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1543363A - 一种红螯螯虾的繁殖育苗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红螯螯虾的繁殖育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43363A
CN111543363A CN202010380317.8A CN202010380317A CN111543363A CN 111543363 A CN111543363 A CN 111543363A CN 202010380317 A CN202010380317 A CN 202010380317A CN 111543363 A CN111543363 A CN 1115433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rimps
breeding
pool
pond
pa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8031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成壮
李二超
钱敦苇
刘志亮
徐畅
贾永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n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ain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n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ain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38031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43363A/zh
Publication of CN1115433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433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5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shellfish
    • A01K61/59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shellfish of crustaceans, e.g. lobsters or shrimp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螯螯虾的繁殖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繁育池的准备;(2)亲虾的选择;(3)亲虾的培育;(4)亲虾配对;(5)受精卵培育;(6)孵化管理;(7)虾苗标粗。本发明通过构建培育池、交配池、孵化池和标粗池的繁育设施,提供了一种红螯螯虾繁殖育苗方法,使得在育苗期间,红螯螯虾抱卵率达70%以上,虾苗成活率达80%以上,虾苗产量是现用技术的200%以上,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红螯螯虾的繁殖育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螯螯虾的繁殖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红螯螯虾(拉丁名:Cheraxquadricarinatus)原产地系澳大利亚北部,是淡水虾中个体较大的种类,又称澳洲淡水龙虾。分类上属于甲壳纲、十足目、拟螯虾科、滑螯虾属。该虾体色随栖息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一般为蓝绿色或褐绿色,螯的外侧顶端有一膜质鲜红带,美丽好看,外形酷似海水中的龙虾,故此得名为红螯鳌虾。该虾具有食性杂、生长快、产量高、适应性强、抗病力强等特点,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可食比率高,因此,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广阔的养殖前景。目前已在澳大利亚形成规模型养殖产业,美国于1985年引进此虾进行研究及养殖生产,现在日本、新西兰、南非及中国等国家都有养殖。我国自1992年引进该虾,已经在江苏、广东、浙江、福建等地区养殖成功并形成一定的产量。该虾饲养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是我国继罗氏沼虾之后引进的又一个名贵的经济虾种。随着我国集约化、高密度养虾业的迅猛发展,对虾苗的需求增长过快,现有的育苗系统及方法已经跟不上需求的增长。
目前,我国红螯螯虾传统的繁育方法是经过越冬期培育后,亲虾性腺成熟后,等水温适宜,将雌雄虾放入产卵池进行自然交配、产卵。抱卵虾在一定条件下,经过30~40天左右的培育期,形成稚虾。但是现有技术仍然存在弊端,一是红螯螯虾苗种出苗迟,受环境影响大,受精率、抱卵数量少,虾苗繁育率低;二是虾类产卵受精时间不一致,苗种规格差异大;三是苗种分离不科学导致亲虾钳食虾苗问题严重,最终导致优质种苗数量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红螯螯虾的繁殖育苗方法,能够有效提高雌虾抱卵数量,孵化率及虾苗成活率,缩短种苗出苗时间,增加优质苗种的供应量,解决现有技术中幼苗繁育率低,供应不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红螯螯虾的繁殖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亲虾的选择:选择健壮的红螯螯虾作为亲本,虾龄为8月龄,雄虾体重75~100g,雌虾体重50~75g,附肢齐全,健壮,体表干净无外伤、无寄生虫,不携带病毒;
(2)亲虾培育:首先对选好的亲虾进行换气适应,药浴消毒后,将雄虾和雌虾分开,分别放入不同的培育池中,亲虾放养后投喂营养料;其中,营养料由商业饲料和人工混合饲料配制而成,人工混合饲料由重量比为1:1:1:1:1的小鱼、贝类动物、南瓜粉、豆粕、胡萝卜混合搅拌而成;亲虾的营养对生殖腺的发育、受精、雌虾抱卵量及卵粒大小有重要影响;
(3)亲虾配对:将亲虾按照雄雌比例1:2.5的比例投放至交配池,投放密度为20~25尾/m2,并进行催产;
(4)受精卵培育:亲虾自然交配后,在24小时内完成受精,此时受精卵呈墨绿色,并由雌虾包裹在腹部直至孵化;培育期间,定期观察交配池中雌虾抱卵情况,根据受精卵所处发育阶段分别放入相应孵化池;
(5)孵化管理:定时清理交配池内的抱卵虾后放入调节环境后的孵化池内,抱卵虾在孵化池内培育30~40天后,虾苗从母体脱离通过孵化池内的网格板落入孵化池下层的可移动网箱内,将孵化成功的母虾移出孵化池,转回到培育池中进行下一轮苗种繁育;
(6)虾苗标粗:稚虾孵化离开母体后,虾苗转移到标粗池,稚虾经过12~15天的强化培育,达到1.2~1.5cm即可销售。
较佳地,所述步骤(2)中,药浴消毒是将亲虾浸泡在茶粕浸出液中10~15分钟;其中,茶粕浸出液是在水体中投入茶粕,使其浓度为10~20mg/L。
较佳地,所述步骤(2)中,营养料投喂分为两次,时间为8:00~10:00和16:00~18:00,每日投喂量为亲虾体重的2%~5%,早晚投喂量占比为2:8。
较佳地,所述步骤(3)中,催产用盐度为2‰的海水刺激6个小时后,排出海水换成淡水。
较佳地,所述步骤(5)中,所述网格板的孔径为1cm~2cm。
较佳地,所述培育池、交配池、孵化池和标粗池中的水质指标均为:pH7.0~8.0,溶氧保持4mg/L以上,水温保持在26~30℃,氨氮≤0.5mg/L,总硬度在100~200mmol/L之间;每周换水1~2次,水位保持在30~40cm;每个池均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位于池的两侧,且进水口设置80目纱网,防止大颗粒物或有害生物进入池内。
较佳地,所述培育池、交配池、孵化池和标粗池内采用微孔增氧机增氧。
较佳地,所述步骤(6)中,标粗池内的培育密度为300尾/m2
较佳地,所述步骤(6)中,定期在标粗池全池泼洒EM菌,保持水体中良好的菌相;每周定期泼洒生石灰或硬壳素增加水体硬度,保证虾苗顺利蜕壳。
较佳地,所述步骤(6)中,饵料投喂分为两次,饵料采用斑节对虾配合饲料的开口料,投喂时间为8:00~10:00,下午为16:00~18:00;每日投喂量为虾苗体重的4%~8%,早晚投喂量占比为2:8。
本发明整个虾苗繁育场地设施包括培育池、交配池、孵化池和标粗池。培育池用来培育亲虾,交配池用来完成亲虾的受精过程,孵化池用来抱卵虾的孵育,孵化池分成上下两部分,中间采用孔径在为1cm~2cm的网状板分离,底部设置可移动网箱,上层部分为抱卵虾活动层,下层为虾苗活动层;标粗池用来培育孵化后的稚苗,育苗前对培育池进行消毒并调节培育池内的环境条件。
本发明红螯螯虾的繁殖育苗方法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在亲虾培育阶段中,将雄虾和雌虾分开培养,有利于亲虾的性腺发育,在亲虾交配阶段,通过雄雌亲虾1:2.5的比例混合放入交配池,提高了抱卵率。
(2)抱卵虾进行分离孵化,孵化池采用网状板设计使亲虾和虾苗分开,有效避免亲虾钳食虾苗,保证了虾苗的成活率。
(3)通过构建培育池、交配池、孵化池和标粗池的繁育设施,抱卵率可达到70%以上,苗种成活率达80%以上,虾苗产量是现用技术的200%以上,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红螯螯虾的繁育育苗的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
(1)繁育池的准备:设置培育池、交配池、孵化池和标粗池繁育设施,在孵化池内设置分层结构,分成上下两部分,中间采用孔径为1.5cm的网状板分离。繁育池的增氧设施采用微孔增氧机增氧。设置繁育池水质条件,繁育池内水质pH7.0~8.0,溶氧保持4mg/L以上,水温保持在26~30℃,氨氮≤0.5mg/L,总硬度在100~200mmol/L之间。每周换水2次,水位保持在40cm左右,繁育池内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位于养殖池的两侧。进水口装上80目纱网,防止大颗粒物或有害生物进入繁育池。
培育池设置在室外的大棚内;交配池、孵化池和标粗池采用方形帆布池搭建,建设在遮阳大棚内,大棚采用常规的农用钢架塑料大棚,大棚上覆盖遮光薄膜和黑色遮阳网。
(2)亲虾的选择:选择健壮的红螯螯虾作为亲本,虾龄为8月龄,雄虾体重75~100g,雌虾体重50~75g,附肢齐全,健壮,体表干净无外伤、无寄生虫,不携带病毒。
(3)亲虾的培育:首先对选好的亲虾进行换气适应,药浴消毒,在浓度为10mg/L的茶粕浸出液中浸泡15分钟后,将雄虾和雌虾分开,分别放入不同的培育池中,亲虾放养后投喂营养料;其中,营养料由对虾配合饲料和人工混合饲料配制而成,人工混合饲料由重量比为1:1:1:1:1的小鱼、贝类动物、南瓜粉、豆粕、胡萝卜混合搅拌而成;料投喂为一天分两次,时间为上午9点,下午6点。每日投喂量为亲虾体重的4%,早晚投喂量占比为2:8。培育池内水质pH7.0,溶氧保持4mg/L以上,水温保持在28℃,氨氮≤0.5mg/L,总硬度在100~200mmol/L之间,每周换水2次,水位保持在35cm。
(4)亲虾配对:将亲虾按雄雌比例1:2.5的比例投放至交配池,投放密度是20尾/m2,并进行催产。催产的方法用盐度为2‰的海水刺激6个小时后,排出海水换成淡水。加强交配池内的水质管理,水质pH7.5,溶氧保持4mg/L以上,水温保持在28℃,氨氮≤0.5mg/L,总硬度在100~200mmol/L之间。
(5)受精卵培育:亲虾自然交配后,在24小时内完成受精,此时受精卵呈墨绿色,并由雌虾包裹在腹部直至孵化。培育期间,定期观察培育池中雌虾抱卵情况,根据受精卵所处发育阶段分别放入相应孵化池。
(6)孵化管理:定点清理交配池内的抱卵虾,设置孵化池内的环境,孵化池内水质pH8.0,溶氧保持4mg/L以上,水温保持在27℃,氨氮≤0.5mg/L,总硬度在100~200mmol/L之间,每周换水2次,水位保持在38cm;培育35天后,孵化成功后的稚虾从网格板筛选出,虾苗自动落入下层的可移动网箱内,将孵化成功的母虾移出孵化池,转回到培育池中进行下一轮苗种繁育。
(7)虾苗标粗:稚虾孵化离开母体后,虾苗转移到标粗池,培育期间做好水质的管理以及饲喂管理。培育时的密度在300尾/m2,水质pH7.5,溶氧保持4mg/L以上,水温保持在30℃,氨氮≤0.5mg/L,总硬度在100~200mmol/L之间。每周在定期在全池泼洒EM菌,保持水体中良好的菌相。每周定期泼洒硬壳素增加水体硬度,保证虾苗顺利蜕壳。饵料采用斑节对虾配合饲料的开口料,饵料投喂分为两次,时间为上午9点,下午6点。每日投喂量为虾苗体重的8%左右,早晚投喂量占比为2:8。经过12天的强化培育,稚虾平均可达到1.2cm。
实施例2
本发明红螯螯虾的繁育育苗的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
(1)繁育池的准备:设置培育池、交配池、孵化池和标粗池繁育设施,在孵化池内设置分层结构,分成上下两部分,中间采用孔径为2cm的网状板分离。繁育池的增氧设施采用微孔增氧机增氧。设置繁育池水质条件,繁育池内水质pH7.0~8.0,溶氧保持4mg/L以上,水温保持在26~30℃,氨氮≤0.5mg/L,总硬度在100~200mmol/L之间。每周换水2次,水位保持在40cm左右,繁育池内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位于养殖池的两侧。进水口装上80目纱网,防止大颗粒物或有害生物进入繁育池。
培育池设置在室外的大棚内;交配池、孵化池和标粗池采用方形帆布池搭建,建设在遮阳大棚内,大棚采用常规的农用钢架塑料大棚,大棚上覆盖遮光薄膜和黑色遮阳网。
(2)亲虾的选择:选择健壮的红螯螯虾作为亲本,虾龄为8月龄,雄虾体重75~100g,雌虾体重50~75g,附肢齐全,健壮,体表干净无外伤、无寄生虫,不携带病毒。
(3)亲虾的培育:首先对选好的亲虾进行换气适应,药浴消毒,在浓度为15mg/L的茶粕浸出液中浸泡10分钟后,将雄虾和雌虾分开,分别放入不同的培育池中,亲虾放养后投喂营养料;其中,营养料由对虾配合饲料和人工混合饲料配制而成,人工混合饲料由重量比为1:1:1:1:1的小鱼、贝类动物、南瓜粉、豆粕、胡萝卜混合搅拌而成;料投喂为一天分两次,时间为上午9点,下午6点。每日投喂量为亲虾体重的5%,早晚投喂量占比为2:8。培育池内水质pH8.0,溶氧保持4mg/L以上,水温保持在26℃,氨氮≤0.5mg/L,总硬度在100~200mmol/L之间,每周换水2次,水位保持在30cm。
(4)亲虾配对:将亲虾按雄雌比例1:2.5的比例投放至交配池,投放密度是25尾/m2,并进行催产。催产的方法用盐度为2‰的海水刺激6个小时后,排出海水换成淡水。加强交配池内的水质管理,水质pH7.0,溶氧保持4mg/L以上,水温保持在28℃,氨氮≤0.5mg/L,总硬度在100~200mmol/L之间。
(5)受精卵培育:亲虾自然交配后,在24小时内完成受精,此时受精卵呈墨绿色,并由雌虾包裹在腹部直至孵化。培育期间,定期观察培育池中雌虾抱卵情况,根据受精卵所处发育阶段分别放入相应孵化池。
(6)孵化管理:定点清理交配池内的抱卵虾,设置孵化池内的环境,孵化池内水质pH8.0,溶氧保持4mg/L以上,水温保持在27℃,氨氮≤0.5mg/L,总硬度在100~200mmol/L之间,每周换水2次,水位保持在40cm;培育35天后,孵化成功后的稚虾从网格板筛选出,虾苗自动落入下层的可移动网箱内,将孵化成功的母虾移出孵化池,转回到培育池中进行下一轮苗种繁育。
(7)虾苗标粗:稚虾孵化离开母体后,虾苗转移到标粗池,培育期间做好水质的管理以及饲喂管理。培育时的密度在300尾/m2,水质pH7.5,溶氧保持4mg/L以上,水温保持在28℃,氨氮≤0.5mg/L,总硬度在100~200mmol/L之间。每周在定期在全池泼洒EM菌,保持水体中良好的菌相。每周定期泼洒硬壳素增加水体硬度,保证虾苗顺利蜕壳。饵料采用斑节对虾配合饲料的开口料,饵料投喂分为两次,时间为上午9点,下午6点。每日投喂量为虾苗体重的8%左右,早晚投喂量占比为2:8。经过15天的强化培育,稚虾平均可达到1.5cm。
实施例3
本发明红螯螯虾的繁育育苗的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
(1)繁育池的准备:设置培育池、交配池、孵化池和标粗池繁育设施,在孵化池内设置分层结构,分成上下两部分,中间采用孔径为1cm的网状板分离。繁育池的增氧设施采用微孔增氧机增氧。设置繁育池水质条件,繁育池内水质pH7.0~8.0,溶氧保持4mg/L以上,水温保持在26~30℃,氨氮≤0.5mg/L,总硬度在100~200mmol/L之间。每周换水2次,水位保持在40cm左右,繁育池内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位于养殖池的两侧。进水口装上80目纱网,防止大颗粒物或有害生物进入繁育池。
培育池设置在室外的大棚内;交配池、孵化池和标粗池采用方形帆布池搭建,建设在遮阳大棚内,大棚采用常规的农用钢架塑料大棚,大棚上覆盖遮光薄膜和黑色遮阳网。
(2)亲虾的选择:选择健壮的红螯螯虾作为亲本,虾龄为8月龄,雄虾体重75~100g,雌虾体重50~75g,附肢齐全,健壮,体表干净无外伤、无寄生虫,不携带病毒。
(3)亲虾的培育:首先对选好的亲虾进行换气适应,药浴消毒,在浓度为20mg/L的茶粕浸出液中浸泡15分钟后,将雄虾和雌虾分开,分别放入不同的培育池中,亲虾放养后投喂营养料;其中,营养料由对虾配合饲料和人工混合饲料配制而成,人工混合饲料由重量比为1:1:1:1:1的小鱼、贝类动物、南瓜粉、豆粕、胡萝卜混合搅拌而成;料投喂为一天分两次,时间为上午10点,下午5点。每日投喂量为亲虾体重的2%,早晚投喂量占比为2:8。培育池内水质pH7.0,溶氧保持4mg/L以上,水温保持在28℃,氨氮≤0.5mg/L,总硬度在100~200mmol/L之间,每周换水2次,水位保持在30cm。
(4)亲虾配对:将亲虾按雄雌比例1:2.5的比例投放至交配池,投放密度是22尾/m2,并进行催产。催产的方法用盐度为2‰的海水刺激6个小时后,排出海水换成淡水。加强交配池内的水质管理,水质pH7.5,溶氧保持4mg/L以上,水温保持在30℃,氨氮≤0.5mg/L,总硬度在100~200mmol/L之间。
(5)受精卵培育:亲虾自然交配后,在24小时内完成受精,此时受精卵呈墨绿色,并由雌虾包裹在腹部直至孵化。培育期间,定期观察培育池中雌虾抱卵情况,根据受精卵所处发育阶段分别放入相应孵化池。
(6)孵化管理:定点清理交配池内的抱卵虾,设置孵化池内的环境,孵化池内水质pH7.0,溶氧保持4mg/L以上,水温保持在28℃,氨氮≤0.5mg/L,总硬度在100~200mmol/L之间,每周换水2次,水位保持在38cm;培育40天后,孵化成功后的稚虾从网格板筛选出,虾苗自动落入下层的可移动网箱内,将孵化成功的母虾移出孵化池,转回到培育池中进行下一轮苗种繁育。
(7)虾苗标粗:稚虾孵化离开母体后,虾苗转移到标粗池,培育期间做好水质的管理以及饲喂管理。培育时的密度在300尾/m2,水质pH7.5,溶氧保持4mg/L以上,水温保持在30℃,氨氮≤0.5mg/L,总硬度在100~200mmol/L之间。每周在定期在全池泼洒EM菌,保持水体中良好的菌相。每周定期泼洒硬壳素增加水体硬度,保证虾苗顺利蜕壳。饵料采用斑节对虾配合饲料的开口料,饵料投喂分为两次,时间为上午8点,下午4点。每日投喂量为虾苗体重的4%左右,早晚投喂量占比为2:8。经过13天的强化培育,稚虾平均可达到1.3cm。
对照组:红螯螯虾采用传统的繁育方法,经过越冬期培育后,亲虾性腺成熟后,等水温适宜,将雌雄虾放入产卵池进行自然交配、产卵。抱卵虾在一定条件下,经过30~40天左右的培育期,形成稚虾。本发明三个实施例与对照组在抱卵率、成活率和产量上的数据对比如表一所示。
表一
项目 抱卵虾数量(个) 抱卵率(%) 成活率(%) 产量(万尾)
实施例1 382 76.4 83.4 6.3
实施例2 376 75.2 86.1 6.8
实施例3 373 74.6 81.4 6.5
对照组 320 64.0 68.4 3.2
从表一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通过本发明红螯螯虾的繁殖育苗方法,抱卵率可达到70%以上,苗种成活率达80%以上,虾苗产量是现用技术的200%以上。
雄雌亲虾不同的比例混合放入交配池后抱卵率的情况:
按照本发明实施例1的步骤方法做试验,在亲虾交配阶段,通过雄雌亲虾1:2.5、1:1、1:3的比例混合放入交配池,不同雄雌比例对红螯螯虾抱卵率影响的结果如表二所示:
表二不同雄雌比例对红螯螯虾抱卵率影响结果
雄雌比例 抱卵虾数量(个) 雌虾数量(个) 抱卵率(%)
1:2.5 380 500 76.0
1:1 320 450 71.1
1:3 298 400 74.5
从表二统计结果表明:本发明通过在亲虾培育阶段中,将雄虾和雌虾分开培养,有利于亲虾的性腺发育,在亲虾交配阶段,通过雄雌亲虾1:2.5的比例混合放入交配池,提高了抱卵率。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红螯螯虾的繁殖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亲虾的选择:选择健壮的红螯螯虾作为亲本,虾龄为8月龄,雄虾体重75~100g,雌虾体重50~75g,附肢齐全,健壮,体表干净无外伤、无寄生虫,不携带病毒;
(2)亲虾培育:首先对选好的亲虾进行换气适应,药浴消毒后,将雄虾和雌虾分开,分别放入不同的培育池中,亲虾放养后投喂营养料;其中,营养料由商业饲料和人工混合饲料配制而成,人工混合饲料由重量比为1:1:1:1:1的小鱼、贝类动物、南瓜粉、豆粕、胡萝卜混合搅拌而成;
(3)亲虾配对:将亲虾按照雄雌比例1:2.5的比例投放至交配池,投放密度为20~25尾/m2,并进行催产;
(4)受精卵培育:亲虾自然交配后,在24小时内完成受精,此时受精卵呈墨绿色,并由雌虾包裹在腹部直至孵化;培育期间,定期观察交配池中雌虾抱卵情况,根据受精卵所处发育阶段分别放入相应孵化池;
(5)孵化管理:定时清理交配池内的抱卵虾后放入调节环境后的孵化池内,抱卵虾在孵化池内培育30~40天后,虾苗从母体脱离通过孵化池内的网格板落入孵化池下层的可移动网箱内,将孵化成功的母虾移出孵化池,转回到培育池中进行下一轮苗种繁育;
(6)虾苗标粗:稚虾孵化离开母体后,虾苗转移到标粗池,稚虾经过12~15天的强化培育,达到1.2~1.5cm即可销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螯螯虾的繁殖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药浴消毒是将亲虾浸泡在茶粕浸出液中10~15分钟;其中,茶粕浸出液是在水体中投入茶粕,使其浓度为10~20mg/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螯螯虾的繁殖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营养料投喂分为两次,时间为8:00~10:00和16:00~18:00,每日投喂量为亲虾体重的2%~5%,早晚投喂量占比为2: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螯螯虾的繁殖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催产用盐度为2‰的海水刺激6个小时后,排出海水换成淡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螯螯虾的繁殖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所述网格板的孔径为1cm~2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螯螯虾的繁殖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池、交配池、孵化池和标粗池中的水质指标均为:pH7.0~8.0,溶氧保持4mg/L以上,水温保持在26~30℃,氨氮≤0.5mg/L,总硬度在100~200mmol/L之间;每周换水1~2次,水位保持在30~40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螯螯虾的繁殖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池、交配池、孵化池和标粗池内的采用微孔增氧机增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螯螯虾的繁殖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标粗池内的培育密度为300尾/m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螯螯虾的繁殖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定期在标粗池全池泼洒EM菌,保持水体中良好的菌相;每周定期泼洒生石灰或硬壳素增加水体硬度,保证虾苗顺利蜕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螯螯虾的繁殖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饵料投喂分为两次,饵料采用斑节对虾配合饲料的开口料,投喂时间为8:00~10:00,下午为16:00~18:00;每日投喂量为虾苗体重的4%~8%,早晚投喂量占比为2:8。
CN202010380317.8A 2020-05-08 2020-05-08 一种红螯螯虾的繁殖育苗方法 Pending CN1115433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80317.8A CN111543363A (zh) 2020-05-08 2020-05-08 一种红螯螯虾的繁殖育苗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80317.8A CN111543363A (zh) 2020-05-08 2020-05-08 一种红螯螯虾的繁殖育苗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43363A true CN111543363A (zh) 2020-08-18

Family

ID=71996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80317.8A Pending CN111543363A (zh) 2020-05-08 2020-05-08 一种红螯螯虾的繁殖育苗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43363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36740A (zh) * 2020-10-29 2020-12-29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一种红螯螯虾苗种繁育网箱及使用方法
CN112136738A (zh) * 2020-09-07 2020-12-29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高抱卵量红螯螯虾亲本筛选及繁育方法
CN112790129A (zh) * 2021-01-30 2021-05-14 刘捍卫 一种澳洲淡水龙虾的养殖方法
CN114158505A (zh) * 2021-11-24 2022-03-11 舒城县汇德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红螯螯虾的高效养殖方法
CN114287371A (zh) * 2021-12-03 2022-04-08 海南稻虾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带高温地区小龙虾繁育孵化种苗的方法
CN114793964A (zh) * 2022-03-07 2022-07-29 江苏中水东泽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红螯螯虾的离体孵化系统和方法
CN115918582A (zh) * 2023-01-09 2023-04-07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 一种克氏原螯虾规模化苗种繁育系统及其配套繁育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07944A1 (fr) * 2013-07-04 2015-01-09 Francois Deniaud Pince manuelle permettant de tuer les ecrevisses apres les avoir pechees
CN108719156A (zh) * 2018-05-31 2018-11-02 海宁市鸿海养殖有限公司 一种澳洲淡水龙虾高效繁育的方法
CN108812467A (zh) * 2018-06-05 2018-11-16 湖州本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澳洲淡水龙虾苗种繁育方法
CN109287539A (zh) * 2018-10-08 2019-02-01 林振烔 一种红螯螯虾的育苗方法
CN110669693A (zh) * 2019-10-24 2020-01-10 海南大学 一种提高尼罗罗非鱼耐盐性能的嗜盐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07944A1 (fr) * 2013-07-04 2015-01-09 Francois Deniaud Pince manuelle permettant de tuer les ecrevisses apres les avoir pechees
CN108719156A (zh) * 2018-05-31 2018-11-02 海宁市鸿海养殖有限公司 一种澳洲淡水龙虾高效繁育的方法
CN108812467A (zh) * 2018-06-05 2018-11-16 湖州本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澳洲淡水龙虾苗种繁育方法
CN109287539A (zh) * 2018-10-08 2019-02-01 林振烔 一种红螯螯虾的育苗方法
CN110669693A (zh) * 2019-10-24 2020-01-10 海南大学 一种提高尼罗罗非鱼耐盐性能的嗜盐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36738A (zh) * 2020-09-07 2020-12-29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高抱卵量红螯螯虾亲本筛选及繁育方法
CN112136738B (zh) * 2020-09-07 2022-04-15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高抱卵量红螯螯虾亲本筛选及繁育方法
CN112136740A (zh) * 2020-10-29 2020-12-29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一种红螯螯虾苗种繁育网箱及使用方法
CN112790129A (zh) * 2021-01-30 2021-05-14 刘捍卫 一种澳洲淡水龙虾的养殖方法
CN114158505A (zh) * 2021-11-24 2022-03-11 舒城县汇德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红螯螯虾的高效养殖方法
CN114287371A (zh) * 2021-12-03 2022-04-08 海南稻虾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带高温地区小龙虾繁育孵化种苗的方法
CN114287371B (zh) * 2021-12-03 2022-12-02 海南稻虾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带高温地区小龙虾繁育孵化种苗的方法
CN114793964A (zh) * 2022-03-07 2022-07-29 江苏中水东泽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红螯螯虾的离体孵化系统和方法
CN115918582A (zh) * 2023-01-09 2023-04-07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 一种克氏原螯虾规模化苗种繁育系统及其配套繁育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43363A (zh) 一种红螯螯虾的繁殖育苗方法
CN110122386A (zh) 一种适合高盐度海水养殖对虾的方法
CN105165669B (zh) 一种青虾的高效生态养殖方法
CN103444600B (zh) 两段式青虾高效苗种繁育方法
CN102986563A (zh) 一种对虾养殖池塘网箱生态伴养投食性鱼类的方法
CN102342254A (zh) 小龙虾种苗的培育技术
CN104957065A (zh) 一种南美白对虾与鲫鱼、鲢鱼混养的生态养殖方法
AU2020103666A4 (en)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processing Penaeus vannamei, Carassius auratus and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KR20180047631A (ko) 어미 해삼 육상관리를 통한 해삼 인공종묘 생산시기 조절방법
CN105104266A (zh) 一种厚壳贻贝人工催产及培育的方法
CN106417122B (zh) 一种提高优质青虾苗种产量的培育方法
CN111109171A (zh) 一种提高青虾产量的生态养殖方法
CN112655599A (zh) 一种鞍带石斑鱼苗的培育方法
CN109699537B (zh) 一种花刺参人工苗种的繁育方法
CN106665427B (zh) 一种暗纹东方鲀亲本和金钱鱼池塘大棚越冬混养方法
CN106035176B (zh) 一种青虾的养殖技术
CN104705233B (zh) 一种四鼻须鲤养殖池塘混养南美白对虾的方法
CN108260551B (zh) 一种在淡水湖湖区养殖小龙虾的方法
CN113040071B (zh) 马口鱼的苗种培育方法
CN105360033A (zh) 一种生态高效的虾蟹混合养殖方法
KR20180047632A (ko) 해삼 인공종묘 생산을 위한 어미해삼의 육상 관리방법
CN103636544B (zh) 一种菊黄东方鲀商品鱼中套养当年鱼种的养殖方法
CN117598228A (zh) 一种红九棘鲈苗种工厂化培育方法
CN102342255A (zh) 一种细鳞斜颌鲴的养殖方法
CN108782385A (zh) 一种罗氏沼虾幼苗的培养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