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43021B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不同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不同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543021B CN111543021B CN201880085347.7A CN201880085347A CN111543021B CN 111543021 B CN111543021 B CN 111543021B CN 201880085347 A CN201880085347 A CN 201880085347A CN 111543021 B CN111543021 B CN 11154302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ucch format
- ack
- terminal
- nack
- puc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9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6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6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108091006146 Channel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93
- 102100036409 Activated CDC42 kinase 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46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101150071746 Pbsn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06010009944 Colon cance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001056707 Homo sapiens Proepireguli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2100025498 Proepiregulin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595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583 angi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591 computed tom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256 coordination poly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849 de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806 monitoring devi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760358 Enod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WQZGKKKJIJFFOK-GASJEMHNSA-N Glucose Natural products OC[C@H]1OC(O)[C@H](O)[C@@H](O)[C@@H]1O WQZGKKKJIJFFOK-GASJEMHN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6930 Pseudomyxoma Peritonei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42135 Stomatitis necrotising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73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280 bl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369 bloo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530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529 body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51 cyc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103 gluco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77 lo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08585 nom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688 persistenc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690 polydopami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306 polymethylpent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80 sprea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92 spre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604 ultrason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00 validation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78—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 H04L1/0083—Formatting with frames or packets; Protocol or part of protocol for error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执行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识别用于肯定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的第一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格式和用于调度请求(SR)的第二PUCCH格式;识别ACK/NACK的传输和SR的传输在时隙中重叠,当第一PUCCH格式是PUCCH格式0时,在时隙中向基站发送ACK/NACK,并且当第一PUCCH格式是PUCCH格式1且第二PUCCH格式是PUCCH格式0时,在时隙中向基站发送ACK/NACK而没有SR。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和用于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设置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资源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自4G通信系统部署以来对无线数据通信量不断增长的需求,已经做出了努力来开发改进的5G或预5G通信系统。因此,5G或者预5G通信系统还被称为“超4G网络”或者“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5G通信系统被认为实施在更高频率(mmWave)的频带(例如,60GHz频带)中,以便实现更高的数据速率。为了降低无线电波的传播损耗并增加传输距离,在5G通信系统中讨论了波束形成、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MIMO)、全尺寸MIMO(full dimension MIMO,FD-MIMO)、阵列天线、模拟波束形成、和大规模天线的技术。此外,在5G通信系统中,基于高级小小区、云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超密集网络、设备对设备(device todevice,D2D)通信、无线回程、移动的网络、协作通信、协作多点(coordinated multi-points,CoMP)和接收端干扰消除等,正在进行对系统网络改进的开发。在5G系统中,已经开发了作为先进编码调制(advanced coding modulation,ACM)的混合FSK和QAM的调制(FSKand QAM Modulation,FQAM)和滑动窗口叠加编码(sliding window superpositioncoding,SWSC),以及作为先进访问技术的滤波器组多载波(filter bank multicarrier,FBMC)、非正交多址(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和稀疏码多址(sparsecode multiple access,SCMA)。
互联网现在正在演变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在物联网中,诸如事物之类的分布式实体交换并处理信息,而无需人工干预。万物互联(Internet ofeverything,IoE)已经出现,它是IoT技术和通过与云服务器的连接的大数据处理技术的组合。随着IoT实施方式对诸如“传感技术”、“有线/无线通信和网络基础设施”、“SI技术”和“安全技术”的技术元素的需求,最近已经研究了传感器网络、机器对机器(machine-to-machine,M2M)通信、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等。这种IoT环境可以提供智能互联网技术服务,该智能互联网技术服务通过收集和分析连接的事物之间生成的数据来为人类生活创建新的价值。IoT可以通过现有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IT)与各种工业应用之间的融合和组合而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智能家居、智能建筑、智能城市、智能汽车或联网汽车、智能电网、医疗保健、智能电器和高级医疗服务。
根据这一点,已经做出了各种尝试以便将5G通信系统应用到IoT网络。例如,可以通过波束形成、MIMO、和阵列天线来实施诸如传感器网络、MTC、和M2M通信的技术。作为上述大数据处理技术的云RAN的应用也可以被认为是5G技术和IoT技术之间的融合的示例。
随着LTE和LTE-高级的最近发展,要求用于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设置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与现有的无线通信系统不同,5G无线通信系统旨在不仅支持要求高传输速度的服务,还支持具有非常短的传输延迟的服务和要求高连接密度的服务。根据这些场景,为了满足用户的各种要求和服务,能够在一个系统中提供具有不同发送/接收技术和发送/接收参数的各种服务是必要的,并且考虑到前向兼容性,重要的是设计成使得所添加的服务不受当前系统的限制。不可避免的是,5G系统应该能够比现有的LTE系统更灵活地使用时间和频率资源。具体地,确保控制信道设计的灵活性非常重要。为此,在5G通信系统中,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可以在特定子带中传输,而不在整个系统频带上传输,并且可以在每个终端中配置用于传输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时间和频率资源。
为了在5G系统中实现高达几Gbps的非常高速的数据服务,考虑在几十到几百MHz或几GHz的超宽带宽中发送和接收信号。然而,有必要根据消耗的功率与发送/接收带宽成比例增加的关系,通过发送/接收带宽的适配来有效地管理终端或基站的功耗。虽然可以对基站一直供电,但是由于电池容量的限制,终端对有效的功耗管理有着相对较高的需求。因此,当终端不要求超宽带宽信号发送/接收时,基站可以通过将终端的发送/接收带宽改变到窄带来有效地管理终端的功耗。
如上所述,在终端的发送/接收带宽被适配或改变的操作中,基站应该根据每个发送/接收带宽被适配的情况,有效地配置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控制资源集或者在终端中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资源。
技术方案
本公开至少解决了上述缺点,并且至少提供了下述优点。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执行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识别用于肯定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的第一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格式和用于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的第二PUCCH格式;识别ACK/NACK的传输和SR的传输在时隙中重叠,当第一PUCCH格式是PUCCH格式0时,在时隙中向基站发送ACK/NACK,并且当第一PUCCH格式是PUCCH格式1且第二PUCCH格式是PUCCH格式0时,在时隙中向基站发送ACK/NACK而没有SR。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由基站执行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向终端发送关于用于ACK/NACK的第一PUCCH格式的信息和关于用于SR的第二PUCCH格式的信息,其中ACK/NACK的传输和SR的传输在时隙中重叠;当第一PUCCH格式是PUCCH格式0时,在时隙中从终端接收ACK/NACK,并且当第一PUCCH格式是PUCCH格式1且第二PUCCH格式是PUCCH格式0时,在时隙中从终端接收ACK/NACK而没有SR。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该终端包括被配置为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收发器和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操作的处理器:识别用于ACK/NACK的第一PUCCH格式和用于SR的第二PUCCH格式;识别ACK/NACK的传输和SR的传输在时隙中重叠,当第一PUCCH格式是PUCCH格式0时,在时隙中向基站发送ACK/NACK,并且当第一PUCCH格式是PUCCH格式1且第二PUCCH格式为PUCCH格式0时,在时隙中向基站发送ACK/NACK而不发送SR。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该基站包括被配置为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收发机和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操作的处理器:向终端发送关于用于ACK/NACK的第一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格式的信息和关于用于调度请求(SR)的第二PUCCH格式的信息,其中ACK/NACK的传输和SR的传输在时隙中重叠;当第一PUCCH格式是PUCCH格式0时,在时隙中从终端接收ACK/NACK,并且当第一PUCCH格式是PUCCH格式1且第二PUCCH格式是PUCCH格式0时,在时隙中从终端接收ACK/NACK而没有SR。
有益效果
如上所述,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在5G通信系统中设置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和上行链路数据信道的资源的方法和装置,使得可以更有效地操作5G系统。
附图说明
从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中,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明显,其中:
图1是在LTE中时间-频率域的基本结构的图;
图2是LTE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图;
图3是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图;
图4是用于5G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资源区域分配方法的图;
图5是用于5G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资源区域分配方法的图;
图6是5G带宽部分配置和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配置的图;
图7是根据实施例的对发送/接收带宽进行适配的操作的图;
图8是根据实施例的系统的图;
图9是根据实施例的终端的图;
图10是根据实施例的终端操作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实施例的终端操作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实施例的终端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13是根据实施例的基站的内部结构的图;和
图14是根据实施例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中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在本文参考附图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然而,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特定实施例,并且应当被解释为包括本公开的所有修改、改变、等效设备和方法、和/或替代实施例。在附图的描述中,相似的附图标记用于相似的元件。
本文使用的术语“具有”、“可以具有”、“包括”和“可以包括”表示存在对应的特征(例如,诸如数值、功能、操作、或部件的元素),并且不排除存在附加的特征。
本文使用的术语“A或B”、“A或/和B中的至少一个”、或“A或/和B中的一个或多个”包括与它们一起列举的项目的所有可能的组合。例如,术语“A或B”、“A和B中的至少一个”、或者“A或B中的至少一个”意味着:(1)包括至少一个A,(2)包括至少一个B,(3)包括至少一个A和至少一个B。
本文使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术语可以使用对应的组件,而不管其重要性或顺序,并且用于将组件与另一组件区分开来,而不限制组件。这些术语可以用于区分一个元素和另一个元素。例如,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指示不同的用户设备,而不管顺序或重要性。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并且类似地,第二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一元件。
应当理解,当一个元件(例如,第一元件)与另一个元件(例如,第二元件)“耦合”或“连接”(可操作地或可通信地)时,该元件可以直接与另一个元件耦合,并且在该元件和另一个元件之间可以有中间元件(例如,第三元件)。相反,应当理解,当一个元件(例如,第一元件)与另一个元件(例如,第二元件)“直接耦合/耦合”或“直接连接”时,在该元件和另一个元件之间没有中间元件(例如,第三元件)。
根据上下文,本文使用的表达“被配置为(或被设置为)”可以与“适合”、“具有……的能力”、“被设计为”、“被适配为”、“被制造为”、或“能够”互换使用。术语“被配置为(被设置为)”不一定指硬件级别的“专门被设计为”。相反,“被配置为……装置”可以意味着该装置“能够……”连同特定上下文中的其他设备或部件。例如,“被配置为(被设置为)执行A、B和C的处理器”可以意味着用于执行对应操作的专用处理器(例如,嵌入式处理器),或者能够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器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软件程序来执行对应操作的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processor,AP))。
用于描述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术语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而不是旨在限制本公开。如本文所用,单数形式也旨在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指示。本文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或科学术语)具有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除非它们被另外定义。通常使用的词典中定义的术语应该被解释为具有与相关技术的上下文含义相同或相似的含义,并且不应该被解释为具有理想的或夸大的含义,除非它们在本文被清楚地定义。根据情况,即使在本公开中定义的术语也不应被解释为排除本公开的实施例。
本文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例如意味着包括硬件、软件、和固件之一或者它们中的两个或更多个的组合的单元。“模块”可以与例如术语“单元”、“逻辑”、“逻辑块”、“组件”、或“电路”互换使用。“模块”可以是集成组件元件或其一部分的最小单元。“模块”可以是用于执行一个或多个功能或其一部分的最小单元。“模块”可以机械地或电子地被实施。例如,根据本公开的“模块”可以包括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芯片、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和用于执行操作的可编程逻辑器件(已知的或者将在下文中开发的)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公开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例如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个:智能电话、平板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移动电话、视频电话、电子书阅读器(e-书阅读器)、桌上型PC、膝上型PC、上网本计算机、工作站、服务器、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ortable multimedia player,PMP)、MPEG-1音频层3(MPEG-1audio layer-3,MP3)播放器、移动医疗设备、相机、和可佩戴设备。可穿戴设备可以包括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个:附件类型(例如,手表、戒指、手镯、脚链、项链、眼镜、隐形眼镜、或头戴式设备(head-mounted device,HMD))、织物或服装集成类型(例如,电子服装)、身体安装类型(例如,皮肤垫或纹身)、和生物可植入类型(例如,可植入电路)。
电子设备可以是家用电器。家用电器可以包括例如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个:电视、数字视频盘(digital video disk,DVD)播放器、音频、冰箱、空调、真空吸尘器、烤箱、微波炉、洗衣机、空气净化器、机顶盒、家庭自动化控制面板、安全控制面板、电视盒(例如,三星HomeSyncTM、苹果TVTM、或谷歌TVTM)、游戏控制台(例如,XboxTM和PlayStationTM)、电子词典、电子钥匙、便携式摄像机、和电子相框中的至少一个。
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个:各种医疗设备(例如,各种便携式医疗测量设备(血糖监测设备、心率监测设备、血压测量设备、体温测量设备等)、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MRI)、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机和超声波机)、导航设备、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接收器、事件数据记录器(event datarecorder,EDR)、飞行数据记录器(flight data recorder,FDR),车辆信息娱乐设备、船舶电子设备(例如,船舶导航设备和陀螺罗盘)、航空电子设备、安全设备、汽车头部单元、家用或工业用机器人、银行自动柜员机(automatic teller machine,ATM)、商店销售点(automatic teller machine,ATM)设备或、物联网(IoT)设备(例如,灯泡、各种传感器、电表或煤气表、自动喷水装置、火灾报警器、恒温器、街灯、烤面包机、体育用品、热水箱、加热器、锅炉、锅炉等)
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个:家具或建筑物/结构的一部分、电子板、电子签名接收设备、投影仪、和各种测量仪器(例如,水表、电表、煤气表、和无线电波表)。电子设备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前述各种设备的组合。电子设备也可以是柔性设备。此外,电子设备不限于前述设备,并且可以包括根据新技术发展的电子设备。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电子设备。在本公开中,术语“用户”表示使用电子设备的人或使用电子设备的设备(例如,人工智能电子设备)。
无线通信系统已经从早期提供以语音为中心的服务的无线通信系统发展到提供高速、高质量分组数据服务的宽带无线通信系统,如3GPP的高速分组接入(high speedpacket access,HSPA)、LTE或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radio access,E-UTRA)、LTE-高级(LTE-advanced,LTE-A)和LTE-Pro,3GPP2的高速分组数据(high rate packet data,HRPD)和超移动宽带(ultra mobile broadband,UMB),IEEE802.16e等的通信标准。
作为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代表性示例,LTE系统已经在下行链路(downlink,DL)中采用了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方案,并且已经在上行链路(uplink,UL)中采用了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 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方案。上行链路是指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或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通过其向基站(eNode B或基站(base station,BS))发送数据或控制信号的无线电链路,并且下行链路是指基站通过其向终端发送数据或控制信号的无线电链路。如上所述的多址方案通常分配和操作时间-频率资源,在时间-频率资源中数据或控制信息被发送到每个用户,以防止时间-频率资源彼此重叠(即,建立正交性),从而划分每个用户的数据或控制信息。
作为自LTE以来的未来通信系统,5G通信系统必须能够自由地反映各种要求,诸如用户和服务提供商,同时需要支持满足各种要求的服务。针对5G通信系统考虑的服务包括增强型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通信、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assivemachine-communication,mMTC)、超可靠性低延迟通信(ultra-reliability and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URLLC)等。
该eMBB旨在提供比现有的LTE、LTE-A、和LTE-Pro支持的数据传输速率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例如,在5G通信系统中,从一个基站的角度来看,eMBB应该能够在下行链路中提供20Gbps的峰值数据速率,并且在上行链路中提供10Gbps的峰值数据速率。此外,5G通信系统应该在提供峰值数据速率的同时提供终端的增加的用户感知数据速率。为了满足这种要求,需要改进各种发送和接收技术,包括进一步改进的MIMO传输技术。此外,在当前的LTE所使用的2GHz频带中使用高达20MHz的传输带宽来传输信号,但是5G通信系统在3至6GHz或大于6GHz的频带中使用比20MHz更宽的频率带宽,从而满足5G通信系统中所要求的数据传输速率。
与此同时,mMTC正被考虑用于在5G通信系统中支持诸如IoT的应用服务。为了有效地提供物联网,需要mMTC来用于小区中的大规模终端的接入支持、终端的覆盖范围增强、改进的电池时间、和终端的成本降低。物联网需要能够支持小区中的大量终端(例如,1,000,000个终端/km2),因为它附接到各种传感器和各种设备以提供通信功能。此外,由于服务的性质,支持mMTC的终端更有可能位于未被小区覆盖的阴影区域,诸如建筑物的地下。因此,终端要求比5G通信系统提供的其他服务更宽的覆盖范围。支持mMTC的终端应配置为廉价终端,并且要求非常长的电池寿命(诸如10至15年),因为很难频繁更换终端的电池。
最后,对于URLLC,它是一种用于关键任务的、基于蜂窝的无线通信服务。例如,可以考虑用于对机器人或机械的远程控制、工业自动化、不受管理的飞行器、远程医疗保健、紧急情况警报等的服务。因此,URLLC提供的通信应该提供非常低的延迟和非常高的可靠性。例如,支持URLLC的服务应该满足小于0.5毫秒的空中接口延迟,并且同时具有小于10-5的分组错误率要求。因此,对于支持URLLC的服务,5G系统应该提供比其他服务更小的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并且同时,为了确保通信链路的可靠性,需要用于在频带中分配宽资源的设计事项。
可以在一个系统中复用和传输5G服务(例如,eMBB、URLLC、和mMTC)。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服务之间使用不同的发送/接收技术和发送/接收参数,以便满足各个服务的不同要求。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更详细地描述LTE和LTE-A系统的帧结构。
图1是在LTE系统中,在下行链路中传输数据或控制信道的无线电资源区域的时间-频率域的基本结构的图。
在图1中,横坐标代表时域,并且纵坐标代表频域。时域中的最小传输单位是一个OFDM符号,其中通过收集Nsymb个OFDM符号101来配置一个时隙102,并且通过收集两个时隙来配置一个子帧103。时隙的长度是0.5ms,并且子帧的长度是1.0ms。此外,无线电帧104是由10个子帧组成的时域单位。频域中的最小传输单位是子载波,其中整个系统传输带宽由总共NBW个子载波105组成。时间-频率域中的基本资源单位是资源元素(resource element,RE)106,并且可以由OFDM符号索引和子载波索引来表示。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107(或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由时域中的Nsymb个连续OFDM符号101和频域中的NRB个连续子载波108来定义。因此,一个RB107由NsymbxNRB个RE 106组成。通常,数据的最小传输单位是RB单位。在LTE系统中,一般来说,Nsymb=7且NRB=12,并且NBW和NRB与系统传输带宽成比例。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在LTE和LTE-A系统中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control information,DCI)。
在LTE系统中,通过DCI将用于下行链路数据或上行链路数据的调度信息从基站传输到终端。以各种格式来定义DCI,并且因此根据DCI是关于上行链路数据的调度信息还是关于下行链路数据的调度信息、DCI是否是具有小尺寸控制信息的紧凑型DCI、是否应用使用多天线的空间复用、DCI是否是用于功率控制的DCI等来应用DCI格式,并且操作DCI格式。例如,作为关于下行链路数据的调度控制信息的DCI格式1被配置为至少包括以下控制信息。
(1)资源分配类型0/1标志:通知资源分配方案是类型0还是类型1。类型0应用位图方案来以资源块组(resource block group,RBG)单位分配资源。在LTE系统中,调度的基本单位是由时间-频率域资源表示的RB,并且RBG由多个RB构成,并且因此成为类型0方案中的调度的基本单位。类型1在RBG内分配特定的RB。
(2)资源块分配:通知为数据传输分配的RB。根据系统带宽和资源分配方案来确定所表示的资源。
(3)调制和编码方案(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通知用于数据传输的调制方案和作为要传输的数据的传输块的大小。
(4)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过程编号:通知HARQ过程编号。
(5)新数据指示符:通知HARQ初始传输或重传。
(6)冗余版本:通知HARQ冗余版本。
(7)用于PUCCH的传输功率控制(Transmit power control,TPC)命令:通知用于作为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PUCCH的传输功率控制命令。
DCI经历信道编码和调制过程,并且然后通过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或作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增强型PDCCH(enhanced PDCCH,EPDCCH)来传输。
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被附接到DCI消息的有效载荷,并且该CRC被与终端的标识相对应的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radio network temporaryidentifier,RNTI)加扰。根据DCI消息的目的(例如,UE特定的数据传输、功率控制命令、或随机接入响应),使用不同的RNTI。RNTI没有被显式地发送,而是通过被包括在CRC计算过程中而被发送。当接收到在PDCCH上发送的DCI消息时,终端使用分配的RNTI检查CRC。如果CRC的确认结果是正确的,则该终端可以知道该消息是被发送到该终端的。
图2是PDCCH 201和EPDCCH 202的示意图,它们是传输LTE的DCI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参考图2,PDCCH 201与作为数据传输信道的PDSCH 203时间复用(TDM),并且在整个系统带宽上传输。PDCCH 201的面积由OFDM符号的数量表示,其中由通过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PCFICH)传输的控制格式指示符(control format indicator,CFI)向终端指示该数量。PDCCH 201被分配给子帧的头部的OFDM符号,使得终端可以尽快解码下行链路调度分配。这样,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ownlinkshared channel,DL-SCH)的解码延迟被减少。可以减少总的下行链路传输延迟。一个PDCCH携带一个DCI消息,并且可以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上同时调度多个终端,使得在每个小区中同时传输多个PDCCH。CRS 204被用作解码PDCCH 201的参考信号。在整个频带上每个子帧发送一个CRS 204,并且根据小区标识(identity,ID)改变CRS 204的加扰和资源映射。不能使用UE特定的波束形成,因为CRS 204是所有终端共同使用的参考信号。因此,用于LTE的PDCCH的多天线传输技术限于开环传输分集。从对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channel,PBCH)的解码中隐含地向终端通知CRS的端口数量。
PDCCH 201的资源分配基于控制信道元素(control-channel element,CCE),并且一个CCE由九个资源元素组(resource element group,REG)(即总共36个RE)组成。特定的PDCCH 201所要求的CCE的数量可以是1、2、4或8,其根据DCI消息有效载荷的信道编码率而改变。这样,不同的CCE的数量被用于实施PDCCH 201的链路适配。终端应该在不知道关于PDCCH 201的信息的情况下检测信号。在LTE中,定义了表示用于盲解码的CCE的集合的搜索空间。搜索空间包括在每个CCE的聚合等级(aggregation level,AL)的多个聚合,每个CCE的聚合等级(AL)没有被明确地发信号通知,而是通过终端标识通过函数和子帧编号隐式地定义。在每个子帧中,终端对用于可以从在设置的搜索空间中的CCE生成的所有可能的资源候选的PDCCH 201进行解码,并传输通过CRC检查被声明为对终端有效的信息。
搜索空间被分类为UE特定的搜索空间和公共搜索空间。某个组中的终端或所有终端可以调查PDCCH 201的公共搜索空间,以便接收小区公共控制信息,诸如系统信息的动态调度或寻呼消息。例如,可以通过调查PDCCH 201的公共搜索空间来接收用于传输包括小区运营商信息的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IB)-1的DL-SCH的调度分配信息。
参考图2,EPDCCH 202与PDSCH 203频率复用(FDM),并被传输。基站可以通过调度来适当地分配EPDCCH 202和PDSCH 203的资源,从而有效地支持与现有的LTE终端的数据传输的共存。然而,由于EPDCCH 202被分配在时间轴上的一个子帧上并被传输,因此存在在传输延迟方面出现了损失的问题。多个EPDCCH 202配置一个EPDCCH 202集合,并且以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对为单位分配EPDCCH 202集合。将关于EPDCCH集合的位置信息设置为UE特定的,并经由远程无线电控制(remote radio control,RRC)发信号通知。每个终端中最多可以配置两个EPDCCH 202集合,并且可以同时在不同的终端中复用和配置一个EPDCCH 202集合。
EPDCCH 202的资源分配基于增强的CCE(enhanced CCE,ECCE),并且一个ECCE可以由四个或八个增强的REG(enhanced REG,EREG)组成,并且每个ECCE的EREG数量根据CP长度和子帧配置信息而改变。一个EREG包括9个RE,因此每个PRB对可以有16个EREG。根据EREG的RE映射方案将EPDCCH传输方案分为本地/分布式传输。ECCE的聚合等级可以是1、2、4、8、16或32,这由CP长度、子帧配置、EPDCCH格式、和传输方案来确定。
EPDCCH 202仅支持UE特定的的搜索空间。因此,旨在接收系统消息的终端应该调查现有PDCCH 201上的公共搜索空间。
在EPDCCH 202中,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205用作参考信号以及用于解码的解调参考信号。因此,可以由基站配置用于EPDCCH 202的预编码,并且可以使用UE特定的波束形成。通过DMRS 205,终端可以在不知道使用什么预编码的情况下对EPDCCH 202执行解码。在EPDCCH 202中,使用与PDSCH 203的DMRS 205相同的图案。然而,与PDSCH203不同,EPDCCH 202中的DMRS 205可以支持使用多达四个天线端口的传输。仅在EPDCCH被传输到的对应PRB中传输DMRS 205。
DMRS 205的端口配置信息根据EPDCCH 202的传输方案而改变。利用本地传输方案,基于终端的ID选择与EPDCCH 202被映射到的ECCE相对应的天线端口。如果不同的终端共享相同的ECCE(例如,使用多用户MIMO传输),则可以将DMRS天线端口分配给每个终端。可选地,DMRS 205可以被共享和传输。DMRS 205可以被划分为被配置为更高层信令的加扰序列。对于分布式传输方案,支持DMRS 205的多达两个天线端口,并且支持预编码器循环方案的分集技术。对于在一个PRB对内传输的所有RE,DMRS 205可以被共享。
在上面的描述中,描述了传统的LTE和LTE-A中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方案以及用于对其进行解码的RS。
在下文中,将更详细地描述当前讨论的5G通信系统中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图3是配置可以在5G中使用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时间和频率资源的基本单位的图。参考图3,在基本单位中(基本单位可以被命名为REG、新无线电(new radio,NR)-REG,等等)。在下文中,基本单位被命名为配置控制信道的时间和频率资源NR-REG 303,并且一个OFDM符号301被配置在时间轴上且12个子载波302(例如,1个RB)被配置在频率轴上。在配置控制信道的基本单位时,通过假设时间轴上的基本单位是一个OFDM符号301,可以在一个子帧内对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进行时间复用。通过将控制信道置于数据信道之前,可以减少用户的处理时间,并且很容易满足延迟时间要求。通过将控制信道的频率轴的基本单位设置为1个RB 302,可以更有效地执行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之间的频率复用。
通过连接图3所示的基本单位NR-REG 303,可以设置具有不同大小的控制信道区域。例如,如果在5G中分配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基本单位是NR-CCE 304,则1个NR-CCE 304可以被配置为多个NR-REG 303。如果NR-REG 303可以由12个RE组成,并且1个NR-CCE 304可以由4个NR-REG 303组成,则1个NR-CCE 304可以由48个RE组成。如果配置了下行链路控制资源集,则对应的区域可以包括多个NR-CCE 304。特定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可以在控制资源集内根据AL被映射到一个或多个NR CCE 304,并被传输。通过编号来标识控制资源集中的NR-CCE 304,并且可以根据逻辑映射方案给出该编号。
图3示出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基本单位。NR-REG 303可以包括在其中DCI被映射到的RE和作为用于解码RE的参考信号的DMRS 305彼此映射的所有区域。考虑到由于RS分配导致的开销,可以有效地传输DMRS 305。例如,当使用多个OFDM符号传输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时,DMRS 305可以仅被传输到第一个OFDM符号。考虑到用于传输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天线端口的数量,可以通过彼此映射来传输DMRS 305。图3示出了使用两个天线端口的示例。可以存在针对天线端口#0传输的DMRS 306和针对天线端口#1传输的DMRS 307。可以以各种方式复用不同天线端口的DMRS。图3示出了一个示例,其中通过将与不同天线端口相对应的DMRS在不同的RE中彼此正交而将其传输。这样,可以通过将DMRS频分复用而将其传输,或者通过将其时分复用而将其传输。此外,还可以存在各种类型的DMRS图案,其可以与天线端口的数量相关联。在下文中,假设在描述本公开时使用了两个天线端口。本公开中的相同原理可以应用于两个或更多个天线端口。
图4是在5G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控制资源集的图。在图4中,在频率轴上示出了系统带宽410,并且在时间轴上示出了1个时隙420的资源区域。在图4的一个示例中,假设一个时隙是7个OFDM符号,但是也可以应用假设一个时隙是14个符号的情况。在图4中,整个系统带宽410可以包括一个带宽部分或多个带宽部分(例如,带宽部分#1402、带宽部分#2 403、带宽部分#3 404、和带宽部分#4 405的四个带宽部分)。还可以配置包括至少一个带宽部分的带宽部分,诸如带宽部分#5 406。图4示出了配置两个控制资源集(控制资源集#1 440、控制资源集#2 450)的示例。控制资源集440和450可以被配置为频率轴上的整个系统带宽410内的特定子带。在图4中,在带宽部分#1 402和带宽部分#2 403上配置控制资源集#1 440,在带宽部分#4 405上配置控制资源集#2 450。可以在时间轴上配置一个或多个OFDM符号,其可以被定义为控制资源集持续时间460和470。在图4的一个示例中,控制资源集#1440被配置为2个符号的控制资源集持续时间#1 460,并且控制资源集#2450被配置为1个符号的控制资源集持续时间#2 470。
在5G通信系统中,从基站的角度来看,可以在一个系统中配置多个控制资源集。另外,从终端的角度来看,多个控制资源集可以被配置在一个终端中。可以在终端中配置在系统中配置的控制资源集中的一些。因此,终端可能不知道该终端是否存在于在系统中存在的特定控制资源集中。在图4中,可以在系统中配置控制资源集#1 440和控制资源集#2 450的两个控制资源集,可以在终端#1中配置控制资源集#1 440,并且可以在终端#2中配置控制资源集#1 440和控制资源集#2 450。如果没有附加指示符,终端#1可能不知道控制资源集#2 450是否存在。
上述5G中的控制资源集可以被配置为公共控制资源集、被配置为UE组公共控制资源集、或者被配置为UE特定的控制资源集。可以通过UE特定的信令、UE组公共信令、或RRC信令在每个终端中配置控制资源集。在终端中配置控制资源集意味着提供关于控制资源集的位置、子带、控制资源集的资源分配、控制资源集持续时间等的信息。例如,配置控制资源集可以包括以下信息。
[表1]
除了上述配置信息之外,可以在终端中配置用于传输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所需的各种类型的信息。
图5是5G无线通信系统中的PUCCH的结构的图。图5示出了由终端通过确定基于时隙的长PUCCH的传输间隔(或者开始符号和结束符号的位置或者开始符号和传输符号的数量)来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但是它也可以应用于由终端通过确定基于小时隙(或者由比配置时隙的符号数量更少的数量的符号组成的时隙)的长PUCCH传输区段来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情况。具有短传输间隔以最小化传输延迟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例如,由一个或两个符号组成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被称为短PUCCH,而具有长传输间隔以获得足够的小区覆盖范围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例如,由至少四个符号组成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被称为长PUCCH。短PUCCH支持PUCCH格式0和PUCCH格式2这两种PUCCH格式,并且长PUCCH支持PUCCH格式1、PUCCH格式3、和PUCCH格式4这三种PUCCH格式。
在图5中,长PUCCH和短PUCCH在频域中复用(FDM,500)或在时域中复用(TDM,501)。首先,将参考图5描述其中长PUCCH和短PUCCH被复用的时隙结构。信号传输的基本单位将被描述为时隙,但是它可以被以各种名称来使用,诸如子帧或传输时间间隔(TTI)。附图标记530和531指示UL中心时隙,其中配置该时隙的符号主要用作上行链路。上行链路中心时隙是指其中大多数OFDM符号用于上行链路的情况,其中所有的OFDM符号可以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情况,或者其中几个OFDM符号可以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情况。当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同时出现在一个时隙内时,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之间可以存在传输间隙。图5示出了一个示例,其中一个时隙中的第一个OFDM符号用于下行链路传输(例如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502),并且时隙的第三个OFDM符号至最后一个符号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第二个OFDM符号被用作传输间隙。在上行链路传输中,上行链路数据信道传输和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是可能的。
接下来,将描述长PUCCH 503。
由于长传输间隔的控制信道被用于增加小区覆盖范围的目的,所以可以以单载波传输而不是OFDM传输的DFT-S-OFDM方案来传输控制信道。因此,应该只传输相邻的子载波。为了获得频率分集效果,长传输间隔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被配置在类似附图标记508和509的分隔开的位置。在频率方面分隔开的距离505应该小于或等于终端支持的上行链路带宽或终端中配置的上行链路带宽。在时隙的前部(如附图标记508所示),使用并传输PRB-1,并且在时隙的后部(如附图标记509所示),使用并传输PRB-2。PRB是物理资源块,这意味着频率侧的最小传输单位,并且可以被定义为12个子载波等。因此,PRB-1和PRB-2的频率侧距离应该小于或等于终端的最大支持带宽或终端中配置的上行传输带宽,并且终端的最大支持带宽小于或等于系统支持的带宽506。可以由更高信号在终端中配置频率资源PRB-1和PRB-2,由更高信号将频率资源映射到比特字段,并且包括在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的比特字段可以向终端指示使用哪个频率资源。此外,在时隙508的前部传输的控制信道和在时隙509的后部传输的控制信道各自都包括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510和终端参考信号511。假设这两个信号在时间上被划分并在OFDM符号中传输。
根据可以支持的控制信息的比特的数量以及是否在IFFT前端中支持通过预DFTOCC(pre-DFT OCC)支持的终端复用,长PUCCH支持诸如PUCCH格式1、PUCCH格式3、和PUCCH格式4的传输格式。
首先,PUCCH格式1是可以支持高达2比特的控制信息的、基于DFT-S-OFDM的长PUCCH格式。控制信息可以由HARQ-ACK和调度请求(SR)的组合或它们中的每一个组成。PUCCH格式1具有重复配置的包括作为解调参考信号的DMRS的OFDM符号和包括控制信息(UCI)的OFDM符号。例如,当PUCCH格式1的传输符号的数量是8个符号时,从8个符号的第一个开始符号开始,顺序地形成DMRS符号、UCI符号、DMRS符号、UCI符号、DMRS符号、UCI符号、DMRS符号、和UCI符号。DMRS符号具有这样的结构,在其中它使用在时间轴上的正交码(或正交序列,w_i(m))在一个OFDM符号内以与频率轴上的1个RB长度相对应的序列进行扩展,并且在经历快速傅立叶逆变换(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IFFT)之后被传输。UCI符号具有这样的结构,在其中它通过经由BPSK调制1比特的控制信息和经由QPSK调制2比特的控制信息来生成d(0),通过将生成的d(0)乘以与频率轴上的1个RB的长度相对应的序列来加扰生成的d(0),使用在时间轴上的正交码(或正交序列,w_i(m))来扩展加扰的序列,并且在经历IFFT之后被传输。终端基于被配置为来自基站的更高信号的组跳或序列跳配置和所配置的ID来生成序列,并且利用所指示的初始循环移位(cyclic shift,CS)值来对所生成的序列进行循环移位,以生成与1个RB长度相对应的序列。
接下来,PUCCH格式3是基于DFT-S-OFDM的长PUCCH格式,其可以支持多于2比特的控制信息。控制信息可以由HARQ-ACK、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和SR的组合或它们中的每一个组成。根据是否执行跳频以及是否配置了附加的DMRS符号,PUCCH格式3中的DMRS符号位置如以下表2所示。
[表2]
例如,当PUCCH格式3的传输符号的数量是8个符号时,8个符号中的第一个开始符号以0开始,并且DMRS被传输到第一个符号和第五个符号。表2也以相同的方式应用于PUCCH格式4的DMRS符号位置。
接下来,PUCCH格式4是基于DFT-S-OFDM的长PUCCH格式,其可以支持多于2比特的控制信息。控制信息可以由HARQ-ACK、CSI、和SR的组合或它们中的每一个组成。PUCCH格式4与PUCCH格式3的不同之处在于,可以在一个RB内复用多个终端的PUCCH格式4。通过将预DFTOCC应用于IFFT前端的控制信息,可以复用多个终端的PUCCH格式4。然而,可以从一个终端传输的控制信息符号的数量根据要复用的终端的数量而减少。
接下来,将描述短PUCCH 518。
可以在下行链路中心时隙和上行链路中心时隙两者中传输短PUCCH,并且通常在时隙的最后一个符号或在后部的OFDM符号(例如,最后一个OFDM符号、倒数第二个OFDM符号、或最后两个OFDM符号)中传输短PUCCH。可以在时隙中的任意位置传输短PUCCH。可以使用一个OFDM符号或两个OFDM符号来传输短PUCCH。图5示出了在时隙的最后一个符号518中传输短PUCCH。在频率侧以PRB为单位分配用于短PUCCH的无线电资源。可以分配一个PRB或多个相邻的PRB,或者也可以分配在频带分离的多个PRB,作为分配的PRB。分配的PRB应该包括在终端支持的频带507中,或者包括在小于或等于由基站在终端中配置的上行链路传输带宽的频带中。可以由更高信号在终端中配置作为分配的频率资源的多个PRB,由更高信号将频率资源映射到比特字段,并且包括在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的比特字段可以向终端指示使用哪个频率资源。应该在一个PRB内的频带中复用上行链路控制信息520和解调参考信号521。如在512中,可以存在用于每两个子载波向一个子载波传输解调参考信号的方法,并且在规范中定义了DMRS映射方案,并且终端根据映射方案传输短PUCCH,并且基站根据映射方案解调短PUCCH。512的情况是示例,并且可以以不同的间隔(诸如513和514)传输解调参考信号。
根据可以被支持的控制信息比特的数量,短PUCCH支持诸如PUCCH格式0和PUCCH格式2的传输格式。首先,PUCCH格式0是基于CP-OFDM的短PUCCH格式,其可以支持高达2比特的控制信息。控制信息可以由HARQ-ACK和SR的组合或它们中的每一个组成。PUCCH格式0具有在一个OFDM符号内不传输DMRS而是仅传输映射到频率轴上的12个子载波的序列的结构。终端基于被配置为来自基站的更高信号的组跳或序列跳配置和所配置的ID来生成序列,并且基于通过根据要被映射到12个子载波的ACK或NACK将其他CS值加到所指示的初始CS值而获得的最终CS值来对所生成的序列进行循环移位,以便传输所生成的序列。例如,如果HARQ-ACK是1比特,如以下表3所示,在ACK的情况下,通过将6加到初始CS值来生成最终CS,并且在NACK的情况下,通过将0加到初始CS来生成最终CS。在规范中定义了0是用于NACK的CS值并且6是用于ACK的CS值,并且终端始终根据该值生成PUCCH格式0以传输1比特的HARQ-ACK。
[表3]
如果HARQ-ACK是2比特,如以下表4所示,在(NACK,NACK)的情况下,0被加到初始CS值,在(NACK,ACK)的情况下,3被加到初始CS值,在(ACK,ACK)的情况下,6被加到初始CS值,并且在(ACK,NACK)的情况下,9被加到初始CS值。定义了0是(NACK,NACK)的CS值,3是(NACK,ACK)的CS值,6是(ACK,ACK)的CS值,并且9是(ACK,NACK)的CS值,并且终端始终根据该值生成PUCCH格式0并传输2比特的HARQ-ACK。
如果由于根据ACK或NACK加到初始CS值中的CS值,最终CS值超过12,显然序列的长度是12,因此应用以12的模运算(mod 12)。
[表4]
接下来,PUCCH格式2是基于CP-OFDM的短PUCCH格式,其可以支持多于2比特的控制信息。控制信息可以由HARQ-ACK、CSI、和SR的组合或它们中的每一个组成。PUCCH格式2指示,如在512中,当第一子载波的索引是#0时,在一个OFDM符号中DMRS被传输到的子载波的位置被固定到具有索引#1、#4、#7和#10的子载波。通过经历信道编码并且然后经历调制处理,控制信息被映射到除了DMRS所在的子载波之外的剩余子载波。
终端将PUCCH资源集配置为更高信号。终端根据控制信息比特数量选择配置的PUCCH资源集。在特定时隙中,当要传输的控制信息比特数量为1和2时,终端选择PUCCH资源集0,当要传输的控制信息比特数量为3到N2-1时,终端选择PUCCH资源集1,当要传输的控制信息比特数量为N2到N3-1时,终端选择PUCCH资源集2,并且当要传输的控制信息比特数量为N3到N4-1时,终端选择PUCCH资源集3。N2、N3、和N4都是更高信号,并且终端可以提前从基站接收该信号。
每个PUCCH资源集包括X个PUCCH资源,并且X个PUCCH资源包括用于短PUCCH(PUCCH格式0,PUCCH格式2)的资源或者用于长PUCCH(PUCCH格式1,PUCCH格式3,PUCCH格式4)的资源。终端选择X个资源中的哪个以及是否传输与所选择的资源相对应的PUCCH格式可以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比特来被指示,并且可以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传输资源或时隙索引、终端的唯一ID等来被推导(induce)。或者,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指示方法和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传输资源或时隙索引、终端的唯一标识符等的推方法可以被组合以向终端指示。终端接收或推指示方案以从X个PUCCH资源中选择一个PUCCH资源,并通过对应的PUCCH格式传输控制信息。
仅当终端能够在HARQ-ACK传输之前通过对应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接收来确定PUCCH资源时,才能应用PUCCH资源指示方案。如果终端不在CSI或SR(如CSI或SR传输)之前接收对应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接收,则终端通过来自基站的更高信号预先接收在CSI或SR传输时要使用的PUCCH格式和所要求的PUCCH资源,并且在根据由来自基站的更高信号配置的周期和偏移的用于CSI或SR传输的时隙中,终端使用在配置的PUCCH资源中配置的PUCCH格式来传输CSI或SR。
与PUCCH格式相对应的PUCCH资源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1)PUCCH传输开始符号,PUCCH传输符号的数量;
(2)指示开始PRB、传输PRB的数量、跳频配置、当指示跳频时第二跳的频率资源的索引;和/或
(3)初始CS值、时间轴正交覆盖码索引(orthogonal cover code,OCC)的索引、预DFT OCC的长度、预DFT OCC的索引。
表5根据各个PUCCH格式总结了所要求的信息和值范围。如果这些值不需要在以下表5中设置或为1,因此不要求数值范围,则将这些值标为N.A。
[表5]
在下文中,对于短PUCCH,除非特别指定,否则称为PUCCH格式0或PUCCH格式2,对于长PUCCH,除非特别指定,否则称为PUCCH格式1、PUCCH格式3、或PUCCH格式4。此外,除非特别指定,否则通过PUCCH格式X的传输是指通过经由本公开的方法(诸如指示、推等)从基站获得的用于PUCCH格式X的PUCCH资源的传输。
可以通过从基站接收高层信号,基于高层信号中包括的长PUCCH或短PUCCH的使用信息来确定一个终端在时隙或小时隙中是使用长PUCCH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息还是使用短PUCCH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或者,可以通过从基站接收物理信号,基于物理信号中包括的长PUCCH或短PUCCH的使用信息来确定一个终端在时隙或小时隙中是使用长PUCCH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息还是使用短PUCCH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基于时隙或小时隙中的上行链路符号的数量,可以隐式地确定一个终端在时隙或小时隙中是使用长PUCCH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息还是使用的短PUCCH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例如,当从基站指示或配置的时隙或小时隙中的上行链路符号的数量是1或2以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时,可以使用短PUCCH来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并且当时隙或小时隙中的上行链路符号的数量是4至14时,可以使用长PUCCH来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在一个终端执行随机接入的同时,结合指示包括在msg2中的msg3的波形的信息,可以确定该终端在时隙或小时隙中是使用长PUCCH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息还是使用短PUCCH并来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也就是说,当指示包括在msg2中的msg3的波形的信息是CP-OFDM时,终端使用CP-OFDM的波形通过短PUCCH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当指示包括在msg2中的msg3的波形的信息是DFT-S-OFDM时,终端使用DFT-S-OFDM的波形通过长PUCCH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接下来,描述如何复用上述长PUCCH和短PUCCH。在一个时隙530中,可以在频域中复用不同终端的长PUCCH和短PUCCH(500)。基站可以被配置为使得不同终端的短PUCCH和长PUCCH频率资源不重叠,像在图5的PRB中那样。然而,不同地配置所有终端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传输资源而不管调度如何是频率浪费的,并且当考虑到有限的频率资源应该用于上行链路数据信道传输而不是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时,限制频率资源是不合适的。因此,不同终端的短PUCCH和长PUCCH的频率资源可能重叠,并且基站应该被操作以使得不同终端的调度和传输资源在一个时隙中不会彼此冲突。
当无法避免不同终端的短PUCCH传输资源和长PUCCH传输资源在特定时隙中冲突时,基站需要防止长PUCCH的传输资源与短PUCCH的传输资源冲突的方案,并且终端需要根据基站的指示来适配长PUCCH的传输资源。通过该方案,短PUCCH和长PUCCH的传输资源可以在一个时隙531内在时域中复用。
如上所述,当终端被配置为将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带宽分别划分为一个或多个带宽部分时,要求配置方法,诸如由终端考虑带宽部分来配置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的方法、用于选择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的方法、和用于改变带宽部分的方法。
第一实施例
图6是根据实施例的5G带宽部分配置和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配置的图。在图6中,上行链路系统带宽610被示为在频率轴上,并且1个时隙620被示为在时间轴上。在图6中,假设一个时隙是7个OFDM符号,但是它也可以应用于假设一个时隙是14个符号的情况。在图6中,上行链路系统带宽610可以包括多个上行链路带宽部分(例如,带宽部分#1 602、带宽部分#2 603、带宽部分#3 604、和带宽部分#4 605的四个带宽部分)。还可以配置包括至少一个带宽部分的带宽部分,诸如带宽部分#5(606)。此外,终端可以在特定时间(符号或时隙、子帧或帧)激活并仅使用一个或多个带宽部分。可以通过更高信号、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的DCI信息、MAC CE、带宽部分激活和禁用定时器中的至少一个来执行带宽部分的激活和禁用。
所有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资源可以被配置在带宽部分中,或者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资源可以仅被配置在带宽部分的一个或一部分中。可以通过UE特定的信令、UE组公共信令、RRC信令等在每个终端中配置上述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资源。在终端中配置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资源意味着提供诸如控制信道传输区域的位置、子带、控制信道的资源分配、和控制信道的长度的信息。例如,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资源集可以包括以下信息。
[表6]
如图6A所示,可以在所配置的带宽部分之一中向被分配了一个或多个带宽部分的终端分配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资源640。可以在如图6B所示的所配置的所有带宽部分中向终端配置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资源650、660、670和680。终端可以仅在所配置的带宽部分中的一些中接收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资源。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资源配置对于每个带宽部分可以是独立的。基站可以基于终端可以支持的最大上行链路频率带宽来配置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资源,而不考虑在配置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资源时的带宽部分。基站可以基于终端的最大上行链路频率带宽610来配置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资源650和680。在考虑从基站配置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资源和上行链路带宽部分时,终端确定在带宽部分#1 602和带宽部分#4 605中配置了长PUCCH上行链路控制信道650和短PUCCH上行链路控制信道680,并且在带宽部分#2 603和带宽部分#3 604中没有配置单独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
此外,假设没有在每个带宽部分中配置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或者配置了一个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然而,当在带宽部分中配置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时,也是可能的。如表6所示,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在基站和终端之间被预先定义,可以由终端通过来自基站的更高信号(higher signal)配置,或者可以基于系统信息(例如,传输到SI-RNTI的信号)来配置。基站可以通过在传输的更高信号中包括配置信息来传输更高信号,以便在终端中配置上行链路带宽部分。如果终端能够支持的最大上行链路带宽或多个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资源被配置在该至少一个带宽部分中,则基站可以选择多个控制信道传输资源(或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配置索引或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格式)中的一个,并且可以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向终端传输所选择的控制信道传输资源信息。换句话说,根据DCI,终端可以接收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的DCI以接收下行链路数据信道,并且可以输出通过下行链路数据信道接收的下行链路数据的接收结果,并且使用由DCI指示的控制信道传输资源向基站报告或传输。
当终端要求通过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上行链路信号传输时,终端可以激活带宽部分(例如,当带宽部分#2 603中没有配置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时的禁用带宽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带宽部分#1 602))来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如果终端只能激活一个上行链路带宽部分,则可以确定当前被激活但在带宽部分中没有配置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的带宽部分(带宽部分#2 603)被禁用,并且只有被激活以允许终端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带宽部分(带宽部分#1 602)被激活。在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之后,终端可以激活带宽部分#2603,并且再次禁用带宽部分#1 602。在激活用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的带宽部分#1 602的符号或时隙中,当上行链路信号(例如,SRS)传输被配置在带宽部分#2 603或另一带宽部分(例如,带宽部分#3 604)中时,除了被激活用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的带宽部分#1602之外,可以不在其他带宽部分中执行所有上行链路信号传输。当终端在带宽部分#1 602中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时间和在带宽部分#3 604中配置的上行链路信号传输之间的时间(例如,符号)彼此不重叠时,或者当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在带宽部分#1 602中被传输并且然后被改变到带宽部分#3 604以传输配置的上行链路信号时。换句话说,当在带宽部分#1 602中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并且然后在X时间之后的时间(符号或时隙)执行带宽部分#3 604的上行链路信号传输时,终端可以在带宽部分#1 602中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并且然后激活带宽部分#3 604以传输在带宽部分#3 604中配置的上行链路信号。
如果终端需要通过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上行链路信号,当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被配置在带宽部分当中的、其中不存在被配置在当前激活的带宽部分中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但被禁用的的多个带宽部分中时,或者当该多个带宽部分被激活或者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被配置在始终激活的总带宽部分中时,将对此进行描述。终端可以通过在预定义或配置的带宽部分中配置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来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通过在配置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的激活的带宽部分当中具有最低带宽索引部分的带宽部分中配置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来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通过在配置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的激活的带宽部分当中与接收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下行链路带宽部分相关联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中配置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来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通过在配置了除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之外的上行链路信号传输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中配置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或上行链路数据信道来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通过在最近激活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中配置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来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或者当调度请求信息被包括在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中时,通过在配置了将由终端执行的用于SR的资源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中配置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来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道。
第二实施例
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当前正在讨论的在5G通信系统中执行带宽控制的方法。
图7是根据实施例的适配发送/接收带宽的操作的图。可以通过带宽控制来有效地管理终端的功耗。在图7中,横坐标代表时域,并且纵坐标代表频域。描述了适配图7的下行链路带宽的操作,示出了终端在时隙#1 706间隔中从基站接收与“带宽A”701相对应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和下行链路数据信道。带宽A可以是预定的参考带宽、在终端初始连接时确定的带宽、或者通过终端和基站之间的配置确定的带宽或带宽部分。
如果基站通过时隙#2 707中的“带宽适配命令702”指示终端将终端的带宽改变到“带宽B 705”,则终端获取该命令并且然后执行带宽改变操作。“带宽A”和“带宽B”可以具有不同的大小,并且“带宽A”可以大于或小于“带宽B”。在图7中,假设“带宽B”大于“带宽A”。可以以PRB为单位或以带宽部分为单位表达“带宽A”和“带宽B”中的每个。终端需要预定的时间来成功接收带宽适配命令并通过解码来获取接收到的带宽适配命令,并且在带宽改变时需要预定的时间来改变终端RF模块的配置。在图7中,示出了在终端通过接收“带宽适配命令”完成带宽改变之前要求最大“带宽改变时间X”703。在图7中,示出了通过将“带宽适配命令702”包括在下行链路控制信道717中而将其传输到终端。示出了当在附图标记703时间段期间没有发生终端的下行链路信号接收或上行链路信号发送的场景。
终端在“带宽改变时间X”内完成到“带宽B”的带宽改变,并从时隙#3 708开始在“带宽B”中操作。因此,基站可以从时隙#3 708时段向终端传输与“带宽B”相对应的信号。基站向终端指示与时隙#3 708和时隙#4 709中的“带宽B”相对应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和下行链路数据信道被传输。
可以由最小1比特到最大N比特(N>1)来表示“带宽适配命令702”。
在第一种“带宽适配命令”配置方法(1比特)中,当终端可以适配的带宽是两个带宽“带宽A”和“带宽B”时,它可以将终端要应用的带宽表示为1比特。例如,如果1比特信息为“0”,则意味着“带宽A”,并且如果1比特信息为“1”,则意味着“带宽B”。
在第二种“带宽适配命令”配置方法(N比特)中,可以用N比特分别表示终端的2N个可调整带宽。例如,对于2位,“00”意味着“带宽A”,“01”意味着“带宽B”,“10”意味着“带宽C”,并且“11”意味着“带宽D”。
基站可以通过物理层信令、MAC层信令、和RRC信令中的至少一个向终端传输“带宽适配命令702”。其中,物理层信令方法的特点是能够快速处理终端。基站可以单独地(或UE特定地)向每个终端发信号通知“带宽适配命令”,或者可以向小区中的多个终端执行公共信令(UE组公共信令或公共信令)。
当在与TDD系统相同的频带中发送和接收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号时,或者当下行链路带宽部分和上行链路频率带宽部分彼此结合或连接操作时(例如,当上行链路带宽也从带宽A改变到带宽B时,或者在从下行链路带宽A改变或激活到带宽B时被激活时),图7的上行链路带宽可以根据下行链路带宽的改变而改变。换句话说,当通过来自基站的带宽适配命令702将终端从下行链路带宽A 701适配或改变到下行链路带宽B 705时,可以将终端的上行链路从带宽A 751适配或改变到上行链路带宽B 755。
如果在终端中配置的每个上行链路带宽中配置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资源(例如,如果在带宽A 751和带宽B 755中配置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资源760和770),在时隙#1706中接收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道719从基站传输的DCI的终端可以通过由DCI指示的下行链路数据信道720接收下行链路数据,并且在由DCI指示的时间(例如,时隙#3 708)通过由DCI指示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向基站报告下行链路数据的接收结果HARQ-ACK。终端确定由DCI指示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是在接收DCI的时间点的带宽中被激活的上行链路带宽A 751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760。也就是说,在图7的情况下接收DCI的时间点(时隙#1 706),当预期终端通过上行链路带宽B 755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770传输接收结果(因为在传输终端通过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到基站的下行链路数据720的接收结果的时间点(时隙#3 708)的带宽是带宽B 755)时,基站可以正确地接收终端报告的下行链路数据720的接收结果。因此,需要一种方法,用于当在被配置为改变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带宽的终端和基站中上行链路带宽根据下行链路带宽改变而改变时,正确地确定上行链路带宽改变时间点或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资源。
第一方法包括基于在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开始时间点或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开始时间点起的K个时间之前激活的上行链路带宽来确定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资源。
第二方法包括根据带宽适配命令的接收,在传输通过改变的下行链路带宽接收的下行链路数据的接收结果的时间(符号或时隙)改变上行链路带宽。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第一方法。当在与图7的TDD系统相同的频带(或者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频带的中心频率相同)中发送和接收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号时,或者当下行链路带宽部分和上行链路频率带宽部分彼此结合或连接操作时(例如,当上行链路带宽也从带宽A改变到带宽B,或者在从下行链路带宽A改变或激活到带宽B时被激活时),图7的上行链路带宽可以根据下行链路带宽的改变而改变。换句话说,当通过来自基站的带宽适配命令702将终端从下行链路带宽A 701适配或改变到下行链路带宽B 705时,可以将终端的上行链路从带宽A 751适配或改变到上行链路带宽B 755,并且改变上行链路带宽的时间点(符号或时隙)可以与改变下行链路带宽的时间点相同。上行链路带宽改变的时间点(符号或时隙)可以在从改变下行链路带宽的时间点起的X时间之后,其中X可以小于或等于符号长度或时隙长度,并且X时间可以由终端的能力来定义或者在基站和终端之间预先定义。此外,X时间可以由终端经由更高信号从基站设置,或者可以根据系统信息(例如,发送到RNTI的信号)来设置。基站可以通过在传输的更高信号中包括X值来传输更高信号,以便在终端中配置上行链路带宽部分。
如果如图7所示在终端中配置的每个上行链路带宽中配置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资源(如果在带宽A 751和带宽B 755中配置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资源760和770),在时隙#1 706中接收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道719从基站传输的DCI的终端可以通过在DCI中指示的下行链路数据信道720接收下行链路数据,并且在DCI中指示的时间(例如,时隙#3 708)通过在DCI中指示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向基站报告下行链路数据的接收结果HARQ-ACK。通过第一种方法,终端确定接收结果是通过在传输由DCI 719指示的下行链路数据720的接收结果的时间(时隙#3 708)中激活的带宽传输的。带宽B 755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770,使得基站可以正确接收终端报告的下行链路数据720的接收结果。
可以独立于上行链路带宽A和带宽B向终端分配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图9是根据实施例的终端的图。例如,如图9所示,具有被配置为带宽A 902和带宽B 903的上行链路带宽900的终端可以分别被分配带宽A 902和带宽B903中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上行链路控制信道#1 910和上行链路控制信道#2 920可以被配置在带宽A 902中,并且上行链路控制信道#1 930和上行链路控制信道#2 940可以被配置在带宽B 903中。可以独立地设置每个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格式或长度、频率资源位置等的所有设置值,并且分别在带宽A902和带宽B 903中配置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资源、格式、长度等的每个设置值也可以是独立的。
因此,如在第一方法中,当终端确定接收结果是通过在传输由DCI 719指示的下行链路数据720的接收结果的时间(时隙#3 708)中激活的带宽(例如,带宽B 755)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770传输的时,可以确定由DCI 719指示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时间和资源(或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配置索引或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格式)是在传输由DCI 719指示的下行链路数据720的接收结果的时间(时隙#3 708)中激活的带宽(而不是在接收DCI 719的时间点(时隙#1 706)中激活的带宽)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时间和资源(或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配置索引或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格式)。
换句话说,终端确定由DCI 719指示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时间和资源(或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配置索引或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格式,例如,PUCCH#1)是在传输由DCI 719指示的下行链路数据720的接收结果的时间(时隙#3708)中激活的带宽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时间和资源(或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配置索引或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格式)(例如,PUCCH#1930),并且使用PUCCH#1 930传输下行链路数据720的接收结果。
如果根据带宽部分配置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资源(或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配置索引或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格式)被不同地配置并且没有在一对一的基础上被映射(例如,当在带宽部分A中配置三个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并且在带宽部分B中配置两个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时),则终端可以基于模运算来确定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时间和资源(或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配置索引或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格式,例如,PUCCH#1)。当在带宽部分A中配置三个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并且在带宽部分B中配置两个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时,并且当具有带宽部分A的终端被激活时,当在用于传输由DCI 719指示的下行链路数据720的接收结果的时间(时隙#3 708)中被激活的带宽是带宽部分B时,终端用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时间和资源(或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配置索引或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格式)可以基于通过对在改变的带宽部分B中配置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或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配置索引或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格式)的数量执行模运算而获得的值来确定由DCI 719指示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或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配置索引或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格式)。当在带宽部分A中配置三个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PUCCH#1、PUCCH#2和PUCCH#3)并且在带宽部分B中配置两个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PUCCH#1、PUCCH#2)时,如果DCI 719指示通过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3(PUCCH#3)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则终端可以基于通过对指示的控制信道资源的编号和在改变的带宽部分B中配置的控制信道资源的数量(或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配置索引或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格式)执行模运算而获得的结果(例如,PUCCH#3mod 2=PUCCH#1)(即,在带宽部分B中配置的PUCCH#1)来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道。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第二方法。图8是根据实施例的系统的示意图。当在与图8的TDD系统相同的频带(或者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频带的中心频率相同)中发送和接收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号时,或者当下行链路带宽部分和上行链路频率带宽部分彼此结合或连接操作时(例如,当上行链路带宽也从带宽A改变到带宽B,或者在从下行链路带宽A改变或激活到带宽B时被激活时),图8的上行链路带宽可以根据下行链路带宽的改变而改变。
换句话说,当通过来自基站的带宽适配命令802将终端从下行链路带宽A 801适配或改变到下行链路带宽B 805时,也可以将终端的上行链路从带宽A851适配或改变到上行链路带宽B 855,并且可以假设改变上行链路带宽的时间点(符号或时隙)与可以改变下行链路带宽的时间点相同,如方法1(第一方法)中那样。如果假设如参考图7描述的第一方法中那样改变上行链路带宽的时间点与改变下行链路带宽的时间点相同,终端确定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时间和资源是在传输由DCI 719指示的下行链路数据720的接收结果的时间(时隙#3 708)中激活的带宽(而不是在接收DCI 719的时间点(时隙#1 706)中激活的带宽)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时间和资源(或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配置索引或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格式),使得在确定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资源的时间点和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执行时间之间,终端的处理时间可能不足。
因此,在第二方法中,根据带宽适配命令的接收,在传输通过改变的下行链路带宽接收的下行链路数据的接收结果的时间(符号或时隙)中改变上行链路带宽,使得终端可以基于在接收DCI 719的时间点(时隙#1 706)中激活的带宽来确定终端应该传输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
换句话说,当如图8所示在终端中配置的每个上行链路带宽中配置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资源时(例如,当如图8所示在带宽A 851和带宽B 855中配置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资源860和880时),在时隙#1 806中接收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道819从基站传输的DCI的终端可以通过在DCI中指示的下行链路数据信道820接收下行链路数据,并且通过在接收DCI的时间(例如,时隙#1806)中激活的上行链路带宽A 851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或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配置索引或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格式)当中由DCI 819指示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向基站报告下行链路数据的接收结果HARQ-ACK。
描述在另一个方案中的第二方法,当通过来自基站的带宽适配命令802将终端从下行链路带宽A 801适配或改变到下行链路带宽B 805时,也可以将终端的上行链路从带宽A 851适配或改变到上行链路带宽B 855,并且可以确定改变上行链路带宽的时间点(符号或时隙)是从改变下行链路带宽的时间点起经过K个时间(符号或时隙)之后的时间点。K可以大于或等于符号长度或时隙长度,并且K可以由终端的能力确定,或者可以在基站和终端之间预先定义。此外,K可以由终端经由更高信号从基站设置,或者可以根据系统信息(例如,发送到RNTI的信号)来设置。基站可以通过在传输的更高信号中包括K值来发送更高信号,以便在终端中配置上行链路带宽部分。可以通过将K值包括在用于传输带宽适配命令的信号中而将K值传输到终端。
作为另一方案,当终端通过来自基站的带宽适配命令802从下行链路带宽A 801适配或改变到下行链路带宽B 805时,也可以将终端的上行链路带宽从带宽A 851适配或改变到上行链路带宽B 855,并且可以确定,就在通过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向基站报告或传输通过改变的下行链路带宽B 805传输的下行链路数据的接收结果之前或者在从改变上行链路带宽的时间点(符号或时隙)起的X时间之前的时间,上行链路带宽被改变到带宽B 855。在改变到上行链路带宽B 855之前传输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是基于上行链路带宽A 851确定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
作为另一方案,当终端通过来自基站的带宽适配命令802从下行链路带宽A 801适配或改变到下行链路带宽B 805时,也可以将终端的上行链路带宽从带宽A 851适配或改变到上行链路带宽B 855,并且可以确定,就在通过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首先向基站报告或传输通过改变的下行链路带宽B 805发送的下行链路数据的接收结果之前或者在从改变上行链路带宽的时间点(符号或时隙)起的X时间之前的时间,上行链路带宽被改变到带宽B 855。X可以小于或等于符号长度或时隙长度,并且X时间可以由终端的能力确定,或者可以在基站和终端之间预先定义。此外,X时间可以由终端经由更高信号从基站设置,或者可以根据系统信息(例如,发送到RNTI的信号)来设置。基站可以通过在传输的更高信号中包括X值来传输更高信号,以便在终端中配置上行链路带宽部分。在改变到上行链路带宽B 855之前传输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是基于上行链路带宽A 851确定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
基于由第二方法确定的上行链路带宽改变时间点,终端可以确定被配置或指示在包括带宽改变时间点的随后时间传输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是基于改变的带宽B 855确定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或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配置索引或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格式)880,并且确定在改变到上行链路带宽B 855之前传输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是基于上行链路带宽A851确定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860。
第三实施例
终端可以接收作为更高信号的系统信息(MIB,SIB)、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关于向基站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例如,SR信息、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接收结果(HARQ-ACK)、CSI等)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配置信息(例如,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格式、传输开始符号、包括传输开始符号的传输符号的数量、传输开始RB、包括传输开始RB的传输RB的数量、序列、要应用于该序列的初始循环移位值、跳频开启/关闭信息、当跳频开启时的第二跳的时间/频率资源分配信息、正交序列信息等),确定接收到的信息当中的至少一个或其组合,并且确定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格式和用于在通过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时可以使用的格式的传输配置信息。
图14是根据实施例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中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的图。图14示出了在终端中配置的上行链路系统带宽1400当中,第一至第二实施例中配置和确定的在时隙n中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1402中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终端可以预先通过来自基站的更高信号接收关于用于发送调度请求信息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配置信息。终端可以被分配多个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以便识别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数据、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调度请求信息。例如,在图14中,PUCCH#1 1410是被配置为发送第一逻辑信道的调度请求信息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并且PUCCH#2 1420是被配置为发送第二逻辑信道的调度请求信息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
当终端要求用于第一逻辑信道的上行链路数据传输时,终端通过PUCCH#1 1410向基站发送调度请求信息,使得基站可以配置或分配适合于终端应该发送的逻辑信道(第一逻辑信道)的上行链路数据信道传输资源。此外,终端可以被分配PUCCH#3 1430,该PUCCH#31430是用于向基站报告在时隙n或先前时隙中从基站接收的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接收结果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可以独立地配置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配置信息。换句话说,可以独立地配置用于PUCCH#1 1410、PUCCH#21420、和PUCCH#3 1430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格式。因此,可以不同地配置用于PUCCH#1 1410、PUCCH#2 1420、和PUCCH#3 1430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格式全部。可以独立地配置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传输长度或者用于PUCCH#1 1410、PUCCH#2 1420、和PUCCH#3 1430的传输间隔的长度。因此,可以不同地配置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传输长度或者用于PUCCH#11410、PUCCH#2 1420、和PUCCH#3 1430的传输间隔的长度全部。
终端可以通过来自基站的更高信号被分配用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多个配置,以便在时隙n中向基站报告从时隙n或先前时隙接收的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接收结果。用于调度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可以包括指示是否使用在终端中配置的多个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配置信息当中的任何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来报告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接收结果的指示符,并且终端可以根据由指示符指示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1430配置来报告接收结果。
因此,在终端在时隙n中向基站报告在时隙n或先前时隙中从基站接收的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接收结果的情况下,当终端应该在时隙n中发送调度请求信息时(换句话说,当在时隙n中发送彼此不同的多个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或者当同时发送多个不同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时),终端可以分别发送两个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来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或者仅使用两个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中的一个来发送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控制信息。通常,由于可用于终端的信号传输的可用功率是有限的,所以优选仅使用两个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中的一个来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终端可以使用PUCCH#1 1410发送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接收结果,该PUCCH#1 1410是用于发送调度请求信息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
因为基站知道终端将在时隙n中通过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3 1430发送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接收结果,所以如果基站在被配置为发送调度请求信息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1 1410中从终端接收到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接收结果,则基站可以确定发送了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接收结果和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1 1410相对应的逻辑信道的调度请求信息。如果终端在时隙n中发送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2 1420相对应的逻辑信道的调度请求信息,则终端可以通过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2 1420发送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接收结果。在被配置为发送调度请求信息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2 1420中已经从终端接收到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接收结果的基站可以确定发送了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接收结果和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2(1420)相对应的逻辑信道的调度请求信息。
与每个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相对应的每个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格式不同,或者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格式相同但是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长度(或配置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时间轴上的符号数量)不同,或者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格式相同但是传输序列、正交序列、和循环移位值中的至少一个可能不同。为了便于描述,第三实施例将描述与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相对应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长度不同的情况。然而,如上所述,本公开中描述的方法甚至可以应用于配置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各种配置元素(包括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格式、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序列、和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正交序列)中的至少一个不同的情况。
PUCCH#1 1410是用于在时隙n中发送第一逻辑信道的调度请求信息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2 1420是用于在时隙n中发送第二逻辑信道的调度请求信息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3 1430是用于在时隙n中报告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接收结果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并且PUCCH#3 1430是被配置为允许基站通过调度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下行链路控制信号信息向终端报告接收结果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如果终端在时隙n中同时发送第一逻辑信道的调度请求信息和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接收结果,则终端通过PUCCH#11410发送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接收结果,以向基站发送调度请求信息和第一逻辑信道的接收结果两者。然而,由基站指示要用于终端的PUCCH#3 1430的配置信息。PUCCH#3 1430的长度不同于PUCCH#1 1410的长度。假设PUCCH#3 1430和PUCCH#1 1410都是PUCCH格式1。
当如上所述同时发送不同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时,或者当与不同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相对应的每个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资源在时间上在至少一个符号上重叠时,终端可以在与要发送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相对应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之一中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当终端在时隙n中同时发送第一逻辑信道的调度请求信息和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接收结果时,或者当用于发送第一逻辑信道的调度请求信息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1和用于发送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接收结果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3在时间上在至少一个符号上重叠时,终端可以通过PUCCH#1 1410发送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接收结果,并且向基站发送第一逻辑信道的调度请求信息(在下文中,SR1)和接收结果(在下文中,HARQ-ACK)两者。
当针对PUCCH#1 1410和PUCCH#3 1430配置的PUCCH的长度(或PUCCH符号的数量,N_PUCCH_symbol)彼此不同时,终端可以使用PUCCH#1的配置信息来生成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接收结果信息,并且通过针对PUCCH#1 1410配置的时间和频率资源来发送生成的接收结果信息。
将详细描述用于生成HARQ-ACK信号的第一方案,该HARQ-ACK信号将被以与向PUCCH#1 1410仅发送SR1的情况相同的PUCCH资源设置值来发送。
在第一方案中,除了从PUCCH#1 1410发送的比特信息(例如,当仅发送SR时,从PUCCH#1 1410发送的比特信息是d(0)=1)之外,终端可以使用针对PUCCH#1 1410配置的配置信息来生成用于HARQ-ACK信息的信号,并且通过在PUCCH#1 1410中配置的时间和频率资源来发送生成的HARQ-ACK信息。终端可以使用BPSK或QPSK方案等对接收的下行链路数据的接收结果和HARQ-ACK比特信息进行编码,以生成要发送的信息d(0),将特定序列(例如,Zadoff-Chu序列)乘以该信号,并通过使用正交序列值w_i(m)对其进行扩展,从而生成要通过PUCCH#1 1410发送的信号。换句话说,除了信息d(0)之外,终端可以生成将被以与向PUCCH#1 1410仅发送SR1时相同的PUCCH资源设置值发送的HARQ-ACK信号,并且在分配给PUCCH#1 1410的信号和频率资源中发送生成的HARQ-ACK信号。用于PUCCH#1 1410的PUCCH资源配置信息是针对PUCCH#1 1410配置的PUCCH资源,并且包括在如上所述的用于确定PUCCH格式的方案中描述的以下PUCCH资源中的至少一个。
PUCCH传输开始符号、PUCCH传输符号的数量、指示开始PRB的索引、传输PRB的数量、跳频配置、指示跳频时第二跳的频率资源,以及初始CS值、时间轴正交覆盖码的索引(OCC)、预DFT OCC的长度、预DFT OCC的索引。
当终端使用PUCCH格式1仅发送SR1时,终端在发送NACK/DTX时通过将d(0)乘以1或通过d(0)来发送PUCCH格式1。通过这样做,当终端在一个时隙中同时发送肯定(positive)SR和HARQ-ACK时,在终端错过由基站发送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情况下,即使除了信息d(0)之外终端生成了将被以与向PUCCH#1 1410仅发送SR1的情况相同的设置值发送的HARQ-ACK信号,基站也同时确定发送了NACK/DTX和肯定SR以及仅发送了肯定SR,从而重发下行链路数据。
将详细描述用于生成HARQ-ACK信号的第二方案,该HARQ-ACK信号将被以与向PUCCH#1 1410仅发送SR1的情况相同的PUCCH资源设置值来发送。
在第二方案中,终端生成用于HARQ-ACK传输的PUCCH#3,并将生成的PUCCH#3设置为针对SR1传输配置的PUCCH#1的PUCCH资源。特别地,PUCCH#3被穿孔或重复传输以匹配传输符号的数量。在第二方案中,由于不需要根据PUCCH#1的PUCCH资源对用于HARQ-ACK传输的PUCCH#3进行速率匹配以生成新的信道,当终端需要发送要求短延迟的上行链路数据或发送特定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调度请求信息时这是有利的。当生成用于PUCCH#3的传输的PUCCH#3的13个符号并且针对PUCCH#1的传输设置了8个符号时,终端通过仅传输PUCCH#3的13个符号当中的前8个符号并穿孔后5个符号来在PUCCH#1的PUCCH资源中传输PUCCH#3。当生成用于PUCCH#3的传输的PUCCH#3的5个符号并且针对PUCCH#1的传输设置了8个符号时,终端通过传输PUCCH#3的前5个符号并且附加地传输来自PUCCH#3的前部的3个符号来在PUCCH#1的PUCCH资源中传输PUCCH#3,除了剩余的3个符号之外。终端使用用于PUCCH#3的、从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指示的PUCCH资源中包括的值作为初始CS值。
当针对PUCCH#1 1410和PUCCH#3 1430配置的PUCCH的长度(或PUCCH符号的数量,N_PUCCH_symbol)彼此相同时,终端可以使用PUCCH#3 1430的配置信息来生成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接收结果信息,并且通过针对PUCCH#1 1410配置的时间和频率资源来发送生成的接收结果信息。更具体地,终端可以对接收的下行链路数据的接收结果进行编码。使用BPSK或QPSK方案来对HARQ-ACK信息编码以生成d(0),并将特定序列(例如,Zadoff-Chu序列)乘以d(0),并通过使用正交序列值w_i(m)来生成扩展信号。换句话说,终端生成将被以与向PUCCH#3 1430仅发送HARQ-ACK的情况相同的设置值发送的HARQ-ACK信号,并且在分配给PUCCH#1的信号和频率资源中发送生成的HARQ-ACK信号。用于PUCCH#3的配置信息包括Zadoff-Chu序列、Zadoff-Chu序列组号、组内序列号、针对PUCCH#1配置的PUCCH长度(或PUCCH符号数量,N_PUCCH_symbol)、跳频配置、在激活跳频时第一和第二跳频间隔的符号数量或第一和第二跳频间隔激活时的扩频因子(N_PUCCH_SF0,N_PUCCH_SF1)、其正交序列值、以及生成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所要求的所有设置值,并且配置信息可以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接收更高信号,并且配置信息可以通过用于由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指示基于更高信号和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组合或更高信号等而设置的设置值之一的方法来确定。当针对PUCCH#11410和PUCCH#3 1430配置的PUCCH的长度(或PUCCH符号数量,N_PUCCH_symbol)彼此相同时,终端可以使用PUCCH#11410的配置信息来生成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接收结果信息,并且通过针对PUCCH#1 1410配置的时间和频率资源来发送生成的接收结果信息。
接下来,在应该在一个时隙内发送不同的控制信息(HARQ-ACK和SR)的情况下,将参考第四和第五实施例描述根据PUCCH格式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
第四实施例
在另一实施例中,终端从基站接收更高信号配置,以通过作为短PUCCH格式的PUCCH格式0或作为长PUCCH格式的PUCCH格式1发送调度请求信息,并考虑要在时隙n中发送调度请求信息,以通过由终端配置的PUCCH格式发送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上行链路数据的情况。此外,为了使终端在时隙n中通过PUCCH格式0(其中PUCCH格式0是另一种短PUCCH格式)发送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接收结果(HARQ-ACK),当终端通过来自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特定比特字段从基站接收到指示时或者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时隙索引、终端唯一ID推出该指示时,终端可以执行以下操作来在时隙n中发送调度请求信息和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接收结果。
首先,当用于发送调度请求信息的PUCCH格式0或PUCCH格式1和用于发送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接收结果的PUCCH格式0在时隙n的至少一个OFDM符号中彼此重叠时,终端执行后面将要描述的以下操作1(第一操作),并且当它们甚至在一个OFDM符号中彼此都不重叠时,终端在时隙n通过配置的用于调度请求传输的PUCCH格式发送调度请求信息,并且通过PUCCH格式0发送HARQ-ACK。
第二,当用于发送调度请求信息的PUCCH格式0或PUCCH格式1和用于发送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接收结果的PUCCH格式0在相同的时隙(例如,时隙n)中被发送时,终端执行后面将要描述的以下第一操作,并且当它们没有在相同的时隙中被发送时,终端仅配置要在时隙n中发送的一个控制信息,或者通过配置的PUCCH格式来执行该发送。
开始第一操作
当终端在时隙n中通过PUCCH格式0发送HARQ-ACK时,终端附加地针对调度请求应用CS偏移。具体过程如下。
终端基于被配置为来自基站的更高信号的组跳或序列跳配置和所配置的ID来生成序列,并且基于通过根据要被映射到12个子载波的ACK或NACK将其他CS值和用于附加地发送调度请求信息的偏移加到所指示的用于HARQ-ACK的初始CS值而获得的最终CS值来对所生成的序列进行循环移位,以便发送所生成的序列。当HARQ-ACK为1比特时,在如以下表7所示的ACK的情况下,通过将6和用于附加地发送调度请求信息的偏移3加到初始CS值来生成最终CS,并且在NACK的情况下,通过将0和用于附加地发送调度请求信息的偏移3加到初始CS值来生成最终CS。如以下表所示在规范中定义了0是用于NACK的CS值,6是用于ACK的CS值,3是用于附加的调度请求的CS偏移值,并且终端总是根据用于发送1比特的HARQ-ACK和调度请求信息的值生成PUCCH格式0。
[表7]
当HARQ-ACK为2比特时,在(NACK,NACK)的情况下,如以下表8所示,通过将0和用于附加地发送调度请求信息的偏移1加到初始CS值来生成最终CS,在(NACK,ACK)的情况下,通过将3和用于附加地发送调度请求信息的偏移1加到初始CS值来生成最终CS,在(ACK,ACK)的情况下,通过将6和用于附加地发送调度请求信息的偏移1加到初始CS值来生成最终CS,并且在(ACK,NACK)的情况下,通过将9和用于附加地发送调度请求信息的偏移1加到初始CS值来生成最终CS。在规范中定义了0是(NACK,NACK)的CS值,3是(NACK,ACK)的CS值,6是(ACK,ACK)的CS值,9是(ACK,NACK)的CS值,并且1是用于附加的调度请求的CS偏移值,并且终端总是根据这些值生成PUCCH格式0,并发送2比特的HARQ-ACK和调度请求信息。
如果由于根据ACK或NACK或调度信息传输而加到初始CS值的CS值,最终CS值超过12,显然序列的长度是12,因此应用以12的模运算(modulo 12)。
[表8]
第五实施例
在另一实施例中,终端从基站接收更高信号配置,以通过作为短PUCCH格式的PUCCH格式0发送调度请求信息,并考虑要在时隙n中发送调度请求信息,以通过由终端配置的PUCCH格式发送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上行链路数据的情况。此外,为了使终端通过作为长PUCCH格式的PUCCH格式1发送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接收结果(HARQ-ACK),当终端通过来自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特定比特字段从基站接收到指示时或者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时隙索引、终端唯一ID推出该指示时,终端可以执行以下操作来在时隙n中发送调度请求信息和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接收结果。
首先,当用于发送SR信息的PUCCH格式0和用于发送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接收结果的PUCCH格式1在时隙n的至少一个OFDM符号中彼此重叠时,终端执行以下将要描述的操作2(第二操作)。如果它们在时隙n的至少一个OFDM符号中彼此不重叠,则终端通过PUCCH格式0在时隙n中发送调度请求,并通过PUCCH格式1发送HARQ-ACK。
第二,当用于发送调度请求信息的PUCCH格式0和用于发送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接收结果的PUCCH格式1在相同的时隙(即,时隙n)中被发送时,终端执行后面将要描述的以下第二操作,并且当它们没有在相同的时隙中被发送时,终端仅配置要在时隙n中发送的一个控制信息,或者通过配置的PUCCH格式来执行该发送。
开始第二操作
终端可以执行以下四种方法之一。
在第一种方法中,终端通过PUCCH格式1在时隙n中仅发送HARQ-ACK。或者,作为第二种方法,终端仅从时隙n通过PUCCH格式0发送SR。或者,作为第三种方法,当在时隙n中通过PUCCH格式0发送SR时,终端可以附加地应用用于HARQ-ACK传输的CS偏移,并且具体过程如下。终端基于被配置为来自基站的更高信号的组跳或序列跳配置和所配置的ID来生成序列,并且基于通过根据要被映射到12个子载波的ACK或NACK将其他CS偏移加到所指示的用于SR传输的初始CS值而获得的最终CS值来对所生成的序列进行循环移位,以便发送所生成的序列。如果HARQ-ACK为1比特,如表9所示,在ACK的情况下,通过将6加到用于SR传输的初始CS值来生成最终CS,并且在NACK的情况下,通过将0加到初始CS值来生成最终CS。如表9所示在规范中定义了0是用于NACK的CS值且6是用于ACK的CS值,并且终端始终根据该值生成PUCCH格式0以发送调度请求信息和1比特的HARQ-ACK。当被设置为用于发送1比特的HARQ-ACK的更高信号时(或者当被设置为用于仅接收一个码字或一个PDSCH的更高信号时),用于SR传输的初始CS值被限制为0、1、2、3、4和5。
[表9]
当HARQ-ACK为2比特时,如表10所示,在(NACK,NACK)的情况下,通过将用于SR传输的初始CS值加0来生成最终CS,在(NACK,ACK)的情况下,通过将初始CS值加3来生成最终CS,在(ACK,ACK)的情况下,通过将初始CS值加6来生成最终CS,并且在(ACK,NACK)的情况下,通过将初始CS值加9来生成最终CS。如表10所示在规范中定义了0是(NACK,NACK)的CS值,3是(NACK,ACK)的CS值,6是(ACK,ACK)的CS值,9是(ACK,NACK)的CS值,并且终端总是根据这些值生成PUCCH格式0,并发送调度请求信息和2比特的HARQ-ACK。当被设置为用于发送2比特的HARQ-ACK的更高信号时(或者当被设置为用于接收两个码字或两个PDSCH的更高信号时),用于SR传输的初始CS值被限制为0、1和2。
如果由于根据ACK或NACK传输在用于SR传输的初始CS值中添加的CS值,最终CS值超过12,显然序列的长度是12,因此应用以12的模运算(modulo 12)。
[表10]
或者,作为第四种方法,当在时隙n中通过PUCCH格式1发送HARQ-ACK时,终端可以附加地应用用于SR传输的CS偏移,具体过程如下。当生成用于PUCCH格式1的UCI符号的序列时,应用用于调度请求信息的附加的CS偏移。终端基于由来自基站的更高信号配置的组跳或序列跳配置和所配置的ID来生成序列,并且将生成的序列循环移位通过将用于调度请求信息的附加CS偏移加到在PUCCH资源中指示的初始CS值而获得的值,从而生成与1个RB长度相对应的序列。终端将所生成的序列应用于PUCCH格式1的至少DMRS符号或UCI符号。根据本公开,终端通过UCI符号和DMRS符号的组合来配置PUCCH格式1,并且在时隙n中发送PUCCH格式1。
图10是根据实施例的终端操作的图。将参考图10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终端的操作。在步骤1010中,终端通过包括系统信息(例如,使用用SI-RNTI加扰的DCI调度的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下行链路数据信道、更高信号、或广播信道从基站接收关于带宽部分的配置信息(例如,表1)和关于一个或多个带宽部分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相关配置信息(如上表2所示)。在步骤1020中,终端基于带宽部分自适应指示符或激活指示符,通过经由更高信号或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发送的DCI来激活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带宽部分。当下行链路带宽部分和上行链路带宽部分彼此结合操作时,上行链路带宽部分可以与下行链路带宽部分适配指示符一起被改变和激活。
如果终端发送从基站接收的下行链路数据的接收结果或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或SRS信息、或者发送SR信息,则在步骤1030中确定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是否被配置在当前激活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中。如果在步骤1030中确定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被配置在上行链路带宽部分中,则在步骤1050中,终端使用由基站在激活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中配置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或者由基站通过DCI指示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来发送上行链路信号。如果在步骤1030中确定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未被配置在上行链路带宽部分中,则终端可以在步骤1040中激活在其中通过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来配置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带宽部分,并且通过在带宽部分中配置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来发送上行链路信号。
图11是根据实施例的终端操作的图。将参考图11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终端的操作。在步骤1110中,终端通过包括系统信息(例如,使用用SI-RNTI加扰的DCI调度的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下行链路数据信道、更高信号、或广播信道从基站接收关于带宽部分的配置信息(例如,表1)和关于一个或多个带宽部分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相关配置信息(如上表2所示)。在步骤1120中,终端基于带宽部分自适应指示符或激活指示符,通过经由更高信号或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发送的DCI来激活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带宽部分。此时,当下行链路带宽部分和上行链路带宽部分彼此结合操作时,上行链路带宽部分可以与下行链路带宽部分适配指示符一起被改变和激活。
当上行链路带宽部分与下行链路带宽部分适配指示符一起被改变和激活时,如果终端必须发送从基站接收的下行链路数据的接收结果,或者如果需要发送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或SRS信息或SR信息,终端可以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中描述的第一或第二方法来确定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改变或激活时间(1130,1140),确定在所确定的激活带宽部分中配置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或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配置索引或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格式),并且通过控制信道资源发送上行链路信号(1150)。
为了执行上述实施例,在图12和图13中分别示出了终端和基站的发送器、接收器、和控制器。示出了与上述实施例相对应的在5G通信系统中在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之间共享资源的方法、指定数据开始点的方法、以及用于执行用于这些方法的各种信令的基站和终端的结构,并且应该根据实施例来操作用于执行上述方法的终端和基站的发送器、接收器、和处理器的每个。
图12是根据实施例的终端的内部结构的图。如图12所示,本公开的终端可以包括终端处理器1201、接收器1202、和发送器1203。
终端处理器1201可以控制一系列过程,使得可以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来操作终端。根据诸如用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带宽配置方法、带宽适配方法、和控制信道传输资源配置方法的信息,可以不同地控制终端、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的上行链路带宽激活的传输操作。终端接收器1202和终端发送器1203统称为收发器。收发器可以向/从基站发送/接收信号。该信号可以包括控制信息和数据。为此,收发器可以包括对发送信号的频率进行上变频和放大的RF发送器、对接收信号进行低噪声放大和下变频的RF接收器等。此外,收发器可以通过无线电信道接收信号,并将接收到的信号输出到终端处理器1201,并在无线电信道上发送从终端处理器1201输出的信号。
图13是根据实施例的基站的内部结构的图。如图13所示,本公开的基站可以包括基站处理器1301、接收器1302、和发送器1303。
基站处理器1301可以控制一系列过程,使得可以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来操作基站。根据用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带宽配置方法、带宽适配方法、控制信道资源区域配置方法等,可以进行不同的控制。此外,可以根据需要控制各种附加指示符的传输。基站接收器1302和基站发送器1303统称为收发器。收发器可以向/从终端发送/接收信号。该信号可以包括控制信息和数据。为此,收发器可以包括对发送信号的频率进行上变频和放大的RF发送器、对接收信号进行低噪声放大和下变频的RF接收器等。此外,收发器可以通过无线电信道接收信号,并将接收到的信号输出到基站处理器1301,并通过无线电信道发送从基站处理器1301输出的信号。
本文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表示例如包括硬件、软件和固件的一个或多个组合的单元。术语“模块”可以与术语“逻辑”、“逻辑块”、“部分”、和“电路”互换使用。“模块”可以是集成的部分的最小单元,也可以是其一部分。“模块”可以是用于执行一个或多个功能或其一部分的最小单元。例如,“模块”可以包括ASIC。
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可以通过包括存储在机器(例如,计算机)可读的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的软件来实施。机器可以是从机器可读存储介质调用指令并根据所调用的指令进行操作的设备,并且可以包括电子设备。当该指令由处理器执行时,处理器可以在处理器的控制下直接或使用其他组件来执行对应于该指令的功能。该指令可以包括由编译器或解释器生成或执行的代码。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以非暂时性存储介质的形式提供。这里,本文使用的术语“非暂时性”是对介质本身的限制(即,有形的,不是信号),而不是对数据存储持久性的限制。
根据实施例,根据本公开中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方法可以被提供为计算机程序产品的一部分。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作为产品而在卖方和买方之间被交易。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以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光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 only memory,CD-ROM))的形式分发,或者可以仅通过应用商店(例如,Play Storetm)分发。在在线分发的情况下,计算机程序产品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被临时存储或生成在存储介质(诸如制造商的服务器、应用商店的服务器、或中继服务器的存储器中)。
根据各种实施例的每个组件(例如,模块或程序)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上述组件,并且可以省略上述子组件的一部分,或者可以进一步包括附加的其他子组件。替代地或附加地,一些组件可以集成在一个组件中,并且可以执行在集成之前由每个相应组件执行的相同或相似的功能。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可以顺序地、并行地、重复地、或以启发式方法执行由模块、编程模块、或其他组件执行的操作。此外,可以以不同的顺序执行至少一些操作、省略至少一些操作、或者可以添加其他操作。
尽管已经参照本公开的特定实施例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可以在形式和细节上进行各种改变,而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因此,本公开的范围不应被定义为限于实施例,而是应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来定义。
Claims (12)
1.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执行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识别肯定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的传输和调度请求SR的传输在时隙中重叠;
基于从基站接收的信令,识别用于ACK/NACK的传输的第一PUCCH格式和用于SR的传输的第二PUCCH格式;
在用于ACK/NACK的传输的第一PUCCH格式是PUCCH格式0的情况下,通过生成序列并且基于初始循环移位、ACK/NACK的值以及SR的循环移位偏移将循环移位应用到所述序列,在所述时隙中使用PUCCH格式0向基站发送ACK/NACK和SR;和
在用于ACK/NACK的传输的第一PUCCH格式是PUCCH格式1并且用于SR的传输的第二PUCCH格式是PUCCH格式0的情况下,在所述时隙中使用PUCCH格式1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ACK/NACK而不发送SR。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与所述ACK/NACK的值相对应的第一值不同于用于通过使用PUCCH格式0来发送ACK/NACK而不发送SR的第二值,其中,与ACK/NACK的值相对应的第一值被应用于PUCCH格式0的序列的循环移位,并且
其中,在ACK/NACK包括1比特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值和所述第二值之间的差是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PUCCH格式是PUCCH格式0的情况下,与肯定SR相关联的预定值被加到用于确定PUCCH格式0的循环移位的值,并且
其中,在所述第一PUCCH格式是PUCCH格式1并且所述第二PUCCH格式是PUCCH格式0的情况下,SR被丢弃。
4.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基站执行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识别肯定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的接收和调度请求SR的接收在时隙中重叠;
基于发送到终端的信令,识别用于ACK/NACK的第一PUCCH格式和用于SR的第二PUCCH格式;
在用于ACK/NACK的接收的第一PUCCH格式是PUCCH格式0的情况下,通过生成序列并且基于初始循环移位、ACK/NACK的值以及SR的循环移位偏移将循环移位应用到所述序列,在所述时隙中使用PUCCH格式0从所述终端接收所述ACK/NACK和SR;和
在用于ACK/NACK的接收的第一PUCCH格式是PUCCH格式1并且用于SR的接收的第二PUCCH格式是PUCCH格式0的情况下,在所述时隙中使用PUCCH格式1从所述终端接收所述ACK/NACK,SR未被发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
其中,与所述ACK/NACK的值相对应的第一值不同于用于通过使用PUCCH格式0来发送ACK/NACK而不发送SR的第二值,其中,与ACK/NACK的值相对应的第一值被应用于PUCCH格式0的序列的循环移位,并且
其中,在ACK/NACK包括1比特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值和所述第二值之间的差是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PUCCH格式是PUCCH格式0的情况下,与肯定SR相关联的预定值被加到用于确定PUCCH格式0的循环移位的值,并且
其中,在所述第一PUCCH格式是PUCCH格式l并且所述第二PUCCH格式是PUCCH格式0的情况下,SR被丢弃。
7.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所述终端包括:
收发器,被配置为发送和接收信号;和
处理器,被配置为:
识别肯定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的传输和调度请求SR的传输在时隙中重叠;
基于从基站接收的信令,识别用于ACK/NACK的传输的第一PUCCH格式和用于SR的传输的第二PUCCH格式;
在用于ACK/NACK的传输的第一PUCCH格式是PUCCH格式0的情况下,通过生成序列并且基于初始循环移位、ACK/NACK的值以及SR的循环移位偏移将循环移位应用到所述序列,在所述时隙中使用PUCCH格式0向基站发送ACK/NACK和SR;和
在用于ACK/NACK的传输的第一PUCCH格式是PUCCH格式1并且用于SR的传输的第二PUCCH格式是PUCCH格式0的情况下,在所述时隙中使用PUCCH格式1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ACK/NACK而不发送SR。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其中,与所述ACK/NACK的值相对应的第一值不同于用于通过使用PUCCH格式0来发送ACK/NACK而不发送SR的第二值,其中,与ACK/NACK的值相对应的第一值被应用于PUCCH格式0的序列的循环移位,并且
其中,在ACK/NACK包括1比特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值和所述第二值之间的差是3。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其中,在所述第一PUCCH格式是PUCCH格式0的情况下,与肯定SR相关联的预定值被加到用于确定PUCCH格式0的循环移位的值,并且
其中,在所述第一PUCCH格式是PUCCH格式1并且所述第二PUCCH格式是PUCCH格式0的情况下,SR被丢弃。
10.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所述基站包括:
收发器,被配置为发送和接收信号;和
处理器,被配置为:
识别肯定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的接收和调度请求SR的接收在时隙中重叠;
基于发送到终端的信令,识别用于ACK/NACK的第一PUCCH格式和用于SR的第二PUCCH格式;
在用于ACK/NACK的接收的第一PUCCH格式是PUCCH格式0的情况下,通过生成序列并且基于初始循环移位、ACK/NACK的值以及SR的循环移位偏移将循环移位应用到所述序列,在所述时隙中使用PUCCH格式0从所述终端接收所述ACK/NACK和SR;和
在用于ACK/NACK的接收的第一PUCCH格式是PUCCH格式1并且用于SR的接收的第二PUCCH格式是PUCCH格式0的情况下,在所述时隙中使用PUCCH格式从所述终端接收所述ACK/NACK,SR未被发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其中,与所述ACK/NACK的值相对应的第一值不同于用于通过使用PUCCH格式0来发送ACK/NACK而不发送SR的第二值,其中,与ACK/NACK的值相对应的第一值被应用于PUCCH格式0的序列的循环移位,并且
其中,在ACK/NACK包括1比特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值和所述第二值之间的差是3。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其中,在所述第一PUCCH格式是PUCCH格式0的情况下,与肯定SR相关联的预定值被加到用于确定PUCCH格式0的循环移位的值,并且
其中,在所述第一PUCCH格式是PUCCH格式1并且所述第二PUCCH格式是PUCCH格式0的情况下,SR被丢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8-0001485 | 2018-01-05 | ||
KR1020180001485A KR102609731B1 (ko) | 2018-01-05 | 2018-01-05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서로 다른 상향 제어 정보를 전송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PCT/KR2018/016929 WO2019135573A1 (en) | 2018-01-05 | 2018-12-28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ifferent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543021A CN111543021A (zh) | 2020-08-14 |
CN111543021B true CN111543021B (zh) | 2024-02-13 |
Family
ID=67140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85347.7A Active CN111543021B (zh) | 2018-01-05 | 2018-12-28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不同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0812242B2 (zh) |
EP (1) | EP3718244A4 (zh) |
JP (1) | JP7282430B2 (zh) |
KR (1) | KR102609731B1 (zh) |
CN (1) | CN111543021B (zh) |
WO (1) | WO201913557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0123304A2 (en) * | 2009-04-24 | 2010-10-2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ultiplexing large payloads of control information from user equipments |
US11012197B2 (en) * | 2018-01-12 | 2021-05-18 | Apple Inc. | Resource set configurations using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nformation |
CN114401550A (zh) * | 2018-01-12 | 2022-04-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接入网设备以及终端设备 |
ES2926517T3 (es) * | 2018-01-12 | 2022-10-26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Método y dispositivo de transmisión de información |
EP3753336A1 (en) * | 2018-02-14 | 2020-12-23 |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 Determining linked bandwidth parts |
WO2019159299A1 (ja) * | 2018-02-15 | 2019-08-22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EP3664331B1 (en) * | 2018-05-10 | 2023-07-1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wireless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210243785A1 (en) * | 2018-05-10 | 2021-08-05 | Ntt Docomo, Inc. |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US11184140B2 (en) | 2018-11-01 | 2021-11-23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Uplink transmissions using multiple active resources |
US11627560B2 (en) * | 2019-01-07 | 2023-04-11 | Kt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
US11979873B2 (en) * | 2019-07-01 | 2024-05-07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Priority differentiation of SR transmissions with HARQ-ACK codebooks of different service types |
EP4012952A4 (en) | 2019-08-09 | 2023-04-12 | UUCOM Co., Ltd.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HIGHLY RELIABLE, EXTREMELY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OF |
KR102290723B1 (ko) * | 2019-08-09 | 2021-08-19 | 단국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초저지연 고신뢰성 통신을 위한 주파수 호핑을 이용한 반복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CN110602748B (zh) * | 2019-08-23 | 2022-11-29 |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接收方法及装置、控制方法及装置 |
WO2021038658A1 (ja) * | 2019-08-23 | 2021-03-04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CN114884623B (zh) * | 2019-10-05 | 2024-04-3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交织pucch设计-格式0的方法 |
US20230142149A1 (en) * | 2020-03-27 | 2023-05-11 | Sony Group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program |
US11621870B2 (en) * | 2020-04-07 | 2023-04-0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SRS) transmission for positioning on flexible symbols |
WO2021203230A1 (zh) * | 2020-04-07 | 2021-10-1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 |
BR112023005721A2 (pt) * | 2020-10-16 | 2023-05-02 | Zte Corp | Técnicas para gerenciar canal de controle de uplink sobreposto no domínio do tempo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3176478A1 (ko) * | 2012-05-22 | 2013-11-2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Harq ack/nack 전송 방법 및 무선기기 |
CN104205707A (zh) * | 2012-01-17 | 2014-12-10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CN105049168A (zh) * | 2010-07-16 | 2015-11-11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在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CN106130698A (zh) * | 2010-11-02 | 2016-11-16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接收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CN107196747A (zh) * | 2012-01-27 | 2017-09-22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855630B2 (en) | 2008-02-08 | 2014-10-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Enhanced multiplexing system and technique for uplink control channels |
KR101782645B1 (ko) * | 2010-01-17 | 2017-09-2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US20120307773A1 (en) * | 2010-02-12 | 2012-12-06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Scheduling Request and ACK/NACK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Prioritization Over PUCCH in LTE |
US9265037B2 (en) * | 2012-09-14 | 2016-02-16 | Kt Corporation |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uplink control channel |
KR101812431B1 (ko) | 2013-10-07 | 2017-12-2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ack/nack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US10314018B2 (en) | 2015-08-12 | 2019-06-0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wireless signal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JP6435007B2 (ja) | 2016-04-01 | 2018-12-05 | 華碩電腦股▲ふん▼有限公司 | ワイヤレス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設定されたリソースを使用して送信を改善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
WO2018084610A1 (ko) * | 2016-11-03 | 2018-05-11 | 엘지전자(주)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채널을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EP3319244B1 (en) * | 2016-11-04 | 2020-09-09 | ASUSTek Computer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r equipment beamforming ope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18155734A1 (ko) * | 2017-02-23 | 2018-08-3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srs 전송에 의한 셀 간 간섭을 제어하기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JP6707719B2 (ja) * | 2017-03-23 | 2020-06-10 |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複数の送信時間間隔、複数のサブキャリア間隔、又は複数の処理時間をサポートする端末のための上りリンク信号送信又は受信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
KR102554096B1 (ko) * | 2017-08-04 | 2023-07-12 | 주식회사 윌러스표준기술연구소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채널 및 제어 채널의 송수신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
JP2019087965A (ja) * | 2017-11-10 | 2019-06-0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JP2019087964A (ja) * | 2017-11-10 | 2019-06-0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CN110034850B (zh) * | 2018-01-12 | 2020-10-30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
US10966223B2 (en) * | 2018-01-22 | 2021-03-30 | Apple Inc. | Handling overlapping of PUCCH and PUSCH for new radio systems |
US11330569B2 (en) * | 2018-04-06 | 2022-05-10 | Apple Inc. | Multiplexing of multiple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ypes on an uplink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 in new radio |
US11019682B2 (en) * | 2018-06-18 | 2021-05-25 | Apple Inc. | Methods to multiplex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multi-slot transmissions in new radio (NR) systems |
-
2018
- 2018-01-05 KR KR1020180001485A patent/KR102609731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8-12-28 EP EP18898207.8A patent/EP3718244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8-12-28 CN CN201880085347.7A patent/CN111543021B/zh active Active
- 2018-12-28 WO PCT/KR2018/016929 patent/WO2019135573A1/en unknown
- 2018-12-28 JP JP2020535123A patent/JP7282430B2/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1-07 US US16/241,016 patent/US10812242B2/en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10-19 US US17/073,749 patent/US11595181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49168A (zh) * | 2010-07-16 | 2015-11-11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在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CN106130698A (zh) * | 2010-11-02 | 2016-11-16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接收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CN104205707A (zh) * | 2012-01-17 | 2014-12-10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CN107196747A (zh) * | 2012-01-27 | 2017-09-22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WO2013176478A1 (ko) * | 2012-05-22 | 2013-11-2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Harq ack/nack 전송 방법 및 무선기기 |
Non-Patent Citations (6)
Title |
---|
"R1-1719672 On short PUCCH for up to 2 bits UCI";ZTE, Sanechips;《3GPP tsg_ran\WG1_RL1》;20171118;摘要,第4节 * |
"R1-1719921";LG Electronics;《3GPP tsg_ran\WG1_RL1》;20171118;全文 * |
R1-1700369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NR uplink control channel";Intel Corporation;《3GPP tsg_ran\WG1_RL1》;20170110;全文 * |
Sharp.R1-1711242 "Short PUCCH structure for UCI of up to 2 bits".3GPP tsg_ran\WG1_RL1.2017,(第TSGR1_AH期),全文. * |
ZTE, Sanechips. "R1-1717514 On short PUCCH for up to 2 bits UCI".3GPP tsg_ran\WG1_RL1.2017,全文. * |
ZTE, Sanechips. "R1-1719672 On short PUCCH for up to 2 bits UCI".3GPP tsg_ran\WG1_RL1.2017,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10036832A1 (en) | 2021-02-04 |
CN111543021A (zh) | 2020-08-14 |
JP2021509784A (ja) | 2021-04-01 |
KR20190083707A (ko) | 2019-07-15 |
US10812242B2 (en) | 2020-10-20 |
KR102609731B1 (ko) | 2023-12-05 |
US20190215126A1 (en) | 2019-07-11 |
WO2019135573A1 (en) | 2019-07-11 |
EP3718244A4 (en) | 2021-01-06 |
EP3718244A1 (en) | 2020-10-07 |
RU2020121802A (ru) | 2022-01-04 |
JP7282430B2 (ja) | 2023-05-29 |
RU2020121802A3 (zh) | 2022-02-04 |
US11595181B2 (en) | 2023-02-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543021B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不同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
US11974211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11765660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of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10952199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10973016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11463996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dicating resources for uplink control channel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
KR20190014915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제어정보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
KR102381374B1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
EP3855663B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11950253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PDCCH on basis of DFT-S-OFDM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11149407B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上行链路资源配置方法和装置 | |
US20220408429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hrough multiple uplink channe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RU2774980C2 (ru) | Способ и оборудование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различной управляющей информации во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 |
KR20230020321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채널 전송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