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1295817B - 定子铁芯和定子铁芯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定子铁芯和定子铁芯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95817B
CN111295817B CN201880070816.8A CN201880070816A CN111295817B CN 111295817 B CN111295817 B CN 111295817B CN 201880070816 A CN201880070816 A CN 201880070816A CN 111295817 B CN111295817 B CN 1112958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or
engaging
tooth portion
yoke
tee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7081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95817A (zh
Inventor
园田贵大
梅裕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2958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958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958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958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 H02K15/02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with salient poles or claw-shaped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4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02K1/146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consisting of a generally annular yoke with salient poles
    • H02K1/148Sectional co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8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magnetic stationary parts on to, or to, the stator structures
    • H02K1/185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magnetic stationary parts on to, or to, the stator structures to outer st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1/00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02K21/1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 H02K21/14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within the armatures
    • H02K21/16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within the armatures having annular armature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30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3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 H02K3/325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for windings on salient poles, such as claw-shaped po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构成不使齿部的末端位置的精度降低且不导致部件数量的增大而且还容易进行线圈的卷绕的定子铁芯。具备层叠第1定子件而成的第1定子部,上述第1定子件具有与环状的第1轭铁部卡合脱离自如的第1卡合齿部和与第1轭铁部一体形成的第1固定齿部,具备层叠第2定子件而成的第2定子部,上述第2定子件具有与第2轭铁部一体形成的第2固定齿部和与第2轭铁部卡合脱离自如的第2卡合齿部。通过将第1定子部和第2定子部重叠而在第1卡合齿部与第2固定齿部、和第1固定齿部与第2卡合齿部中至少一组上具备线圈部。

Description

定子铁芯和定子铁芯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层叠了在环状的轭铁的内周形成有多个齿部的定子件而成的定子铁芯和定子铁芯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上述结构的定子铁芯,专利文献1中公开一种定子铁芯,其具备:轭铁芯、相对于该轭铁芯分割的齿铁芯、外嵌于齿铁芯并卷绕线圈的骨架。作为定子铁芯的制造方法,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在将线圈卷绕于之后,将齿铁芯组装于轭铁芯的技术。
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是齿铁芯安装于轭铁芯的结构,因此例如与齿铁芯固定于轭铁芯的结构相比,不需要在齿铁芯的附近确保用于卷绕线圈的工具空间。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没有齿的末端形状的设计制约,因此能够实现静音马达设计。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18749号公报
然而,专利文献1的定子铁芯构成为齿铁芯相对于轭铁芯受到支承,因此各齿铁芯的末端位置的精度容易降低。
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定子铁芯中,具有齿铁芯、轭铁芯、骨架,并将它们单独组装。因此,不仅部件数量增大,组装工序数量也增大,在从生产率恶化的观点来看也存在改善的余地。
根据这样的理由,谋求不使齿部的末端位置的精度降低、不会导致部件数量的增大且容易进行线圈的卷绕的定子铁芯和定子铁芯的制造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定子铁芯的特征在于,具备层叠第1定子件而成的第1定子部,上述第1定子件具有多个第1卡合齿部和多个第1固定齿部这样至少两组齿部,上述多个第1卡合齿部在环状的第1轭铁部的内周以卡合脱离自如的方式受其支承,上述多个第1固定齿部在上述第1轭铁部的内周与之一体形成,
具备层叠第2定子件而成的第2定子部,上述第2定子件具有多个第2固定齿部和多个第2卡合齿部这样至少两组齿部,上述多个第2固定齿部在与上述第1轭铁部相同形状的第2轭铁部的内周与之一体形成,并层叠于上述第1定子部,而且在与上述第1卡合齿部重合的位置配置,上述多个第2卡合齿部在上述第2轭铁部的内周以卡合脱离自如的方式受其支承,且在与上述第1固定齿部重合的位置配置,
具备线圈部,上述线圈部是在上述第1定子部和上述第2定子部层叠起来的状态下,在一体化的上述第1卡合齿部与上述第2固定齿部和一体化的上述第1固定齿部与上述第2卡合齿部中至少一者上卷绕导线而形成的。
根据该特征结构,在分离第1定子部与第2定子部时,能够使所有第1卡合齿部相对于第1定子部分离并以与第2定子部的第2固定齿部层叠的状态一体移动。与此相同,在分离第1定子部与第2定子部时,能够使所有第2卡合齿部相对于第2定子部分离并以与第1定子部的第1固定齿部层叠的状态一体移动。
在这样的分离状态下,在第1定子部处,在第1轭铁部的周向上,在第2卡合齿部和第1固定齿部层叠而成的一体物的两侧部形成有空间,因此,当在该一体物卷绕导线而形成线圈部的情况下,能容易进行导线的卷绕。与此相同,在该分离状态下,在第2定子部处,在第2轭铁部的周向上,在第1卡合齿部和第2固定齿部层叠而成的一体物的两侧部形成有空间,因此,当在该一体物卷绕导线而形成线圈部的情况下,也是能容易地进行导线的卷绕。
特别是,虽然是第1卡合齿部和第2卡合齿部能够卡合脱离的构造,但是,第1固定齿部的位置相对于第1轭铁部固定,第2固定齿部的位置相对于第2轭铁部固定。因此,能够将由卡合齿部和固定齿部构成的各齿部的末端位置保持在所决定出来的位置。另外,第1定子件和第2定子件例如也能够在冲压加工时同时形成固定齿部和卡合齿部,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大。
因此,构成不使齿部的末端位置的精度降低且不导致部件数量的增大还容易进行线圈的卷绕的定子铁芯。
作为其它结构,也可以是,上述第1卡合齿部和上述第1固定齿部在上述第1轭铁部的内周沿周向交替配置,并且上述第2卡合齿部和上述第2固定齿部在上述第2轭铁部的内周沿周向交替配置。
据此,例如,在第1定子部与第2定子部分离的状态下,能够在层叠状态的第1卡合齿部和第2固定齿部上卷绕导线。与此相同,也能够在第1定子部与第2定子部分离的状态下,在层叠状态的第2卡合齿部和第1固定齿部卷绕导线。换句话说,能够在本来通过交替配置而成为邻接的位置关系的齿部中的一者不存在的状态下卷绕线圈,因此线圈的卷绕变容易。
由此,在该结构中交替配置的齿部中的一者和双方均能够容易地在齿部卷绕导线。
作为其它结构,仅在层叠状态的上述第1固定齿部与上述第2卡合齿部、或者层叠状态的上述第2固定齿部和上述第1卡合齿部中的一者上,形成上述线圈部,
上述第1固定齿部与上述第2卡合齿部是上述导线的卷绕对象的情况下,上述第1定子件的层叠数量为上述第2定子件的层叠数量以上,
上述第2固定齿部与上述第1卡合齿部为上述导线的卷绕对象的情况下,上述第2定子件的层叠数量为上述第1定子件的层叠数量以上。
据此,当在形成有线圈部的部分包括第1固定齿部的情况下,将第1定子件的层叠数量设定为第2定子件的层叠数量以上,当在形成有线圈部的部分包括第2固定齿部的情况下,将第2定子件的层叠数量设定为第1定子件的层叠数量以上。由此,通过第1固定齿部和第2固定齿部中的形成有线圈部的部位的层叠数量的增大,从而可稳定地进行用于形成线圈部的导线的卷绕。
作为其它结构,与将上述第1轭铁部中邻接的上述第1定子件彼此接合的层叠面处的由凿紧部形成的接合力和将上述第2轭铁部中邻接的上述第2定子件彼此接合的层叠面处的由凿紧部形成的接合力相比,将上述第1轭铁部与上述第2轭铁部之间的边界面处的由凿紧部形成的接合力设定得较弱。
据此,能够在维持第1定子部的第1轭铁部的层叠状态并且维持第2定子部的第2轭铁部的层叠状态的状态下,容易地进行第1定子部与第2定子部的分离。
本发明的定子铁芯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
第1定子件形成工序,用于形成第1定子件,且上述第1定子件具有多个第1卡合齿部和多个第1固定齿部这样至少两组齿部,上述多个第1卡合齿部在环状的第1轭铁部的内周以卡合脱离自如的方式受其支承,上述多个第1固定齿部在上述第1轭铁部的内周与它一体形成;
第2定子件形成工序,用于形成第2定子件,上述第2定子件具有多个第2卡合齿部和多个第2固定齿部这样至少两组齿部,上述多个第2卡合齿部在环状的第2轭铁部的内周以卡合脱离自如的方式受其支承,多个第2固定齿部在上述第2轭铁部的内周与它一体形成;
一体化工序,层叠多个上述第1定子件和多个上述第2定子件,使上述第1卡合齿部和上述第2固定齿部在层叠方向上成为一体,并且使上述第1固定齿部和上述第2卡合齿部在层叠方向上成为一体;
分离工序,在上述第2卡合齿部以层叠状态与上述第1固定齿部一体化了且上述第1卡合齿部在以层叠状态与上述第2固定齿部一体化了的状态下进行分离,得到上述第1固定齿部和上述第2卡合齿部层叠起来的第1定子部以及上述第2固定齿部和上述第1卡合齿部层叠起来的第2定子部;
线圈部形成工序,在上述分离工序之后,在以层叠状态一体化的上述第1固定齿部和上述第2卡合齿部以及以层叠状态一体化的上述第2固定齿部和上述第1卡合齿部中至少任一者上卷绕导线;以及
卡合连结工序,使上述第1定子部和上述第2定子部在层叠方向上重叠,并且通过该重叠使上述第1卡合齿部与上述第1轭铁部卡合,使上述第2卡合齿部与上述第2轭铁部卡合。
根据该特征结构,通过第1定子件形成工序形成第1定子件,通过第2定子件形成工序形成第2定子件。在一体化工序中,层叠多个第1定子件,并且层叠多个第2定子件,从而将第1固定齿部和第2卡合齿部层叠而一体化,并将第1卡合齿部和第2固定齿部层叠而一体化。在分离工序中,使第1定子部和第2定子部分离,但通过使所有第1卡合齿部相对于第1定子部分离,从而该第1卡合齿与第2固定齿以层叠状态一体化,通过使所有第2卡合齿部相对于第2定子部分离,从而该第2卡合齿与第1固定齿部以层叠状态一体化。通过进行该分离工序,从而在第1定子部的周向上,使与第1固定齿部邻接的空间扩大。与此相同,在第2定子部的周向上,使与第2固定齿部邻接的空间扩大。
由此,在线圈部形成工序中,例如当在一体化的第1卡合齿部和第2固定齿部的外周形成线圈部的情况下,在第2定子部中,在与一体化的第1卡合齿部和第2固定齿部邻接的位置不存在第2卡合齿部和第1固定齿部,因此能够不被第2卡合齿部和第1卡合齿部妨碍地在线圈部上卷绕导线。在第1定子部中,在一体化的第2卡合齿部和第1固定齿部的外周形成线圈部的情况下,也是相同的。接下来,通过利用卡合连结工序使第1定子部和第2定子部在层叠方向上重叠,从而能够使第1卡合齿部与第1定子部卡合、使第2卡合齿部与第2定子部卡合,进而得到定子铁芯。
特别是,虽成为第1卡合齿部与第2卡合齿部能够分离的构造,但分别相对于第2固定齿部和第1固定齿部而决定位置,因此能够将由卡合齿部和固定齿部构成的各齿部的末端位置以高精度保持于所决定出来的位置。另外,例如,在第1定子件中,第1卡合齿部也能够在第1定子件的冲压加工时形成,第2卡合齿部也能够在第2定子件的冲压加工时形成,因此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大。
因此,构成不使齿部的末端位置的精度降低且不会导致部件数量的增大还容易进行线圈的卷绕的定子铁芯的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定子铁芯的立体图。
图2是定子铁芯的横截俯视图。
图3是通过冲压加工从磁性钢板上冲裁出的状态的第1定子件和第2定子件的立体图。
图4是多个第1定子件和多个第2定子件的立体图。
图5是重叠状态的第1定子部和第2定子部的立体图。
图6是分离状态的第1定子部和第2定子部的立体图。
图7是在分离状态的第2定子部形成线圈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处于非卡合状态的第1卡合齿部的立体图。
图9是处于非卡合状态的第2卡合齿部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主极齿和绝缘子的立体图。
图11是定子铁芯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凿紧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基本结构〕
如图1、图2所示,具备以轴线X为中心的环状的轭铁A、从该轭铁A的内周向轭铁A的中心方向突出的多个(实施方式中为6个)主极齿B、与主极齿B相同地向轭铁A的中心方向突出的多个(实施方式中为6个)副极齿C这两组齿,并在多个主极齿B上分别具备线圈部D,而构成马达用的定子铁芯SC。
在定子铁芯SC中,在轭铁A的周向上,主极齿B和副极齿C交替配置。线圈部D通过在嵌入多个主极齿B各自的外表面的绝缘子1上卷绕由铜合金等良导体而成的导线2而形成。
定子铁芯SC假定用于无刷DC马达、三相马达,如图2所示,具备永磁铁的转子R以与轭铁A的中心位置的轴线X同轴地旋转自如地配置。
〔定子件〕
如图3~图5所示,定子铁芯SC是沿着轴线X的方向上重叠第1定子部10和第2定子部20而构成的,其中,第1定子部10是使通过对磁性钢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制作的多个第1定子件10a层叠而成的,第2定子部20是使通过对磁性钢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制作的多个第2定子件20a层叠而成的。
〔第1定子件〕
如图4所示,第1定子件10a具备以轴线X为中心的环状的第1轭铁部11,并且形成有以卡合脱离自如的方式配备于该第1轭铁部11的内周的多个第1卡合齿部12(主极齿B的具体例)和与第1轭铁部11的内周一体形成的多个第1固定齿部13(副极齿C的具体例)这两组齿部。
如图8所示,对于第1卡合齿部12而言,第1卡合齿部12的基端的第1卡合缘12c以相对于第1轭铁部11的内周的第1卡合面11c能够分离的方式与之卡合。第1卡合齿部12当在冲压加工的工序中从第1轭铁部11上分离之后,使第1卡合齿部12的第1卡合缘12c相对于该第1轭铁部11的内周的第1卡合面11c卡合。
〔第2定子件〕
如图4所示,第2定子件20a具备以轴线X为中心且与第1轭铁部11相同形状的环状的第2轭铁部21,并且具有与第2轭铁部21的内周一体形成的多个第2固定齿部22(主极齿B的具体例)和以卡合脱离自如的方式具备于第2轭铁部21的内周的多个第2卡合齿部23(副极齿C的具体例)这两组齿部。
如图9所示,对于第2卡合齿部23而言,第2卡合齿部23的基端的第2卡合缘23c以相对于第2轭铁部21的内周的第2卡合面21c能够分离的方式与之卡合脱离。第2卡合齿部23当在冲压加工的工序中从第2轭铁部21分离后,使第2卡合齿部23的第2卡合缘23c相对于第2轭铁部21的内周的第2卡合面21c卡合。
〔定子件的各部的结构〕
如图4、图5所示,在定子铁芯SC中,通过第1卡合齿部12和第2固定齿部22重合而构成主极齿B,通过第1固定齿部13和第2卡合齿部23重合而构成副极齿C。
特别是,在定子铁芯SC中,如图12所示,第1定子部10和第2定子部20均通过由凸部Ea和凹部Eb构成的凿紧部E的嵌合而维持层叠方向上的接合状态。
换句话说,通过使第1定子部10和第2定子部20重叠,从而多个第1定子件10a通过凿紧部E而接合,多个第2定子件20a通过凿紧部E而接合。并且,位于第1定子部10与第2定子部20之间的边界的第1定子件10a和第2定子件20a通过凿紧部E而成为接合状态。
在该接合状态下,构成副极齿C的第1固定齿部13和第2卡合齿部23一体化,构成主极齿B的第1卡合齿部12和第2固定齿部22一体化。
如后述的定子铁芯SC的制造方法中说明的那样,在使第1定子部10和第2定子部20重叠、且第1定子件10a和第2定子件20a通过凿紧部E接合之后,将第1定子部10与第2定子部20分离。在该分离时,维持第1固定齿部13与第2卡合齿部23间的一体化、且维持第1卡合齿部12与第2固定齿部22间的一体化的状态下,容易使第1定子部10与第2定子部20分离,因此,将第1轭铁部11与第2轭铁部21之间的边界面处的凿紧部E的接合力设定得较弱。
具体而言,用于使第1定子件10a的各部以在层叠方向上对置的层叠面接合的由多个凿紧部E形成的接合力与用于使第2定子件20a的各部在层叠面接合的由多个凿紧部E形成的接合力设定为相等。相对于此,如图12的左部所示,通过除去(不形成)第1轭铁部11与第2轭铁部21之间的边界面处的多个凿紧部E的凸部Ea的局部,从而作为结果,使第1轭铁部11与第2轭铁部21之间的边界面处的凿紧部E的接合力设定得较弱。
另外,在定子铁芯SC中,以在多个第2固定齿部22上层叠多个第1卡合齿部12而成的一体化物作为主极齿B,并在其卷绕导线2,由该卷绕时的导线2的张力形成的外力作用于第2固定齿部22。即便在像这样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也使第2固定齿部22的姿势稳定,因此如图6、图7所示,使构成第2定子部20的第2定子件20a的层叠数量(张数)比构成第1定子部10的第1定子件10a的层叠数量(张数)多。由此,第2固定齿部22的层叠数量比第2卡合齿部23的层叠数量多,能够在使主极齿B的姿势稳定的状态下卷绕导线2。
〔定子铁芯的制造方法〕
在制造定子铁芯SC的情况下,如图11所示,依次进行冲压工序(#01)、一体化工序(#02)、分离工序(#03)、线圈部形成工序(#04)、卡合连结工序(#05)。
冲压工序(#01)是形成第1定子件10a的第1定子件形成工序和形成第2定子件20a的第2定子件形成工序这些工序的具体例。
在冲压工序(#01)中,如图3所示,从磁性钢板制作多个第1定子件10a和多个第2定子件20a。如图4所示,这样制作的第1定子件10a具备第1轭铁部11、多个第1固定齿部13和多个第1卡合齿部12。另外,如图4所示,第2定子件20a具备第2轭铁部21、多个第2固定齿部22和多个第2卡合齿部23。
图中虽未示出,但在冲压工序(#01)中,例如,在第1定子件10a中,通过由冲模和冲头构成的冲裁模具,将第1轭铁部11和第1固定齿部13以一体形成的状态制作,并且以与它们分离的状态制作第1卡合齿部12,然后通过可动垫等使第1卡合齿部12与第1轭铁部11卡合。
此外,在冲压工序(#01)中,当制作第2定子件20a时,通过与第1定子件10a相同的动作,使第2卡合齿部23与第2轭铁部21卡合。
在一体化工序(#02)中,如图4所示,通过将多个第1定子件10a和多个第2定子件20a层叠并在沿着轴线X的方向上施加压力,从而如图5所示,制作上述各部的凿紧部E的凸部Ea和凹部Eb嵌合起来的一体化物。
该一体化物成为由多个第1定子件10a形成的第1定子部10与由多个第2定子件20a形成的第2定子部20在边界面接合起来的状态。而且,第1固定齿部13和第2卡合齿部23通过多个凿紧部E而一体化,第1卡合齿部12和第2固定齿部22通过多个凿紧部E而成为一体。
在分离工序(#03)中,维持第1固定齿部13和第2卡合齿部23成为一体的状态,并且维持第1卡合齿部12和第2固定齿部22成为一体的状态,并且使第1定子部10与第2定子部20分离。
作为分离工序(#03),如图5所示,将在上部配置第1定子部10和在下部配置第2定子部20而成的结构,列举为通过一体化工序(#02)制作出的一体物的例子。在以图5所示的一体化物作为对象的情况下,进行分离工作,即,使第1夹具(未图示)分别与多个(6个)第1卡合齿部12的上表面抵接,并且使第2夹具(未图示)分别与多个(6个)的第2卡合齿部23的下表面抵接,使第1夹具向下方移动,使第2夹具向上方移动。
通过进行该分离工作,从而如图6所示,第1卡合齿部12相对于第1轭铁部11分离,并维持多个第1卡合齿部12层叠于多个第2固定齿部22的状态。与此同时,通过第2卡合齿部23相对于第2轭铁部21分离,从而维持多个第2卡合齿部23层叠于多个第1固定齿部13的状态。
在分离工序(#03)中,如前述那样通过在第1轭铁部11与第2轭铁部21之间的边界面处为了接合而发挥功能的凿紧部E的设定(除去凸部Ea的局部),良好地进行该边界面处的分离。
在线圈部形成工序(#04)中,如图7、图10所示,从上方和下方,通过由绝缘性的树脂构成的绝缘子1,分别夹住通过多个第1卡合齿部12和多个第2固定齿部22成为一体而形成的多个主极齿B,并使用卷绕装置在绝缘子1的外周卷绕由铜合金等良导体构成的导线2。此外,在卷绕装置中,成为以在从筒状的嘴部(未图示)送出导线2的状态下使嘴部与主极齿B相对位移的形式卷绕导线2的工作形态,因此嘴部的能够工作的空间扩大,形成线圈部D的作业变容易。
在像这样第2定子部20相对于第1定子部10分离的状态下,如图6所示,在第2定子部20仅具备主极齿B,副极齿C配备于第1定子部10。因此,在第2定子部20的周向上,在主极齿B各自的齿部的两侧部确保较大的空间,从而极容易地进行形成线圈部D的作业。
如前述那样,即便卷绕导线2时的张力起作用,也使主极齿B(特别是第2固定齿部22)的姿势稳定,因此如图6、图7所示,将构成第2定子部20的第2定子件20a的层叠数量(张数)设定为比构成第1定子部10的第1定子件10a的层叠数量(张数)多。
在卡合连结工序(#05)中,通过使第1定子部10与形成有线圈部D的第2定子部20向同前述的分离工序(#03)中相对移动方向相反方向相对移动,从而使第1定子部10与第2定子部20再次一体化,得到图1所示的定子铁芯SC。
在卡合连结工序(#05)中,使第1卡合齿部12的第1卡合缘12c与第1轭铁部11中对应的第1卡合面11c卡合,使第2卡合齿部23的第2卡合缘23c与第2轭铁部21中对应的第2卡合面21c卡合。另外,在卡合连结工序(#05)中,位于第1定子部10与第2定子部20之间的边界处的第1定子件10a和第2定子件20a通过凿紧部E而接合。
通过将这样完成的定子铁芯SC进行树脂灌封处理等,使来自线圈部D的导线连接于基板等工序,而成为马达的一部分。
〔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在使第1定子部10与第2定子部20分离的状态下,在形成有主极齿部B的第2定子部20的周向上,在与第1卡合齿部12和第2卡合齿部23的一体物邻接的位置,不存在第1固定齿部13、第2卡合齿部23,使空间形成得较大,因此导线2相对于主极齿B的卷绕变容易。
特别是,虽然是第1卡合齿部12和第2卡合齿部23能够分离的构造,但第1固定齿部13的位置相对于第1轭铁部11固定,第2卡合齿部23相对于第1固定齿部13以层叠状态通过凿紧部E接合。并且,第2固定齿部22的位置相对于第2轭铁部21固定,第1卡合齿部12相对于第2固定齿部22以层叠状态通过凿紧部E接合,因此能够保持为各齿部的末端位置确定的位置。
另外,第1定子件10a和第2定子件20a例如也能够在冲压加工时同时形成固定齿部和卡合齿部,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大。
通过使第2定子件20a的层叠数量比第1定子件10a的层叠数量增大,当在主极齿B上卷绕导线2时,也使主极齿B的姿势稳定地进行精度高的卷绕。
用于使第1定子件10a的各部在层叠方向上对置的层叠面接合的由多个凿紧部E形成的接合力与用于使第2定子件20a的各部在层叠面接合的由多个凿紧部E形成的接合力设定为相等。与该接合力比较,第1轭铁部11与第2轭铁部21之间的边界面处的凿紧部E的接合力设定得较弱,由此,能容易地进行分离工序(#03)。
〔其它实施方式〕
除了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外,本发明也可以如以下那样构成(对具有与实施方式相同的功能的部分标注与实施方式共用的编号、附图标记)。
(a)具备环状的轭铁A、在轭铁A的内周向轭铁A的中心方向突出的多个齿、形成于所有的多个齿的线圈部D,而构成定子铁芯SC,在定子铁芯SC中,通过与实施方式相同的工序形成线圈部D。
在其它实施方式(a)中,与实施方式同样,具备第1定子部10和第2定子部20,并具备通过使它们在沿着轴线X的方向上相对移动而能够分离的结构,而构成定子铁芯SC。
另外,在其它实施方式(a)中,作为制造方法,依次进行冲压工序(#01)、一体化工序(#02)、分离工序(#03)、线圈部形成工序(#04)、卡合连结工序(#05)的工序。而且,在线圈部形成工序(#04)中,在处于分离状态的第1定子部10和第2定子部20中,通过在以重叠状态一体化的齿上卷绕导线2而形成线圈部D,然后通过在卡合连结工序(#05)中进行连结而完成定子铁芯SC。
此外,在其它实施方式(a)中,在第1定子部10和第2定子部20中,能够使用共用的定子件,因此,简化用于冲压工序(#01)的模具,工序也变简单。
(b)作为定子铁芯SC,除了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主极齿B和副极齿C这两组齿之外,也在具备具有与它们不同功能的齿的结构中应用。在像这样具备三组齿的结构中,则第1定子部10和第2定子部20中一者具备两组齿,第1定子部10和第2定子部20中另一者具备形成有线圈部D的齿,通过使它们在分离工序(#03)中分离,可容易地进行导线2的卷绕。
换句话说,在其它实施方式(b)中,以至少具备三组齿的定子铁芯SC作为对象,即便具备三组以上齿,也能够容易地卷绕导线2而形成线圈部D。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用于层叠了在环状的轭铁的内周形成多个齿部的定子件而成的定子铁芯和定子铁芯的制造方法。
附图标记说明
2...导线;10...第1定子部;10a...第1定子件;11...第1轭铁部;12...第1卡合齿部;13...第1固定齿部;20...第2定子部;20a...第2定子件;21...第2轭铁部;22...第2固定齿部;23...第2卡合齿部;D...线圈部;E...凿紧部;#01...冲压工序(第1定子件形成工序);#01...冲压工序(第2定子件形成工序);#02...一体化工序;#03...分离工序;#04...线圈部形成工序;#05...卡合连结工序。

Claims (4)

1.一种定子铁芯,其特征在于,
具备层叠第1定子件而成的第1定子部,所述第1定子件具有多个第1卡合齿部和多个第1固定齿部这样至少两组齿部,所述多个第1卡合齿部在环状的第1轭铁部的内周以卡合脱离自如的方式受其支承,所述多个第1固定齿部在所述第1轭铁部的内周与它一体形成,
具备层叠第2定子件而成的第2定子部,所述第2定子件具有多个第2固定齿部和多个第2卡合齿部这样至少两组齿部,所述多个第2固定齿部在与所述第1轭铁部相同形状的第2轭铁部的内周与它一体形成,且层叠于所述第1定子部,并在与所述第1卡合齿部重合的位置配置,所述多个第2卡合齿部在所述第2轭铁部的内周以卡合脱离自如的方式受其支承,且在与所述第1固定齿部重合的位置配置,
具备线圈部,所述线圈部是在所述第1定子部和所述第2定子部层叠起来的状态下,在一体化的所述第1卡合齿部与所述第2固定齿部和一体化的所述第1固定齿部与所述第2卡合齿部中至少一者上卷绕导线而形成的,
所述第1卡合齿部和所述第1固定齿部在所述第1轭铁部的内周沿周向交替配置,并且所述第2卡合齿部和所述第2固定齿部在所述第2轭铁部的内周沿周向交替配置,
在所述第1轭铁部的内周,具有支承多个所述第1卡合齿部的多个第1卡合面,
在所述第2轭铁部的内周,具有支承多个所述第2卡合齿部的多个第2卡合面,
所述第1卡合齿部具有与所述第1卡合面卡合的第1卡合缘,
所述第2卡合齿部具有与所述第2卡合面卡合的第2卡合缘,
所述第1卡合齿部在与所述第2固定齿部接合的状态下通过使所述第1卡合缘与所述第1卡合面卡合而与所述第1轭铁部卡合,
所述第2卡合齿部在与所述第1固定齿部接合的状态下通过使所述第2卡合缘与所述第2卡合面卡合而与所述第2轭铁部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铁芯,其特征在于,
仅在层叠状态的所述第1固定齿部与所述第2卡合齿部、或者层叠状态的所述第2固定齿部与所述第1卡合齿部中一者上形成有所述线圈部,
在所述第1固定齿部与所述第2卡合齿部是所述导线的卷绕对象的情况下,所述第1定子件的层叠数量为所述第2定子件的层叠数量以上,
在所述第2固定齿部与所述第1卡合齿部为所述导线的卷绕对象的情况下,所述第2定子件的层叠数量为所述第1定子件的层叠数量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子铁芯,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第1轭铁部中邻接的所述第1定子件彼此接合的层叠面处的由凿紧部形成的接合力和将所述第2轭铁部中邻接的所述第2定子件彼此接合的层叠面处的由凿紧部形成的接合力相比,将所述第1轭铁部与所述第2轭铁部之间的边界面处的由凿紧部形成的接合力设定得较弱。
4.一种定子铁芯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1定子件形成工序,用于形成第1定子件,所述第1定子件具有多个第1卡合齿部和多个第1固定齿部这样至少两组齿部,所述多个第1卡合齿部在环状的第1轭铁部的内周以卡合脱离自如的方式受其支承,所述多个第1固定齿部在所述第1轭铁部的内周与它一体形成;
第2定子件形成工序,用于形成第2定子件,所述第2定子件具有多个第2卡合齿部和多个第2固定齿部这样至少两组齿部,所述多个第2卡合齿部在环状的第2轭铁部的内周以卡合脱离自如的方式受其支承,所述多个第2固定齿部在所述第2轭铁部的内周与它一体形成;
一体化工序,层叠多个所述第1定子件和多个所述第2定子件,使所述第1卡合齿部和所述第2固定齿部在层叠方向上成为一体,并且使所述第1固定齿部和所述第2卡合齿部在层叠方向上成为一体;
分离工序,在所述第2卡合齿部以层叠状态与所述第1固定齿部一体化了且所述第1卡合齿部在以层叠状态与所述第2固定齿部一体化了的状态下进行分离,得到所述第1固定齿部和所述第2卡合齿部层叠起来的第1定子部以及所述第2固定齿部和所述第1卡合齿部层叠起来的第2定子部;
线圈部形成工序,在所述分离工序之后,在以层叠状态一体化的所述第1固定齿部和所述第2卡合齿部以及以层叠状态一体化的所述第2固定齿部和所述第1卡合齿部中至少任一者上卷绕导线;以及
卡合连结工序,使所述第1定子部和所述第2定子部在层叠方向上重叠,并且通过该重叠使所述第1卡合齿部与所述第1轭铁部卡合,使所述第2卡合齿部与所述第2轭铁部卡合。
CN201880070816.8A 2017-11-13 2018-10-31 定子铁芯和定子铁芯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112958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18228 2017-11-13
JP2017218228A JP7062921B2 (ja) 2017-11-13 2017-11-13 ステータコアの製造方法
PCT/JP2018/040524 WO2019093205A1 (ja) 2017-11-13 2018-10-31 ステータコアおよびステータコア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95817A CN111295817A (zh) 2020-06-16
CN111295817B true CN111295817B (zh) 2022-08-30

Family

ID=66438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70816.8A Active CN111295817B (zh) 2017-11-13 2018-10-31 定子铁芯和定子铁芯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062921B2 (zh)
CN (1) CN111295817B (zh)
DE (1) DE112018005461T5 (zh)
WO (1) WO20190932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64921B2 (ja) * 2018-12-25 2020-10-07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3相モータの電機子構造
US11677281B2 (en) * 2019-09-04 2023-06-13 Lg Electronics Inc. Divided core of a motor
JP7199559B2 (ja) * 2019-09-27 2023-01-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2076731A (ja) * 2020-11-10 2022-05-2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回転電機
JP2022155981A (ja) * 2021-03-31 2022-10-14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モータ
KR102570833B1 (ko) * 2022-07-22 2023-08-29 주식회사 코아오토모티브 스테이터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모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22441A (ja) * 1996-05-29 1997-12-12 Kokusan Denki Co Ltd 回転電機用電機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198772A (ja) * 1997-09-12 1999-04-09 Toshiba Corp 電動機固定子の製造方法
DE10319190A1 (de) 2003-04-29 2004-11-18 Robert Bosch Gmbh Elektrische Maschine
JP5410715B2 (ja) 2008-08-28 2014-02-05 株式会社ミツバ 電動モータ
DE112011105199T5 (de) * 2011-04-29 2014-01-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Laminierter Eisenkern für einen Linearmotor und zugehöriges Herstellungsverfahren
CN102306961B (zh) * 2011-09-01 2014-10-15 深圳众为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定子制造工艺
US20130200742A1 (en) * 2012-02-08 2013-08-08 Asmo Co., Ltd. Stator, brushless motor, sta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JP2015192551A (ja) * 2014-03-28 2015-11-02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及び、モータ
JP6147418B2 (ja) * 2014-04-04 2017-06-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693686B1 (ko) * 2014-09-23 2017-01-09 주식회사 아모텍 스테이터 및 이를 구비한 모터
CN106558966A (zh) 2015-09-30 2017-04-05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无刷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062921B2 (ja) 2022-05-09
JP2019092252A (ja) 2019-06-13
DE112018005461T5 (de) 2020-06-25
WO2019093205A1 (ja) 2019-05-16
CN111295817A (zh) 2020-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95817B (zh) 定子铁芯和定子铁芯的制造方法
KR101345029B1 (ko) 회전 전기의 몰드 스테이터의 제조 방법
JPWO2010082465A1 (ja) 積層コア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治具
WO2013051125A1 (ja) 積層鉄心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により製造された積層鉄心
JP5719979B1 (ja) 積層鉄心製造装置および積層鉄心の製造方法
JP2010166664A (ja) 積層コア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治具
JP2001103690A (ja) 回転電機用ステータ
JP2015100147A (ja) 固定子およびその固定子を備えた回転電機
JP5026872B2 (ja) ステータ
KR100518012B1 (ko) 왕복동식 모터의 고정자 조립 구조
JP2008104288A (ja) コンデンサ電動機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06030984B (zh) 旋转电机的定子及其制造方法
CN111033979B (zh) 定子铁芯制造方法和装置、马达以及层叠部件的制造方法
KR101133922B1 (ko) 세그먼트형 스테이터의 제조방법 및 그를 이용한 스테이터
JP6509373B2 (ja) コアシート、分割積層コアおよび固定子並びに分割積層コアの製造方法
JP2005160138A (ja) 固定子鉄心
JP5042253B2 (ja) 回転電機の電機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102424A (ja) 分割積層鉄心および分割積層鉄心の製造方法
JP6045638B2 (ja) 積層鉄心の製造方法
JP2006158003A (ja) 積層固定子鉄心の製造方法
JP2012105543A (ja) 電動機の固定子
JP2006158002A (ja) 積層固定子鉄心の製造方法
JP5988955B2 (ja) 回転電機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436825B2 (ja) 固定子および固定子の製造方法
JP4129226B2 (ja) 鉄心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Aichi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after: AISIN Co.,Ltd.

Address before: Aichi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before: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