。
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中,所述腰身部包括布置在最靠非皮肤侧的位置处的非皮肤侧片部,所述弹性线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布置在所述内层片部和所述非皮肤侧片部之间,并且所述皮肤侧片部是通过将所述非皮肤侧片部的所述纵向上的腰身侧端部朝向皮肤侧折叠而成的部分。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与皮肤侧片部的挠曲刚度相似,非皮肤侧片部的挠曲刚度低,使得可以改善腰身部的从非皮肤侧的触感。
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中,所述内层片部的所述纵向上的腰身侧端部朝向皮肤侧折叠。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由于相对于弹性线布置在皮肤侧的内层片部形成两层,因此更不可能在穿着者的腰身产生线痕。
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中,所述腰身部包括第二内层片部和非皮肤侧片部,所述第二内层片部相对于所述内层片部布置在非皮肤侧,所述非皮肤侧片部布置在最靠非皮肤侧的位置处,所述第二内层片部的基于KES法的挠曲刚度为0.0096N·m2/m×10-4以下,所述弹性线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二内层片部和所述非皮肤侧片部之间,并且所述皮肤侧片部是通过将所述非皮肤侧片部的在所述纵向上的腰身侧端部朝向皮肤侧折叠而成的部分。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即使当第二内层片部的挠曲刚度低时,由于弹性线的线性载荷被内层片部吸收缓和,所以不太可能在穿着者的腰身产生线痕。
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中,所述腰身部包括第三内层片部和非皮肤侧片部,所述第三内层片部相对于所述内层片部布置在非皮肤侧,所述非皮肤侧片部布置在最靠非皮肤侧的位置处,所述腰身部具有腰身侧部和芯侧部,所述腰身侧部是相对于所述吸收性主体在所述纵向上位于腰身侧的部分,所述芯侧部是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与所述吸收性芯重叠的部分,所述多个弹性线包括布置在所述腰身侧部的腰身侧弹性线和布置在所述芯侧部的芯侧弹性线,所述腰身侧弹性线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布置在所述内层片部和所述第三内层片部之间,并且所述芯侧弹性线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三内层片部和所述非皮肤侧片部之间。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不太可能从非皮肤侧视觉识别腰身侧弹性线,使得可以给使用者留下腰身侧部具有柔软的贴合性的印象。另一方面,容易从非皮肤侧视觉识别芯侧弹性线,使得可以给使用者留下吸收性芯具有高贴合性和较少泄漏的印象。
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中,所述腰身部在所述纵向上具有在所述腰身侧部和所述芯侧部之间的中间部,所述多个弹性线包括布置在所述中间部的中间弹性线,以及一些所述中间弹性线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布置在所述内层片部与所述第三内层片部之间的位置处,并且一些所述中间弹性线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三内层片部和所述非皮肤侧片部之间的位置处。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可以增加中间部的伸缩力,使得可以抑制吸收性主体下垂。
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中,所述腰身部具有腰身侧部和吸收性主体侧部,所述腰身侧部是相对于所述吸收性主体在所述纵向上位于腰身侧的部分,所述吸收性主体侧部是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与所述吸收性主体重叠的部分,并且使所述腰身侧部在所述横向上伸长单位长度的力的大小除以所述腰身侧部的在所述纵向上的长度而获得的值小于使所述吸收性主体侧部在所述横向上伸长单位长度的力的大小除以所述吸收性主体侧部的在所述纵向上的长度而获得的值。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由于腰身侧部的伸缩力小于吸收性主体侧部的伸缩力,所以更不可能在穿着者的腰身上产生褶皱痕或线痕。
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中,所述内层片部的腰身侧端相对于在所述多个弹性线中的布置在最靠腰身侧的位置处的所述弹性线在所述纵向上位于腰身侧。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相对于更多的弹性线,可以将内层片部布置在皮肤侧,使得更不可能在穿着者的腰身上产生线痕。
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中,所述内层片部的裆侧端相对于所述吸收性主体的腰身侧端在所述纵向上位于裆侧。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相对于更多的弹性线,可以将内层片部布置在皮肤侧,使得更不可能在穿着者的腰身上产生线痕。
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中,所述皮肤侧片部的基于KES法的挠曲刚度为0.0035N·m2/m×10-4以上。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可以获得皮肤侧片部的适当拉伸强度,使得可以抑制腰身部在使用中断裂。
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中,所述皮肤侧片部的基于KES法的压缩恢复率RC为15%以上且50%以下。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由于弹性线的收缩而在腰身部形成的凹凸容易被压扁,使得几乎不会在穿着者的腰身上产生褶皱痕。
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中,所述皮肤侧片部的基重为10g/m2以上且30g/m2以下,并且所述皮肤侧片部在49.03hPa的载荷下具有0.12g/cm3以上且0.2g/cm3以下的表观密度。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可以减小皮肤侧片部的挠曲刚度,并且可以提高其柔性。
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中,所述皮肤侧片部包含纤维直径为14μm以上且22μm以下的纤维,并且所述皮肤侧片部的基于KES法的摩擦系数的变化系数MMD/MIU×100为2%以上且6%以下。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皮肤侧片部具有相对多的纤维,这些纤维的摩擦系数变化较小并且以粘附到使用者的指尖的方式与指尖接触。提供了光滑、易挠曲和柔软的感觉。
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中,所述皮肤侧片部的摩擦系数MIU为至少0.25。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皮肤侧片部具有相对多的纤维,这些纤维以粘附到使用者的指尖的方式与指尖接触。提供了光滑、易挠曲和和柔软的感觉。
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中,所述皮肤侧片部包含聚乙烯纤维。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聚乙烯纤维比其它热塑性树脂纤维(诸如聚丙烯纤维和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等)更易挠曲。因此,可以减小皮肤侧片部的挠曲刚度,并且可以提高其柔性。
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纵向和横向,所述吸收性物品包括:吸收性主体,其包括吸收性芯;和一对腰身部,每个腰身部均包括布置在最靠皮肤侧的位置处的皮肤侧片部,在所述一对腰身部中的至少一个腰身部中,所述皮肤侧片部的基于KES法的挠曲刚度为0.0096N·m2/m×10-4以下,相对于所述皮肤侧片部在非皮肤侧布置有内层片部,所述内层片部的基于KES法的挠曲刚度比所述皮肤侧片部的挠曲刚度高,所述内层片部布置在所述吸收性主体的皮肤侧,并跨越所述吸收性主体的在所述纵向上的腰身侧端缘。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皮肤侧片部的挠曲刚度低。因此,可以改善穿着者的触感。另外,由于腰身部的收缩而形成的凹凸容易被压扁,使得几乎不会在穿着者的腰身上形成褶皱痕。此外,由于吸收性主体的端缘的硬度和台阶被内层片部吸收缓和,所以可以抑制穿着者的皮肤被吸收性主体的端缘损伤。
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中,所述腰身部包括布置在最靠非皮肤侧的位置处的非皮肤侧片部,所述皮肤侧片部是通过将所述非皮肤侧片部的在所述纵向上的腰身侧端部朝向皮肤侧折叠而成的部分,所述内层片部具有皮肤侧部和非皮肤侧部,所述皮肤侧部是通过将所述纵向上的腰身侧端部朝向皮肤侧折叠而成的部分,所述非皮肤侧部是相对于所述皮肤侧部布置在非皮肤侧的部分,在所述腰身部的厚度方向上,在所述内层片部的非皮肤侧部与所述非皮肤侧片部之间布置有伸缩性构件,所述伸缩性构件能够在所述横向上伸缩,并且所述内层片部的皮肤侧部布置在所述吸收性主体的皮肤侧,跨越所述吸收性主体的在所述纵向上的腰身侧端缘。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内层片部吸收缓和吸收性主体的端缘的硬度和台阶,使得可以抑制吸收性主体的端缘损伤穿着者的皮肤。另外,与皮肤侧片部类似,非皮肤侧片部的挠曲刚度低,使得可以改善腰身部的从非皮肤侧的触感。
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中,所述内层片部的皮肤侧部的裆侧端缘相对于所述吸收性芯的腰身侧端缘在所述纵向上位于裆侧。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内层片部吸收缓和吸收性芯的端缘的硬度和台阶,使得可以抑制吸收性芯的端缘损伤穿着者的皮肤。
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中,在所述腰身部的厚度方向上,在所述内层片部的皮肤侧部和非皮肤侧部之间布置有伸缩性片部,所述伸缩性片部能够在所述横向上伸缩,所述伸缩性片部的基于KES法的挠曲刚度比所述皮肤侧片部的挠曲刚度高,并且所述伸缩性片部布置在所述吸收性主体的皮肤侧,跨越所述吸收性主体的在所述纵向上的腰身侧端缘。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内层片部和伸缩性片部吸收缓和吸收性主体的端缘的硬度和台阶,使得可以进一步抑制吸收性主体的端缘损伤穿着者的皮肤。
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中,所述内层片部的皮肤侧部的裆侧端缘、所述皮肤侧片部的裆侧端缘和所述伸缩性片部的裆侧端缘在所述纵向上彼此错位。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减少了各个片部的端缘处的台阶,使得可以抑制穿着者的皮肤被各个片部的端缘损伤。
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中,所述内层片部的皮肤侧部的裆侧端缘在所述纵向上位于最靠裆侧的位置处。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可以抑制以下现象:刚度低的皮肤侧片部位于最靠裆侧的位置,导致其被扭曲;并且伸缩性片部位于最靠裆侧的位置,导致其卷曲。
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中,所述内层片部是能够在所述横向上伸缩的伸缩性片部。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吸收性主体的端缘的硬度和台阶被伸缩性片部吸收缓和,并且通过使腰身部与穿着者紧密地面接触,可以抑制局部勒压。因此,可以进一步防止损伤穿着者的腰身。
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中,所述伸缩性片部的裆侧端缘相对于所述吸收性芯的腰身侧端缘在所述纵向上位于腰身侧。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可以抑制吸收性芯由于伸缩性片部而过度收缩。可以维持吸收性芯的平坦性。
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中,所述皮肤侧片部布置在所述吸收性主体的皮肤侧,并跨越所述吸收性主体的在所述纵向上的腰身侧端缘。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由于吸收性主体的端缘的硬度和台阶被内层片部和皮肤侧片部吸收缓和,因此可以进一步抑制穿着者的皮肤被吸收性主体的端缘损伤。
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中,所述皮肤侧片部的基于KES法的挠曲刚度为0.0035N·m2/m×10-4以上。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可以获得皮肤侧片部的适当拉伸强度,使得可以抑制腰身部在使用期间断裂。
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中,所述皮肤侧片部的基于KES法的压缩恢复率RC为15%以上且50%以下。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由于弹性线的收缩而在腰身部形成的凹凸容易被压扁,使得几乎不会在穿着者的腰身产生褶皱痕。
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中,所述皮肤侧片部的基重为10g/m2以上且30g/m2以下,并且所述皮肤侧片部在49.03hPa的载荷下具有0.12g/cm3以上且0.2g/cm3以下的表观密度。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可以减小皮肤侧片部的挠曲刚度,并且可以提高其柔性。
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中,所述皮肤侧片部包含纤维直径为14μm以上且22μm以下的纤维,并且所述皮肤侧片部的基于KES法的摩擦系数的变化系数MMD/MIU×100为2%以上且6%以下。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皮肤侧片部具有较多的纤维,这些纤维的摩擦系数变化较小并且以粘附到使用者的指尖的方式与指尖接触。提供了光滑、易挠曲和柔软的感觉。
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中,所述皮肤侧片部的摩擦系数MIU为至少0.25。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皮肤侧片部具有较多的纤维,这些纤维以粘附到使用者的指尖的方式与指尖接触。提供了光滑、易挠曲和柔软的感觉。
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中,所述皮肤侧片部包含聚乙烯纤维。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聚乙烯纤维比其它热塑性树脂纤维(诸如聚丙烯纤维和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等)更易挠曲。因此,可以减小皮肤侧片部的挠曲刚度,并且可以提高其柔性。
===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婴幼儿用短裤型一次性尿布作为示例,对根据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然而,根据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不限于婴幼儿用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并且可以应用于成人用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带式一次性尿布、卫生内裤等。
<第一实施方式>
===短裤型一次性尿布1的构造===
图1是短裤型一次性尿布1(以下,称为“尿布”)的立体图。图2是处于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尿布1的平面图。图3是沿着图2中的线I-I截取的截面图。
在图1所示的短裤型状态下,尿布1具有纵向、横向以及前后方向,并且具有腰身开口BH和一对腿部开口LH。在纵向上,将腰身侧定义为上侧,并且将裆侧定义为下侧。在前后方向上,将穿着者的腹侧定义为前侧,将穿着者的背侧定义为后侧。如图3所示,构成尿布1的材料彼此层叠的方向是厚度方向。在厚度方向上,尿布1与穿着者接触那侧定义为皮肤侧,尿布1不与穿着者接触那侧定义为非皮肤侧。
尿布1包括吸收性主体10和一对腰身部20和30,它们是在平面图中为矩形的三个构件。在一对腰身部20和30中,附接到穿着者的腹侧部的一者是腹侧腰身部20,而附接到穿着者的背侧部的另一者是背侧腰身部30。
在图2所示的处于展开状态的尿布1中,腹侧腰身部20和背侧腰身部30被布置成使得这些部分的长度方向在尿布1的横向上延伸。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部布置在腹侧腰身部20的横向中央部。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布置在背侧腰身部30的横向中央部。
在图2所示的处于展开状态的尿布1中,吸收性主体10以长度方向沿着尿布1的纵向延伸的方式基本上在长度方向中央处对折。并且,在尿布1的横向上,腹侧腰身部20的两侧端部和背侧腰身部30的两侧端部通过熔接或通过使用粘接剂接合在一起,形成图1所示的短裤型尿布1。
如图3所示,吸收性主体10包括吸收体11、相对于吸收体11布置在皮肤侧的透液性的顶面片12、相对于吸收体11布置在非皮肤侧的非透液性的背面片13以及相对于背面片13布置在非皮肤侧的外装片14。外装片14优选为柔软片材。
如图2所示,吸收体11包括:吸收性芯11A,其吸收并保持诸如尿等的排泄液;透液性的芯包裹片11B,其覆盖吸收性芯11A。吸收性芯111A的示例可以是通过将诸如含有高吸收性聚合物(所谓的SAP)的浆粕等的液体吸收性纤维成形为预定形状而获得。注意,吸收性芯11A不限于被芯包裹片11B覆盖。
如图2所示,在吸收性主体10的横向两侧部设置有腿部弹性构件15。因此,尿布1贴合到穿着者的腿部。腿部弹性构件15以在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上伸长的状态固定在沿横向向内折叠的两层外装片14之间。腿部弹性构件15的示例可以是弹性线和弹性无纺布。
如图3所示,腹侧腰身部20(背侧腰身部30)包括第一片21(31)、第二片22(32)以及能够沿横向伸缩的多个弹性线23(33)。多个弹性线23(33)沿纵向并排布置在第一片21(31)和第二片22(32)之间,并以在横向上伸长的状态固定。因此,腹侧腰身部20和背侧腰身部30在横向上伸缩并且贴合到穿着者的腰身。除了线形式的天然橡胶之外,弹性线23和33的适用示例是苯乙烯系橡胶、氨基甲酸酯系橡胶、酯基橡胶以及其它已知的由聚氨酯或聚乙烯制成的合成橡胶。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的示例,说明了所谓的三件式,其中腹侧腰身部20和背侧腰身部30分开并且包括腹侧腰身部20、背侧腰身部30和吸收性主体10。然而,不限于此。例如,可以采用包括两个构件、即吸收性主体和外装构件的所谓的两件式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在外装构件中,腹侧腰身部20和背侧腰身部30一体化,腹侧腰身部20和背侧腰身部30在裆部连续,形成一个单元。
===腰身部20和30的特征部分===
图4A是根据比较例的沿厚度方向截取的腰身部40的示意性截面图,图4B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沿厚度方向截取的腰身部20的示意性截面图。图5是图3所示的腹侧腰身部20的截面图的放大图。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所包括的一对腰身部20、30中的至少一个腰身部具有下述特征部分。以下,以腹侧腰身部20为例进行说明;然而,背侧腰身部30不必具有以下的特征部分。可替代地,腹侧腰身部20和背侧腰身部30两者都可以具有以下的特征部分;或者背侧腰身部30可以单独具有以下的特征部分,而腹侧腰身部20不具有以下的特征部分。
如上所述,腹侧腰身部20(在下文中,也简称为“腰身部20”)包括第一片21、第二片22和多个弹性线23。第二片22的一部分用作非皮肤侧片部222,并且非皮肤侧片部222是布置在腰身部20的最靠非皮肤侧的部分。第二片22的另一部分用作皮肤侧片部221,并且该另一部分是通过朝向皮肤侧折叠第二片22的(非皮肤侧片部222的)纵向腰身侧端部而相对于吸收性主体10位于皮肤侧的部分。多个弹性线23在厚度方向上布置在第一片21与非皮肤侧片部222之间。
利用粘接剂50将皮肤侧片部221固定到第一片21和吸收性主体10。皮肤侧片部221的纵向长度小于非皮肤侧片部222的纵向长度,并且是能够使皮肤侧片部221的裆侧端部覆盖吸收性主体10的腰身侧端部的长度。因此,皮肤侧片部221不会过度覆盖吸收性主体10,这抑制了吸收性主体10可以吸收的面积减小。此外,吸收性主体10的腰身侧端部能够被皮肤侧片部221覆盖,使得可以抑制吸收性主体10的端部敞开。
第一片21在厚度方向上布置在皮肤侧片部221和弹性线23之间。第一片21的一部分相对于吸收性主体10在纵向上布置在腰身侧。第1片21对应于内层片部。利用粘接剂50将第一片21固定到皮肤侧片部221和吸收性主体10。
皮肤侧片部221与穿着者的皮肤直接接触,因此采用挠曲刚度低的柔软片。因此,皮肤侧片部221具有光滑、易挠曲且柔软的感觉,从而改善了穿着者的皮肤上的触感。
作为由发明人进行的试验的结果,发现皮肤侧片部221的基于KES法的挠曲刚度优选为0.0096N·m2/m×10-4以下。通常,尿布1的腰身部20设置有能够在横向上伸缩以便贴合到穿着者的腰身的弹性线23。腰身部20由于弹性线23而在横向上收缩,在厚度方向上形成凹凸,该凹凸横向并排地位于腰身部20中。该凹凸在纵向上长;换句话说,腰身部20中形成纵褶。
因此,在皮肤侧片部221的挠曲刚度大于0.0096N·m2/m×10-4并且皮肤侧片部221具有高挠曲刚度的情况下,由于弹性线41的收缩而在腰身部40形成较大且均匀的凹凸,如图4A所示的比较例那样。而且,向皮肤侧突出的突出部42的形状保持性(回弹性)提高。当腰身部40与穿着者接触时,突出部42几乎不会被压溃,并且突出部42可能会深深地咬入穿着者的皮肤。因此,可能在穿着者的皮肤上产生纵褶的褶痕(由突出部42形成的压痕)。
相较于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将皮肤侧片部221的挠曲刚度设定为0.0096N·m2/m×10-4以下。皮肤侧片部221采用悬垂性高且松弛地垂下的片材。因此,如图4B所示,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腰身部20中,由于弹性线23的收缩而形成具有重复的细微起伏的不均匀凹凸。即,腰身部20是光滑的,并且可以增加腰身部20与穿着者的皮肤之间的接触面积。因此,能够分散由于弹性线23而引起的腰身部20的接触压力,因此根据比较例的诸如图4A中示出的大突出部42不会局部地接触穿着者的皮肤。而且,突出部26的形状保持性(回弹性)降低。因此,当腰身部20与穿着者接触时,突出部26可能被压溃,并且突出部26不太可能咬入穿着者的皮肤。这使得几乎不会在穿着者的皮肤上产生纵褶痕。因此,皮肤侧片部221的横向挠曲刚度和纵向挠曲刚度中的至少一者需要为0.0096N·m2/m×10-4以下。优选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皱纹形成的横向挠曲刚度为0.0096N·m2/m×10-4以下。更优选地,两个方向的挠曲刚度都为0.0096N·m2/m×10-4以下。
然而,当皮肤侧片部221的挠曲刚度为0.0096N·m2/m×10-4以下时,皮肤侧片部221的缓冲性变弱。因此,例如,当仅皮肤侧片部221布置在弹性线23的皮肤侧时,弹性线23的线性载荷不太可能被皮肤侧片部221吸收缓和。当皮肤侧片部221具有高悬垂性时,在皮肤侧片部221粘附到弹性线23的周围的状态下,即在弹性线23的轮廓从腰身部20的皮肤侧表面浮出的状态下,腰身部20与穿着者的皮肤接触。在这种情况下,弹性线23的线性载荷可能施加在穿着者的皮肤上,使得更可能在穿着者皮肤上产生线痕(弹性线23的压痕)。
特别地,关于相对于吸收性主体10布置在腰身侧的弹性线23a至23e(以下,也称为“腰身侧弹性线”),吸收性主体10不位于这些腰身侧弹性线的皮肤侧。因此,可能在穿着者的皮肤上产生腰身侧弹性线23a至23e的痕迹。作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的目标穿着者的婴幼儿的腰身在许多情况下突出。因此,腰身侧弹性线23a至23e可能咬入婴幼儿的突出腰身,并且可能在婴幼儿的腰身上产生线痕。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内层片部21在腰身部20的厚度方向上布置在皮肤侧片部221与弹性线23之间,并且至少一部分内层片部21相对于吸收性主体10布置在腰身侧。内层片部21的基于KES法的挠曲刚度被设定为比皮肤侧片部221的挠曲刚度高(大)的值。
因此,相对于腰身侧弹性线23a至23e,在皮肤侧布置缓冲性比皮肤侧片部221的缓冲性高的内层片部21,并且腰身侧弹性线23a至23e的线性载荷被内层片部21吸收缓和。由于内层片部21不太可能粘附至腰身侧弹性线23a至23e,因此腰身侧弹性线23a至23e的轮廓不太可能从腰身部20的皮肤侧表面浮出。因此,腰身侧弹性线23a至23e不太可能咬入穿着者的腰身,并且不太可能在穿着者的腰身上产生线痕。注意,内层片部21的横向和纵向中至少一者的挠曲刚度比皮肤侧片部221的横向和纵向中至少一者的挠曲刚度高即可。
即,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的情况下,在穿着者的腰身上不太可能形成纵褶的褶皱痕和线痕,因此能够防止婴幼儿的敏感皮肤被损伤。另外,内层片部21不位于最靠皮肤侧的位置,比内层片部21更柔软的皮肤侧片部221位于最靠皮肤侧的位置。可以维持穿着者皮肤上的良好触感。
皮肤侧片部221的挠曲刚度更优选为0.007N·m2/m×10-4以下。因此,更不可能在穿着者的腰身上产生纵褶的褶皱痕。内层片部21的挠曲刚度优选为0.0096N·m2/m×10-4以上,或更优选为0.015N·m2/m×10-4以上。可替代地,内层片部21的挠曲刚度可以是皮肤侧片部221的挠曲刚度的两倍以上,或者两个挠曲刚度之差可以是0.005N·m2/m×10-4以上。这使得更不可能在穿着者的腰身上产生线痕。
在图5所示的腰身部20中,在横向上伸长的弹性线23被夹持固定在第一片21的一部分和第二片22(非皮肤侧片部222)之间,并且第一片21的该部分用作内层片部21。因此,如在后述的图7的腰身部20中那样,与除了其间夹持有弹性线23的第一片21和第二片22以外还设置有高刚度的内侧片部24的情况相比,可以简化构造。
另外,在图5所示的腰身部20中,通过将第二片22的(非皮肤侧片部222的)纵向腰身侧端部朝向皮肤侧折叠而成的部分用作皮肤侧片部221。因此,像皮肤侧片部221那样,非皮肤侧片部222的基于KES法的挠曲刚度为0.0096N·m2/m×10-4以下,因此是柔软的片材。这使得可以改善腰身部20在非皮肤侧的触感。特别地,在婴幼儿用尿布1的情况下,由于婴幼儿看护者等不穿着尿布1,因此婴幼儿看护者等实际上几乎感觉不到腰身部20在皮肤侧的良好触感。改善腰身部20在非皮肤侧的触感可以给婴幼儿看护者等留下尿布1是触感良好的产品的印象。
然而,本发明不限于图5所示的腰身部20的构造。例如,皮肤侧片部221和非皮肤侧片部222可以由分开的片材形成。非皮肤侧片部222的挠曲刚度不限于0.0096N·m2/m×10-4以下。
注意,可以通过使用测量试验机(Kato Tech有限公司制造的纯弯曲试验机KES-FB2-AUTO-A)来测量皮肤侧片部221的基于KES法的挠曲刚度和内层片部21的基于KES法的挠曲刚度。具体而言,将皮肤侧片部221和内层片部21均切成用作样品的10cm×10cm的片。然后,将每个样品固定在测量试验机的卡盘之间,使得可以测量样品在横向上的挠曲刚度。将每个样品向前侧弯曲到最大曲率+2.5cm-1,向里侧弯曲到最大曲率-2.5cm-1,然后恢复到原始位置。根据开始向前侧弯曲后弯矩相对于曲率的倾斜度大致恒定时的倾斜度和开始向里侧弯曲后弯矩相对于曲率的倾斜度大致恒定时的倾斜度的平均值计算挠曲刚度值。对每个样品重复测量五次,并且将所获得的值的平均值用作挠曲刚度。其它片部的挠曲刚度(稍后说明)也可以同样地测量。
在这种情况下,在腰身部20中,将在纵向上相对于吸收性主体10的位于腰身侧的部分称为腰身侧部20A,将在厚度方向上与吸收性主体10重叠的部分称为吸收性主体侧部20B。在吸收性主体侧部20B中,将在厚度方向上与吸收性芯11A重叠的部分称为芯侧部20D,将在纵向上处于腰身侧部20A与芯侧部20D之间的部分称为中间部20C。
使腰身侧部20A沿横向伸长单位长度的力F1的大小除以腰身侧部20A的纵向长度L1而获得的值(F1/L1)优选小于使吸收性主体侧部20B沿横向伸长单位长度的力F2的大小除以吸收性主体侧部20B的纵向长度L2而获得的值(F2/L2)。
即,腰身侧部20A的纵向上的每单位宽度的横向伸缩力优选比吸收性主体侧部20B的纵向上的每单位宽度的横向伸缩力小。这可以减少由腰身侧弹性线23a至23e引起的对穿着者的腰身的勒压。因此,更不太可能在穿着者的腰身上产生线痕。另一方面,增大吸收性主体侧部20B的伸缩力允许吸收性主体10与穿着者紧密接触。这使得几乎不会在吸收性主体10和穿着者之间产生间隙,使得可以抑制排泄物的泄漏。另外,在吸收性主体10吸收了排泄物并增加了重量的情况下,可以抑制吸收性主体10下垂,使得可以维持吸收性主体10的贴合性。
例如,在横向伸缩力减小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以下调节中的至少一种:减小弹性线23的纤度(减小直径);减小弹性线23的伸长倍率;减小弹性线23的有效长度;减少纵向的每单位宽度的弹性线23的数量。弹性线23的伸长倍率是将弹性线23的自然长度定义为1时的伸长度。弹性线23的有效长度是弹性线23表现出伸缩性的部分的长度,并且是处于伸长状态的弹性线23固定到片材的部分的长度。在横向伸缩力增加的情况下,可以以相反的方式进行调节。
具体而言,腰身侧弹性线23a至23e的纤度可以为200至1100dtex的程度,或者优选为300至1000dtex的程度。如果纤度小于200dtex,则存在弹性线23a至23e不能表现出所需的伸缩性的风险。如果纤度大于1100dtex,则存在更可能从尿布1的外部视觉识别弹性线23的风险,给使用者带来尿布1勒压腰身的印象。具体而言,腰身侧弹性线23a至23e的节距(纵向上彼此相邻的弹性线23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可以在大约2.0mm至12.0mm的范围内,或者优选在大约4.0mm至10.0mm的范围内。因此,当腰身部20贴合在穿着者身上时,不太可能在穿着者的腰身上产生褶皱痕或线痕。
此外,优选的是,使中间部20C沿横向伸长单位长度的力F3的大小除以中间部20C的纵向长度L3而获得的值(F3/L3)最大,使芯侧部20D沿横向伸长单位长度的力F4的大小除以芯侧部20D的纵向长度L4而获得的值(F4/L4)次之,使腰身侧部20A沿横向伸长单位长度的力F1的大小除以腰身侧部20A的纵向长度L1而获得的值(F1/L1)最小。
这可以防止腰身侧部20A的收缩和抑制芯侧部20D在横向上的过度收缩,同时抑制吸收性主体10在中间部20C处下垂。因此,能够维持吸收体芯11A的平坦性,使得几乎不会在吸收性主体10与穿着者之间产生间隙。因此,可以抑制排泄物泄漏。
注意,测量使腰身部20的各个部分20A至20D沿横向伸长单位长度的力F1至F4的方法可以是已知的方法。例如,从尿布1上切取目标部分作为样品。假定样品包括各个部分20A至20D中所包括的所有弹性线23的有效长度部分。样品的与尿布1的横向相对应的两个端部被诸如SHIMADZU公司制造的Autograph(AGS-G100N)的拉伸试验机的卡盘夹持。然后,当通过将卡盘分开单位长度来拉伸样品时获得的载荷(N)可以用作使沿横向伸长单位长度的力F1至F4的大小。
如图5所示,优选的是,内层片部21的腰身侧端21a相对于腰身部20中包括的多个弹性线23中的布置在最靠腰身侧的弹性线23a在纵向上位于腰身侧。同样地,优选的是,内层片部21的裆侧端21b相对于吸收性主体10的腰身侧端10a在纵向上位于裆侧。
因此,相对于较大数量的腰身侧弹性线23a至23e,可以将内层片部21设置在皮肤侧。因此,更不可能在穿着者的腰身上产生由于更多的弹性线23a至23e而引起的线痕。
尽管像本实施方式(图5)那样将内层片部21优选地设置在全部腰身侧弹性线23a至23e的皮肤侧,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内层片部21设置在腰身侧弹性线23a至23e中的至少一根弹性线23与皮肤侧片部221之间即可。
===腰身部20的变形例===
图6至图9是腰身部20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6所示的腰身部20具有与图5所示的构造相似的构造。在第一片21和第二片22(非皮肤侧片部222)之间,弹性线23被夹持并固定,并且第一片21对应于内层片部21。第一片21具有比皮肤侧片部221的挠曲刚度高的挠曲刚度。然而,在图6中,内层片部21的纵向腰身侧端部212与第二片22一起朝向皮肤侧折叠。
因此,内层片部21的非折叠部211和折叠部212布置在腰身侧弹性线23a至23e的皮肤侧。腰身侧弹性线23a至23e的线性载荷被两层内层片部211和212吸收缓和。因此,腰身侧弹性线23a至23e不太可能咬入穿着者的腰身并且更不可能在穿着者的腰身上产生线痕。
在图7所示的腰身部20中,类似于图5,第二片22的一部分用作非皮肤侧片部222,并且通过折叠第二片22的腰身侧端部而提供的一部分用作皮肤侧片部221。然而,在图7中,关于通过在第一片21和第二片22(非皮肤侧片部222)之间夹持弹性线23而固定弹性线23的第一片21,其基于KES法的挠曲刚度(横向挠曲刚度和纵向挠曲刚度中的至少一者)为0.0096N·m2/m×10-4以下。即,第一片21与皮肤侧片部221是同等柔软的片材,并且对应于第二内层片部。
因此,在图7所示的腰身部20中,内层片部24布置在第二内层片部21与皮肤侧片部221之间。内层片部24是与第一片21和第二片22分开的片。内层片部24的挠曲刚度高于皮肤侧片部221的挠曲刚度。因此,内层片部24不太可能在穿着者的皮肤上产生线痕。
在图7所示的腰身部20的情况下,具有高刚度的内层片部24的纵向长度可以小于第一片21的纵向长度。具体而言,优选的是内层片部24的纵向长度是内层片部24能够从皮肤侧覆盖腰身侧弹性线23a至23e的长度。因此,在图7所示的腰身部20中,布置具有较高刚度的内层片部24的范围能够比图5所示的腰身部20中的窄。可以增加腰身部20的柔性。
在图8所示的腰身部20中,关于通过在第一片21和第二片22(非皮肤侧片部222)之间夹持弹性线23而固定弹性线23的第一片21,相对于第一片21在皮肤侧布置了内层片部25。内层片部25是与第一片21和第二片22分开的片。内层片部25的挠曲刚度高于皮肤侧片部221的挠曲刚度。第一片21对应于第三内层片部21。
在图8中,弹性线23的配置根据其纵向位置而变化。具体而言,腰身侧弹性线23a至23e在厚度方向上布置在内层片部25与第三内层片部21之间。相较而言,布置在芯侧部20D中的芯侧弹性线23f在厚度方向上布置在第三内层片部21和非皮肤侧片部222之间。同样地,布置在中间部20C中的中间弹性线23g优选地在厚度方向上布置在第三内层片部21与非皮肤侧片部222之间。
在这种情况下,腰身侧弹性线23a至23e进一步布置在皮肤侧,使得难以从尿布1的外部(非皮肤侧)视觉识别。因此,可以赋予使用者腰身侧部20A柔软地贴合到穿着者的腰身的印象。相较而言,芯侧弹性线23f和中间弹性线23g进一步布置在非皮肤侧,使得易于从尿布1的外部视觉识别。这使得可以给使用者赋予吸收性芯11A和吸收性主体10由于弹性线23而具有高贴合性并且泄漏少的印象。
由于内层片部25的基于KES法的挠曲刚度比皮肤侧片部221的挠曲刚度高,因此不太可能在穿着者的腰身上产生线痕。特别地,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腰身侧部20A的伸缩力(即,使腰身侧部20A沿横向伸长单位长度的力的大小除以腰身侧部20A的纵向长度而获得的值)小于其它部分20C和20D的伸缩力。因此,虽然腰身侧弹性线23a至23e进一步位于皮肤侧,但是不太可能在穿着者的腰身上产生线痕。
第三内层片部21的刚度可以大于皮肤侧片部221的挠曲刚度,或者可以等于或小于皮肤侧片部221的挠曲刚度。尽管未示出,但是也可以采用以下构造:通过折叠第一片21的腰身侧端部而形成的部分用作内层片部(25)并且未折叠的部分用作第三内层片部(21)。
在图9所示的腰身部20中,与图8中所示的腰身部20相比,内层片部25向裆侧延伸,并且位于中间部20C的中间弹性线23g的数量增加。具体而言,一些中间弹性线23g在厚度方向上布置在内层片部25与第三内层片部21之间,而其它中间弹性线23g在厚度方向上布置在第三内层片部21与非皮肤侧片部222之间。
中间部20C具有以在厚度方向上彼此重叠的方式布置的弹性线23g可以使中间部20C的伸缩力(即,使中间部20C沿横向伸长单位长度的力的大小除以中间部20C的纵向长度而获得的值)大于其它部分20A、20D的伸缩力。这可以防止腰身侧部20A的收缩和抑制芯侧部20D在横向上的过度收缩,同时抑制吸收性主体10在中间部20C处下垂。因此,能够维持吸收性芯11A的平坦性,使得几乎不会在吸收性主体10与穿着者之间产生间隙。因此,可以抑制排泄物泄漏。
<第二实施方式>
===短裤型一次性尿布1的构造===
图10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1(以下,称为“尿布”)的立体图。图11是处于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尿布1的平面图。图12是沿着图11中的线I-I截取的截面图。下文中,主要从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尿布1不同的点来说明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尿布1的构造。
如图12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尿布1中,腹侧腰身部20(背侧腰身部30)包括第一片21(31)、第二片22(32)和能够在横向上伸缩的多个弹性线23(33)。多个弹性线23(33)在纵向上并排布置在第一片21(31)和第二片22(32)之间,并在以在横向上伸长的状态固定。因此,腹侧腰身部20和背侧腰身部30在横向上伸缩,并且贴合到穿着者的腰身。除了线形式的天然橡胶之外,弹性线23和33的适用示例是苯乙烯系橡胶、氨基甲酸酯系橡胶、酯基橡胶以及其它已知的由聚氨酯或聚乙烯制成的合成橡胶。
在背侧腰身部30中,在从背侧腰身部30的上端部到下端部的区域中布置有弹性线33。相较而言,在腹侧腰身部20的上端部中未布置弹性线23。相反,在腹侧腰身部20的上端部中布置有能够在横向上伸缩的伸缩性片240。在纵向上,伸缩性片240和弹性线23可以以彼此重叠的方式布置或者以彼此完全错开的方式布置。
在腹侧腰身部20的上端部中,由于在没有弹性线23的情况下布置有伸缩性片240,因此腹侧腰身部20的上端部与穿着者紧密地面接触。因此,抑制了局部收缩并且不太可能留下伸缩性构件的痕迹。特别地,由于婴幼儿的腹部突出,所以优选抑制腹侧腰身部20的收缩。
在穿着者穿着尿布1时,腰身开口BH的伸缩容易性受到腰身部20和30的上端部的伸缩力的较大影响。伸缩性片240具有容易从自然状态伸长并且几乎不从伸长状态收缩的特性。由于伸缩性片240布置在腹侧腰身部20的上端部,因此在穿着者穿着尿布1时,腰身开口BH容易扩张,可以在腰身部20贴合到穿着者后防止尿布1勒压腹部。
伸缩性片240的示例包括经过适当的拉伸处理(诸如齿轮拉伸等)的无纺布或具有伸缩性的塑料膜片,其包含聚氨酯类弹性体和聚丙烯(PP),所述聚氨酯类弹性体是具有弹性的热塑性弹性体纤维,聚丙烯(PP)是不具有弹性的热塑性树脂纤维和聚烯烃系树脂。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中,仅腹侧腰身部20包括伸缩性片240,但并不限定于此。腹侧腰身部20和背侧腰身部30两者均可以包括伸缩性片240。可替代地,腹侧腰身部20可以不包括伸缩性片240,而仅背侧腰身部30可以包括伸缩性片240。
===腹侧腰身部20的特征部分===
图13A是示出根据比较例的皮肤侧片部400的收缩状态的示意性截面图,图13B是示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皮肤侧片部221的收缩状态的示意性截面图。图14是图12所示的腹侧腰身部20的截面图的放大图。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所包括的一对腰身部20、30中的至少一个腰身部具有下述特征部分。以下,以腹侧腰身部20为例进行说明;然而,背侧腰身部30不必具有以下的特征部分。可替代地,腹侧腰身部20和背侧腰身部30两者都可以具有以下的特征部分;或者背侧腰身部30可以单独具有以下的特征部分,而腹侧腰身部20不具有以下的特征部分。
腹侧腰身部20(在下文中,也简称为“腰身部20”)包括如上所述的第一片21、第二片22、多个弹性线23和伸缩性片240。第二片22的一部分用作非皮肤侧片部222,非皮肤侧片部222是布置在腰身部20的最靠非皮肤侧的位置处的部分。第二片22的纵向腰身侧端部朝向皮肤侧折叠并且相对于吸收性主体10位于皮肤侧。该折叠部用作布置在腰身部20的最靠皮肤侧的位置处的皮肤侧片部221。
第一片21在厚度方向上布置在非皮肤侧片部222与吸收性主体10之间。多个弹性线23在厚度方向上布置在非皮肤侧片部222与第一片21之间。伸缩性片240在厚度方向上布置在皮肤侧片部221与吸收性主体10之间。在厚度方向上彼此相邻的材料利用图14所示的粘接剂50粘合。
皮肤侧片部221在腰身部20处与穿着者的皮肤直接接触,因此皮肤侧片部221采用挠曲刚度低的柔软片。这可以改善皮肤侧片部221在穿着者的皮肤上的触感。
具体地,作为由发明人进行的试验的结果,发现皮肤侧片部221的基于KES法的挠曲刚度优选为0.0096N·m2/m×10-4以下。通常,尿布1的腰身部20设置有在横向上伸缩的伸缩性构件(伸缩性片240和弹性线23)以便贴合到穿着者的腰身。腰身部20由于伸缩性构件而在横向上收缩,在厚度方向上形成凹凸,该凹凸横向并排地位于腰身部20中。该凹凸在纵向上长;换句话说,腰身部20中形成纵褶。
因此,在皮肤侧片部400的挠曲刚度大于0.0096N·m2/m×10-4并且皮肤侧片部400具有高挠曲刚度的情况下,由于伸缩性构件的收缩而在皮肤侧片部400形成较大且均匀的凹凸,如图13A所示的比较例那样。而且,向皮肤侧突出的突出部410的形状保持性(回弹性)提高。当皮肤侧片部400与穿着者接触时,突出部410几乎不会被压溃,并且突出部410可能会深深地咬入穿着者的皮肤。因此,可能在穿着者的皮肤上产生纵褶痕(由突出部410形成的压痕)。
相较于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将皮肤侧片部221的挠曲刚度设定为0.0096N·m2/m×10-4以下。皮肤侧片部221采用悬垂性高且松弛地垂下的片材。因此,如图13B所示,在皮肤侧片部221中,由于伸缩性构件的收缩而形成具有重复的细微起伏的不均匀凹凸。即,皮肤侧片部221是光滑的,并且可以增加皮肤侧片部221与穿着者的皮肤之间的接触面积。因此,能够分散由于伸缩性构件而引起的皮肤侧片部221的接触压力,因此抑制了根据比较例的诸如图13A中示出的大突出部410与穿着者的皮肤局部地接触。而且,向皮肤侧突出的突出部250的形状保持性(回弹性)降低。因此,当皮肤侧片部221与穿着者接触时,突出部250可能被压溃,并且突出部250不太可能咬入穿着者的皮肤。这使得几乎不会在穿着者的皮肤上产生纵褶痕。因此,皮肤侧片部221的横向挠曲刚度和纵向挠曲刚度中的至少一者需要为0.0096N·m2/m×10-4以下。优选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皱纹形成的横向挠曲刚度为0.0096N·m2/m×10-4以下。更优选地,两个方向的挠曲刚度都为0.0096N·m2/m×10-4以下。
在吸收性主体10的纵向腰身侧端部中,多种材料彼此层叠并且被涂布了粘接剂。该端部可能较硬。因此,吸收性主体10的纵向腰身侧端缘10a(即,在具有吸收性主体10的部分与不具有吸收性主体10的部分之间的台阶中的边缘)可能咬入穿着者的皮肤。由于伸缩性构件的收缩,在吸收性主体10的端缘10a中也形成有凹凸。然而,吸收性主体的端缘10a的突出部较硬且不太可能被压溃,因此该突出部可能会局部地咬入穿着者的皮肤中。作为穿着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的对象的婴幼儿的腰身在许多情况下突出。吸收性主体10的端缘10a可能咬入腰身突出的婴幼儿的腰身。
在图14所示的腰身部20中,在吸收性主体10的皮肤侧,跨越吸收性主体10的端缘10a布置有皮肤侧片部221。然而,皮肤侧片部221的挠曲刚度低至0.0096N·m2/m×10-4以下,皮肤侧片部221的缓冲性低。因此,吸收性主体10的端缘10a的硬度和台阶不太可能被皮肤侧片部221吸收缓和。因此,例如,当相对于吸收性主体10的端缘10a在皮肤侧仅布置皮肤侧片部221时,吸收性主体10的端缘10a咬入穿着者的皮肤,会在皮肤上产生痕迹等,并且痕迹可能会损伤穿着者的皮肤。
因此,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中,作为内层片部的伸缩性片240相对于皮肤侧片部221布置在非皮肤侧,并且使伸缩性片240的基于KES法的挠曲刚度高于(大于)皮肤侧片部221的挠曲刚度。伸缩性片240以跨过吸收性主体10的纵向腰身侧端缘10a的方式设置在吸收性主体10的皮肤侧。即,伸缩性片240从皮肤侧覆盖吸收性主体10的端缘10a。
因此,具有比皮肤侧片部221的缓冲性高的缓冲性的伸缩性片240相对于吸收性主体10的端缘10a布置在皮肤侧,吸收缓和了吸收性主体10的端缘10a的硬度和台阶。因此,吸收性主体10的端缘10a不太可能咬入穿着者的皮肤,可以抑制穿着者的皮肤被吸收性主体10的端缘10a损伤,并且可以改善腰身部20的皮肤侧表面在皮肤上的触感。注意,仅需要使伸缩性片240(内层片部)的横向挠曲刚度和纵向挠曲刚度中的至少一者比皮肤侧片部221的横向挠曲刚度和纵向挠曲刚度中的至少一者高。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中,不太可能在穿着者的腰身产生纵褶的褶皱痕以及吸收性主体10的端缘10a的痕迹。因此可以抑制婴幼儿的敏感皮肤受损。另外,具有较高刚度的伸缩性片240不位于最靠皮肤侧的位置处,而比内层片部21柔软的皮肤侧片部221位于最靠皮肤侧的位置处。可以维持穿着者的皮肤上的良好触感。
皮肤侧片部221的挠曲刚度更优选为0.007N·m2/m×10-4以下。因此,更不可能在穿着者的腰身上产生纵褶的褶皱痕。内层片部(图14中的伸缩性片240)的挠曲刚度优选为0.0096N·m2/m×10-4以上,或更优选为0.015N·m2/m×10-4以上。可替代地,内层片部的挠曲刚度可以是皮肤侧片部221的挠曲刚度的两倍以上,或者两个片部的挠曲刚度之差可以是0.005N·m2/m×10-4以上。这使得吸收性主体10的端缘10a更不可能损伤穿着者的皮肤。
另外,在图14所示的腰身部20中,通过将第二片22的(非皮肤侧片部222的)纵向腰身侧端部朝向皮肤侧折叠而成的部分用作皮肤侧片部221。因此,像皮肤侧片部221那样,非皮肤侧片部222的基于KES法的挠曲刚度为0.0096N·m2/m×10-4以下,因此是柔软的片材。这使得可以改善腰身部20在非皮肤侧的触感。特别地,在婴幼儿用尿布1的情况下,由于婴幼儿看护者等不穿着尿布1,因此婴幼儿看护者等实际上几乎感觉不到腰身部20在皮肤侧的良好触感。改善腰身部20在非皮肤侧的触感可以给婴幼儿看护者等留下尿布1是触感良好的产品的印象。
然而,本发明不限于图14所示的腰身部20的构造。例如,皮肤侧片部221和非皮肤侧片部222可以由分开的片材形成。非皮肤侧片部222的挠曲刚度不限于0.0096N·m2/m×10-4以下。第一片21的挠曲刚度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是0.0096N·m2/m×10-4以下,或者可以高于0.0096N·m2/m×10-4。
在图14所示的腰身部20中,在非皮肤侧片部222与第一片21之间布置有弹性线23。相较而言,在皮肤侧片部221与吸收性主体10之间布置有伸缩性片240。因此,使用伸缩性片240来使腰身部20与穿着者紧密地面接触,使得可以吸收缓和吸收性主体10的端缘10a的硬度和台阶。因此,在图14所示的腰身部20的情况下,与除了伸缩性片240以外还设置有用于吸收缓和吸收性主体10的端缘10a的硬度和台阶的材料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构造。
注意,可以通过使用测量试验机(Kato Tech有限公司制造的纯弯曲试验机KES-FB2-AUTO-A)来测量皮肤侧片部221的基于KES法的挠曲刚度和内层片部(伸缩性片240)的基于KES法的挠曲刚度。具体而言,将皮肤侧片部221和内层片部均切成用作样品的10cm×10cm的片。然后,将每个样品固定在测量试验机的卡盘之间,使得可以测量样品在横向上的挠曲刚度。将每个样品向前侧弯曲到最大曲率+2.5cm-1,向里侧弯曲到最大曲率-2.5cm-1,然后恢复到原始位置。根据开始向前侧弯曲后弯矩相对于曲率的倾斜度大致恒定时的倾斜度和开始向里侧弯曲后弯矩相对于曲率的倾斜度大致恒定时的倾斜度的平均值计算挠曲刚度值。对每个样品重复测量五次,并且将所获得的值的平均值用作挠曲刚度。其它片部的挠曲刚度(稍后说明)也可以同样地测量。
伸缩性片240的裆侧端缘240a优选地相对于吸收性芯11A的腰身侧端缘11Aa在纵向上位于腰身侧。即,伸缩性片240优选地在厚度方向上不与吸收性芯11A重叠。因此,可以抑制吸收性芯11A由于伸缩性片240而在横向上过度收缩。可以维持吸收性芯11A的平坦性。因此,在吸收性主体10与穿着者之间不太可能产生间隙,并且可以抑制排泄物泄漏。还有,可以抑制穿着舒适性的劣化。
尽管皮肤侧片部221的挠曲刚度低,但是也优选将皮肤侧片部221像伸缩性片240那样跨过吸收性主体10的端缘10a布置在吸收性主体10的皮肤侧。因此,吸收性主体10的的端缘10a的硬度和台阶被皮肤侧片部221和伸缩性片240吸收缓和。因此,与在吸收性主体10的端缘10a的皮肤侧仅布置伸缩性片240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抑制穿着者的皮肤被吸收性主体10的端缘10a损伤。
另外,在纵向上,皮肤侧片部221的裆侧端缘221a比伸缩性片240的裆侧端缘240a更向档侧延伸,因此能够使伸缩性片240牢固地固定到皮肤侧片部221。因此,抑制了伸缩性片240的卷曲。
===腰身部20的变形例===
图15至图17是腰身部20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在图15所示的腰身部20中,与图14类似,第二片22的一部分用作非皮肤侧片部222,并且通过折叠第二片22的腰身侧端部而成的部分用作皮肤侧片部221。在图15中,第一片21通过将弹性线23夹在第一片21和第二片22(非皮肤侧片部222)之间而固定弹性线23,并且第一片21对应于内层片部。第一片21具有比皮肤侧片部221的挠曲刚度高的挠曲刚度。
内层片部21(第一片)包括皮肤侧部211和非皮肤侧部212;皮肤侧部211是通过将纵向腰身侧端部朝向吸收性主体10的皮肤侧折叠而成的部分,非皮肤侧部212是相对于皮肤侧部211布置在非皮肤侧的部分。内层片部21的皮肤侧部211布置在吸收性主体10的皮肤侧,跨越吸收性主体10的纵向腰身侧端缘10a。因此,吸收性主体10的端缘10a的硬度和台阶被内层片部21的皮肤侧部211吸收缓和,可以抑制穿着者的皮肤被吸收性主体10的端缘10a损伤。
当弹性线23(伸缩性构件)在厚度方向上布置在内层片部21的非皮肤侧部212与非皮肤侧片部22之间时,伸缩性片240(伸缩性片部)在厚度方向上布置在内层片部21的皮肤侧部211和非皮肤侧部212之间。在这种情况下,伸缩性片240的基于KES法的挠曲刚度优选高于皮肤侧片部221的挠曲刚度,并且伸缩性片240优选以跨越吸收性主体10的端缘10a的方式布置在吸收性主体10的皮肤侧。
因此,吸收性主体10的端缘10a的硬度和台阶被具有高刚度的两层片部吸收缓和,即,它们被内层片部的21的皮肤侧部211和伸缩性片240吸收缓和。因此,可以进一步抑制穿着者的皮肤被吸收性主体10的端缘10a损伤。
当在如图15所示的吸收性主体10的端缘10a的皮肤侧布置有除皮肤侧片部221以外的多个片部时,至少一个这样的片部的挠曲刚度需要高于皮肤侧片部221的挠曲刚度。在图15的腰身部20中,内层片部21的皮肤侧部211的挠曲刚度可以等于或小于皮肤侧片部221的挠曲刚度。另外,伸缩性片240的挠曲刚度可以等于或小于皮肤侧片部221的挠曲刚度。在这种情况下,伸缩性片240可以布置在非皮肤侧片部222和内层片部21的非皮肤侧部212之间。
吸收性芯11A是厚的构件,并且吸收性芯11A具有较高刚度。因此,吸收性芯11A的纵向腰身侧端缘11Aa优选地不到达吸收性主体10的腰身侧端缘10a。当吸收性芯11A被芯包裹片11B覆盖时,芯包裹片11B的腰身侧端缘(未示出)优选地不到达吸收性主体10的端缘10a。因此,可以抑制吸收性主体10的端缘10a的硬度和台阶被吸收性芯11A和芯包裹片11B增加。因此,吸收性主体10的端缘10a可以尽可能地柔软,并且可以抑制穿着者的皮肤被吸收性主体10的端缘10a损伤。
优选的是,内层片部21的皮肤侧部211的裆侧端缘211a相对于吸收性芯11A的腰身侧端缘11Aa在纵向上位于裆侧。因此,吸收性芯11的端缘11Aa的硬度和台阶被内层片部21的皮肤侧部211吸收缓和。因此,可以进一步抑制穿着者的皮肤被吸收性芯11A的端缘11Aa损伤。
还有,与图14所示的腰身部20类似,优选的是,伸缩性片240的裆侧端缘240a相对于吸收性芯11A的腰身侧端缘11Aa在纵向上位于腰身侧。因此,可以抑制吸收性芯11A由于伸缩性片240而在横向上过度收缩。可以维持吸收性芯11A的平坦性。
图16和图17所示的腰身部20与图15所示的腰身部20的不同在于皮肤侧片部221在纵向上的长度,其它构造彼此相同。与图17所示的腰身部20类似,皮肤侧片部221的裆侧端221a可以相对于吸收性主体10的端缘10a位于腰身侧。
与图15和图16所示的腰身部20类似,皮肤侧片部221可以跨过吸收性主体10的端缘10a布置在吸收性主体10的皮肤侧。在这种情况下,虽然皮肤侧片部221的挠曲刚度低,但是吸收性主体10的端缘10a的硬度和台阶被内层片部21的皮肤侧部211以及皮肤侧片部221吸收缓和。因此,可以进一步抑制穿着者的皮肤被吸收性主体10的端缘10a损伤。
在图15所示的腰身部20中,皮肤侧片部221的纵向长度等于内层片部21的皮肤侧部211的纵向长度。在图16和图17所示的腰身部20的情况下,皮肤侧片部221的纵向长度小于内层片部21的皮肤侧部211的纵向长度。如上所述,在皮肤侧片部221的裆侧端221a在纵向上不与内层片部21的皮肤侧部211的裆侧端211a一致的情况下,与如图15所示的多个片部的裆侧端彼此对齐的情况相比,可以降低各个片部的裆侧端处的台阶。因此,可以抑制穿着者的皮肤被各个片部的裆侧端损伤。另外,由于片部的层叠的层数在纵向上逐一变化,因此可以减轻使用期间的不适感。
同样地,优选的是,在纵向上,伸缩性片240的裆侧端240a不与内层片部21的皮肤侧部211的裆侧端211a以及皮肤侧片部221的裆侧端221a一致。因此,可以抑制穿着者的皮肤被各个片部的裆侧端损伤,并且可以减轻使用期间的不适感。
当各个片部的裆侧端移位时,优选的是内层片部21的皮肤侧部211的裆侧端缘211a在纵向上位于最靠档侧的位置。因此,能够将皮肤侧片部221和伸缩性片240牢固地固定到内层片部21的皮肤侧部211。这能够抑制以下现象:具有低刚度的皮肤侧片部221位于最靠裆侧的位置,使皮肤侧片部221的裆侧端部扭曲;伸缩性片240位于最靠裆侧的位置,使伸缩性片240的裆侧端部卷曲。
虽然未示出,但是可以将伸缩性片240的腰身侧端部与第一片21和第二片22一起折叠并定位在吸收性主体10的皮肤侧和非皮肤侧。在图15至图17所示的腰身部20的情况下,弹性线23可以代替伸缩性片240布置在腰身部20的上端部。伸缩性片240可以布置在腰身部20的一部分或全部中,而不限于腰身部20的上端部。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每一者的皮肤侧片部221的柔性===
如上所述,为了改善腰身部20在穿着者的皮肤上的触感并使穿着者的皮肤上不太可能产生纵褶的褶皱痕,皮肤侧片部221是具有高柔性(具有高悬垂性)的片材。下面说明皮肤侧片部221的构造。非皮肤侧片部222优选地具有相同的柔性。
对于皮肤侧片部221,使用由包含热塑性合成树脂的纤维制成并且是纺粘纤维无纺布的无纺布。更优选地,优选使用纺粘纤维无纺布或纺粘-熔喷-纺粘(SMS)纤维无纺布。对于构成这样的无纺布的连续纤维,优选地使用作为各种类型的已知合成树脂的包含聚丙烯(PP)和聚乙烯(PE)的聚烯烃系热塑性纤维。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主要含有聚乙烯纤维的纺粘纤维无纺布。
由于皮肤侧片部221由连续纤维形成的纺粘无纺布形成,因此与包括短纤维的气流成网无纺布等不同,纤维的自由端不与穿着者的皮肤直接接触。特别地,当穿着者用指尖接触时,相对自由移动的连续纤维与手指的指纹接触,而纤维的自由端不与指纹接触,从而对皮肤提供柔软而细腻的质感。与使用复合纤维等的情况不同,不需要使纤维原纤化的步骤。制造步骤的数量少并且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由于对于皮肤侧片部221使用由连续纤维构成的纺粘纤维无纺布或SMS纤维无纺布,因此在片材的表面上不会出现起毛,与由短纤维构成的其它合成纤维相比,可以给予穿着者光滑、易挠曲、柔软的感觉。另外,纺粘纤维无纺布的纤维取向与其它纤维无纺布相比容易控制。因此,可以获得具有期望的片材拉伸强度和拉伸性的平衡良好的复杂腰身部20。
皮肤侧片部221是主要包含聚乙烯纤维的纤维无纺布。聚乙烯纤维相对于片材整体的百分比含量为70质量%至100质量%。由于聚乙烯纤维比诸如聚丙烯纤维和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等的其它热塑性树脂纤维更柔软,所以当聚乙烯纤维的百分比含量至少为70质量%时,与聚乙烯纤维的百分比含量为70质量%以下的现有技术的无纺布相比,该纤维更柔软。另外,聚乙烯纤维具有较大的纤维直径,因此纤维之间的间隙较大并且具有高透气性。因此,可以减少在腰身部20中的水分滞留。
当皮肤侧片部221由使用连续聚乙烯纤维的纺粘无纺布形成时,连续纤维具有通过压延压纹法(calendar emboss method)的热处理将连续纤维彼此热融合而形成的多个融合部。在融合部中,各构成纤维被热融合并且不维持纤维形状,并且其一部分转变成膜。因此,融合部具有比构成纤维的非融合部高的刚度。
融合部相对于皮肤侧片部221的面积的总面积比与片材的质地和片材的强度有关。鉴于此,融合部的总面积比优选为5%以上且25%以下。当总面积比小于5%时,片材的强度可能降低,并且在使用期间腰身部20的一部分可能断裂。相较于此,当总面积比大于25%时,整个片材可能变硬并且质地可能劣化。
可以通过使用皮肤侧片部221的表面特性、弯曲特性、纤维密度、纤维直径、比容、压缩特性等来检查皮肤侧片部221的柔性(具体地,“光滑度”和“易挠曲和柔软感”)。
皮肤侧片部221的基重(单位面积质量)为10g/m2以上且30g/m2以下,或者更优选为12g/m2以上且25g/m2以下。在轻载荷(0.49hPa)下的厚度优选为0.10mm以上且0.60mm以下。当皮肤侧片部221的基重小于10g/m2时,柔性高,然而难以获得足够的拉伸强度。当基重超过30g/m2时,可以获得较高的拉伸强度,然而难以获得足够的柔性。
皮肤侧片部221的在0.49hPa(≈0.5gf/cm2)的载荷下的表观密度为0.02g/cm3以上且0.1g/cm3以下,或者优选为0.04g/cm3以上且0.08g/cm3以下。在49.03hPa的载荷下的表观密度为0.1g/cm3以上且0.2g/cm3以下,或者优选为0.12g/cm3以上且0.18g/cm3以下。皮肤侧片部221的在0.49hPa的载荷下的比容为10cm3/g以上且50cm3/g以下,或者优选为12.0cm3/g以上且18.0cm3/g以下。在49.03hPa的载荷下的比容为5.0cm3/g以上且10cm3/g以下,或者优选为4.0cm3/g以上且8.0cm3/g以下。
当皮肤侧片部221的在0.49hPa的载荷下的表观密度小于0.02g/cm3时,皮肤侧片部221的融合部减少,并且可能发生起毛。相较而言,当在0.49hPa的载荷下的表观密度超过0.1g/cm3时,皮肤侧片部221的刚度相对增加。
当皮肤侧片部221的在49.03hPa(≈50gf/cm2)的载荷下的比容在预定范围内并且通过用指尖按压来压缩纤维时,由于纤维容易被压溃并且具有较低的回弹性,因此密度增加,指尖与纤维之间的接触面积相对增加,纤维容易附着到指尖,并因此使指尖产生柔软的感觉,并且不太可能在纤维上产生褶皱痕。
皮肤侧片部221的基重根据JISL1096法来测量。表观密度是使用通过测量得到的基重和厚度计算出的平均值(N=3)获得的。皮肤侧片部221的比容是通过将无纺布的基重除以无纺布的厚度而计算出的。
皮肤侧片部221的构成纤维(主要是聚乙烯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14μm以上且22μm以下。由于纤维直径较大,因此融合部与皮肤侧片部221的面积的总面积比相对较小。这可以减小皮肤侧片部221的挠曲刚度。
<弯曲特性>
如上所述,皮肤侧片部221的基于KES法的挠曲刚度为0.0096N·m2/m×10-4以下。这使得纤维容易弯曲,增加了纤维与接触纤维的指尖之间的接触距离,并且增加了摩擦系数MIU。如上所述,皮肤侧片部221的基于KES法的挠曲刚度优选为0.0035N·m2/m×10-4以上。在挠曲刚度小于0.0035N·m2/m×10-4的情况下,存在皮肤侧片部221的拉伸强度降低并且腰身部20的一部分在使用期间断裂的风险。结果,摩擦系数的变化系数MMD/MIU×100为2%以上且6%以下,因此摩擦系数的变化减小并且皮肤侧片部221变得更光滑。即,增加了附着到指尖的指纹上的纤维量,赋予了光滑的感觉。
<压缩特性>
皮肤侧片部221的基于KES法的压缩工作载荷WC优选为0.14N·m/m2以上且0.2N·m/m2以下,压缩恢复率RC优选为15%以上且50%以下。在压缩工作载荷WC大于0.2N·m/m2的情况下,当腰身部20与穿着者接触时,由于腰身部20的收缩而形成的突出部26、250不太可能被压溃,并有可能咬入穿戴者的皮肤。在压缩恢复率RC大于50%的情况下,当腰身部20与穿着者接触时,被压溃的突出部26、250的要恢复到原始状态的力较强,并且突出部26、250在穿着者的皮肤上的局部接触压力增加。相较而言,在压缩工作载荷WC小于0.14N·m/m2的情况下或在压缩恢复率RC小于15%的情况下,腰身部20的刚度过低,并且腰身部20的一部分在使用期间可能断裂。通过将皮肤侧片部221的压缩工作载荷WC和压缩恢复率RC设定在上述范围,不太可能在穿着者的腰身产生褶痕,同时适当获得腰身部20的抗拉强度。
<表面特性>
皮肤侧片部221是通过将主要由聚乙烯纤维构成的连续纤维彼此热融合而形成的纤维网。由于表面上不存在纤维的自由端,因此起毛量小,并且片材表面具有良好的光滑度。此外,聚乙烯纤维与聚丙烯纤维相比是柔软的。聚乙烯纤维具有柔软的表面,在轻微的载荷作用下变形,并且在穿着者的身体移动时,跟随并贴合该移动。
皮肤侧片部221的表面的摩擦系数MIU为0.15以上且0.40以下,更优选为0.25以上且0.35以下,并且摩擦系数的平均偏差MMD为0.008以上且0.01以下。由于摩擦系数MIU超过0.15,因此摩擦阻力较高。当穿着者接触片材表面时,穿着者可以感到诸如纤维附着到穿着者的皮肤上的光滑感觉。摩擦系数的变化系数MMD/MIU×100为2.0%以上且6.0%以下。如上所述,当压缩恢复率RC小于50%时,即使在穿着者的指尖与纤维接触时施加的轻微载荷下,纤维也被压溃,并且纤维密度增加。与指尖接触的纤维量增加,并且摩擦系数MIU增大。因此,摩擦系数的变化系数MMD/MIU×100%落入较小的预定值的范围内。摩擦系数的变化减小,总体上提供适当的光滑度,以附着到指纹的方式与使用者的指尖接触的纤维量较大,并且可以对穿着者赋予光滑、易挠曲和柔软的感觉。
皮肤侧片部221的弯曲特性和表面特性的预定值的范围可以在腰身部20的横向和纵向中的至少一者中满足,或者更优选地在两个方向上都满足。(在1980年7月10日发布的日本纺织机械学会风格评估和标准化委员会的)“风格评估的标准化和分析”第2版中详细说明了本说明书中的基于KES法的各力学的测量。
参照表1,在各种条件下制造多种无纺布,并评价其特性和性能。实施例1至5的无纺布由包含100质量%的作为连续纤维的聚乙烯纤维的纺粘无纺布形成。比较例1的无纺布由包含100质量%的作为连续纤维的聚丙烯纤维的纺粘无纺布形成。此外,在制造步骤中,使用热压花辊通过压延法对实施例1至5以及比较例1和2的无纺布进行了热处理。
被测者将具有分别使用实施例1至5和比较例1至3的无纺布的皮肤侧片部221的尿布1穿着于婴幼儿,并分两步评估出现褶皱痕的可能性和拉伸强度。根据婴幼儿穿上尿布后的皮肤,“○”被选为用于被测者感觉“不太可能形成褶皱痕”的尿布,并且“×”被选为用于被测者感觉“可能会产生褶皱痕”的尿布1。关于拉伸强度,“○”被选为用于腰身部20在使用中断裂的尿布1,并且“×”被选为用于腰身部20不断裂的尿布1。
表1
<实施例1>
对于实施例1的无纺布,使用由基重为20.40g/m2,平均纤维直径为14.83μm的聚乙烯纤维构成的纺粘无纺布。
<实施例2>
对于实施例2的无纺布,使用由基重为18.98g/m2,平均纤维直径为16.89μm的聚乙烯纤维构成的纺粘无纺布。
<实施例3>
对于实施例3的无纺布,使用由基重为20.84g/m2,平均纤维直径为20.28μm的聚乙烯纤维构成的纺粘无纺布。
<实施例4>
对于实施例4的无纺布,使用由基重为25.12g/m2,平均纤维直径为16.77μm的聚乙烯纤维构成的纺粘无纺布。
<实施例5>
对于实施例5的无纺布,使用由基重为15.14g/m2,平均纤维直径为16.77μm的聚乙烯纤维构成的纺粘无纺布。
<比较例1>
对于比较例1的无纺布,使用由基重为20.37g/m2,平均纤维直径为12.19μm的聚丙烯纤维构成的纺粘无纺布。
<比较例2>
对于比较例2的无纺布,使用由基重为15.08g/m2且平均纤维直径为17.35μm的复合纤维构成的纺粘无纺布。对于复合纤维,使用连续纤维和包括由聚丙烯制成的芯部和由聚乙烯制成的鞘部的芯鞘型复合纤维。
<比较例3>
对于比较例3的无纺布,使用由复合纤维构成的透气无纺布,所述复合纤维的基重为23.52g/m2且平均纤维直径为16.64μm。对于复合纤维,使用芯鞘型复合纤维,所述芯鞘型复合纤维是纤维长度为51mm的短纤维,并且包括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制成的芯部和由聚乙烯制成的鞘部。
通过以下方法测量各无纺布的基重、纤维直径、表面特性(MIU,MMD,MMD/MIU)、弯曲特性(B)和压缩特性(T0,Tm,WC,RC)。
<基重的测量方法>
从各无纺布获得100mm×200mm的样品(N=10),获得样品的基重,将获得的基重的平均值用作各无纺布的基重。
<平均纤维直径的测量方法>
通过从各无纺布上切出样品来制备10mm×10mm的样品,并将其分别置于预制件上。将适量的甘油滴施加到各样品上,以将整个样品浸泡在甘油中,并将盖玻片放置在样品上。然后,使用已知的光学显微镜(例如,由KEYENCE公司制造的VHC-100DigitalMicroscope Lens VH-Z450)以1000倍的放大倍率观察各样品的片表面。测量从片表面露出的纤维(N=50)的纤维直径,将其平均值用作平均纤维直径。
<表面特性的测量方法>
通过使用由Kato Tech有限公司制造的KES-FB4-A-AUTO(自动表面测试仪),提取范围为100mm×100mm的各无纺布作为样品,并将样品放置在光滑的金属平坦表面的测试台上来测量表面特性。在制造各无纺布时,使用外部尺寸为5mm×5mm的摩擦头(量规头)以0.1cm/秒的恒定速度将各样品在加工方向(纤维取向的方向)上水平移动0至2cm,在初始载荷为50gf的条件下,计算MIU是移动区间内的平均摩擦系数且MMD是摩擦系数的标准偏差的情况下的各数值。各样品进行五次相同的测量,并且将测量结果的平均值用作各样品的MIU的值和MMD的值。
<厚度T0、Tm和压缩特性的测量方法>
为了测量各无纺布的厚度,使用由Kato Tech有限公司制造的压缩测试仪KES-FB3-AUTO-A。首先,从各无纺布上切出一块尺寸为100mm×100mm的片用作样品,将样品的中心轻轻地夹在上下布置的圆盘之间,并测量当压缩面积(圆盘的面积)为2.0cm2且载荷为0.49hPa时的各样品的厚度T0。然后,以0.02mm/秒的加载速度在49.03hPa的载荷下压缩测量样品,并且在49.03hPa的载荷下测量厚度Tm。另外,当WC表示从厚度T0压缩到厚度Tm时所需的工作载荷(N·m/m2),且WC2表示从厚度Tm恢复到厚度T0时所需的工作载荷时,根据以下计算式获得压缩恢复率RC(%)。
RC(%)=WC2/WC×100
<测量结果>
参照表1中的结果,清楚的是,如在比较例1至3中那样,当无纺布的挠曲刚度大于0.0096N·m2/m×10-4时,容易在穿着者的皮肤上产生褶皱痕,并且如在实施例1至5中那样,当无纺布的挠曲刚度在0.0096N·m2/m×10-4以下时,不太可能在穿着者的皮肤上产生褶皱痕。此外,清楚的是,如在实施例5中那样,当挠曲刚度在0.0035N·m2/m×10-4以上时,腰身部20未在使用中断裂,实施例5的无纺布可以用作皮肤侧片部221而没有任何问题。
另外,根据实施例1至5中任一项的无纺布的压缩恢复率RC为50%以下,该压缩恢复率低于比较例1至3中任一项的无纺布的压缩恢复率。也鉴于此,清楚的是,低挠曲刚度的柔性无纺布的褶皱中具有容易被压溃的突出部,并且不太可能产生褶皱痕。
另外,根据实施例1至5中的任一项的无纺布的基重在10g/m2以上且30g/m2以下的范围内,在49.03hPa的载荷下的表观密度落在0.12g/cm3以上且0.2g/cm3以下的范围内。因此,只要无纺布的基重和表观密度在上述范围内,就可以获得柔性,同时获得适当的拉伸强度。
将实施例1(由纤维直径为14.83μm的聚乙烯纤维构成的无纺布)与比较例1(由纤维直径为12.19μm的聚丙烯纤维构成的无纺布)进行比较,实施例1的MIU为0.335,而比较例1的MIU为0.238,实施例1的摩擦系数的变化系数MMD/MIU×100为2.57%,而比较例1的摩擦系数的变化系数MMD/MIU×100为3.28%。因此,由于无纺布由较柔软的聚乙烯纤维构成,摩擦系数MIU较高。结果,摩擦系数的变化系数MMD/MIU×100低,摩擦系数的变化减小,并且片表面光滑。因此,当使用者使指尖相对于无纺布的表面在平面方向上移动时,以附着到指纹的方式与指纹接触的纤维量较多,可以赋予光滑感。
关于由复合纤维构成的比较例2和3中的任一项的无纺布,摩擦系数的变化系数MMD/MIU×100超过6%。因此,与由聚乙烯纤维的单纤维构成的实施例1至5中的任一项的无纺布相比,片表面的光滑度变劣。换句话说,在根据实施例1至5中的任一项的无纺布由纤维直径为14μm以上且22μm以下的聚乙烯纤维构成的情况下,易于获得基于KES法的摩擦系数的变化系数MMD/MIU×100为2%以上且6%以下的具有光滑的片表面的柔软无纺布。根据实施例1、2、4和5的摩擦系数MIU的测量结果为0.268至0.335,因此摩擦系数MIU优选为至少0.25(以上)。
上面已经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然而,上述实施方式是为了更容易理解本发明,并不旨在以限制的方式解释本发明。另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思想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变形或改进,并且包括变形的或改进的构造的等同形式。
附图标记说明
1 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吸收性物品)
10 吸收性主体
11 吸收体,11A 吸收性芯,11B 芯包裹片
12 顶面片,13 背面片,14 外装片
15 腿部弹性构件
20 腹侧腰身部(腰身部)
20A 腰身侧部,20B 吸收性主体侧部
20C 中间部,20D 芯侧部
21 第一片(内层片部,第二内层片部,第三内层片部)
22 第二片,221 皮肤侧片部,222 非皮肤侧片部
23 弹性线(伸缩性构件),23a至23e 腰身侧弹性线
23f 芯侧弹性线,23g 中间弹性线
24 内层片部,25 内层片部,26 突出部
30 背侧腰身部(腰身部),31 第一片
32第二片,33弹性线
40比较例的腰身部
50粘接剂
240伸缩性片(伸缩性片部,内层片部),250突出部
400比较例的皮肤侧片部
Claims (30)
1.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纵向和横向,
所述吸收性物品包括:
吸收性主体,其包括吸收性芯;和
一对腰身部,每个腰身部包括皮肤侧片部和多个弹性线,
所述皮肤侧片部布置在最靠皮肤侧的位置处,
所述多个弹性线能够在所述横向上伸缩,
在所述一对腰身部中的至少一个腰身部中,
所述皮肤侧片部的基于KES法的挠曲刚度为0.0096N·m2/m×10-4以下,
所述腰身部具有内层片部,
所述内层片部相对于所述吸收性主体在所述纵向上位于腰身侧,
所述内层片部在所述腰身部的厚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皮肤侧片部和所述弹性线之间,
所述内层片部的基于KES法的挠曲刚度比所述皮肤侧片部的挠曲刚度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腰身部包括布置在最靠非皮肤侧的位置处的非皮肤侧片部,
所述弹性线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布置在所述内层片部和所述非皮肤侧片部之间,并且
所述皮肤侧片部是通过将所述非皮肤侧片部的所述纵向上的腰身侧端部朝向皮肤侧折叠而成的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层片部的所述纵向上的腰身侧端部朝向皮肤侧折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腰身部包括第二内层片部和非皮肤侧片部,
所述第二内层片部相对于所述内层片部布置在非皮肤侧,
所述非皮肤侧片部布置在最靠非皮肤侧的位置处,
所述第二内层片部的基于KES法的挠曲刚度为0.0096N·m2/m×10-4以下,
所述弹性线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二内层片部和所述非皮肤侧片部之间,并且
所述皮肤侧片部是通过将所述非皮肤侧片部的在所述纵向上的腰身侧端部朝向皮肤侧折叠而成的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腰身部包括第三内层片部和非皮肤侧片部,
所述第三内层片部相对于所述内层片部布置在非皮肤侧,
所述非皮肤侧片部布置在最靠非皮肤侧的位置处,
所述腰身部具有腰身侧部和芯侧部,
所述腰身侧部是相对于所述吸收性主体在所述纵向上位于腰身侧的部分,
所述芯侧部是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与所述吸收性芯重叠的部分,
所述多个弹性线包括布置在所述腰身侧部的腰身侧弹性线和布置在所述芯侧部的芯侧弹性线,
所述腰身侧弹性线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布置在所述内层片部和所述第三内层片部之间,并且
所述芯侧弹性线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三内层片部和所述非皮肤侧片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腰身部在所述纵向上具有在所述腰身侧部和所述芯侧部之间的中间部,
所述多个弹性线包括布置在所述中间部的中间弹性线,以及
一些所述中间弹性线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布置在所述内层片部与所述第三内层片部之间的位置处,并且
一些所述中间弹性线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三内层片部和所述非皮肤侧片部之间的位置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腰身部具有腰身侧部和吸收性主体侧部,
所述腰身侧部是相对于所述吸收性主体在所述纵向上位于腰身侧的部分,
所述吸收性主体侧部是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与所述吸收性主体重叠的部分,并且
使所述腰身侧部在所述横向上伸长单位长度的力的大小除以所述腰身侧部的在所述纵向上的长度而获得的值
小于
使所述吸收性主体侧部在所述横向上伸长单位长度的力的大小除以所述吸收性主体侧部的在所述纵向上的长度而获得的值。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层片部的腰身侧端相对于在所述多个弹性线中的布置在最靠腰身侧的位置处的所述弹性线在所述纵向上位于腰身侧。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层片部的裆侧端相对于所述吸收性主体的腰身侧端在所述纵向上位于裆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皮肤侧片部的基于KES法的挠曲刚度为0.0035N·m2/m×10-4以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皮肤侧片部的基于KES法的压缩恢复率RC为15%以上且50%以下。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皮肤侧片部的基重为10g/m2以上且30g/m2以下,并且
所述皮肤侧片部在49.03hPa的载荷下具有0.12g/cm3以上且0.2g/cm3以下的表观密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皮肤侧片部包含纤维直径为14μm以上且22μm以下的纤维,并且
所述皮肤侧片部的基于KES法的摩擦系数的变化系数MMD/MIU×100为2%以上且6%以下。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皮肤侧片部的摩擦系数MIU为至少0.25。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皮肤侧片部包含聚乙烯纤维。
16.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纵向和横向,
所述吸收性物品包括:
吸收性主体,其包括吸收性芯;和
一对腰身部,每个腰身部均包括布置在最靠皮肤侧的位置处的皮肤侧片部,
在所述一对腰身部中的至少一个腰身部中,
所述皮肤侧片部的基于KES法的挠曲刚度为0.0096N·m2/m×10-4以下,
相对于所述皮肤侧片部在非皮肤侧布置有内层片部,
所述内层片部的基于KES法的挠曲刚度比所述皮肤侧片部的挠曲刚度高,
所述内层片部布置在所述吸收性主体的皮肤侧,并跨越所述吸收性主体的在所述纵向上的腰身侧端缘。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腰身部包括布置在最靠非皮肤侧的位置处的非皮肤侧片部,
所述皮肤侧片部是通过将所述非皮肤侧片部的在所述纵向上的腰身侧端部朝向皮肤侧折叠而成的部分,
所述内层片部具有皮肤侧部和非皮肤侧部,
所述皮肤侧部是通过将所述纵向上的腰身侧端部朝向皮肤侧折叠而成的部分,
所述非皮肤侧部是相对于所述皮肤侧部布置在非皮肤侧的部分,
在所述腰身部的厚度方向上,在所述内层片部的非皮肤侧部与所述非皮肤侧片部之间布置有伸缩性构件,
所述伸缩性构件能够在所述横向上伸缩,并且
所述内层片部的皮肤侧部布置在所述吸收性主体的皮肤侧,跨越所述吸收性主体的在所述纵向上的腰身侧端缘。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层片部的皮肤侧部的裆侧端缘相对于所述吸收性芯的腰身侧端缘在所述纵向上位于裆侧。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腰身部的厚度方向上,在所述内层片部的皮肤侧部和非皮肤侧部之间布置有伸缩性片部,
所述伸缩性片部能够在所述横向上伸缩,
所述伸缩性片部的基于KES法的挠曲刚度比所述皮肤侧片部的挠曲刚度高,并且
所述伸缩性片部布置在所述吸收性主体的皮肤侧,跨越所述吸收性主体的在所述纵向上的腰身侧端缘。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层片部的皮肤侧部的裆侧端缘、所述皮肤侧片部的裆侧端缘和所述伸缩性片部的裆侧端缘在所述纵向上彼此错位。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层片部的皮肤侧部的裆侧端缘在所述纵向上位于最靠裆侧的位置处。
2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层片部是能够在所述横向上伸缩的伸缩性片部。
23.根据权利要求19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缩性片部的裆侧端缘相对于所述吸收性芯的腰身侧端缘在所述纵向上位于腰身侧。
24.根据权利要求16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皮肤侧片部布置在所述吸收性主体的皮肤侧,并跨越所述吸收性主体的在所述纵向上的腰身侧端缘。
25.根据权利要求16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皮肤侧片部的基于KES法的挠曲刚度为0.0035N·m2/m×10-4以上。
26.根据权利要求16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皮肤侧片部的基于KES法的压缩恢复率RC为15%以上且50%以下。
27.根据权利要求16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皮肤侧片部的基重为10g/m2以上且30g/m2以下,并且
所述皮肤侧片部在49.03hPa的载荷下具有0.12g/cm3以上且0.2g/cm3以下的表观密度。
28.根据权利要求16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皮肤侧片部包含纤维直径为14μm以上且22μm以下的纤维,并且
所述皮肤侧片部的基于KES法的摩擦系数的变化系数MMD/MIU×100为2%以上且6%以下。
29.根据权利要求16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皮肤侧片部的摩擦系数MIU为至少0.25。
30.根据权利要求16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皮肤侧片部包含聚乙烯纤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083372A JP7054643B2 (ja) | 2018-04-24 | 2018-04-24 | 吸収性物品 |
JP2018083373A JP7048401B2 (ja) | 2018-04-24 | 2018-04-24 | 吸収性物品 |
JP2018-083373 | 2018-04-24 | ||
JP2018-083372 | 2018-04-24 | ||
PCT/JP2019/015181 WO2019208175A1 (ja) | 2018-04-24 | 2019-04-05 | 吸収性物品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004507A true CN112004507A (zh) | 2020-11-27 |
CN112004507B CN112004507B (zh) | 2022-08-23 |
Family
ID=68294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27659.7A Active CN112004507B (zh) | 2018-04-24 | 2019-04-05 | 吸收性物品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004507B (zh) |
WO (1) | WO2019208175A1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8142316A (ja) * | 2006-12-11 | 2008-06-26 | Kao Corp |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
CN101541284A (zh) * | 2006-11-27 | 2009-09-23 | 花王株式会社 | 吸收性物品 |
CN102665631A (zh) * | 2009-12-22 | 2012-09-12 |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 一次性穿用物品 |
CN103717188A (zh) * | 2011-08-09 | 2014-04-09 | 花王株式会社 | 短裤型吸收性物品 |
TW201705926A (zh) * | 2015-06-30 | 2017-02-16 | Unicharm Corp | 具有靠近腰圍橡膠的一方的細縫之吸收性物品 |
CN106659613A (zh) * | 2014-08-27 | 2017-05-10 | 宝洁公司 | 具有弹性带的可穿着制品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804306B2 (ja) * | 2006-10-25 | 2011-11-02 | 花王株式会社 | 吸収性物品 |
EP2087871B1 (en) * | 2006-11-27 | 2015-03-18 | Kao Corporation | Absorbent article |
JP5884489B2 (ja) * | 2012-01-05 | 2016-03-15 |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使い捨ておむつ,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装置 |
JP2014176527A (ja) * | 2013-03-15 | 2014-09-25 | Hakujuji Co Ltd | 使い捨て吸収性物品 |
-
2019
- 2019-04-05 WO PCT/JP2019/015181 patent/WO201920817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9-04-05 CN CN201980027659.7A patent/CN11200450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41284A (zh) * | 2006-11-27 | 2009-09-23 | 花王株式会社 | 吸收性物品 |
JP2008142316A (ja) * | 2006-12-11 | 2008-06-26 | Kao Corp |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
CN102665631A (zh) * | 2009-12-22 | 2012-09-12 |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 一次性穿用物品 |
CN103717188A (zh) * | 2011-08-09 | 2014-04-09 | 花王株式会社 | 短裤型吸收性物品 |
CN106659613A (zh) * | 2014-08-27 | 2017-05-10 | 宝洁公司 | 具有弹性带的可穿着制品 |
TW201705926A (zh) * | 2015-06-30 | 2017-02-16 | Unicharm Corp | 具有靠近腰圍橡膠的一方的細縫之吸收性物品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004507B (zh) | 2022-08-23 |
WO2019208175A1 (ja) | 2019-10-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415547B1 (ko) | 흡수성 물품 | |
KR101761975B1 (ko) | 흡수성 물품 | |
KR100887694B1 (ko) | 흡수성 물품 | |
TW522006B (en) | Absorbent article | |
JP3949020B2 (ja) | 吸収性物品 | |
JP4884190B2 (ja) |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 |
CN108348384B (zh) | 吸收性物品 | |
JP5674345B2 (ja) | 使い捨ての着用物品 | |
TW201609062A (zh) | 吸收性物品 | |
CN109982674B (zh) | 吸收性物品 | |
JP2008142342A (ja) |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 |
JP2019010348A (ja) | 吸収性物品 | |
JP2008136667A (ja) | 吸収性物品 | |
CN111526845B (zh) | 短裤型吸收性物品 | |
JP5393118B2 (ja) | 吸収性物品 | |
JP7048401B2 (ja) | 吸収性物品 | |
CN112004507B (zh) | 吸收性物品 | |
JP7445430B2 (ja) | 吸収性物品本体及び吸収性物品 | |
JP7054643B2 (ja) | 吸収性物品 | |
CN111655210A (zh) | 吸收性物品 | |
JP5922693B2 (ja) | パンツタイプ使い捨ておむつ | |
JP2010194257A (ja) | 吸収性物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