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1510962A - 一种数据发送及接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发送及接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10962A
CN111510962A CN201910090725.7A CN201910090725A CN111510962A CN 111510962 A CN111510962 A CN 111510962A CN 201910090725 A CN201910090725 A CN 201910090725A CN 111510962 A CN111510962 A CN 1115109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uplink data
bearer
sent
up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9072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10962B (zh
Inventor
王莹莹
孙军帅
黄学艳
韩星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9072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1096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109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109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109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109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04L1/0017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where the mode-switching is based on Quality of Service requir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发送及接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针对DRB切换的数据传输场景,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数据发送方法,包括:在下行数据的接收端,根据下行数据流标识和接收所述下行数据的下行数据承载判断下行数据承载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判断出下行数据承载发生变化,则在向下行数据发送端发送的上行数据中携带数据承载切换确认信息。数据接收方法,包括:接收下行数据接收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其中携带有数据承载切换确认信息,所述上行数据为下行数据接收端在判断出下行数据承载发生变化后发送的;根据数据承载切换确认信息确定在原上行数据承载上发送的上行数据结束后,切换到新上行数据承载接收所述下行数据接收端发送的上行数据。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发送及接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发送及接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LTE(长期演进,Long Time Evolution)无线接口协议栈包含用户面协议栈和控制平面协议栈。用户面(User Plane,UP)协议栈即用户数据传输采用的协议簇,控制面(Control Plane,CP)协议栈即系统的控制信令传输采用的协议簇。其中,用户面协议栈包括:物理层(PHY)、媒体访问控制层(Media Access Control,MAC)、无线链路控制(RadioLink Control,RLC)层和媒体介入控制(MAC)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控制平面协议栈在上述架构基础上还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和非接入层。在发送端,从高层接收业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SDU)为该层提供业务,并向低层输出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Unit,PDU)。例如,RLC层接收来自PDCP的分组,这些分组对于PDCP层来说是PDCP PDU,但对RLC层来说是RLC SDU。用于发送PDCP PDU的PDCP实体称为PDCP Tx,用于发送RLC PDU的RLC实体称为RLC Tx,在接收端,该过程是相反的,每层向上层发送SDU,上层作为PDU接收。用于接收PDCP PDU的PDCP实体称为PDCP Rx,用于接收RLC PDU的RLC实体称为RLC Rx。PDCP PDU由PDCP序列号(Sequence Number,SN)标识,PDCP序列号可循环利用,当PDCP序列号达到最大值时,新的PDCP PDU又从最小值开始编号,但对应的超帧号(Hyper Frame Number,HFN)增加1,PDCP序列号和超帧号组成的COUNT(计数)唯一标识一个PDCP SDU。
5G NR(New Radio,新空口)无线协议栈分为两个平面:用户面和控制面。NR用户面相比LTE(长期演进,Long Time Evolution)协议栈多了一层SDAP层,用户面协议从上到下依次是:SDAP(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层,PDCP层,RLC层,MAC层和PHY层。NR控制面协议几乎与LTE协议栈一模一样,从上到下依次为:NAS层,RRC层,PDCP层,RLC层,MAC层,PHY层。其中,SDAP层主要用于传输用户面的数据,实现上下行数据QoS(Quality ofService,服务质量)流到DRB(Data Resource Bearer,数据承载)之间的映射,在上下行数据流中添加QoS流标识,并且完成Reflective(反射)QoS的映射。对于Reflective Qos,如果下行发送的SDAP PDU对应的DRB发送变化,由于Reflective Qos的特性,上行对应Qos的SDAP PDU也将映射到新的DRB上发送。但是,在新旧DRB切换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丢包问题,如果在接收端,在初始DRB上的最后一个上行数据包没有被正确接收,将导致新旧两个DRB上的数据无法正确依序递交给上层进行处理,降低了上行数据包传输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发送及接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针对DRB切换的数据传输场景,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包括:
在下行数据的接收端,根据下行数据流标识和接收所述下行数据的下行数据承载判断下行数据承载是否发生变化;
如果判断出下行数据承载发生变化,则在向下行数据发送端发送的上行数据中携带数据承载切换确认信息。
可选地,所述数据承载切换确认信息包括数据承载切换确认标识和/或利用原数据承载发送的剩余上行数据数量。
可选地,在向下行数据发送端发送的上行数据中携带数据承载切换确认信息,具体包括:
在利用原数据承载向下行数据发送端发送的上行数据中携带数据承载切换确认标识,直至切换到新数据承载发送所述上行数据为止;或者
从利用原数据承载向下行数据发送端发送的上行数据中,选择部分上行数据携带所述数据承载切换确认标识。
可选地,在向下行数据发送端发送的上行数据中携带数据承载切换确认信息,具体包括:
在利用原数据承载向下行数据发送端发送的上行数据中包含有剩余上行数据数量位域;或者
在利用原数据承载向下行数据发送端发送的上行数据中包含有是否携带剩余上行数据数量指示标记位域和剩余上行数据数量位域。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数据接收方法,包括:
接收下行数据接收端发送的上行数据,所述上行数据中携带有数据承载切换确认信息,所述上行数据为所述下行数据接收端在判断出下行数据承载发生变化后发送的;
根据所述数据承载切换确认信息确定在原上行数据承载上发送的上行数据结束后,切换到新上行数据承载接收所述下行数据接收端发送的上行数据。
可选地,所述数据承载切换确认信息包括数据承载切换确认标识和/或利用原数据承载发送的剩余上行数据数量。
可选地,在接收到携带所述数据承载切换确认标识的上行数据之后,还包括:
启动定时器;以及
根据所述数据承载切换确认信息确定在原上行数据承载上发送的上行数据结束后,切换到新上行数据承载接收所述下行数据接收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具体包括:
在所述定时器超时之后,切换到新数据承载上接收所述下行数据接收端发送的上行数据;或者
如果在所述定时器超时之前,接收到所述下行数据接收端发送的上行数据中携带有数据传输结束标识,则切换到新数据承载上接收所述下行数据接收端发送的上行数据。
可选地,根据所述数据承载切换确认信息确定在原上行数据承载上发送的上行数据结束后,切换到新上行数据承载接收所述下行数据接收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具体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中携带的利用原数据承载发送的剩余上行数据数量,确定接收到相应数量的上行数据之后,切换到新数据承载向所述下行数据接收端发送下行数据。
可选地,所述上行数据中包含有剩余上行数据数量位域;或者所述上行数据中包含有是否携带剩余上行数据数量指示标记位域和剩余上行数据数量位域。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数据发送装置,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根据下行数据流标识和接收下行数据的下行数据承载判断下行数据承载是否发生变化;
发送单元,用于如果所述判断单元判断出下行数据承载发生变化,则在向下行数据发送端发送的上行数据中携带数据承载切换确认信息。
可选地,所述数据承载切换确认信息包括数据承载切换确认标识和/或利用原数据承载发送的剩余上行数据数量。
可选地,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在利用原数据承载向下行数据发送端发送的上行数据中携带数据承载切换确认标识,直至切换到新数据承载发送所述上行数据为止;或者从利用原数据承载向下行数据发送端发送的上行数据中,选择部分上行数据携带所述数据承载切换确认标识。
可选地,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在利用原数据承载向下行数据发送端发送的上行数据中包含有剩余上行数据数量位域;或者在利用原数据承载向下行数据发送端发送的上行数据中包含有是否携带剩余上行数据数量指示标记位域和剩余上行数据数量位域。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数据接收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下行数据接收端发送的上行数据,所述上行数据中携带有数据承载切换确认信息,所述上行数据为所述下行数据接收端在判断出下行数据承载发生变化后发送的;
切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数据承载切换确认信息确定在原上行数据承载上发送的上行数据结束后,切换到新上行数据承载接收所述下行数据接收端发送的上行数据。
可选地,所述数据承载切换确认信息包括数据承载切换确认标识和/或利用原数据承载发送的剩余上行数据数量。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启动单元,其中:
所述启动单元,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携带所述数据承载切换确认标识的上行数据之后,启动定时器;
所述切换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定时器超时之后,切换到新数据承载上接收所述下行数据接收端发送的上行数据;或者如果在所述定时器超时之前,接收到所述下行数据接收端发送的上行数据中携带有数据传输结束标识,则切换到新数据承载上接收所述下行数据接收端发送的上行数据。
可选地,所述切换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中携带的利用原数据承载发送的剩余上行数据数量,确定接收到相应数量的上行数据之后,切换到新数据承载向所述下行数据接收端发送下行数据。
可选地,所述上行数据中包含有剩余上行数据数量位域;或者所述上行数据中包含有是否携带剩余上行数据数量指示标记位域和剩余上行数据数量位域。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机;其中,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上述数据发送方法或者数据接收方法所述的任一步骤。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数据发送方法或者数据接收方法所述的任一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及接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在下行数据的接收端,如果判断出下行数据承载发生变化,则在向下行数据发送端发送的上行数据中携带数据承载切换确认信息,使得下行数据发送端可以根据数据承载切换确认信息准确识别来自不同数据承载上的同一数据流中上行数据的前后顺序,从而提高了上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其为不带头的SDAP Data PDU的格式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其为带SDAP头的DL(下行)SDAP Data PDU格式示意图;
图1c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其为带SDAP头的UL(上行)SDAP Data PDU格式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发送方法的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接收方法的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发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提高上行数据承载切换过程中,上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及接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
在本文中提及的“多个或者若干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SDAP层的功能描述如下:对于发送端,SDAP将Qos flow(数据流)上的数据映射到一个DRB上,然后进行判定是否需要添加SDAP头,如果需要添加SDAP头,添加之后发送给PDCP层,如果不需要添加SDAP头,将数据直接发送给PDCP层。
SDAP层有以下几种发送格式:不带头的SDAP Data PDU、带SDAP头的DL(下行)SDAPData PDU格式、带SDAP头的UL(上行)SDAP Data PDU格式。如图1a所示,其为不带头的SDAPData PDU的格式示意图,如图1b所示,其为带SDAP头的DL(下行)SDAP Data PDU格式示意图,如图1c所示,其为带SDAP头的UL(上行)SDAP Data PDU格式示意图。其中,Data表示数据,Oct表示字节,RDI表示Reflective QoS flow to DRB mapping Indication,即反射QoS流到DRB的映射标识,RQI表示Reflective QoS Indication,反射QoS标识,QFI表示QoSFlow ID,即QoS流标识。
针对Reflective QoS,上行QoS流对应的DRB和下行QoS流对应的DRB相同,在下行QoS流到DRB的映射发生改变时,即下行数据承载发生变化时,上行的QoS流到DRB的映射也会随之变化,即上行数据承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针对在上行数据承载切换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丢包,导致在原上行数据承载上的最后一个数据包没有被正确接收,从而使得对端无法将先后两个数据承载(DRB)上的数据正确按序递交给上层进行处理,本发明实施例中,在下行数据接收端,如果判断出发送下行数据的下行数据承载发生变化,则在利用原上行数据承载向对端发送的上行数据中携带数据承载切换确认信息,使得对端能够获知利用原上行数据承载发送上行数据的相关信息,并据此进行上行数据的接收和下行数据承载的切换。
如图2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的实施流程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
S21、在下行数据的接收端,根据下行数据流标识和接收下行数据的下行数据承载判断下行数据承载是否发生变化,如果是,执行步骤S22,如果否,流程结束。
具体实施时,在下行数据的接收端,根据自身接收到的下行数据中的数据流标识,判断本次接收到该数据流的下行数据承载与上次接收到的该数据流的下行数据承载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则可以确定下行数据承载发生变化,如果相同,则可以确定下行数据承载未发生变化。
S22、在向下行数据发送端发送的上行数据中携带数据承载切换确认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数据承载切换确认信息可以为数据承载切换确认标识,下行数据接收端利用该标识来标记上行数据流到DRB映射即将改变。
数据承载切换确认标识作为下行Qos流到DRB映射发生变化的确认,对于Reflective Qos,在下行Qos流到DRB映射发生改变时,上行Qos流到DRB映射也随之改变。
具体实施时,在下行SDAP PDU接收端,按照下行SDAP PDU中的QFI(QoS Flow ID)标识和接收该QoS流的DRB,判断该QFI对应的DRB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可以将数据承载切换确认标识置为0,若变化,则将数据承载切换确认标识置为1。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0和1只是为了描述方便,在具体实施时,两者只需设置不同的数值即可,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下行SDAP PDU接收端在向下行SDAP PDU发送端发送上行数据时,在上行SDAP PDU中携带数据承载切换去人标识,并通过原上行数据承载发送给下行SDAP PDU发送端,从而通知下行SDAP PDU的发送端,已经得知该QFI对应的上行数据需要使用新的数据承载进行发送。
具体实施时,在下行数据接收端,可以利用原数据承载向下行数据发送端发送的上行数据中携带数据承载切换确认标识,直至切换到新数据承载发送所述上行数据为止;即在判断出下行数据承载发生变化之后发送的所有上行数据中均携带数据承载切换确认标识,直到该Qos流对应的上行SDAP PDU在新上行数据承载上发送时才取消数据承载切换确认标识的发送。或者,在下行数据接收端,可以从利用原数据承载向下行数据发送端发送的上行数据中,选择部分上行数据携带所述数据承载切换确认标识。即在判断出下行数据承载发生变化之后,仅在原上行数据承载上传输的部分上行SDAP PDU中携带数据承载切换确认标识,具体选择那些上行SDAP PDU中携带数据承载切换确认标识,可以随机选择,也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选择,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下行数据发送端在接收到携带有数据承载切换确认信息的上行数据之后,可以启动定时器,在该定时器超时之后,切换到新数据承载上接收所述下行数据接收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即如果定时器超时,则下行数据发送端确定该QoS流对应的后续上行SDAP PDU均切换到新数据承载上发送,因此,下行数据发送端需切换到新数据承载上接收上行SDAP PDU。或者,在定时器超时之前,接收到下行数据接收端发送的上行数据中携带有数据传输结束标识,则切换到新数据承载上接收下行数据接收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即在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中携带有数据传输结束标识(Endmark)时,确定该上行数据为下行数据接收端利用原数据承载发送的最后一个上行SDAP PDU,之后,切换到新数据承载上接收下行数据接收端发送的上行数据。
这样,在下行数据发送端,其可以根据数据承载切换确认标识识别出原上行数据承载上发送的数据包,并依序提交给上层进行处理,提高了上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在另一实施例中,数据承载切换确认信息包括利用原数据承载发送的剩余上行数据数量。即在这种实施方式中,下行数据接收端在判断出下行数据承载发生变化时,可以在上行SDAP PDU中携带该QoS流后续在原上行数据承载上发送的SDAP PDU的数量,即在原上行数据承载上剩余未发送的上行SDAP PDU的数量,这样,下行数据发送端可以根据在原上行数据承载上接收到的上行数据数量确定是否需要切换到新数据承载上接收上行数据,可以根据在原上行数据承载上接收到的上行数据数量,确定在原上行数据承载上接收的最后一个上行SDAP PDU,根据这些信息可以确定同一QOS流来自不同DRB上的SDAP PDU的前后顺序。
具体实施时,可以在利用原数据承载向下行数据发送端发送的上行数据中包含有剩余上行数据数量位域,在这种实施方式中,SDAP PDU中仅包含有一个位域用于指示剩余上行数据数量,该位域可以被设置为特定的无效值或者有效值,如果该位域被置为有效值,则该位域的数值即表示剩余上行数据数量,例如,数值为N,则说明在原上行数据承载上发送的上行SDAP PDU数量为N,下行数据发送端在原上行数据承载上接收了N个上行SDAP PDU后,可以切换到新上行数据承载上接收上行SDAP PDU,如果该位域被置为特定的无效值时,则表明不进行上行数据承载切换;或者在利用原数据承载向下行数据发送端发送的上行数据中包含有是否携带剩余上行数据数量指示标记位域和剩余上行数据数量位域。这种实施方式下,SDAP PDU中包含两个位域,其中一个用于指示是否包含剩余上行数据数量的标记位,另一个位域用于表示如果包含剩余上行数据数量的标记位的话,剩余上行数据数量。指示是否包含剩余上行数据数量的标记位可以设置为0或1,且定义置为0时表示不包含上行数据数量的标记位,置为1时表示包含上行数据数量的标记位,则下行数据发送端可以从剩余上行数据数量位域读取具体的数值,以确定剩余上行数据数量。例如,如果该位域的数值为M,则下行数据发送端在原上行数据承载上接收了M个上行SDAP PDU后,可以切换到新上行数据承载上接收上行SDAP PDU。
根据上行数据中携带的用于指示利用原数据承载发送的剩余上行数据数量的相关位域,下行数据发送端可以确定原上行数据承载发送的上行SDAP PDU的数量,并据此确定同一数据流来自不同DRB的SDAP PDU的前后顺序,并据此依序将从不同的DRB接收到的SDAP PDU依序提交给PDCP层处理。
具体实施时,数据承载切换确认信息还可以同时包括数据承载切换确认标识和利用原数据承载发送的剩余上行数据数量,当数据承载切换确认信息同时包含数据承载切换确认标识和利用原数据承载发送的剩余上行数据数量时,其具体实施过程可以参见上述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3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接收方法的实施流程示意图,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31、接收下行数据接收端发送的上行数据。
其中,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中携带有数据承载切换确认信息,所述上行数据为所述下行数据接收端在判断出下行数据承载发生变化后发送的。
S32、根据接收到的上行数据,切换向下行数据接收端发送下行数据的下行数据承载。
可选地,所述数据承载切换确认信息包括数据承载切换确认标识和/或利用原数据承载发送的剩余上行数据数量。
可选地,在接收到携带所述数据承载切换确认标识的上行数据之后,还包括:
启动定时器;以及
根据所述数据承载切换确认信息确定在原上行数据承载上发送的上行数据结束后,切换到新上行数据承载接收所述下行数据接收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具体包括:
在所述定时器超时之后,切换到新数据承载上接收所述下行数据接收端发送的上行数据;或者
如果在所述定时器超时之前,接收到所述下行数据接收端发送的上行数据中携带有数据传输结束标识,则切换到新数据承载上接收所述下行数据接收端发送的上行数据。
可选地,根据所述数据承载切换确认信息确定在原上行数据承载上发送的上行数据结束后,切换到新上行数据承载接收所述下行数据接收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具体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中携带的利用原数据承载发送的剩余上行数据数量,确定接收到相应数量的上行数据之后,切换到新数据承载向所述下行数据接收端发送下行数据。
可选地,所述上行数据中包含有剩余上行数据数量位域;或者所述上行数据中包含有是否携带剩余上行数据数量指示标记位域和剩余上行数据数量位域。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引入数据承载切换确认标识用来标记上行Qos流到DRB映射是否即将改变并且通过引入后续该Qos flow上改DRB发送的SDAP数据包个数,协助对端在新旧DRB上的SDAP数据接收。相对于现有的数据传输机制,可以防止在原上行数据承载上传输的最后一个数据包丢失时从不同DRB上接收数据包,无法判断原DRB上最后一个数据包的问题,从而提高了上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分别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装置和数据接收装置,由于上述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分别与数据发送方法和数据接收方法相似,因此上述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4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
判断单元41,用于根据下行数据流标识和接收下行数据的下行数据承载判断下行数据承载是否发生变化;
发送单元42,用于如果所述判断单元判断出下行数据承载发生变化,则在向下行数据发送端发送的上行数据中携带数据承载切换确认信息。
可选地,所述数据承载切换确认信息包括数据承载切换确认标识和/或利用原数据承载发送的剩余上行数据数量。
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在利用原数据承载向下行数据发送端发送的上行数据中携带数据承载切换确认标识,直至切换到新数据承载发送所述上行数据为止;或者从利用原数据承载向下行数据发送端发送的上行数据中,选择部分上行数据携带所述数据承载切换确认标识。
可选地,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在利用原数据承载向下行数据发送端发送的上行数据中包含有剩余上行数据数量位域;或者在利用原数据承载向下行数据发送端发送的上行数据中包含有是否携带剩余上行数据数量指示标记位域和剩余上行数据数量位域。
如图5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
接收单元51,用于接收下行数据接收端发送的上行数据,所述上行数据中携带有数据承载切换确认信息,所述上行数据为所述下行数据接收端在判断出下行数据承载发生变化后发送的;
切换单元52,用于根据所述数据承载切换确认信息确定在原上行数据承载上发送的上行数据结束后,切换到新上行数据承载接收所述下行数据接收端发送的上行数据。
可选地,所述数据承载切换确认信息包括数据承载切换确认标识和/或利用原数据承载发送的剩余上行数据数量。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启动单元,其中:
所述启动单元,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携带所述数据承载切换确认标识的上行数据之后,启动定时器;
所述切换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定时器超时之后,切换到新数据承载上接收所述下行数据接收端发送的上行数据;或者如果在所述定时器超时之前,接收到所述下行数据接收端发送的上行数据中携带有数据传输结束标识,则切换到新数据承载上接收所述下行数据接收端发送的上行数据。
可选地,所述切换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中携带的利用原数据承载发送的剩余上行数据数量,确定接收到相应数量的上行数据之后,切换到新数据承载向所述下行数据接收端发送下行数据。
可选地,所述上行数据中包含有剩余上行数据数量位域;或者所述上行数据中包含有是否携带剩余上行数据数量指示标记位域和剩余上行数据数量位域。
为了描述的方便,以上各部分按照功能划分为各模块(或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发明时可以把各模块(或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硬件中实现。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实现前述实施例中的方法。
参见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通信装置可包括:处理器601、存储器602、收发机603以及总线接口。
处理器60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602可以存储处理器6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收发机603用于在处理器601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60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602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处理器60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602可以存储处理器6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流程,可以应用于处理器601中,或者由处理器601实现。在实现过程中,信号处理流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60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处理器6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基于下行控制信令的BWP切换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602,处理器601读取存储器60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信号处理流程的步骤。
具体地,所述处理器601,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上述数据发送方法或者数据接收方法所述的任一步骤。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前述数据发送方法或者数据接收方法所述的任一步骤。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0)

1.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下行数据的接收端,根据下行数据流标识和接收所述下行数据的下行数据承载判断下行数据承载是否发生变化;
如果判断出下行数据承载发生变化,则在向下行数据发送端发送的上行数据中携带数据承载切换确认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承载切换确认信息包括数据承载切换确认标识和/或利用原数据承载发送的剩余上行数据数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下行数据发送端发送的上行数据中携带数据承载切换确认信息,具体包括:
在利用原数据承载向下行数据发送端发送的上行数据中携带数据承载切换确认标识,直至切换到新数据承载发送所述上行数据为止;或者
从利用原数据承载向下行数据发送端发送的上行数据中,选择部分上行数据携带所述数据承载切换确认标识。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下行数据发送端发送的上行数据中携带数据承载切换确认信息,具体包括:
在利用原数据承载向下行数据发送端发送的上行数据中包含有剩余上行数据数量位域;或者
在利用原数据承载向下行数据发送端发送的上行数据中包含有是否携带剩余上行数据数量指示标记位域和剩余上行数据数量位域。
5.一种数据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下行数据接收端发送的上行数据,所述上行数据中携带有数据承载切换确认信息,所述上行数据为所述下行数据接收端在判断出下行数据承载发生变化后发送的;
根据所述数据承载切换确认信息确定在原上行数据承载上发送的上行数据结束后,切换到新上行数据承载接收所述下行数据接收端发送的上行数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承载切换确认信息包括数据承载切换确认标识和/或利用原数据承载发送的剩余上行数据数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到携带所述数据承载切换确认标识的上行数据之后,还包括:
启动定时器;以及
根据所述数据承载切换确认信息确定在原上行数据承载上发送的上行数据结束后,切换到新上行数据承载接收所述下行数据接收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具体包括:
在所述定时器超时之后,切换到新数据承载上接收所述下行数据接收端发送的上行数据;或者
如果在所述定时器超时之前,接收到所述下行数据接收端发送的上行数据中携带有数据传输结束标识,则切换到新数据承载上接收所述下行数据接收端发送的上行数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数据承载切换确认信息确定在原上行数据承载上发送的上行数据结束后,切换到新上行数据承载接收所述下行数据接收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具体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中携带的利用原数据承载发送的剩余上行数据数量,确定接收到相应数量的上行数据之后,切换到新数据承载向所述下行数据接收端发送下行数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数据中包含有剩余上行数据数量位域;或者所述上行数据中包含有是否携带剩余上行数据数量指示标记位域和剩余上行数据数量位域。
10.一种数据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根据下行数据流标识和接收下行数据的下行数据承载判断下行数据承载是否发生变化;
发送单元,用于如果所述判断单元判断出下行数据承载发生变化,则在向下行数据发送端发送的上行数据中携带数据承载切换确认信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承载切换确认信息包括数据承载切换确认标识和/或利用原数据承载发送的剩余上行数据数量。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在利用原数据承载向下行数据发送端发送的上行数据中携带数据承载切换确认标识,直至切换到新数据承载发送所述上行数据为止;或者从利用原数据承载向下行数据发送端发送的上行数据中,选择部分上行数据携带所述数据承载切换确认标识。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在利用原数据承载向下行数据发送端发送的上行数据中包含有剩余上行数据数量位域;或者在利用原数据承载向下行数据发送端发送的上行数据中包含有是否携带剩余上行数据数量指示标记位域和剩余上行数据数量位域。
14.一种数据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下行数据接收端发送的上行数据,所述上行数据中携带有数据承载切换确认信息,所述上行数据为所述下行数据接收端在判断出下行数据承载发生变化后发送的;
切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数据承载切换确认信息确定在原上行数据承载上发送的上行数据结束后,切换到新上行数据承载接收所述下行数据接收端发送的上行数据。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承载切换确认信息包括数据承载切换确认标识和/或利用原数据承载发送的剩余上行数据数量。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启动单元,其中:
所述启动单元,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携带所述数据承载切换确认标识的上行数据之后,启动定时器;
所述切换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定时器超时之后,切换到新数据承载上接收所述下行数据接收端发送的上行数据;或者如果在所述定时器超时之前,接收到所述下行数据接收端发送的上行数据中携带有数据传输结束标识,则切换到新数据承载上接收所述下行数据接收端发送的上行数据。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中携带的利用原数据承载发送的剩余上行数据数量,确定接收到相应数量的上行数据之后,切换到新数据承载向所述下行数据接收端发送下行数据。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数据中包含有剩余上行数据数量位域;或者所述上行数据中包含有是否携带剩余上行数据数量指示标记位域和剩余上行数据数量位域。
19.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机;其中,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0.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090725.7A 2019-01-30 2019-01-30 一种数据发送及接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5109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90725.7A CN111510962B (zh) 2019-01-30 2019-01-30 一种数据发送及接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90725.7A CN111510962B (zh) 2019-01-30 2019-01-30 一种数据发送及接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10962A true CN111510962A (zh) 2020-08-07
CN111510962B CN111510962B (zh) 2022-07-22

Family

ID=71877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90725.7A Active CN111510962B (zh) 2019-01-30 2019-01-30 一种数据发送及接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10962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93313A (zh) * 2016-01-21 2017-07-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承载切换的方法及终端和基站
WO2018110952A2 (en) * 2016-12-12 2018-06-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ata flow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430077A (zh) * 2017-02-14 2018-08-21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业务质量标识的方法及无线接入网元设备
CN109150749A (zh) * 2017-06-16 2019-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相关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93313A (zh) * 2016-01-21 2017-07-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承载切换的方法及终端和基站
WO2018110952A2 (en) * 2016-12-12 2018-06-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ata flow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430077A (zh) * 2017-02-14 2018-08-21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业务质量标识的方法及无线接入网元设备
CN109150749A (zh) * 2017-06-16 2019-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相关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10962B (zh) 2022-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51936B (zh) 切换方法
CN109560899B (zh) 一种进行重复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02548008A (zh) 处理低优先次序装置及机器型态装置的方法及其通讯装置
CN110536360B (zh) 基于下行控制信令的bwp切换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US11558925B2 (en) Notif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xecution of PDCP data recovery
CN109587732B (zh) 一种服务质量流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972337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sdap实体及存储介质
CN107295643B (zh) 一种调度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0636559B (zh) 一种QoS承载能力信息上报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US20190037510A1 (en) Synchroniz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11510962A (zh) 一种数据发送及接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7359972A (zh) 一种数据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12312491A (zh) 一种数据前转的方法及设备
CN111510949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7566093B (zh) 跨基站载波聚合系统的rlc arq方法及基站
KR20230156786A (ko) 서비스 품질 플로우 전송 방법, 기지국, 단말 및 저장 매체
CN112564853B (zh) 一种专用搜索空间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9842501B (zh) 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CN109451596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4170486B (zh) 终端能力上报的处理方法和系统及装置
US9480070B1 (en) Bearer data power boost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664569A1 (en) Method for initiating reflection mapping,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1404645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介质和设备
CN111741532B (zh) 一种终端及其传输数据的方法
CN110248419B (zh) 一种通信业务中断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