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56536B - Bwp切换方法及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Bwp切换方法及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556536B CN111556536B CN201910110322.4A CN201910110322A CN111556536B CN 111556536 B CN111556536 B CN 111556536B CN 201910110322 A CN201910110322 A CN 201910110322A CN 111556536 B CN111556536 B CN 11155653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wp
- terminal device
- source
- target
- target bw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33748 Device issue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76 improv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849 de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356 surgical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BWP切换方法及通信装置,能够解决终端设备组在BWP切换过程中的组内通信中断的问题,从而提高终端设备组内通信的可靠性。该方法应用于支持多BWP的终端设备组中的第一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组还包括第二终端设备。该方法包括:第一终端设备能够在源BWP上保持与第二终端设备通信的同时,完成目标BWP的测量,然后根据目标BWP的测量结果,确定终端设备组需要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并在源BWP上指示第二终端设备在目标BWP上与第一终端设备通信。适用于终端设备组在切换场景、移出场景或移入场景中的BWP切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BWP切换方法及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多个终端设备,如手机和车载终端,可以组成一个终端设备组,并在同一个部分带宽(bandwidth part,BWP,又称为带宽部分)上建立侧行链路(sidelink,SL),以便实现组内直接通信。例如,当终端设备组处于同一个网络设备的覆盖区域时,终端设备组可以根据该网络设备配置的BWP建立侧行链路。又例如,当终端设备组处于网络未覆盖区域时,终端设备组可以根据预配置(pre-congfigured)BWP建立侧行链路。
然而,在终端设备组移动的过程中,当组内不同终端设备处于不同的网络覆盖区域时,组内不同终端设备配置的BWP也不同,从而导致组内直接通信中断,可靠性较差。例如,在小区切换过程中,一部分终端设备已经进入目标网络设备的覆盖区域,配置的BWP为目标网络设备对应的BWP,而另一些终端设备仍然处于源网络设备的覆盖区域,配置的BWP为源网络设备对应的BWP。又例如,在终端设备组移出或移入网络覆盖区域的过程中,处于网络覆盖区域的终端设备配置的BWP为网络设备对应的BWP,而处于网络未覆盖区域的终端设备配置BWP为预配置BWP。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BWP切换方法及通信装置,能够解决终端设备组在切换BWP过程中组内直接通信中断问题,或者减少终端设备组在切换BWP过程中的组内直接通信的中断时长,从而提高终端设备组内通信的可靠性。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BWP切换方法。该方法适用于终端设备组中的第一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组还包括第二终端设备,且该终端设备组支持多BWP模式。上述BWP切换方法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在源BWP上与第二终端设备通信的同时,测量目标BWP,并根据目标BWP的测量结果,确定终端设备组需要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然后,第一终端设备在源BWP上,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切换指令。其中,第一切换指令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设备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之后,第一终端设备在目标BWP上和源BWP上与第二终端设备通信。
本申请提供的BWP切换方法,第一终端设备能够在源BWP上保持与第二终端设备通信的同时,完成目标BWP的测量,然后根据目标BWP的测量结果,确定终端设备组需要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之后在源BWP上指示第二终端设备在目标BWP上与第一终端设备通信,可以解决在终端设备组在小区切换或进入无线网络覆盖区域或移出无线网络的覆盖区域的过程中,终端设备组内的不同终端设备切换至目标BWP的时间不一致所导致的终端设备组内通信中断的问题,能够提高切换BWP期间终端设备组内通信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上述第一切换指令包括目标BWP的配置信息。
可选地,上述第一切换指令还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启动目标BWP的启动时间。所述启动目标BWP是指在所述BWP上进行数据通信。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切换指令还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停止与第一终端设备在源BWP上通信的停止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上述BWP切换方法还可以包括:在第一终端设备在目标BWP上和源BWP上与第二终端设备通信之后,第一终端设备停止在源BWP上与第二终端设备通信,以便降低第一终端设备的功耗。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BWP切换方法。该方法适用于终端设备组中的第一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组还包括第二终端设备,且该终端设备组仅支持单BWP模式。所述单BWP模式指在同一时刻和/或同一载波上仅可以激活一个BWP,即只在一个BWP上进行通信。上述BWP切换方法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在源BWP上与第二终端设备通信。然后,第一终端设备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测量目标BWP,并根据目标BWP的测量结果,确定终端设备组需要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之后,第一终端设备回切至源BWP,并在源BWP上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切换指令。其中,第二切换指令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设备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最后,第一终端设备再次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并在目标BWP上与第二终端设备通信。
本申请提供的BWP切换方法,第一终端设备能够在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完成目标BWP的测量后,若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目标BWP的测量结果确定终端设备组需要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则回切至源BWP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切换指令,指示第二终端设备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上与第二终端设备通信,可以有效降低在终端设备组在小区切换或进入无线网络覆盖区域或移出无线网络的覆盖区域的过程中,终端设备组内的不同终端设备切换至目标BWP的时间偏差较大所导致的终端设备组内通信中断时长,从而提高切换BWP期间终端设备组内通信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上述第二切换指令包括第一切换时间,第一切换时间为第二终端设备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的时间。相应地,上述第一终端设备再次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二切换时间再次从源BWP切换至所述目标BWP。其中,第一切换时间与第二切换时间之间的时间偏差小于时间偏差阈值,以便减少终端设备组在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过程中的通信中断时长,进一步提高终端设备组内通信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上述第二切换指令还包括目标BWP的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上述BWP切换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一项:在第一终端设备测量目标BWP的过程中,第一终端设备通过网络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通信;在第一终端设备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的过程中,第一终端设备通过网络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BWP切换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之一: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源网络设备或目标网络设备发送的目标BWP的测量任务;第一终端设备未检测到任何网络设备发送的无线信号,则自行启动目标BWP的测量任务。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BWP切换方法。该方法适用于源网络设备。上述BWP切换方法包括:源网络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目标BWP的测量结果,并根据目标BWP的测量结果,确定终端设备组需要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其中,第一终端设备属于终端设备组,终端设备组还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然后,源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组发送第三切换指令。其中,第三切换指令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组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
本申请提供的BWP切换方法,源网络设备能够根据第一终端设备上报的目标BWP的测量结果,确定终端设备组需要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并向终端设备组中的每个终端设备下发第三切换指令,以便终端设备组中的每个终端根据第三切换指令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并在目标BWP上重建终端设备组在侧行链路SL上的组内直接通信,可以避免或者有效减少终端设备组在小区切换或进入无线网络覆盖区域或移出无线网络的覆盖区域的过程中,终端设备组在侧行链路SL上的组内直接通信中断时长,从而提高切换BWP期间终端设备组内通信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上述第三切换指令包括目标BWP的配置信息。
可选地,上述第三切换指令还可以包括:第三切换时间和第四切换时间。其中,第三切换时间用于第一终端设备再次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第四切换时间用于第二终端设备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且第三切换时间与第四切换时间之间的时间偏差小于时间偏差阈值。
可选地,上述BWP切换方法还可以包括:源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目标BWP的测量任务。
在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或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BWP切换方法中,上述根据目标BWP的测量结果,确定终端设备组需要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可以包括:若目标BWP的测量结果满足BWP切换条件,则确定终端设备组需要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
其中,BWP切换条件包括如下至少一项:目标BWP的信号强度高于BWP信号强度阈值;目标BWP的信号质量高于SL信号质量阈值;源BWP上的空闲资源占比高于第一占比阈值的连续时长大于第一时长阈值;目标BWP上的空闲资源占比低于第二占比阈值的连续时长大于第二时长阈值;源BWP上的空闲资源数量少于目标BWP上的空闲资源数量的连续时长大于第三时长阈值;源BWP上不存在优先级高于优先级阈值的业务。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适用于终端设备组中的第一终端设备。其中,该终端设备组还包括第二终端设备,且该终端设备组支持多BWP模式。第四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包括:第一通信模块、第二通信模块和控制模块。其中,第一通信模块,用于在源BWP上与第二终端设备通信。控制模块,用于第一通信模块在源BWP上与第二终端设备通信的同时,控制第二通信模块测量目标BWP,以及根据目标BWP的测量结果,确定终端设备组需要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第一通信模块,还用于在源BWP上,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切换指令。其中,第一切换指令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设备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第二通信模块,用于在目标BWP上与第二终端设备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第一切换指令包括目标BWP的配置信息。
可选地,上述第一切换指令还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启动目标BWP的启动时间。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切换指令还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停止与第一终端设备在源BWP上通信的停止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三通信模块。其中,第三通信模块,用于接收源网络设备发送的目标BWP的测量任务。相应地,控制模块,还用于若第三通信模块未检测到任何网络设备发送的无线信号,则控制第二通信模块自行启动目标BWP的测量任务。第三通信模块,还用于接收目标网络设备发送的目标BWP的测量任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分别在目标BWP上和源BWP上与第二终端设备通信之后,上述控制模块还可以用于:控制第一通信模块停止在源BWP上与第二终端设备通信,以便降低第一终端设备的功耗。
第五方面,提供另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适用于终端设备组中的第一终端设备。其中,该终端设备组还包括第二终端设备,且该终端设备组仅支持单BWP模式。上述通信装置包括:第四通信模块和控制模块。其中,第四通信模块,用于在源BWP上与第二终端设备通信。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第四通信模块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测量目标BWP,并根据目标BWP的测量结果,确定终端设备组需要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控制第四通信模块回切至源BWP,并在源BWP上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切换指令之后,控制第四通信模块在第二切换时间再次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并在目标BWP上与第二终端设备通信。其中,第二切换指令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设备在第一切换时间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第一切换时间与第二切换时间之间的时间偏差小于时间偏差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第二切换指令包括第一切换时间,第一切换时间为第二终端设备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的时间。相应地,上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控制第四通信模块在第二切换时间再次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其中,第一切换时间与第二切换时间之间的时间偏差小于时间偏差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第二切换指令还包括目标BWP的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通信装置还包括:第五通信模块。其中,第五通信模块,用于在控制模块控制第四通信模块测量目标BWP的过程中,通过网络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通信,以及在控制模块控制第四通信模块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的过程中,通过网络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通信。
可选地,上述第五通信模块,还用于接收源网络设备或目标网络设备发送的目标BWP的测量任务。
可选地,控制模块,还用于若第五通信模块未检测到任何网络设备发送的无线信号,则控制第四通信模块自行启动目标BWP的测量任务。
第六方面,提供又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适用于源网络设备。该通信装置包括:第六通信模块和控制模块。其中,第六通信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目标BWP的测量结果。其中,第一终端设备属于终端设备组,终端设备组还包括第二终端设备。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目标BWP的测量结果,确定终端设备组需要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第六通信模块,还用于向终端设备组发送第三切换指令。其中,第三切换指令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组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第三切换指令包括目标BWP的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第三切换指令还可以包括:第三切换时间和第四切换时间。其中,第三切换时间用于第一终端设备再次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第四切换时间用于第二终端设备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且第三切换时间与第四切换时间之间的时间偏差小于时间偏差阈值。
可选地,上述第六通信模块,还用于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目标BWP的测量任务。
在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或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通信装置中,上述控制模块,还用于若目标BWP的测量结果满足BWP切换条件,则确定终端设备组需要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
其中,BWP切换条件包括如下至少一项:目标BWP的信号强度高于BWP信号强度阈值;目标BWP的信号质量高于SL信号质量阈值;源BWP上的空闲资源占比高于第一占比阈值的连续时长大于第一时长阈值;目标BWP上的空闲资源占比低于第二占比阈值的连续时长大于第二时长阈值;源BWP上的空闲资源数量少于目标BWP上的空闲资源数量的连续时长大于第三时长阈值;源BWP上不存在优先级高于优先级阈值的业务。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且处理器与收发器和存储器耦合。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使得通信装置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BWP切换方法,或者执行如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BWP切换方法,执行如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BWP切换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多个终端设备,如上述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以及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如源网络设备和目标网络设备。
第九方面,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当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BWP切换方法,或者执行如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BWP切换方法,执行如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BWP切换方法。
第十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BWP切换方法,或者执行如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BWP切换方法,执行如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BWP切换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BWP切换方法所适用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提供的BWP切换方法所适用的切换场景的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提供的BWP切换方法所适用的移出场景的示意图;
图2C为本申请提供的BWP切换方法所适用的移入场景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BWP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BWP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BWP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三;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五;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六。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单一制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第四代(4thgeneration,4G)系统,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第五代(5thgeneration,5G)系统,如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窄带物联网(NB-IoT,Narrow Band-Internet of Things)系统,车联网系统(telematics),机器通信(MTC,Machine TypeCommunication)系统,及未来的通信系统,如6G系统等,也可以应用于采用两种及两种以上制式的多制式无线通信系统,如采用LTE和NR两种制式的异构系统,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以NR系统为例进行说明。应当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应用于其他无线通信系统,如上述LTE系统、车联网系统等,相应的名称也可以用其他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对应功能的名称进行替代。
本申请将围绕可包括多个设备、组件、模块等的系统来呈现各个方面、实施例或特征。应当理解和明白的是,各个系统可以包括另外的设备、组件、模块等,并且/或者可以并不包括结合附图讨论的所有设备、组件、模块等。此外,还可以使用这些方案的组合。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例如”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的一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概念。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of)”,“相应的(corresponding,relevant)”和“对应的(corresponding)”有时可以混用,应当指出的是,在不强调其区别时,其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首先以图1中示出的无线通信系统为例详细说明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
图1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应用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移动通信系统包括核心网设备、无线接入网设备和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如图1中的终端设备1和终端设备2)。终端设备通过无线的方式与无线接入网设备相连,无线接入网设备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与核心网设备连接。核心网设备与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是独立的不同的物理设备,也可以是将核心网设备的功能与无线接入网设备的逻辑功能集成在同一个物理设备上,还可以是一个物理设备上集成了部分核心网设备的功能和部分的无线接入网设备的功能。终端设备可以是固定位置的,也可以是可移动的。图1只是示意图,该通信系统中还可以包括其它网络设备,如还可以包括无线中继设备和无线回传设备,在图1中未画出。本申请的实施例对该移动通信系统中包括的核心网设备、无线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的数量不做限定。
无线接入网设备是终端设备通过无线方式接入到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接入设备,可以是基站NodeB、演进型基站eNodeB、5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或WiFi系统中的接入节点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无线接入网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
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终端设备(terminal)、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设备(mobile terminal,MT)等。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设备、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设备、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设备等等。
无线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还可以部署在空中的飞机、气球和卫星上。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无线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的应用场景不做限定。
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适用于下行信号传输,也可以适用于上行信号传输,还可以适用于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的信号传输。对于下行信号传输,发送设备是无线接入网设备,对应的接收设备是终端设备。对于上行信号传输,发送设备是终端设备,对应的接收设备是无线接入网设备。对于D2D的信号传输,发送设备是终端设备,对应的接收设备也是终端设备。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信号的传输方向不做限定。
无线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以及终端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可以通过授权频谱(licensed spectrum)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免授权频谱(unlicensed spectrum)进行通信,也可以同时通过授权频谱和免授权频谱进行通信。无线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以及终端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可以通过6G以下的频谱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6G以上的频谱进行通信,还可以同时使用6G以下的频谱和6G以上的频谱进行通信。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无线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所使用的频谱资源不做限定。
应理解,图1仅为便于理解而示例的简化示意图,该通信系统中还可以包括其他网络设备或者还可以包括其他终端设备,图1中未予以画出。
为了满足高系统容量和高数据速率的要求,无线通信系统的网络设备,如NR系统中的g节点(g Node B,gNB),通常需要支持一个较大带宽,如100兆赫兹(mega herts,MHz)、200MHz,而终端设备通常不需要支持与网络设备同等大小的带宽。例如,终端设备很可能只需要支持40MHz、60MHz带宽即可满足通信需求。因此,在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上行链路(uplink,UL)/下行链路(downlink,DL)上引入部分带宽(bandwidth part,BWP,又称为带宽部分),以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和成本。其中,上述部分带宽是指,无线接入网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一组连续的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其中,上述一组连续的PRB的频谱带宽通常要小于无线接入网设备所支持的总频谱带宽。
容易理解,一个终端设备可以只配置一个激活的BWP,也可以配置多个激活的BWP。当只配置一个BWP时,终端设备可以使用该BWP与无线网络在上下行链路上通信,也可以使用该BWP与另一个终端设备在侧行链路(sidelink,SL)上直接通信。当配置有多个BWP时,终端设备可以使用全部BWP与无线网络在上下行链路上通信,也可以使用全部BWP与其他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在侧行链路上直接通信,还可以在使用一部分BWP与无线网络在上下行链路上通信的同时,使用另一部分BWP与一个或多个其他终端设备在侧行链路上直接通信,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例如,在车联网应用场景下,车载终端设备可以支持车到车(vehicle tovehicle,V2V)、车到行人(vehicle to pedestrian,V2P)、车到基础设施(vehicle toinfrastructure,V2I)、车到网络(vehicle to network,V2N)等各种形式的车到任意物体(vehicle to X,V2X)通信。
目前,若终端设备位于网络覆盖区域(in coverage),则终端设备使用无线接入网设备对应的BWP,如可以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或者广播(broadcast)信令下发的BWP,与其他终端设备在侧行链路上直接通信,否则使用预配置(pre-configured)BWP与其他终端设备在侧行链路上直接通信。也就是说,现有终端设备只能根据预配置BWP,或者该终端设备所在位置的网络设备下发的BWP,被动地完成自身BWP配置。其中,预配置BWP可以是终端设备出厂时根据协议规定配置的默认BWP。
实际应用中,多个终端设备也可以组建终端设备组,并通过组内通信协调彼此行动。例如,上述终端设备可以为车载终端,上述终端设备组可以为车载终端设备组,可以通过车载终端设备组内通信,协调组内车辆行动,如改变行驶路线、协调车速和车距等。
如图2A-图2C所示,终端设备组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和第三终端设备。
在如图2A所示的小区切换场景(下文简称切换场景)下,当终端设备组位于源网络设备的覆盖区域时,终端设备组使用源网络设备配置的源BWP在侧行链路上通信。在终端设备组从源网络设备覆盖区域移入目标网络设备覆盖区域后,终端设备组使用目标网络设备配置的目标BWP在侧行链路上通信。
在如图2B所示的移出网络覆盖区域场景(下文简称移出场景)下,在终端设备组从网络覆盖区域移出至网络未覆盖区域后,如从源网络设备覆盖区域移出至没有网络设备覆盖的区域,终端设备组使用预配置BWP在侧行链路上通信。
在如图2C所示移入网络覆盖区域场景(下文简称移入场景)下,当终端设备组位于网络覆盖区域之外(out of coverage,OOC)时,终端设备组使用预配置BWP在侧行链路上通信。在终端设备组从网络未覆盖区域移入目标网络设备覆盖区域后,终端设备组使用目标网络设备配置的目标BWP在侧行链路上通信。
然而,终端设备组内的不同终端设备,在上述3种场景下完成新BWP配置的时间通常是不同的。因此,当一部分终端设备已配置为新BWP,而另一部分终端设备还在使用原BWP,且当新BWP与原BWP不同时,会导致上述两部分终端设备在侧行链路上存在较长时间的通信中断,从而终端设备组内直接通信的可靠性,造成不利影响。
其中,上述终端设备组内直接通信中断时长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组的移动速度,以及最先完成新BWP配置的终端设备与最后完成新BWP配置的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确定。例如,如图2A所示,假定终端设备组均为移动速度为100千米每小时(kilometres per hour,km/h)车载终端设备,且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第三终端设备依次间隔100米(安全车距),则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三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为200米,上述通信中断时长大约为:200/(100*1000/3600)=7.2秒(second,s),即终端设备组内通信中断时间较长,存在较高的行车安全风险。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三种BWP切换方法。下面结合附图分别说明。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BWP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以解决在如图2A-图2C所示的任一种场景下终端设备组内直接通信中断问题,能够提高终端设备组内直接通信的可靠性。
其中,该终端设备组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和第三终端设备,且该终端设备组支持多BWP模式。
上述该终端设备组支持多BWP模式是指,该终端设备组内的每个终端设备均支持在2个或2个以上的BWP上与该终端设备组内的其他终端设备直接通信。例如,每个终端设备均配置有2个或2个以上可独立控制的通信单元,如2套或2套以上的射频电路,每个通信单元均可独立支持一个BWP。
下面以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为例,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BWP切换方法一。
如图3所示,上述BWP切换方法一可以包括S301-S305:
S301,第一终端设备在源BWP上与第二终端设备通信。
可选地,对于如图2A所示的切换场景,或者如图2B所示的移出场景,源BWP为源网络设备对应的BWP。具体地,当终端设备组处于源网络设备覆盖区域时,源网络设备通过Uu口的RRC信令下发源BWP的配置信息。终端设备组中的每个终端设备均根据源BWP的配置信息,建立侧行链路SL上的组内直接通信。
可选地,对于如图2C所示的移入场景,源BWP为预配置BWP。具体地,预配置BWP可以是终端设备出厂时根据协议规定预先配置的同一个BWP。当终端设备组位于网络未覆盖区域时,终端设备组中的每个终端设备均根据预配置BWP的配置信息,建立侧行链路SL上的组内直接通信。
示例性地,上述源BWP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一项:源BWP的BWP标识、源BWP的载波频率和带宽、在该BWP上使用的载波间隔、BWP激活时间、BWP去激活时间,以及源BWP上的共享资源的资源标识等。
S302,第一终端设备测量目标BWP。
可选地,对于如图2A所示的切换场景,或者如图2C所示的移入场景,目标BWP是指目标网络设备对应的BWP。当终端设备组处于目标网络设备覆盖区域时,终端设备组需要在目标BWP上建立侧行链路SL上的组内直接通信。
可选地,对于如图2B所示的移出场景,目标BWP是指预配置BWP。当终端设备组处于网络未覆盖区域时,终端设备组需要在预配置BWP上建立侧行链路SL上的组内直接通信。
当然,目标BWP可能有一个,也可能有多个,此处不作限定。例如,对于如图2A所示的切换场景,当存在多个邻区时,可能存在多个目标BWP。
示例性地,上述目标BWP的测量任务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目标BWP的配置信息。具体地,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目标小区的物理小区标识列表(phisical cell identifier list,PCID list);
各目标小区对应的目标BWP列表(sidelink BWP associated PCID list);
各目标BWP上的SL资源池(sidelink resource pool within BWP);
各目标BWP的测量周期;
用于目标BWP切换/打开/关闭的Uu口信号阈值(Uu-RSRP threshold forsidelink BWP switching/open/close);
用于目标BWP切换/打开/关闭的SL信号阈值(SL-RSRP threshold for sidelinkBWP switching/open/close)。
上述Uu口信号阈值可以包括Uu口信号强度阈值和Uu口信号质量阈值中的至少一种,如Uu口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Uu-RSRP)阈值、Uu口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Uu-RSRP)阈值。同理,SL上的信号阈值也可以包括SL上的信号强度阈值和SL上的信号质量阈值中的至少一种,如SL上的RSRP阈值、SL上的RSRQ阈值等。
上述目标BWP的测量任务可以是周期性地,也可以是网络事件触发的。因此,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测量任务携带的测量周期,周期性地启动目标BWP的测量。容易理解,上述目标BWP的测量周期可以与服务小区/邻区的测量周期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第一终端设备也可以根据测量启动条件,启动目标BWP的测量。
其中,测量启动条件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第一终端设备检测到源网络设备发送的网络信号小于源网络信号阈值;
第一终端设备检测到目标网络设备发送的网络信号大于目标网络信号阈值;
第一终端设备检测到目标网络设备发送的网络信号与源网络设备发送的网络信号的差值大于信号偏差阈值;
第一终端设备检测到的所有网络信号小于网络信号阈值;
第一终端设备检测到的侧行链路SL信号小于SL信号阈值。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终端设备检测到的所有网络信号小于网络信号阈值,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未检测到网络信号,第一终端设备已经处于网络未覆盖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网络信号阈值可以是信号强度阈值,如S302所述的Uu-RSRP阈值,也可以是信号质量阈值,如S302所述的SL-RSRQ阈值,此处不做限定。
容易理解,在执行上述S302第一终端设备测量目标BWP之前,上述BWP切换方法一,还可以包括如下之一:
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源网络设备下发的目标BWP的测量任务;
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目标网络设备下发的目标BWP的测量任务;
第一终端设备自行启动预先配置的目标BWP的测量任务。
可选地,对于如图2A所示的切换场景,以及如图2B所示的移出场景,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源网络设备通过Uu链路上的RRC信令下发的目标BWP的测量任务。
可选地,对于如图2C所示的移入场景,当第一终端设备进入目标网络设备的覆盖区域后,接收目标网络设备通过Uu链路上的RRC信令下发的目标BWP的测量任务。
S303,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目标BWP的测量结果,确定终端设备组需要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
具体地,上述S304根据目标BWP的测量结果,确定终端设备组需要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可以具体实现为:
若目标BWP的测量结果满足BWP切换条件,则确定终端设备组需要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
其中,上述BWP切换条件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目标BWP的信号质量高于SL信号质量阈值;
目标BWP的信号强度高于SL信号强度阈值;
源BWP上的空闲资源占比(idle resource ratio)高于第一占比阈值的连续时长大于第一时长阈值;
目标BWP上的空闲资源占比低于第二占比阈值的连续时长大于第二时长阈值;
源BWP上的空闲资源数量少于目标BWP上的空闲资源数量的连续时长大于第三时长阈值;
源BWP上不存在优先级高于优先级阈值的业务。
上述源BWP上的空闲资源占比是指,源BWP上的空闲资源,如空闲RB,的数量,与源BWP上的资源总量的比值。同理,上述目标BWP上的空闲资源占比是指,目标BWP上的空闲资源,如空闲RB,的数量,与目标BWP上的资源总量的比值。
上述源BWP上的空闲资源占比高于第一占比阈值,是指工作于源BWP上的终端设备的数量较少,意味着终端设备组中的大部分终端设备可能已经切换至目标BWP或者该终端设备已经驶离源小区,因而与源小区中其他在源BWP上通信的终端距离较远。为了与组内其他终端保持一致或与距离较近的其他终端设备通信,第一终端设备也需要尽快切换至目标BWP。其中,第一占比阈值通常配置为一个较大值,如80%,70%等。
上述目标BWP上的空闲资源占比低于第二占比阈值,是指工作于目标BWP上的终端设备的数量较多,意味着终端设备组中的大部分终端设备已经切换至目标BWP。为了与组内其他终端保持一致,第一终端设备也需要尽快切换至目标BWP。其中,第二占比阈值通常配置为一个较小值,如20%,30%等。
上述源BWP上的空闲资源数量小于目标BWP上的空闲资源数量,是指目标BWP的系统容量高于原BWP的系统容量。因此,为了容纳更多的终端设备,终端设备组中的每个终端设备,如第一终端设备,都需要尽快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确保切换判决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乒乓切换,上述源BWP上的空闲资源占比高于第一占比阈值的统计时长、上述目标BWP上的空闲资源占比低于第二占比阈值的统计时长,以及上述源BWP上的空闲资源数量大于目标BWP上的空闲资源数量的统计时长均为连续时长。并且,上述第一时长阈值、第二时长阈值和第三时长阈值均需要设置一个较大值,如10个时隙(slot)、100毫秒等。容易理解,上述3个时长阈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上述业务优先级可以根据业务的速率需求、时延需求、误码率需求等多个因素综合确定,此处不再赘述。
S304,第一终端设备在源BWP上,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切换指令。
其中,第一切换指令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设备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上述第一切换指令包括目标BWP的配置信息。
示例性地,目标小区的物理小区标识(phisical cell identifier,PCID);
目标小区对应的目标BWP(sidelink BWP associated PCID);
目标BWP上的SL资源池(sidelink resource pool within BWP)。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切换指令包括的目标BWP,可以是测量任务携带的配置信息中的一个目标BWP的配置信息,也可以是测量任务未携带,但是由第一终端检测到且满足BWP切换条件的目标BWP,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在侧行链路SL上的控制信道,如物理侧行控制信道(physical sidelink control channel,PSCCH)上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切换指令,也可以在侧行链路SL上的数据信道,如物理侧行共享信道(physical sidelink sharedchannel,PSSCH)上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切换指令,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对于如图2A所示的切换场景,以及如图2B所示的移出场景,S304第一终端设备在源BWP上,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切换指令,还可以替换为如下步骤:
第一终端设备将第一切换指令通过Uu口上报给源网络设备。
之后,再由源网络设备通过Uu口下发第一切换指令给终端设备组内的其他终端设备,如第二终端设备。
同理,对于如图2B所示的移入场景,S304第一终端设备在源BWP上,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切换指令,还可以替换为如下步骤:
第一终端设备将第一切换指令通过Uu口上报给目标网络设备。
在终端设备组内的其他终端设备如目标网络设备的覆盖区域之后,再由目标网络设备通过Uu口下发第一切换指令给终端设备组内的其他终端设备,如第二终端设备。
可选地,上述第一切换指令还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启动目标BWP的启动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启动时间可以是第一切换指令直接携带的启动时间,也可以是第一切换指令携带的启动时间确定规则,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在接收到第一切换指令后立即启动在目标BWP上的通信。
可选地,第二终端设备也可以在接收到第一切换指令后延迟指定时长后启动在目标BWP上的通信。
可选地,第二终端设备还可以根据第二终端设备对源BWP和目标BWP的测量结果自行确定目标BWP的启动时间。
可选地,第二终端设备还可以按照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侧行链路SL的信道测量结果,折算成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目标BWP的启动时间。
S305,第一终端设备在目标BWP上和源BWP上与第二终端设备通信。
具体地,第二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一切换指令后,启动在目标BWP上的测量和通信。至此,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同时建立了在源BWP上的侧行链路SL和目标BWP上的侧行链路SL。也就是说,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之间存在双连接。容易理解,组内信息可以在源BWP上传输,也可以在目标BWP上传输,还可以在源BWP和目标BWP上同时传输,此处不作限定。
容易理解,在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在目标BWP上的通信建立之后,第一终端设备还可以断开与第二终端设备在源BWP上的直接通信,以便降低第一终端设备的功耗。因此,上述BWP切换方法一,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停止在源BWP上通信。
相应地,在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在目标BWP上的通信建立之后,第二终端设备也可以断开其与第一终端设备在源BWP上的直接通信,以便降低第二终端设备的功耗。因此,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切换指令还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停止与第一终端设备在源BWP上直接通信的停止时间。
可选地,第二终端设备可以设置一个本地定时(timer),在该本地定时超时后,断开第一终端设备在源BWP上与第一终端设备的通信。
可选地,第二终端设备也可以根据源BWP和目标BWP的移动性测量结果确定何时断开在源BWP上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测量链路SL。
容易理解,上述终端设备组还可以包括其他终端设备,如第三终端设备。第三终端设备的操作可以参考第二终端设备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提供的BWP切换方法一,第一终端设备能够在源BWP上保持与第二终端设备通信的同时,完成目标BWP的测量,然后根据目标BWP的测量结果,确定终端设备组需要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之后在源BWP上指示第二终端设备在目标BWP上与第一终端设备通信,可以解决在终端设备组在小区切换或进入无线网络覆盖区域或移出无线网络的覆盖区域的过程中,终端设备组内的不同终端设备切换至目标BWP的时间不一致所导致的终端设备组内通信中断的问题,能够提高切换BWP期间终端设备组内通信的可靠性。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BWP切换方法二的流程示意图,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以减少在如图2A-图2C所示的任一种场景下终端设备组内直接通信中断时长,能够提高终端设备组内直接通信的可靠性。其中,该终端设备组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和第三终端设备,且该终端设备组仅支持单BWP模式。
上述该终端设备组支持单BWP模式是指,该终端设备组内的每个终端设备均只支持在1个BWP上与该终端设备组内的其他终端设备直接通信。例如,每个终端设备均只配置有1个可用于侧行链路SL的通信单元,如1套射频电路。
下面以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为例,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BWP切换方法二。
如图4所示,上述BWP切换方法二可以包括S401-S405:
S401,第一终端设备在源BWP上与第二终端设备通信。
S401与S301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S402,第一终端设备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测量目标BWP。
与BWP切换方法一类似,目标BWP的测量任务的接收方式、启动条件,可以参考S302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鉴于第一终端设备仅支持单BWP模式,当需要测量目标BWP时,第一终端设备需要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即将第一终端设备中用于侧行链路SL上通信的通信单元配置为目标BWP。
因此,在执行S402的过程中,第一终端设备与终端设备组内的其他终端设备之间在侧行链路SL上的通信会中断。有鉴于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与终端设备组内的其他终端设备,如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组内通信,还可以通过网络设备转发的方式完成,如通过网络设备转发组播信息,以避免终端设备组内通信中断。
示例性地,对于如图2A所示的切换场景,第一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与目标网络设备和源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组内的其他终端设备交换组播信息。
示例性地,对于如图2B所示的移出场景,第一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与源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组内的其他终端设备交换组播信息。
S403,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目标BWP的测量结果,确定终端设备组需要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
S403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考S303,此处不再赘述。
S404,第一终端设备回切至源BWP,并在源BWP上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切换指令。
鉴于第一终端设备仅支持单BWP模式,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回切至源BWP,并在源BWP上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切换指令。
其中,第二切换指令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设备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上述第二切换指令包括第一切换时间。其中,第一切换时间为第二终端设备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的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切换时间可以参考BWP切换方法一的S304中第二终端设备启动目标BWP的启动时间相关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上述第二切换指令还可以包括目标BWP的配置信息。其中,目标BWP的配置信息可以参考S304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终端设备也可以不回切至源BWP,而是将第二切换指令上报给网络设备,并由网络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转发。
容易理解,除第二切换指令外,第一终端设备与终端设备组内其他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也可以通过网络设备转发。因此,上述BWP切换方法二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在第一终端设备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的过程中,第一终端设备通过网络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通信,如转发组播消息,以避免终端设备组内通信中断。
相应地,第二终端设备执行如下步骤:
第二终端设备在源BWP上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切换指令。
S405,第一终端设备再次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并在目标BWP上与第二终端设备通信。
相应地,第二终端设备执行如下步骤:
第二终端设备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并在目标BWP上与第二终端设备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上述第一终端设备再次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可以具体实现为:
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二切换时间再次从源BWP切换至所述目标BWP。
可选地,第一切换时间与S404所述的第二切换时间之间的时间偏差小于时间偏差阈值,以便减少终端设备组在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过程中的通信中断时长,进一步提高终端设备组内通信的可靠性。容易理解,上述时间偏差阈值通常设置为一个较小值,如10毫秒、1个时隙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终端设备组内任意两个终端设备的切换时间之间的时间偏差,均应该小于时间偏差阈值。
本申请提供的BWP切换方法二,第一终端设备能够在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完成目标BWP的测量后,若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目标BWP的测量结果确定终端设备组需要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则回切至源BWP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切换指令,指示第二终端设备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上与第二终端设备通信,可以有效降低在终端设备组在小区切换或进入无线网络覆盖区域或移出无线网络的覆盖区域的过程中,终端设备组内的不同终端设备切换至目标BWP的时间偏差较大所导致的终端设备组内通信中断时长,从而提高切换BWP期间终端设备组内通信的可靠性。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BWP切换方法三的流程示意图,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源网络设备,以减少在如图2A-图2C所示的任一种场景下终端设备组内直接通信中断时长,能够提高终端设备组内直接通信的可靠性。其中,该终端设备组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所示的BWP切换方法三中,不需要限定终端设备组的BWP支持能力。例如,终端设备组中的全部终端设备可以均支持多BWP模式,也可以全部终端设备仅支持单BWP模式,还可以一部分终端设备支持多BWP模式,另一部分终端设备仅支持单BWP模式,此处不作限定。
下面以源网络设备为例,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BWP切换方法三。
如图5所示,上述BWP切换方法三可以包括S501-S505:
S501,源网络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上报的目标BWP的测量结果。
具体地,源网络设备通过Uu口,接收第一终端设备上报的目标BWP的测量结果。其中,目标BWP的测量结果可以参见S303和S403,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上述BWP切换方法还可以包括:源网络设备通过Uu口,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目标BWP的测量任务。
S502,源网络设备根据目标BWP的测量结果,确定终端设备组需要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
具体地,若源网络设备确定目标BWP的测量结果满足BWP切换条件,则源网络设备确定终端设备组需要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其中,BWP切换条件可以参见S303,此处不再赘述。
S503,源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组发送第三切换指令。
其中,第三切换指令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组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
具体地,源网络设备通过Uu口,向终端设备组发送第三切换指令。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上述第三切换指令包括目标BWP的配置信息。其中,目标BWP的配置信息可以参考S303,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在终端设备组支持多BWP模式的情况下,上述第三切换指令还可以包括:终端设备组中每个终端设备各自对应的目标BWP的启动时间,以及断开在源BWP上直接通信的断开时间。其中,启动时间和断开时间可以分别参见S305和S306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在终端设备组仅支持单BWP模式的情况下,上述第三切换指令还可以包括:第三切换时间和第四切换时间。
其中,第三切换时间用于第一终端设备再次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第四切换时间用于第二终端设备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且第三切换时间与第四切换时间之间的时间偏差小于时间偏差阈值。其中,第三切换时间和第四切换时间可以分别参见S405中第一切换时间和第二切换时间相关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三切换指令之后,可以执行S504:
S504,根据第三切换指令,切换至目标BWP。
S505,在目标BWP上通信。
本申请提供的BWP切换方法三,源网络设备能够根据第一终端设备上报的目标BWP的测量结果,确定终端设备组需要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并向终端设备组中的每个终端设备下发第三切换指令,以便终端设备组中的每个终端根据第三切换指令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并在目标BWP上重建终端设备组在侧行链路SL上的组内直接通信,可以避免或者有效减少终端设备组在小区切换或进入无线网络覆盖区域或移出无线网络的覆盖区域的过程中,终端设备组在侧行链路SL上的组内直接通信中断时长,从而提高切换BWP期间终端设备组内通信的可靠性。
以上结合图3-图5详细说明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BWP切换方法。以下结合图6-图11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装置。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组的第一终端设备的功能。其中,该终端设备组还包括第二终端设备,且该终端设备组支持多BWP模式。
如图6所示,通信装置600包括:第一通信模块601、第二通信模块602和控制模块603。
其中,第一通信模块601,用于在源BWP上与第二终端设备通信。
控制模块603,用于第一通信模块601在源BWP上与第二终端设备通信的同时,控制第二通信模块602测量目标BWP,以及根据目标BWP的测量结果,确定终端设备组需要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
第一通信模块601,还用于在源BWP上,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切换指令。其中,第一切换指令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设备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
第二通信模块602,用于在目标BWP上与第二终端设备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第一切换指令包括目标BWP的配置信息。
可选地,上述第一切换指令还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启动目标BWP的启动时间。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切换指令还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停止与第一终端设备在源BWP上通信的停止时间。
上述控制模块,还用于若目标BWP的测量结果满足BWP切换条件,则确定终端设备组需要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
其中,BWP切换条件包括如下至少一项:目标BWP的信号强度高于BWP信号强度阈值;目标BWP的信号质量高于SL信号质量阈值;源BWP上的空闲资源占比高于第一占比阈值的连续时长大于第一时长阈值;目标BWP上的空闲资源占比低于第二占比阈值的连续时长大于第二时长阈值;源BWP上的空闲资源数量少于目标BWP上的空闲资源数量的连续时长大于第三时长阈值;源BWP上不存在优先级高于优先级阈值的业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第一通信模块601和第二通信模块602分别在目标BWP上和源BWP上与第二终端设备通信之后,控制模块603,还用于控制第一通信模块601停止在源BWP上与第二终端设备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如图7所示,上述通信装置600还可以包括:第三通信模块604。
其中,第三通信模块604,用于接收源网络设备或目标网络设备发送的目标BWP的测量任务。
相应地,控制模块603,还用于若第三通信模块604未检测到任何网络设备发送的无线信号,则控制第二通信模块602自行启动目标BWP的测量任务。
需要说明的是,通信装置600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设置于该终端设备内部的芯片,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组的第一终端设备的功能。其中,该终端设备组还包括第二终端设备,且该终端设备组仅支持单BWP模式。
如图8所示,通信装置800包括:第四通信模块801和控制模块802。
其中,第四通信模块801,用于在源BWP上与第二终端设备通信。
控制模块802,用于控制第四通信模块801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测量目标BWP。
控制模块802,还用于根据目标BWP的测量结果,确定终端设备组需要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
控制模块802,还用于在控制第四通信模块801回切至源BWP,并在源BWP上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切换指令。其中,第二切换指令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设备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
控制模块802,还用于控制第四通信模块801再次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并在目标BWP上与第二终端设备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第二切换指令包括第一切换时间,第一切换时间为第二终端设备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的时间。相应地,控制模块802,还用于控制第四通信模块801在第二切换时间再次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其中,第一切换时间与第二切换时间之间的时间偏差小于时间偏差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第二切换指令还包括目标BWP的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如图9所示,上述通信装置800还包括:第五通信模块803。
其中,第五通信模块803,用于在控制模块802控制第四通信模块801测量目标BWP的过程中,通过网络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通信,以及在控制模块802控制第四通信模块801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的过程中,通过网络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通信。
可选地,上述第五通信模块803,还用于接收源网络设备或目标网络设备发送的目标BWP的测量任务。
可选地,控制模块802,还用于若第五通信模块803未检测到任何网络设备发送的无线信号,则控制第四通信模块801自行启动目标BWP的测量任务。
上述控制模块802,还用于若目标BWP的测量结果满足BWP切换条件,则确定终端设备组需要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
其中,BWP切换条件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目标BWP的信号强度高于BWP信号强度阈值;目标BWP的信号质量高于SL信号质量阈值;
源BWP上的空闲资源占比高于第一占比阈值的连续时长大于第一时长阈值;
目标BWP上的空闲资源占比低于第二占比阈值的连续时长大于第二时长阈值;
源BWP上的空闲资源数量少于目标BWP上的空闲资源数量的连续时长大于第三时长阈值;
源BWP上不存在优先级高于优先级阈值的业务。
需要说明的是,通信装置800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设置于该终端设备内部的芯片,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装置,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源网络设备的功能。
如图10所示,通信装置1000包括:通信装置1000包括:第六通信模块1001和控制模块1002。
其中,第六通信模块1001,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目标BWP的测量结果。其中,第一终端设备属于终端设备组,终端设备组还包括第二终端设备。
控制模块1002,用于根据目标BWP的测量结果,确定终端设备组需要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
第六通信模块1001,还用于向终端设备组发送第三切换指令。其中,第三切换指令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组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第三切换指令包括目标BWP的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第三切换指令还可以包括:第三切换时间和第四切换时间。其中,第三切换时间用于第一终端设备再次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第四切换时间用于第二终端设备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且第三切换时间与第四切换时间之间的时间偏差小于时间偏差阈值。
可选地,上述第六通信模块1001,还用于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目标BWP的测量任务。
上述控制模块1002,还用于若目标BWP的测量结果满足BWP切换条件,则确定终端设备组需要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
其中,BWP切换条件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目标BWP的信号强度高于BWP信号强度阈值;
目标BWP的信号质量高于SL信号质量阈值;
源BWP上的空闲资源占比高于第一占比阈值的连续时长大于第一时长阈值;
目标BWP上的空闲资源占比低于第二占比阈值的连续时长大于第二时长阈值;
源BWP上的空闲资源数量少于目标BWP上的空闲资源数量的连续时长大于第三时长阈值;
源BWP上不存在优先级高于优先级阈值的业务。
需要说明的是,通信装置1000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设置于该网络设备内部的芯片,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的,本申请涉及的方法还适用于单播场景,即终端设备组中仅有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的情况。具体的方法不再赘述。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装置,可以适用于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
如图11所示,通信装置1100包括:处理器1101和收发器1102。
其中,处理器1101与收发器1102和存储器1103耦合;存储器1103,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1101,用于执行存储器1103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使得通信装置1100执行如图3或图4所示的BWP切换方法中第一终端设备的功能。
示例性地,处理器1101与收发器1102和存储器1103耦合,可以是处理器1101可以通过总线1104与收发器1102和存储器1103连接。
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装置11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收发器。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通信装置1100执行上述BWP切换方法中终端设备相应的功能。例如,根据目标BWP的测量结果,确定终端设备组需要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所述收发器用于支持通信装置1100与其他设备通信,实现接收和/或发送功能。例如,在源BWP上和/或在目标BWP上与第二终端设备通信、接收源网络设备或目标网络设备下发的目标BWP的测量任务等。
可选的,通信装置110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与处理器耦合,用于存储通信装置1100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或数据。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也可以与处理器分离设置,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通信装置1100可以为智能手机或者车载终端等,所述收发器可以是收发电路。可选的,所述收发器也可以为输入/输出电路或者接口。
通信装置1100还可以为通信芯片。所述收发器可以为该通信芯片的输入/输出电路或者接口。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装置1100,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处理器用于控制收发器收发信号,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运行该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使得通信装置1100执行如图3或图4所示的BWP切换方法中第一终端设备的功能。
另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装置11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一个或多个收发器。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通信装置1100执行上述BWP切换方法中源网络设备完成的功能。例如,根据目标BWP的测量结果,确定终端设备组需要从源BWP切换至目标BWP。所述收发器1102用于支持通信装置1100与其他设备通信,实现接收和/或发送功能。例如,向第一终端设备下发目标BWP的测量任务,或者第三切换指令。
可选的,通信装置110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与处理器耦合,用于存储通信装置1100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或数据。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也可以与处理器分离设置,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通信装置1100可以为网络设备,如gNB、eNB等,所述收发器可以是收发电路。可选的,所述收发器也可以为输入/输出电路或者接口。
通信装置1100还可以为通信芯片。所述收发器可以为该通信芯片的输入/输出电路或者接口。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其包括前述的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以及多个终端设备。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当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图3或图4所示的BWP切换方法中终端设备的功能,或者图5所示的BWP切换方法中源网络设备的功能。
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如图3或图4所示的BWP切换方法中终端设备的功能,或者图5所示的BWP切换方法中源网络设备的功能。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RAM)。
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如电路)、固件或其他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加载或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为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合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半导体介质可以是固态硬盘。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但也可能表示的是一种“和/或”的关系,具体可参考前后文进行理解。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下述项之一:a;b;c;a和b;a和c;b和c;a、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6)
1.一种BWP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于终端设备组中的第一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组还包括第二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组支持多BWP模式;
所述BWP切换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源BWP上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通信的同时,测量目标BWP;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目标BWP的测量结果,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组需要从所述源BWP切换至所述目标BWP;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所述源BWP上,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切换指令;其中,所述第一切换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从所述源BWP切换至所述目标BWP;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所述目标BWP上和所述源BWP上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WP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指令包括所述目标BWP的配置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BWP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指令还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启动所述目标BWP的启动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BWP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指令还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停止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所述源BWP上通信的停止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BWP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WP切换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停止在所述源BWP上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通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WP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WP切换方法,还包括如下之一: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源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目标BWP的测量任务;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未检测到任何网络设备发送的无线信号,则自行启动所述目标BWP的测量任务;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目标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目标BWP的测量任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WP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BWP的测量结果,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组需要从所述源BWP切换至所述目标BWP,包括:
若所述目标BWP的测量结果满足BWP切换条件,则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组需要从所述源BWP切换至所述目标BWP;其中,所述BWP切换条件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所述目标BWP的信号强度高于BWP信号强度阈值;
所述目标BWP的信号质量高于SL信号质量阈值;
所述源BWP上的空闲资源占比高于第一占比阈值的连续时长大于第一时长阈值;
所述目标BWP上的空闲资源占比低于第二占比阈值的连续时长大于第二时长阈值;
所述源BWP上的空闲资源数量少于所述目标BWP上的空闲资源数量的连续时长大于第三时长阈值;
所述源BWP上不存在优先级高于优先级阈值的业务。
8.一种BWP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于终端设备组中的第一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组还包括第二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组仅支持单BWP模式;
所述BWP切换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源BWP上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通信;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从所述源BWP切换至目标BWP,测量所述目标BWP;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目标BWP的测量结果,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组需要从所述源BWP切换至所述目标BWP;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回切至所述源BWP,并在所述源BWP上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切换指令;其中,所述第二切换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从所述源BWP切换至所述目标BWP;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再次从所述源BWP切换至所述目标BWP,并在所述目标BWP上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通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BWP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换指令包括第一切换时间,所述第一切换时间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从所述源BWP切换至所述目标BWP的时间;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再次从所述源BWP切换至所述目标BWP,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二切换时间再次从所述源BWP切换至所述目标BWP;其中,所述第一切换时间与所述第二切换时间之间的时间偏差小于时间偏差阈值。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BWP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换指令还包括所述目标BWP的配置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BWP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WP切换方法还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测量所述目标BWP的过程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通过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通信;
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从所述源BWP切换至所述目标BWP的过程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通过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通信。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BWP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WP切换方法,还包括如下之一: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源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目标BWP的测量任务;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未检测到任何网络设备发送的无线信号,则自行启动所述目标BWP的测量任务;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目标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目标BWP的测量任务。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BWP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BWP的测量结果,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组需要从所述源BWP切换至所述目标BWP,包括:
若所述目标BWP的测量结果满足BWP切换条件,则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组需要从所述源BWP切换至所述目标BWP;其中,所述BWP切换条件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所述目标BWP的信号强度高于BWP信号强度阈值;
所述目标BWP的信号质量高于SL信号质量阈值;
所述源BWP上的空闲资源占比高于第一占比阈值的连续时长大于第一时长阈值;
所述目标BWP上的空闲资源占比低于第二占比阈值的连续时长大于第二时长阈值;
所述源BWP上的空闲资源数量少于所述目标BWP上的空闲资源数量的连续时长大于第三时长阈值;
所述源BWP上不存在优先级高于优先级阈值的业务。
14.一种BWP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于源网络设备;所述BWP切换方法包括:
所述源网络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目标BWP的测量结果;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属于终端设备组,所述终端设备组还包括第二终端设备;
所述源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目标BWP的测量结果,确定终端设备组需要从源BWP切换至所述目标BWP;
所述源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组中的每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三切换指令;其中,所述第三切换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组从所述源BWP切换至所述目标BWP,所述源BWP和所述目标BWP均用于建立侧行链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BWP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切换指令包括所述目标BWP的配置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BWP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切换指令还包括:第三切换时间和第四切换时间;其中,所述第三切换时间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再次从所述源BWP切换至所述目标BWP,所述第四切换时间用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从所述源BWP切换至所述目标BWP,且所述第三切换时间与所述第四切换时间之间的时间偏差小于时间偏差阈值。
17.根据权利要求14-16中任一项所述的BWP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WP切换方法还包括:
所述源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目标BWP的测量任务。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BWP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BWP的测量结果,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组需要从所述源BWP切换至所述目标BWP,包括:
若所述目标BWP的测量结果满足BWP切换条件,则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组需要从所述源BWP切换至所述目标BWP;其中,所述BWP切换条件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所述目标BWP的信号强度高于BWP信号强度阈值;
所述目标BWP的信号质量高于SL信号质量阈值;
所述源BWP上的空闲资源占比高于第一占比阈值的连续时长大于第一时长阈值;
所述目标BWP上的空闲资源占比低于第二占比阈值的连续时长大于第二时长阈值;
所述源BWP上的空闲资源数量少于所述目标BWP上的空闲资源数量的连续时长大于第三时长阈值;
所述源BWP上不存在优先级高于优先级阈值的业务。
19.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适用于终端设备组中的第一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组还包括第二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组支持多BWP模式;
所述通信装置包括:第一通信模块、第二通信模块和控制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通信模块,用于在源BWP上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通信;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在源BWP上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通信的同时,控制所述第二通信模块测量目标BWP;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目标BWP的测量结果,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组需要从所述源BWP切换至所述目标BWP;
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源BWP上,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切换指令;其中,所述第一切换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从所述源BWP切换至所述目标BWP;
所述第二通信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BWP上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通信。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指令包括所述目标BWP的配置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指令还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启动所述目标BWP的启动时间。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指令还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停止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所述源BWP上通信的停止时间。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停止在所述源BWP上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通信。
2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第三通信模块;其中,
所述第三通信模块,还用于接收源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目标BWP的测量任务;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第三通信模块未检测到任何网络设备发送的无线信号,则控制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自行启动所述目标BWP的测量任务;
所述第三通信模块,还用于接收目标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目标BWP的测量任务。
2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适用于终端设备组中的第一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组还包括第二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组仅支持单BWP模式;
所述通信装置包括:第四通信模块和控制模块;其中,
所述第四通信模块,用于在源BWP上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通信;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第四通信模块从所述源BWP切换至目标BWP,测量所述目标BWP;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目标BWP的测量结果,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组需要从所述源BWP切换至所述目标BWP;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控制所述第四通信模块回切至所述源BWP,并在所述源BWP上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切换指令;其中,所述第二切换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从所述源BWP切换至所述目标BWP;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控制所述第四通信模块再次从所述源BWP切换至所述目标BWP,并在所述目标BWP上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通信。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换指令包括第一切换时间,所述第一切换时间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从所述源BWP切换至所述目标BWP的时间;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控制所述第四通信模块在第二切换时间再次从所述源BWP切换至所述目标BWP;其中,所述第一切换时间与所述第二切换时间之间的时间偏差小于时间偏差阈值。
27.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换指令还包括所述目标BWP的配置信息。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第五通信模块:其中,
所述第五通信模块,用于在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四通信模块测量所述目标BWP的过程中,通过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通信;
所述第五通信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四通信模块从所述源BWP切换至所述目标BWP的过程中,通过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通信。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五通信模块,还用于接收源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目标BWP的测量任务;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第五通信模块未检测到任何网络设备发送的无线信号,则控制所述第四通信模块自行启动所述目标BWP的测量任务;
所述第五通信模块,还用于接收目标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目标BWP的测量任务。
30.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适用于源网络设备;所述通信装置包括:第六通信模块和控制模块;其中,
所述第六通信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目标BWP的测量结果;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属于终端设备组,所述终端设备组还包括第二终端设备;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BWP的测量结果,确定终端设备组需要从源BWP切换至所述目标BWP;
所述第六通信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组中的每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三切换指令;其中,所述第三切换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组从所述源BWP切换至所述目标BWP,所述源BWP和所述目标BWP均用于建立侧行链路。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切换指令包括所述目标BWP的配置信息。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切换指令还包括:第三切换时间和第四切换时间;其中,所述第三切换时间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再次从所述源BWP切换至所述目标BWP,所述第四切换时间用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从所述源BWP切换至所述目标BWP,且所述第三切换时间与所述第四切换时间之间的时间偏差小于时间偏差阈值。
33.根据权利要求30-32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六通信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目标BWP的测量任务。
34.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目标BWP的测量结果满足BWP切换条件,则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组需要从所述源BWP切换至所述目标BWP;其中,所述BWP切换条件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所述目标BWP的信号强度高于BWP信号强度阈值;
所述目标BWP的信号质量高于SL信号质量阈值;
所述源BWP上的空闲资源占比高于第一占比阈值的连续时长大于第一时长阈值;
所述目标BWP上的空闲资源占比低于第二占比阈值的连续时长大于第二时长阈值;
所述源BWP上的空闲资源数量少于所述目标BWP上的空闲资源数量的连续时长大于第三时长阈值;
所述源BWP上不存在优先级高于优先级阈值的业务。
3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收发器和存储器耦合;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BWP切换方法。
36.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BWP切换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110322.4A CN111556536B (zh) | 2019-02-11 | 2019-02-11 | Bwp切换方法及通信装置 |
PCT/CN2020/072078 WO2020164355A1 (zh) | 2019-02-11 | 2020-01-14 | Bwp切换方法及通信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110322.4A CN111556536B (zh) | 2019-02-11 | 2019-02-11 | Bwp切换方法及通信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556536A CN111556536A (zh) | 2020-08-18 |
CN111556536B true CN111556536B (zh) | 2021-10-01 |
Family
ID=720054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11032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556536B (zh) | 2019-02-11 | 2019-02-11 | Bwp切换方法及通信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556536B (zh) |
WO (1) | WO202016435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205754B (zh) * | 2020-09-17 | 2023-09-22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Bwp切换方法和终端 |
CN114579185B (zh) * | 2020-11-30 | 2024-09-27 | 伊姆西Ip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迁移应用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
CN112637953B (zh) * | 2020-12-15 | 2024-09-06 |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切换bwp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
CN112601254A (zh) * | 2020-12-15 | 2021-04-0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切换bwp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
WO2022198389A1 (zh) * | 2021-03-22 | 2022-09-29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侧行链路的配置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3329436A (zh) * | 2021-05-21 | 2021-08-3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连接控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
WO2022252190A1 (zh) * | 2021-06-03 | 2022-12-08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一种直连带宽部分配置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WO2023092507A1 (zh) * | 2021-11-26 | 2023-06-0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侧链路通信方法及装置 |
CN116367247A (zh) * | 2021-12-28 | 2023-06-30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Bwp切换方法及装置、终端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49402A (zh) * | 2013-07-24 | 2015-02-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支持d2d技术的终端切换方法、通信节点、终端和系统 |
CN104350778A (zh) * | 2012-05-31 | 2015-02-11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设备到设备(d2d)链路自适应 |
WO2019017753A1 (ko) * | 2017-07-21 | 2019-01-2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보고를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WO2019022473A1 (ko) * | 2017-07-28 | 2019-01-3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bwp 동작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60295624A1 (en) * | 2015-04-02 | 2016-10-0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pool design for vehicular communications |
WO2018121621A1 (en) * | 2016-12-27 | 2018-07-05 | Chou, Chie-Ming | Method for signaling bandwidth part (bwp) indicator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using the same |
US12127240B2 (en) * | 2018-09-21 | 2024-10-22 |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triggering bandwidth part handover, an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information configuration |
-
2019
- 2019-02-11 CN CN201910110322.4A patent/CN11155653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20
- 2020-01-14 WO PCT/CN2020/072078 patent/WO2020164355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50778A (zh) * | 2012-05-31 | 2015-02-11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设备到设备(d2d)链路自适应 |
CN104349402A (zh) * | 2013-07-24 | 2015-02-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支持d2d技术的终端切换方法、通信节点、终端和系统 |
WO2019017753A1 (ko) * | 2017-07-21 | 2019-01-2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보고를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WO2019022473A1 (ko) * | 2017-07-28 | 2019-01-3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bwp 동작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Discussion on Uu based resource allocation/configuration for NR V2X";ZTE, Sanechips;《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5,R1-1813179》;20181103;1-4节 * |
"Further Details on Wider Bandwidth Operations in NR";MediaTek Inc.;《3GPP TSG RAN WG1 NR Ad-Hoc#2,R1-1710796》;20170617;1-4节 * |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Discussion on physical layer structure".《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5 ,R1-1813074》.2018,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556536A (zh) | 2020-08-18 |
WO2020164355A1 (zh) | 2020-08-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556536B (zh) | Bwp切换方法及通信装置 | |
US11265696B2 (en) | Method of mobility based on prediction and pre-preparation | |
JP6828138B2 (ja) | サイドリンク動作用のリソース感知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
KR102714036B1 (ko) | 무선 통신 디바이스 및 무선 통신 방법 | |
EP3048748A1 (en) | Mobile terminal communication method, device and related equipment | |
EP3603279B1 (en) |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 |
US12028771B2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 |
WO2021003624A1 (zh) | Bwp切换方法和终端设备 | |
US10080173B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use of operating temperature as basis to control handover | |
KR20230028468A (ko) | 무선 통신 방법, 단말 디바이스 및 네트워크 장치 | |
CN115669056A (zh) | 基于条件的辅节点或主辅小区添加方法及设备 | |
EP2879448B1 (en) | Efficient small cell activation | |
CN109803335B (zh) | 一种接入网络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 |
JP6535110B2 (ja) | 多重接続性 | |
US10623085B2 (en) | Relay | |
US20240251031A1 (en) | User equipment (ue) configuration for accessing a target cell in an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iab) network | |
WO2021226967A1 (zh) | 切换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7113692B (zh) | 通信方法和设备 | |
CN118339881A (zh) | 通信设备、基础设施设备和方法 | |
CN116508357A (zh) | 通信设备和网络基础设施设备以及应用基础设施设备的移动性信息的方法 | |
CN113015127B (zh)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
WO2024096052A1 (ja) | 通信制御方法 | |
KR102163265B1 (ko) | 단말 간 통신을 위한 동기화 방법 및 장치 | |
RU2506718C1 (ru) | Способ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 |
KR102261403B1 (ko) | 단말 간 통신을 위한 동기화 지원 방법 및 그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001 Termination date: 20220211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