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87683A - 线束 - Google Patents
线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987683A CN111987683A CN202010443669.3A CN202010443669A CN111987683A CN 111987683 A CN111987683 A CN 111987683A CN 202010443669 A CN202010443669 A CN 202010443669A CN 111987683 A CN111987683 A CN 11198768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eripheral surface
- wire
- sheath
- outer peripheral
- housing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3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8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8
- 230000004323 axial length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2788 cri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943 EPDM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98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573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433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42 deterio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122 polyamide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749 polyurethane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379 silicone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45 silicone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803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5/00—Cable fittings
- H02G15/013—Sealing means for cable inle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045—Cable-harnesses
Landscapes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Cable Accessories (AREA)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液体从护套的端部浸入护套内的线束。线束(1)具备:具有电线(2、3)和覆盖电线(2、3)的护套(4)的电缆;与从护套(4)的端部(4a)露出的电线(2、3)的外周接触地设置的密封部件;保持密封部件的保持部件(6);以及具有与护套(4)的外周面(4aa)接触的第一内周面(51a)和与保持部件(6)的外周面(61a)接触的第二内周面(53a)并由筒状的弹性体构成的筒状部件(5),电线(2、3)从保持部件(6)伸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束,尤其涉及布设于汽车的车辆中会附着水滴等液体的部位的线束。
背景技术
现今,提出了一种例如用共同的护套来覆盖汽车的ABS(防抱死制动系统)用的信号用电线和使电动式驻车制动器动作的电源用电线而一体化的线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4/103499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线束中,有水等液体从护套的端部浸入护套内的担忧。例如,在液体从护套的端部浸入护套内且该液体冻结了的状态下,若线束折曲,则有信号用电线、电源用电线损伤的担忧。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液体从护套的端部浸入护套内的线束。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课题,提供一种线束,具备:电缆,其具有电线和覆盖上述电线的护套;密封部件,其与从上述护套的端部露出的上述电线的外周接触地设置;保持部件,其保持上述密封部件;以及筒状部件,其具有与上述护套的外周面弹性接触的第一内周面和与上述保持部件的外周面弹性接触的第二内周面,并由筒状的弹性体构成,上述电线从上述保持部件伸出。
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线束,能够抑制液体从护套的端部浸入护套内。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线束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X-X’剖视图。
图3是示出索环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的索环的纵剖视图。
图5是示出保持件的分解图。
图6是示出电线密封件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在线束的制造工序的中途形成的中间体的图。
图8是装配有电线密封件的保持件的组装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变形例的线束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符号的说明
1—线束,1A—中间体,2—第一芯线,21—第一绝缘电线,21a—外周面,211—第一导体线,212—第一绝缘体,3—第二芯线,31—第二绝缘电线,31a—外周面,311—第二导体线,312—第二绝缘体,4—护套,4a—一个端部(一端部),4aa—外周面,4ab—端面,5—索环,51—第一收纳部,51a—第一内周面,51b—第一台阶部,52—第二收纳部,521—第一筒部,522—第二筒部,523—中间部,53—第三收纳部,53a—第二内周面,53b—第二台阶部,6—保持件,61—主体部,61a—外周面,61b—底面,610—第一插入孔,610a—内壁,611—第二插入孔,611a—内壁,613—卡合突起,62—盖体,620—卡合部,620a—卡合孔,621—卡合片,7—电线密封件,71—第一电线密封件,71a—外周面,710—第一贯通孔,710a—内壁,72—第二电线密封件,72a—外周面,720—第二贯通孔,720a—内壁,8—托架,81—卷边部,82—固定部,820—贯通孔,9—紧固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线束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X-X’剖视图。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线束1例如用于汽车的电动驻车制动装置、电动制动装置,更详细而言,向与汽车的各车轮对应地设置的电动驻车制动装置供给用于其动作的工作电流,并且传输用于计测车轮的转速的转速传感器的信号(例如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所使用的信号)。
如图1所示,该线束1构成为具备电线(第一芯线2及第二芯线3)、覆盖电线的护套4、作为筒状部件的索环5、作为保持部件的保持件6、以及作为密封部件的电线密封件7。
护套4覆盖第一芯线2及第二芯线3。第一芯线2及第二芯线3从该护套4的端部4a露出。并且,第一芯线2及第二芯线3从保持件6伸出。电线密封件7插入形成于保持件6的插入孔610、611中,在上述插入孔610、611与第一芯线2及第二芯线3之间分别进行止水。电线密封件7与从护套4的端部4a露出的第一芯线2及第二芯线3的外周接触地设置。
保持件6保持电线密封件7。索环5保持护套4的一个端部4a(以下也简单地称作“一端部4a”。),并且在与该一端部4a之间进行止水。此处,也将由护套4覆盖第一芯线2及第二芯线3后的部件称作“电缆”。以下,详细地说明各构成要素。
(第一芯线2)
第一芯线2例如是用于向电动驻车制动装置供给工作电流的电源线。第一芯线2构成为包括一对第一绝缘电线21、21。并且,一对第一绝缘电线21、21例如分别包括使由铜构成的多个线材绞合而成的第一导体线211以及覆盖第一导体线211的由聚乙烯构成的第一绝缘体212。
(第二芯线3)
第二芯线3例如是用于传输转速传感器的信号的信号线。第二芯线3构成为包括一对第二绝缘电线31、31。并且,一对第二绝缘电线31、31例如分别包括使由铜构成的多个线材绞合而成的第二导体线311以及覆盖第二导体线311的由聚乙烯构成的第二绝缘体312。第二绝缘电线31具有比第一绝缘电线21小的外径,并形成为比第一绝缘电线21细。
(护套4)
护套4具有筒状的形状,一并地覆盖第一芯线2及第二芯线3。护套4例如由热塑性聚氨酯等聚氨酯系树脂形成。此外,也可以在护套4的内部并在护套4的内表面与第一芯线2及第二芯线3之间配置纤维状的夹杂件(未图示)。
第一芯线2及第二芯线3从护套4的一端部4a导出,并从该一端部4a露出。并且,护套4的一端部4a保持于索环5,并且另一个端部(图示省略,以下为“另一端部”)保持于图示省略的控制装置的壳体。
(索环5)
图3是示出索环5的立体图。图4是图3所示的索环5的纵剖视图。索环5例如由三元乙丙橡胶(EPDM)等橡胶系的具有弹性的原材料形成。
索环5一体地具备:第一收纳部51,其收纳护套4的一端部4a,并具有与该一端部4a的外周面4aa弹性接触的第一内周面51a;第二收纳部52,其收纳从护套4的一端部4a导出并露出的第一芯线2及第二芯线3;以及第三收纳部53,其收纳保持多个电线密封件7的保持件6的主体部61,并具有与主体部61的外周面61a弹性接触的第二内周面53a。此处,“弹性接触”是指利用橡胶材料的弹力来接触。
第一收纳部51配置于一端侧,第三收纳部53配置于另一端侧。第二收纳部52位于第一收纳部51及第三收纳部53之间,并与上述第一收纳部51及第三收纳部53连续地连接。换言之,利用第二收纳部52来相互分离地配置第一收纳部51及第三收纳部53。
第一收纳部51具有第一收纳部51的内径r1及外径R1遍及轴向整体均等的圆筒状的形状。并且,第三收纳部53具有圆筒状的形状。也就是说,第三收纳部53的内径r3及外径R3遍及轴向整体均等。第三收纳部53的内径r3及外径R3分别比第一收纳部51的内径r1及外径R1大(r1<r3,R1<R3)。
第二收纳部52一体地具有:第一筒部521,其与第一收纳部51连接;第二筒部522,其与第三收纳部53连接;以及中间部523,其位于第一筒部521及第二筒部522之间,并具有从第一收纳部51侧朝向第三收纳部53侧扩径的锥状的形状。
换言之,第一收纳部51是具有与护套4的一端部4a的外周面4aa弹性接触的第一内周面51a的小径筒部,第三收纳部53是具有与主体部61的外周面61a弹性接触的第二内周面53a的大径筒部,第二收纳部52是连结第一收纳部51与第三收纳部53的连结部。以下,详细地说明各收纳部的功能。
(1)第一收纳部51
第一收纳部51的内径r1在收纳护套4前的自然状态下比护套4的外径小。因此,护套4在例如由空气等将第一收纳部51扩径后的状态下收纳在第一收纳部51中。
在护套4收纳在第一收纳部51中之后,第一收纳部51从扩径的状态缩径而与护套4的一端部4a的外周面4aa弹性接触。由此,对护套4作用来自第一收纳部51的紧固力(即“紧缚力”)。利用这样的紧缚力,护套4的外周面4aa与第一内周面51a紧贴,能够抑制液体从第一收纳部51侧向第二收纳部52侧(从图1的图示左侧向右侧)的浸入。
(2)第二收纳部52
第二收纳部52的第一筒部521的内径r21比第一收纳部51的内径r1小(r21<r1)。即,在第一收纳部51与第二收纳部52之间形成有作为限位件发挥功能的第一台阶部51b,该第一台阶部51b与护套4的一端部4a的前端面4ab(以下也简单地称作“护套4的端面4ab”。)接触来进行护套4在第一收纳部51内的对位。
并且,第二收纳部52的第二筒部522的内径r22比第三收纳部53的内径r3小(r22<r3)。即,在第三收纳部53与第二收纳部52之间形成有作为限位件发挥功能的第二台阶部53b,该第二台阶部53b与主体部61的底面61b(参照图5)接触来进行主体部61在第三收纳部53内的对位。
再者,中间部523的轴向上的长度L2优选为1mm以上且20mm以下。换言之,在护套4及保持件6的主体部61收纳在索环5中的状态下,护套4与保持件6配置为在护套4的长度方向上相互分离1mm以上且20mm以下。这是因为:若使护套4与保持件6过于接近为一定量以上,则从护套4的一端部4a导出的第一芯线2及第二芯线3以一定角度以上倾斜的状态插通保持件6中,可能在与保持件6之间产生间隙而降低止水性。
(3)第三收纳部53
第三收纳部53的内径r3在收纳保持件6的主体部61前的自然状态下比主体部61的外径小。因此,主体部61在例如由空气等将第三收纳部53扩径后的状态下收纳在第三收纳部53中。
在主体部61收纳在第三收纳部53中之后,第三收纳部53从已扩径的状态缩径而与主体部61的外周面61a弹性接触。由此,对主体部61作用来自第三收纳部53的紧缚力。利用这样的紧缚力,第二内周面53a与主体部61的外周面61a紧贴,能够抑制液体从第二内周面53a与主体部61的外周面61a之间向索环5浸入。
并且,第三收纳部53的轴向上的长度L3(即第二内周面53a的高度)优选为5mm以上且30mm以下。在第三收纳部53的长度L3不足5mm的情况下,无法充分获得来自第三收纳部53的紧缚力,从而有在第三收纳部53的内周面53a(即第二内周面53a)与主体部61的外周面61a之间无法获得期待的止水性的担忧。并且,在第三收纳部53的长度L3超过30mm的情况下,第三收纳部53的紧缚力过强,从而有收纳主体部61的作业变得困难的担忧。
(保持件6)
图5是示出保持件6的分解图。保持件6是保持电线密封件7的保持部件。如图5所示,保持件6具备具有圆柱状的形状的主体部61和覆盖在主体部61上并具有圆板状的形状的盖体62。主体部61具有预定的高度(图2中为轴向上的长度)H。主体部61的高度H比上述的第三收纳部53的长度L3大(即H>L3)。优选为,从主体部61的底面61b至下述的卡合突起613的下端的高度比第三收纳部53的长度L3大。这是为了即使在将保持件6最大限度地收纳在第三收纳部53中的情况下,卡合突起613也会位于索环5的外部。
在主体部61形成有沿主体部61的轴向并从上表面贯通至底面61b的四个插入孔610、611。上述四个插入孔中的两个插入孔610的直径比剩余的两个插入孔611的直径大。两个大径的插入孔610(以下也称作“第一插入孔610”。)彼此具有相同直径。两个小径的插入孔611(以下也称作“第二插入孔611”。)彼此具有相同直径。此外,此处,“相同”并非仅指完全相同,也包括稍许误差。稍许误差是指几%(例如5%)以下的误差。以下,记载为“相同”的情况是相同的。
在上述四个插入孔610、611分别插入电线密封件7。并且,四个插入孔610、611配置为在主体部61收纳在第三收纳部53内的状态下与线束1的横剖视中的第一芯线2及第二芯线3的位置对应。
并且,主体部61在外周面61a具备一对突起状的卡合突起613、613,该一对突起状的卡合突起613、613向主体部61的径向外突出并设于隔着主体部61的中心轴而相互对置的位置。卡合突起613在主体部61的高度方向上设于主体部61在收纳于第三收纳部53内的状态下配置于索环5的外部的位置、即距底面61b的高度比第三收纳部53的轴向上的长度L3高的位置。此外,卡合突起613的个数不限定于两个,也可以是三个以上。
盖体62是覆盖主体部61的上表面整体的圆板状的部件。盖体62具有抑制(例如向图2的右方向)电线密封件7从主体部61脱离的功能。盖体62具备在覆盖在主体部61上的状态下分别与主体部61的一对卡合突起613、613卡合的一对卡合部620。在盖体62形成有使第一芯线2及第二芯线3分别插通的插通孔622、623。第一芯线2及第二芯线3经由该插通孔622、623从保持件6伸出。
该一对卡合部620设于隔着盖体62的中心轴而相互对置的位置。各个卡合部620具有环状的卡合片621,该卡合片621在盖体62的外缘部向轴向下方伸出,并在中央部形成有卡合孔620a。该卡合孔620a与卡合突起613卡合来将盖体62固定于主体部61(参照图8)。
(电线密封件7)
图6是示出电线密封件7的立体图。电线密封件7例如由硅橡胶等橡胶材料形成。如图6所示,电线密封件7构成为包括一对(两个)大径的第一电线密封件71和一对(两个)小径的第二电线密封件72。
第一电线密封件71具有圆筒状的形状。并且,为了在向第一电线密封件71插入第一芯线2时减少第一芯线2与第一电线密封件71之间的摩擦力,在第一电线密封件71的内部形成有沿第一电线密封件71的轴向在径向上反复凹凸的凹凸构造。
第一电线密封件71插入上述的第一插入孔610中。因此,在第一电线密封件71的外周面71a形成有沿第一电线密封件71的轴向在径向上反复凹凸的凹凸构造。这是为了在向主体部61的第一插入孔610插入第一电线密封件71时,缩小与第一插入孔610的内壁610a接触的外周面71a的面积来减少作用于内壁610a与外周面71a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容易将第一电线密封件71插入到主体部61的第一插入孔610。
在将第一电线密封件71插入到第一插入孔610后,第一电线密封件71从已缩径的状态扩径而与第一插入孔610的内壁610a弹性接触。由此,对第一电线密封件71作用来自第一插入孔610的紧缚力。利用这样的紧缚力,第一电线密封件71的外周面71a与第一插入孔610的内壁610a紧贴,能够抑制液体从第一电线密封件71的外周面71a与第一插入孔610的内壁610a之间浸入。
并且,在第一贯通孔710插通第一芯线2。在向第一贯通孔710插通第一芯线2前的自然状态下,第一电线密封件71的内径d1比第一芯线2的外径小。
在将第一芯线2插通第一贯通孔710后,第一贯通孔710从已扩径的状态缩径而与第一绝缘电线21的外周面21a弹性接触。由此,对第一芯线2作用来自第一电线密封件71的紧缚力。利用这样的紧缚力,第一绝缘电线21的外周面21a与第一贯通孔710的内壁710a紧贴,能够抑制液体从第一绝缘电线21的外周面21a与第一贯通孔710的内壁710a之间浸入。
第二电线密封件72具有圆筒状的形状。并且,为了在向第二电线密封件72插入第二芯线3时减少第二芯线3与电线密封件72之间的摩擦力,在第二电线密封件72的内部形成有沿第二电线密封件72的轴向在径向上反复凹凸的凹凸构造。
第二电线密封件72插入上述的第二插入孔611中。因此,与第一电线密封件71的外周面71a相同,在第二电线密封件72的外周面72a形成有沿第二电线密封件72的轴向在径向上反复凹凸的凹凸构造。这是为了容易将第二电线密封件72插入主体部61的第二插入孔611中。
在将第二电线密封件72插入第二插入孔611后,第二电线密封件72从已缩径的状态扩径而与第二插入孔611的内壁611a弹性接触。由此,对第二电线密封件72作用来自第二插入孔611的紧缚力。利用这样的紧缚力,第二电线密封件72的外周面72a与第二插入孔611的内壁611a紧贴,能够抑制液体从第二电线密封件72的外周面72a与第二插入孔611的内壁611a之间浸入。
并且,在第二贯通孔720插通第二芯线3。在向第二贯通孔720插通第二芯线3前的自然状态下,第二电线密封件72的内径d2比第二芯线3的外径小。因此,第二芯线3在例如由空气等将第二贯通孔720扩径后的状态下插通第二贯通孔720中。
在将第二芯线3插通第二贯通孔720后,第二贯通孔720从已扩径的状态缩径而与第二绝缘电线31的外周面31a弹性接触。由此,对第二芯线3作用来自第二电线密封件72的紧缚力。利用这样的紧缚力,第二绝缘电线31的外周面31a与第二贯通孔720的内壁720a紧贴,能够抑制液体从第二绝缘电线31的外周面31a与第二贯通孔720的内壁720a之间浸入。
(线束1的制造工序)
图7是示出在线束1的制造工序的中途形成的中间体的图。图8是装配有电线密封件7的保持件6的组装图。首先,如图7所示,将索环5插通从护套4的一端部4a导出的第一芯线2及第二芯线3,并且收纳该一端部4a,从而形成中间体1A。此时,如上所述,在将第一收纳部51扩径后的状态下,将护套4的一端部4a收纳在索环5中。
接下来,如图8所示,将电线密封件7插入保持件6的主体部61的插入孔610、611中。此时,如上所述,电线密封件7以已缩径的状态插入插入孔610、611中。接下来,在装配有电线密封件7的状态下的主体部61上覆盖盖体62。此时,使盖体62的卡合部620与主体部61的卡合突起613卡合来组装保持件6。
最后,在图7所示的中间体1A的索环5的第三收纳部53中收纳图8所示的放入电线密封件7的保持件6。此时,如上所述,在将第三收纳部53扩径后的状态下,收纳保持件6的主体部61,并且在将电线密封件7扩径后的状态下,使第一芯线2及第二芯线3插通在对应大小的电线密封件7中。综上所述,完成图1所示的线束1。此外,为了向所希望的方向引出芯线,线束1也可以装配于分支罩(未图示)。
(实施方式的作用及效果)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具备索环5,该索环5具有与护套4的外周面4aa接触的第一内周面51a和与保持件6的外周面61a接触的第二内周面53a并由筒状的弹性体构成。由此,能够抑制从护套4的外周面4aa与第一内周面51a之间(通过索环5内)浸入护套4内的液体,并且能够抑制从保持件6的外周面61a与第二内周面53a之间(通过索环5内)浸入护套4内的液体。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线密封件7与保持件6的插入孔的内周面接触。由此,第一芯线2及第二芯线3与插入孔之间由电线密封件7密封,能够抑制从第一芯线2及第二芯线3与插入孔之间(通过索环5内)浸入护套5内的液体。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液体从护套4的端部4a浸入护套4内。
并且,通过使用索环5,能够不需要在现有的模制成形的情况下制作树脂部件所需的金属模具、金属模具成形机。由于不使用昂贵的金属模具成形机,所以能够不需要昂贵的设备投资,减少成本。并且,由于不需要设置该金属模具成形机的场所,所以能够节省制造的空间。
此外,也有通过模制护套的端部来进行止水(抑制液体浸入护套内)的方法,但根据构成电线的绝缘体的种类,有时不与模制所使用的模制树脂融合。在该情况下,有时在电线与模制树脂之间无法获得止水性。然而,本发明不使用模制树脂,利用密封部件和筒状部件来构成止水结构,从而无论绝缘体的种类如何,都能够抑制液体浸入护套内。
(变形例)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变形例的线束1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如图9所示,线束1也可以还具备托架8,该托架8卷绕于索环5的第一收纳部51的外周面来保持索环5。托架8例如是由铝等板状金属构成的固定金属零件。托架8是固定部件的一例。
托架8例如构成为一体地具有卷边在索环5的外周面的卷边部81以及固定于车身侧的固定对象的固定部82。在固定部82形成有沿板厚方向贯通的贯通孔820。此外,卷边部81卷边在第一收纳部51的至少一部分的外周面即可。
通过设置这样的托架8,利用卷边部81的按压力,能够使第一内周面51a与护套4的一端部4a的外周面4aa更为紧贴,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内周面51a与护套4的一端部4a的外周面4aa之间的止水性。
并且,也可以在索环5的第三收纳部53的外周面还具备紧固部件9。紧固部件9例如可以是在一个端部设置防松动用的带凹口的开口(未图示)并使另一个端部插通开口并引入另一个端部来紧固对象物的部件。紧固部件9例如可以是SUS等金属,也可以是聚酰胺系树脂等树脂。
通过设置这样的紧固部件9,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二内周面53a与保持件6的主体部61的外周面61a之间的止水性。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索环5和保持件6分体形成,但索环5和保持件6也可以一体形成。
(实施方式的总结)
接下来,引用实施方式中的符号等来记载从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中把握的技术思想。其中,以下记载中的各符号并非将权利要求书中的构成要素限定为在实施方式中具体地示出的部件等。
[1]一种线束1,具备:电缆,其具有电线2、3和覆盖上述电线2、3的护套4;密封部件,其与从上述护套4的端部4a露出的上述电线2、3的外周接触地设置;保持部件,其保持上述密封部件;以及筒状部件,其由筒状的弹性体构成,并具有与上述护套4的外周面4aa接触的第一内周面51a和与上述保持部件的外周面接触的第二内周面53a,上述电线从上述保持部件伸出。
[2]根据上述[1]所记载的线束1,上述密封部件是插通有上述电线2、3的筒状,并插入形成于上述保持部件的插入孔610、611中,并且,上述密封部件具有与上述插入孔610、611的内壁610a、611a接触的外周面71a、72a、和与已插通的上述电线2、3的外周面21a、31a接触的内壁710a、720a。
[3]根据上述[1]或[2]所记载的线束1,上述筒状部件构成为包括:第一收纳部51,其具有上述第一内周面51a并收纳上述护套4;第二收纳部52,其与该第一收纳部51连接;以及第三收纳部53,其与该第二收纳部52连接,具有上述第二内周面53a并收纳上述保持部件。
[4]根据上述[3]所记载的线束1,上述保持部件具备圆柱状的主体部61和覆盖在上述主体部61上的圆板状的盖体62,上述主体部61具有用于将上述盖体62固定于上述主体部62的卡合突起613,该卡合突起613向上述主体部62的径向外突出,上述卡合突起613设于距上述主体部61的底面61b的轴向上的长度比上述第三收纳部53的轴向上的长度高的位置。
[5]根据上述[3]或[4]所记载的线束1,在上述筒状部件的内部且在上述第一收纳部51与上述第二收纳部52之间,形成有与上述护套4的端面4ab接触的第一台阶部51b。
[6]根据上述[3]至[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线束1,在上述筒状部件的内部且在上述第三收纳部53与上述第二收纳部52之间,形成有与上述保持部件的上述底面61b接触的第二台阶部53b。
[7]根据上述[3]至[6]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线束1,上述第二收纳部52的轴向上的长度为1mm以上且20mm以下。
[8]根据上述[3]至[7]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线束1,上述第三收纳部53的轴向上的长度为5mm以上且30mm以下。
[9]根据上述[3]至[8]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线束1,还具备用于将上述筒状部件固定于固定对象的固定部件,该固定部件卷绕于上述第一收纳部51的外周面来保持上述筒状部件。
[10]根据上述[3]至[9]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线束1,在上述第三收纳部53的外周面还具备紧固该外周面的紧固部件。
(附记)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上述记载的实施方式并非限定权利要求书的发明。并且,应留意的是,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所有特征组合并非是用于解决发明的课题的方案所必需的。
并且,本发明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变形来实施。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线束1用于汽车的电动驻车制动装置、电动制动装置的情况,但线束1的用途不限定于此。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第一芯线2用作电源线并将第二芯线3用作信号线的情况,但也可以将第一芯线2用作信号线,并且也可以将第二芯线3用作电源线。
Claims (10)
1.一种线束,其特征在于,具备:
电缆,其具有电线和覆盖上述电线的护套;
密封部件,其与从上述护套的端部露出的上述电线的外周接触地设置;
保持部件,其保持上述密封部件;以及
筒状部件,其具有与上述护套的外周面接触的第一内周面和与上述保持部件的外周面接触的第二内周面,并由筒状的弹性体构成,
上述电线从上述保持部件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
上述密封部件是插通有上述电线的筒状,并插入形成于上述保持部件的插入孔中,并且,
上述密封部件具有与上述插入孔的内壁接触的外周面和与已插通的上述电线的外周面接触的内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
上述筒状部件构成为包括:第一收纳部,其具有上述第一内周面并收纳上述护套;第二收纳部,其与该第一收纳部连接;以及第三收纳部,其与该第二收纳部连接,具有上述第二内周面并收纳上述保持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
上述保持部件具备圆柱状的主体部和覆盖在上述主体部上的圆板状的盖体,
上述主体部具有用于将上述盖体固定于上述主体部的卡合突起,该卡合突起向上述主体部的径向外突出,
上述卡合突起设于距上述主体部的底面的轴向上的长度比上述第三收纳部的轴向上的长度高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筒状部件的内部且在上述第一收纳部与上述第二收纳部之间,形成有与上述护套的端面接触的第一台阶部。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筒状部件的内部且在上述第三收纳部与上述第二收纳部之间,形成有与上述保持部件的上述底面接触的第二台阶部。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任一项中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收纳部的轴向上的长度为1mm以上且20mm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三收纳部的轴向上的长度为5mm以上且30mm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3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用于将上述筒状部件固定于固定对象的固定部件,该固定部件卷绕于上述第一收纳部的外周面来保持上述筒状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3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三收纳部的外周面还具备紧固该外周面的紧固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097833A JP7426785B2 (ja) | 2019-05-24 | 2019-05-24 | ワイヤハーネス |
JP2019-097833 | 2019-05-2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987683A true CN111987683A (zh) | 2020-11-24 |
CN111987683B CN111987683B (zh) | 2024-08-27 |
Family
ID=73441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443669.3A Active CN111987683B (zh) | 2019-05-24 | 2020-05-22 | 线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3) | JP7426785B2 (zh) |
CN (1) | CN111987683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282617B2 (en) * | 2018-03-30 | 2022-03-22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Wire harness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655749B1 (ko) * | 2022-08-30 | 2024-04-05 | 주식회사 현대케피코 | 기밀 구조를 구비하는 인휠모터 장치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216890A (ja) * | 2001-01-16 | 2002-08-02 | Nichifu Co Ltd | コネクタの防水カバー |
CN103650274A (zh) * | 2011-09-21 | 2014-03-19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线束的末端防水结构 |
CN104979712A (zh) * | 2014-04-02 | 2015-10-14 |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 电线保持装置及线束 |
CN106537708A (zh) * | 2014-06-26 | 2017-03-22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密封部件以及多芯电缆的密封结构 |
CN108370146A (zh) * | 2015-12-17 | 2018-08-03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多芯电缆的密封结构 |
CN109314374A (zh) * | 2016-06-08 | 2019-02-05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保护器以及线束 |
WO2019058687A1 (ja) * | 2017-09-20 | 2019-03-28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988323B2 (ja) * | 1995-06-26 | 1999-12-13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ガスシール用のグロメットに対するワイヤハーネスの取付構造 |
JPH10257646A (ja) * | 1997-03-14 | 1998-09-25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グロメットの取付構造 |
JP5617706B2 (ja) * | 2011-03-14 | 2014-11-05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グロメットのシール構造 |
JP6249239B2 (ja) | 2015-03-11 | 2017-12-20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多芯ケーブルのシール構造 |
JP2016213976A (ja) * | 2015-05-11 | 2016-12-15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電線保護部材 |
-
2019
- 2019-05-24 JP JP2019097833A patent/JP7426785B2/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5-22 CN CN202010443669.3A patent/CN111987683B/zh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01-11 JP JP2023002528A patent/JP7380923B2/ja active Active
- 2023-11-09 JP JP2023191286A patent/JP7540570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216890A (ja) * | 2001-01-16 | 2002-08-02 | Nichifu Co Ltd | コネクタの防水カバー |
CN103650274A (zh) * | 2011-09-21 | 2014-03-19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线束的末端防水结构 |
CN104979712A (zh) * | 2014-04-02 | 2015-10-14 |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 电线保持装置及线束 |
CN106537708A (zh) * | 2014-06-26 | 2017-03-22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密封部件以及多芯电缆的密封结构 |
CN108370146A (zh) * | 2015-12-17 | 2018-08-03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多芯电缆的密封结构 |
CN109314374A (zh) * | 2016-06-08 | 2019-02-05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保护器以及线束 |
WO2019058687A1 (ja) * | 2017-09-20 | 2019-03-28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282617B2 (en) * | 2018-03-30 | 2022-03-22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Wire harnes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7540570B2 (ja) | 2024-08-27 |
JP2024028240A (ja) | 2024-03-01 |
JP2020194630A (ja) | 2020-12-03 |
JP7426785B2 (ja) | 2024-02-02 |
JP7380923B2 (ja) | 2023-11-15 |
JP2023052331A (ja) | 2023-04-11 |
CN111987683B (zh) | 2024-08-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218625B1 (en) | Grommet | |
CN110497860B (zh) | 线束 | |
JP7540570B2 (ja) | ワイヤハーネス | |
US10867722B2 (en) | Wire harness | |
US10647271B2 (en) | Wire harness | |
JP2004172009A (ja) | 機器用コネクタ | |
US20230083925A1 (en) | Wire harness and cable waterproof structure | |
US11367544B2 (en) | Grommet and wire harness | |
JP5879956B2 (ja) | コネクタ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 |
JP2023021126A (ja) | ワイヤハーネス | |
US11881644B2 (en) | Wire reinforcing material at the pont of crimping a terminal onto the wire | |
JPH11135189A (ja) | 防水型コネクタ | |
WO2017179366A1 (ja) | コネクタ | |
JP5691660B2 (ja) | コネクタ付きシールドケーブル | |
JP3230980B2 (ja) | 電線のシールド構造 | |
WO2024171831A1 (ja) | 電気接続箱 | |
JP7327624B2 (ja) | ワイヤハーネス | |
US12142398B2 (en) | Wire with a terminal having reinforce material | |
WO2022131096A1 (ja) | コネクタ | |
JP2024031505A (ja) | 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車両 | |
US20220367085A1 (en) | Wire with terminal | |
JP2023078925A (ja) | ワイヤハーネス | |
JP2000004083A (ja) | 防水構造 | |
JP2019102209A (ja) | 端子付き電線、防水スリーブおよび端子付き電線の防水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Bomeilicheng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HITACHI METALS, Ltd.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