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1880316A - 一种测距仪光路分合棱镜模块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测距仪光路分合棱镜模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80316A
CN111880316A CN202010196991.0A CN202010196991A CN111880316A CN 111880316 A CN111880316 A CN 111880316A CN 202010196991 A CN202010196991 A CN 202010196991A CN 111880316 A CN111880316 A CN 1118803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sm
light splitting
transmitting
light
film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9699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云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19699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80316A/zh
Publication of CN1118803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803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10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 G02B27/106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for splitting or combining a plurality of identical beams or images, e.g. image replic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10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 G02B27/14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operating by reflection onl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距仪光路分合棱镜模块装置。解决了现有测距仪存在结构和棱镜组合不合理的地方,增大了体积,增加了成本的问题。装置包括目镜组和物镜组,在物镜组和目镜组之间设置有屋脊棱镜、第一棱镜、第二棱镜、辅助棱镜和辅助组件,第一棱镜和第二棱镜相胶合构成分光棱镜组,辅助棱镜设置在分光棱镜组上,辅助组件包括探测器,以及自发光式OLED显示器和全透式显示器其中一个。本发明使得使用的棱镜数量更少,避免了因棱镜数量太多而导致的光轴角度偏离严重的问题。棱镜结构更有利于产品的装调,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并且成本较低,在保证光学性能指标的同时,使得结构空间更加紧凑,有利于产品小型化设计和轻量化设计。

Description

一种测距仪光路分合棱镜模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距仪光路分合棱镜模块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测距仪光学系统还存在一些结构不合理的地方,使得结构不紧凑,增大了测距仪的体积。以及棱镜组合不够合理,棱镜数目多,不利于产品装调和产品稳定性,而且也增加了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了现有测距仪存在结构和棱镜组合不合理的地方,增大了体积,增加了成本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测距仪光路分合棱镜模块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测距仪光路分合棱镜模块装置,包括目镜组和物镜组,在物镜组和目镜组之间设置有屋脊棱镜、第一棱镜、第二棱镜、辅助棱镜和辅助组件,所述屋脊棱镜与第一棱镜分别设置在第二棱镜两侧,第一棱镜和第二棱镜相胶合构成分光棱镜组,辅助棱镜设置在分光棱镜组上,屋脊棱镜和第一棱镜中一个面向物镜组/目镜组,另一个面向目镜组/物镜组,辅助组件包括探测器,以及自发光式OLED显示器和全透式显示器其中一个,所述探测器和自发光式OLED显示器其中一个设置在辅助棱镜外侧,另一个设置在第一棱镜外侧,所述全透式显示器设置在目镜组前的入射光路径上。本发明中第一棱镜和第二棱镜相胶合组成分光棱镜组,由于采用屋脊棱镜和分光棱镜组构成的结构,使得使用的棱镜数量更少,相比现有在屋脊棱镜和第二棱镜之间设置分光立方棱镜的结构,避免了因棱镜数量太多而导致的光轴角度偏离严重的问题,本发明棱镜结构更有利于产品的装调,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并且成本较低。另外本发明棱镜结构在保证光学性能指标的同时,使得结构空间更加紧凑,有利于产品小型化设计和轻量化设计。本发明棱镜尺寸标准且结构简单,屋脊棱镜为市场上标准的45度或48度施密特屋脊棱镜,第二棱镜为简单的五边形棱镜。本方案中辅助组件为探测器和自发光式OLED显示器的组合,或者为探测器和LED显示器的组合。且为探测器与自发光式OLED显示器组合时,探测器设置在辅助棱镜外侧,则自发光式OLED显示器设置在第一棱镜外侧,或者自发光式OLED显示器设置在辅助棱镜外侧,而探测器设置在第一棱镜外侧。本方案中辅助棱镜包括第三棱镜、第四棱镜、第五棱镜或第六棱镜,根据不同的辅助棱镜,配置相应的自发光式OLED显示器或全透式显示器,以及探测器,布置在辅助棱镜外侧,形成多种不同的方案,都起到结构紧凑,有利于产品小型化设计和轻量化设计的效果。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棱镜包括第二分光面、第二收发面和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二棱镜包括第一分光面、第一收发面和第三分光面,所述屋脊棱镜包括第五收发面、第三收发面和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一分光面与第二分光面相胶合,所述第一收发面与第五收发面相对。第一棱镜中第二分光面与第二收发面之间成24°夹角,第二收发面与第二反射面之间成24°夹角,第二分光面与第二反射面之间成132°夹角,或者第二分光面与第二收发面之间成22.5°夹角,第二收发面与第二反射面之间成22.5°夹角,第二分光面与第二反射面之间成135°夹角。第二棱镜中第一收发面与第一分光面之间成24°夹角,第一收发面与第三分光面之间成24°夹角,第一分光面与第三分光面之间成132度夹角,或者第二棱镜中第一收发面与第一分光面之间成22.5°夹角,第一分光面与第三分光面之间成22.5°夹角,第一分光面与第三分光面之间成135°夹角。屋脊棱镜中第五收发面与第一反射面之间成66°夹角,第五收发面与第三收发面之间成48°夹角,第一反射面与第三收发面之间成66°夹角,或者第五收发面与第一反射面之间成67.5°夹角,第五收发面与第三收发面之间成45°夹角,第一反射面与第三收发面之间成67.5°夹角。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收发面面向物镜组,第三收发面面向目镜组,所述探测器设置在第二收发面外侧,探测器与第二收发面之间设置有第一聚焦透镜,所述全透式显示器设置在目镜组前的入射光路径上,所述辅助组件还包括激光器,在物镜组所在一端设置有发射透镜,所述激光器激光通过发射透镜进入外部环境。本方案在第一棱镜朝向物镜组,屋脊棱镜朝向目镜组的结构下,辅助组件采用探测器和全透式显示器组合。探测器设置在第二收发面外侧,即位于物镜组与第一棱镜之间的空间内,全透式显示器位于屋脊棱镜与目镜组之间的空间内,都是充分利用了原有空间,无需另外增加安装空间,使得结构更加紧凑。该发射透镜与物镜组并排设置,激光器设置在内部并面向发射透镜,激光器激光射向发射透镜,通过发射透镜后进入外部环境。本方案包括激光器,激光器通过光学系统够进行激光发射,增加了测距仪功能。
入射光由第二收发面进入第一棱镜,在第一棱镜内经过第二分光面、第二收发面、第二反射面反射后由第二收发面射出第一棱镜,通过第一聚焦透镜进入探测器。入射光由第二收发面进入第一棱镜,由第二分光面射出第一棱镜,然后通过第一分光面进入第二棱镜,依次经过第一收发面和第三分光面反射后由第一收发面射出第二棱镜,再经过第五收发面进入屋脊棱镜,经过第三收发面、第一反射面、第五收发面的反射后由第三收发面射出屋脊棱镜,最后光线成像在全透式显示器。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收发面面向物镜组,第三收发面面向目镜组,所述探测器设置在第二收发面外侧,探测器与第二收发面之间设置有第一聚焦透镜,所述辅助棱镜包括第三棱镜,第三棱镜包括第四收发面、第三反射面和第四分光面,所述第四分光面与第三分光面相胶合,所述自发光式OLED显示器设置在第四收发面外侧,在自发光式OLED显示器与第四收发面之间设置有第一投影透镜,所述辅助组件还包括激光器,在物镜组所在一端设置有发射透镜,所述激光器激光通过发射透镜进入外部环境。第三棱镜中第四收发面与第三反射面之间成24°夹角,第三反射面与第四分光面之间成84°夹角,第四收发面与第四分光面之间成72°夹角。或者第四收发面与第三反射面之间成22.5°夹角,第三反射面与第四分光面之间成90°夹角,第四收发面与第四分光面之间成67.5°夹角。
本方案在第一棱镜朝向物镜组,屋脊棱镜朝向目镜组的结构下,辅助组件采用探测器和自发光式OLED显示器组合。第三棱镜设置在第三分光面和第二反射面之间形成的内凹部位置,第三棱镜超出内凹部的部分位于在激光器所在处后侧,利用了激光器安装形成的空间,使得结构更紧凑。
入射光由第二收发面进入第一棱镜,在第一棱镜内经过第二分光面、第二收发面、第二反射面反射后由第二收发面射出第一棱镜,通过第一聚焦透镜进入探测器。自发光式OLED显示器的光线通过第一投影透镜后由第四收发面进入第三棱镜,经过该第三反射面、第四收发面的反射后由第四分光面射出第三棱镜,然后通过第三分光面进入第二棱镜,再由第一收发面射出第二棱镜,然后通过第五收发面进入屋脊棱镜,依次经过第三收发面、第一反射面和第五收发面的反射后由第三收发面射出屋脊棱镜,最后成像在成像焦面。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收发面面向物镜组,第二收发面面向目镜组,所述自发光式OLED显示器设置在第二收发面外侧,在自发光式OLED显示器与第二收发面之间设置有平面反射镜和第二投影透镜,所述辅助棱镜包括第四棱镜,第四棱镜包括第一出射面和第五分光面,第五分光面与第三分光面相胶合,探测器设置在第一出射面外侧,所述辅助组件还包括激光器,在物镜组所在一端设置有发射透镜,所述激光器激光通过发射透镜进入外部环境。第四棱镜中第一出射面位于第五分光面靠近第一棱镜的一侧,第五分光面与第一出射面之间成24°夹角,或者第五分光面与第一出射面之间成22.5°夹角。
本方案在第一棱镜朝向目镜组,屋脊棱镜朝向物镜组的结构下,辅助组件采用探测器和自发光式OLED显示器组合。入射光线经过物镜组,由第三收发面进入屋脊棱镜,在屋脊棱镜内经过第五收发面、第一反射面、第三收发面的反射后由第五收发面射出屋脊棱镜,然后由第一收发面进入第二棱镜,在第二棱镜内经过第三分光面、第一收发面反射后,由第一分光面射出第二棱镜,然后由第二分光面进入第一棱镜,再由第二收发面射出第一棱镜,然后入射到目镜组。入射光线由第三收发面进入屋脊棱镜,依次经过第五收发面、第一反射面和第三收发面的反射后,由第五收发面射出屋脊棱镜,再通过第一收发面进入第二棱镜,再由第三分光面射出第二棱镜,然后入射光线通过第五分光面进入第四棱镜,由第一出射面射出第四棱镜,最后进入探测器。自发光式OLED显示器的光线由平面反射镜反射,通过第二聚焦透镜后由第二收发面进入第一棱镜,在第一棱镜内经过第二反射面、第二收发面、第二分光面的反射后,由第二收发面射出第一棱镜,然后成像在成像焦面。
第三分光面与第二反射面之间形成内凹部,第四棱镜位于在内凹部内与第二棱镜胶合,探测器位于第四棱镜外侧且在内凹部内。本方案中在第二棱镜第三分光面和第一棱镜第二反射面之间形成向内凹陷的空间,而将第四棱镜和探测器设置在内凹部内,充分利用了空间,使得结构更加紧凑,减小了测距仪的体积。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收发面面向物镜组,第三收发面面向目镜组,所述探测器设置在第二收发面外侧,探测器与第二收发面之间设置有第一聚焦透镜,所述全透式显示器设置在目镜组前的入射光路径上,所述辅助棱镜包括第五棱镜,第五棱镜包括第六分光面和第一入射面,第六分光面与第三分光面相胶合,所述辅助组件还包括激光器,激光器设置在第一入射面外侧,激光器与第一入射面之间设置有第二聚焦透镜。第五棱镜中第一入射面位于第六分光面远离第一棱镜的一侧,第六分光面与第一入射面之间成24°,或第六分光面与第一入射面之间成22.5°。
本方案为第一棱镜朝向物镜组,屋脊棱镜朝向目镜组的结构,辅助组件采用探测器和全透式显示器的组合。入射光由第二收发面进入第一棱镜,由第二分光面出射,然后通过第一分光面进入第二棱镜,依次经过第一收发面和第三分光面反射后由第一收发面射出,再经过第五收发面进入屋脊棱镜,经过第三收发面、第一反射面、第五收发面的反射后由第三收发面射出,最后光线通过全透式显示器后进入目镜组。入射光由第二收发面进入第一棱镜,在第一棱镜内经过第二分光面、第二收发面、第二反射面反射后由第二收发面射出第一棱镜,通过第一聚焦透镜进入探测器。激光器激光通过第二聚焦透镜后由第一入射面进入第五棱镜,通过第六分光面射出第五棱镜,然后由第三分光面进入第二棱镜,在第二棱镜中经过第一收发面反射后由第一分光面射出第二棱镜,然后由第二分光面进入第一棱镜,通过第二收发面射出第一棱镜,最后通过物镜组进入外界。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收发面面向物镜组,第三收发面面向目镜组,所述探测器设置在第二收发面外侧,探测器与第二收发面之间设置有第一聚焦透镜,所述全透式显示器设置在目镜组前的入射光路径上,所述辅助棱镜包括第六棱镜,第六棱镜包括第七分光面和第二入射面,第七分光面与第二反射面相胶合,所述辅助组件还包括激光器,激光器设置在第二入射面外侧,激光器与第二入射面之间设置有第二聚焦透镜。第二入射面位于第七分光面远离第二棱镜的一侧,第二入射面与第七分光面之间形成24°夹角,或者第二入射面与第七分光面之间形成22.5°夹角。
本方案为第一棱镜朝向物镜组,屋脊棱镜朝向目镜组的结构,辅助组件采用探测器和全透式显示器的组合。入射光由第二收发面进入第一棱镜,由第二分光面射出第一棱镜,然后通过第一分光面进入第二棱镜,依次经过第一收发面和第三分光面反射后由第一收发面射出第二棱镜,再经过第五收发面进入屋脊棱镜,经过第三收发面、第一反射面、第五收发面的反射后由第三收发面射出屋脊棱镜,最后光线通过全透式显示器后进入目镜组。入射光由第二收发面进入第一棱镜,在第一棱镜内经过第二分光面、第二收发面、第二反射面反射后由第二收发面射出第一棱镜,通过第一聚焦透镜进入探测器。激光器激光通过第二聚焦透镜后由第二入射面进入第六棱镜,由第七分光面射出第六棱镜,然后通过第二反射面进入第一棱镜,在第一棱镜内经过第二收发面、第二分光面反射后由第二收发面射出第一棱镜,最后通过物镜组进入外界。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收发面面向物镜组,第二收发面面向目镜组,所述辅助棱镜包括第七棱镜,第七棱镜包括第二出射面、第七分光面、第三入射面和第三出射面,第七分光面与第三分光面相胶合,探测器设置在第二出射面外侧,在探测器与第二出射面之间设置有第一聚焦透镜,所述自发光式OLED显示器设置在第三入射面外侧,自发光式OLED显示器与第三入射面之间设置有第三投影透镜;所述辅助组件还包括激光器,在物镜组所在一端设置有发射透镜,所述激光器激光通过发射透镜进入外部环境。第七棱镜中第七分光面分别与第三入射面、第三出射面相邻,第二出射面分别与第三入射面、第三出射面相邻,第三出射面位于第七分光面靠近第一棱镜的一侧。第七分光面与第三入射面之间成60°夹角,第七分光面与第三出射面之间成120°角,第三入射面与第二出射面之间成96°角,第三出射面与第二出射面之间成84°夹角,或者第七分光面与第三入射面之间成67.5°夹角,第七分光面与第三出射面之间成112.5°角,第三入射面与第二出射面之间成90°角,第三出射面与第二出射面之间成90°夹角。另外由于第七棱镜的存在,第一棱镜形状发生变化,其中第二分光面与第二反射面之间成108°角,第二反射面与第二收发面之间成48°角,或者第二分光面与第二反射面之间成112.5°角,第二反射面与第二收发面之间成45°角。第二分光面与第二收发面之间角度不变。
本方案在第一棱镜朝向目镜组,屋脊棱镜朝向物镜组的结构下,辅助组件采用探测器和自发光式OLED显示器组合。入射光线经过物镜组,由第三收发面进入屋脊棱镜,在屋脊棱镜内经过第五收发面、第一反射面、第三收发面的反射后由第五收发面射出屋脊棱镜,然后由第一收发面进入第二棱镜,在第二棱镜内经过第三分光面、第一收发面反射后,由第一分光面射出第二棱镜,然后由第二分光面进入第一棱镜,再由第二收发面射出第一棱镜,最后进入到目镜组。入射光线由第三收发面进入屋脊棱镜,依次经过第五收发面、第一反射面和第三收发面的反射后,由第五收发面射出屋脊棱镜,再通过第一收发面进入第二棱镜,再由第三分光面射出第二棱镜,然后入射光线通过第七分光面进入第七棱镜,由第二出射面射出第七棱镜,通过第一聚焦透镜后进入探测器。自发光式OLED显示器的光线由第三入射面进入第七棱镜,由第三出射面射出第七棱镜,然后由第二反射面进入第一棱镜,在第一棱镜中经过第二收发面、第二分光面的反射后,由第二收发面射出第一棱镜,最后成像在成像焦面。
本发明中辅助组件包括探测器和激光器,探测器和激光器的位置可以互换,在放置探测器时,对应的光轴就为探测器接收光轴,当放置激光器时,对应的光轴为激光器发射光轴。根据探测器和激光器可以互换的关系,则探测器/激光器和自发光式OLED显示器其中一个设置在辅助棱镜外侧,另一个设置在第一棱镜外侧,激光器/探测器设置在发射透镜内侧,或设置在辅助棱镜外侧。其中探测器/激光器与激光器/探测器为对应关系,即探测器/激光器为探测器时,激光器/探测器为激光器,探测器/激光器为激光器时,激光器/探测器为探测器。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分光面或第二分光面上镀有分光膜层,分光膜层参数为:
入= 400nm-720nm,T>99%;入= 850nm – 950nm,R>99%;
所述第二反射面上镀有反射膜层,反射膜层参数为:
入= 850nm – 950nm,R>99%;
所述第三分光面上镀有反射膜层,反射膜层参数为:
入= 400nm-720nm,R>99%;
其中入为波长,T为增透膜,R为反射膜。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分光面或第二分光面上镀有分光膜层,分光膜层参数为:
入= 400nm-720nm,T>99%;入= 850nm – 950nm,R>99%;
所述第三分光面或第四分光面上镀有分光膜层,分光膜层参数为:
入= 400nm –720nm,T:R=1:1,R+T>99%;
所述第三反射面上镀有反射膜层,反射膜层参数为:
入= 400nm-720nm,R>99%。
其中入为波长,T为增透膜,R为反射膜。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分光面或第二分光面上镀有分光膜层,分光膜层参数为:
入= 400nm –720nm,T:R=1:1,R+T>99%;
所述第三分光面或第五分光面上镀有分光膜层,分光膜层参数为:
入= 400nm-720nm,R>99%;入= 850nm – 950nm,T>99%;
所述第二反射面镀有反射膜层,反射膜层参数为:
入= 400nm-720nm,R>99%。
其中入为波长,T为增透膜,R为反射膜。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分光面或第二分光面上镀有分光膜层,分光膜层参数为:
入= 400nm –720nm,T>99%;入= 850nm – 950nm,T:R=1:1,T+R>99%;
所述第二反射面上镀有反射膜层,反射膜层参数为:
入= 850nm – 950nm,R>99%;
其中入为波长,T为增透膜,R为反射膜。
所述第三分光面或第六分光面上镀有分光膜层,分光膜层参数为:
入= 400nm –720nm,R>99%;入= 850nm – 950nm,T>99%。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分光面或第二分光面上镀有分光膜层,分光膜层参数为:
入= 400nm –720nm,T>99%;入= 850nm – 950nm, R>99%;
所述第二反射面或第七分光面上镀有分光膜层,分光膜层参数为:
入= 850nm – 950nm,T:R=1:1,T+R>99%;
其中入为波长,T为增透膜,R为反射膜。
所述第三分光面上镀有反射膜层,反射膜层参数为:
入= 400nm –720nm,R>99%。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分光面或第二分光面上镀有分光膜层,分光膜层参数为:
入= 400nm –720nm,T:R=1:1,T+R>99%;
所述第三分光面或第七分光面上镀有分光膜层,分光膜层参数为:
入= 400nm –720nm,R>99%;入= 850nm – 950nm,T>99%。
其中入为波长,T为增透膜,R为反射膜。
本发明的优点是:
1.采用屋脊棱镜和分光棱镜组构成的结构,使得使用的棱镜数量更少,相比现有在屋脊棱镜和第二棱镜之间设置分光立方棱镜的结构,避免了因棱镜数量太多而导致的光轴角度偏离严重的问题。
2.棱镜结构更有利于产品的装调,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并且成本较低。
3.棱镜结构在保证光学性能指标的同时,使得结构空间更加紧凑,有利于产品小型化设计和轻量化设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四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五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六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七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1-第一棱镜 111-第二收发面 112-第二分光面 113-第二反射面 12-第二棱镜121-第一分光面 122-第三分光面 123-第一收发面 13-屋脊棱镜 131-第五收发面 132-第三收发面 133-第一反射面 14-第三棱镜 141-第四收发面 142-第三反射面 143-第四分光面 15-第四棱镜 151-第一出射面 152-第五分光面 16-第五棱镜 161-第六分光面162-第一入射面 17-第六棱镜 171-第七分光面 172-第二入射面 18-第七棱镜 181-第二出射面 182-第七分光面 183-第三入射面 184-第三出射面 20-物镜组 30-目镜组 40-探测器 50-第一聚焦透镜 60-全透式显示器 70-自发光式OLED显示器 71-第一投影透镜72-第二投影透镜 73-第三投影透镜 74-平面反射镜 80-激光器 90-发射透镜 91-第二聚焦透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测距仪光路分合棱镜模块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物镜组20和目镜组30,在物镜组和物镜组之间设置有第一棱镜11、第二棱镜12、屋脊棱镜13和辅助组件,第一棱镜、屋脊棱镜分别设置在第二棱镜两侧,具体的第一棱镜与第二棱镜相胶合组成胶合棱镜组,第一棱镜面向向物镜组,屋脊棱镜面向目镜组。第二棱镜、第一棱镜和屋脊棱镜共同组成光学系统的棱镜模组装置,使得产品体积小,成本低,易于装配调校,系统可靠,稳定性高。
第二棱镜包括第一分光面121、第一收发面123和第三分光面122。第二棱镜中第一收发面与第一分光面之间夹角B1成24°,第一收发面与第三分光面之间夹角B2成24°,第一分光面与第三分光面之间夹角B3成132°。第一棱镜包括第二分光面112、第二收发面111和第二反射面113。第一棱镜中第二分光面与第二收发面之间夹角A1成24°,第二收发面与第二反射面之间夹角A2成24°,第二分光面与第二反射面之间夹角A3成132°。屋脊棱镜包括第五收发面131、第三收发面132和第一反射面133。屋脊棱镜中第五收发面与第一反射面之间夹角C1成66°,第五收发面与第三收发面之间夹角C2成48°夹角,第一反射面与第三收发面之间夹角C3成66°。第一分光面与第二分光面向胶合,第二收发面面向物镜组,第三收发面面向目镜组。
另外第一棱镜、第二棱镜和屋脊棱镜的角度还可为第二种设置。第二棱镜中第一收发面与第一分光面之间夹角B1成22.5°,第一分光面与第三分光面之间夹角B2成22.5°,第一分光面与第三分光面之间夹角B3成135°。第一棱镜中第二分光面与第二收发面之间夹角A1成22.5°,第二收发面与第二反射面之间教教A2成22.5°,第二分光面与第二反射面之间夹角A3成135°。屋脊棱镜中第五收发面与第一反射面之间夹角C1成67.5°,第五收发面与第三收发面之间夹角C2成45°,第一反射面与第三收发面之间夹角C3成67.5°。
辅助组件包括探测器40、激光器80和全透式显示器60。探测器设置在第二收发面111的外侧,且探测器与第二收发面之间设有第一聚焦透镜50。在物镜组所在一侧设置有发射透镜90,发射透镜位于在物镜组下方位置,激光器设置在发射透镜内侧,激光通过发射透镜进入外部环境。全透式显示器设置在屋脊棱镜和目镜组之间,位于在入射光路径上。
图1中1A为测距仪瞄准光轴,入射光线经过物镜组20,由第二收发面111进入第一棱镜,在由第二分光面112射出第一棱镜,在由第一分光面121进入第二棱镜,在第二棱镜内依次经过第一收发面123、第三分光面122的反射,由第一收发面射出第二棱镜,然后由第五收发面131进入屋脊棱镜,在屋脊棱镜内经过第三收发面132、第一反射面133、第五收发面131的反射后,由第三收发面132射出屋脊棱镜,最后成像在全透式显示器60,人眼通过目镜组30观察上述光轴对物体所成的像。
1B为探测器接收光轴,入射光线经过物镜组20,由第二收发面111进入第一棱镜,在第一棱镜内依次经过第二分光面112、第二收发面111、第二反射面113的反射后由第二收发面射出第一棱镜,光线经过第一聚焦透镜50后进入探测器40。
1C为激光发射光轴,激光由激光器80射出,经过发射透镜90后指向被测目标。
另外本实施例中探测器和激光器位置可以互换,在放置探测器时,对应的光轴就为探测器接收光轴,当放置激光器时,对应的光轴为激光器发射光轴。
第一分光面121或第二分光面112上镀有分光膜层,分光膜层参数为:
入= 400nm-720nm,T>99%;入= 850nm – 950nm,R>99%;
第二反射面113上镀有反射膜层,反射膜层参数为:
入= 850nm – 950nm,R>99%;
第三分光面122上镀有反射膜层,反射膜层参数为:
入= 400nm-720nm,R>99%;
其中入为波长,T为增透膜,R为反射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给出了一种测距仪光路分合棱镜模块装置的第二种结构,如图2所示,相比实施例1,装置还具有辅助棱镜,辅助棱镜包括第三棱镜14,并用自发光式OLED显示器70代替了全透式显示器。其中第三棱镜胶合在第二棱镜的第三分光面122上。第三棱镜包括第四收发面141、第三反射面142和第四分光面143,第四分光面与第三分光面相胶合,第四收发面位于第四分光面靠第一棱镜的一侧。自发光式OLED显示器设置在第四收发面外侧,在自发光式OLED显示器与第四收发面之间设置有第一投影透镜71。第一棱镜、第二棱镜、第三棱镜和屋脊棱镜共同组成光学系统的棱镜模组装置,使得产品体积小,成本低,易于装配调校,系统可靠,稳定性高。另因光轴焦面FP处没有任何光学零件或是显示器,可以提高光线透光率,使观察更明亮清晰。
第三棱镜中第四收发面与第三反射面之间夹角D1成24°,第三反射面与第四分光面之间夹角D2成84°,第四收发面与第四分光面之间夹角D3成72°。或者对应于角度第二种设置,第三棱镜中第四收发面与第三反射面之间夹角D1成22.5°,第三反射面与第四分光面之间夹角D2成90°,第四收发面与第四分光面之间夹角D3成67.5°。
图2中2A为测距仪观测光轴,入射光线经过物镜组20,由第二收发面111进入第一棱镜,在由第二分光面112射出第一棱镜,在由第一分光面121进入第二棱镜,在第二棱镜内依次经过第一收发面123、第三分光面122的反射,由第一收发面射出第二棱镜,然后由第五收发面131进入屋脊棱镜,在屋脊棱镜内经过第三收发面132、第一反射面133、第五收发面131的反射后,由第三收发面132射出屋脊棱镜,然后入射光线进入目镜组。
2B探测器接收光轴,入射光线经过物镜组20,由第二收发面111进入第一棱镜,在第一棱镜内依次经过第二分光面112、第二收发面111、第二反射面113的反射后由第二收发面射出第一棱镜,光线经过第一聚焦透镜50后进入探测器40。
2C为激光发射光轴,激光由激光器射出,经过发射透镜90后指向被测目标。
2D为自发光式OLED显示器投射光轴,光线由自发光式OLED显示器射出,经过第一投影透镜71后由第四收发面141进入第三棱镜,在第三棱镜内经过第三反射面142、第四收发面141反射后,由第四分光面143射出第三棱镜,然后由第三分光面122进入第二棱镜,再由第一收发面123射出第二棱镜,然后由第五收发面131进入屋脊棱镜,在屋脊棱镜内经过第三收发面132、第一反射面133、第五收发面131的反射后,由第三收发面132射出屋脊棱镜,然后成像在成像焦面上。
第一分光面121或第二分光面112上镀有分光膜层,分光膜层参数为:
入= 400nm-720nm,T>99%;入= 850nm – 950nm,R>99%;
所述第三分光面122或第四分光面143上镀有分光膜层,分光膜层参数为:
入= 400nm –720nm,T:R=1:1,R+T>99%;
所述第三反射面142上镀有反射膜层,反射膜层参数为:
入= 400nm-720nm,R>99%;
其中入为波长,T为增透膜,R为反射膜。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给出了一种测距仪光路分合棱镜模块装置的第三种结构,如图3所示,相比实施例1不同结构在于,屋脊棱镜13面向物镜组20,第一棱镜11面向目镜组30,装置还具有辅助棱镜,辅助棱镜包括第四棱镜15,用自发光式OLED显示器70代替了全透式显示器。第四棱镜胶和在第三分光面上。第四棱镜包括第一出射面151和第五分光面152,第五分光面与第三分光面胶合,其中第一出射面位于第五分光面靠近第一棱镜的一侧。探测器位于第一出射面外侧,在探测器与第一出射面之间设有第一聚焦透镜50。自发光式OLED显示器设置在第二收发面外侧,在自发光式OLED显示器与第二收发面之间设置有平面反射镜74和第二投影透镜72。第一棱镜、第二棱镜、第四棱镜和屋脊棱镜共同组成光学系统的棱镜模组装置,使得产品体积小,成本低,易于装配调校,系统可靠,稳定性高。另因光轴焦面FP处没有任何光学零件或是显示器,可以提高光线透光率,使观察更明亮清晰。
第四棱镜中第五分光面与第一出射面之间夹角E1成24°。对应于角度第二种设置,第五分光面与第一出射面之间夹角E1成22.5°。
图3中3A为测距仪观测光轴,入射光线经过物镜组20,由第三收发面132进入屋脊棱镜,在屋脊棱镜内经过第五收发面131、第一反射面133、第三收发面132的反射后由第五收发面131射出屋脊棱镜,然后由第一收发面123进入第二棱镜,在第二棱镜内经过第三分光面122、第一收发面123反射后,由第一分光面121射出第二棱镜,然后由第二分光面112进入第一棱镜,再由第二收发面111射出第一棱镜,然后入射到目镜组。
3B为探测器接收光轴,入射光线经过物镜组20,由第三收发面132进入屋脊棱镜,在屋脊棱镜内经过第五收发面131、第一反射面133、第三收发面132的反射后由第五收发面131射出屋脊棱镜,然后由第一收发面123进入第二棱镜,由第三分光面射出第二棱镜,然后由第五分光面进入第四棱镜,再由第一出射面射出第四棱镜,通过第一聚焦透镜50后进入探测器。
3C为激光发射光轴,激光由激光器射出,经过发射透镜90后指向被测目标。
3D为自发光式OLED显示器投射光轴,光线从自发光式OLED显示器射出,经过平面反射镜74反射,再通过第二投影透镜72后由第二收发面进入第一棱镜,在第一棱镜内经过第二反射面113、第二收发面111、第二分光面112的反射后,由第二收发面射出第一棱镜,然后光线成像在成像焦面。
第一分光面121或第二分光面112上镀有分光膜层,分光膜层参数为:
入= 400nm –720nm,T:R=1:1,R+T>99%;
所述第三分光面122或第五分光面152上镀有分光膜层,分光膜层参数为:
入= 400nm-720nm,R>99%;入= 850nm – 950nm,T>99%;
所述第二反射面113镀有反射膜层,反射膜层参数为:
入= 400nm-720nm,R>99%;
其中入为波长,T为增透膜,R为反射膜。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给出了一种测距仪光路分合棱镜模块装置的第四种结构,如图4所示,相比实施例1,装置还具有辅助棱镜,辅助棱镜包括第五棱镜16,第五棱镜胶合在第二棱镜的第三分光面122上。第五棱镜包括第六分光面161和第一入射面162,第六分光面161与第三分光面122相胶合,第一入射面位于第六分光面远离第一棱镜的一侧。探测器40设置在第二收发面外侧,探测器与第二收发面之间设置有第一聚焦透镜50。
辅助组件还包括激光器80,激光器设置在第一入射面162外侧,激光器与第一入射面之间设置有第二聚焦透镜91。
第五棱镜中第六分光面与第一入射面之间夹角F1成24°,或者对应于角度第二种设置,第六分光面与第一入射面之间夹角F1成22.5°
图4中4A为测距仪观测光轴,入射光线经过物镜组20,由第二收发面111进入第一棱镜,在由第二分光面112射出第一棱镜,在由第一分光面121进入第二棱镜,在第二棱镜内依次经过第一收发面123、第三分光面122的反射,由第一收发面射出第二棱镜,然后由第五收发面131进入屋脊棱镜,在屋脊棱镜内经过第三收发面132、第一反射面133、第五收发面131的反射后,由第三收发面132射出屋脊棱镜,最后成像在全透式显示器60,人眼通过目镜组30观察上述光轴对物体所成的像。
4B为探测器接收光轴,入射光由第二收发面进入第一棱镜,在第一棱镜内经过第二分光面112、第二收发面111、第二反射面113反射后由第二收发面射出第一棱镜,通过第一聚焦透镜50进入探测器。
4C为激光发射光轴,激光器激光通过第二聚焦透镜91后由第一入射面162进入第五棱镜16,通过第六分光面161射出第五棱镜,然后由第三分光面122进入第二棱镜,在第二棱镜中经过第一收发面123反射后由第一分光面121射出第二棱镜,然后由第二分光面112进入第一棱镜,通过第二收发面111射出第一棱镜,最后通过物镜组进入外界。
第一分光面121或第二分光面112上镀有分光膜层,分光膜层参数为:
入= 400nm –720nm,T>99%;入= 850nm – 950nm,T:R=1:1,T+R>99%;
第二反射面113上镀有反射膜层,反射膜层参数为:
入= 850nm – 950nm,R>99%;
第三分光面122或第六分光面161上镀有分光膜层,分光膜层参数为:
入= 400nm –720nm,R>99%;入= 850nm – 950nm,T>99%;
其中入为波长,T为增透膜,R为反射膜。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给出了一种测距仪光路分合棱镜模块装置的第五种结构,如图5所示,相比实施例1装置还具有辅助棱镜,辅助棱镜包括第六棱镜17,第六棱镜胶合在第一棱镜上的第二反射面113上。第六棱镜包括第七分光面171和第二入射面172,第七分光面与第二反射面113相胶合,第二入射面位于第七分光面远离第二棱镜的一侧。探测器40设置在第二收发面外侧,探测器与第二收发面之间设置有第一聚焦透镜50。辅助组件还包括激光器80,激光器设置在第二入射面外侧,激光器与第二入射面之间设置有第二聚焦透镜91。
第六棱镜中第二入射面与第七分光面之间夹角G1形成24°,对应于角度第二种设置,第二入射面与第七分光面之间夹角G1形成22.5°。
图5中5A为测距仪观测光轴,入射光线经过物镜组20,由第二收发面111进入第一棱镜,在由第二分光面112射出第一棱镜,在由第一分光面121进入第二棱镜,在第二棱镜内依次经过第一收发面123、第三分光面122的反射,由第一收发面射出第二棱镜,然后由第五收发面131进入屋脊棱镜,在屋脊棱镜内经过第三收发面132、第一反射面133、第五收发面131的反射后,由第三收发面132射出屋脊棱镜,最后成像在全透式显示器60,人眼通过目镜组30观察上述光轴对物体所成的像。
5B为探测器接收光轴,入射光由第二收发面进入第一棱镜,在第一棱镜内经过第二分光面、第二收发面、第二反射面反射后由第二收发面射出第一棱镜,通过第一聚焦透镜进入探测器。
5C为激光发射光轴,激光器激光通过第二聚焦透镜91后由第二入射面172进入第六棱镜17,由第七分光面171射出第六棱镜,然后通过第二反射面113进入第一棱镜,在第一棱镜内经过第二收发面111、第二分光面112反射后由第二收发面111射出第一棱镜,最后通过物镜组进入外界。
第一分光面121或第二分光面112上镀有分光膜层,分光膜层参数为:
入= 400nm –720nm,T>99%;入= 850nm – 950nm, R>99%;
所述第二反射面113或第七分光面171上镀有分光膜层,分光膜层参数为:
入= 850nm – 950nm,T:R=1:1,T+R>99%;
第三分光面122上镀有反射膜层,反射膜层参数为:
入= 400nm –720nm,R>99%;
其中入为波长,T为增透膜,R为反射膜。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给出了一种测距仪光路分合棱镜模块装置的第六种结构,如图5所示,相比实施例3不同结构在于,辅助棱镜包括第七棱镜18,第七棱镜胶合在第三分光面122上。第七棱镜包括第二出射面181、第七分光面182、第三入射面183和第三出射面184,第七分光面与第三分光面122相胶合,其中第七棱镜中第七分光面分别与第三入射面、第三出射面相邻,第二出射面分别与第三入射面、第三出射面相邻,第三出射面位于第七分光面靠近第一棱镜的一侧。探测器40设置在第二出射面外侧,在探测器与第二出射面之间设置有第一聚焦透镜50。自发光式OLED显示器70设置在第三入射面外侧,激光器与第三入射面之间设置有第三投影透镜73。辅助组件还包括激光器80,在物镜组所在一端设置有发射透镜90,所述激光器激光通过发射透镜进入外部环境。第一棱镜、第二棱镜、第七棱镜和屋脊棱镜共同组成光学系统的棱镜模组装置,使得产品体积小,成本低,易于装配调校,系统可靠,稳定性高。另因光轴焦面FP处没有任何光学零件或是显示器,可以提高光线透光率,使观察更明亮清晰。
第七分光面与第三入射面之间夹角H1成60°,第七分光面与第三出射面之间夹角H2成120°,第三入射面与第二出射面之间夹角H3成96°,第三出射面与第二出射面之间夹角H4成84°,或者对应于角度第二种设置,第七分光面与第三入射面之间夹角H1成67.5°,第七分光面与第三出射面之间夹角H2成112.5°,第三入射面与第二出射面之间夹角H3成90°,第三出射面与第二出射面之间夹角H4成90°。
另外由于第七棱镜的存在,第一棱镜形状发生变化,其中第二分光面与第二反射面之间夹角A3成108°,第二反射面与第二收发面之间夹角A2成48°,或者对应于角度第二种设置,第二分光面与第二反射面之间夹角A3成112.5°,第二反射面与第二收发面之间夹角A2成45°。
图6中6A为测距仪观测光轴,入射光线经过物镜组20,由第三收发面132进入屋脊棱镜,在屋脊棱镜内经过第五收发面131、第一反射面133、第三收发面132的反射后由第五收发面131射出屋脊棱镜,然后由第一收发面123进入第二棱镜,在第二棱镜内经过第三分光面122、第一收发面123反射后,由第一分光面121射出第二棱镜,然后由第二分光面112进入第一棱镜,再由第二收发面111射出第一棱镜,然后入射到目镜组。
6B为探测器接收光轴,入射光线由第三收发面进入屋脊棱镜,依次经过第五收发面、第一反射面和第三收发面的反射后,由第五收发面射出屋脊棱镜,再通过第一收发面进入第二棱镜,再由第三分光面射出第二棱镜,然后入射光线通过第七分光面进入第七棱镜,由第二出射面射出第七棱镜,最后通过第一聚焦透镜进入探测器。
6C为激光发射光轴,激光由激光器射出,经过发射透镜90后进入外界。
6D为自发光式OLED显示器投射光轴,自发光式OLED显示器的光线由第三入射面进入第七棱镜,由第三出射面射出第七棱镜,然后由第二反射面进入第一棱镜,在第一棱镜中经过第二收发面、第二分光面的反射后,由第二收发面射出第一棱镜,成像在成像焦面。
第一分光面121或第二分光面112上镀有分光膜层,分光膜层参数为:
入= 400nm –720nm,T:R=1:1,T+R>99%;
第三分光面122或第七分光面182上镀有分光膜层,分光膜层参数为:
入= 400nm –720nm,R>99%;入= 850nm – 950nm,T>99%;
其中入为波长,T为增透膜,R为反射膜。
实施例7:
本实施例给出了一种测距仪光路分合棱镜模块装置的第七种结构,如图7所示,相比实施例1,本实施例第一棱镜的形状不同,第一棱镜中第二分光面与第二收发面之间夹角A1成24°,第二收发面与第二反射面之间夹角A2成90°,第二分光面与第二反射面之间夹角A3成66°。第二收发面面向物镜组,第二分光面112与第一分光面121相胶合,且第二分光面长度要大于第一分光面长度,第二分光面部分位于第二棱镜下侧。探测器40位于第二收发面外侧。
图7中7B为探测器接收光轴,入射光线经过物镜组20,由第二收发面111进入第一棱镜,在第一棱镜中依次经过第二分光面、第二收发面、第二反射面、第二分光面的反射后由第二收发面离开第一棱镜,光线经过第一聚焦透镜50进入探测器40。
第二分光面上镀有分光膜层,分光膜层参数为:
入= 400nm –720nm,T>99%;入= 850nm – 950nm,R>99%;
第三分光面上镀有反射膜层,反射膜层参数为:
入= 400nm –720nm,R>99%。
其他结构和光轴路线与实施1相同。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物镜组、第一棱镜、第二收发面、第二分光面、第二反射面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14)

1.一种测距仪光路分合棱镜模块装置,包括目镜组和物镜组,其特征在于:在物镜组(20)和目镜组(30)之间设置有屋脊棱镜(13)、第一棱镜(11)、第二棱镜(12)、辅助棱镜和辅助组件,所述屋脊棱镜与第一棱镜分别设置在第二棱镜两侧,第一棱镜和第二棱镜相胶合构成分光棱镜组,辅助棱镜设置在分光棱镜组上,屋脊棱镜和第一棱镜中一个面向物镜组/目镜组,另一个面向目镜组/物镜组,辅助组件包括探测器(40),以及自发光式OLED显示器(70)和全透式显示器(60)其中一个,所述探测器和自发光式OLED显示器其中一个设置在辅助棱镜外侧,另一个设置在第一棱镜外侧,所述全透式显示器设置在目镜组前的入射光路径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距仪光路分合棱镜模块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棱镜包括第二分光面(112)、第二收发面(111)和第二反射面(113),所述第二棱镜包括第一分光面(121)、第一收发面(123)和第三分光面(122),所述屋脊棱镜包括第五收发面(131)、第三收发面(132)和第一反射面(133),所述第一分光面(121)与第二分光面(112)相胶合,所述第一收发面(123)与第五收发面(131)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测距仪光路分合棱镜模块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收发面(111)面向物镜组(20),第三收发面(132)面向目镜组(30),所述探测器设置在第二收发面外侧,探测器与第二收发面之间设置有第一聚焦透镜(50),所述全透式显示器(60)设置在目镜组前的入射光路径上,所述辅助组件还包括激光器(80),在物镜组所在一端设置有发射透镜(90),所述激光器激光通过发射透镜进入外部环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测距仪光路分合棱镜模块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收发面(111)面向物镜组(20),第三收发面(132)面向目镜组(30),所述探测器设置在第二收发面外侧,探测器与第二收发面之间设置有第一聚焦透镜(50),所述辅助棱镜包括第三棱镜(14),第三棱镜包括第四收发面(141)、第三反射面(142)和第四分光面(143),所述第四分光面与第三分光面相胶合,所述自发光式OLED显示器(70)设置在第四收发面外侧,在自发光式OLED显示器与第四收发面之间设置有第一投影透镜(71),所述辅助组件还包括激光器(80),在物镜组所在一端设置有发射透镜(90),所述激光器激光通过发射透镜进入外部环境。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测距仪光路分合棱镜模块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三收发面(132)面向物镜组(20),第二收发面(111)面向目镜组(30),所述自发光式OLED显示器设置在第二收发面外侧,在自发光式OLED显示器与第二收发面之间设置有平面反射镜(74)和第二投影透镜(72),所述辅助棱镜包括第四棱镜(15),第四棱镜包括出射面(151)和第五分光面(152),第五分光面(152)与第三分光面(122)相胶合,探测器设置在出射面外侧,所述辅助组件还包括激光器(80),在物镜组所在一端设置有发射透镜(90),所述激光器激光通过发射透镜进入外部环境。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测距仪光路分合棱镜模块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收发面(111)面向物镜组(20),第三收发面(132)面向目镜组(30),所述探测器(40)设置在第二收发面外侧,探测器与第二收发面之间设置有第一聚焦透镜(50),所述全透式显示器(60)设置在目镜组前的入射光路径上,所述辅助棱镜包括第五棱镜(16),第五棱镜包括第六分光面(161)和第一入射面(162),第六分光面(161)与第三分光面(122)相胶合,所述辅助组件还包括激光器(80),激光器设置在第一入射面外侧,激光器与第一入射面之间设置有第二聚焦透镜(91)。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测距仪光路分合棱镜模块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收发面(111)面向物镜组(20),第三收发面(132)面向目镜组(30),所述探测器(40)设置在第二收发面外侧,探测器与第二收发面之间设置有第一聚焦透镜(50),所述全透式显示器(60)设置在目镜组前的入射光路径上,所述辅助棱镜包括第六棱镜(17),第六棱镜包括第七分光面(171)和第二入射面(172),第七分光面与第二反射面(113)相胶合,所述辅助组件还包括激光器(80),激光器设置在第二入射面外侧,激光器与第二入射面之间设置有第二聚焦透镜(91)。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测距仪光路分合棱镜模块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三收发面(132)面向物镜组(20),第二收发面(111)面向目镜组(30),所述辅助棱镜包括第第七棱镜(18),第七棱镜包括第二出射面(181)、第七分光面(182)、第三入射面(183)和第三出射面(184),第七分光面与第三分光面(122)相胶合,探测器(40)设置在第二出射面外侧,在探测器与第二出射面之间设置有第一聚焦透镜(50),所述自发光式OLED显示器(70)设置在第三入射面外侧,自发光式OLED显示器与第三入射面之间设置有第三投影透镜(73);所述辅助组件还包括激光器(80),在物镜组所在一端设置有发射透镜(90),所述激光器激光通过发射透镜进入外部环境。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测距仪光路分合棱镜模块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第一分光面(121)或第二分光面(112)上镀有分光膜层,分光膜层参数为:
入= 400nm-720nm,T>99%;入= 850nm – 950nm,R>99%;
所述第二反射面(113)上镀有反射膜层,反射膜层参数为:
入= 850nm – 950nm,R>99%;
所述第三分光面(122)上镀有反射膜层,反射膜层参数为:
入= 400nm-720nm,R>99%;
其中入为波长,T为增透膜,R为反射膜。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测距仪光路分合棱镜模块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第一分光面(121)或第二分光面(112)上镀有分光膜层,分光膜层参数为:
入= 400nm-720nm,T>99%;入= 850nm – 950nm,R>99%;
所述第三分光面(122)或第四分光面(143)上镀有分光膜层,分光膜层参数为:
入= 400nm –720nm,T:R=1:1,R+T>99%;
所述第三反射面(142)上镀有反射膜层,反射膜层参数为:
入= 400nm-720nm,R>99%;
其中入为波长,T为增透膜,R为反射膜。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测距仪光路分合棱镜模块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第一分光面(121)或第二分光面(112)上镀有分光膜层,分光膜层参数为:
入= 400nm –720nm,T:R=1:1,R+T>99%;
所述第三分光面(122)或第五分光面(152)上镀有分光膜层,分光膜层参数为:
入= 400nm-720nm,R>99%;入= 850nm – 950nm,T>99%;
所述第二反射面(113)镀有反射膜层,反射膜层参数为:
入= 400nm-720nm,R>99%;
其中入为波长,T为增透膜,R为反射膜。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测距仪光路分合棱镜模块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第一分光面(121)或第二分光面(112)上镀有分光膜层,分光膜层参数为:
入= 400nm –720nm,T>99%;入= 850nm – 950nm,T:R=1:1,T+R>99%;
所述第二反射面(113)上镀有反射膜层,反射膜层参数为:
入= 850nm – 950nm,R>99%;
所述第三分光面(122)或第六分光面(211)上镀有分光膜层,分光膜层参数为:
入= 400nm –720nm,R>99%;入= 850nm – 950nm,T>99%;
其中入为波长,T为增透膜,R为反射膜。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测距仪光路分合棱镜模块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第一分光面(121)或第二分光面(112)上镀有分光膜层,分光膜层参数为:
入= 400nm –720nm,T>99%;入= 850nm – 950nm, R>99%;
所述第二反射面(113)或第七分光面(231)上镀有分光膜层,分光膜层参数为:
入= 850nm – 950nm,T:R=1:1,T+R>99%;
所述第三分光面上镀有反射膜层,反射膜层参数为:
入= 400nm –720nm,R>99%;
其中入为波长,T为增透膜,R为反射膜。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测距仪光路分合棱镜模块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第一分光面(121)或第二分光面(112)上镀有分光膜层,分光膜层参数为:
入= 400nm –720nm,T:R=1:1,T+R>99%;
所述第三分光面(122)或第七分光面(182)上镀有分光膜层,分光膜层参数为:
入= 400nm –720nm,R>99%;入= 850nm – 950nm,T>99%;
其中入为波长,T为增透膜,R为反射膜。
CN202010196991.0A 2020-03-19 2020-03-19 一种测距仪光路分合棱镜模块装置 Pending CN1118803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96991.0A CN111880316A (zh) 2020-03-19 2020-03-19 一种测距仪光路分合棱镜模块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96991.0A CN111880316A (zh) 2020-03-19 2020-03-19 一种测距仪光路分合棱镜模块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80316A true CN111880316A (zh) 2020-11-03

Family

ID=73153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96991.0A Pending CN111880316A (zh) 2020-03-19 2020-03-19 一种测距仪光路分合棱镜模块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8031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44996B (zh) * 2022-10-24 2024-06-11 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光學裝置及其稜鏡模組(五)
TWI848433B (zh) * 2022-11-11 2024-07-11 大陸商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光學裝置及其稜鏡模組(六)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302569U (zh) * 2014-12-04 2015-04-29 西安西光威信光电有限公司 具有测距功能的双目光学仪器
CN205749884U (zh) * 2016-05-13 2016-11-30 广州博冠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光棱镜组件及分光系统
CN109387847A (zh) * 2018-09-21 2019-02-26 刘云坤 一种激光测距望远镜光学分束系统
CN110286483A (zh) * 2018-12-27 2019-09-27 刘云坤 一种测距双筒望远镜光学系统
CN211669454U (zh) * 2020-03-19 2020-10-13 刘云坤 测距仪光路分合棱镜模块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302569U (zh) * 2014-12-04 2015-04-29 西安西光威信光电有限公司 具有测距功能的双目光学仪器
CN205749884U (zh) * 2016-05-13 2016-11-30 广州博冠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光棱镜组件及分光系统
CN109387847A (zh) * 2018-09-21 2019-02-26 刘云坤 一种激光测距望远镜光学分束系统
CN110286483A (zh) * 2018-12-27 2019-09-27 刘云坤 一种测距双筒望远镜光学系统
CN211669454U (zh) * 2020-03-19 2020-10-13 刘云坤 测距仪光路分合棱镜模块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44996B (zh) * 2022-10-24 2024-06-11 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光學裝置及其稜鏡模組(五)
TWI848433B (zh) * 2022-11-11 2024-07-11 大陸商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光學裝置及其稜鏡模組(六)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58419B (zh) 一种正像系统及双筒激光测距望远镜
TW200533884A (en) Telescopic sight with laser rangefinder
US7999924B2 (en) Range binoculars
CN114730025B (zh) 基于等腰棱镜的复合棱镜及其激光测距望远镜
CN106940473B (zh) 一种激光测距单眼望远镜
CN106680917B (zh) 用于多功能望远镜的复合棱镜及其双目望远镜光学系统
JP6739666B2 (ja) 多機能望遠鏡に用いられる複合プリズム及びその双眼鏡光学システム
JPS58100840A (ja) カメラのフアインダ
CN201637925U (zh) 激光测距数显双筒望远镜
CN111609830B (zh) 一种正像共轴光学系统及双筒激光测距望远镜
CN109387847B (zh) 一种激光测距望远镜光学分束系统
CN110286483B (zh) 一种测距双筒望远镜光学系统
WO2023213130A1 (zh) 一种光收发共轴的激光测距器件及光学模组
CN111880316A (zh) 一种测距仪光路分合棱镜模块装置
CN110044323B (zh) 一种轻小型多功能脉冲激光测距光学系统
CN113534313A (zh) 光学装置及其棱镜模块
CN211669454U (zh) 测距仪光路分合棱镜模块装置
CN116500771A (zh) 一种正像系统及激光测距双筒望远镜
US7505120B2 (en) Laser riflescope with enhanced display brightness
CN111694144A (zh) 一种双筒激光共轴测距望远镜
JP2023161586A (ja) 小型化広範囲なレーザ距離計
CN203275765U (zh) 一种基于阿贝棱镜的光学棱镜结构
WO2018192068A1 (zh) 一种激光测距单眼望远镜
TW202041905A (zh) 測距儀及其顯示器鏡組裝置
RU2358302C1 (ru) Коллиматорный авиационный индикато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