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77294A - 一种低耗能的水面智能垃圾收集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耗能的水面智能垃圾收集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877294A CN111877294A CN202010876054.XA CN202010876054A CN111877294A CN 111877294 A CN111877294 A CN 111877294A CN 202010876054 A CN202010876054 A CN 202010876054A CN 111877294 A CN111877294 A CN 11187729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mission
- floating block
- water surface
- transmission roller
- wa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15/00—Cleaning or keeping clear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Apparatus therefor
- E02B15/04—Devices for cleaning or keeping clear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from oil or like float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ng or removing these materials
- E02B15/10—Devices for removing the material from the surface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15/00—Cleaning or keeping clear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Apparatus therefor
- E02B15/04—Devices for cleaning or keeping clear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from oil or like float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ng or removing these materials
- E02B15/10—Devices for removing the material from the surface
- E02B15/104—Conveyors; Paddle wheels; Endless bel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9/00—Adaptations of wind motors for special use; Combinations of wind motors with apparatus driven thereby; Wind mo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ation in particular locations
- F03D9/20—Wind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en apparatu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9/00—Adaptations of wind motors for special use; Combinations of wind motors with apparatus driven thereby; Wind mo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ation in particular locations
- F03D9/30—Wind mo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ation in particular locations
- F03D9/32—Wind mo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ation in particular locations on moving objects, e.g. vehicl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8—Onshore wind turb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leaning Or Clearing Of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耗能的水面智能垃圾收集装置及方法,包括用于提供浮力的漂浮块,所述漂浮块右上侧设有用于将水面上垃圾提起并送入漂浮块表面收集箱中的集料件,所述集料件包括第一传输辊和第二传输辊,所述第二传输辊和第一传输辊之间绕设有传输网,所述传输网表面均匀分布有漏水孔,两个传输辊端部通过支架与漂浮块连接固定,所述第一传输辊位于水平以下,本发明针对现有装置的弊端进行设计,整个清理过程利用风能进行清理,无需额外的能源操作,降低了能耗成本,同时利用风能保持垃圾迎风端,使得垃圾可以朝向集料件一侧飘动,方便了垃圾收集,另外装置还具有水质增氧的功能,保护水资源,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面垃圾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低耗能的水面智能垃圾收集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伴随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水域清洁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我国河流众多,水域环境的治理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传统的手工打捞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庞大繁重的作业要求。然而目前国内机械厂所生产的水上清洁机械,多为仿照或引进国外模式,同时采用与起重机等大型机械结合,占用空间非常大,对工作环境要求也很高,现有专利公告号为CN106628031B的专利公布了一种水面垃圾收集装置,该装置在对垃圾收集时需要较大的能量,需要时刻进行能量补充,另外这种垃圾收集方式需要工作人员时刻关注,较为费时费事,另外其他的一些水面垃圾收集装置在实际使用时也较为不方便。
针对上述问题,现在提供一种低耗能的水面智能垃圾收集装置及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耗能的水面智能垃圾收集装置及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低耗能的水面智能垃圾收集装置,包括用于提供浮力的漂浮块,所述漂浮块右上侧设有用于将水面上垃圾提起并送入漂浮块表面收集箱中的集料件,所述集料件包括第一传输辊和第二传输辊,所述第二传输辊和第一传输辊之间绕设有传输网,所述传输网表面均匀分布有漏水孔,两个传输辊端部通过支架与漂浮块连接固定,所述第一传输辊位于水平以下,所述漂浮块上方设有用于带动第二传输辊转动以驱动集料件工作的风力驱动件,所述风力驱动件连接设置在漂浮块左上端的支撑杆,所述收集箱所在的漂浮块上设有用于检测其重力的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控制面板的输入端,所述控制面板上设有用于向终端发出报警信号的无线发生器;
靠近集料件的漂浮块下侧设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下端连接用于沉入水底的锚体;
所述集料件包括设置在支撑杆顶部的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设有一个转动环,所述转动环上侧安装有一个无动力风车,所述转动环下侧设有驱动齿环,所述驱动齿环通过传动组件与第二传输辊的固定轴传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纵向设置的第二传动杆,第二传动杆与设置在支撑杆上的轴承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杆上端设有与驱动齿环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二传动杆下端与水平设置的第一传动杆左端通过一组锥形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杆转动设置在漂浮块上的轴承座上,所述第一传动杆右端设有与第二传输辊端部齿轮相互啮合的锥形齿轮。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输网表面分布有若干个防滑凸起。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控制面板还电性连接用于获取漂浮块地理位置的GPS定位器。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传输辊的直径小于第二传输辊的直径。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杆左侧通过尾杆连接呈竖直设置的导向尾板。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漂浮块底部开设有一个配重凹槽。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收集箱底部设有滤水孔,所述漂浮块上设有用于收集滤水孔中滴落河水的缓存腔,所述缓存腔左侧设有与外界相连通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左端所在的漂浮块表面设有网格板。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传动杆上还设有用于辅助传输网表面垃圾掉落的清理件,所述清理件包括阵列分布在第一传动杆表面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外端滑动套设有一个伸缩套,所述伸缩套内部设有用于连接固定杆的弹簧,所述伸缩套的清理面设有清理毛刷,所述伸缩套的清理面与第二传输辊的切面平行设置,所述伸缩套末端转动设有一个抵压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针对现有装置的弊端进行设计,整个清理过程利用风能进行清理,无需额外的能源操作,降低了能耗成本,同时利用风能保持垃圾迎风端,使得垃圾可以朝向集料件一侧飘动,方便了垃圾收集,另外装置还具有水质增氧的功能,保护水资源,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的结构原理框图。
图3为本发明中传输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清理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漂浮块1、牵引绳2、锚体3、第一传输辊4、传输网5、第二传输辊6、固定框7、转动环8、无动力风车9、第一传动杆10、支撑杆11、第一齿轮12、第二传动杆13、收集箱14、网格板15、排水管16、缓存腔17、配重凹槽18、导向尾板19;
固定杆101、伸缩套102、清理毛刷103、抵压轮104。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3,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低耗能的水面智能垃圾收集装置,包括用于提供浮力的漂浮块1,所述漂浮块1右上侧设有用于将水面上垃圾提起并送入漂浮块1表面收集箱14中的集料件,所述集料件包括第一传输辊4和第二传输辊6,所述第二传输辊6和第一传输辊4之间绕设有传输网5,所述传输网5表面均匀分布有漏水孔,两个传输辊端部通过支架与漂浮块1连接固定,所述第一传输辊4的直径小于第二传输辊6的直径,所述第一传输辊4位于水平以下,所述漂浮块1上方设有用于带动第二传输辊6转动以驱动集料件工作的风力驱动件,所述风力驱动件连接设置在漂浮块1左上端的支撑杆11,所述支撑杆11左侧通过尾杆连接呈竖直设置的导向尾板19,通过设置导向尾板19,这样在其引导下,漂浮块1上的集料件始终处于迎风面,从而方便将漂浮向其的垃圾收集,所述收集箱14所在的漂浮块1上设有用于检测其重力的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控制面板的输入端,所述控制面板上设有用于向终端发出报警信号的无线发生器,这样当检测到收集箱14中的垃圾重量达到设定值时,控制面板则会通过无线发生器发出相应信号,从而提示工作人员来将收集箱14中的垃圾清理掉;
所述控制面板还电性连接用于获取漂浮块1地理位置的GPS定位器;
靠近集料件的漂浮块1下侧设有牵引绳2,所述牵引绳2下端连接用于沉入水底的锚体3,通过锚体3沉入水底,从而对漂浮块1一端进行固定;
在风力驱动件的作用下,第二传输辊6通过传输网5带动第一传输辊4转动,这样水平漂浮的垃圾则会附着在传输网5表面,然后随着传输网5一起向上传动,最后落入收集箱14中,从而完成对水面垃圾的收集;
为了避免传输网5过于光滑垃圾下滑的问题,所述传输网5表面分布有若干个防滑凸起;
所述集料件包括设置在支撑杆11顶部的固定框7,所述固定框7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设有一个转动环8,所述转动环8上侧安装有一个无动力风车9,所述转动环8下侧设有驱动齿环,所述驱动齿环通过传动组件与第二传输辊6的固定轴传动连接,这样在使用时,无动力风车会将风能转换成集料件工作的动能,从而为集料件提供能量;
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纵向设置的第二传动杆13,第二传动杆13与设置在支撑杆11上的轴承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杆13上端设有与驱动齿环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12,所述第二传动杆13下端与水平设置的第一传动杆10左端通过一组锥形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杆10转动设置在漂浮块1上的轴承座上,所述第一传动杆10右端设有与第二传输辊6端部齿轮相互啮合的锥形齿轮,在使用时,驱动齿环通过第一齿轮12带动第二传动杆13转动,第二传动杆13下端通过锥形齿轮组带动第二传动杆10转动,第二传动杆10带动第二传动辊6转动,从而完成动力的传输;
所述漂浮块1底部开设有一个配重凹槽18,在放置的时候其内部的气体排出,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提高其稳定性;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相区别的是:所述收集箱14底部设有滤水孔,所述漂浮块1上设有用于收集滤水孔中滴落河水的缓存腔17,所述缓存腔17左侧设有与外界相连通的排水管16,所述排水管16左端所在的漂浮块1表面设有网格板15,这样缓存腔17中的水会沿着排水管16排到网格板15上,再被分割呈水滴落下,有助于提高水体的含氧量。
实施例3
请参阅图4,与实施例1相区别的是:所述第一传动杆10上还设有用于辅助传输网5表面垃圾掉落的清理件,所述清理件包括阵列分布在第一传动杆10表面的固定杆101,所述固定杆101外端滑动套设有一个伸缩套102,所述伸缩套102内部设有用于连接固定杆101的弹簧,所述伸缩套102的清理面设有清理毛刷103,所述伸缩套102的清理面与第二传输辊6的切面平行设置,这样在第一传动杆10转动的时候,伸缩套102和固定杆101会随着转动,从而完成对传输网5表面垃圾的刮掉处理,这里的伸缩套102和固定杆101为伸缩结构,当伸缩套102抵压漂浮块1时,伸缩套102会沿着固定杆101滑动,从而完成伸缩操作,避免与漂浮块1的干涉问题,所述伸缩套101末端转动设有一个抵压轮104,从而降低了干涉时的摩擦力。
工作原理:通过导向尾板19的引导,漂浮块1上的集料件始终处于迎风面,在风力驱动件的作用下,第二传输辊6通过传输网5带动第一传输辊4转动,这样水平漂浮的垃圾则会附着在传输网5表面,然后随着传输网5一起向上传动,最后落入收集箱14中,从而完成对水面垃圾的收集,风力驱动件会带动清理件工作,从而完成对传输网5表面垃圾的刮掉处理,当检测到收集箱14中的垃圾重量达到设定值时,控制面板则会通过无线发生器发出相应信号,从而提示工作人员来将收集箱14中的垃圾清理掉。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低耗能的水面智能垃圾收集装置,包括用于提供浮力的漂浮块(1),所述漂浮块(1)右上侧设有用于将水面上垃圾提起并送入漂浮块(1)表面收集箱(14)中的集料件;
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料件包括第一传输辊(4)和第二传输辊(6),所述第二传输辊(6)和第一传输辊(4)之间绕设有传输网(5),所述传输网(5)表面均匀分布有漏水孔,两个传输辊端部通过支架与漂浮块(1)连接固定,所述第一传输辊(4)位于水平以下;
所述漂浮块(1)上方设有用于带动第二传输辊(6)转动以驱动集料件工作的风力驱动件,所述风力驱动件连接设置在漂浮块(1)左上端的支撑杆(11);
所述收集箱(14)所在的漂浮块(1)上设有用于检测其重力的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控制面板的输入端,所述控制面板上设有用于向终端发出报警信号的无线发生器;
靠近集料件的漂浮块(1)下侧设有牵引绳(2),所述牵引绳(2)下端连接用于沉入水底的锚体(3);
所述集料件包括设置在支撑杆(11)顶部的固定框(7),所述固定框(7)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设有一个转动环(8),所述转动环(8)上侧安装有一个无动力风车(9),所述转动环(8)下侧设有驱动齿环,所述驱动齿环通过传动组件与第二传输辊(6)的固定轴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耗能的水面智能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纵向设置的第二传动杆(13),第二传动杆(13)与设置在支撑杆(11)上的轴承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杆(13)上端设有与驱动齿环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12),所述第二传动杆(13)下端与水平设置的第一传动杆(10)左端通过一组锥形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杆(10)转动设置在漂浮块(1)上的轴承座上,所述第一传动杆(10)右端设有与第二传输辊(6)端部齿轮相互啮合的锥形齿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耗能的水面智能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网(5)表面分布有若干个防滑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耗能的水面智能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还电性连接用于获取漂浮块(1)地理位置的GPS定位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耗能的水面智能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辊(4)的直径小于第二传输辊(6)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耗能的水面智能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1)左侧通过尾杆连接呈竖直设置的导向尾板(1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耗能的水面智能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块(1)底部开设有一个配重凹槽(1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耗能的水面智能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箱(14)底部设有滤水孔,所述漂浮块(1)上设有用于收集滤水孔中滴落河水的缓存腔(17),所述缓存腔(17)左侧设有与外界相连通的排水管(16),所述排水管(16)左端所在的漂浮块(1)表面设有网格板(15)。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耗能的水面智能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杆(10)上还设有用于辅助传输网(5)表面垃圾掉落的清理件,所述清理件包括阵列分布在第一传动杆(10)表面的固定杆(101),所述固定杆(101)外端滑动套设有一个伸缩套(102),所述伸缩套(102)内部设有用于连接固定杆(101)的弹簧,所述伸缩套(102)的清理面设有清理毛刷,所述伸缩套(102)的清理面与第二传输辊(6)的切面平行设置,所述伸缩套(101)末端转动设有一个抵压轮(104)。
10.一种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低耗能的水面智能垃圾收集装置的收集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导向尾板(19)的引导,漂浮块(1)上的集料件始终处于迎风面,在风力驱动件的作用下,第二传输辊(6)通过传输网(5)带动第一传输辊(4)转动,这样水平漂浮的垃圾则会附着在传输网(5)表面,然后随着传输网(5)一起向上传动,最后落入收集箱(14)中,从而完成对水面垃圾的收集,风力驱动件会带动清理件工作,从而完成对传输网(5)表面垃圾的刮掉处理,当检测到收集箱(14)中的垃圾重量达到设定值时,控制面板则会通过无线发生器发出相应信号,从而提示工作人员来将收集箱(14)中的垃圾清理掉。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876054.XA CN111877294A (zh) | 2020-08-27 | 2020-08-27 | 一种低耗能的水面智能垃圾收集装置及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876054.XA CN111877294A (zh) | 2020-08-27 | 2020-08-27 | 一种低耗能的水面智能垃圾收集装置及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877294A true CN111877294A (zh) | 2020-11-03 |
Family
ID=73199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876054.XA Withdrawn CN111877294A (zh) | 2020-08-27 | 2020-08-27 | 一种低耗能的水面智能垃圾收集装置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877294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387307A (zh) * | 2022-09-22 | 2022-11-25 |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 小型封闭水域水面清洁智能机器人 |
-
2020
- 2020-08-27 CN CN202010876054.XA patent/CN111877294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387307A (zh) * | 2022-09-22 | 2022-11-25 |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 小型封闭水域水面清洁智能机器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112551B (zh) | 抗风浪海洋剖面监测浮标 | |
CN116729560A (zh) | 一种长江流域生态水文监测用悬浮式监测装置及方法 | |
CN111877294A (zh) | 一种低耗能的水面智能垃圾收集装置及方法 | |
CN208618379U (zh) | 一种水污染治理用漂浮物收集装置 | |
CN212582644U (zh) | 一种低耗能的水面智能垃圾收集装置 | |
CN203199154U (zh) | 抗风浪海洋剖面监测浮标 | |
CN211262841U (zh) | 一种水质检测样品采集装置 | |
CN113602436A (zh) | 一种湖泊水库藻类收集与处理机器人 | |
CN219731873U (zh) | 水电站进水口拦污漂 | |
CN108240918B (zh) | 一种水体污染检测的漂浮式水样采集装置 | |
CN117288909A (zh) | 水质生态环境监测装置及方法 | |
CN206776487U (zh) | 便携式网箱网衣起网装置 | |
CN214200761U (zh) | 一种环境污染源水质采样器 | |
CN211954761U (zh) | 一种林业水土保持监测径流泥沙连续取样测量装置 | |
CN210315463U (zh) | 一种河道悬浮物清除装置 | |
CN211453598U (zh) | 一种自动控制水质检测船 | |
CN105084458B (zh) | 一种悬浮填料自动清捞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CN219470868U (zh) | 一种水中漂浮物自动收集装置 | |
CN103121498A (zh) | 防生物附着海洋浮标 | |
CN210375815U (zh) | 一种河道水质监测装置 | |
CN219830405U (zh) | 一种水资源监测装置 | |
CN210923156U (zh) | 一种场地环境调查地下水用采样器 | |
CN220686011U (zh) | 一种河道垃圾自动清理装置 | |
CN219319537U (zh) | 一种深基坑水位监测预警装置 | |
CN207029476U (zh) | 一种海上检测仪器防生物附着升降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