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46804A - 一种电机轴承固定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机轴承固定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446804A CN111446804A CN202010436502.4A CN202010436502A CN111446804A CN 111446804 A CN111446804 A CN 111446804A CN 202010436502 A CN202010436502 A CN 202010436502A CN 111446804 A CN111446804 A CN 11144680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aring
- ring
- flexible
- fixing
- axial extens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6—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 H02K5/161—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ary shaft at both ends of the rotor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6—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 H02K5/173—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using 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e.g. ball bearings
- H02K5/1732—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using 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e.g. ball bearings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ary shaft at both ends of the rotor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24—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ression or reduction of noise or vibr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ort Of The Bea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机轴承固定结构,该固定结构包括:柔性固定环、柔性限位环和固定嵌环。其中,柔性固定环套在壳体的轴向延伸部上,柔性固定环内环具有多个减振花键,轴向延伸部上具有与减振花键对应的固定缝,减振花键卡接在固定缝内,且深入至轴向延伸部内部并与轴向延伸部内部的轴承外环过盈配合。轴承用于支撑以及固定转轴。柔性限位环设置在轴向延伸部内部,位于轴承的一侧与轴向延伸部之间,用于对轴承进行轴向限位。固定嵌环嵌入柔性固定环内,用于限制柔性固定环的弹性模量。本发明提供的固定结构结构简单,且能够极大地降低振动的传递,且在转动的过程中对轴承进行调心,使的轴承的转动更加的平稳,延长轴承的使用功能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的减振降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机轴承固定,具体为一种电机轴承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电机的降噪以及减振一直都是工业加工追求的目标,目前市场上使用的电机都存在转轴以及轴承在运转时因振动进而引发噪音的情况,振动不但会产生噪音还会对转轴以及轴承的寿命产生影响,且噪音还会降低使用体验。为了降低轴承以及转轴在转动时产生的振动,现有的方式通常是提升生产精度和装配精度,且需要对转子进行动平衡调节,这大大增加了生产周期和生产成本,并且很难保证在电机的使用过程中转子动平衡的稳定性。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对电机的轴承以及转轴的固定方式进行改造,使的轴承能够在运转的过程中自平衡,降低振动幅度,进而降低运转噪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机轴承固定结构。该电机轴承固定结构能够极大地降低振动的传递,且在转动的过程中对轴承进行调心,使的轴承的转动更加的平稳,延长轴承的使用功能寿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机轴承固定结构,该固定结构包括:柔性固定环、柔性限位环和固定嵌环,其中,所述柔性固定环套在壳体的轴向延伸部上,所述柔性固定环内环具有多个减振花键,所述轴向延伸部上具有与所述减振花键对应的固定缝;所述轴向延伸部内部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与所述减振花键过盈配合;所述轴承套装在所述转轴上,用于支撑以及固定所述转轴;所述柔性限位环设置在所述轴向延伸部内部,位于所述轴承的一侧与所述轴向延伸部之间,用于对所述轴承进行轴向限位;以及所述固定嵌环嵌入所述柔性固定环内,用于限制所述柔性固定环的弹性模量。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该固定结构还包括:柔性减振环,所述柔性减振环设置在所述轴承与所述转轴之间,用于降低所述轴承与所述转轴之间的振动传递。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减振环切面为L型,所述柔性减振环垂直于所述转轴轴线的部分用于对所述轴承进行轴向限位。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轴向延伸部为沿所述壳体轴线向外延伸的圆筒,所述圆筒直径小于所述壳体的直径。
其中所述圆筒筒壁上具有与所述减振花键对应的固定缝,所述固定缝的长度与所述轴向延伸部的轴向长度相同。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减振花键的内壁到所述柔性固定环的轴线的距离小于所述轴向延伸部的半径。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减振花键与所述柔性固定环一体成型。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固定环两端均具有减振乳钉,所述减振乳钉用于支撑以及降低振动的传递效率。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固定环与所述固定嵌环的轴线重合。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为一体式塑封外壳。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可知,本发明提供的电机轴承固定结构具有以下益处:本发明提供的固定连接方式是通过使用柔性件来对转轴以及轴承进行固定,使的转轴与轴承之间或轴承与壳体之间为柔性连接,这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电机转轴以及轴承的刚性固定连接方式来说具有减振降噪的优势,柔性固定连接件能够阻止振动的传递,防止转轴或轴承在转动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传递出来,进而产生噪音。另外,固定轴承用的柔性连接件能够起到调心的作用,使的轴承在转动状态下能够保证运转平稳。
应了解的是,上述一般描述及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仅为示例性及阐释性的,其并不能限制本发明所欲主张的范围。
附图说明
下面的附图是本发明的说明书的一部分,其绘示了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所附附图与说明书的描述一起用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机轴承固定结构实施例一的第一角度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机轴承固定结构实施例一的第二角度剖视图。
图3为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机轴承固定结构实施例一的A-A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机轴承固定结构实施例二的第一角度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机轴承固定结构实施例二的第二角度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机轴承固定结构的壳体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机轴承固定结构的柔性固定环的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机轴承固定结构的柔性固定环的轴切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柔性固定环、2-柔性限位环、3-固定嵌环、4-壳体、5-轴向延伸部、6-减振花键、7-轴承、8-转轴、9-柔性减振环、10-减振乳钉、11-固定缝、12-卡簧、13-马达转子、14-马达定子。
具体实施方式
现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多种示例性实施方式,该详细说明不应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应理解为是对本发明的某些方面、特性和实施方案的更详细的描述。
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多种改进和变化,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由本发明的说明书得到的其他实施方式对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得的。本申请说明书和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机轴承固定结构实施例一的第一角度剖视图。图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该固定结构包括:柔性固定环1、柔性限位环2和固定嵌环3。其中,如图3所示,柔性固定环1套在壳体4的轴向延伸部5上。另外,如图7所示,柔性固定环1内环具有多个减振花键6,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减振花键6均匀设置在柔性固定环1的内环上。如图6所示,轴向延伸部5上具有与减振花键6对应的固定缝11,减振花键6卡接在固定缝11内,且深入至轴向延伸部5的内部。具体的,减振花键6能够从轴向延伸部5的末端卡入固定缝11内,并沿轴向延伸部5的轴线滑动。
轴向延伸部5内部设置有轴承7,如图2所示,轴承7与减振花键6过盈配合,即轴承7的外环与减振花键6过盈配合,且减振花键6起到支撑轴承7的作用。而轴承7的外环不接触轴向延伸部5,这样就避免了轴承7与壳体4之间的刚性连接,降低了振动的传递效率。另外,轴承7套装在转轴8上,用于支撑以及固定转轴8。马达转子13固定在转轴8上,马达定子14固定在壳体4上,马达转子13与马达定子14之间留有转动缝隙。
本实施例中,轴承7受限于生产精度和安装精度,在轴承7的生产以及安装的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误差。轴承7内环和外环在生产过程中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圆度,以及滚珠也不能达到绝对的球形,这样就会导致轴承7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晃动。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轴承7的晃动会随着磨损的严重程度而增加,进而导致使用寿命减少。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中,转轴8旋转带动轴承7内环进行转动,因为安装以及生产误差产生的晃动会传递到减振花键6上,减振花键6对轴承7施加反作用力,反作用力可以调整轴承6内外环的同心度,尽量使的轴承转动平稳。同时转轴8也会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转动的更加平稳,这样就能够延长轴承7的使用寿命并且降低了轴承7和转轴8的运转噪音。本实施例中描述的该结构能够实现运转速度越高,转动越平稳,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实现高速低噪音转动的情况。
为了固定轴承7相对于转轴8的轴向位置,在轴向延伸部5内部设置柔性限位环2,柔性限位环2位于轴承7的一侧与轴向延伸部5之间。轴承7的另外一侧设置有卡簧12,卡簧12设置在转轴8上的环形槽内,用于阻止轴承7的轴向运动。
固定嵌环3嵌入柔性固定环1内,且柔性固定环1与固定嵌环3的轴线重合。固定嵌环3用于限制柔性固定环1的弹性模量,通过加入固定嵌环3,柔性固定环1的径向形变量会降低,这样在不影响柔性固定环1减振的前提下,还能够提升柔性固定环1的稳定性,不会造成轴承7因受力过大而发生过大的径向偏移,提升了运转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轴向延伸部5为沿壳体4轴线向外延伸的圆筒,圆筒直径小于壳体4的直径。另外,圆筒筒壁上具有与减振花键6对应的固定缝11,固定缝11的长度与轴向延伸部5的轴向长度相同。
减振花键6的内壁到柔性固定环1的轴线的距离小于轴向延伸部5的半径。如图1所示,轴承7安装在轴向延伸部5内时,轴承7的外环与减振花键6过盈配合,且减振花键6起到支撑轴承7的作用。轴承7的外环与轴向延伸部5间隙配合,该缝隙能够防止轴承7与壳体4发生接触,进而降低噪音的产生。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减振花键6与柔性固定环1一体成型。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柔性固定环1两端均具有减振乳钉10,减振乳钉10用于支撑以及降低振动的传递效率。减振乳钉10能够减小接触面积,接触面积减小能够有效的降低振动的传递,进一步的阻隔振动传递,降低噪音。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壳体4为一体式塑封外壳。一体式塑封外壳结构强度高,且质量更轻,成本低廉,有一定的防水防尘的效果,且能够避免氧化以及被液体腐蚀。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另外一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固定结构还包括:柔性减振环9,柔性减振环9设置在轴承7与转轴8之间,用于降低轴承7与转轴8之间的振动传递。轴承7与转轴8之间设置柔性减振环9能够降低轴承7在转动的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且能够降低振动的传递。
轴承7受限于生产精度和安装精度,在轴承7的生产以及安装的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误差。轴承7内环和外环在生产过程中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圆度,以及滚珠也不能达到绝对的球形,这样就会导致轴承7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晃动。而且转轴8也因为生产精度,在转动时会出现转动半径浮动,该浮动会对轴承7产生一定的径向作用力,使的轴承7的出现晃动。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轴承7的晃动会随着磨损的严重程度而增加,进而导致使用寿命减少。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中,转轴8旋转带动轴承7内环进行转动,转轴8产生的径向转动半径浮动会被轴承7和转轴8之间的柔性减振环9吸收,并反馈一定的反作用力给转轴8,使的转轴8能够在转动时更加的平稳。而轴承7在转动时产生的进行晃动和转轴8带来的晃动会传递到减振花键6上,减振花键6在吸收一部分晃动的同时,会对轴承7施加反作用力,反作用力可以调整轴承6内外环的同心度,尽量使的轴承转动平稳。同时转轴8也会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转动的更加平稳,这样就能够延长轴承7的使用寿命并且降低了轴承7和转轴8的运转噪音。本实施例中描述的该结构能够实现运转速度越高,转动越平稳,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实现高速低噪音转动的情况。
柔性减振环9切面为L型,柔性减振环9垂直于转轴8轴线的部分用于对轴承7进行轴向限位。轴承7的一侧通过柔性减振环9对轴承7的内环进行轴向限位,轴承7的另外一侧通过柔性限位环2对轴承7的外环进行轴向限位,这样便能够对轴承7实现柔性的轴向固定,避免了刚性接触,限位的同时能够降低振动的传递,大大降低了噪音的产生。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减振花键6的内壁到柔性固定环1的轴线的距离小于轴向延伸部5的半径。如图5所示,轴承7安装在轴向延伸部5内时,轴承7的外环与减振花键6过盈配合,且减振花键6起到支撑轴承7的作用。如图4所示,轴承7的外环与轴向延伸部5间隙配合,该缝隙能够防止轴承7与壳体4发生接触,进而降低噪音的产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做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机轴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结构包括:柔性固定环(1)、柔性限位环(2)和固定嵌环(3),其中,
所述柔性固定环(1)套在壳体(4)的轴向延伸部(5)上,所述柔性固定环(1)内环具有多个减振花键(6),所述轴向延伸部(5)上具有与所述减振花键(6)对应的固定缝(11);
所述轴向延伸部(5)内部设置有轴承(7),所述轴承(7)与所述减振花键(6)过盈配合;
所述轴承(7)套装在所述转轴(8)上,用于支撑以及固定所述转轴(8);
所述柔性限位环(2)设置在所述轴向延伸部(5)内部,位于所述轴承(7)的一侧与所述轴向延伸部(5)之间,用于对所述轴承(7)进行轴向限位;以及
所述固定嵌环(3)嵌入所述柔性固定环(1)内,用于限制所述柔性固定环(1)的弹性模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轴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结构还包括:柔性减振环(9),所述柔性减振环(9)设置在所述轴承(7)与所述转轴(8)之间,用于降低所述轴承(7)与所述转轴(8)之间的振动传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轴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减振环(9)切面为L型,所述柔性减振环(9)垂直于所述转轴(8)轴线的部分用于对所述轴承(7)进行轴向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轴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延伸部(5)为沿所述壳体(4)轴线向外延伸的圆筒,所述圆筒直径小于所述壳体(4)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轴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筒壁上具有与所述减振花键(6)对应的固定缝(11),所述固定缝(11)的长度与所述轴向延伸部(5)的轴向长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轴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花键(6)的内壁到所述柔性固定环(1)的轴线的距离小于所述轴向延伸部(5)的半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轴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花键(6)与所述柔性固定环(1)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轴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固定环(1)两端均具有减振乳钉(10),所述减振乳钉(10)用于支撑以及降低振动的传递效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轴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固定环(1)与所述固定嵌环(3)的轴线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轴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为一体式塑封外壳。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436502.4A CN111446804A (zh) | 2020-05-21 | 2020-05-21 | 一种电机轴承固定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436502.4A CN111446804A (zh) | 2020-05-21 | 2020-05-21 | 一种电机轴承固定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446804A true CN111446804A (zh) | 2020-07-24 |
Family
ID=71657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436502.4A Pending CN111446804A (zh) | 2020-05-21 | 2020-05-21 | 一种电机轴承固定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446804A (zh) |
-
2020
- 2020-05-21 CN CN202010436502.4A patent/CN111446804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2012102686A (ja) | 送風ファン | |
US9624940B2 (en) | Rotor assembly | |
US7448789B2 (en) | Device for guiding a shaft in an oscillating movement | |
US8134262B2 (en) | Kit servomotor | |
CN211930394U (zh) | 一种电机轴承固定结构 | |
CN111446804A (zh) | 一种电机轴承固定结构 | |
KR20200139575A (ko) | 휠베어링 조립체 | |
US4543780A (en) | Drive and mounting for an open-end spinning unit | |
JP6975710B2 (ja) | 傾斜補正付きボールベアリング構造 | |
CN105235505B (zh) | 一种降低车辆传动轴震动的安装结构 | |
JP2009153329A (ja) | モータの軸受け保持具 | |
CN210327264U (zh) | 一种高精度自平衡静音马达 | |
CN215979908U (zh) | 压缩机减振组件、压缩机和车载空调 | |
CN219962653U (zh) | 一种转动稳定摇奶器 | |
JPH10159792A (ja) | 送風機 | |
CN219827278U (zh) | 电机与叶轮的动平衡调整结构及风扇 | |
CN212928258U (zh) | 高压静音涡轮风机 | |
JP3307167B2 (ja) | 電動機及び電動送風機 | |
US20240128833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wobble reduction in galvanometers | |
CN217300980U (zh) | 一种具有柔性外支撑结构的风机涡壳 | |
KR100529885B1 (ko) | 회전체의 오토 밸런싱 시스템 | |
CN116576159A (zh) | 电机与叶轮的动平衡调整结构及风扇 | |
CN210440244U (zh) | 一种风机及吸尘器 | |
JP2526946Y2 (ja) | ダンパープーリー | |
JP2587462Y2 (ja) | 回転位置検出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